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病人

2024-10-24

输液病人(精选12篇)

输液病人 篇1

静脉输注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静脉输注的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疾病愈后,因此预防输液并发症也应作为疾病来处理,在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注并发症有穿刺失败、静脉炎、导管堵塞、渗出坏死等[1],同时,在静脉输注治疗中特别在肿瘤化疗病人的治疗中,常发生输液损伤,主要是由于药物和治疗的原因,如药物过酸或过碱,高渗透压,化学结构特殊、输液量大、治疗时间长、输液部位选择不当、没有正确选择输液工具也是导致静脉损伤的一个原因[2]。本调查达到了解输液病人血管保护现状和护士对病人血管保护及现有输液工具的掌握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达到有效保护病人血管、掌握并合理使用输液工具的目的,提升护士职业价值,提高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2010年9月15日—2010年9月30日在院、输液>7 d以上的病人150例,其中男96例,女54例;年龄18岁~81岁,平均49.5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74人,初中42人,小学30人;病程2周至8个月,平均4.25个月。随机选取2010年9月15日—2010年9月30日在岗、工作2年以上注册护士150人,年龄22岁~48岁,平均38岁;文化程度:本科43人,专科48人,中专59人。

1.2 方法

设计2个量表,其一为病人对其血管的保护及输液工具选择的认知调查,主要了解病人对其血管保护和输液工具选择的认识;其二为护士对病人血管保护和输液工具选择的认知调查,主要了解护士对病人血管的保护意识和输液工具选择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分别向病人和护士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大家参与的兴趣。

1.3 统计学方法

经统计学分析处理,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

人(%)

注:肯定与否定比较,χ2=5.64,P<0.05。

3 小结

静脉输注是将大量液体和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3],护士应根据治疗的目的、输入药物的浓度、酸碱度、渗透压、药物作用、预期效果、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时间的长短等,选择适当的输液工具、并根据穿刺时血管选择原则建立静脉输注通路,最大限度减轻因静脉输注带来的痛苦。

但是病人受经济、文化程度、自我保护意识、知识缺乏等,在治疗过程中处于被动,缺乏主动了解相关知识的兴趣,只关注疾病本身,虽然对药物刺激损伤血管,有过体验,对输液工具的了解仅限于留置针和深静脉,36%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当护士在输液过程中不能一次穿刺成功时、输液过程中出现疼痛不适、导管堵塞、渗出坏死等输液并发症时,72%病人认为是影响对护士满意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护士在问卷中72%对自己的穿刺技术满意,57%对目前常用输液工具了解,63%能选择留置针输液,对其他输液工具的穿刺技术未掌握,84%的护士知道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但40%的护士对血管的保护知识缺乏,对穿刺的血管使用缺乏计划性,对引起静脉炎的药物特性掌握不够。

针对存在问题护理部应对护士加强输液知识和技能培训,对目前输液技术的进展有所了解,掌握药物的特性对血管的刺激,疾病的治疗方案、疗程、病人血管情况等进行及时评估,为病人提供一条有效的静脉通路。同时建立健全静脉输注质量考评制度,及时发现处理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反复穿刺、静脉炎、导管堵塞、渗出坏死等输液并发症。工作中应开展对病人进行输液知识的健康教育,并提供优质娴熟的穿刺技术,得到病人的配合和认可,从而提高对护士的满意度,提升护士的职业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22.

[2]魏丽平,张爽,周燕.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23:58.

[3]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4.

输液病人 篇2

为了您更好的治疗,请您遵守门诊治疗室有关规定:

一、在护理人员为你做皮试前,请务必真实的告知自己的过敏史,护理人员为您做好皮试后,在观察时间(15分钟)内,不能离开输液观察室。

二、正在接受治疗的病员不能提着液体瓶外出,离院后可能发生的一切后果由病人及家属、监护人负责。

三、病员及家属不得擅自调整输液速度;输液完毕,拔针后,请您务必按压3—5分钟;静脉输液结束和注射有致敏作用的药物后必须观察15分钟方可离去。

四、每次接受注射治疗时,必须凭医生开据的输液单或肌肉注射单,输液结束后请自己妥善保管。

五、为了保持良好的治疗环境,室内禁止吸烟;保持室内安静,不得高声喧哗;禁止打牌,下棋等娱乐活动。

六、未成年病员输液治疗时,须有监护人在旁,以便病情变化时及时地与家长沟通。

七、严禁带入危险物品,贵重物品请自己妥善保管。

八、请您爱护室内的公共设施,保持室内整洁,不得随地吐痰、乱扔纸屑。

门诊输液病人的护理体会 篇3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医药卫生事业也在时代的发展之中不断的完善。医院作为当今医药事业的行为主体,其相关的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发展。门诊是医院向社会进行服务时的前台窗口,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显得至关重要。在门诊中做好输液的护理工作对医院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门诊中的护理工作要求相关的从业人员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的判断力和全面的知识,在突发状况出现时能够冷静的进行判断和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阐述了门诊护理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门诊 输液 护理 心得体会

1、遵守医院对门诊输液工作的管理规定

在门诊的输液中一定要严格的遵守医院对于门诊输液工作的管理规定,在门诊输液的工作实际中一定要对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的完好程度做出检验,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据处方上的要求遵守药物配制禁忌。在静脉输液使如果使用的是清开灵、黄芪、氨溴等中药试剂,应该进行冲管处理。不同的药物其保存的环境要求不同,注意在强光下和高温下易失效药物的储存,如狂犬疫苗等试剂。对于在输液过程中引起血管扩张药物的注射时,应该采取缓慢静点的方式进行,进行严格的查对,保增门诊输液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门诊输液的时,不可避免的进行输液的加药,在进行加药时应该药瓶冲两遍,保证的药物能够充分的溶解。在加药的操作时,应该注意不要将没有溶解的药物和安瓿的胶塞带入输液瓶内。在进行输液前的皮试时,应该将皮试进行两边,当皮试结果为阴性时才能进行后续的操作。

2、在门诊输液工作时进行主动的服务

在病患进行治疗期间,舒适的心情能够显著的提高其病情痊愈的速度。在门诊输液护理中一定要将主动服务的意思铭记在心中,主动的和病患进行交流,对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询问,对没有作为和床位的病人,应该积极主动的为病人寻找作为和床位。在病人进行输液的过程中,有些药物能够引起饥渴的生理反应,在询问主治医生兵征得同意后,主动的为病人准备一杯水。对病人在只来治疗期间的饮食禁忌事项主动的告知病人。在进行拨针以后主动的告知病人按压3~5min并且不能揉。在门诊输液护理工作中进行主动的服务,使患者享受到最贴心、最优质的服务。

3、加强门诊输液护理工作的心理护理

在门诊输液护理工作的进行中,相关的从业人员一定要将患者的姓名和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在护理工作的进行中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关心,从而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工作的进行。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的方式和方法,对于老年患者其在普遍存在一种恐惧的心理。在护理工作的进行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语言引导和心理暗示,坚定患者相信自己能够痊愈的决心,消除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的心理影响。

对于静滴化疗的病人,由于药物和治疗手段的特殊性,会对患者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有着一定的影响,如引起肠胃的不适和全身的不适。在门诊输液护理工作的进行时,护理人员应该对病人进行药物作用机理的讲解,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在病人的治疗中,可能会使用阿奇霉素等药物,这类药物的使用能够引起静脉血管的胀痛,在输液前可以鼓励病人在进行适量的进食,在输液中进行热敷处理。

4、加强门诊输液工作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门诊输液护理工作的技术水平是门诊输液工作进行时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事输液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对不同的静脉情况进行了解,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扎针方式。老年病患的皮肤松弛,其血管具有脆而坚硬的特性,在输液工作的实际中应该采取快速刺的方式,随后将针柄进行固定。幼儿的血管很细,血管的脉络很浅,在输液工作的进行时应该选取合适的进针角度,熟读相对的较慢,对做应该尽量的轻缓,营养不良的患者在输液的扎针是应该时回血停止后,进行固定。肥胖患者的脂肪层非常的厚,在输液工作中难以找到血管,在为此类病人进行输液护理时应该对该病人要有耐心,凭着手感进行大角度进针。

5、熟悉各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不良反应的特征

進行输输液工作时,护理人员应该对不同药物的作用机理做好了解,熟悉不同药物的作用机理,清楚药物的作用目的。明确病人对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时的特征,做好应急的处理的准备。在进行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了无的注射时,应该将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事宜对患者进行告知,及时的和患者进行过沟通。防止因为沟通不当而引起的护患纠纷,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输液药物的特性制定合理科学的输液速度,一般的标准为成人每分钟滴入40~60滴,儿童每分钟滴入20~40滴。在输液进行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和进行输液的病人及其陪同人员做好沟通,防止其随意的调节输液的速度,在药物的滴入异常时应该及时的和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在进行沟通时应该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不要给病人不良的心理暗示。在进行皮试时,可以要求病人将身体是不舒服的部分说出来,不要说头晕和恶心,防止因为病人的心理状态而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出现。

6、加强病房病人巡视

在门诊输液工作的进行时,应该加强病人的巡房制度,这是护理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这就要求兴业人员有着丰富的医务知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对病人的症状、体态、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做到实时的监控,从病人的具体情况得到需要的治疗的信息。在输液护理工作的进行时应该对输液病人的病情做到合适的了解,进行特殊用药和特殊检查规则的制定。在病人治疗工作的进行时其病情不是稳定的,病人病情的变化可能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在工作的实际中,护理人员应该将病人的实际情况反馈给主治医生,进行治疗的方案的修正。

结语: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护理体制也在发生着改革,这就对护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对病人提供亲切、热情和贴心的服务时应该注意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够保证护理工作进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在护理工作的进行时应该注意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是病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的状态,保障治疗的效果。通过想过从业人员的不断努力,我相信我国的护理事业一定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于爱珍.基础护理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 袁淑云.护士在病房巡视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华常见病临床医学研究[J].2000

老年输液病人的舒适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2007年12月在我院老年护理病区住院病人112例, 其中男72例, 女40例;年龄75岁~98岁;均为老年慢性病病人;输液天数为5 d~15 d。

2 护理

2.1 输液前舒适护理

2.1.1 输液时间选择

按药物治疗时间的需要, 并结合病人的习惯选择适当的时间, 一般在早餐或中餐后半小时左右。协助病人排空尿液。

2.1.2 舒适的环境

调整好室内温湿度、光线, 将呼叫器、水杯、便壶等放于合适的位置。可根据病人的需求, 放轻音乐或调好适当的电视节目, 并将遥控器置于病人便于取放的地方。

2.1.3 体位舒适护理

根据病人的需求及病情的需要, 帮助老年病人取平卧位、坐位或半坐卧位。对于坐位、半坐卧位者可将床头摇高至所需角度, 给予软坐垫及软靠背垫, 使病人保持舒适的体位。

2.2 输液中舒适护理

2.2.1 根据输注药物的性质和量选择适宜的血管和注射部位

护士以亲切的微笑、柔和的动作与病人交谈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以分散其注意力[4]。穿刺时要选择自己有把握穿刺的血管, 尽量做到一针穿刺成功。由于老年病人的血管脆性大、弹性差及细小不充盈等特点, 因此不要过早、过紧扎止血带;宜用5½号针头采取快速进针再缓慢进入血管的穿刺方法。穿刺完毕不要立即离开, 应床边观察1 min~2 min并告知病人会按时来巡视。病人输液侧的手可嘱其轻握一块小毛巾, 使其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 并做好保暖工作。

2.2.2 加强巡视

胡化刚等[5]提到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问题有输液处肿胀、有回血、出现液体不滴、液体输完护士不能及时处理等。老年病人由于认知能力的下降, 难以判断外界事物与自己的关系。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 观察并询问病人有无胸闷、心悸、肢体发冷等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巡视间隔一般为15 min~30 min 1次。每次巡视都应弯下腰双眼正视穿刺部位数秒, 给病人以受重视及安全感, 同时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是否需要协助变换体位、姿势、饮水、如厕等其他需要, 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

2.3 输液后舒适护理

对拔针后按压部位的选择等护士要及时获取和掌握新信息, 教给病人正确的按压方法, 即顺时针方向沿血管走向行按压, 时间3 min~5 min[6]。拔针后护士要停留几秒钟, 确认病人正确按压, 确认无出血等情况后方可离开, 给病人以安全感。对不能自行按压的, 要代为按压3 min~5 min后方可离开, 5 min~10 min内要再次巡视, 以确认病人无不适及意外发生。

2.4 心理舒适护理

心理护理是老年病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病人由于疾病的影响及生理功能减退, 对于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大都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在为病人输液前应做好解释工作, 告知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了解其对穿刺的心理状态, 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每次巡视都应主动与病人交谈, 耐心倾听并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帮助病人解决由于输液所带来的不便。另外, 护士的仪表、姿态也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 微笑的服务、关切的眼神可让病人感到温暖、亲切, 有利于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促进早日康复[7]。

3 体会

舒适是病人最希望能通过护理得到的基本需要之一[8]。将舒适护理运用于老年病人输液中, 可使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 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 使老年输液病人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3.0%提高到98.1%, 同时促进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老年病人实施舒适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舒适护理贯串于整个护理过程, 它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讨、研究直至解决, 把护理工作的实际价值展现在病人面前, 通过自我价值的实现增强了护士爱岗敬业的责任感, 提高工作积极性, 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使护士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摘要:[目的]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输液病人进行护理, 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在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对112例老年输液病人进行舒适护理, 同时将心理护理始终贯穿于整个输液的过程中。[结果]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获得舒适感、满足感和安全感,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 使老年输液病人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3.0%提高到98.1%, 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结论]对老年病人实施舒适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输液,老年病人,舒适护理

参考文献

[1]紫竹果, 姚艳妮.舒适护理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 2007, 5 (11C) :139.

[2]吴宝青, 李爱军, 谢柔珍.手术室舒适护理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7, 21 (12B) :3244-3245.

[3]甄鹰, 孙孝芹, 孙梅, 等.舒适护理脊柱软组织损伤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8, 22 (1C) :222-223.

[4]朱国容, 陈进才.护理干预在老年病人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15) :2725-2726.

[5]胡化刚, 鞠昌萍.静脉输液中常见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9) :61.

[6]陈兴秀, 陈永新.静脉输液及抽血标本时按压穿刺点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 1997, 13 (1) :10.

[7]黄桂香, 黎小云.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护理中的应用[J].专科护理, 2005, 11 (19) :20.

输液病人 篇5

静脉输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和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能发生的严重反应和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以导致不良后果甚至死亡。常见输液反应达到2.6‰

1、发热反应: 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忽然畏寒,不自主颤抖,迅速转为高热,严重发绀,面色苍白,重者心率快,脉细速,虚脱,多数经处理后好转。血栓性静脉炎:局部沿静脉径路上有红肿、触痛、热痛等。急性肺水肿: 输液过量或过快,患者忽然呼吸困难、气促、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口唇发绀,口鼻喷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液,心音弱速等。4 过敏反应:清开灵、双黄连、氧氟沙星类注射液静脉输液10分钟至1小时出现皮肤荨麻疹、有瘙痒,重者胸闷、发热、口唇发绀,应警惕休克发生。有些过敏体质的人接触青霉素会发生过敏行休克,有些病人在用药过程中换批号都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有些过敏性休克发生发展迅猛,可在数分钟内,甚至可在数秒内发作。抢救不及时而死于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循环衰竭。空气栓塞:空气进入静脉,随血流经右心房到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病人感到胸闷,呼吸困难或严重发绀,治治病人死亡。

6、病人自外院带来的药品,辛西村卫生室无法保证质量。有一些从上级医院带来的药品是新药,仅靠说明书无法保证用药安全,所以在辛西村卫生室医生护士没有掌握该药品药理作用之前,我们不敢使用,为了您的生命安全建议病人到上级医院接受治疗。如果您坚持要辛西村卫生室使用您自己带来的药品,请您签字郑重声明:自带药品使用后出现的一切不良后果责任自负,村卫生室不承担任何责任。

病人及家属郑重声明:

病人签字: 年 月 日 时 分

高血压冠心病人输液前后的护理 篇6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输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55-02

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高血压冠心病作为心血管慢性疾病中的一种,其在我国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如不能及时接受治疗,将大大增加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静脉输液因其显效快,成为老年人患者较长选择的一项治疗措施。文章将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高血压冠心病),对其输液前后的护理工作展开详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高血压伴有冠心病患者(已确诊)展开研究。其中,男性患者共1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均在34-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5.3)岁。诊断依据:高血压主要以1999年WHO/ISH为主;冠心病的诊断则以1979年WHO建议为主。

2 護理方法

2.1 输液前护理

2.1.1病情观察

首先,对患者治疗期间,应全面检测其呼吸和心电图。血压测量前,应提醒患者静卧/坐半小时。其次,假如患者的血压骤然上升,且伴有头痛或呕吐等症状,应即刻通知医生,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再者,在监护过程中,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体征变化,并将各种抢救设备、药物等准备好,确保静脉通道顺畅。

2.1.2静脉血管的选择

对患者的血管条件进行评估,选择好穿刺静脉,这是穿刺成功的前提。老年人因输液速度较缓,时间相对较长,在静脉输液时,更应选择手背、小臂背面等较为舒适的部位,而不应选择关节处进行输液。此外,有些患者听力不好,在输液前,护理人员应待患者应答后再予以静脉穿刺。

2.1.3 心理护理

心理学认为,人际交往能够影响甚至改变病人的行为及心理状态,进而帮助患者更快康复健康。通常,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多是老年人,他们的情绪波动性明显,心理相对脆弱,因而更需在输液前提供心理护理。病人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积极告知患者所在病区的基本情况,减少其内心的陌生感。护理期间中,护士还可通过多种方式,向患者讲述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知识,帮助其稳定情绪,使之能积极配合输液治疗。

2.2输液中护理

2.2.1穿刺方法的选择

血管不同,所采用的穿刺方法也应有所不同。1)针对那些充盈不良的血管,在穿刺前应进行热敷,并用手掌轻轻搓摸血管,加速静脉充盈,而后再进行静脉穿刺。2)穿刺时,应尽量对患者选择自然放松法,护士可用左手将患者的五指握住,并呈半悬空状进行。应避免采用传统的攥拳法,以免患者松拳后,血管回弹或针头斜面脱出血管,从而增加穿刺难度。3)假如患者体质偏好,血管相对较为粗直,可选择大角度(40°-60°)快速进针法;如果患者静脉较细,皮肤偏薄,则可选择低角度(小于20°)缓慢进针法,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4)有些患者手背上的血管较短、近指关节周边静脉浅小,此时可选择静脉逆行穿刺,以免输液时液体发生渗漏。5)从老年人患者的血管特点来看,护理人员穿刺时通常可选择6号或是5.5号输液器,既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同时还可消除其恐惧心理。

2.2.2滴速调节

通常而言,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来控制好滴速。针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输液患者,因其心脏生理功能衰弱,心肌细胞逐渐萎缩,输液速度如果太快,很容易使其产生胸闷心慌等不良状况。因而,护理人员可将液体滴速控制在(20-40)滴/min,做到量出为入。同时,应提醒患者不能自行调节输液速度,以免带来严重后果。

2.3 输液后护理

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应立即拨针。如果是贵重药品,则应等到药物全部输完后再拔针,以适应老年患者内心对药物的节约需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因长时间服用降压、降血脂等药物,其凝血速度较慢。假如拨针后按压不合理,皮下很容易产生淤血,给患者带来痛苦。为此,在拔针时,应进行必要的按压,尽量保护患者的静脉血管,避免其发生皮下淤血现象。输液结束后,如果患者活动相对方便,可提醒其将另一只手的拇指轻按第二条输液贴,护士则捏住针柄迅速拔针,并嘱咐患者按压两个针口,时间通常可控制在5-10分钟。如果是患者行动上有所不便,护士应自行为其按压到注射部位停止出血。针对冠心病患者,由于其长期服用硝酸酯类或抗高血压药物,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因而,在静脉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应提醒其静坐数分钟后再起来活动。此外,输液完毕后,还应做好必要的健康指导工作,如告知患者高血压冠心病的诱因,平衡营养,做好必要的预防;引导患者自测血压、血糖等,患者出门时,应提醒其携带硝酸甘油。

3 讨论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也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现阶段,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是对患者提供科学的治疗与护理。通过此次研究,临床中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进行输液时,首先,应对患者自身的身体及血管情况进行评估,而后根据病情酌情制定相应的输液计划;其次,输液期间,应注意观察并处理好各个细节问题,逐步探索新的护理技巧,要将舒适、心理护理等运用到穿插、拔针等输液护理环节中,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高艳华,杨春玲.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与输液的临床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 2013(09)

老年病人输液中的细节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门急诊输液的老年病人5 705例, 年龄55岁~90岁, 平均72.5岁, 男3 100例, 女2 605例。

2 细节护理

2.1 静脉输液前的护理

2.1.1 认真核对医嘱和药物

护士接收病人药物和处方后应与门诊针剂药房核对治疗药物名称、剂量、本次治疗的时间、药物总量, 并根据注射单、处方与病人家属一起核实病人姓名及治疗用药, 并且提醒病人第2天携带好输液单和病历来输液。护士在穿刺前采取反问式问病人:“请问您叫什么名字?”病人自行回答的查对方式, 以防止病人听力减退, 产生误听误答。

2.1.2 重现告知义务

静脉穿刺前护士告知病人输液总量及所需大致时间, 告知药物名称及不良反应, 如使用抗生素不要空腹;甲硝唑可导致的口苦;山莨菪碱可导致的面红、口干;氨茶碱输入过快可能导致心率加快而引起全身不适, 退热药可能导致大汗而致脱水等。拔针时告知病人正确按压穿刺点及本科室的输液高峰期时间。

2.1.3 静脉穿刺针的选择

老年人心肺功能均发生退行性变化, 一般均采用5.5号针头, 如血管很细, 则用4.5号针头, 以便于控制输注速度, 又可减轻穿刺时疼痛, 但特殊用药需快速静滴时采用7号针头, 如静脉输注20%甘露醇注射液。

2.1.4 静脉血管的选择

老年人由于输液速度慢、时间长、易感疲劳, 有的人出现肌肉不自主运动, 因此在挑选血管时应选择手背、足背, 应避免在关节部位, 并用硬纸盒固定好穿刺部位皮肤。在冬季周围温度低, 致静脉痉挛而充盈不足, 应用热水袋局部热敷, 血管充盈后, 再行穿刺。

2.2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细节护理

2.2.1 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老年人对疼痛、肿胀感觉不敏感, 一旦漏针不易发现, 极易导致药物渗出到组织及皮下, 轻者引起疼痛、局部肿胀, 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皮肤坏死。护士要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防止液体的走空、及时排除各种输液故障, 协助有排便要求的老人如厕, 妥善保护好病人穿刺的部位, 防止液体渗漏, 注意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和输液反应,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2 加强与病人沟通

护士主动询问病人有何不适, 要多与病人沟通, 在输液过程中巡回护士要特别强调擅自调滴速所造成的危害, 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并给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

2.3 输液结束时的护理

2.3.2 拔针时机的选择

输液结束尽量等到药物全部输入后再拔针, 既保证了药量, 又能满足老年病人节省不浪费的心理要求。

2.3.2 拔针手法选择

输液完毕先拔出针头后再用无菌棉签按压, 使针头在没有压力情况下退出管腔, 可减轻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2]。病人的疼痛反应明显低于先用无菌棉签按压后拔针的方法。

2.3.3 拔针后按压部位及按压时间的告知

老年人因长期服用降压、降糖、阿司匹林等药物, 病人凝血慢, 若拔针后按压不当易造成皮下淤血, 给病人带来痛苦和畏惧。输液完毕, 护士捏住针柄下方的输液软管边端快速拔针, 迅速纵向按压针眼[3]。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拔针后按压时间为5 min~10 min, 才能有效防止皮下出血。

3 实施效果

对老年病人实施的细节护理, 静脉重注率、护理纠纷明显下降, 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4 小结

对老年输液病人的护理目标是减轻病人痛苦, 获得舒适和安全。通过对老年病人的细节护理, 明显提高了老年病人的身心舒适程度, 改善了护患关系, 提升了护士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袁赛霞.老年人输液中的若干问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8) :1061-1062.

[2]吴胜梅, 王金明.影响静脉穿刺的相关因素[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0) :73-74.

输液病人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320例均为静脉用药时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且记录完整, 其中30min内出现不适症状204例 (63.8%) 。A D R发生情况的构成比:0岁~, 1 1 0例 (3 4.4%) ;6岁~, 60例 (18.9%) ;16岁~, 65例 (20.4%) ;50岁~, 85例 (26.6) 。

2 结果

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 各年龄段药疹的发生率差别不大;6岁以下小儿胸闷、心悸发生率最小;6岁以下小儿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最高;各年龄段的寒战发生率差别不大;50岁以上病人意识不清发生率最高。A D R发生率在6岁以下小儿和50岁以上病人最多见。

3 分析

3.1 学龄期前 (0~6岁) 小儿A D R发生情况

此期小儿A D R发生率最高, 主要是因为其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高, 药物代谢速度慢, 肾脏排泄功能差, 药物容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此期小儿胸闷、心悸发生率最小, 考虑可能与小儿不会表达有关。

3.2 5 0岁以上病人A D R发生情况

此期病人A D R发生率较高, 主要是因为其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弱, 影响药物吸收、代谢和排泄, 使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发生明显变化, 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半衰期延长和毒性增加, 因而极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1]。此期病人意识不清发生率最高, 考虑可能与其体质较差或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有关。

4 护理

4.1 用药前提醒和用药中、后期观察

护理人员要营造良好的治疗气氛, 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亲切柔和的语气对待每位病人。通过在输液大厅内悬挂图片、播放录像等途径向病人介绍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及其发生不良反应的表现。用药前询问病人用药过敏史, 治疗中和治疗后仔细观察, 以便及时发现病人的不适。嘱病人在用药过程中有不适感觉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严密观察有过敏史、年龄大、联合用药等病人, 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输液最初的3 0 m i n是A D R发生的重要时段, 在此时段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输液病人的观察, 注意其精神状况、皮肤 (如皮疹、荨麻疹等) 、口唇、面色、呼吸等, 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病人输液结束后, 观察10~15min, 一般情况良好后, 才能让病人离开输液区。

4.2 提高责任心、加强与病人沟通

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 常与病人沟通, 关心和询问病人的用药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早报告并处理。通过简报、板报、讲座等多种形式反复向病人讲解用药知识和遵医内容, 以提高病人自觉遵医行为, 真正做到合理、安全用药。

4.3 加强心理护理

在用药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和反应。一旦发生A D R, 病人往往会产生恐惧、紧张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解释、安慰并告知发生A D R的原因、症状及治疗方法等。对于情绪激动拒绝治疗的病人, 需要医护人员配合进行耐心的劝导, 告知药物不良反应是暂时的, 必要时让其参与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正确的处理方法。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关心、重视, 会使其产生安全感, 克制自己的情绪, 打消对继续用药的恐惧心理。

4.4 加强自身学习、及时更新知识

护士长要经常组织大家学习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结合临床, 不定期进行提问、测试等, 相互间多交流;收集药品说明书, 特别是新药, 做到边学习、边使用、边观察。护理人员应了解用药目的、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速度, 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间, 以提高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常用药品的作用、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都要熟练掌握。

4.5 严格“三查七对”制度

门诊注射药物种类多, 用药差别大, 工作量大, 如稍有疏忽即可引起ADR。因此, 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三查七对”制度, 对每位病人的用药都要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对连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时, 在更换输液瓶后, 应观察5min, 注意两药混合后有无混浊、变色、沉淀等反应。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感觉, 如发现异常立即关闭调节器, 报告医生, 及时处理。

4.6 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严格执行A D R处理程序, 避免纠纷。一旦发生A D R, 在积极抢救的同时, 护理人员必须注重保留证据, 保存好剩余药液及换下的输液器, 必要时请总值班、病人家属、A D R监督管理员共同进行封存, 由ADR监督管理员保管。门诊病人一旦发生ADR, 护理人员应迅速将其转移至抢救病房, 积极抢救的同时做好各项记录。

参考文献

减轻输液病人进针疼痛小技巧 篇9

(1) 减小穿刺阻力。减小针头在穿刺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实践证明, 穿刺者在穿刺过程中感到阻力越小, 病人的疼痛程度越轻。采取如下方法可减小穿刺阻力: (1) 选择有弹性、粗直的血管, 在光洁、无瘢痕的皮肤处进针。 (2) 进针前绷紧皮肤。 (3) 进针时手捏紧小柄, 有融为一体的感觉。 (4) 针进入皮肤后保持一定穿刺角度, 避免针头在表皮与真皮间平行穿行, 引起较大阻力。

(2) 缩短进针时间。缩短针尖穿刺起止时间, 也就缩短了病人疼痛时间。 (1) 选择锐利、无弯曲、无钩、型号合适的针头。 (2) 迅速进针, 控制在1秒钟之内。 (3) 整个进针过程不要停顿, 一气呵成。有些护士将针头刺入皮肤后穿刺血管前 (或针头已刺入血管需再进针少许者) , 习惯性地停一下, 手放开小柄, 再捏紧小柄, 进行穿刺, 这样会增加病人疼痛。 (4) 适当增加力度, 尤其对于皮肤粗糙者, 这样做能保证顺利穿刺。

以上穿刺技巧经笔者多年临床应用和调查, 得到广大输液病人的认可。此穿刺技巧在医院推广后, 显著减轻了输液病人因进针引起的疼痛和对输液的恐惧。蒉

输液病人 篇10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宜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首选上肢, 优先顺序为头皮静脉、前臂中静脉、手背静脉、手腕、肘静脉。[1]根据所选的穿刺部位, 在离穿刺点约10~15cm处扎止血带, 并且保持松紧适宜, 常规消毒, 左手拉紧皮肤, 固定血管, 右手持套管针与皮肤呈15~30度角[2]从血管正面直刺血管, 进针后要及时观看回血腔 (回血慢可稍作停顿) , 见有回血时降低穿刺角度, 针头与皮肤平行, 拔针芯的同时, 顺血管轻轻将外管送入三分之二, 并松止血带, 用胶布妥善固定针翼, 与此同时, 当外套管送入血管内达到预定长度后, 以左手示指、中指按压外套管尖端处, 按压程度以阻断回流血液为宜, 右手退出针芯, 接输液管道调节滴速。

2 使用套管针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2.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操作前先检查留置针包装有无破损或过期。穿刺部位消毒直径大于5cm, 穿刺手指勿接触留置针外套管, 以免增加污染机会。

2.2 应选用粗直富有弹性, 血流量丰富, 易于触及充盈良好, 不易滑动的血管, 避免关节内有静脉瓣的静脉。

2.3 针对不同情况选用留置针, 一般成人选用18~22号针头, 大量失血或需快速补液时, 常常选用16号针头。

2.4 套管针进针角度以15~30度角为宜, 进针速度宜慢, 且应直接刺入血管。[3]若进针过快, 极易刺破静脉造成穿刺失败。

2.5 注意送管时机及操作方法, 进针后要及时观看回血腔, 见有回血时降低穿刺的角度, 将套管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2cm再送管, 切忌见血后立即送管。有人主张在小儿使用套管针时, 当针头进入血管见有回血时不再进入少许, 而是先用手固定, 再抽出针芯, 先试推注液体, 如针头部位不肿起, 再边推注液体边送管, 是因为小儿血管较直的部分短, 见回血后再进易将血管刺破。[4]

2.6 送管时在皮肤外只留3~4cm, 这样极不容易折转, 也不容易使软管脱出。

静脉留置针的套管是用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 有较好的柔韧性, 与血管壁衔接紧密, 可保护血管, 弥补了普通金属头皮针因手术体位或病人活动易刺破血管的不足, 减少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静脉留置针管腔大, 可根据需要调节输液速度, 便于静脉用药和紧急抢救。是手术中较为理想的建立静脉通路的工具。SS

参考文献

[1]郑璇, 杨红荣.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75) :1319-1320.

[2]孙艳平, 杨桂涛, 常雁军.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7) :409-410.

[3]周燕.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 2006, 10 (9) :833.

输液病人 篇11

【关键词】温输液法;舒适度;手术病人

【中图分类号】R 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312- 02据麻醉与手术需要调节,观察并记录病人从输液到手术毕的反应。

2 结果

排除确切因输液外引起的不适,A组9例病人自诉不适,其中5例子宫全切病人,2例宫外病人,2例盆腔包块病人,有8例诉四肢凉,输液肢体微胀痛,有1例诉输液肢体麻木,疼痛,液体流速通畅,观察病人面部表情无明显变化。综合分析,是这9例病人,手术难度相对较大,手术时间相对长(2-3h),手术失血相对较多,热量散失也明显较多,补液速度更快。B组69例自诉不适,其中24例子宫全切病人,29例盆腔包块病人,13例子宫肌瘤挖除病人,3例宫外孕病人,57例诉输液肢体发凉、发麻、脹疼,三人诉疼痛明显,减慢输液速度,疼痛减轻,12例病人诉全身发凉,其中有11人出现液体滴速明显减慢甚至不滴,1例宫外孕病人出现寒战不适。综合分析手术无明显失血多、补液多的情况,是由于冷液输入刺激机体后出现的一系列反应。

3 讨论

输液病人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4月10日至5月15日在我院手术室采用硬膜外麻醉行下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的非急诊病人60例, 下腹部手术包括:子宫、卵巢、结肠、空肠部位的手术。下肢手术包括:股骨、胫骨、腓骨、跟骨骨折及膝关节手术。其中男32例, 女28例, 年龄16~73岁;手术时间2~3 h (指从进入手术间至离开手术间) , 输入液体量2 000~3 000 mL;麻醉用药:按利多卡因10 mL与左布比卡因10 mL按1∶1的比例给药15~20 mL;无术中并发症 (无大出血、休克、麻醉药过敏、窒息、呼吸心跳骤停等) 。

1.2 分组方法

按手术部位不同将病人分为下腹部手术组与下肢手术组, 再按病人住院号尾数的单双号分别将两组病人分为下腹部手术实验组、对照组, 下肢手术实验组、对照组。单号病人入实验组, 双号病人入对照组。

1.3 体温测量方法与工具

使用上海护南科学仪器联营厂生产的202-2A型数显电热恒温干燥箱, 将液体加温至37 ℃, 在常规对病人进行保温的情况下, 给实验组病人输入加温至37 ℃的液体, 输入过程中用棉垫包裹输液瓶。给对照组病人输入室温 (23±1 ℃) 液体。使用美国SPACELABS 90651A型监护仪及配套热敏电阻体温计测量体温。测温部位选择腋窝及直肠[2,3], 通常情况下, 直肠温度高于腋窝温度0.55 ℃。腋窝温度:用干纱布擦试腋窝, 将热敏电阻探头置于非输液侧腋动脉部位, 上臂紧贴胸壁使腋窝紧闭3 min。直肠温度:经肛门测温, 体温计插入肛门达10 cm, 用胶布固定于一侧大腿内侧。测量并记录病人的入室体温和离开手术间时的体温, 对病人体温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方法

使用pom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采用自身配对比校, 数据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的年龄、输入液体量及手术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各组病人术后体温低于术前体温, 见表1。

下腹部手术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的肛温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但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的腋温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病人体温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下肢手术实验组病人术前术后肛温与腋温的下降幅度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3.1 影响手术病人体温的因素

手术病人处于手术室这一特殊环境, 手术间温度的不同对病人体温产生很大影响。而本次研究所选医院的手术室为普通家用立式空调, 各手术间温度基本相等, 室温这一影响因素可忽略不计。年龄是影响体温的另一因素, 青春期正值发育旺盛期, 体温控制不太稳定;老年人因皮下脂肪少, 血液循环慢, 新陈代谢率低导致体温偏低[2]。长时间手术, 使病人与冷环境接触时间增加, 机体辐射散热增加。输入液体量的不同对病人“冷稀释”作用的强度不同, 病人的体温变化亦不同。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年龄、手术时间、输入液体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三者对病人手术前后体温的影响程度相似。在本次研究加温输液有效性的过程中, 可以排除年龄、手术时间、输入液体量等因素对体温的影响。造成术中低体温 (指中心体温轻度下降, 即达到34~36 ℃) 的原因:不同手术部位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 术后体温均比术前体温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加温输液并不能阻止体温的下降趋势。护士不能单纯依靠加温输液来维持病人的体温, 也应考虑其他因素对体温的影响。通常情况下, 为了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 手术间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 ℃左右, 这对全身裸露接受手术的病人无疑是冷环境。几层手术敷料在较长时间的大手术中起不到保暖作用, 行胸腔、腹腔手术的病人体腔暴露后更易发生体温下降。手术过程中病人输入大量与手术间等温的液体, 则起到了“冷稀释”作用。脊髓和硬膜外麻醉阻断了身体一半以上的神经传导, 这种温度调节的末梢性抑制是硬膜外麻醉时发生低体温的主要原因[4]。硬膜外麻醉也损害了中枢性温度调节, 可能是由于温度调节系统错误地判断了被阻滞区的温度, 使其能忍受比正常中心体温低的温度而不发生寒战, 这更应引起医务人员的注意。另据文献报道, 硬膜外麻醉中体-药温度差 (即体温与麻醉药温度的差值) 与低温、寒战发生成正相关, 这与较冷的局麻药刺激了脊髓上的温度感受器有关[5]。

3.2 下腹部手术病人加温输液的效果

下腹部手术病人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腋温差值有统计学意义, 且由于腋窝温度的测量部位靠近腋动脉并远离手术部位, 受手术局部散热量增加的影响较小, 腋温接近于中心温度[3]。这一结果能说明加温输液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体温下降的幅度。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肛温变化差值无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还应考虑采用其他方法如温液体冲洗、术中使用温盐水浸泡的纱巾、注意保护术野等以减少体热丢失。

3.3 下肢手术病人加温输液的效果

下肢手术通常手术范围小, 暴露面积少, 静止时骨骼肌热量消耗少, 术中干纱巾止血无局部冷刺激。本研究中实验组病人术前、术后肛温及腋温变化差值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加温输液对控制下肢手术病人体温下降有一定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加温的液体减少了对病人体液的“冷稀释”作用。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 研究中发现, 各组中60岁以上老人的体温下降幅度均大于同组其他病人, 因例数少无法做统计学分析, 仅在此提出, 希望引起同行们的注意。

通过对6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的实验研究, 发现单纯给病人输入加温至37 ℃的液体不能阻止体温的下降趋势, 只能减少体温下降幅度, 除下腹部手术病人肛温无明显变化外, 其他实验组病人手术、前后肛温、腋温下降幅度均小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加温输液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但也应注意到体温保护还有许多其他方法。国外有研究表明, 术中应用电热毯、循坏热水毯、强力空气加热器等对病人进行体温保护, 可降低感染率, 缩短住院时间, 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1]。

参考文献

[1]赵书娥, 尹灵朔, 赵莉.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9, 18 (1) :12-13.

[2]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677-678.

[3]谢荣.麻醉学[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391-393.

[4]刘伟.硬膜外阻滞中体-药温差与寒战反应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0, 6 (1) :13-14.

上一篇:术式改良下一篇:异构系统通信模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