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2024-10-05

急诊科常见病护理常规(共8篇)

急诊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篇1

急诊科护理常规目录

一. 心脏

停的急

常规„„„„„„„„„„„„„„1 二. 急性有

常规„„„„„„„„„„„„3 三. 呼吸

常规„„„„„„„„„„„„„„„„„4 四. 急性

常规„„„„„„„„„„„„„„„6 五. 上消

常规„„„„„„„„„„„„„„„„8 六. 脑

常规„„„„„„„„„„„„„„„„„„„9 七. 开放

常规„„„„„„„„„„„„„„„„„11 八. 昏

常规„„„„„„„„„„„„„„„„„„„„13 九. 急性

常规„„„„„„„„„„„„„„„„„14 十. 过敏

常规„„„„„„„„„„„„„„„„15

0

一、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迅速判断患者意识

呼叫患者姓名,轻拍患者肩部,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呼吸 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感觉:面部贴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有无气体呼出;听:耳听患者呼吸道内有无气流逸出的声音,判断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 术者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头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 10 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护理措施】

1、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2、紧急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建立呼吸通道

(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仰卧位,双腿伸直,解开上衣,放松裤带。(2)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患者仰卧,急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外向上抬颏。若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应当时清洁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再开放气道。(3)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呼吸法:抢救者深吸气后,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持续 2 秒,确保胸廓隆起。送气时,用一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子防漏气;呼气时,两手指松开。通气频率为 10~12 次/分钟,每次吹气量为 700~1000ml。

应用简易呼吸器法: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 8~10L/min,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 400~600ml,频率 10~12次/分钟。

送气同时观察人工呼吸的有效指征,即见患者胸廓起伏。(4)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跪于患者的右侧,快速确定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 1/3 处。按压手法: 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的准确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要部接触按压部位双 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使患者胸骨下陷成人为 4~5cm;5~13岁儿童为3cm;婴幼儿为2cm。按压频率:100次/分钟。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 10 秒,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 个循环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5)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效指征:①能摸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8kPa(60mmHg)以上;②发绀减退,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由灰转红;③散大的瞳孔缩小; 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昏迷变浅或出现反射或挣扎;⑥可以排尿;⑦心电图波形改善。

以上只要出现前2项指标,说明有效,应继续行CPR。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可用面罩呼吸囊加压给氧,必要时立即行气管内插管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给药通道,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各种抢救药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并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

4、进行心电监护。如出现室颤,经药物治疗无效,应尽快进行电除颤术。【健康指导】

1、安抚患者,保持患者情绪稳定,使患者配合治疗。

2、与家属沟通,获得理解和支持。

二、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发生中毒的时间、经过、毒物吸收的途径、种类。

2.观察患者中毒后的生命体征,瞳孔及流涎等症状。3.评估患者用药后的皮肤湿度、心率、瞳孔大小等变化,观察有无阿托品中毒。

4.观察有无休克、呼吸衰竭、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5.评估患者的心理社会状况,有无焦虑、抑郁等。【护理措施】

1.迅速排除毒物。立即撤离有毒环境,脱去染毒衣服,用肥皂水或1%~5%的碳酸氢钠液冲洗皮肤、粘膜和头发。

2.对口服中毒者,及时反复彻底有效洗胃,尽早排除未吸收的毒物。用清水、2%的碳酸氢钠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美曲磷脂中毒时不能用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对硫磷,1059等中毒时,禁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直至清洗至无药味为止。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使用解毒剂。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吸痰。呼吸微弱或停止者,予以吸氧或人工呼吸,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5.持续进行心电监测,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即刻通知医师予以对症处理。6.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防止压疮及继发感染。昏迷患者注意保暖。

7.口服有机磷农药未经洗胃催吐者,一般禁食1日,然后给予流质,半流质直至普食。

8.做好患者口腔护理。【健康指导】

1.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

2.对自杀者的家属,提供情感支持。3.宣传预防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关知识。

三、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 评估患者既往基础疾病的情况,有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心病等病史。

2. 评估患者的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颜色、尿量和粪便颜色等,有无休克、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

3. 观察各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4. 评估机械通气患者的缺氧程度和通气效果;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5.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护理措施】

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格控制陪护和探视,充分保证患者休息。

2.能进食者,鼓励进食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危重者给予鼻饲。

3.保持呼吸道通畅

(1)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2)危重患者每2~3小时翻身拍背1次,帮助 排痰。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3)神志清醒者可行雾化吸入,2~3次/日,每次10~20分钟。

4.合理吸氧。根据血气分析和临床情况而定。Ⅱ型呼吸衰竭注意给予持续低浓度低流量吸氧。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警惕休克、肺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和处理,做好特护记录。

6.遵医嘱给予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烦躁不安、失眠者,慎用镇静剂,以防呼吸抑制。

7.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

8.给予心理支持,安抚患者,缓解或消除患者的害怕、紧张和恐惧情绪。【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腹式和缩唇式呼吸训练及家庭氧疗,改善通气。

2.注意防寒保暖,戒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3.鼓励患者根据病情适当活动。4.鼓励家属多给予关心和照顾。

四、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诱发患者心绞痛的因素,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时有无大汗或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观察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2.监测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形态、节律等变化,了解心肌缺血程度、有无心率失常。

3.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面色、心律、心率、尿量等变化,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情绪。【护理措施】

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7天,严格限制探视,落实患者的生活护理。

2.患者胸痛发作时禁食,2天内进食流质饮食,之后改为软食。少量多餐,宜给予低热量、低脂肪、低盐、产气少、适量纤维素的清淡饮食。

3.持续心电监测3~7天或至生命体征平稳。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每1小时1次并记录,注意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4.遵医嘱予氧气吸入。最初2~3天内,间断或持续氧气吸入,鼻导管吸氧流量为4~6L/min。面罩吸氧流量为 6~8L/min。

5.控制疼痛,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必要时肌内注射哌替啶50~100mg。

6.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

7.溶栓治疗时应监测出凝血时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8.行心血管介入治疗者按介入治疗术护理常规护理。

9.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调整和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避免便秘;控制情绪过度激动和精神高度紧张;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和淋浴等。

2.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3.指导患者自我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护送就医。

4.嘱咐无并发症的患者,心肌梗死6~8周后无胸痛等不适,可恢复性生活,并注意适度。

五、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有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如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肝胆疾病及血管性疾病等。

2.评估患者呕血与黑粪的量、颜色和性状,判断出血的量、部位及时间。

3.评估患者体温、脉搏和血压,观察患者面色,评估有无失调性周围循环衰竭。

4.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工作性质,评估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护理措施】

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宜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

2.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3.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尿量、面色及神志变化。评估呕血或黒粪的量及性状,准确判断活动性出血情况。

4.积极做好有关抢救准备,如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立即配血、药物止血、气囊压迫止血、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5.遵医嘱给予补充血容量、止血、抑制胃酸分泌等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6.给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协助患者便后用温水轻擦肛门周围,做好皮肤护理。

7.安抚患者及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减轻恐惧,稳定情绪。【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引发本病的相关因素,预防复发。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活动和休息,避免诱因。3.指导患者和家属观察呕血和黒粪的量、性状、次数、掌握有无继续出血的征象。一旦出现反复呕血并呈鲜红,或出现黑粪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呈暗红,应考虑再出血,立即就医。

六、脑出血护理常规

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评估既往病史,是否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动静脉病变等疾病。了解起病前有无情绪激动、过度兴奋、劳累、用力排便等。

2.评估有无头痛、呕吐、应激性溃疡、肢体瘫痪、失语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和体征。评估呕吐的性状,有无喷射性呕吐,了解头痛的程度。

3.了解实验室等检查结果,如血糖、血脂、CT、MRI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3周,避免一切可能使患者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移动头部、用力大便、情绪激动等。有精神症状如躁动时,加床栏。

2.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发生应激性溃疡者应禁食。有意识障碍及吞咽障碍者予以鼻饲流质。

3.根据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疗效。静脉滴注20%甘露醇时,应防止药物外渗,保证脱水效果,做到每次在30分钟内快速滴完,并观察尿量,如4小时内尿量<200ml 应慎用或停用。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再出血、消化道出血、脑疝等并发症。及时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变化,监测尿量和水、电解质变化。如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血压升高、神志障碍加深、脉搏变慢、呼吸不规则等,应警惕脑疝形成。若患者出现呃逆、腹部饱胀、胃液呈咖啡色或解黑色大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给予止血药物。

5.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不清者头偏向一侧,勤吸痰,防异物及痰液堵塞。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吸入性肺炎和肺不张。

6.对于拟手术治疗者,协助做好手术准备。7.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和预防压疮护理,尽早进行肢体功能和语言康复训练。

8.给予心理安抚和支持,鼓励积极治疗。【健康指导】

1.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忌暴饮暴食,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突然用力过度等不良刺激,预防再出血。

2.遵医嘱服药,控制血压、血脂等。高血压者不应自行增减或停用降压药。

3.指导肢体功能瘫痪者尽早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七、开放性骨折护理常规

按外科及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评估伤口及肢体运动、感觉、动脉博动和末梢血运、温度情况,了解受伤和污染程度。

2.评估生命体征,严密观察面色、神志、尿量,是否有失血性休克象等。评估有无其他危及生命的重要脏器损伤。

3.了解受伤经这及伤口急救处理情况。4.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生命体征不平稳者,首先抢救生命。尽早建立静脉通路,给予高流量吸氧。

(2)初步固定骨折部位,保护创面。开放性骨折、骨折端外露者,切勿随意复位。用无菌敷料保护创面,夹板固定。

(3)防止进一步加重损伤。搬动患者时注意稳、准、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交待患者少动,避免加重损伤。

(4)遵医嘱注射TAT和使用抗生素。

(5)用止血带止血时,每2小时更换缚扎部位,密切观察备注循环情况。更换部位时至少比原缚扎部位高2- 3cm。

(6)积极做好术前准备。①患者受伤后即开始禁食、禁饮,争取手术最佳时机;②配合医师进行各项术前检查;③给予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护理

(1)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患肢适当抬高并固定于功能位。

(2)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进食,加强营养,促进愈合。(3)严密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末梢血运情况,根据病情特点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4)安装外固定架者,防感染、防松动。

(5)长期卧床者按时翻身、拍背,鼓励多饮水,预防压疮、坠。

【健康指导】

1、交待患者外固定架使用时间,成人世间10-14周,儿童6~8周,每月门诊复查。

2、指导和鼓动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八、昏迷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家属或知情人发病前状况,有无急性感染、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肝病、肺源性心脏病、肾炎,以及是否使用麻醉性药物等。

2.评估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呼气中有无异味。

3.检查瞳孔大小、对光反射,以及两侧是否对称,检查眼底有无改变、皮肤色泽、肢体温度等。

4.检查有无颅脑外伤,有无耳、鼻出血、舌咬伤等。5.检查有无深、浅反射异常,有无瘫痪、脑膜刺激征等。6.观察呕吐物、排泄物、引流物的性状。

【护理措施】

1.患者取平卧,头偏向一侧,取下活动义齿,保持呼吸道畅通。

2.病床使用床栏。对于躁动不安、谵妄患者,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对于痉挛或抽搐者,可用开口器或牙垫置于俩臼齿之间,防舌咬伤,对于舌后坠者,应用舌钳将舌拉出,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去除发夹、修剪指甲,防止自伤。3.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每2小时1次更换体位或翻身,有条件者睡气垫床。床上擦浴每天1次,保持全身皮肤清洁。病情许可的情况下,给予肢体被动活动,防肢体 萎缩和足下垂。

4.对于眼睑不能闭合者,涂四环素眼膏,每日2~3次,并用湿盐水纱布盖眼,防止角膜损伤。

5.口腔护理3次/日,酌情选用漱口水。对于口唇干裂者,涂润滑油膏,张口呼吸者,以湿盐水纱布敷盖口鼻。6.保持大小便通畅。对于留置导尿管者,用1:1000的苯扎溴铵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日,及时倾倒尿液和更换尿引流袋。

7.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做好床头交接。8.配备抢救药品和器械。

九、急性左心衰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心血管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神志、血压,了解脑灌注、脑组织氧和情况。2.观察患者的呼吸改变,有无端坐呼吸和咳粉红色泡沫痰,预防肺水肿发生。

3.评估患者有无发绀,是否缺氧,评价微循环灌注及水电解质平衡情况。【护理措施】

1.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限制体力活动,绝对卧床休息。

2.高流量面罩吸氧,流量为5~6L/min、浓度为40%~60%,用50%酒精作湿化吸氧。必要时,间歇或连续面罩下加压给养或正压呼吸。

3.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予以药物对症治疗。4.持续进行心电监护,了解患者心率和心律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5.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6.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根据水电解质平衡情况遵医嘱调整输液种类及总量。7.做好患者安全护理,防止坠床。

8.供给低脂、低盐、低热量、富含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健康指导】 1.保持乐观、开朗,避免心理压力。2.鼓励患者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3.注意防寒保暖,防止过度疲劳。4.早期预防和控制基础疾病。

十、过敏性休克护理常规

按内科疾病及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仔细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尿量。

2.评估患者精神状况,皮肤的色泽、温度和湿度,了解微循环灌注的情况。

3.观察有无支气管痉挛、脑水肿、肺水肿等。【护理措施】

1.一旦确认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或消除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2.就地抢救,将患者平卧。

3.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1mg,小儿酌减。症状不缓解,遵医嘱隔20~30分钟再皮下或静脉注射0.5mg。

4.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暖,防止寒冷加重循环衰竭。5.吸氧,改善缺氧状况。呼吸抑制时,遵医嘱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如呼吸停止,行人工呼吸;喉头水肿或明显呼吸困难者可行气管切开。

6.遵医嘱予以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500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抗组胺类药物如异丙嗪、苯海拉明;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

7.心脏骤停者,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8.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尿量,并记录。【健康指导】 1.避免接触过敏源。

2.给予心理疏导,减轻紧张压力。

急诊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篇2

心肌梗死亦可称为AMI, 由于AMI病发突然、病情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 患者的心理与情绪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继而反作用于自身的病情, 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近年来心理护理被愈加广泛的应用到了急诊救治中, 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 该研究将择取该院急诊于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此次研究的对象, 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予以分析与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急诊于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患者, 将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均为55例。实验组包含男性31例, 女性24例;年龄不超过77岁, 不低于44岁, 平均 (63.11±3.47) 岁;发病部位分析:下壁14例, 前壁33例, 广泛前壁8例。参照组包含男性29例, 女性26例;年龄不超过81岁, 不低于43岁, 平均 (64.27±3.62) 岁;发病部位分析:下壁12例, 前壁34例, 广泛前壁9例。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均衡性, 可用于研究比较。2组患者随机分组,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用于研究比较。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行以常规性护理, 包括指导用药、静脉通道建立、体征监测等内容。实验组则并施心理护理, 首先当患者入院之后, 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努力赢得患者对医护工作的信任[2];其次,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简单讲解AMI的相关知识, 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 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工作的认知程度, 如果患者存在疑虑, 护理人员要及时解答, 言语的使用要注意浅显易懂[3];再次, 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营造出舒适、放松的环境, 指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呼吸, 从而使其精神状态得以放松[4];最后, 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 及时询问患者的实际需求, 尽可能使患者满意[5]。

1.3 临床观察指标

心理状况:SAS评分 (焦虑量表评分) 、SDS评分 (抑郁量表评分) 。治疗状况:再通率、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n (%) ]形式表示, 通过χ2对其予以检验, 计量资料则以 (±s) 的形式来表示, 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 只有满足P<0.05时, 才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心理状况比较

护理前, 两组的SAS与SDS评分几乎无差异, P>0.05。护理后, 两组的心理评分具有极为显著性的变化, 而实验组的评分要明显更低, 其差异从统计学上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状况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出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参照组, 而再通率则显著更高, 各差异经过比较发现, P<0.05, 从统计学方面进行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AMI患者极有可能出现不良的情绪或者心理状态, 如恐惧、悲伤、焦虑、绝望等[6]。消极的情绪会反作用于患者的病情, 一方面可能会促使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的状态[7];另一方面则有可能促使患者的心率与血压增高, 继而导致心肌出现梗死的面积增加, 最终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甚至是引发患者的死亡, 因此在对患者予以急救的同时应当辅以必要的护理[8]。

急诊护理人员应当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 一方面需具备全面的护理操作能力, 以满足常规护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应当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 能够应对急诊的突发事件[9]。护理后, 两组的心理评分具有极为显著性的变化, 而实验组的评分要明显更低, 护理后实验组并发症的概率 (10.91%) 低于参照组 (27.27%) , 而再通率则显著更高 (92.73%>78.18%) (P<0.05) 。此次研究结果与陶功杏[10]等人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陶功杏的研究中对患者的死亡率与复发率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接受心理护理的实验组其死亡率为0%, 复发率为1.7%, 显著低于未经心理护理的对照组 (5.0%、10.0%) 。常规性的护理模式涵盖内容广泛, 并没有有针对性的提出关于心理方面的护理, 本次研究对实验组并施有较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研究结果发现患者的心理状况与预后情况均更具优越性。因而可以说对急诊AMI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时十分必要且重要的。急诊护理人员应当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 一方面需具备全面的护理操作能力, 以满足常规护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应当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 能够应对急诊的突发事件。在对AMI患者展开心理护理时, 护理人员首先应当保证自身的淡定与从容, 耐心的开导患者, 纾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其次, 护理人员应当动作轻缓, 可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对患者进行抚慰, 赢得患者对医护工作的信任, 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再次, 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家属予以必要的健康教育与安抚, 从而获得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最后,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 如针对有恐惧心理的患者, 应当对其予以必要的知识讲解;而针对存在抑郁情绪的患者, 则应当从环境的营造入手, 保证环境的舒适与安静, 或者可以让患者以听音乐或者看书的方式进行放松;如针对具有焦虑情绪的患者, 应指导其进行深呼吸等放松训练。心理护理应当是全程化的, 无论是患者入院的初期, 还是病情恢复后, 都应当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关注, 以提高预后的整体效果。

综上所述, 心理护理在急诊AMI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过心理护理后, 患者的情绪得到了缓解, 其预后效果也有明显提升, 因而心理护理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加以应用。

摘要:目的 探析与常规护理相较, 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予以心理护理的优势。方法 择取该院急诊于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患者, 将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均为55例。参照组行以常规性护理, 实验组则并施心理护理, 比较两组的心理状况 (SAS评分+SDS评分) 、治疗情况 (再通率、并发症) 。结果护理后, 实验组的SAS与SDS评分分别为 (40.07±3.24) 分、 (39.91±6.05) 分, 显著低于参照组的 (45.87±3.90) 分、 (47.77±5.42) ;护理后实验组并发症的概率 (10.91%) 低于参照组 (27.27%) , 而再通率则显著更高 (92.73%>78.18%) 。从统计学方面进行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心理护理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将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加以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急诊,心肌梗死,影响效果

参考文献

[1]初春.心理护理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36) :340-341.

[2]张晓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术的护理配合[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6) :66-68.

[3]李素玲.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15) :186-187.

[4]凌琴.心理和常规护理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效果对比[J].医药前沿, 2015, 5 (14) :258-259.

[5]练玉梅.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效果对比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 (5) :737-739.

[6]邓新霞, 桑红琼.急诊护理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4, 19 (4) :338-339.

[7]许新华.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护理中的干预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6) :185-186.

[8]杨顺玉.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 (2) :143-144.

[9]许新华.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8) :40-41.

急诊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篇3

【关键词】 校医院;问题;急诊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8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4-02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急诊护理也在不断进步,已成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医院负责着校园师生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在校内出现一些紧急情况的时候更是有着巨大的作用。随着高校师生的法律及自我维权意识提高,对校医院的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故当患者在校医院接收急诊护理时,没有得到满意的服务,便会演变出医疗纠纷。我们分析这些问题为减少一些不良的事情发生。

1 目前校医院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及院方管理问题 在高校的医院里,通常看病的人不是很多,从而造成了某些护理人员懒散的工作态度,当然这也跟院方的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有关系。这使得医护人员在给患者诊治时出现不遵守规章制度的问题,有些必须的药品等不能按时补充,用到的时候造成匮乏,从而耽误急诊处理;也有一些工作人员态度冷漠,对患者表现出不耐烦,从而诱发患者的不满。目前的高校医院管理体系不完整、制度也不健全、力度也小、缺少实时监控与奖惩机制,从而造成了人员积极性不高,素质不高的局面。

1.2 急诊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 个别年轻的工作人员对工作态度不认真再加上经验少,所以常常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错误,又因为经验少对事件的应变能力不够,从而对患者造成不可挽救的伤害;也有的是因为护理技术不高,往往造成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紧张;也有的护理人员对药品的用法用量等掌握不到位,对一些检查仪器的使用方法不熟悉,从而耽误了患者的最佳救助时间。

1.3 医护人员缺乏法律意识 大多数的校医护人员进行比较危险的手术前,都没有按规范程序征求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及签名就开始进行操作;另外也有很多医护人员以工作忙为借口,光做不记,这样一来虽说自己省时间省力气了,但是一旦出现医疗纠纷,便没有证据,这些护理记录通常是不完整的。医护人员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

1.4 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问题 高校医院大多数都是受伤的大学生去看病,他们大部分是运动或其他意外事件中受伤的,所以一般情绪都很低落,心情也比较郁闷焦躁,故而希望院方的服务态度更好些,也有种看完马上就能好的希望,也造成心情浮躁,如果医护人员态度冷漠甚至说话语气不耐烦的话,很易引发一系列的争吵,从而引起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2 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些方法

2.1 规范管理,加强人员培训 高校医院首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监管力度,进行教育,上岗前进行培训,增加他们的责任心,逐渐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使得更加人性化。当对待急诊病人时,第一要认真观察病人的情况,使用恰当的处理措施,从而减少病人的危险。第二规范操作,医护工作不像其他工作,是容不得一点马虎的,比如在输液、注射等时,剂量及部位应准确核对,记录;在药品与机械设备的使用时,要规范操作,正确使用,药品使用后及时补充,以免到用时出现药品匮乏等情况。第三态度要温和,善于表达,时刻保持微笑,要耐心向患者讲解,态度和蔼可亲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这样便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事件。

2.2 增强医护人员的水平及护理的相关技能 护理人员有着熟练的护理技能,是维持及创建比较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因为这样才能使患者对院方比较信任。只有校医院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技术的培训,才能使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熟练。比如校医院可以多增加一些模拟训练,从而使医护人员技术更加娴熟,工作更加到位,这样在出现紧急情况后,护理人员会更加准确地做出判断,进行处理。校医院也可以创办一些急诊护理讲座课堂,让一些比较有经验的优秀护理人员讲解并模拟演示,从而达到提高工作人员水平的效果。也可以选择一些年轻的护理人员去比较优秀的医院学习。另外,也可以采用新老搭配的模式,让年轻的护理人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得到提高。

2.3 增加护理人员的法律与自我保护意识 高校医院可以开展课堂,用一些现实中的案例来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得他们在遇到一些麻烦的时候可以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患者与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按照规范做护理记录,应该实事求是按照实事记录,否则记录就没有意义,另外记录要做到完整、规范、字迹清晰工整;作为领导要及时地检查护理记录,从而达到监管的要求,若是发现什么问题,应该马上通报改正。有些护理工作也存在着危险,应该在操作前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这些情况,在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和签字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还有一些可以传染的细菌,护理人员在操作时要防止交叉感染,操作前应该做好安全的准备工作。

2.4 培养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再加上父母不在身边,独自一人在外上学,比较孤独,所以在受到伤害以后来医院就诊,常常会有郁闷焦躁的心情,因此對于校医院的期待过高,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态度和蔼,跟学生们交流的时候要时常保持微笑,并且认真地回答他们的问题疑问,仔细的解释他们的病况及情况,了解他们的治疗情况和护理方法,使学生对医护人员更加信任,增加他们的满意度,使得提高患者恢复的效率。让学生在校医院有家的温暖,减少他们孤独在外没人保护没有安全感的心理。

3 总 结

如果想要校医院急诊护理中的一些问题不再出现,并且拥有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医院,就要加强校医院的管理规范,增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及应急的能力,增加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本着以人为本的信念,耐心细心以关爱的态度对待患者。这样一来就可以促进校医院健康稳定的进步,对于建立和谐的大学校园也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林林.现场讲解在急诊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0年19期.

[2] 陈小小.校医院急诊护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年1期.

2014急诊科护理常规 篇4

1、安眠药中毒护理常规

2、中暑护理常规

3、溺水护理常规

4、刺激性气体中毒护理常规

5、多发伤护理常规

6、强酸强碱中毒护理常规

7、有机磷中毒护理常规

8、一氧化碳中毒护理常规

9、过敏反应护理常规

10、阿片类毒品中毒护理常规

11、酒精中毒护理常规

12、休克护理常规

13、电击伤护理常规

安眠药中毒护理常规

【概念】

指镇静催眠药使用过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具有安定、松弛横纹肌及抗惊厥效应,可致中毒,抑制呼吸中枢与血管运动中枢,导致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

镇静催眠药通常分为三类:苯二氮卓类(地西泮、硝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巴比妥类(巴比妥、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速可眠、硫喷妥钠等)、其他类。【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嗜睡、神志恍惚甚至昏迷、言语不清、瞳孔缩小、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呼吸与循环系统:表现为呼吸减慢或不规则,严重时呼吸浅慢甚至停止;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发绀、尿少、血压下降、休克。3.其他: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肝功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部分发生溶血或全血细胞减少等。【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包括神志状况、生命体征、皮肤黏膜、瞳孔。

2、毒物的接触史。详细询问病人及陪同人员,明确毒物的种类、剂量、中毒的途径及时间。

3、对意识障碍的病人,应询问陪同人员发现的时间,当时的情况以及身边有无其他异常情况等。【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

1、观察呼吸、血压、心率的变化,并记录。

2、观察患者意识的改变情况,准确描述意识状态并记录。

3、精心看护,注意精神因素的变化。

4、观察输液局部情况并记录和准确交接。(二)护理措施

1、洗胃:温水或1∶10000高锰酸钾水洗胃(无服药时间限制,必须洗胃)。

2、开放静脉通道:给予解毒、利尿、苏醒药等。

3、心电血压监护。

4、吸氧。

5、必要时可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

6、昏迷的病人给予导尿。【健康指导】

1、根据病人精神状态改变过程及年龄因素,决定病人安全的需要,遵医嘱使用保护性约束,并向病人家属解释用约束的必要性。

2、对清醒而有自杀企图的病人应专人专护,并得到家属的配合。

3、告诫家属及病人用药的安全性。

4、对心理有问题的病人,要开导、鼓励与家属及时沟通,尽量避免不安全的隐患再次发生。

中暑护理常规

【概念】 热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临床表现】

(1)先兆中暑:体温>37.5 ℃,出现头晕、眼花、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2)轻度中暑:体温>38℃,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湿冷、脉细弱、血压下降、心率加快。(3)重症中暑:高热体温>40℃,嗜睡、昏迷、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呼吸加快、心率加快。

(4)热衰竭表现腋温高,周围循环衰竭、晕厥、神志不清。(5)热痉挛表现体温正常、阵发性肌肉痉挛、少尿。(6)热射病表现剧烈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神志,皮肤颜色、温度、湿度,受伤的环境,停留时间,劳动强度,病人的心理状态。

2、中暑的程度。【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

1、观察输液速度,适当调整输液速度。

2、重症患者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尿量等,并记录。

3、观察降温措施效果并记录。(二)护理措施

1、降温:脱离高温环境,置病人于阴凉通风处。(1)轻度中暑者,口服清凉含盐开水等。

(2)重度中暑者,脱去衣服,用冷水、冰水或乙醇擦浴全身、按摩肢体,加速散热。不力头部放置冰枕或冰帽,大血管处置冰袋。必要时冷盐水灌肠。(3)室内置冰块、电扇吹风,或置于空调室内减少人员走动。

2、开放静脉通道,常选用氯丙嗪25~50mg 加人葡萄搪盐水注射液250~500ml,快速静脉滴注,一般lh内滴完,如用药后3h体温不下降,可再重复使用。

3、观察病人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表现,若有肌肉抽搐或痉挛,应加快输液速度,并可输入血浆或血浆代用品,以纠正体内水分及盐类损失过多,导致血容量不足而引起的休克。

4、年老体弱的病人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防发生肺水肿。

5、防止并发症。

6、留置尿管,记录尿量。在输液过程中如尿量少,应限制液体入量,防止高血钾的发生。

7、对热痉挛患者,轻者多饮含盐饮料,24h 内口服水5~6L , 加食盐20~30g,重者积极补钠及水分,直至血压恢复正常。

8、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者根据医嘱注射呼吸兴奋药,如有呼吸停止倾向,应做好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的准备。

9、注意病人皮肤护理,特别对昏迷病人应按时翻身,防止皮肤压疮。

10、对有心功能不全、肺水肿、休克、脑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遵医嘱按各抢救常规积极抢救。【健康指导】

1、注意保持室内通风,保证病人足够的休息。

2、高温下保证足够的入量,加强营养,保证足够的清凉饮料。

3、介绍预防中暑的常识。

溺水护理常规

【概念】

淹溺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缺氧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引起血液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临床表现】

(1)轻度溺水:吸入或吞入少量水,神志清楚、血压增高、心率增快。

(2)中度溺水:溺水达1~2min,呼吸道有大量水和呕吐物而发生窒息,或伴有反射性喉痉挛,神志模糊,呼吸不整或表浅,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反射减弱。

(3)重度溺水:溺水达3~4min,由于窒息,病人昏迷、发绀,呼吸道充满血性泡沫、淤泥或呕吐物,四肢冷,血压低,心音减弱,心律失常,可诱发心室颤动,可伴有躁动、抽搐、呼吸不整。【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理状况、溺水的时间长短、水的性质、溺水前的情况、溺水后有无伴随疾病。

2、溺水程度。【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

2、准确记录尿量及液体输入量。

3、观察呼吸道清理效果。(二)护理措施

1、迅速恢复呼吸通畅,清除呼吸道污泥、杂草、呕吐物,将舌拉出口外,以免阻塞呼吸道。呼吸心跳未停的患者,迅速倒水,动作要敏捷。

2、病人如有呼吸、心跳,应迅速使病人俯卧,头低位,腹部或腰部垫高,以排出肺、胃中积水,切勿因倒水过久而耽误其他抢救措施。

3、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配合复苏抢救,气管插管,排出气管内水及分泌物,同时做人工呼吸、心外按压。

4、心电血压监护,监测体温。

5、留置尿管,监测尿量。

6、开放静脉通路,淡水溺水可给予2%~3%盐水,海水淹溺注意纠正血液浓度及血容量不足,给予5%葡萄糖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

7、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防止肺炎、肺水肿、脑水肿,使用抗生素。

8、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紧张、恐惧的心理。【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及家属注意保暖,并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普及急救知识,加强现场急救,为进一步抢救创造良好条件。

刺激性气体中毒护理常规

【概念】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最常见。此类气体多具有腐蚀性,常因..未完待续吗? 【临床表现】

1、眼、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流涕、喷嚏、咽痛、咽充血、声音嘶哑、呛咳等。

2、喉痉挛或喉水肿:主要因吸入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引起,喉痉挛常突然发生,表现为呼吸急促和喉鸣,可因缺氧、窒息而导致发绀甚至猝死,喉水肿发生较缓慢,持续时间亦较长。

3、化学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表现为剧烈咳嗽、胸闷、胸痛、气促;前二者肺部听诊为呼吸音粗糙、痰鸣音;后者则可闻及肺内散在湿啰音;体温、白细胞均可增高。支气管黏膜损伤严重时,恢复期可因黏膜破溃、脱落而咯出坏死组织,甚至因突然的呼吸道阻塞造成窒息。

4、化学性肺水肿:临床上分为四期:

(1)刺激期,吸入刺激性气体后很快发生,主要表现为呛咳、胸闷、气促、头晕、恶心等症状。

(2)潜伏期,刺激期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病情似开始康复;实际上肺部病理变化仍在进行,经过一段时间后乃发生肺水肿。

(3)肺水肿期,经一定潜伏期后,患者症状突然加重,表现为剧咳、气促、烦躁、呼吸困难、大量泡沫痰;检查可见发绀,未完待续?四期? 【护理评估】

1、病史:详细询问中毒气体的种类、接触时间、暴露环境。职业中毒者应询问职业史。

2、病人神志、生命体征、皮肤情况。【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

1、定时监测病人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及出入量。

2、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明显发绀、大量泡沫痰等急性中毒性肺水肿症状。(二)护理措施

1、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即“撤、脱、洗”,迅速脱离有毒环境,将患者置于空气流通处。

2、注意保暖,对皮肤和眼部有污染的病人,迅速脱去污染物,对污染部位迅速用大量清水或者中和剂彻底清洗。

3、取半卧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对症治疗,开放静脉通道给予镇静、解痉、止咳、化痰及其他抢救药物(如地塞米松、肾上腺素、解毒药),并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限制补液量,防止肺水肿。

5、肺水肿的预防和治疗。

(1)病人卧床休息,及早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2)限制静脉补液量,原则是出入负平衡(相差500~1000ml)。(3)早期用激素,预防和控制感染。(4)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健康指导】

1、消除事故隐患,控制接触水平。

2、告知如何急救,提高现场急救水平,控制毒物吸收。

多发伤护理常规

【概念】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可能危及生命。【临床表现】

1、伤情严重,病情变化快:严重多发性创伤都伴有一系列的复杂全身应激反应。其反应程度除与创伤严重度有关外,还受创伤的性质、部位和受伤时情况的影响。

2、病死率高,严重多发伤可分为三个死亡高峰:

(1)第1死亡高峰:在伤后数分钟内即刻死亡。死亡原因多为脑、脑干、高位须髓(脊髓?)的严重创伤或心脏、大动脉撕裂伤,往往来不及救治而死亡。

(2)第2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6—8h之内。死因多为脑内脑膜下及硬脑膜外血肿、血气胸、肝或脾破裂,骨盆及骨干骨折所致的血管大出血,如抢救正确,转运及时,上述大部分创伤可免于死亡,此期是创伤急救的黄金时段。

(3)第3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数天或数周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严重创伤后引发的重症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因此,严重多发伤急救要加强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重症监护,以降低病死率。

3.伤势重,休克发生率高:严重多发伤损伤范围广,失血量大,故休克发生率高,休克总发生率约为50%,胸腔(腹?)联合伤为67%。休克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失血性休克,也不排除胸部创伤、心脏压塞、心肌挫伤、创伤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

4.严重的低氧血症:严重多发性创伤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可高达90%,尤其是颅脑创伤、胸部创伤伴有休克及昏迷者,氧分压可低至30—40mmHg的严重水平。所以对早期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应注意连续监测血气分析变化情况,以动态观察血液氧合状况。5.容易漏诊和误诊:多发伤的特点之一是损伤部位多,多数情况下是闭合伤和开放伤同时存在;明砂伤与隐蔽性外伤同时存在;多系统的创伤同时存在等。加之大多数伤员不能诉说伤情,若分诊医师和护士缺乏经验,极易发生漏诊。【护理评估】

1、评估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如休克、呼吸困难、未控制的大出血。

2、病史包括受伤机制、使用药物史、有无昏迷等。

3、全身系统地、反复地检查,包括各项生理指标、解剖损伤、临床检查结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病人神志、面色、瞳孔大小及反应并记录。

2、观察呼吸、血压、脉搏、体温并记录。

3、观察四肢活动。

4、观察尿量的变化并记录。

(二)护理措施VIPC:

1、V(ventilation)迅速建立呼吸通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I(infusion)恢复血容量,迅速建立两个以上静脉通路,及时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即细胞外液,防止休克发生或恶化。

3、P(pulsation)监护心脏搏动,维护心泵功能,心脏压塞是破坏心泵功能的主要原因,一旦确诊,立即心包穿刺或切开。若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

4、C(control bleeding)控制出血,广泛的创面渗血可以用纱布加压包扎。若有大血管损伤,可立即用止血带止血。

(三)各器官损伤的护理措施

1、颅脑损伤

(1)颅内血肿者,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配血、更衣等。(2)出现脑疝者,立即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3)对于颅内有金属异物的不能给予拔出。

2、胸部损伤

(1)张力性气胸者,立即用粗针头在患侧第2~3 肋间刺入排气,针尾安一橡皮指套,在其顶部剪一小口,使之成为活瓣排气针。

(2)处理开放性气胸者,用5~6 块凡士林油纱封闭伤口,使之成为闭合性。(3)闭合性血气胸者,尽快配合医生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瓶。(4)有浮动胸壁者,用大棉垫外固定该胸壁,减轻反常呼吸运动。

(5)疑有心脏创伤者,给予心电监测,如出现心脏压塞三联征,迅速配合医生行剑突下心包穿刺或就地行开胸术。

3、腹部内脏损伤

(1)配合医生行腹腔穿刺、床旁B 超、腹部CT。

(2)准备剖腹探查的病人,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如留置胃管、尿管、备皮等。(3)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4)腹部有开放型损伤者,局部做好清创处理,以无菌敷料覆盖,严禁将脱出的内脏还纳腹腔。可用大块无菌敷料覆盖。

4、骨与关节损伤

(1)妥善处理伤口,包括迅速止血和包扎。

(2)妥善固定骨折,减轻疼痛,防止再损伤,固定妥当再搬运。(3)术前准备,如备皮,配血等。

(4)留置尿管,对于骨盆骨折病人,应先留置尿管检查尿液,优先处理并发症。【健康指导】

1、颅底骨折者,出现脑脊液耳漏、鼻漏,不能用棉球堵塞。

2、胸部损伤者,说明吸氧、胸腔闭式引流、心包穿刺的注意事项。血压稳定者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有利于引流,减轻疼痛。指导病人腹式呼吸或深呼吸,可缓解疼痛,减轻呼吸困难。

3、腹部损伤者,告知插胃管、尿管的意义。解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解除恐惧心理,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讲解禁食水的意义。

4、肢体骨折者,治疗前患肢禁止活动,以免引起再损伤,安慰病人,讲解石膏固定后的护理知识。

强酸强碱中毒护理常规

【概念】

因强酸强碱经口服、皮肤、吸入等引起中毒。【临床表现】

1、皮肤接触:皮肤及眼烧伤,局部表现灼痛、充血、水肿、糜烂等。

2、消化道烧伤:食道、胃有强烈的烧灼痛

3、吸入性中毒:反射性的声门痉挛而致呼吸停止。【评估】

1、强酸强碱接触、吸入、误服史。

2、局部腐蚀伤口。

3、全身中毒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2、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大便颜色、腹痛变化、尿量等。及时发现胃穿孔、肾衰竭等并发症。(二)护理措施

1、强酸强碱吸入性中毒者: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并注意抢救者的自我防护,如戴口罩、手套、穿靴子或戴脚套等。

2、皮肤及眼烧伤

(1)强酸所致的皮肤及眼烧伤者,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创面及眼内至少20min。待脱去污染的衣服后,再用清水或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以中和与湿敷。在彻底冲洗皮肤后,烧伤创面可用无菌或洁净的三角巾、床单、被罩、衣服等包扎。眼内彻底冲洗后,可应用氢化可的松或氯霉素眼药膏或眼药水滴眼,并包扎双眼。

(2)强碱所致皮肤及眼烧伤者,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创面及眼内,直到皂样物质消失为止。皮肤创面彻底冲洗后,可用食醋或2%醋酸冲洗或湿敷,然后包扎。眼内彻底冲洗后(禁用酸性液体冲洗),可用氯霉素等抗生素眼药膏或眼药水,然后包扎双眼。

3、消化道烧伤

(1)强酸所致消化道烧伤者,立即口服牛奶、蛋清、豆浆、食用植物油等,每次200ml;亦可口服2.5%氧化镁溶液或氢氧化铝凝胶100ml,以保护胃黏膜。严禁催吐或洗胃,以免消化道穿孔;严禁口服碳酸氢钠,以免因产生二氧化碳而导致消化道穿孔。

(2)强碱所致消化道烧伤者,应立即口服食醋、柠檬汁、1%醋酸等,亦可口服牛奶、蛋清、食用植物油等,每次200ml,以保护胃黏膜。严禁催吐或洗胃,以免发生消化道穿孔。

4、保持呼吸道通畅:喉头水肿或痉挛时,立即气管插管。

5、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解痉、保肝、抗感染治疗。【健康指导】

1、改革完善生产工艺,减少腐蚀剂跑、漏、冒的现象。

2、加强宣传,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

3、一旦出现事故,应彻底冲洗。

有机磷中毒护理常规

【概念】

指有机磷杀虫剂造成的人体中毒反应。【临床特点】

1、毒蕈碱样症状:出现最早,主要表现为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视力模糊、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严重者出现肺水肿。

2、烟碱样症状:如骨骼肌兴奋出现肌纤维震颤。常由小肌群开始。如眼脸、颜面、舌肌等,逐渐发展肌肉跳动,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全身抽搐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头痛、头昏、乏力、嗜睡、意识障碍、抽搐等。严重者出现脑水肿,或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按病情可分轻、中、重三级。

4、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流涎、多汗、视力模糊、瞳孔缩小。血胆碱酯酶活力为70%—50%。

5、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有肌束颤动,瞳孔明显缩小,轻度呼吸困难,腹痛腹泻,步态蹒跚,轻度意识障碍。血胆碱酯酶活力为50%—30%。

6、重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瞳孔极度缩小,呼吸极度困难,昏迷,呼吸麻痹。血胆碱酯酶活力为30%以下。【护理评估】

1、详细询问病人及陪同人员,明确毒物的种类、剂量,中毒的途径、时间及有无呕吐。

2、生命体征、神志。

3、评估临床症状并进行中毒分度,有机磷中毒病人口腔、呼出气、呕吐物及体表有蒜臭味,瞳孔针尖样大小,大汗淋漓,腺体分泌物增多,有肌纤维颤动和意识障碍等中毒表现。

4、测定血液胆碱酯酶活性。【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瞳孔及意识的变化,特别是呼吸的变化。必要时查血气分析。

2、洗胃时观察洗胃液以及病人情况,有无出血、穿孔症状。

3、观察阿托品化的表现,注意与阿托品中毒的鉴别。阿托品化的临床表现有:瞳孔较前散大,口干,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湿啰音消失及心率加快。如病人出现神志恍惚、高热,呼吸加快,烦躁不安,谵妄等,提示阿托品过量。

4、胆碱酯酶活力的观察

5、观察有无迟发毒性反应,急性有机磷中毒可反跳,病人可出现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导致病人突然死亡,因此,要延长观察时间。

6、心理活动的观察与护理,有机磷中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病人服毒自杀,护理人员应针对服毒原因给予安慰,让家属陪伴,不歧视病人,为病人保密。

7、以上观察内容均要有记录。(二)护理措施

1、维持病人呼吸循环功能是首要措施。当病人出现发绀或者呼吸停止,立即给予吸氧或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循环衰竭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开放静脉通道,便于抢救。

2、清除未吸收毒物,将病人撤离有毒环境,脱去污染衣物,用清水、肥皂水或者2%的碳酸氢钠溶液彻底清洗污染皮肤、毛发、指趾甲。禁用热水或乙醇,以免加速毒物吸收。

3、口服中毒者,立即给予有效的洗胃,以清除胃中毒物。常用洗胃液有清水、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敌百虫中毒禁用)、高锰酸钾(乐果中毒禁用)。

4、应用特效解毒药,确诊后立即给予足够的胆碱酯酶复活剂和抗胆碱能药。临床常用的胆碱酯酶复活药有碘解磷定、氯解磷定。阿托品为抗胆碱能药,是解救中毒的关键药物。【健康指导】

1、据病人精神状态改变过程及年龄因素决定病人的安全需要,如使用保护性约束、加床档以防病人受伤,并向家属解释约束的必要性。

2、对清醒而有自杀企图的病人应专人看护,并得到家属的配合。

3、告诫家属及病人在家中的农药容器上贴上明确的标记并存放于安全处,以防再次误服。

一氧化碳中毒护理常规 【概念】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的气体,吸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临床表现】

1、中毒程度与血液中COHb含量有关。

2、病人有剧烈的头痛、头晕、乏力、耳鸣、恶心、呕吐、嗜睡、神志不清、烦躁、谵妄、昏迷等。各种反射消失,可呈去大脑皮质状态。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在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2~60d的“假愈期”,可出现痴呆、谵妄;震颤麻痹综合征;偏瘫、病理反射阳性、大小便失禁等;失语、失明等表现。

3.体征:面色潮红、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肢体受压部位可出现水疱。【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神志状况、生命体征、皮肤黏膜、瞳孔。

2、询问室内情况及同室其他人情况。

3、对有意识障碍病人,应询问陪同人员发生时间、当地情况以及身边有无其他异常情况等。【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

1、观察意识的变化,并每30~60imn记录1次。

2、观察高压氧仓治疗后病情的改变情况。

3、观察患者呼吸的情况并记录。(二)护理措施

1、迅速将病人移至通风处,松领口注意保暖。

2、立即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呕吐物。

3、开放静脉通道,根据病情给药、脱水、降压、激素、呼吸兴奋药等。

4、有尿潴留时,给予导尿留置尿管,记录尿量。

5、严密观察神志、呼吸、脉搏、瞳孔变化及皮肤湿度及颜色,四肢肌张力以及昏迷程度,记特护记录。

6、患者重度缺氧、烦躁不安或惊厥时,遵医嘱给予苯巴比妥或氯丙嗪等镇静药物,必要时加床档防止坠床。

7、如出现呼吸心搏停止,可按猝死抢救。

8、昏迷患者要注意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尤其要预防肺部继发感染,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及防治肺水肿、压疮等。

9、经急救处理后,病人可入高压氧仓治疗。

10、辅助检查有抽血生化全项、血气。【健康指导】

1、正确使用燃气设备,注意烟气通道的畅通。

2、对各种燃气设备,严格依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过敏反应护理常规

【概念】

过敏反映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候群。【临床表现】

1、皮肤黏膜表现: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继以广泛的荨麻疹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喷嚏、水样鼻涕、声音嘶哑、进而影响呼吸。

2、呼吸道阻塞症状:是本病最多见的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因。由于气道水肿、分泌物增加,加上喉和(或)支气管痉挛,病人可出现喉头阻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发绀、最终因窒息而死亡。

3、循环衰竭表现:病人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然后发展为湿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进而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最终导致心跳停止。少数原动脉硬化的病人可并发心肌梗死。

4、意识方面的改变:往往首先表现为恐惧感、烦躁不安和头晕;随着脑缺氧的脑水肿加剧,可发生意识障碍或完全丧失;还可发生抽搐、肢体强直等。

5、其他症状较常见的有刺激性咳嗽,连续打喷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最后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严重的过敏反映为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一个是有休克表现,及血压急剧下降到 10.6/6.6kPa(80/50mmHg)以下,病人出现意识障碍,轻则嗜睡,重则昏迷;第二,是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有上述表现。【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2、此次发病前是否接触过过敏物质。

3、一般情况,如生命体征、神志、皮肤情况。【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意识的变化。

2、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3、皮肤的变化。(二)护理措施

1、立即停止接触可疑药物或食物,保持气道通畅,平卧、保暖、吸氧。

2、心电血压监测。

3、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4、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可加入升压药。

5、呼吸兴奋药,必要时可做气管切开。

6、心搏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术。【健康指导】

1、明确过敏原。

2、用药前向医师咨询,避免再次接触致敏药物。

阿片类毒品中毒护理常规

【概念】

阿片类毒品中毒指过量服用时抑制大脑皮质,然后累及延脑,抑制呼吸中枢。常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有时发生意外死亡。

阿片类药物主要指的是吗啡、阿片、可待因、杜冷丁、海洛因、罂粟碱、美沙酮、狄奥宁、复方吐根散以及复方樟脑酊等。【临床表现】

阿片类药物中毒表现为:急性中毒有短暂的欣快感和兴奋表现。轻者有头痛、头晕、心跳加快、恶心呕吐及多汗、血压下降等症状;重者有面色苍白、粘膜紫绀、呼吸浅缓、昏迷、瞳孔缩小、谵妄、脉搏细弱等表现,晚期昏迷加深,体温下降、休克或呼吸麻痹,多在12小时内死亡。【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神志,呼吸、瞳孔,皮肤黏膜。

2、对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询问当时的情况。【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观察呼吸、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并记录。

2、观察患者意识的改变情况,准确描述意识状态并记录。

(二)护理措施

1、口服中毒者应予洗胃,防止毒物继续吸收(阿片毒品可使幽门括约肌痉挛,可使毒物在胃内停留较久,因此,在吞服毒品后较长时间洗胃仍有价值)。

2、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心肺脑复苏。

3、昏迷且呼吸停止者应立即气管插管,给予人工机械辅助通气。

4、心电血压监护。

5、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特效解毒药。【健康指导】

1、根据病人精神状态改变过程,决定病人的安全需要。

2、遵医嘱使用保护性约束,并向家属解释用约束的必要性。

酒精中毒护理常规

【概念】

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后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随后出现抑制的状态,为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临床上根据醉酒程度分为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睡期。【临床特点】

1、兴奋期:血乙醇浓度达到11mmol/L时,即感头疼、欣快、兴奋。血乙醇浓度达到16mmol/L时,健谈、情绪不稳定、自负、可有粗鲁行为或攻击行为,也可能沉默孤僻。

2、共济失调期:血乙醇浓度达到33mmol/L,肌肉运动不协调,动作笨拙,言语含糊不清,眼球震颤,视力模糊,复视,步态不稳,出现明显共济失调。达到43mmol/L,出现恶心、呕吐、困倦。

3、嗜睡期:血乙醇浓度升至54mmol/L,病人表现昏迷,瞳孔散大,体温降低。血乙醇浓度超过87mmol/L,病人陷入深昏迷,心率快,血压下降,呼吸慢而有鼾音,可因呼吸循环麻痹而危及生命。【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有一次大量饮酒史,呼出气、呕吐物中有酒味。

2、专科情况

(1)兴奋期:病人面色苍白或潮红、烦躁、欣快多语。(2)共济失调期:病人步履蹒跚、语无伦次、动作不协调。

(3)昏睡期:病人昏睡或昏迷、皮肤苍白、湿冷、呼吸表浅,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心电、呼吸、通气情况。

2、观察病人面色(苍白或潮红、皮肤湿冷)。

3、观察神经系统情况(神志、瞳孔、欣快多语、语无伦次、步履蹒跚、动作不协调、肌肉酸痛)。

(二)一般护理

1、一般醉酒者,休息、侧卧、头偏一侧,以免发生误吸。

2、保暖,给予浓茶或咖啡、果汁等可自行恢复。饮酒后可以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减少胃肠道刺激症状。

3、静脉输液,维持循环功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氧气吸入。

(三)症状护理

1、躁动的病人做好安全护理,防止坠床及外伤

2.醉酒后呈现昏迷、脉搏细弱,呼吸慢而不规则,皮肤发绀,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抢救。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4.洗胃时勿使洗胃液误入气道而发生窒息。

5.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6.洗胃、催吐,对大量饮用高浓度乙醇1小时内未吐者,可催吐。严重者用温水或1%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四)用药护理

1、减少乙醇吸收:静脉滴注50%葡萄糖100毫升和胰岛素10~20U,同时肌注维生素B6和烟酸各100mg。

2、对处于严重抑制状态而昏迷的病人,可使用盐酸纳洛酮0.4~0.8m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给药。

3、严重急性中毒时可用血液或腹膜透析促使体内乙醇排出。【健康指导】

1.宣传酒精的危害以及对酒精耐受程度的相关知识,增强自制能力。

2.介绍对酒精中毒病人洗胃后饮食的注意事项,指导病人不要用刺激性强的食物。病人清醒后大量喝水,以促进排泄。

休克护理常规

【概念】

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神经-体液因子失调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临床特点】

1.休克早期:在原发症状体征为主的情况下出现轻度兴奋征象,如意识尚清,但烦躁焦虑,精神紧张,面色、皮肤苍白,口唇甲床轻度发绀,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可骤降,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或稍高,脉压缩小,尿量减少。

2.休克中期:患者烦躁,意识不清,呼吸表浅,四肢温度下降,心音低钝,脉细数而弱,血压进行性降低,收缩压可低于50mmHg或测不到,脉压小于20mmHg,皮肤湿冷发花,尿少或无尿。

3.休克晚期:表现为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1)DIC表现:顽固性低血压,皮肤发绀或广泛出血,甲床微循环淤血,血管活性药物疗效不佳,常与器官衰竭并存。

(2)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表现:吸氧难以纠正的进行性呼吸困难,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急促,发绀,肺水肿和肺顺应性降低等表现。

(3)急性心功能衰竭表现:呼吸急促,发绀,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可有奔马律、心律不齐。如出现心律缓慢,面色灰暗,肢端发凉,也属心功能衰竭征象,中心静脉压及脉肺动脉楔压升高,严重者可有肺水肿表现。

(4)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血钾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5)其他表现:意识障碍程度反映脑供血情况。肝衰竭可出现黄疸,血胆红素增加,由于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肝性脑病发病率并不高。胃肠道功能紊乱常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呕血和黑便等。【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或原有高血压其收缩压下降>10.7kPa(80mmHg),体温的高低;脉搏的频率、节律;呼吸的频率、深度;血压、脉压差。

2、意识状态:不安躁动、淡漠等。

3、皮肤温度、湿度和色泽。

4、每小时尿量,酸碱度、尿比重等,每小时尿量<20ml。

5、甲床的颜色,毛细血管再充盈情况。

6、颈静脉和外周静脉的充盈度。

7、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8、发病情况、既往病史、休克症状、伴随症状、治疗经过等。【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

1、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并30~60min 记录1次。

2、观察意识的变化,患者由兴奋转为抑制,出现表情淡漠,感觉迟钝时,警惕病情变化。

3、观察输液通路的情况。

4、观察尿量并记录。

5、观察休克改善情况,如皮肤、面色、口唇、四肢湿冷等并记录。(二)护理措施

1、平卧、保暖、心电血压监测。

2、开放静脉通道,可同时开放两条静脉通道,必要时行深静脉穿刺。

3、注意输液速度。

(1)血容量不足时,可适当加快。

(2)老年心肺肾疾病患者遵医嘱不宜过快,警惕肺水肿的发生。

4、吸氧,保持呼吸通畅,鼻导管3~4L / min,根据血气分析再调节氧流量。

5、必要时面罩给氧,40%~50%氧浓度,4~8L / min。

6、根据不同原因的休克与辅助科室联系,急查血型、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配血、心电图、X线片等。

7、留置导尿,记录尿量和测尿比重。

8、及时纠正各种病因。

9、做好药品和抢救物品的准备。【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采取最适宜的体位,抬高头部和下肢。

2、指导病人注意保暖,高热病人采取物理降温法,以免药物降温引起出汗而加重休克。

3、有心脏病史的病人,应注意避免一切诱发因素。

电击伤护理常规

【概念】

是指人体与电源直接接触后电流进入人体,造成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临床上除表现在电击部位的局部损伤,可引起全身性损伤,主要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电源的种类、电压、触电的时间、当时情况。

2、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电流通过心脏导致心肌细胞内离子紊乱引起心室颤动可危及生命。

3、局部电灼伤。伤口的大小、深度、颜色、位置。

4、肢体骨折、关节脱臼。【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并记录。

2、观察患者心理的变化。(二)护理措施

1、平卧、解开衣服,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吸心搏停止者,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术。立即采取除颤,心外按压,气管插入,人工呼吸等措施。

3、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

4、心电血压监护,监护心肌损伤和心律失常的情况。

5、留置尿管,准确记录出入量。

6、积极预防并发症,休克、脑水肿(头部置冰帽,减轻脑水肿)、肾功能不全、电解质失衡。

7、处理局部伤口,保护创面,预防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注射。

8、及时心理护理,电击伤后会给病人心理上带来极大的恐惧感,因此应抚慰病人,减少心理恐惧,使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健康指导】

1、讲解遇到电击伤病人的急救方法及现场救护知识。

2、局部创伤禁用甲紫、红汞等有色素药物。

产科十种常见病护理常规 篇5

一、护理措施

1.热情接待:产妇人院后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携产妇至床旁,说明呼叫器的使用方法。2.介绍环境:包括浴室及卫生间的使用,医院的规章制度,取得产妇和家属的合作,通知医生。3.填写病历:填写住院病历及护理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详细阅读门诊、急诊病历记录,询问病史,进行一般产科检查,制定护理计划。

4.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食物。

5.向家属说明产妇情况,取得家属合作。

6.嘱产妇若有破膜、见红、宫缩情况应通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护士应说明破膜后的注意事项。

7.每周测体重2次(晨起,勿食,相同的衣服),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0.5kg

8.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体温超过37.5℃者改为3次。必要时改试口表。9.观察子宫收缩情况,监测胎心变化。

10.第二产程产妇进产房后,必须有医护人员陪护:

(1)产妇回休养室时,详细交待分娩情况及特殊治疗,了解新生儿一般情况。(2)向产妇交待分娩后注意事项,如注意阴道出血情况,多饮水,早下床活动等。

(3)产后24小时内的最初几个小时,护士应主动床旁巡视,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更换会阴垫。若出血多,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早处理。

(4)提供一个安静、温暖、舒适的环境,使产妇得到充分休息,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补充能量。一般产后12小时内卧床休息,第1次下床活动床旁应有人帮助,逐步增加活动量。

(5)预防尿潴留:嘱产妇产后6小时内应排尿1次,避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而出血。护士应主动提供便器或搀扶上厕所,若因膀胱过胀失去张力,不能自行排尿,试行诱导法:①温水冲洗外阴或尿道口使括约肌松弛;②便盆内盛热水熏蒸;③搀扶上厕所听流水声;④针灸:关元、气海、三阴交;⑤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1mg协助排尿;⑥无效者,在无菌操作下留置尿管,长期开放,24小时后拔除。如导尿时尿量>1000ml,应用止血钳夹闭尿管20分钟后再开放,以后定期开放,可帮助膀胱恢复功能。

(6)预防产后便秘:12小时后应下床活动,多吃蔬菜,水果,若产后2日仍未排便,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7)注意卫生,可擦浴,勤换内衣,保持皮肤干燥。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感冒。(8)每日测体温、脉搏2次,血压1次。若体温超过37.5℃,应改为测3次/日,并及时报告医生。

11.生殖器官护理:

(1)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排出的情况,排空膀胱了解宫底高度。观察恶露排出量、颜色、气味、性状等。必要时保留会阴垫,排出物有可疑情况时通知医生,必要时送病理检查。

(2)会阴护理:由于分娩扩张会阴有水肿,撕裂及侧切伤口,又紧靠肛门易

被污染,应经常清洁更换会阴垫,会阴冲洗,2次/日,至拆线,有肿胀者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2次/日,肛门痔疮肿物可给予20%鞣酸软膏涂患处或加50%硫酸镁冷敷。

(3)恢复盆底肌肉及其筋膜弹性,指导产妇适当坚持做产后保健操,避免产褥期过早劳动,预防阴道壁膨出,预防子宫脱垂。

12.母乳喂养指导:(1)按需喂养。

(2)正确含接姿势及体位。(3)预防乳胀、乳头皲裂。

(4)母婴分离时如何保持泌乳。13.计划生育指导。

14.产后检查:产后42日携婴门诊复查,了解生殖器官恢复情况、婴儿生长发育及母乳喂养情况。

二、主要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与开放的伤口及恶露污染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分娩后身体虚弱有关

3.知识缺乏——与缺乏母乳喂养经验、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有关

第二 正常分娩护理

妊娠28周以后,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产道排出称为分娩,其过程共分三个产程。

一、护理措施

1.第一产程护理:

(1)产妇临产后应住院,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态度和蔼,介绍环境并解释临产各种征象和发展的正常生理过程,对过去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者要多加关怀,详细交待使用红灯或其他呼唤医护人员的方法,使产妇有安全感,同时协助产妇更换衣服、裤子、拖鞋。

(2)填写住院病历并通知医生。

(3)入院后,情况允许可测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体温超过37.5℃,脉搏超过100次/分,应通知医生,同时了解临产情况如宫缩发动时间、频率、持续时间、胎膜有无破裂、阴道出血量等。

(5)宫缩间歇时,鼓励产妇多进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和水,充分休息,保持体力,胎膜未破无下床禁忌证者可下床活动。

(6)注意膀胱及排尿量,临产后每2~3小时应排尿1次,防止膀胱过胀影响胎头下降延长产程,若有尿潴留,可在无菌操作下导尿或留置尿管至分娩。

(7)观察宫缩,了解宫缩的规律性,包括宫缩的强度、间歇和持续时间,(8)应每隔1~2小时在宫缩间歇时听胎心1次,宫缩紧时每半小时听1次,正常在120~160次/分,同时用胎心监护仪进行监护。

(9)清洁卫生,临产后由于子宫收缩频繁,除全身出汗外,外阴部由于分泌物及羊水外溢使产妇感觋不适及疲劳,应协助产妇洗脸、洗手、梳理头发、换干净衣服及床垫,清洁外阴部粘液,出汗多者需擦澡,使产妇感到舒适并解除疲劳。

(10)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开大3~4cm,应送分娩室准备接生。(11)产程中应作好理护理及健康指导。2.第二产程护理:

(1)产妇进入分娩室后,平卧于产床,应有专人守护安慰和鼓励。(2)进入产房后,应给予氧气吸人,指导产妇用力,加快胎儿娩出。

(3)观察子宫收缩情况。避免膀胱过胀影响胎头下降,每5~10分钟听胎心1次,或胎心监护。(4)刷手准备,穿衣戴消毒手套。

(5)准备接生用物及新生儿抢救器械。(6)消毒外阴。

(7)准备开放暖箱及备好新生儿的抢救物品。

(8)产程中若需静脉点滴应使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畅。

(9)接生者按无菌操作原则,按胎儿分娩机制进行接生。可根据会阴条件决定是否需要侧切。(10)胎儿娩出后立即吸净口鼻喉头的粘液和羊水,使其呼吸道通畅,1分钟及5分钟分别给予阿氏评分。二程后,产妇常规肌注催产素10U。

(11)脐带处理。用气门芯套扎法,有效地预防脐带出血。

(12)胎儿娩出后立即早开奶30分钟,与产妇进行皮肤接触,可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并促进早下奶。

(13)新生儿即刻护理。擦净全身血迹,用花生油纱布轻擦去胎脂尤其皮肤皱褶处,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双眼,预防眼炎。检查外观有无明显的畸形,测量身长和体重,系手腕条,填写婴儿病历,印好脚印,包好并注意保暖,放人小床内。

3.第三产程护理:

(1)胎儿娩出后立即在臀部下放置量血器以正确估计出血量。

(2)胎盘剥离征象:子宫底上升,子宫变得硬而圆,阴道有少量出血,阴道口脐带自行下降,在耻骨联合上方挤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阴道口脐带不再回缩。

(3)正确协助胎盘娩出:确定胎盘已剥离,嘱产妇稍加腹压,接生者一手挤压子宫底但不能用力过猛,避免子宫内翻(腹部有消毒巾),一手轻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达到阴道口时,应用双手托住胎盘顺一个方向转动,并向下向外牵引使胎盘胎膜完整娩出。

(4)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5)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用纱布擦净外阴血渍,检查外阴,会阴,阴道有无裂伤及其程度,如有损伤应按层次由深到浅,由里到外修补缝合,记录外缝丝线针数。

(6)缝合后常规查肛,检查有无缝线穿过直肠。(7)产后即时护理是指产后继续在产房内观察2小时。应给产妇擦浴,更换衣服,垫好会阴垫,保暖,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膀胱充盈情况,阴道出血情况,会阴、阴道有无血肿,测量血压、脉搏。若无异常将母婴送至休养室。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宫缩引起宫口扩张有关 2.恐惧——与长时间的疼痛有关

3.知识缺乏——与缺乏生产经验及如何配合生产有关

第三 产褥期护理

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

一、护理措施

1.观察生命体征,若产程延长致过度疲劳时,体温可在产后最初24小时内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产后的脉搏略缓慢,每分钟60~70次,与子宫胎盘循环停止及卧床休息有关,产后1周恢复正常,不属病态。

2.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圆而硬,宫底在脐下一指,以后每日下降1~2指,至产后10日子宫降入骨盆腔,于耻骨联合扪不到宫底。

3.产后宫缩痛: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4.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

二、主要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与伤口及恶露有关 2.知识缺乏——与缺少产褥期知识有关

第四 新生儿沐浴护理

1.调节室温:24~28℃。2.备齐用物

(1)洗澡台:放置毛巾垫、浴巾(一人一巾)

(2)洗澡车:放置婴儿爽身粉,沐浴露,70%酒精,龙胆紫,消毒棉签,0.25%氯霉素眼药水,消毒方纱,备用手腕条

(3)婴儿操作台:20%鞣酸软膏,婴儿包被。3.设定水温:39~41℃,以前臂试水温。4.操作步骤:

(1)抱起婴儿时应记住床号及母亲姓名。

(2)用清水纱布擦洗双眼,由内向外,从上至下的顺序洗净面部。

(3)脱去衣服,脐部用尿布覆盖,一手捏住婴儿双耳避免进水,用沐浴露洗头。(4)依次洗颈下、腋窝、亡肢、前胸、后背、臀部、下肢。

(5)洗毕后用于燥浴巾擦干,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双眼,用手将爽身粉涂抹颈下、腋下、腹股沟,用70%酒精和龙胆紫先后消毒脐带根部。

(6)准确记录体重、大小便次数、皮肤有无异常,如手腕条丢失应及时补上。(7)臀部涂20%鞣酸软膏后包好婴儿。(8)核对床头卡后,放置于小车内。5.注意事项:

(1)保持室温恒定,动作轻柔,注意遮盖婴儿避免受凉或损伤。

(2)操作时,一手应压住双耳,勿将水进入耳鼻,口腔,眼内,脐部,严防浴水污染。(3)沐浴时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婴儿异常问题并及时处理。

第六 胎膜早破护理

在临产前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其对妊娠分娩不利的影响是早产率升高,围生儿死亡率增加,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皆升高。

一、护理措施

1.破膜后应立即住院,卧床休息,密切注意胎心的变化。胎头未定、臀位应抬高床尾,防止脐带脱垂。对胎膜早破发生于37周前,迫切要求保胎者更为重要。

2.破膜12小时后,未临产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3.破膜发生于37周后,超过24小时尚未临产,估计可自阴道分娩者,可用催产素静脉点滴。4.妊娠不足月,无产兆,无感染征象,应严密观察,以争取适当延长孕龄。5.破水后立即听胎心,注意羊水量及其性状,以了解有无胎儿宫内窘迫现象。6.每日测体温3次,观察体温变化,及早发现有无感染征象。7.外阴保持清洁,每日用消毒液冲洗会阴3次,同时勤换会阴垫。8.每日查血象,注意胎心变化,每日做腧b监护1次。9.注意孕妇尿潴留的发 10.应用平车移动病人。

二、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感染——与胎膜破裂有关

2.有胎儿受损的危险——与脐带脱垂及胎儿宫内窘迫有关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绝对卧床有关

第七 产后出血护理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常见于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

一、护理措施

1.若有产后出血应保持镇静,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2.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用套管针,备好抢救物品,遵医嘱给予宫缩止血剂,按摩子宫。监测产妇血压,寻找出血原因预防休克。

3.必要时配血,输血,或采取填塞子宫、结扎子宫动脉、结扎髂内动脉、子宫切除等措施。4.积极预防产后出血:

(1)胎儿娩出后给产妇肌肉注射催产素10U。(2)检查胎盘、胎膜完整性。

(3)有宫颈或软产道裂伤,应配合医生缝合。(4)产前做好凝血功能检查。

(5)产后加强巡视,发现阴道出血多,及时报告医生及早处理。5.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保持外阴清洁。6.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7.加强生活护理预防晕倒摔伤。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疲乏——与产后出血引起的贫血有关

2.潜在并发症:感染——与出血、抵抗力下降及宫腔内操作有关 3.恐惧——与大量出血有关

第八 胎儿窘迫护理

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其健康和生命者,称为胎儿窘迫,胎儿窘迫是一种以胎儿胎盘系统的呼吸循环功能不全等主要特征的综合病状,主要表现为胎心率改变,胎动异常及羊水粪污染。

一、护理措施:

1.孕妇左侧卧位,吸氧,严密观察胎心变化,行胎心监护。

2.为手术者做好术前准备,如宫开至,胎先露已达坐骨棘平向以下3cm者,应尽快阴道助产娩出胎儿。

3.准备好抢救新生儿的物品,如吸痰管,气管插管,氧气等,随时配合新生儿的抢救工作。4.做好心理护理,尽量使孕产妇情绪稳定,有利于胎儿血循环的改善,帮助待产妇分析目前的现实情况,让其作出正确的抉择,如遇胎儿不测帮助孕产妇渡过心理危机期。

二、主要护理诊断:

1.焦虑:与胎儿的健康威胁有关

2.抉择与冲突:与为抢救胎儿需要手术及胎儿健康不测有关 3.预感性悲哀:与胎儿可能夭折有关

第九 新生儿窒息护理

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称新生儿窒息,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度窒息(7—9分钟),中度窒息(4—7分钟),重度窒息≤3分,重症新生儿应在出生后5分钟,10分钟再次评分。新生儿窒息应及时抢救,做到迅速、准确、轻柔,避免损伤。

一、护理措施:

1.积极纠正胎儿窘迫、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包括人员及用物。2.协助抢救组人员为新生儿清理呼吸道、胎儿娩出及时用吸引管或手挤压法清除鼻咽的粘液及羊水。断脐后,立即把新生儿放在抢救台继续用吸痰管插入咽部吸出粘液和羊水,必要时采取气管插管吸取,动作要轻柔,避免负压过大损伤咽部粘膜。

3.刺激呼吸:确认吸干净呼吸道的粘液、羊水后,在保持呼吸道畅通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呼吸,直到呼吸恢复,对轻度窒息的新生儿可轻拍足底,刺激其呼吸,但勿将新生儿倒悬或用暴力。

4.吸氧:用鼻内插管给氧,流量每分钟不超出2L,一般为5—10个气泡/秒,如重受窒息,在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加压给氧,每分钟30次左右。

5.纠正酸中毒 :按医嘱予碳酸氢钠脐静脉慢推。

6.体外心脏按摩:新生儿仰卧,用小、中两指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中段,每分钟100次左右,每次按压后随即放松,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同。

7.保暖:擦干羊水,置自动控温抢救台。8.做好母亲心理护理。

二、主要护理问题: 新生儿: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中存在羊水,粘液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抢救操作有关 母亲:

1.恐惧:与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有关

2.功能障碍性悲哀:与现实的或预感的孩子、及可能留有后遗症有关

第十 产褥感染护理

一、护理措施

1.单位隔离,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

2.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便于感染恶露的排出。

3.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应用抗生素。注意精神状态及病情发展。4.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下肢被动活动。5.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日,作好记录。

6.增加营养,补充大量维生素,进食营养丰富饮食。7.保持外阴清洁,勤换会阴垫,每日冲洗2次。

8.密切观察中毒性休克早期征象,如精神恍惚,出冷汗,血压低,应及时通知医生。

二、主要护理问题

急诊常见晕厥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篇6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10-4-21 9:34:09 人气:

发生晕厥的患者,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大脑„

标签:

导读:急诊常见晕厥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近年来,随着各类急诊、创伤、感染性疾病的增多,经常会遇到

急诊常见晕厥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各类急诊、创伤、感染性疾病的增多,经常会遇到发生晕厥的患者,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皮质一过性功能障碍,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症状。因其发病急,病因不清,若不能及时正确地鉴别和有效地处理,往往会耽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对2006年-2008年4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室处理的各类晕厥常见类型的病因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58例患者,男20例,女38例,年龄16岁-55岁。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单纯性晕厥)l1啪例,精神性晕厥17例,低血糖性晕厥16例,体位低咀压性晕厥5例。2常见晕厥的病因分析及护理

2.1血管迷走性晕厥又称血管抑制性晕厥、普通晕厥或单纯性晕厥,发作是由于某种刺激作用于大脑皮质,影响下视丘,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阻力降低,血管扩张,多见于身材偏瘦高,平时不爱运动的体弱青年周。此类晕厥多因恐惧、焦虑、疼痛、创伤等引起,常出现在站立或坐位时,起病前有短暂性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恶心、上腹部不适、出冷汗、心慌、无力、视力模糊、听力改变等症状,如此时能引起警觉而使其平卧,症牧可缓解或消失,否则,将很快出现意识丧失,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弱且慢,少数出现尿失禁,醒后无力,头晕,重者可有遗忘,精神恍惚.持续l d-2d而康复。预防护理措施:对此类晕厥患者,应早发现、早预防,在有晕厥样感觉期时,立即平卧,抬高腿部,去除有害刺激,一般即可恢复,不需药物治疗,对体弱、精神过于紧张、对疼痛高度敏感的患者,在其接受诊治前,应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使其有信心接受治疗,同时尽量安排其卧位接受治疗。有文献报道刚,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在午间和18:00~19:00两个时间段,血压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尤以收缩压降低为显著,患者晕厥多发生于此时阶段,与低血压有关。因此,如非急诊患者尽量避免在此时间段进行治疗。2.2精神性晕厥此型晕厥常见于两种情况,一是癔病发作引起的晕厥,多见于青年女性,平时具有歇斯底里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常发作于众人前,如有晕倒,倒地较慢,一般无创伤,晕倒后无动作或有抵抗性动作闱,时间长短不等,可长达th以上,虽不能回答问话,但意识清醒,脉搏、心率、心电图无改变;另一种是焦虑性神经症发作引起的晕厥,发作初有胸前紧压感,常伴四肢麻木可有抽搐,烈后意识模糊,有惊恐失措表现,持续10 min-30 min.与体位无关,血压可稍下降,但不过低,心率增加,还有一部分患者由于过度通气引起晕厥。

预防及护理:此型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患者安静后即可终止,如果持续时间长,可针刺涌泉穴,以终止发作嗍。

2.3低血糖性晕厥此类患者早期表现为头昏、乏力,出冷汗、有饥饿感,意识恍惚,进而意识不清和晕厥。这种晕厥发生缓慢,恢复亦慢阿,多见于胰岛细胞瘤、肾上腺和垂体疾病、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过量,患者发作时血糖水平低于正常。预防及护理:有低血糖病史者,嘱其空腹时不要剧烈活动,需要做检查和治疗时,一定要在进食后再行处理,一旦有症状,立即平卧,口服或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必要时请专科医生会诊。本组16例患者中,大都是在空腹上体育课和早操中发生晕厥,或是连上夜班早餐未进食的状态下发生,因发现及时,迅速采取了措施,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2.4体位低血压性晕厥通常出现在体位改变时,即患者由卧位站起后很快发生,发作时没有先驱症状,多发生于原有血容量不足、空腹患者等,表现为突然出现晕厥、伴血压下降,特别是收缩压可低于60 mm Hg(l mm Hg=0.133 kPa)闷,面色苍白,心宰稍增快,脉搏细弱,平卧后症状迅速缓解。

预防及护理:熟悉病情,了解病史。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嘱其活动切勿过急过猛;需要做检查治疗的患者,处理后让其静卧几分钟待稳定后再缓慢离开床位并予以搀扶,一旦有晕厥的症状立即平卧,取头低足高位,以利血压恢复,重者静脉注射50%葡萄搪注射液,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升压药。3讨论

急诊发生的晕厥绝大多数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部分常反复发作,尤其是从事驾驶及高空作业时危险性更大,甚至会造成死亡,虽然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大部分有自限性m,但由此带来的骨折、颅脑创伤等意外损伤及身心伤害正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1闻,此类晕厥多发生于体弱的年轻女性,可由恐惧、焦虑、急性感染、创伤、剧痛等引起,常出现在站立或坐位时,在高温、通风不良、疲乏饥饿和各种慢性疾病情况下更易发生。

急诊室护士对每一位患者应仔细了解病情,掌握病史,同时在处置前向患者婉转解释处置时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适感,合理使用麻醉剂、镇痛药,鼓励患者正确表达自己的不适感觉,尽可能消除其恐惧心理,以和蔼可亲的语言,高超的技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待患者,对有晕针、晕血、低血糖发作史的患者度体弱、精神紧张的可疑患者,应采取卧位换药遮挡患者的视线,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若早期发现晕厥先兆,立即使其平卧,常可终止病情发展,若已发生晕厥应注意鉴别其类型,只要记住各种类型的临床特点,并参照病史就能提高鉴别和抢救能力。

基层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目前,国内的护理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医疗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有报道证实,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国外52qe.国内63.4%_64.5%ru,而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田。由于临床护士工作的环境强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成为医疗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为进一步了解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情况,并制定相应防护对策,现对2005年4月-2006年4月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情况作回顾性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I.I对象选择我院内、外、妇、儿、急诊、手术室、ICU、供应室的部分在岗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以方便、抽样的形式发放调查卷,一人一卷,由各科护士长统一收回,发放调查表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调查的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工作时间,医疗锐器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受伤的程度,导致锐器伤害的种类,是否被血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受伤操作时是否戴手套及伤口处理方式。2结果

2.1 医疗锐器伤的种类:被调查的200名护士1年内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锐器伤,发生率为lOO%.发生针刺伤320次,安瓿玻璃损伤184次,其他如刀、剪、开瓶盖损伤120次。见表l。

裹1锐器伤发生的种类

200名护士中曾被血液污染的针刺伤有67人占41.1%.67人中有52人在受伤前不知道患者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占77.6%,伤口未进行血液检测的有58人占86.5%,未进行预防接种的有60人占89.6%,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操作的护士达123人占75.5%。3讨论

急诊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篇7

关键词:急诊输液护理,问题,对策

在急诊室进行输液的患者往往人数较多, 病情多样, 并且用药复杂。因此, 在急诊输液中很容易出现问题, 这就会为输液治疗的效果造成阻碍, 并且使护理人员的工作面对更大的挑战[1]。在急诊室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 输液的效果对患者的病情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 在急诊输液护理的过程中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 改善输液环境, 使患者既能够感到安心舒适又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极为重要。本文就对我院在以往急诊输液护理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归纳,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提高急诊输液护理的效果。

1 在急诊输液护理中常见的问题

1.1 输液室环境

因为在输液室进行输液的患者普遍较多, 并且还有很多的患者具有家属陪同。因此, 输液室的环境通常情况下比较混乱[2]。此外, 在输液室进行输液的老人和小孩不仅需要家属的陪同, 也会使护理人员增多。而且孩子因为年龄较小, 很容易出现吵闹的声音, 并且家属和护理人员增多也会导致输液室人声嘈杂, 不利于输液室安静环境的建立。另外, 在输液室进行输液的患者病情多种多样, 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最后, 患者本身情绪状态不佳, 再加上进行输液前要排队进行挂号和检查, 会导致患者及家属在输液的时候情绪更加不满, 可能将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而引起吵闹等。

1.2 护理方法

在输液室中, 经常会遇到护理技术不过关的护理人员, 他们可能会因为技术的原因在扎针或者拔针的时候使患者产生痛苦和伤害, 这不仅会使患者的情绪更加不满, 还可能会为患者带来重复的痛苦。使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态度更加抵触;除此之外,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能对环境观察不够仔细, 因此很容易忽视某些重要的问题, 比如输液渗漏等情况。并且如果护理人员技术不好还可能会造成患者心理上的恐慌;对于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如果护理人员经验不足, 就会很容易出现慌乱的现象, 从而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

1.3 护理人员态度

因为护理人员长期处于急诊输液护理工作中, 工作的枯燥和时间过长可能会对护理人员的情绪产生影响, 再加之老年患者以及儿童可能会在护理的过程中出现更多问题, 因此就会导致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出现不耐烦情绪, 护理服务质量下降, 对待患者的态度不好[3]。因此,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 很容易因为态度问题与患者发生争吵, 使医患关系紧张。并且护理人员的不认真和不负责任, 可导致患者治疗效果降低。

1.4 护理基本工作

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 总要经过挂号以及检查的过程, 并且在这两个过程中经常都需要排队等候较长的时间。而医院缺少相应的护理人员进行协助, 没有人帮助患者找到挂号和检查的地点, 也没有相关的人员为患者讲解挂号和检查的流程;因此, 很可能导致患者认为医院的服务不够人性化。另一方面, 许多护理人员在岗期间经常出现擅离职守的情况, 或者在闲暇的时候围聚在一起闲聊, 这就导致患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找不到护理人员咨询和帮助。另外, 护理人员可能会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护理的过程中不够细心, 无法发现问题, 面临问题不能进行处理。最后, 有些护理人员不按照医院的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和执行, 这不仅会使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 还会使医患关系紧张。

2 对常见问题进行处理的相应措施

2.1 改善输液室环境

为了提高患者对于急诊室输液护理的满意度, 就应该提高输液室的环境质量。首先输液室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情况, 并且要保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使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能够感觉到舒适;除此之外, 输液室可以摆放一些绿色植物, 这不仅能够净化空气, 还能够愉悦身心, 使患者的心情更加舒缓放松;另外, 医院应该对输液室的座椅等物体的摆放情况进行相应的设计, 使它们看起来整齐有序, 在有家属陪同的时候, 可以适当增加临时座椅;可以在输液室放置电视, 但是要尽量播放不那么吵闹的电视节目, 还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 放置一些自由取阅的报纸和杂志, 使患者及其家属在输液的时候不感觉到无聊;输液室应放置饮水机以及足够的一次性水杯, 并且还应该放置纸巾, 使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感觉到便利;最后, 应该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学的安排, 在输液室患者增多的时候, 可以增加一些护理人员[4]。

2.2 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以及患者治疗的效率都和护理人员相关。因此, 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这种培训不仅是技术上的, 也包括素质上的。首先应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进行培养, 使他们的输液操作技术能够提高, 不会在为患者进行输液的时候将患者扎出血, 或者出现其他技术上的错误;除此之外, 应该培养护理人员临危不乱的态度, 使他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采取紧急的处理措施;培养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 让他们能够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 促进患者的康复;医院还应该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工作态度进行培养, 让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将患者作为主体, 尊重患者的意愿, 并且在进行护理的工作中时刻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 不出现任何的疏忽;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让他们认识到护理工作就是为患者服务的, 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主动为患者服务;最后, 护理人员应该在护理工作中保持耐心热情的态度, 医院应该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对于护理态度恶劣, 护理工作疏忽大意的护理人员应进行相应的批评教育或处罚。

2.3 完善医院的制度

应该对医院的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 建立完整科学的规章制度, 对护理人员要严格的要求, 并且要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突击检查;医院还要安排相关人员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 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 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建立奖惩机制, 对护理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除此之外, 还要对护理人员建立科学的调配制度, 使有足够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5]。

3 总结

急诊输液对于患者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输液室在医院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希望在医院输液的过程中能够享受舒适的服务, 并且希望治疗的过程中不会存在太多的痛苦, 希望疾病的治疗过程能够尽可能得缩短。输液对于患者疾病的康复来说十分重要, 因为它具有较快的治疗效果, 所以输液的人数会十分多。除此之外, 一些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或者手术之后可能都要进行输液。因此, 输液护理的难度就会增大。为了提高患者对急诊输液护理的满意度, 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必须要对输液室的环境进行改善, 并且加强护理人员技术和素质的培养, 建立完善的制度促进护理工作的进行。这样不仅能够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 还能够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赵宝珍.对急诊输液护理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防范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9) :2417-2419.

[2]陈佳英.急诊输液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 2013 (20) :351-352.

[3]邬爱红, 龚伟英, 罗小香等.急诊输液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3, 18 (3) :239-241.

[4]秦燕凤.急诊输液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 2013, 26 (4) :47.

急诊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篇8

【关键词】护理程序;急诊科;护理工作;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19-01

急诊科作为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其突发性强,风险高,纠纷多,所以迫切需要一支精练能干的护理队伍才能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必须正确把握急诊护理管理的特点,不断强化急诊护士素质,全面提高急诊服务质量,及时挽救患者生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护理程序就是一种保证以病人为中心的适应责任制的全新整体护理方法,本文就从护理程序的特点以及其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护理程序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

(1)概念:护理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病人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它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是通过对护理对象进行主动、全面的整体护理,使他们都能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的过程,护理程序也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极大的满足了病人的需要。

(2)特点:综合性:从总体上讲按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这一顺序进行。并且需要不断地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并随时修改护理计划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循环反复地进行;决策性:护理人员需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识别病人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护理程序的执行是需要护士、其他医务工作者、病人及病人家属共同参与的;普遍适用性:医院、社区及家庭等提供护理服务的机构都可利用护理程序。

二、护理程序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1)护理评估,即:收集资料:评估是护理程序的开始,是护士通过与病人交谈、观察、护理体检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护理对象的资料,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护理程序实施的过程中,还应对病人进行随时评估,以便及时确定病情进展情况,发现病人住院期间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护理计划。评估的准确与否也直接影响到护理诊断的确定、护理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影响护理目标的实现,因此,评估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之中的。

(2)护理诊断:指护士询问、察看,检诊病人后,通过对病人的病情、心理、家庭和社会状况的了解,判断出需要采用哪种护理手段解决的核心问题,据此做出的结论。

护理诊断是由诊断名称、定义:对诊断名称的一种明确的表达以此与其它诊断作鉴别;该诊断的有关因素即各种可引起问题或影响问题发展的直接、主要的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诊断的依据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方面的表现等4方面组成。护理诊断分成两种类型:现有症状的诊断、潜在症状的诊断

(3)护理计划:计划是对病人进行护理活动的指南,是针对护理诊断找出一些措施来预防、减轻或解决有关问题。针对护理诊断找出一些措施来预防、减轻或解决有关问题,制定具体护理措施。制定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使病人得到适合于他个人的护理,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医护人员的交流,有利于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4)实施计划实施是为达到护理目标而将计划中各项措施付诸行动,以解决护理问题,记录护理活动的结果及病人反应,通过跟班调查、分项检查、院内抽查等方法,由院、科、病房三级人员具体操作。护理部每两周召开全院护士长工作会议,护士长汇报这两周措施落实的情况,护理部根据抽查及汇报的情况,布置计划和措施。不但要及时解决现存的问题,还要把收集到好的做法及先进经验介绍和推广到全院,共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5)评价评价是通过对专科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健康宣教、出院指导、护理工作满意度等项的质量评价,完成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将病人的健康状况与原先确定的护理目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比较过程。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及工作进展情况重新评估,根据护理部的计划和重点做适当的调整,因地制宜,使护理管理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在质量促进中发挥护理程序的效应,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三、结束语

急救护理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使用护理程序可以让护理工作变得更加的规范和系统,让程序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要强化安全措施,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确保每一个病人都有病可去,有病可治,真正满足每一個病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芝;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年06期

[2]邓君,胡环秀,黄漫;护理程序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9年06期

[3]李玉凤;严重创伤急救护理程序的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年02期

[4]杜静;陈锐;急救护理程序在严重多发伤中的运用[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上一篇:《找骆驼》教案设计下一篇:关于麦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