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安全管理体会论文

2024-10-14

急诊科安全管理体会论文(精选12篇)

急诊科安全管理体会论文 篇1

关键词:急诊科,安全管理,护理管理

把好护理安全关是衡量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护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病人多, 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大, 是医患矛盾易发的场所, 也是医疗事故差错的好发科室[1]。为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保证医院正常工作秩序, 笔者对近年来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存在问题

1.1 护士业务不熟练

急诊操作大多在紧急情况下实施, 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易导致操作失误, 从而引起家属不满, 严重的导致延误抢救, 危及生命。抢救仪器多, 各种抢救仪器、设备操作不同, 若仪器操作不娴熟, 使用中出现操作失误或故障造成意外是延误病人抢救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有的护士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 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造成液体有问题未查出, 不按要求调节输液滴数, 不按时巡视, 未及时发现液体外渗、输液反应等。

1.3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

护士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为抢救记录不够完整, 抢救场合说话随便, 不注意方式、方法;有的护士对医生开出的医嘱有异议时当着病人或陪护人员议论等[2]。经调查, 护理人员的言行是引发护患纠纷的重要根源[3]。

1.4 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

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和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 面对病人及家属的提问, 回答简单、生硬, 引起病人的反感;另一方面, 由于护理工作任务繁忙, 护士无法与病人进行更多的沟通, 也无暇顾及病人及家属的情绪与心理, 使病人及家属不满可能导致病人投诉。

1.5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急诊白天护理人员较密集, 夜晚护理人员不足和层次较低, 影响了急救护理工作质量, 增加了安全隐患。

2 防范对策

2.1 加强素质教育, 提高业务水平

急诊科护士在抢救中时刻处于应急状态, 各项抢救操作是技术性很强的动手工作。因此, 不仅要求急诊护士有敏捷、快速的反应和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 还要有精湛娴熟的操作技术。平时要注重强化“三基”训练, 特别针对年轻护士, 常年不懈地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留置针穿刺等专科技术的培训和考核, 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

2.2 转变护理观念,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4]。急诊病人往往起病急, 陪护人员心情急, 获得有效治疗的期望高, 第一位接受咨询的工作人员若不能给予明确的指引与满意的答复, 则往往诱发或激起不满与矛盾。因此, 每一位工作人员要耐心细致地给予确切的指引, 答好“第一问”,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同时应及时准确地做好预检分诊工作, 负责理顺就诊的各个环节, 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的疑问。

2.3 强化法制教育, 增强法律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 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积极主动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和医院的正当权利, 特别是文书书写方面, 当班护士记录要完善, 护士长把好环节关, 使其真正成为有效的法律文件,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依法施护的观念。

2.4 增强医德修养, 掌握交流沟通技巧

要求护士改善服务态度和医疗作风, 增强医德修养及沟通技巧, 不说不留余地的话, 适时表达对病人的同情心, 尊重和考虑病人处境, 懂得面对病人时该如何进行有效交流。在护理工作中, 护士不仅要学会如何将信息清楚地传递给病人, 而且还要善于观察病人对各种信息的反馈。只有通过有效交流沟通, 才能增进感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5 按需调整护理人员班次和数量

按需调整护理班次, 动态补充、调整护理人员, 合理安排不同资质的护士上岗, 科学化编排护理班次[5]。针对急诊高峰期增加工作人员, 并通过弹性排班来弥补护理人员不足的状况, 充分发挥急诊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护士的智慧和潜能。

安全管理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可以综合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6]。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门艺术,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作为护理管理者, 本身要学习人文知识, 身体力行, 采取人性化管理, 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多深入发现, 多实践积累, 多思考创新, 以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 做到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为安全护理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金宝, 孙永按, 王铜彤, 等.新形势下医疗纠纷处理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1998, 18 (3) :51.

[2]符燕妹.急诊科护患纠纷的多发原因及防范[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7, 13 (2) :162.

[3]卜娜君.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18) :3671.

[4]卢金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防范护患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0) :611.

[5]席淑华, 周立, 王雅芳, 等.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0) :755-757.

[6]王建青.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思考[J].护理研究, 2007, 21 (1A) :67-68.

急诊科安全管理体会论文 篇2

冬去春来,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在急诊科工作两年有余,在急诊科工作中感触颇深,面对生命,这里的医务人员无论春夏秋冬或狂风暴雨都会坚守自己的“阵地”,只要“120”指挥中心命令到,哪里需要哪里去,这就是急诊科。

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体会就是:“急”、“忙”、“细”、“杂”。危重患者病情的严密观察,对患者及家属耐心的心理疏导。急诊患者的病情是不可预知的,如工地砸伤、坠落伤、火灾现场及凶杀现场,还有惨不忍堵的车祸现场,以及面对突发心肌梗死,心衰和脑出血病人。工作中我们常与死神赛跑,及时将患者安全快速的转运,及时给予止血、包扎、固定、建立静脉通道、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急诊患者的疾病涵盖了全院各科室病种,这就要求我们急诊医护人员要有过硬的诊疗技能和冷静的头脑。“生命无价”,每一次我们都竭尽全力的挽救患者的生命,我们有过抢救成功后的欣慰,有过尽力后的遗憾。急诊病人及家属容易带有急躁、忧虑、粗暴、不信任的态度,会用尖刻的语言同我们交流,我们都予以最大的包容和理解。同时,对来急诊就诊的病人,我们积极主动询问,热情周到服务,对患者及时搀扶、使用轮椅或平车推送;对需求去病房或做各种检查及问路的病人或家属,我们耐心细致的为其指明具体位置,避免患者跑“冤枉路”。虽然这只是我们的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帮扶行动,但缩短了医患距离,改善了医患关系。

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窗口之一,“120”是救死扶伤的“绿色生命通道”,作为一名急诊护士,我们的服务时时刻刻要做到细致、温暖、准确,紧抓内涵,为医院发展奉献出一份光和热。

急诊科安全管理体会论文 篇3

【关键词】 应急管理路径;急诊手术;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1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09—02

Emergency management path in emergency surgical care and experience

HU Qun—hua

Shuangliu County,Sichua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Shuangliu 61021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pathways in emergency surgical care.Methods 280 cases of emergency surgery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were randomly equally divided into the usual care group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groups,two groups of patients to take care measures.Results The quality of care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usual care group,both groups the indicator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path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quality of care for improving operating room emergency.

【Key words】 Path of Emergency Management;Emergency surgery;Care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抢救和治疗的重要场所,其环境与工作的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使其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及高风险性[1]。安全、有序、迅速、有效的应急管理路径,对于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了280名急诊手术患者,在急诊手术护理中应用应急管理途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急诊手术患者280例,其中男164例,女116例。年龄15—82岁,平均年龄54.2±2.8岁。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常规护理组和应急管理组,每组140例。两组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调查分析急诊手术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所得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和科学的风险处理策略。根据卫生部医院质量管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评估常规护理组与应急管理组两组的护理质量。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护理方法 遵医嘱执行护理任务,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做好基础护理与日常生活护理,准确及时地填写相关护理记录。

1.3.2 应急管理措施

1.3.2.1 评估高危因素及制定应对措施 ①手术前:急诊手术的危险度高于择期手术,准确识别急诊手术患者非常重要,尤其是昏迷、危重、无名氏、婴幼儿、语言不通、群体性事件的患者,应仔细核对其“腕带”,明確患者就诊时间及ID编号。务必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手术前医生应该在手术部位做上标记,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外科医生等共同核对是否正确。②手术中:在手术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尤其重要,有效的沟通是指及时、完整、准确、用易被患者理解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手术药品要准确标志其名称和浓度,所有药品要留标本,方便术后核查。保证手术物品齐全,功能性良好。术后准确清点物品的数目,防止物品遗落在患者体内。③手术后:急诊手术由于需要及时抢救,未能对医务人员的手及患者的手术部位的皮肤进行有效的消毒;未能进行及时而充分的肠道灌洗准备;术中没有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或者手术器械消毒灭菌未达标;均可引起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并发医院感染。医护人员应该加强重视,采用应急管理措施,快速而有效地进行消毒,规范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严密监测消毒灭菌的效果,使患者远离医院感染。

1.3.2.2 制定应急管理路径 制定一套完善的、高效率的应急管理预案,其中包括停气、停水、停电、火警、抢救应急预案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控制医院感染等一系列的应急管理预案。

1.3.2.3 应急管理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的日常培训。每月组织急救技能培训和演练,规范医护人员的护理行为,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增强医护人员面对急症时的应变能力,要做到镇静,忙而不乱,正确地应对和处理急诊、危重、各类突发状况。拓展和提高护理队伍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能力[2]。一旦出现急救事件,立刻报告相关领导,统一指挥,组织相关科室人员配合手术,进行抢救。加强行为督导、人员调配、心理支持等职能作用,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疗水平。

1.3.2.4 人力资源配置 明确工作的内容与分工,合理的定数与定位。按年龄资历和工作能力优化人力资源,充分开发个人的潜能,提高每个人的应对能力,加强培训护理人员的的急救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3],保证适当合理的人员分配。设立应急小组,成员应包括:护士长,当班急诊护士,急诊PRN护士,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对急诊进行援救。

1.3.3 疗效评价标准 手术的安全性可根据其风险指数来判断,风险指数=概率×严重程度[4],详细结果,见表1。

1.3.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软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当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风险指数比较 详细结果,见表2。

2.2 加强应急管理前后护理工作目标的完成程度 详细结果,见表3。

3 讨 论

急诊手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难以预测和估测,这使得急诊手术的风险指数大大提高。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责任感,提高护理质量,培养其灵活的应变能力,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使手术室护士的急救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保障患者的安全方面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应用应急管理路径后,急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通过改进和完善工作制度及急救流程,评估急诊手术中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全面、科学的应急管理预案。同时,加强对手术室医务人员的应急培训,规范工作流程,定期进行预案的演练,使手术室护理更加的安全、有效、有序,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应急管理路径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非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缪春乐.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1C):264—265.

[2] 高琳,王世荣,刘静.护理风险管理在病人集体运转中的运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41—442.

[3] 魏革.手术室的风险管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3—835.

急诊科院内感染管理措施和体会 篇4

为保证急诊科医疗护理质量, 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 对我院急诊科的现状做了详细调查, 采取切实有效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1 急诊科院内感染的现状

1.1 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不够

因急诊科工作的特点是急、忙、杂, 急诊病人发病急、变化快, 来就诊随机性大, 可控性小, 与其他部门相比, 工作要复杂的多。医务人员将工作的重点往往放在救治病人生命上, 对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缺乏对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 以及对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

1.2 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急诊病人病种复杂, 常会遇到意外事故、急性中毒、大出血、不可预料是否携带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医务人员常常忙着抢救病人, 而忽视了自我保护。

1.3 医务人员对各种病原感染知识及防护措施了知之甚少。有报

道, 某医院由于患者共用了带有铜绿假单孢菌污染的湿化瓶和胶管, 造成呼吸内科病房发生院内肺部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流行, 感染率35.48%。

1.4 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视不够

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护士的双手在治疗操作中与病人有着最频繁、广泛、直接的接触, 如不及时认真的洗手或洗手后用污染的毛巾擦手, 在进行各种注射时只注意注射器、针头、输液器以及注射部位的消毒, 而忽视了在给2个或2个以上病人操作之间的洗手, 因此, 护士带菌的双手就成了传播细菌的工具[1]。研究发现, 放在洗手池边潮湿的肥皂带菌率是42.9%, 正确有效的洗手是防止疾病传播、阻断院内感染的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2]。

1.5 院感所需人、财、物投入不足、监管力度不够。绝大多数预防院内

感染的成本没回报, 如大量使用的快速手消毒剂和一次性防护用品等, 而一旦发生医院感染, 医院用于感染预防及诊治的高额费用往往高于成本的回报[3]。

2 急诊科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

2.1 管理方面

成立急诊科科内院感质控小组, 由急诊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骨干及感染监督员组成, 负责组织学习院感管理相关制度, 学习特殊传染病知识及消毒隔离措施, 监督指导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安全防护、危险因素监测和医疗废弃物处置工作。质控小组不定期检查, 发现操作中未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及无菌技术等行为, 按医院绩效考核标准作出相应处罚。

2.2 对医务人员要求

需熟悉各种病原感染知识及防护措施, 抢救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及技术操作,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一定要戴乳胶手套进行防护。在医院感染控制中, 医务人员仅采取自我防护是不够的, 尚需考虑对病人的预防, 也就是需要乙肝、丙肝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黏膜的事件称之为感染职业暴露[4]。在发生上述情况时不要恐慌, 一定要正确进行局部处理及进行感性职业暴露的评估, 它对确定下一步处理措施及方案十分有利。

2.3 物资准备

备用消毒器具:紫外线消毒车、紫外线空气循环消毒机、消毒粉剂或液体如75%酒精、2%碘伏、含氯消毒剂 (健之素) 。一次性用品如隔离衣、手套、床罩、防护罩等。

2.4 消毒措施

2.4.1 环境的消毒每天早、中、晚用紫外线消毒三次, 每次30分钟,

地面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拖地两次, 再用清水拖干净, 污染后随时消毒处置, 根据病员流动量适时开窗通风, 室内环境保持清洁。

2.4.2 器械的消毒急诊抢救器材要在有效期内使用, 并根据消毒要

求每周定期消毒, 电动洗胃机用1:1000的含氯消毒剂 (健之素) 作管道联机循环消毒10分钟, 然后反复用清水循环10分钟, 防止消毒液对机内金属管道损伤。血压计袖带定期更换, 每次使用后用消毒液擦拭。其它如心电图导联线、监护线等与病人接触部分每次使用后均要用消毒液擦拭 (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 , 简易呼吸器、面罩、呼吸机管路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30分钟, 消毒液要充满管腔并浸没管道, 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备用。

2.4.3 物品消毒诊断床、病员推车、轮椅每天定时用消毒液、清水擦

拭, 污染后及时消毒处置。对有血液、体液污染的被服及疑有传染病的所有物品, 按要求先消毒后清洗。

2.5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遵循分类处理、分处存放的原则。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分类装袋;损伤性锐器装在专用利器盒内;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按规定毁型分装;所有垃圾定点存放;定时送焚烧点焚烧;做好交接, 登记数量、时间并记录。

2.6 监测

实行院级、科级两监测。每月分别对空气、治疗台、物品表面 (止血带、湿化瓶、抹布、拖把) 、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灭菌物品进行监测。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洗手规范, 认识洗手在避免院内感染中的重要性,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 在治疗室内的医务人员不超过三人,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每天用检测试纸监测消毒液的浓度是否达标。

2.7 体会

做好院内感染的预防, 不仅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减轻病人痛苦, 保障医疗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 而且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也提供了保障。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加强管理, 提高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的意识, 从物资保障、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以及把好工作中每一个可能造成感染的细节, 才能把院内感染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摘要:急诊科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 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 强化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 避免医院交叉感染, 从与医务人员有关的五个方面, 分析原因进行干预。分别是医务人员强化防范意识;加强环境的消毒;器械及物品的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中影响质量的问题;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处理;空气及物品表面细菌监测说明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性。

关键词:急诊科,院内感染,措施

参考文献

[1]赵计春.浅谈急救医务人员医院内感染的问题[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15) :238-239.

[2]郭秀兰, 孙萍.护士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8, 29 (4) :107.

[3]胡必杰.转变观念改革系统共创医院感染[J].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 (9) :708.

急诊科实习心得体会 篇5

篇一:在120急诊科的日子——我的见习心得 经过一年半年纸上谈兵式的理论学习,终于盼来了上战场一展拳脚的机会。虽然仅有十天的见习,但所获颇丰,心得体会也不少。现就在医院如何学习这方面拣几点我感触较深的来谈谈。

一、与带教老师的沟通与交流 相信每个到过医院见习的同学都知道在医院与带教老师的关系非常重要。这一点在到医院之前,上至丘丽冰科长,下至师兄师姐也都反复提醒我们这一点。可真正到了医院后,才发现这其实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附一院急诊科门诊的医生一天要看几十个病人,病房的医生一天也得分管十几张病床,一天下来,带教老师忙得根本没有时间同你“神侃”。几天以后,我发现,其实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老师认为你是块“可造之材”,他们就会很乐意教你。关键是我们在短短几天的时间,怎样让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你这块“和氏璧”呢?就我自己个人经验来说,方法有二。首先,是一语惊人法。如果你能积极的就本科的某种常见病阐述你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虽然很难讲得很透彻、深入、准确;又如果你能及时而正确地回答出老师在查房时提出的问题,即使分析得不够全面,也都会让老师觉得你是个会思考的学生,老师通常会比较愿意给这种学生讲课。上一个方法也许不好掌握,它除了要求要有扎实而广泛的知识作为基础外,多少还有点运气成分的存在。接下来的这个方法则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到的,就是勤快。俗语说:勤能补拙。每个老师都会喜欢勤奋实干的学生。当然以上两种方法能奏效的前提是你必需打从心里尊重带教老师,遵守纪律,热爱学习。

二、自己把握机会,积极主动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医院里,进修生、博士生、研究生、国内外的见习生、见习生都很多,若你自己不积极主动地争取机会,根本就什么都学不到。当然,这也是有窍门的。首先你可以主动要求跟老师值夜班。因为老师在晚上通常会比较有空,可以有时间给你开小课;若遇到有病人需要抢救的时候,你还可以看老师在紧急情况下采取何种措施、怎样用药,这些都是多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对每个医学生来说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当然,值夜班还有许多好处,这就需要你们自己去慢慢发掘了。其次,如果你的带教老师实在忙不过来,就别什么问题都找老师。其实在病房还有很多很好的老师,就是见习生。我在急诊见习的时候,就有两个见习生“老师”,他们的基础知识都很扎实,动手能力也很强,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时间、有耐心、也愿意给你讲课。在这段时间,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三、学习内容的把握 在病房见习时到底要学些什么呢?相信现在还有很多人都不清楚。我自己当时也是混混沌沌,到了急诊科以后,带我的郭敏军老师才一语点醒梦中人。他告诉我其实在病房除了多见些病种外,还要学习老师的医嘱、化验单如何开,甚至只是记记药名等都对我们有很大帮助。我才如梦方醒发现,在那之前,我除了动手能力有所进步外,这方面掌握的确实不多。还有,在病房,一个病人身上往往都综合了几种疾病,只要你能好好把握,认真复习,就能学到知识。

四、写好见习日记 写见习日记就是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见习的经历。写见习日记的内容广泛,它可以记你每天的学习收获以及不足,也可记对某一病人的认识,对某一症状体征的理解,在临床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还可以是发生在临床上的每一件事情,总之,见习的经历都可以成为见习日记的内容。在临床见习中写见习日记的同学并不多,坚持写的同学就更少了,也许同学们还没有体会到写见习日记的好处。写见习日记至少有以下好处:第一,坚持写见习日记使得同学每天有时间思考自己的见习收获或不足,有利于自己不断地改进见习方法,搞好见习;其次,写见习日记是积累临床经验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第三,经常写日记,有利于培养自己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有利于提高事物观察和分析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将是十分重要的;第四,通过见习日记,可以看出自己成长的过程;第五,日记中的某些内容,如见习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许将成为自己事业成功的突破口,许多科学家的手稿成为后来重大科学发现的重要线索之类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对于见习同学来说,应该养成写见习日记的好习惯,相信这将会使自己受益非浅。篇二:浅谈急诊科护士的工作体会 从前很喜欢看影视节目中关于急诊科的故事,觉得故事中的医生和护士是那么的果断和干练,具有魅力,让我羡慕不已。没想到多年后长大学成的我现在也有幸成为一名急诊科的护士,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渐渐找到规律,这才真正体会到想做好一名急诊科的护士谈何容易!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医院是省里名列前茅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不仅接诊正常的急重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急诊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急诊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急诊,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急诊是最容易忽略而最重要的东西。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首先,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例如:有些患者家属对护士的行为百般挑剔,却对自己患者液体输完都浑然不知,像这样的家属我们就应该在每次更换液体时都耐心的提醒他液体输至什么地方时应该叫护士,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按时巡视病房,多观察液体的进展,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液体没有及时更换了与患者家属产生矛盾。其次,要学会沟通,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对于来急诊就诊的病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询问,热情的为其引导。例如: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可以予以搀扶或协助其用推车送至诊室,为其测量生命体征,交予诊室的护士;对于需要并可以去病房治疗的患者,我们可以为其细致的指明病房的位置,避免患者跑“冤枉路”。而对于患病时间长而并不危重的病人我们可以建议他去门诊就医,耐心而细致的告知其门诊的位置和就医的时间,便于患者的安排。虽然,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搀扶的动作解决不了患者身体上的疼痛,但是,却能迅速缩短护患距离,有效满足病人需要被照顾的心理需求,从而便于我们开展下面的护理工作。最后,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例如:受外伤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受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第一时间为其找到接诊医生为其救治,而挂号等手续可以稍候补齐。以上只是我在急诊短暂工作的浅谈,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在急诊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件事都是我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当然,想做好一名急诊科的护士,只会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抢救经验、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禁得起考验的保证。篇三:急诊科两周实习汇报

两周的争诊科实习就要结束了,抱着初次实习所燃起的熊熊热情,两周来,几乎是整天呆在急诊科里,总是近至午夜才托着仍旧兴奋的身躯,在盏盏星光下,呼着夜里澈亮的寒风,充实的踱至宿舍。

感到了自己的成长。从最初入科时只敢静静的躲在老师背后,到开始用自己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老师认为不至多讲但患者却不曾理解的东西传达过去,到开始在老师繁忙时初步接诊病人,直到现在可以从患者来送至患者满意离开,中途只需要拿着开好的处方找老师审阅签字。

像小时候的作文中经常用到的第一次那样,实习的两周同样经历了好多初体验。从第一次为患者写病例,做接诊记录,到开始门诊查体,直到最后的外科清创缝合。都经历了从稚嫩到自信的过程。

特别是在一次将怀疑有食物中毒的患者,在没有很明显的临床体征,并且血象也不高的情况下,经我的仔细查体后大胆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在几个小时候后被专科医生确诊的时候,真的有种说不出的幸福。

过来的学长说,现在是最初的激情,激情过后就将对这些失去现有的憧憬和热情。我觉得自己不会,因为我很难想象对这么一份每时每刻都会有挑战的工作怎么会没有热情。特别是短暂的实习年,每科的轮转时间更是急促,怎么会忍心丧失那仅有的短短几天的机会。

科里病人实际加书本相关理论,我正在以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贪婪的吸收着浩如烟海的医学知识,来壮大着自己,也在利用这个麻痹着自己不是很快乐的生活。篇四:急诊科护理年终总结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如要求护士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要迅速推车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为病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提供面巾纸,纸杯和开水。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挂号、取药。每个急诊住院病人均有护士或护工护送入院。为了解决夏天夜间输液病人多,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评。特别是在有医患纠纷时,甚至打骂我们医务人员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做到尽力合理解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受到医院的表扬。

二、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

急诊科制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开展急救专业培训,选送护士到麻醉科、手术室学习气管插管,要求急诊八大件操作人人过关。与医生一同学习心肺复苏新进展、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处置、创伤急救。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和抢救反应速度。全科人员自觉学习尉然成风,目前有8名护士参加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大专班和本科自学考试。两位工作一年的护士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均通过。指派高年资的护士外出学习国家级《急救护理新概念与急诊模拟急救培训》。

三、做好新入科护士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护士三个月的培训计划,要求其三个月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掌握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掌握急诊科所有的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在实施培训第一年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实习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实行小讲课。

四、关爱生命,争分夺秒

是急诊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诺。如xx年11月7日送到急诊科的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既无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呼之不应,口腔内血性液体溢出,双下肢开放性骨折。当班护士见状即给氧、静脉注射,并果断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吸氧等处理,同时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五、做好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

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定期检查,这一年里未出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从而保证了抢救患者的及时、准确、快速。

浅谈急诊科护理工作体会 篇6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工作

急诊科处于医院的前沿,其中急救护理又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抢救成败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也是护理水平高低的综合体现。急诊科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护理的知识、技能和急危重病人的心里特征,对降低病人的死亡率,促进人类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就急诊科工作谈点浅体会。

1.完善各项制度、严格操作规范

1.1强化制度意识;有章可循,制度管人,保证制度的落实,是护理工作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急救护理常规,并贯彻融汇到急诊护理工作的各环节中使护理质量得以不断的提高,防止护理缺陷的发生。

1.2严格执行签字制度;对新入院的患者重点进行安全防范知识的宣教,如;心力衰竭和心肌梗塞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禁用力排便;有风险的操作如气管插管、胃管严格按规程操作,意识障碍患者防止坠床等;在治疗过程中,未经业务人员同意不能擅自离开医院,执意拒绝者,应做好解释工作,无效时及时向医生回报,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同。

1.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落实各项诊疗活动中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液、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病床号作为识别依据。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的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制定急诊危重患者腕带使用制度,护送安全制度,疾病护送标准流程,确保急救转运中的安全管理。严格交接班制度。

2.加强急救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

2.1掌握急救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需要医护人员在实践中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尤其是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需增强对各种疾病的认识能力,具备相应的急救能力和技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各种急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从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理出头绪抓住要点,进行横向比较,综合分析。我科每周安排专题理论讲座,教学查房及定期的疑难病例讨论,定期或不定期常规化进行模拟实际抢救患者的程序演练,如在模拟人身上进行心肺复苏,强化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有效的提高了急诊护士临床应急处理能力。

2.2加强专业技术理论培训;掌握各种急危重症护理方面的程序和处理要点,提高相应的急救、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技术。我院对急诊科各级护士制定了“三基”训练方案,护理部和科室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学习急诊护理知识及相关技能培训内容的讲座,安排高年资护士进行护理教学查房;定期或不定期常规化进行模拟实际抢救护理程序的演练;定期进行护理危重病例讨论;积极组织急诊科护士参加医院每年定期进行的护士理论和技术操作考试。

2.3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组织急诊科护士认真反复学习护理记录要求,做到观察准确、及时、完整是急诊科护士临床护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护理文书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医疗文件,是检查和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文字资料,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病人接受护理的惟一法律证据。

3.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护患沟通

注重护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急诊科接诊的患者均为急危重症,病情复杂变化迅速,短时间内即可致命,此时患者及家属常有情绪激动,稍有疏忽,极易引发矛盾,故要求急诊科护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掌握沟通技巧规避医护风险,消除纠纷隐患,在短时间内解除患者的痛苦,取得患者的信任。

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控制的好坏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做好护患沟通工作,对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维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14.(1);47

急诊科安全管理体会论文 篇7

1 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临床医院, 共有开放床位800张。急诊科承担本地区急诊患者的院前及院内急救、门诊输液、急诊监护、观察等治疗护理任务。并且成立了本地区第一条交通绿色通道, 负责交通事故主要急救任务。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平均急诊量8602人次/年、危重症抢救1721人次/年、抢救成功率为90.10%、门急诊输液124806人次/年。科室共配备护理人员38名, 年龄19~50;工作年限:1~30年;学历:本科3名、大专29名、中专6名;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18名、护士11名。

2 方法

2.1 成立科室风险管理小组

为了加强风险管理措施落实的检查和督导, 由护士长、护理组长、护理骨干组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从急救仪器、物品管理、危重患者抢救质量管理、护理急救技能培训、护理抢救记录、护理工作核心制度落实和指引、护患纠纷、投诉处理等方面进行质量监控[2]。每周定期抽查一次、每日重点跟班检查, 对落实不到位的环节及时在护理周会进行讨论整改。鼓励护士如实、及时呈报风险事件, 形成双向反馈机制, 查找出不安全事件的诱因, 共同研究防范对策。

2.2 完善护理缺陷的上报与登记

设立急诊科专用的护理缺陷登记表, 由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学习, 深化护理缺陷登记的内涵和意义, 鼓励护理人员发生护理缺陷后要及时登记、上报护长。每月第4周针对当月发生的护理缺陷事件, 组织全科护士开展一次讨论, 由当事人讲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当时自己工作的态度和状态、工作环境等, 再由其他护士轮流发表, 讲出每一个事件发生的诱因, 并提出一系列整改的措施, 护长收集讨论资料并总结讨论的结果, 记录在护理缺陷登记表上报护理部。对多次存在的问题, 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 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原因和对策。

2.3 设立急诊夜间值班带班组长制

急诊科带班组长科内每半年选举一次, 由全体医务人员投票、护长考核、护理部审核而定出人选, 并从科内月劳务奖金中发放补贴。带班组长负责督促检查当班时段内各班护士工作完成情况及质量的监控, 做好当班时段内的护理管理工作, 包括:解决夜间值班的各种护理技术疑难问题、护理纠纷;当班时间段内的人力资源调配及岗位协调工作, 特别是当发生大批伤病员或突发事件时, 组长承担了护士长的部分组织、协调、指挥职能, 合理安排抢救工作, 保证了护理组织管理的严密性和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2.4 规范管理、完善各种专科规章制度

制度是规范、约束各项医护活动, 以达到预防风险事件、实施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3]。根据《广东省护理管理规范》的要求和指引, 重新修订了一系列相应的护理管理制度、急救流程和应急预案。包括:院前急救制度、救护车管理制度、担架员管理制度、危重患者转运制度、危重患者转科交接班制度、护理缺陷报告制度、急诊带班组长夜间值班制度。

2.5 开展“五常法”, 加强精细化管理

我科将“五常法”运用到各项护理工作管理中, 形成“人人参与、互相督导”的氛围, 保证了急救仪器、用物、药物保持处于良好的应急状态。加强精细化管理:制定各种急诊抢救护理流程, 重点流程在抢救室上墙;科室的所有仪器附有使用流程指引;制定院前急救“绿色通道”一条龙服务流程;完善患者的各种就诊流程指引;护理人员各班工作职责指引流程化;所有治疗车、急救车、工作台有对护士警示的温馨提示, 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就医环境。

2.6 完善急诊登记、规范各种记录的管理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性质和要求, 建立急诊患者就诊登记、危重患者抢救登记本, 完善了护理交班本、院前急救患者登记本、危重患者抢救护理记录单、院内交接记录单等。危重、抢救患者记录单及院内交接记录单均采用表格形式, 规范而简便, 而且能详细记录患者来院时的情况、就诊时间、医师到诊时间、主要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观察、抢救措施、用药及患者转归等。

2.7 加强急诊护士急救技能的培训

2.7.1 定期开展专科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培训, 提高急诊护士的应急能力。

根据不同年资的护理人员进行阶梯式培训, 按照不同层次的培训要求制订层级的培训计划, 包括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培训层次分为新转入科、毕业1~2年、3~5年和5年以上护士。新转入科护士坚持“必考六个预案、四个工作流程、培训3个月”的原则, 经护长考核合格才能胜任院前急救上岗;毕业1~2年以急诊基础内容为重点, 例如: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分诊技巧、沟通技巧、静脉输液、留置针头的使用、常见就诊的处置、各种仪器使用等;毕业3~5年的护士, 有计划地安排到输液室、抢救室、观察室、EICU进行轮转, 要求掌握各种危重、创伤患者的评估、常见急症急救程序、护理程序的应用、急诊护理文件书写等;5年以上的护士, 分批参加省级以上举办的急诊提高班, 并选送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

2.7.2 定期进行各种急救演练。

包括:各种院前急救演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院内急、危、重症抢救配合演练等。演练过程中强调急诊护理风险防范的意识,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整改。

2.8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窗口活动, 加强护患有效沟通。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窗口活动, 组织护理人员分批进行“急诊护理工作情景模拟”演示, 改善服务态度, 掌握沟通技巧。及时将患者面临风险的信息反馈给家属, 使他们对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理解并支持。抢救患者过程要保持“科学、完善、严格、谨慎”的态度, 同时, 加强与临床、辅助科室及各专科病房的有效沟通, 减少检验、转送过程的风险, 安全移交患者。

3 效果

3.1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 护理差错、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减少, 见表1。

3.2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 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见表2。

4 讨论

4.1 医疗风险的评估和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

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预防风险。通过实行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不断识别急诊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急诊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 有时在极其简单的临床活动中都有风险, 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 都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或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通过分析各类风险事件的诱发因素、易发环节, 并对各个环节逐一讨论, 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隐患, 防患于未然。识别风险, 重视对护理各个环节中不安全事件的管理, 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护理质量与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4.2 重视过程管理是风险管理的关键

“五常法”管理, 使科室各种物品放置井井有条, 急救仪器100%备用状态, 保障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必要的安全标识, 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完善各种工作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和抢救流程, 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明晰的指引。表格式的抢救护理记录, 减少书写所需时间, 按表格提示填写, 避免记录不全面,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3 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是风险管理的保障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 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性外, 还具有风险水平高、不确定性、复杂性, 并存在于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风险后果严重的特性。因此, 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要明确自己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第一线报告者、降低风险的实施者、参与风险管理在职教育者、风险管理成效评价者。在培训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应变能力和护理安全系数。通过实行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着减少, 患者及家属对急诊抢救满意率明显提高。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 完善急诊抢救护理流程、工作指引, 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指引;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加强急诊护士综合素质培训等。结果 预防和减少护理差错、护理缺陷的发生, 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 风险管理利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为患者安全和护理安全提供有效指引。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姚宁, 田素英, 张蕊.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 2 (9) :44-45.

[2]孟华.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8, 9 (8) :56-57.

急诊科安全管理体会论文 篇8

急诊管理者应针对科室的高风险, 在实施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科技行为为组合的活动中进行风险鉴定、评估, 采用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措施, 对减少或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保证患者的安全, 防止护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1]。笔者现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总结如下。

1 急诊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

1.1 外在因素

急诊科的患者由于个体差异大、病情复杂、多变、发展迅速, 即使在最好的医疗单位由富有经验的医师诊治, 出现误诊和并发症的内在风险仍难以完全消除。除了自然因素和技术水平因素之外, 引起护理风险的外在因素可归纳为3个方面:社会原因: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法律原因:“举证责任倒置”使医护人员独立承担医疗护理风险的责任变大;心理原因:社会心理学普遍认为患者是弱者应当受到社会广泛同情, 而医护人员是医疗技术的掌握着, 患者的命运掌握在医护人员手中, 医护人员独立承担医疗护理风险是天经地义的, 患者的违法行为主要指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不遵守医疗护理行为而增加了医疗护理的风险程度。

1.2 院前急救中的护理风险

院前急救从院前呼救到患者入院的全过程均存在护理风险, 如120出车单中患者对病情描述不详, 发病时间和地址不清等, 易导致延迟出诊、医师错派、救护车空跑等事件而延误抢救患者的最佳时间和影响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急救现场护理操作技术不过硬, 如静脉穿刺多次未能成功而影响救治时间与抢救质量, 特别是现场急救的所有护理工作都是在患者家属的监督下完成的, 抢救物品及器械准备不充分, 任何操作失误和言语表达不当, 与患者家属沟通不及时及对患者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如窒息、休克、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交待不清, 途中观察病情不仔细等, 均可成为后续引发护理风险的激惹点。

1.3 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落实到位

工作中粗心大意, 甚至简化操作程序。护理记录缺乏动态变化, 专科性、及时性不够;错记、漏记。掌握专科的急救知识不全面, 如分诊错误而延误了患者就诊时间, 对脑外伤患者没有及时观察瞳孔变化而发生脑疝;对各种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不能准确判断;对迟发性出血缺乏预见性的观察。

1.4 护理人员因素

1.4.1 护理人员风险和法律意识淡漠:

护士不能识别护理风险, 对风险缺乏预见性, 对潜在的护理纠纷不能识别及早处理[2]。法律意识淡漠, 不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 一旦出现护理纠纷或争议, 不能冷静应对。

1.4.2 护患沟通不充分, 缺乏技巧:

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与患者缺乏沟通, 只注重操作, 态度冷淡, 解释不到位, 说话语气重、语调高, 未充分考虑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受, 易引发不满或投诉。

1.4.3 未及时履行告知义务:

患者有知情同意权, 因此, 护士在做治疗、护理及特殊检查时, 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操作前主动告知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 把医疗护理的风险告诉患者及其家属, 取得患者的同意和合作, 必要时签署知情同意书。不能因工作忙或图省事, 忘签或漏签。

1.4.4 专业技术不熟练:

对特殊仪器操作不熟练, 不熟悉专科抢救流程, 机械执行医嘱, 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 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1.4.5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是护理服务过程的文字反映, 也是发生护理纠纷时的重要依据。如果护理文件书写不及时、不全面, 随意涂改, 内容不连贯、病程记录脱节, 甚至矛盾, 一旦出现纠纷, 就会造成举证困难。

1.5 疾病的严重性和病情的复杂性

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容易反复, 治疗个体差异大, 如果医护人员解释工作不细致, 处理上不及时, 患者或其家属不理解, 很容易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和质疑。

2 急诊护理风险的管理

2.1 强化风险意识

提高防范风险和自我保护的急诊护理人员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认识护理风险的发生发展过程并积极加以防范, 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整体的把握能力[3]。通过自我查找、定期总结找出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以切实体会到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风险, 以组织专题法规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和个案讨论等方式, 把别人的经验与教训融人到自身护理实践工作中去, 从而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防患于未然, 不断提高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在工作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2 加强法律知识教育

护士作为公民理应懂法, 并能运用法律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 护士还要对掌握患者的权利和护士的义务有正确认识, 应清楚地认识到当护理风险发生并引发医患纠纷时, 当事的护士要承担民事、刑事等方面的责任, 法律并不会因为护士的工作辛苦而免其责任。通过加强如《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管理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的学习, 主动及时地查找护理工作的隐患与薄弱环节, 使护理风险更加清晰并自觉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和抗护理风险的能力。

2.3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的制度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是有效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措施。因此,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首先完善各项护理制度和制定重点护理环节的风险应急预案, 建立各种意外、输注刺激性药物、约束患者等护理告知、签字制度;输血、输液不良反应的登记上报制度;规范和手术科室及病房科室的交接签字制度;规范突发事件的处理和上报程序, 并完善各项检查监督制度,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随时对重点对象 (新护士、实习生、责任心较差、情绪波动的护士) 、重点患者 (新入院、危重、发生病情变化及行特殊治疗的患者) 、重点时段 (交接班、夜班、节假日) 、重点环节 (患者管道、药品、护理并发症) 进行重点风险监督管理, 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防止各种纠纷。

2.4 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 精湛的技能和真诚的交流是解决护理风险引发纠纷的良药。为此, 本院在护理部的统一安排下, 对急诊科全体护士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技能考核, 务必要求达到抢救技术过硬、操作技能娴熟, 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个案分析、经常进行各种疾病抢救预案的学习, 运用模拟急救情景进行考核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并组织如沟通技巧、护患心理分析等专题的学习。通过这些措施, 有效地提高了急诊护士的专业技能和应激处理能力。

2.5 规范急诊护理文件书写

急诊护理文件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患者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 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 并存档, 包括患者来科的时间、状况、采取的抢救方法、护理措施及效果、病情转归等。漏记、错记等均可能造成日后争议。2.6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增强适应能力 急救医护人员经常会遇到突发事件, 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给患者提供最佳服务。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 保持轻松乐观的情绪和豁达平和的心态以排除不良情绪的影响。遇到紧急事件时, 要处理及时, 使患者病情得到尽快地治疗和护理;另外, 加强急诊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 增加心理承受力, 对患者的误解甚或恶语伤害要宽容与理解, 不可因小事与患者争执, 造成心情不畅。医院领导应重视急诊工作, 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适当增加人员编制, 减轻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的精神、心理压力;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偿, 使急诊医务人员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日常的急救工作中去, 同时应强调社会心理支持, 全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尊重护士, 使护士为社会和患者所付出的艰辛劳动能得到公平认可。

参考文献

[1]黄小影.注射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8, 15 (4) :80.

[2]陆锦莲.临床心理科病房护理风险的防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18) :85-86.

浅谈加强急诊分诊管理的体会 篇9

1 严格执行急诊分诊制度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和就诊患者的需求,我们将原有的急诊分诊制度进一步完善,并进行督促检查执行情况。急诊分诊制度的实施使危重患者就诊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治,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2 加强对急诊护士的素质培训

到急诊就诊的患者,大部分都是病情危重,需尽快给予诊疗和迅速抢救的,而且病种多,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需要护士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预见疾病发展的能力,同时还要迅速配合各科医生进行及时有效地抢救。因此,我们对急诊分诊护士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2.1 职业道德和语言形象的培训

要求护士在工作时间内仪表端庄,衣着整洁,精神饱满,沉着冷静,对患者言语要亲切,举止稳重,果断有序,给患者及家属以亲切感、信任感。使患者及家属感觉到了急诊就可以放心地接受治疗与护理。

2.2 主动热情的服务

要求分诊护士对来到急诊的患者,一定要主动热情、站立接诊,以亲切关怀的语气询问病情;对年老行动不便的患者立即扶到接诊床或坐在椅子上,并根据病情取合适的卧位或体位;接待危重患者时处变不惊,应付自如;处理棘手问题时沉稳冷静,果断有序,以良好的职业形象稳定患者情绪,从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获得安全感,密切配合治疗[2]。

2.3 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急诊科涉及的医学知识面广,要求急诊护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急诊抢救技能。为此,我们加强对基本理论和急救护理理论学习,每月进行一次理论考核,督促急诊护士熟练掌握专科理论。在做好基本理论和急诊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加强学习护理新理论、新技术,以了解医学发展动态,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满足急诊就诊患者询问的相关知识的需要。要求急诊护士要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护理技术,对各种常见抢救仪器要熟练应用,护士长每月对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考核一次,以不断提高护理急救技术的水平。

3 完善的分诊设备

将分诊台配备必须的检诊仪器:如多功能检测仪(测量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计、血糖仪、心电图机等。患者到分诊台时,护士通过询问病史记录患者的既往史与就诊原因,并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以提高分诊的准确率。

4 沉着应对成批伤的就诊患者

在我们医院经常会遇到成批伤的患者就诊,医院对在此情况明确规定抢救及上报程序,急诊科与全院各有关科室认真贯彻落实。我们急诊科经常遇到大批外伤或中毒患者,分诊护士立即与主任、护士长、院值班室联系,组织好抢救工作,在抢救的同时做好与各科室协调联系工作。对同时就诊的轻症患者作好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配合。

总之,急诊分诊是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分诊护士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患者就诊是否及时、准确及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我们通过加大对急诊分诊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分诊人员加强各方面的培训与考核,提高了分诊护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增进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合理地解决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从而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3]。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

[2]鄢振琼,陈英.急诊分诊技巧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7):61.

急诊科护理带教体会 篇10

1 注重提高带教老师的专业素质

应选取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操作技术熟练、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带教工作。带教老师必须参加医院和科内的各种培训或学习, 拓宽知识面, 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带教老师的法律意识, 带教过程中必须对所带教实习护士的行为负责, 认识到凡因带教不严格导致实习护士造成的差错均由带教老师自己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应从法律的高度来规范自己的带教行为, 对实习护士的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

2 带教方法

相对固定带教老师, 按照带教计划, 理论联系实际, 由浅入深、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带教。这样做可以对实习护士在急诊科学到了哪些知识, 掌握了哪些操作技术,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提高了带教效果。急诊科综合性强, 涉及很多治疗和护理操作技术, 如吸氧、注射、输液、心电监护、吸痰、导尿、洗胃、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带教老师结合示范演示、启发讨论、知识问答等不同方式开展教学, 激发了实习护士的学习兴趣。在急救方面通过模拟情景教学, 安排实习护士参与实习演练, 增强实践经验, 体会急救的重点和难点。发挥带教老师的优势, 给实习护士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不要因担心出差错而剥夺他们实践专科技术操作的学习机会。由于急诊科的环境特点, 在病人病情平稳或不紧急的情况下, 进行“手把手”的指导, 鼓励实习护士做力所能及的操作。抓住机会安排实习护士观摩并配合抢救病人, 事后及时评价优缺点, 使他们得到锻炼, 正确认识护士的价值所在, 主动学习。

3 建立真诚、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和谐的实习环境。急诊科是高危科室, 压力大, 实习护士会因此产生胆怯、紧张心理。带教老师要言语亲切、和谐。当实习护士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不应抱怨, 要多给予鼓励、赞赏、宽慰等心理支持,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帮助实习护士摆脱在学校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各种高期望值和成就感。勇敢面对社会, 合理调整自己, 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学会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 帮助他们认识到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有利于今后的工作、生活及与人交往。

4 防范医疗纠纷

引导实习护士换位思考, 充分理解、尊重病人的权利。当实习护士操作失败时, 老师应及时向病人道歉和解释, 并主动为病人进行操作。当实习护士为病人进行操作遭到病人或家属的拒绝时, 引导其进行换位思考, 明确自己的身份, 理解病人的权利, 注意“感情投资”, 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严格遵守“放手不放眼”的原则, 特别对于实习后期的护士。据报道, 实习护士在实习中后期出现的差错占实习总差错为93%[1], 严禁擅自指挥实习护士单独进行各项护理工作, 加强带教老师的督导工作, 加强责任心, 强调护理工作中每一件小事, 如一句不恰当的用语、一个不稳重的举止、一项不规范的操作、一段不及时的记录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误会, 甚至导致医疗纠纷的严重后果。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尊重病人的人格, 加强工作责任心, 在护理病人时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

5 小结

要重视临床带教理念, 把“带”和“教”落实到实处, 为实习护士创造学习的第二课堂, 以培养出在素质、技能、法律知识等全面的受病人欢迎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魏聿萍, 张淳.护生护理实习中差错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9, 16 (5) :40-41.

浅谈急诊科护理带教体会 篇11

[关键词] 护理;急诊;带教

护理带教是护理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以后,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实践活动,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理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而急诊科工作性质特点是病情多变、危重、工作任务繁重,患者情绪易激惹、期望高、从而易引起护理医疗纠纷,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如何做好临床带教工作,确保护理专业学生实习质量,是临床带教中所探讨的问题,通过十几年带教实践,总结如下体会;

1.提高带教老师个人素质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操作方面的改进以及新技术、新仪器应用的开展,给急救护理的发展带来了飞跃,带教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有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及足够的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准确快速地处理紧急情况,具有职业责任感,对病人有爱心、耐心,对实习护士生热情、认真负责。临床带教老师按计划对实习护士生进行本科的全程临床带教,教会实习护士生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并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习护士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临床带教老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要把一个实习护士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护士,必须依赖于临床带教老师合理科学的带教。

2.临床带教的方式

临床带教的方式是决定实习质量好坏的关键环节,严格规范无菌技术操作,严格落实三查七对的制度。通过新病例、特殊病例实习护士生进行理论方面的传授,并一起讨论,培养学生自觉学习、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对坚持放手不放眼的原则,让实习护士生与临床带教老师共同参与护理、治疗、抢救病人等护理工作,提高分析、判断、解决病人问题的能力。这种带教方法有利于临床带教老师了解实习护士生的整个实习过程,加强对实习护士生的实习指导,合理安排时间,有步骤地带教多种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全面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

3.动手能力的培养

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临床带教老师应鼓励实习护士生通过观察自己的动作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带教老师在实习护士生操作完成后进行评价,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从而做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让实习护士生有机会运用各种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能力的培养从实习护士生进入临床实习就开始,争取机会多看、多做。对于少见的操作、临床带教老师应组织本科实习护士生观看,在操作过程中先将相关的原理、适应证、护理观察等内容逐项讲解,操作完毕进行讲评,指出问题所在,这样既能巩固实习护士生理论知识,又增强操作步骤的记忆,然后再组织实习护士生强化训练。同时鼓励实习护士生多争取机会,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多做多练;对第一次独立操作的实习护士生,带教老师应在旁指导并可于操作完毕后对实习护士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纠正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并结合临床讲述相关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临床带教中,应以实习护士生为中心,不断探讨临床带教的方法,培养实习护士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以培养手脑并重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小平.护理临床教学中医疗纠纷的防范.中华护理杂志,2003.12.(38);12

[2]陈勇,陈丽.如何做好职工体检中心护士实习带教工作.新疆医学,2010年08期。

浅谈急诊科临床教学工作体会 篇12

1 科主任和带教老师双重负责制

严格管理, 严格要求实习生。入科第1天首先由科主任介绍科室情况, 熟悉科室环境及工作程序, 学习科室管理制度, 分配带教老师, 采取“一对一”带教模式, 选择思想作风好、技术业务熟练、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带教老师, 负责实习生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 要求学生不能迟到、早退, 每天实行签到制, 工作态度端正, 有事向科主任直接请假。实习过程中, 带教老师负责实习生日常工作, 科主任全程督导实习生, 随时抽查及提问, 出科时由科主任亲自审核, 定期举行大查房及相关急救技能及最新急诊知识进展讲座。

2 因材施教

实习生入科后, 首先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考试, 了解实习生的基本情况, 每个实习生的具体情况不同, 比如基本知识和转科情况等, 有的实习生经过内科或外科系统的学习, 有的直接进入急诊科实习, 不清楚急诊科疾病处理程序, 另外实习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是不同的。因此, 带教老师应仔细观察和了解实习生实际情况, 做到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经过内科或外科实习的学生, 一定要跟他们讲明急诊科与住院部处理患者的不同, 处处强调一个“急”字, 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判断, 带教老师可以适当“放手”让他们独立去处理, 使他们体会到一定的“成就”感, 感受到医生的价值, 激发他们对医学的兴趣。对于直接入科的实习生, 需要入科后首先讲解医疗文书的正确书写、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常见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等等, 带教老师要多花费些时间有针对性地讲解急诊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 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急诊工作, 逐步提高急救能力。总之, 带教老师要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不能千篇一律, 要针对不同的实习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 提高每个实习生的反应能力和急救水平。

3 增强急救意识, 提高应急能力

急诊工作中“急”字尤为重要, 时间就是生命。带教老师要让实习生明白迅速、准确、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 可让实习生跟随老师直接参与抢救, 感受抢救人员沉着冷静、紧张有序的工作作风, 培养实习生迅速、稳健的急救意识, 提高应急能力。同时加强对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 带教老师要分析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潜在的危险因素, 以便实习生对疾病有全面的认识, 快速掌握其抢救流程。

4 培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 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思维[2]方法指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过程中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由此认识疾病、判断鉴别、作出决策的一种逻辑方法。急诊临床带教的一个主要目标在于培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急诊科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 所接诊的患者病情急, 来势凶险, 变化迅速, 稍有不慎即可造成严重后果, 危及生命。因此我们在临床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实习生急诊临床思维能力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1 树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树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抓住临床实践的本质, 充分发挥科学方法论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是临床医生减少误诊的重要途径[3]。在现代医学中, 采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是医学发展的需要。系统思维[4]是大脑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 把对象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 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的思维。树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系统思维方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4.1.1 让实习生亲身体会急诊医学工作中“急”的特点

急诊科经常遇到急、危、重症患者, 但是急诊科在诊断和治疗的思维方式及救治方法上与常规科室有所不同。例如急诊内科患者临床表现不是某个疾病而是一组临床综合征, 对于如何诊断、如何抢救、进行什么检查等应全局考虑。内科平诊工作顺序是从诊断到治疗, 而危重患者抢救优先于一切, 可边抢救边诊断边治疗。详细的诊断和确定性治疗必须在病情稳定后才进行。急诊患者病情往往比较紧急, 不允许详细询问病史, 系统地体格检查, 而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患者疾病病史的要点, 掌握已出现的阳性体征。脑海中迅速建立基本的检查和诊断思路, 迅速提出处理方案, 这样可让实习生在急诊学习中训练出敏捷的思维。

4.1.2 加强床边教学

临床医学是实践医学, 是理论与临床经验的有机结合。我科在临床教学中, 引导学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学习, 强调床边教学, 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带教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提问, 让学生积极思考, 回答问题, 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这种“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疾病的诊断思路, 通过一个病例学习一种疾病, 其他疾病也触类旁通。床边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独立诊断和处理急诊临床问题的能力, 改变他们只当配角和听从带教老师指示的被动局面。

4.1.3 特殊病例讨论

针对急诊抢救的特殊病例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总结抢救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讨论前实习生要全面了解病史, 熟悉辅助检查的结果, 分析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 需要通过讨论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自由发言, 充分讨论, 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讨论过程中带教教师对实习生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做必要的解答、分析, 并指出常见思维错误的原因及正确的思维方法, 使学生提高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从中获取临床经验。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自然成为学习的主体, 使他们真正进入医生的角色。

4.2 善于思考、怀疑、总结

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 还应该积极思考, 在思考中产生怀疑, 在怀疑里运用想象, 在想象后进行规律的总结, 在总结后开始理念的创新, 这是发展临床思维的重要步骤[3]。让实习生参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让他们仔细观察患者, 对于治疗效果不明显, 症状和查体、实验室检查不相符的患者, 要多思考, 多问个为什么, 要大胆怀疑自己的诊断是否正确, 治疗是否合理, 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在实习工作中要不断总结, 做好记录。

5 带教方法多样化

5.1 模拟演练突发事件

建立各个疾病的抢救预案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加强对危重症患者的培训, 特别是对危重症患者的识别能力, 培训时结合各个疾病的特点模拟演练, 强化应急意识, 提高应急能力。有计划地安排实习生参与临床疑难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过程, 如:主任大查房, 死亡病例、疑难病例讨论, 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 带教老师要及时讲解和指导, 提出最佳方案, 逐步提高实习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多媒体及现场演示结合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 带教老师可以把一些典型影像学照片及操作方法做成多媒体课件, 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 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课前认真备课, 熟练掌握好各种设备操作和各种抢救技术的操作, 亲身示教, 让学生参与,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3 病例讨论

对危重病例和疑难病例进行讨论, 为实习生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鼓励实习生查阅资料, 讨论中积极发言, 提出自己的看法, 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解决当前的问题。这样既能培养护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5.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求实习生随身携带笔记本, 以记录所学临床知识, 每周组织实习生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和大查房, 笔记由科室教学组长审阅后签名, 作为实习结束总评价的依据之一。通过组织实习生大查房、业务学习, 使实习生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5.5 出科综合技能考评

综合技能考评打破传统二段式考评方法 (操作+理论) , 将书写病历、技术操作及与患者交流能力作为考核内容并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实习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考评。考核由科主任监督, 教学组长把关, 带教老师负责, 形式多样化, 考核通过后方可出科, 不合格者, 继续实习。这就需要在临床带教中, 除了强化技术操作的实践外, 还要通过言传身教, 培养实习生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锻炼实习生独立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评估患者的能力;培养实习生的逻辑性思维, 用自己的语言对患者信息进行表述;锻炼口头表达、应对能力, 要求实习生达到与患者、与老师进行自然交流、沟通;锻炼实习生独立书写病历和医疗文书的能力。

总之, 通过实施全程科主任和带教老师双重负责制, 因材施教, 带教方法多样化, 培养实习生急诊临床思维能力, 提高实习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如何提高急诊临床教学质量, 培养合格的急诊医学人才, 仍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需要大家不断地探讨和摸索。

参考文献

[1]袁振刚, 朱樑,蔡瑞宝.重视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急诊内科学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 9 (3) :299-300.

[2]陈文彬, 王友赤.诊断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73.

[3]孟庆义.急诊临床思维[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10.

上一篇:现代物流企业风险下一篇:同课异构的多方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