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输液室

2024-07-04

儿科输液室(精选12篇)

儿科输液室 篇1

门诊儿科输液室的用药安全一直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我院依据《2009年CHA (中国医院协会) 患者安全目标》, 围绕用药安全, 制定了一系列细则作为质控评价标准, 及时发现儿科输液过程中有关用药安全的隐患, 并积极处理, 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寻找用药安全隐患

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期间.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输液患儿父 (母) 及家属进行调查, 每月发放20张表, 共240张, 收回200张。调查内容包括治疗环境、病情观察、用药信息指导、护理技能、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沟通技巧。满意度调查表中发现:与用药安全有关的问题从多到少依次为: (1) 患者对药名不知晓; (2) 对药物注意事项不明了; (3) 年轻护士多, 穿刺技术差; (4) 护士未及时巡视、观察。

依据《2009年CHA患者安全目标》中用药安全制定质控检查细则, 共16项, 在1个月内对输液室当班护士进行随机检查。存在问题从多到少依次为 (表1) 。

1.2 原因分析及对策

1.2.1 管理方面因素

(1) 各岗位人员的安排是以完成治疗任务做位首要, 巡回护士少又不固定。护士常常是忙完就走, 不能主动巡视沟通。 (2) 关键环节流程制定简单, 如查对, 告知,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 以及输液困难患儿的处理。 (3) 科内质控组检查内容空洞。对策: (1) 弹性排班, 根据各个时间段输液的工作量情况, 随时调整护士数, 避免病人集中引起的忙乱现象;避免护士处于疲劳状态引起注意力分散出现护理缺陷。 (2) 排班时考虑以病儿需求为中心, 加强巡回力量、及时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并主动为家长提供服务;注重人员新老搭配, 优势互补。 (3) 提高穿刺技术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关键。熟练的一针见血的穿刺技术是硬道理。此外对穿刺困难的患儿, 事先与家长充分沟通, 并制定处理流程, 人人落实, 是保证穿刺成功率的重要管理手段。 (4) 根据安全目标细化重点环节的流程。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查对病儿, 如姓名和床号等;将告知, 沟通贯穿整个输液过程;实行电子处方, 减少药房转抄的中间环节, 但仍需核对病历, 以防医生手写病历和电脑输入有误;实行收药、配药、输液、换瓶、拔针签名负责制, 这样使护士工作每一步都有责任心。 (5) 鼓励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科内出现问题, 最快时间积极上报护士长或组长。先科内分析, 提出整改方案, 在护理部帮助下进一步的分析整改方案反馈至科里。

1.2.2 护士方面的因素

(1) 部分护士缺乏主动服务的观念, 以完成任务为主。主动巡视少。 (2) 年轻护士穿刺技术不够熟练, 对肥胖儿、脱水患儿等穿刺难度大的患儿感到操作困难。 (3) 部分护士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对输液速度, 输液顺序安排未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能调整, 对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不清晰。 (4) 沟通意识及能力弱。 (5) 护士用药安全意识薄弱, 多为机械执行医嘱, 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用药知识缺乏。对策: (1) 学习和考核细化后的重点环节流程, 使工作要求和结果保持一致。 (2) 新入儿科组护士有一对一带教老师, 每周交流工作心得, 并完成操作量化指标。 (3) 定期进行专科及用药知识培训与考核。年轻护士入儿科组前须经过该岗位的科内带教培训和考核。 (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减少输液反应。操作前后清洁治疗台、有效进行手卫生, 规范配置药物, 严格消毒穿刺部皮肤。输液区及治疗室臭氧自动循环消毒每日3次并早晚2次开窗通风。 (5) 用药安全:收药护士仔细核对药名, 查堵漏错以表扬奖励;一岁以下小儿用药2人核对后做特殊记号;输液时告知家长不能随意离开输液区;规范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批号、皮试结果的记录[1], 用原液皮试;抗生素现配现用避免不良反应。中药注射与抗生素用生理盐水间隔, 防止药物间反应, 同时应高度重视及时观察。使用新药应详细阅读说明书, 严格控制滴数, 尽量让患儿不要空腹注射, 可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2]。

2 效果

儿童输液室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1年间与08年同期相比上报有效投诉由0.5% (18例/3524输液人次) 减少至0.17% (10例/5824输液人次) 。护士工作缺陷差错发生率由0.2% (10例/3524输液人次) 减少至0.1% (6例/5824输液人次) , 家长对工作满意度提高至91%。

3 讨论

WHO (世界卫生组织) 已将注射液人均用药次数作为评定合理用药的重要指标之一。现多数患儿家属竟认为打针挂水比吃药见效快, 主动要求给患儿输液, 以致儿童输液数量猛增。因此对患儿用药安全的管理尤为重要。专家指出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3]。就此, 对门诊儿科输液室用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 笔者体会这三点尤为重要:

(1) 将09年患者安全目标的要求做为质控评价标准, 并制定成细则渗透至工作流程中, 使管理者对门诊儿童输液室的重要环节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 使护理人员更有严谨的做事标准。 (2) 护理人员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儿科输液的用药安全, 同时及时把问题反馈给儿科医生, 医护共同把住儿科输液室用药安全管理的环节。 (3) 管理者不仅应重视技术管理, 还要注意服务环节的管理, 并在沟通中达到请患儿家属参与的目的。提供主动服务, 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有限时间与患儿或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做到与患儿家属说好第一句, 主动巡视, 有效解决问题, 从而改善门诊儿科输液室的护患关系, 使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即达到预防、减少医疗纠纷的目的又保证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余秀颜.门诊输液区的安全防范[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1) :62.

[2]钟丽华, 农彩琴.门诊静脉输液用药措施的探讨[J].华夏医学, 2001, 14 (5) :683.

[3]王丽.高度关注儿童用药的安全性[J].儿科药学, 2009, 5.

儿科输液室 篇2

2018年,这个崭新的里,我们儿科输液大厅将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技术法规,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履行医务人员职责,共同开展与完成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具体计划如下:

一.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

1.加强每月的院感内容的业务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

2.每季度开展一次院感活动小组活动,讨论本季度存在的问题、风险及薄弱环节,并给予改善措施,考核。3.强化手卫生的管理,定期开展手卫生活动,进行测评,与个人质控挂钩。4.加强对新上岗工作人及实习生培训管理,做到即上即培训,即培训即考核原则,要求人人过关。

二.制儿科输液大厅感染监控方案、措施及效果评价 1.每月不定期进行检测,重点抓好医护人员及实习生正确洗手方法及手消。2.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消毒”,静脉输液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切实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降低儿科输液大厅院内感染的危险性。

三.实行医院感染监测

1.对大厅环境、空气、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定期监测。

2.每日对全科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监测;对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紫外线强度监测,每周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对使用中的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进行监测维护,并执行照射小时数登记,每月定期清洗过滤网,以确保消毒质量。每周对我科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四.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1.医疗废物,专人回收,登记,对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提高了认识,落实了各类人员的职责,使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交接等做到规范化管理。五.抗菌药物的应用

1.监控医生定期对全科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防止滥用抗生素。

六. 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1.将手卫生消毒列入科室质量检查项目,与个人质控挂钩。2.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宣传教育,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儿科输液室 篇3

[关键词] 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19-01

输液疗法是儿科门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门诊患儿年龄较小、依从性较差,且家长情绪焦虑,往往导致护理人员压力过大,影响输液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到患儿的治疗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甚至引起纠纷[1]。本研究对126例患儿进行护理干预,旨在提高其对输液治疗的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接受输液治疗的126例患儿,意识均清醒,年龄6~7岁。其中男67例,女59例;感染性疾病82例,非感染性疾病44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头皮针行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只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输液前介绍输液目的、方法,输液时护理人员从旁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心理干预:向家属简单交代输液流程,取得家属和患儿的信任感,减轻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2)营造良好就诊环境:输液时,让患儿观看鲜艳活泼的图画,适当播放高雅的音乐,为患儿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3)赏识激励:穿刺前,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赏识行的语言进行肯定。穿刺成功后,及时对患儿进行口头表扬和物质鼓励。(4)加强病情观察:患儿注射完毕后,控制好药物的量及速度,并嘱患儿勿随意走动,以便巡回护士及时观察病情变化。(5)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的程度及避免方法,指导其加强基本保健知识,并告知其定期复查。

1.3 效果评价方法[2]

根据患儿合作程度分为3个级别,Ⅰ级:积极接受输液穿刺,配合程度良好;Ⅱ级:起初较为配合,穿刺过程中因疼痛而产生抗拒心理,经护理干预后完成输液穿刺;Ⅲ级:完全不配合,需采用强行固定的方法完成输液穿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门诊输液穿刺过程中,干预组患儿的合作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由于患儿的认知能力及依从性较差,门诊输液时易产生恐惧、分离性焦虑和自控力丧失等不良心理反应[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高质量的个性化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4]。因此,改善沟通和交流技巧,实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儿科的门诊输液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营造良好就诊环境、赏识激励及健康教育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良好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有助于患儿与家长详细了解疾病,认识疾病,以减轻精神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并可有效避免再次发病。赏识激励其可贵之处在于给予他人欣赏的眼光,并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发挥对个体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方法[5]。该方法可使患儿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具有减少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分散注意力和增强自信心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的合作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儿对输液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总之,对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心理负担和躯体症状,提高输液治疗的配合程度,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立存,孟进霞,张莹,等.急诊输液室投诉和纠纷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3):77-78.

[2] 吴玉红,李颖阳,成守珍.心理干预对门诊手术患儿合作程度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6,5(3):53-55.

[3] 李玉梅.改善儿科门诊输液服务质量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5):354-355.

[4] 陈翠萍,杨玲英,王雅梅,等.护理服务绩效管理模式对提升住院病人满意度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8,8(5):34-35.

[5] 李卫军,刘畅君,刘细和,等.赏识注射法在急诊儿科静脉输液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0):49-50.

(收稿日期:2012-02-16)

儿科输液室 篇4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本组资料来源于我院急诊科有关护患纠纷的记录, 发生在急诊室儿科输液的投诉占6例。统计日期为统计日期为2007年1月-6月。

1.2 发生原因

在6例急诊室儿科输液护理投诉中, 服务态度差的2例;工作责任心不强的1例;静脉穿刺技术差的3例。

2 原因分析

2.1 人们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提高是出现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近年来, 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对医疗行业的医患纠纷进行大量的曝光以及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使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更加强烈。要明明白白地消费, 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要求透明清楚、明白便不言而喻[2]。孩子作为家庭的“小皇帝”是中国的传统所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 平常近乎“众星捧月”似地生活, 一旦生病, 父母及家庭成员更是体验“切肤之痛”, 而护士的操作带给患儿的是不适或痛苦, 家长容不得任何看似不正常的情况发生。从近半年来发生的矛盾纠纷看, 有的家属总是不分任何客观情况, 只想立即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 在众多患儿中而视其他小孩子于不顾;有的家属认为在孩子头上反复找穿刺部位, 属于动作拖拉, 要进行投诉;有的家属在给患儿输好液后, 不细心照料, 出现针头错位, 导致液体渗漏而责怪护士动作粗暴, 服务质量不好, 这种情况的出现, 若护士处理不当, 则会激发矛盾, 引起护患纠纷。诸如此类情况都深深地体现出患者对医院的各个方面服务的高标准、严要求, 使护理人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2.2 护患之间缺乏沟通, 个别护士态度冷漠是出现护患纠纷的诱因。

作为患儿家长, 普遍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病情最重, 在急诊里就是最急需得到治疗及及时的医疗服务。而急诊输液室拥挤的患儿及家属, 常常容易使护理人员忽视对新到人员的关注, 此种情况极容易使着急的家属产生过激情绪。如在为患儿做静脉穿刺时, 护理人员对家属的质问没有耐心、细致的解答或给患儿以必要的鼓励、爱抚等, 而是面无表情, 纯粹为静脉穿刺而穿刺。当一次或两次穿刺不成功时, 不但没有歉意, 而是一味责怪家属配合不好或以患儿血管不好为托辞。如家属抱怨几句, 则把患儿放到一边, 置之不理, 而最终激怒家长, 成为护患纠纷的一大诱因。

2.3 护理人员不严肃的工作作风激起家属的不满, 导致对护士失去信心。

我院急诊输液室儿科输液一直比较多, 尽管我们在操作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但仍有个别家属对我们的配药会不会出错表示怀疑, 故我们应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 以消除家属的疑虑, 取得他们的信任。

2.4 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技术与患儿家属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是引发纠纷的又一因素。

患儿在急诊输液相对于住院较为经济、自由, 因而急诊小儿输液人数相对较多, 而且大多数患儿输液天数相对较长, 少则3 d~5 d, 多则10来天。较长时间留在急诊输液也增加了穿刺的难度。由于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业务素质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的差异, 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也不同。在一次未能成功穿刺的情况下, 患儿家属便有难以接受的感觉, 若再2次、3次不成功, 其家属自然会产生“上当受骗”和“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的心理。我院急诊科的护理投诉中, 此类投诉占最大的比例, 要很好地解决此问题, 必须把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精湛的业务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

3 防范对策

3.1 转变观念, 增强服务意识, 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医学模式的转变, 要求我们的护理工作都必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在工作中, 我们要随时保持良好的心态, 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 了解他们的感受, 以便在护理中更能体现“为患者着想”, 使护理更有针对性。由于前来输液的患儿的病情各不同, 有诸多原因可能增加静脉穿刺的难度, 如一次穿刺不成功, 要敢于向家属表示歉意解释, 取得家属的谅解与支持, 杜绝矛盾激化。

3.2 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护理工作要求我们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执行操作时, 绝不容许护理人员的失误, 造成对患者的任何伤害。因此, 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操作技术,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狠抓基本功, 以牢固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技术为患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职责和任务。急诊输液室不仅为患儿“输液打针”, 更应注意患儿的病情观察, 如观察不仔细, 对病情变化掌握不及时, 很可能延误治疗。因此, 作为代表医院形象的急诊护士,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用一流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业务素质赢得患者的认可与赞同, 才能为医院注入生机与活力, 从而保持和巩固医院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蔡玮, 王海勤, 李秀芳.输液室护士穿刺技术培训[J].护理学杂志, 2007, 2 (7) :23

输液室工作 篇5

1.凡需静脉输液的非住院、留观病人,应到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

2.凡输液病人在门诊时须做好生命体征(包括T、P、R、BP)的检测并记录。病人输液前,输液室值班护士应查阅门诊病历,了解病情及生命体征。

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护理操作前必须对药剂人员所配注射用药与注射卡核对,同时与病人姓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对各类制剂质量作第二次检查,以防变质和霉变。

4.护士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严格执行无菌操原则和操作规程,防止造成污染。

5.加强对输液准备室管理,保持清洁整齐,物品定位,每天地面消毒二次,空气消毒一次,限制无关人员入内。

6.输液室应配备专职护士,加强对输液病人的巡视,每小时至少一次;发生病情变化立即报告急诊科值班医师,及时采取措施。

7.病人输液完毕后,应由值班护士按医嘱在门诊病历上作输液记录(包括输液起止时间、输液情况等)。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定时开窗通风,随时清洁地面,每天空气消毒一次,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巾一擦手。对传染病患者,应按常规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9.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安全医疗防范措施,谨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儿科输液室 篇6

【关键词】 小儿输液室;静脉输液;护理;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40-01

静脉输液是儿科门诊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静脉输液的通畅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1]。但在护理过程中,受操作技术、患儿本身及家长心态等因素影响,液体渗漏,按压不当致皮下淤血等问题时有发生。为保证患儿安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就我科近年来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因素 受整体医疗大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小儿输液室静脉输液患儿数量日益增加,另一方面,医院护理人员普遍不足,加之输液过程中患儿多哭闹,陪同家属众多,人员流动大,活动频繁,环境嘈杂,而输液时间的无规律性也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1.2 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 静脉输液穿刺難度较大,尤其是头皮静脉穿刺,部分护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缺乏静脉穿刺理论知识及相关实践操作经验,加之患儿血管细、哭闹不配合,家长情绪波动大,这些都给护士操作造成较大心身压力,直接影响穿刺成功率。

1.3 制度及流程执行不到位 存在个别护士有章不循、粗心大意等情况,对患儿症状、体征观察不仔细,操作缺乏规范性,对异常发现报告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护理记录模糊不清、用药差错等。

1.4 护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 由于患儿年龄普遍小,多哭闹,好奇心重,习惯痒抓,关节处活动大,加之家长担忧孩子健康状况,对病情不理解、不接受,情绪波动大,输液配合度较差,易发生头皮针针头脱出、药液渗出等现象。部分护理人员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缺乏技巧,态度生硬,缺乏耐心、细心,易导致护患纠纷。

2 护理对策

2.1 重视“人”的因素 科室护理管理者应深入护理实际,充分体会及理解护理人员工作中的艰辛,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弛张有度,营造宽松、温馨的工作氛围,充分发挥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质量。

2.2 提高护理服务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选派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组织院内培训,如基本业务训练、护理服务理念培养、护理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及护患沟通技巧等方式,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培养护理风险意识,提高护理水平。

2.3 健康教育 小儿静脉输液合作能力普遍差,尤其是3岁以下患儿;患儿家长由于对疾病认知不足,缺乏科学的静脉输液知识,加之忧虑孩子的健康,容易手足无措,直接影响静脉输液穿刺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综合评估患儿年龄、病情,结合家长的疾病认知水平,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向他们明确穿刺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并告知其正确的护理方法,指导处理可能发生的状况。

2.4 心理干预 由于患儿年龄普遍小,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反抗等负性心理,配合度较差,家长看到孩子哭闹情绪易激动。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患儿,并做好家属的解释及宣教工作,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通过为患儿讲故事、听音乐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他们对静脉穿刺的恐惧感。

2.5 静脉穿刺护理 研究表明[2],3岁以下小儿静脉输液以选择头皮静脉为宜,护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且易于固定,3岁以上的患儿以手背静脉为主,尽量选择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粗直血管进行穿刺,注意避开关节。穿刺操作务必轻巧熟练,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针速度宜缓慢,以减少对患儿血管膜的损伤。

2.6 重视护理细节管理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加强预见性护理及环节质量监控,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通过建立标识、严格巡视等方式减少安全隐患;加强对患儿及其家属治疗依从性的教育,提高治疗配合度。

2.7 加强护患沟通 规范护士言语、护理行为、护理礼仪,注意沟通过程中的主动、耐心、体贴、细致,引导护士正确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并予以合理处理,提高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3 讨 论

静脉输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实现,小儿输液室护士必须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充分掌握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疏导与干预,同时加强对输液细节的管理,提高对异常情况的预见、处理水平,保持护理工作的细致周到、井然有序,增加患儿及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度和信任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小妹,余银珍.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46-47.

儿科输液室 篇7

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输液室有护理人员34名, 均为女性;年龄20岁~40岁, 其中20岁~30岁27人, 30岁~40岁7人;护士19人, 护师10人, 主管护师5人;本科学历5人, 大专学历20人, 中专学历9人。输液高峰期间, 每天接诊病人达到1 700例次, 最少每天1 000例次。

2 护患沟通管理

2.1 建立护患沟通管理流程

2.1.1 输液穿刺护士的沟通流程 ①认真核对药物, 检查药物有无混浊、絮状物, 查对药物编号及姓名, 采用双向核对, 请患儿家长自述编号及患儿姓名, 仔细询问皮试情况, 确保准确无误后, 方可进行穿刺。②穿刺过程中,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一剃毛刀, 进行头皮静脉穿刺需剃头发时, 要耐心解释, 征得家长的同意。充分暴露血管, 认真消毒穿刺部位, 注意彻底排除输液器内的空气, 指导家长协助患儿摆好体位。③ 穿刺技术是沟通效果的重要体现。娴熟、敏捷、高超的穿刺技术容易赢得家长的信任。“一针见血”的效果显得极其重要。如果穿刺不成功, 应诚恳地向家长、患儿道歉, 消除家长的不满情绪, 对家长由此产生的抱怨等给予理解。

2.1.2 输液巡回护士的沟通流程 ①进行个体化指导, 根据患儿的年龄, 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数, 告知患儿家长输液的注意事项, 及用药指导;②输液过程中认真巡视, 观察药液有无变色, 液体滴数, 穿刺部位有无外渗;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患儿有无皮疹、胸闷、憋气等过敏征象和药物不良反应, 熟练掌握其抢救流程;④对于家长的任何疑问均需立即解决。

2.2 加强护理人员对沟通能力的认识与培养, 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及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首先, 由高年资护士对刚入科护士进行集中培训, 传授与患儿家长沟通的方法, 应用工作中的实际案例说明沟通不到位带来的隐患及纠纷, 从而, 使全科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有深刻的认识。同时, 加强对专业知识及心理知识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使沟通更贴近病人的病情及其心理, 做到有问必答, 有问能答, 变被动为主动, 增强主动沟通意识。

2.3 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 一名专业的儿科护士要灵活运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 使患儿及家长产生信赖及安全感。

2.3.1 与1岁以内患儿的沟通 对此年龄阶段的患儿应多给予抚摸, 对孩子轻柔的爱抚, 不仅仅是皮肤间的接触, 更是一种爱的传递。可以使患儿得到平和安静的感觉, 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2.3.2 与1岁以上患儿沟通 护士应采取与患儿视线平行的位置, 避免与患儿目光突然接触, 使其产生恐惧感。面对哭吵的患儿, 护士要有耐心, 应面带微笑, 表情亲切, 使用温和的语调、适中的语速鼓励其配合治疗[1]。

2.3.3 与患儿家长的沟通 患儿家长是患儿全部利益的代表者, 从而决定了家长在患儿治疗护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患儿易对医院环境产生恐惧心理, 对医护人员产生反感, 而家长的陪同使儿童有了安全感, 是帮助儿童接受治疗、沟通护士与患儿关系的重要桥梁。①患儿家长的基本心理特征为迫切盼望患儿早治、早愈。针对家长的不安情绪, 与家长的谈话最好以询问普遍性问题开始, 以创造轻松的气氛, 使家长希望与护士沟通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避免在谈话开始时使用如“是不是”“有没有”的闭合性问题。当患儿病情复杂、久治不愈、病情危重、耽误学习时, 家长自然会表现出极大的担忧和焦虑, 产生要求护士护理技术精湛的心理, 突出表现在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及危重抢救、服务态度等方面。有家长对患儿的治疗不理解、不配合, 对护士的操作缺乏信任感, 还有少数家长, 甚至在患儿拒绝接受静脉穿刺及其他有痛感的治疗时, 缺乏耐心、对患儿大声吼叫、打骂。进行穿刺时, 患儿哭, 家长也跟着哭, 有时还拒绝治疗, 所有这些不仅影响患儿的情绪, 也影响护士的情绪和治疗, 容易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护士应有所认识、了解并正确对待患儿家长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与家长进行沟通, 避免矛盾冲突, 争取家长的信任与配合。②同时要注重自身的衣帽整洁、举止端正、态度和蔼。在治疗护理中要有耐心, 如果对患儿流露出厌烦情绪, 对家长爱理不理, 则不会获得家长的好感和信任, 容易导致家长的消极情绪, 埋下产生矛盾的潜在因素。门诊绝大多数患儿是在家长的陪同下接受治疗的, 护士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病情好转和家长对护士的信任程度。③作为护士首先要关爱孩子, 理解家长的心情, 学会冷静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在给患儿静脉穿刺时, 首先要做好患儿和家长的解释工作, 以争取其配合, 穿刺要仔细选好静脉, 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避免失误, 当穿刺失败时, 不要急躁, 也不要受家长消极情绪影响, 更不要埋怨患儿的静脉条件不佳、家长不配合等, 否则更容易引起矛盾。此时应沉着、冷静地再穿刺, 如果穿刺再次失败应调换护士, 并向家长表示歉意[2]。总之, 加强自我控制能力, 既能提高穿刺技术, 又能稳定家长情绪。护士、患儿、家长三者之间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任何一方的倾斜, 都会影响其稳定性, 护士应该在这三角形构架中起积极主导作用。

3 实施效果

2007年1月—2007年6月输液总数为244 351例次, 护患纠纷531例次 (0.22%) , 病人满意度为90.5%;2008年1月—2007年6月输液总数为218 543例次, 护患纠纷301例次 (0.13%) , 病人满意度为98.2%。2007年与2008年同期相比, 使用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后, 护患纠纷发生比率明显降低, 满意度明显提高。

4 讨论

护理服务的特性决定了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的因素。在护理服务过程中, 与护患间的沟通是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活动。沟通上的失误会造成隐性病源的流失, 导致社会效益的降低。当病人满意时, 会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和顺应性, 增强对不适和恐惧的耐受力, 从而对治疗产生良好的影响。同时可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增强病人对护理人员, 对医院的信任感, 对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重要的作用。

流程也称过程与程序, 是完成一项或多项工作任务的一系列逻辑有序的活动, 护理流程属医疗服务流程的范畴, 它是将每项护理工作按合理的程序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过程[3]。我门诊输液室将护理管理融入护患沟通中, 形成护患沟通管理流程。这样做使护理沟通形成了一种程序, 改变了以往随机的方式, 使沟通变成了一个有章可循的过程。在这一流程中病人享受到的是护士温馨的服务, 不仅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而且是工作紧张而杂乱的输液室变得紧张而有序, 服务质量得到了改善和提升。本研究显示, 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实施后护患纠纷减少, 病人满意度提高。门诊输液室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及其家长运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沟通, 培养护理人员沟通及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 可解决服务差错, 改善服务质量, 提高病人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莉.学龄儿童因抽血所致晕厥的原因分析和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1 (19) :1052.

[2]左秀兰.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 2004 (12) :29.

儿科输液室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患儿22例,患儿平均年龄为(4.1±0.5)岁,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门诊输液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行优质护理,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构建良好的治疗环境,在输液室内除了置有饮水机、纸杯、空调、卫生纸等常规基础设施意外,还根据患儿的性别及年龄,在输液室内设置玩具、卡通书籍以消除患儿对于输液室的陌生感;(2)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由于门诊输液室所接触的患者数量比较庞大,而且具有比较强的流动性,因此护理人员首先要严格核查患儿及家属的个人信息,并对其药物进行合理的管理,以避免出现遗漏和差错;建立巡查及投诉制度,护士长不定时到输液室进行巡查,以监督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是否出现操作不合理的情况,以便能够及时指出并解决;投诉制度的设立更多的是为了约束护理人员的行为,保证其在实践工作中能够以一个比较好的态度进行护理操作,防止医患矛盾的出现;(3)多与患儿进行沟通,从临床实践来看,即便是对输液室的布置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是在长时间的输液过程中患儿也容易出现不耐烦甚至哭闹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不定时的多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其对护理人员产生好感,进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4)健康知识宣教及心理疏导,首先要将输液过程中的具体注意事项详细的告知患儿家属[1],以避免其由于不正当的操作对患儿造成影响。其次,病情相对比较严重的患儿可对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以便其出现焦虑和紧张等负面情绪,对医院正常的护理计划产生影响。

1.3 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儿家属进行口头或书面调查,统计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经过护理及问卷调查资料整合显示,观察组(n=30)中对护理操作满意的患儿及家属共计16例(53.33%),较满意12例(40.00%),不满意2例(6.67%),护理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n=30)中对护理操作满意的患儿及家属共计9例(30.00%),较满意11例(36.67%),不满意10例(33.33%),护理总满意度为66.67%,护理满意率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2.2111,P=0.0000)。

3 讨论

优质护理是一种具有较强整体性、连续性和创造性的护理方法,它是社会全面进步及医疗卫生水平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重视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更多的关注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这也是该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方法区别最为明显的地方。

结合本次研究来看,我们以儿科门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该科室所接纳的患者由于年龄普遍比较小,不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耐受能力[2],因此在整个护理期间患者都有可能出现各种抵触治疗的行为,这也给正常护理计划的开展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护理中加入了对输液室环境及基础设施的布置,这可以说与患儿疾病的治疗并无直接的联系,但是这也是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体现差异的地方,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患儿处于医院陌生环境下,很容易出现紧张和害怕等情绪,将输液室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则能够有效的达到转移其注意力,消除其陌生感的作用,这对于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其次,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及心理疏导,与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不同,由于年龄的限制,研究所选取的患者不具备正常的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因此沟通交流乃至心理疏导,更多的是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期间或操作前与患儿进行的一种互动[3],其本质在于让患儿对医护人员产生好感。其次,关于各项制度的建立以及护士长巡查制度,更多的是对常规护理的一种深化,目的在于保证护理操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两组患儿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从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66.67%,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的护理操作中展开优质护理对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这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大背景下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更有助于医院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4]。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将优质护理模式作用于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的护理中,不仅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最大程度的患者的满意率,研究所示方法经过试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平,金小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门急诊输液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5,29(1):77-79.

[2]何秀明.开展一对一优质护理服务对门诊抽血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14(7):100-101.

[3]吴玲.对儿科输液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21(1):72-73.

儿科输液室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系统组成及功能:我院儿童分院门诊输液区移动护士工作站所采用的无线局域网为IEEE802.11b/bg/ng (54M) , 掌上电脑为摩托罗拉MC55A0的企业数字助理 (enterprise digital assistant, EDA) , 支撑平台为医院HIS系统。病区共配置10部PDA。每部PDA均带有条形码扫描头, 同时其内置有全图形化的移动床边护理软件, 使护士在床旁手持PDA便能进行患者身份标识确认、生命体征信息采集、医嘱查询及执行等操作功能。

1.2方法

1.2.1使用方法:每位当班护士人手1部PDA, 使用前需检查PDA有无缺损及电池负荷情况。输入自己的口令和密码, 及时接受网络中的信息和执行情况。每当医师通过HIS系统开出医嘱, 经办公护士审核签名后, 各责任护士即可通过PDA界面选择相应的床号以显示该患者新开和已执行的医嘱、每项医嘱的执行时间和频次以及需要执行的项目等。当护士完成某项操作后, 点击相应的项目, 系统将自动保存操作时间和操作人员姓名, 并将执行情况传回HIS系统, 及时为医师提供患者的治疗情况。

1.2.2调查工具:本实验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咨询临床、护理专家自行设计简易调查问卷表[3,4]。调查问卷表主要包括护士问卷内容和患儿家属问卷内容两部分。护士问卷内容包括:移动护士工作站在核对、处理医嘱时效性, 查询患儿检查结果效率性以及与患儿家属沟通效果等3个方面。选项包括效果明显提高、有所提高、无明显差异、降低。患儿家属问卷内容包括:患儿家属对护理态度的满意度、患儿家属对响铃应答满意度、患儿家属对就诊等待时间满意度等3个方面。同时本实验还就移动护士工作站对儿童门诊输液区工作流程的影响以及其在护理差错、护理投诉事件、患儿每次就诊输液等待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

1.2.3调查方法:由护士长指定人员发放问卷, 并就问卷填写方法进行规范化指导, 以获取更多客观数据。发放护士调查问卷共25份 (每人1份) , 收回有效问卷25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发放患儿家属调查问卷总共450份 (每人1份, 其中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前调查问卷占227份, 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后调查问卷占223份) , 收回总有效问卷416份 (其中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前占206份, 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后占210份) , 总有效回收率为92.44% (其中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前占90.75%, 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后占94.17%) 。

1.3统计学方法:本实验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频数、率和构成比对所有数据进行描述,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效果: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护士认为移动护士工作站在提高核对、处理医嘱时效性, 查询患儿检查结果效率性以及与患儿家属沟通效果等3方面均发挥着显著的作用。结果见表1。

2.2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情况:我院儿科输液门诊运用移动护士工作站前后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后患儿家属对护理态度满意度、对响铃应答满意度以及对等待就诊时间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2.3移动护士工作站对儿童门诊输液区工作流程的影响: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前儿科门诊输液业务流程:收药护士接收患者药物和校对 (输液治疗单和药物) →治疗配药护士校对 (主要校对项目包括输液卡、药物、配药) →输液区护士核对注射 (校对患儿姓名、年龄以及药物) →注射护士巡视病情和续加输液瓶→输液结束等步骤。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后我科门诊输液业务流程:收药护士接收患者药物→电子处方自动打印输液卡、输液瓶签, 门诊患儿身份二维条形识别码→门诊患儿身份二维条形识别码交于患儿家属→治疗配液护士PDA扫描核对输液卡、输液瓶签、配药→注射护士PDA扫描, 核对患者身份、输液单、输液瓶签, 注射→巡视班护士巡视病情和续加液体瓶→输液结束。

2.4移动护士工作站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本实验就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前后每月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就诊输液等待时间每次等待时间进行调查, 结果见表3。

3讨论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医疗纠纷的好发地与多发地, 一些无法预料甚至难以防范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此时, 患儿家属极易把这些责任归结于输液所致, 进而追究护士责任, 甚至辱骂、殴打护士, 索取赔偿[5]。鉴于此, 积极寻求能有效改善儿科输液门诊护理质量的方法对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谐护患关系以及确保护士人身和工作安全颇为重要。移动护士工作站是信息化时代在医疗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结晶;它的诞生与实施, 不仅优化了工作模式, 而且还保障了护理质量和安全。本院于2012年10月将移动护士工作站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工作过程中, 旨在揭示其对提高儿科输液门诊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后, 儿科输液门诊病区的护士们在核对、处理医嘱的时效性, 查询患儿检查结果的效率性以及与患儿家属沟通的效果性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此同时, 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态度满意度、对响铃应答满意度以及对等待就诊时间满意度较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前均有所提高。此外, 移动护士工作站还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 减少了儿科输液门诊病区每月的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事件以及缩短了患儿每次就诊输液等待时间。由上可知, 在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后, 对护士们而言, 工作效率更高了, 下班更加准时了, 压力有所减轻了;对患儿家属而言, 就诊更加满意了, 投诉与牢骚显著减少了;对医院和社会而言, 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了, 医患矛盾缓解了, 社会关系和谐了[6]。

综上所述,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实施为护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为护理安全买了一份保险。

摘要:目的 探讨移动护士工作站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25位护士以及450位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0.1%的护士认为移动护士工作站提高了她们在核对、处理医嘱, 查询患儿检查结果以及与患儿家属沟通效果等3方面的效率;患儿家属对护理态度、响铃应答以及等待就诊时间满意度均明显高于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前;同时, 移动护士工作站还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 减少了每月的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事件, 同时也缩短了患儿每次就诊输液等待时间。结论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实施, 不仅优化了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工作流程, 而且还提高了护理质量, 和谐了护患关系, 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移动护士工作站,护理质量,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玲玲, 侯铭, 李萍.基于PDA的移动护士工作站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8) :642.

[2]肖光, 徐凤, 张文龙.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及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 28 (7) :868-870.

[3]王玲玲, 李萍, 贲艳丽.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22) :3222.

[4]周玉洁, 张会芝, 宋伟, 等.某医院移动护士工作站临床应用情况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7) :285.

[5]刘志红.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22) :117-118.

儿科输液室 篇10

1 工作方法

1.1 组织学习, 加强培训

临床科室的护士越来越年轻化, 缺乏工作经验, 我们进行专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 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细化输液治疗护理的标准。定期开展输液安全专题分析讨论会, 利用头脑风暴法, 找出输液各环节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根因分析, 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 找出具体可行的措施落实到工作当中并对效果进行评价。

1.2 护士长加强跟班, 对输液全程进行检查督导

护士长每周跟班输液1次或2次, 对输液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 可以准确地发现护士在操作细节中存在的问题, 如特殊用药和剂量不标识、抽吸药量不精确、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和二人查对、输液后没有交代注意事项等。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讲评, 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使其更趋安全可行, 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方法, 对于结果定期进行追溯。

1.3 各种提示标识的制作

根据儿科用药的特殊性, 制做了各种提示标识, 如颜色鲜艳、字迹清晰的液体量标识贴、治疗室做的液体量对比标识墙贴、各种时间液体的提示卡、现用现配提示牌、病人外出温馨提示牌, 操作前二人查对、“三查七对”提示卡等, 培训护士正确合理地使用。

1.4 输液各个环节的细节管理

1.4.1 提取医嘱安全

从处理医嘱方面把好关, 儿科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用药剂量和液体剂量多种多样, 主管班护士在提取医嘱后, 将特殊剂量、时间和用法在医嘱本和瓶贴上给予画圈或红笔标识, 加强与后勤保障护士的沟通, 后勤保障护士摆药后在临时医嘱上画“○”, 表明药液已摆放, 执行者画“√”签字, 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

1.4.2 液体质量安全

后勤保障护士收到配送的液体后要进行液体外观、有效期、包装完整性的检查, 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摆放在液体柜里, 每日领取液体要根据需要有计划请领, 避免多领和误领。

1.4.3 配置药液的安全

根据医嘱由电脑系统打印输液瓶贴, 有序摆放, 禁止手抄瓶贴。将特殊的液体量和药量做好标记。对于特殊剂量的药物, 护士将溶剂量和加入的实际药量标于输液瓶贴上, 如打5抽1, 即实际加入原药量的1/5, 以利于二人查对。配好的液体和药瓶、安瓿在换液体前丢弃, 配液护士要在液体瓶签上签字, 以证明药液已加。护士配液时要关闭门窗, 减少人员及不良因素干扰, 严格无菌操作。

1.4.4 更换液体的安全

执行双签字制度, 即配液护士和换药护士均要在液体袋上签字。在核对患儿床号、姓名和药名时, 由过去的直呼患儿床号、姓名改为“反问式查对”, 即先用输液本或医嘱本核对床号, 确认PDA系统, 护士主动询问患儿姓名, 待家长或患儿回答, 确认信息一致后再更换液体, 更换液体后再次核对姓名, 观察液体质量, 有无浑浊、沉淀等。

1.5 提供多份治疗单, 方便护士查对

除了输液治疗本以外, 我们在治疗室、病人床头分别挂有全体病人和单病人输液单, 避免了一人用输液本其他护士无处查对的现象, 方便护士工作。输入每组液体护士均需在执行单上打钩、签字、签时间。

1.6 做好输液健康教育

每次输液和更换液体后, 护士要向患儿和家长介绍本组液体的药物名称、主要作用、副反应和具体注意事项, 做好详细的健康宣教, 让家长和患儿清楚自己的治疗项目及观察项目和目的, 避免家长和患儿随意调节输液速度, 同时家长有疑问时也可以及时提出给予解决。

2 实施效果

2010年以来, 我科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实施细节管理, 减少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液体量错误、药量不精确、执行时间不规范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输液不良事件由开展细节管理工作前的5起减少到1起, 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保证了患儿的用药安全。

3 体会

3.1 细节管理保证了儿科住院患儿的输液安全

细节管理是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不良事件前的积极预防, 是将处置行为转为控制行为, 属于一种前瞻控制[3]。将细节管理运用到儿科输液各环节中, 使输液全过程更加严密, 无缝隙, 我科在静脉输液中实施细节管理后, 输液相关不良事件明显较少, 有效规避了输液风险。

3.2 细节管理减少了护患纠纷, 提高了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出现护理差错以后由于大部分家长不懂医, 虽然当时对患儿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但家长也非常恐慌, 担心预后及孩子的生长发育, 容易引起护患纠纷。加强细节管理, 完善护理工作的每个细节, 减少错误的发生, 可减少护患纠纷, 明显提高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

3.3 细节管理规范了护理行为

通过细节管理使输液的各个细小的环节都更科学合理, 最终形成一套统一的、规范的、符合科室工作特点的静脉输液流程和标准, 经过培训, 使全体护士严格执行, 规范了护理行为。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7:10-13.

[2]张翠雁, 卢秋香, 凌惠瑶.静脉输液记录卡在门诊输液中心的应用及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 (11) :46-47.

儿科输液室 篇11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小儿科;安全护理

门诊儿童静脉输注是治疗轻症患儿的有效手段,其中5岁以下患儿占90%以上。门诊输液工作极其繁重,短时间内大批输液患儿,工作极易出现护理缺陷;小儿缺乏表达能力,给输液操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成为门诊儿童输液区安全护理管理者重视的问题。现结合臨床实际,对我科室在患儿输液中加强了安全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临术资料

1.1-般资料:我院儿科的输液室负责门诊儿科输液,但在14岁以下患儿的急诊抢救和治疗门诊输液量占90%以上。从中选取急诊输液室从2013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诊输液患儿中3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156例、女144例;年龄为0.5-12岁,平均年龄6.25岁。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常规护理输液,对照组归纳总结平时护理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实行安全护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及措施

1.2.1实行皮试签名制度:为了防止患儿未做皮试而出现过敏反应,应规范皮试工作制度,实行皮试签名制度。由于上午输液的患儿比较多,因此,可以设置一名专门的皮试护士负责皮试工作。由注射室护士专门负责皮试工作,对于应做皮试而没有开具皮试说明的,应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申请补开皮试[2]。当皮试护士作完皮试后,应根据相关的要求在注射单上填写实验结果,并用签名来落实责任。

1.2.2构建安全操作环境: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噪音会刺激到儿童的神经系统,使儿童产生抑制的心理[3]。由于在儿科输液室中,有家长的斥责声、孩子的哭闹声,这样的喧闹环境会影响护士的心情,会容易出现差错事故。因此,应为急诊输液室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环境允许可以设置专门的输液操作室,并设有操作台和治疗车,并规定在静脉操作室内一次只能进两名患儿,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就为护士操作提供了安全保障,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1.2.3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工作:在输液的流程中,应防止输液反应发生。输液反应液就是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一般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用药不当或者进行不规范的操作而导致。因此,应要求护士在配药、穿刺等环节中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护士在进行输液和配药时,应遵循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的原则,对操作的过程要规范。

1.2.4加强人员管理和护理安全防范教育工作:针对输液的高峰期,在护士人员的安排上非常重要,因此,护士长在排班上应以弹性动态调整为原则,以满足患儿的护理为中心。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t检验组间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安全隐患发生率21.33%高于对照组的10.67%,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输液全过程中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向患儿和家属提供有关疾病的预防、治疗配合、饮食等健康教育知识,嘱家长在患儿输液过程中不要带领其随处走动,以免影响病情观察而延误治疗时机[4],这些措施均有助于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进行安全护理后的观察组的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另外,随着患者的维权意识提高,各种新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速,再加上小儿输液难度大,而患儿家长的要求高,就导致了小儿输液室存在一些安全医患。通过本文提出的一些安全护理措施,提高了护士责任感和安全意识,提升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总之,在门诊儿科输液室小儿护理中,实行安全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安全隐患发生率,从而对患儿的输液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罗燕,林小玲.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13):79-80.

[2]王芳,严金兰.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2,(06):12一13.

[3]邵文利,徐艳,田原,静脉输液药液准备及输液过程安全隐患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9-60.

儿科输液室 篇12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在本院就诊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共收集2009年6月入院的儿科住院病例200例。

1.2 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 以在本院呼吸儿内科住院患者住院号尾数是单号的为试验组, 运用Y型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住院号尾数是双号的为对照组, 运用普通输液吊瓶进行静脉输液, 比较两种方法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材料费和医疗投诉发生的频次。

Y型输液器由江西洪达医药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 主要由3根普通输液管、3个流速调节器、2个硬塑料针头、2个排气管、1个莫非氏管和1个静脉输液针组成。

1.3 分析和评价方法

资料的录入使用的是Epidate 3.0, 数据分析运用的是SPSS 11.5软件, 主要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成本消耗、配药所消耗的时间、需加药次数和医患纠纷发生的频次。

2结果

由下表可见, 研究对象每日平均输液组数约5组, 每次住院输液约需4~5次, 且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0.05) 。比较运用两种输液器产生的社会效益:运用Y型输液器配50 ml药液比运用小儿输液吊瓶每次可节约2分15秒, 配100 ml药液每次可节约3分50秒;按每个患儿输5组液体进行计算, 运用Y型输液器可减少护士1次来回加药;统计两组研究对象发生医患纠纷频次, 运用Y型输液器未发生一起医疗投诉, 运用普通输液吊瓶组发生3起医疗投诉, 主要投诉输液吊瓶质量、护士加药速度慢。

比较运用两种输液器产生的经济效益:普通输液吊瓶单价为2.25元, 而Y型输液器每个仅需1.03元, 每次输液可节约耗材费1.22元, 每个患者平均可节约5.35元, 按每年儿科住院患者约1.2万人次, 每年可节约6.42万元;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室每年约7.2万人次, 每次节约1.22元, 每年可节约8.78万元。

3讨论

上一篇:智能视频分析概观论文下一篇:空间设计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