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刍议

2024-07-25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刍议(共12篇)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刍议 篇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观念不断转变, 生活方式也愈加多样化, 各种价值观的碰撞和交织, 使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显得更加严峻, 与此同时, 党风廉政监督管理机制日臻完善。新时期、新形势下, 如何发挥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持久渗透力?如何采取更加生动灵活、积极有效的方式让反腐倡廉工作更加深入人心?这是值得各界深思和探讨的课题。

廉政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关联, 它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 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因此, 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必须以廉政文化作为重要的思想道德支撑, 以廉政文化的穿透力、亲和力和廉政文化的广泛性、独特性, 巩固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 辅助当前的廉政建设机制。在高等院校,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对学校反腐倡廉工作同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对促进学校廉政建设的特点和作用

廉政文化建设不同于传统的党风廉政教育, 它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政建设需要以文化为载体, 文化建设应包括廉政内容, 廉政与文化相辅相成, 不可或缺。廉政文化是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 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 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 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等为载体, 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同样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是外延更加宽泛。党风廉政教育的“主体”是党政干部, 可谓是执政队伍的内部教育, 而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则将其外延扩大到全体教师、职工和学生, 更加符合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需要, 也更能体现反腐倡廉工作的社会性。二是内涵更加丰富。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经过实践检验, 只要能积淀成一种健康文化、有利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 都可“兼容并包”, 如廉政观念、廉政思想、廉政理论、廉政文学、廉政法规等。三是形式更加开放。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能为学校党风廉政教育提供“异彩纷呈”的载体和“百花齐放”的平台。

二、当前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曲高和寡。

相当一部分单位的领导认为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当前加强和巩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种极为有效、更易接受的新形式,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重视程度还不够, 存在号子喊得响、活动配合节奏慢的现象, 部分单位没有制定具体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 未开展活动或开展活动过少, 也有部分单位开展活动时没有突出“廉政”二字, 侧重点不突出, 主题教育不鲜明, 反腐倡廉氛围营造还不够浓厚。

(二) 点高面低。

调研中发现各个单位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有些单位能够利用自身优势, 开展诸多喜闻乐见的校园廉政文化活动, 使校园廉政建设深入人心, 但是这些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未得到及时的推广、宣传。也有部分单位没有充分利用好网络、宣传栏等文化教育阵地宣传媒介, 载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 重形式、轻作用。

个别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态度不端正, 将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仅仅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持有开展一次活动就能完成任务的心态, 有的甚至认为最后简单地写写报告、说说总结就大功告成了, 对活动开展的参与率多少、活动开展的形式是否符合本单位情况、活动开展的覆盖面是否广等问题一概不管不问, 从而导致活动开展流于形式, 缺乏实效。

(四) 缺乏群众基础。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广大师生及各方面大力协调配合, 但是, 部分单位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只有部分党员来组织、参与活动, 有的师生甚至对此项工作悄然不知, 这就使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失去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营造不出全校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反腐倡廉教育的社会覆盖面也会相对缩窄, 从而导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能更深入地开展。

三、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举措

(一) 积极发挥好各种媒体、载体的带动作用, 扩大校园廉政文化教育覆盖面, 确保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要充分利用好文化教育阵地、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等有效宣传载体, 通过举办活动、开辟专栏、开展网评、竞赛等形式, 大张旗鼓进行廉政宣传, 使反腐倡廉深入人心。可以利用重大节庆活动, 适时推出具有鲜明廉政特色的文体节目, 极大提高廉政文化的知晓率。同时, 要积极探索、挖掘新的行之有效的载体, 确保廉政教育以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广大师生的文化形式走入师生之中。

(二) 充分发挥“大宣教”格局的作用, 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搭建展示平台、提供缤纷的舞台。

一是要整合各方面力量, 发挥各自优势, 通过“两课”教育、设立党风廉政建设服务咨询等,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二是要组织一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校园廉政文化活动, 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多手段,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可以利用电子屏、温馨提示卡等形式, 每时每刻对党员干部进行提醒, 同时可将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廉政承诺情况制成监督卡, 强化监督, 加大鞭策力度。三是要突出地方特色, 体现时代特色, 不断增强校园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渗透力。各单位可自编自演一些有关廉政文化等内容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节目, 在适当的场合进行演出, 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宣传, 通过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在全校树立正气、文明之风。

(三) 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活动, 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深度、拓宽文化广度, 为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开辟广泛的社会领域, 努力营造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通过举办报告会、演讲会、警示教育及开展“清风进校园”, “争创文明、和谐班级”等活动, 宣传先进典型, 树好廉政典型, 引导广大群众正确看待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腐败问题。同时要把校园廉政文化宣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 让廉洁理念深入机关、班级、宿舍和家庭, 让广大师生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 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提高党员干部执行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自觉性和群众监督党员干部廉洁勤政的积极性, 让校园廉政文化在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中入耳、入脑、入心, 生根、开花、结果。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刍议 篇2

【内容摘要】对人、财、物的掌控是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权运作的中心和重心,理所当然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本文分析了用人不正的现象和原因,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党风廉政建设

选人用人

“用干部”是领导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用人也是生产力。防治用人不正之风,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的事业科学健康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一些地方,用人不正之风屡禁不止,防范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已成为新 形势下增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合法性、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

一、用人不正之风的主要表现

任人唯亲。一些领导在选人用人上,以亲疏划线,以派别划圈,提拔、安插亲信。任人之“亲”又可分为过从疏密之亲,“贡献”(贿赂)大小之亲,背景高下之亲。任人唯亲的基本特点是“点对点”考察,“短平快”提拔。

跑官要官。有任人唯亲,便有人通过“跑”使自己成为“亲”人,以图被用。如给领导“拜年”、“探病”、“钱行”之类行为成风,除了工作之需外,个人目的也是路人皆知。“跑”不仅“足”要勤,还得给“包”,而且“包”要“足”。有的又跑又送却未得到重用,或是“包”不“足”之故,才成了“跔“”跄”之辈,固也有“投暗标”或凭“贡献”用干部一说。

卖官。卖官行为其表面形式日趋合法化,如,陕西商洛市原商州区委书记张改萍30万元卖教育局长一职时,就很得体地运用了“用人制度改革”、“民主推荐”和常委会“集体决定”等合法化程序及手段。此外,卖官活动价位不断上扬,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每增加一单位的消费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正日新月异地变化着。这完全可以用经济学中的边际效应理论来解释,也可参考物理学的“加速度”和心理学的“剌激强度”等来说明。

“跑”与“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又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两个环节。有需求必然有市场,而市场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需求,二者相辅相成。

二、用人不正之风的原因分析

这可以从多方面分析:心理学角度、社会学角度、经济学角度,或权力授予机制及其授方、受方角度,等等。

首先,从用人行为主体方面分析。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代表全体人民行使一切权力的永远只能是少数人。这种不正之风也只有这些人才可能实施。其主体是少数掌握干部任免权的领导干部,主要是“一把手”,严重的甚至形成寡头垄断局面。其原因主要有:

思想错位。有的领导干部“经济人”本能膨胀,据公权为私产,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凭“贡献”用人成为一种必然。李大伦成了李大偷。还有的认为用听话、合本人口味的人,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凭“感觉”用干部。

行为越位。有些领导干部对同级人事部门或下级主要领导的人事任

免工作,或明说或暗示,或威逼或利诱,横加干涉。

扳本“心理”。靠“买”得来的官,十有八九会变本加厉地“卖”,以图收回成本获取利润。买官者必卖官,这是铁律。

其次,从用人行为受方角度分析。官本位意识深深根植于许多人的潜意识中。支配驾驭人财物,当官便能政治上得益、经济上得利、精神上得意,进而满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之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些人便狠花钱买官当,当官后狠赚钱,用共产党的钱再去买共产党的官,如此循环经营“官”。因此,理性的社会学者把职业和人生道路选择当作人生的投资方式来考察。每一个理性投资者都企图以最少的资本获取最大的利润。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在其《人类交换法则的发展及人类行为的规范》中提出了“享乐法则”,他根据边沁的功利主义原理认为人希求终生享乐,并将把享乐提高到最高可能程度视为人生之目的。一些人绞尽脑汁往掌控人财物的核心层里边挤,其原始而持久的动力源自“享乐法则”。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买官卖官其实是这些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动机驱使下,经过投入产出和风险诸方面可行性论证后,理性决策的投资行为。

再者,从用人机制上分析。一是选人视野不广。“8020法则”表明,20%的人掌控着80%资源和财富。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过 :“一切有权之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官职本身己是希缺资源,能主宰分配这种资源的更是稀缺资源中的稀缺资源。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更少数的人,这仍然是干部人事工作的基本特点。

视野不广、信息不畅、渠道不宽仍然没有改观。

美国现代经济学家约翰·纳什为非合作博弈创立了一种均衡概念即纳什均衡,指的是一种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成,很稳定的、90%概率出现的状态。让每人都背离自己的最优选择是很困难的,除非外来强力约束。前述条件下,用人者首先任用自己亲近的人并借助合法程序来实现,想被任用的人设法为自己获取这种稀缺资源同样也借助规定程序来实现。这样,用人者乐意、被用者满意、组织上同意(因程序合法)三方最优策略组成的纳什均衡必然会在用人的非合作博弈中出现。

二是“出”人渠道不畅。执政党要充满生机和活力,就要不断地吐故纳新,该下的要下,该出的要出。但“下”和“出”仍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瓶颈”。这使很少的职位更加奇货可居,再加上发现机会的稀有,客观造成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广泛性和长期性。

三是监督制约不力。权力过分集中仍然存在。严重的,民主集中制已演变成了民主被集中所制。现实生活中“一把手”轻意否决集体决议的现象屡见不鲜。“要善于使用否决权”成了一些对权力运作颇有研究的“一把手”的心得和经验。普通人不敢监督,上级的监督间接性和滞后性严重,不能进行有效监督。加上“取证”瓶颈制约,一些内幕交易、暗箱操作,往往是看得到的管不到,管得到的看不到。由于对造成用人失误的责任主体及其责任不易界定,对违规问题的处置办法不够明确,责任追究常常流于形式。而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规定,有时倒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披上了合法化外衣。有的提拔重用后,尽管社会上一片质疑和反对声,但程序上却看不出问题。

三、用人不正之风的防治思路

中央先后出台了“5 +1”文件、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工作条例,“公务员法”,《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以及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交流、回避等问题的规定,最近又有对县委书记用人权制衡的探索。这都是防治用人不正之风的行动纲领和锐利武器。共产党是最讲认真的,关键在落实。

一要强化选任行为主体的责任感。要教育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监督和被监督意识。这种教育可能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对有些人而言简直是与虎谋皮,但又确实是从内因角度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要树立“科学用人也是生产力”思想,高度重视干部选任工作。要建立推荐、考察、任免工作台帐,把用人成败得失作为履行选任职能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主要政绩来考察,并与其荣辱褒贬、升降进退挂钩。善用人者上,误用人者究,乱用人者惩。

二要“硬化”对用人权以权制权的监督制约。权力需要用权力来制约,物质的力量只有物质才能摧毁。西方政治学家克特加德概括出一个著名公式:腐败条件=垄断权+自由裁决权-责任制。因此要减少和控制用人主体在用人问题上的“垄断权”和“自由裁决权”,强化选人用人责任制。要完善集体领导制度,归还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做到每一个干部提拔都是集体研究的,群众认可的。要推广湖北罗田经验,削弱常委会权力,实行重大事项全委会投票表决制度。要科学设计表决办法,切实保障民主权利,真正彰显监督与制约的威力。要抓紧建立并完善选任工作的相关责任制度,切实明确干部选任工作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对走过场、流于形式、程序不到位的用人行为予以复议、审查和责任追究。

对用人不正之风的施行者、失察者和受益者,视其情节分别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予以制裁。对其中触犯法律的,要坚持法理上的“消除危险性原则”,慎用缓刑,实行资格刑即进行职业资格限制和剥夺,施行罚金刑使之经济上付出巨大代价,延长支付腐败成本的实效,提高威慑力量,直至“毁灭其卷土重来的能力”,让他在仕途上不能重复投资。

三要优化人才评价、政绩考核机制。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当前尤其要注重对德的考察。有德无才可能误事,有才无德肯定坏事。要建立和完善干部政绩的科学考核机制,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既听公论,又不惟票数,既看发展,又不惟GDP,科学把握评价尺度,充分运用现代人才测评、潜能考察等技术手段,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要实现干部推荐考察民主化。要坚持自下而上民主推荐和票决 制,个人不能确定考察对象。要完善民主测评、民意调查方法。考察要提前预告。考察评议要评充分、议彻底。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提高选人用人透明度,做到工作内容、程序、结果全部公开透明,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平促公认。

五要实现“赛马”活动的多样化和正常化。要变“领导点将”为“赛场选马”。广泛引入竞选、直选制,把群众是否拥护和满意作为干部能否升迁的标准。选举中,组织上要把住候选人标准和选举程序。只要是组织认定可以参选的人被合法程序所选定,那就是选举成功,而不以内定人选是否当选作为评价标准。特别不要再出现曾有过的竞选乡长不成反倒任

命为乡党委书记的所谓“人民不要,党要”的不正常现象。

当前还要特别警惕“赵括带兵”现象。并非所有公选上来的和下派任职的都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但也不能因执行程序和规定的公开有序忽视程序规定设计方面的科学性公正性从而漠视实体上的不公正、不科学。

“20%的IQ(智商)+ 80%的EQ(情商)= 100%的成功”这个“成功方程式”表明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素质往往比知识技能等更重要。我们必须加强公选的科学性、尤其要以实践表现论英雄。必须重视内生型领导干部的使用。从机关下派任职一定要慎重,尤其是基层定要首先挑选有群众基础、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担大任,从而真正实现稳定一方、造福一方。

六要实现任期规定及任期内监督考察刚性化常态化。有的地方一年提拔或异动好几拨干部,既不严肃,又不利于稳定干部情绪。有些干部一年到头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走位子上。因人事大幅度变动或主要领导岗位人事异动而带来一个地方的停滞不前、错失良机甚至溃败倒退,已经成了一些地方规律性的人为灾难。

今后,要明确届的概念,保证任期届满,原则上不在届中提拔、调任领导干部,这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跑官要官,也有利于保持工作的持续稳定。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流水非常态则会出问题。任职时段周期不能成为工作绩效波动频率。联合国秘书长竞选期间,有关工作运转正常,安南也无“59岁”迹象;南美某国半月内换几位总统,其政局也能保持稳定;这都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与此同时,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必须深入各地各单位进行届中考察,及时地把选人用人上的失误纠正过来。对选错了的干部和选拔时没错但后来犯了错误的干部,只要及时、正确地进行处理,就能把个别的失误、失职与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本质主流区别开来,就能取信于民。因此对每一位被提拔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都应该定期审查,至少每年要结合年终督察审查一次。

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篇3

一、构建凸现感染力的环境文化

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场所,其环境是否达到优美、秩序是否井然,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无不证明了具有生命力的环境文化对人的发展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基于这一点,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特点建设环境文化。我校的校园外部环境建设、力争使整体环境达到洁净而清新、规范而愉快的效果。踏进校园,绿树成荫,尤其是5月份,楼前的野玫瑰花开,花瓣令人陶醉,花香沁人心脾。同时,在校园内不同的场所设置不同的内容,如学校大门正对着的是镶嵌着我校办学理念——“自主、愉悦、发展、创新”的巨幅标语墙。走进教学楼,在宽敞明亮的一楼正厅,棚顶的菱形和圆形吊棚彩灯闪烁。右侧墙壁上挂着的“争创五星级学校”的宣传栏正中,醒目地显示着我校的办学口号: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基。左侧的幼儿园教室区宣传板上体现了我校幼儿园的办园目标——为幼儿一生幸福奠基。幼儿活动区的走廊内更是主题鲜明,主题揭示板展示着幼儿每月的主题活动内容,展示区内摆设着幼儿园师生的手工艺术作品。无论是谁,踏入校园便会感受到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文化气息浓厚。这样的设计也时时激起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激发学生做有志少年的决心。

二、构建具有激励性的班级文化

有人说,教室是圣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的场所,也是学生领悟人生、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修行的圣地。因此,教室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氛围,而且教室还应该有其独特的文化形式。教室文化不仅是各类校园文化的最重要形式,也是各级各类学校重视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教室地位的特殊性,故教室文化建设也应有独特性。因此,教室文化应该以励志文化、激智文化等形式为主。有效利用各班级墙壁悬挂励志的名人警句,时时催学生奋进;品读班级图书角内的文学类、科普类、励志类图书,让学生拓宽知识、积淀智慧;“争星喜报”记录下学生成长的足迹,树立班级楷模;特色班级展板展示班级特色和学生特长发展方向。幼儿园教室的“植物角”让孩子们见证了蒜苗、大豆、小白菜等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了一些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孩子们在生活中增长了知识。

实践证明,激励性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开启智慧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

三、构建充满活力的走廊文化

所谓走廊文化,就是教学楼、综合楼的走廊所应承载的文化形式。各级各类学校都有极其丰富的走廊资源,学校走廊宽大、明亮、人流量大的特殊性,是开发校园文化形式的最有利因素。然而,走廊文化却出现了认识不统一与建设不平衡的问题。绝大数学校的走廊文化都以科学家的图片为主要内容,或以成品框匾为主要形式,这直接导致走廊文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其实,学校是千差万别的,走廊文化也应该体现出各级各类学校的差别和校本特征。因此,走廊文化,主要应该以校本内容为主,用学生熟悉的内容承载极其不寻常的文化。我校教学楼内根据不同的主题设置不同的宣传墙,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其内容比较丰富。如,走廊内有中华礼仪知识宣传图,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作为礼仪之邦的传统礼数,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阅读文字学习文明礼仪,并践行在日常生活中,这与践行《弟子规》活动相配合,做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论语和古诗文鉴赏,为学生经典诵读渲染气氛,达到随处可见经典、随处可诵经典的目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宣传图、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及图片展,让学生与优秀人物为伴。《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展示板时时提醒学生用一个高标准约束自己。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校园里,天天受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好好学习、立志成才的教育与熏陶。教室内的黑板报、楼梯两旁贴着的“上下楼梯互相谦让”。教室走廊里“校园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提示语,使教室、走廊发挥着育人作用,师生时时在接受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学生绘画和手工艺作品展现学生的艺术才华,努力达到“让每块墙壁都说话,每处景物都传情”的效果。

四、构建具有延展性的食堂文化

有人认为,食堂只是学生就餐的地方,虽然一日三餐,但累计时间很短,恰恰因为这种观点,食堂文化容易被忽视。食堂文化之所以非常重要,恰恰是因为就在那很短的就餐时间里,让学生能够接受其它场合所接受不到的教育。正因如此,才决定了食堂文化的必不可少。食堂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所接触到的第一个需要耐心排队的地方,有秩序的排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同时食堂也是学生面对多种食品需要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做出选择的地方,还是学生接受食品卫生教育、食品安全教育和厉行节约教育的最为理想的场所。这一切就决定了食堂文化应该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食堂文化的形式应该是多视角、多维的,文化主题也应该是十分鲜明的。食堂的文化布置不可忽视,要精心设计,根据学生健康活泼的身心特点对学生餐厅的就餐环境进行布置。餐厅的墙壁和立柱上安排一些水果、蔬菜等鲜亮逼真的图案,激起学生食欲;结合爱惜粮食、文明就餐、讲究卫生、和谐相处、助人为乐等基本要求,有机安排一些宣传标语,让每一面墙能与学生形成交流,让每一句话给孩子们一个启迪。同时,食堂外走廊精心布置中华饮食文化、文明就餐要求,使学生能通过就餐学到知识,养成习惯,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良好品质。

五、构建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发挥健康向上的导向作用,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实现育人目标。首先,校训中蕴含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如,我校“做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国人”的校训,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的是让校训激励师生与時俱进,改革创新,勇攀高峰。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激发了全体师生的内在动力;教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引领教师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学风:勤学、好学、严谨、博学,形成勤奋好学的风气,塑造完美人格。其次,爱国、爱党主题教育鲜明。学校利用每学期的德育课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共产党员图片展,让学生了解党史,了解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发心中对党的热爱,激起向优秀人物学习的决心,并在生活学习中行动起来,做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少年。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如,开学典礼、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课前诵读和课前歌展示、手抄报制作、校园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以及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常识竞赛、好习惯分享等一系列健康活动。我校的校报“七色花”尽显师生风采——报道校园新闻,宣扬好人好事,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记录学生成长历程。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的氛围。

刍议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篇4

一、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性质与宗旨决定了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因此,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和贪污、腐败等问题水火不相容的关系。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能够锻炼党性修养, 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 保证党能够始终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在新时期, 企业基层党组织作为员工的领导者, 应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始终严格要求自己, 更好的为企业职工群众服务, 创造出更多先进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果, 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强化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 强化企业基层党风廉政教育工作

为了加快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进度, 应该强化企业基层党风廉政教育工作, 突出教育的重点, 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差异性的教育。首先, 对于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的教育工作, 应该强化对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 以从业素养、纪律、做人理念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为内容, 反复的进行廉政反贪教育, 以此强化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对党性的认识,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责任和权力观念, 坚定不移的忠于党, 并为企业和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其次对于企业广大员工的教育工作, 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强化对基层职工的廉政建设教育工作, 以此实现对企业领导层以及管理层的有效监督, 避免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出现贪污、腐败等现象。通过加强企业基层党风廉政教育工作, 能够做到早教育、早防范以及早解决, 加快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进程。

(二) 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管理, 纯洁干部队伍

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在于基层党员干部, 应该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干部的管理方面, 创建一支廉政风气的干部队伍。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应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时刻反省自身的工作, 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 杜绝出现假公济私、滥用职权、办事不公、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等现象的发生。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政建设, 应该着重于防范, 针对各种极端歪风、违纪容易产生的规律性, 见微知著, 如果发现不廉政行为的苗头, 应该积极的采取各种治理措施, 适时的规范和纠正, 努力将党员干部不廉政的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而针对已经出现的不正之风, 应该进行有效的整治和治理。此外, 基层党员干部还应该强化自我监督和教育, 始终坚持“从我做起、对我监督、由我负责”的理念, 强化对自身的党风廉政建设, 不断的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党性, 进一步的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然后通过干部党员的带头作用展开廉政建设, 以此教育职工求美、求真、求善, 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 努力争当廉政建设的践行者和传道者。企业基层党员干部作为为行为楷模, 应该其言传身教、模范带头的作用, 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管理至关重要。

(三) 实行“三贴近”政策, 强化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应该实行“三贴近”政策, 即贴近职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通过贴近企业与职工的实际, 将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与职工的所想、所思、所盼结合起来, 并通过各种社会现象以及生动的思想教育, 帮助企业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增强廉政建设的实践性。首先, 应该结合廉政反腐实际, 不断的推进社会实践, 鼓励基层党员干部深入企业一线, 深入市场活动, 认真的研究导致腐败问题的原因, 以此展开专题调研, 强化廉政文化的教育;其次, 应该聘请专家展开专题讲座, 或者组织职工参观劳教所, 对基层党员进行廉政教育, 再者, 树立职工身边的廉政党员形象, 通过在企业的基层党员干部中选取廉政典范, 通过树立廉政榜样, 能够为企业其他基层党员的廉政建设指明方向;最后, 创新基层党员廉政建设教育管理工作, 例如, 创建基层党员诚信小组, 建立全员廉政承诺制度等, 通过不断的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 形成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科学化的工作成果, 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供可靠、有效的参考, 以此加快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进度, 进一步促进企业能够更加快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党应该始终坚持执政为民, 认真贯彻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企业想要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就应该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通过不断的强化企业党风基层廉政建设, 能够有效的防止和解决贪污、腐败现象, 推动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这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势在必行。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构建“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离、科学治理”的先进企业管理制度, 已经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的主要任务。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现代企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对杜绝出现贪污、腐败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企业应该将强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从根本上遏制贪污、腐败等问题, 文章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1]干天忠.关于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研究[J].群文天地, 2012, 12 (6) :254.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刍议 篇5

营造校园廉政文化氛围

——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嘉兴市教育局转发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抵制来自社会、家庭等不良风气的侵蚀,推动反腐倡廉良好风气的形成,我校上下联动,认真谋划,努力探索,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充分营造了“崇尚廉洁”、“以廉为荣”的校园风尚和文化氛围,积极推进了和谐校园建设,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现将我校“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足迹规律,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示范、熏陶、导向作用,通过大力弘扬廉政文化,进一步促进党员干部、教职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和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及社会责任,促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育目标

廉政文化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加油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又一重要突破口。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德育主任为副组长,行政、党总支委、工会委员、班主任、教师为组员的“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力求达成以下三个目标:

1、通过“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让全体教职员工提高反腐倡廉的意识和自觉性,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2、通过“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让全体在校学生树立“敬廉崇洁”的思想,培养反腐倡廉的意识和能力,做到自尊自爱、诚实守信、遵规守纪、严于律己、遵守法律,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通过“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和谐的育人环境。

三、具体实施

(一)、统一“一个认识”,带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

一个认识就是要提高对“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廉洁教育进课堂”的认识。

老实说,“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在一开始并不能为学校的部分教师所接受,他们认为廉政建设是领导干部的事情,与普通教师,与高中学生无关。为此学校专门举行了以“我看廉政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教师论坛,让教师挖掘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寻找廉政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点,以此统一全校教师的认识。之后学校又专 门组织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完成对班主任的培训,具体落实“廉政文化教育进班级”的实施方案,并以“国旗下讲话”的形式,由分管校长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动员。

(二)、坚持“两个原则”,确保廉洁教育活动顺利实施。

1、坚持正面引导原则。即以古今中外名人的光辉典范来促使师生感受积极向上的正义力量,树立正气,纯洁心灵,敬廉崇洁。因为学生未成年,思想单纯,判断是非能力相对较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或相当模糊,所以我们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采取正面事例和正面说理的方式,以切实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避免了他们“未识芳草、先尝毒果”。

2、坚持可接受原则。即以人性化的育人手段使廉政文化教育的内容、形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让学生易于接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中,树立廉洁的意识和观念。

(三)、抓好“三个层面”,推进廉洁教育进校园。

1、第一层面:抓好队伍建设。在学校领导、党员教师中开展以“一身正气,廉洁治校”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学校领导班子是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的具体实践者和组织者。我校从活动开展伊始就高度重视,在校党总支的牵头下,成立了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专门开会对“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进行讨论部署,制订了详尽的活动计划,提请党、政、工、团分头落实。同时校党总支又从全局着眼,从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高度出发,审时度势地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先锋模范岗争创” 活动与“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有机结合,在全体党员教师中开展了“率先垂范、廉洁从教”的主题活动。一方面认真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文献;另一方面又积极引领全体党员教师扎实开展了“六个一“活动:①读一本反腐书籍;②看一部反腐倡廉电教片;③上一堂党风廉政教育课;④参加一次党史竞赛;⑤写一篇廉洁从教体会文章;⑥立一句廉洁从教格言。除此之外,在校党总支的率领下,校团委也积极行动,认真做好广大团员青年的教育工作,组织团员青年签订了“廉洁从教”服务承诺,开展了“廉洁从教”征文活动,广大团员青年在征文中纷纷表示,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廉洁从教”、“敬业爱岗”,努力成为学生的表率。

2、第二层面:抓好教师培训。在全校教职员工中开展以“一身正派,清白执教”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提高教师的廉洁意识,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提倡“红烛”似的奉献精神是学校进行廉洁教育最根本的保证。因为只有美好的心灵才能塑造心灵的美好,只有纯真的感情才能培育感情的纯真。教师是“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的关键因素。为此,学校不仅多次在全教会上传达有关反腐倡廉的文件精神,组织全体教职工系统化学习《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还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师德要求,学习教育法规,再三提请教师发扬五种精神:即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终生教育的奉献精神,做到八条师德要求:即师心慈,爱护学生、诲人不倦;师仪正,仪表端庄、举止文明;师风好,谦虚谨慎、团结互助;师志坚,致力教育、勇于献身;师学勤,勤奋学习、不断创新;师业精,业务熟练、教导有方;师律己,纪律严明、遵纪守法;师徒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一方面反复重申每位教师必须遵守坚决不以教谋私,不搞有偿家教;一方面又积极倡导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有机渗透,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廉政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律、自重、责任意识。并有计划、分步骤地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以“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的活动,具体落实了“五个一“活动:①学一篇廉政文化建设文章;②捐一日工资,资助本校贫困生;③召开一次教师廉洁从教座谈会;④上一堂党风廉政教育课;⑤组织一次“廉洁从教”警句格言征集活动。不仅如此,2006年4月学校还专门请来了秀洲区党校校长王剑章同志到校作了一场名为《反腐倡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专题报告,王校长的报告以典型的反腐案例,精彩的评述有效地对教师进行了廉洁教育。2006年5月,我校就任课教师与班主任老师在廉洁从教、敬业爱岗、诚信服务等不同方面向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满意率达99.2%。

3、第三层面:抓好学生教育。在全校所有学生中开展以“一身正直,诚信尚洁”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学生是主体。孩子的成长是在无声的文化氛围中接受陶冶和熏陶,对孩子们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效应,从而将防腐倡廉的种子根植在学生的意识 中、行为里。我校领导和教师牢固树立廉政文化从学生抓起的理念,把廉政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活动中,把诚信立人、廉洁奉公的有关内容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从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把廉政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常规教育的作用,突出立志、清廉、节俭、明理、修身等主题,使学生在这些主题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并因势利导地组织开展了“六个一“活动:①出一期反腐倡廉教育黑板报;②上一堂反腐倡廉教育主题班会课;③开设一次廉政文化书画比赛;④观看一场反腐倡廉教育电影或电教片;⑤举办一场廉洁故事演讲比赛;⑥送一份《廉洁家庭倡议书》。除此,我校还热烈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讲话的精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制作“八荣八耻”便携卡片、讲故事、演小品、网络连线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听、读、讲、写廉洁故事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形成以诚实守信、正直节俭、崇尚廉洁为基本的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养成廉洁习惯,将“敬廉崇洁”这本“书”读到心里。同时,又借助家长会,通过开展“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活动,以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让学校和家庭、社会共同筑起拒腐倡廉的防线,使学校的廉洁文化教育向系统化、持续化靠拢,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廉洁之风的形成。

(四)、选准三条途径,力求廉洁教育出成效。

我们把课堂渗透、主题活动、校本实践作为廉洁教育的主要途径 并加以深化。

1、课堂渗透是进行廉洁教育的主渠道。我校在利用好《廉洁教育读本》(中学版)的同时,着力挖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各学科教材所蕴含的廉洁教育素材,并使之成为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一种长效机制。一个阶段以来,我校充分运用课堂教育中已有的廉洁教育资源,不着痕迹地对廉洁内容进行重点提示和讲解,改变那种枯燥乏味的,了无新意的命题,力争将廉洁意识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融入学生的意识行为之中。如美术课上的漫画创作,学生们通过创作漫画来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音乐课上的廉洁之声,学生们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也通过优美的旋律懂得了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真正含义;历史课上的清官故事,再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勤政为民、一心为国的爱国情怀和崇高人格;政治课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用学生的嘴描绘他们心中的堂堂正正的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以此启发学生诚信做人的意识;语文课上的王冕、于谦形象,无不让学生们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教育,“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不畏艰险,清清白白做人的情操教育,从而使他们自然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我们还利用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教育时间渗透反腐倡廉教育内容,让学生加深对清正廉洁品质的感受与体验。

2、主题活动是进行廉洁教育的主阵地。主题活动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命线,是学生实现经验增长,潜能开发,生命成长的载体。学生主要通过参与主题活动,从中获得“心灵之知”、“人事之理”和 “高尚之德”,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因此,主题活动,是廉洁教育的主阵地。根据正面引导原则和可接受原则,我校除了以每天定时播放《八荣八耻》等反腐倡廉歌曲和《我的祖国》等传统爱国主义歌曲来营造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浓浓氛围外,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当中体现自我价值获得自我认同,进而推动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具体有:以“学唱一首反腐倡廉歌曲”为主题的班级歌咏比赛;以“讲一个廉洁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背一组廉政格言”为主题的背诵比赛;以“办一期反腐倡廉板报”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以“看一部反腐倡廉影视片”为主题的影评比赛;以“追寻革命先烈足迹”为主题的清明祭扫烈士墓活动;以“扶困济贫,互帮互助”为主题的爱心义卖活动;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千人签名活动;以“文明伴我行”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劝导活动及文明班级创建、行为规范示范班级争创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使敬廉崇洁的思想美德像丝丝春雨洒在学生圣洁的心田。

3、校本实践教育主要是利用校研教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进行廉洁教育。在“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期间,学校专门请信息组的余小红老师带领和指导学生多方搜集雷锋、焦裕禄、任长霞、牛玉儒等先进人物的事迹连同在廉政文化书画比赛中的师生得奖作品及从师生中征集的廉政格言等作为版面内容制作了校园廉政文化网页。除此,学校还请了“关工委”的邱家教老同志给业余党校的学员作了《继承革命传统,争做正直学生》的专题报告。另 外,学校团委还组织高二(11)、(14)班的陈李引、郭利金、张惠中、孙泽骄等同学开展了《廉洁教育怎样进班级》专题性研究学习。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师生更好地了解了社会,更好地明辨了事理,更好地提高了能力,更好地净化了心灵,更好地升华了思想。

总之,通过本次“廉洁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全校师生较为深刻地了解了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初步确立了“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和反腐败斗争必胜的信心,逐步培养了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创造了良好局面。

刍议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篇6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 原则 途径

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建设四化合格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体育文化两者结合产生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高校师生接触最为广泛的,也是高校体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建设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有深远的意义。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的范围和环境里,由校园社会群体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他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相互交融,有机结合的产物,属于一种十分复杂而特殊的亚文化形态。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原则

1.学校校园体育文化身心健康性的原则

在体育目标实现的指导思想上,存在身心双健的一元论、重身轻心或重心轻身的二元论两种对立观念,由于在体育实践中对身心关系认识的偏颇,均不能实现人的真正健康,因此,要确立身心统一发展的意识,坚持身心健康性原则,使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有扎实的根基。

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原则

大学生一般处于青春发育期的最后阶段,具有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和青年人的心理品质,对事物的认识带有感官性和兴趣性,对事物的注意程序及兴趣时间相对不稳定,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增加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建立长期较为稳定的兴趣及娱乐倾向,较好的发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的熏陶作用。

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时代性、大众性、全体性原则

一定的时代具有其一定的特点,这一定的特点必然导致一定的发展规律和一定的发展方向,文化的时代性要反映这个时代特点,必须表现出这个时代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也必须具有时代性,只有被大众接受且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才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校园体育文化的全体性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把握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

4.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本土化和民族性原则

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不仅要强调体育文化建设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吸收和借鉴,还要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如武术,中国象棋,围棋)的发展上再现东方文化的魅力,只有这样,高校校园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阵地和摇篮,东方体育文化和体育文明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创新对全人类的体育文明的贡献才能成为现实。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1. 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等高校体育文化的基础,校园里的体育建筑,雕塑,场地设计,他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体育意识文化的载体,凝聚着和展示着人类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对校园师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

2.高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根本,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指导人们的体育行为,他处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地位,我们要重点加强高校校园体育建设。首先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确立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然后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

3. 高校校园体育精神和意识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精髓和升华,在其建设中广泛应运各种宣传媒体,宣传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等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形成和完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体育比赛中的各种体育道德精神来教育和感化学生,培养他们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

4. 高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制度保证,是高校开展各项体育工作和进行体育文化宣传及交流的重要的组织保证。学校要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要有主管学校工作的副校长,学生会要设立体育部。要抓好各项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的审批与组织工作。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媒体宣传力度,用标语、图展、广播、录象、网络等媒体进行体育文化的渗透,使师生员工真正意识到强健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条件。培养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大家热爱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2.组织体育知识讲座,请校内外体育专家,运动员配合体育教学任务进行讲座,介绍国内外体育赛事,体育形势,体育文化等。这对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不无裨益。

3.重视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途径,它既要完成体育锻炼的任务又要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对提高学生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 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体育传统学校的运动队是学校队外的一个窗口同时对全校师生员工有很强的凝聚力。

5. 组织体育知识竞赛。组织班级、年级甚至全校的体育知识竞赛活动的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6. 建设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由于各个学校的类型、规律、办学条件、师生结构不同,加上学校所处的地区环境、地理、气候等差异,决定了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思路有所不同。各个学校应根据之间的具体情况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

参考文献:

[1]周景晖;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湖北体育科技,2001年01期

[2]王刚; 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之研究 [J];安徽体育科技; 2006年01期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刍议 篇7

关键词: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腐败是国之大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份, 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修订后颁布实施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和纲领性文件, 对进一步提高治党水平,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企业提供了政治保障。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项工作是惩防体系建设的实体内容和工作支架, 基本涵盖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要任务, 所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企业更好地发挥效能, 我们必须掌控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责任明晰, 内容落地

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前题是责任明晰, 责任不明确, 制度执行就变位, 责任也就不好追究。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 普遍存在着责任分解不明、责任考核不细、责任追究不力等方面的问题, 分析和追溯原因是由于责任制操作中逆向传递造成的, 就如同现行的应试高考制度, 导致应试教育模式逆向传递到高中、初中和小学, 甚至到传递到儿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不明, 其根源在责任追究不力, 逆向传递了责任考核不细, 最后传递到责任分解不明。

这三个方面这就如同书法的一横。落笔时要逆锋铺毫, 稳准狠地压住笔, 就是责任要明确、精准。然后调整到中锋后行笔, 行笔时要带住劲地提按起伏以的保证线条质量, 就是考核到位。这部分用笔过程最见功夫, 也最为关键。行笔到收笔处要强抑力制、愈收愈紧, 缓去急回, 就是追究有力, 要接住来势, 顺势而收。如收笔露锋泄气, 整个笔画全部失败。责任制也是同样道理, 落笔时要责任简明, 行笔过程是考核重点要突出, 收笔要追究到位。三个方面相互关联, 融为一体, 荣辱与共, 一个环节败笔, 全盘皆败。

在制定企业责任制时, 必须突出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是责任主体的意识。领导班子的责任要明确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是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 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 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首先要把领导班子工作分工的权限进行清晰界定, 然后才能提出明确具体的实施细则。

有人说, 决策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因此, 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源头治理腐败方面各级领导班子是重点。企业“一把手”在生产经营和党风廉政建设中肩负着“一岗双责”。所以, 各级领导干部个人的责任是重点, 应根据责权不同, 制定不同的责任。特别是要盯住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管理等部门领导的责任, 严格遵守“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程序, 严格执行各业务职能部门的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 严禁个人决策、减化程序和变通行事。所以, 提升对这些部门的管控质量和水平, 对助推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检查考核机制, 强化效能, 发现问题

没有考试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同样, 没有检查考核的制度也是失效的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制度, 制定检查考核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 明确检查考核的内容方法和程序是其重要环节。考核工作不能靠“认认真真走形式, 扎扎实实搞公关”去赢取检查考核的高分。而是要认真细致、严格准确, 强化效能, 发现问题。

传统的考核方法往往是认真地听听汇报, 看看材料。考核小组反馈意见是肯定成绩多说点, 提出希望来几句, 大多是通用型的官话套话, 然后再闲谈一下企业的经营和展望, 时间到了就一起去酒店, 这是传统的司空见惯的检查考核程序。传统的考核标准也是企业经营业绩几乎成为评价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优劣标准, 可谓是“业绩论英雄, 一俊遮百丑”。

考核应该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主线。过去在检查考核中, 多是赞扬亮点, 不触浓疮, 以提出几点希望来隐涵存在问题和整改, 使单位一些苗头性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一些问题和隐患就悄悄潜伏在企业的肌体内, 慢慢衍化病变, 将来随时都有群体性爆发的危险。检查考核就是要给企业的肌体定时进行扫描和杀毒。所以, 检查考核要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和隐患, 并将检查考核情况在适当范围内通报。对检查考核中发现的问题, 要及时研究解决, 及时整改。考核是责任制落实的关键环节, 如果考核制度缺位和失灵, 或成为企业经营业绩指标的附庸, 那么考核机制的初衷就如同欲雕塑一座美女, 图案设计十分完美, 但在执行中却因不断受到各种利益干扰而对设计图案进行变形和损益, 最后, 雕塑的形象或减色几分, 或像东施, 或像钟馗。

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严格责任追究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出了问题不按《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落实责任制就是一句空话。责任制也就失去严肃性和威慑力。

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严格规范追究程序。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明确责任, 对领导干部违反或者未能正确履职的, 以失职渎职行为进行追究。目的在于警醒和教育领导干部要担负起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 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在责任追究时, 敢不敢责任追究, 能不能责任追究, 怎样追究, 是责任制落实的重心。企业主要主要领导对下属负有监督管理职责, 如果下属违规违纪, 主要领导自然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追究处罚, 责任追究中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古今中外皆如此。如果责任追究不能碰硬, 而是避重就轻, 或重违轻罚, 或是形成责任追究文件不下发或在小范围通报等进行淡化处理等, 责任追究制整体效能就会降低, 久而久之, 必然会影响企业责任制的严肃性和威慑力。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刍议 篇8

关键词:校园,廉政文化,党风廉政建设

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情况,将会影响到领导干部和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要结合高校的特点,着力打造校园廉政文化,进一步优化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切实保障高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 廉政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廉政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活动,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廉政文化有以下几方面基本特征:

1.1 导向性

廉政文化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它对社会生活的导向作用。将廉洁教育的内容寓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其所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就会通过文化的自身规律和渠道,以无形、无声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来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其自觉地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

1.2 实践性

廉政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需要在实践中创新、丰富和发展。离开了实践,廉政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重在实践、贵在实践。只有勇于实践,不断丰富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拓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载体,廉政文化建设才能不断引向深入。

1.3 传承性

廉政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有其传承性。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廉政文化基础,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廉政文化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清正廉洁的思想精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精神实质和优秀的文化传统。

2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主题,通过各种校园文化为载体,影响校园人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其接受熏陶,并通过自我教育、选择教育的过程逐步完善并升华自我,从而形成崇廉尚洁的思想观念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是面向全党全社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程。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以其独特的功能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1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工程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通过建立以领导干部为主体、面向全体师生的廉政文化,能够有效的拓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领域,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提高廉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同时,通过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2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打造高校廉洁教育环境的基本载体

校园文化是广大师生思想、道德、纪律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对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提高,对大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将廉政文化内容列入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进课堂、进教材,努力建设导向正确、品位高雅的校园廉政文化,为建设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优化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环境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也渗透到学校的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各方面,给广大教职工的工作和同学们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用先进的廉政文化占领高校思想阵地,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群众基础和舆论氛围,有利于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优化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环境。

2.4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提高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道德情操的优良、拒腐防变能力的强弱,都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廉政文化是否能健康的发展。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对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文化的教育,对廉政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进一步促进其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进而从源头上防止高校领导腐败行为的发生。

3 着力打造校园廉政文化的措施和方法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谋划、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笔者结合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打造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3.1 构建机制,形成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相应措施,发挥整体优势。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建和文化建设的整体范畴,统一部署、统一落实,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局面。

首先,要建立健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高校应成立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牵头组织,纪检监察部门积极协调,教务部门负责落实,学工部、共青团等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主管部门要积极负起责任,各协办部门要主动配合,完成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其次,要建立健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把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党建和教育教学的评估体系之中,并作为对领导干部考察任用、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持之以恒地不断向前推进,努力使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走上正规化、常态化、制度化的轨道;最后,要抓好落实,把校园党风廉政的工作要求、责任分解、量化考核纳入到责任书中,要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细化落实。通过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反腐倡廉制度,使严格管理、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具有坚实的制度基础。

3.2 认真谋划,制订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政策性和原则性强。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党和国家党风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将各阶段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并用通俗、简要的语言表述出来,使广大师生员工更容易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点。

首先,各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研究、调研规划,制订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及有关措施,并明确阶段性目标要求;其次,各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校廉政文化建设总体的发展规划及阶段性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进一步通过强有力的制度来保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最后,要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展开廉政文化建设。

3.3 结合实际,切实提高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条与时俱进的教育新思路,必将给学校德育带来重要影响。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出发。

首先,要注重实效,突出教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全校处级以上干部开展廉政勤政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以“廉洁从教”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的教风。在大学生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其今后廉洁从业的良好品德;其次,拓展主题,丰富廉政宣传方式。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站、广播、校报、宣传展板、短信平台等多种载体,增设廉政文化栏目,广泛传播廉政知识,营造浓厚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

3.4 加强监督,强化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督促检查

高校在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对校园廉政文化的建设工作和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测评,并及时反馈测评结果。对存在问题要限期整改,从而进一步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高校要根据实际,制定周密的督促检查方案,坚持创新方法、突出特色、奖惩分明,确保督查效果。在督促检查过程中,对先进典型的人和事,要加大宣传力度,认真总结先进的做法和经验,营造良好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

总的来说,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中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高校要不断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路子,通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出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体系和敬廉、倡廉、助廉、守廉的良好校风。

参考文献

[1]邓兴明,姚蔚.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惩防体系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

[2]李强.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高等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良好氛围[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3]顾晓松,杨礼宾,王芳.科学构建党风廉政工作体系积极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0(9).

[4]张颖,陈荣政.关于高校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篇9

经过多年努力,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但目前也仍存在一些不足。

1.过于重视教学工作而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足, 校园文化建设进展缓慢

当前, 由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仍未有大的改革, 仍以升学率为主要考评指标, 使我校在发展中背负着巨大的升学压力, 再加上由于我县财力不足, 学校办学经费紧张, 使我校无暇、无力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校园文化建设, 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目前仍停留在初始阶段, 仍停留在缺什么补什么, 仍未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科学、有序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以致校园文化氛围不浓, 优秀的、先进的、能引领学校未来大发展的校园文化仍未真正形成。

2.过于强调刚性制度管理而未充分发挥文化的熏陶教育功能

近年来, 我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 仍主要以制度建设为主, 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制定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 把大部分的人力、物力用于强化制度的执行和遵守, 过于重视制度管理, 而未能充分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作用, 不注重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 不积极营造和谐、温馨的文化氛围去启发诱导学生, 未能把制度管理提升到文化层面来建设、完善, 以致学生管理工作仍停留在表层, 仍未真正形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制度文化。

3.校园文化建设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不浓

当下, 许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缺乏特色, 没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不成体系, 缺少连贯性, 文化积淀不足, 文化底蕴不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未能避免这些缺憾, 仍存在民族色彩不浓, 地方性气息微弱, 尤其是未能充分利用壮族丰富的民族文化来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 未能很好地利用历代壮族名人、天等名人、把荷名人的先进事迹熏陶教育学生。

4.只搞校内活动而基本不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近年来, 各地频发学生伤害事故。迫于学生安全压力, 我校只在校内开展各种文化建设活动, 而不敢组织学生到校外郊游和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以致学生视野狭窄, 动手实践能力弱。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

一、要多渠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加强教师仪容教风建设, 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教师形成端庄的仪表风范、科学的教学方法, 推动教师敬业爱岗, 兢兢业业教书育人, 使学校逐渐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通过举办重大主题活动加快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要经常开展各种能充分发挥师生主体地位、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题活动, 活跃、丰富校园文化,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最终形成和谐、轻松、温馨的文化氛围。

大力宣传先进典型,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要及时发现、总结、推广、表彰、树立各类先进典型, 让学校的先进教师、优秀学生现身说法, 让身边的先进人物影响教育学校的后进分子, 在先进典型的熏陶感染下, 使学校逐渐形成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先进文化。

加强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建设, 以校园“四化”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力求做到技术和艺术、实用与文化相和谐统一, 大力开展校园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建设, 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被赋予浓厚的文化元素, 使整个校园展现出一股朝气蓬勃的文化气息。

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目前, 我校正积极创造条件开办学校官方网站、开通学校官方博客及微博, 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博客、微博加强与师生员工的交流与沟通, 畅通校情学意, 真正使互联网成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要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

目前我校正制定计划充分挖掘桂西南壮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利用壮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丰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在校园内大力宣传历代壮族名人、天等名人、把荷名人的优秀事迹和高尚品质, 努力挖掘、提炼壮族文化和当地民俗风情中的积极内涵和良好精神特质, 并以此作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使我校校园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要大力弘扬天等精神, 以天等精神引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天等精神以“自强自立、苦干实干、团结拼搏、争创一流”为核心内涵。这种精神凝聚了天等的传统文化底蕴, 凝聚着天等人民的聪明才智, 展示了当代天等人民的抱负和追求。2010年以来, 我校已组织学生多次收看电视系列专题片《走南闯北天等人》, 并要求每位学生认真写观后感, 学习天等创业精英不等不靠、锐意进取、不畏艰难、敢于挑战命运的可贵精神。

三、要加强领导,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有序开展

学校要及时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校长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 并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 将任务分解到每一位教师身上, 努力促进形成层层负责、人人参与的良好建设氛围。

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我校现有条件, 精心组织, 科学规划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蓝图。要齐心协力, 动员各种力量支持校园文化建设。要及时总结、研究, 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要采取有力措施建立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载体,路径选择,大学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是学校自身长期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是学校实力的重要体现, 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主要标志, 也是学校区别于其他行业特点的显著标识, 更是现代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兼具公办院校教育理念、管理理念并采用新体制、新模式办学的有机结合体, 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由于学校的定位、性质、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的差异, 既不可能完全沿用母体学校的校园文化, 也不可能走投资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道路, 必须构建起符合自己实际, 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 这正是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一个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作出长期努力, 反复探索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笔者认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应把握以下三方面:一是把各种活动作为有效载体;二是校园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四方面内容来开展, 即生态环境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和学术文化;三是培养树立五种精神, 即进取精神、拼搏精神、人文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创建的活动载体及其特质性

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传承和建设的主要载体, 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学习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对独立学院来说教学活动是学院的中心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学理念应该切实转变到因材施教上, 要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不能仅仅传授广博深奥的知识, 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要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更要注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不能仅仅要学生掌握多少知识, 更要看学生实际掌握了多少知识, 是不是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事、学会了做学问。

对一所高校来说科研活动是提升学校层次、社会声誉的重要方面, 更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极其重要的活动环节。独立学院也如此。老师应该着重在两方面给力:一是紧紧围绕四个结合, 即结合学生实际、区域经济实际、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等课题, 进行应用实践研究, 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的研究能力;二是紧紧围绕各类竞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新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主要活动, 独立学院学生由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 就更应该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学习活动中, 做到人到课堂、心到课堂、脑到课堂, 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做到理论学习不走“捷径”, 实践活动务求实效, 课堂学习不偷懒, 实际操作有收获。不仅提高理论水平, 也要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文体活动是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 不仅是学生增强体质的需要, 也是学生情商培养的重要途径。文体活动不仅有活动技巧,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协作精神、忍耐力、坚强毅力和自控力;不仅是学习活动的补充调节, 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活动的促进和帮助。

社会实践活动对从学校到学校的青年学生来说,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赵金胜辛红伟

是走向社会, 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的重要平台和环节。这样的活动可以表现为社会调查、社会体验、社会研究、社会管理和社会工作的组织等

无疑这些活动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益的、有助的, 独立学院在这方面要积极宣传、认真组织、科学管理、加强引导, 搭建校园文化传承平台, 构建文化氛围;同时应该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响应, 共同通过这些有效载体提升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品位。

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独立学院虽然经过了几年迅猛发展, 但由于学院建设刚起步, 加上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限制, 学校的硬件设施缺乏长远精细规划, 校园的生态环境文化整体不强, 更欠缺固化的物态文化, 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薄弱, 导致大多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总体上呈现出生态环境文化建设滞后、红色文化教育不够、传统文化基础薄弱、学术文化氛围不浓等状况。因此, 围绕生态环境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和学术文化等方面来构筑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就显得格外迫切。

1. 优化生态环境文化, 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动态循环系统, 优化校园生态环境文化是指要通过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使校园绿色、低碳、协调、精神激励处处可见, 师生员工能够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陶冶情操、安心工作、积极进取, 实现校园内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诚如马克思所言:“人能创造环境, 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文化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操的陶冶等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虽然独立学院高起点建校, 但必定时间短、文化底蕴不够深, 各项规章制度尚处于初建和不断完善阶段, 校园内的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等总体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建设, 建筑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 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校园人文生态环境是构建良好校园环境文化的基本载体, 独立学院应结合实际, 从教育、审美育人的高度精心设计, 优化物态环境、创造人文环境、建设生态环境。例如, 作为全国十强独立学院之一的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在校园生态环境文化建设方面按照生态化校园理念, 从宣传栏、橱窗着手;从一张海报、一条横幅着手;从师生员工极为关注的BBS着手;从校园广播的播放内容着手;不断规范管理和服务措施, 构建起了立体化、综合化的校园环境综合治理机制。同时, 学院在教学楼、实验楼等墙壁上定制政治家、科学巨匠、经济管理之父的图像和格言警句以营造名人的感召氛围;在宿舍楼定制关于营造整洁卫生的宿舍和学业优秀学生名录;在食堂积极探索“十佳菜肴”评比等饮食文化活动内容积淀;在花园、绿地、林间小道、走廊等休闲散步地带设立人文景观标志等, 凸显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使这些物化的东西能体现出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 对全校师生员工高尚情操的陶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一个“桃李不言”的作用。

2. 弘扬红色文化, 积极推进校园文化特色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文化,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先进引领和重要构成, 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时代烙印, 又是历史文化的重要内涵。红色文化对于塑造青年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和丰富内容。当前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网络信息的高速传播, 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思想等扭曲观念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盛行, 独立学院学生也不例外, 加之学校处于起步阶段, 很多院校注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容易忽视对红色文化的教育学习, 对学生政治理念、态度立场、为党的事业奋斗的精神等革命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弘扬缺乏整体性引导。因此重视红色文化在独立学院的传承和弘扬尤显重要, 大力倡导红色文化, 唱响红色文化主旋律, 用红色文化武装青年学生的任务更加艰巨。

首先, 独立学院应高度重视“两课”教育在弘扬红色文化中的突出作用和重要意义,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两课”教师队伍, 不断深入推进“两课”教育教学改革, 努力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积极探索“两课”学习考核的实效性方式。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思政教研室制定了“要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有收获”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有收获”统领教学全过程, 使各教学环节形成有效的合力。不断整合教学内容, 强调精选、突出重点、重新组合、形成专题。同时, 要求教师讲课一是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入手的解析, 理论结合实际;二是教学形式上采用课堂讨论、辩论、问答式教学等方式;三是课内、课外、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要求学生每年暑假深入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四是改革考试方法, 采用小论文、开卷、闭卷等多种形式, 注重考核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其次, 独立学院在红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的相关部门应积极和红色资源基地加大沟通联系, 借助建党、建军和建国等重大节日, 组织师生员工瞻仰红色圣地、倾听伟人事迹、学习伟大思想。再次独立学院应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充分融入红色资源元素, 通过一段碑文、一尊雕塑、一幅图案等使红色故事通过物态化东西渗透到师生员工头脑中。同时独立学院还应充分发挥党团、社团等组织团体的作用, 积极搭建红色文化学习和传播平台, 如建立读红书研讨学会、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等, 积极开展读红书、唱红歌等活动, 不仅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 还要积极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3. 传承传统文化, 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既有“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的爱民爱君情怀;又有“天下兴忘, 匹夫有责”的爱国热忱, 还有“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但随着当前多元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 在校园文化中实用主义价值观占据了很多学生的头脑, 同时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定位, 在教学、科研、文体活动等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中注重技术培养而忽视人格教育和人文情怀的熏陶。部分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教学科研中重理工、轻人文, 重专业、轻基础, 重实用、轻价值判断。同时学生受到社会和部分单位畸形招聘导向的影响, 很多独立院校学生读得懂ABC, 看得懂股市分析曲线, 但不懂司马迁和史记。学生的人文情怀等严重缺乏。

因此独立学院在今后的课程设计、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应充分考虑对师生员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每周利用专门时间播放国学方面的百家讲坛录像, 对传统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播和继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课程设计上独立学院应加大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选修比重, 同时应逐步改变对传统文化课程的考察方式, 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也能不断掌握和传承传统思想中的精华和优秀内容;在各类社团文化活动中要充分融入传统文化内容, 比如学院社团组织举办的中国书法、中国棋艺等活动, 让师生员工在文体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中开展形式多样传统文化活动, 使学生不仅知道节日的来历, 更能从活动中增强爱国热情, 提升民族自豪感;在学校环境塑造上既要体现现代气息, 又要充分加入传统元素。通过各个环节的构建熏陶, 大力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使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掌握实用技术的同时增强民族使命感、自豪感, 提升个人品行修养。

4. 打造学术文化, 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学术文化是指全校师生员工在开展学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和物质设施中的外在表现。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对于提升独立学院办学层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术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以及促进学风建设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李大钊先生曾说过“只有学术上的发展, 值得作为大学的纪念”。但独立学院目前大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教学、科研等环节对学生的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不够, 来自母体名校的优秀师资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据不完全调查, 独立学院学生在上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的不足8%, 学术性团体数量远低于娱乐性团体数量、学术讲座次数也低于娱乐性活动举办次数。和综合性大学相比, 独立学院的学术活动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相距甚远。因此, 今后独立学院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更应注重学术文化的构建。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在打造学术活动品牌方面提出了“一系一品”的战略, 各系室先后成立了管理大讲堂、经济论坛、百科知识讲堂、外语文化论坛等, 极大地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位。在管理方面, 学院各系根据学科设置特点成立科研兴趣小组,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度, 几年来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等;在软环境建设上, 城市学院不断注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鼓励支持学术性社团组织, 为学生的学术交流搭建平台;利用师资优势举办系列学术讲座, 充分挖掘优势资源,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通过打造品牌性学术文化, 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位和层次。

三、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指向

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实现用隐性的文化力量对师生员工进行熏陶、感染和教育, 塑造并培养起能体现学校特色的大学精神。通过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培育起进取精神、拼搏精神、人文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对学生的教育实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效果, 进而推动学校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提升学校的软实力。

1. 以典雅生动的生态环境文化为基石, 不断塑造孜孜追求的进取精神。

校园生态环境文化对人的进取精神有一种熏陶和陶冶作用, 好的生态环境文化久而久之不仅能使人心旷神怡, 更能激发潜力, 乐于奋进。因此, 优美的环境文化能内化为一种精神激励, 对人的塑造不言而喻, 所以, 独立学院应通过一种独具特色、不同于母体学校和投资企业的生态环境文化来激励师生员工。通过对硬环境的建设、整合改造及对制度、规章等软环境规范和完善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使师生员工一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明显的时代气息, 使学生想于学、勤于学、精于学, 不断追求;使教师爱于教、善于教、乐于教, 甘于奉献。

2. 以先进崇高的红色文化为引领, 积极传承勇于拼搏的革命精神。

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科学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育人方面具有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高尚道德的塑造功能和奋进拼搏精神的培育功能。当前, 独立学院学生中相当一部分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他们对未来期望值较高, 但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度不够高;他们有宏大的理想抱负, 但抵制诱惑的自律能力不够强;他们有健全的人格, 但遇事容易冲动, 控制力不够强。因此, 独立学院今后要充分考虑红色文化建设对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勇于拼搏精神的培育功能。要通过红色文化建设使文化内化为精神, 进而形成向先辈学习的氛围, 使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从而激发他们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 让他们明白个人美好的未来只有依靠不懈的奋斗才能实现。使革命先辈的优良作风在校园里得以传承和发扬, 使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3. 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内核, 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体现出大学的文化品位和个性魅力。它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的追求与关切。独立学院要通过强化传统文化的建设不断扩充校园文化内涵, 在校园内形成尊师重教、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包容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师生员工体验到美好、体验到崇高、体验到快乐、体验到自由。培养起积极的生活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和丰富的心理情感。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进而使在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都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能充分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使管理人员在构建各项管理制度时能尽量体现便捷化、人性化;使服务人员能做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实现各项活动的人本化, 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4. 以包容严谨的学术文化为导向, 着力培育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团队精神主要体现为大局意识、成员之间的相互包容与协作, 它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工作, 核心是协同合作。而创新精神则是指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 提出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学术活动集求真、求实、创新、钻研、包容、协作等于一体, 是培育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

独立学院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就应该以学术文化建设为导向, 积极引导师生员工进行研究性工作、研究性学习, 每位教师、每名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都应认真研究本领域存在的问题 (下转第128页) (上接第125页) 和改进措施, 积极申报相关课题, 参与科学研究, 撰写工作经验总结和研究论文等;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组建科研小组, 兴趣小组等, 对关注的课题进行持续跟进性研究。在研究中发扬求真求实精神, 在研究中提升创新能力, 在研究中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研究中增强民主观念和大局意识。通过学术文化活动提升师生员工的科学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总之, 校园各项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着力点和有效载体, 独立学院要立足实际,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并不断使校园文化得以沉淀和升华, 进而内化为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精神, 不断提升学院软实力, 推动学院全面、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程旺东.“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2)

[4].靳英辉.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有收获[N].中国教育报, 2005.08.05

[5].黄伟年.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J].传承, 2010 (9)

刍议创建和谐校园之安全文化建设 篇11

关键词:和谐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一、引言

和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积淀的国学文化精粹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和谐文化的核心,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倡导社会和谐。

创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以教育公平为导向,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之为人的权利,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际关系和谐;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校园稳定的因素不断发展演化,各种新矛盾、新情况和新问题逐步增加,如何应对这些新问题成为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许多高校对此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找到了一条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途径,这就是大力发展先进的校园安全文化,全面增强师生员工安全素质,提高校园安全防范和管理水平,促进校园协调有序发展,并走上和谐之路。因此,抓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建设先进的校园安全文化,对于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安全文化建设在创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意义

(一)安全文化建设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和重要措施。和谐校园是一种发展协调、严格有序、安全稳定、师生心理融洽、精神饱满、个性全面发展的状态。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保持高校的安全、稳定、有序。发展需要稳定,发展依靠稳定,稳定是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

在深入推进普通高校综合改革过程中,因管理体制、人事与分配制度、招生考试制度、毕业生就业制度、收费制度和后勤社会化等改革深化,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冲突逐渐显露,诱发诸多不稳定、不安定、不安全因素,影响和制约学校的发展。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单纯强化管理是行不通的,创新先进的校园安全文化是一项重要举措。安全文化可以通过其自身的规律和运行机制,创造其特殊形象及活动模式,形成宜人和谐的安全文化氛围,教育、引导、培养、塑造人的安全人生观、安全价值观,树立科学的安全态度,制定安全行为准则和正确规范的安全生产、生活方式。可以培养师生安全思维逻辑,增强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应急能力,促使师生员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大学生学习与社会相适应的各种安全规范、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实现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二)先进校园安全文化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稳定与和谐紧密相连、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和谐的校园必然是安全稳定的校园,稳定的校园环境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也是校园和谐的重要表现。和谐的校园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校园安全稳定,师生员工在校园中普遍有安全感,即具有和谐基础;二是管理、教學与科研工作协调有序,即具有和谐的秩序;三是师生员工互信、互敬和互谅,即具有和谐的关系;四是资源优化重组与利用的合理,即具有和谐的发展前景。判断校园是否和谐,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校园是否安全稳定,而校园安全稳定的最重要标志就是拥有先进的安全文化。只有拥有先进校园安全文化,才能全面体现校园和谐。

三、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安全文化并非是一朝一夕自然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精心培育起来的。加强先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任何人在一个组织中从事各种活动都具有双重地位,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人与人的行为是管理过程的核心,也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建设、弘扬校园安全文化的目的是要从更深的文化层次来影响师生员工的安全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和品行等,引起其对安全健康的珍惜和重视,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安全管理环境。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核心是要树立和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利用安全文化的功能,转变师生员工的安全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安全理念和态度,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科技知识和安全文化素质,造就具有健康完善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安全伦理道德、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行为取向和文明安全秩序的师生员工群体。

(二)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必须纳入校园文化整体创建中。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必须纳入校园文化整体创建中,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教学科研、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实践活动,营造强大的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氛围。只有把安全文化“强制”融合于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学习和工作中,才能建立起一种安全行为习惯和出自内心的自我规范。

(三)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必须坚持教育为纲。建设先进的校园安全文化就是要提高师生整体安全素质和意识,而安全素质的提高和意识的形成离不开深入持久的教育活动,建设先进的校园安全文化必须坚持教育为纲。学校应通过对师生的安全教育,使人们形成和改变对安全的认知观念和对安全活动的态度,使师生行为更符合社会生活和教学活动中的安全规范和要求;应运用各种手段、形式,定期对师生进行安全技能、避险自救、生活安全、公共安全等知识教育;应合理划分人群开展多层次教育,如面向新生组织安全知识课堂教学活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师生安全防范能力等。

刍议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篇12

一、利用美术教育促进学生心智发展

德育和智育更多针对的是理性教育,美育则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感性思维。个体审美是理性发展而来的更高级的表现,理性需个体内化的积累,而审美是感性的、直观的、形象的,因此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得心智更加和谐、完整地发展。同时,美育突出发展了人的个体主体性,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任何审美活动都需要个体有意识地主动地参与其中,而不是被迫。在审美过程中,可以任意地获得并展示自己的感受、想法。不像理性的墨守成规,个体可以充分保持自身的个性“,和而不同”的社会个体,才能给社会发展一直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另外,美术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及时得到宣泄,而且能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特长。心理健康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美育能充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去年感恩节,本校就组织了一场“感恩的心”的美术活动,召集全校学生,亲手做张贺卡给父母或老师。这期间,很多学生的贺卡都很有新意,也很有心意。活动虽小,反响却很热烈。带着饱满的心情,学生卡片上别出心裁的绘画和文字效果,让众多家长不再感到哺育的疲累,让众多的老师得以欣慰,这就是最好的人文情怀的教育。美术活动中,学生的精神层次得到提升,体会到了亲情、师生情的珍贵,也提高了自身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二、利用美术教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美术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利用好各自的优势,才会互惠互助。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是抽象的立体化的概念,是一种环境、是一种氛围,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同样,美术教育无不促进着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的任意角落,都有美学,美学是无声的教科书。简单到随处可见的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复杂到校园气息、精神面貌,都蕴含了美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熏陶,真正发挥其审美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美术老师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利用美术教学,尽可能地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尽量以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审美价值去辅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有所收获。比如班徽设计,很简单的一个活动,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细胞。不仅学习了美术编辑和文字编辑的基本技巧,也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班级荣誉感,无形中就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而班级文化建设,无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形式。再如各种艺术设计比赛、美术作品展,美化校园、建设校园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和情商,促进了学生的心智发展。

三、利用校园文化加强美术教学实践

校园文化活动蕴含了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巧妙地利用这些美术资源将校园文化融入课堂,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的技能技巧运用到文化活动中,实现真正的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比如,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全校师生都十分重视。运动会来临之际,本校就会全校性地征集运动会Logo。对于被采用的标志,学校将会给该生颁发荣誉证书进行表彰,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运动会。对于参选设计标志的学生,学校会集中起来进行简单训练,比如展示以往校运动会Logo,讲解标志的内容和内涵,再让学生观察标志,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美术知识运用到Logo设计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树立自身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美术实践能力。一旦Logo被采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当然,校园文化活动还有很多,比如元旦汇演、校服设计、海报设计等等。虽然不能代替美术课堂教学,却能以另一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动手、审美多方面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总之,美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常常被忽略。其实,美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要在美育理论的基础上,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开展课外文化活动,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增加校园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水平,挖掘学生的个性和潜能,让学生感受环境美、行为美、心灵美,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全面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摘要: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与其他四育同等重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美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充分发挥美育的功能,提升校园艺术魅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上一篇:液压举升下一篇:优化输液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