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进校园

2024-08-29

廉政文化进校园(精选12篇)

廉政文化进校园 篇1

廉政文化进高校校园,是党和国家反腐倡廉总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中纪委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廉政文化建设实现路径的探索和思考,从高校领导干部、教师和大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入手,把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重要意义,丰富廉政文化活动的主要内涵,不断探索有效途径,完善机制,切实保证“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实际效果,建设和谐校园,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高校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

1、廉政文化进大学校园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使青少年看重金钱,以金钱来衡量一切。社会上这些奢靡之风、腐败习气已经侵入到了校园。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廉政教育,把反腐倡廉意识渗透到学校各个相关领域的教育中去,势在必行。

2、廉政文化进大学校园是大学文化建设的自身需要

社会上的极端利己主义和“个人本位”思想使学生的想法更加趋功近利,甚至在青年中就出现了庸俗人际关系。成年人价值观中的利己主义因素外化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世态度,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他们在同学交往中只看重这种交往对自己现在和今后是否有利。廉政文化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升大学文化建设必须从根源入手,从学生廉政文化建设入手。[1]

3、廉政文化进大学校园是加强师德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学校管理层及教师队伍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一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往往强调对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对学校关键岗位和重要部门的领导进行廉政教育,却忽视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廉洁意识和廉洁行为的养成。高校发展的“魂”是文化,文化的魂是价值。一些高校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存在“潜规则”现象,学术研究存在弄虚作假风气,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还存在。这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形成恶劣的心理评价印象,因此廉政文化进校园是现阶段加强师德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廉政文化进校园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

1. 上下联动营造廉政文化育人氛围

廉洁种子的生根发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土壤,要使校园廉政文化产生良好效果,廉政文化育人氛围的营造、环境的打造十分重要。为此,笔者所在学院一直注重廉政文化建设的示范宣传作用,已经努力形成“领导牵头、教师响应、学生配合”的上下联动式宣传方式,即领导班子成员牵头,以身作则;教师员工积极响应、严于律己;广大同学全力配合、广泛参与,营造出了“人人崇廉、人人思廉、人人促廉”的浓厚氛围。同时,应以辐射影响社会为时代使命,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廉洁教育的支持配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资源整合机制,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真正实现廉政文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功能。[2]

2. 有的放矢创建廉政文化建设载体

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重在找准建设载体,笔者所在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五个载体:一是以制度为载体,积极完善教职员工廉洁自律的管理制度;二是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提出了廉政文化建设三结合,即“坚持廉政文化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廉政文化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廉政文化与公寓文化相结合”,打造廉政文化精品。三是以教育为载体,号召全体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在开班会以及授课过程中要以适当方式向学生宣传廉政文化,体现正面引导、反面警示,从而实现课堂上进行廉政文化的渗透、廉洁意识培养的教育过程;四是以读本为载体,鼓励教工、学生党员阅读廉政知识读本,并撰写心得。五是以学习北大荒文化、铁人精神为载体,号召学生学唱北大荒新歌,开展北大荒历史征文、演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铁人纪念馆等。让廉政文化特有魅力成为廉政文化进校园的特有载体和重要依托。[3]

3. 凝心聚力打造廉政文化两大阵地

廉政文化的建设必须以阵地为依托才能开展得更为扎实有效。我们在廉政文化建设上找准两大阵地:一是教职员工阵地,二是学生阵地。

在教职员工廉政文化的阵地建设上,重点实施三项举措:第一,由学院党总支书记牵头成立了纪检领导小组,坚持以查促建,以查促改的方针,实行检查考核。考核工作为一年一次,分自查和汇报检查两个阶段进行。通过检查考核,了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提高党员和师生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认识。第二,领导率先垂范,带头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廉政测评》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学院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办法》并推进落实。第三,采取“抓领导、抓协调、抓联动、抓参与”的“四抓方式”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工的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学院防腐保廉体系。此外,学院还应加强院务公开,充分发扬民主。每个学期都将学院的各项费用的花费情况,党费、工会会费的收缴支出情况在教工大会上进行汇报,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清楚学院的账目。真正做到院务公开、透明。[4]

在学生阵地建设上,主要以党员和学生干部为重点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首先,成立党员互助组织,党员示范寝室等,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大力动员学生组织利用学生活动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在今年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会、学生支部、学生社团三大学生组织近200多名学生干部在指导教师带领下积极开展了各项有益的廉政活动,将廉政文化建设寓于组织各项活动的开展中。通过一个学期的廉政文化进校园实践,学生干部受益良多,能够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并纷纷表示一定以身作则,做一名清廉学子。再次,为确保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还在广大学生中以如下方式进行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以学院网站首页、辅导员博客等为载体,定期播报廉政勤政先进典型的事迹,播放廉政教育录像片,发布廉政教育信息;以廉政文化宣传标语、条幅、宣传画、警示教育牌、廉政文化宣传橱窗等为载体,营造廉政文化的声势。使廉政文化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体现,廉政知识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传播,廉政文化阵地渐趋稳固。

4. 突出典型发挥廉政文化榜样作用

树立教师党员师德模范,学生党员代表等优秀典型,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宣传。通过优秀典型的宣传,掀起党员教师争当师德模范,党员学生争当代表的廉政文化建设氛围,将廉政文化建设真正深入到教师员工学生心目中,达到普通教师学生也要防微杜渐,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

三、廉政文化进校园建设实践路径延伸思考

通过对廉政文化进校园实践路径的一系列积极的探索,我们的廉政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何深挖廉政文化建设的瓶颈点,形成环向发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至关重要。

1. 从学院政务入手,深挖廉政能力建设

(1)党政联席、政务公开

第一,切实利用好学院例会,深入落实党政联席机制。继续强化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意识,把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与抓好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业务分管到哪里,反腐倡廉要求就延伸到哪里,确保在所辖范围内不发生或少发生违纪违法问题。做好党政联席会议记录,做到强化备案,有点有据。

第二,利用好教代会和民主生活会,公开接受群众的评议、质询和监督。完善“党务、政务、教务”公开制度,利用例会、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媒介对学院在各个方面的有关政策、财务收支、各类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群众关心的内容进行宣传,确保全员教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发挥“一事一议”制度的优势,在涉及学院教工和学生的重大问题上,召开教代会,集思广益。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推动学院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2)优化环境、提高效能

坚持绩效考核,党务、政务双管齐下,对于“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党员教工深入考核、采取提出意见、限期整改直至开除党籍的绩效措施肃清党员队伍。同时对于学生敏感的奖助学金等的发放,党员的评选等采取张贴公示的形式公开化、透明化。以此来净化环境,从源头上抓党风廉政建设。

(3)完善制度、强化落实

在原有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收费公示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投诉问责制等,不断完善各项党风廉政建设制度,通过完善工作作风监督测评等措施,加强和促进教学、科研及学院教辅部门的作风建设,促进全院党政工作人员勤奋敬业,切实把“以师生为本、为师生服务”理念落实到学院反腐倡廉建设中。

2. 从敏感问题入手,夯实廉政文化建设氛围

通过开通辅导员博客为载体,定期播报廉政勤政先进典型的事迹,播放廉政教育录像片,发布廉政教育信息;同时,对入党流程,奖助学金评定等的程序及结果及时公示,对相关原则进行解释,扫除廉政文化进校园建设的死角;通过党员手牵手帮扶新生、党员毕业生座谈会等方式形成廉政文化建设传帮带模式,以点带面,逐级扩大;以廉政文化宣传标语条幅、宣传画、警示教育牌、廉政文化宣传橱窗等为载体,营造廉政文化的声势;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层组织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如廉政事迹演讲比赛、廉政知识竞赛、主题辩论会、参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了解学生心声等活动,使廉政文化在各项活动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领域中,廉政知识在各项活动中得到传播,增强廉政文化的辐射力。[5]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它不是一件事和一个活动,应把它内化到教育、教学的各项领域、各项活动中,渗透到每一个党员教师学生的生活细节中,确保廉洁清风沁人心智,构建和谐教育新风。

摘要:高校党团建设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路径,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高校党团建设提供可借鉴经验,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本文在阐述了高校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即营造廉政育人文化氛围;创建文化建设载体;打造两大阵地;发挥榜样作用等。

关键词:廉政文化,高校,实践路径,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监察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EB/OL].2010-03-15.

[2]斯阳,王华俊,韦敏,李琳.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不足及对策[J].廉政文化建设研究,2012(1):53-57.

[3]魏银立.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和推进路径[J].学理论,2010(14):230-232.

[4]梁辉.廉政文化进高校校园的若干思考[J].党建天地,2011(9):34-37.

[5]戴永恒,陆军伟.浅谈高校推进反腐倡廉及廉政文化进校园的途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6):58-59,62.

廉政文化进校园 篇2

王阳明是将孔子思想作发扬光大的中国明代思想家,留给后人一本重要著作《传习录》。王阳明说:立志就要“收放心”。一个人总要清心寡欲,持志不动,这是人心向上的最好状态。然而很多时候,人心是浮荡与浮躁的,受声色犬马的诱惑,东追西逐,不知所至。人心不再是美好的“良知”,而变成发狂的“牲口”,放逐于名疆利场。所以,王阳明说:鸡鸭放出去了还要收回来,更何况是自己的心!王阳明的思想对今天还是有用,因为我们的一部分官员的良知真的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就像放出去的鸡鸭牛羊,收回来难,也不想收回来。热爱、尊重学生不是一句口号,它要求我们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对他们怀有真诚和爱心,要能俯下身来,使自己能成为他的知心朋友。我们要能注重他们的情绪表现,工作必须细致、耐心,且循循善诱。我们要舍得花时间与孩子们交往,用宽容和理解建立和谐友好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在与孩子们的交往中,教师的心灵要永远开放,要善解人意。只有用孩子们的眼光和心灵去倾听和发现,才能融入孩子们的世界,走近孩子们的心扉,用爱去教育孩子,用爱与尊重去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火,用爱去开启孩子们的智慧之门,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懈的追求。

建设廉正校园,让廉正走进校园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全体师生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所有的汗水全部浇灌给每一棵破土而出的幼苗,使他们在阳光的照射下,快乐健康的成长。让校园里充满欢声笑语,让圣洁廉正之风永驻校园,永驻孩子幼小的心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廉洁从教,甘于奉献》

前不久,在朋友的QQ空间里读到了一篇当代版的《水调歌头》,人气高涨,读罢便转了过来。今天,也想借此机会与各位同行分享——

银子几时有?巴眼望青天,不知能涨多少,到手是何年?我欲悄声问问,又恐他人笑话,细想心真寒。仿佛总是梦,何奈有人谈?

心欲静,波澜起,催人烦,不应有诈,何故总许空头愿?人有妻儿老小,家需酱醋油盐,此事古难缠。但愿人长久,多加几吊钱!

紧随后面的跟帖顶帖五花八门,总之,传达了我们一线教师心中的痛。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确实还存在着分配不公、教师待遇偏低等问题,但也的确存在着违背了师德,损害了教师群体形象的不廉不洁的例子。

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是啊,无论花果是多甜蜜多珍贵,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绿叶的默默奉献。教育事业就是叶的事业,她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拥有甘于奉献的精神,让每一个孩子如同花果一般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假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像叶一样默默奉献,怎么可能不廉不洁呢?所以,我认为,廉洁从教最厚实的基础就是甘于奉献。

有人说,选择了教师就等于选择了淡泊,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教师就得守住心中的宁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要求教师能“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也应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的进一步升华。

作为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是时代的脊梁,只为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不是发展的先锋,只在岗位上默默奉献,不求名望。我们没有指手划脚的权威,也没有德高望重的赞扬,但我们用自己平凡而不平庸的一生,实践着作为一名教师诺言:为人师表,爱生如子,无私奉献,廉洁自律,自觉抵制社会上一切不正之风。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学校是塑造学生人格品性的摇篮。只有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做到无私奉献、廉洁自律,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才能让学生从小就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使廉洁成为习惯,使诚信成为自觉。教师的奉献虽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那一片清纯的天地。那深夜不眠的灯光,作业本上殷红的心血,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无德无以培德”,只有以高尚的人格教育学生,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我们走上三尺讲台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就应该装着公平和公正。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在说服学生的同时,何尝不是在说服我们自己呢?当我们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仿佛置身于灿烂的星空,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们找到了真、善、美,找到了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甘于奉献,找到了事业与金钱的位置。我们——虽然平凡,但我们的脊梁支撑的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虽然清贫,但我们的双手托举的却是明天的太阳。

老师们,让我们做一片醉心于梦想的绿叶吧!老师们,让我们梦想着教育的梦想,幸福着平凡的幸福!老师们,让我们继续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优良传统,净化校园这块纯净的圣土,共同维护教师廉洁奉献的师德操守!为我们的民族撑起我们傲岸的脊梁!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也是我们一定能够做到的。因为,我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

民族兴旺千古事,文弱铁肩一任担。

廉洁自律高风举,桃李争春赋诗篇

古往今来,安于清贫为民办事的为官者不胜枚举,淡泊明志的诸葛亮,克己奉公的胡则,清梅素竹的郑板桥,清廉刚直的狄仁杰,还有铁骨铮铮的海瑞,这些廉洁之花虽经岁月风雨的吹打,却依然散发迷人的芳香。再看我们新时代的楷模:共产党员郑培民无私奉献,俯首为民;公安局长任长霞惩奸除恶,关爱民生;好干部孔繁森一生不染两袖清风,好军官范匡夫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一朵朵廉洁之花绚烂地绽放,绽放在我们美好的土地上。

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源远流长,文明垂青。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去诠释历史时,深深感受到:美,就是无私奉献;美,就是知荣明耻;美,就是敬廉崇洁。

历史长河中,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深受百姓的崇敬与爱戴:战国的西门豹,唐代的狄仁杰,宋代的包拯,明代的海瑞,清代的于成龙,现代的孔繁森„„他们的形象彪炳史册、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名垂青史、经久不衰!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发展,时代怎样变迁,敬廉崇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洁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尽享今天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无法忘记:这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翻越了一道又一道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现在我们意气风发、满怀激情、高奏凯歌朝着一个更加美好的目标前进。可偏偏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个个反腐大案浮出水面,一个个贪官落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不和谐的音符,一次次为我们敲响了反腐倡廉的警钟。相信大家还对“贪官总司令”刘方仁的事例记忆犹新吧!他的案子早已尘埃落定,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沉重而深远。还有卢万里、胡长清、成克杰、陈良宇„„这一个个腐化堕落分子,无不诉说着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形势的严峻性。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走过漫长的历史长廊,纵观我国封建王朝的兴衰沉浮,其最后没落直至灭亡的原因都与腐败脱不了干系。腐败之害,由此可窥一斑!

听到这里,在座的各位也许会莫名问道:我们仅仅是一位中学生,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不然,校园处处有廉政。

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一、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廉政文化进学校活动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校园主阵地开展廉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品位,增强师生尚廉崇洁意识,齐心共建和谐校园、廉洁校园。

二、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赵x

副组长:姜x

成 员:孔x、周x、杜x、徐x、刘x、班xx

三、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目的

1、强化党员干部党风廉政责任意识。立足岗位,亮身份明职责,树立形象;追求奉献,讲党性守党纪,创先争优。提升“五个基本”建设功能,人人为党旗添光辉,个个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2、强化全体教师廉洁从教责任意识。立足讲台,教书育人,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落实常规,严谨治学,关爱学生,尊重家长,淡薄名利,遵纪守法,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3、强化广大学生节俭自律责任意识。通过廉洁文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教育学生遵规守纪,知荣明耻,崇尚廉洁,弘扬正气;不奢侈浪费,不攀比消费,不当追星族,不迷名牌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小培养敬廉崇洁的道德情操;做到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营造崇尚廉洁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要求

1、认真学习规章,提高思想认识。组织学校党员教师学习《廉政准则》、《中共中央关于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东宝区教育局制定的《中小学教师十条工作纪律》和《十条禁令》以及其他反腐倡廉的论述,切实提高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思想认识。

2、制定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制定符合校情的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与教育教学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

3、师生积极参与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认真完成各项活动任务。

五、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内容。

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尚廉崇洁教育活动,确保收到实效。

(一)、把廉洁文化融入办学发展理念中,重视廉洁文化建设。

一是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组织机构。组成由校长、分管德育副校长、德育室主任、学校团委书记、班主任等组成的创建小组,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分工、有职责、有经费保障,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二是提高全校教职工参与廉洁教育的自觉性。通过宣传学习,统一全员思想,充分认识活动意义。并以学习实践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为契机,开展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是与时俱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办学目标抓科学管理,围绕队伍建设抓廉洁教育,从师德考评、收费管理、党务校务公开、教师廉洁从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重视廉政文化建设,着力完善制度,规范学校管理,为实现“打造绿色生态校园、促进师生特色发展、创建一流农村初中窗口学校”办学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

(二)、把廉洁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学校文化品位。

要在努力构建“和谐、人文、精彩、向上”的校园文化基础上,融入廉洁文化建设,丰实学校文化的内涵和品位。学校校园内设立廉洁警示标语牌,办公室悬挂廉洁格言,教室寝室和餐厅有廉洁条幅,通过走廊橱窗、黑板报、手抄报、论文征集、名言汇编、心得交流、主题班会、德育例会等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廉洁文化制度建设,如:党员与学校签订廉政建设目标责任状,教师作出廉洁从教公开承诺;要开展禁止有偿家教签名活动,发出拒收学生及家长礼物的倡议书等;要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以良好教风、校风、班风熏陶教育全校师生,形成清正廉明的校风,奉献廉洁的教风,勤奋好学的班风。

我们要将廉洁文化建设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浓郁的校园廉洁文化氛围,提高广大教职工廉洁从教、服务学生的意识,培养学生尊敬廉洁人物、推崇廉洁行为的情感,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廉洁氛围。

(三)、把廉洁文化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中,强化树立师表形象。

要将廉洁文化建设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倡导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的教风,抵制有偿家教,并与师德考评、业务考核结合起来,坚决杜绝乱征订、乱办班、有偿家教等违规行为,推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教职工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市区教育局关于廉政文化进学校活动的文件精神等;组织教师签订廉洁从教公开承诺书;开展“廉政从教、服务学生”方面的师德征文活动;开展征集“廉政从教”格言活动等。同时,在教师中开展“立足岗位争奉献、教书育人当模范”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以此提高教师尊廉崇洁意识,以身作则,守廉践廉,自觉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从教为民、执教廉洁,成为学生的楷模。要把“依法治教、廉洁从教”贯穿师德教育始终,将廉洁从教的考核作为教师聘任、晋级、奖惩的依据之一,使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教师层面上增强教育的广泛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每年教师节前,我校都要评选“三优”典型,表彰师德高尚、教学成绩好、班级工作好、服务育人好的教职工,进一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把“身教、严教、乐教、爱教”作为学校教风,切实把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四)、把廉洁文化融入学生德育工作中,凸现培养育人功能。

廉洁文化对学生来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要开展好“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周”活动。主要围绕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以“敬廉崇洁”“诚信守法”“节俭自律”为主题的思想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夕会、宣传橱窗、教室板报、团队活动等德育主阵地,把“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融入校园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学校育人功能的重要作用。

一是要利用校园网站、主题活动、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途径,开展以诚信、责任、正直为主要内容的基础道德教育;以清廉、节俭、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教育;以胸怀大志、为民为公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公正、民主、守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观念教育。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关心他人,无私服务,不谋名利,敢说真话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造就优秀的人格。

二是开好以廉洁为主题班会,强化敬廉崇洁思想教育。班主任要设计好活动教案,各班级都要进行“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准备,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可以讲故事,可以唱歌,可以小品表演等等,通过活动,让学生爱憎分明,敬廉崇洁,潜移默化,受到情操陶冶,懂得做人道理。

三是以“敬廉崇洁”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1)出好一期以廉洁为主题的黑板报;(2)办好以廉洁为主题的橱窗专栏;(3)开展课外收集、阅读廉洁为主题的小故事活动;(4)进行一次敬廉崇洁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和书法竞赛;(5)开展“倡廉洁,讲荣辱”为主题的作文、诗歌等创作征集活动;(6)开展敬廉崇洁格言警句的征集活动;(7)开展“创节俭校园”体验活动,例如自己动手绿化美化校园、参加义务劳动、体验开荒种菜等,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培养能力,享受劳动的快乐,树立节约意识。

要严格遵循学校教育教学规律,把校园廉洁教育的内容及要求,恰当渗透到德育工作中,使两者融为一体,互相促进。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乐于和易于接受,从小树立廉洁的意识和观念。

(五)、把廉洁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敬廉崇洁思想。

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育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的基础上,其它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廉洁教育内容和资源,提炼有关廉政、廉洁和品格培养等方面的教育点,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

一是学科渗透,即有效整合语文、思想品德等学科教材中蕴涵的有关敬廉崇洁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强化渗透敬廉崇洁思想。各科教师要有廉洁教育专题教案。

二是课外阅读,即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积累状况,组织引导学生挑选、阅读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格言、图片和漫画,并撰写读后感或随笔,把敬廉崇洁的教育延伸到课外。

三是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收集编写廉洁教育读本,使廉洁教育走进课堂。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四是廉洁教育活动渗透高效课堂,把廉洁文化的精神精髓融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对话,在趣味性的基础之上,达到廉洁文化教育目的。

(六)、把廉洁文化融入党风廉政建设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相结合,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抓好党员示范岗,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党员廉政目标考核,抓好学校科室和重点岗位腐败风险预警排查防控工作,领导干部带头廉洁自律,坚持学校党员民主测评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制度,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双重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学校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和工作失误责任追究制,坚决抵制以权谋私和商业贿赂行为。要及时研究解决涉及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及时查处违纪违规事件,坚决杜绝不正之风。虚心接受社会人士对学校政风行风民主评议。

六、活动安排:

1、组织学校全体党员学习中央领导关于加强党性修养、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廉政准则》,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廉政文化建设要求,做好政治学习笔记。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作出创先争优承诺,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撰写廉政文化进校园论文。

2、结合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安排,认真学习师德规范,学习区教育局制定的十条工作纪律和十条禁令,学习有关廉政建设的规章制度,写好心得体会,撰写廉洁教育教案、班会活动教案等。

3、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廉政意识,对照检查自己在工作作风建设、师德建设、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写好自查报告,并签订《漳河中学教师廉洁从教承诺书》。

4、校园文化建设要渗透廉洁文化教育内容,学校德育室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各类平台,抓好廉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5、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一起部署,学校党支部协助抓廉洁教育工作。

浅析廉政文化进农村的示范样本 篇3

关键词:廉政文化;阵地;教育;活动

廉政文化进农村是以廉洁为工作内涵、以文化为载体的一种群众文化,是廉政的特殊性与文化的普遍性的有机统一,是廉政内容与文化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既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有助于形成反腐倡廉的宣传文化教育工作格局,又为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提供了政治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嵊州市鹿山街道马家村以“创清廉村风,建文明新村”为主题,扎实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使廉政文化渗透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群众生活、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有效发挥廉政文化在纯化乡风、凝聚民心、弘扬正气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2010年1月马家村被嵊州市纪委评为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归纳其做法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加大投入,建设廉政文化阵地

近年来,马家村党支部坚持树立强烈的廉政文化阵地建设意识,不断探索深化新形势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教育、预防、管理的效能,努力培育具有时代特征、村庄特色、大众特性的农村廉政文化。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的重心是建立文化活动中心,购买廉政书籍、音像制品、电化教育设备等物品,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因此,马家村通过加快村级经济的发展获得主要的资金来源,同时采取向上争取一点、街道财政出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的筹资渠道,解决资金来源问题。2011年投资140多万元修缮了村里的马氏祠堂,并将祠堂改建成文化活动中心,此举既解决农村祠堂利用率不高造成的资源浪费,又改变了祠堂封建迷信的传统属性,还能给廉政文化进农村提供了宣传教育的空间与场所,为村民参与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阵地。文化活动中心内设立了农家书屋及廉政文化教育室,现有藏书2000多册,其中有反腐倡廉的教育书籍近300册,订有报刊20多种,并坚持每日向村民开放阅览。与此同时,建造了室外篮球场、文化长廊、健身路径等文体设施,引导群众参与文明、健康、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

二、加强教育,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廉政文化进农村的一项基础工作,作为提高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重要措施,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大力开展具有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廉政文化活动,深化廉政文化的内涵,提高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做到有组织班子、有相关制度、有文化活动、有档案资料,廉政文化覆盖面达到90%,努力实现廉洁教育全覆盖,在全村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1)扎实开展反腐倡廉电化教育。以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典型案例教育片,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文化共享工程真正成为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平台。(2)发挥村妇代会、团支部、关工委等社团的作用,成立了文化志愿者队伍,开展“春泥计划”行动,利用暑假期,组织青少年、留守儿童开展了“廉政文化进家庭,文明出行伴我行”书法比赛,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廉政意识教育。(3)开展廉政文化进村庄活动。利用文化长廊开辟一个廉政宣传栏,定期以专版形式刊出廉政书画、廉政故事等内容,还在村文化活动中心附近设立廉政文化墙,将一些治国治家、新农村文化、乡风文明等内容上墙在醒目位置,通过廉政宣传栏和文化墙形式,让广大群众牢记“勤廉是立德之本,勤俭是立家之本”,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廉政意识。(4)开展警句格言教育。马家村在实施廉政文化进农村过程中,注重发挥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的优势,结合乡风文明建设,挖掘整合富有乡土气息的农村传统廉政格言警句,特别是祠堂、台门里的匾额、楹联都铭刻着先贤祖训、治家格言,传递着为人、劝世、警世、爱国治家的良言,是对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最好样本,让广大农民在祖宗先贤的家训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源头,认识身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这必将有效提高农民清廉自律素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三、寓教于乐,开展廉政文化活动

目前,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着内容单调、方法呆板、教育效果差等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老办法不好用,不管用。因此,廉洁文化建设必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之真正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要通过越剧、歌曲、诗词、小品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将廉洁自律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广大农民易于接受,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马家村结合本村实际,彰显文化特色,挖掘利用人文资源,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弘扬乡风文明正气。在街道文化站的指导下,成立了越剧演唱队、腰鼓队、排舞队、扇子舞队等文化特色队伍,现有队员100多人,每天晚上在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文体活动,气氛活跃,盛况空前。以种文化活动为载体,组织便于群众参与、喜闻乐见的廉政文艺演出,如越剧、小品、说唱、舞蹈等,讴歌廉政,弘扬清风,树立廉政文化品牌。如在庆祝国庆60周年之际,举办了一场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文艺晚会,以歌曲、诗朗诵、舞蹈、越剧选段、小品等多种形式表演,赢得了村民们的阵阵掌声。这场晚会既给农村群众带来了文化享受,又为农村吹来了阵阵廉洁之风,使廉政文化深入人心。两年以來,开展廉政文艺演出活动5次,举办党员干部廉政主题培训2期。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的广泛开展,有效推动了廉政文化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

四、建章立制,规范廉政文化行为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有关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立以强化民主管理、廉政文化、廉洁自律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年初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明确村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任务和责任,村级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完善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机制,凡涉及村级发展和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前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然后根据内容,再分别召开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依据规则和程序作出决定或决议,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一方面,加大党内监督力度,利用党小组会、支部大会、支委会形式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基层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并按照“越乡清风千村万里行”活动的要求,制定全年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计划,并落实专人负责组织实施;另一方面,建立一支党风廉政宣传员和监督员队伍。聘请一些威望高、作风正的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不定期地向农民群众宣讲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任务、措施、成果等,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行监督,及时防范和纠正一些不廉洁行为和不正之风。同时,在村干部廉洁自律方面,要在年初向村民公开做出廉洁自律承诺,承诺内容要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开。认真对待群众公开提出的疑问和质询,及时对群众做出解释。及时处理群众的各类信访件、举报信,坚决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属实的问题。

总之,马家村通过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吸引了广大农民群众关心廉政建设,参与廉政建设,支持廉政建设,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在教育内容上由严肃认真变为雅俗共享,在活动形式上由静态灌输变为动态参与,从而使廉政文化参与的面更广,接受的人更多,教育的效果也更好,让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反腐倡廉的意识,自觉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先进文化风尚。

参考文献:

[1]嵊州市《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创建工作要求》

[2]鹿山街道《廉政文化进农村实施方案》

廉政文化进校园 篇4

一、领导班子廉洁从政, 才能引领学校逐渐形成清正廉明的校风

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 更加注重治本, 更加注重预防, 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不断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条件、法制保证。廉政文化进校园就是落实胡锦涛同志指示的具体行动。因此学校领导班子要承担起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历史责任, 与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与校务公开、重大事项公示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 以广大师生乐于参与、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增强教育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树立党员、干部、师生“敬廉崇洁”的道德观, 创造学校内部廉洁、清正、和谐的氛围。

(1) 领导班子要把廉政文化引进校园活动, 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大学廉政文化建设中, 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宽阔的特点, 结合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实际, 摒弃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 以启迪说理为主, 确保教育成效。身教胜于言教, 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 树立廉洁之风。在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人事任用和使用上要任人为贤, 不搞亲疏, 不拉关系走后门;在管理上依法治校, 以德治校;在决策上有长远的发展眼光, 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图;在经费使用上要经济民主, 公开透明;在政治上作风民主, 关心群众, 廉洁从政。形成一个既有纪律又有和谐氛围的育人环境。

(2) 重点应抓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的头脑, 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和能力。中国自古就有“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名言, “富贵不能淫”即钱财利益污染不了贤者的道德情操。这样的思想, 是中国人传统的精神支柱之一, 早已融入中华的千年文明史中。还要从国学教育入手, 充分利用传统教育的理念, 大力弘扬近代包拯、现代孔繁森等廉洁从政的先进典型事例, 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腐败行为对社会、国家和自身的严重危害, 认清自己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各种考验, 构筑预防与抵御腐败文化的思想道德防线。

(3) 以道德教育为基础, 深入开展诚信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八荣八耻”是大学生做人的标准, 引导大学生知荣明耻, 以践行荣辱观为基础, 自觉进行道德修养。深入开展遵纪守法教育, 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组织大学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提高大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

(4)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深入开展素质教育。要把廉政文化思想以深远的意义植根素质教育之中。对于教育者来说, 廉洁文化思想首次以独立姿态出现在教育范畴中, 如何认识其意义, 如何在日常德育中渗透、引导, 都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而校园的学生处于较不稳定的青春期, 如何针对这一受教群体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 也成为施教者面对的实际问题。要培养学生廉洁的品行, 这就要求办学者必须树立“大德育观”, 依托家庭、社会与学校形成的教育合力, 共同夯实学生廉洁品德。

二、教师廉洁从教, 才会使教风学风纯正, 师生关系就会更加和谐

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 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现今社会, 不论是官场、商场还是学术界, 腐败毒瘤处处遗害, 甚而渗透到青年人的道德思想体系中。作为教师应坚定廉洁文化教育的历史重任, 认真抓好教育的落实。

(1) 着力课堂教育主渠道, 扬起廉洁旗帜。学校育人的主阵地在课堂。应从课堂教学入手, 将廉政文化与课堂、课本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学到课本知识的同时又能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教师们积极行动, 精心备课, 巧妙设计, 着力寻找本学科当中廉洁文化教育的切入点, 挖掘出了许许多多的廉洁文化教育内容。用历史故事进行廉洁教育, 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抓住课堂育人的有利平台, 将廉洁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中体验和感受清正廉洁,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师做到共同探讨, 深入备课, 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 使课程教学成为廉洁教育的主渠道, 让廉政文化真正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 让廉政文化入脑入心, 廉洁品质伴随终身。

(2) 着力活动渗透, 唱响廉洁强音。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手段, 引导全体师生积极投身“廉洁文化进校园”的系列活动之中。学校定期开展“廉洁文化宣传教育周”, 通过在校园网站上开辟廉洁栏目, 发表文章, 利用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多种载体, 壮大宣传声势, 扩大廉洁教育影响;在大学生艺术节等活动中, 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 通过幽默诙谐的说唱、图文并茂的小报, 反映敬廉崇洁的主题, 增强廉洁教育活动的效果;组织演讲、征文和书法大赛, 学生在写作演讲稿、撰编格言警句、绘画创作的过程中, 深入领会廉政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3) 着力思想渗透, 通过学科教学把廉洁传到学生中去。在学科教育中强调廉洁, 是对青年道德思想误区的“拨乱反正”。教师通过经常性的教学活动, 用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品行影响和教育学生, 起到言教与身教合一的作用。不断提高廉洁从教的自觉性。校园中纯真的眼睛, 注视着学生身边的人, 用“廉洁”的道德标准衡量并约束自己身边的人;对学生反映出的不良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对存在问题的教师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对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廉洁从教”讨论, 不断强化提高其思想认识。校园中的莘莘学子, 终将会成祖国栋梁, 廉洁思想将成为他们兴国安邦的精神之源。

(4) 着力师德教育,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时代呼唤廉洁文化进校园, 作为教育者, 任重而道远。教师讲廉洁、能廉洁是推进本项工作的重点, 在廉政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中, 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党风廉政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 印发给学生学习了解。为学生做好样子, 引导学生崇尚廉洁, 知荣辱, 树新风;不怕吃苦, 乐于奉献;淡泊名利, 廉洁奉公。把师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学生接受廉政文化教育, 使人才培养在政治上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切真知源于实践, 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更要有社会实践的反复印证和强化。文化是无形的, 却胜过任何一种力量, 由内而外地敲击着人们的心灵。廉政文化进校园, 这是时代的呼唤, 历史的重任。要将廉政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 与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紧密结合, 使诚信守法、正直自律等良好的道德意识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之中。

(1) 廉洁思想进校园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廉政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机关、企业和农村。”这是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教育思路和方法的重要创新。廉政文化进学校这一要求的提出, 将廉政建设的教育面涵盖到了社会各个层面, 在全社会形成浓郁的反腐倡廉文化氛围, 形成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思想道德价值标准。青年作为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 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成熟中, 在这个特殊的人生时期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使其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 树立“廉洁光荣, 腐败可耻”的意识, 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 是整个廉政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 着力培育大学生理性思考和体验感悟相得益彰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廉政文化进大学校园, 可以与校务公开、重大事项公示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 可以与学校的机关作风建设、任课教师教风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二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为主渠道, 要注意深入挖掘并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中的廉洁教育资源, 侧重从“知”到“信”的教育, 侧重于弘扬历史人物中的廉政风范, 澄清是非观念, 培育敬廉崇洁意识, 培育廉政信仰。三是把廉政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范畴。四是重点推进学生骨干廉洁教育工作。与此同时, 学生党员要指导团支部开展反腐倡廉主题团日活动。

(3) 营造倡廉文化育人环境, 就是要让大学生经常性地接受廉政文化熏陶。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反腐倡廉的认知程度, 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筑牢“清清白白做人, 干干净净做事”的思想基础。在活动开展途径上, 应以顺应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认知规律为前提, 强调显性教育与隐性熏陶并重, 突出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的统筹利用, 倡导将廉政理念与内涵深层附着于各种内隐的与外显的学校教育模式之中。

(4) 廉洁思想是国家下一代建设者立身之本、中华民族兴国安邦之源。在反腐倡廉工作中, 强调加强廉政教育的重要性, 廉政思想的熏陶和影响往往得不到预想的效果, 因而“防腐疫苗”要从学生抓起才能赢得主动。廉洁思想受教育者是青年学生, 是成长中的新一代, 国家明日的建设者, 担负着民族振兴的重任。而大学生正处在道德思想体系日益形成并成熟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的教育内容, 将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成才观、就业观, 帮助学生立大志, 干大事, 为他们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后踏入社会, 为官者自会廉政为民, 为商者自会洁身自律。从而形成社会风气的良性循环, 为国家的未来储备德智兼备的优质人才。

四、结束语

廉政文化进校园,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崭新的认识和实践。良好的校园文化品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有着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地教育人、培养人的功能。要充分利用现有校园文化的平台, 加载精神境界、价值观念、道德修养、敬业精神、人格品德、廉洁操守等教育内容,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摘要: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 是近年来催生出的一种新型的文化现象。廉政文化进校园可以使领导机关廉洁从政, 校园风清气正, 团结和谐;教师廉洁从教, 师生关系纯正, 教风学风会更好;学生接受廉政文化教育, 使人才培养在政治上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使青年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具有抵抗腐败的免疫力, 以确保成长为健康的社会主流力量。使清正廉洁成为每个人的立身立业之基, 人们和谐共进, 社会长治久安。

廉政文化进校园 篇5

广福中心小学 赖敏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建立廉洁社会。学校作为社会的不可或缺组成部分,对推进廉洁社会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学校的教师,更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应为建立廉洁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推进廉洁校园的建立,教师必须依法执教。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自觉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尊重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歧视后进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就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问题。尤其是我们在面对差生或所谓的“问题学生”时,更应当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学生的心灵中去,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制订措施,并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有耐心,做好“学生的问题会反复、反弹”的心理准备,再次帮助他改正缺点。

为推进廉洁校园的建立,教师必须廉洁从教。廉洁是奉公的基础,光明磊落的前提,又是一个人自律的保证,自尊的动力;廉洁是教师为师的人格前提,是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要求,更是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自觉坚持行廉操法的原则,不收受学生及家长的钱物,不贪占公共和他人的钱物,不以教谋私,坚决抵制“有偿家教”。不染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贪、贿、欲等恶习。始终以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和世人作出表率。

为推进廉洁校园的建立,教师应当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老师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为学生服务,就要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等等,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服务,就要关怀体贴学生。老师关怀体贴学生要全面、公平,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全面公平地服务于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服务,就要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位置,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只有充分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学生才能与老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为推进廉洁校园的建立,教师应当为人师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作为一名人名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为推进廉洁校园的建立,教师应当敬业奉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育人为乐。不求闻达不慕名利,不慕富贵,甘为人梯,乐教勤业,以平常人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其次还要做到教书育人,有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能否自觉承负这一道德义务,完成育人大业,是衡量师德修养高下优劣的重要标准。教师就是一位多孩子的母亲,每个孩子都是母亲心头肉,爱要洒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谈廉洁文化进校园 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111-02

一、高度重视,整体谋划

“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一开始并不能被学校全部教师所接受,他们认为廉洁建设是领导干部的事情,与普通教师和学生无关。为此学校举行了以“我看廉洁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教师论坛,让教师挖掘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寻找廉洁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点,以此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通过学习引导,全体教师认识到了在学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学校干部教师廉洁自律的需要。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从教小学生养成讲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开始就注重渗透对学生的廉洁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手脚干净,思想也要“干净”。她86岁时,很多学生自发的去向她祝贺。师生见面,她的第一句话就问:“你们把手都伸出来,让老师看看还是不是像读一年级时一样干净?”她的学生都是几十岁的人了,很多是党和政府的高级领导,这时都顺从的伸出手让霍老师看。霍老师意味深长的说:“看到你们干干净净,我就高兴。”霍老师从教60年,她的学生中没有一个是因腐败问题被问责的。这个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廉洁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学生是清正廉洁的最佳宣传者,是清正廉洁的最好监督者,也是清正廉洁的最大受益者。目前,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时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在这个特殊的人生时期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使之从小就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和“一人不廉,全家不圆”的意识,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使“清正廉洁”成为每个人立身立业之基。所以,“敬廉崇洁”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不要贪污、不要受贿,它实际上包括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使全体师生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理念,培养清正廉洁、为公为民的社会责任感,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在此共识上,学校又多次召开专题全校教师会,完成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具体制定“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实施方案,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确保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有序、有效开展。

二、挖掘内涵,明确内容

开展校园廉洁文化建设,首先要让全校师生明确廉洁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通过全校教师讨论,联系学校实际,确定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内容。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一个社会廉政建设的变化、发展和进步状态。其内涵应该是责任、公正、民主、正直、节俭、清廉、守法等。廉洁文化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为民为公。“为民为公”对于成人,特别是国家的公职人员而言就是要摆正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大公无私、服从大局。具体到学生身上,立足点就放在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多为别人考虑,胸怀宽广,不自私自利。

二是民主公正。民主,即培养学生与父母、长辈平等对话,提建议和意见,评论社会事务。公正,简单地说就是“正直,不偏私”。培养孩子的公正观念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也是他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竞争、以良好的心态融入社会的根本。教会他们公正待人、公平处事,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是自律守法。自律是将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道德需要。作为学生,首先要教他们学会自省,经常能够自我检查,通过反思,认识自己,及时改正缺点。从小培养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守法,即让学生学习法律常识,培养法制观念,加强守法意识,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感。

四是正直诚信。正直诚信即言行一致,待人真诚,有正义感。实事求是,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把正直诚信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五是清廉节俭。清廉,即清正廉明。培养青少年的清廉意识,既有利于青少年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崇尚廉洁、打击腐败的社会氛围的形成。节俭是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明白“俭以养德”的道理,学会珍惜物品,不浪费,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果实。

三、讲究方法,扎实推进

明确内涵后,具体的廉洁文化建设必须找到特定的载体,利用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通过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过“以专题教育为形式,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以教育基地为依托,以家校社区为网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廉洁文化教育体系。

1.以提高教育效果为重点,扩大廉洁文化社会影响

廉洁文化进校园如果没有其他文化内涵作支撑就很难进入课堂,进入学生思想。学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全面发展,不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入廉政思想内涵,逐步形成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特色,构建了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传承的廉政文化体系的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主题。

几年来,学校从学生实际出发,树立了上百块廉政廉洁标牌,设廉政廉洁走廊,建廉政廉洁广场,还开辟廉洁文化进校园橱窗,办廉洁文化进校园专刊,将学校的廉洁文化实施方案、办事程序展示出来,供全校师生学习,让廉洁文化在校园处处得到体现,使全体师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做到入脑、入心、入行。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领袖人物的优秀品格和高尚情操教育影响学生,结合廉洁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紧密联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形成了教育合力,通过学校廉洁文化教育向社会和家庭辐射,进一步净化了家庭环境与社会风气。

同时结合“师德建设年”活动,将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向深入。广泛深入开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利用教职工大会要求广大教师在工作中具备“四种意识”:教改意识、求实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四种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努力做到“四无”:无有偿家教、无排斥讥讽和体罚学生、无违规向新生推销助学用资料和其它商品、无不文明行为,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2.以开展廉洁教育活动为载体,发挥廉洁文化辐射作用

一是廉洁活动引领。为了加强廉洁教育,我们“请进来、走出去”,学校每年都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接受革命先辈的洗礼,并要求大家写出深刻的体会,订出自己如何把革命先辈的精神贯穿到自己实际工作中的打算。每学期都要请法制副校长为学生作一次廉洁教育讲座,法制副校长用大量的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廉洁意识,长大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从政的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领导。同时,学校经常利用班班通观看反腐倡廉的警示片,要求学生写观后感。还与监察部门联系,去参观检察院举办的廉政教育宣传展。学校还每年进行一次讲廉洁故事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廉洁教育。政教处每一学期都要组织一次讲廉洁故事比赛,首先在班级内演讲,每班推举两人参加全校比赛,学校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给予奖励,要求下去后全体学生写心得体会,上交政教处。活动也是多种多样,读廉洁书籍、作廉洁书画、写廉洁心得、看廉洁影片、办廉洁板报、出廉洁专刊等,都是我校进行廉洁教育有效的措施。

二是廉洁典型示范。外面的典型要学,校内的典型更要学,自己身边的典型学起来更容易出效果。在今年全区的暑期教师集训大会上,我校师德标兵杜祖宝老师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很多人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杜祖宝老师廉政从教三十二年,担任班主任三十二年,在年级主任的位置上至今已是二十二年。他爱生如子,爱校如家,顾大家弃小家,许许多多感人泪下的事迹铸就了他平凡而伟大的师魂。学校以此为契机,在全校掀起了学习杜祖宝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目前,老师们正带着深深的感动,以饱满的热情开创着新学期的大好局面。学生也在杜祖宝老师精神的感召下,决心更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长大后做一个廉洁守法的人。

三是打造品牌深化。学校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在“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此打造了廉洁文化品牌。学校邀请多位专家和领导到校进行可行性论证,最后确定打造关公文化,将关公文化打造成学校的特色,并将其很好地融入到学校廉洁教育活动之中。我们把关公精神概括为“忠、义、仁、勇、信、礼、智”,以此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有忠,团结向上有义,互帮相助有仁,奋进开拓有勇,诚实重诺有信,尊老爱幼有礼,勤学善思有智”。学校为着力打造关公文化品牌,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即:编一本关公地方教材,谱一首涉及关公精神的新校歌,编一套关公武术操,每期进行一次关公精神讲座,定一条涉及关公精神的新校训,每学期树一批关公精神的典型。以上工作全部完成,部分内容已在接受省均衡教育验收时进行了展演。我们将科学地设计一套较为完备的教育程序,让关公文化教育常态化、序列化、深入化、扩大化,打造廉洁文化品牌,在我校营造了良好的倡廉崇廉氛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以建设特色文化为主线,深化廉政文化教育效果

学校把尊廉崇廉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不断扩大它的外延。结合校情,通过举办独具特色的名人班级文化,组织学生收集名言警句,创作廉洁诗歌、歌曲和童谣,征集丰富多彩的故事等活动,进一步开辟了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新途径。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等硬件设施,将廉洁教育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机结合,与教育政风行风建设、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将廉洁教育渗透到了课堂,渗透到教材中,渗透到了学校的团队、班会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通过实施学生带家长、以家庭带社会为主要教育方式的“小手拉大手”计划,把廉洁文化教育覆盖到了每个家庭。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我校九(5)班有一个学生家长想请科任教师吃饭,以表达对老师教育子女的感激之情,同时请求老师对他多加关注和关心。该生知道后,坚决反对,说:这样是违规的行为,助长了腐败风气的形成。老师在课堂上专门给我们讲了廉洁的要求和意义,他们怎么可能去吃你的饭呢。他硬是把他爸妈的请客计划搅“黄”了。类似这样的事,学校还有很多。

廉政文化进校园 篇7

推陈出新:挖掘传统廉政文化资源, 突出“纲要”课教学的传承性和教育性

廉政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要方面, 在历朝历代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早在我国封建时代, 就有许多廉政方面的思想和认识。古书《礼仪·乡饮酒礼》中有:“设席于堂廉东上。”引申为品行端正。“廉”古代指人对待财利的一种正确态度。古人云:“临大利而不易其义, 可为廉矣 (《吕氏春秋·忠廉》) 。”传统意义上的廉政就是在廉洁义利观指导下行使公共权力的行政过程。古人认为从政为官者首先自身要公道正派, 言必信, 行必果, 正人先正己。“文化”一词, 其词源意义是“文治教化”, 最早源于《易经》, “观乎人文, 以话天下”。文化是一种精神, 其核心是一种观念、价值取向。文化包含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 从《周礼》提出对官员考核的六廉, 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 到《尚书·皋陶谟》中表述的“天聪明, 自我民聪明。天明畏, 自我民明威, 达于上下, 敬哉有土”构成了中国古代廉政制度、行为、思想的深层次价值观[1]。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创造性地把继承中华民族公正清廉的道德传统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和执政要求结合在一起, 使廉政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之中, 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廉政思想, 始终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八荣八耻”, 体现了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鲜明的时代精神。

廉政文化是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 更是“纲要”课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纲要”课是廉政文化宣传和培育的主渠道, 廉政文化也是其教学的应有之义。通过课堂教学把廉洁教育贯穿其中, 不仅有利于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 而且还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 有利于大学生提前了解社会, 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 使大学生在学习知识、增强能力的过程中自觉加强廉洁的道德修养。“纲要”课程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重复或拓宽以往的历史课程教学内容上, 应当深入挖掘其中具有深刻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内涵, 渗入各个章节中, 或凝练为专题教学讲座形式。

廉政文化既是一种思想观念又是一种价值取向, 同时也包含了制度设计, 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 它是一种文化体系, 一种廉政理念。廉洁教育需要融入各种教育介体和环节之中, 进行全面渗透, 使廉洁教育全方位浸润、渗透到学生头脑中。“纲要”在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是关键的一环, 它不是中学历史课的简单延伸, 而是一门具有历史属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有其独特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基本史实和脉络的讲解上, 而应当更多地渗入诸如廉政文化等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历史素材,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史论的有机结合, 帮助大学生提升廉洁意识。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技巧, 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 需要抓住大学生人生教育的几个关键期, 适时进行有效教育。因为人生每个阶段的第一次都会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在大一开设的“纲要”课中渗透廉政文化教学内容, 在某种意义上, 可能对青年学生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奠定其未来的人生之路。

居安思危:回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廉政治国理念, 彰显“纲要”课教学的政治性和创新性

廉政文化是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 它既包括精神文化层面, 又包括制度文化层面, 还包括物质文化层面, 用廉政文化的思想理论对大学生施加全面的影响,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是培养具有廉政文化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

我国近现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均有着不同的极其丰富的廉政历史素材, 这些内容可以直接用来作为廉洁教育的范本, 将廉洁教育贯穿于“纲要”课教学全过程。

早在1945年7月, 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 提出历代王朝“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 表示对“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担忧时, 毛泽东胸有成竹地告诉他:“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 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 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 才不会人亡政息。”[2]毛泽东还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拒腐防变总方针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宗旨, 并能够做到身体力行, 率先垂范。毛泽东独具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理论,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邓小平明确阐明了“执政党的党风和廉政问题, 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提出了“一手抓改革开放, 一手抓惩治腐败”的战略方针, 同时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要靠教育, 更要靠法律。江泽民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际、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形势尤为严峻的历史情况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是胡锦涛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时的一个重要创新。他强调, 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并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工作机制, 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整合力, 促进社会形成“廉荣贪耻”的良好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 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当前, 中央已经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 “纲要”课教学安排学生学习和领会我们党的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我国古代廉政思想, 对于克服部分大学生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腐朽享乐观念, 增强他们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很有必要。

就地取材:运用地方廉政文化历史素材, 展现“纲要”课教学的本土性和特色性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全国各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 自古及今, 廉政高官更是数不胜数。

学史可以鉴今, 古训必须铭记。历史的经验, 莫不是现实的教材。且不说其他省市, 单就陕西而言, 古有西汉苏武、北宋寇准、范仲淹、唐代徐有功等, 都是陕西籍的清廉官员, 还有清代被誉为陕西第一好官的马学赐。以历史悠久的十三朝古都西安为例, 就在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城及其周边, 有许多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这些极其丰富的红色资源更是充实“纲要”课廉政文化教学内容的绝好素材。我们可以在对红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的基础上, 开发出一批生动准确、感染力强的廉政素材教育课件和教学片, 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

我国古代的清廉官吏颇多, 且大多都光照史册。当今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锋模范人物更是不胜枚举, 例如, 为兰考人民呕心沥血的不朽党员焦裕禄, 勇往西藏而献身的优秀干部孔繁森等, 他们的这些作为是崇高和伟大的, 他们的精神半点也不比古人逊色, 甚至更为感人, 精神更具辉煌。他们那种“民为贵”、“天下为公”的民本思想, 魂系中华“爱国之心如焚”的民族凝聚精神,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抱负, 以及砥砺品德、上下求索的精神, 无一不在向我们传递着正能量。更有为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 光照千秋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自上任以来就反复强调, 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 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牢记“蠹众而木折, 隙大而墙坏”的道理, 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如果能够把这些鲜活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廉政文化资源很好地融入“纲要”课教学内容, 无疑将会使这些优秀的品质在青年学子中发扬光大, 达到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廉政建设服务之目的。

前车之鉴:重视利用反面历史素材的警示作用, 体现“纲要”课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针对性

从历代领导集体的廉政治国理念不难看出,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 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反面教材, 也可以作为“纲要”教学案例, 也能从历史中找到印证。秦朝赵高、东汉梁冀、北宋蔡京、明代严嵩、清朝的和珅, 乃至当代的刘青山、张子善等, 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 贪腐的形式各异, 但攫取私利的本质没有变, 荼毒民众的本质并没有变, 可谓“古今一理, 概莫能外”。早在明朝初期, 朱元璋就曾警告各级官吏说, “覆车之辙, 不可蹈也。”当今落马的各级官吏, 仍然没有跑出这个“前车之辙”。纵有此丰富而生动的历史教材, 仍没有让所有的官员都能引以为戒。当前, 因贪污、受贿、艳照、二奶等遭曝光、被查出的官员屡禁不绝, 可见反腐形势之严峻。习近平强调牢记古训, 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一蠹固然不能断木, 小隙或许不至墙坏, 但“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 大贪官不是生来就贪的。清代的巨贪和珅, 青年时期也曾是“敏而好学可为文, 授之以政无不达”的能员干吏, 可谓才干过人;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在任要职前, 也曾遵纪守法、好学上进。然而, 一旦打开了贪贿的阀门, 就无一例外地走上了不归路。孔子说:自身不正, 虽令不从, 自身正, 不令而从。领导干部官位越高, 影响力就越大, 民众寄予的希望也就越厚重。也就越应牢记古训、防微杜渐。习近平率先垂范践行“八项规定”, 在视察时不封路、不迎送, 点滴善举都会激发民众的热烈感动;反之, 高级领导干部言行哪怕有微小的瑕疵, 亦可引发负面的“云效应”。领导干部应做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而不应做“断木坏墙”之人。这些活生生的事例都是“纲要”乃至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好素材。把这些现实的反面素材作为正面素材的有效补充, 正反结合进行廉洁教育, 塑造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使大学生树立真诚的道德信仰, 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

摘要:将廉政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充分挖掘传统廉政文化资源, 回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廉政治国理念, 运用地方廉政文化历史素材, 重视利用反面历史素材的警示作用, 是创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廉政文化,廉政教育,中国近现代史,教学

参考文献

[1]郭兴全等.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2:158.

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实施途径 篇8

1 融入企业精神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融入企业文化,校园精神要融入企业精神。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办学宗旨、办学模式、培养目标,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文化传统、办学理念、校风学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等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广大员工的共同追求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因而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工作热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与企业文化对接时,高职院校应以校企文化精神的融合为核心,注意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打造自己的精神文化特色。企业的精神文化有利于高职院校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校园精神文化。

我校是一所北京市属高等职业院校,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凉水河畔,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方针,与戴姆勒、奔驰汽车、捷豹路虎、诺基亚、SMC(中国)有限公司、天坛生物、北一大隈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精神文化融入学校精神文化中。

SMC(中国)有限公司的企业经营宗旨是:“以一流的气动技术为工业自动化作出贡献,用温暖的心为全体员工的幸福生活作出贡献,用宽广的胸怀为社会的繁荣作出贡献”。我校则明确了适应首都区域经济以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国际化大企业和现代高端产业集群为主的特点,“立足开发区,面向首都经济,融入京津冀,走出环渤海,与区域经济联动互动、融合发展,培养适应国际化大型企业和现代高端产业集群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与企业精神文化相呼应,为企业发展服务。SMC(中国)有限公司的企业作风是“诚实、正直、勤奋、向上”,我校秉承“求实、创新、厚德、重艺”的校训,1958年建校以来,已累计为北京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SMC(中国)有限公司的质量方针是“全员质量意识=最可靠的质量保证”,学校积极探索了“产学一体、实境再现、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系统设计课程体系,以教学设计为突破口,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教学,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现代优秀企业精神文化不断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同时更值得在校企合作中融入企业文化,弘扬企业精神文化,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以利于学校良好校园学习风气的形成,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培育人才。校园精神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交互渗透、融合,能够丰富高职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体现出高职院校特有的职业教育文化特色、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2 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是无法形成的,它需要通过模拟、仿真的企业生产环境,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建设和教学与管理全过程,在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中陶冶,以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对学生起到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完成从学生到面向就业岗位的准职业人的转变。

在校园建设中注重企业文化的融入。构建全方位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文化格局,使校园与企业联合互动,尤其是软环境的建设,包括机制和体制。我校与大兴区、开发区及企业建立了“共建、共管、共用、共享”的运行机制,合作建设主要面向开发区的资讯中心、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人才调剂中心。通过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广泛开展对区域内企业及社区的信息、咨询服务,为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为企业和居民提供量身定制的培训服务,为企业人才需求、交流、调剂提供信息服务平台,以主动服务促进校企合作、校地合作。还要重视在校园内树立合作企业的标识,宣传合作企业的价值观、作风、经营方针,展示优秀企业的产品,在教室里张贴企业家经典言论,在橱窗中宣传学校成功创业的校友简介等。又如在学术研讨、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内容,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情感、道德和技能等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建设企业文化教育基地。我校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统筹兼顾,系统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职业素养,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构建涉及教学、管理和服务各环节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建设“学生创业中心”,建设企业文化教育基地,设立创新创业项目扶持基金等。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学习优秀企业的先进理念,与企业形成更多的共同语言;使企业文化提前介入、全面渗透,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练就职业素质。

3 构建企业管理文化

企业管理文化是企业管理部门通过多年的管理实践,精心培植、倡导、塑造、弘扬的一种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奉行的价值观念、先进理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企业管理侧重于效益、质量、诚信、责任、成本、纪律、纳期等观念,它体现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高职院校的管理侧重于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等观念,渗透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体现于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与活动之中。为了加强学生未来的职业适应性,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地引入企业的管理理念,提倡企业的管理作风,借鉴企业的管理制度,让企业管理文化进班级,进课堂。

将企业管理文化融入班级管理中。在班级管理中,以企业的形式来管理班级,进校门即进企业,上课即上班,进实训基地即进车间,车间下设各管理部门,如人事部、外联部、生产部等,班主任是厂长或经理等,把自己班级当做企业来经营和管理。我校机械工程学院2009级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班,是康明斯公司订单班,实行了企业化管理方式,采用指纹考勤机记录出勤情况,每天刷7次,设有每天日考勤专栏,病事假学生姓名上墙,出勤由班级人事部负责;教室地面有明显标志,并划分不同区域,桌椅按画线定位摆放,地标、标签指示牌随处可见;饮水机、考勤栏、文件柜等,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划分责任区;教室每天设有值日生,每天消毒3次;教室中挂康明斯公司的介绍宣传板,“5S”宣传栏,标有“有电危险”的警示牌,学生的饮水杯摆放整齐。形成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班貌和诚信自律、积极向上的班风。学生定期到合作企业实习,平时养成的良好作风,在企业受到了欢迎,顶岗实习期间,该班学生被“订购”一空。实践再次证明,将企业管理文化融入班级管理中,增强了高职生职业岗位意识,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提供了有力保证。

将企业管理文化融入课堂中。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即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课程的模式。(1)课程的设置。打破传统课程设置,实行项目化、模块式教学,开设应用文写作、礼仪、职业生涯设计、就业指导等课程或活动。构建职业能力体系,按照构建满足“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和专业生产技能”需要的三层次实训体系思路建设实践教学环境,在进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兼顾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内容,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行为、心态和道德。(2)课程的目标。以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的需求为依据,这就是我们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市场需求导向”,从文化的角度表述就是把“学校人”培养成满足企业需要的“企业人”。(3课程的内容。将企业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融入到课程中,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工作规范融入到课程中,与企业人员合作,共同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将校企融合的职教特色学校文化建设落实到教学中,体现在教学环节上。(4)课程的模式。通过建立“工学结合”“体现教、学、训、做、评相融入”“以学生为主体”“实训场所即教学场所”“体现企业文化和现代化企业员工的素质培养”的校企合作育人、双导师模式,改革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4 践行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的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行为习惯、待人接物、人际关系、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折射出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企业的价值观。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能否适应未来企业的要求,能否适应企业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业、创业都有着重要影响。要让学生在行动上有企业员工的行为,就要在理念上认同优秀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认同校企合作企业的理念、发展战略、企业精神;在思想上认同合作企业的企业作风、企业目标、企业经营宗旨、企业形象、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在行动上践行合作企业的行业准则、行为规范、成本意识、合作意识、时间意识、团队精神、注重仪表,具有忠于职守、严谨负责、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和精神。

我校数控实训基地实行了“5S”管理模式。首先成立了“5S”推行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企业化的管理流程、生产流程设置了生产车间、班组、设计与工艺、检验等部门,建立了“5S”管理制度,完成了“5S”手册的编制,从人员身份、设备设施、材料分类、工作方法、工作测评、安全规范等全方位实施了“5S”的定置、目视化管理,建设了一个真实的工厂环境,形成了“教学工厂”新机制,形成改善与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在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做到规范标准上墙上板。学生统一穿上工作服、带上工具包、佩戴胸卡进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员工”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和企业行为的认同感。5S管理模式的推行是校企合作、文化融合的创新实现形式。以“5S”为实训基地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形成了“教学工厂”新机制,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职业素质,为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引入企业文化,将有助于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职业性的体现,有助于激发职业教育的活力和动力,有助于高职院校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和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有助于企业对学校的认同;融入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也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体现,必然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使职业教育真正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高职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从新的视角深入探析企业文化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创设新型育人环境,从而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洪,张俊茹.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在我校的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114.

农村小学民俗文化进校园的研究 篇9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地大物博, 有着许多璀璨迷人的民族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农村小学民俗文化进校园的实践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文化传承的需要

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俗文化正受着冲击。学生们对西方的圣诞节的兴趣远远大于中秋节、重阳节等我国传统节日;高年级学生对NBA球队所在的城市如数家珍, 却不知道自己家乡舞龙、跳狮子等民俗活动;低年级小朋友知道“奥特曼”、“蜡笔小新”, 却不知道家乡的历史和名人故事。西方物质和文化的影响, 令教育工作者感到迷惘;教育的偏差和缺失, 有可能让孩子们迷失方向。给孩子们补上国情乡情这一课, 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乡, 进行形势教育的意义非同寻常。所以, 爱国, 从了解做起, 了解, 从家乡的民俗文化开始。

2. 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阳光体育工程, 大课间活动, “以艺启慧, 以体健身”, 这一系列活动说明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 以及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民间技艺在这方面的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 从民俗特色入手, 让学生了解、学习、练习民间技艺, 让民俗之花在校园里绽放。

3. 新课标理念的召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 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 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民俗文化是一定区域内群众共同创造的, 并供群体共同享用的文化财富, 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于是, 民俗文化就走进了我们学校的视野。

二、农村小学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策略

1. 以校本为依托, 探索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途径的实践研究

开展本土化研究。我们河头镇有着大石流水调等传统民俗戏曲、大石车灯等传统民俗表演和大石馒头等传统民俗手工类, 近来盛产茶叶的羊岩山又逐渐受着人们的关注, 我们从这些有利的条件出发, 进行农村小学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本土化研究。

校园环境的建构。现代教育也愈加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在学生人文精神养育中的作用。我们河头镇中心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知名人士的大力帮助下, 先后改造了校园, 被评为“省绿色学校”。我们的校园里到处是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美丽的环境更易于感染学生的情绪。我们充分发挥环境的隐形教育作用, 争取“让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都育人”。

各级课题的牵动。我们不但申报了省级规范体、卫、艺专项课题《农村小学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时间与研究》, 还由此开发了几项市级科研课题, 更深化了农村小学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教育意义。

2. 以活动为载体, 促进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发展

创建兴趣小组。可以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立各种兴趣小组, 以发展学生的特长。

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如在每周的固定时间里举行民俗专题队会。在队会中由队员自设、自创民俗小游戏活动或讲民俗小故事、小风俗的介绍, 力图使少先队员对于民俗知识的了解面再扩大些。如在艺术节中设立民俗故事比赛、传统民俗活动的表演;在体育节中举行各种民间游戏的比赛。这样在活动中无不充实了民俗的氛围。

组建红领巾社团活动, 开展假日小队活动。利用节假日或者休息日, 组建各种社团活动。每学期举办创新社团活动方案集的评选, 把优秀的社团活动及时向广大少先队员进行推荐。

观赏节日中的民俗情景。每年的各个民俗节日都进行庆祝活动, 我们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观赏民俗技艺的表演、比赛等, 由简单的活动升华至爱国教育。

民俗风情手编报。由老师辅导学生进行民俗风情报的编辑, 旨在向学生宣传民俗活动的情况, 同时也对民俗知识进行宣传。

3. 以学生发展为目标, 进行活动的多元评价。

我们对活动进行多元评价。我们在校园里对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的考核, 搭建舞台让有这方面特长的同学进行表演, 还定期进行民俗技艺竞赛活动, 以竞赛促活动, 以活动促发展。

三、农村小学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内容

1. 普及民俗技艺教育, 夯实学生人文底蕴

为了落实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 我们学校可以将民俗文化的各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归类分析与处理, 将各类内容有计划地列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之中, 在各种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普及教育, 以此行使学生人文底蕴。

传统戏曲, 音韵流长。河头镇有着“大石流水调”、“大石越剧”和“临海词调”等传统的戏曲, 这些传统戏曲内容积极向上, 或者表现人民劳动的场景, 或者歌颂美好的情怀, 或者赞人世间的真善美。我们可以把身边的这些民俗戏曲带入校园里, 同学们在校园里可以边玩边唱。实际上, 学生也有一定的基础, 因为我们浙江是越剧之发源地, 对于一些名家名段, 部分学生受周围人们的影响张口就会唱。我们可以利用综合实践课午间活动等时间, 让学生学习和表演。这样, 在活动中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既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更是对学生精神道德的教育。

传统表演, 热烈奔放。在我们河头镇, 有着“大石车灯”、“赵家四角跳马”、“大石狮子”等传统民俗表演。我们可以把这些传统民俗表演的关键动作先做分解, 让学生自由选学。在体育课或者活动课中, 进行练习、表演。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领会这些表演带来的喜庆气氛, 能够领悟在表演过程中人们的团结、合作, 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增强体质, 愉悦心身, 更是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教育。

手工制作, 心灵手巧。河头镇的传统食品的制作远近闻名:三姑垂面, 大石馒头, 大石豆面。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了解并学习传统民俗的手工制作, 品尝家乡的精美食品, 懂得这些也是家乡民俗文化的一方面, 知道家乡人民的勤劳聪敏。

我们可以淡化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教学教材的安排、以及课堂策略的设计, 也可以并不十分注重学生技艺的掌握, 但是我们注重的是对学生精神的陶冶与升华, 从而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让学生自身文化底蕴和谐丰实, 成为中华民族艺术的传承者、创新者。

2. 创设民俗特色环境,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优秀民俗文化艺术教育的推进, 最重要的是要在学校中形成浓郁的民族文化艺术的氛围, 赋予艺术以生命与思想, 使学生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培养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校园的墙壁会说话。我们学校在校园的整体布置上处处体现个性化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化。校门口的宣传橱窗内, 用上了具有本地象征意义的羊岩山的照片。校园的走廊和楼道内张贴着民俗氛围浓郁的图片。这些强化了学生对于本校的文化认同, 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民俗文化中的精神力量。

班级的布置会唱歌。每个班级可以根据近期活动的内容, 布置相应的民俗环境。黑板报、对角、橱窗等地方都可以利用起来。学生在布置中会对民俗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布置后, 会醉身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民俗艺术文化氛围中。

在校园文化里把民俗文化情景化, 凸现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人文氛围。

3. 弘扬民族传统精神,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民俗技艺教育作为一种人文教育, 它的民族性也必然是鲜明的。我们推行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的最终目的, 就是重视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力求每一种技艺的学习都能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份浓厚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气息。

挖掘民间掌故, 热爱自己的家乡。河头镇历史源远流长, 一些历史旧事俯拾皆是。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调查、走访、上网等形收集资料, 了解大石车灯的历史、柑橘种植的方法、河道的变迁等。使学生在挖掘中了解家乡, 在了解中热爱这块热土。

探寻历史渊源, 热爱家乡人民。河头镇是革命老区, 革命年代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了解英雄事迹, 搜寻烈士业绩, 感受家乡红色的革命印记;徒步登上羊岩山, 了解茶厂的发展历史, 感受羊岩艰苦创业的精神。使学生在探寻中了解家乡, 在了解中热爱家乡的人民。

在民俗文化进校园的各种活动中, 我们有选择地吸纳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技艺作为承接传统美德的教育载体和形式, 将其引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 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 树立炎黄子孙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民族精神。

客家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 篇10

宁化县客家学校从2010年起开展“客家文化进校园”活动,两年来,进行了一些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客家文化进校园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1. 客家文化进校园是我校特殊地理位置的选择。

宁化县客家学校地处世界客家人的朝圣中心、客家祖地———宁化石壁,紧临海西客家始祖文化园,具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总占地800亩的客家祖地扩建工程(一期)现已进入后期装修阶段。每年的十月份在此举办石壁世界客属祭祖大典。今年的十一月份迎来了第二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召开。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脉,是一笔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善良的客家人以自己的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丰富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客家文化,成为我国历史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绽放着璀璨的光芒。这些都是我们学校独有的校外课程资源。

2. 客家文化进校园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我们的学生都是客家人的后代。他们与客家人传统文化的联系从没有停止、断裂过。虽然他们的生活环境较之祖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身上流淌的仍然是先辈的血,他们身上或多或少会存留先辈的优良特质。客家人由中原地区长途迁徙,拼搏奋进,到今天客家人崭新的生活面貌,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缩影。从中,学生可以感悟到许多客家人的优秀品质。深切感受到家乡、民族、国家的进步,使他们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3. 客家文化进校园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客家文化进校园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外活动为载体,学习、体验客家文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开发了智力,又培养了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境界,甚至对他们的生活习惯、行为养成都有所帮助。实践证明,一所学校如能有效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融入到当地的文化氛围中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成效。客家文化可以以点带面形成广泛影响,可以延伸至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益处。

4. 客家文化进校园有利于办学特色的形成。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发展基础教育,必须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学校的特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出学校特色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具有独有的客家文化资源,把客家文化引进校园,就是形成办学特色的一个有力抓手。如果能够紧紧抓住这一地区的特性将客家文化引入教育实践中,极有可能成为基础教育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创建小学特色教育品牌的成功范例。

5. 客家文化进校园有利于客家文化的传承。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得好,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但却直接关系民族的性格、精神、意志、思想、语言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条筋,民族将成为植物人。当中原已昌明于世时,闽西北乃是“魑魅为邻”的“瘴疠之地”,客家祖先凭借勤劳的双手、黄河文明与智慧,谋求安身繁衍之地。自唐宋至明清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客家文化,它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与扩展。客家文化是这样的灿烂,这样贴近我们的生活,然而我们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客家人,对于这种时刻都会接触到的文化却知之甚少,丰富的客家文化,正面临着淡化的危机。作为客家学校,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吸纳传统文化中先进的文化营养,构建校园新文化体系,用全新的特色文化培育一代新人。我们的学生作为文化继承者的同时也应担起传播文化的责任,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二、客家文化进校园教育实践

1. 营造客家校园文化氛围。

注重建设一种能体现学校特色目标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客家文化为主线布置整个校园文化氛围。校门右侧是大幅的主题画“传承客家优秀文化,争做苏区有为少年”;操场右侧是一排客家文化专廊,内容丰富多彩;在校园宣传栏、楼梯、走廊、通道、墙壁等处分别设立主题鲜明的客家文化宣传画、客家名人简介、代表作等;经常展出学生的有关客家文化的手抄报、书法、绘画等作品,这些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风情;学校广播室开办客家文化知识专栏等。做到学校的校训、标牌、墙饰等体现客家文化特色,宣传窗、板报、校园网等宣传客家文化特色,多样化的活动烘托客家文化特色,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客家文化特色。着眼于人的持续发展,着力营造一种浓郁、厚实的客家文化为学校特色文化。整个校园处处充满了浓浓的客家书香味。

2. 鼓励师生学习客家文化知识。

我们号召全体师生学习掌握客家文化知识。从客家人历史上的五次大迁徙到客家民系的形成;从客家人的变迁到客家方言、民俗、民间文化;从客家的历史名人到客家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从客家人在海外的分布到近、现代客家人的历史贡献。全校上下紧紧围绕弘扬客家文化、提高教学品质这一中心,迅速兴起一股学习客家文化知识的热潮。许多教师为了便于学习,准备了个人学习小笔记,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对流传广泛的优美的客家山歌、童谣等,不少青年教师自己学会后还教给其他教师。学校所营造的客家文化氛围首先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且迅速影响到全校学生,许多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思路后,非常认同和赞扬,给予了许多力所能及的支持。我们深切感受到形成一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教育团体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全体教师从最初的学习客家知识到对客家人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整个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3. 开发客家文化校本课程。

客家文化知识丰富多彩,可有哪些适合小学生阅读呢。我们着手开发了校本课程教材《客家祖地》(上、下)《客家祖地楹联》《客家童谣》等。客家祖地校本课程的开发,从客家学的角度分析、研究客家文化的源流和文化底蕴,从风土人情、客家人物、风景名胜、特产风味、传说故事、文化艺术等六个方面,通过丰富的史料,分析、整理,使内容符合小学生阅读,从中体会客家民系、客家文化的生成和源流。各篇都有独立性,同时,相互之间又有联糸,重视客家文化的整体性。《客家祖地楹联》收集了客家祖地的楹联,并聘请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巫健华老师书写,既是校本教材又是字帖,一书二用。《客家童谣》收录了客家地区广泛流传的童谣、儿歌、谚语等,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现正在开发之中。

4. 学生开展客家文化研究性学习。

客家文化是丰富的地方资源,它不仅在文化艺术方面有其独特的一面,更有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如历史渊源、民族精神、生活习俗、古老建筑、传统手工艺、饮食文化等,都有其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我们利用校本教材《客家祖地》一书,把客家文化按一定的领域进行分类,分年级,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有“客家风土人情”“客家杰出人物”“客家传说故事”“客家音乐”“客家山歌”“客家特产美食”“客家米酒”“客家凉茶”等。学生通过图书室、上网等渠道查找相关资料,到社区调查、访谈、实践等,获取一定的原始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然后整理成册,教师进行评价。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生对客家文化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5. 客家文化进校园和课题研究相结合。

我校“客家文化传承”2010年申报县级课题;2011年列入市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2012年申报“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海峡乡土教育资源开发与课程实验研究)。通过课题的带动,经常性地进行客家文化专题校本教研活动,对实施过程中经验进行总结推广,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客家文化专题教研常态化的开展,提升了教师客家文化素养,提高了教师对学生学习客家文化的指导能力。

6. 参加祭祖大典等客家民俗活动。

石壁每年都举办世界客属祭祖大典,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团体、个人、学者等齐聚石壁,盛况空前,石壁祭祖大典继承了中原祭祀古风,又融合了当地习俗,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七届。每年的祭祖大典也是我们学校的节日,是学生们难得的综合实践活动机会,学校鼓号队、腰鼓队、花束队、彩旗队等参加迎宾活动;学校文艺队参加祭祀表演;客家祖地小导游社团的小导游们充当起了小志愿者,当起了义务小导游。他们的表现得到了嘉宾们的一致好评。石壁又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具有丰富的民间民俗资源,每年的传统节日如除夕、元宵、会期等都会开展民俗活动,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参与中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不知不觉中充当了客家文化的小传承人。

7. 客家文化渗透在校内各项活动中。

设计寓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教育活动是学生最喜爱的。我们开展了“校园客家文化艺术节”“走进客家”“客家文化进课堂”“寻找客家足迹”“客家祖地小导游”“客家祖地小主人”“讲客家名人故事”“客家知识手抄报比赛”等活动。邀请当地民俗学者为学生讲述本地客家名人故事。将学生收集到的、认为最欣赏的客家文化进行整理并装订成册,提供给学生传阅,加深对客家文化的认识与体会。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弘扬客家精神与体现四个做到相结合: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与正确区分真、善、美、假、丑、恶相结合;与强壮体魄学好文化科学知识、建设美好家乡相结合;与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爱家乡、爱民族、爱祖国的情感,坚强、自信、勇于拼搏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把客家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内化为学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在生活起居、待人接物、人际交往、学习等方面进行评价、鉴定,还与期末的优秀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目标、做有榜样,为良好的校风、校纪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有努力就会有成果,学校里一大批勤学习、爱思考、坚强、自信,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一代有为少年正在茁壮成长。如,我校代表队参加县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竞赛,“党在我心中”歌咏赛,田径运动会等,学生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精湛的技能,赢得了各界的好评,并取得好成绩。

三、客家文化进校园存在的一些困难及对策

客家文化进校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在活动中成长,学生在活动中成才,学校在活动中成名。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师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适用的教材,教师客家文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客家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评价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成效不显著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客家文化进校园的进一步发展,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1. 增强全体师生对学校办学理念,“一训三风”及客家文化进校园办学特色的认同感。

这些学校管理和发展的基本理念,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被全体师生所认同,建立共同的愿景,从而激励广大师生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不要变成师生的负担,而是共同的目标,主动地去作为。

2. 提高客家文化进校园的师生参与面。

客家文化进校园的最终目的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客家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历练,在活动中成长。要尽量避免活动中的表面化、个别化、精英化。

3. 提高教师客家文化知识素养。

客家文化进校园最终要由教师来具体落实,教师素质的高低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要把教师队伍建设当成一个工作重点来抓:一是要面向全体教师,大面积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客家文化知识素养。二是要面向教师个体,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特长,展其所长,发挥辐射带头作用。三是考核与评价相结合,激励教师不断成长。

4. 建立一套系统的评价体系。

每学期要对教师的客家文化进校园工作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在客家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是否提高了客家文化教育水平,并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是否按学校规定的课时数、内容完成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等。使教师在活动中体现做多做少不一样,做好做坏不一样。

5. 开发高质量的客家文化校本教材。

原有的校本教材,当初开发时由于水平、时间等原因,整体质量不是很高,经过近两年时间的使用已不能适应师生的需求,现已进行了修订。为适应新的要求,要组织开发高质量的校本教材,并通过有关部门的审定,公开发行。

6. 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不断丰富客家文化内涵。

学校地处客家祖地,按4A景区标准打造的客家祖地文化园已初具规模,每年客家祖地祭祖,经常性的客家文化交流等活动,一大批的本土客家文化学者,大量的本土客家文化资料等。这些都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校本课程资源的优势,一定要充分地利用。一是可以采取共建的形式,现已和客家祖地管理处签订共建协议,要争取得到客家工作办公室、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客家研究会等专业客家团体组织的支持。二是请进来、走出去。充分利用客家文化专业人士的智力资源优势,把他们邀请到学校来,对教师、学生进行客家文化专业培训。创造条件让教师、学生走进社区,实地考察、学习客家文化。

7. 加大宣传力度。

对客家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和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要大力宣传。对内向教师、学生、家长宣传客家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对外要充分利用网站、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客家文化进校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将形成合力,共同呵护客家文化进校园这棵幼苗茁壮成长。

两年来,我们开展客家文化进校园活动,“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学校成名”的办学理念得到落实;学生在“心正、业精、体健”的校训熏陶下,良好校风得以形成;对家乡文化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也使我们对这所地处客家祖地的农村小学,从默默无闻到今后成为有浓厚乡土特色的一流学校充满了信心,坚信它将演绎出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农村小学办学特色的成功之路。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资讯 篇11

会上,各位发言代表围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热烈交流,各抒己见。其中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重要意义、《慈善读本》经费保障、《慈善读本》循环使用、慈善内容融入课本编入辅助教材以及与教育局等相关部门沟通等问题受到与会人员普遍关注。

最后,张锦鸣会长作总结发言,肯定了自2013年9月份以来,各地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实效。并将黄岩区慈善总会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的成功归结于三点:一是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二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三是以慈寓教,成效明显。张锦鸣会长还强调:为根植慈善理念,扩大慈善文化影响力,提高社会道德水准,下阶段还需要将该活动深入推进。一是主动牵头,部门协助,共同推进;二是制定规划,明确目标,营造氛围。

期间,全体与会人员参观了黄岩实验小学、实验中学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成果。通过学校宣传橱窗分享慈善征文优秀作品、慈善典型人物事迹,并结合中小学生特点,将慈善文化寓于校园美德少年评选、文艺表演等活动中,形式多样,成效显著。其中黄岩实验中学还组建学生社团——崇德社,以“汇聚青春力量,践行快乐公益”为宗旨,结合慈善开展活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月29日上午,山东省济宁市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启动仪式在明珠中心小学举行,市慈善总会向任城区、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99所小学赠阅1万册《慈善读本》,并联合教育部门在学校开展慈善文化教育。

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体现了尝试爱心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创新,是慈善事业展中的全新尝试和跨越,对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弘扬优秀传统美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市慈善总会将与教育部门加强合作,紧密配合,做好指导工作,促进慈善教育经常化、常态化。

传统文化进高校校园的现状研究 篇12

校园文化是一种有着独特韵味的文化, 虽然和传统文化不能划等号, 但却是以传统文化为根基, 对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依赖, 并在此基础上散发着自身所特有的魅力。

(一) 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精神, 虽然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意蕴, 但却深深根植于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中。我国的传统文化既以书籍、文化物品等客观形势得以保存, 又以民族精神、伦理道德、知识结构和行为规范等主观形式影响了一带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传统文化已经作为一种民族血液, 深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 是一种思维意识基金, 指导着人们进行思维和行动。高校校园文化注重培养学生天下为公的道德观, 将孝悌、忠信、仁义、礼智、恭敬等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予以现代化使用, 努力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爱国的精神。尤其在当下, 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十分严重, 重提传统道德观、价值观对于校园文化来讲就显得十分重要, 也能够帮助学生及早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 树立伟大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二) 校园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校园文化在对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继承的前提之下, 在碰撞中又有了一些新的创新与发展。校园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 将民主和科学引入了国内, 并使得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广泛传播开来。在校园中习得科学知识、掌握和应用科学知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自由学习的环境和学术精神给师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氛围, 校园已经不再是一家言的天下, 而是呈现出百家齐鸣、百花齐放之势, 个性在科学的基础上得以张扬, 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上得以更好地创新, 这正是是校园文化区别于传统文化的创新之处。

二、传统文化进高校校园的现状

(一) 取得的成效

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校园之后, 大学不再是单纯地以传播科学知识、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唯一内容, 而是更加注重以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借助网络推广、平台宣传、举办讲座等等形式, 使得学生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了自身的人格发展。

(二) 存在的问题

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校园之后, 开启了大学以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活动,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有利, 但是, 由于时代的因素、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等也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 意识较为模糊

通过调研很多高校学生, 发现大多数人并没有准确理解校园文化的概念, 学校在宣传教育方面也做得比较松散, 很多学生更是觉得校园文化的建设和自己本身并没有多大的联系, 而且认为学生只要在学校学到了知识就可以了。这其实是非常片面的一种认识, 不仅不利于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有效形成, 而且也不利于学校校园文化的开展。.

2. 体制不健全

在目前的大学中, 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较为含蓄和模糊, 也没有具体的考核办法和管理措施, 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比较盲从, 也没有专人来负责。为此, 想要进一步发展高校校园文化, 必须首先建立完善的校园文化机制, 以此来使其发展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3. 管理不够完善

学校教学管理是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所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首先, 学校在校园文化氛围搭建上做的不到位, 也没有举办过系统化的宣传讲座, 这就使得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感知与体悟只能在大学生活中来逐步感悟。其次, 很多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教师自身也缺乏经验和交流的机会, 只能凭借自己的感觉和已有的经验来组织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最后, 学生在大学更为关键的是学会为人处世。而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仅仅将学习知识放在首位, 忽视了对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解决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碰撞的措施

(一) 以育人为本, 强化顶层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使师生受到精神上的洗礼, 同时也对健全学生的身心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 学校要强化教育育人的本质功能, 就必须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首先, 要重视校园文化的教育性, 充分利用学校一切可以宣传的地方进行宣传, 比如学校的墙壁、宣传栏和花草树木等等。其次, 校园文化建设要分层进行, 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 必须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体现特色。为此, 学校不仅要开设特色课程, 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最后, 利用校园文化活动, 使学生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二) 构建宽容环境, 提升整体氛围

可以利用一切资源搭建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长廊, 在这里可以展示传统道德的训诫和劝导, 也可以展示当代著名人物的事迹, 使学生从中得到精神的濡染。此外, 学校还可以进行道德礼仪培训, 对学生的日常言行进行规范, 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 提倡尊师重道的教育学习氛围, 从而实现同学之间的友爱鹤山, 师生之间的尊重和理解,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提高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 进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 师生共融共生, 情感交流提升

每次上课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先背诵古典名著中的一小段文字, 如《论语》《诗经》等, 也可以唱一些歌曲,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同时, 教师也可以课堂上有意识地灌输一些传统文化思想, 帮助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与不易, 领悟爱国将士的奋勇杀敌之豪情, 从而得到情感上的领悟与升华。同时, 在上体育课的时候, 也可以让学生在做运动的时候, 唱一些弘扬主旋律、积极向上的歌曲, 随时随地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进行德育工作, 这样, 师生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道德提升。

(四) 加强宣传力度, 改善教学方式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 要摒弃以往惯用的、学生已经腻烦的一些方法, 而要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逐步渗透给学生。在宣传的时候, 除了使用海报、讲座、座谈会、报告、公布栏之类的宣传方式之外, 还可以借用qq群、微信公众服务号、论坛等新的互联网模式来进行宣传, 定期推荐一些经典的人文类图书、视频等, 供学生参考和学习。此外, 也不能再用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校园文化强行灌输给学生, 而要因材施教, 选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

上一篇:创意的课堂下一篇:战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