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儿科输液论文(精选11篇)
急诊儿科输液论文 篇1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患者需求与护理服务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1]。故认真分析这些矛盾及对策, 对维护医院的形象与声誉, 体现医院职能, 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因此, 笔者在急诊科工作期间, 通过近几年来对急诊室儿科输液情况的观察和总结, 对护士与患儿家属之间的矛盾纠纷进行原因分析, 并探讨防范措施及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本组资料来源于我院急诊科有关护患纠纷的记录, 发生在急诊室儿科输液的投诉占6例。统计日期为统计日期为2007年1月-6月。
1.2 发生原因
在6例急诊室儿科输液护理投诉中, 服务态度差的2例;工作责任心不强的1例;静脉穿刺技术差的3例。
2 原因分析
2.1 人们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提高是出现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近年来, 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对医疗行业的医患纠纷进行大量的曝光以及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使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更加强烈。要明明白白地消费, 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要求透明清楚、明白便不言而喻[2]。孩子作为家庭的“小皇帝”是中国的传统所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 平常近乎“众星捧月”似地生活, 一旦生病, 父母及家庭成员更是体验“切肤之痛”, 而护士的操作带给患儿的是不适或痛苦, 家长容不得任何看似不正常的情况发生。从近半年来发生的矛盾纠纷看, 有的家属总是不分任何客观情况, 只想立即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 在众多患儿中而视其他小孩子于不顾;有的家属认为在孩子头上反复找穿刺部位, 属于动作拖拉, 要进行投诉;有的家属在给患儿输好液后, 不细心照料, 出现针头错位, 导致液体渗漏而责怪护士动作粗暴, 服务质量不好, 这种情况的出现, 若护士处理不当, 则会激发矛盾, 引起护患纠纷。诸如此类情况都深深地体现出患者对医院的各个方面服务的高标准、严要求, 使护理人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2.2 护患之间缺乏沟通, 个别护士态度冷漠是出现护患纠纷的诱因。
作为患儿家长, 普遍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病情最重, 在急诊里就是最急需得到治疗及及时的医疗服务。而急诊输液室拥挤的患儿及家属, 常常容易使护理人员忽视对新到人员的关注, 此种情况极容易使着急的家属产生过激情绪。如在为患儿做静脉穿刺时, 护理人员对家属的质问没有耐心、细致的解答或给患儿以必要的鼓励、爱抚等, 而是面无表情, 纯粹为静脉穿刺而穿刺。当一次或两次穿刺不成功时, 不但没有歉意, 而是一味责怪家属配合不好或以患儿血管不好为托辞。如家属抱怨几句, 则把患儿放到一边, 置之不理, 而最终激怒家长, 成为护患纠纷的一大诱因。
2.3 护理人员不严肃的工作作风激起家属的不满, 导致对护士失去信心。
我院急诊输液室儿科输液一直比较多, 尽管我们在操作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但仍有个别家属对我们的配药会不会出错表示怀疑, 故我们应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 以消除家属的疑虑, 取得他们的信任。
2.4 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技术与患儿家属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是引发纠纷的又一因素。
患儿在急诊输液相对于住院较为经济、自由, 因而急诊小儿输液人数相对较多, 而且大多数患儿输液天数相对较长, 少则3 d~5 d, 多则10来天。较长时间留在急诊输液也增加了穿刺的难度。由于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业务素质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的差异, 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也不同。在一次未能成功穿刺的情况下, 患儿家属便有难以接受的感觉, 若再2次、3次不成功, 其家属自然会产生“上当受骗”和“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的心理。我院急诊科的护理投诉中, 此类投诉占最大的比例, 要很好地解决此问题, 必须把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精湛的业务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
3 防范对策
3.1 转变观念, 增强服务意识, 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医学模式的转变, 要求我们的护理工作都必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在工作中, 我们要随时保持良好的心态, 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 了解他们的感受, 以便在护理中更能体现“为患者着想”, 使护理更有针对性。由于前来输液的患儿的病情各不同, 有诸多原因可能增加静脉穿刺的难度, 如一次穿刺不成功, 要敢于向家属表示歉意解释, 取得家属的谅解与支持, 杜绝矛盾激化。
3.2 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护理工作要求我们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执行操作时, 绝不容许护理人员的失误, 造成对患者的任何伤害。因此, 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操作技术,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狠抓基本功, 以牢固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技术为患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职责和任务。急诊输液室不仅为患儿“输液打针”, 更应注意患儿的病情观察, 如观察不仔细, 对病情变化掌握不及时, 很可能延误治疗。因此, 作为代表医院形象的急诊护士,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用一流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业务素质赢得患者的认可与赞同, 才能为医院注入生机与活力, 从而保持和巩固医院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蔡玮, 王海勤, 李秀芳.输液室护士穿刺技术培训[J].护理学杂志, 2007, 2 (7) :23
[2]张镇静.儿科输液室护患矛盾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4, 6 (9) :11~12
急诊儿科输液论文 篇2
安徽省蒙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
王化梅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两年来儿科输液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以及效果评价。结果:在儿科开展静脉输液安全的管理,护理技术得到了提高,患儿安全得到了保障。结论:建立儿科静脉输液护理技术的安全管理体系,丰富技术内涵,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对加快儿科静脉输液专业化进程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儿科
静脉输液
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技术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材料设备的应用,输液技术方法及手段发生了较大的变革,技术难度增加,技术含量高,加强儿科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是保障患儿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静脉输液是儿科住院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有着重要作用。我院儿科对静脉输液安全的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减少了输液护理缺陷的发生,实施了安全输液,改善了护患关系。现将我院的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儿科输液的300名患儿,年龄在29天至14岁之间。男,150名,女,150名,按病程进行分类,随机可分两组,一组按常规方法管理,另一组对照组加强了输液安全的管理。2.方法
2.1加强人员培训
2.1.1对护理人员技术的要求:明确穿刺分类,对头皮针的穿刺、套管针穿刺、picc置管.如何进行评估,穿刺部位的选择、冲管、封管、导管的固定、连接方法、并发症的预防,识别,处理。
2.2.2进行理论及技能培训:加强解剖学、生理学及药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强静脉营养治疗、输血治疗及特殊药物应用的护理。对picc置管的患儿加强管路的维护,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对护患纠纷加强防范策略。
2.1.3对人员资质及能力的要求:具有执业证书,通过临床实践,完成静脉输液理论及技能培训,能独立熟练完成操作,对picc置管要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中级职称、取得picc专项技能培训证书者方可进行操作。2.2改进输液工作流程
2.2.1加强查对制度
查对治疗单,当日医嘱大查对结束后,打印完毕与另一名护士核对,正确无误后交治疗班贴至输液瓶上。夜班摆药前再次与治疗单核对。查对药夜,配药流程的查对,加药前查对,配药后查对,加药后再次查对药物。输液完毕后拔针及封管查对,再次核对输入的液体组数,确认无误后才可拔针,或可封管。封管后告知家属保护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2.2.2严格无菌技术:配药前,治疗室紫外线消毒60分钟。加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注射器采用一人一针一具。
2.2.3不溶性微粒的管理:根据国家药典的要求,认识药物的性质,关注微粒的损害,注意注射器的选择,规范操作,避免微粒的产生,减少病儿的痛苦。
2.2.4加强输液流程的管理:检查药液,挂药前治疗护士再次检查药液。双重核对,治疗护士挂药,静脉穿刺前,对患儿姓名采用腕带标示制度【1】和呼唤应答法【2】,进行双重核对。对婴幼儿家属回答患儿姓名正确,幷核对腕带无误后方可挂药穿刺。穿刺前检查针的型号、有效期,结束穿刺后粘贴写有穿刺者姓名和穿刺时间的标签,picc置管专人护理。加强巡视,分组到人头,输液时及时巡回患儿,尤其是危重儿及婴幼儿。据患儿的病情、年龄、体质,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急性左心衰。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外渗,有无胸闷、皮疹等过敏现象。与家属沟通交流,解答疑问,及时更换续液。2.2.5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进行相关的用药指导,告诉家属静脉滴注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在输液过程中若有不适及时告诉巡回护士,并实施处理措施。告知家属所输液体总的瓶数及组数,以及输液的时间等。
3.结果
对照组加强了儿科输液的管理,各班护士职责明确,工作积极性得到提升,核心制度得到很好的执行,杜绝了加错药,输错药,漏输等护理缺陷,患儿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家长满意度得到了提升,值得推广。
4.讨论
儿科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方法,也是护士最基础的护理操作。加强输液安全管理,从环境,微粒的污染,药物因素,输液器因素,病人及护理人员方面加强了管理,对病人进行安全输液,遵循了国家法律法规,保障了患者及护理人员安全,健全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从输液操作的规范化、药物配置、输液速度监控、管道管理、输液反应及并发症监控等各个方面进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3】。建立儿科静脉输液护理技术的安全管理体系,丰富技术内涵,提高临床应用安全性,对加快儿科静脉输液专业化进程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庆印,赫晓莉,王树英,等身份腕带在心血管外科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7.9(7):57 【2】闫洪冈,孔杰,崔化英,等,呼唤应答法减少护理查对工作中差错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583 【3】谢红珍,邓屏,静脉输液管理与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护理学报,2007,14【10】:
浅谈儿科患儿输液安全隐患及对策 篇3
【关键词】患儿;输液;安全隐患;对策
在儿科各类临床治疗方法中,静脉输液的应用频率很高,当婴幼儿患者对口服药物不合作、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静脉输液进行治疗。静脉输液易将药物达到并维持治疗所需的恒定浓度,且有些药物会对肌肉、皮下组织产生刺激,因此我国的输液量逐年上升。但是静脉输液仍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回顾性分析输液患儿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儿科患才输液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纠纷发生率。
1 儿科输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未严格遵守医嘱
由于现阶段出现较多的新药,包括其它各类制剂、剂量等,如果医生对新药的用药剂量、规格等不熟悉,用错剂量、单位还有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影响,降低输液的安全性。因此要保证患儿家属取药时与医嘱相符,且保证药剂量、单位等与患儿的病情相适应。
1.2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
医院儿科均制定有“三查七对”制度,理论上如果严格执行该制度则可以将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降至最低。但是由于儿科输液室患者多、环境嘈杂,且患儿可能有同名同姓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在核对患者姓名时可能存在不准确、应答错误、遗漏等现象;并且孩子家长可能由于过分关注孩子病情,在核对姓名时有所忽略,这些均有可能导致药物输入错误。
1.3 护患沟通不顺畅
由于我国国情比较特殊,很多家庭均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有病可能全家出动,而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可能会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护理技术操作方面,而与患者家长的沟通较少;并且儿科多急症,窒息、误吸、急腹症、中毒等均是常见病症,孩子身患恶疾,家长不由自主会产生恐惧、焦虑的心情,这些负面情绪可能会导致家长对医生、护士的不信任,进而导致护患沟通不畅引发纠纷。
1.4 健康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孩子在一岁到三岁时很难在输液区配合护士完成整个输液过程,而家长为了制止孩子哭闹,可能会不顾医生叮嘱而自行将其带到户外逗留;还有一些家长为了缩短输液时间私自调整输液速度等,这些均是缺乏健康宣传教育的表现,因此护理人员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遵医嘱的重要性,告知其有些药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影响其使用效果,而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则有可能导致肺水肿、心衰等严重后果。
1.5 巡视不及时
由于幼儿在表达、理解方面还未发育完善,尤其是三岁以内的幼儿,如果输液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无法准确、清晰的表达出来;而有些家长医学知識匮乏,对孩子输液时出现的异常情况有所忽略,如果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则有可能延误抢救时间,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此外,三岁以下的儿童通常多动,输液时的配合度不高,可能会用手将针头拔出,可能导致药物渗漏、针头被拉出血管等;此外,如果家长疏漏、巡查不及时,液体滴完未及时拔管,则可能导致血液回流引发血栓,加重患儿的痛苦。
2 防范策略
2.1 对输液流程予以规范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医嘱,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联系责任医师;全面落实责任制,各医护人员、执行人员要在病历上签字,促使医护人员提高责任心,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差错率。此外,医护人员要对新上市的药物多加了解;如果患者青霉素过敏试验呈阳性,一定要在病历本上用醒目标记标识出来;如药房更换青霉素批号要提前告知相关科室。
2.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认真执“三查七对、一注意原则”:要求门诊护士有闲熟技术,又有高度责任心、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两年来我们实施接诊护士首次查(病历、处方、静点条)巡回护士再次查(配制好药液呼叫患儿姓名后,并让患儿家长自保患儿的姓名、年龄、性别),静点护士再次核对患儿的姓名、年龄、性别,方可输液。
2.3加强基本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
鼓励年轻护士加强基本功训练,掌握常见病的护理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并熟悉药物的过敏反应,输液反应处理流程,不能只顾静脉穿刺而忽视了患儿病情观察,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4 加强护患沟通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个医疗机构均全面落实、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也会逐步增加。因此医护人员要从观念上彻底改变,用主动交谈代替以往被动问答的沟通方式;输液时如穿刺不成功,则要及时向患儿及其家长道歉,安抚儿童,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2.5 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每次注射前向患儿家长提前告知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相关不良反应等,注射时安抚鼓励幼儿告知患儿家长两种穿刺技术的优缺点,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方法,穿刺成功后根据不同的穿刺方法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传统头皮输液法告知家长如何保护穿刺部位防止渗漏再次注射如头皮输液时使输液部位不要靠蹭家长身体,输液肢体关节呈伸展状态,不要屈曲等;留置针输液法告知家长带管回家的观察注意事项,怎样防脱管拔管堵管等,尤其是让患者家长了解擅自调节输液速度的严重性,输液时禁止在外逗留,以防止药液污染、出现输液不良反应及其它意外事故,无法保证救治的及时性,并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3 体会
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要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能仅对其开展法制观念教育,学习各种相关规章制度,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全面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儿科护理工作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家长担心孩子会对护理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无形中就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导致存在不安全因素。而在护理过程中,保证输液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开展操作技术专业培训、提高查对巡视频率等措施,均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安全意识及专业能力,从而有效降低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业惠,王元国.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分析与适应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J],2009,28(4):536-538
[2] 张秋兰,门诊输液室潜在安全隐患的分析与管理.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1):65. .
[3] 凌云,陈朔晖,诸纪华.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29330.
急诊儿科输液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东南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同仁医院儿科门诊急诊输液的200例患儿, 男女各半, 年龄为0~10岁, 平均 (5.6±3.6) 岁。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各100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研究方法
给予对比组患者常规输液护理措施, 即创造整洁、安静的输液环境, 帮助患儿舒缓情绪, 抵御不良情绪, 增强治疗信心, 为患儿及家属详细介绍健康知识及疾病状况, 帮助其提高疾病认知水平及自身管理能力;在对比组基础上, 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 具体如下。 (1) 对患儿及家属施行人性化的心理护理。鉴于患儿心理发育不成熟, 认知及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护理人员可以为患儿讲故事、播放动画等, 转移患儿对疾病苦痛的注意力, 及时称赞患儿在输液中的表现, 详细告知患儿家属疾病相关知识, 以做好患儿的防护工作, 减少患儿不舒适感。同时, 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真诚的态度, 体谅并及时安抚患儿及其家属紧张、焦虑的心理, 避免粗暴、大声、不耐烦地与患儿及家属沟通。 (2) 提高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穿刺技能, 保障以熟练、快速、直接的方法一次穿刺成功, 减少患儿疼痛, 提前预防并详细告知患儿及其家属输液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 加强巡视, 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巡视时, 加强对其生命体征的观察, 注意患儿是否出现肿胀、针头移位及脱落等现象, 给予必要的语言及肢体语言接触, 密切关注患儿的血压、脉搏、心率、指氧饱和度、双肺呼吸音、血气分析、尿量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4) 优化护理服务流程, 强化护理安全性。一方面分开输液室及配液室, 减少人员流动, 保持室内清洁, 加强急诊输液的引诊服务, 维持室内秩序, 加强对患儿输液单、药物个数等的核对, 增强患儿输液的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记录两组患儿出现输液护理投诉事件的例数, 计算投诉发生率, 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等级。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用%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数据发现, 护理后, 观察组出现投诉23例 (23%) , 明显低于对比组的42例 (42%) , 组间差异显著 (P<0.05) ;同时,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 观察组患儿对急诊输液护理的满意度为92%, 明显优于对比组的71%, 且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3 讨论
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的急诊科, 危急重症患者集中, 任务重, 流动性强, 风险较高, 突发事件多。而输液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 急诊输液科室与病患直接接触, 更易引发医患纠纷[2]。儿科门诊急诊科因患儿生理及心理发育尚未成熟, 情绪自控能力较差等特点, 不仅增加了工作难度, 而且对医疗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 处在患儿急症的状况下, 患儿家属易焦虑、紧张, 使得科室遭到病患投诉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人性化护理能更全面地照顾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况, 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输液护理服务, 增强输液护理安全, 降低护理风险, 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中, 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儿输液投诉发生率为23%, 明显低于对比组的42%, 且其以92%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比组的71%, 差异均显著。综上所述, 对儿科门诊急诊输液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很好地降低输液护理投诉发生率, 有效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以真正促进患儿康复。
摘要: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对减少儿科门诊急诊输液护理投诉的作用。方法 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 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期间的投诉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儿输液投诉发生率为23%, 明显低于对比组的42%, 护理满意度为92%, 明显优于对比组的71%, 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儿科门诊急诊输液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很好地降低输液护理投诉发生率, 有效地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以真正促进患儿康复。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儿科门诊急诊,输液护理,投诉
参考文献
[1]何冬影.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32) :150-151.
急诊儿科输液论文 篇5
每个家长都要面对孩子发烧的问题,小宝贝一发烧,全家不宁。而当一个儿科医生遇到自己孩子发烧,他会怎么应对?既要扮演患者家长的角色,又要承担医生的角色,他要经历哪些冲突?在当前医患关系下,医生和家长这两者要如何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得到科学适度的医疗?
在深圳一家三甲医院任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的裴洪岗发现,由于自己的职业身份,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生病时,要经受外人想不到的矛盾和冲突。而这些矛盾和冲突,正折射了当下中国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的一些问题。
女儿发烧引起的争吵
面对记者,裴洪岗首先说的,是女儿还不满1岁时的第一次高烧。
当时,小宝贝的体温迅速超过39摄氏度,一家人顿时紧张起来。他见孩子除了流点鼻涕外没有其他症状,听听肺部、看看喉咙也无异常,判断是病毒感染,嘱咐家人多给孩子喂些水,体温太高时就给她喝点布洛芬颗粒。
家里可不单单裴洪岗一个医生,他的妻子是超声科医生,他的岳母是退休中医。裴洪岗说,孩子发烧第一天,她俩还基本听他这个儿科医生的安排,但第二天见孩子烧还没退,她俩就有点扛不住了。岳母说,还是去医院打一下针吧。妻子道,还是去找个内科医生看看。
拗不过“轰炸”,裴洪岗妥协。看了血常规检验结果,内科医生的诊断还是病毒感染,并说发烧有个过程,继续观察就好。家人于是安宁了一天。
孩子发烧进入第4天,裴洪岗与岳母发生了争吵。孩子的外婆一定要带孩子去打针,裴洪岗顽强坚持不必去。第5天孩子仍然高烧,妻子和岳母已经不同他说话了。
转机终于在第5天的中午到来。女儿的体温逐渐下降,到下午恢复正常,然后全身出了大片的疹子。“这是幼儿急疹,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他终于长吁一口气。
这件事让裴洪岗想了很多。“一家人的愿望肯定都是希望孩子好,本该信任无间,但由于对疾病的认识和判断存在差异,还是产生了分歧矛盾。试想,如果我不是孩子的父亲而是别的医生,她们会怎么看待这个医生?面对她们的质疑,这个医生还会这样坚持原则吗?”他问。
对输液和抗生素的迷信
今年春节前,裴洪岗又有了一次印象很深的应对孩子发烧的经历。
这次,女儿跟着妻子回老家,发烧迅速烧到40.2摄氏度。经过幼儿急疹以及此后多次验证,他在孩子健康问题上已有了话语权,所以妻子第一时间将电话打给他。
这是女儿第一次不在自己身边时生病,他心急如焚,想到孩子走前已有些呼吸道感染症状,现在又叫耳朵疼,他赶忙联系当地儿童医院的同学找到一位内科主任诊治。医生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发炎,建议打针并开了头孢噻肟钠(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
裴洪岗认为直接给孩子注射头孢三代针剂有些过了。他采纳了这位小儿内科主任的诊断,但没有用她开的药,让孩子吃了两天阿莫西林,烧退了。
他稍后把这个经历发到微博上,北京一家医院的儿科同行说,如果遇上这种病自己也会直接开方注射头孢三代针剂。联系当下医患关系,他理解了这种用药思路。很多人到医院就是要求立马解决孩子的病痛,不然就要问责医生,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更强力的广谱药物,选择起效更快的静脉给药,短期效果又快又好,病人欢喜,医生说不定还能获利,于是皆大欢喜。
这种对输液和抗生素的迷信始自何时?近段时间在微信中广泛转发的彼路易·切奇博士来中国诊病的故事,其实是2002年的旧闻。文中,这位有着30多年临床经验的意大利儿科专家一句“你们习惯打吊针,好让发烧的孩子体温降下来,那是靠药物强制性降体温,对孩子病情的恢复没有积极的意义”,隔了12年后,如今又在年轻家长的朋友圈中疯转。
这位老专家当时还说,意大利的妈妈们在30年前也是这样想的,认为输液要比口服的药物药效发生得更快,这是家长的问题。
但彼路易·切奇医生可能未料到,在中国“家长的问题”有时会演变成暴力事件。大年初二,就在裴洪岗成功用几粒阿莫西林给女儿退烧后不久,他的一位年轻同事因坚持认为不必给一个因病毒感染而发烧的1岁小孩输液,被孩子的父亲一拳击中面部。
震惊之余,裴洪岗反思了问题的另一面:中国如今成为“输液大国”和“抗生素大国”,医疗界难道是清白的?其中难道没有来自医生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孩子远离“过度医疗”
裴洪岗把女儿两次发烧的事发到微博和微信上,得到不少同行转发和很多家长共鸣。
但他很快感到不对头。因为有些人据此文得出结论,认为孩子发烧就不应该用抗生素,不需要打针输液,而应该在家观察,等待孩子自身免疫系统的抵抗。他觉得这是“过度解读”。
神化或妖魔化,都不是科学的态度。他清楚表达对输液和抗生素的看法:不排斥,但前提是合理,如果病情需要,只要利大于弊,会毫不犹豫地使用。
但在强调患者还是要相信医生时,他却不得不面临尴尬了。他坦言:“作为医生,我当然希望病人信任自己,但作为患者,我对当前这个医疗体系也会投不信任票。”
采访中,正在医院里陪着2岁女儿治疗手足口病的年轻妈妈王琴悄悄对记者说,一方面担心女儿的病是不是真那么严重,另一方面也担心医生是存心想多弄点钱所以才要女儿住院打针,现在打了3天吊针就已经用了4000多块钱。另一个4岁男孩的妈妈说:“我跟老公商量了,以后多学点医学知识和处理方法,实在不行非得看医生,就托关系找个熟人。”
而医生对患者,现在又何尝不是着意防备?裴洪岗说,“迁就患者+保护自己”已成为很多医生的用药选择。
利与弊,病与疗,这些矛盾与辩证的理念无时无刻不在医疗中体现,但当下的医患关系,却已经超出了对科学适度医疗的考量。当患者就医时从怀疑医疗水平演变为猜疑医疗动机,当医生诊治时从追求药到病除异化为企求“药到祸除”,要保护孩子们远离那些不该吃的药、不该输的液,该有多么困难?
急诊儿科输液论文 篇6
1 优点
1.1 节约了人力资源,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临床工作中给患儿更换液体所需的时间占很大比重, 是护士主要工作量之一。使用一次性双头输液器, 护士巡视病房发现液体输完可直接查对更换液体, 或者护士在执行其他操作时, 发现液体输完也可直接查对更换液体, 还可继续进行下一项操作。同时出现多个患儿液体输完的情况下, 巡视护士不再回治疗室取液就能立即查对更换。既节约人力, 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1.2 减少了护患矛盾, 增加了护患交流时间。
护士按时巡视病房, 直接查对直接更换液体, 减少了往返护理站的次数, 减轻了护士体力消耗, 缓解了工作强度, 节省了更多时间满足患儿及家属的情感需求, 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 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1.3 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提高了护理质量。
在儿科更换液体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护理操作, 使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 多个患儿液体同时滴完时, 往往几个护士都忙不过来, 而频繁更换液体很容易发生差错, 患儿的同名同姓、名字相仿更易混淆。而一次性双头输液器, 避免了不能及时更换液体导致的护患纠纷, 也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同时杜绝了患儿家属等待更换液体的焦虑和不满情绪, 而且大大减少了按呼叫器换液的次数, 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1.4 降低了输液过程中的污染概率。
护理操作中更换液体的次数越多, 针头外露增加污染的机会就越多。使用一次性双头输液器在更换液体环节中减少了针头的污染概率, 保证了患儿输液安全, 不良反应率大大减少, 患儿家属满意度大幅增加。
2 护理风险
2.1 护士给患儿穿刺成功后, 转而进行其他护理工作, 同
时由于患儿多、工作繁忙, 未能及时巡视, 液完时家长自行更换液体, 导致输液中出现一些问题, 不能及时处理。比如一组液体输完后, 墨菲滴管液面可由另一组的空气压力致其过低或滴空, 空气进入墨菲滴管下的输液管, 引起家长恐慌, 而且家长也不会根据药物性质重新调节滴数。
2.2 增加了个别护士的惰性思想, 把换液的事交给家长完成, 不按时巡视病房。
家长忙于照顾患儿, 液完时忘记更换, 导致患儿血液倒流甚至凝结针头, 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而且不能及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外渗, 使患儿家属产生不良情绪。
2.3 一次性双头输液器价格比普通输液器贵, 个别患儿家属有抵触、不满情绪。
2.4 部分患儿不适合使用一次性双头输液器。
有些药液必须现配现用, 不能过早挂起, 以免时间长影响药效。
3 管理对策
3.1 建立输液管理制度, 改进输液流程。
专人配药专人输液后巡视, 加强工作中薄弱环节, 有计划进行操作, 既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又要发挥团队互相协作的作用。每名护士都要随身携带护理工作备忘录, 对液体瓶内有少量液体的患儿做到心中有数, 护理工作有条不紊, 衔接紧密。
3.2 灵活使用管理策略。
制定绩效考核方案, 促进护士主动意识, 按时巡视病房, 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 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护士的风险教育, 增强护士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更换液体绝对不能交给家属和陪护, 杜绝一切不良后果。
3.3 护士要履行告知义务。
护士在治疗护理的同时要做好健康宣教, 介绍一次性双头输液器的构造、优点、用途、注意事项。为保证信息交流的有效性, 护士不能用复杂的医学术语, 导致家长理解上的困扰, 词语应浅显简单、通俗易懂, 使患儿家长能很快明白护士的意思, 充分理解护士为其提供的说明, 取得信任合作。通过护患有效交流, 建立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
3.4 合理使用一次性双头输液器。
在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的基础上, 合理选择输液器是确保安全输液的关键。一方面按病种、按年龄段、按药物性质选择是否用一次性双头输液器, 另一方面按顺序、按医嘱有计划摆药配液。病情轻、液量少、药物没有配伍禁忌、确保患儿在有效时间内输完, 可选用一次性双头输液器;病情重、用药复杂、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的患儿, 可选择安全性能良好的普通输液器。
急诊儿科输液论文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在本院就诊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共收集2009年6月入院的儿科住院病例200例。
1.2 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 以在本院呼吸儿内科住院患者住院号尾数是单号的为试验组, 运用Y型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住院号尾数是双号的为对照组, 运用普通输液吊瓶进行静脉输液, 比较两种方法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材料费和医疗投诉发生的频次。
Y型输液器由江西洪达医药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 主要由3根普通输液管、3个流速调节器、2个硬塑料针头、2个排气管、1个莫非氏管和1个静脉输液针组成。
1.3 分析和评价方法
资料的录入使用的是Epidate 3.0, 数据分析运用的是SPSS 11.5软件, 主要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成本消耗、配药所消耗的时间、需加药次数和医患纠纷发生的频次。
2结果
由下表可见, 研究对象每日平均输液组数约5组, 每次住院输液约需4~5次, 且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0.05) 。比较运用两种输液器产生的社会效益:运用Y型输液器配50 ml药液比运用小儿输液吊瓶每次可节约2分15秒, 配100 ml药液每次可节约3分50秒;按每个患儿输5组液体进行计算, 运用Y型输液器可减少护士1次来回加药;统计两组研究对象发生医患纠纷频次, 运用Y型输液器未发生一起医疗投诉, 运用普通输液吊瓶组发生3起医疗投诉, 主要投诉输液吊瓶质量、护士加药速度慢。
比较运用两种输液器产生的经济效益:普通输液吊瓶单价为2.25元, 而Y型输液器每个仅需1.03元, 每次输液可节约耗材费1.22元, 每个患者平均可节约5.35元, 按每年儿科住院患者约1.2万人次, 每年可节约6.42万元;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室每年约7.2万人次, 每次节约1.22元, 每年可节约8.78万元。
3讨论
急诊儿科输液论文 篇8
1 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 药物的剂量与患儿年龄及病情不符
儿科门诊当班护士要认真执行医生的医嘱, 必须按医嘱来写执行单, 然后再按执行单来细致核对药物, 发现药物的剂量与患儿病情或年龄不相符时, 护士应及时与医生联系。经过细致核对后再把执行单、药物放入输液室, 待静脉滴注时执行的护士再次对执行单及药物进行核对以确保用药安全。
1.2 护士在穿刺中忽略了病情的观察
因婴幼儿的血管较细穿刺难度较大, 再加患儿的家长对护士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护士要想“一针见血”往往注意力都集中在患儿穿刺上, 忽略对病情的观察导致个别患儿因呕吐造成窒息症状出现。
1.3护士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不够
门诊输液室的患儿多, 环境杂, 密切大, 周转快。特别在护士呼唤患儿姓名, 在家长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时往往就可出现错误应答, 而造成患儿相互间错用药物[4]。
1.4 护士在护理中缺乏沟通的技巧
一般门诊输液室患儿都多, 又因护士每天工作量较大, 容易产生情绪急躁心情, 特别在工作中又忽略了对患儿或家长的沟通, 使个别患儿或家长违规执行医嘱, 或误解产生护患纠纷。如穿刺一次未成功, 护士对患儿家长的解释和安抚做的不到位都能造成护患间的纠纷。个别护士在解释中因急躁或语速过快也能引起护患间的矛盾激化[5,6]。
1.5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巡视不及时
一般小儿病情变化都快, 所以输液中出现不适反应多数患儿又不能用语言清晰的表达, 再加护士巡视不及时没有发现患儿病情变化而延误挽救时机。因个别患儿对输液反应敏感往往会用力拉掉头皮针, 造成药液渗漏, 局部出血、严重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1.6 护士对患儿及家长教育不到位
因小儿好玩爱动无法在输液区内完成整个输液, 又因个别家长担心孩子哭闹加重病情便顺从孩子意愿到户外走动或逗留, 更不知道静脉滴注药物长时间暴露会引起药效下降、或出现输液反应及其它意外。为了缩短患儿输液时间, 个别家长又擅自加快输液的速度, 造成患儿危险症状出现[7]。
2 安全隐患护理措施
2.1 实行输液告知服务
当班护士在静脉输液前要告知患儿家长药品名称、药理作用、安全滴速及不良反应等, 在拔针时还要告知按压穿刺部位及有关注意事项。通过输液告知服务, 提高了对患儿家长教育的有效性和有序性, 也提高了家长的遵医行为。
2.2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在儿科门诊输液时当班护士要认真核对医嘱, 包括患儿姓名、年龄、治疗执行单、药名、剂量等, 均无误后方可执行。若有疑问及时与医生联系, 并在病历上签字, 确保输液的安全及有效[8,9,10]。
2.3 提高专业知识及技能
儿科门诊护士业务知识要不断地更新, 要掌握新药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 要学会儿科常见病的病情观察、急救及处理方法。同时还要掌握输液中出现的并发症和相关的处置流程, 不断提高静脉穿刺的水平, 争取做到“一针见血”。
2.4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
门诊输液室的儿科护士, 要在15~30 min对输液室患儿巡视1次, 在巡视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和穿刺部位, 对特殊药物输液应在输液卡上作出标志, 及做好记录。特别对哭闹患儿应引起重视, 警惕发生针头脱落、药物外渗及输液反应等并发症的出现。
2.5 加强患儿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也是患儿治疗中的辅助方法。在每次输液时当班护士都应简单告知家长, 患儿用药目的、注意事项及擅自调速的危害等。同时还应告知患儿, 注意防寒保暖, 以免感冒。
3 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护理人员要告知患儿输液中尽量不要空腹, 以免因空腹造成患儿心慌及腹痛增加患儿过敏反应的发生。并嘱患儿家长给予喂奶或食物。同时护士要关心患儿, 注意观察药物疗效, 并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收集及记录[11]。
4 小结
急诊儿科输液论文 篇9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细节护理,效果观察
医院的门诊输液室是对外的窗口,门诊输液的护理质量直接对医院的形象产生着影响。近年来,随着儿科医学的发展,静脉输液成为儿科门诊常用的治疗手段,面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格的患儿,怎样获取患儿和家长配合,保证输液过程顺利完成,防止输液渗漏,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成为了新的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院儿科开始在输液过程中应用细节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9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输液的患儿286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143例,年龄9个月~11岁,其中男89例,女54例,采用细节护理;一组为对照组143例,年龄10个月~12岁,其中男76例,女67例,采用常规护理。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都实施门诊常规护理的方法,包括接诊、检查、执行医嘱、巡视等,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细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关爱患儿的心理
一般患儿对外部侵入很难接受,而输液正是一项侵人性的操作,患儿对输液带有恐惧的情绪,特别是患儿要接受初次输液,恐惧的心理更为强盛。针对这种现象,护理人员要帮助患儿做好接受输液的心理准备,在输液前,护士要面带微笑,语气和蔼的和患儿交流沟通,用简单的聊天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如果患儿还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护士要通过抚摸患儿的头部、脸颊,用患儿能理解的语言赞扬患儿勇敢、漂亮,与患儿建立情感交流的通道,让患儿对护士感到亲切,主动配合护士的工作,接受治疗[1]。
1.2.2 疏导家长的紧张情绪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当孩子生病时,家长心理更为焦急、痛苦,当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产生影响时,就会给护士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及时疏导家长的紧张情绪能取得家长对护士工作的信任和协作。
1.2.3 过硬的操作技术
患儿的血管多数为细滑,而且患儿的自制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配合护士的工作。因此,为了确保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护士在穿刺前要认真评估患儿血管的充盈度,选择容易固定、不易被患儿扯脱、易于家长看护的部位进行穿刺。如果是对患儿手背进行静脉穿刺,要尽量选择桡骨茎突部位,尺骨茎突的部位或第三掌骨头形成的三角区域,因为这些区域神经分布少,血管粗大,易于穿刺和固定,能够减少穿刺带来的疼痛感[2]。
1.2.4 巡视、呵护管理
在患儿进行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观察患儿的病情和反应,指导家长正确看护患儿输液的方法,帮助患儿调整舒适的体位,协助家长处理患儿的各种生理需求。经常巡视能避免输液过程中出现渗漏,减少重新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解答家长的疑问。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静脉注射的重注率、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以及患儿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细节护理的观察组在静脉注射重注率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在患儿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儿科门诊输液的患儿年龄、性格都不相同,为了保证患儿输液的顺利,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儿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提高职业素质,加强技术操作水平,在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有主动意识,发现输液过程中影响因素时,要及时排除,增加与家长针对患儿病情的沟通,使家长积极协助护理工作的进行。本研究表明,在儿科门诊输液工作中采用细节护理方式,能降低静脉注射的重注率,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儿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阮晓玲,邱瑜,黄建平.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15):122~124.
急诊儿科输液论文 篇10
关键词:基层儿科;静脉输液;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322.1+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86-02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操作,同时也是治疗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基层医院儿科患者是一群特殊的人群,静脉输液护理投诉逐渐增多,为预防和避免护理投诉,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对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儿科静脉输液发生的投诉进行原因分析,以便提出针对性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儿科住院部静脉输液36起护理投诉。
1.2 方法
通过对护患双方提供的陈述材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
2.结果
发生的36起静脉输液护理投诉的主要原因是静脉穿刺失败的投诉有9起(25% );服务态度不到位8起(22.22% );药液外渗5起(13.89% );未及时加药5起(13.89% );同种药物加错床3起(11.11% );药物剂量错误3起(11.11% );个别输液未执行3起(11.11% )。
3.讨论
3.1 静脉输液护理投诉的原因
3.1.1 静脉穿刺失败
环境因素:儿科患者多,儿科护士处于哭闹嘈杂的环境中,患儿恐惧不合作,同时基层医院患儿陪护人员多,静脉穿刺时围观者也多,让护士产生紧张情绪,心烦意乱,产生不良心理压力。
护士方面:护士工作时间短,技术欠熟练,由于护理工作是一项操作性工作,护士穿刺水平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来提高,低年资护士缺乏临床经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来回进针容易误入动脉引起出血过多,导致家长强烈不满,没有完全掌握小儿头皮特点及穿刺技术。护士工作状态不佳,儿科病情易反复波动,变化多,用药治疗复杂,造成工作量大,身体疲劳,在这种情况,护士以良好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工作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护理工作压力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影响护士静脉穿刺水平。
患儿家属的压力:基层医院儿科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农村患儿,陪人多,文化程度差异大,城镇居民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患儿特别关爱,提出过分要求,如有患者要求护士保证“一针见血”,一旦穿刺失败,容易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对护士进行辱骂或人身攻击。
患儿自身原因:部分患儿静脉显露不清楚,血管不充盈,深浅难把握,还有患儿哭闹时头部皮肤变红甚至变紫,护士只能根据经验来摸着血管穿刺。严重湿疹患儿血管不明显,其它医院转诊的患儿,未保护好血管;患儿穿刺时不配合,增加了穿刺难度。
3.1.2 服务态度不到位
一个护理人员以怎样的心态进入角色,可直接影响其对患者的态度,影响其工作质量。责任心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控力较差、以自我为中心的护士是不可能提供好的护理服务。个别年轻护士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表现对患儿冷、顶、硬、推、拖,不注意自身修养,言语行为不当,缺乏与患儿交流沟通技巧,解释告知不到位,以致发生家属投诉。护理人员配备不足,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农合患者增多,病床增加,
护理人员编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床护之比,只能应付日常护理,机械地完成工作量。输液前未按常规周密告知静脉输液属侵袭性操作,有发生热原反应、过敏反应等意外;皮试阴性、用药过程中,也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解释不到位导致家属产生不满情绪;注射时与患者交流少,家长对护士操作表示怀疑时,护士忽略了患者及家属情感需求,回答生硬,导致家属对护士的冷漠态度,产生反感而投诉。
3.1.3 输液过程中未及时加药,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认真
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缺乏主动性,不按时巡视,静脉输液墨菲氏滴管内液体滴完未及时加药,致回血阻塞针头,需重新注射,造成患者痛苦;或输液管内液面下降过低,致空气难以排除,从头皮针接头与输液管接口处排空气,导致药液浪费,家长产生反感。
3.1.4 药液外渗
未按要求介绍静脉输液有关注意事项,没有指导家长如何固定及观察穿刺部位,当患儿发生补液外渗时,也未做好解释,个别护士还会责怪家长没有固定好穿刺部位,漏液发生皮下肿胀,导致患者输液部位疼痛,晚期受损血管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肿,血管变硬,处理不当,可继发组织坏死,引起投诉。
3.1.5 同种药物加错床、药物剂量错误或个别输液未执行
因输液过程中护士法律意识,安全意识不强,违反了操作规程,责任心不强。只凭主观经验和估计行事。儿科工作琐碎,对安全隐患普通存在轻视、轻描淡写的思想。没有严格执行制度是发生用药错误的主要原因。如没有核对患儿的姓名、药名、用药方法、用药途径、用药剂量等。
3.2 预防
3.2.1 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强化服务意识
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认识到位是避免护理缺陷发生、减少护理投诉的主要途径。因此对护理人员应经常性开展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当亲人,主动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输液时要有高度同情心和责任心,自觉用护理伦理道德规范自己言行举止,努力达到慎独的道德境界。
3.2.2 加强技术操作训练,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水平,提高穿刺成功率
给合儿科特点,对新进护士及穿刺技术差的护士进行强化训练,加强考核力度,有针对性地加强护士静脉穿刺操作技能培训。练习过硬的穿刺技术,稳、准、快、好是每个护士应掌握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满足输液患儿安全需要的重要保障之一。
合理选择血管,3岁以内患儿易躁动,宜选头皮静脉易于固定,不影响患儿活动; 3岁以上宜选明显且直行的手背或足背静脉;对肥胖儿宜选粗大易摸静脉;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患儿可选肘静脉及大隐静脉。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由穿刺技术强的高年资护士操作,力争一针见血,排班实施新老搭配,做好传、帮、带,协调配合好工作。
避免机械性损伤血管,正确掌握静脉给药的方法、浓度、输入滴速以及局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加强巡视,加强责任心,严密观察输液部位,杜绝外渗性损伤发生。
保护好穿刺部位,一般采用S型固定法,缓冲压力,减轻针头在血管内摆动,降低液体外渗、针头脱出。告诉患儿及家属尽量避免触碰,避免牵拉、挤压、折叠输液管,避免患儿摇头,手抓穿刺针,尽量减少患儿哭闹,以免引起针头移位、脱落、阻塞等现象。
3.2.3 提高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
要求护士对患儿及家长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合理地解释,争取得到家长理解和支持。切忌对患儿及家长提出的意见置之不理。及时发现护理投诉苗头,把投诉解决在萌芽状态,在交谈中避免造成患者家属心理伤害。
4.结语
要提高儿科静脉输液护理质量,减少护理投诉首先要知法、守法,具有一支静脉穿刺技术过硬、服务质量过硬的护理队伍,还要合理护理编制,给护士营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让护士保持健康心身,能更好为患者服务,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静脉输液护理投诉。
参考文献:
[1] 刘小平,曾桂珍.从护理投诉谈新形势下门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04)
[2] 林子.儿科静脉输液室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预防[J]. 吉林医学. 2011(07)
儿科急诊惊厥病因分析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 我院儿科急诊惊厥患儿50例, 其中, 男32例, 女28例;年龄在28d以下的新生儿共5例, 28d~1岁的婴儿9例, 1~3岁的幼儿22例, 3~6岁小儿共9例, 6岁以上小儿5例。
1.2 方法
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 如既往病史、主要症状、诱因、出生史、家族史、生长发育史、服药史、系统查体情况以及惊厥发生时的情况。同时进行脑电图、头部CT检查、血气离子分析以及其他相关的化验检查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本组50例患儿中, 31例为热性惊厥, 占62%, 其中, 高热性惊厥16例, 占32.0%;另20例为无热惊厥, 占40%。惊厥的主要表现为:15例全身强直和肢体阵挛, 且伴有意识障碍;9例一侧肢体抽搐, 且伴有意识障碍;2例抽搐并合并精神症状, 10例呕吐, 3例头痛, 2例昏迷, 2例抽搐时意识清醒, 15例经体格检查显示存在神经系统阳性, 1例反复惊厥发作且伴有智力发育迟缓。
2.2 生化检测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 有7例患儿存在低血钙, 3例存在低血糖, 其中2例患儿为顽固性低血糖, 即微量血糖在2.0mmol/L以下;10例低血钠, 即血钠值在120mmol/L以下。1例羟孕酮增高且伴有血睾酮升高, 3例酸中毒, 1例高血氨。14例经脑脊液化验, 其中3例异常, 11例正常。1例符合化脓性脑膜炎病变, 2例为结核性脑膜炎, 1例肝功能损伤。
2.3 脑电图检查
本组有24例患儿进行了脑电图检查, 其中13例异常。22例热性惊厥患儿行脑电图检查, 其中17的脑电图显示正常, 仅有5例患儿异常 (即额颞区β活动增强) , 且各区之间相互混合, 其中1例患儿存在广泛性的棘波、尖波。
2.4 头颅CT检查以及MRI检查
本组有26例患儿经头颅CT检查, 19例经MRI检查, 其中, 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6例颅内出血, 1例脑肿瘤, 2例脑发育不全, 1例脑水肿, 1例脑实质钙化影, 1例结核性的脑膜炎脑室扩大。
2.5 病因分析
综合患儿的病史、临床症状、生化检测、头颅MRI检测、CT检测以及脑电图检测, 可将儿科急诊惊厥病因综合如表1。
3 讨论
急性惊厥是儿科门诊中最为常见的急症之一, 多发于新生儿以及婴幼儿, 本组所占比例为72% (36/50) 。分析原因, 可能是由于该阶段的小儿的脑解剖生理化、神经系统等均还还处于成长初期, 脑部兴奋系统以及抑制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之婴幼儿的免疫能力较低, 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这也是导致这一时期小儿发生惊厥的主要原因之一[3,4,5]。本研究结果显示, 热性惊厥、颅内感染及癫痫是儿科急诊惊厥的主要病因, 这与相关研究报道结果一致。其中, 新生儿期的惊厥原因主要为颅内出血;婴幼儿期的惊厥病因主要是热性惊厥, 此外, 癫痫以及颅内感染的也应引起注意;年龄在3~6岁左右的儿童惊厥原因主要是热性惊厥;6岁以上儿童则主要是癫痫。
热性惊厥是儿科惊厥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中高热惊厥最为常见, 且约有70%以上的患儿的原发病为呼吸道感染。据相关资料显示, 在热性惊厥患儿中, 约有8%~22%的患儿存在行为障碍或者智力发育迟缓, 约有2%~7%的患儿可转为癫痫。本研究中, 热性惊厥发生率为60%, 其中高热性惊厥占32.0%[6]。癫痫也是导致小儿非感染性惊厥的主要原因, 本组中有7例患儿有癫痫症, 且有6例, 且有3例患儿存在阳性家族史。1例患儿确诊为先天性的肾上腺皮质增生, 1例甲基丙二酸血症, 1例线粒体能量代谢缺陷。提示癫痫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各病症所占的比例虽然不高, 但容易导致误诊, 因此应积极加强对这类病症的警惕性。近年来, 随着急救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先天性的遗传代谢疾病的确诊率日益提高。如果惊厥患儿存在重度脱水、低血镁、低血钾、低血糖、低血钠、酸碱失衡等水电解质紊乱症状, 应考虑存在遗传代谢性疾病, 应仔细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 积极纠正患儿的代谢紊乱症状。对于部分遗传代谢性的疾病, 如脂质或氨基酸代谢性疾病, 易导致进行性的脑损伤,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惊厥等, 如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等, 对此类患儿应及早诊断并予以特殊饮食调理、治疗[6,7]。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临床检查中广泛应用的方法, 但头颅CT以及脑电图检查仍是小儿惊厥检查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显著提高了颅内病变的临床诊断率。对于部分疾病而言, 头部CT检查以及脑电图检查的阳性率相对较高, 从而提高诊断率。如可利用脑电图检查是否存在颅内感染及癫痫等, 也可利用头部CT检查判断是否存在颅内出血、颅脑发育畸形或者颅内占位等。这两项诊断方法便于儿科急诊病因的早期判定、治疗及预后[3,5]。
综上所述, 造成儿童惊厥的病因较复杂, 如颅内肿瘤、中毒性脑病、低钙血症等, 在诊断分析工作中, 对于感染性疾病中多见颅内感染及热性惊厥, 在肺感染性疾病中, 多见代谢紊乱、中毒、颅内出血以及代谢紊乱等, 应引起注意。且6岁以下的儿童多存在感染性疾病, 而6岁以上多以肺感染性疾病为主, 新生而儿多发颅内出血。在儿科急诊惊厥病因分析时, 应充分结合临床症状、脑电图、脑部CT检查以及生化检测等进行鉴别和诊断, 以全面提高诊断率。
参考文献
[1]满慧, 王皓.新生儿惊厥35例病因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26) :209.
[2]李鲁娟, 张旭亚, 徐太林, 等.379例新生儿惊厥病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30) :4281-4282.
[3]周慧茹, 周惠萍.新生儿惊厥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 33 (36) :35-36.
[4]朱顺叶, 陈昕, 余振华, 等.280例儿科惊厥的临床病因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 2009, 16 (11) :31-32.
[5]Kanaumi T, Takashima S, Iwasaki H, et al.Developmental changesin KCNQ2 and KCNQ3 expression in human brain:Possiblecontribution to the age-dependent etiology of benign familialneonatal convulsions[J].Brain Dev, 2008, 30 (5) :362-369.
[6]Steinlein OK, Villain M, Korenke C, et al.The PRRT2 mutation c.649dupC is the so far most frequent cause of benign familialinfantile convulsions[J].Seizure, 2012, 21 (9) :740-742.
【急诊儿科输液论文】推荐阅读:
急诊输液论文09-22
儿科输液07-06
儿科输液室07-04
儿科输液患者07-30
急诊输液流程07-11
急诊静脉输液10-10
新生儿科防范输液渗漏相关规定07-05
门急诊输液、留观病人管理制度07-12
以信息化技术再造门急诊输液流程10-07
儿科见习论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