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

2024-10-24

急诊科护理(精选12篇)

急诊科护理 篇1

本科响应卫生部 (现卫计委) 提出的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号召,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09年8月入急诊科患者作为对照组 (1360例)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作为观察组 (1357例) ,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具体介绍如下。

1.2.1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本科派出1名护士长及3名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学习参观培训, 回到科室后本科组织每周三下午学习服务理念、专业知识、业务操作, 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根据急诊科特点制作急诊护理人员服务手册。结合急诊科的特点模拟急救技术进行护理培训。认真学习相关文件, 这样做可以使护理人员充分的理解加深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 可以自学或者请相关领导来讲课, 确保深刻领会文件精神。

1.2.2 改变服务方式

责任护士实施挂牌上岗服务, 开展护理责任到个人, 以患者体验为导向, 施行亲情化护理, 患者和家属的急, 护理人员一定要充分体验到, 让护理人员换位思考, 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另外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 专门投入资金购入一批设备, 优化病房环境, 如在走廊安装座椅, 病房床位之间安装窗帘, 以保护患者隐私等。

1.2.3优化护理排班

增加夜间排班人员数量, 护士长不定时巡视, 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改革排班模式, 本科工作压力大, 需要人员较多, 科护士长特意向护理部申请, 按标准多配备了6名护士, 以保证人员充分, 提高护理质量。每个护士负责3~5例患者, 责任到人[1]。在排版的同时, 还充分的考虑到护士的休息、吃饭时间, 白班的护士中午11:30~12:30安排1 h的午餐时间, 受到护理人员的好评。

1.2.4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对患者要加强心理指导, 耐心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能有一个正确的心态, 这样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 有利于疾病康复, 摆脱病态心理的影响, 与患者坦诚的沟通, 与患者一起分析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 如理克服掉不正确的心理反应。使患者能够正确的面对疾病, 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以坚韧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挫折, 积极配合治疗, 积极的进行后期的康复, 这对疾病都是十分有利的。

1.3 观察指标

通过自设问卷的方式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1345例患者满意 (99.12%) ;对照组1090例满意 (80.15%)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小结

优质护理服务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2],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合理排班, 能减轻工作压力[3], 避免工作疏漏[4],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5], 优化工作流程, 减少护理文书写作时间[6], 优质护理服务就是改变工作模式, 使护理服务更贴近患者[7], 为患者提供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 增进医患和谐[8,9]。

参考文献

[1]朱江.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及成效.中国临床护理, 2011, 3 (6) :472-473.

[2]张梅.急诊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评价.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6) :2667-2668.

[3]张洪君, 杨美玲, 苏春燕.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意义与落实方案的思考.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4) :22-23.

[4]徐安芬.我院聘用护士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11) :15-16.

[5]陈琳, 刘开英.连续排班与分层级管理对心血管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8) :61-62.

[6]潘立珍.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36) :287-288.

[7]殷梅平.实施无缝护理提高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全科护理, 2012, 10 (1) :73-74.

[8]成杰, 刘玉敬, 吕亚楠, 等.神经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实践效果.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4 (12) :1864-1866.

[9]邵文丽, 曹雪静, 赵素梅, 等.某“三甲”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10) :21-24.

急诊科护理 篇2

一、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1.取休克卧位,抬高床头10~20°,抬高床尾20~30°,头偏 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给予氧气吸入,流量 2~4L/min。

3.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一次,并记录。

4.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及时、准确执行医嘱。5.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病因治疗及处理。6.严密观察病情、神志、生命体征变化。

7.注意保暖和患者安全,预防患者坠床。8.记录出入量,观察尿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

2.给予氧气吸入,流量3~4L/min。

3.建立静脉通路(左上肢为宜),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注意滴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4.进行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如室颤时及时给予除颤。5.尽快有效地控制胸痛,遵医嘱给予安定或吗啡注射。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各项记录。7.保持二便通畅,大便时避免用力。

8.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患者情绪稳定,以免加重病情。

三、心跳呼吸停止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1.将患者置复苏体位,就地抢救。

2.解松衣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3 行胸外心脏按压,紧急气管插管,呼吸器辅助呼吸。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上肢为宜),及时准确执行医嘱。5.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如室颤时及时给予除颤。6.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7.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

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1.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l5°~30°。

2.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每15~30 分钟测血压、脉搏一次,并记录。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5.遵医嘱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或其它抢救药物。

6.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肢体活动及皮肤受压情况,并做好记录。

7.遵医嘱给予留置尿管,记录出入量。8.注意安全、预防坠床。

五、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1.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2.遵医嘱给予及时、有效、彻底洗胃,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3.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流量2~4L/min。

4.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神志、呼吸、脉搏、血压、氧饱和情况。

5.呼吸浅慢或呼吸停止患者按呼吸心跳骤停护理常规进行抢救。6.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7.除去被污染的衣物,彻底清洗患者的头发及皮肤,注意保暖。8.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及用药后的反应并做好记录。

9.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六、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常规

1.取坐位或半坐卧位。

2.给予氧气吸入(I型为高浓度高流量,II型为低浓度低流量),有肺水肿时应用酒精湿化,以改善肺的气体交换。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3.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呼吸困难情况的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5.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应严格按照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6.应用呼吸机通气时,应密切观察各参数的设定值是否与病情相符,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按医嘱进行调整。

7.注意观察氧疗的危害及其他并发症 8.注意安全、预防坠床。

七、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休息。呕血时可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

2.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清理血迹,减少不良刺激。

3.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神志、呕血及便血情况,做详细记录。

4.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及时准确执行医嘱。5.出血期禁食禁水。

6.积极协助医生抢救,备好急救物品。

7.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

八、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的急救护理常规

1.取坐位或半坐位。

2.给予持续低流量给氧,流量1~2L/min。

3.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呼吸深度、频率、口唇的颜色及血氧变化。

4.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根据病情记录出入量。5.指导患者有效咳痰,必要时吸痰。

6.注意肺性脑病早期症状,出现精神萎靡、嗜睡、乏力、肌肉抽搐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九、大咯血窒息的急救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床头抬高10°~15°,头偏向一侧。

2.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清除血迹,保持呼吸

道通畅,减轻不良刺激。

3.给予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神志及病情变化。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准确应用药物。应用止血药时,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5.必要时行体位引流,体位引流无效时,应迅速准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包,协助医师进行气管内取出淤血块。

6.准确记录抢救经过及清除血块的量、颜色、性质等。7.窒息解除时,应及时安慰患者,使其稳定情绪,减轻焦虑、恐惧心理。

十、电击伤的急救护理常规

1.轻者卧床休息,给予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重者绝对卧床,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2.给予氧气吸入。

3.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尿量的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准确用药。

5.对休克期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尿液的颜色、量。6.对伤后伴有短暂昏迷者,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7.有创面者,清创时应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引起感染。8.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树立康复的信心。

十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急救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根据病情取半坐位或端坐卧位。2.给予氧气吸入。建立人工气道者,加强气道湿化。

3.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面色、缺氧情况,认真做好记录。

4.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

5.使用机械通气时,应密切观察、记录各参数,及时处理报警信息。6.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指导有效呼吸,以改善通气。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十二、急性脑出血的急救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头部抬高15~30°,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2.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必要时吸痰。

3.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记录。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脱水剂等。5.注意安全,防止坠床。

6.有手术指征者,做好转运交接准备.十三、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护理常规

1.取半卧位或端坐卧位。

2.给予氧气吸入,肺水肿时酒精湿化给氧。3.持续心电监护。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及时正确用药,强心、利尿剂等。5.密切观察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情况,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时描记异常心电图,并做好记录。

6.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保持安静,取得配合。

十四、癫痫持续状态的急救护理常规

十四癫痫急性发作的急救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专人守护,防止坠床及意外伤害。

2.发作时,迅速解开衣扣、裤带。将牙垫或包裹纱布的压舌板放入上下臼齿之间,以防止舌咬伤。有舌咬伤者,在发作间歇时,及时给予处理。

3.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4.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5.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镇静药物。

6.评估、观察、记录癫痫发作及间歇持续时间,发作时的症状及诱发因素。

7.告知家属勿用力按压患者肢体,以防关节脱位或肌肉拉伤。8.保持环境安静以减少刺激。

十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

2.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气道不畅时,应及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入量、电解质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

4.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及时正确执行医嘱,防止并发症。5.遵医嘱应用胰岛素。纠正酸中毒药物,常用5%碳酸氢钠。6.应用胰岛素时,应注意观察血糖的变化,严防低血糖昏迷的发

生。

7.若出现心率加快、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四肢湿冷、精神萎靡或昏迷时,应提示休克的存在。

8.注意观察血钾纠正情况,遵医嘱定时抽血送检,并注意腹胀、肠鸣音、肠蠕动及心电图等的变化。

十六、支气管哮喘的急救护理常规

1患者呈坐位或半坐位。

2.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发绀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及疗效。

5.指导教会患者正确进行雾化吸入的方法,评估雾化效果。6.使用机械通气时,应密切观察呼吸机参数,及时处理报警信息。7.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过敏原。

十七、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急救护理常规

1.立即安置患者绝对卧床,保持情绪稳定。2.给予氧气吸入。

3.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入量等,并做好记录。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如降压、止痛剂等。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控制血压在140/90mmHg以内。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5.1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

5.2观察患者尿量、口渴、神志、有无血压下降等情况,及时发现休克先兆症状。

十八、高血压急症的急救护理常规

1.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变换体位时动作应缓慢,以免发生意外。

2.给予氧气吸入。

3.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严密监测尿量,及时发现心、肾功能的不良变化。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如脱水剂、利尿剂等。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警惕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脑出血的发生。

5.1若出现头痛、呕吐、视物不清、意识障碍甚至抽搐、昏迷时,应考虑并发高血压脑病,应立即报告医生。

5.2若血压急剧升高,伴有头痛、呕吐时,应考虑有高血压危象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

5.3剧烈头痛后突然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出现偏瘫等症状,应考虑脑出血,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6.安慰患者,帮助其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十九、安眠药中毒的急救护理常规

1.洗胃:1:10000高锰酸钾或生理盐水洗胃。

2.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解毒、利尿、苏醒剂等。3.必要时吸氧。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5.必要时可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6.昏迷患者给予导尿。

二十、中暑的急救护理常规

1.降温

1.1脱离高温环境,置患者阴凉通风处。1.2轻度中暑者,口服清凉含盐开水等。

1.3重度中暑者,脱去衣服,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浴全身,加速散热。

1.4头部放置冰枕或冰帽,身下铺冰毯。1.5遵医嘱冰盐水灌肠。

1.6置患者空调室内,减少室内人员走动。

2.观察患者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表现,若有肌肉抽搐或痉挛,应加快输液速度,以纠正体内水份及盐类损失过多,导致血容量不足而引起的休克,年老体弱的患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防发生肺水肿。重症患者观察神志、瞳孔、尿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并发症。

3.留置导尿,记录尿量。在输液过程中如尿量少,应根据液体入量,防止高血钾的发生。

4.对热痉挛患者,轻者多饮含盐饮料,24小时内口服水5~6L,重者积极补钠及水分,直至血压恢复正常。

5.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性肺炎,必要时吸痰。6.特殊情况对症处理。二

十一、溺水的急救护理常规

1.迅速清除呼吸道污泥、杂草、呕吐物等,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2.吸氧,心电监护。

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正确用药。

4.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肺炎、肺水肿、脑水肿等。

5.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二

十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1.立即给予心电、血压、血氧监护。

2.神志不清、呕吐或口、鼻、外耳道出血者,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吸氧,必要时面罩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

3.减少头部活动。抽搐躁动者,应放牙垫或口咽通气道。4.放射科拍头颅正侧位及颅脑CT。

5.开放静脉通道,给予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药物治疗。

6.开放性颅脑损伤应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7.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血压、心率等变化并记录。8.脑脊液、鼻漏、耳漏者应取患侧卧位,便于引流通畅,并观察漏出液颜色、性质,禁忌冲洗,充填鼻和外耳道。二十二、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护理常规

1.安置患者通风处,注意保暖。

2.给予吸氧,流量5~8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3.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皮肤的变化,做好记录。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脱水、降压、激素、呼吸兴奋剂等药物。

5.对症处理

5.1尿潴留时给予留置尿管,记录尿量。

5.2烦躁不安或惊厥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必要时加床挡防止坠床。

5.3呼吸心跳停止时按心跳呼吸停止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6.病情稳定的患者尽快高压氧治疗。二

十四、脑挫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必要时应专人监护。2.患者宜采取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可间断给氧。

3.若患者呈现昏迷状态且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宜早行气管切开,及时吸痰。

4.抬高头15~30cm,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压。5.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癫痫的发生。

6.严密观察患者的头痛性质及程度,做好记录。二

十五、胸部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1.保持呼吸道通畅,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可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心脏骤停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2.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3.气胸、血胸的处理 :开放性气胸先将伤口闭合,再按闭合性气胸处理。张力性气胸先用粗针穿刺胸腔减压,再做闭式引流。

4.纠正反常呼吸:可用敷料加压包扎,纠正反常呼吸。5.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二

十六、腹部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1.发现腹部有伤口,立即包扎;对有内脏脱出者,不可随便回纳,可用急救包或无菌敷料严加遮盖,再用治疗盆盖住脱出内脏后包扎。

2.抗休克治疗:

2.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2立即建立2~3条静脉输液通路,快速输液,及时采血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并输血。

2.3予以留置导尿,记录每小时尿量。2.4禁食,放置胃管,接吸引器进行胃肠减压。3.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记录。

4.心理护理,消除恐惧紧张的情绪。二

十七、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1.保持呼吸道通畅,舌后坠者放口咽管;呼吸困难的患者立即氧气吸入;呼吸衰竭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2.维持有效循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2条,输液、输血。3.及时处理活动性出血,给予加压包扎、夹板固定,抬高伤肢;慎用气压止血带。

4.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出血量及伤情变化等,特别是对合并头部伤后躁动不安患者,提示可能为继发颅内血肿、脑疝。

5.对有手术指征患者做好配血、皮试、血气分析、备皮、留置胃管、尿管等术前准备;对无紧急手术指征的患者给予监护或一般护理观察。

6.实施心理护理,以稳定患者急剧波动的情绪,配合好治疗、护理。

二十八、复合伤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1.及时清理呼吸道梗阻物,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行心肺脑复苏。

2.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

3.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立即加压包扎和止血带结扎止血;抬高患肢。内脏器官损伤引起的大出血,应在抗休克的同时立即做好术前准备。

4.留置尿管,观察有无泌尿系统损伤、观察循环灌注情况。5.心理护理:与患者及时交流,减轻患者心理上的痛苦。6.各器官损伤的急救护理

6.1颅脑损伤:遵医嘱给药。颅内血肿要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出现脑疝,给予静脉快速输入甘露醇。对颅内有金属异物的不能立即拔出。

6.2胸部损伤:血气胸应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张力性气胸迅速用无菌粗针头穿刺减压;开放性气胸应立即用无菌敷料闭合胸壁创面。

6.3腹部内脏损伤

6.3.1配合医师行腹腔穿刺.B超、腹部CT。6.3.2准备性剖腹探查的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6.3.3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6.3.4腹部有开放型伤口,局部做清创处理,以无菌敷料覆盖,严禁还纳脱出的内脏。

6.4骨与关节损伤:妥善处理伤口,妥善固定;术前准备:需要手术复位者,及时做好术前准备;留置尿管。二

十九、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1.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尽快安排患者就诊。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注意腹痛、体温变化,做好必要的血、尿、便常规化验。

2.掌握急腹症未明确诊断之前处理原则,即四禁:禁食、禁用止痛剂、禁热敷、禁灌肠。

3.腹部损伤有脏器经伤口脱出者,禁忌挤压或回纳,应尽力减少使腹腔内压力增加的因素,以免脏器继续脱出,用无菌敷料或无菌治疗碗覆盖伤口。

4.如患者有脱水、酸中毒症状出现,应遵医嘱静脉输液,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5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恐惧心里。三

十、骨折患者的急救护理常规

1.立即平卧,将患者受伤部位的衣服剪开,初步检查伤口情况,动作要轻,避免骨折部位再受搬动。

2.必要时吸氧,开放静脉通道,输液时应避开骨折肢体。3.协助病人到放射科拍片。4.根据骨折部位采取相应措施

4.1颈椎骨折:牵拉固定头部、颈部,避免或减轻脊髓神经损伤。4.2肋骨骨折:应密切观察有无合并症表现,如有血气胸症状,应立即准备胸腔闭式引流。

4.3上、下肢骨折:用夹板暂时固定,防止骨折端刺破血管及损伤神经。

4.4骨盆骨折:应留置导尿,查小便常规以确定有无尿道、膀胱及肾脏损伤。

5.开放性伤口:立即用无菌敷料给予包扎止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6.如有肢体断离,断端用无菌敷料给予包扎止血,断离的远端用无菌巾包裹放入不漏气的塑料袋内,置冰箱中,温度保持在0~4℃,切忌浸泡于高渗、低渗、冰水或消毒液中,以免影响肢体再植。三

十一、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常规

1.立即停药,就地平卧位或休克卧位,注意保暖,同时通知医生。2.皮下注射 0.1%盐酸肾上腺素 0.5-1ml,小儿酌减,若症状不缓解,每隔 30 分钟皮下或静 脉注射 0.5ml。直到脱离危险期。此药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输 出量及松弛支气管皮滑肌的作用,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3.氧气吸入,呼吸受抑制时进行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配 合行气管切开术。

4.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地塞米松或扑尔敏),升压药物(多巴胺),纠正酸中毒(5% 碳酸氢钠),抗组织胺类药物(异丙嗪)。

急诊科护理管理体会 篇3

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急诊科的救护能力反映了整个医院的质量管理及医疗水平。作为医院的重要窗口,护理工作的最前线。急诊科急、危、重患者多,工作节奏快、事发突然、患者及家属情绪急躁,极易引发护理纠纷。加强对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避免差错事故、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1 护理管理

1.1建设并落实急诊科工作制度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加强工作制度的建设是避免急诊科差错事故的基础。根据科室特点结合医疗管理规范,制定出适应本科室的工作制度,结合典型案例安排组织护士学习、考核,护士长加大日常工作中的督促实施不断的使制度深化从而使护士自觉得去落实相关工作制度。

1.2重视细节、抓好护理质控

1.2.1重视工作细节,避免差错事故 输液前通过提问的方式让患者自行说出名字,护士再与医嘱核对从而避免错输现象。加强高危、特殊药品管理,将其独立放置张贴明显标识并以颜色强调以便区分。对所有急诊病员检查治疗、护送转科必须要有正规护士陪同,病员救治、转运时护士动作应快速、稳健并根据病员病情需要,在转运过程中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器材保证转运过程的安全。对危重病员入院急诊科护士应做到提前告之,以便住院科室做好抢救准备。同时与相应科室交接时急诊科护士还应详细交待病情必要时交待患者家属心理状况作好交接记录。

1.2.2 加强质控监督力度 成立科室质控小组护士长负责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工作,分设急救药品器材、护理文书、医院感染等管理小组并设立组长,下放部分权力。各小组长定期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各施其责,护士负责督促指导。科室每月召開质控会议,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评、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式。

1.3护理文书的管理

护理文书作为医疗纠纷中重要的原始依据应尤其重视,收集、保留有利证据才能在发生护理纠纷时提供无过错的证明材料。首先应保管妥善,其次要重视护理文书格式、内容的规范书写。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培训,要求每位护士对病员的病情变化要有客观、真实、详细地记录尤其要重视时间的记录,同时病情的描述、时间等一定要与医生记录一致,因抢救无法立即记录的内容应在抢救完毕6小时内据实补记。对于拒绝治疗的患者要积极劝解,认真履行告知任务并作好签字手续。对于危重、特殊病员抢救后的护理文书,护士长要检查书写情况,做到心里有数。

1.4设备器材、药品的管理

完备的器材、药品是保证急诊科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急诊科所有器材、药品必须定位置、定数量、定期检查、定人保管、处于备用状态。每班严格交接,接班者逐一检查器材性能、配件、药品质量。每次抢救完毕及时补充。 定期对器材进行维护保养,发现有问题的器材要立即修理。同时还应根据急诊科危重病员病种的变化,及时增加相应药品或器材种类。

1.5重点时段的管理

节假日、夜间、工作疲劳时是护理差错、纠纷发生的高峰时期。因此合理的人力资安排极为重要。护士长要做到合理排班劳逸结合,还要善于发挥责任组长的优势、人员安排应新老搭配,同时还应注意护士之间性格的搭配。重点时段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工作落实情况。

2 人员管理

2.1护士长自身管理

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工作的带头人,在护理队伍中护士长的言行举止对护士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科室护士长要以身作责起好表率,与病员、医师、下属谈话应言行得体,树立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理念。另外由于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士长要加强自身学习,不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操作技术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沟通能力、敏锐的洞察力。

2.2各级护士的管理

第一,急诊科工作任务重,护士心理压力大。护士长应经常主动关心生活、工作情况才能掌握其思想动态。对于情绪有波动的护士要及时给予安抚、疏导不良情绪,并适当调整班次避免护士将不良情绪带入工作。第二,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工作,针对不同级别的护士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培训工作主要从两方面抓起,一方面是业务技术培训,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学习、急救演练、业务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与奖金绩效挂钩。尤其要加强对新护士、低年资护士等重点人员的业务培训、考核;另一方面主要是法律法规、护理安全的培训。通过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治观念,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防范风险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三,对于护士工作中的成就、不足之处护士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指正,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文艺演出,给予所有护士展示自我的机会,不但能使护士有职业成就感还能增强集体凝聚力,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提供优质服务,重视沟通技巧

3.1营造良好环境

优化急诊科硬件设施为急诊科病员、工作人员提供便利。急诊科布局应合理、抢救室等功能房间设置应相对独立避免家属及其它人员的围观。同时抢救室又要与急救入口形成无缝连接。急诊科各类设备的陈列都应方便疾病救治,做到伸手可拿、拿来可用。转运通道应避免过多陈列,保证道路的通畅。

3.2规范护理行为、重视人员沟通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护士与病员谈话要注意礼节礼貌,要有耐心、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护士应学会察言观色、听话听音,交流时注意对方在手势、语气、神态方面所透露的潜台词。与病员接触,还应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病员家属考虑,不可对病员及家属发号司令、更不可只说不做。作为护士要充分知晓患者及家属需要迫切诊治和了解疾病的心理需求,在护理操作中要尊重病员的知情同意权,对于患者的病情要客观、多次、细致的交待尤其是危重病员病情的转归,要让家属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主动承担风险。

3.3认真听取患者意见

心理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50例, 其中男80例, 女70例;年龄为 (21.52±16.73) 岁;文化程度均为小学以上, 无精神病史, 能理解问卷内容。

1.2 调查方法

由经过医学心理学习的心理咨询师和急诊高年资护师通过临床观察, 根据急诊患者典型的行为和语言、表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型。 (1) 焦虑、恐惧:典型表现为情绪过度紧张, 惊慌失措, 大汗淋漓, 全身发抖, 迫切要求尽快得到最佳治疗和护理; (2) 急躁、愤怒:典型表现为情绪过于激动, 对医护人员大声吵闹, 言语和行为富有攻击性, 难以自我控制毫无理智的发泄; (3) 抑郁、绝望:典型表现为攻击性情绪而转为攻击自身, 沉默不语, 表情淡漠, 对周围的刺激无反应[1]。

1.3 心理护理内容

对急诊患者采用以下心理护理措施: (1) 发挥语言艺术, 安慰、鼓励患者, 消除其心理紧张, 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应用简洁易懂的语言介绍医院急诊环境, 运用角色转换, 取得患者心理上的共鸣。并且工作做到忙而不乱, 各种操作熟练、轻柔, 使其安心接受治疗,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介绍病室环境, 解释相关检查作用, 耐心倾听、解释、减轻其心理负担, 增强患者与亲属间的感情交流, 减少孤独无助感。 (2) 在进行护理操作时, 给患者以安抚, 使其获得安全感;对于愤怒、攻击的患者, 采取忍让、宽容的态度, 进行细心护理。在急诊室由于时间紧, 不会和患者有很长时间的沟通, 所以有时非语言因素能发挥很大的效应。 (3) 掌握无痛操作技术, 分散患者注意力。穿刺动作要轻而准, 程序安排合理, 尽量做到一针见血[2]。对抑郁、消极的患者, 首先了解患者的心态, 在此基础上鼓励患者尽情诉说, 待其心情平静后再进行疏导, 尊重患者, 帮助分析病情及预后。告诉患者知足常乐的养生哲学, 使其正确对待自己, 自得其乐。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治疗进展信息和与治疗成功实例, 并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分担患者的痛苦, 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给予无微不至的体贴、关怀、照顾, 使患者有亲切感、信任感。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心理护理干预后, 150例急诊患者中有焦虑恐惧、急躁愤怒、抑郁绝望3种心理特点的患者明显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1。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5, #P<0.01

3 讨 论

心理护理在急诊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对焦虑、恐惧患者应给予充分的关心。在输液或其他治疗的同时多关心患者病情, 耐心回答患者疑问, 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过程中, 护士应具有高度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要关心、体贴患者, 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要做好急躁期的护理, 只有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才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减少医疗纠纷, 提高救治效果, 促进康复。急诊科心理护理是为了适应急诊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进一步加强急救护理学的心理护理教育势在必行[3,4]。

参考文献

[1]胡辉莹, 郭凌燕, 刘诚.心理学在急诊急救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 2004, 24 (12) :898-899.

[2]李洪燕, 马嫦梅.急诊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 2009, 6 (36) :109-110.

[3]常丽杰.危重患者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24 (3) :100.

急诊科护理常规 篇5

一、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二、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三、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四、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五、急性食物中毒护理常规

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七、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八、急性酒精中毒护理常规

九、急性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护理常规

十、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护理常规

十一、急性鱼胆中毒护理常规

十二、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十三、电击伤抢救护理常规

十四、溺水抢救护理常规

十五、高血压病护理

十六、急性心肌梗塞护理

十七、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护理

十八、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十九、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

二十、严重复合伤病人的急救护理 二

十一、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护理常规 按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迅速判断患者意识 呼叫患者姓名,轻拍患者肩部,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呼吸 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感觉:面部贴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有无气体呼出;

听:耳听患者呼吸道内有无气流溢出的声音,判断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 术者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头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护理措施】

1、一旦确诊心脏骤停,应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2、紧急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建立呼吸通道

(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仰卧位,双腿伸直,解开上衣,放松裤带。

(2)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患

者仰

卧,急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外向上抬颌。若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应当及时清理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在开放气道。

(1)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呼吸法:抢救者深吸气后,用口唇

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持续2秒,确保胸廓隆起。送气时,用一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子防漏气;呼气时,两手指松开。通气频率为10—12分/分钟,每次吹气量为700—1000ml。

应用简易呼吸器法: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ml/min,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钟。

送气同时观察人工呼吸的有效指征,即见患者胸廓起伏。(2)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跪于患者右侧,快速确定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处。按压手法: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的准确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要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使患者胸骨下陷成人为4~5cm,5~13岁儿童为3cm,婴幼儿为2cm。按压频率:100次/分钟。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10秒,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再次判断,直至高

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3)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效指征:①能摸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80Kpa(60mmHg)以上;②发绀减退,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由灰转红;③散大的瞳孔缩小;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昏迷变浅或出现反射或挣扎;⑥可以排尿;⑦心电图波形改善。

以上只要出现前2项指标,说明有效,应继续行CPR。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可用面罩呼吸囊加压给氧,必要时立即行气管内插管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给药通路,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各种抢救药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并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

4、进行心电监护。如出现室颤,经药物治疗无效,应尽快进行电除颤术 【健康指导】

1、安抚患者,确保患者情绪稳定,使患者配合治疗。

2、与家属沟通,获得理解和支持。

心肺复苏高级和延续生命支持护理常规

按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变化。

2、评估患者的皮肤是否完好。

3、准确评估尿量,尤其是每小时的尿量。

4、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有无恐惧、害怕等。【护理措施】

一、进行连续心电监护,每小时15—30分钟监测1次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1、继续吸氧,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行气管插管术能和使用呼吸机者,严密监测呼吸频率、深度、皮肤色泽、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等。

2、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插管者定时湿化气道和气管,及时抽吸气道及口腔内分泌物,防止呼吸道阻塞。吸引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

3、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4、保护脑组织,及早使用冰帽。遵医嘱给予脱水剂、激素、促进脑细胞代谢等药物,从而减轻脑缺氧,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

5、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注意每小时尿量的变化。

6、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做好各项记录。

7、备好各种抢救用物,做好心脏骤停复发的抢救。【健康指导】

1、安抚和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与家属沟通,取得家属理解与配合。

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常规】

1、评估患者的神志、血压,了解脑灌注、脑组织氧合情况。

2、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有无端坐呼吸和咳粉红色泡沫痰,预防肺水肿发生。

3、评估患者有无发绀,是否缺氧,评价循环灌注及水电解质平衡情况。【护理措施】

1、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限制体力活动,绝对卧床休息。

2、高流量面罩吸氧,氧流量为5~6L/min,浓度为40%~60%,用50%酒精做湿化吸氧。必要时,间歇或连续面罩下加压给氧或正压呼吸。

3、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予以药物对症治疗。

4、持续进行心电监护,了解患者心率和心律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5、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

6、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根据水电解质平衡情况遵医嘱调整输液种类及总量。

7、做好患者安全护理,防止坠床。

8、供给低脂、低盐、低热量、富含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健康指导】

1、保持乐观、开朗,避免心理压力。

2、鼓励患者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3、注意防寒保暖,防止过度疲劳。

4、早期预防和控制基础疾病。

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按内科疾病及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仔细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尿量。

2、评估患者精身状况、皮肤的色泽、温度和湿度,了解微循环灌注的情况。

3、观察有无支气管痉挛、脑水肿、肺水肿等。【护理措施】

1、一旦确认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或消除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2、就地抢救,将患者平卧。

3、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1mg,小儿酌减。症状不缓解,遵医嘱隔20~30min再皮下或静脉注射0.5mg.4、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暖,防止寒冷加重循环衰竭。

5、吸氧,改善缺氧状况。呼吸抑制时,遵医嘱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如呼吸停止,行人工呼吸;喉头水肿或明显呼吸困

难者可行气管切开。

6、遵医嘱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500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抗组胺类药物如异丙嗪、苯海拉明;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羥胺等。

7、心脏骤停者,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

8、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尿量、并记录表。【健康指导】

1、避免接触过敏源。

2、给予心理疏导,减轻紧张压力。

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按内科疾病和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及时了解中毒物的种类、名称、剂量、途径和接触时间。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皮肤黏膜颜色、温度、湿度及有无腐蚀征象。

3、观察呼吸的频率、深浅,评估呼出的气体是否有特殊气味。

4、观察患者意识神态及神经反射,评估有无神经系统改变。

5、观察患者洗胃、用药后的生命体征变化,监测尿量,了解肾功能。【护理措施】

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2、迅速清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

(1)毒物由呼吸道吸入者,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移至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给予氧气吸入、休息、保暖。

(2)毒物经皮肤和粘膜吸收者,立即去除污染衣服,用清水彻底清洗体表皮肤、头发及指缝。

(3)毒物由消化道吸收者,立即进行催吐、洗胃、导泻。但对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者禁止洗胃,可用蛋清、牛奶等沉淀物保护胃粘膜。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一氧化碳中毒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或高压氧治疗,加速一氧化碳排除。

4、建立静脉通道,予以对症补液以促进以吸收毒物的排除。

5、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同时遵医嘱应用利尿剂,加速毒物的排除。

6、做好心电监护及抢救配合,如神志不清或惊厥者,设专人护理。

7、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意识、瞳孔、循环等变化,准确观察出入水量,并作好记录。如出现昏迷,肺,脑水肿及呼吸、循环、肾衰竭时,积极配合医师抢救。

8、及时留取大小便、呕吐物、分泌物送检,正确采集血标本进行毒物分析检测。

9、重度中毒需作透析治疗时,应做好透析前准备工作。【健康指导】

1、做好患者思想工作,解除顾虑,2、告知患者恢复期注意事项。

3、向患者宣教预防中毒及自救防护知识。

急性食物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按消化系统疾病及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食物中毒时间、中毒食物的性质和量。2.观察患者腹痛、腹泻、呕吐等情况。

3.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呕吐次数、性质和量。呕吐频繁者防脱水,同时注意腹痛的性质和部位。4.观察水电解质平衡情况,观察有无并发症。【护理措施】

1.对食物仍在胃肠道尚未吸收者,予以大量饮水,催吐、洗胃、导泻。

2.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促进已吸入毒物的排泄,遵医嘱予已利尿对症补液治疗。

3.遵医嘱及时采集标本送检,防止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4.加强饮食管理。病情轻者,给予清淡流质饮食,鼓励口服补液;呕吐剧烈者,应暂饮食。

5.重症患者给予吸氧并绝对卧床休息,按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健康指导】

1..嘱患者注意饮食卫生。2..勿食腐败变质食物。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

按消化专科及急性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发生中毒的时间,经过,毒物吸收的途径,种类。2.观察患者中毒后的生命体征,瞳孔及流涎等症状。

3.评估患者用药后的皮肤湿度,心率,瞳孔大小等变化,观察有无阿托品中毒。

4.观察有无休克,呼吸衰竭,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5.评估患者的心理社会状况,有无焦虑,抑郁等。【护理措施】

1.迅速排除毒物。立即撤离有毒环境,脱去染毒衣服,用肥皂水或1%---5%的碳酸氢钠液冲洗皮肤,粘膜和头发。

2.对口服中毒者,及时反复彻底有效洗胃,尽早排除未吸收的毒物。用清水,2%的碳酸氢钠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美曲磷脂中毒时不能用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对硫磷,1059等中毒时,禁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直至清洗至无药味为止。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使用解毒剂。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吸痰。呼吸微弱或停止者,予以吸氧或人工呼吸,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5.持续进行心电监测,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即刻通知医师予以对症处理。

6.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防止压疮及继发感染。昏迷患者注意保暖。7.口服有机磷农药未经洗胃催吐者,一般禁食1日,然后给予流质,半流质直至普食。8.做好患者口腔护理。【健康指导】

1.给予适当的 心理疏导。

2.对自杀者的家属,提供情感支持。3.宣传预防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关知识。

一氧化碳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按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环境和时间。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变化。3.评估有无水电解质失衡发生,防止脑水肿等并发症。【护理措施】

1.将中毒者迅速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流通处。2.将患者平卧,解松衣服。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者,立即行气管插管,人工加压呼吸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4.对轻度中毒者,给予鼻导管吸氧;严重中毒者,立即给予高浓度吸氧,氧气流量为6~8L/min,有条件者行高压氧治疗。

5.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给药,如高渗糖、甘露醇、地塞米松、呋塞米等,防止脑水肿,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6.做好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7.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8.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健康指导】

1.做好定时对煤气管道的安全检查。

2.洗澡或使用炉火取暖时,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良好。3.进行一氧化碳中毒自我预防和自救知识指导。

急性酒精中毒护理常规

按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中毒者饮入酒精的时间、量级浓度。2.评估患者的呼吸及意识状态。

3.评估患者呕吐的次数,观察呕吐物的性状、有无胃出血。【护理措施】

1.对中毒症状较轻的患者,嘱其卧床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2.对于中毒较重者,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静脉注射解毒剂和利尿剂,如纳洛酮、呋塞米等,加速乙醇的排除。

3.保护胃粘膜。遵医嘱给予法莫替丁等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同时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吸入。5.做好安全护理,躁动着防坠床和颅脑损伤。

6.对于呼吸抑制者,立即通知医师行气管插管,做好辅助呼吸准备。7.纠正休克,防止脑水肿、低血糖发生。【健康指导】 1.给与心理疏导。

2.交待患者切勿空腹饮酒和饮酒过量。

急性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护理常规

按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讯为患者服药时间、剂量和种类。了解服药前后是否有饮酒史。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了解呼吸的节律,判断中毒的程度。

3.了解患者的心理社会状况,有无各种应激事件,有无焦虑,抑郁等症状。【护理措施】

1.立即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

3.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困难者,可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呼吸

停止者,立即行气管插管,人工加压呼吸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静脉补液,增加尿量,加速药物的排除。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生命体征及出入水量。尿潴留患者留置导尿。

6.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影响睡眠的因素,并指导如何促进睡眠。2.告知患者服用催眠药物的精神依赖性及副作用。3.指导患者家属加强镇静安眠药管理,避免发生意外。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护理常规

按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观察患者口唇.指甲及皮肤粘膜的颜色,判断中毒程度。

2.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头痛、腹痛、烦躁不安、呼吸困难,有无昏迷、抽搐及休克症状。

3.评估患者的心理社会状况,有无焦虑、恐惧等。【护理措施】

1.迅速排除体内毒素物,如洗胃.导泻.灌肠等。2.绝对卧床休息,给予保暖。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

4.对缺氧者,给予吸氧。呼吸衰竭者,遵医嘱予以呼吸兴奋剂。5.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予以特效解毒剂,如1%亚甲蓝1—2mg/kg加入25%~50%葡萄糖溶液40~60ml中缓慢静脉注射,同时大剂量使用维生素C。

6.对严重中毒者,做好交叉配血及输血准备,改善缺氧,增加循环血量,纠正循环衰竭。有休克者,遵医嘱使用升压药。

7.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其他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健康指导】

1.注意饮食卫生,不饮用苦井水。

2.勿食存放过久或变质的蔬菜,禁食新鲜腌制的咸菜。3.勿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食用。

急性鱼胆中毒护理常规

按急性中毒抢救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变化,评估患者尿量及有无肝区疼痛,了解有无肝肾衰竭。

2.观察患者胃肠道反应,有无腹痛、腹泻、呕吐。

3.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头晕、嗜睡、唇舌麻木、昏迷、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护理措施】

1.迅速排除体内毒素物,如洗胃、催吐等。不论鱼胆在胃内存留

时间长短,仍须彻底洗胃。

2.建立静脉通路,以便对症给药、补液治疗。

3.患者宜卧床休息。有抽搐者,使用床栏防坠床,必要时给予约束。

4.中毒严重者,做好紧急进行血液透析准备。

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注意尿的颜色和性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6.合理饮食。少尿期,严格控制蛋白质,禁食含钾高的食物;多尿期,供给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对每日尿量超过1500ml时,酌情给予优质蛋白。

7.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健康指导】

1.向患者或家属讲解鱼胆中毒的预防。2.交待患者及家属勿盲目生食各种鱼胆。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按内科疾病及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发病时所处环境,有无遮阳、通风、降温设施,是否高温作业等。

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有无晕厥、高热、抽搐、昏迷,评估中著类型。

3、评估有无水、电解质失衡,有无脱水。

【护理措施】

1、立即置患者于通风、阴凉或有空调的环境(温度宜20-25℃),取平卧位体息。

2、对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者,供给淡盐开水口服或清凉饮料、人丹等;对于重度中暑者,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对症处理。

3、给予物理降温,头部置冰帽或冰枕,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放置冰袋;全身用冰水擦拭。遵医嘱药物隆温。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等变化。采取降温措施后,至少每30分钟测量肛温1次并记录。如果肛温降至38℃,暂停降温,并维持体温不回升;如降温过程中,患者出现昏迷、呼吸抑制、血压明显下降,应停止降温。

5、对于病情危重者,给予心电监护,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6、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7、供给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的饮食。

8、高热、惊厥、昏迷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惊厥护理常规、昏迷护理常规。

【健康指导】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预防中暑的常识。

2、交待高温工作者,避免劳累,戒除烟酒,衣着宽松。

3、告知患者先兆中暑的自救知识。

电击伤抢救护理常规

按外科疾病及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发生触电的时间、地点、电源电压的高低。

2、检查患者电击损伤部位,监测有无心律不齐、心动过速。

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等变化,观察有无呼吸频率改变,肌肉抽搐、血压下降、神志的改变。

【护理措施】

1、迅速切断电源。

2、电击伤轻者,卧床休息,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3、电击伤严重者,保持呼吸道通畅:

(1)心博骤停或呼吸骤停者,分别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或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等。

(2)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护理。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

5、吸氧,并进行心电监护和中心静脉压监测。

6、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等变化,控制体温在32℃,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7、有创面者,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并彻底清创,暴露创面。早期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健康指导】

1、宣传安全用电知识。

2、交待患者及家嘱遵守用电操作规程,讲解电击伤的自我防范措施。

溺水抢救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急诊科抢救患者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询问溺水时间、地点、水源性质,检查有无合并外伤。

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等,评估呼吸频率和深度,了解窒息的程度及有无其他系统功能改变。

3、评估尿量,注意是否出现血红蛋白尿、少尿或无尿,观察是否出现各种病理反射。

【护理措施】

1、对于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按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及复苏后护理常规。

2、对于有心跳、呼吸者,即刻撬开口腔,去除呼吸道内侧水、分泌物等,保护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取俯卧、头低足高位、倒出口、鼻、咽、气管内积水。切忌因倒水时间过长影响其抢救。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4、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5、保护脑组织,遵医嘱采用低温、人工冬眠、高压氧治疗。

6、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皮肤等变化,并做好记

【健康指导】

1、指导有溺水危险的患者及其家属,加强安全。

2、对有自杀念头者,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取得社会支持。

高血压病护理

1.对初发期病人,应嘱病人适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勿紧张过度。

2.中度高血压适当休息,晚期严重高血压伴有心、肾、脑病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3.给予低盐、低钠、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高维生素膳食,应避免饮酒,喝浓茶、咖啡及其他刺激性食物。4.根据病情每日测血压2~4次,必要时要定时间、定血压计、定体位测量,观察血压变化并做好记录。

5.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注意有无高血压脑病及心功能不全症状。6.严重浮肿这应准确记录出入量,严格卧床休息,加强皮肤护理,严防压疮发生。

7.熟悉各种降压药物、利尿药、脱水剂的副作用应注意观察疗效,并指导病人服用方法及副作用。注意预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劝阻病人不要猛起,以免摔倒。

8.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9.出院指导:嘱病人适当运动,注意劳逸结合,消除精神负担,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

1.入院后应住监护室,尽可能的住单间,监护室备有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械,便于抢救。

2.急性期(发病后的前3日)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病人,协助病人床上进食、排便等。满足病人的生活需要,限制探视,避免紧张刺激。病情稳定后可床上活动。

3.梗塞前3日应进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逐渐改为易消化,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忌烟酒、浓茶及刺激性食物。

4.发病24小时内给高流量吸氧4~5升/分,病情稳定后可改为2~3升/分,5~7天以后可间歇吸氧。

5.给予持续的心电监测、血压、血氧饱和监测至少3日,随时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记录,一边抢救。6.及时解除疼痛,遵医嘱肌注杜冷丁50mg,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等,同时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7.观察疼痛的部位、程度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出现,随时做好抢救工作。

8.准确记录出入量,入量不足或过多,尿量小于30ml/h,应及时通知医生。

9.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增加心脏负担,可使用低压盐水灌肠、开塞露,服用缓泻剂。

10.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11.做好出院指导,指导患者改变生活方式,适当运动,避免诱

发因素,终身服药,定期复查。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护理

1.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时抬高床头,取坐位或半坐位,利于呼吸。2.采用低流量给氧,流量1~2升/分。

3.观察病情变化,如神志、呼吸深度、频率、口唇和牙床的颜色。监测血氧变化。

4.指导患者有效的咳痰。痰液较多不易咳出时,遵医嘱使用祛痰剂或超声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

5.注意口腔卫生,全身浮肿时,做好皮肤护理。6.使用利尿剂时,根据病情记录出入量。

7.适量饮水,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有心衰时给低低盐饮食,少吃产气食品,防止产气影响膈肌运动。8.注意肺脑早期症状,如出现精神萎靡、嗜睡、乏力、肌肉抽搐等,应及时处理。

9.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掌握腹式呼吸或缩唇呼吸的方法。10.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

11.出院指导

1.休养环境要舒适安静,保持空气新鲜。2.避免着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3.生活要规律,戒烟、戒酒。

4.坚持呼吸功能锻炼,配备家庭氧疗设备,必要时低流量吸氧。5.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1.安慰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尽量保持安静,保持病室安静,大量呕血者应头偏向一侧或床头抬高10°~15°,以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根据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输液输血,补液过程中注意晶体和胶体的搭配。

3.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人神志、便血的量和颜色,出血时间,做详细记录。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4.出血期禁食,病情稳定后流质,肝功能异常血氨高者,需限制蛋白质和脂肪摄入。

5.积极协助抢救,及时备好急救物品,如氧气、吸痰器、止血药。降血氨药、解痉药等。

6.遵医嘱胃管内注入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掌握灌注法,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7.对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严格掌握用10%食醋保留灌肠法,以清除肠道积血,减少氨的生成。

8.休克病人注意保暖,观察末梢肢体皮肤颜色及静脉充盈情况。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9.及时清理病人的呕吐物或黑便,以减少不良刺激,随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10.做好皮肤及口腔护理,保持床单整洁。11.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12.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根据病情进行健康教育。

13.出院指导: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和规律;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

1.保持安静,取头侧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物和裤带。2.惊厥患儿应就地抢救、吸氧,及时清理咽部分泌物及呕吐物,以免发生窒息。

3.用止惊药,开通静脉通,密切观察病情,避免因用药过量而抑制呼吸。

4.惊厥时可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门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5.高热惊厥时应及时给予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新生儿解开包裹降温。

6.对惊厥持续不止者,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等,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囟门、神志的变化,防止脑水肿的发生。7.惊厥发作时,禁食。待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8.治疗和护理操作要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快速记忆程序:一体位、二给氧、三止惊、四通道、五防咬伤、六、降温观察、七禁食少刺激。

严重复合伤病人的急救护理

1.根据病情采取适当的体位。

2.解除窒息,清除口鼻腔的积血、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心跳呼吸停止行心肺复苏术。

3.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便于快速扩容或药物应用需要。4.制止大出血,加压包扎或止血带止血,骨折病人行简单有效的固定。5.配合医生对张力性气胸减压或开放性气胸的伤口闭合,腹部脏器损伤的初步处理。

6.严密观察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变化,并作记录。7.除去脏衣服、擦净血迹,初步清洁等生活护理及各项术前准备。8.血压平稳或经初步处理病情允许后护送入院。

快速记忆程序:一体位、二给氧、三通道、四配血、五置管、六皮试,七记录

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

1.取休克体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2.给予氧气吸入,流量2~4L/min。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双管输液。

4.根据病人情况进行病因治疗及处理,如:外伤的包扎止血,过敏的抗过敏等处理。

5.严密观察病情、神志、生命体征变化,每 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一次,并记录。

6.注意保暖和病人安全,预防病人坠床。7.记录出入量,观察尿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浅谈急诊科护理工作体会 篇6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工作

急诊科处于医院的前沿,其中急救护理又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抢救成败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也是护理水平高低的综合体现。急诊科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护理的知识、技能和急危重病人的心里特征,对降低病人的死亡率,促进人类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就急诊科工作谈点浅体会。

1.完善各项制度、严格操作规范

1.1强化制度意识;有章可循,制度管人,保证制度的落实,是护理工作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急救护理常规,并贯彻融汇到急诊护理工作的各环节中使护理质量得以不断的提高,防止护理缺陷的发生。

1.2严格执行签字制度;对新入院的患者重点进行安全防范知识的宣教,如;心力衰竭和心肌梗塞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禁用力排便;有风险的操作如气管插管、胃管严格按规程操作,意识障碍患者防止坠床等;在治疗过程中,未经业务人员同意不能擅自离开医院,执意拒绝者,应做好解释工作,无效时及时向医生回报,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同。

1.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落实各项诊疗活动中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液、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病床号作为识别依据。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的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制定急诊危重患者腕带使用制度,护送安全制度,疾病护送标准流程,确保急救转运中的安全管理。严格交接班制度。

2.加强急救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

2.1掌握急救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需要医护人员在实践中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尤其是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需增强对各种疾病的认识能力,具备相应的急救能力和技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各种急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从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理出头绪抓住要点,进行横向比较,综合分析。我科每周安排专题理论讲座,教学查房及定期的疑难病例讨论,定期或不定期常规化进行模拟实际抢救患者的程序演练,如在模拟人身上进行心肺复苏,强化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有效的提高了急诊护士临床应急处理能力。

2.2加强专业技术理论培训;掌握各种急危重症护理方面的程序和处理要点,提高相应的急救、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技术。我院对急诊科各级护士制定了“三基”训练方案,护理部和科室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学习急诊护理知识及相关技能培训内容的讲座,安排高年资护士进行护理教学查房;定期或不定期常规化进行模拟实际抢救护理程序的演练;定期进行护理危重病例讨论;积极组织急诊科护士参加医院每年定期进行的护士理论和技术操作考试。

2.3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组织急诊科护士认真反复学习护理记录要求,做到观察准确、及时、完整是急诊科护士临床护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护理文书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医疗文件,是检查和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文字资料,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病人接受护理的惟一法律证据。

3.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护患沟通

注重护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急诊科接诊的患者均为急危重症,病情复杂变化迅速,短时间内即可致命,此时患者及家属常有情绪激动,稍有疏忽,极易引发矛盾,故要求急诊科护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掌握沟通技巧规避医护风险,消除纠纷隐患,在短时间内解除患者的痛苦,取得患者的信任。

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控制的好坏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做好护患沟通工作,对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维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14.(1);47

急诊科护理 篇7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急诊,护理新模式

急诊科是临床上较为重要的科室, 其收治的患者大多起病急、病种复杂以及进展快的特点, 因此做好患者接诊后到住院治疗前的护理十分关键。无缝隙护理是针对护理中部门分割和专业分工所造成的质量缝隙进行全面管理的新型护理模式, 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护理, 在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2]。为进一步探讨这一护理模式在急诊科中的应用, 特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急诊科就诊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急诊科患者150例, 其中男81例, 女69例;年龄17~84岁, 平均年龄 (46.9±13.2) 岁。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75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无缝隙护理, 护理方法如下: (1) 护理排班无缝隙:急诊科护理人员按照患者病情的需求, 适当对护理排班模式进行调整, 建立弹性排班模式;若就诊患者较多期间, 增加护理人数以及护理工作时间, 可实行连班;若患者人数较少, 护理人员进行补休;同时按照新老搭配原则, 对患者实行连续监测; (2) 成立无缝隙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长统一指挥调动, 协助医生有序进行急诊抢救。小组成立之后, 进行组织学习, 加强护士监护, 增强其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沟通以及交流提高其护理水平;对各种护理制度进行量化处理, 从而建立一个全方位以及个性化的无缝隙护理方法; (3) 护理过程无缝隙:在接到急诊患者需要入院治疗信息之后, 由责任护士到急诊室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观测患者生命体征, 检查各种管路是否通畅, 患者是否进行气管插管以及人工呼吸等操作;然后告知小组其他成员准备相应的器械、药物以及设备等;当患者离开病房进行检查以及治疗时, 需有专人陪同; (4) 心理护理:由于急诊科患者的病情大多比较严重, 患者容易产生抑郁以及焦虑情绪, 因此,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病情、治疗以及检查方法, 时刻关注患者, 以人性化的护理方法让患者感受到关怀以及尊重。

1.3 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对患者焦虑情况进行评价, 共20个条目, 1~4分四级评分法, <50分无焦虑, 50~59分为轻度焦虑, 60~69分为中度焦虑, ≥70分为重度焦虑;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价, 20个条目, 1~4分四级评分法, <53分无抑郁, 53~62分为轻度抑郁, 63~72分中度抑郁, >72分为重度抑郁;采用科内自制调查问卷, 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满分100分, ≥90分为非常满意, 70~89分为满意, <70分为不满意, 以满意、非常满意计算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表示, 以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满意度达到97.33%, 对照组总满意度84.0%, 两组结果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护理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患者从就诊、入院以及出院过程中, 需要多个护理环节, 尤其对于急诊科患者, 其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治疗转归。近年来, 社会经济以及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护理理念以及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 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要求。无缝隙护理的核心思想在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始终以患者健康为中心, 一切护理工作围绕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同时在护理过程中不断寻找护理漏洞,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弥补, 从而为患者的安全提供重要保证[3,4]。到目前为止, 临床中已经开始广泛应用无缝隙护理, 并且护理效果较为显著。有临床研究报道[5], 对急诊患者给予无缝隙护理, 护理效果颇佳。从我院本次结果来看, 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的观察组75例患者SAS以及SDS评分上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同时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抑郁以及焦虑情绪, 同时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南, 李溪晶.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在CCU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 :72-73.

[2]孙芹, 黄春艳, 孟凡美, 等.手术室开展计划巡回无缝隙护理的临床应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4) :228-229.

[3]王辉, 吴爵.全程无缝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10) :1919-1921.

[4]陈佳.开展无缝隙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4) :134-136.

急诊科护理 篇8

急诊管理者应针对科室的高风险, 在实施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科技行为为组合的活动中进行风险鉴定、评估, 采用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措施, 对减少或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保证患者的安全, 防止护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1]。笔者现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总结如下。

1 急诊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

1.1 外在因素

急诊科的患者由于个体差异大、病情复杂、多变、发展迅速, 即使在最好的医疗单位由富有经验的医师诊治, 出现误诊和并发症的内在风险仍难以完全消除。除了自然因素和技术水平因素之外, 引起护理风险的外在因素可归纳为3个方面:社会原因: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法律原因:“举证责任倒置”使医护人员独立承担医疗护理风险的责任变大;心理原因:社会心理学普遍认为患者是弱者应当受到社会广泛同情, 而医护人员是医疗技术的掌握着, 患者的命运掌握在医护人员手中, 医护人员独立承担医疗护理风险是天经地义的, 患者的违法行为主要指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不遵守医疗护理行为而增加了医疗护理的风险程度。

1.2 院前急救中的护理风险

院前急救从院前呼救到患者入院的全过程均存在护理风险, 如120出车单中患者对病情描述不详, 发病时间和地址不清等, 易导致延迟出诊、医师错派、救护车空跑等事件而延误抢救患者的最佳时间和影响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急救现场护理操作技术不过硬, 如静脉穿刺多次未能成功而影响救治时间与抢救质量, 特别是现场急救的所有护理工作都是在患者家属的监督下完成的, 抢救物品及器械准备不充分, 任何操作失误和言语表达不当, 与患者家属沟通不及时及对患者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如窒息、休克、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交待不清, 途中观察病情不仔细等, 均可成为后续引发护理风险的激惹点。

1.3 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落实到位

工作中粗心大意, 甚至简化操作程序。护理记录缺乏动态变化, 专科性、及时性不够;错记、漏记。掌握专科的急救知识不全面, 如分诊错误而延误了患者就诊时间, 对脑外伤患者没有及时观察瞳孔变化而发生脑疝;对各种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不能准确判断;对迟发性出血缺乏预见性的观察。

1.4 护理人员因素

1.4.1 护理人员风险和法律意识淡漠:

护士不能识别护理风险, 对风险缺乏预见性, 对潜在的护理纠纷不能识别及早处理[2]。法律意识淡漠, 不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 一旦出现护理纠纷或争议, 不能冷静应对。

1.4.2 护患沟通不充分, 缺乏技巧:

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与患者缺乏沟通, 只注重操作, 态度冷淡, 解释不到位, 说话语气重、语调高, 未充分考虑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受, 易引发不满或投诉。

1.4.3 未及时履行告知义务:

患者有知情同意权, 因此, 护士在做治疗、护理及特殊检查时, 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操作前主动告知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 把医疗护理的风险告诉患者及其家属, 取得患者的同意和合作, 必要时签署知情同意书。不能因工作忙或图省事, 忘签或漏签。

1.4.4 专业技术不熟练:

对特殊仪器操作不熟练, 不熟悉专科抢救流程, 机械执行医嘱, 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 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1.4.5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是护理服务过程的文字反映, 也是发生护理纠纷时的重要依据。如果护理文件书写不及时、不全面, 随意涂改, 内容不连贯、病程记录脱节, 甚至矛盾, 一旦出现纠纷, 就会造成举证困难。

1.5 疾病的严重性和病情的复杂性

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容易反复, 治疗个体差异大, 如果医护人员解释工作不细致, 处理上不及时, 患者或其家属不理解, 很容易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和质疑。

2 急诊护理风险的管理

2.1 强化风险意识

提高防范风险和自我保护的急诊护理人员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认识护理风险的发生发展过程并积极加以防范, 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整体的把握能力[3]。通过自我查找、定期总结找出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以切实体会到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风险, 以组织专题法规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和个案讨论等方式, 把别人的经验与教训融人到自身护理实践工作中去, 从而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防患于未然, 不断提高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在工作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2 加强法律知识教育

护士作为公民理应懂法, 并能运用法律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 护士还要对掌握患者的权利和护士的义务有正确认识, 应清楚地认识到当护理风险发生并引发医患纠纷时, 当事的护士要承担民事、刑事等方面的责任, 法律并不会因为护士的工作辛苦而免其责任。通过加强如《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管理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的学习, 主动及时地查找护理工作的隐患与薄弱环节, 使护理风险更加清晰并自觉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和抗护理风险的能力。

2.3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的制度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是有效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措施。因此,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首先完善各项护理制度和制定重点护理环节的风险应急预案, 建立各种意外、输注刺激性药物、约束患者等护理告知、签字制度;输血、输液不良反应的登记上报制度;规范和手术科室及病房科室的交接签字制度;规范突发事件的处理和上报程序, 并完善各项检查监督制度,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随时对重点对象 (新护士、实习生、责任心较差、情绪波动的护士) 、重点患者 (新入院、危重、发生病情变化及行特殊治疗的患者) 、重点时段 (交接班、夜班、节假日) 、重点环节 (患者管道、药品、护理并发症) 进行重点风险监督管理, 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防止各种纠纷。

2.4 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 精湛的技能和真诚的交流是解决护理风险引发纠纷的良药。为此, 本院在护理部的统一安排下, 对急诊科全体护士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技能考核, 务必要求达到抢救技术过硬、操作技能娴熟, 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个案分析、经常进行各种疾病抢救预案的学习, 运用模拟急救情景进行考核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并组织如沟通技巧、护患心理分析等专题的学习。通过这些措施, 有效地提高了急诊护士的专业技能和应激处理能力。

2.5 规范急诊护理文件书写

急诊护理文件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患者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 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 并存档, 包括患者来科的时间、状况、采取的抢救方法、护理措施及效果、病情转归等。漏记、错记等均可能造成日后争议。2.6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增强适应能力 急救医护人员经常会遇到突发事件, 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给患者提供最佳服务。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 保持轻松乐观的情绪和豁达平和的心态以排除不良情绪的影响。遇到紧急事件时, 要处理及时, 使患者病情得到尽快地治疗和护理;另外, 加强急诊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 增加心理承受力, 对患者的误解甚或恶语伤害要宽容与理解, 不可因小事与患者争执, 造成心情不畅。医院领导应重视急诊工作, 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适当增加人员编制, 减轻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的精神、心理压力;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偿, 使急诊医务人员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日常的急救工作中去, 同时应强调社会心理支持, 全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尊重护士, 使护士为社会和患者所付出的艰辛劳动能得到公平认可。

参考文献

[1]黄小影.注射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8, 15 (4) :80.

[2]陆锦莲.临床心理科病房护理风险的防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18) :85-86.

急诊科插管洗胃患者的护理 篇9

关键词:急诊,临床护理,服毒,插管洗胃

急诊科经常会接诊服毒或中毒患者, 最常用的抢救措施就是插管洗胃, 以便及时清除毒物, 挽救病人的生命, 洗胃治疗措施的正确实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赤峰市巴林右旗医院急诊科从2010年1月到2013年6月成功地对50例服毒或中毒患者及时进行了洗胃治疗。本文对赤峰市巴林右旗医院急诊科对插管洗胃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了相关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任意抽取从2010年1月到2013年6月到赤峰市巴林右旗医院急诊科进行插管洗胃的患者50例, 男23例, 女27例年龄为19~71岁。有38位病人就诊时间在服毒 (或中毒) 6h以内, 另外12位病人的就诊时间为服毒 (或中毒) 之后的6~10h患者服毒 (或中毒) 情况为:26例进食安眠药;16例乙醇中毒;例为食用有机磷中毒。

二、治疗方法

旗医院急诊科对服毒 (或中毒) 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胃管插入洗胃的方法。来急诊科就诊的绝大多数服毒 (或中毒病人都存在一定的意识障碍, 有些甚至完全无意识, 因此洗胃时要格外注意,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最有效的方法。对无意识患者, 在插管时, 要用开口器撑开病人的口腔, 但要从患者的臼齿处放入开口器, 切不可用力掰开口腔。在插管前要用蘸有液状石蜡的纱布对胃管的插入部分采取均匀的润滑措施当胃管被插入病人咽喉时, 要使病人的头部向前屈, 使其下颌尽量靠近胸骨柄, 从而增大病人咽喉部位的弧度, 以便提高插管插入的成功率。在救治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 尽量做到轻柔、准确, 力避损伤病人的黏膜。同时还要时时检查胃管是否到达病人的胃内, 更要避免胃管误入气管之中, 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

三、洗胃时应注意的事项

首先, 特别注意洗胃液的用量与温度, 做到适度与适量同时注意洗胃液灌入量和吸出量的平衡, 每次的灌入量不得超过500ml。其次, 洗胃时动作要轻柔, 不可损害患者的胃黏膜。最后, 给病人服用的药物不可对其胃壁或是食道造成腐蚀作用, 防止发生穿孔现象。如果病人已经出现了心脏停搏或是呼吸停止等情况, 要先做CPR, 然后再进行洗胃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洗胃前, 要检查各项生命体征, 如果存在呼吸道阻塞现象, 要先吸出痰, 然后进行洗胃治疗。

四、注重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

1.对洗胃病人的心理护理。大部分洗胃病人都是由于受到某种外部刺激或者心理压力过大难以承受而服毒的, 他们的心理状态极不稳定, 甚至不愿意配合治疗, 因此, 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医护人员要搞好医患关系, 积极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帮助病人减轻心理压力, 力避外部刺激, 重拾信心, 重燃生存欲望, 积极配合洗胃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

2.开展积极的 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要对服毒 (中毒 ) 病人加强健康教育, 鼓励他们做适度的运动, 同时要求他们保证充足的休息, 并加强营养,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要食用刺激性强或辛辣的食物, 尽可能帮助他们戒掉烟酒, 营造轻松、温馨的医疗环境, 努力使病人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 以使患者身心尽快恢复正常, 早日出院。

3. 出院指导 。在病人即将出院前对他们进行出院指导 , 克服外部刺激或心理压力带来的身心障碍, 尽快回复正常生活。

经过以上治疗和护理, 50名服毒 (或中毒) 病人中有49位病愈出院, 3位并发症患者经有效治疗已痊愈, 1名患者因突发心脏病不治身亡。可见, 插管洗胃的治疗方法对于抢救病人的生命极为有效, 是一种便捷的、治愈率高的抢救办法, 插管洗胃得越早, 效果越好, 治愈率越高。洗胃治疗能否成功, 护士的作用十分关键。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急救护理能力, 还要有对病人进行实时有效心理护理的能力, 这是有效治愈病人不可或缺的因素。

参考文献

[1]许婷婷.临终关怀中的人文护理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 2007.

[2]郑文静.33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洗胃的护理体会[J].广东医学院报, 2001, 19 (3) :243.

[3]马引弟, 王素青.203例中毒患者急诊洗胃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 :115.

[4]张开水, 侯德明.急救洗胃过程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体会[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1 (1) :100.

[5]西铮;田东岩;崔连智.急诊气管插管后洗胃抢救重症口服中毒患者[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

急诊科护理带教体会 篇10

1 注重提高带教老师的专业素质

应选取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操作技术熟练、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带教工作。带教老师必须参加医院和科内的各种培训或学习, 拓宽知识面, 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带教老师的法律意识, 带教过程中必须对所带教实习护士的行为负责, 认识到凡因带教不严格导致实习护士造成的差错均由带教老师自己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应从法律的高度来规范自己的带教行为, 对实习护士的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

2 带教方法

相对固定带教老师, 按照带教计划, 理论联系实际, 由浅入深、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带教。这样做可以对实习护士在急诊科学到了哪些知识, 掌握了哪些操作技术,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提高了带教效果。急诊科综合性强, 涉及很多治疗和护理操作技术, 如吸氧、注射、输液、心电监护、吸痰、导尿、洗胃、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带教老师结合示范演示、启发讨论、知识问答等不同方式开展教学, 激发了实习护士的学习兴趣。在急救方面通过模拟情景教学, 安排实习护士参与实习演练, 增强实践经验, 体会急救的重点和难点。发挥带教老师的优势, 给实习护士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不要因担心出差错而剥夺他们实践专科技术操作的学习机会。由于急诊科的环境特点, 在病人病情平稳或不紧急的情况下, 进行“手把手”的指导, 鼓励实习护士做力所能及的操作。抓住机会安排实习护士观摩并配合抢救病人, 事后及时评价优缺点, 使他们得到锻炼, 正确认识护士的价值所在, 主动学习。

3 建立真诚、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和谐的实习环境。急诊科是高危科室, 压力大, 实习护士会因此产生胆怯、紧张心理。带教老师要言语亲切、和谐。当实习护士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不应抱怨, 要多给予鼓励、赞赏、宽慰等心理支持,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帮助实习护士摆脱在学校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各种高期望值和成就感。勇敢面对社会, 合理调整自己, 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学会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 帮助他们认识到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有利于今后的工作、生活及与人交往。

4 防范医疗纠纷

引导实习护士换位思考, 充分理解、尊重病人的权利。当实习护士操作失败时, 老师应及时向病人道歉和解释, 并主动为病人进行操作。当实习护士为病人进行操作遭到病人或家属的拒绝时, 引导其进行换位思考, 明确自己的身份, 理解病人的权利, 注意“感情投资”, 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严格遵守“放手不放眼”的原则, 特别对于实习后期的护士。据报道, 实习护士在实习中后期出现的差错占实习总差错为93%[1], 严禁擅自指挥实习护士单独进行各项护理工作, 加强带教老师的督导工作, 加强责任心, 强调护理工作中每一件小事, 如一句不恰当的用语、一个不稳重的举止、一项不规范的操作、一段不及时的记录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误会, 甚至导致医疗纠纷的严重后果。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尊重病人的人格, 加强工作责任心, 在护理病人时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

5 小结

要重视临床带教理念, 把“带”和“教”落实到实处, 为实习护士创造学习的第二课堂, 以培养出在素质、技能、法律知识等全面的受病人欢迎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魏聿萍, 张淳.护生护理实习中差错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9, 16 (5) :40-41.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篇11

护理安全的概念及意义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永久性课题,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不安全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且患者经济负担加重。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

接诊分诊处:分诊护士理论知识缺乏,只询问患者症状,没亲自给患者做体检,导致分诊不准确,使患者认为各科间“踢皮球”;多数非急诊患者就医,增加急诊工作量,使分诊护士麻痹大意;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够,冷淡、语调过重,易引起患者不悦而引发纠纷,责任心不强,未按分诊工作的基本程序进行分诊,接诊护士责任心不强,不在岗在位,以致危重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或分诊不准确而发生事故或纠纷。

抢救室: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怠慢,用语不当造成患者心理伤害;对各种急诊抢救器材操作不熟练,急救药品使用不及时,对病情观察不仔细,未及时通知医生;患者病情突变,医生不在场,护士不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没有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工作,导致用错药或用错剂量;护理纪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洗胃时,一次吸入量过大致胃破裂。输血时不严格查对,引起溶血反应,止血带止血时间过长致局部肢体缺血坏死,吸痰时间过长造成患者窒息死亡。

治疗室: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致拿错药配错液体,基础理论不扎实致皮试判断失误,因忙于其他治疗错过看皮试时间致患者再次重做皮试;关心解释不够,皮试或肌注前未询问是否空腹及有无过敏史,当患者发生晕针或过敏性休克时,引起患者猜疑“护士是否操作有误”,当医嘱不详,如医生处方开的药物剂量和病历上的剂量不符,用法不清楚,而护士机械执行引起药物量过大或过小,间接或直接影響抢救和治疗,药理知识不扎实,未交待用药可能出现的反应,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而引发纠纷。

观察室:由于观察室患者周转快,患者擅自调换床位,而护士和护生未认真查对,易导致打错针,换错液体或液体漏输。换液体时,有配伍禁忌的两种液体之间未用生理盐水冲管致输液管内出现絮状物,不注重巡视,液体外渗时未及时发现;没有根据患者病情及年龄调滴速,输液速度过快,出现患者不适或病情变化,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或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发生输液反应。

安全护理管理与防范对策

加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急诊管理中,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每位护士自觉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第一、服务第一、患者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将差错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施制度管理。护理规章制度,常规操作规程等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南。从护理实践来看,最常用最直接的是护理行为管理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它们是指导具体操作的。在判断是否是医疗事故时,这是最好的判断标准。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常规和应急预案,保证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及安全有效。

急诊护士的选择:急救护理的对象是人,鉴于患者的疾病种类复杂,健康基础不同,年龄差距大,以及工作随机性大,时间性强的特点,急诊急救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急诊护理的业务范围涉及多种病情凶险而需要紧急救治和严密监护的病种,多系统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多系统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创伤,急性昏迷,急性呼吸衰竭和ARDS等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因而要求护理人员为训练有素的专业急诊护士,经正规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具备较为全面的护理知识与病情观察能力,熟练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急救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急诊护士除掌握一般的护理技术外,还必须掌握急救和监护技术。主要包括对院前急救和急诊室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人工气道建立,电复律除颤,洗胃等急救技术和对急诊ICU患者实施生命体征、心电、神志以及各器官系统功能监测的技术。

分诊护士的选择:分诊护士应选急诊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护师和护士,分诊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具备机智,有主见及有礼貌的品质,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急救意识。敏锐的观察力来自良好的业务素质,高度的急救意识将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对就诊患者按轻、重、缓、急预检分诊,认真监测生命体征及做好记录,简要询问病史,准确记录患者来院时间,认真做好就诊患者的信息登记工作,对危重患者先护送入抢救室,并立即通知医生做好紧急处理,开通绿色通道。然后补办挂号手续及费用。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热情服务,主动迎接患者,沉着冷静,迅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快速有效的救治。具有熟练的沟通能力与技巧,做好与辅助科室及相关科室的沟通联系工作,以便患者能及时做检查或住院治疗。

急诊抢救室的各种急救药品、物品、设备到位,完好备用,要求每班都要认真检查所有的抢救仪器,确保抢救仪器完好率100%,所需物品准备充足。患者到达科室后,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抢救,制定完善的护理抢救计划,逐条落实,紧急抢救时护士要沉着冷静,切忌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手忙脚乱,注意讲话艺术。抢救时突出一个“快”字,争分夺秒抢救患者。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重视护理文书的准确及时和法律效力,应记录患者到达时间,医生到达时间,抢救措施落实时间,内容包括病情动态的变化及执行医嘱的时间,生命体征的记录尤为重要。对于患者或家属拒绝接受的检查和治疗,要请患者或家属在病历上签字以便确认。

用整体护理的思想指导观察室的工作:密切观察输液患者的病情变化,多巡视,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加强实习及进修管理,对护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更换液体及做各项治疗及操作时都要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熟悉各种溶液及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及配伍禁忌,发现输入异常液体,立即换下所剩液体并封存待进一步处理,并向护长汇报,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防范输液反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治疗室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并认真学习输液反应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处理措施等。

急诊科护士应加强“慎独”修养,增强“自律意识”。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认真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严防差错事故发生。熟练掌握急诊治疗中各种皮试药物的药理机制、配制方法、判断标准,做到各种皮试液现配现用,一人一针一管,严防交叉感染。对不详医嘱应向医生询问清楚并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切勿盲目机械执行。在皮试和肌注前一定要询问是否空腹,有无过敏史,勿错过看皮试时间,并备好抢救药品以防不测,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熟练的操作技术能争分夺秒挽救生命,更能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信赖。

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篇12

1 护理风险相关因素

1.1 护士因素

1.1.1 技术方面

护士技术水平低, 操作不熟练, 不能在10min内完成危重患者的通畅呼吸道、使用呼吸机、静脉穿刺等工作, 延误抢救时机。

1.1.2 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不能有效指导护理实践, 不能预见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仍停留在机械执行医嘱的层面。

1.1.3 责任心

护士在急救护理工作中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随意简化操作流程, 违规操作。

1.1.4 沟通技巧

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是医疗过程中及其重要的环节。护士缺乏沟通技巧, 告知程序落实不到位, 患者及家属缺乏医学知识, 不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对医疗保健服务的期望值过高等均可导致护患纠纷。

1.2 急救设备

急救仪器设备的故障、急救药品数量短缺不足等, 影响急诊抢救工作, 都是造成护理风险事件的导火索。

1.3 护理文书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刮涂现象;病情描述不确切, 医学术语使用不当, 病情观察记录不及时, 用药效果观察记录不及时, 医护记录不一致。

1.4 转运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 烦躁患者未有效采取防护措施, 患者坠床;未妥善固定各种管道, 导致管道滑脱或移位;病情评估不足, 未备用急救设备;与相关科室协调不到位, 患者转到时不能及时接受治疗和监护, 影响治疗;急诊科护士与接收科室护士交接不细致, 出现护理衔接缝隙。

2 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2.1 树立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完善风险管理的制度

通过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护士认识工作中与法律有关的潜在性问题, 增强法律意识, 依法履职;严格交接班制度, 保证急救仪器、药品完好率100%, 保证抢救工作使用;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 提高护士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 科学有效应对, 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急诊科抢救患者多, 抢救过程中医生口头医嘱较多, 为确保抢救时护士执行口头医嘱的准确性, 科室设计使用了口头医嘱记录表, 护士执行口头医嘱复述一遍, 与医师核对无误后记录执行, 使口头医嘱执行有据可查, 为医生补开抢救医嘱提供了准确依据, 使医护耦合更好。

2.2 培养护士责任意识、质量意识, 建立符合护理目标和实际环境的护理工作流程, 注重执行落实

将各项护理工作流程化, 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完善、修正工作流程, 加强流程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组织护士学习掌握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改变护理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重视他控行为忽视自我控制能力能力培养的质量控制方法, 为护士创造一个表现自己和互相沟通的机会, 共同探讨科室的不安全隐患和不规范行为, 使每个护理人员感受到自己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地位, 并积极参与[3]。

2.3

急诊护士的个人能力是科室综合护理技术水平发展的核心, 专业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能实现主导作用[4]。为提高护士的个人实际水平, 着力加强护理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沟通技巧及团队配合能力的学习培训。

2.3.1组织全体护士每周一次理论学习, 内容涉及规章制度、急救护理程序、应急程序预案、疾病护理常规、药物知识、心理护理、沟通技巧等, 讲课时间在15min左右, 要求护士听课有笔记, 每次讲课前抽查提问上次讲课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收集各种药品的说明书, 供护士查阅学习;鼓励护士参加网络远程教育或自学, 拓展知识面, 更好的服务于病人。

2.3.2护理技术水平低下, 经验不足对病人的安全构成危险, 也是引起纠纷的主要原因[5]。科室各种急救仪器设备上, 均悬挂有本设备的操作流程图;急救仪器操作培训 (含仪器的消毒维护) 专人示教, 每人一项, 各自将本人所负责讲授的一项讲精讲透;我们严格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对护士进行操作培训;新护士入科由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老师一对一带教, 手把手教, 要求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护士长不定期进行考核, 考核点多面广:考核呼吸机的使用, 将使用呼吸机停电时的应急预案、呼吸机报警原因分析及处理、呼吸机的消毒维护等均列入必考内容, 考核结果与师生绩效考核挂钩;新护士跟班半年, 经考核合格方可独立值班;为弥补工作经验不足可能造成的隐患, 每班新老护士搭配, 成立互助小组,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2.3.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慎独意识、团队协作精神, 努力营造和谐的护理工作氛围通过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 工作作风, 慎独精神、敬业精神[5]。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提倡团队合作, 护理工作中互相督促提醒, 拾遗补漏, 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加强医护沟通配合, 杜绝医护耦合不良导致的风险事件发生。

2.4 急救仪器设备管理

急救仪器专人负责、专人检查、专人管理;抢救班提前十分钟到岗, 严格仪器性能检查交接, 严禁仪器带病使用, 保证仪器设备完好率100%;药品按规定基数配置, 保证药品无短缺、无变质、无过期;特殊药品按国家规定保管、登记、使用;一次性器材及时补充, 保证抢救工作使用。

2.5 护理文书

通过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 全面评估病情, 抓住病情观察的重点, 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的记录病情动态变化。急诊抢救患者入住相关科室, 急诊科护士填写, 详细记录患者病情、治疗护理措施。

2.5 转运

转运患者必须病情平稳, 有生命危险者, 先就地抢救, 病情允许搬动者, 护士应评估病情:生命体征、各种管道的固定及衔接、静脉穿刺肢体及皮肤、运送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备足仪器、药品;患者转运前, 护士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做好准备, 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病情危重因检查治疗需要转运者, 一定要有医生陪同;病情变化应紧急采取抢救措施。护士携"科室之间患者交接表格"护送患者转入相关科室, 与接收科室护士严格做好患者病情交接, 待患者治疗护理到位方可离开。

2.6 风险事件处理预案及上报制度

无论是否造成损害, 鼓励及时上报风险事件, 以便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 使差错或不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处理和改进[6]。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风险事故经验共享, 通过分析讨论, 改善不合理的流程及不良环节, 消灭可能导致风险的危险因子。

护理风险管理与护理质量管理互相联系, 互相促进。通过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有效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与潜在的风险, 防患于未然, 才能保证护理安全, 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秩林.临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 2009, 7:1765.

[2]陈丽芳.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的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2) :23.

[3]杜会芳.持续质量改进在我院护理管理中实施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7) :19.

[4]庄婵音.医院急诊科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现代医院, 2008, 18 (3) :114~115.

[5]张安琴.将4s活动因如护理管理的思考[J].四川医学, 2004, 25 (11) :1270~1271.

上一篇:慎重推进下一篇:高职图书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