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优质护理计划

2024-09-08

急诊科优质护理计划(共11篇)

急诊科优质护理计划 篇1

2018 年 度 急 诊 科

优 质 护 理 计 划

至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急诊科坚持“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提升内涵、树立形象”的优质服务理念,严格规范护理管理,在护理模式、人员管理和工作流程上不断创新,提现“以病人为中心”,寻找一条既能适应急诊科医学发展又能满足患者需求的新的服务方式,具体计划实施如下:

1、继续实施优质护理质量标准,以病人为中心,护理人员以“热心、关系、精心、耐心、公心”的五心内涵对待每一位患者。

2、在护理管理及人员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运用新的排班模式,对护士进行层级管理,由2名高年资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责任组长,降低低年资护士值班室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

3、进行整体护理查房模式的培训,每月开展一次科内整体护理查房,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

4、按照护理部的统一要求改善病区总体环境,走廊和厕所安装扶手和输液挂钩等。

5、加强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建立出院随访机制、保证14天内完全首次访问率达100%,每月进行一次出院随访小结,规范随访质量,对一些慢性特殊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提供长期的健康教育指导。

6、为提高门诊大厅导医的医学专业性,我科计划2018年选派专业护士前往门诊导医台,指导和培训门诊导医的基础医学常识及预检分诊的方法。

7、CPR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生命支持急救技术,在公众中进行普及培训是极其重要的,我科计划2018年在学校、广场、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合进行CPR的义务宣传培训,提高CPR在昌都百姓中的知晓率。

8、作为自治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荣誉团体,我科计划于2018年前往儿童福利院、敬老院开展义诊活动,为福利院儿童进行全身的健康体检;提高敬老院老年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指导日常的保健方法。

急诊科优质护理计划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09年8月入急诊科患者作为对照组 (1360例)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作为观察组 (1357例) ,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具体介绍如下。

1.2.1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本科派出1名护士长及3名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学习参观培训, 回到科室后本科组织每周三下午学习服务理念、专业知识、业务操作, 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根据急诊科特点制作急诊护理人员服务手册。结合急诊科的特点模拟急救技术进行护理培训。认真学习相关文件, 这样做可以使护理人员充分的理解加深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 可以自学或者请相关领导来讲课, 确保深刻领会文件精神。

1.2.2 改变服务方式

责任护士实施挂牌上岗服务, 开展护理责任到个人, 以患者体验为导向, 施行亲情化护理, 患者和家属的急, 护理人员一定要充分体验到, 让护理人员换位思考, 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另外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 专门投入资金购入一批设备, 优化病房环境, 如在走廊安装座椅, 病房床位之间安装窗帘, 以保护患者隐私等。

1.2.3优化护理排班

增加夜间排班人员数量, 护士长不定时巡视, 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改革排班模式, 本科工作压力大, 需要人员较多, 科护士长特意向护理部申请, 按标准多配备了6名护士, 以保证人员充分, 提高护理质量。每个护士负责3~5例患者, 责任到人[1]。在排版的同时, 还充分的考虑到护士的休息、吃饭时间, 白班的护士中午11:30~12:30安排1 h的午餐时间, 受到护理人员的好评。

1.2.4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对患者要加强心理指导, 耐心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能有一个正确的心态, 这样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 有利于疾病康复, 摆脱病态心理的影响, 与患者坦诚的沟通, 与患者一起分析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 如理克服掉不正确的心理反应。使患者能够正确的面对疾病, 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以坚韧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挫折, 积极配合治疗, 积极的进行后期的康复, 这对疾病都是十分有利的。

1.3 观察指标

通过自设问卷的方式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1345例患者满意 (99.12%) ;对照组1090例满意 (80.15%)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小结

优质护理服务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2],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合理排班, 能减轻工作压力[3], 避免工作疏漏[4],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5], 优化工作流程, 减少护理文书写作时间[6], 优质护理服务就是改变工作模式, 使护理服务更贴近患者[7], 为患者提供方便、满意的护理服务, 增进医患和谐[8,9]。

参考文献

[1]朱江.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及成效.中国临床护理, 2011, 3 (6) :472-473.

[2]张梅.急诊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评价.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6) :2667-2668.

[3]张洪君, 杨美玲, 苏春燕.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意义与落实方案的思考.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4) :22-23.

[4]徐安芬.我院聘用护士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11) :15-16.

[5]陈琳, 刘开英.连续排班与分层级管理对心血管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8) :61-62.

[6]潘立珍.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36) :287-288.

[7]殷梅平.实施无缝护理提高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全科护理, 2012, 10 (1) :73-74.

[8]成杰, 刘玉敬, 吕亚楠, 等.神经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实践效果.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4 (12) :1864-1866.

急诊科优质护理计划 篇3

【关键词】急诊科;优质护理;护理服务;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30-01

一、关于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一)临床对比试验方法设计

为了检验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中的实际效用并探究其广泛深入开展的可行性,我院特在2014年7月到11月在急诊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了120名患者为基本试验对象。试验采用的是变量控制法,120名患者中有男患者78名,女患者42名,所选取的患者样本拥有正常的精神状况,除所接受治疗的生理指标异常之外,其余均无特殊情况,而其他基本状况如文化程度、年龄、婚否等均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保障了试验研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首先需要将120名患者以性别为基本区分项进行分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总人数均为60人,其中男性患者39名,女性患者21名。在为期一个月的试验对比阶段,两组除护理方式的区别外,其他变量均需保持一致。即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而试验组则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时,有一些是作为客观标准的,即以护理人员的个人素养与整体医护环境的营造为主,要求护理人员热情大方、仪态端庄、体贴周到、语言和蔼,医护环境安静、温馨。除此之外,优质化理念要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包括对患者的基本叮嘱,如多加锻炼、注意饮食以及后期的按时复诊等。同时,优质护理服务还需要注重的一点就是人文关怀,尊重患者的隐私。

(二)关于临床对比试验结果的科学分析

通过对急诊科就诊的120名患者的为期一周的临床试验,本着科学客观的原则,得出了以下关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的数据,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表1-1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的图表

二、关于推进急诊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对策建议

(一)动员全体医护人员,在急诊科树立起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

通过临床对比试验,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急诊科室的重要性,而具体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就是动员全体医护人员,在急诊科树立起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例如召开临床试验总结大会以及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的动员大会,使全体医护人员都能够了解到基本的内容与精神,特别是对于某些对此有抵触情绪的医护人员要进行重点培养与动员。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起优秀示范模式,从而对其他医护人员起到激励作用,从而能够促使他们转变传统的护理理念。

(二)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提升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

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首先需要的就是一批具有专业护理水平的医护人员,因此就需要定期组织培训工作,提升医护人员的整体素养,培训的形式也是多方面的,例如专家讲座、优质护理知识竞赛以及情境演示等。由于护理工作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所以单纯的培训只会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完成培训之后,一定要注重让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加以运用,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更加满足患者需要。优质化护理,要体现“以人为本”,将患者的需求摆在工作的核心地位,切实体现关怀与爱,营造温馨、舒适以及安全的环境。

(三)优质服务贯穿始终,并在过程中融入人文护理与人文关怀

急诊科不同于其他科室,每天面临着众多的生离死别,将优质服务贯穿于始终,还体现在对于即将走完人生旅程的患者要给予更多的温暖与关怀,不让他们感觉到孤独。除此之外,要更加注重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避免因医護人员操作不当而引发的患者的人格尊严以及个人隐私受到不必要的侵犯。整体上而言,优质服务就是为患者营造一个平等的和谐的就医与康复环境。

三、结语

以急诊科为试验科室,通过基于护理方式的变量控制试验,以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而展开的相关活动,可以看出医院所提供的更加满意、更加优质、更加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深得患者喜爱,对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以及患者病情的康复都是大有裨益的。而优质化的护理服务也切实体现了医院护理工作的高品质与丰富内涵,是医院良好形象树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一定要在急诊科室甚至是全员深入且持久地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与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梅.急诊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6).

[2]周玉英,聂敏.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2,24(9).

优质护理在急诊科的实践效果 篇4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马素兰

自卫生部2010年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本院领导全面领会卫生部会议精神,积极行动起来,带领全院职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1]。急诊科作为本院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开展具有急诊特点的优质护理服务,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医疗纠纷明显减少。

统一思想、转变服务观念多次组织学习2010年1月卫生部下发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及医院制定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护理部制定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及“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根据急诊科特色制定本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优质护理实施方案”及“优质护理考核办法”,使大家统一思想,转变服务观念,认识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强调主动服务意识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是医护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缩影,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的宗旨融入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急诊科每一个护士都代表着医院的形象,科室推出主动化服务模式,改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即看到有人走来,就主动前迎,细心听取,耐心解答问题;公开向社会提出“两项服务承诺”,即输液加药拔针不用喊,由护士主动巡视为其加药拔针,静脉穿刺要求一针成功,否则退其相应的静脉穿刺费和加药费;输液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否需要方便,仔细介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输液时,护士不断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并增进了医患关系,输液中,护士会不时地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主动为患者送上一杯热水,协助患者上厕所等,献上护士的一片爱心。

倡导亲情化护理急诊科患者特点就是一个字“急”,把“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理念真正落实到实际护理工作中,尽早为患者解决各种问题,提供特色服务措施:(1)科学合理排班,实行专人接诊,主动迎接患者,主动为患者排忧解难,设置机动班,确保在患者量高峰期有足够的护士上班;(2)为患者提供全程服务,从患者入科时起,护士主动带领患者挂号、就诊、做各项检查、交费、取药等,每个环节都让患者感受到亲情化的服务;(3)提供多种便民措施,病区配置微波炉一台,每个病房配备饮水机提供开水、一次性纸杯、手纸、便器等,每个病房和输液区配备有线电视,为患者增加娱乐条件,使其分散注意力,感受到家庭式的温暖。

强化细节服务急诊患者大多数是因为外伤或中毒而就诊,患者初到科室时头面部或身体其他部位血迹斑斑,或是呕吐物、分泌物污染全身,本科护士在对患者实施抢救、处置的同时,用温水将患者身上的血迹及污迹清洗干净,尽量为患者换上干净的病员服装;“八声”服务用语要求“好”字开头,“请”字当先,“谢谢”不离口,使用眼神、微笑等副语言及身体语言用心去为患者服务。

不断优化流程“时间就是生命”用在急诊患者身上再贴切不过,本科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流程进行了优化,如接诊流程、院前出诊流程、抢救流程、办理入出院流程、辅助检查流程等,得到了初步成效,如院前出诊的时间,由以往的5min内出诊提升到3min内就能出诊,辅助检查结果能在30min内出结果等。

绿色通道,畅通无阻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是救治危重症患者最有效的机制,雄厚的技术力量、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优质的服务水平是保障急救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本科实行急危重症患者先抢救后付费,就地抢救,急诊抢救到位时间在3~5min,急诊会诊时间不超过10min,绿色通道24h开通,实行接诊、抢救、住院一条龙服务;对“三无人员”即无身份证明、无亲人陪伴、无钱的患者,做到先检查、先抢救治疗,后交费办理入院手续,患者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抢救治疗。

急救药械完好率达100%急诊各种仪器设备及抢救药品实行专人负责、班班清点检查、定期消毒保养、及时维修,建立设备检修档案,保证仪器设备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各种抢救药品及基础药定位置、定数量、定期检查、班班清点、签字交接,为各种抢救提供保障。

改革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弹性排班的原则是合理分配护理劳动力,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最大限度上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真正做到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患者,本科实行8个固定班,5个弹性班,2个休班,弹性班根据工作需要随叫随到,10min内到达,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完成。

落实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实行加班费分配改革,提高夜班费,做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同工同酬,奖励先进,惩罚落后,达到激励作用,从而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各职能部门对急诊科的考核分由90.6分/年提升到94.8分/年;满意度明显提高,医院层面组织的满意度调查率由90.2%/年提升到95.6%/年;医疗纠纷明显减少,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共发生医疗纠纷3次,无1例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增强了,从以往患者到医院茫然找医生的情况变为现在一进医院门就有护士主动迎上前询问,并耐心解答问题,使患者从茫然中走出,及时有效地得到诊治;“两项承诺”落实到实处,呼叫器响的次数少了,护士都能主动巡视病房,及时为患者加药拔针,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恐惧感,使患者能安安心心的休息,不再担心输液完了无人看的情况。输液时,护士能适时主动递上一杯热水,对需要上厕所的患者,有护士陪同,随时能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自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以来,护理质量得到提升,从以往机械的重复执行治疗任务转变到现在积极主动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用真心、真情、真爱对待患者,做换位思考,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各职能部门对急诊科的考核分由90.6分/年提升到94.8分/年。通过优化工作流程与模式,护士更贴近临床、贴近患者,护士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同时也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通过调整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符合急诊患者的需要,不同年资的护士搭配上班,提高了工作的安全度,使患者得到全程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患者的满意度较前有较大的改善,满意度从90.2%/年提升到95.6%/年。绿色通道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尤其是突发事故、突发疾病、群体伤的救治,突出了“急”的特点,达到了“救”的目的,从未发生因无经费而延误治疗的情况,造福于一方

2012急诊优质护理活动总结 篇5

广西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

根据卫生部马晓伟部长在2009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三贴近”精神,以及在2010年南京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后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护理服务的工作重点,努力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强化医院“床位管理”,将各项护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病人床边去,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切实将各项生活基础护理和专科基础护理落到实处,为病人提供优质服。这一切表明,回归护理本位,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如何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大多数同辈们就将信将疑:急诊科?病情复杂,工作繁锁,人流量大,出诊多,如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如何让病人得到实惠?我的理解是:只要心中有患者,办法总比困难多。

虽然我们不是医院首批示范工程病区,人力资源配备有限,但我们在护理部和大科护长的指导下,一直积极朝着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努力。提供优质服务,指的是服务人员与消费者之间相互行为和感情交流。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我认为首先是热情,要用心沟通,以达到病人满意,而达到较高满意度的要求是需要治疗效果,医院硬件,更重要的是人文关怀来体现的。在大多数时间,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就要求我们调动全科人员的积极性,倡导主动服务与人性化护理。目前我们急诊科有急诊室、注射室两个区域,其中急诊科有各种层次的护理人员21名,其中护师以上职称5名,护士13名,见习护士2名。我们根据急诊室业务特点分为:分诊组、留观抢救组、出诊组等3个组,每组相对固定护士,设立组长,再配以辅助护士,充分调动科内人员的积 1

极性。注射室有各种层次的护理人员32名,其中护师以上职称11名,护士16名,见习护士5名。根据注射室业务特点分为:接单组、配药组、静脉穿刺组,巡视等4个组,每组设立组长,分工协作,并缩短护理服务半径,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现阶段制定了以下工作目标:

1、保障医疗安全,保障绿色通道畅通;提高抢救成功率;

2、缩短患者窗口等候的时间;特别是预检分诊、收药窗口、输液等环节;

为患者提供高效、温馨、快捷的门急诊护理服务;

3、保证患者各项诊疗、急救措施及时有效的落实;

4、提高患者对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针对初期阶段目标,从2010年10月份开始,在大科护士长王秀凤的指导督导下,科内已进行全科动员,营造氛围,加深对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目的及意义的认识,以及对护理改革和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王护士长每日深入科室听取护士心声,进行正面疏导。针对我们科病人病情急,出诊抢救病人多这一特点,王护士长从专科护理规范化方面进行指导,并亲自讲解示范。

在护理部垂直领导下,目前已开展的工作:

1、针对急诊科病人病情重、变化快,中午夜间急诊病人数量多等特点,合理调配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积极探索排班改革,实行护理人员弹性排班,动态排班,保障重点时间段人员配置充足。根据急诊科儿童急诊病人量大、出诊多、输液多,低年资护士多的特点,排班时注意新老搭配,以老带新,还配备护理老总、增设出诊机动班及三线人员,遇突发事件全科人员都参加,保障护理安全。

2、优化门急诊输液流程;门、急诊输液合并到注射楼统一管理,同时在注射室实行24小时值班,24小时接待输液治疗的病人,解决病人门急诊治疗难、输液难的情况。

3、开展推行量化绩效考核,根据各项工作的技术难度、风险系数、工作质量数量、并与绩效挂钩,根据急诊工作质量、接诊数量年终给予奖励。此活动大大提高同志们工作的主动性与团结协作精神。

4、平时工作中对科室所有护理人员提出五声服务的要求:病人入科有迎接声,病人不适有安慰声,病人疑问有解释声,操作不佳有致歉声,病人出科有祝福声。

5、加强服务用语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每位护士的积极性,参与”编写服务剧本”,根据急诊工作特点分为十个服务板块,如:接诊分诊板块、留观病人入科板块、注射板块、接出诊电话板块、转院护送板块等等。护理常用语及忌语的宣传单,并现场监督落实情况。

6、加强急诊专科技能培训。针对急诊科年轻人多,先进仪器设备集中、业务技术发展迅速、急救技术要求全面等特点,开展了两期“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制定了详细培训计划,组织落实,定期进行考核。例如急救理论基础、急救技能操作,抢救应急预案等,使其尽快适应急诊科工作氛围。并根据护士的各自特长,注意培养一专多能护士,每位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呼吸机应用、气管插管护理配合、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操作规程。

7、强化流程管理,保证工作质量,制定各班详细工作流程,责任到人,分工合作。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急诊科工作人员精神面貌、科内环境明显改观,急救护理、专科护理质量、医生的满意度大大提高,病人满意度达到100%。要切实做好优质服务,以上工作的开展犹如杯水车薪,我们将对照自治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质量标准》查找差距,总结经验,结合科室工作实际还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在急诊科计划开展“优质服务明星”的活动,并将在2011年6月份正式启动。以树楷模,激励典型。并从着装规范,语言文明,遵守制度,主动服务,团结协作,完成本职,护理质量,急诊管理,操作规范,健康教育,满意度等11个方面来进行评比。

2、重视新职工专科理论及专科技能培训,继续开展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制定了详细培训计划,实行情景模拟演练教学制,定期进行考核。洞察每位工作人员的看法并转变观念。对各级护士强化急救护理操作的规范化培训,如徒手心肺复苏、电除颤、电复律、洗胃、人工气道的建立、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等,要求人人过关。

3.加强急救护理、基础护理的落实,建立危重病人护理评估单。

4.强化全科护理人员服务的意识:

要做到心中有病人——及时评估病人各项护理工作的执行和落实情况,拾遗补漏。

眼中有病人——及时发现患者阳性体征及不适。

耳中有病人——治疗操作中能及时聆听病人的感受和反应。

手中有病人——做到治疗护理与病情观察相结合,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相结合。

身边有病人——到病人身边感知病人生理,心理的需要,及时给予各种帮助。

5.加强健康教育和良好的沟通。要求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护理的整个过程中,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有效的沟通让病人满意,家属放心。

6.营造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通过张贴祝福小语,健康宣传栏,各种细节提示牌,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以上几点是我们的一些想法和打算,并在工作中创造条件,逐步在实施。要做好护理优质服务,很多方面还需要取得多方的支持,如医生的支持与合作、后勤部门的支持,真正做到把护士还给病人。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创建放心病房,舒心病房,夯实基础护理,加强专科护理,提供高效、温馨、快捷的门急诊护理服务,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切实减轻患者负担,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急诊科优质护理计划 篇6

摘要:目的 剖析急诊手术中运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供临床借鉴。方法 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1月接收的急诊手术患者共76例随机等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行手术室优质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的SAS与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为84.21%。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可帮助其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应用价值;急诊手术;满意度;手术室优质护理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6例急诊手术者,收录时间:2014年5月~2015年11月。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将76例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实验组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23~76岁,平均(45.2±7.6)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25~78岁,平均(45.8±7.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实验组 手术室优质护理:①查看患者病例,评估其病情。待接到相应的急诊手术通知后,立即安排责任护士去探望患者。积极与患者交流,向其简单介绍自己,以取得其信任。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手术及麻醉的相关知识向患者作出详细的解释,比如:麻醉方法;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若患者表现出焦虑等负面情绪,需给予其心理辅导。②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接受以及配合度。若患者不能接受手术,需与其交流知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劝导患者接受手术。③按要求严格执行手术准备工作,包括:合理调整手术室温、湿度;将手术所需的液体进行适当加温;为患者准备好体位枕;置备抢救药物。④入室后,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禁食情况。查看患者的导尿管是否发生折叠、弯曲等不良情况。做好输血准备。⑤手术过程中,监测患者基础体征,维持静脉通道的畅通度,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帮助其疏解不良情绪。及时、准确的将手术用具递交到主刀医师手中,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麻醉后,对患者暴露在外的皮肤进行遮盖保暖。手术期间,严禁大声喧哗,避免闲谈与碰撞医疗器械。⑥术后,利用温生理盐水擦净患者创口周围的血迹,同时为其盖好被单。待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后,和管床护理人员进行交接工作。搬运患者时,严禁拽、托与过度震动。监测患者基础体征,若有异常,需给予对症处理。患者苏醒后,询问其主观感受,了解其疼痛情况。若患者疼痛较剧烈,需及时和麻醉及手术医师沟通,以采取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将术后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同时指导其做一些适当的运动,以促进其病情的恢复。

1.2.2对照组 常规护理:心理教育;病情观察;常规宣教

1.3临床观察指标 采取SAS以及SDS量表,对两组术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注:得分越高,提示焦虑或抑郁情况越严重。利用院制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本研究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的所有数据均以SPSS 20.0软件,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SAS与SDS比较 实验组护理后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为84.21%。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4.2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综上所述,对于手术患者而言,术中的每一个操作都极易使其产生应激反应,再加之大部分患者对手术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使得其容易在术前产生忧虑、紧张与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而提高了手术风险。另外,术后并发症的出现,还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导致手术创口难以良好愈合。

优质护理的核心为“以人为本”,即:尊重、理解患者,给予其人文关怀,并结合手术要求及患者自身情况,为其提供最佳的手术室护理服务,以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病情的痊愈。本研究证实,实验组护理后的SAS与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总之,手术室优质护理能帮助患者舒解不良情绪,维持其基础体征的稳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急诊科优质护理计划 篇7

这些无名氏或无主患者是一个特殊的服务对象, 多年来, 由于现实条件、思想观念等原因, 我们在对这些患者开展的医疗护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条件的改善和人们思想素质的提高, 如何对无名氏或无主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及护理, 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 提高无名氏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成为急诊科护理工作的一个难点和热点问题[1]。

2010年1月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 我科根据优质护理标准要求, 结合科室实际, 制定了对无名氏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和全程管理工作责任制。经过近2年的实际操作, 取得很好的效果, 得到了无名氏患者家属的认可, 受到医院、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表彰。2010年2月—2011年10月我科共收治无名氏患者约60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本组病例共60例, 其中男52例, 女8例;交通事故48例, 流浪人员突发疾病6例, 智障6例;打“110”送来10例, 打“120”接来43例, 由爱心人士送来7例。

1.2 方法

通过分析以往同类患者救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结合开展优质护理活动的标准和要求, 寻找原因, 制定对无名氏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案和计划, 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医护人员职责, 并细化各级护理人员及各项护理工作的绩效考核标准。

2 急诊抢救中常见的问题

2.1

患者病历资料及个人信息无法收集或不能全面收集几乎所有无名氏患者存在意识不清或智力低下、不能完整表达或提供个人信息及病史等情况, 医护人员只能靠体格检查和临床经验开展救治, 使抢救工作不能有的放矢, 易出现偏差, 延误抢救时机。

2.2 告知程序无法进行, 存在安全隐患

医院规定在急危无主患者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可以开放绿色通道, 给予及时抢救治疗, 但存在医护人员无法履行告知义务的情况, 若无主患者病情无好转或死亡后容易引起纠纷。例如对患者采取约束带固定等保护性制动措施时, 可能会造成患者损伤, 因无法履行告知义务, 事后家属会对此产生不满, 容易引发医疗纠纷;采取留置尿管、胃管等侵袭性操作时无法告知, 无法履行签字手续;医护人员无法了解患者用药史、过敏史, 存在用药时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的情况, 也会引发医疗纠纷;护理操作治疗前须进行的“三查七对”, 由于无患者家属在场, 无法全面核对。如此种种, 必然给急诊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2]。

2.3 医护人员忙于抢救, 易忽略患者随身携带财物的管理

无名氏患者入院时或现场被120出诊接诊时, 由于无家属陪护, 医护人员只忙于抢救患者生命, 忽视了对患者随身携带贵重物品、有效证件等的清理保管工作。而急诊科是一个开放性场所, 除医护人员外, 各种闲杂人员也有可能接近患者, 很容易造成患者现金、物品遗失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3]。

2.4 患者身无分文, 无人承担医疗费用

无名氏患者大多是流浪、智障等身无分文的患者。医护人员不但要及时开展抢救而付出辛勤的劳动, 医院还要垫付无名氏患者的医疗费、生活费, 有的患者抢救不成功, 直至死亡以后仍无法联系到家属, 医院还得承担尸体处理等一系列费用。部分无名氏患者即使后期联系到家属, 也因抢救时不在场, 对各项医疗费用拒绝认同, 甚至大动干戈, 反目成仇。

3 护理工作改进措施

3.1 创新形式,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利用晨会和业务培训学习, 教育每一位医护人员认识到即使是流浪智障者也应享有人的生命与尊严, 要坚持患者生命至上的原则, 在平时接诊患者时力争做到尽早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 解除患者痛苦。在新转科护士上岗培训中把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点, 经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另一方面, 通过互联网或报纸杂志中收集的“无名氏急诊患者引发的医疗纠纷案件”教育全科医护人员进一步加强责任心,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通过亲身救治患者和培训教育, 使每一位医护人员真正体会和认识到救死扶伤、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是医护人员最崇高的使命。

3.2 制定无名氏患者接诊工作流程

经过临床多次实际操作演练, 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接诊抢救模式。 (1) 接诊:从现场接诊无名氏患者开始, 医护人员应及时向目击者询问尽可能详细的病情, 获得患者尽可能多的病情资料并详细记录。若遇危重患者, 在接诊途中即要及时对患者实施紧急救治。 (2) 交接:在与院内当班人员交接过程中主要针对病情进行全面详细的交接, 交代实施救治措施和患者情况, 必要时应当面清点无名氏患者随身携带财 (物) 品, 并指定专人妥善保管。并针对病情、救治措施及随身财物建立交接记录簿, 实施医护人员双签名制度。对群体性突发的无名氏患者可以采取腕带识别方法, 在腕带上记清患者的性别、受伤或患病部位、接诊时间等内容。 (3) 抢救:急诊抢救室一旦接到无名氏危重患者时, 应与其他危重患者一样一视同仁, 立刻开辟绿色通道, 严格按照抢救工作操作流程, 先抢救后补办手续, 允许无款签字记账;根据患者病情尽快实施实验室检查, 办理入院手续、尽早开展手术。如遇大型突发事件、人数较多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调派轮休人员参加抢救。 (4) 陪护检查:在实验室检查及住院的各个环节中必须由专人全程护送, 使无名氏患者与其他患者一样得到快捷安全有效的救治。 (5) 书面文书记录:在及时通知总值班、科主任和护士长, 严密观察和详细记录病情变化的同时, 记清来科时间、用药等情况, 并保持各项记录与医生病历记录一致;当遇到对无名氏患者需下发病危通知书、进行特殊检查或手术的情况, 无法联系患者家属或监护人进行告知或签字时, 当班医护人员要及时请示医院总值班领导, 保留书面记录并请总值班签字, 在患者家属到达后及时补签知情同意书。

3.3 加强病情观察,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无名氏患者大多有意识或者智力障碍, 没有家属陪护, 个别病情较重的患者如果出现烦躁不安时, 可以合理使用约束工具、床挡。使用时严格按照约束用具的使用原则, 并详细记录, 认真进行交接班, 严防无名氏患者在院内发生意外伤害。当班护士在执行各种治疗及操作时要注意关爱患者, 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采取有效补救措施。

3.4

合理调配人员, 加强生活护理,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根据无名氏患者的病情轻重、救治工作量等情况应及时增减护理人员, 随机调整班次, 每班都有高年资护师担任组长, 在完成自己负责工作的基础上, 指导督促本班次其他护士的工作, 临时担当管理者的角色, 确保护理质量。在对无名氏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为其提供生活护理和照顾, 进行浅显易懂的精神鼓励和心理安慰, 体现护理工作以人为本的特点。除每班高年资护师检查指导外, 护士长每天或择期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确保无名氏患者在急诊科得到及时抢救治疗, 安全度过危险期, 促进其早日康复。

3.5 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根据岗位及资质分层次进行培训, 低年资护士重点加强应急能力、抢救流程和对危重患者出现的急危症状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和应对等急诊知识的培训提高;高年资护士重点进行专科理论、技能, 新技术、新业务的培训提高。注重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培养, 定期组织对急救仪器和危重患者抢救的演练及考核, 充实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 逐步强化急诊团队整体专业素质。

3.6 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定期开展全科护理质量、工作能力、工作量完成情况考核, 适时进行精神层面的表彰[4];向医院申请, 进一步提高一线护理人员夜班费和加班补助, 给予物质补助。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激发护理人员以最好的工作状态和最佳技术水平投入工作。做到高责任, 高风险, 高收入的资金分配原则, 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4 效果

开展对无名氏患者优质护理工作后, 进一步提高了我科护理工作整体质量, 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的护理质量控制测评调查中, 我科每月都在92%以上, 连续2年以科为单位的院内护理质量控制测评成绩达到优秀。急诊科收到无名氏危重患者家属的感谢信8封和锦旗3面。在2011年“5·12”护士节上急诊科被评为全院优秀护理站。

5 小结

积极开展无名氏患者的生命救助、生活护理是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义务和责任, 同时在无名氏患者救治过程中的许多环节是医疗护理纠纷的易发点。所以在对无名氏患者急救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一方面可以促进护理质量和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 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最大限度地保障无名氏患者的生命安全, 提高急诊科医护抢救技术水平及人员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医疗护理纠纷, 做到“三好一满意”, 真正做到护理工作贴近患者, 贴近临床, 贴近社会[5]。

参考文献

[1]杨雪英, 沈希爱.无名氏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管理[J].南方护理学报, 2005, 12 (7) :87-88.

[2]杨珍, 张宝珍.急诊科无名氏病人的管理[J].护理研究, 2011, 25 (9B) :2432-2433.

[3]杨晓胜“.三无”病人在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9) :92-93.

[4]徐安芬.我院聘用护士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11) :15-16.

急诊科优质护理计划 篇8

【关键词】 优质护理;急诊救治;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17(201)1-0143-01

优质护理措施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为患者实施良好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1],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为进一步分析优质护理措施在急诊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选取34例急诊患者进行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8例急诊患者,排除老年痴呆、精神疾病、言语不清、意识障碍和焦虑抑郁患者。其中,治疗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03±.13)岁;平均病程(2.3±0.71)年;12例为急诊内科,8例为急诊妇科,7例为急诊儿科,7例为急诊外科。对照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2±6.04)岁;平均病程(2.18±1.04)年;13例为急诊内科,9例为急诊妇科,6例为急诊儿科,6例为急诊外科。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后对其介绍主治医生、治疗方法和医院环境等,并告知患者家属应注意的事项等。治疗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①建立急诊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在病区护理独立操作的情况下,急诊科室实施科室主任负责制,由护士长、科室主任以及急救小组组长组成“急优领导小组,讨论制定详细的优化护理方案。②强化护理服务技术水平,通过全面培训、重点培训骨干等方法,督促护理人员深入学习,规范护理操作,强调文明用语,依据工作岗位性质内容不同,进行分层培训。③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因急诊患者多希望在短期内获得有效的治疗,且希望得到关怀以及鼓励,急诊科室人员应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不仅要努力提高医护服务质量,同时还应考虑到患者的心理,实施主动护理的服务理念。④实施具有特色的急诊科室优质护理服务。优化急诊环境,若患者无家属陪同,护理人员应主动提供服务,包括挂号、缴费、取药;清醒患者要及时告知,并耐心解释,让患者了解自身的诊疗信息,避免出现抱怨以及不满;为患者提供免费的吸水管、一次性杯子以及饮用水,冬天提供暖手带,夏天开放中央空调时,可提供毛巾被。

1.3 观察指标 依据参考文献[2]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其中,SAS评分分界值为0分,SDS评分分界值为3分。通过我院自行拟定的护理质量调查表进行调查,其主要包含病房环境、服务及时性、服务态度、管理规范性和综合素质等内容,各项为20分,总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临床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价对比 治疗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总分为(96.38±2.37)分,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总分为(76.38±3.2)分。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价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 (x±s,分)

组别例数SAS评分SDS评分

[BDGmm]治疗组3443.2±6.28*44.23±6.71*

[BDW]对照组34.68±7.136.98±8.2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

3 讨论

急诊患者具有病情复杂、进展快和发病快等特点,因此,急诊工作人员时间紧、工作量大,对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急诊科室护理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医院的形象,更与患者生命紧密相关。急诊患者由于病情重、发病急,其心理易出现较大负性影响,优质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急诊优质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该护理措施主要包含健康宣教、优化就诊方式和规范管理等内容。健康宣教不仅可改善医护人员服务观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措施[3];同时还能增强医护人员责任心,提高患者舒适度。优化就诊方式可提高医护人员服务及时性,在短时间内对患者完成抢救,降低患者死亡率等。除此之外,护理理念的转变,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落实各项急救措施,减少医疗护理风险,让护理人员有充足时间为患者服务,从而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本次研究中,通过采用不同护理措施护理,两组患者护理后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管理规范性、综合素质、SAS评分和SDS评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措施可减少患者急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练贵香.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10):10-11.

[2]王文菁,谭文艳.Zung 抑郁自评量表的因子分析[J].广东医学,2012,32(16):2191-2193.

[3]王桂玲,胡素琴,刘美华.医院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03):289-291.

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 篇9

2.开展好中医特色项目并熟练掌握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急救流程。

3.强化培训心肺复苏,洗胃、吸痰、心电监护仪等急救用物的使用。

4.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技术。

5.严把消毒灭菌关,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无菌容器定期消毒更换。

6.发挥好护理质控小组职能定期不定期检查各班职责,检查中医、西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是否规范,检查急诊急救物品性能是否完好,药品是否齐全、是否在有效期内。

2018年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 篇10

2018年将是充满挑战、催人奋进的一年,将是检验创评工作成果的一年。我们门、急诊护理人员将在医院创评工作的主旋律中,紧紧围绕“质量、管理、安全、服务、绩效,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主题”认真贯彻护理部的工作目标,认真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急诊科护理工作水平,拟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完成以下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目标:

1、综合质量管理合格率≧95%

2、抢救车、出诊药品物品管理合格率100%

3、病区药品管理合格率≧95%

4、病区管理合格率≧95%

5、护理安全管理≧95%

6、专科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合格率≧95%

7、基础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合格率≧95%

二、落实《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持续改进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保证评审工作圆满完成。

1、继续组织护士学习《评审应知应会知识》及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预案等,达到人人熟练掌握。

2、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达到以评促健,以评促改,推进急诊护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3、根据专家组现场督导和现场初次评审所提出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保证二次评审顺利通过。

三、加强护理质量管理,落实护理质量检查与考核工作:

1、制定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2、组织科内质控员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其质量管理能力。充分发挥质控小组的作用,落实护理质量管理目标。

3、每月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分析会,分析讨论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并认真实施。

4、认真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管理目标,减少或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5、加强急诊护理工作质量全程监控和管理,落实核心制度,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

四、加大对护士的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

1、制订护理人员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地对科内护士进行理论、技能的培训。

2、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提高学历。

3、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1次,每两周组织学习核心制度、专科制度、专科知识、抢救药品等知识的学习,并将学习掌握情况记录在册。

4、进行专科应急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制订妥善的演练方案并组织实施,对演练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整改。

5、进行专科知识和急救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常见危重症的病情判断和抢救流程以及心肺复苏,伤品包扎、止血技术,洗胃等专科急救技术,提高各护士的急救水平。

6、积极参加急诊急救学术培训班或学术会议,掌握急诊医学的新知识、新动态,提高专科水平。

7、科室有计划的向护理部申请选送部分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或参加急诊专科护士考试,提高科室护理和管理水平。

8、定期进行分诊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分诊水平,提高分诊准确率。

9、如建立急诊病区,将组织护士学习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信息系统使用。

五、加强急救药品、仪器设备和管理,保证完好率100%:

1、继续落实班班交接、检查的管理制度,周检查认真落实,发现问题及时 处理。

2、除颤仪每天开机自检,保证性能良好。

3、洗胃机、呼吸机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处于备用状态。

六、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在急救工作中,做到出诊迅速、准确达到急救现场,正确、及时处置病人。

七、配合医院院容院貌改造工作,对急诊科的分区、布局进行全面改造。完善急诊病区设施,优化服务流程和就医环境。

八、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护理服务。

1、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规范服务行为,做好护患沟通,保证服务质量。

2、提供便民服务措施,满足患者的需要。

3、为危重患者或“三无人员”开通绿色通道,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中实行全程陪伴,保证危重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急诊科优质护理计划 篇11

【关键词】急诊胆结石;优质护理服务;心理;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3.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42-02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和饮食结构均发生剧烈变化,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当饮食导致近年来我国胆结石患者发病概率呈现出不断增高的趋势。为深入了解急诊胆结石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其心理及其疼痛的临床影响状况,对我科近年来收治急诊胆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对象为我科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急诊胆结石患者,随机抽取50例并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2组均有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经我科确诊为胆结石急性发作期,排除存在精神疾病或者意识障碍患者。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范围为20-68岁,其平均年龄为(51.9±1.4)岁。经B超、CT检查,30例患者胆囊功能较好,20例患者胆囊功能较差。15例患者结石位于肝内胆管,20例患者结石位于胆囊,15例患者结石位于胆总管。经B超检查,16例患者结石直径在8mm以上,19例患者结石直径在8mm以下,15例患者为泥沙样结石。2组患者一般资料诸如性别、年龄、结石直径、位置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内容包括如下:用药护理、术前准备、疼痛护理干预、预防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联合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1)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对突发情况的反应,如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不必太早告知其病情,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为主,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关心;(2)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后通过支持、开放的谈话方式缓解患者压力,逐步让患者接受眼受损的事实并配合治疗。鼓励患者诉说自己恐惧、焦虑的感受,列出病情对自己生活、工作的影响并采集积极的方式面对。指导患者对自身不良情绪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通过积极主动的心态控制[1] ;(3)通过认知行为的方法改变患者存在的不良认知,改变患者由于疾病引发的各种不正确态度,扭正其消极思维方式。通过行为塑造法、刺激暴露法、分散注意法等心理治疗方式缓解其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 ;(4)急诊护理。通过交谈掌握患者疼痛和焦慮等成都,对存在剧痛、呕吐等严重症状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在护理过程中保持护患之间有效交流,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娴熟,让患者感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并产生依赖感[3] ;(5)治疗护理。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对其病情变化密切关注,充分掌握药物使用和手术的各种注意事项,保障临床治疗效果及避免术后出现并发症。

1.3观察指标

1.3.1心理评估

对患者心理评估主要包括了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两个方面,分别评估患者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4] 。

1.3.2疼痛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进行评估[5] ,将一条直线划分为10份等长刻度,并用0到11进行标记,0分表示无疼痛感,10分表示剧烈疼痛,分值越高表明疼痛感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理评估

护理前2组患者心理状况对比无统计学价值(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详情请见表1。

3 讨论

胆结石发作时伴有剧烈疼痛,患者由于疼感及对病情的担忧会产生诸如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不但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消极影响,且降低患者临床预后效果,对急诊胆结石患者应用有效的介入干预措施,缓解其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6] 。

胆结石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加上剧痛影响,会出现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但对治疗效果造成消极影响,且各种消极情绪会导致患者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失调变化,过度焦虑紧张会降低患者机体应急能力并最终出现一种心理病态形式,严重干扰临床疗效[7] 。

本次研究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心理情况及疼痛情况相对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提示了急诊胆结石患者容易产生诸如暴躁、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难以配合医生治疗工作,对其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对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乔天秀.系统护理对60例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2,23(06):129-130.

[2]王慧娜.人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2,14(06):154-155.

[3]胡敏.舒适护理对缓解急诊胆石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效果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2013,18(12):162-163.

[4]孔冠群.人性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1(03):113-114.

[5]黄秀惜,林宝凤,黄萍珍,等.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士工作压力调查[J]. 中国校医,2013,13(01):198-199.

[6]纪艾群.优质护理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和实施体会[J]. 中国校医,2014,25(11):162-163.

上一篇:新学期初三学生学习计划下一篇:安全性及抗震鉴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