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教学(共8篇)
急诊科护理教学 篇1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教学法, 即问题教学法, 该方法在实践性强的学科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急诊科护理教学的过程要求锻炼学生在面临紧急情况下的护理对策和护理措施[1]。因此, 急诊科护理教学过程相比较于其他护理的教学过程,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急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在急诊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引进PBL教学法, 在课堂上模拟急诊护理环境, 为提升学生护理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对PBL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作如下报道。
1 急诊科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难以形成对急诊科护理教学目标的正确认知
在进行急诊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 急诊科护理教学对护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极高, 是护理学科中要求最高的一门学科。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大部分教师往往不重视在急诊科护理教学过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并认为教学过程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准则, 这就导致急诊科护理教学的核心目标出现偏差。
1.2 急诊科护理教学方法选择不恰当
在进行急诊科护理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 还普遍存在过于重视急诊科护理教学形式改进的情况, 在此过程中, 只是简简单单地丰富了急诊科护理教学的教学表现形式, 并没有将这些知识有效地和急诊科护理教学的实践锻炼过程结合在一起, 这反而影响到了学生学习急诊科护理知识的效率, 导致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1.3 急诊科护理教学氛围还需优化
通过对相关数据资料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 在急诊科护理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 由于相关教学理念的缺失, 就导致急诊科护理教学课堂往往是一个“一言堂”, 学生只是单纯地进行急诊科护理知识的抽象了解, 并没有对急诊科护理知识的主动思考, 急诊科护理教学过程也容易陷入单调枯燥的状态。与此同时, 由于多样化急诊科护理教学模式方法的缺失, 导致整个急诊科护理教学过程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往往难以将学生对于急诊科护理知识学习的“兴趣点”和急诊科护理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除此之外, 教师在进行急诊科护理教学备课的过程中, 忽视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法的总结归纳, 导致学生因缺乏主动学习的愿望而难以明确了解教师教授的急诊科护理教学知识点, 这都是在后续的急诊科护理教学研究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1.4 急诊科护理教学体系的普适性还需提升
目前, 在相关的教学期刊中, 现行的急诊科护理教学模式并没有对多样化的急诊科护理教学模式进行总结思考[2,3]。在这样的背景下, 由于教学模式的缺乏, 很容易出现急诊科护理教学的知识点和学生对于急诊科护理知识点需求脱节的实际问题, 进而导致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难以得到快速有效的提升。与此同时, 在进行急诊科护理教学知识靠拢医院实际需要的过程中, 还要充分重视对于急诊科护理教学理论模式的持续优化。与此同时, 还要求教师在进行急诊科护理教学备课的过程中, 对班级内部学生的护理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 并以此为急诊科护理教学模式设计基础, 持续性的优化现有的急诊科护理教学模式。
2 PBL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目前, 中职学校在进行急诊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已经开始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总结, 并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 充分重视到了对新的教学理念的引进, 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急诊科护理教学效率, 急诊科护理教学的针对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与此同时, 随着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水平要求的逐步提升, 急诊科护理教学所涉及到的知识范围也呈现出“高精尖”的趋势。因此, 在进行急诊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 要对急诊科护理教学涉及到的基本教学理论进行充分的考虑, 并紧密地结合PBL教学法的基本原理, 让护理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护理过程, 以便对学生未来的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 PBL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3.1 明确急诊科护理教学的核心追求
为了发挥出PBL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首先就要通过问题的设定, 突出急诊科护理教学的主题。例如, 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 要在课堂上具体展示相关的急诊案例, 比如急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方式, 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护理策略的总结归纳。通过这样的方式, 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急诊护理的氛围, 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形成一定的了解。
与此同时, 在进行急诊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 要充分意识和理解到PBL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这是利用好PBL教学法来进行急诊科护理教学的基础。在利用PBL教学法的过程中, 教师要意识到PBL教学法就是从所设定的急诊科护理问题入手, 让学生理解到自己所学到的专业护理知识如何运用到实际的急诊护理过程中, 提升护理学生群体对于急诊护理知识应用的理解程度, 从而促进急诊科护理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3.2 合理选择PBL教学法在急诊护理教学过程中的插入时机
为了充分发挥出PBL教学法的作用, 教师需要在进行急诊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 根据护理学生群体的实际特点, 科学合理地选择问题的插入时机。具体来说, 就需要以急诊护理教学核心知识点为切入点, 结合当今急诊护理工作的需求, 进而帮助护理学生群体理解急诊护理知识应用过程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性的护理原则理论, 循序渐进地提升护理学生群体的急诊护理能力。除此之外, 在PBL教学法的利用过程中, 可以充分发挥出PBL教学法在突出急诊护理知识点方面的作用, 选择合理的问题突出急诊护理的核心知识点[4]。
3.3 利用PBL教学法在急诊护理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为了保证PBL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要在急诊护理教学过程中, 对PBL教学法应用的各个部分进行总结归纳研究。具体来说, 就是在急诊护理教学过程中, 充分调研PBL教学法的应用时间和范围, 通过利用PBL教学法在急诊护理课堂上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 发挥出基于PBL教学法的急诊护理教学的应有效[5]。
例如, 在进行急诊护理教学的《危机重症患者的护理》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 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引进有效PBL教学法, 从设置相应的问题入手, 以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护理需要为介绍基础,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急诊护理知识的积极性。具体来说, 急诊护理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定期开展绘声绘色的PBL教学法教学, 对急诊护理课程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进行问题设计, 并寻找出其中的连接点, 并以此为急诊护理教学突破口, 延续PBL教学法在急诊护理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要, 持续完善急诊护理的教学过程, 促进学生对急诊护理知识掌握程度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进行急诊科护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结合护理学生群体的实际特点, 充分利用PBL教学法, 通过合理创设急诊护理问题, 突出急诊护理的核心知识点和内容, 保证护理学生的专业护理技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丁永霞, 张培莉, 巩小军, 等.基于网络环境的PBL教学模式在护理管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全科护理, 2016, 14 (6) :545-547
[2]苏滢.浅析《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建议[J].时代教育, 2015 (4) :50.
[3]张琪, 庞书勤, 李绵利, 等.“三阶段”模式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6 (4) :119-121.
[4]范宇莹, 李秋洁, 孔繁莹, 等.护理本科生《护理管理学》教学案例的编制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 (1A) :69-70.
[5]齐静, 郭晓娟.《护理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思考[J].中外医疗, 2010 (23) :131-132.
急诊科护理管理体会 篇2
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急诊科的救护能力反映了整个医院的质量管理及医疗水平。作为医院的重要窗口,护理工作的最前线。急诊科急、危、重患者多,工作节奏快、事发突然、患者及家属情绪急躁,极易引发护理纠纷。加强对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避免差错事故、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1 护理管理
1.1建设并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加强工作制度的建设是避免急诊科差错事故的基础。根据科室特点结合医疗管理规范,制定出适应本科室的工作制度,结合典型案例安排组织护士学习、考核,护士长加大日常工作中的督促实施不断的使制度深化从而使护士自觉得去落实相关工作制度。
1.2重视细节、抓好护理质控
1.2.1重视工作细节,避免差错事故 输液前通过提问的方式让患者自行说出名字,护士再与医嘱核对从而避免错输现象。加强高危、特殊药品管理,将其独立放置张贴明显标识并以颜色强调以便区分。对所有急诊病员检查治疗、护送转科必须要有正规护士陪同,病员救治、转运时护士动作应快速、稳健并根据病员病情需要,在转运过程中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器材保证转运过程的安全。对危重病员入院急诊科护士应做到提前告之,以便住院科室做好抢救准备。同时与相应科室交接时急诊科护士还应详细交待病情必要时交待患者家属心理状况作好交接记录。
1.2.2 加强质控监督力度 成立科室质控小组护士长负责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工作,分设急救药品器材、护理文书、医院感染等管理小组并设立组长,下放部分权力。各小组长定期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各施其责,护士负责督促指导。科室每月召開质控会议,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评、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式。
1.3护理文书的管理
护理文书作为医疗纠纷中重要的原始依据应尤其重视,收集、保留有利证据才能在发生护理纠纷时提供无过错的证明材料。首先应保管妥善,其次要重视护理文书格式、内容的规范书写。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培训,要求每位护士对病员的病情变化要有客观、真实、详细地记录尤其要重视时间的记录,同时病情的描述、时间等一定要与医生记录一致,因抢救无法立即记录的内容应在抢救完毕6小时内据实补记。对于拒绝治疗的患者要积极劝解,认真履行告知任务并作好签字手续。对于危重、特殊病员抢救后的护理文书,护士长要检查书写情况,做到心里有数。
1.4设备器材、药品的管理
完备的器材、药品是保证急诊科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急诊科所有器材、药品必须定位置、定数量、定期检查、定人保管、处于备用状态。每班严格交接,接班者逐一检查器材性能、配件、药品质量。每次抢救完毕及时补充。 定期对器材进行维护保养,发现有问题的器材要立即修理。同时还应根据急诊科危重病员病种的变化,及时增加相应药品或器材种类。
1.5重点时段的管理
节假日、夜间、工作疲劳时是护理差错、纠纷发生的高峰时期。因此合理的人力资安排极为重要。护士长要做到合理排班劳逸结合,还要善于发挥责任组长的优势、人员安排应新老搭配,同时还应注意护士之间性格的搭配。重点时段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工作落实情况。
2 人员管理
2.1护士长自身管理
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工作的带头人,在护理队伍中护士长的言行举止对护士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科室护士长要以身作责起好表率,与病员、医师、下属谈话应言行得体,树立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理念。另外由于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士长要加强自身学习,不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操作技术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沟通能力、敏锐的洞察力。
2.2各级护士的管理
第一,急诊科工作任务重,护士心理压力大。护士长应经常主动关心生活、工作情况才能掌握其思想动态。对于情绪有波动的护士要及时给予安抚、疏导不良情绪,并适当调整班次避免护士将不良情绪带入工作。第二,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工作,针对不同级别的护士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培训工作主要从两方面抓起,一方面是业务技术培训,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学习、急救演练、业务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与奖金绩效挂钩。尤其要加强对新护士、低年资护士等重点人员的业务培训、考核;另一方面主要是法律法规、护理安全的培训。通过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治观念,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防范风险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三,对于护士工作中的成就、不足之处护士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指正,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文艺演出,给予所有护士展示自我的机会,不但能使护士有职业成就感还能增强集体凝聚力,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提供优质服务,重视沟通技巧
3.1营造良好环境
优化急诊科硬件设施为急诊科病员、工作人员提供便利。急诊科布局应合理、抢救室等功能房间设置应相对独立避免家属及其它人员的围观。同时抢救室又要与急救入口形成无缝连接。急诊科各类设备的陈列都应方便疾病救治,做到伸手可拿、拿来可用。转运通道应避免过多陈列,保证道路的通畅。
3.2规范护理行为、重视人员沟通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护士与病员谈话要注意礼节礼貌,要有耐心、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护士应学会察言观色、听话听音,交流时注意对方在手势、语气、神态方面所透露的潜台词。与病员接触,还应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病员家属考虑,不可对病员及家属发号司令、更不可只说不做。作为护士要充分知晓患者及家属需要迫切诊治和了解疾病的心理需求,在护理操作中要尊重病员的知情同意权,对于患者的病情要客观、多次、细致的交待尤其是危重病员病情的转归,要让家属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主动承担风险。
3.3认真听取患者意见
急诊科护理教学 篇3
关键词:急诊科,基层医院,多媒体,护理教学查房
护理教学查房的内容是将实习护士在护理临床上所见到的诸多实际问题, 通过讲解、讨论分析和归纳整理等方法, 印证所学的书本知识, 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1]。我院作为基层医院, 将多媒体运用于急诊科护理教学查房, 明显提高了护理教学查房质量。现介绍如下。
1 多媒体护理教学查房
1.1 电脑准备
做多媒体幻灯需要电脑和相应配置, 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 使它们相互有序的融为一体, 从而制作出各种精彩纷呈的多媒体幻灯, 如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因为多媒体幻灯需要文稿与幻灯相结合, Word文档、PowerPoint文档、Excel和Microsoft FrontPage中Web的支持等。
1.2 资料准备
1.2.1 文稿的准备
将课题及文稿内容资料在Word文档下编辑成文字, 再将已编辑好的文字资料主次分明地安排在幻灯文稿内。
1.2.2 图片准备
可根据文稿内容, 按需在网络中查询相应的图片。如有机磷农药的种类、毒性分类、中毒症状与体征等。
1.2.3 照片准备
运用数码相机将洗胃机的构造、操作方法, 插胃管的方法与技巧, 相关的检查及化验结果、洗胃机的消毒、保养等一并在幻灯中播放, 并用文字加以说明和补充。
1.3 色彩准备
为了使重点内容更加突出, 可以运用不同的色彩效果使幻灯的重点更为突出, 以加深学习者对重点内容的记忆。
2 实施效果
2.1 提高了护理查房教学效果
①急诊护理内容通过多媒体幻灯使护理人员对有机磷农药的种类、中毒的机制、中毒的症状与体征、急救流程及操作要点等急诊护理内容有了更深刻记忆。②通过多媒体幻灯画面直观地再现了急诊科护理人员精湛的技术、熟练的操作以及同情、坦诚、机敏、沉着工作作风和良好素质, 增强了她们搞好急救, 服务病人的信心。③多媒体幻灯运用于急诊护理查房可以激发护理人员的兴趣, 使教学查房耳目一新, 使单调的教学趣味化, 变得形象生动, 以其特有的文字、声音、图像、色彩通过具有形、声并存的多种媒体的组合展现出生动、形象的画面, 提高了护理人员之间互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④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 逼真的视听效果, 主讲者声情并茂的语气, 与文字相匹配的图片以及有效的解说, 使查房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2.2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①有效地拓展了学习者的思维与眼界, 并把护理过程中的难点、重点, 通过多媒体演示进行有效的解答与互动。②对于主讲者来说,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查房对自身也是一次学习和锻炼。③提高了护理查房的质量, 使护理人员在护理观察过程中注重了动态的观察病情, 为医师及时、有效、足量地应用解毒药物提供有效依据。并能把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留院观察的整个过程中,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3 讨论
传统护理教学查房是以主讲者口述为主, 内容抽象、语言枯燥、气氛沉闷, 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因此查房效果多不如意。而运用多媒体形式的护理教学查房则形象生动, 更易理解, 具有互动性, 使讲课内容更加紧凑、形象、直观, 扩展了知识容量, 条理更清晰, 避免了对问题进行反复、多次讲解;同时也可以激发护理人员不断获取知识的欲望, 对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急诊科护理教学 篇4
1 对象
选择2006年1月至今在我院毕业3年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具有护士资格并有着相关临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各20 名为对象 ,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原先的方法教学, 实行一对一带教, 主要以讲授为主, 出科以理论考试和随机抽签, 进行单项急救操作考试。实验组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 能熟练掌握护理学基础及各科 50项操作技能, 为顺利完成设计性实验奠定基础。
2 方法
2.1 教学方法
2.1.1 教学目标:
是以预先设计的模拟病例为主要对象, 观察学生能否运用沟通技巧、掌握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对病情进行处理。以检验学生对病情观察、急救仪器的应用、抢救配合的熟练程度及应急能力。是判断学生是否掌握综合知识的手段之一。总分100分, 考核要求达到80分以上, 方可达标。
2.1.2 教学内容:
主要为急救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 包括:常见急症的处理和抢救以及心肺复苏、呼吸机、除颤、中毒洗胃、气管插管、心电图机、微量泵、简易呼吸囊、中心静脉压监测法;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与法律、护患沟通技巧及急诊病历书写等方面的知识。
2.1.3 资料准备:
由科室培训考核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及培训计划考核具体评分细则。培训资料随时更新, 如:出现2010肺复苏指南后, 及时对心肺复苏的内容进行更新。
2.1.4 培训的方法:
(1) 专科教学每周1次集中授课, 采用多媒体教学, 以理论讲解为主。主要为急诊科常见病的急诊抢救程序、相关的理论及中医急症的处理等。 (2) 培训小组的成员对自己所负责的急救操作集中向轮转、新护士进行操作示范培训, 如心肺复苏术、呼吸机、除颤、中毒洗胃、心电图机的使用等。 (3) 科室设立专门的培训视频、提供最新的急救操作, 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压监测、动脉穿刺、院前创伤四大技术的急救配合、心跳呼吸停止的抢救配合以及致病性心电图的诊断、心电图特征、提供教学视频, 并有电脑上机测验, 检查学习效果。通过看录像与实践结合增强学习效果。 (4) 利用每个月的护理查房时间, 有针对性的模拟培训[1], 与教学小组成员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进行配合演练。统计出急诊科前10位病种, 如严重多发伤、心脑血管疾病及本院常见病, 多发病, 模拟不同的病例抢救场景的急救护理流程, 将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等各种抢救操作技能融入到抢救中, 从用物准备到抢救配合和病情观察要点一一进行强化训练。 (5) 要求轮转护士必须加强自学, 并每月上交读书笔记, 主要内容可以以临床中遇到的抢救病例书写的抢救体会, 重点在于护理措施的实施是否及时、有效, 对抢救中存在的不足或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 尤其抢救中涉及的护理与法律、护患沟通技巧及急诊抢救病历书写是否规范。
2.2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1) 根据制定的目标, 理论知识的考试, 由总带教出题, 根据培训的内容建立几套考试题库, 随机抽取题库的题目进行考试。 (2) 综合急救实践能力考核 由总带教按照预先设计的模拟病例要求由进修护士和新护士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根据给出的问题和场景进行回答和处置, 由护理学科带头人进行查房总结对查房进行现场评价打分, 当场发放《泉州市正骨医院急诊科急救综合实践能力评分表》 (见表1) 给培训小组成员进行评分。实施前后进行综合急救实践能力考核, 利用自行设计的综合急救实践能力进行评分, 总分100分。培训小组成员承担自己所分管的操作的考核工作, 并将考核结果按具体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最后整理并将考核记录上交护理部存档。 (3) 调查问卷考核结束后, 对实验组发放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了解其对新教学方法的认同和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实验组对情景模拟急救演练的评价, 发放问卷20份, 回收有效问卷20份, 回收率100%。
3 结果
见表2、3。
注:与对照组比较, 综合技能P<0.05;理论考试P<0.01。两组优良率比较, P<0.05。
4 讨论
4.1 新型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讲授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进行理论知识学习, 以带教老师讲授为主, 往往会出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强, 应变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不高。而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应用多媒体、实物演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多种手段, 将教与学巧妙地结合, 使护理人员能够运用临床工作经验, 在提高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2]。从调查中显示:低年资护士对新型的教学模式需求和认可大于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
4.2 提高轮转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水平, 也提高急救综合实践能力
救护过程中病情的不确定性, 以及临时设置特殊情况, 如断电、脱管、呼吸机故障等临床意外, 制造紧张的现场气氛, 使护生在身临其境中锻炼应变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而潜移默化地完成情感、态度等非认知领域的训练[3]。
4.3 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急救护理中除了注重操作技能, 要求应急能力外, 还特别注重和团队合作精神。护理管理文化即团队协作精神也是护理质量高低的一个决定因素。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可以培养低年资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相互帮助, 有效沟通, 任务分配, 最终完成急救任务。表3结果显示95%的轮转护士认为能提高抢救配合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 实施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急诊科培训轮转护士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培养了急救理论知识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 为今后临床急救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到急诊科轮转培训, 视野更加开阔, 在实践中掌握了急诊急救方面的护理技能,
参考文献
[1]郝晓红.护理查房在急诊科中的应用 (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7) :74-75.
[2]周慧芬, 陈丽莉, 潘彩青.情景教学法在手术室教学中的应用 (J) .护理与康复, 2007, 6 (10) :697-698.
急诊科护理教学 篇5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三明治”教学法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素质为核心, 以多种教学方式为手段, 以达到教、学、做三合一为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1]。其直接表现为课堂教学之外的、以一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直接目的的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再理论学习培养模式。近年来, “三明治”教学法逐渐被应用到医学教育中[2], 我科将“三明治”教学法运用到护理见习生临床带教中, 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 掌握“三明治”教学法的核心内容
“三明治”教学法是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交替进行、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 是培养学生形成岗位特色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一种教育过程。
2“三明治”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2.1 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护理见习学生在入科前由总带教老师对他们进行入科宣教, 宣教的内容包括急诊科环境的介绍、常见病种的急救与处置、分诊流程等。总带教老师根据见习要求重点讲解见习内容的相关知识, 如到急诊科见习, 需要重点掌握的是急诊病人的处置流程, 总带教老师会详细讲解处理流程:急诊病人来诊后, 分诊护士根据病人的主诉及病情判定挂哪个科的号, 并判定是否有优先就诊的指证。病人病情重需要立即抢救者送抢救室进行急救;一般的急诊病人在候诊厅候诊, 病人就诊后根据病人的个人情况予留观用药、检查、收相关科室住院等。总带教老师除了讲解处置流程, 也会对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讲解, 比如讲解分诊时需要涉及分诊定义、历史、分诊系统功能、分诊环境和空间、分诊护理程序、分诊技巧及分诊注意事项, 并强调分诊是急救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专业技术, 所有急诊病人均要通过分诊护士分诊后才能得到专科医生的诊治, 如果分诊错误则有可能延误抢救治疗时机, 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总带教老师针对性提出几个问题, 让学生思考、分析, 使其带着问题进行以后的见习。
2.2 按见习要求实践
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 见习学生对在校学习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巩固, 并学到本上没有的知识。有了理论知识的指导, 并且带着带教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进入了临床实践环节。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见习学生被予以分组, 一般分3个组, 每组学生在分诊台、抢救室、诊室三处轮流见习, 每处都有带教老师讲解及指导, 对一些非侵入性操作带教老师可以让他们操作, 比如在分诊台给病人测量生命体征、挂号等。通过亲自操作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 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 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对平时死记硬背、很难记住的内容, 在现场操作下容易理解和记忆。
2.3 讨论及总结
每组学生在分诊台、抢救室、诊室三处轮流见习完毕, 集中在急诊教室讨论, 每组学生针对见习到的内容及见习前老师提出的问题至少提出一个问题, 组员一起讨论, 各抒己见, 并由临时推选的组长代表发言, 其他组员补充。总带教老师根据本次课的见习内容及学生讨论的问题, 帮助学生解析每个问题, 并提供确切的理论依据。上课结束后给每个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 调查学生对本次见习课的评价、建议和意见, 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 效果
3.1 提高理论和操作成绩
总带教老师通过运用“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再理论学习”的“三明治”教学法, 使学生在见习前有了相关理论知识作为支撑, 并能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见习, 见习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操作起来才更有信心。而经过实践又能加深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无形中学生理论知识得到强化、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3.2 改变临床思维能力
学生经过见习体验, 临床思维会有一些改变, 虽然“以病人为中心, 一切为病人服务”是工作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工作安全的关键。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且学生未接触临床, 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差, 法律意识淡薄, 这时带教老师穿插一些案例讲解, 使学生懂得了在积极救治病人的同时也要学会自我保护。学生被问及在路上遇到突然发生心搏、呼吸停止的人时该怎么办, 大部分学生的答案不理想, 只想到马上给路人行心肺复苏, 不懂得拨打“120”急救电话, 也没想过怎么保护自己, 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正确处理。而在带教老师的讲解及教导下学生恍然大悟, 明白救治病人固然重要, 但也要懂得学会自我保护。
4 讨论
“三明治”教学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素质为核心, 以多种教学方式为手段, 以达到教学做三合一为目标, 以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再理论学习为培养模式, 使学生在经过理论学习后的实践中真正领会书本知识, 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学生能在实践操作中明确学习目标, 把被动的学习知识转化成主动的有意识的自我培养, 使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我科运用“三明治”教学法对护理见习学生进行带教, 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及操作成绩、改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Susarla SM, Bergnan AV, Howell TH, et al.Problem-based leam-ing and research at the harvard school of dental medicine a ten-yearfollow-up[J].Dental Education, 2004, 68 (1) :71-76.
急诊科护理教学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2月—2009年2月208名护生为观察组, 年龄19.0岁±0.8岁;2007年2月-2008年1月196名护生为对照组, 年龄20.0岁±0.6岁。两组护生年龄、学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护理带教,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进行护理带教。比较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
1.2.1 情景模拟教学法
1.2.1.1 教学内容
根据实习大纲设计教学情景, 教学内容包括:①基本操作, 如心电监护、氧气吸入、输液泵、吸痰、洗胃、电除颤、心肺复苏 (CPR) 技术等;②常见急症护理常规;③常见急症抢救流程;④模拟抢救全情景。
1.2.1.2 实施方法
①入科培训。护生到急诊的第1天, 带教组长首先实地介绍急诊的格局和物品放置, 五大区域的设置和功能, 急诊的规章制度, 使护生对急诊工作的严谨性和紧迫性有感性的认识。②基本操作训练。观察急诊抢救过程, 使护生对急诊情景有了初始的概念, 然后将每周的星期三定为示范带教日, 1次进行4项的情景模拟, 集中全科实习护生到模拟急诊间, 备齐操作用物, 模拟抢救情景。护生分角色演练, 以自荐形式让护生分别担任病人、家属、护士 (护士分为主护和辅护) 、医生, 并由带教老师演示示范, 各组演练后再相互交换角色。主护训练:分诊挂号、通知医生、协调联系、与病人家属沟通以及对辅护的指导工作。辅护训练:对病人实施具体的抢救措施及与医生的配合工作及病人心理护理工作。将具体的抢救操作作为护生训练的重点内容。③急症护理常规。每天晨会提问急诊常见病例的处理流程, 使护生基本理论得到巩固;在模拟情景过程中及结束后, 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提问, 使护生对各个急症的护理重点认识到有理论的依据;晨会上对参加实际抢救的护生予以理论提问和谈抢救心得, 结合模拟抢救发现区别, 使护生在熟练操作技能的同时锻炼了心理素质, 强化理论知识的掌握。④模拟急诊情景训练:以教学查房的形式进行演练模拟急诊工作全景。带教老师选择病例, 由护生分工, 围绕急诊接诊、分诊、急救处理、护送展开。通过综合训练, 将需掌握的知识系统集中, 使护生对比发现不足, 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补缺, 最后1周的急救模拟中, 使护生对实践进行升华, 使理论记忆更加牢固, 以达到好的实习效果。学习计划:第1周理论学习;第2周和第3周理论联系阶段;第4周根据自我掌握情况不断调整和自我完善阶段。
1.2.2 教学效果评价
①出科考核:包括专科理论 (笔试) 、专科技术操作 (实际操作) 、综合测试, 评价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②护生满意度调查。
2 结果
3 讨论
3.1 情景教学法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在增强护生自信心、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护生综合能力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使用情景角色模拟训练, 不仅使护生很快掌握专科技术操作, 而且缓解了护生的恐惧心理, 情景教学法是让护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最终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2]。情景教学法可以使护生学会沟通与协作。通过情景教学法使护生熟悉各班职责, 让护生感受到不同角色在急诊工作中的分工和心理需求, 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换位思考, 体会别人的不易, 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3.2 情景教学法可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3,4]
在情景带教中科室采用对参加抢救过程的护生有针对性的晨会提问和讨论的方式, 为护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感情释放的空间, 使同学有被重视的感觉, 使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使护生带着问题有激情和压力去学习, 提高带教效果。
3.3 带教老师的素质是成功实施情景教学的保证
带教老师应有扎实的理论和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 能够回答解释护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 既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的新问题, 也能够对护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科学地评判和引导, 让每位护生都得到充分发挥。带教老师还必须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 这样才能在带教过程中发挥教书、育人、解惑的职责, 提高教学水平[5]。
参考文献
[1]葛向煜, 刘哲军, 周艳芳.情景教学法在创伤急救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8, 22 (6B) :1581-1582.
[2]姜春春.场景教学在手术室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厂矿医学, 2007, 20 (4) :432-433.
[3]薄惠云.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6, 20 (9B) :2436-2437.
[4]王伟仙, 张莉.情景教学法在临床静脉穿刺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护理研究, 2007, 21 (9C) :2517-2518.
急诊科护理教学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理专业的86名实习生, 其中本科46名, 专科12名, 中专生28名;男生8名, 女生78名;急诊科实习时间为4周。带教老师安排本科室护师以上职称、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负责本次教学实践工作。分四个小组, 每组设1名组长负责本组护理工作及带教实践工作。
1.2 方法
1.2.1 带教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分两组, 每组3~4人, 共轮转9次, 每次4周。对照组两组按传统模式进行带教, 实习结束时同实验组学生一同考核;实验组由带教老师将PBL教学方法引入急诊教学中, 由老师将急诊科患者的特点及接诊时可能遇到特殊病例向学生做以讲解, 由学生根据老师提高的问题自己学习,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际工作中由老师带领学生去实践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评价, 肯定学生的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找出存在的问题。
1.2.2 考核方法
每次实习结束出科前, 由护士长组织四组学生统一进行理论、技能考核, 同时由科室各组医生、护士一同评价实习护生的综合能力。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急诊科实习后通过理论和技能考核及临床实践护理评价,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及综合素质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考核结果有显著差异 (P<0.01) , 医生、护理人员对实验组护生的实践能力及处理问题能力反应很好。
3 讨论
3.1 PBL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们均对临床实习及动手能力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 主动分析患者的情况, 提出解决的办法, 学到了在课堂上无法体验到的知识和技能。也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 学会了主动与患者沟通, 与老师进行配合和自我监督的能力。
3.3临床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通过PBL教学模式的运用, 使护理带教老师能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问题, 不断总结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需要改进的方法和内容, 使急诊科护理教学能力和临床带教水平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整体带教得到提高[3]。
3.4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的部门和窗口, 每天接待和诊治大量的急诊、急救的患者, 专业技术性要求很强, 这对实习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的学生, 有的不敢参与抢救, 有的则过于忙碌, 而与患者的沟通则很少, 容易发生与患者的口角。通过老师事先提出的问题, 使实习护生对此加以重视, 并能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 减少了工作中的失误。
3.5加强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能力, 护生反映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只用来应付考试,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将理论运用到临床实践中[4], 通过PBL带教模式, 使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运用评判性思维[5], 能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PBL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有效的发挥了护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 调动了护生积极性工作的主动性, 促进了护生综合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了护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急诊科应用PBL教学模式对培养护理人才、发挥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医护人员要在临床教学中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的护理教育的发展去探索新教学模式, 促进临床护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PBL教学法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中国临床护理, 2010, 2 (3) :251-252.
[2]韩虹, 张少华.临床带教中护士长管理职能实施体会浅谈.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11) :1641-1642.
[3]丁巧芳.改进护理查房模式提高护理质量.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13) :1177-1178.
[4]张伟.PBL教学法在实习护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与研究.护理教育, 2011, 13 (29) :104-105.
急诊科护理教学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09年8月入急诊科患者作为对照组 (1360例)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作为观察组 (1357例) ,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具体介绍如下。
1.2.1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本科派出1名护士长及3名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学习参观培训, 回到科室后本科组织每周三下午学习服务理念、专业知识、业务操作, 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根据急诊科特点制作急诊护理人员服务手册。结合急诊科的特点模拟急救技术进行护理培训。认真学习相关文件, 这样做可以使护理人员充分的理解加深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 可以自学或者请相关领导来讲课, 确保深刻领会文件精神。
1.2.2 改变服务方式
责任护士实施挂牌上岗服务, 开展护理责任到个人, 以患者体验为导向, 施行亲情化护理, 患者和家属的急, 护理人员一定要充分体验到, 让护理人员换位思考, 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另外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 专门投入资金购入一批设备, 优化病房环境, 如在走廊安装座椅, 病房床位之间安装窗帘, 以保护患者隐私等。
1.2.3优化护理排班
增加夜间排班人员数量, 护士长不定时巡视, 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改革排班模式, 本科工作压力大, 需要人员较多, 科护士长特意向护理部申请, 按标准多配备了6名护士, 以保证人员充分, 提高护理质量。每个护士负责3~5例患者, 责任到人[1]。在排版的同时, 还充分的考虑到护士的休息、吃饭时间, 白班的护士中午11:30~12:30安排1 h的午餐时间, 受到护理人员的好评。
1.2.4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对患者要加强心理指导, 耐心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能有一个正确的心态, 这样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 有利于疾病康复, 摆脱病态心理的影响, 与患者坦诚的沟通, 与患者一起分析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 如理克服掉不正确的心理反应。使患者能够正确的面对疾病, 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以坚韧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挫折, 积极配合治疗, 积极的进行后期的康复, 这对疾病都是十分有利的。
1.3 观察指标
通过自设问卷的方式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1345例患者满意 (99.12%) ;对照组1090例满意 (80.15%)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小结
优质护理服务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2],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合理排班, 能减轻工作压力[3], 避免工作疏漏[4],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5], 优化工作流程, 减少护理文书写作时间[6], 优质护理服务就是改变工作模式, 使护理服务更贴近患者[7], 为患者提供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 增进医患和谐[8,9]。
参考文献
[1]朱江.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及成效.中国临床护理, 2011, 3 (6) :472-473.
[2]张梅.急诊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评价.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6) :2667-2668.
[3]张洪君, 杨美玲, 苏春燕.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意义与落实方案的思考.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4) :22-23.
[4]徐安芬.我院聘用护士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11) :15-16.
[5]陈琳, 刘开英.连续排班与分层级管理对心血管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8) :61-62.
[6]潘立珍.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36) :287-288.
[7]殷梅平.实施无缝护理提高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全科护理, 2012, 10 (1) :73-74.
[8]成杰, 刘玉敬, 吕亚楠, 等.神经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实践效果.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4 (12) :1864-1866.
【急诊科护理教学】推荐阅读:
急诊科护理10-24
急诊护理工作特点及急诊科护士角色探讨05-18
急诊科护理纠纷分析09-04
急诊科优质护理计划09-08
急诊科护理学习计划09-25
急诊科人性化护理07-28
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08-02
急诊科护理质控小组职责10-18
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12-06
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