流程优化分析

2024-08-27

流程优化分析(共12篇)

流程优化分析 篇1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 企业的经营环境急剧变化, 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转变为服务的竞争。因此,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管理研究人员逐步认识到, 流程再造及优化已成为当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会计核算流程优化的核心思想—流程再造及其涵义、原则和方法

对于流程的定义, 至今未形成一个统一认识。系统地将流程作为一个重要分析对象的是迈克尔·波特, 他把这个概念运用到“企业竞争优势”研究之中。达文波特将流程定义为“特定顾客或市场提供特定产品或服务而实施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

之所以注重研究流程, 原因在于人们已经认识到流程是实现某个业务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 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传统计划经济下的产品竞争转变为服务的竞争。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的流程再造 (变革) 管理已成为当代企业新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所谓流程再造, 就是一种从根本上考虑和彻底地设计企业的流程, 使其在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提高的工作设计模式。

美国的哈默教授等管理学家在对世界范围内许多成功的企业进行了大量调研后, 于20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了“企业流程再造” (BPR) 的思想。流程再造的内涵就是基于信息技术, 为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服务, 对工作流程进行系统改造的哲学及相关活动。它突破传统劳动分工理论的思想体系, 以“流程导向”替代“职能导向”的组织形式,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思路。

(一) 流程再造的原则和方法

BPR作为一种重新设计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的思想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迈克尔·哈默为流程再造总结了八条一般性基本指导原则。

1. 要围绕结果进行组织, 而不是围绕任务进行组织。

企业应当围绕某个目标或结果, 而不是单个的任务来设计流程中的工作。

2. 要让利用流程结果的人执行流程。

基于计算机的数据和专门技能越来越普及, 部门单位和个人可以自行完成更多的工作。那些用来协调流程执行者和流程使用者的机制可以取消。

3. 要将信息处理工作归入产生该信息的实际工作流程。

4. 要将分散各处的资源视为集中的资源。

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库、网络和标准化处理系统, 在获得规模和合作好处的同时, 保持灵活性和优良的服务。

5. 要将平行的活动连接起来, 而不是合并它们的结果。将平行职能连接起来, 并在活动中对其进行协调。

6. 要将开展工作的地方设定为决策点, 并在流程中形成控制。

让开展工作的人员决策, 把控制系统嵌入流程之中。

7. 要从源头上一次获取信息。

当信息传递难以实现时, 人们只得重复收集信息。如今, 当我们收集到一份信息时, 可以把它储存到在线数据库里, 供所有需要它的人查阅。

8. 领导层要支持。

流程再造要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一个条件:领导层真正富有远见。除非领导层支持该工作, 并能经受住企业内的冷嘲热讽, 否则人们不会认真对待流程再造。

(二) 流程再造的基本方法

BPR在具体做法上, 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一般来讲, 流程再造应用ESIA方法, 即E (eliminate) 清除、S (simplify) 简化、I (integrate) 整合和A (automate) 自动化。

1. 清除。

清除是指将企业现有流程内的非增值活动予以清除。应该发现并消除非增值活动, 如过量生产和供应、等待时间、运输、移动、失控流程中的加工处理环节、缺陷、故障与返工、重复任务、调停、检验、监视和控制等。

2. 简化。

简化是指在尽可能清除了不必要的增值环节后, 对剩下的必要活动进行简化。如程序和流程、沟通流程、技术分析流程和问题区域设置流程等。

3. 整合。

整合是指对分解的流程进行整合, 合并相关工作或工作组, 使流程顺畅、连贯。如果一项工作被分成几个部分, 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 不但不易于查明原因, 更不利于企业整体的工作进展。

4. 自动化。

自动化是指在设计流程时要考虑IT的支持, 即将信息系统与流程再造有机结合。在完成了流程与任务的清除、简化和整合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 实现以流程加速与提升顾客服务准确性为目标的自动化。

二、会计流程的概念以及传统会计核算流程存在问题的分析

会计流程是指财务部门为实现会计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不论提供何种服务, 会计流程都可概括为三类主要活动:采集业务数据活动;数据加工与存储活动;报告信息活动。采集业务数据活动形成原始凭证;数据加工与存储活动形成记账凭证和账簿;报告信息活动形成财务报表, 供企业管理者和外部使用人 (投资人、政府、债权人) 使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因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源于落后的劳动力分工理论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基于帕乔利会计理论发展而来。帕乔利的思想核心就是分类系统即会计科目表。人们使用会计科目表对组织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度量结果分类汇总, 通过财务报表将组织汇总的数据提交给用户。

会计循环是经历一系列顺序的活动。

会计期间:设置科目、提供科目期初数、选择会计方法、收集或提供所有交易或事件的数据并记账、汇总会计数据, 编制会计报表。

在会计核算流程中, 始终遵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 业务不断复杂, 原来手工信息处理和手工信息传递以及基于纸质的凭证、账簿信息管理越发显示出不足。在原有会计信息系统结构的基础上, 人们按照劳动分工论思想, 将会计核算按照原材料核算、成本核算、销售核算、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相对独立的项目分类进行工作。随着IT技术的广泛开展, 财务软件等IT技术也被积极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但在传统会计体系结构的束缚下, 只是简单模仿和照搬手工流程, 通过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存货子系统、工资子系统、销售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账务处理子系统、报表编制子系统等) 完成相应的工作, 并没有充分发挥IT技术重新设计流程的优势。虽然IT技术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 把大量财会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 但并没有改变传统会计体系结构的本质, 会计流程仅仅是手工流程的模仿。

(二)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无法正确和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1. 只采集经营活动的会计事项数据子集而忽略管理信息。

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中, 会计师并不采集全部经营活动的数据, 而只是采集其中一个子集, 也就是说只有符合会计事项定义的数据集才会成为采集对象。会计师通过判断来确定经营活动的会计事项信息, 从而作为收集的对象。其结果是同一经营活动的所有相关数据, 在财务人员手中, 只有会计事项数据。因此, 传统的会计流程设计忽略了大量的管理信息, 同时导致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关联度与沟通性降低。

2. 以高度重复汇总方式存储数据, 难以反映经营活动的本来面目。

原始凭证包含了经营业务活动的详细数据, 但传统会计核算流程的处理过程是按照会计事项的定义将原始凭证进行一次次地筛选、过滤、汇总后, 形成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和报表。这种处理过程使同一数据被重复存放。日记账、明细账、总账、报表之间的区别仅是其汇总程度的不同。这种会计信息很难反映经营活动的实质, 降低了信息的有用性。

3.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产生的信息单一, 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在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中, 财务报告流程仍然遵循会计科目加工、汇总生成借贷余三栏式会计账簿, 并编制三张财务报表。但是, 这些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信息比较单一, 对管理者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产生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管理者已不再把财务数据作为评价经营业绩的惟一依据, 而是经过综合考虑各种度量结果来作出判断。如大型高技术企业的高层管理, 现在直接负责建立用于度量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市场份额和人力资源的系统。

(三)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不支持实时监控

运用传统会计核算流程所反映的资金流信息往往落后于物流信息, 会计账与实物账往往不同步。会计账与财务报告从来不是当前时点的余额, 以致企业无法从效益的角度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实时监控。主要因为, 会计数据的采集通常在业务发生之后, 而不是在业务发生之时同步实时采集;会计数据加工是对滞后的采集数据进行排序、过账、汇总等;财务报告不能直接使用, 必需经过若干后台加工后才能提交到使用者手中。在经济信息纷纭变幻的今天, 信息的实时性决定了它的有用性和控制力度。如当一笔超过标准的采购费用发生时, 或者一笔非法的投资事项发生时, 实时信息能够帮助管理者实时控制超标或非法事项的发生。但当会计信息的滞后性使管理者不能得到所需要的实时信息时, 他就会到其他系统去寻找。当管理者从其他系统中找到他所需要的信息时, 会计信息的价值就会迅速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有用性。当今社会经济业务节奏快、信息量大, 许多已超出了传统劳动力分工理论的业务范畴。随着用户对信息和需求预期发生改变, 传统会计核算流程也必将更新。

三、应用流程再造理论优化传统会计核算流程

流程再造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变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包括流程分析与诊断、流程的再设计、流程重组实施三个环节, 在每个环节过程中逐项进行流程优化。流程优化就是通过对工作流程的梳理、完善及优化, 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一, 流程分析与诊断。在进行流程重组之前, 要对原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和诊断, 找出传统会计核算流程的非增值环节, 分析其中的问题, 并做出诊断。当经济业务发生时, 会计部门采集经营活动信息, 获取业务单据, 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审核凭证、记账及编制报表等一系列环节和工作, 将业务单据信息转换成会计信息。由于会计系统和业务系统各自独立运行, 二者在信息传递中存在非增值环节, 从而降低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 流程的再设计。在流程分析与诊断的基础上, 通过将信息技术、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模式融入流程设计, 尽可能体现信息集成, 支持实时控制和快速响应;重新设计或改进现有的流程, 使其趋于合理化。如在传统会计核算流程模式下, 会计流程远离业务流程, 特别是编制记账凭证环节降低了财务与业务的信息同步传递和共享, 财务分析和决策职能得不到发挥。运用ESIA方法, 消除编制记账凭证等非增值环节, 构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流程。通过网络信息平台, 实现业务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同步传递和共享。

第三, 流程重组的实施。将重新设计的流程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构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流程, 需要借助动态会计IT系统平台, 该平台可以自动将业务单据转换为记账凭证。只要有经济业务发生, 就生成各种业务单据, 同时生成记账凭证, 从而保证财务和业务信息的一致和同步。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应当构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流程, 并利用动态会计IT系统平台定义和存放本企业的记账凭证模式, 保证业务发生时, 会计信息系统实时、高效地生成会计信息, 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支持和快速反应。

参考文献

[1].张瑞君.e时代财务管理 (第三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2].流程再造[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77710.htm.

[3].李小娜, 吕素萍.浅谈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6) .

流程优化分析 篇2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环节越来越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物流配送能力也逐渐成为B2C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领域也成为了B2C7混战中的主要战场,物流服务的水平,关系着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关系者,用户对B2C企业品牌的认可,关系着B2C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成本,在这种前提下,如何提升物流水平就成了B2C电子商务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就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业务流程的优化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目前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物流业务流程的优化、缩短物流环节的距离、并实现环节间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提高B2C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运营成本,进而增强B2C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战略实施奠定基础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

国内研究现状:

孟祥梅对电子商务平台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讨如何扬长补短,利用现有机会规避风险从而取得发展的竞争策略。

国内学者对B2C电子商务的研究主要以模式的研究为主,权超对电子商务的模式进行了划分,并对B2C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原因和优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

B2C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模式的主力军。

杨超、赵坤从B2C电子商务发展策略角度,可将其分为典型B2C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型电子商务和整合型B2C电子商务,从购物、返点、购物、导购、物流、搜索引擎、购物辅助支持等方面,可体现不同发展策略下服务模式各自的特征。

国外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物流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上,通过文献搜集和阅读可知,国外学者除了从物流供应商选择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外,还从影响因素,仓储,物流售后,供应链等其他方面做了相应的研究。

Dawna

rhoades(2007)对货运全球化过程货运,多式联运,电子商务与物流和可持续性对电子商务物流进行了综述性的归纳,指出物流可持续性是

B2C

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如何让物流和

B2C

电子商务协调发展。

JesseW.J.Weltevreden(2008)从

B2C

电子商务物流售后服务点的角度对电子商务物流进行

了实证研究,指出

B2C

电子商务物流售后服务店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是考虑到这样会压缩电子商务企业的利润,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Markku

tinni1i,AmuBask,Mervi

lipponen(2012)对电子商务物流进行了现有研究的文献综述,主要目的是对电子商务物流的研究和未来的研究的方向展望。文章从七大讨论电子商务物流就零

售策略,物流策略和结构等。指出虽然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的研究甚少。

三、论文提纲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相关理论概述

2.1

电子商务的概念

2.2

B2C电子商务的定义和类型

A我国B2C企业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及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3.1发展现状

3.2所面临的问题

3.3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3.3.1自建物流模式

3.3.2共同物流配送模式

3.3.3网站与传统商业结合模式

3.3.4

EMS、普通快递模式

B2C企业物流业务流程优化策略

4.1B2C物流业务流程优化

4.2订单处理的优化

4.3出库配送的优化

4.4售后服务的优化

总结

参考文献

四、与选题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

[1]孙勇.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8(7).[2]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

.2017(8).[3]张晓燕.对中国B2C

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6年9月,总第443

期.[4]王成钢,陈登斌.B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9)

[5]

谭清美,王子龙,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多琦.基于电子商务的顾客满意信息收集与评价系统设计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2)

[7]李艳.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5(9).[8]杨洪涛.电子商务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与企业营销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17(6)

[9]张中梅.深析我B2C

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问题-以京东商城为例,2018年

[10]黄崇珍,杜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

信息技术,2016.11月,第28卷第11期

[11]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五、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时间

工作内容

2019年6月7日至6月22日

进行选题

6月22日至6月30日

情况调查表

7月1日至7月15日

撰写开题报告

7月16日至8月10日

撰写论文初稿

8月10日至8月30日

流程优化分析 篇3

摘 要:为培养现代制造业需要的具备职业岗位必要的基础知识、了解现代加工制造业生产全过程、具备一定的产品生产检验能力的数控技术专业实用性高技能人才,使职业教育成为社会稳定的推动力,建立健全专业核心课程衔接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优化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分析及设计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 课程衔接 数控技术专业

一、背景

职业院校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所应用的培养手段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以及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关系到教学过程,更关系到教育过程。

根据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办学试点的通知》<京教职成(2012)3号>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3+2”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办学试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相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北京金隅科技学校联合办学中高职衔接试点数控技术专业,采取3+2分段式衔接。

本着技能衔接,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数控技术专业“3+2”中高职衔接办学构建了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毕业实践四类课程为支撑,以文化基础素质培养、职业基础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中、高级国家职业标准为主线的(中专阶段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中职课程注重专业基础和操作技能的掌握,高职课程注重专业基础的应用、提高和拓展。

二、分解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3+2”人才培养方案(表1、表2)以及“技能对接、能力递进”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职阶段是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奠定基础阶段,高职阶段是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系统化、应用能力高技能化的提高阶段。中职与高职一方面在课程体系模式上实施技能对接、能力递进的对应式布局,另一方面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化设计。为了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需要进一步对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能力分析,整体设计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载体、教学方法,实现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

工艺流程的优化课程与很多课程都有关联,其中关联比较大的课程有普通车床加工零件、普通铣床加工零件、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数控铣床加工零件。

普通车床加工零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识图能力和阅读工艺文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工艺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刃磨和使用刀具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量具的能力,培养学生普通车床独立操作和日常维护能力,培养学生准确获取各种生产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生产合格零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普通铣床加工零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和成本意识;培养普通铣床独立操作、维护、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相关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用工、量、卡具的能力和学习工、量、卡具保养知识;培养学生成本意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识图能力和阅读工艺文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工艺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编制数控车削加工程序的能力、正确使用常用量具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数控车床独立操作、调整参数和日常维护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生产合格零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数控铣床加工零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零件图样的能力;培养学生读懂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基本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的能力;培养学生数控铣床/加工中心调试、使用、维护保养的能力;培养学生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合作能力;培养具备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及成本意识。

工艺流程的优化教学目标是:能够在考虑加工经济性的条件下,正确选用热处理、冷却润滑的方法,编制并完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能够正确查阅技术手册,在考虑经济性、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加工参数;能够判定刀具的磨损状况,在加工中减少刀具磨损;能够根据机床的参数范围,正确计算和选择加工参数;理解刀具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方法;掌握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三、依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从事数控机床操作的人员制定了相关的职业资格任职条件以及相应的技能标准,包括一整套数控机床实际操作理论和应知应会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并以此为依托进行数控机床应用操作、编程各个环节的培训教育。有意从事数控机床操作的人员可以通过相应的培训,经职业鉴定机构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数控机床操作工的职业资格为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四个等级。

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能鉴定机构颁发的数控机床职业资格证书分为数控车床加工操作技能等级证书、数控铣床加工操作技能等级证书、数控加工中心加工操作技能等级证书。本着中、高职课程的设计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体现岗位及发展需求的原则,课程设计要注重中、高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阶梯性、递进性,突出中、高职教育衔接和职业能力的岗位需求,教学载体选取依据《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标准》之“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数控铣工国家职业标准》之“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

四、设计

根据部件和零件图样要求,以现场操作的方式,使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其他工具,完成产品工艺设计、加工程序编制、零件加工及检验。重点培养高职段学生的计划能力、工艺实施能力、机床操作水平以及质量、效率、成本和安全意识。培养特点如下。

第一,模拟企业车间生产实际状态,使学生在学校期间进行准员工意识培养,生产管理意识培养。

第二,注重加工工艺,将工艺文件填写纳入考核范围。将对一个产品的阅读图样,生产准备,工具准备,生产实施,产品检验作为学习要求。与中职阶段不同的是综合性工艺计划与全流程实施能力的培养。

第三,将部件产品生产加入教学,将精度检验融入培养过程,通过典型部件的生产检验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第四,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教学项目目标为动力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等方法学习知识,锻炼行为能力,使学生具备就业后的再学习能力。

第五,在教学中实施分组学习、小组讨论、演讲展示等方式。给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提高。

五、小结

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模式上都应突出操作性、实践性的职业教育特色。两校积极探索“产学一体、实境再现、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学结合教学体系。

数控技术专业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和北京金隅科技学校的重点专业,两校均有近十五年以上的专业建设历史。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是全国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在北京金隅科技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是北京市现代化标志性专业和北京市重点建设专业。

中职与高职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衔接模式设计上,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交流与合作,双方共同设计和制订整体性、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克服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与教材、教学与评价等方面存在的脱节、重复或断层等问题,科学确立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以高职带中职、以中职促高职,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数控技术专业“3+2”中高职衔接办学打破以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清理整合,建立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要兼顾双证书制度。同时以专业和职业能力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以知识的盲目传授和盲目积累为教学目标。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内容的渗透式教学,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宗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技能为目标,调整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实训的比例;强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尤其是就业观念、职业素养、终身发展能力和观念的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郑洪波,马雪洁.数控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4(20).

[2]何玉兰,林彩梅,彭益武.“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6).

[3]王新年,王宝刚.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问题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3(8).

[4]丁知平.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的设计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21).

[5]张家寰.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流程优化分析 篇4

江苏贝雅特实业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贝雅特”“鑫惠隆”“苏泰”“欣宇”等丁基胶系列内胎, 公司的产品除了内销, 也销往东南亚、非洲、南美、中东等国家。

作为生产型外贸企业, 其外贸出口业务流程分为寻找客源、交易磋商、合同签订、下单打样、批量生产、订单跟进、验货、商检、租船订舱、货物发运、提单确认、收汇等。

下面就以贝雅特公司出口丁基胶内胎的贸易实务案例说明整个贸易的业务流程。

2 外贸出口业务流程实例分析及应注意的问题

2.1 寻找客源

贝雅特公司寻找客源主要通过两种市场调研方式。一是参加境外展会, 另一个是商务考察。其主要形式是参展。每年国外都会举办行业内比较热门的展会, 比如阿尔及利亚两轮车展、墨西哥国际摩托车及零配件展、坦桑尼亚汽摩配件展等, 通过展会可以展示其不同种类的产品, 也是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商务考察, 就是到一些自行车、摩托车内胎需求量大的国家进行市场开拓, 了解市场供需关系, 来确定最优营销方案, 包括需求产品的种类、材质、物理性能等, 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客制化的产品方案。

市场调研在寻找客源环节中是必须的。比如贝雅特公司在非洲的市场需求比例大, 但非洲的大环境使收汇具有一定的风险, 有时候提单没放, 货都有可能被提走, 所以从某种角度去说, 市场调研势在必行。这样可以更大地开发国外市场, 同时也降低了贸易风险。

2.2 交易磋商

贝雅特公司通过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的B2B平台在网上发布产品信息, 并实时对产品进行更新及后台维护;通过Google国外搜索软件, 进行客户信息搜索;通过Facebook、Twitter、Link-in等社交平台对站内相关同行业国外客户进行定位。设立专人分区域进行市场开发、客户跟进。分别通过邮件以及电话来完成交易磋商的整个过程。

在交易磋商过程中, 需要注重业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水平。业务人员应懂得相应的礼仪规范, 具有耐心的服务态度;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 能够妥善处理客户提出的常见问题。需要对产品熟悉, 对客户提出的问题, 能够对答如流。在每次的展会后, 需要将客户的资料整理, 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要。比如说, 客户有意来工厂参观, 业务人员需要联系时间, 订取机票带客户来厂参观;客户需要的样品, 参展后回到工厂后就要准备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寄出去;最重要的尽可能展会当天就通过邮件及时把客户所需要的型号及价格报给客户, 这也会促成有意向的客户第二天继续来展会洽谈相关事宜;展会上人来人往, 很容易忘记和遗漏客户, 可以通过与客户拍照并在展会交流表上记录拍照时间, 有利于后期分辨客户、搜集客户资料和客户进一步交流。

2.3 合同的签订

合同的签订, 意味着订单的形成。一方面需要准备相应的材料、检查原材料的库存, 确保生产丁基胶内胎的原料供应充足;另一方面需要做好计划安排, 何时能够交货。确定好之后, 在合同的明细条款上面, 通过与客户的协商结果, 进行合同的签订。签订之后, 将产品交期、包装方式下生产单到厂里, 进行排产。后期厂里会根据需要进行原材料的采购或者直接生产。

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客户的要求, 尤其是客户所需要的包装、型号、咀型、胎身印字。因为在后期跟单的过程中, 会发生咀型用错, 胎身印字字体不对, 内容不对, 包装材料的内容和方式不对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所以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 一定要与客户确认清楚, 一旦发生错误, 公司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2.4 合同的履行

目前, 公司的出口交易大多采用FOB贸易术语, 较多凭电汇 (T/T) 方式收款。履行这类合同时的环节较多, 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准备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 对货物的生产进行跟进, 办理货运、报关、投保手续, 做好制单结汇工作, 但每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 一定要对各个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和注意。

2.4.1 下单打样

对于打样, 贝雅特公司需要做的是胎身印字的皮板, 客户会看印字是否清楚, 是否达到要求, 对于客户需要的特殊咀型, 还需要重新采购气门咀回来才能打样给客户。

样品, 是产品的身份铭牌, 样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订单量的大小以及合作期的长短。打样阶段, 我们更加要注重品质, 样品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对于老客户来说, 产品不需要样品的审核以及来厂参观;对于全新的客户, 在不了解产品性能、规格型号的前提下, 会需要业务员寄一些样品过去或者在开始批量生产前来厂参观。

2.4.2 收取预付款

如果客户认同工厂所生产的样品的质量、包装等要素后, 即会安排预付定金, 以便我们安排生产。公司会第一时间收到银行收汇信息后并核对客户信息无误后, 即可安排批量生产。

2.4.3 批量生产

产品经过打样之后, 在批量生产的过程中, 如果符合客户的要求就直接批量生产;如果客户对于样品有整改意见, 贝雅特公司就会根据它的实际需求进行重新打样, 最终将确认后的样品进行批量生产。

在批量生产的过程中, 工人的技术水平, 制作丁基胶的设备都是贝雅特高度重视的部分, 这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以及抽检合格率。同时, 自动化生产成为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硬件保障。在此, 注意发挥ERP操作系统优势。确认批量生产后, 将每一笔订单的产品名称、型号、包装方式, 包装材料以及客户信息等内容, 通过ERP系统搭成BOM, 做到相同的订单ERP系统中就有齐全的资料, 不需要再向客户询问这笔订单的具体内容, 方便日后直接在ERP系统中下订单。既有利于生产部排产不发生错误, 做错产品, 也避免了公司人员更替导致的资料丢失。

2.4.4 订单跟进

订单跟进过程是对客户以及工厂进行有效的衔接。产品生产的进度如何、产品的质量怎样、是否有返工或者不良品, 这是客户所关心的, 也是跟单人员对产品进行实时了解的重要来源。如果由于跟单不当, 造成客户进行索赔或者企业的任何损失, 都是没有必要和得不偿失的。作为跟单人员最重要的就是跟得住单以及实时跟单, 这样无论什么问题, 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降低最大的损失, 也能合理有效的采取适当的方案同客户协商解决。企业采用ERP系统, 也有利于对订单处理的跟踪。

2.4.5 验货

当内胎生产完成以后, 在交货期前一周, 要通知公司验货员验货 (部门跟单员跟进) , 客户也可能要自己或指定验货人员来工厂验货或指定由第三方验货公司或公证行等验货。对于贝雅特公司主要是看货物的胎身、印字是否清楚, 包装材料是否出错, 包装方式是否正确, 一旦检验合格后那么这批货物就可以准备订舱出货;如果检验不过关, 就要重新做或者返工。

在客户验货之前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自检是必须的, 这样可以提前发现问题, 避免客户验货不合格和海关查验等问题。曾发生海关检验出品牌混装而遭到客户投诉的案例, 后来费尽周折找对方商家提供了海关需要提交的混装品牌的商标注册证, 并且写了该公司的中英文证明函, 才避免被海关罚款3000美金的问题。

2.4.6 商检

属于国家法定商检产品, 在给工厂下订单时要说明商检要求, 并提供出口合同, 发票, 装箱单等商检所需资料。而且要告诉工厂产品的出口口岸, 便于工厂办理商检。并在发货一周之前拿到商检换证凭单/条。除法检货物外, 特殊的进口国, 对于商检的要求亦不同, 其中也门、塞拉利昂、埃塞俄比亚、埃及、伊朗和苏丹需实施装运前检验制度, 也要提前报检 (自2015年6月1日, 埃及取消装运前检验制度) 。

例如, 贝雅特公司非洲市场占较大比例, 对于出口苏丹的货物, 我们国家实行装运前检验制度, 前期要提前向国检局报检, 在装箱的当日, 国检局会派人监装、抽样检测、拍照然后封箱并加封国检局CIQ封识, 符合要求后, 国检局会出具装运前检验证书。

在制作报检单据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核对货物和纸质单据是否相符。如果报检人员在制作报检资料的时候出于疏忽申报品名的英文名称和实际货物包装上描述的不一致, 会被监装人员判定为不合格。

2.4.7 租船订舱与报关

FOB术语下由买方支付运费, 保险费, 但一般仍由卖方代为租船订舱。确认实际交货周期后, 在产品无不良品的情况下, 贝雅特公司要向货代订舱, 发订舱委托书, 里面标明收发货人、商品数量、种类、产品HS code、重量、体积、拟定提货日期等信息。船公司根据托书安排舱位。在这之前要让货代提供具体的报价、船期航次等, 确认比较匹配的航次、价格等。舱位确定后, 要将单证资料寄至报关行, 包括申报要素、箱单、发票、报关单、代理报关委托书供其出口报关用。后期相应的根据客户需要去商检局或者贸促会做原产地证, 为出运产品投保等。单证的齐全, 内容的准确, 是产品顺利通关的前提条件。要求单证员对单证的含义、内容的填写、每个时间段的把握十分熟悉。通常是出运前一到两周订舱, 提前一周寄报关资料。船开前进行提单确认。

2.4.8 货物发运

舱位确认后, 货代会发进仓通知给贝雅特公司, 根据进仓通知的具体内容, 跟进人员将和工厂物流部门进行沟通, 如提货日期、货柜信息、船名航次等。公司的物流部门只负责调度, 根据货物数量, 发货地址联系物流, 贝雅特有常合作的物流公司, 例如:安捷物流、致远物流。遇到偏远地区的, 公司有一个付费的软件“天下通”, 可以将信息发布出去, 这样会有物流来联系公司, 便于发货。提箱由货代操作, 货物完成以后, 会提前一周订舱, 当装箱的时候, 装箱司机会将箱单等单据带到公司, 而装箱由本公司仓库安排人员。工厂物流部根据包装以及装货时间、人员的安排。做到出运前信息的流通以及有效衔接。在装柜前还要对货柜进行唛头黏贴、包装的再次检查等作业。注意对于配箱也要尽可能做到准确, 否则会导致亏箱。比如, 操作人员在安排装箱的时候没有仔细计算集装箱的实际尺寸和装箱体积 (20GP:5.69*2.13*2.18;40GP:11.8*2.13*2.18;40HQ:11.8*2.13*2.72) 对应的实际计算体积还是以箱子的实际体积来计算, 以20GP为列, 我们在计算货物体积的时候, 会把货物的体积扩大到28方左右, 而操作人员业务不熟, 会循规地将其按照26方计算, 这将导致装箱到最后的时候, 箱子亏空很大, 故装箱的体积一定要与货物体积核算准备, 这样避免箱子的体积浪费。

接下来可以安排提箱、装箱。以上海港为例, 需在确定船期后, 在船公司规定的截关时间内提前报关进港, 不同的船公司对进港的要求也不一样, 所以要提前把箱子从码头提出 (一般7天免箱使) , 然后运到工厂进行装柜, 与此同时, 国检局会到厂监装并施封。

货物发运是产品最后工序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它决定着客户收到产品质量的好坏。因为在运输途中, 比如因为过度潮湿或者干燥或者海水浸泡导致的产品物理性能改变, 都将会引起后期的索赔或者款项拒付。公司的包装作业要由专人负责, 做到工作职责明确, 不得跨岗位作业, 避免因为不专业造成运输过程中的质量隐患。在最后的环节中做到严格把关。包装不合格的箱体进行重改后再发出。

2.4.9 提单的确认

货物离港后, 货代会于出运后三日内提供提单正本。在出运前提单确认及报关单内容信息确认很重要。在确认提单的时候一定要核对仔细, 否则就要重新签发提单, 这样公司不仅仅要额外支付改单费用, 还要承担货物延期的责任。因为重新出单时间较长, 一般需要提供相应的文件, 如担保函、证明函等等说明内容错误的原因。这种案例比较多。如操作人员在货代提供提单确认件的时候没有仔细核对收货人一栏, 导致提单签出正本后将扫描件提供给客户的时候, 客户发现他们的名称有个单词输入错误, 导致歧义, 要求需重新签发提单, 而由此产生的改单费, 则由出口公司自己承担。

2.4.1 0 费用的确认与货物跟踪

在提单确认完毕后, 货代会出具费用确认通知书至发货人, 核对此票货物的实际发生项目, 发货人亦可对不明的费用提出质疑或者拒付。费用付款完毕后, 货代则会无条件接受发货人的指令, 寄出正本提单或电放提单。

发货人可以通过船公司的网站根据提单号查询此票货物的实际离港时间和预计到港时间, 方便跟踪货物并及时收款。此处提出要密切关注到港时间, 注意及时跟踪货物, 否则可能会导致收款周期变长。因为出口货物, 远洋航线较多, 突发情况多, 航行时间有时并不确定, 疏于跟踪, 可能会导致箱子到了, 没人接收滞留目的港的情况, 不仅产生额外费用, 还会影响收款时间。所以, 在我们费用确认与货物跟踪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跟进, 否则就会产生额外的费用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4.1 1 收汇

收汇一般是指出口企业在出口货物或提供服务等而产生的应收货款, 从境外汇入的外币到境内指定收汇银行的外币账户上的过程。贝雅特公司较多采用电汇T/T, 客人先给30%定金, 另外70%是客人见提单 (B/L) 复印件付清余款。当然也有一些是40%定金, 60%见提单。一般只要当货物发出以后, 就会通知客户, 货物到港以后, 通知客户付剩余货款, 一旦收到货款以后, 我们就会把提单交给客户, 客户才会凭提单去提货。

这里要注意的是, 电汇属于商业信用, 货物装船后, 卖方将单据的副本 (通常提单) 传真给客户, 客户收到后即汇钱给卖方, 但是如果客户不汇款, 会使卖方既收不到货款还要支付对外运费, 因此, 该方式只适应客户资信好、成交额不大或规格质量统一的商品和库存积压商品, 对于专为客户生产的制品, 数量又大的商品, 严禁使用。其次, 外汇的去向以及金额的多少, 是外汇管理局监管的重点, 务必做到金额及来源相一致。有时候会遇到一种问题, 客户会由于写错发货方公司名, 造成货款挂账进不来。这时需要提供银行一份担保函说明事由及金额以及客户的信息, 必要时提供双方签订的合同, 已示证明其合法来源。

3 建立科学的流程优化管理系统

对于生产型外贸企业, 需要控制生产、销售、外贸整个过程。在当前信息化普及的大环境下, 任何企业的发展扩大都必须依赖一系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协助企业的管理和信息存储。因此借助外贸ERP管理软件可以进行有效管理和优化。

ERP外贸软件, 它涵盖了从询价接单到收款完成整个流程, 即在订单下发之前分别对客户及产品进行管理, 客户管理:建立客户资料、客户信息搜集与整理;产品管理:了解产品工艺, 对产品价格熟悉。根据这两方面进行报价以及订单的形成。形成订单之后, 下生产单到工厂, 经审核后, 产生物料需求BOM表, 根据物料情况排定生产计划。在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 做排产安排, ERP协助进行生产工序管理, 领料并生产。还包括对生产过程的监管及品质检验, 合格的产品入仓库, 不合格的重新返工或者产品召回。在物料不充足的情况下, 需要原材料的采购。原材料的采购即需要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先请购、后采购, 收到原材料后进行材料的检验, 合格的入库备用, 不合格的退回至供应商。供应商提供货物后会开具发票, 即产生应付款。产品检验合格入库后要做产品发货管理, 安排物流进行发货。后面开具发票做收款催款作业。这种供应链式的管理软件极大的方便了每个环节的有效进行。从客户管理、订单管理、生产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发货管理、物流管理、出口作业管理及单证管理、产品管理以及邮件管理, 所有的作业模块都必须经过上级主管以上人员审核方可进行下面环节的作业, 这样从根本上限制了员工的权限, 也杜绝了资源浪费的现象。每个人分工明确, 责任落实到个人。其次, 通过管理软件可以清楚地看到公司和客户的一个基本联络状态, 可以根据不同客户不同市场的具体情况, 及时调整公司的外贸策略。

通过ERP软件管理与控制, 使企业的管理更为有效, 流程更为优化, 使其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50%, 误期率平均降低30%, 公司的信誉将大大提高。同时通过精益化管理也会使库存费用、采购费用、劳动力成本下降, 公司的经济效益将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温伟雄.外贸全流程攻略——进出口经理跟单手记[M].中国海关出版社, 2014.

[2]阿里学院.外贸营销实务[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3]李东.外贸与业务跟单实操细节[M].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7.

[4]陈志华.反省中国式工厂管理[M].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8.

[5]周玉清.ERP与企业管理—理论、方法、系统 (第2版)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优化服务流程 篇5

汉滨区第一医院(原县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预防保健、急救、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新农合、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和白内障复明手术定点医院,是汉滨区急救分中心、汉滨区孕产妇急救中心。拥有1所国家药物治疗维持门诊(美沙酮治疗)和一所社区服务中心(西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门诊量10万人次,平均每天门诊量近300人次,住院病人7千余人次。近年来,医院紧紧围绕医疗改革、医疗监管及“三好一满意、质量万里行” 等专项活动,努力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各种告知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为就诊住院患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使就诊住院患者满意率不断提高。

一、预约诊疗服务工作

1、医院制定了门诊预约工作制度和管理规范,预约流程,电话预约和现场预约两种办法已公示在医院挂号室外,门诊部服务中心、挂号收费处负责提供坐诊专家的诊疗信息,医院利用网站及门诊院内宣传橱窗公布专家介绍和专家坐诊时间,医院宣传彩页介绍医院各科业务及联系电话分发至患者及广大村民手中。

(1)预约方式: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提供电话预约和现场预约服务(中医专科提供现场预约服务)。

(2)预约时间为医院正常上班时间(每日8:00至11:30 14:00至17:00)。(3)预约电话:挂号室0915—3265736;病人服务中心:3265722。

(4)预约挂号流程:电话预约挂号或现场预约挂号——门诊挂号处取预约挂号票、交费——专科或专家门诊就诊开单——收费处交费——患者检查取药离院或住院。

(5)挂号室记录现场预约和电话预约患者人数,门诊部服务中心记录电话预约患者并及时转给挂号室,导诊服务人员指引现场预约人员。

2、医院制定了预约门诊变更、暂停、取消等特殊情况的应急预案,确保预约门诊服务质量

3、制定了逐步提高预约门诊比例的计划并组织落实,推动医院预约门诊比例的提高。

4、现需通过医院网络及时、准确上报预约诊疗服务进展信息。

二、优化服务流程、提供便民服务

1、医院有优化患者门急诊就诊流程的具体措施,有门急诊高峰时段合理分流患者的工作预案,并已组织实施。医院根据患者需求和临床检查的特点,安排上班时间,挂号室人员每天提前开窗挂号,各科室提前到岗,按时为就诊病人提供诊疗服务。每天上午十点前是门诊就诊高峰期,收费挂号一站式流程,挂号室、收费处、药房窗口人员安排充足,减少病人排队时间,保障病人需求。

2、门急诊设有完善、清晰易懂的医疗就诊标识,能够合理规划患者流向。

3、门诊具有合理的门急诊导诊措施。设立导诊台、导诊人员引导患者就诊,提供健康教育咨询,协助老弱危重患者办手续,免费提供轮椅检查,开水供应等。

4、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向患者提供纸质检查检验结果报告单外,还提供现场、电话查询方式。

5、医院检验科、放射科、彩超心电图室、收费处、药房、住院处、病区均实行24小时服务,全面取消了预约检查,做到病人随到随查,患者可随时办理出院结算服务。

6、为方便学生和上班族就医,门诊专家周六全天上班,每周日上午安排专家坐诊科以方便就诊患者。中医专家为了更多地照顾外地病人就诊,每天诊治60多个的中医病人,深受患者赞扬。

7、为了给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医院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创新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医院完善医技科室服务流程和检查注意事项,住院入出院流程,住院就诊指南,各科购置健康教育资料架,开设扶贫病房21张,落实惠民制度,公示十条惠民服务措施及便民服务措施,住院病人检查由医技科室工作人员计费,大小便标本安排工作人员运送等一系列惠民便民服务措施。

8、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我们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门诊楼院墙(文化长廊)张贴防病健康教育知识、控烟知识、专家简介;住院楼过道有服务格言,病房有温馨的油画,不仅在于美化环境,使就诊住院病人赏心悦目,增长知识,帮助患者用好等待时间,稳定心理情绪,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配合检查或治疗。

三、医院努力改善医患关系:医院制作公示病人的权利和义务,患者服务投诉流程,制定服务投诉接待处理制度,病人服务中心人员负责接待患者服务投诉,并按服务投诉制度办理,及时反馈给患者,使投诉的按时处理反馈率>95%

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医院病人服务中心每月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工作,每年开展两次职工满意度调查,在院和出院患者服务满意度≥95%, 职工对医院管理组织机构和领导工作满意度在90%以上。

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开展惠民、便民服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医院管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群众普遍反映良好,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

如何进行审批流程的优化 篇6

我说:分析签字原因,风险和效率平衡。

随着企业规模增长,企业高层会面临如何有效掌控企业的困惑,时时警惕规避企业管理失控的风险;而另一方面,内部员工越来越多的抱怨,如什么事情都要层层上报审批,导致业务执行效率低下;中层管理者也很痛苦,每天都有那么多的待办工作流需要签字。纠其原因,企业规模扩大,出现更多专业化分工,组织范围、管理层级都不断增加,因此对管控授权,以及信息的及时上传下达要求提高。

在一个流程优化咨询项目中,我们面临着客户上下管理层不同的要求,领导层及总部职能部门提出要规范管理和规避风险,要求加强管控和审批;下属业务单位要求简化流程,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那么在具体的流程设计优化中,如何既简化流程,同时又满足对风险管理的要求,这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流程优化目标,如何找到两全其美的方法,经过对问题的分解细化和流程优化方法工具的应用,我们发现,其实“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攻略一:分析是决策点还是沟通点

我们发现,很多管控问题是由于不了解或沟通不到位造成的。在一个大的企业内部,由于一线业务信息不能及时传达,领导层或者总部管理层会由于不知情而产生失控的担心,因此提出要对流程环节增加审批节点,这些其实都是出于知情的考虑。

在流程优化时我们要分析管理目的和需求,然后区分在具体的流程环节应该是决策点还是沟通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考虑优化。如对于知情权的需求,可将决策点改为沟通点,将审批变为定期的报告和备案,使领导定期(比如密度大到每天一次)得到动态情况,从而知情,而不是介入流程、成为流程的一个必经环节(耗时间甚至不增值)。流程直接执行,并行地让领导知情,既解决了高层信息知晓和监管的需求,同时提高流程的效率,不会因为高层出差而产生业务停滞。

攻略二:通过提炼规则实现事前的管理

由于很多企业领导虽身居高位,却办理着很多业务性的工作,对下属不放心,要用自己的丰富经验来把关和判断,这种情况也常见。如一位企业高层所说:“我很想放权,但放权是基于信任和默契,和对能力的信任。现在更多的审批,是避免错误和帮助下属各主管把关,同时,更深入的了解一些新上任主管的能力、风格,增加双向了解的机会,审批的过程就是为了逐步的放权。”可见,流程上的管理授权和企业高层的领导风格、企业面临的组织变革、人事调整等背景相关。

在企业现场开展流程优化时,可以采取的对策:企业领导既然经验丰富,可以把经验要求写成规则和指导,提前发布,让下属来参照执行。对于一些可结构化的规则,还可以借助信息系统来实现强制控制。如某快消品企业,每个销售季都会发布营销指导意见,对下一个销售季的销售策略进行明确,如可在哪些媒体投放哪写版本的广告,形成标准化选项,并将这些要求落实到IT系统上。这样下属业务单位在制定营销活动计划时,就可以选择总部已经规定的营销组合,变事后的核对审批变成事前的控制。当然即使不能通过IT系统去识别,有了明确的指导,也可以授权一个职位相对低的人员去进行相应的核对工作,解放领导的时间,以用于处理更重要的工作。

攻略三:决策流程优化1W2H

当我们明确流程中的决策点时,如何提高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就成为优化的关注点。关于决策流程优化有以下几种方法:

?WHEN:明确决策时机,实现管理前置

举个例子,在新供应商引入流程中,其主要步骤分为确定入选条件——供应商初选——现场考察确定最终入选者。如果只在最后一个步骤设置决策点,会发现实际业务操作会增加不必要的投入和返工。根据分析,我们对流程设置三个决策评审点,第一个决策点,在招标遴选之前先由决策者对入选条件进行审批;第二个决策点,在初选名单之后由决策者进行审批;第三个决策点,在通过现场考察等进一步的评价之后由决策者进行审批。虽然流程图看起来复杂了,但是通过管理前置,使实际业务执行效率得到了提高。因此我们说,“流程简化≠流程图简化”,而应该是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项目管理流程,分为年度项目规划及预算决策、单个项目立项审批决策两个重要管控环节。项目执行单位会质疑项目年度规划预算中都已经对项目审批过了,为什么单个项目立项时还要再审批?而高层决策者却认为,年度规划预算太粗了,项目目标及预算都不明确,评审也不充分,因此必须在执行立项时进行控制。最终我们提出以下流程优化方案,首先加强对年度项目规划及预算的决策过程,明确项目规划和预算的输出要求和评审决策程序,这样既达成高层风险控制的目的,同时也能够督促项目执行单位提高项目规划和计划管理能力;前端控制好了,单个项目立项审批则只需关注计划预算外的项目,从而使执行层和决策层获得双赢。

?HOW:明确决策方式,提高决策科学性

决策的过程如果都是靠主观判断,那么不管增加多少审批环节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对于流程中的每一个决策点,都要明确决策依据和决策方式是什么。比如广告宣传片的评审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决策过程。这类评审应该是以消费者测试或专业机构评审意见为决策依据,发挥群体智慧的科学决策。

?HOW MUCH:分析流程频率,管控和成本的平衡

门诊流程优化及效果的调查分析 篇7

1 原流程现状调查

现场实践调查的内容:经与门诊收费、医护、管理者及病人的现场访谈,现场观察,了解原流程的技术路线、病人在门诊的排队时间、院内往返时间和流程的中间环节,对门诊各环节存在及占用时间的合理性、繁琐性、重复性作初步分析,以确定门诊流程的各影响因素所占的权重。

1.1 原门诊流程路线描述

就诊流程现状详细描述:该院门诊病人先要到服务台护士处咨询并领取1张分诊号(护士根据病种及按均匀分配医生工作量原则进行分诊);病人持分诊条到挂号处排队挂号;到达挂号窗口交费挂号并需问清诊室所在位置;到达诊室候诊处等待叫号就诊;按号进入诊间,医生询问病情后开出检查及相关化验;病人持医生开出的检查单到收费窗口排队交费;交完费持发票到医技检查部门进行检查或再次到诊间等待医生检查;医生根据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并开出处方;病人再次到收费窗口排队交费;然后到药房窗口排队取药(见图1)。

1.2 初步的总结性理论分析

上述流程中,病人就诊常规需要经过10多个环节,一个患者少则排3次队,多则5~6次,用于排队过程的时间大多在1小时以上,等候时间长、秩序混乱,整个就诊时间约3~4个小时,而与医生面对面的看诊时间只占有5~10分钟,原流程中多次交费问题十分突出[3]。

2 门诊流程关键因素统计分析

2.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近3年同月份连续4周的门诊病人,进行抽样调查。

2.2 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现状调查的方法。

2.3 控制偏倚

按照筛检原则,检出具有挂号、收费、医技检查或取药环节点的流程相对完整的就诊对象。

2.4 统计方法

按患者就诊号、挂号、收费、取药、开处方节点时间、就诊总时间、就诊环节数进行计算机人员盲法取数,导入EXCEL表,进行人群的数据整理归类,通过SPASS13.0软件进行分析。

2.5 统计结果图(见图2)

可见,对门诊耗时影响最主要的环节因素按时间比例高低依次是候诊及诊间、医技检查、收费、取药。

2.6 结论

新流程优化设计的重要着眼点应为候诊及诊间、医技、收费等;同时确定优化效果分析的要素有:门诊量、就诊总历时、收费时间、环节数的减少[2]。

3 新流程就诊卡设计构想

3.1 设计思路

削减不必要环节,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缩短并合理分配调整病人就诊过程中所占的时间段,以消除非增值活动和调整核心增值活动为门诊流程优化设计研究的重点。

3.2 设计依据

3.2.1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门诊各个环节信息流数据,使各部分之间信息高度共享。建立以门诊档案信息数据库系统为核心,局部系统与整个系统相集成,并在庞大复杂的系统内部,建立贯穿各局部系统的信息主线,使每个局部系统都必须按照信息主线的要求与整体建立接口[4]。

3.2.2新流程设计方案应着眼于以人为本。包括病人和医务人员两个方面,在首先方便病人的同时也便于医务人员、收费人员有效地开展医疗服务相关工作,借助畅通无阻的信息流,来代替和减少人的往返传递流动。

3.2.3 新门诊流程的设计应着眼于改善旧流程的弊端环节。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原有的工作流程进行重新整合。以就诊卡为介质,贯穿门诊流程的各个环节,实现门诊整个就诊过程的优化整合。

3.3 预充值新流程设计技术线路

这是一个理想化的门诊流程,该技术线路只列出了门诊看诊过程中的必要(即增值性的)环节,并设想这些环节只经过一次。

在新流程组织实施过程中分两个步骤推进,第一步是启用就诊卡实现挂号、收费、医生看诊各环节信息流的建立,第二步是信息流在各环节畅通无阻的条件下,实施就诊卡充值的功能(见图3)。

4 新流程的优化效果调查分析

新流程一期方案覆盖面情况为1998年~2004年为100%旧流程;2005年新流程占1.9%,2006年48%,2007年90%,2008年100%。新流程二期于2006年4月起在生殖中心对部分门诊病人实施预充值流程。该院门诊基础设施条件和规模自1998年以来未有明显变动。

4.1 门诊量改善效果分析

4.1.1 年门诊量趋势性统计分析。

根据该院历年门诊量统计资料整理,该院近10年门诊量统计情况如图4。

原流程期间(1998年~2005年),门诊量上升迟缓,7年上升的门诊量总量不足实施新流程后3年总量的50%。此统计结果反映该院在门诊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新流程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医院的门诊量。

4.1.2 日门诊量周期性变化统计分析。

抽取2005~2009年3月份连续4周的日门诊量,见图5,观察分析周一至周日的日门诊量的波峰曲线特征。

由图5可以看出:(1)各年度周一至周日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周日的交汇点均集中于最低点约500人次;周一均为各年度曲线的高峰点,至周三呈下降趋势,周四至周五略上浮,周六周日为低谷点。(2)2005年的高峰点集中在1500~2000人次区域内,2006~2008年(新流程实施)高峰点均集中在2500人次直线上,2009年峰尖突破2500人次,探近3000点。

表1生殖中心预充值流程病人与普通流程病人的一般情况及方差分析

新流程实施前该院日门诊量瓶颈约在1700人次左右,新流程实施后突破了该瓶颈,日门诊量峰尖已探近3000人次,反映出该院门诊的吸纳能力显著提高并尚留有较大空间,能够满足现有的群众门诊医疗服务的需求。

4.2 环节因素改善分析

很多文献在研究流程绩效时,都采用了时间指标,因为只有时间因素的可测量性和可比性最佳[3,5],因此这里也以时间为切入点,对流程中的各因素占用时间进行调查分析,以验证新流程设计的优化效果。

4.2.1 调查研究方法。采用实验对照研究方法。

4.2.2 对象选择。实验对象为2006年~2009年生殖中心病人中预充值病人整群抽取,筛除不合格对象,样本人头5675;对照对象为整群选取2007年生殖中心普通流程的就诊病人,合格样本人头10845。

4.2.3 统计方法。按患者就诊号、挂号、收费、取药、开处方节点时间、就诊总时间、就诊环节数进行计算机人员盲法取数,导入EXCEL表,按照筛检控制偏倚原则,进行人群的数据整理归类,通过SPASS13.0软件对两种流程的就诊患者在院总时间、诊间时间、收费时间、取药时间进行均数比较的方差检验(见表1)。

两组流程病人在就诊总历时、收费总耗时、候诊及诊间总耗时的均数统计检验结果P<0.001,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预充值流程病人在此三个环节上有明显缩短时间的优化作用;而在取药环节上P>0.05,无统计学差异,此环节未得到优化。

5 讨论

通过对门诊流程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候诊、收费、医技检查3个环节是影响门诊流程的显性因素,是优化门诊流程的核心问题。新流程的优化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5.1 提高了门诊医疗服务效率

医院突破了门诊规模不能改善时门诊量不得上升的瓶颈,该院门诊医疗服务效率显著提高,满足了当地的社会需求。

5.2 有效缩短了病人就诊时间

病人无需重复排队交费,分散就诊人

5.3 门诊环节数明显减少

新流程的合理设计和调整,利用网络信息的快速传递,将因收费而打散的医疗服务尽量整体化,流程简化、畅通、连贯,减轻了窗口及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服务质量。

5.4 消减非增值活动

充值功能的实现,收费可达到化零散为整体的一次性效果,既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收费环节数,又有效提高了收费人员的收费速度。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门诊业务流程的技术线路和各环节因素,优化设计新流程。方法:采用现状调查和实验对照研究,对某医院门诊患者抽样,测量计算门诊各基本环节因素的频次、耗时等,以确定相关因素对门诊流程的影响权重和流程优化的效果。结果:新流程有效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提高了门诊工作量。结论:门诊流程优化效果显著,可在不扩大基础规模的情况下有效提高门诊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关键词:门诊流程,优化设计,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王艳红.数字化医院门诊流程的优化[J].医学信息,2008,21(12):2160-2161.

[2]Coté,g.Murray J.Patient flow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an outpatient clinic[J].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1999,33(3):231-245.

[3]李建强,范玉顺.一种工作流模型的性能分析方法[J].计算机学报,2003,26:514-524.

[4]Hugo Ector,Anthony F.Rickards.The World Survey of Cardiac Pacing and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s:Calendar Year1997-Europe[J].Pace-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2001,24(5):863-868.

炼焦化学产品回收流程的优化分析 篇8

1 当前炼焦化学产品回收流程中的问题探究

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作为焦化厂的重要工序, 其中以设计流程作为依据实施设置的电捕焦油器在异常情况下, 容易形成较多的烟雾状的煤焦油, 并散入到化学产品回收的有关装置内部, 进而在不同程度上对相关的工艺环节造成损坏, 影响生产操作和产生废物。例如, 萘会以结晶的方式在管道和设备内发生沉降, 容易堵塞煤气初冷器、终冷器等后续的重要生产设备。发生堵塞问题后, 还会对用于检测、调节的设备、仪表、管道的正常运行造成直接的阻碍和影响。并且在煤气实施冷却的过程中, 萘会在煤气终冷设备内部的冷却介质内获得积聚, 从而影响煤气的冷却效果。

如果想要对萘实施较为彻底的清除, 则必须设置沉降槽、焦油洗涤塔。虽然此方式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 但是往往不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工作效率, 主要体现在:很多萘伴随水到达凉水架处, 之后再以空气作为媒介, 吹散到大气环境中。同时另一部分会随着煤气到达脱硫、硫铵、粗苯回收等工序, 进而导致后续回收装置受到萘和焦油的不利影响。由于冷水器被迅速堵塞, 最终致使此循环于实践期间不容易实现闭合。

在粗苯回收工序中, 如果萘大量堆积于循环洗油内部, 会导致粗苯回收工段的相关操作困难度大幅度提升, 从而对循环洗油的质量和消耗量造成不利影响。在此种情况下, 如果再进行脱萘塔的设置, 就容易导致工艺流程更加繁琐, 进而使建设成本有所增加, 经济效益降低。此外, 萘同焦油状物质在真空泵内进入时, 就会于气缸内联同阀片上产生积炭, 对泵的正常工作造成直接干扰和不利影响。一旦出现此类问题, 就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例如定期停车对生产装置实施彻底的清洗。

在使用砷碱脱硫工艺时, 萘和焦油容易导致再生塔当中的硫漂浮过程产生损害。并且焦化产品的回收车间按照相应的流程标准实施对应操作也产生一定的难度, 此现象同脱硫建立于尾部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在焦炉煤气中含有的氰化氢会导致设备和管道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 严重情况下会引发破孔问题, 导致现场出现跑、冒、滴、漏, 最终直接造成化学产品的流失。由于焦化厂对于生态环境所导致的不利影响, 同时加剧了能源的短缺, 不能够体现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原则的目标, 所以积极寻求科学举措优化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流程尤为重要。

2 优化炼焦化学产品回收流程的策略

在采取煤气终冷器的开路水循环焦化厂内, 很多氰化氢能够相溶于水, 同时可以在凉水架内向大气环境散发。在此环境下极容易导致周围地区环境恶化, 并产生重金属腐蚀现象。由于终冷器迅速被焦油状物质堵塞, 所以很难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实现煤气终冷装置冷却介质的循环, 并且彻底清除废物的效率较低。同时, 当前在焦化产品回收工艺方面具有的问题, 以及二次热源较低的应用效率、较大的工业耗水量等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重要内容。

针对相关合理优化炼焦化学产品回收流程策略问题, 对焦化厂来说, 采取往常的化学产品相关的回收工艺流程已经很难满足于当前形势下焦炉煤气针对煤气净化的需求。同时在生产过程中, 还容易导致一些有害废液和废气大量产生。因此, 不同于往常常规形式的回收工艺流程, 需要针对化学产品工艺回收顺序实施科学合理的调整更改以后, 在能够获得相应的生态环境效应的同时, 充分的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积极做好炼焦化学产品工艺回收流程的优化设计, 适应于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 使回收的流程具备科学性、合理性是关键所在, 即采取焦炉煤气优化处理流程的举措, 是现阶段的首要目标, 需要引起相关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3 结语

当前, 存在于炼焦化学产品回收流程中的问题较多, 需要继续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进行优化。本文通过针对焦化厂中的化学产品回收系统工艺流程方案实施深入的分析及探究以后, 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炼焦化学产品回收工艺流程做到了相应的科学性优化, 以此形式可以明显地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同时也可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质量。在未来的研究中, 还需要对炼焦化学产品回收工艺流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进而提升焦化生产工艺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有效性, 优化生产工序及各个环节, 最终实现炼焦化学产品质量的改善及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爱娟.炼焦化学产品回收流程的最佳化探究[J].石化技术, 2015 (04) :7.

[2]舒广.焦化回收系统能量流有序化节能减排工艺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 2014.

[3]上官方钦, 汤志刚, 温燕明, 郦秀萍.炼焦化学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战略[J].钢铁, 2015 (12) :11-18.

流程优化分析 篇9

关键词:广播电台,新闻报道,流程优化研究

1 评估原流程整体时效性和工序效率并提出改进思路

1.1 原流程时效性评估

1) 绘制原流程的关键链网络计划如图1所示, 图中各关键时间点紧后且未延时工序的最早开始时间计为0。语言部的工序时间随x1取值不同而发生变化。

2) 原流程通过网络发布新闻信息的关键链及工期 

(1) 19≤x1≤21

网络发布流程关键链为:1、2、3、4、5、6、7、8、9、13

最早完成时间=120+D (3-2) +39+D (6-5) +47.5=206.5+D (3-2) +D (7-5)

(2) 7≤x1≤18

网络发布流程关键链为:1、2、3、4、5、6、7、8、9、11、12、7’、8’、9’、13

最早完成时间=120+D (3-2) +39+D (6-5) +27+D (t-9) +41.5=227.5+D (3-2) +D (6-5) +D (t-9)   

(3) 0≤x1≤6或者21≤x1≤23

网络发布流程关键链为:1、2、3、4、5、6、7、8、9、11、12、7’、8’、9’、13

最早完成时间=120+ D (3-2) +39+D (6-5) +32+D (t-9) +41.5=232.5+D (3-2) +D (6-5) +D (t-9)  

3) 原流程中新闻音频节目制作、广播发布的相关工序固定安排在完成网络发布工序的紧后1小时内进行, 因此原流程通过广播发布新闻信息关键链工期为:

广播发布时间=网络发布时间+ D (14-13) +60 

4) 评估结论:原流程新闻网络发布速度超过3h, 广播发布速度超过4h, 时效性有待加强。

1.2 原流程工序效率评估

1) 原流程ASME表格如表1所示。

2) 计算分类工时比例

在计算时采取以下方式:

(1) 由于驻外记者站“采集”“审核传送”工序的效率受其所在地资源、环境等现场情况的影响较大, 因此不纳入工时比例计算。

(2) 重名工序只计取一次工时。

(3) 单个工序在不同情况下具有不同工时的, 取较小值。

根据表4中的工时数值, 全部工序的工时合计为126.5min, 其中:增值工序65.5min (序号:4/5/7/9/14/15/17) , 占51.8%;控制工序34min (序号:3/6/8/9/15) , 占26.9%;无效工序 (序号:10/11/12, 在表4中用灰色表示) 5min, 占3.95%。

3) 评估结论:原流程控制工序和无效工序在流程总体工时中所占比例偏高。

1.3 针对流程主要缺陷制订优化策略

1) 主要缺陷

原流程以首播时间窗口作为业务运转节奏, 未发挥网络发布的即 时性;全球新闻信息汇集新闻中心集中筛选使签稿人工作负荷过大出现资源瓶颈;非增值工序比重较大;各级机构业务运转节奏不统一, 流程整体缺乏连贯性。

2) 优化策略 

(1) 根据信息汇集范畴, 在驻外记者站和总部之间增设地区分部, 形成三级机构并分级授予相应的信息决策与发布权限。

(2) 基于新闻重要级别判断机制设计常态报道流程

按“一般”“重要”“重大”3个重要级别制定新闻信息分级判断响应机制:“重要”新闻一般由记者站/地区分部 (或者记者站/总部总编室) 两级判定后, 存储至总部媒资系统中共享;“重大”新闻由记者站/总部总编室/编委三级决策判定。当出现“重大”新闻时, 由新闻中心通知其它地区分部和新闻事件的对应语言部协同报道, 总编室决策是否启动重大新闻专题报道。

3) 基于深入发掘重大新闻信息价值的业务需求, 制订特殊响应机制

重大新闻往往具有突发性、快速动态变化性的特点, 因此适合采用预案重构的应对方法。预案重构是将包含全部对策方案, 可应对各种变化情况的总预案分解成数个对应单一变化的子预案, 在突发事件动态处理的决策点, 可按照具体情况将多个子预案进行组合得到适宜的后续处理方案[7]。对于新闻业务而言, 可将整体流程“分解为具有一定功能、标准接口的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8], 在重大新闻报道的不同阶段根据报道方案提取所需流程模块, 流程模块之间直接联通或通过某个活动联通, 从而构成整体流程。

2 新流程设计

为了使新闻报道流程能够应对不可预见但却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国际重大突发事件, 新流程设计中提出“常态报道”和“重大新闻专题报道”两种模式 (如图2所示) 。

2.1 新流程的新闻分类分级与决策判断机制

1) 新闻重要程度的级别划分

为了建立重要新闻决策判定机制, 首先需要制定新闻信息重要程度的分级策略。新闻重要程度是一个与受众特性密切相关的相对的概念, 不同的受众群体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的重要性会做出不同的、乃至差异很大的判定。本案例中按照国家、地区划分受众群体, 将新闻信息的重要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一般”“重要”“重大”3个级别, 其中“重要新闻”是指在某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或产生影响的新闻事件。新流程中起决策作用的人员角色在判断新闻事件重要程度时, 需综合考虑从以下3方面因素。

(1) 涉及范畴。指新闻事件所涉及的人员、地域范围, 如:单个国家、局部地区 (多个国家) 、多个地区 (国际) 。

(2) 预期关注度。预估新闻事件在对象国、地区、国际范围内对受众的吸引力。

(3) 国家对外新闻发布的总体策略。国家总体策略可提升或降低新闻重要等级, 如:某个新闻事件的涉及范畴和预期关注度达到“重要”级别, 但涉及敏感地区、敏感事件、敏感时期时, 有可能根据国家总体策略按照“重大”或“一般”新闻报道, 或者不予报道。

2) 新闻重要程度的决策判断机制

驻外记者站是获取新闻信息的最前沿, 位于新闻报道流程的起点, 应在获得新闻原始信息的第一时间做出判断, 并充分应用IT及媒资系统等技术平台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同步实现各级组织机构间的信息交流和快速决策。

在新流程的设计思路中, 应将受众意愿作为判断新闻重要程度的核心因素, 在很多时候新闻重要程度不会随受众范畴的扩大而提升, 而有可能随受众范围的缩小而提升。如某一新闻若在其发生国所在地区的重要程度为“重要”, 则在该新闻在其发生国的重要程度不会低于“重要”级别, 而在其它地区及全球范围内该新闻的重要程度不会高于“重要”级别, 且有可能降低为“一般”。据此, 新流程对新闻重要级别的决策机制设定如下:

(1) 重要程度为“一般”的新闻采用一级决策方式, 由驻外记者站直接判断。

(2) 重要程度为“重要”的新闻采用二级决策方式, 分为两种决策情况。

情况一:首先由驻外记者站判断为“重要”级别, 此后由地区分部首席记者在“修订签发”工序中经判断确认为重要新闻, 选择传送至总部媒资存储中推荐共享。

情况二:当驻外记者站第一时间判断某新闻原始信息为“重大”级别时, 立即通用呼叫中心将原始信息发送到地区分部首席记者和总部新闻中心签稿人。地区分部首席记者判断确认该新闻为“重要”级别并对其有可能升级到“重大”级别有所准备。新闻中心签稿人判断该新闻仍按照“重要”级别处理, 则反馈地区分部, 由地区分部反馈驻外记者站。

(3) 重要程度为“重大”的新闻采用三级决策方式。在上文“情况二”中, 若新闻中心签稿人判断该新闻达到“重大”级别, 则上报总编室编委进行第三级决策。若该新闻事件经编委批准按照“重大”级别进行报道, 则:该新闻事件在采用常态报道流程按照“重要”新闻级别报道的同时, 由新闻中心发送消息通知其它地区分部和新闻事件的对应语言部协同报道, 总编室同步启动重大新闻专题报道。否则, 按照总编室指示参照上文“情况二”或“情况一”处理。

2.2 新流程设计图及简要说明

基于上述新闻分类分级与决策判断机制设计新流程, 如图2所示。

1) 在驻外记者站, 记者采集中文、外文素材, 中文素材标注重要等级 (一般、重要、重大) 传送至地区分部, 外文素材则由本站外文编辑发布到当地语种网页。

在地区分部, “一般”新闻由中文编辑筛选, 经编辑、翻译后中、英文网络发布。首席记者修订、签发“重要”“重大”新闻中文成稿, 并视情况要求本地区其他语种网上发布, 或将其共享至总部媒资系统。节目制作室从媒资系统中甄选信息, 独立完成节目制作, 发布。不同地区分部之间通过媒体资源共享实现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协同报道。

记者站、地区分部两级机构通过网络、广播方式基本实现国外新闻的国际发布, 总部在相当于中国地区分部同时, 总编室负责判定重大新闻, 决策并参与重大新闻专题报道;新闻中心汇集全部新闻信息, 参与重大新闻判断和专题报道过程。

2) 在常态新闻报道流程运转的同时, 若总编室决定启动某个重大新闻专题报道, 则以新闻发生地的地区分部为核心组建报道团队, 根据新闻事件发展动态制定阶段性的报道方案, 进而将方案转换为报道流程下达实施。

3 新流程评估

3.1 新流程时效性评估

参照新流程设计图 (详见图2) 和原流程工时绘制新流程网络计划, 如图3所示。图3中:地区分部“翻译”工序编号为7, 节目制作室“翻译”工序编号为7', 本地区其他记者站“翻译”工序编号为7";新闻发生地记者站“外文网发布”工序编号为4, 本地区其他记者站“外文网发布”工序编号为4', 地区分部“英文网发布”工序编号为4";地区分部节目制作室从“节目编排”至“海外音视频发布”连续四个工序编号为8至11, 总部节目制作室从“节目编排”至“总部音视频发布”连续4个工序编号为8'至11'。

新流程在驻外记者站经过“1、3、4”3个工序尽快完成新闻发生地的母语网络发布, 时间约为127.5min, 理论上较原流程的最快网络发布时间 (206.5min) 缩短79min, 提升报道速度约38%。另外, 在本地区的地区分部完成中文网发布时间约为128min;英文网发布时间约为139min;地区内他国家母语网络发布时间约为140min。因此, 新闻报道时效性得到优化。

3.2 新流程工序效率评估

新流程ASME表格如表2所示, 其中:驻外记者站采集、传送合并工时2h。按照上文所述原流程分类工时比例的计算方式, 在排除“采集传送”工序且重名工序只计取一次工时的情况下, 表5中其他工序的工时合计为95.5min, 其中增值工序82.5min (序号:2/3/4/6/7/8/9/11/11'/4"/4') , 占86.4%;控制工序13min (序号:5/10) , 占13.6%;未出现无效工序。因此, 流程效率明显优于原流程。

4 结论

1) 在完成新流程设计和理论评估后, 将进入新流程的实践检验阶段:应在适当范围试用新流程, 并及时追踪、试用效果。在积累足够的试用数据后, 应再次进行流程描述评估等一系列持续改善工作。当在流程优化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时, 需要继续应用相关理论知识创造新方法尝试解决。

2) 由于新闻报道具有显著的时效特点和项目特征, 同时新闻价值往往与新闻事件的突发性及严重程度等因素呈正相关, 因此媒体机构可以借鉴项目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手段优化新闻报道流程, 提升媒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敏.网络计划技术、关健链理诊与项目进度管理——以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 2007.

[2]计雷, 池宏, 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姚杰, 计雷, 池宏.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动态博弈分析[J].管理评论, 2005, 17 (3) .

[4]宋志兰, 刘跃怡.基于约束理论和网络计划的生产物流研究及实证[T].物流技术, 2011, 30 (3) .

[5]王勇胜, 梁昌勇, 姜利赢.约束理论与关键链研究评述[J].项目管理技术:2010 (3) .

流程优化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以实施护理流程优化的时间为分界点,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流程下的护理服务, 而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流程优化后的护理服务, 每组各有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男61例, 女39例, 患者年龄28~66岁, 平均年龄 (36.1±2.8) 岁。观察组男59例, 女41例, 患者年龄27~65岁, 平均年龄 (35.9±2.5)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研究方法

1.2.1 优化护理流程方法

组织专家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流程进行考核、评估, 分析现有护理模式的弊端。 (1) 传统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质量责任不易落实到人, 不能充分调动基层护士的质量责任, 在实际临床任务重、现场较忙乱的情况下, 很难做到灵敏、快速、准确、高效的高质量护理。 (2) 排班模式存在问题, 整理、连续、优质的服务理念在排班模式中未能显现, 交接班环节存在疏忽; (3) 夜班护士工作量大, 体力消耗就比较大, 缺乏足够的精力来保质保量地做好患者的晨间护理, 导致患者对护理质量的不满意, 也间接滋生了护士的抱怨情绪。 (4) 分层级管理未体现在排班上, 未从患者需要的角度对护士资源进行有效的优化组合, 未能实现以老带新, 以高资历护士带低年资护士的要求, 护理服务效果难以全部体现; (5) 护理人员工作中缺乏动力, 任务较重, 不能实施人性化服务, 仅机械的完成医嘱。

由专家组在原有流程的基础上, 通过改正弊端等手段, 设计新的护理流程及管理制度, 并严格执行实施。

1.2.2 优化护理流程实施

(1) 培训护理人员:根据医院的医疗资源, 对本科室进行高资历护理人员培训、考核, 招收高素质专业人才, 通过加强培训、择优竞聘等方式保证新流程的实施, 要鼓励年轻护士参加进修班学习, 关心护理人员的发展, 注意其心理健康。 (2) 本科室患者多需手术治疗, 故将护理流程分为手术前、手术后。手术前, 首先做急诊常规术前检查。检查安排好后, 随即开始做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将皮试、备皮及入院前宣教合并, 在等待皮试结果及备皮过程中, 做入院宣教。同时在此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 消除负面情绪, 增强治疗信心。术后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对症护理, 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 教会病人合理饮食, 在床上大小便等, 要进一步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增强其痊愈的信心。 (3) 用连续排班的模式, 排除传统流程中排班的混乱。各班时间衔接紧密, 加强交接班的管理, 对于重症患者要严密监控, 每班护士交班前做好交班记录, 并由高资历护士定期检查。接班护士要及时查房, 消除潜在安全隐患等。 (4) 实施配对值班, 对职责进行调整。每班要由专科工作至少5年以上高年资护士或主管护师作为责任护士, 搭配年资不同的护士, 护士分班要考虑技术力量搭配、性格、年龄等因素。对患者病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床带教等工作由责任护士负责安排, 患者常规治疗和护理由床位护士实施, 并由主管护士进行监管。 (5) 明确责任负责制, 在工作中护理任务要落实到人, 并由主管护士或高年资护理人员检查和指导, 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 (6) 操作流程时间可根据患者需求进行微调, 比如水剂间隔给药的时间, 伤口护理时间等, 以体现人性化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 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请本科室及相关科室共30名医师对本科室实施流程优化前后的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及消毒安全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实施流程优化前后的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及消毒安全进行评分比较

优化流程后神经外科的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及消毒安全评分均高于优化流程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神经外科的患者病情变化较快, 其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以复杂、急、重、危为主要特征, 患者多伴有认知、感觉、运动障碍, 对护理安全有更高的要求[3]。护士是与病人接触最为频繁的专业人员, 其工作流程合理与否, 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医疗过程的满意度相关[4]。随着患者和医师对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旧的传统护理流程已逐渐显露出其弊端, 比如急诊病人在中夜班较多, 一人值班不能很好应对复杂的病情[5];未分层级进行护士管理, 护士年轻的较多, 业务能力相对较弱, 护理工作中人性化缺乏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护理做出变革, 以便更好的完成护理服务。而优化护理流程正是以人为本, 以患者需要为导向, 从尊重患者、关怀患者出发, 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方法。

我院采取护理流程优化, 取得了一定效果。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优化流程后, 神经外科的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及消毒安全评分均高于优化流程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流程优化对神经外科护理单元整体水平提高有良好效果, 值得更进一步的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流程优化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有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优化前的护理流程服务, 观察组患者接受优化后的护理流程服务。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优化流程后, 神经外科的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及消毒安全评分均高于优化流程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流程优化对神经外科护理整体水平提高有良好效果, 值得更进一步的推广。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流程,流程优化

参考文献

[1]王桂芝, 管敏.流程优化在神经外科护理单元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13) :47.

[2]徐娟, 徐蕴芳, 周丽梅.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7) :30-31.

[3]吴翠平, 钟彩英, 李丽文, 等.流程优化在神经外科护理单元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 2011, 24 (6) :2428-2429.

[4]谭丽萍, 赵建琴, 陈素平, 等.流程优化在神经外科护理单元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8) :695-696.

教学设计流程及优化 篇11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 教学控制

一、教学设计、教学系统、教学控制的辨析

1. 教学设计: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依据课程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形成导学案,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①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

②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③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④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学习内容,提供学习指导;

⑤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⑥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2. 教学系统: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动态要素是教师、学生及心理环境,人的要素——教师和学生是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进行的关键因素;相对静止的要素是教学媒体和物理环境,是物的要素,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而心里环境是使教学系统中人和物的要素得以有机运作的文化与情感支撑。

⑴教师:在教师系统中,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其活动主要包括:计划,教师要设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活动;组织,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要组织好与学习任务有关的材料,并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辅导,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评价,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目标的达成情况。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合格的教师必须在教学态度、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个性品质等多方面具备良好的素质,并使彼此间达到最优的组合。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自信心。教师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对教学成效也有显著影响,另外,教师的个性品质对教学成效也影响显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⑵学生:学生是知识与经验的获得者,是学习活动的直接承担者,也是教学成效的最终体现者。学生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因素。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生成绩呈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水平对学习数量和质量有影响。但智力并不是决定学生成绩的唯一因素,学生的智商与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完全一致。同等智力条件下,造成学生成绩显著差异的是情感品质。因此,教师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情绪,养成负责、认真、求实的优良学习品质。

⑶书本(教科书):教学内容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内容是在教学系统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课程、教材和教科书之中。

3. 教学控制:就是对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变量(教师、学生、教材、考法等)进行适当合理的调节与控制,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吸引力,使之沿着教师的思路成功地进行学习的过程。控制不是压制,而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对所牵涉到的一系列问题适时调控(包括对教学具体环节,层次的控制,错误的纠正等),其中主要指对学生自由度的控制,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系统的组成

1. 课前子系统(备课):备教材——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考试标准、教学参考;备学生——学生认知水平,已有基础,心理特点;设计具体的,准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策略,确定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编写教案,学法指导,编写导学案,教学媒体。

2. 课中子系统(上课):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导入新课,教学各环节利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合作、创新学习,交流展示实现;课内巩固练习,及时反馈总结、点评;时序设计合理,课堂调控适度;课堂小结具有发散性,精选习题,作业布置适宜。

3. 课后子系统:教学评价、反思。

4. 教学设计的思考

⑴如何设定具体的合适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⑵教学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⑶教学设计的文本内容是否越详尽越好?

⑷设计课堂教学时为什么要预留空白?

⑸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及时反馈与评价?

⑹如何增强课堂教学过程的抗干扰能力?

三、教学设计系统的优化

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的分析

教师素质、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教学环境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效率高低的关系?

教师素质越高,备课越充分,学生内趋力越大,教学目标设定越准确合理,教学环境越好,教学效率就越高。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时间分配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师要及时介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及时调控课堂节奏,以确保当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各子系统的作用可以用以右图示表示:

四、方案实施及改进

实施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并对其功能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完善一课时教学设计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多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章节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endprint

【摘 要】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实施,导致课堂教学形式,组织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而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教学设计流程及优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 教学控制

一、教学设计、教学系统、教学控制的辨析

1. 教学设计: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依据课程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形成导学案,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①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

②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③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④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学习内容,提供学习指导;

⑤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⑥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2. 教学系统: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动态要素是教师、学生及心理环境,人的要素——教师和学生是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进行的关键因素;相对静止的要素是教学媒体和物理环境,是物的要素,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而心里环境是使教学系统中人和物的要素得以有机运作的文化与情感支撑。

⑴教师:在教师系统中,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其活动主要包括:计划,教师要设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活动;组织,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要组织好与学习任务有关的材料,并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辅导,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评价,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目标的达成情况。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合格的教师必须在教学态度、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个性品质等多方面具备良好的素质,并使彼此间达到最优的组合。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自信心。教师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对教学成效也有显著影响,另外,教师的个性品质对教学成效也影响显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⑵学生:学生是知识与经验的获得者,是学习活动的直接承担者,也是教学成效的最终体现者。学生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因素。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生成绩呈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水平对学习数量和质量有影响。但智力并不是决定学生成绩的唯一因素,学生的智商与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完全一致。同等智力条件下,造成学生成绩显著差异的是情感品质。因此,教师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情绪,养成负责、认真、求实的优良学习品质。

⑶书本(教科书):教学内容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内容是在教学系统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课程、教材和教科书之中。

3. 教学控制:就是对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变量(教师、学生、教材、考法等)进行适当合理的调节与控制,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吸引力,使之沿着教师的思路成功地进行学习的过程。控制不是压制,而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对所牵涉到的一系列问题适时调控(包括对教学具体环节,层次的控制,错误的纠正等),其中主要指对学生自由度的控制,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系统的组成

1. 课前子系统(备课):备教材——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考试标准、教学参考;备学生——学生认知水平,已有基础,心理特点;设计具体的,准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策略,确定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编写教案,学法指导,编写导学案,教学媒体。

2. 课中子系统(上课):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导入新课,教学各环节利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合作、创新学习,交流展示实现;课内巩固练习,及时反馈总结、点评;时序设计合理,课堂调控适度;课堂小结具有发散性,精选习题,作业布置适宜。

3. 课后子系统:教学评价、反思。

4. 教学设计的思考

⑴如何设定具体的合适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⑵教学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⑶教学设计的文本内容是否越详尽越好?

⑷设计课堂教学时为什么要预留空白?

⑸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及时反馈与评价?

⑹如何增强课堂教学过程的抗干扰能力?

三、教学设计系统的优化

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的分析

教师素质、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教学环境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效率高低的关系?

教师素质越高,备课越充分,学生内趋力越大,教学目标设定越准确合理,教学环境越好,教学效率就越高。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时间分配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师要及时介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及时调控课堂节奏,以确保当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各子系统的作用可以用以右图示表示:

四、方案实施及改进

实施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并对其功能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完善一课时教学设计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多课时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章节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endprint

【摘 要】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实施,导致课堂教学形式,组织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而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教学设计流程及优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 教学控制

一、教学设计、教学系统、教学控制的辨析

1. 教学设计: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依据课程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形成导学案,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①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

②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③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④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学习内容,提供学习指导;

⑤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⑥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2. 教学系统: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动态要素是教师、学生及心理环境,人的要素——教师和学生是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进行的关键因素;相对静止的要素是教学媒体和物理环境,是物的要素,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而心里环境是使教学系统中人和物的要素得以有机运作的文化与情感支撑。

⑴教师:在教师系统中,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其活动主要包括:计划,教师要设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活动;组织,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要组织好与学习任务有关的材料,并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辅导,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评价,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目标的达成情况。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合格的教师必须在教学态度、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个性品质等多方面具备良好的素质,并使彼此间达到最优的组合。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自信心。教师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对教学成效也有显著影响,另外,教师的个性品质对教学成效也影响显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⑵学生:学生是知识与经验的获得者,是学习活动的直接承担者,也是教学成效的最终体现者。学生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因素。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生成绩呈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水平对学习数量和质量有影响。但智力并不是决定学生成绩的唯一因素,学生的智商与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完全一致。同等智力条件下,造成学生成绩显著差异的是情感品质。因此,教师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情绪,养成负责、认真、求实的优良学习品质。

⑶书本(教科书):教学内容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内容是在教学系统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课程、教材和教科书之中。

3. 教学控制:就是对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变量(教师、学生、教材、考法等)进行适当合理的调节与控制,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吸引力,使之沿着教师的思路成功地进行学习的过程。控制不是压制,而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对所牵涉到的一系列问题适时调控(包括对教学具体环节,层次的控制,错误的纠正等),其中主要指对学生自由度的控制,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系统的组成

1. 课前子系统(备课):备教材——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考试标准、教学参考;备学生——学生认知水平,已有基础,心理特点;设计具体的,准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策略,确定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编写教案,学法指导,编写导学案,教学媒体。

2. 课中子系统(上课):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导入新课,教学各环节利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合作、创新学习,交流展示实现;课内巩固练习,及时反馈总结、点评;时序设计合理,课堂调控适度;课堂小结具有发散性,精选习题,作业布置适宜。

3. 课后子系统:教学评价、反思。

4. 教学设计的思考

⑴如何设定具体的合适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⑵教学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⑶教学设计的文本内容是否越详尽越好?

⑷设计课堂教学时为什么要预留空白?

⑸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及时反馈与评价?

⑹如何增强课堂教学过程的抗干扰能力?

三、教学设计系统的优化

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的分析

教师素质、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教学环境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效率高低的关系?

教师素质越高,备课越充分,学生内趋力越大,教学目标设定越准确合理,教学环境越好,教学效率就越高。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时间分配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师要及时介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及时调控课堂节奏,以确保当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各子系统的作用可以用以右图示表示:

四、方案实施及改进

A企业工艺流程的分析与优化 篇12

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对企业的生产率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公司要不断提高生产线的效率,保证产品的生产水平。[1]本文以生产保险柜的A企业为基础,对其板料成形流程进行研究,这不仅对该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对其他企业也是一个真实的借鉴。

2 现行板料成形流程分析与优化

调查工作现场的具体布置与作业流程,发现存在着很多动作不规范的现象,对其进行双手动作分析[2],得到现行板料成形动素分析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右手动作明显多于左手动作,双手操作不均衡,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作业内容、顺序和方法。因此采用5W1H和ECRS原则进行改进,取消不必要的作业,通过合并提高双手的同步性,重新安排作业流程,简化操作,提高双手作业的效率。[3]改进后的板料成形流程动素表如表2所示。

比较改善前后的方法,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通过改善,双手作业基本平衡,减少了等待时间,双手加工操作差距减少,减少右手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单手疲劳程度,提高了作业效率。

3 改善效果评估

采用秒表时间研究法[4]对改善效果进行评估。首先对现行板料成形流程划分作业单元:①钢板从拿起到放入折弯槽;②钢板折弯到关闭机器;③取出钢板到放下钢板,以可靠度95%为基础,采用d2值法确定测定次数,对各个操作单元观测5次,得到数据如表4所示:

其中,N=(40×R×5/d2/S) 2,n=5时,d2=2.326,确定应观测的次数不少于12。在测时过程中采用归零计时法,剔除异常值后计算得到操作单元实际操作时间,如表5所示:

此时正常时间为:3.57+1.78+1.17=6.52分钟。采用15.4%的宽放率进行宽放时间的确定,可知宽放时间为:6.52×15.4%=1分钟。因此标准时间为7.52分钟。

其次对改进板料成形流程划分作业单元:①钢板从拿起到放入折弯槽,②钢板折弯到关闭机器,③取出钢板到放下钢板;同样以可靠度95%为基础,采用d2值法确定测定次数,对各个操作单元观测5次,得到数据如表6所示:

其中N=(40×R×5/d2/S) 2,N=5时,d2=2.326,×确定应观测的次数不少于12。采用归零计时法计时,剔除异常值后计算得到操作单元实际操作时间如表7所示。

此时正常时间:1.72+1.73+1.1=4.55分钟。采用12.4%的宽放率进行宽放时间的确定,可知宽放时间为:4.55×12.4%=0.56分钟。因此标准时间为5.11分钟。

综上可知,改进前的标准时间为7.52分钟,改进后的标准时间为5.11分钟,减少了2.41分钟,较之前优化了32%。

4 结论

本文对A企业板料成形流程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行了改善,对现象流程中工人的作业进行双手动作分析,发现双手操作不均衡,因此根据5W1H和ECRS原则进行改进,使一些动作进行合并,实现双手同时作业,等待减少,效率提高。此外,还采用秒表时间研究法对改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改善后标准时间减少了2.41分钟,较之前优化了32%,有效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这对于提高企业的信誉度,稳定客户源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了A企业板料成形工艺流程的效率问题,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该流程中工人的动作不规范。采用双手动作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分析优化,并用秒表时间研究法对改善效果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工艺流程,动作分析,作业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海瑶.工作研究在汽车仪表机芯装配线中的应用[J].汽车制造技术,2011(11):50-53.

[2]刘德,蒲布,郭炳麟.双手作业分析在包装作业改善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3(25):38-40.

[3]庞如英.基于人因工程的提高生产率模型的设计与应用[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7(6):10-12.

上一篇:课前精心准备下一篇:人本主义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