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人员

2024-07-08

急诊护理人员(共12篇)

急诊护理人员 篇1

护理人员[1]培训是培养护理人才, 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活节奏的加快, 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 使得急症与意外事故的发生呈增长趋势。如不积极, 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 则可能导致一些生命丧失救治的机会。而急诊抢救时往往是在一个开放性的场所[2]中进行, 其工作量大、接触面广、人员密集、易造成摩擦、茅盾与病情冲突的问题。使得护理人员在护理急诊病人时需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应急综合能力和过硬的护理技术操作能力。以确保在急诊抢救时能高效, 高质的正常进行。

1 培训对象

急诊科护理人员35名, 年龄19~40岁, 平均年龄23岁。工作年龄为1~15年, 1~2年共25例, 平均工龄3.8年。学历结构:中专20名, 大专11名, 本科4名。

2 影响护士护理思维的因素

在急诊护理时, 影响护士思维的因素有很多。如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专业技能的操作程度、良好的沟通能力等。除此之外, 丰富的经验、阅历、个性特性及个人综合素质等都对护理思维养成与判断上有直接影响。特别是在急诊护理时, 由于急诊护理的急, 快, 压力大, 工作量[3]多等特点, 使得护理人员容易出现紧张、混淆、反应慢等思维。

2.1 理论知识

在急诊中由于护士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知识缺乏灵活运用导致在急诊时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知识的缺乏不仅表现在专业知识, 还表现在法律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急诊护理中, 理论知识是一个人素质和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特别是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 急诊的机械设备、新型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展规律都在不断更新, 不断完善,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新的理论知识防患于未然或使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才能为不断提升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2.2 专业技能技巧

能力形成不是凭空的, 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后还必须通过练习与操作形成初步技能和熟练技巧。在急诊科急诊的病人由于有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性小等特点, 使得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具有精湛娴熟的专业技术, 所以要不断的加强临床专业技能技巧练习和培训。

2.3 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是减少护患矛盾纠纷的最好方法。要逐步构建以人为本核心理念, 视患如亲, 对服务对象耐心解释和沟通, 把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作为该阶段护士培训不可缺少的内容。

2.4 护理[4]经验欠缺

与高年资护士相比, 低龄护士看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往往是片面的, 遇事不够冷静, 护理经验欠缺。

3 培训方法

3.1 理论思维的培训

医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

(1) 参加医院的学术活动、讲座、培训班:医院可以组织医院其他科室对培训人员进行授课。如心内科、急诊科、呼吸内科、创伤骨科及ICU[5]临床专家进行授课, 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

(2) 每年派2名护理人员去学习进修:护理人员去学习进修, 使护理人员及时吸收新知识与新技能, 给急诊科室注入新的知识。护理人员学成归来后进行授课, 传授先进的急救理论知识与抢救技能, 达到资源共享, 提高科内全体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3) 低年龄护士的培训:低年龄的人员除了及时参加学习活动之外, 本科室还采用“一带一”的方法, 让资深的护士担当起老师的责任, 对低年龄的护士时时刻刻进行护理指导, 并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详细讲解本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使年轻护士提高警惕。遇到突发事件能主动处理。

(4) 其他方面的学习:护理人员不止要学习专业技能的理论知识, 还要懂的法律或跟其相关的学科方面的知识。

3.2 技能思维的培训

情景模拟训练[6]是培养护理人员技能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情景, 让护理人员按一定的工作要求, 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特别需要较好地模拟了现场的紧迫感, 使训练者感到紧张、急迫甚至忙乱。在每次的情景培训中, 由资深护理人员做指导老师扮演患者角色, 进行应急病情的描述。在培训时, 不仅要求培训对象要正确评估, 还要立刻应用预案程序采取相应措施, 结束后指导老师就评估、急救护理措施的实施进行讲评。通过指导在进行反复的演练, 使的护理人员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 及动手能力。为以后急诊应急时, 打下良好基础。

3.3 沟通思维的培训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需要灵活的运用沟通技巧。在与患者沟通时, 要注意语气需适当, 并礼貌用语。还要意体态语言带来的重大作用, 如仪表、着装、姿态、情绪等都会影响到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还需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 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护理人员能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 真正做到改善服务态度, 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护理人员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4 结果

经过4个月的培训, 35名护理人员经考核合格率100%, 优秀32名占91.43%, 良好3名占8.57%。全部都能单独的进行各种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 人人达到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业务素质。病人满意度、急诊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医生满意度与培训前作比较。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统计学检验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5 讨论

在培训中我们发现低年龄护士在急救时往往表现为慌张、不知所措、害怕等定期的情景演练和高年龄护士一对一的教导下使得护士在面临突如其来的急救能应变自如。而针对高年龄护士缺少最多的就是热情, 活力, 在与低年龄的一对一搭配中高年龄护士除了在教导中来更完善自己的护理知识, 还能感染到低年龄的活力、朝气。在护理培训中我们不仅仅要让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学习, 还要让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演练。从而把“听到的知识”演变为“动手能力”, 运用到急救中来、加强其应变能力。护理思维的培训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能力, 是护理人员多种护理能力的完备结合的体现。而过硬的技能、应变能力、丰富的临床知识都是急救护理人员的必备条件, 所以我们须持之以恒地大力加强护理人员的思维培训。并且在护理人员急诊思维的培训中, 不仅是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 还是确保急诊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的保障, 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

摘要:目的加强急诊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人员在急诊时的急救思维和应变思维能力。方法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 使得护理人员更加系统的学习应急知识, 应急技能, 管理知识等。结果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与专科护理水平。综合技能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论专科急诊护理培训与其他考核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在急诊时的护理思维。

关键词:护理思维,护理人员,急诊,培训

参考文献

[1]王育珊.急救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李秀华, 高敏, 郭敬霞, 等.专科护士发展需求与现状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05, 10 (5) :8~12.

[3]冯先琼, 曾继红, 李晓玲.香港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与趋势[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3) :58.

[4]王东耀, 刘海滨, 高凌, 等.护生基础教育的缺陷与变革力向[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5 (4) :3~5.

[5]费国忠, 毛仁忠, 郭永饮.突发公共卫生事院前应急医疗救援[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 13 (6) :431.

[6]郭燕红.探讨和建立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2) :952~953.

急诊护理人员 篇2

急诊科护理人员奖惩考核细则

根据护理部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及激励措施的要求,制定本科室护理人员奖惩考核细则:

一、奖励事宜

1、病员表扬:病员提名表扬一次奖励30元;收表扬信一次奖励100元;收锦旗一次奖励200元。

2、积极主动加班的一次奖励10元,按实际加班时间累积补休。

3、及时发现别人错误并帮助及时改正的,一次奖励50元。

4、发表论文,一篇奖励个人50元。

5、参加医院各项活动如论文、演讲、操作比赛等,被护理部选中一次奖励50元,参加市级及以上奖100元。

6、因病人原因发生意外事件,被护士发现及时处理奖50元。

二、扣罚事宜 组织纪律

1、科内投诉查实一次扣30分;院内投诉一次扣100分。与病人争吵,一次扣50分。

2、仪容仪表:仪表、首饰、头发不合格的,发现违规一项扣10元;未佩戴工作牌,发现违规一次扣20元;戴口罩不规范的或治疗时不戴口罩一次扣5元。

3、不服从医院及科室工作安排或违反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一次扣50元。

4、同事间不团结,工作受到影响的,每人50元。

5、在病患或他人面前诋毁医院工作人员或医院声誉者,经查属实者扣50元。

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

6、在护士站玩手机发现一次扣50(包括医生反应或监控发现)。

7、上班时间离岗、睡觉,每次扣50元。

8、迟到、早退者每次扣10元,特殊情况除外;工作期间擅离岗位20分钟,无标明去向,每次扣20元;不执行请假制度,无故不请假者扣30元;未经护士长同意,擅自调换班或未经交接班就私自下班者,每次扣30元。

9、未经请假,不参加单位、科室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每次扣50元。

10、拒绝私收费,如发现一个扣当事人200元。(收押金前和病人出院时多次提醒退押金)

工作质量

1、临床护理带教:凡无带教老师在场,实习生单独进行治疗、护理(如输液、加药、有创操作等),扣带教老师50元。

2、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技术操作未合格者扣30元,补考再未合格者扣50元。

3、当班者未履行安全职责,发现可疑情况和安全隐患未及时报告或处置,造成严重不良事件者扣100元。

4、护理工作未按医院及科室职责流程规范操作的,发现一次扣50元(医嘱未核对、皮试未执行等)。基础护理不到位、入院宣教不到位、终末处理不到位、医嘱核对不到位、无菌包消毒液药品过期或消毒浓度不打标等、仪器物品使用后处置不到位、皮试未签字,体温单护理记录单未及时填写发现一次扣20元。

5、发生不良事件,执行三查八对不严格如打错针、发错药、换错水、延误治疗未给病人造成影响一次扣50元,引起医疗纠纷造成影响的按医

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

院规定处罚。要上报护理部、扣除当月奖金30%,并写检查。

6、发生护理不良事件隐瞒不报者,一经发现扣50元。

7、抢救室内仪器设备、出诊箱(包)、氧气枕等抢救仪器、药品箱不得随意外借(特殊情况需有借条,并报告护士长同意),影响抢救工作者,发现违规一次扣50元。

8、出诊时如车上有病人未坐治疗舱者,发现违规一次扣100元,造成严重不良事件者上报院部处置。

9、发生自然灾害、各种突发事故以及其它紧急情况时,不服从调遣的,每次扣200元,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10、应急班者24小时处于应班状态和电话通畅,应班时电话通知未接听,未到现场者一次扣100元。

11、值班未做到定时巡视病房,发现一次扣30元,病人出现意外造成严重后果的,如病人死亡不知情况的,要上报护理部及院部处理。

12、预检分诊台:

(1)病人咨询时,未起立、热情主动接待病人的,发现一次违规扣10元。

(2)未随时巡视大厅,巡视候诊(取药、挂号等)患者,未发现病人异常,导致严重不良事件者,扣罚100元。

本细则从2017年3月6日起执行。

探讨如何做好急诊护理 篇3

【关键词】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29-01

护理工作的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其核心是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服务。而急诊科是救治生命的前沿阵地,要做好急诊护理工作,要求急诊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科技术操作技能,还要有一定的法律意识,而且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病人的护理不仅仅依靠高超的专业技术措施,而且更加注重心理、社会及情感等综合因素在护理中的地位。作为急诊护理人员,我们应该怎样做好护理工作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 加强业务训练,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要高质量的完成护理工作就需要过硬的专业素养。首先,急诊科是危、急、重症病人集中的场所,工作量大、环境复杂、工作人员心理压力大。为了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急诊护士既要掌握急救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抢救操作的技术,才能在抢救病人时操作娴熟、稳重、准确,所以护士应加强专业技术的训练。如坚持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抢救、气管插管、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等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其次,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开展、医疗设备的更新,临床上出现了大量的新设备、新仪器和新技术,要求护士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加强训练,以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任务。在临床上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时,聘请专家讲解理论知识,演示操作程序。定期或适时选派急诊护士轮流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使全体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不断提高。

2 强化法律意识。维护护患合法权益

护理人员应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要有所了解,使自己成为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医护人员。在此基础上结合过去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以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及对护理工作的责任心。在急诊医疗护理工作中,应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四要”,即解释病情要科学,签字手续要完善,执行制度要严格,说话办事要谨慎,对每项治疗、护理、医嘱、操作规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护理文件应书写规范,学会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以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1]。因此,从既要保护病人权益,又要保护医护人员的自身利益出发,医护人员都应主动学好法,用好法。

3 提倡礼仪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南丁格尔说过:“护理工作的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块、木片和纸张,而是具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因此,护理人员除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以外,还应该具有礼仪服务意识,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尊重病人的生命健康权、隐私权等一切合法权益,注重病人的人格尊严,将为病人提供高技术护理和人道护理统一整合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中,竭尽全力地满足和造福于病人。在和病人的接触中有效的沟通,礼仪服务无疑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表达方式,护士主动、热情、周到细致的礼仪服务是解决护患矛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因而在医疗服务行业中开展礼仪服务有助于提高服务人员的个人素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有助于塑造并维护服务单位的整体形象、有助于使服务单位创造出更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此类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使护士形成了“不、笑、好、请、歉、忍、雅”七字服务意识和行为。“不”即不对患者说不字;“笑” 即真诚微笑;“好”即见面道声好;“请”做事请字当先;“歉”即操作失误道声歉;“忍”即患者无理,也要忍让在先;“雅”即举止优雅[2]。护士以良好的语言修养,优雅的举止,赢得患者的信赖。

4 注重心理护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急诊病人发病急、病情重、病种复杂,多具有焦虑、恐惧、依赖、易激怒、孤独、绝望和无助感等[3]心理问题,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形成心理生理的恶性循环,再加上其家属的焦虑烦躁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情绪稳定。因此急诊护理人员,在做好患者生理护理的同时,应主动的承担起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开展医疗工作。护士所使用的语言应是亲切、温暖、善意、礼貌的语言,应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方式,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针对不同个性的患者应用不同的方式,对性格固执、做事缺乏果断的患者,谈话要耐心,措辞婉转;与年轻人交谈必须注意避免教训的语言,以免引起反感;与老年人交谈时应使用尊重、体贴的语言,使老年患者产生信赖和亲切感,增强交流效果。掌握患者不同的个性及心理特征是交谈收到良好效果的主要环节。如针对服毒自杀的病人,考虑这类病人有一定的社会或家庭因素,如:吵架、失恋等。多处于狭窄的心理状态,存在绝望的心理问题,心理变化复杂毒性发作時多有后悔的心理,但就诊时多又爱面子,有羞辱心理,因此,故意不和我们配合。如洗胃,本来可口服洗胃液,故意不喝,插胃管时不合作,甚至插管后,故意拔除胃管使洗胃没法进行。因此,拖延时间,失去抢救机会。所以对该病人不应该流露厌烦鄙视的情绪,根据情况给予心理疏导、支持、提供健康的知识教育,主动与患者“心理换位”谅解病人的过激行为,用理解语言去感化,使病人认识到不应该为此而轻生。对亲属做好说服工作,主动安慰病人,在家属的配合下,取得病人合作,使抢救工作顺利进行[4]。

综上所述,急诊科的护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因此作为急诊科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不断加强业务训练,强化法律意识,提倡礼仪服务,注重心理护理,调整处理好护患关系,使病人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以配合急诊诊治取得最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赵晓艳,黄庆红.急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黑龙江医学,2006,30(4):305-306.

[2] 丁炎明.开展礼仪服务,提高整体护理质量[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70.

[3] 王秀萍.急诊病人的健康教育[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7(18):242.

急诊护理人员 篇4

1急诊科的工作特点

它面向社会开放, 是一个充满“脏”、“险”、“累”、“急”、“危”、“重”、“杂”及充满焦虑变化和沟通障碍的场所。护士每天、每时、每刻都置身于紧张而忙碌的工作状态中, 且工作随机性大, 无预见性, 突发事件多。

2急诊护理人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

护理人员应具有精湛的急救技术技能:①具有娴熟的心、肺、脑复苏技能:心、肺、脑复苏是急诊科技水平的体现, 每个护士都必须熟练掌握。应该对心、肺、脑复苏的抢救程序、诊断要点、抢救措施、病情观察, 特别是对每一阶段的程序、内容、操作方法及技能都要清楚;②全方面的现代整体护理技能:整体护理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体现, 要求在护理工作中以患者的整体情况出发, 诊疗、护理患者要为患者整体服务, 而不是为某一疾病服务, 既考虑到患者身体疾病, 又考虑疾病对患者所造成的心理障碍, 综合起来才能做好整体护理宣教工作;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指不断巩固所学基础理论知识, 在旧知识中寻找新的起点, 积极学习现代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 始终保持着不断进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以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 更好地服务于患者;④持续的、不间断的急诊急救技能的提高。急诊科是医院整体技术的集中体现, 急诊的护士要有较强的应急能力。除平时必须掌握的常用的几十项技术外, 还要熟练地掌握胸外按压、洗胃术、电除颤术、包扎、止血、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心电图机的使用及心电图的阅读, 以及各种急性外伤的诊断要点, 抢救治疗原则以及用药的剂量, 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适应急诊科的护理工作。

3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3.1 具有优质的服务观念 ①更新观念, 树立护理服务的新理念。护理服务不仅体现护理学科的价值, 更是医院赢得患者信赖的基础[1]。为此, 应积极引导广大护士更新观念, 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 患者至上, 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的服务宗旨。推行护理“人文关怀”、“爱伤观念”, 全面实施亲情服务, 淡妆上岗, 用护士的仪表美及温馨的服务来赢得患者; (2) 提高岗位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态度。

急诊科护士必须提高职业形象, 树立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工作中, 必须做到文明礼貌、举止文雅、语言亲切,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和某些过激的语言能心平气和的理解、安慰、体贴, 以情感人, 用实际行动来感化患者[2]。在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处处体现为患者着想, 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3.2 迅速建立起患者及家属信任的职业形象 ①热爱急诊护理事业, 有为急诊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 是急诊护理人员搞好急救工作的前提, 也是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急诊患者易产生危机感, 因此, 要求护理人员工作严肃认真, 科学态度严谨, 技术精深, 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敏捷的操作技能。不仅如此, 还需要对患者有亲人般的感情, 给患者以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②具有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由于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得前沿阵地, 工作繁重、复杂, 劳动强度大, 心理压力大, 加班加点多, 没有强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很难胜任急诊科护理工作。因此, 护理人员应加强体育锻炼, 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旺盛的精力,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③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急诊科得工作性质有时不允许护士与患者及家属有长时间的语言沟通, 这时需要你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你的护理活动。另外, 更多地需要你用肢体语言来发挥出你的护理作用。如:对危重患者的全力抢救, 对年老体弱患者的搀扶等等。这些无声的语言将会给予患者及其家属以巨大的精神安慰, 从而感受到你的优质服务态度及到院如到家的温暖。

3.3 牢固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急疹抢救工作强调快速、敏捷, 要求护理人员牢固树立”时间就是生命, 抢救就是命令的观念, 在最短的时间内, 以最快的速度、采用最具有效的措施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救治。护理人员要急患者所急, 争分夺秒, 尽量缩短接诊时间。在抢救患者时, 要严阵以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遇到突发事件沉着冷静应对, 机智果断, 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脱离危险。同时, 做到三查七对, 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3.4 富有强烈的同情心和爱心 由于到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大都发病突然, 危急, 且病情不稳定, 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因此, 他们很容易惊慌失措, 对救治的要求十分苛刻, 有过激的言语和行为。这就要求护士要充分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情, 在繁忙的工作中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 用贴切的语言, 以满腔的热情, 耐心细致地做解释工作, 帮助和劝导患者接受治疗, 取得他们的配合和理解。做到这一点, 是作为急诊护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修养。

3.5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①急诊护理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以患者利益为重, 及时给予患者救治活动。护理人员是急诊患者的第一服务者, 患者入院的第一步抢救工作就是由护士实施的。这就要求葫芦人员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 以最快的速度和采取最佳的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痛苦, 为成功救治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机;②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应发扬团结协作、共同作战的精神, 尤其护理人员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 需要树立“患者至上”的道德观念, 需要与医生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大量事实证明, 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 医护人员的配合越紧密, 抢救的成功率就越高。无论是医生, 还是护士, 都肩负着挽救患者生命的使命, 都需要发扬短接协作、顾全大局、密切配合的精神, 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不辜负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综上所述, 急诊科特殊的工作环境, 特殊的护理工作性质和特点, 特殊的患者群体, 决定了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具有特殊的工作能力, 具有较高的应急能力, 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 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关键词:新形势,护理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濮品洁.实行“人性化”服务提升整体护理水平.现代护理杂志, 2007, 11:875.

急诊护理人员 篇5

为适应护理人员分层管理的需要,结合医院评价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应急反应,全面提升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提供更贴近病人的人性化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培训方案如下:

一、新护士培训(走上工作岗位2年内的护士)

1.目的:帮助新护士尽快熟悉医院及科室环境,熟悉和掌握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2.培训内容:

(1)岗前培训:岗前集中培训一周。

理论培训:由人事科、党办、护理部、院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有:医院简介、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培训、医德医风教育、职业道德、护士素质和行为规范教育;法律法规培训 ;护理纠纷与防范;护理文书规范及职业防护培训;护士礼仪与行为规范。理论培训结束后结合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达标后方可到临床工作。

操作技能培训:对基本操作项目进行培训,培训后进行操作考核,不达标者继续培训,直到考核达标后方可参加临床工作。

(2)系统化培训: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培训内容。每年共安排理论培训12次,操作培训4次,并有考勤记录。每月理论、操作考核一次,要求理论≥80分,操作≥85分。(3)专科培训:按护理部计划进行轮转,科室按新护士培训考核表进行培训和考核。

二、在职护士培训

(一)助理护士培训

1.理论培训重点:以“三基”为主,巩固在校所学的基础医学理论和护理专业知识;熟悉各专科疾病的理论和护理要点,掌握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技术。(1)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2)护理核心制度(3)各级护理人员职责、各班工作职责(4)护士素质教育(5)护理安全管理及不良事件的上报(6)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7)危重病人护理及病情观察要点(8)急救知识和技术(9)职业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理方法(10)护理相关法律知识(11)医嘱的正确执行。

2.操作培训: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使用技术,心电监护技术,经口或经气管插管吸痰技术,男/女病人导尿技术,翻身扣背技术,微量泵操作技术,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肌肉注射技术,皮内注射,静脉采血,口服给药、口腔护理、鼻饲技术等15项。

(二)一级岗护士培训

1.理论培训重点:主要以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护理理论为主,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技术,掌握危重病人的护理和急救技术,学习管理知识,参加护理教学工作。(1)本科室护理常规、危重病人护理常规(2)护理核心制度 和护理应急预案(3)急危重病人的护理与安全(4)护理安全管理及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5)参与科室护理质控(6)参加医院及护理部组织的业务学习≥6次。

2.操作培训:(1)参加静脉留置针穿刺法,密闭式静脉输血法,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简易呼吸器使用技术,男、女病人导尿,心电监护技术,经口或经气管插管吸痰技术7项操作培训。(2)掌握专科护理操作技能(3)掌握各项临床基本护理操作技能

(三)二级岗护士培训

1.理论培训重点:以提高全面理论知识为主,掌握护理工作的新业务、新技术为主。(1)本科室危重病人的护理(2)护理安全管理及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3)参与科室护理质控,参加科室护理质量讨论(3)参加科室护理查房、科室疑难病例的讨论(4)参加科室业务学习讲课(5)熟悉危重病人的抢救、新业务、新技术、大手术的配合(6)参加医院及护理部组织的业务学习≥4次。

2.操作培训:(1)参加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器使用技术,电除颤,呼吸机使用操作3项操作培训(2)熟练掌握各项抢救技能(3)指导一级岗护士完成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

三、专科护士培训

1.特殊护理岗位(手术室、急诊科、ICU、血透室),除完成护士规范化培训外,还应接受相应专科的业务技术培训。

2.今年计划选派手术室、急诊科、ICU、科室护理骨干10-15名左右参加自治区级专科护士培训。

四、护理管理人员培训

1.素质培训:以护理教学、护理质量与控制、护理缺陷管理为重点。2.具有护理专科、护理管理的专项特长,能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并参与护理讲课。

3.主持病房内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参加全院护理质量检查。4.参加州级以上医院组织的护士管理培训班。

五、理论、操作考核

(一)护理理论考核

1.助理护士:每月考核一次,考试内容:《护理人员“三基”实用指导手册》《奇台县人民医院护理应知应会手册》考核占80%,每月业务学习内容占20%。

2.一级岗护士:每季度考核一次,考试范围以《护理人员“三基”实用指导手册》、《奇台县人民医院护理应知应会手册》、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应急预案、护理法律法规、护理安全知识为主。

3.二级岗护士:每年两次,考试范围以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法律法规、护理安全知识为主。4.护士长考核:每年院内授课两次以上或有1-2篇护理论文发表,年终考核视为合格,如均无,参加二级岗护士考试。

5.年龄45岁以上的护理人员每年参加理论考试一次,内容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安全知识。

(二)护理操作考核

1.助理护士:每季度考核一次,考核内容为培训项目。2.一级岗护士:每年考核三次,考核内容为培训项目。

3.二级岗护士:每年两次,考核项目心肺复苏技术、电除颤技术。4.护士长考核:每年操作授课两次以上年终考核视为合格,如无,参加二级岗护士操作考核。

5.年龄45岁以上的护理人员每年参加操作考试一次,内容项目心肺复苏技术。

奇台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急诊护理人员 篇6

【关键词】急诊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07-01

急诊科是我院的重要科室,其护理工作的实施直接反应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水平及管理水准,优质的护理服务工作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种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基于此,分析我院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3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5.5±2.3)岁;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5.9±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心律、血压、呼吸等指标监测)及开放静脉通路等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包括:①学习文件: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2010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1]及《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2],充分掌握基础护理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方针和举措。②开展无缝隙服务:建立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患者的需求进行评估,提供个性化服务,按照常规制度及规范流程等提供服务,特殊情况下,以患者健康为中心来提供服务,直至患者满意为止。③开展APN排班模式:按照A班(8::0-16:00)、P班(16:00-0.00)、N班(0:00-8:00)三班的原则安排班次,并对护士进行层级管理,在均有1~2名高年资护士担任A班和P班组长,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把关,尤其是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保证护理安全。④加强护理管理:参照医院护理人员考评体系,结合临床需要,加强护理人员专科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术等急诊技术的培训,并进行绩效考核,包括护理满意度、日常护理工作质量等,奖金分配由绩效和岗位来决定,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服务理念及应急急救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患者入院后,主动向患者介绍科室环境,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就诊的相关流程;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主动热情为患者安排就诊,以消除患者不安的情绪;为发病急、病情较重的患者开设绿色通道,获得最佳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3]和抑郁自评量表(SDS)[4]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评分。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护士知识指导、护理质量、病区整体环境、服务主动性及人文氛围等6个方面,1~2分为差,3分为基本满意,4分为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及投诉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 +S)单位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单位以百分比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比较两组的抑郁、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顯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投诉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差错发生率为0,投诉率为1例(2.33%),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3例(6.98%),投诉率为4例(9.30%),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诊科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医院的急危重科室,其护理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根据病人的实际需求,加强护理管理和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从而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的临床路径[5]。在急诊科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可以提高急诊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也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对提高医院的服务形象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首先必须开展优质护理知识的培训和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服务意识和急救处理能力,只有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开展考核评价体系,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表现、病人满意度等内容进行考核,提高了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使护理人员主动热情地为患者提供服务。通过本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投诉率为2.33%;对照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6.98%,投诉率为9.30%。可见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缓解了患者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通过对患者给予及时的抢救护理,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使护患关系得到了增进。

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服务理念,不仅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进而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秀春,黄妹,招婷等.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4,(14):1325-1326.

[2]赖淑芬,肖春燕,饶海冰等.危机管理联合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8(3):242-243.

[3]陈祥莺,陈祥燕.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272-273.

[4]郭晓英.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244-245.

急诊护理人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计算机检索选出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室工作的60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例, 女57例;年龄20~50岁, 平均 (35.5±5.6) 岁;工龄2~22年, 平均 (12.6±8.6) 年。选择标准如下: (1) 在急诊室工作时间满1年者; (2) 知情后同意纳入本次研究者。

1.2 分析方法

首先选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问卷对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工龄、教育水平、技术水平、法律意识、风险教育、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评分, 并对研究中的计数资料通过字2检验行单因素分析。总结归纳之前单因素分析中得出的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单因素, 后对其行Logo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针对总结的相关风险因素, 探讨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

1.3 因素筛选指标

年龄≤35岁为低龄, 年龄>35岁为高龄;护校毕业为低等教育程度, 中专毕业为中等教育程度, 大学本科及以上为高等教育程度;1年以内接受过风险教育者为有, 反之则为无;依据去年年末考核结果评定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级;通过问卷考核的形式调查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沟通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数据对比采取x2检验, 并行Logo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诊护理人员的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经数据统计分析, 年龄高低、教育水平高中低、技术水平高中低、法律意识强弱、风险教育有无、沟通能力强弱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急诊护理人员相关危险因素因素分析详见表1。

例 (%)

2.2 Logistic回归分析

对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 教育水平、技术水平、风险教育 (P<0.05) 、沟通能力是相关风险因素;年龄、法律意识为无关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3 讨论

急诊科作为抢救的一线阵地为高风险科室, 并面临诸多的风险矛盾, 如医疗纠纷、过量留观患者、巨大的工作量、护理队伍年轻化、综合处理风险能力差等[3]。因此, 本文主要回顾分析了急诊护理人员的相关风险因素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3.1 急诊护理人员相关的风险因素

首先, 缺乏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已被证实为急诊护理人员的相关风险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4]。急诊科护理队伍常偏年轻化和工作经验缺乏, 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急诊病情, 且部分危急患者则因为操作失误或观察疏忽而错过最佳抢救实际, 进而造成医疗事故, 增加风险发生率, 威胁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并造成纠纷[5]。教育水平作为相关风险因素与技术水平差异也有显著的关系。其次, 护士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 不能对患者进行正确全面的健康宣讲、履行风险告知义务;事件发生后, 无法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处理、化解危机, 导致矛盾激化, 沟通无效约占矛盾恶化的80%以上[6]。同时, 部分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护理文书的写作缺乏规范性, 患者的重要病情变化记录缺乏, 急诊记录事后补记不及时等均造成了护理文书等重要的书面材料缺乏, 为日后医疗纠纷的司法处理带来了阻碍, 为后果最恶劣的风险因素。虽然在本次研究中, 法律意识的强弱为无关因素, 其意义也不可忽略。另外, 部分护理人员违反常规操作流程, 如护送危急患者检查、转科、输液、用药等工作的失误, 也常造成严重后果[7]。此外, 少数护理人员的人文意识淡薄, 缺乏足够的服务意识、职业责任感和基本的同情心, 也在无形中促进了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

3.2 风险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强化理论知识教育, 定期组织学习急诊护理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 并及时考核临床护理水平; (2) 院方增加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机会, 强化风险危机意识和风险处理准则, 降低风险发生率; (3) 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制定操作流程,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遵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防患于未然[8]; (4) 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情怀和沟通能力, 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率, 将医疗矛盾最小化处理; (5) 建立相关组织成员对上述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和实施效果进行监察和评估, 以便之后的临床推广[9]。

综上所述, 教育水平、技术水平、风险教育、沟通能力是与急诊护理人员相关的风险因素, 并且以强化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教育、法律意识、人文观念, 增加技术培训机会和风险教育培训, 定期考核为主要风险管理措施, 可行性较高, 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与急诊护理人员相关的风险因素并总结风险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室工作的60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对其年龄、工龄、教育水平、技术水平、法律意识、风险教育、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资料与风险发生率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 后行Logo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针对急诊护理人员的相关风险因素探究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教育水平、技术水平、风险教育、沟通能力是相关风险因素;年龄、法律意识为无关因素。结论:教育水平、技术水平、风险教育、沟通能力是与急诊护理人员相关的风险因素, 并且以强化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教育、法律意识、人文观念, 增加技术培训机会和风险教育培训, 定期考核为主要风险管理措施, 可行性较高, 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人员,风险因素,风险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郭丽霞, 曾华志, 梁珏, 等.门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临床护理, 2011, 3 (6) :527-528.

[2]张少丽.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2) :89-90.

[3]李兰.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24) :66-67.

[4]王萍.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护理, 2012, 4 (4) :356-360.

[5]马勇波.急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6) :91-93.

[6]Bird S.Risk management:What is it[J].Aust Fam Physician, 2007, 36 (2) :67-68.

[7]梅申聪, 徐玉芬, 孔晓霞.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5) :79.

[8]唐翠秀, 韦云猛.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7) :246.

急诊科医护人员职业风险与防护 篇8

1 常见的职业危害

1.1 心理危害

急诊科作为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窗口, 由于患者病种复杂、文化程度高低不一、个人素质差异很大, 直接导致他们对疾病治疗、护理的认知程度不同。再加上因车祸、打架、斗殴等入院急诊治疗者不断增多, 双方争执过程中常使医护人员无辜受伤, 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看见醉酒患者就十分恐惧, 但又不能不去抢救, 导致医务人员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加, 精神紧张。

1.2 被各种锐器刺伤

美国CDC市场抽样调查显示, 重症监护、心脏监护室、急诊室、手术室和病房各场所针尖扎伤的比例分别为7%, 7%, 29%和34%[2], 而种种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等的重要途径。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 被HIV阳性患者针刺伤后感染HIV的可能性是0.2%~0.4%;受针刺伤感染HBV的可能性是19%~40%;受针刺伤感染HCV的可能性是0.2%~6.0%.

1.3 生化因素

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来苏尔等是急诊科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 紫外线是重要的空气消毒因子。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长期频繁接触, 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严重者造成皮炎、眼炎。

1.4 生物因素

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100万人;结核病患者约500万人 (世界第二位) , 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 约占人口总数的10%, 携带者占世界总数的1/3;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急促, 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无法预见。每天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各种侵袭性操作, 使感染的危险性增大。

2 防护措施

2.1 强化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可根据急诊科

工作的特点,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 包括在职医护人员、新上岗人员、实习进修生等, 使医务人员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 在从事医疗活动过程中,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隔离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 减少暴露的发生率, 保护自身安全。

2.2 预防锐器伤

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 护士占80%.针刺常发生于注射、抽血、静脉穿刺或拔除、锐器处理、医疗废物处理、清创手术缝合等。全体医护人员应深刻认识到锐器伤的危害性, 在进行危险操作时加强防护。杜绝回套针尖, 如需回套应借助镊子或单手操作, 不要弄断、打破或扭曲针头;不要随意丢弃使用后或已开封的针头;使用后的锐器及时放入耐刺的锐器盒中;禁止手持针剪等锐器随意走动;日常工作中尽量避免徒手传递锐器;锐器盒不能装满且无针头突出;建议使用安全注射工具, 如:无针系统和回缩针用于静脉连接、自动毁形的注射器、预充药物的注射器、具有可包裹针头的滑动套的注射器、针尖连接有保护套的注射器等。拔除静脉输液穿刺针时, 手持针翼部位, 不能远离该部位, 如果太远, 在拔除针尖时, 针尖就会随玻璃丝原来的韧性卷曲, 突然转变方向而刺伤手。

2.3 对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接触消毒剂时, 严格掌握剂量及配制方法, 必要时戴手套;进行紫外线消毒及强度监测时, 做好职业防护, 穿工作衣, 戴口罩、手套及防护眼镜, 避免对皮肤、眼镜的危害。病室、治疗室应定期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清新。

2.4 对生物危害的防护

2.4.1 实施标准预防

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大多为急危重症, 且病情较复杂, 无从确定是否有传染病, 因此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物品视为具有传染性, 均应采取防护措施。医护人员在为每位患者进行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须戴口罩、手套, 有可能血液、体液飞溅时, 必须戴防护眼镜或面罩, 必要时穿隔离衣。

2.4.2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30%的医院感染是由不洁的手接触传播的, 为加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 卫生部颁布了《手卫生规范》。目前手卫生越来越引起医院感染管理者的重视, 洗手是防止病原菌传播的最简便、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医护人员在各种操作中必须掌握两前三后洗手指征: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 接触患者后、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掌握洗手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

2.4.3 知识培训

医务人员要掌握各种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潜伏期及防护措施。对已知的明确的传染患者要做好隔离, 患者离开诊室后严格做好终末消毒, 保证环境及器械、物品的清洁, 做好个人防护。

2.5 心理社会因素

80.15%的护士在针刺伤后发生心理障碍,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长期受到压力刺激, 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应合理安排工作、学习,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尽量减少加班, 保证护理人员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提高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 确保心身健康, 保证医疗安全。

急诊科是一个职业暴露的高危科室, 在急诊科工作的医护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职业安全暴露的危险因素, 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思想上重视, 工作中严格遵循各种操作规程, 发生职业暴露后懂得正确的处理措施, 做好健康体检及免疫接种, 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 保障自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乔建华.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的防范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3) :312.

急诊护理风险干预 篇9

1 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

1.1 急救经验不足

急诊护士观察病情不细致, 操作技术不熟练, 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 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 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 容易导致护患纠纷。

1.2 违反操作规程

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作是由护士独立完成的, 如:急诊护士的分诊, 护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 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 这些都是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 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 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1.3 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

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喧哗紧张的工作环境中, 精神高度紧张, 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 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 极易发生各种冲突甚至暴力伤害, 这些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1.4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

患者医学知识缺乏、认知水平低、护患沟通不畅导致医患纠纷。

2 护理风险干预措施

2.1 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针对年轻护士处理问题差的特点, 首先更新护士知识, 学习新理论, 教育护士有意识地积累知识和经验, 培养自己观察病情能力的广度和深度。科室建立“纠错登记本”, 可以通过纠纷实例及时教育全体护士举一反三吸取教训, 并记录在“纠错登记本上”, 以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学习和考核医院制定的护理服务标准, 将急诊常见病抢救预案定为:一人抢救程序、二人配合抢救程序、三人配合抢救程序, 并进行急救情景演示模拟考核, 训练护士应对紧急事件的应对能力。

2.2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十分重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 人们对医疗服务期望的提高, 致使护理人员必须重视知识更新和技能训练, 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及娴熟的护理技能, 才能高质量地实施护理。护理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结合单位需要组织护士业务学习, 反复训练专业技术操作, 加大执行和考核力度, 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同时针对低年资护士, 选派高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 使她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抢救危重患者的能力。鼓励广大护理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水平, 选送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 使护理人员毕业后研修制度化, 不断更新知识, 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 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的发生。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 良好的职业道德, 才能适时准确地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 做到护理到位, 患者满意。

2.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让急诊护士深刻认识到, 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 必须从自身做起, 强化风险意识, 加强护理风险教育, 提高护理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让每位护士都能判断护理风险, 分析产生的原因, 确定高风险环节, 利用医疗安全分析和识别指导等形式对全科护士进行风险教育。学习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法律知识, 学习识别哪些情况隐含风险, 有多大危害, 提高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 以便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防患于未然。

2.4 转变服务观念、加强护患沟通

随着新时期医学模式的转变, “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服务理念的形成, 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增强护理人员为患者服务的意识,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为急、危、重患者开通绿色通道, 特殊检查治疗前应征得患者同意, 履行签字手续及告知义务, 治疗护理过程中要告知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的名称、目的、注意事项、副作用及应承担的风险, 对意识不清、昏迷、无行为能力的患者, 对其家属履行告知义务;对危重患者要及时向家属告知病情, 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护理隐患, 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

医疗是高风险的行业, 而急诊护理更是处在风口浪尖, “一念之差”和“一技之差”都有可能出现医疗事故, 甚至患者的死亡。“一念之差”差的是责任, “一技之差”差的是技术水平[1], 但是很多医疗纠纷并不是出现在高、精、尖的医技措施, 而是出现在最基本的三严和“三查七对”上。因此, 急诊护理安全是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急诊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篇10

1 风险因素

1.1 操作风险

急诊医疗的对象是人, 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不可抗拒的风险, 如实施紧急医学措施, 患者体质特殊无法预料, 无过错输血感染, 违反操作规程, 输液反应, 过敏反应, 患方延误诊疗等因素造成不良后果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且后果难以弥补。

1.2 暴力风险

发生急症后, 患者和家属往往焦虑不安, 情绪激动, 失去平静的心态, 他们求治求愈心切, 极易发生医患冲突;加上患者与家属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 有不同文化素养, 护理人员稍有不慎, 将会面对身体和言语暴力的伤害, 给心理、身体、工作质量等造成负面影响。

1.3 职业损害风险

由于急诊患者病情往往比较急, 时效性强, 面对患者潜在传染病的不确定性, 如肝炎、艾滋病等, 救护过程中易淡化防护意识, 在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 很容易造成自身感染, 发生职业损害。

1.4 心理损害风险

医疗卫生行业中发生的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部分患者的心理, 在看病治疗中持有怀疑态度, 不信任护理人员, 个别人甚至故意刁难, 或制造医疗纠纷, 索取巨额赔偿。

2 对策

2.1 建立风险监控组织

由科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组成风险监控小组, 对科室潜在风险作出分析、评估和预测, 特别对有风险的患者: (1) 老年人; (2) 生命垂危者; (3) 生育期妊娠患者; (4) 外地打工者; (5) 流动人口的患者; (6) 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者; (7) 有敌意或好斗的患者; (8) 打架斗殴的患者; (9) 一时搞不清诊断, 需要留观的患者; (10) 腹痛的患者;11多次住院的患者, 特别一些给予了特别关怀的患者;12饮酒;13药物等中毒企图自杀者;14有神经精神疾病史患者;15过敏史者;16医疗保险的患者;17有本院工作人员陪护的患者等, 应有较高的防范意识, 灵活地制订相应的处理措施, 以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

2.2 加强风险教育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法制、法规教育, 深入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增强法律意识, 使护理人员明确责任角色和工作中潜在的风险, 并将风险意识贯穿到每项操作和护理的具体工作中。对于已发生的风险事件深刻反思, 引以为戒。

2.3 注意风险环节

护理人员一定要对抢救室、输液室、治疗室等工作环境进行严格监控, 把好质量关。急诊患者的抢救、输液、过敏试验等都是纠纷、事故的好发点, 应高度警惕, 杜绝想当然, 凭经验, 或者存在侥幸思想的现象。近年来, 创伤和疑难病患者逐年增加, 且危重患者疾病谱广泛, 伤情多危重、凶险, 极易失去抢救机会, 也极易出现纠纷。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抓住“黄金”抢救时机, 但由于存在着医疗技术专业程度与患者认识水平的矛盾, 患者就医的高期待值与医疗发展阶段性的矛盾, 使急诊风险加大。因此, 抓好急诊急救工作是护理人员预防风险的重中之重。

2.4 提高救护水平

医院的技术水平因素和医务人员的医德对于风险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因此, 对在职人员进行持续的急救教育与培训,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业务与道德素质,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 才能为患者服务得更好, 从而将事故拒之门外。

2.5 严格制度落实

急诊护理中要重点完善并落实质量监控制度, 既要调动起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又要控制护理质量, 减少差错和医疗事故。抢救设备的检查、维护一定要责任到人, 保证急救设备、药物、器械完好, 建立规范化的急救流程。对遇有大批创伤、中毒、特大交通事故的患者及涉及法律问题或发生重大医患纠纷的患者, 要及时逐级汇报。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应重视自我保护, 在应急状态下避免或减少职业性损伤。

2.6 保证文书记录的有效性

急救护理文书牵涉到患者法律、医保、赔偿等种种问题, 也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当班护士应及时、准确、认真、全面地记录患者就诊的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病情发展过程, 杜绝出现不记、遗漏、涂改或不认真记录。“做自己该做的, 记自己做过的”这样记录的文书才会客观、真实、详尽, 一旦医疗纠纷发生, 作为可靠的法律依据, 举证有据可寻。

2.7 增进护患交流

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医患交流是医学诊断的需要不是临床治疗的需要, 是医德教育的需要, 是医学发展的需要, 是减少纠纷的需要。急诊护患关系的特点是建立时间短, 要求高, 矛盾多[1], 急诊患者来时病情急, 急诊科作为就诊的第一站停留时间短, 在短时间内, 很难建立起友好的护患关系。患者或家属稍有不如意会迁怒于医护人员, 工作中极小的疏漏, 都会引发纠纷。因此护士一定要调整个人情绪, 在积极执行各项操作中, 突出急诊服务的重点, 尽量做到理解与沟通相结合, 且注意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2.8 及时处理纠纷

急诊无小事, 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 对患者提出的任何不满要及时回应, 并妥善处理或解决, 尽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发生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后, 在界定责任时往往会产生更激烈的纠纷, 除花费大量的精力外, 还可带来经济负担, 甚至正常的职业行为受到影响。因此当护患双方发生分歧, 产生矛盾, 出现纠纷后, 要冷静处理问题, 尽量避免事态的扩大。如不可避免, 要注意收集、保管好有关的护理记录, 应以事实为依据, 以相关的护理记录为凭证, 必要时借助专业部门鉴定。急诊护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但通过有效的防范措施, 可控制或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从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急诊护理纠纷分析120例 篇11

关键词 急诊 护理纠纷 原因 应对措施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自我保护及防范意识在逐渐提高,随着近些年医疗纠纷的不断增加,逐渐得到医护人员和人们的关注。急诊室是一个综合性科室,接待的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发病情况不同,处理措施及治疗也各不相同,因此,较容易导致护理纠纷的产生。近些年我院制定并加强对护理纠纷的应对及处理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急诊科发生护理纠纷120例,其中由于医疗文献书写不规范引起护理纠纷30例(2500%),技术操作失误30例(2500%),因对护理人员态度不满导致护理纠纷45例(3750%),护理人员应变能力差导致护理纠纷15例(1250%),针对护理纠纷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护理纠纷的原因:①医护人员技术失误:医护人员技术失误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对各项护理技术不熟练,导致错误执行医嘱或是错误进行操作流程,如只能肌注的药品进行静滴使用;应缓慢静滴的药物,没有进行药物滴注速度的控制;将胃管插入气管内;错误操作雾化吸入治疗等。因此产生的严重不良后果,给患者的精神及身体造成严重损伤。②医护人员态度问题:在进行急诊护理工作中,态度问题是最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因为在就诊于急诊科患者均为急性重症患者,常需要进行快速、及时的抢救,患者家属的心情比较迫切和急躁,在询问病情和就诊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急躁或是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这样给急诊治疗和护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和理解,难免会对护理工作产生挑剔的情绪,导致护理纠纷发生。③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由于急诊科就诊均为急症、重症患者,需要进行快速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在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时常需要执行医生的口头遗嘱,所以在急救措施完毕之后应及时的补充完整各種医疗文献,例如:医嘱、执行单、操作流程等,证明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在护理工作中如没有早规定时间补充完整医疗文献,一旦发生意外情况患者家属则认为护理工作没有有效、尽责的执行抢救措施,导致护理纠纷的产生。④违反规章制度操作:护理人员没有按照已经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尽责的护理操作。因此导致发生意外情况,导致发生护理纠纷。⑤应变能力低:在护理工作中不能进行快速、有效的反应,对急诊室进行的急救措施实施和流程不能快速的反应,导致延误治疗时机,产生的护理纠纷。

应对措施:①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班:为提高护理知识业务水平,我院定期针对急诊室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急救培训班,提高急诊室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水平,使其能够快速有效的实施各种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要求执行。②加强法律知识宣传和学习:定期开展医疗及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印制和派发法律知识的宣传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医疗护理工作中的法律知识学习,预防和避免在工作中因法律知识薄弱导致护理纠纷的产生。③推行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在医院和急诊室内推行人关怀护理措施,对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均采用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以患者及家属的情感为出发点,实施人性化护理,增加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干预及情感干预,增加相互间的交流、提高相互理解和信任度,从而避免和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讨 论

综上所述,导致护理纠纷的因素较多,有效解决的方法就是针对于问题的本身采取相应的措施,针对纠纷发生的比例和原因制定有效合理的措施进行预防。本文通过对急诊科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采取了有效合理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均获得圆满解决。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减少护理纠纷,改善医护关系,使就诊治疗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王益锵.护理社会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42-144.

2 霍宗红,莫不梅,许帮文.急诊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155.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12

1 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

大量研究显示, 急诊患者通常有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急躁、埋怨、怀疑、矛盾、依赖、悲观等负性心理, 其中以焦虑、恐惧、急躁为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急诊疾病一般起病急、发展迅速、病势凶猛, 所以患者及家属对突如其来的状况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心里感到异常紧张[3]。急诊患者不是面临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 所以多表现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3]。担心肢体伤残、住院费用、病后生活和工作能力能否恢复等, 都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的心理[4]。急诊外伤患者多有伤口出血, 常使患者惊恐、焦虑不安[5]。由于患者对医疗知识了解较少, 因而对疾病的预后及其对健康的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 同时强烈的疼痛等不适, 都易导致患者对预后的悲观及对死亡的恐惧感[6]。患者因疾病的痛苦, 而渴望得到最佳最及时的抢救与治疗以结束疾病的痛苦[3,8,17], 所以容易心情急躁, 缺乏理性, 进而易引发医患矛盾[17]。事故受害者或对就医环境不适应患者, 常有埋怨情绪, 易激动, 爱发牢骚[10]。一些患者因所患慢性疾病突然恶化, 常常产生濒死感及悲哀、绝望等不良情绪, 这无疑可加速病情恶化和死亡[3]。

王梓凌[1]的研究显示, 大部分急诊患者都有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护士的操作水平、护士的服务态度的心理需求。陈由珠等人[13]的研究则表明, 大部分急诊患者的家属都想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预后、危险性、治疗费用及疾病的相关知识。

2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急诊科护士扎实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所提供的精细护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减轻甚至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赢取患者信任的前提, 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4]。急诊科护士还应了解疾病过程中患者心理变化的一般规律, 通过观察、沟通来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并运用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评估其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因人而异地实施心理护理[4]。

2.1 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急诊科护士必须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熟练的护理技术, 才能及时、准确地协助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处理,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其安全感、消除其恐惧心理, 也才能对患者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 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方面的需求[1,4,6,11,13,17]。急诊科护士应该及时向主管医师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预后等[13], 以便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解, 消除其心中的焦虑、恐惧, 使其充分信任医护人员, 进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急诊科护士还应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4,19], 才能通过观察及时发现患者及家属的负性心理, 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2.2 发现急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急诊科护士只有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充分了解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将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紧密结合, 才能适应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才能有效地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身心痛苦, 解除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 提高患者依从性, 促进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1,2]。

急诊科护士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 通过自己的语言及表情、姿势、态度等非语言沟通技巧, 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感受和认识, 缓和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痛苦, 帮助患者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治疗[1,4,7,8,17,18]。

因急诊患者常有孤独感和依赖心理[2,4,6,8,10], 可留一名家属陪伴, 既协助看护患者, 又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急诊科护士还应注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家属因为希望患者能马上得到救治、担心患者病情恶化、担心患者致残、担心医疗费用过高等, 容易产生担忧、焦虑不安、易激动、惊慌失措等一系列负性心理[3,6,7,11,13], 其表现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 进而影响患者的救治配合度[3,16,17,18]。研究显示, 劝慰家属放松, 使其先于患者接受现实, 适时适当地给予患者鼓励, 会对急救护理工作起到积极作用[3]。

同时应让患者知道急诊科与其他科室是密切相关的, 各科室都是医院整体的一部分, 如病情需要可以立即到相关科室接受治疗, 保证急救畅通, 以增加其安全感[8]。如需转诊, 应简化手续、缩短不必要的转诊时间[5], 以免引发患者的焦虑、烦躁心理。

总之, 一名合格的急诊科护士需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熟练的护理技术及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还应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并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护理措施[3]。优秀的急诊科护士还应研究患者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和特殊的心理表现, 并能依据其心理需要恰当地实施心理护理[3]。

摘要:急诊患者常有焦虑、恐惧、急躁等负性心理, 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及家属有疾病相关知识、护士操作水平及服务态度的心理需求, 都想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预后、危险性、治疗费用等。一名合格的急诊科护士需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熟练的护理技术及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还应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上一篇:邻近隧道施工下一篇:传染病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