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优化设计

2024-07-22

流程优化设计(通用12篇)

流程优化设计 篇1

1 引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劳动成本不断提高, 行业间的竞争也在加剧, 节能降耗、增产增效、减少人工成本、生产流程自动化则成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卸箱机是食品、医药行业的重要设备。卸箱机的作用是自动从瓶装箱中取出空瓶, 卸箱流程直接影响整条流程线的协调运作和生产效率。由于卸箱机工作效率不高, 投入成本较大, 严重制约着生产效率。我们通过传送带和瓶装箱的重新设计, 省去了卸箱机的使用, 提高了生产效率, 降低了故障率及能耗。

2 现有生产中的卸箱环节

目前相关行业的卸箱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瓶装箱、传送带和卸箱机。以啤酒生产工艺中的洗瓶流程为例:装满瓶子的塑料箱放到传送带上, 经传送带送达到卸箱机前;当感知器感知到下面瓶装箱数量足够时, 传送带下面的挡板升起, 将后面的箱子拦住并将卸箱机下固定数量的箱子粗略固定, 专门的工人重新固定, 负责装卸的工人放慢卸载啤酒箱的速度。卸箱机吸住瓶装箱中瓶子的瓶口, 将其取出。根据以上所述, 该流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将瓶装箱与瓶子分离, 实现该功能的主要设备为卸箱机, 其缺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1) 经常发生所有瓶子无法被完全吸住的故障。卸箱机依靠压力差所产生的压力来吸住瓶嘴, 从而将瓶子从箱子中取出;如果卸箱机的吸嘴与瓶嘴在接触中出现缝隙或无法完全接触, 就会出现掉瓶或漏瓶的现象。这样就需要1~2个工人来弥补这一缺陷;而且卸箱机固定啤酒箱性能差, 需专门工人重新摆放, 增加了生产成本。

(2) 不利于企业的动态生产。由于卸箱机一次所卸箱的箱数是固定的, 当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时, 就很可能放弃目前所用的卸箱机, 更换为可一次卸更多箱数的卸箱机, 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如果企业需在短期内增加生产量, 使用卸箱机更不方便。

(3) 卸箱机的吸嘴需经常更换。卸箱机的吸嘴由橡胶制成, 工作一段时间后, 由于长时间的摩擦, 会导致瓶子无法吸住。工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橡胶吸嘴, 既增加了生产成本, 也降低了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对传送带和瓶装箱进行了重新设计。

3 卸箱环节重新设计概述

在卸箱环节的重新设计中放弃了对卸箱机的使用, 通过对传送带和啤酒箱的改造实现目的。首先, 瓶子以倒立的形式放入瓶装箱, 然后将装满倒立瓶子的瓶装箱放入传送带中。传送带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旋转180°的传送带将将瓶装箱倒立, 这样箱中倒立的瓶子就可以正立过来, 而且瓶底接触到了传送带;第二部分的功能是将瓶子与瓶装箱分离, 这样就需要在第二部分中有一个倾斜的传送带和一个水平的传送带, 其中倾斜的传送带能够在运动中带动瓶装箱将其与瓶子分离, 此时瓶子可以通过水平的传送带运往目的地。

4 对瓶装箱的重新设计

对瓶装箱的重新设计目的是瓶子以倒立的形式放到箱子中, 而且在传送带的运动中尽量增大与传送带的摩擦, 当瓶装箱倒立后, 应当设计出使瓶装箱挂起的结构。

瓶装箱的设计多参考了现有的塑料啤酒箱, 目前的塑料啤酒箱结构大体如图1所示。

重新设计的瓶装箱结构如图2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 主要设计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在箱中有十二个瓶位, 可以固定十二个倒置的瓶子。 (2) 在箱底两侧有两个凹入部分, 在凹入部分内下侧有齿状凸出形状, 这样可以使瓶装箱在旋转传送带中稳固。 (3) 由不同类型的啤酒瓶底不同直径确定 (见图3) , 其中:d<镂空凹槽直径

5 对传送带的重新设计

传送带的设计理念是运用了两个莫比乌斯带单侧曲面, 使其平行放置, 其中两曲面之间的距离略高于瓶装箱的高度, 这样就可以使箱子从中穿过。对于两曲面可以使用滚筒平铺, 并由电机带动滚筒, 启动时可由两侧转动的滚筒夹带着啤酒箱, 这样滚筒就可以带着瓶装箱在传送带中运动[1]。为了增加滚筒与瓶装箱的摩擦力, 在滚筒和瓶装箱的设计中可以使用凹凸平面, 经各种材料分析, 金属复合橡胶滚筒既可提供较大摩擦力, 又可有一定的弹性保证啤酒箱顺利传送[2]。另外在两曲面之间的支撑也可以使用滚筒, 这样可以减少瓶装箱在传送带运动中的阻力。

传送带的设计目的是将瓶装箱在这段传送带的运动中倒立过来, 图4为传送带的3D模型。

在该模型中可以看出瓶装箱在左边正立放入传送带, 进入传送带旋转后, 倒立进入斜坡阶段。

v:第一部分传送带速度;vu:倾斜传送带的向上分速度;vl:倾斜传送带速度。

6 结语

改进后完善了啤酒生产中的卸箱流程;通过提高传送带速度, 加快了生产效率, 减少了设备故障率, 降低了生产成本, 减少了操作人员, 提高自动化程度。通过对传送带的档速设计, 为企业的动态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带来了便利条件。

摘要:将空啤酒瓶与啤酒瓶箱分离并将其送入消毒车间一直是啤酒生产的关键, 也是提高啤酒生产效率的瓶颈。为了拓展啤酒生产的更大空间, 文中着重研究了如何高效地使啤酒瓶与啤酒箱分离。通过分析卸箱流程, 对传送带和瓶装箱进行了技术改造, 开发了一套新型传输分离技术, 既节约了资本, 又提高了效率。

关键词:卸箱机,输箱链,瓶装箱

参考文献

[1]黄友剑, 王明星, 赵煕雍.纯橡胶与橡胶金属复合体的性能对比研究[C]//ABAQUS软件2003年度用户论文集, 2003.

[2]周春国, 童林, 刘云霞.啤酒瓶装箱机的运动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0 (4) :590-591.

[3]陈秀宁.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流程优化设计 篇2

一、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基本概述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一共有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等七个专题涉及相关的实验内容,而且这七个专题又细分成相关的栏目,可以说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实验内容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完全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操作,未必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将实验内容与社会上的实际活动相结合,对实验内容的课堂流程进行优化设计.

二、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课堂流程的优化设计措施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实验

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涉及很多演示实验,虽然演示实验可以突出教学重点,而且比较规范和安全.但是演示实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这种被动接受的课堂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降低了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对此,在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上,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分组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寻解决途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优化教学实验条件

在任何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导向作用都非常重要.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许多实验,其实验的最终效果一般都是以相关化学现象表现出来,而这种化学现象表现的明显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效果、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正确认知.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优化实验条件,从而实现预期的实验效果.例如,在讲“化学反应与能量转换”时,涉及“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在进行常规实验后,教师可提出诸如“人们为什么使用电冰箱储存食物?”等贴近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多媒体、实际操作等手段,向学生介绍该学习内容.由于这种现象是实际存在的,能够引导学生对该部分实验进行掌握,同时清晰地显示实验现象,从而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3.创新实验方法,引入多媒体实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革新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针对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课堂流程的优化设计,教师可引入多媒体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还可以增强实验教学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例如,在讲“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时,对它们的氧化物性质研究等实验,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验时间较长,而且效果不明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用影像资料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帮助他们了解实验的全过程以及最终的实验效果,这样就可以弥补实验的缺陷,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得到最终的实验教学效果.

4.转换实验模式,由验证实验向探究实验转化

流程优化设计 篇3

【关键词】初中 数学 解题课 作业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55-02

一、基于解题教学任务设计例题教学流程分析

解题课的教学任务过程一般分为巩固知识、领悟思想和优化认知这三个阶段,解题课例题教学设计主要是依据这个任务过程来进行的。在解题课的各个任务阶段中设计相应的例题以及例题教学策略如分析实例、归纳内涵和梳理关系等,来突出教学的有序性和层次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机械性。

(一)变式延伸,巩固知识。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是解题课教学中最重要与最基础的首要环节,为了能够牢固地掌握这一环节知识,例题教学中主要采取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基本到变式的层层递进的变式拓展的教学策略。比如条件变式、结论变式、条件与结论互变、条件与结论互换等等。

(二)点拨渗透,领悟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说真正掌握了数学内容。那么在例题教学中如何落实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呢?其中有效的策略是逐步渗透。比如在学习数形结合的思想时,可以在数形结合思想的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形成阶段和深化阶段分别有目的的设置例题,通过由数到形、由形到数的层层渗透的方法领会和掌握该方法。

例:己知a, b, c R,且a+2b+3c=6,求证:a2+2b2+3c2 ≥6

常规是利用比较法证明:由a+2b+3c=6 → a=6-2b-3c得

a2+2b2+3c2-6=(6-2b-3c) 2+2b2+3c2-6=6[b2+2(c-2)b+2c2-6c+5]=6[b+(c-2) 2+(c-1) 2]=0得证。

但学生普遍反映通过配方法得多项式的值恒非负,难于想到,于是就有学生提出,将上式设为关于b的函数助)=b2+2(c-2)+2 c 2-6c+5,问题转化为证明函数值恒非负,则只须△<0即可,将问题简化。

进一步,又有学生通过观察条件与结论,发现a=b=c=1时取“=”号。由此构造了更简单的证法,∵ (a 2 +1)+(2b2+2)+(3c2+3) ≥2(a+2b+3c) =12,∴a2+2b 2+3c≥6在此过程中解法一次次得到简化,达到了训练思维的目的。其中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也是一种求易的心理,其中有直觉思维(如第三种解法)起了关键作用的,只不过与前面的区别是他时刻有严密的逻辑演绎作后盾,确保了成功。

(三)分层归类,优化认知。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要设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需要针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结构特点,对不同学习内容进行适当整合,打通不同模块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学习了有理数、自然数、正数、负数、分数、整数后,可以利用分层归类的方法把它们整合为一种关系结构图。

二、基于解题教学任務确定作业内容设计

要按照解题课的教学任务过程来进行设计,以突出设计的针对性和核心性,避免设计的机械性与重复性。

(一)在巩固知识阶段,实行阶梯式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具体表现在设计形式上是首先为基础题,然后为巩固题,最后为提高题。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有利于学生找到问题的规律,提高解题的效率。

(二)在领悟思想阶段,实行核心式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时首先选定某个数学核心思想,围绕这个数学思想方法来具体设计实例。比如让学生领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时,设计的具体实例可以出数到形,也可以为出形到数,从而促进学生对该思想方法的领悟和掌握。

(三)在优化认知阶段,实行生长式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按照问题本身的逻辑关系进行有序生长排列,从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之间的有序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发现知识脉络的干线和分支,从而有利于优化自身的认知结构。

三、基于作业内容设计选择作业讲评策略

对解题课作业进行讲评时,主要依据作业的内容设计而采取相应的讲评策略,以突出评价的灵活性和高效性,避免评价的单调件与低效率。

(一)对于阶梯式作业设计,采取变式拓腿法讲评。比如条件变式、结论变式、条件和结论皆变等。变式的方向可以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平巾到主间、从有限到无限、从猜想到验证答,从而提升学生知识学据得深度。在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时,要求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制作的无底长方体盒子的模型,增强学生间的共融性和合作意识。接下来提问:

变式1:如何制成这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在硬纸板的四个角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

变式2:若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得到的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该长方体的底面积是多少?[长为80-2a,宽为60-2a,底面积为(80-2a)(60-2a)]

变式3:若做成的无盖纸盒的底面积为1500cm2,则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应是多少?

讲评中,通过变式提问,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通过思考利用列方程的思想得以解决。设小正方形的边长x cm,那么盒子底面积的长及宽分别为(80-2x)cm及(60-2x)cm,根据题意,得(50-2x)(60-2x)=1500,整理得:x2-70x+825=0。接下来和学生一起来复习方程的“元”和“次”的概念,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感悟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对于核心式作业设计,采取归类砰祈沈讲评。对学今的典型错误进行列举,对数学典型方法进行指导,特别是对具有相问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或相同错误解法的题目进行归类,以提高讲评的效本,实现“讲一题、通一类”的教学目的。

(三)对于生长式作业设计,采取分类讨论法讲评。生长式作业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层分类排列的,弄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重要,这有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采取分类讨论的方法有助于弄清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要理清有理数的知识时,首先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分为整数和分数:而整数分为自然数和负整数,分数分为正分数利负分数。这样,学生对有理数的认知就比较完整了。

参考文献:

[1]许敏,如何提高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1/11

[2]陆琴,深化 反馈 巩固 迁移——初中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思考与探索,江苏教育研究 2013/29

[3]陈勇,试析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有效方法,学周刊 2011/31

绿色再制造设计流程的优化研究 篇4

绿色再制造的串行开发设计流程是指产品从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工艺设计、原形制造及检测、生产制造、上市销售及使用、废旧产品回收、绿色再制造,直至绿色再制造产品再次上市销售等全过程是一个串行的过程,产品开发工作是按照顺序一步步完成的,上一环节的全部工作完成后才开展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见图1)。

在绿色再制造的传统串行设计流程中,首先是概念设计,如果方案通过,则转入设计流程的下一个环节———详细设计和工艺设计阶段。由设计部门负责对产品原型进行设计,并进行产品生产中使用的工具及设备的开发工作。

其次,由制造部门进行产品原型制造和模拟使用测试。如果原型不能满足所期望的产品性能,则反馈给设计部门进一步修改完善,然后重复“设计—产品原型制造—模拟使用测试—设计改进”的循环活动,直至产品性能达到期望的要求。

再次,产品上市销售,消费者在使用后将意见反馈给企业,企业结合用户意见对产品概念设计或详细设计、工艺设计等作进一步的改进,以便使下一次上市销售的产品更符合用户的需求。

产品在第一次服役期满后,由绿色再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将废旧产品进行回收、清洗、拆卸和检测,然后将有再制造价值的废旧产品和零部件运送到绿色再制造部门。物流部门也将其回收、清洗、拆卸、检测和运输等过程对产品设计方面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部门,以便进一步改进产品设计,使其满足物流环节的运输、拆卸和检测等的需要。

第四,绿色再制造部门在对有再制造价值的废旧产品和零部件进行绿色再制造加工时,结合工艺、设备状况及再制造加工的需要,将对产品设计方面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部门,以便进一步改进产品设计,使其满足绿色再制造加工环节的需要。

最后,绿色再制造产品的营销部门结合销售需要和用户反馈意见,将对产品设计方面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部门,以便进一步改进产品设计,使其满足绿色再制造产品销售和用户需求的需要。

二、绿色再制造的传统串行设计流程存在的问题

从绿色再制造的传统设计流程图可以看出,其采用的是串行模式。产品开发工作包含一系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相对独立的步骤,由绿色再制造企业的不同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实施。这种传统的串行设计流程存在以下问题。

(一)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通

绿色再制造的传统串行设计流程采用的是一种“我设计,你制造”和“我设计,你销售”的所谓“隔墙抛砖法”的设计流程和工作模式。这种开发过程是一种静态的、顺序的和相互分离的流程,各部门之间隔着隐形的“墙”。除了在设计的后期和制造阶段发现问题后将意见反馈给设计等部门以外,设计部门和上下游各部门之间不存在经常的信息交换,尤其是事前的信息交换。

(二)设计流程周期过长

由于串行模式下的产品开发工作是按照顺序一步步完成的,上一环节的全部工作完成后才开展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设计流程周期本身就较长。再加上由于各部门之间信息不通畅,尤其事前信息沟通不足,导致这个串行设计流程的下游发现问题需要修改设计方案时,整个流程要重新进行,即发生返工状况。这又会造成产品开发周期变长,成本增加。

(三)缺乏对设计流程全过程的统一管理

一个完整的绿色再制造设计流程所包含的各项任务分散由各个职能部门分别完成,缺乏对设计流程全过程的统一管理。例如,产品概念开发由营销部门负责,详细设计和工艺设计由设计部门负责,原型制造及测试有制造部门负责,废旧产品回收由物流部门负责,等等。其结果是各部门只关心本部门的工作和利益,没有人真正关心其设计是否满足下一环节操作的需求、是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或是否真正满足顾客的需求。缺乏对设计流程全过程的统一管理,还使得各部门在衔接中浪费大量的等待时间和增加很多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最终大大增加任务完成的费用、延误任务完成的时间,造成产品推迟上市或缺乏竞争力。

三、构建基于并行工程的绿色再制造的设计流程

绿色再制造的传统串行设计流程存在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通、设计流程周期过长和缺乏对设计流程全过程的统一管理等问题,这就需要对以往的设计流程进行优化,构建基于并行工程的绿色再制造的设计流程。

(一)并行工程的内涵

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化方法。它将传统的串行工作模式尽可能地并行,在产品开发前期就全面考虑后期的各个环节的需求,重视产品的装卸性、可回收性等要求。它运用交叉职能集成的思想,把产品开发的各个活动看成是一个集成过程,并从全局优化角度出发,组织协调各环节有效运行,对集成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并行工程的集成表现在以下方面:(1)过程集成。采用并行工程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可以在产品设计的前期就充分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设计需要,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再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2)人员集成。在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优化的同时,并行工程也有助于实现多部门、多领域、多学科专家群体的协同工作。来自设计部门、制造部门、再制造部门、物流部门、营销部门的人员,甚至供应商、销售商和消费者代表,可以形成一个集成的开发团队,增强产品开发的合理性。(3)功能集成。并行工程设计方法强调产品设计环节不仅要考虑制造环节、工程技术环节的需要,重视产品的可拆卸性、易装配性、可再制造性等的设计,还要对用户需求、成本、质量和进度计划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确保设计方案在各个方面都做到既合理又可行。(4)信息集成。采用并行工程,借助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可以在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实现双向的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参与设计的各方人员既能接受信息,又能为他人提供信息,有助于产品设计的成功。

并行工程的并行表现在以下方面:(1)各设计工序可并行进行。传统的串行设计方法是各个设计工序按时间序列有顺序、孤立地开展设计工作,上一工序的全部工作完成后才开展下一个工序的工作,设计流程周期本身较长。而并行工程设计方法是将产品设计周期分解成若干时间段,但各个时间段之间有一部分重叠,即设计过程可以同步进行,从而可以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2)各领域专家设计活动的并行协作。各领域专家的设计活动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彼此进行信息沟通,实现思想的碰撞和设计活动的并行协作,最大程度地发挥集体的智慧。

(二)基于并行工程的绿色再制造设计流程的具体框架

绿色再制造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设计的合理性,有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确保产品及再制造产品市场推广的成功,应将产品设计和工程技术设计同步进行,构建一个基于并行工程的绿色再制造产品设计和工程技术设计流程框架(见图2)。

绿色再制造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时应组织跨部门、跨专业的项目组,将产品设计人员、制造/绿色再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新产品/绿色再制造产品的营销人员,甚至供应商、销售商、消费者等一起组成团队小组,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和消费者数据库等进行充分的信息沟通和并行开发,以提高产品开发的成功率,杜绝不必要的返工浪费。在产品的设计开发期间,应该将概念设计、具体设计、细部设计、最终需求等结合起来,简化组织机构和信息传递,提高系统柔性,降低资源投入和消耗,缩短产品开发时间,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按要求的质量完成。此外,可利用现代CIM(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的缩写,指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在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阶段,辅助项目进程的并行化。

从图2可以看出,基于并行工程的绿色再制造设计流程框架中既包含横向的并行,也包含纵向的并行。

横向的并行是:产品设计与工程技术设计同步进行,以产品设计为主体,工程技术设计为产品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咨询和支持。另外,营销部门负责的新产品/绿色再制造产品的市场推广设计也可以同步进行,为产品设计和工程技术设计提供咨询和建议。

纵向的并行是:新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同步进行,如概念设计与具体设计同步进行,具体设计与细部设计同步进行。上一个工序还在进行工作时,下一个工序就已开始本工序的准备了。这种做法大大缩短了传统串行设计模式所需的设计周期。

参考文献

[1]刘润本.再制造产业化发展趋势[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3(3):30-33.

[2]侯贞贞.机电产品的再制造设计方案评价[J].开发与创新,2009,(1):20-22.

流程优化学习心得 篇5

黄建斌

经过两天的紧张而投入的学习,流程优化的课程学习结束了。课程的结束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随之而来的是要把学习到的知识和老师介绍的案例,结合我们各自部门的实际运用到公司业务流程的改善之中,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范围和复杂性的增加、以及外部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企业的管理不断提出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企业引进了各种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改善和提高管理水平。

流程优化是一种具有整体最优化,协同多种管理手段,紧密结合实际操作的管理改进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运作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控制经营风险。

企业的使命是为顾客创造价值;给顾客创造价值的是企业的流程;企业的成功来自于优异的流程运营;优异的流程运营需要有优异的流程管理。从而我们可以看到流程的作用,以及企业进行流程优化和建立流程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持续流程优化可以为企业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许多成功的大跨国公司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坚信追求卓越流程和在现有的流程中做得最好是赢得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通过不断发展完善优秀的业务流程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致力于卓越流程的企业比其它企业会更明确怎样组织和管理其企业流程。他们的竞争哲学不仅基于优质的产品,而且基于卓越的流程。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莱思特?瑟罗教授指出“在21世纪,持续的竞争优势将更多地出自新流程技术,而不是新产品技术”。

流程优化最早是由哈默与钱皮以流程再造(BPR)的方式提出的: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与“革命性的”流程再造(BPR)相比,“渐进性的”流程优化(BPI)给企业业务造成的冲击和带来的变化在程度上相对缓和,不至于使企业难以承受而导致变革失败,因而更加适合大多数寻求变革又不想退到重来的企业。

流程优化核心思想是打破企业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的局限,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管理过程。

通常企业在管理上出现诸如以下问题的情况下,就需要考虑采用流程优化的方法:

企业规模扩大、业务复杂性提高,管理出现问题;

市场环境变化,流程不能适应;

企业战略和发展阶段变化,流程不能支持;

面向职能的管理,使流程人为割裂,效率低下;

流程受人为因素影响多,管理不规范;

手工管理手段制约了流程的效率。

事实上企业许多管理问题的解决都与流程优化相关联,流程优化可以帮助企业:

解决集团职能部门存在的“职能弱化”、“职能错位”等现象;

合理设置集团职能部门和部门下设的科室,以及明确部门职责;

加强集团对下属公司的管控和服务;

通过合理的责权划分和绩效导向促进下属公司业务发展;

通过流程优化提高执行力和管理效率;

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支持管理的提升。

流程优化更擅长直接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业务管理上的问题,我公司是机械制造企业,在设计和订单交付两个核心流程中都有许多问题。通过流程优化解决了一下业务管理问题:

产成品和半成品库存高;

计划主体不统一;

交货期不明确;

回款不及时;

销售信息传递慢;

服务信息不及时。

流程优化和流程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提高工作绩效、提升管理水平以及指导信息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包括:

提高业务运作的效率和效益

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体系

全面清楚地了解业务流程和存在的问题

学习掌握流程优化的方法和工具

转变思维方式,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

提高思想认识,培育企业文化

准确把握业务管理需求(软件功能需求)

正确定义信息需求(系统数据需求)

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全面审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梳理、优化核心业务流程,建立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科学管理体系,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构建合理的组织架构,从传统的职能式管理向以跨职能团队为特征的项目管理模式转变,构建并行研发体系,缩短产品研制周期,加快产品的交付。

所以说,流程优化是持续不断地要实施的一个系统性工程,尤其对我们这个从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全产业链的企业来说,更为重要。

流程优化可以使我们公司从职能分工式的层级管理运作向流程驱动型管理转变,逐步构建一个面向客户,柔性、敏捷、能快速响应环境变化,持续改善的流程管理体系。

流程优化设计 篇6

摘 要:为培养现代制造业需要的具备职业岗位必要的基础知识、了解现代加工制造业生产全过程、具备一定的产品生产检验能力的数控技术专业实用性高技能人才,使职业教育成为社会稳定的推动力,建立健全专业核心课程衔接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优化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分析及设计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 课程衔接 数控技术专业

一、背景

职业院校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所应用的培养手段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以及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关系到教学过程,更关系到教育过程。

根据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办学试点的通知》<京教职成(2012)3号>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3+2”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办学试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相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北京金隅科技学校联合办学中高职衔接试点数控技术专业,采取3+2分段式衔接。

本着技能衔接,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数控技术专业“3+2”中高职衔接办学构建了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毕业实践四类课程为支撑,以文化基础素质培养、职业基础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中、高级国家职业标准为主线的(中专阶段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中职课程注重专业基础和操作技能的掌握,高职课程注重专业基础的应用、提高和拓展。

二、分解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3+2”人才培养方案(表1、表2)以及“技能对接、能力递进”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职阶段是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奠定基础阶段,高职阶段是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系统化、应用能力高技能化的提高阶段。中职与高职一方面在课程体系模式上实施技能对接、能力递进的对应式布局,另一方面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化设计。为了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需要进一步对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能力分析,整体设计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载体、教学方法,实现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

工艺流程的优化课程与很多课程都有关联,其中关联比较大的课程有普通车床加工零件、普通铣床加工零件、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数控铣床加工零件。

普通车床加工零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识图能力和阅读工艺文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工艺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刃磨和使用刀具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量具的能力,培养学生普通车床独立操作和日常维护能力,培养学生准确获取各种生产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生产合格零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普通铣床加工零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和成本意识;培养普通铣床独立操作、维护、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相关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用工、量、卡具的能力和学习工、量、卡具保养知识;培养学生成本意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识图能力和阅读工艺文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工艺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编制数控车削加工程序的能力、正确使用常用量具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数控车床独立操作、调整参数和日常维护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生产合格零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数控铣床加工零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零件图样的能力;培养学生读懂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基本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的能力;培养学生数控铣床/加工中心调试、使用、维护保养的能力;培养学生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合作能力;培养具备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及成本意识。

工艺流程的优化教学目标是:能够在考虑加工经济性的条件下,正确选用热处理、冷却润滑的方法,编制并完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能够正确查阅技术手册,在考虑经济性、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加工参数;能够判定刀具的磨损状况,在加工中减少刀具磨损;能够根据机床的参数范围,正确计算和选择加工参数;理解刀具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方法;掌握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三、依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从事数控机床操作的人员制定了相关的职业资格任职条件以及相应的技能标准,包括一整套数控机床实际操作理论和应知应会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并以此为依托进行数控机床应用操作、编程各个环节的培训教育。有意从事数控机床操作的人员可以通过相应的培训,经职业鉴定机构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数控机床操作工的职业资格为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四个等级。

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能鉴定机构颁发的数控机床职业资格证书分为数控车床加工操作技能等级证书、数控铣床加工操作技能等级证书、数控加工中心加工操作技能等级证书。本着中、高职课程的设计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体现岗位及发展需求的原则,课程设计要注重中、高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阶梯性、递进性,突出中、高职教育衔接和职业能力的岗位需求,教学载体选取依据《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标准》之“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数控铣工国家职业标准》之“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

四、设计

根据部件和零件图样要求,以现场操作的方式,使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其他工具,完成产品工艺设计、加工程序编制、零件加工及检验。重点培养高职段学生的计划能力、工艺实施能力、机床操作水平以及质量、效率、成本和安全意识。培养特点如下。

第一,模拟企业车间生产实际状态,使学生在学校期间进行准员工意识培养,生产管理意识培养。

第二,注重加工工艺,将工艺文件填写纳入考核范围。将对一个产品的阅读图样,生产准备,工具准备,生产实施,产品检验作为学习要求。与中职阶段不同的是综合性工艺计划与全流程实施能力的培养。

第三,将部件产品生产加入教学,将精度检验融入培养过程,通过典型部件的生产检验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第四,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教学项目目标为动力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等方法学习知识,锻炼行为能力,使学生具备就业后的再学习能力。

第五,在教学中实施分组学习、小组讨论、演讲展示等方式。给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提高。

五、小结

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模式上都应突出操作性、实践性的职业教育特色。两校积极探索“产学一体、实境再现、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学结合教学体系。

数控技术专业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和北京金隅科技学校的重点专业,两校均有近十五年以上的专业建设历史。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是全国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在北京金隅科技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是北京市现代化标志性专业和北京市重点建设专业。

中职与高职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衔接模式设计上,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交流与合作,双方共同设计和制订整体性、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克服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与教材、教学与评价等方面存在的脱节、重复或断层等问题,科学确立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以高职带中职、以中职促高职,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数控技术专业“3+2”中高职衔接办学打破以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清理整合,建立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要兼顾双证书制度。同时以专业和职业能力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以知识的盲目传授和盲目积累为教学目标。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内容的渗透式教学,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宗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技能为目标,调整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实训的比例;强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尤其是就业观念、职业素养、终身发展能力和观念的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郑洪波,马雪洁.数控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4(20).

[2]何玉兰,林彩梅,彭益武.“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6).

[3]王新年,王宝刚.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问题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3(8).

[4]丁知平.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的设计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21).

[5]张家寰.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谈装备软件配置管理流程优化设计 篇7

关键词:软件配置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流程

1 概述

随着装备研制中软件的广泛使用, 软件配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实施装备软件配置管理的目的是利用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记实和配置审核, 在软件整个生命周期建立和维护软件配置项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作为GJB 5000A的一个支持过程域, 软件配置管理是软件工程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实施软件配置管理的过程中, 软件和硬件研制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如果在进行软件配置管理流程设计的过程中考虑使用目前技术状态管理的流程和相关质量记录, 只需对目前的技术状态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就可既满足对硬件的管理也满足软件的管理需要。

2 软件配置管理要求

软件配置管理主要是针对软件配置项实施管理, 就是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所有与软件相关的信息集合, 主要可分为四类:一是程序, 含源代码和执行程序;二是文档, 包括针对开发者和用户的文件;三是数据, 包含了程序内数据库和数据文件;四是软件支持环境, 包含了软件的编译环境和使用环境的应用软件。目前实施装备软件配置管理主要以国军标为依据, 主要有:a.GJB2786A-2009《军用软件开发通用要求》;b.GJB 5000A-2008《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c.GJB 5235-2004《军用软件配置管理》;d.GJB 5716-2006《军用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通用要求》。由于标准在编制时就考虑到各个装备研制单位在管理模式上有区别, 希望各单位在标准实施和裁剪上下功夫, 因此在确定装备软件配置管理“怎么做”的时候是需要具体化的, 同时也需要删繁就简, 使用在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中已习惯的流程和记录, 这对简化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对GJB 3206A-2010《技术状态管理》进行分析后, 实施装备软件配置管理可使用在现有的质量体系文件中很多成熟的技术状态管理的流程和质量记录, 利用好这些资源, 才有利于做好装备软件配置管理的流程设计。

3 基于技术状态管理的装备软件配置管理流程设计方法

3.1 软件配置管理策划。

进行配置管理策划时, 首先应根据项目的特点来确定策划的深度和广度, 以便确定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配置管理策划, 对装备研制任务分析后可初步划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型号产品或以软件为主要研制内容的设备研制, 这类项目除硬件研制外, 还有较多软件, 软件配置项多, 因此这类项目根据合同要求可单独编制配置管理计划来确定策划的内容, 也可以《软件开发计划》为主文档, 将《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的内容有机地组合到《软件开发计划》的相应条章节中。另一类是以硬件为主, 软件较少的研制项目, 也可按程序文件中的研制策划的要求在项目的设计开发策划活动中, 将软件配置管理策划内容放在《设计开发策划报告》中的软件设计和开发的相关章节。这样既保证了活动被策划, 又简化了工作, 提高了效率。

3.2 软件配置管理中的变更控制。

在软件的研制过程中, 版本变更比较频繁, 牵一发动全身, 特别是涉及接口的改变, 或能会引起相关好几个软件的变更, 所以软件版本的变更控制是配置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目前的质量体系文件中对更改的控制都有专门的程序和记录来保证更改的受控, 那么软件的更改可以沿用这些程序和记录吗?答案是肯定的。软件的更改的流程可见图1中的版本变更项,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软件的变更流程中, 根据软件的特点设计软件更改申请单, 由于软件在更改后需要进行回归测试, 通过这一记录完成更改的出库申请和更改后测试的记录, 保证过程受控, 软件的更改通知单则沿用程序文件中更改通知单的记录, 与硬件的设计更改一致, 从而简化了记录, 这也与装备中软硬件的一体化现状一致。

3.3 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的管理。

根据项目研制流程和管理模式, 可确定二级三库的管理, 即:a.项目级开发库由项目组实施管理, 建立在用于开发软件源程序的各相关计算机上, 由项目负责人指定专人对软件的版本和配置项进行记录和管理;b.单位级受控库由质量部门进行管理, 存放通过测试和质量评审的软件配置项, 质量部门应指定专人对受控库中的软件版本和配置项进行记录和管理;c.单位级产品库由科技档案室进行管理, 存放经定型、鉴定或验收的软件配置项, 科技档案室应指定专人对产品库中的软件版本和配置项进行记录和管理。在三库管理中, 开发库的管理由设计人员执行, 控制要求较少, 只要认真记录版本变化情况即可;而受控库和产品库的管理为保证配置项的可控又兼顾现有流程, 对入库、出库、变更、发行等均需进行控制, 并以各种记录的审签来进行控制。在对流程进行分析后, 使用现有的技术文件归档移交清单作为第一次入库记录, 更改通知单和技术文件材料归档移交清单作为更改批准后的入库记录, 以软件的更改申请单作为更改的出库记录, 而使用图样及技术文件发放表作为软件出库和发布的记录, 这样的考虑既保证了流程的受控并按要求审签, 又没有新增质量记录;通过这样的解决方案, 增加较少的质量记录, 完成了软件配置管理的有效实施。受控库和产品库管理流程和对应的记录可见图1。

结束语

在实施软件配置管理过程中, 是要严格遵循相关的管理标准, 而贯彻标准的活动和实施的方法是可裁减、可替代、可精简的, 只有充分考虑质量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 针对装备研制中软件的特点, 活学活用标准, 才能保证制定的程序和流程好用, 规定的记录方便、可操作性强。

参考文献

流程优化设计 篇8

1 新农合患者占住院患者的比例

自实行新农合政策以来, 住院就诊的主体逐渐由自费患者转化为新农合患者。我院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期间, 住院患者类别统计, 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 新农合患者占住院患者总数超过7成, 是医院服务的主要群体。

2 新农合患者当前的结算路径与流程

2.1 当前的结算路径

新农合患者当前的出院结算路径见图1, 箭头是新农合患者出院结算时的往返路径。新农合患者出院时, 首先在住院收费室的A窗口或B窗口办理费用结算, 然后被告知到合医管理科计算补偿金额, 在拿到补偿单后, 返回到住院收费室领取补偿金, 领到补偿后, 出院结算手续办理完成。

2.2 当前的结算流程

新农合患者当前的出院结算流程用"住院结算用例图"表示[2], 见图2。住院会计首先接受新农合患者出院业务, 根据多退少补的原则, 进行全额出纳, 接着合医管理员计算该患者的新农合补偿金, 住院会计根据患者出具的补偿单, 再次出纳, 退给患者相应补偿款后, 整个新农合患者出院结算流程才告结束。

2.3 当前外县市新农合患者的出院结算

外县市新农合患者, 不是我县的新农合统筹对象, 由于各种因素, 选择我院就诊治疗。这些病友的补偿金在出院结算后, 不能及时得到, 而要返回到本县市当地的新农合医疗机构, 经过核算后, 再返还相应的补偿金。有时因各种手续技术问题, 来回一趟不一定取得补偿金, 劳神费力又费时, 异地就诊的新农合患者感到麻烦, 不划算。

3 新农合患者的出院结算过程优化

新农合患者当前的结算路径与流程存在一些运行不流畅的情况, 需要进一步优化。

3.1 当前结算路径与流程不畅的情况

在结算路径方面, 新农合患者出院结算时, 需要在住院收费室与合医管理科之间往返。

在结算流程方面, 住院会计需要进行两次出纳。一次是按新农合患者发生费用情况, 进行"全额出纳", 打印发票;另一次是接到补偿单后, 再次出纳, 退还新农合患者的补偿款。

在我院就诊的外县市新农合患者, 结算报销也多有不便。因距离、病情等因素, 新农合患者不在本县市就诊, 出院后要返回到本地定点医疗机构报销, 费时费力;在报销过程中, 因各县市纳入补偿范围的诊疗项目有一定的差别, 也会影响病友的补偿金数额。

3.2 对当前结算路径与流程的优化

3.2.1 结算路径的优化

为了避免出院结算时、新农合患者需两地往返的不便, 可打通住院收费室与合医管理科的隔墙, 装上卷门 (见图3) 。这样, 新农合患者出院结算时, 非常方便, 更具人性化。

3.2.2 结算流程的优化

针对新农合患者的出院结算, 为了变两次出纳为一次出纳, 可以调整"住院费用结算"与"合医补偿金计算"的顺序 (见图4) , 新合医患者出院时先到合管科领取补偿单, 再到住院收费室进行费用结算。这样, 只需进行一次出纳, 提高了效率, 降低了差错发生的概率。

3.2.3 一站式出院服务

新农合患者"一站式出院服务", 就是新农合患者在同一个窗口就可办理出院手续, 无需往返住院收费室与合医管理科之间, 无需二次排队。要做到一站式的优质服务, 在信息技术支持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困难在于, 一要增加结算窗口, 二要提高结算员的综合能力--既懂会计结算业务, 又懂新农合的补偿政策。如果增加办公资源, 加强相应业务人员的培训, 还是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

3.2.4 外县市新农合患者的出院结算优化

跟外县市新农合管理部门积极协商, 互设新农合异地服务站。一切以人为本, 出院补偿一站式, 让农民在诊疗过程中获得便利。在操作上,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实现与外县市的远程直连直报这一目标完全切实可行。

4 结语

只要本着创新管理、贴心患者、优化流程等科学而人性化的工作风格, 我们服务的新农合患者会越来越感到满意, 进而真正落实惠民、利民、便民的新农合政策。

参考文献

[1] (澳) Leszek A.Maciaszek Bruc Lee Liong著.胡长军, 张晓明, 译.实用软件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31~45.

基于供应链的财务流程优化设计 篇9

(一) 供应链

供应链是指在商品从加工原料开始直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的整个过程中, 参与了该商品价值形成活动的上、下游企业相互连接所形成的网络。供应链涵盖多个层面, 包括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甚至于某一项具体业务流程中的关系, 其核心理念在于对流程节点中的各项供需关系的依存、衔接与传承管理, 具有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和交叉性等特点。

(二)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包含与商品从原材料阶段一直到最终用户手中的流动和转化以及相关信息流动的所有活动, 其目标就是通过整合使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保持高效协同的工作, 从而建立其一套有序运行的商品供应体系, 最大限度的降低供应链上各环节所消耗的成本, 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顾客满意度。

(三) 供应链与财务管理

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来看, 供应链管理计划包含采购、制造、运输、存储和销售等五项基本活动。进行供应链管理要优化和重组企业内部、外部的产品、信息和资金流, 最后在其关键领域如库存、运输等环节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缩短订单履行时间, 降低成本。上述五项基本活动, 是企业资金和价值的流动, 在这种跨组织的管理之中, 财务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因此供应链管理必然涉及到财务管理。

二、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流程优化思路

构建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系统流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 按照企业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进行, 从客户服务, 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出发, 对企业财务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 客户服务管理

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是企业产品销售的基础要素, 也财务管理流程优化的核心内容, 财务管理的流程完善应更多的放在对客户关系的维护和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上, 通过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来保持企业财务活动的质量。

与一般产品经营中的客户关系相比, 由于“逃离代价”较高 (尤其对于企业内部) , 因此客户与共享中心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表面看来, 共享中心所面临的服务竞争似乎并不明显, 但是只有充分地挖掘客户需求、不断改善与客户的关系, 才可能在积极跟进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寻求到更多的价值增值点, 得到更多地价值创造机会, 为价值链会计开拓更为广阔的实现空问。因此, 共享服务体系必须能够对客户关系的生命周期积极地介入和控制, 使这种关系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实现它所确定的经营目标。

(二) 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财务流程优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标准化管理能够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消耗。企业流程的标准化的核心是推进业务流程的标准化, 因为标准化后的业务流程有利于进行集中批量的业务处理、从而实现相对准确的绩效评估与合理定价。出于提高标准化的考虑, 财务管理体系优化过程要配备高素质的人才, 加强对流程设计、控制和调整优化, 通过采用通用系统、自助服务和清晰的流程化管理等手段消除企业各个环节的不利因素, 促进企业整体健康发展。

(三) 质量控制管理

通过监督和控制财务服务从事前、事中到事后的整个形成过程, 着眼于企业财务系统内部以及财务中心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关系等多个角度, 积极消除各环节和各阶段的不利因素。对服务质量相关的控制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链条式的管理, 包括对服务工厂现场的管理、设定可信、规范、高效的业绩测评标准, 动态绩效管理等方面。在具体财务流程优化过程中, 更重视细化环节, 从客户的角度考虑时效、价格等因素, 设计合理的商业模式, 建立有效测试评价体系。

三、基于供应链的财务流程优化设计

(一) 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内容和程序

在共享服务体系的逻辑框架之下, 财务共享中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 为本企业以业务部门为主的其他部门和外部企业提供各类财务服务产品, 并在相应的结算机制下为企业创造价值。财务系统的流程优化应从供应链的构成出发, 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为了形象说明供应链财务系统的运行, 下面将采用与产品生产流程类似的说法进行阐述, 以便更明晰的解析财务流程的各项工作程序。

1. 需求分析———了解企业内外部对财务部门的信息需求。

财务部门要将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和外部企业视为客户, 对其需求进行分析和整理, 并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 改进和完善其对外提供的财务产品和服务。企业内外部客户的需求可以通过构建专门财务信息服务平台来传递:一方面, 根据客户需求针对现有财务产品的缺点和不足进行补充改进。另一方面, 根据因企业业务发展而引发的新需求, 通过分析确定具体的实现路径并研发新的财务产品, 以满足客户需求。

2. 产品研发———根据需求情况制定财务核算流程和方法。

针对客户提出的新需求, 财务管理部门应设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创制新的财务产品和服务。第一, 可采用项目组形式运作, 集中精通财务知识和业务流程的人员对客户业务需求进行分析, 并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 做好与客户的沟通;第二, 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 进行财务产品和服务的研究、开发和试验。第三, 确定具体实现路径, 对于可以批量生产的财务产品 (如某项业务的核算) 进行流程的标准化。

3. 产品制造———进行各项财务管理活动。

这一环节的工作内容是财务系统的主要内容, 它是对产品研发过程结果的确定, 即根据客户需求将财务产品落实的过程。财务部门作为企业财务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 这一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根据研发中心的研发结果, 向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外部企业提供批量和定制化的财务产品和服务。

4. 产成品提供———将财务报告凭证等提供给内外部需求者。

财务部门将其产出的产品 (财务信息和凭证、分析报告等) 提供给内外部需求者, 财务部门提供的产成品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方面是生成的企业基础类数据信息, 这部分信息主要提供给企业各个信息需求部门, 另一方面是将反映为附带着相应原始单据的财务凭证以及各类分析资料或财务报告提供给特定的需求部门。

5. 库存管理———对财务凭证报告的管理。

库存管理主要是指针对财务产品所生成的实物 (财务凭证报告等) 所进行的日常管理, 主要包括企业相关财务档案的管理以及各类财务分析报告的具体应用范畴和内控管理等方面。

(二) 搭建基于供应链的财务动态管理平台

供应链财务管理的关键在于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 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动态的财务动态管理平台是十分必须的, 财务动态管理平台是将财务流程与经营业务流程的融合基础。构建财务动态管理平台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 当经营事项发生时, 由相关部门的员工负责录入该事件的相关信息, 同时检查该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第二, 将该经济业务事项确认后保存在数据库中, 并通过动态财务平台生成实时凭证, 经相关负责人员确认后显示在相关账目和财务报表上。通过财务动态管理平台, 经济业务的相关信息能够在企业内外部相关者间进行有效的传递和实现多方共享, 而企业管理者也能够通过这一平台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并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做出决策, 综合提高其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

(三) 基于供应链的财务流程优化设计思路

在建立财务动态管理平台的基础上, 财务活动应充分考虑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各项内容进行综合控制, 构建财务系统的各个子系统。

1. 采购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下的采购管理系统负责收集企业从采购订单、出货、到岸、到货等一系列采购活动中的信息, 并根据采购价格标准和采购预算等, 以达到对供应商选择和采购订单价格的确定、采购发票的处理等活动进行实时控制, 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供支持。

2. 销售管理系统。

销售管理系统主要负责获取从销售合同签订到结束全过程的信息, 并结合信用额度、销售费用预算、赊销控制准则等对销售订单价格进行控制和约束, 动态控制产品的分配量、现存量、在途量等, 在提高资金回笼流量和流速的同时, 保证企业经营效益目标的实现。

3. 库存管理系统。

获取物料入库、出库、盘点、报废及结存等信息, 并存货的最高储量、存货最长储存期、标准用量, 实时控制存货的流量和流速, 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资金占用, 提高存货周转率。

4. 成本管理系统。

实时获取成本中心信息、每道作业的信息, 并应用控制标准和相关准则对成本控制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控制各个环节的标准成本和作业成本, 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经济业务中的各类成本 (如作业成本、产品成本等) , 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

摘要:本文从企业供应链的概念和作用机制出发, 阐述里其对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 就如何构建供应链财务管理体系, 优化企业财务流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供应链,财务管理,流程,优化

参考文献

【1】杨雄胜陈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M]人民出版社20071

【2】陈良华供应链管理下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过程重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 (06)

【3】汪洋于东琳曾祥新供应链系统物流财务管理及其优化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08 (03)

流程优化设计 篇10

1 我国公路建设设计流程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 我国公路建设设计工作效果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对于以往而言, 无论从设计效果方面来看, 还是从对于技术的应用方面, 当前的设计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部门之间沟通不协调、设计流程过于复杂以及评审程序复杂三方面, 以下文章主要从上述三个角度对公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阐述。

1.1 部门之间沟通不协调。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 各部门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 这是因为, 公路建设属于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 仅仅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参与是无法完成整个建设过程中, 因此, 在公路建设设计过程中, 各部门之间必须要联合起来完成, 否则则会出现某些部门不了解情况的现象, 这对于公路建设的顺利完成十分不利。但就目前的情况看, 我国公路建设设计过程中, 还存在着各部门之间沟通困难的情况, 这就导致了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实现共享, 因此在具体的公路建设过程中, 其顺利性也必定会受到影响, 这不仅会造成工期的拖延, 同时还会对增加施工企业的时间成本, 因此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

1.2 设计流程过于复杂。

公路建设属于一项极其普遍的工作, 但却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 主要体现在设计过程复杂方面。在公路建设设计过程中, 所设计到的知识有很多, 同时设计周围通常也较长, 这是导致当前很多公路建设设计效果不够完善的一个主要原因。对此, 必须要提出相应的措施以简化设计流程,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设计效率, 同时为公路建设的顺利完成提供保证。

1.3 评审程序复杂。

评审程序是公路建设设计完成之后需要经历的一个主要过程, 在评审过程中, 涉及到的部门有很多, 这就增加了评审的难度, 同时也直接延长了评审时间, 对于公路建设的及时执行十分不利。同时, 评审工作往往包括一审、二审以及复审等多个级别的审核, 这对于公路建设而言更是一种阻碍, 因此必须提出相应的措施以解决这一问题。

2 公路设计流程模型的监理

在对公路建设的流程分析时, 首先要根据实际的情况, 建立公路设计流程模型, 便于工作人员根据模型进行分析实际的情况。公路设计流程的分析与优化对公路的设计流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是依据设计流程模拟分析的基础上的。最常见的公路设计流程模拟方法为图示评审技术, 主要依据公路的图纸进行评审, 业务工程屋主要是依据工作流程进行模拟, 统一建模语言主要对公路进行建模模拟。公路设计流程会随着相应的审查等相关的手续而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和复杂性, 这样就会导致公路流程设计的周期变长。所以, 在建立公路设计流程模型时, 要根据实际的约束情况, 选择合理的设计流程模型。

3 优化勘察设计项目实施阶段设计流程的主要措施

3.1 对不必要的程序进行删减, 节约流程设计的审核时间

3.1.1 删减重复性的工作活动。

在实际的公路设计流程中, 重复、反复的设计活动活动很多, 主要体现在:各类设计信息的重复收集和处理分析, 对设计流程中的文件进行重复整理归档的处理和资料的反复检查等相关的工作活动等。

3.1.2 提高设计的准确性, 减少失误。

公路的流程设计是与各部门的活动联系比较紧密, 存在一定的信息联系和依存关系, 在流程设计时, 需要控制设计各部门活动的质量, 尽量减少误工、失误, 减少返工的时间, 保证设计的周期, 针对一些关键性活动, 要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 严格控制流程设计的质量关, 减少设计的成本和资源的浪费。

3.1.3 减少审核程序, 加快审核的速度。

对于一些主要的, 必须要审核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审核, 一些功能性比较大的工作和相关的活动, 要保证能够必须审核到, 而对于一些不必要审核的文字性材料和相关内容, 就可以不审核, 例如任务分配表、作业指导书等情况。

3.2 简化流程设计内容

3.2.1 各部门之间做好协调与沟通工作。

提升各部门信息流通的效率, 保证信息能够正常的流通, 便于各部门之间进行交流, 在公路勘察设计流程中, 如何有效的进行交流沟通, 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由于牵扯的部门比较多, 沟通的程序太过复杂, 导致设计的流程控制比较滞后, 导致工作流程的周期变长, 需要对设计部门进行精简和优化, 提高工作质量。

3.2.2 简化表格管理。

在实际勘察与设计流程中, 需要大量的表格数据进行分析, 这样有一些表格的数据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 有些数据表格是不要的, 也是不科学的, 简化这些不必要的、重复性的填写工作, 会简化表格管理的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3.3 实现对流程设计的自动化控制

3.3.1 完善信息交流方式。

公路流程设计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来完成流程设计, 这样就要求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进行交换, 如果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换, 实现信息交换的自动化管理, 就可以促进信息交流的效率, 提高系统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工作效率。

3.3.2 做好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

在公路设计流程中, 可以充分的运行计算机信息技术, 对设计的成果展示、设计的信息及时通过网络进行传递, 对设计的资源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提供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数据报表的共享和运行, 提高公路勘察设计流程的效率, 为公路流程的设计提供决策管理控制和分析。

3.3.3 做好数据的传递与收集工作。

由于公路设计的复杂性, 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勘察设计的工作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 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勘察信息进行自动化的控制、数据采集和信息传递, 缩短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

综上, 在公路勘察设计项目的实施阶段, 做好设计工作十分重要, 鉴于设计流程对于设计质量的影响, 必须要对当前的设计流程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目前的情况看, 我国公路建设设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各部门之间沟通不协调以及设计流程和评审程序等, 对此, 必须要简化设计流程以及评审程序, 同时, 各部门之间还要做好沟通工作,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我国公路建设设计工作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晓冬, 张志强, 邓显玲.网络化公路设计项目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8) .

[2]宋志祥, 龙玉霞.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的责任——记刚果 (金) RN1-LOT1/2标公路项目部[J].云南科技管理, 2012 (5) .

会计信息化流程优化 篇11

财务会计流程的定位

根据达文波特关于流程的定义,其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面向顾客,包括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顾客;二是跨越职能部门、分支机构或子单位的既有界限。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流程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和管理流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一系列业务流程,产生了大量的业务信息;财务会计流程获取这些信息,经过加工后,将信息提供给管理流程;管理流程利用会计流程提供的信息进行管理活动,对经营过程进行计划、控制和评价。财务会计流程的设计思想、数据采集效率、加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缺陷分析

第一,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理论基础落后。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是建立在劳动分工论下的一种顺序化业务流程,必须严格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按照从金塔底端—层层向上的顺序进行,不可跳跃,使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各核算模块成为彼此独立的“孤岛”。

第二,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当某项经营业务发生时,传统财务会计系统只将反映该经营活动的一小部分信息作为会计信息进行反映,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了财务会计信息的一致性、相关性和有用性。

第三,传统财务会计流程不支持实时控制。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所反映的资金流信息往往滞后于物流信息,财务与业务相分离。会计数据通常在业务发生后而不是实时采集,信息的加工是将滞后采集的数据进行排序、过账、汇总和对账,财务报告必须经过若干后台加工才能提交到使用者手中而非直接可用。

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的核心理念——企业流程再造(BPR)

流程再造是企业管理从传统管理到信息化管理变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流程分析与诊断。在进行流程重组之前,需要对原有的工作方式进行分析和诊断,以确定重组的范围、深度和方式。流程分析与诊断是对企业现有流程进行描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做出诊断。

第二,流程的再设计。在流程分析与诊断的基础上,需要重新设计或改进现有的流程,使其趋于合理化。流程再设计不是照搬手工流程,而是应该将信息技术、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融入流程设计,尽可能体现信息集成,支持实时控制和快速响应。

第三,流程重组的实施。这一阶段是将重新设计的流程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过程,涉及组织的调整、人员权力和地位的改变、集成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方方面面。流程重组的成功实施会带来业绩的巨大进步,但若实施不当,也会给企业带来极大危害。

基于会计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

第一,加强数据标准建设,建立、应用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完整统一的标准。新的财务会计流程应能将原始数据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根据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设置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数据结构,按照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模块正确地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和信息的输出,逐步实现了会计记录的电子化、无纸化和标准化。

第二,简化会计核算流程,消除不增值环节,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应用流程再造,消除编制记账凭证等非增值环节,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财务和业务部门的信息实时传递和共享,减少数据的重复处理。在优化了的财务会计流程下,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业务部门将经过确认的单据保存在业务单据数据库中,通过财务会计一体化IT模型将业务信息自动转化为记账凭证,并保存在记账凭证数据文件中;但企业需要生成相应报表时,通过报表生成系统从共享数据库文件中实时获取数据,自动生成报表。

第三,打破顺序化业务流程,实施“事件驱动”。“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人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

流程优化设计 篇12

1 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流程特点

煤炭企业最大的物点是安全风险较高, 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占生产成本比重较大, 时刻确保在煤炭的生产过程中最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资源最大化利用。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资都具有和其他很多行业不同的特点, 露天井工联合生产是平朔公司独有的方式, 生产、洗选所需设备类型多且杂, 配件、材料类物资具有需求量大、资金成本高等特点。

平朔公司另一个特点是露井联采, 生产过程比较复杂、环节比较多, 但产品比较单一等等特点。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地质环境对设备运转的影响非常大, 比如说, 地质条件、地下水等很多的安全隐患, 在安全措施、安全设备方面投入也比较大, 所以煤炭企业的生产在很多方面有着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铸就并决定了煤炭企业在能源行业的特殊地位。

2 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出现的问题

我国煤炭企业面临了价格下行的压力, 全行业经营形势严峻。平朔公司一方面成本依然面临巨大的上升压力, 采掘条件变化、村庄搬迁、设备大修、延期结算费用、人工、折旧等刚性支出因素较多。

2.1 经济体制流程的问题 (管理体制的问题)

煤炭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企业在物资采购中没有完全形成经济体制成本管理意识。我国大部分的煤炭企业在这方面都缺少对物资具体的采购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理念, 在采购的时候由于没有很精细的采购制度, 所以很盲目的进行采购, 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具体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导致了采购人员在对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增加了采购的成本, 并且由于呆滞、积压库存的存在, 这样在企业资金周转和物资的利用上都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2.2 企业物资采购效率的问题 (环节协调方面)

除了体制管理有问题以外, 在物资采购效率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 在采购的技术设备上还没有配备足够的现代化设备, 在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的时候, 缺少对这些设备专业操纵的管理人才,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资采购的效率。这种效率低下的状况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采购管理模式, 没有真正与现代的市场经济接轨。

2.3 采购计划不到位

煤炭企业在采购计划上做的不是特别到位, 很多的企业在进行计划的时候, 根本没有按照生产任务来进行编制企业物资供应计划, 这就出现了在采购中进行盲目采购, 导致了仓库过多的储存或者储存过少的情况, 货物的积压就加大了成本。占用了很多的资金, 资金利用率就变得很低, 很有可能资金周转不开, 影响生产, 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4 缺少完善的监督机制和采购人员素质问题

由于有些人员的素质低下, 在采购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监督工作。物资采购的目的就是取得货币资金, 它是直接跟利益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必须要制定具体的监督制度对其监督。但是从目前煤炭行业来看, 很多的企业物资采购往往是由小部分的人制定采购计划, 甚至一个人来制定采购计划, 大权掌握在一个部门或者几个人手里。如果没有制度对其公平约束的话, 这样长期下去, 很容易就出现一些歪风邪气, 直接影响企业的健康、正常的发展。由于一些采购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 导致在监督过程中监督不到位, 就会出现一些管理问题, 所以, 在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的同时, 还要把人员的素质提高上去。煤炭企业对采购人员的安排和人员的数量配置的不是很合理。

3 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流程的设计

有很多的煤炭企业由于受经济体制的影响, 导致企业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 在煤炭系统出现了疲软, 无能为力的状态, 很大程度上面临着亏损的局面。直接消减了企业的顺利发展, 所以, 我们要在提高采购效率的同时, 把采购成本降下, 只有这样才能使煤炭企业采购继续发展。下面的几条是针对企业管理流程的合理设计方案:

3.1 实现采购管理流程中的优化设计

有很多方面影响着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率, 它主要包括物资质量、物资价格等一些原因, 现在煤炭市场存在着产品不规范和劣质品的现状。所以, 保证购物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必须要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采购管理流程, 丢掉那些陈旧的采购管理模式。运用管理流程对物资的稳定和周期性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严格把关物资的采购渠道, 做到安全采购。

3.2 加强采购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对采购人员进行自身的素质培养也要作为采购管理中的一项内容来实施, 采购工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心灵上的培养和精神上的鼓励, 要培养出一大批敬岗爱业的员工, 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通过让他们上培训班之类的课程来提高他们的素质, 让他们在采购工作中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来对待工作, 保证他们完成采购质量。对员工的教育也是采购中的一部分。

3.3 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煤炭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 对供应商的管理。它是双方在达成协议之后的一个承诺, 它是物资的主要来源, 煤炭企业要在企业内部制度出一个明确的供应商管理制度。要对供应商定期考核。在对供应商定期考核的内容有很多, 它包括供应商提供物资的质量、信誉度、售后等很多的考核事项。

3.4 物资采购中的监督管理

对采购中的监督主要是企业要建立一个价格监督管理部门。对凡是涉及到资金的部门都要进行监督, 设立相应的审计部、经营管理部等对采购全过程的监督部门。企业在对采购物资进行计划决策时, 一定要按照各个部门进行监督式的决策方式, 不允许个人决策。在日常的管理中, 也要非常明确各个监督部门之间的权利和负担的责任, 尤其是价格监督部门。

4 结束语

煤炭企业要想在行业竞争中赢得上风, 企业内部就要有一个好的管理模式, 在管理模式中, 对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把握, 尤其是煤炭采购管理流程这个环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环节中的效果, 这是每个煤炭企业走好内部管理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李艳.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流程再造[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55.

[2]江妍, 郭桂琴.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0:123.

[3]何丽.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流程分析[J].现代商业, 2012, 2:100.

上一篇:智能运动训练下一篇:小学心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