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护理

2024-06-22

门急诊护理(精选12篇)

门急诊护理 篇1

摘要:针对门急诊工作特点及护理人员的心理需求,从提升医院护理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确立人文管理理念是做好护理管理的前提,通过人文管理,达到促进护理人员人文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门急诊,护理,管理理念

根据卫生部《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方案》的精神,更新护理管理理念,把“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门急诊护理团队服务质量为主旨”作为门急诊工作的立足点,确立护理管理向人文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转变的思路,通过人文管理达到护理服务高质量的目的。

1 我院门急诊工作特点

1.1 工作量大

我院是以神经学科和老年疾病诊治为重点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每日的门诊量约4500~5500人次,急诊每日的接诊量也在300~400人次。老年患者多和外地患者多是我院门诊的一个特点,特别是神经学科的各诊室每天需要接待大量从外地前来就诊、咨询的患者和家属,因此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不只是患者,还有大量前来陪诊的家属。我们知道,门诊的护理工作涉及挂号、接诊、分诊、诊前准备以及治疗处置的全过程。从患者一进入医院的大门起,就意味着护理工作的开始,因此每日在开诊前都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物品供应情况等常规的检查,包括候诊场地是否方便通行和安全、诊椅是否平稳、每个诊室的医疗用品是否齐全等繁杂无趣的工作都是护理人员所要关注的内容。许多护理职责以外的事情也需要护士的协助,

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Xuanwu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No.45,Changchun Street,Xuanwu District,

如就诊的老年患者行动不便或听力不好,需要导诊护士的搀扶和引导;由于急诊候诊区较小,当患者在相对比较集中的时间候诊时,候诊区就显得比较拥挤,为了维持诊疗秩序和保障患者安全,急诊的护理人员除了完成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外,还承担起了疏导和协调工作,因而门急诊的护理人员每日都在满负荷的工作。

1.2 流程不尽合理

由于医院空间等现有条件的限制,许多门诊科室在总体布局上不尽合理,如: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中老年人居多,诊室设到4楼使他们就诊不方便;理疗康复科在7楼,许多乘坐轮椅的患者占据了电梯的大部分空间,导致门诊电梯压力过大和患者由于长时间等候电梯而产生烦躁情绪。由于我们目前还没有实现挂号、收费、预约通柜服务,所以一是,患者到达就诊科室后,一旦发现选择科室不对而应到其他科室就诊时,就会楼上楼下的往返换号。另一个就是患者需要自己去预约检查等,从而给患者带来了麻烦和门诊的拥挤。

1.3 就诊需求高

多数外地患者来我院就诊之前,已经在当地医院诊治过,特别是到神经系统科室的外地患者和家属,在当地治疗效果不理想而慕名来京,这些患者和家属大多反映出迫切、焦急和很高的治愈需求,希望医务人员能够医到病除、起死回生。然而这些心理期待恰恰给医务人员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和潜在隐患。

2 确立人文管理理念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与日俱增,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在迅速提高。门诊患者较住院患者相比,不仅流动性强,而且管理难度大。针对我院门急诊工作的具体情况,我们注意从以下几个环节重点抓服务、抓质量,收到较好的效果。

2.1 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服务意识

如何带好门急诊护理这支队伍,是一个应当解决好的问题。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的内容日趋扩大,应急事件和工作头绪多且环环相扣,因此,门急诊的护理管理方法也应该随之更加丰富和人性化。在管理活动中如果护士想到的我们做到了,护士会满意;护士没想到的我们做到了,护士就会感动[1]。在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中,我们认为,仅就事做事是远远不够的,应当从为了管理而管理、为了工作而工作的传统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管理就是服务”的现代管理理念,做到每日深入门急诊科室,在了解护理人员工

作和生活需求的同时,将质量日检融入其中,主动为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排忧解难,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为生病护士送去慰问或问候,为部门间的不协调进行沟通,为设施上的不完善提出建议或申请,解除一线人员的后顾之忧,以便全身心投入到为患者的服务之中,通过人文管理,达到质量、声誉和社会效益三丰收的目的。我们体会到,人文管理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而且已经成为做好管理工作必须的前提和社会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2.2 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使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门急诊护士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

提高服务意识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我们遵循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的原则,为不同岗位的门诊护士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意识、服务心理及职业礼仪等服务技能方面的培训。提到护士职业意识,可能人们很快反映出的是慎独,是无菌概念、正规操作、救护能力等,而门诊护士作为医院对外服务的窗口,代表着医院形象,为来院患者以及陪同人员提供规范便捷、热情主动的服务,是工作在这个特殊岗位必须具备的职业意识,而进行培训的目的就是加强护理人员在服务中细节品质的培养,实现传统观念的转变,通过提高每个服务细节的质量深化服务内涵体现人文关怀[2],用真诚的工作态度回馈病人和家属的信任,用包容的职业心态理解病人和家属的焦躁,用体贴周到的服务赢得病人和家属的赞誉,最终提高门急诊护士的窗口服务水平,从服务角度提升医院的竞争实力。

2.3 统筹协调,调动积极性

当前,护理管理系统存在的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对临床护理人员的支持不足,因此导致大面积护理人员产生倦怠情绪,应该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3]。我院门急诊也存在护理人员配置紧张的问题,大多数门急诊系统的护理人员岗位在门急诊,人事行政关系分属于各自的业务科室,日常工作质量和管理工作主要由门诊总护士长负责。因此加强与科室间情感交流和协调,有效激发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是门诊总护士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我们注意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激励理论和人文理念指导管理过程,善于听取门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建议,合理调配人员以适应门急诊工作特点,缓解就诊高峰时人员不足而带来的工作压力,尽量细化门急诊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引导大家在高质量完成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全力配合医院做好专题宣传日、主题义诊、重大会议的医疗保障、奥运场馆医疗队及突发卫生事件的急救等,虽然工作千头万绪,但我们始终注意与科室主任的通力合作与沟通,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门急诊的护理人员已经成为一支素质好、富有生命力的团队。

2.4 发挥导医职能,便利门诊就医

为了方便门诊患者就医,我们克服护理人员紧张等实际困难,分别在挂号大厅、门诊各楼层的通道以及各诊室设立护士导医服务,每个岗位每人每天都要接待成百上千患者或家属的咨询。人员穿梭环境嘈杂,导医人员必须大声说话才能听清楚,1个小时下来,嗓子干渴声音沙哑。我们便为她们配备了耳麦扩音器,减轻了高声说话对声带的压力,嗓子不疼了,心情平和了,服务提高了。客服咨询台除了回答各种就医问题,每天还要接待200多个盖章的患者,有时因为接诊人员交待不清或患者理解不够,拿着不合格的假条或注射证明过来,不仅要耐心解释,还经常替病人跑路请医生更正或重开证明。为了缓解她们的身心压力,经领导建议批准,在咨询台增设座椅,在保证接诊形象的同时,保护了职工也节省了人力。另外,为了时时补充咨询内容,提高咨询质量,我们及时请来科室主任或专业组长,将各科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等对咨询人员进行培训,最终目的是使就医患者获得最新的诊疗信息。

3 体会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更新,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作为服务群体的护士,对就业环境的依赖与要求也在产生着变化。我们体会到:医疗护理服务、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等软件建设是现代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

3.1 管理者自我提高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

门急诊护士长是门急诊护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团队,他们的言行是护士的榜样,他们的管理思路、业务技能以及服务意识对于门急诊整体的护理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我们首先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学习,用良好的职业素养、管理艺术和人际关系等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周围的护理人员,为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将人文理念与严格制度管理有机的结合

护理管理活动应当适应新形势的需求,确立“以人为本”、“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尽最大努力并在压力无限中为护士创造快乐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缓解其工作中的疲劳及压力[4]。我们体会到管理不只是一种权力,更应当是一种能力,确立尊重人是前提,激励人是手段,塑造人是目的的管理理念,做到严格管理与人文服务和情感关怀有机的结合,对于做好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5]。同时要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诚相待,使护理人员每天都有一个愉悦的心情为患者服务。因此,我们把打造一支过硬的护理团队作为门急诊管理工作的重点,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达到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文丽.门诊部设立“亲情岛”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4):31-34.

[2] 王青,赵燕.根据疗养员需求提升护理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6,6(4):20-21.

[3] 刘沫.人本原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07,11(5):66-68.

[4] 顾海波,杜美芳,邹月珍.怎样做好新时期的护士长[J].护理管理杂志,2007,7(4):56-57.

[5] 王力红,杜淑英,李小莹,等.人文管理促进人文服务的思考[J].中国医院,2007,11(11):20-21.

门急诊护理 篇2

(基础护理)

1.护理程序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五个步骤.2.收集病人资料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病室适宜的温度___________ ,湿度应保持在____________为宜.4.疼痛的评估内容有疼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疼痛的表达方式、影响疼痛的 ________、疼痛对患者的影响、有无 _____________ 等.5.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何应用0—5文字描述法评估疼痛?

0级

1级

2级

3级.4级

5级

7.简述机体活动能力的分度。

0度:

1度:

2度:

3度:

4度:

8.简述肌力的分级。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9.下列患者更换卧位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对有各种导管或输液装置者应先将导管___________,翻身后_________,保持导管______。

(2)颈椎或颅骨牵引者,翻身时不可_______牵引,并使____、_____、_________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翻动;翻身后注意牵引_______、_______ 以及 ___________ 是否正确。

(3)颅脑手术者,应该取_____侧卧位或_______位,在翻身时要注意头部不可剧烈翻动,以免引起_______,压迫脑干,导致患者突然死亡。

(4)石膏固定者,应该注意翻身后患处位置及局部肢体的_______情况,防止______。

(5)一般手术者,翻身时应该先检查敷料是否______、有无______,如分泌物浸湿敷料,应先

_____________并_____________后再行翻身,翻身后注意伤口不可________。

10.约束具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应用_______,注意维护患者_______。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约束具的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3)约束具只能短期使用,并定时______,协助患者经常_____________。

(4)使用时肢体处于_______位置;约束带下需_________,松紧适宜;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

________,必要时进行局部_______,促进血液循环。

(5)记录使用约束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护理措施及___________的时间。

11.压疮分为哪几期?简述其发生的原因。

门急诊护理 篇3

【关键词】 门诊输液室;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我院是一所二级综合医院。目前急诊科和注射室尚未分开,急诊科不但担负着急诊急救工作,同时也承担着为所有门急诊患者输液的任务。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工作量大,所以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隐患。为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并根据我院输液室的特点,分析门急诊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以确保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1 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 环境方面因素 首先门诊输液室患者及陪患人员集中,秩序较乱,空间有限,空气质量差,输液高峰期更为严重,易造成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其次患者对于输液环境不满,造成情绪易激惹或过于紧张、焦虑易怒,不能及时配合治疗。主要包括对硬件条件不满意和环境整洁方面。

1.2 医生方面因素 目前我院刚起用电子网络,无纸化开医嘱,医生未能认真把关,一张医疗卡,全家使用的现象较为多见,医嘱上的姓名,性别,年龄与患者不符;个别医生在对患儿开医嘱时,药物剂量过大,该做试敏的药物未有标识,护士在查对时不认真对错误执行医嘱留下隐患;时下临床新药层出不穷,若医生对药物配伍禁忌没能给予足够重视,药房发药又未能严格审核医嘱,便会给安全输液留下隐患。

1.3 护士方面因素 近年来,由于医院的发展,低年资聘用护士增多,通过短期培训上岗,在临床工作中操作技术不娴熟,沟通能力不到位;有部分护士年龄偏大,身体素质较差,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业务水平较低,知识面相对狭窄;有些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够认真严谨,对患者的询问和疑问答复不够耐心,不能认真对待;用药知识欠缺,对一些新药剂量、不良反应、配伍禁忌不了解,未能做到按医嘱、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速度,由此留下安全隐患;对输液未能细心观察、及时巡视,门诊输液室患者多,护士往往由于忙于配药、穿刺、更换液体、拔针,而忽略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或巡视,造成药液渗漏等问题发生;技术不成熟导致护患矛盾,一些护士输液业务技术不熟练,在给患者、尤其是婴幼儿静脉穿刺時,时常出现一次不成功,当患者提出批评时又缺少耐心而引发护患纠纷。

1.4 患者方面因素 患者到医院就诊程序繁杂,静脉滴注经常是最后一个环节,高峰期输液又要排队等候,患者的消极不满情绪往往积聚在此处发泄出来。有些患者不了解输液规程,擅自调节输液速度,造成不适或不良反应;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私自将输液瓶拿到其他处输液,给护士观察带来不便,可能引发的后果。对护士要求过高,对于护士缺少理解,稍不如意就发火。

2 防范对策

2.1 门诊输液室安全体现在工作上,根子在思想上 消除门诊输液不安全隐患,首先要使全体护士从思想上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以同情、体贴、关心、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把患者安全当作第一责任,从思想上彻底消除不安全因素。

2.2 优化输液管理机制,灵活机动调配人力资源 护士长每天根据当天的输液情况及时调配成人输液厅和儿童输液厅的护士人数,给患者提供及时便捷的输液服务[1]。避免患者排队长引起的忙乱现象,避免护士处于疲劳状态,致使工作中注意力分散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缺陷,必要时汇报护理部,借调护士加强输液室工作。

2.3 严格执行医嘱 在收取患者的输液治疗单后,首先将门诊病历医嘱与电脑医嘱单按规范查对,清点药品,无误后方可执行。发现医嘱有疑问及时与医生联系,然后再根据病情、药物性质合理安排输液的先后顺序。

2.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配药护士、输液护士要认真将门诊病历和输液治疗单进行核对,认真填好静脉输液卡,内容有患者的姓名、性别、药名、剂量、用法等,对各种药物应检查药名、有效期等。进行静脉输液前确保用药的安全性,由于输液室病人较多,声音有些喧哗,病人注意力不集中,还有同名同姓的情况,在护士叫唤患者姓名时,病有时听不清楚也回答,因此,当护士到病人面前准备进行输液时一定要再次核对好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及用药情况,尤其对一些老年人,语言不通者更要认真核对。

2.5 突出对特殊患者的关注 对于使用特殊药、化疗药及要求滴速药物的患者,在患者输液架上悬挂“注意滴速”“注意药物观察”等标识,提醒护士及患者注意。

2.6 完善制度,加强输液安全管理 制定和完善输液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查对制度,注意输液过程中的细节管理,如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不同药物静脉输液的滴速调节等问题,借助制度完输液室的安全管理[2]

2.7 加强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加强业务知识与技能培训,要经常组织门诊输液室护士学习药物知识及使用要求,定期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同时,工作中要新老人员搭配上班,遇有一次穿刺未成功时,应首先对患者表示抱歉,以取得患者的谅解和配合,然后请其他护理人员协助,保证穿刺的成功。

2.8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宣教工作,大部分病人对于药物治疗的目的、用法、作用、副作用不了解,因此,要求护士必需熟悉药品性质,掌握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注意事项等,以消除不安全因素。

2.9 勤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输液后要积极巡视病人,观察注部位有无肿块,输液滴数是否准确,如外渗要及时处理,对使用特殊用药的患者如硝酸甘油等,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对血管有刺激强的药物,要注意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巡视要做到“三有数”即对输液患者特殊用药、更换液体、拔针时间心中有数[3]

2.10 静脉输液前对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依据药物试验程序进行,操作时要告知皮试的意义和询问过敏史,并交待试验中的注意事项,试验阴性后方可使用,并做好记录。

2.11 输液完毕,拔针时护士未及时告知患者如何按压穿刺点,造成出血,患者表示不满。

2.12 严格交接班

交接班时,要对正在进行输液的患者进行认真交接,尤其对一些特殊用药要做详细的交接,如医嘱的要求,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和需要注意观察的情况等。

2.13 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 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风险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如在门诊注射室,护理人员往往由于熟人关系,在没有医嘱执行单的基础上进行静脉输液等。因此,总结和收集护理工作中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意识,在早会上经常向护理人员灌输风险意识,预见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

3 总 结

护理风险贯穿整个护理操作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护理纠纷的发生,因此,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如果发生医疗事故或争议时,应该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把输液用物进封存。切切实实做好举证有据、有效、有利的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 何国平,主编.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0.

[2] 李艳.输液室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吉林医学,2011,32(19):4014.

门急诊护理 篇4

1 门急诊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安全隐患

1.1 门急诊输液存在的问题

1.1.1 门诊专科细化,护理人员知识面相对狭窄。

因此要求在门诊工作的护理人员可胜任多专科、懂得多类型疾病的医疗护理、康复和咨询等工作,需要输液室护士掌握相关疾病知识,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向患者做好健康教育。然而,多年来输液室工作的护理人员往往身体素质较差、年龄偏大,加上有些人员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业务水平普遍较低,知识面相对狭窄。

1.1.2 患者就诊环节多。

患者就诊从挂号开始,经过候诊、就诊检查、交费、辅助检查、取药、注射等多环节,有的还要经过许多特殊检查,往往许多窗口都要排队。完成上述手续需要较长时间,有的患者还需要2-3次门诊才能完成就诊过程,而输液是最后一个环节,往往患者的不满情绪积聚在此处爆发。

1.1.3 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疗投诉相对多。

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及医学科学知识的普及,广大群众健康意识及维权意识增强。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使医疗活动与患者的健康权益、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当医疗效果低于患者的期望值时,往往引发医疗纠纷或投诉。此外,由于护理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服务态度差、解释工作不耐心,也是引起投诉和纠纷增多的原因之一。

1.2 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 输液大厅患者多,输液之前护士报患者姓名,患者未听清楚便答应是自己,易引起输错液体。 (2) 输液高峰,日输液量高达200人次,患者多,护士少,出现忙乱现象,易引起护理差错。 (3) 患者自己调节输液速度,造成患者出现不适症状。 (4) 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自行更换座位,易引起漏输或输错液体。 (5) 患者静脉滴注青霉素,未做皮试或医师医嘱开免试的。 (6) 患者(尤其是儿童)的不配合或护士巡视不到位引起大面积输液渗漏的。

2 防范措施

2.1 全体动员,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医疗服务新理念

目前医院向市场化发展的进程及卫生部工作指示,进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医疗服务新理念培训学习。强化法律意识,认清形势,增强职业的危机意识,力求深化整体护理内涵、更新服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护理人员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提高穿刺技术开展全程输液服务,护理工作围绕“方便患者,服务患者”进行;提高服务意识,思想和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积极主动为患者服务。

2.2 为患者提供方便

为患者提供一次性水杯和开水、针线、雨伞等用物。特殊患者特殊对待。面对每天大量的静脉输液患者,做到轻重缓急。在高峰时段,首先照顾“急”症患者,如优先接待腹痛、发热和出血等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在输液过程中体现主动关心输液患者,如患者渴了为其递上一杯水,冷了给盖上一条毯子等。

2.3 树立良好的护士专业形象

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护士的专业形象是医院的剪影。要使护士明确当患者跨入输液室大门的那一刻起,护士的服务留给患者的第一印象就是患者评价医院的院风、院貌及护理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的第一依据。输液室的患者一般经历挂号、候诊、缴费、拿药等一系列就医流程已经身心疲惫,加之患者是一群特殊人群,他们在拥有与健康人同样需求的同时,还有一些特殊需求,即:需要同情帮助,关爱呵护,舒适方便,更需要人性化的服务。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得体的仪表、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稳定的心态,用良好的护士形象服务于患者和家属。

2.4 优化输液室管理机制,灵活机动调配人力资源

护士长每天根据当天的输液情况及时调配成人输液室和儿童输液室的护士人数,给患者提供及时便捷的输液服务。避免患者多、排长队引起的忙乱现象;避免护士处于疲劳状态,致使工作中注意力分散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缺陷。

2.5 优化输液流程,实施全程护理

我科实行每次接单时核对医嘱(有青霉素静滴的患者在接单之前常规询问患者有无做皮试,什么时间做皮试),发放对号牌输液,护士在输液位上为患者进行操作制度,避免了患者长时间排队等待的现象。另外,药物经接药、配液、输液3个岗位的人员核对后操作,可避免差错的发生。在输液前核对座号,并由患者自己说名字,护士复核一遍(有青霉素静滴的患者输液前再次询问有无做皮试)。在输液过程中,利用与患者接触的时间告诉患者有几瓶液体,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让患者心中有数,如有不适,及时反映给护士,以便得到有效的处理。并给予患者有关疾病的预防、治疗、药物的应用等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的预防、治疗,用药注意事项,康复知识及饮食、作息、体育锻炼,情绪调节,戒烟戒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6 重视输液速度的调节

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调节输液速度要了解有些患者输液要快的心理,会自己调节输液速度。护士在输液时做好用药指导,交代患者不要自己调节输液速度,并说明原因和后果。

2.7 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更换座位的护理

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自己更换座位,容易导致接错液体或漏输液体。针对这一护理安全问题,应采取的护理措施: (1) 告知患者输液过程中不要自已换座位,如果换座位一定要经过护士同意。 (2) 拔针及接药时核对输液瓶数并签名,拔针时询问患者挂了几瓶,还有没有液体,确认无误后方可拔针。

2.8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护士应尽可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遇到个别患者静脉显露不良应指定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以确保穿刺成功。选择静脉应尽量避开神经丰富部位及有疤痕、伤口、溃疡及患侧肢体,拔针时要做到一轻、二快、三按压,提醒患者按拔针原方向按压,时间一般为10 min。有的患者怕痛,轻轻地压,皮肤表面不出血了,但皮下仍在出血,造成血瘀块,这也是常常引起纠纷的原因之一。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经常巡视,观察输液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孙楠.强化服务意识, 防范门诊输液室护理差错纠纷[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4, 10 (1) :98-99.

2013年门急诊护理工作计划 篇5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教育,把安全护理作为每月护办会常规主题之一,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例讨论借鉴,使安全护理警钟常鸣。

2、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落实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3、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备班及弹性排班制,减少交接班的频次,减少工作中的漏洞,合理搭配年轻护士和老护士值班,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4、加强重点管理,如危重病人交接、输血、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以病情观察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5、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理,新入科和工作中粗心大意的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她们的抗风险能力。

5、6、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如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液体、药物外渗、突

发停电等,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健康教

育,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三、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定期和三大员及考核组人员深入

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提问及询问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四、加强“三基”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每周四晨提问1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2、制定出全年护理技能操作培训计划,单月月初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月底考试,双月月初进行操作培训,月底考核,熟练掌握科室现有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

3、每周一晨间为护士药理知识小课堂,由治疗班搜集本科室现用药说明书,并给大家讲解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

急诊外伤的护理措施 篇6

【关键词】急诊;外伤;换药;交叉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05-01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交通事业也发展起来,创伤患者的数量也显著上升。医院急诊科承担着处理患者的外伤创面或感染、手术切口等部位并对该部位进行换药、护理的工作。外科门诊换药指的是处理患者伤口和更换敷料,换药的目的是有效观察患者伤口情况,并将伤口坏死组织、分泌物、脓液等清除干净,确保创面清洁及伤口引流通畅,从而有效控制伤口感染,促进患者伤口愈合[1]。急诊科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创伤及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高[2]。因此,急诊科换药室应当严格遵守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素质,保证换药室的环境卫生,将预防交叉感染作为门诊换药室的重点工作。

1临床资料 于2016年1月~2016年3月急诊诊外科治疗80例外伤患者,其中男 53例,女 27 例;年龄9~75 岁,平均 43.5 岁;受伤至伤口处理的时间为0.5h~5d,平均6.2h,其中,感染伤口感染34 例,清洁伤口46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 创伤后病人常有精神紧张、情绪焦虑,对疼痛的恐惧,加之对伤口愈后的担心,容易产生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活动。所以换药时首先要态度和蔼,文明用语,面带笑容,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取得患者的信任,通过换药了解患者的病情及伤口情况,告知其换药的程序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伤口有一定的了解,减少不良的心理。急诊外科门诊换药时,不同年龄、伤口的患者有不同的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3]。

2.2换药前准备 让患者了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指导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同时便于操作,伤口要充分暴露,有充足的光线,同时注意保暖。初步了解创口部位、类型、大小、深度、创面情况,以及是否为带菌或化脓创口,有无引流物,以便准备适当敷料和用具。无菌创口换药应到无菌室进行,感染创口在普通换药室内进行。

2.3伤口处理 所有外伤伤口都用0.1%新洁而灭、生理盐水、双氧水等清洗,伤口周围选用碘伏进行消毒,消毒的范围从伤口边缘向外圈延伸4cm,然后针对不同伤口采取不同的清创、缝合及确定换药顺序及次数[4]。

2.4清洁的伤口护理 清洁的伤口是指没有污染的伤口,如刀伤、无菌手术切口,创面干燥。换药的目的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对伤口周围进行清洁消毒,以防止伤口感染化脓,每2-3天换药一次即可。常规用0.5%碘伏从伤口中心向外消毒2边,0.9%生理盐水擦拭干净,外敷油砂(遮创妥)。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保持创面新鲜干燥。

2.5感染的伤口护理 指损伤时间较长或已经发生感染化脓的伤口。换药的目的主要为清除坏死组织及脓液,改善局部环境,促进创面愈合。感染重且脓液多的每天换药,较轻的隔日换药。感染严重时,可引流排脓,必要时拆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伤口内用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的应给予清创,也可以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伤口周围用碘伏充分消毒。对于化脓的伤口,应清除周围脓苔,以利愈合。对于下肢小面积烫伤感染伤口,去除坏死组织清洗消毒后用呋喃西林湿敷,创面新鲜后再用优拓覆盖无菌纱布包扎。若气温较低创面渗液较多局部可用烤灯烘烤20分钟/次,每天2-3次。优点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

2.6特殊伤口的换药 动物如犬、猫、鼠等咬伤,病人的伤口需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后,再用碘伏外涂并暴露伤口。注射狂犬疫苗的同时,一定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根据伤口情况应用抗生素。

2.7预防换药室交叉感染措施 ⑴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强化无菌观念,如要求操作前后应用"六步洗手法"流水清洗并消毒双手。操作时必须穿着工作服,佩戴口罩,帽子,并定期清洗更换;⑵加强换药室管理,完善换药室规章制度,如物品清洁消毒登记制度、消毒液更换时间登记制度。严格控制换药室进出人数和人员,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检测空气质量。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并执行。要求使用专用抹布和消毒药液对室内桌椅物件进行消毒灭菌,保持清洁。及时严格清洗消毒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必要时进行高压灭菌等方式消毒。及时处理使用过的敷料、引流器等一次性医疗物品。不使用过期药物和医疗用品;⑶医护人员及时正确处理创口,根据伤口严重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换药方式。换药时遵守清洁伤口优先,感染伤口在后的原则。换药时检查伤口是否红肿,是否有血迹,是否有分泌物等。彻底清除创口处的异物,缝合时保证皮肤对位。根据伤口选择相应的药物,必要时给予抗生素药物。

3体会

急诊科患者的伤口类型比较多,需要根据伤口的不同情况采取治疗。无菌原则是外科伤口换药时需要遵循的最重要原则,即换药的整个过程必须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相关器械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换药前医护人员应该充分了解伤口情况,根据伤口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换药后根据患者伤口的愈合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造成患者病情的恶化。换药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还需要严格区分无菌和有菌伤口,以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根据不同的伤口类型确定换药顺序,即先清洁伤口、再污染伤口、后感染伤口。根据伤口情况,告诉患者下次换药的时间,换药后让患者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要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对小手术后的患者要注意渗出量及疼痛。如渗出量过多或出现剧烈疼痛,立即来院复查,切不可擅自处理,随便包扎。对置引流物的伤口,告诉患者切不可随便将引流条取出,换药最好在医院进行。

参考文献:

[1]张美丽.外科伤口换药方法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4):1287-1288.

[2]梁丽英.外科门诊换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9):304.

[3]杨笑媚.浅谈门诊换药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5):336.

门急诊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08年12月我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病人152例 (1 860例次) , 年龄13岁~75岁;静脉输液时间3 d~21 d;上呼吸道感染56例, 支气管炎34例, 肺炎30例, 肠炎32例;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活动性肝炎、手术、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病史。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76例 (924例次) 和对照组76例 (936例次) , 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包括血管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针头、输液方法、浓度高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护理[1]和穿刺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管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干预效果, 包括:①静脉穿刺首次穿刺成功情况, 首次静脉穿刺成功指首次穿刺成功后1 h内未重复穿刺;②病人满意度调查, 采用满意度评分, 满分100分, 共发放调查问卷1 860份, 回收有效问卷1 860份, 有效回收率100%。

1.2.1 护理管理干预方法

①健康教育护理管理干预:护理人员实施治疗操作时, 针对不同的输液病人就门急诊病人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口头健康教育;讲解药物作用与副反应;说明输液的总量、速度、所需的时间;拔针后按压方法及时问;输液后注意事项及自我护理。②心理护理管理干预:正确评估来输液病人各阶段心理状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疏导, 通过感情宣泄方法来增强病人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充分考虑病人的年龄、所患疾病、身体状况、输入的药物、液体的量、最佳输液速度、穿刺部位、针头固定方式以及采取的最佳体位, 并在输液操作时讲解相关知识, 向病人讲明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恐惧状态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使病人对负性想法进行认知重建。③人性化护理管理干预:实施有序轮候输液, 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接待前来输液的病人及家属, 运用规范语言有秩序安排病人到椅上或床上等候;主动向病人进行自我介绍, 并介绍卫生间和饮水机的位置;帮助病情急、重、行动不便和老年病人取舒适的卧位, 并为其盖好棉被或毛毯;输液室为病人准备好报纸杂志、一次性水杯、垃圾袋、调节病人喜爱的电视频道, 随时为需要喝水的病人送上一杯水;在各项护理操作中要做到举止稳重、动作熟练操作轻柔、反应敏捷, 静脉穿刺轻柔娴熟, 一针见血, 选择血管要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输液中增加巡视次数, 主动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感, 使其在输液过程中更为舒适、安全、放心。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静脉输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起效快等优势, 在挽救病人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2]。近年来, 随着医学的深入发展、护理专业内容的深化和工作范围的扩大, 输液护理人员专业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这有利于对输液领域各种问题认识的深化, 是输液护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已越来越被广大护理管理者所重视, 门急诊输液病人多、流动量大, 加之病人在输液前大都不了解输液的一般情况, 不了解所用药物的基本知识, 自己随意调速的情况经常发生, 此外门诊输液病人多数存在药到病除的心理, 希望一针见效, 否则认为药物无效或治疗方法不当。若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不能一次成功或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指导不到位, 在拔针后穿刺部位出现血肿, 便常常使病人产生抱怨, 不信任心理, 造成护患关系紧张, 既会影响到病人的康复、预后, 又可影响护理人员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元化, 病人对健康教育的形式要求也是多元化的, 我们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背景不同, 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 通过护理人员在输液前、中、后宣教, 使病人掌握相关知识, 预防保健能力得到增加, 对护士工作的信任感和满意度随之增加, 使病人更加安全的完成输液治疗过程。

心理护理管理干预更符合现代护理模式的需要, 既能配合病人的治疗, 减少输液不良反应, 又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病人不仅要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 还要面对医院的特殊环境及陌生的医务人员, 表现出异常的紧张、恐惧、焦虑等,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静脉输液病人如何面对穿刺及输液过程;如何应对穿刺及输液过程所带来的影响, 使其心理和躯体发生积极的变化。通过心理护理管理干预可以给病人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护理支持, 可减轻其对穿刺及输液的心理压力及恐惧感, 可缓解其焦虑情绪, 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达到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人性化护理管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 不仅可以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在解除病人痛苦、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而且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通过人性化护理管理干预, 把人性化护理具体落实到门诊静脉输液的各个环节中, 提倡微笑、礼貌、高效、舒适、快捷的人性化服务, 以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熟练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技巧, 充分尊重、理解、关怀病人, 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首次成功率97.19%, 明显优于对照组92.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病人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 。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管理干预不仅可以缩短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的距离, 使接受静脉输液病人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提高病人配合治疗的主动性, 增强病人信心, 使病人取得更好的疗效。同时, 护理管理干预还能更好地满足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 提高输液专科护理从业人员的素质, 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颖.长期输液者的静脉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 2007, 26 (21) :22.

门急诊护理 篇8

1 护理风险识别、评估

1.1 护理人员自身的风险因素

1.1.1 法律意识淡薄

护士对自身职业与法律之间的联系认识不足, 在工作中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在护理操作中, 缺乏对自身的约束, 主观臆断, 追求速度, 随意性强, 慎独精神差, 违规操作却茫然不知。

1.1.2 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执行医嘱后未及时签名, 未履行好告知义务。对同事、亲友的违规要求未遵守规章制度, 违规给予操作。

1.1.3 服务态度差或服务方式不当

对病人及家属话语生、冷、硬伤害对方, 对病人的反复询问不耐烦、不体谅, 表现为懒于解释或说话不注意方式及语气, 使对方难以接受;使用肢体语言不当, 引起对方误解, 产生纠纷。

1.1.4 责任心不强, 工作疏忽、巡视不及时

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精力不集中、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而配错药、输错药;巡视不到位;接瓶不及时、输液速度过快、输液药物外渗致肢体或头皮肿胀等。

1.1.5 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

护士静脉穿刺技术水平低、穿刺前未对血管进行认真评估或进行穿刺时思想不集中, 造成穿刺失败;静脉穿刺失败后未及时向病人或家属做好致歉沟通, 引发不满情绪而投诉。

1.2 药物的风险因素

1.2.1 药剂人员的因素

药剂人员发药错误, 护士未认真核对药物引起配药的错误及给药的错误。

1.2.2 药品因素

药品种类多, 一品多规、一药多名、一药多剂、护士对新药知识不了解, 未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

1.3 病人及家属方面的因素

1.3.1 病人及家属期望值过高

由于病人对疾病康复过程缺乏正确认识, 如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 怀疑诊断错误、药物错误;从而引发不信任的纠纷, 甚至过激行为。

1.3.2 病人及家属的急切心理因素

由于门诊病人及家属急于重返工作岗位, 对医嘱的依从性差, 如病人及家属自行调快输液点滴速度。

1.3.3 病人及家属随意性因素

输液室病人多, 流动性大, 所输液体瓶数多, 且常随意更换座位, 增加输液管理难度, 易发生未完成输液治疗就拔针的漏输液现象, 引发护患纠纷。

1.4 人员配置及环境因素

1.4.1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 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 身心疲惫, 生理、心理压力加大, 过度疲劳引起注意力警惕性下降。

1.4.2 环境因素

输液室病人密度大, 环境嘈杂, 病人之间存在同名同姓或同音谐音的情况, 护士呼叫病人时容易出现错误应答。

2 护理风险的预防及控制

2.1 增强法制意识

2.1.1 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经常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法律知识;牢记核心制度, 并将制度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

2.1.2 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对有疑问的医嘱要认真询问, 及时与医生沟通, 确认无误方可执行;严格遵守医疗护理规章制度, 对亲友的违规操作要求敢于拒绝并及时汇报主管部门。

2.2 重视护理风险管理

2.2.1 细化并规范护理过程管理

了解护理风险现状, 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特点, 对潜在的护理风险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并严格执行。

2.2.2 加强重点和薄弱环节的管理

急诊病人、婴幼儿、高龄病人是容易出现护理纠纷和护理意外的人群;节假日、中午、中夜班是护理风险问题好发的时间, 应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血管活性药、高渗溶液的病人是护理风险问题好发的危险病人。对上述主要人群和好发时间、特殊治疗加强监控和管理。节假日、中夜班护士长不定时巡查, 检查、督促护理人员遵守操作规程。

2.2.3 制定科学、动态、弹性的排班制

工作任务繁重时根据科室病人情况和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弹性排班, 增加病人高峰期的上班人数;制定应急状态下输液室护理人员调配预案, 科室人员做到工作需要时随叫随到, 以达到保质保量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2.2.4 建立有效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医院实行护理部-科护长-护士长三级安全质量控制网络。科室设立质控小组, 质控小组成员每周对每个护理成员进行二次工作质量检查。注重安全前瞻性管理, 设立安全隐患登记本, 人人有安全管理意识, 护理检查或护士工作中发现有安全隐患的事例及时记录。定期进行护理风险评估, 建立检查、反馈制度, 设立可追溯机制, 及时控制护理风险。

2.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在输液过程中层层把关

2.3.1 输液时严格采用两种查对方式, 防止输液病人错误发生

2.3.1.1 采用双牌查对

制作与每张输液椅号码配套的号码牌2枚, 每位输液病人在接待安排时发给座位号码牌1枚, 另1枚跟随该病人的输液药品, 待配制药液后连同药液携至输液操作位置与该病人手中的号码牌相吻合方可输液治疗。

2.3.1.2 反问式查对

查对病人姓名时, 采取礼貌性询问病人姓名, 由病人自主陈述姓名, 再与输注药液标识的姓名复核的查对方式。

2.3.2 配药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配药前按医嘱及病情需要排列输液顺序并在输液瓶的瓶签上规范标识序列。配制粉制药物时要充分溶解药物再加入液体中。配制2种或2种以上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 配制药物后注意观察药物是否变色、沉淀、混浊, 符合要求方可输液。

2.3.3 加强责任心, 巡视制度落实到位

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病人, 主动询问病人, 倾听病人的主诉, 观察有无输液反应, 输液部位有无疼痛、肿胀, 及时排除输液故障, 及时给病人续接药液。做好健康教育, 嘱咐病人及家属不要自行调节输液滴数。

2.3.4 拔针前认真核对

输液结束拔针前认真核对注射单、瓶签记录, 确认输完液方可拔针。

2.4 加强在职培训, 提高团队抗风险能力

2.4.1 加强对药物知识学习

定期组织学习药物知识, 及时掌握新药知识。接收药品时, 发现有不熟悉的新药品要虚心询问, 必要时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清楚药品再执行医嘱。

2.4.2 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

鼓励护士积极主动参加各种专业学术活动, 拓宽知识面, 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发展。同时还要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提高与病人沟通的能力。严格实行护理人员准入制, 制定新护士及在职护士培训计划, 新护士获得执业证书并经过操作技能考核才能独立工作。

3 小结

通过对输液室护理工作中的护理风险分析, 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应对能力, 及时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 健全风险管理机制。输液室护理缺陷由2008年的0.002%下降到2011年的0.001%。护理不满意意见由0.06%下降至0.02% 。护理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一项持续改进的工作, 有效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焦红玲.护理风险的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0) :218.

门急诊护理 篇9

1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 护士因素

1.1.1 风险意识淡薄。

普遍认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而引发较多的护理风险, 对护理风险存在认识不强[2]。因为门急诊静脉输液的护患关系特点是建立在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的基础上,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与普及, 病人的维权意识大大增强, 以及社会上树立了“病人是上帝”的准则, 对护理操作治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都希望有个说法, 以求心理平衡, 造成护患关系日益紧张。

1.1.2 查对制度不严, 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护士核对医嘱粗心, 没有把错误的医嘱核对出来, 及时更正, 配药时张冠李戴, 出现用错药的不良后果, 轻者引发医疗纠纷, 重者危及生命, 引起重大医疗事故, 后果不堪设想。

1.1.3 违反无菌操作和药品配伍禁忌原则。

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造成操作过程污染, 引起输液反应、医源性感染, 致患者及家属不满。不按配伍要求用药, 造成药物间不良化学反应, 使病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合理治疗, 甚至造成严重的伤害。忽视静脉输液微粒的存在, 对于可见的静脉输液微粒, 如药品结晶, 未溶颗粒, 以及配药过程中带入输液中的安瓿碎屑胶塞, 未作合理处理, 造成病人家属的不满。

1.1.4 静脉穿刺技术不过关。

护士静脉穿刺前未作合理评估, 与病人缺乏沟通, 造成穿刺失败。

1.1.5 不执行告知义务。

病人不知情或不理解的情况下, 给其采用特殊治疗、用药, 造成事后病人及家属不接受而引发各种纠纷, 与病人及家属缺乏沟通或态度不够友善, 执行护理操作时解释不到位, 引起病人及家属不理解或误解等, 都可成为发生护理纠纷的因素。

1.2 病人因素

1.2.1 病人及家属法律观念的增强。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普及, 病人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在医疗治疗活动中稍有不如意, 就可能产生医疗纠纷或付诸法律[3]。

1.2.2 缺乏信任。

病人静脉输液治疗前存在的心理问题不信任, 认为护士水平低, 必然引起不良的护患关系。一旦希望的结果没有达到, 心理落差大, 病人及家属则易心怀不满。

1.2.3 疾病本身因素。

由于躯体的痛苦, 病人精神紧张, 情绪不稳, 脾气暴躁, 易产生攻击性格, 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1.3 输液环境因素

由于我院门急诊输液室面积较小, 硬件设备简陋。输液高峰时, 病人、陪护人员较多, 相互拥挤, 声音嘈杂, 空气不流通。

1.4 社会因素

社会舆论对医院的负面影响, 媒体的炒作和不正确的引导, 导致病人对医方的不信任, 另外“病人就是上帝”这种说法的误导, 将病人和医护人员不是摆在平等的位置上[4]。

2 对策

2.1 实行输液病人集中静脉穿刺

2.1.1 有效减少护理风险。

实行集中静脉穿刺, 各班护士均能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 从接诊开始到穿刺结束, 每个护士在操作每个环节过程中均须进行查对, 使三查七对真正落到实到工作中, 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5]。

2.1.2 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和节约时间。

稳定的穿刺环境有助于护士对穿刺环境的熟悉, 提高一针见血的成功率, 同时对无菌物品及各类医疗垃圾均按要求固定放置, 集中取放, 可以节约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病人等待的时间, 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2.2 加强静脉输液治疗的各环节管理, 保证输液安全

2.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做到责任到人。

将三查七对制度贯穿于静脉输液治疗的各个环节中, 护士应做到首接负责制, 接诊护士接到病人的药物后, 首先要对其正确判断, 查漏补缺, 对病人姓名、药品名、剂量、浓度与病历和输液单核对是否相符, 还有对药品的质量、有效期进行检查, 如有疑问应及时处理, 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经核对无误后护士签名并转递给配药护士。配药护士再一次对病人的药品与输液单核对, 无误后方可加药并每配好一瓶药后均在瓶上签上名字, 责任到人。输液护士给病人输液前进行双向核对, 要求输液护士对病人必须采取两种以上的核对方式, 对清醒的病人应引导其自述姓名和其他确认信息, 以达到双方确认后方可进行输液, 以免病人同名同姓输错液, 操作完毕后输液护士必须在输液卡签上自己的姓名和输注时间以及注意事项。落实观察巡视制度, 巡回护士对输液病人进行循环式巡视, 及时更换液体和拔针, 对接瓶和拔针都必须三查七对并在输液卡上签上姓名和时间。注意观察输液病人病情变化、有无输液不良反应、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痛, 以及询问有无不适症状, 尤其对老人, 行动不便者应多加关心, 同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静脉输液注意事项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 避免病人及家属擅自调整滴速, 对需严格控制滴速的液体, 一律采用输液泵进行滴速控制, 以保证输液安全。

2.2.2 强化无菌观念, 按照门急诊静脉输液质量标准操作。

严格遵守治疗室、处置室、无菌物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器使用及管理制度, 把好操作及一次性物品使用关, 消除由此导致的安全风险, 确保门诊静脉输液安全性[6]。

2.2.3 严格交接班。

在交接班时, 对正在输液的病人进行认真交接班, 对病人的输液过程、医嘱要求、病人用药后反应, 以及危重、特殊病人做详细交接班, 避免在这一环节出现疏漏和不足。

2.2.4 落实告知义务。

对特殊病人和特殊治疗, 应实施病人及家属告知制度。门诊静脉输液前, 对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 依据药物试敏程序, 告知病人药物试敏的意义, 询问病人过敏史, 经其同意后, 再执行药物过敏试验医嘱, 试验阴性后方可使用;同时对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所使用的贵重药品均实行告知义务, 在病人知情同意后使用。在输注胰岛素、硝酸甘油、血制品及抗生素等特殊药物时, 应严格按医嘱要求调整滴速, 并告知病人及家属不要自行调节, 保证治疗计划正常进行。总之, 在输液处置后, 及时告知病人及家属注意事项, 避免不良后果发生, 以确保输液安全。

2.2.5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保持护理人员相对充足, 实行弹性排班,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新老搭配, 这有助于提高年轻护士穿刺水平, 操作时, 难度较大的可由高年资护士承担, 低年资护士在操作中遇到困难, 可以请教高年资护士。

2.2.6 掌握过硬的技术, 提高穿刺成功率。

正确选择和保护血管, 宜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好固定部位穿刺, 精选合适的针头, 宜选用5号半或6号针头静脉输液, 且遵循由远到近的穿刺方法, 力求一针见血, 减少病人痛苦, 提高穿刺成功率, 如果穿刺一次成功, 护士要感谢病人的配合, 如果一次穿刺未成功, 护士主动向病人道歉, 并征得病人同意后再穿刺第2针或换人操作。

2.3 加强护患沟通,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护患纠纷最初的原因常常与服务态度或解释工作不到位有关, 具体表现为护理人员对病人不尊重、不关心、讲话生硬随便、不负责任、表情淡漠、操作机械、注意事项交代不清楚等, 造成病人及家属极端不满, 进而引发纠纷。因此重视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 减少护理风险, 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护患间只有通过交流与沟通才能增进情感,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要及时交流病人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护士应实施的护理措施, 目的是让家属知情同意, 在与病人家属的沟通中, 要求护士注意沟通技巧, 要从病人及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 给病人家属以人性的关怀和帮助。多关心病人, 对其进行耐心细致、以真诚的态度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做得不够的以诚恳的态度向病人家属道歉, 以得到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最终达到改善医护患关系的目的, 从而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

2.4 创造良好的输液环境, 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急门诊输液病人流动性大, 输液室比较嘈杂。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心情, 据调查在输液过程中大多数病人都希望一个人安静。因此, 输液室设计布局, 分成人输液区和小儿输液区、候诊区和输液区, 保持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流通, 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输液环境。

2.5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 护士要通晓并执行《执业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强化护士的法律知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 认真履行护士岗位职责, 让护士清楚地知道护患利益是相连的, 维护病人的利益就等于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只有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教育, 增强其法律意识, 才能有效避免护理风险, 防范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3 结果

我科从2011年1月起对门急诊静脉输液的各环节进行风险管理, 临床实践证明, 实施管理后静脉输液各个环节职责分明, 责任到位, 静脉输液程序规范化, 有效地减少了静脉输液过程中因护理不到位而引起的护理风险, 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4 体会

4.1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是降低护理风险前提

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6]。将“三查七对”制度、病人安全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职业防护制度、告知义务制度等制度落实, 为输液工作流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证。

4.2 实行风险管理, 增强护士风险意识

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强化了全体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应对能力, 增强了护士依法施护的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 自觉地规范护理行为, 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自我约束、自我保护意识, 有效回避护理风险的发生。

4.3 加强与病人沟通,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通过多介绍、多询问、多解释, 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 发现病人的情绪变化, 避免其不良情绪膨胀而引发各种纠纷。

4.4 创造良好的输液环境, 提供细节服务

为病人提供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输液环境, 应尽可能提供一些细节服务如药物寄存、热开水供应等, 以更加方便病人, 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7]。

5 展望

5.1 建立门急诊输液中心, 成立专业化静脉输液护理队伍

保证静脉输液安全, 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提高输液质量, 为病人提供安全、便捷、周到、舒适的服务, 更加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融洽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输液病人满意度。

5.2 开展健康宣教

静脉输液病人一般持续数日, 在输液区利用电视或宣传小册子等多种形式, 向其宣教输液常识、药品知识、常见病的预防及自我护理知识等, 提高病人对医院治疗和自身疾病认知度。

参考文献

[1]郑红宣.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潜在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J) .医学信息, 2010, 23 (10) :3669-3670.

[2]陈梅芳, 朱丹.全面认识临床护理风险原因以增强医疗安全 (J) .现代护理, 2006, 12 (19) :1781-1782.

[3]王津立, 杨明.门诊输液室知情同意权实施与患方因素纠纷防范护理视野投向 (J) .现代护理, 2006, 12 (14) :1371-1372.

[4]张跃琳, 冯丽珍, 侯新彩.门诊护理有效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 (J) .护理学报, 2006, 13 (7) :34-36.

[5]肖丽芳, 周望梅.门诊输液室集中静脉穿刺的应用与体会 (J) .护理学报, 2006, 13 (3) :42-43.

[6]曾燕辉, 陈琼芳, 林秀珍, 等.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 (J) .现代护理, 2006, 12 (21) :2044-2045.

[7]何杏兰, 郑东英, 谢俊玲, 等.风险管理在病房管理的应用 (J) .护理学报, 2006, 13 (2) :83-85.

门急诊护理 篇10

1 对护士的柔性管理

儿科护理工作琐碎、繁重, 患儿以及家属对护士的要求很高, 儿科护士长期处于紧张、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为了缓解护士的心理、工作压力, 我科结合儿科门急诊的工作特点建立柔性工作模式, 实质上就是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护士人力资源管理模式[3], 具体措施如下。

1.1 实施柔性排班制

护士排班是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合理的排班是保证各项制度和标准得以落实的基础[4], 也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举措。在原有的人力配置上, 我科改变传统的排班方式, 根据历年来摸索出的病人就诊高低峰期实施柔性排班制, 科学调配护士的工作时间, 保证在工作量较大时有足够的工作人员, 在工作量减少时安排护士轮休, 避免忙闲人力不均的现象。此外, 排班时遵循"高低年资搭配、技术经验搭配、沟通能力搭配"的原则, 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 互相取长补短。调整排班后, 不仅使护士的工作压力减轻, 工作积极性提高, 而且有效缩短病人等待处置的时间, 护患纠纷减少, 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

1.2 实行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理服人, 以身作则, 对护士的管理主要依靠鼓励和信任使护士积极主动工作[5]。部分决策在护士长的组织下通过集体讨论决定。如:根据护理流程再造这一理论, 我科组织全体护士共同参与, 对原有输液流程重新评估, 分析存在的问题, 进行输液流程再造。实施过程中, 使用输液号牌, 按顺序编号输液;改进收药配药流程, 使用小药筐使药物摆放有序;落实签名负责制, 在输液的每一环节均须护士核对签名;制定输液巡回制度, 护士定时巡视输液区, 随时掌握输液情况。新的输液流程得到全体护士的认可, 护士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 能够自觉执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不仅使输液秩序明显好转而且有效降低了护理差错。

1.3 重视心理沟通

儿科门急诊收治的患儿起病急, 家属烦躁, 沟通困难, 容易发生护理纠纷, 护士的心理压力大。护士长主动从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与护士沟通, 及时发现情绪变化, 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此外, 聘请专家举行《护理纠纷防范措施》的系列培训, 制定《儿科门急诊不同情境的语言沟通以及服务忌语》, 帮助护士减轻心理负荷, 提高沟通能力以及风险防范意识。

1.4落实柔性激励机制

根据护士需求,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结合儿科门急诊的工作特点逐步完善护理工作量化管理、柔性激励制度。实施过程中, 编制了《护理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及《护理绩效考核制度》等, 对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进行全面考核, 并与绩效考核、奖金分配挂钩;对护士工作中的创造性, 良好的建议以及小小的进步等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护理工作量化管理、柔性激励制度激发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 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服务质量。

2 对患儿及家属的管理

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不仅包括对护士的柔性管理, 更包括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性化管理。

2.1 全方位健康教育

儿科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护士不仅要做好各年龄段患儿的护理, 还要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 使其理解和配合护理工作[6]。针对专业特点, 我科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健康教育。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定期更新宣教资料;对就诊患儿免费发放《儿科护理指导手册》;制定《健康教育实施制度》《静脉输液患儿家长安全告知书》《静脉留置针使用小贴士》等。力求做到在病人就诊的每一个环节, 都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指导。健康教育的实施满足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 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同时督促护士加强学习, 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2.2 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

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根据病人的特点和个性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首先, 我科改善诊疗环境, 设置静脉穿刺集中处置室、购置儿童输液床, 并在诊区张贴卡通画及各种温馨提示, 使儿科门急诊环境更温馨更舒适。其次, 推出一系列人性化服务措施:如提供爱心联系卡, 以便家长了解专家出诊时间;为输液患儿发放小礼物, 表达天使的爱心;设置意见箱并提供纸笔, 以便护患沟通;免费提供热水、纸杯、卫生纸;设立失物存放柜, 为患儿保管遗失物品;提供爱心雨伞, 需要时带走, 方便时送回。以上多形式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服务, 使护士的服务意识提高, 树立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同时让患儿家属感受到来自护士的关怀, 真正满足病人的需求, 使病人对护理工作更为放心。

3 实施效果

3.1 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

2011年儿科门急诊护士对工作环境、护理排班、考核管理等内容的综合满意度为92%, 2012年上升为96%。

3.2 病人综合满意度提高

随机抽取2010年6月—2010年12月以及2012年6月—2012年12月儿科门急诊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各200份进行实施柔性管理前后病人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 实施柔性管理前后儿科门急诊病人满意度提高。见表1。

3.3 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减少

2011年发生护理纠纷2例, 护理差错3例, 2012年无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

4 体会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的软管理[7]。刚性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依据, 用规章制度约束并规范员工行为, 依靠组织职权实施的程序化管理[1]。二者相辅相成, 互相补充, 管理需要和谐, 和谐离不开柔性管理和制度管理, 把握管理的尺度, 管理的柔性, 才是管理的艺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柔性管理要建立在严格的制度化基础之上, 刚柔结合才能化弊为利, 达到有效地管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在信任和尊重护士的基础上实施民主管理, 肯定重于否定, 激励重于控制。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个护士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变“要我怎样做我就怎样做”为“我要怎样做, 我想怎样做好”, 极大的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 全身心投入工作, 并且将这种美好的情感转移到病人身上, 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柔性管理提出以“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实施柔性管理, 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要做到以护士为中心, 把对任务的关心与对人的关心结合起来, 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移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提高护士的满意度[5]。柔性管理是现代护理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 作为临床护理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实施科学的激励方法,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儿科门急诊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儿科门急诊护士进行柔性管理, 实施柔性排班、实行民主管理、重视心理沟通, 落实柔性激励制度等;对病人进行柔性管理, 实施全方位健康教育, 大力推行人性化护理服务新举措。[结果]实施前后儿科门急诊病人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实施柔性管理能够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柔性管理,优质护理,儿科,门急诊

参考文献

[1]支玉成.知识密集型企业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l0, 23 (9) :127-128.

[2]张敏, 张平, 徐晨.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内部服务质量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关系[J].护理研究, 2013, 27 (12A) :3871-3873.

[3]成翼娟, 黄丹莉, 李继平.以能力为基础的护士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模式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l (10) :73.

[4]汪婷, 蒋红.弹性排班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 2014, 28 (2A) :388-390.

[5]胡德英, 刘义兰, 方鹏骞, 等.护理柔性管理的利与弊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 2012, 4 (6) :526-529.

[6]郑雪莲.健康教育在儿科的实施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4) :47.

门急诊护理 篇11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内科;护理纠纷;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08-02

急诊室与医院内的其他科室不同,急诊室内的患者大多病情危急,这也是急诊室护理纠纷发生率偏高的原因,如何实施更加有效的护理改革措施,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这就需要对急诊内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本次研究主要是对优质护理对急诊内科护理纠纷的影响,现将报告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之间于我院就诊的90例急诊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65例,女性患者为25例,年龄25—63岁之间,平均年龄(42.1±3.9)岁,患者的文化程度:小学12例,初中35例,高中及以上学历53例,以上患者已排除精神疾病、语言障碍的患者。将本次研究的患者按照一定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45例,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纠纷率进行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性别等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优质化护理措施。优质化

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接诊、就诊、救治以及文书记录方面的环节。

接诊环节:患者在入院时,护理人员要以微笑服务,为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护理人员积极、热情的服务态度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此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医院要在科室的显眼位置设置分诊台,在为患者提供便利的同时,避免患者扎堆的现象,护理人员要及时安排并带领患者进入诊室,提高护理质量和就诊效率。

就诊环节: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特殊科室,在急诊科的患者具有病情危急且病情变化较快的特点,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就诊流程,可适当的省略检查、挂号等环节。对于一些重症患者,可适当开通抢救的渠道,患者在抢救时家属可办理相应的手续,以患者为根本,将患者生命安全放于第一位。护理人员要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相关问题及疑虑,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尽量理解医院所做出的做法。

救治环节:医护人员之间要加强流程的配合,对于不同的急救措施要进行细化分析,制定相对应的救治配合措施。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演练及培训,模拟不同的抢救措施,增加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熟悉对医疗器械的使用,缩短救治过程中的实践耗用。以分层次、新老搭配的形式,充分发挥经验丰富护理人员的作用,相对应的设置护理组,每组安排一个组长,要求组内人员对工作负责。护理人员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和临危不乱的能力,面对急诊病人,护理人员要随机应变,熟悉药物放置位置、抢救设备的使用方式以及仪器的熟练操作,这些都会关系到抢救结果。

文书环节: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详细记录,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以此来提高患者治療的依从性。

1.3观察指标分析

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服务态度等方面满意度进行调查和

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的研究结果数据采用SPSS19.0专业数据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X?标示,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及讨论

2.1结果

在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为97%,对照组为82%,观察组患者满意

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在接诊环节、就诊环节、救治环节以及文书环节的纠纷发生率分别为:4%、3%、7%、3%;对照组患者在接诊环节、就诊环节、救治环节以及文书环节的纠纷发生率分别为:10%、9%、12%、6%,对照组护理的纠纷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纠纷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讨论

急诊室区别于医院的其他科室,是纠纷易发区,急诊科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

行护理时,首先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全面的了解,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能积极的配合治疗。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自身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优质护理,有效的降低纠纷的发生率,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院的护理质量。

通过本次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急诊科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方法,能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纠纷率的发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生活多样化的发展,人们在医院救治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同的护理纠纷,在这种社会发展背景下,护理人员要对入院的患者要及时做好心理评估,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以热情的服务分为和积极的服务态度,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做好双方之间的沟通,从而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提出的、担心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在护理的过程中减少纠纷的发生率及安全隐患的发生率。

结语

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能有效的减少医患纠纷,还能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增强医院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能更加及时、有效的了解患者需求,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还能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钟楚燕. 优质护理对急诊内科护理纠纷的影响研究[J]. 中国校医,2015,02:137-138.

[2]邹传仁. 优质无缝隙护理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医学,2015,22:112-113.

急诊护理风险干预 篇12

1 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

1.1 急救经验不足

急诊护士观察病情不细致, 操作技术不熟练, 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 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 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 容易导致护患纠纷。

1.2 违反操作规程

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完成的, 如:急诊护士的分诊, 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 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 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 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 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1.3 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

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中, 精神高度紧张, 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 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 极易发生各种冲突甚至暴力伤害, 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4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

患者医学知识缺乏、认知水平低、护患沟通不畅导致医患纠纷。

2 护理风险干预措施

2.1 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针对年轻护士处理问题差的特点, 首先更新护士知识, 学习新理论, 教育护士有意识地积累知识和经验, 培养自己观察病情能力的广度和深度。科室建立“纠错登记本”, 可以通过纠纷实例及时教育全体护士举一反三吸取教训, 并记录在“纠错登记本上”, 以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学习和考核医院制定的护理服务标准, 将急诊常见病抢救预案定为:一人抢救程序、二人配合抢救程序、三人配合抢救程序, 并进行急救情景演示模拟考核, 训练护士应对紧急事件的应对能力。

2.2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十分重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 人们对医疗服务期望的提高, 致使护理人员必须重视知识更新和技能训练, 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及娴熟的护理技能, 才能高质量地实施护理。护理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结合单位需要组织护士业务学习, 反复训练专业技术操作, 加大执行和考核力度, 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同时针对低年资护士, 选派高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 使她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抢救危重患者的能力。鼓励广大护理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水平, 选送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 使护理人员毕业后研修制度化, 不断更新知识, 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 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的发生。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 良好的职业道德, 才能适时准确地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 做到护理到位, 患者满意。

2.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让急诊护士深刻认识到, 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 必须从自身做起, 强化风险意识, 加强护理风险教育, 提高护理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让每位护士都能判断护理风险, 分析产生的原因, 确定高风险环节, 利用医疗安全分析和识别指导等形式对全科护士进行风险教育。学习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法律知识, 学习识别哪些情况隐含风险, 有多大危害, 提高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 以便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防患于未然。

2.4 转变服务观念、加强护患沟通

随着新时期医学模式的转变, “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服务理念的形成, 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增强护理人员为患者服务的意识,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为急、危、重患者开通绿色通道, 特殊检查治疗前应征得患者同意, 履行签字手续及告知义务, 治疗护理过程中要告知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名称、目的、注意事项、副作用及应承担的风险, 对意识不清、昏迷、无行为能力的患者, 对其家属履行告知义务;对危重患者要及时向家属告知病情, 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护理隐患, 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

医疗是高风险的行业, 而急诊护理更是处在风口浪尖, “一念之差”和“一技之差”都有可能出现医疗事故, 甚至患者的死亡。“一念之差”差的是责任, “一技之差”差的是技术水平[1], 但是很多医疗纠纷并不是出现在高、精、尖的医技措施, 而是出现在最基本的三严和“三查七对”上。因此, 急诊护理安全是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上一篇:AGV控制系统下一篇:教学的几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