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输液(共4篇)
移动输液 篇1
摘要:门诊输液室为临床重点科室, 每天都会迎来很多输液患者, 人群量非常大。因为患者数量的递增, 患者整体流动性较大, 这在很大程度上给输液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而门诊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可以较好地改善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其主要利用科学的手段以及技术来更好地协助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本文主要从社区门诊移动输液系统入手, 具体分析门诊移动输液护理管理的详细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社区门诊移动输液系统,护理管理,研究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 医院医疗以及器械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移动医疗系统能够不断有效地减轻医院的临床就诊压力, 同时还可以从另外一方面提高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和水平。
门诊移动输液系统的介绍
门诊移动输液系统技术涵盖了条形码技术、移动计算技术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等相关的内容。其可以让患者的身份同药物的相关信息相对照, 患者在需要帮助的时候, 利用该系统可以及时的联系到护理人员, 其对于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以及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等方面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门诊移动输液系统的应用程序
从该移动输液系统的应用程序来看, 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入手。首先是接药, 护士在接药窗口进行刷卡, 获取患者个人的基本信息以及输液信息, 在系统中查找出该患者的输液清单, 打印出双联条形码, 将患者输液清单交给患者, 让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进行核对, 在清单上详细地标明了患者的输液排队序号以及座位号, 输液联粘贴到输液软袋上, 随着药物放入药筐, 由护士进行配制液体。如果在整个过程中有任何问题, 都可以使用自动呼叫器呼叫患者前来接药台, 然后进行具体的处理。其次是配药过程, 配药医护人员使用专业的扫描仪扫描输液软袋上条形码标签, 该系统就会自动详细地显示配药医护人员的姓名, 以及其他的相关信息。再其次是就是输液过程, 输液医护人员使用专门的扫描仪扫描药物条形码信息时, 该系统都会自动呼叫患者排列号码以及姓名, 到几号台输液。患者听到呼叫之后, 来到指定的位置, 医护人员就会再次的扫描患者身份条码标签, 系统在经过经确认之后, 扫描仪的显示设备就会出现相应的信息, 假如患者吻合了系统匹配的信息那么就可以通过, 但是如果匹配不上, 那么就会发出预警信号。利用这种患者身份同药品相互之间的条码核对, 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交叉输错液体事故。最后是接瓶以及拔针程序, 患者可在任何时间通过呼叫按钮呼叫医护人员进行换瓶以及拔针等相关的事情。患者在输液完成之后,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结束键按钮, 系统又会重新激活座位号[1]。
门诊移动输液系统的优势
对于传统的门诊输液来说, 因为患者数量众多, 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所以经常可能会出现患者输错液的情况, 结果对于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本身而言都造成了严重的隐患。这种系统利用对患者条码标签以及输液袋条码标签的扫描, 让患者身份和药物相互之间进行电子核对, 这样可以彻底地防止因为医护人员自身的核对带来的医疗差错, 进一步减少交叉输错以及漏输液体事故的发生率。其次, 可以缓解医院人员不足的压力, 使用传统的人工核对, 几乎每一个患者都需要一段的时间, 但是使用专门的扫描仪扫描患者以及药物条码标签相关信息时, 一般只需要2 s。这对于一个每天患者数量较多的护士而言, 可以节约时间和人力投入, 进而降低了患者苦苦等待的时间。通过移动输液系统, 医护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校对患者同药物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 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让医护人员具备充分的时间同患者之间进行沟通和联系, 最终有效地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再其次是严格管理, 从一个方面来说, 座位管理系统能够非常明了的表现出座位使用情况, 医护人员可以对座位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防止因为患者以及家属霸占多个位子导致的患者相互矛盾的产生, 让座位能够充分高效地使用, 另外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的呼叫进行迅速的应答, 患者仅仅只要按动呼叫按钮, 医护人员就能够清楚具体哪个患者需要进行护理, 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病房安静的诊治环境。最后是统计的科学准确性, 使用移动输液系统可以迅速地核算出不同医护人员配药、输液等相关操作项目的总工作量。医护人员在进行交接班过程中, 系统就会自动生成工作情况统计表, 而且数据非常完整, 也方便查找, 这对于提高门诊输液室的管理水平以及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言,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社区门诊移动输液护理管理
尽管门诊移动输液系统具备了非常良好的性能, 但是对于大多数门诊移动输液护理而言, 其都是设立在社区内, 社区内人流量也非常大, 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社区门诊移动输液护理的管理。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方面的内容进行着手研究。首先是患者输液安全性的保证。患者在社区进行门诊输液过程中, 医护人员可以利用不同形式的操作产生同患者身份以及所使用的药物的唯一相关联的标志, 患者在具体输液以及换瓶之前, 仅仅只需要通过专门的扫描仪设备对患者的身份条码和输液袋条码进行扫描, 这样可以在较大层面上防止输液以及换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其次是患者输液信息条码管理, 其中二维条码主要涵盖了患者的姓名, 药物清单信息等相关的内容, 医护人员可以快速地校对患者和药物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保能够及时地完成对输液患者的诊治和护理。再其次是患者输液信息自动匹配, 移动终端具备了数据搜集、条码扫描等其他一些相关的性能, 可以有效地完成信息匹配工作, 确保输液诊治的科学安全性;然后是患者输液信息移动管理, 医护人员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在输液区实现对患者的追踪与定位, 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接收到患者发出的呼叫请求, 从而有效地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可以快速地处理患者的呼叫请求。再然后是患者求助信息无线呼叫应答, 通常在患者的输液座位上配置无线呼叫单元, 如果患者发出求助信息, 那么信息就会自动地显示在电子呼叫显示屏上, 那么医护人员就可以快速的应答患者的呼叫请求, 进而满足患者需求, 提升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最后是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患者具备安静的治疗环境。利用门诊移动输液系统的较强的移动计算机和数据搜集作用, 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地扫描患者以及输液袋条码的方式, 取得患者以及药物的具体信息, 让医护人员的校对过程变得更加的简单化, 调整和改善了门诊输液的工作流程。另外, 使用高灵敏度特点的无线接收器结合无线呼叫单元, 可以起到无线呼叫信息的及时传送目的, 信号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 摒弃了之前传统人工语音呼叫的同时, 也相应地改变了输液室环境繁杂的现象, 减少了人力资源的过度浪费。
总之, 本文主要从社区门诊移动输液系统入手, 具体分析门诊移动输液护理管理的详细手段和方法, 以期能够更好地将社区门诊移动输液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最良好的水准, 进而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建红.门诊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的应用流程及优点[J].中国乡村医学杂志, 2011, 5 (26) :70.
移动输液管理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篇2
为了响应中国医院协会在“患者安全目标行动”中提出的“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号召, 我院特地在医疗管理系统中引进了移动输液管理系统。该系统从根本上改善了输液难的情况, 降低了输液的不安全系数。
参考国内外医院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 自2013年6月1日起, 我院停止了门诊输液工作, 使得输液患者都集中在了急诊输液室, 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输液的管理难度和不安全系数。我院急诊输液室作为医院输液工作的前沿阵地, 能否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和保证医疗工作安全、有效地进行, 移动输液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1]。
1 系统结构
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的主要配置如下。
1.1 软件配置
软件配置包括:1套Server端系统、1套PC客户端系统、5套移动客户端系统、1套呼叫系统等。
1.2 硬件配置
硬件部分包括: (1) 后台服务器。为了方便管理及减少灾难时的影响范围, 需提供1台单独的服务器。 (2) 无线局域网络。需达到急诊输液室全覆盖要求, 实现信息的远程实时传输。 (3) 移动手持终端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用于条码识别和软件运行的载体, 操作系统采用Android 2.3及以上版本。 (4) 条码打印机。用于打印患者身份条码和输液标志卡。 (5) 条码扫描枪。通过条码标志对患者身份和输液药品进行唯一性核对。 (6) LED显示屏。用于显示患者的呼叫信息。
2 系统设计
根据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需求, 遵循医院现有的输液流程规范, 利用先进、安全、便捷的无线网络技术和RFID技术帮助护士杜绝输液流程中容易出错的环节, 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2]。同时, 采用HL7平台给急诊移动输液管理系统传输数据。
具体流程为:输液管理系统扫描接收患者处方号→通过HL7平台查询患者及药品信息→HL7平台获得相应信息, 转换成一定格式的报文格式→HL7平台将报文发送至相应端口→输液管理系统接收报文, 通过解析报文中的对应字段获得相应信息, 并发送至前端显示出来 (在急诊输液服务器中进行) →护士一经接单操作, 患者数据将会保存在急诊输液数据库中。
3 系统流程
急诊传统输液流程与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的流程对比如图1所示。
急诊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相较于传统输液方式, 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对输液流程中的患者及药物核对的改进[3]。输液时, 护士利用PDA扫描患者身上的条码和输液袋条码, 二者信息进行匹配, 匹配成功作为输液操作开始的前提[4]。输液完成后, 通过PC端的统计功能还可以明确每一名护士实际的工作量, 为绩效评估提供充分合理的依据。
4 系统功能
4.1 输液登记
(1) 输入患者ID号时可手动输入, 也可通过扫描枪扫描现有条码读取患者ID号。
(2) 登记时可对医嘱内容进行补充录入 (用量、用法、分组、频次) 。
(3) 可查看历史登记资料。
(4) 患者需多次注射药品 (如胰岛素) 时, 医生只需在第一次开处方时开具医嘱, 患者第二次就诊时医生不再开立此医嘱的电子版本, 但需手写此医嘱;当此患者有此类滞留医嘱时, 要求给予护士提示, 并可打印医嘱, 医嘱执行日期为打印医嘱日期。
(5) 显示医嘱, 根据医嘱频次与输液次数显示当日需打印的医嘱, 如:患者需输液7次, 医嘱分别为药品A (每日一次) 与药品B (隔日一次) , 若患者在1日已经输液, 但2日未过来输液, 在3日过来输液时输液的药品应为第2次的药品A和第2次的药品B。
4.2 肌注
(1) 护士扫描患者身份卡, 确认患者身份, 扫描肌注卡执行医嘱 (记录执行人、执行时间) 。
(2) 等待时间结束, 护士呼叫患者至肌注室, 观察反应后记录皮试结果, 皮试结果回传至输液登记处, 打印输液卡。
4.3 配液
接收输液卡后扫描, 确认配液医嘱并记录配液人和配液时间[5]。
4.4 输液
患者选定座位后, 护士扫描患者身份卡, 确认患者身份, 并回传至PC端的患者一览卡。
在换液、拔针前皆要扫描患者身份卡与输液卡 (记录换液时间/结束时间、换液人/拔针者) 。
通过手持终端可执行患者换床操作, 并回传至PC端的患者一览卡[6]。
4.5 电子表单
可打印患者每次的输液详单 (液体名称、输液者、登记者) 。
4.6 呼叫响应
患者输液过程中, 需要随时联络护士时, 可以按下身边的按钮进行远程呼叫, 护士得到呼叫信息后, 可以及时响应处理。
4.7 工作量统计
可按天统计地方患者、军人、头孢皮试和青霉素皮试、吸氧和留置针的人次, 按天、月统计输液流量。
5 系统的技术特点
(1)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采用加密方式, 保证了数据安全[7]。 (2) 数据实时和数据缓存并存的双模式传输处理模式, 保证急诊护士输液工作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3) 适应各种数据库类型和HIS, 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4) 提供丰富的计算工具。 (5) 用户操作界面直观友好, 操作简便, 信息直观[8]。 (6) 实现用户的本地化需求改造和功能的模块化定制。
6 系统带来的效益
相对传统输液系统, 急诊移动输液管理系统能为医院带来以下效益:
(1)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降低医疗风险。基于先进的条码核对理念和信息核对技术[9], 大大降低了医疗差错的发生率。
(2) 满足护士的移动办公需求, 提高工作效率。护士可使用移动手持终端进行患者身份和标签条码的自动识别, 简化了护士的核对环节, 帮助护士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 护士能在输液区的任何位置实现对患者信息的追踪及定位[10]。
(3) 患者呼叫更便捷, 改善输液环境。输液座位上部署无线呼叫单元, 高灵敏度的无线呼叫单元便于患者在有服务请求时随时呼叫护士[11]。护士凭借移动手持终端可以及时方便地为患者服务, 取代了过去口头呼叫带来的输液环境吵闹的状况[12]。
(4) 明确护士工作量, 为绩效评估提供了依据。急诊移动输液管理系统为护理绩效考核积累了原始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 医院管理者的工作更加清晰流畅[13]。
7 结语
移动输液管理系统以其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结合现代信息医疗技术, 使得医院输液管理系统最大程度上满足医院和患者的需求。移动手持终端设备和无线局域网络的完美配合, 再加上条码扫描技术和开放式的LED信息显示系统, 实现了第一时间、第一位置的医患信息对接。强大的后台数据处理系统和高效准确的无线局域网络让医患信息数据的传输准确、快速而又安全, 简单、直观的操作模式使得医患服务变得轻松易行[14]。另外, 随着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移动输液管理系统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模块的升级改造, 强大的兼容服务体系能够适合多种数据库类型和HIS的应用。
移动输液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系统组成及功能:我院儿童分院门诊输液区移动护士工作站所采用的无线局域网为IEEE802.11b/bg/ng (54M) , 掌上电脑为摩托罗拉MC55A0的企业数字助理 (enterprise digital assistant, EDA) , 支撑平台为医院HIS系统。病区共配置10部PDA。每部PDA均带有条形码扫描头, 同时其内置有全图形化的移动床边护理软件, 使护士在床旁手持PDA便能进行患者身份标识确认、生命体征信息采集、医嘱查询及执行等操作功能。
1.2方法
1.2.1使用方法:每位当班护士人手1部PDA, 使用前需检查PDA有无缺损及电池负荷情况。输入自己的口令和密码, 及时接受网络中的信息和执行情况。每当医师通过HIS系统开出医嘱, 经办公护士审核签名后, 各责任护士即可通过PDA界面选择相应的床号以显示该患者新开和已执行的医嘱、每项医嘱的执行时间和频次以及需要执行的项目等。当护士完成某项操作后, 点击相应的项目, 系统将自动保存操作时间和操作人员姓名, 并将执行情况传回HIS系统, 及时为医师提供患者的治疗情况。
1.2.2调查工具:本实验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咨询临床、护理专家自行设计简易调查问卷表[3,4]。调查问卷表主要包括护士问卷内容和患儿家属问卷内容两部分。护士问卷内容包括:移动护士工作站在核对、处理医嘱时效性, 查询患儿检查结果效率性以及与患儿家属沟通效果等3个方面。选项包括效果明显提高、有所提高、无明显差异、降低。患儿家属问卷内容包括:患儿家属对护理态度的满意度、患儿家属对响铃应答满意度、患儿家属对就诊等待时间满意度等3个方面。同时本实验还就移动护士工作站对儿童门诊输液区工作流程的影响以及其在护理差错、护理投诉事件、患儿每次就诊输液等待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
1.2.3调查方法:由护士长指定人员发放问卷, 并就问卷填写方法进行规范化指导, 以获取更多客观数据。发放护士调查问卷共25份 (每人1份) , 收回有效问卷25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发放患儿家属调查问卷总共450份 (每人1份, 其中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前调查问卷占227份, 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后调查问卷占223份) , 收回总有效问卷416份 (其中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前占206份, 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后占210份) , 总有效回收率为92.44% (其中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前占90.75%, 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后占94.17%) 。
1.3统计学方法:本实验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频数、率和构成比对所有数据进行描述,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效果: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护士认为移动护士工作站在提高核对、处理医嘱时效性, 查询患儿检查结果效率性以及与患儿家属沟通效果等3方面均发挥着显著的作用。结果见表1。
2.2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情况:我院儿科输液门诊运用移动护士工作站前后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后患儿家属对护理态度满意度、对响铃应答满意度以及对等待就诊时间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2.3移动护士工作站对儿童门诊输液区工作流程的影响: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前儿科门诊输液业务流程:收药护士接收患者药物和校对 (输液治疗单和药物) →治疗配药护士校对 (主要校对项目包括输液卡、药物、配药) →输液区护士核对注射 (校对患儿姓名、年龄以及药物) →注射护士巡视病情和续加输液瓶→输液结束等步骤。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后我科门诊输液业务流程:收药护士接收患者药物→电子处方自动打印输液卡、输液瓶签, 门诊患儿身份二维条形识别码→门诊患儿身份二维条形识别码交于患儿家属→治疗配液护士PDA扫描核对输液卡、输液瓶签、配药→注射护士PDA扫描, 核对患者身份、输液单、输液瓶签, 注射→巡视班护士巡视病情和续加液体瓶→输液结束。
2.4移动护士工作站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本实验就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前后每月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就诊输液等待时间每次等待时间进行调查, 结果见表3。
3讨论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医疗纠纷的好发地与多发地, 一些无法预料甚至难以防范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此时, 患儿家属极易把这些责任归结于输液所致, 进而追究护士责任, 甚至辱骂、殴打护士, 索取赔偿[5]。鉴于此, 积极寻求能有效改善儿科输液门诊护理质量的方法对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谐护患关系以及确保护士人身和工作安全颇为重要。移动护士工作站是信息化时代在医疗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结晶;它的诞生与实施, 不仅优化了工作模式, 而且还保障了护理质量和安全。本院于2012年10月将移动护士工作站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工作过程中, 旨在揭示其对提高儿科输液门诊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后, 儿科输液门诊病区的护士们在核对、处理医嘱的时效性, 查询患儿检查结果的效率性以及与患儿家属沟通的效果性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此同时, 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态度满意度、对响铃应答满意度以及对等待就诊时间满意度较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前均有所提高。此外, 移动护士工作站还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 减少了儿科输液门诊病区每月的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事件以及缩短了患儿每次就诊输液等待时间。由上可知, 在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后, 对护士们而言, 工作效率更高了, 下班更加准时了, 压力有所减轻了;对患儿家属而言, 就诊更加满意了, 投诉与牢骚显著减少了;对医院和社会而言, 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了, 医患矛盾缓解了, 社会关系和谐了[6]。
综上所述,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实施为护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为护理安全买了一份保险。
摘要:目的 探讨移动护士工作站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25位护士以及450位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0.1%的护士认为移动护士工作站提高了她们在核对、处理医嘱, 查询患儿检查结果以及与患儿家属沟通效果等3方面的效率;患儿家属对护理态度、响铃应答以及等待就诊时间满意度均明显高于移动护士工作站实施前;同时, 移动护士工作站还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 减少了每月的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事件, 同时也缩短了患儿每次就诊输液等待时间。结论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实施, 不仅优化了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工作流程, 而且还提高了护理质量, 和谐了护患关系, 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移动护士工作站,护理质量,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玲玲, 侯铭, 李萍.基于PDA的移动护士工作站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8) :642.
[2]肖光, 徐凤, 张文龙.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及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 28 (7) :868-870.
[3]王玲玲, 李萍, 贲艳丽.移动护士工作站使用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22) :3222.
[4]周玉洁, 张会芝, 宋伟, 等.某医院移动护士工作站临床应用情况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7) :285.
[5]刘志红.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22) :117-118.
移动输液 篇4
关键词:无线移动技术,掌上电脑(PDA),条形码识别,输液管理
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门急诊输液量平均每日达1 000~1 100人次,高峰输液时每日可达1 400~1 600人次,护理人员承担全院门急诊的输液、肌注、皮试等工作。在面对如此大工作量和有限的护理人员,门急诊输液室应如何保证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是摆在护理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无线移动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1-3]。我科以输液室搬迁为契机,引进了先进的多功能移动信息电子输液管理系统应用于输液全过程,该系统对门急诊输液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极大的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患者输液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7-12月在我院输液大厅成人区输液的800例患者,其中男472例,女328例,年龄18~55岁,平均(34.3+6.8岁),选择标准:1需输液的门急诊输液患者;2经同意自愿接受此项调查;3年龄≥18岁,≤55岁。将80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电子组,每组400人,在给予输液接待受理和输液过程护理基础上,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输液管理流程;电子组给予电子输液管理流程。
1.2 方法
1.2.1 传统组采用手工操作,操作流程如下:患者至输液室收药台→登记护士刷卡(患者就诊磁卡)→电脑显示输液医嘱 → 打印输液袋标签 → 人工核对(姓名、处方、药物等)→配置药液→注射核对(人工核对病人的姓名、病历号、药物)→病人输液情况求助(大声呼喊)→护士接瓶操作(再次人工核对)→输液结束(直接拔针)。
1.2.2 电子组以医院的HIS系统为支撑平台,将PDA、条码系统、无线网络、呼叫系统等结合,组成移动输液系统,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患者至输液室收药台→登记护士刷卡(患者就诊磁卡)→电脑显示输液医嘱(自动生成与患者身份及输液医嘱相对应的二维码)→打印输液瓶贴及输液回执单(含患者身份、二维码)→登记护士核对患者药物与医嘱单→将药物通过传送带至配置室→输液回执单交于患者(静脉穿刺时核对用)→ 患者至输液候诊区等待 → 配置室护士(PDA扫描输液袋条形码)→配置好的液体通过传送带至发药台→发药护士用PDA扫描输液瓶贴二维码→患者的姓名显示在屏幕上,并用语音系统呼叫患者前往取药。→待病人选择护士注射时,护士扫描患者输液回执单和输液瓶上的二维码→PDA显示患者的姓名、药名、准确无误后显示“/”→按确认键→输液(输液回执单固定在输液器上,更换液体及拔针时核对用)。输液完毕(或换瓶)→按无线按钮→护士用PDA扫描输液回执单上二维码→PDA显示患者的输液信息→确认输液完毕后→拔针。
1.2.3 效果评价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两种不同输液流程满意度的调查。内容包括:输液环境满意度、治疗等候时间满意度、穿刺秩序满意度、穿刺流程便捷满意度、接受输液治疗的安全感、对巡视及宣教的满意度、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等。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护理人员对不同输液流程的满意度。内容包括:工作环境满意度、工作效率满意度、安全感满意度、输液工作流程满意度、工作模式满意度、工作强度满意度、精神压力和总满意度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输液流程患者满意度比较
电子组患者各项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传统组,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种输液流程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电子组护理人员各项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传统组,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我院门急诊输液室的多功能移动信息电子输液系统是结合了掌上电脑(PDA)、无线网络、移动信息终端、二维码技术等为特色的数字化信息对门急诊输液传统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主要组成如下:
3.1 掌上电脑(PDA)
是一种掌上型笔输入袖珍式微型计算机,作为PC端的无线延伸,采集配药、穿刺、换瓶的护士工作量。它所自带的二维条码扫描枪和无线网卡在无线环境下可解决不同网络的无缝连接,实现移动计算、数据传输及资源共享,实现信息采集、身份识别和信息核对,是一个可靠、先进、创新的系统[4-5]。
3.2 二维码识别系统
当患者到输液室时,收药护士刷门诊就诊卡,电脑就会自动显示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医嘱信息,护士确认后打印,将患者的输液信息形成输液条码标签、输液回执单(均有二维码条形),这是患者身份与药物产生唯一关联标识,能确保其核对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可有效杜绝人工判断所造成的差错。
3.3 无线呼叫系统
采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主机房配置无线呼叫通讯网与核心交换机连接,输液大厅配置相应数量的RFID读卡器,在输液座椅旁安装RFID无线呼叫单元[6]。当患者需要换瓶或结束输液,或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只要按一下呼叫按钮,护士在输液室的任何位置通过终端的移动接收功能(手表接收器)都即时收到患者的求助信息,及时到患者身边处理各种情况,第一时间满足病人需求,且整个过程安静、快速、有序。
3.4 无线输液监控系统
又称“输液报警器”,将输液监控器夹持在输液默菲氏滴管上方,当输液完毕后,约0.5ml空气经过输液监控器时,中间凹槽弹出,立即卡住,阻止空气继续进入,同时,发出嘟嘟的报警声,通过终端移动接收功能传至护士的手表接收器,及时得到有效处理[7]。确保在无人监管时输液结束后自动关闭输液并自动推送呼叫信号到护士腕表信息机,通知护士处理。它实现了对输液的智能化管理,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解决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及家属的看护负担,是输液管理模式上的一次变革。
3.5 无线手表接收机
当按钮呼叫时,发射机自动呼叫按钮发送给佩戴手表接收机的护士,伴有振动感3次,约5秒钟,同时显示呼叫钮的号码,手表接收机最多存储50条信息,可同时显示最近16条呼叫信息,使用翻查键查看历史呼叫记录,这样,可以减少输液大厅的喧杂声,有利于患者舒心治疗。
3.6 电子呼叫系统
采用语音、呼叫器和LED显示屏传达护士对病人的输液通告。 语音呼叫器采用先进语音合成技术,支持病人姓名呼叫,合成语音贴近真人发音。当输液台护士用PDA接受病人的输液信息后,通过网线网卡将接受信号发送到AP300,然后通过无线智能天线和无线交换机到应用服务器,最后,发送到候诊大厅的IED显示屏,通过语音系统通知病人前往护士台取药。
3.7 皮试告知系统
患者配药期间在等待区等待呼叫,皮试剩余时间通过大屏幕展示给患者,等待过程中享受稳定的无线外网服务,不但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更是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是服务理念改革的一次尝试。
多功能移动信息技术主要体现在用信息化、数字化操作替代了原有人工操作模式,并对传统输液流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了优化,设计思路以减少护理差错为目标,注重患者在输液室输液的需求,改造并优化输液流程中护士接待患者、配制药液、静脉穿刺、输液巡视时的操作规范[8-9],改善了门急诊输液室的就医环境,保证了病人身份和药物核对的准确性,加强了输液过程的舒心服务和安全管理。而且,实时、准确的输液过程全程记录,使得在传统输液模式下难以准确获得的输液过程各环节记录得以准确保存,对收药、配药、注射、接瓶、拔针等操作也能详细记录在每个时间点、每个执行人,都能有据可查,规范了护理行为,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确保病人的输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