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输液

2024-10-24

家庭输液(精选3篇)

家庭输液 篇1

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等引起的肺部炎性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湿啰音。该病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也是发展中国家<5岁儿童疾病死因之首, 故加强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1]。由于小儿病房床位紧张、住院费用昂贵、不方便等原因, 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大部分家长更愿意选择门诊输液。门诊患儿在医院停留的时间短, 大部分时间是在家由家长进行护理, 所以对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护理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我院门诊输液的肺炎患儿进行护理, 发现正确的家庭护理对患儿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2012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输液肺炎患儿200例, 其中男103例, 女97例;年龄5个月~5岁, 中位年龄1.81岁。200例患儿均有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 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湿啰音, 有喘憋现象6例, 呕吐、腹泻2例。均无肝炎、结核、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及遗传性疾病。由专职人员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专业的家庭护理指导。

1.2 护理措施

1.2.1 环境适宜、安静整洁:

肺炎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尽可能少带患儿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在家要勤开窗户, 勤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但要注意保暖, 避免吹对流风, 以防患上呼吸道感染而加重病情。患儿要多晒太阳, 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 有利于患儿康复。室温应控制在18~22℃, 湿度以55%~60%为宜[2], 可用加湿器来保证室内湿度。

1.2.2 充分休息、充足睡眠:

保证患儿有良好的休息环境, 亲属禁止在室内吸烟。减少家属陪护人数, 人员过多不利于患儿休息, 同时陪护人数多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多, 污浊的空气不利于患儿康复。喂奶、喂药、换尿布等尽可能集中进行, 尽量使患儿安静, 避免哭闹, 以减轻机体耗氧量。患儿休息时, 以侧卧位为宜, 家长应避免频繁翻动孩子, 以免影响肺底部血液循环, 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

1.2.3 合理饮食、补充水分:

肺炎患儿的饮食原则是给予清淡易消化、多水分、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 如母乳、牛奶、蔬菜汁、果汁、米汤、蛋花汤、牛肉汤、豆腐脑、婴儿米粉等。不宜大量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辛辣食物及糖分, 以免助热生痰。每餐勿过饱, 以免使膈肌上抬影响呼吸。喂食、喂水、喂药时, 应将患儿抱起呈斜坡位, 少量勤喂, 下咽后再喂, 以防误吸窒息, 发生意外。因肺炎患儿常伴有发热、呕吐、腹泻、呼吸增快, 体液丢失较多, 故应适当多补充水分。

1.2.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由于患儿抗病能力较差, 尤其是婴儿病情易反复, 故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如精神状态、体温变化、呼吸状况。当家长发现小儿持续高热、呼吸增快、呼吸困难、口唇四周发青、面色苍白或发绀时, 说明病情发生变化, 必须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 立即进行抢救。

1.2.5 预防高热惊厥:

当患儿体温>38.5℃时, 及时给予物理降温, 以防发生高热惊厥。可用冰袋冷敷前额或用温水擦拭颈部、腋下、腹股沟、腘窝等部位, 每次擦拭20min左右, 并于0.5h后测试体温, 记录于体温记录单上。擦浴时要注意遮盖患儿, 以免受凉。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 可考虑肛门塞退热栓或口服药物降温, 用药剂量不宜过大, 以免因出汗过多、体温骤降引起虚脱。如患儿仍持续高热, 应及时与主管医师取得联系, 采取进一步措施。

1.2.6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痰液黏稠、痰量较多的患儿, 家长要及时为其清除以防气道堵塞。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家长应常用棉签清理患儿口鼻腔分泌物;轻拍患儿胸背部, 促进痰液排除;适时为患儿变换体位 (侧卧位或半卧位) , 但不能平卧, 防止痰液堵塞窒息;必要时雾化吸入或服用止咳化痰药物。

1.2.7 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

患儿在降温过程中伴有大量出汗, 要及时为患儿用热毛巾擦干汗液, 并更换衣服被褥, 保证皮肤清洁干爽。由于高热唾液分泌减少, 口唇干裂, 易发生口腔炎, 应用生理盐水或朵贝尔液嗽口, 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口唇可涂石蜡油, 防止细菌生长。

1.2.8 用药指导:

父母应严格遵医嘱按时、按点、按量给患儿喂药, 不可随意服药。告知患儿家长来院输液前尽可能勿使患儿空腹, 因在空腹情况下, 血管充盈不足, 影响静脉穿刺, 同时还会增加患儿过敏反应的发生几率。比如空腹滴注青霉素时易致患儿心慌、腹痛, 再如空腹静脉滴注大环内酯类等有胃肠道反应的药物时, 易加重胃肠道反应。

1.2.9 健康教育:

患儿临床治愈, 但还未完全恢复到生病前的健康状态, 此时若护理不当, 极易复发。为防止病情复发, 应避免剧烈活动, 循序渐进, 逐步增强体格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定期预防接种, 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各种传染病。如有不适, 及时到医院复查。

2结果

200例患儿在院输液5~10d, 平均6d。输液3d后临床症状缓解, 自行停止输液1例;其余199例全部治愈, 未因护理不当发生意外或并发其他疾病。

3小结

对门诊输液肺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专业的护理指导, 可取得其积极配合, 对患儿的早日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可节约床位资源, 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并显著治疗效果, 减少治疗时间, 降低医疗成本, 改善医患关系, 并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朱念琼.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0.

[2]崔琰.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

家庭输液 篇2

我们自制“输液固定装置”,用于家庭病床静脉输液,收到效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1 制作及功用

输液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输液手掌,使之既不影响输液时手的使用功能,也能保持穿刺点的相对固定。装置有固定底板和固定带两部分,固定底板为塑料 材质,约20 cm×10 cm,四角磨圆,上铺薄海绵,外套棉布套(冬季)。固定带为1.5 cm宽的松紧材料,固定手指手腕,避免关节运动,固定带末端为魔术扣,可根据患者的胖瘦调节松紧。装置上可加罩半圆形塑料外罩,外罩可用废弃的塑料瓶制 作,取瓶瓶身一裁二,形成直径11 cm、长20 cm的半圆形外罩。使用输液固定装置时,扣魔术扣后,把固定板插入外罩内(图1)。

使用输液固定装置,可减少手臂、手掌活动时带来的输液风险,特别是针头滑落的情况。另外,在输液针上方形成一个空间,可以防止手背受压,特别 是对家庭病床卧医教论文床输液具有保护作用,降低外界对输液造成的伤害和影响,且能够有效减少输液过程中的并发症,避免输液过程中的意外事件。

1.2 对象与方法

2012年1-12月上海市闸北区大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01弄站点上门输液患者120人,患者无血管性病变,输注药物不包括生物制 剂及化疗药品,总液体量<1 000 ml/人。随机分为两组,60人为实验组,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制的输液固定装置;另60人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输液操作。社区护士操作输液固定装置,并 指导使用。问卷调查输液满意度,比较两者使用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参数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非参数资料使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用SPSS 13.3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2.1 输液意外事件及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输液患者意外事件及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心理感受各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表2)。

讨论

静脉输液作为社区家床上门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技术需要改进[1-3]。输液固定装置可减少手臂、手掌活动带来的输液风险,提高输液质量,受到病家欢迎。研究比较,使用该装置意外性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输液固定装置一人一用,安全卫生,用料简单,价格低廉,易于推广。

家庭输液 篇3

1 存在的护理风险

1.1 感染

来自输液装置、药物、社区护士、患者及家属、家庭环境5方面的影响。输液装置灭菌不彻底;输入的药品不纯;社区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手的消毒不规范;家庭看护人员在拔针后对穿刺点的污染都会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或者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而引起交叉感染、环境污染和针刺伤等。

1.2 出血

与家庭看护人员拔针方法及按压方法不当有关。

1.3 空气栓塞

输液时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未排尽;输液管衔接处连接不紧有漏缝, 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看守;换液不及时;患者活动过度、自行排除故障等导致滴管液面过低或液体走空, 均有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

1.4 滴速过快

滴速过快最易引发急性肺水肿。

1.5 缺乏家庭急救措施

当护理风险发生时, 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专业急救知识而使患者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救治。也有患者家属情急之下对患者施以不科学、不规范的急救方法而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

1.6 患者及家属违医行为

患者及家属的违医行为是构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些家属缺乏专业知识, 误认为加大药量能加强疗效或延续生命, 或将自备的能量合剂、外院配的药物擅自连接增加补液, 导致药物用量过度。

2 防范措施

2.1 增强法律意识

社区护士要不断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如定时组织社区护士进行护理纠纷个案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严格签署知情同意书。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输液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确认听清楚后, 让患者或能够为患者承担风险的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2.2 操作技术娴熟规范

规范操作是确保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家庭情境下静脉输液往往是护士独自完成所有操作, 且环境因家庭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社区护士不但要具备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 更应具备良好的慎独精神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做到查对到位、操作到位、解释到位和记录到位, 这些是每一位社区护士的基本职责。

2.3 健康评估细致全面

评估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自理能力、合作程度、临床诊断、治疗情况、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心理、体位、注射部位皮肤组织状况及血管情况等;评估看护者的心理状态、知识水平、照顾能力等;评估患者家庭环境的清洁度, 房间的温湿度, 要求操作前30 min通风换气后关好门窗、光线充足并做好宠物管理;评估输液的目的、药物的性质和剂量、输入的时间及医嘱要求。

2.4 健康宣教准确到位

患者在家输液, 护士不能观察到整个输液过程。需要社区护士教会患者及家属一些必要的医学知识及简单的操作, 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并要求其复述。患者家中至少留1名家属照顾。 (1) 教会患者及家属必要的简单操作, 如数液体滴数、关闭液体及更换液体的方法, 尤其是在液体结束后拔出针头及按压穿刺部位的方法。 (2) 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异常反应, 如输液过程中出现寒颤、发热、喉头水肿、皮疹、胸部不适、穿刺点疼痛肿胀等, 立即停止输液并与社区护士取得联系。 (3) 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患者翻身、排便、进食、饮水等可引起滴速改变的行为时, 要保持输液针头与滴管的通畅以及保持墨菲氏管的直立状态。不得随意调节滴速, 不得擅自连接增加补液。 (4) 拔下的针头插入瓶口的橡皮塞内, 连同输液瓶一起放入黄色垃圾袋中, 待社区护士路过或第2天输液后一同带回。

2.5 联系方式畅通无阻

社区护士要主动向患者家属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 确保信息畅通, 给予患者安全感, 这有利于输液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及时联系和采取应对措施。另外, 积极利用社区站点资源, 若有紧急情况发生, 也可调动站点护士及时支援,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护理故障, 使护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2.6 医疗垃圾处理得当

将在患者家中治疗产生的医疗垃圾, 分类装入利器盒或双层黄色垃圾袋, 由社区护士带回社区服务站进行分类处理。

3 小结

上一篇:链杆平衡管理模型下一篇:免疫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