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

2024-08-02

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共12篇)

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 篇1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科,应用

急诊管理者应针对科室的高风险, 在实施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科技行为为组合的活动中进行风险鉴定、评估, 采用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措施, 对减少或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保证患者的安全, 防止护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1]。笔者现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总结如下。

1 急诊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

1.1 外在因素

急诊科的患者由于个体差异大、病情复杂、多变、发展迅速, 即使在最好的医疗单位由富有经验的医师诊治, 出现误诊和并发症的内在风险仍难以完全消除。除了自然因素和技术水平因素之外, 引起护理风险的外在因素可归纳为3个方面:社会原因: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法律原因:“举证责任倒置”使医护人员独立承担医疗护理风险的责任变大;心理原因:社会心理学普遍认为患者是弱者应当受到社会广泛同情, 而医护人员是医疗技术的掌握着, 患者的命运掌握在医护人员手中, 医护人员独立承担医疗护理风险是天经地义的, 患者的违法行为主要指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不遵守医疗护理行为而增加了医疗护理的风险程度。

1.2 院前急救中的护理风险

院前急救从院前呼救到患者入院的全过程均存在护理风险, 如120出车单中患者对病情描述不详, 发病时间和地址不清等, 易导致延迟出诊、医师错派、救护车空跑等事件而延误抢救患者的最佳时间和影响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急救现场护理操作技术不过硬, 如静脉穿刺多次未能成功而影响救治时间与抢救质量, 特别是现场急救的所有护理工作都是在患者家属的监督下完成的, 抢救物品及器械准备不充分, 任何操作失误和言语表达不当, 与患者家属沟通不及时及对患者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如窒息、休克、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交待不清, 途中观察病情不仔细等, 均可成为后续引发护理风险的激惹点。

1.3 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落实到位

工作中粗心大意, 甚至简化操作程序。护理记录缺乏动态变化, 专科性、及时性不够;错记、漏记。掌握专科的急救知识不全面, 如分诊错误而延误了患者就诊时间, 对脑外伤患者没有及时观察瞳孔变化而发生脑疝;对各种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不能准确判断;对迟发性出血缺乏预见性的观察。

1.4 护理人员因素

1.4.1 护理人员风险和法律意识淡漠:

护士不能识别护理风险, 对风险缺乏预见性, 对潜在的护理纠纷不能识别及早处理[2]。法律意识淡漠, 不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 一旦出现护理纠纷或争议, 不能冷静应对。

1.4.2 护患沟通不充分, 缺乏技巧:

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与患者缺乏沟通, 只注重操作, 态度冷淡, 解释不到位, 说话语气重、语调高, 未充分考虑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受, 易引发不满或投诉。

1.4.3 未及时履行告知义务:

患者有知情同意权, 因此, 护士在做治疗、护理及特殊检查时, 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操作前主动告知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 把医疗护理的风险告诉患者及其家属, 取得患者的同意和合作, 必要时签署知情同意书。不能因工作忙或图省事, 忘签或漏签。

1.4.4 专业技术不熟练:

对特殊仪器操作不熟练, 不熟悉专科抢救流程, 机械执行医嘱, 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 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1.4.5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是护理服务过程的文字反映, 也是发生护理纠纷时的重要依据。如果护理文件书写不及时、不全面, 随意涂改, 内容不连贯、病程记录脱节, 甚至矛盾, 一旦出现纠纷, 就会造成举证困难。

1.5 疾病的严重性和病情的复杂性

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容易反复, 治疗个体差异大, 如果医护人员解释工作不细致, 处理上不及时, 患者或其家属不理解, 很容易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和质疑。

2 急诊护理风险的管理

2.1 强化风险意识

提高防范风险和自我保护的急诊护理人员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认识护理风险的发生发展过程并积极加以防范, 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整体的把握能力[3]。通过自我查找、定期总结找出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以切实体会到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风险, 以组织专题法规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和个案讨论等方式, 把别人的经验与教训融人到自身护理实践工作中去, 从而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防患于未然, 不断提高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在工作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2 加强法律知识教育

护士作为公民理应懂法, 并能运用法律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 护士还要对掌握患者的权利和护士的义务有正确认识, 应清楚地认识到当护理风险发生并引发医患纠纷时, 当事的护士要承担民事、刑事等方面的责任, 法律并不会因为护士的工作辛苦而免其责任。通过加强如《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管理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的学习, 主动及时地查找护理工作的隐患与薄弱环节, 使护理风险更加清晰并自觉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和抗护理风险的能力。

2.3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的制度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是有效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措施。因此,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首先完善各项护理制度和制定重点护理环节的风险应急预案, 建立各种意外、输注刺激性药物、约束患者等护理告知、签字制度;输血、输液不良反应的登记上报制度;规范和手术科室及病房科室的交接签字制度;规范突发事件的处理和上报程序, 并完善各项检查监督制度,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随时对重点对象 (新护士、实习生、责任心较差、情绪波动的护士) 、重点患者 (新入院、危重、发生病情变化及行特殊治疗的患者) 、重点时段 (交接班、夜班、节假日) 、重点环节 (患者管道、药品、护理并发症) 进行重点风险监督管理, 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防止各种纠纷。

2.4 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 精湛的技能和真诚的交流是解决护理风险引发纠纷的良药。为此, 本院在护理部的统一安排下, 对急诊科全体护士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技能考核, 务必要求达到抢救技术过硬、操作技能娴熟, 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个案分析、经常进行各种疾病抢救预案的学习, 运用模拟急救情景进行考核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并组织如沟通技巧、护患心理分析等专题的学习。通过这些措施, 有效地提高了急诊护士的专业技能和应激处理能力。

2.5 规范急诊护理文件书写

急诊护理文件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患者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 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 并存档, 包括患者来科的时间、状况、采取的抢救方法、护理措施及效果、病情转归等。漏记、错记等均可能造成日后争议。2.6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增强适应能力 急救医护人员经常会遇到突发事件, 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给患者提供最佳服务。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 保持轻松乐观的情绪和豁达平和的心态以排除不良情绪的影响。遇到紧急事件时, 要处理及时, 使患者病情得到尽快地治疗和护理;另外, 加强急诊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 增加心理承受力, 对患者的误解甚或恶语伤害要宽容与理解, 不可因小事与患者争执, 造成心情不畅。医院领导应重视急诊工作, 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适当增加人员编制, 减轻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的精神、心理压力;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偿, 使急诊医务人员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日常的急救工作中去, 同时应强调社会心理支持, 全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尊重护士, 使护士为社会和患者所付出的艰辛劳动能得到公平认可。

参考文献

[1]黄小影.注射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8, 15 (4) :80.

[2]陆锦莲.临床心理科病房护理风险的防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18) :85-86.

[3]孙苗芳, 王雪娟, 付丽娟, 等.护上对履行告知义务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5) :26.

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 篇2

2006年是医疗质量管理年面对严峻的考验和日趋激烈的医疗竞争,我科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带领下,以管理年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了护理质量,加强了急诊护理检查工作,一年来,全科上下团结一致,圆满的完成了急诊一线的护理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端正行业作风

我们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治病救人,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康,同时又是服务性行业,护士不仅仅要有娴熟的技术,也要求有优良的行业作风,在管理年的活动中,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深刻领会管理年的重要性,注重了护士素质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转变服务理念,增强了服务意识,组织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及科室的各类学习,树立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发扬团队精神,在急诊护理工作中,以病人的需求出发,改善了服务态度,热情的接待每一位患者,能急病人所急,能换位思考,对病人的服务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每为护士都能积极主动的陪送急诊病人检查,住院、为病人取药,及时完成治疗抢救工作,每个月对护士进行素质考核及岗位质量考核,根据考核标准依次对照打分,考核优秀的护士有沈宏、马海燕,每个月召开护士生活会,了解护士的思想动态及工作压力,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在今年的管理年活动中,大家团结一致,能互相帮助、互相督促,我科的护理工作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大家都有一份爱心对待每一位急诊患者。全年义务接诊无钱病人,共计欠费约2715元,并踊跃参加献爱心捐款500元,公益出诊10余

次。

二、坚持科学化管理,巩固和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在质量管理年活动中,在护理部领导下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应急预案,护理制度的健全,使我们工作起来有章可循,要求护士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十四项核心制度,发挥了护理质量的监控作用,加强了护理质量的管理。护士长每周查房一次,督促检查各项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并且不定期抽查护理工作质量,出现问题及时纠正,杜绝了多次差错的发生,每周通过晨会提问,强化记忆,使护士更加熟练的掌握制度、职责、应急预案的内容,并能落实到护理工作中去。

在参观了兄弟医院后,对我科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整改,对清创室、抢救室做了重新的布置,各抢救器械定点放置,所有急救用品设立了交接记录,成立抢救小组,安排有急诊二线班,保证院内院外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年执行院外出诊任务217人次,抢救急危重病人988人次,8月份输液室分出去后,我科仍担任一部分病人的夜间治疗,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发生。在管理年检查前期准备阶段,各位护士加班加点进行三基训练,将护理工作做得更加完善规范。在检查中各位护士都能各尽其能、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及操作考核,都顺利过关,受到专家的认可。

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急救护理工作效率 无论哪一种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在这样的理念中我科以确保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为着眼点,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积极组织参加

各类业务培训,如:院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共有5人参加昌吉州急救护理学习班,并拿到了急救上岗证,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学习专科理论知识,掌握护理文件书写,要求规范危重护理记录,确保了护理记录完整无缺,治疗安全有效,举证有据可查,组织护士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三基考核。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合格率都达到100%。在护理部组织考核的同时,科室也对护士进行分层次的培训考核,成绩均达标,合格率达100%。

通过理论与操作的考核培训,护士的业务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工作中能做到准确无误,确保抢救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实习带教与学术情况 在护理部的安排下,我们对实习生严格管理,专人带教,由护理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带教,注重专科理论与技术的训练实习,每周对实习生进行小讲课,学习本科专业技能及知识,出科前考试,并做好带教考评工作,圆满完成实习带教工作。

今年本科护士无论文发表,学习心得体会两篇。

五、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越来越引起重视,我科根据院感办的要求,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具的正确作用,保管及分类处置,医用垃圾的分类处置,各种物品的消毒要求等,治疗室、抢救室、清疮室、观察室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均达标。护士能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定时测试消毒液浓度,保证其有效性,预防了院内感染的发生,自8月份输液室分出后,我科工

作重点转为急诊病人,为此注重了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医院感染管理,例如:喉镜、吸引器、呼吸机管道、氧气湿化瓶的消毒等工作,都能按要求落实。

不足之处,年终时因查对不严,引起一例护理差错,对此大家都有了深刻认识,吸取经验教训,工作中不得有丝毫马虎,以便将护理工作做得更好。

今后我们能以医院为家,积极投身于急诊护理工作中,接受教训,改进不足巩固和发扬以往的成绩,继续努力工作,使我们绿色阵营工作能有新的起色,有更大的转变。

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 篇3

【关键词】护理程序;急诊科;护理工作;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19-01

急诊科作为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其突发性强,风险高,纠纷多,所以迫切需要一支精练能干的护理队伍才能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必须正确把握急诊护理管理的特点,不断强化急诊护士素质,全面提高急诊服务质量,及时挽救患者生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护理程序就是一种保证以病人为中心的适应责任制的全新整体护理方法,本文就从护理程序的特点以及其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护理程序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

(1)概念:护理程序是以促进和恢复病人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活动,它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是通过对护理对象进行主动、全面的整体护理,使他们都能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的过程,护理程序也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极大的满足了病人的需要。

(2)特点:综合性:从总体上讲按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这一顺序进行。并且需要不断地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并随时修改护理计划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循环反复地进行;决策性:护理人员需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识别病人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护理程序的执行是需要护士、其他医务工作者、病人及病人家属共同参与的;普遍适用性:医院、社区及家庭等提供护理服务的机构都可利用护理程序。

二、护理程序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1)护理评估,即:收集资料:评估是护理程序的开始,是护士通过与病人交谈、观察、护理体检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护理对象的资料,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护理程序实施的过程中,还应对病人进行随时评估,以便及时确定病情进展情况,发现病人住院期间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护理计划。评估的准确与否也直接影响到护理诊断的确定、护理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影响护理目标的实现,因此,评估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之中的。

(2)护理诊断:指护士询问、察看,检诊病人后,通过对病人的病情、心理、家庭和社会状况的了解,判断出需要采用哪种护理手段解决的核心问题,据此做出的结论。

护理诊断是由诊断名称、定义:对诊断名称的一种明确的表达以此与其它诊断作鉴别;该诊断的有关因素即各种可引起问题或影响问题发展的直接、主要的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诊断的依据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方面的表现等4方面组成。护理诊断分成两种类型:现有症状的诊断、潜在症状的诊断

(3)护理计划:计划是对病人进行护理活动的指南,是针对护理诊断找出一些措施来预防、减轻或解决有关问题。针对护理诊断找出一些措施来预防、减轻或解决有关问题,制定具体护理措施。制定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使病人得到适合于他个人的护理,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医护人员的交流,有利于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4)实施计划实施是为达到护理目标而将计划中各项措施付诸行动,以解决护理问题,记录护理活动的结果及病人反应,通过跟班调查、分项检查、院内抽查等方法,由院、科、病房三级人员具体操作。护理部每两周召开全院护士长工作会议,护士长汇报这两周措施落实的情况,护理部根据抽查及汇报的情况,布置计划和措施。不但要及时解决现存的问题,还要把收集到好的做法及先进经验介绍和推广到全院,共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5)评价评价是通过对专科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健康宣教、出院指导、护理工作满意度等项的质量评价,完成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将病人的健康状况与原先确定的护理目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比较过程。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及工作进展情况重新评估,根据护理部的计划和重点做适当的调整,因地制宜,使护理管理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在质量促进中发挥护理程序的效应,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三、结束语

急救护理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使用护理程序可以让护理工作变得更加的规范和系统,让程序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要强化安全措施,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确保每一个病人都有病可去,有病可治,真正满足每一個病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芝;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年06期

[2]邓君,胡环秀,黄漫;护理程序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9年06期

[3]李玉凤;严重创伤急救护理程序的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年02期

[4]杜静;陈锐;急救护理程序在严重多发伤中的运用[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基层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改进 篇4

1 基层医院急诊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医疗投入增长, 医疗纠纷增多

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对自身健康投资日益关注, 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人们习惯把这种医患关系看做等同市场经济的往来, 也就是商品关系[1]。当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时或对于各项收费有意见时, 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同时, 由于医护人员的态度不端正和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失误造成的纠纷也是原因之一。

1.2 留院观察患者增多, 护士工作负荷过重

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 急诊护士长期处于高度警戒状态, 担任急诊、急救、急诊出车任务, 而且留观人数逐渐增多, 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强度, 护理人员压力很大。因长期从事急诊工作, 身体素质下降, 许多护士患有失眠症、胃溃疡等。

1.3 急诊室开放性工作环境的弊端

急诊工作特殊在“急”, 需要就地抢救, 家属常能亲眼目睹抢救过程, 他们的急躁情绪常给抢救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如抢救无效, 一方面加重了其心理压力;另一方面, 有的家属会随意指责, 甚至会出言不逊, 出现过激反应, 更加大了急诊工作的压力。另外, 接诊交通事故或打架致伤的患者, 也会由于医疗费用或责任问题带来矛盾。还有的轻症患者, 为了看病方便而拨打急救电话, 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消耗。

2 加强急诊护理工作的管理策略

2.1 转变服务理念, 改善服务态度

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发展转变, 护理工作从以疾病为中心阶段逐步发展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医疗环境的不断优化, 可以使患者的利益得到有力保障。各级医院紧紧围绕“关爱患者, 优质服务”的主题, 全面实施“形象、质量、价格”三大工程, 从大环境改变医护人员的服务理念。急诊科护理人员更要加强服务意识, 给急诊患者以信任感、安全感, 创建“百姓满意医院”。

2.2 合理调整急诊科护士的人员结构, 适当提高相应待遇

我院急诊科现有护理人员占全院高年资护士的40%, 其余60%是有3年~6年工作经验的年轻护士, 相对身体素质好, 而且业务知识全面, 应急能力及沟通能力较强,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急诊科护理的整体质量, 相对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针对超负荷工作的问题, 医院根据工作年限给予适当的补助, 并每年除正常假期外, 每人有15 d的轮休。

2.3 加强业务学习, 增强综合能力

急救医学在不断进步, 急救护理学也在同步提高, 因此急诊护士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 提高伤情判断能力, 学习各项急救技术, 熟悉各种急救器械的使用。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 请上级医院医师来院指导, 派出年轻护士去上级医院急诊科学习, 并经常组织学习、讨论, 做模拟练习, 使全院护士掌握各种急救知识, 为急诊科护理工作储备力量。

2.4 为患者家属提供休息场所, 缓解抢救工作压力

开设休息场所[2], 一方面可以使患者家属有一个合适的休息场所, 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属的焦虑、急躁情绪给抢救工作带来的压力, 效果良好,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席淑华, 周立.急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36 (1) :32.

急诊科护理工作总结 篇5

一、工作量总结

急诊人次5400、抢救人次1200、洗胃人次180、皮试人次13900、肌注人次7530、静滴人次75000、输血人次118

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积极落实惠民措施,扎实开展优质便民服务。如帮助病人挂号、付款、配药、保管贵重财物;免费为病人提供一次性杯子、开水、缝针、缝线;科室里备有报刊、杂志、健康宣教小知识等,供输液病人阅览;对一些无主患者、危急重病人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并为其联系家人;展示了急诊科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我科被评为“人民满意医疗科室”

三、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每周进行三基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定期进行考核,以提高业务技术。

2、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不断增加新技术,新知识。

3、护理人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年轻护士学习老同志实践经验。熟练技术操作水平,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一针见血,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危重病人抢救时,过硬的技术大大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4、派护理骨干到南京省人医进修学习。

四、院内感染与质控的管理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学习院感知识。

2、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均能及时毁形,集中处理,并定期检查督促,对各种消毒液浓度定期监测。

3、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定时对各室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

4、做好手卫生宣传及执行。

五、做好抢救室的管理工作,提高抢救水平

1、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并保证其性能良好,随时能用。

2、各种抢救药品器材专人负责,定时检查、定点放置、定期消毒,保证药品数量与基数相符,保证抢救病人的正常使用。

六、做好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无差错事故发生。

2、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3、加强重点时段管理,做好护士长查房。

4、根据病人时段高峰实行弹性排班,合理搭配老、中、青人员。

5、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七、抓好实习护生带教工作,提高实习护生素质

妥善安排护生实习带教,要求老师严格带教,放手不放眼;要求学生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护理操作,并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原则,出科时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并记录成绩。

但平时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小结如下:

1、急诊科面积小的限制,就医环境简陋。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篇6

护理安全的概念及意义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永久性课题,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不安全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且患者经济负担加重。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

接诊分诊处:分诊护士理论知识缺乏,只询问患者症状,没亲自给患者做体检,导致分诊不准确,使患者认为各科间“踢皮球”;多数非急诊患者就医,增加急诊工作量,使分诊护士麻痹大意;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够,冷淡、语调过重,易引起患者不悦而引发纠纷,责任心不强,未按分诊工作的基本程序进行分诊,接诊护士责任心不强,不在岗在位,以致危重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或分诊不准确而发生事故或纠纷。

抢救室: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怠慢,用语不当造成患者心理伤害;对各种急诊抢救器材操作不熟练,急救药品使用不及时,对病情观察不仔细,未及时通知医生;患者病情突变,医生不在场,护士不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没有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工作,导致用错药或用错剂量;护理纪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洗胃时,一次吸入量过大致胃破裂。输血时不严格查对,引起溶血反应,止血带止血时间过长致局部肢体缺血坏死,吸痰时间过长造成患者窒息死亡。

治疗室: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致拿错药配错液体,基础理论不扎实致皮试判断失误,因忙于其他治疗错过看皮试时间致患者再次重做皮试;关心解释不够,皮试或肌注前未询问是否空腹及有无过敏史,当患者发生晕针或过敏性休克时,引起患者猜疑“护士是否操作有误”,当医嘱不详,如医生处方开的药物剂量和病历上的剂量不符,用法不清楚,而护士机械执行引起药物量过大或过小,间接或直接影響抢救和治疗,药理知识不扎实,未交待用药可能出现的反应,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而引发纠纷。

观察室:由于观察室患者周转快,患者擅自调换床位,而护士和护生未认真查对,易导致打错针,换错液体或液体漏输。换液体时,有配伍禁忌的两种液体之间未用生理盐水冲管致输液管内出现絮状物,不注重巡视,液体外渗时未及时发现;没有根据患者病情及年龄调滴速,输液速度过快,出现患者不适或病情变化,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或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发生输液反应。

安全护理管理与防范对策

加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急诊管理中,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每位护士自觉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第一、服务第一、患者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将差错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施制度管理。护理规章制度,常规操作规程等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南。从护理实践来看,最常用最直接的是护理行为管理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它们是指导具体操作的。在判断是否是医疗事故时,这是最好的判断标准。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常规和应急预案,保证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及安全有效。

急诊护士的选择:急救护理的对象是人,鉴于患者的疾病种类复杂,健康基础不同,年龄差距大,以及工作随机性大,时间性强的特点,急诊急救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急诊护理的业务范围涉及多种病情凶险而需要紧急救治和严密监护的病种,多系统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多系统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创伤,急性昏迷,急性呼吸衰竭和ARDS等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因而要求护理人员为训练有素的专业急诊护士,经正规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具备较为全面的护理知识与病情观察能力,熟练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急救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急诊护士除掌握一般的护理技术外,还必须掌握急救和监护技术。主要包括对院前急救和急诊室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人工气道建立,电复律除颤,洗胃等急救技术和对急诊ICU患者实施生命体征、心电、神志以及各器官系统功能监测的技术。

分诊护士的选择:分诊护士应选急诊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护师和护士,分诊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具备机智,有主见及有礼貌的品质,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急救意识。敏锐的观察力来自良好的业务素质,高度的急救意识将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对就诊患者按轻、重、缓、急预检分诊,认真监测生命体征及做好记录,简要询问病史,准确记录患者来院时间,认真做好就诊患者的信息登记工作,对危重患者先护送入抢救室,并立即通知医生做好紧急处理,开通绿色通道。然后补办挂号手续及费用。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热情服务,主动迎接患者,沉着冷静,迅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快速有效的救治。具有熟练的沟通能力与技巧,做好与辅助科室及相关科室的沟通联系工作,以便患者能及时做检查或住院治疗。

急诊抢救室的各种急救药品、物品、设备到位,完好备用,要求每班都要认真检查所有的抢救仪器,确保抢救仪器完好率100%,所需物品准备充足。患者到达科室后,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抢救,制定完善的护理抢救计划,逐条落实,紧急抢救时护士要沉着冷静,切忌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手忙脚乱,注意讲话艺术。抢救时突出一个“快”字,争分夺秒抢救患者。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重视护理文书的准确及时和法律效力,应记录患者到达时间,医生到达时间,抢救措施落实时间,内容包括病情动态的变化及执行医嘱的时间,生命体征的记录尤为重要。对于患者或家属拒绝接受的检查和治疗,要请患者或家属在病历上签字以便确认。

用整体护理的思想指导观察室的工作:密切观察输液患者的病情变化,多巡视,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加强实习及进修管理,对护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更换液体及做各项治疗及操作时都要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熟悉各种溶液及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及配伍禁忌,发现输入异常液体,立即换下所剩液体并封存待进一步处理,并向护长汇报,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防范输液反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治疗室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并认真学习输液反应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处理措施等。

急诊科护士应加强“慎独”修养,增强“自律意识”。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认真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严防差错事故发生。熟练掌握急诊治疗中各种皮试药物的药理机制、配制方法、判断标准,做到各种皮试液现配现用,一人一针一管,严防交叉感染。对不详医嘱应向医生询问清楚并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切勿盲目机械执行。在皮试和肌注前一定要询问是否空腹,有无过敏史,勿错过看皮试时间,并备好抢救药品以防不测,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熟练的操作技术能争分夺秒挽救生命,更能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信赖。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与对策 篇7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 应急能力低, 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够。年轻护士急救技能欠熟练, 表现在各种治疗操作重复多次才能成功, 容易引起病人及其家属不满, 也可能影响病人及其家属对整个科室护理水平的总体评价, 病人及其家属一旦出现其他不如意的事情都会成为导致护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质量管理力度不够, 急诊病人流量不稳定, 随机性大, 可控性小, 在病人集中时很容易造成工作忙乱, 质量管理常被繁忙的业务所取代, 导致部分护理工作不到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急诊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最高的一类就是不落实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只求速度, 不求质量。当病人多工作忙碌时就简化操作规程, 表现在执行医嘱和进行各项治疗前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交接班不认真等。治疗护理中不懂得关心病人, 进行操作时没有给予充分解释以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充分理解和配合, 就勉强进行操作;或个别护士缺乏耐心或解释不当, 原本合理的事也让病人产生疑惑。病人家属对急救效果不满意时也可能产生纠纷, 如对突发外伤及疾病造成的危重病人虽经尽力抢救但仍死亡, 由于家属无法接受突发的冷酷现实, 而把怨气发泄到医护人员身上, 拒绝撤离抢救而引发纠纷。

2 防范对策

2.1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是避免护理差错发生的前提[2]。护士应提高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态度, 增进医患沟通, 注重诚信服务,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

2.2 加强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学习, 提高业务技能

按照急诊科护理特点细化培训内容, 有针对性地搞好护理知识学习和护士操作技能培训, 使全科护士熟悉重点疾病抢救程序, 重点加强新护士50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培训, 掌握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方法, 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加强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 增强护士预防各种护患纠纷的能力;加强对新进急诊科护士的传、帮、带, 采取以老带新、以岗代训、新老护士结合等形式;同时, 利用护理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和处理护患关系的技巧, 使所有护士认清服务态度在急诊科工作中的重要性, 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做到处处为病人着想。经常提醒全科护士进行换位思考, 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 从病人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 努力体会病人及家属就诊时焦急的心理和迫切得到诊治的心情, 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3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是长期临床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 甚至是用病人的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 每个护理环节都必须遵循操作规程, 稍有大意都可能发生护理事故, 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3]。因此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力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经常化、程序化。对年资低护士进行重点帮教, 增强落实制度的自觉性, 建立健全急诊科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明确分工, 规范每个人的行为, 使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到每日、每班和每人, 操作流程落实到每个护理环节, 从而使护理工作杂而不乱, 有条不紊。

2.4 加强管理

树立“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 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预防管理思想, 搞好平时的护理管理, 使每个环节达到管理标准。经常分析在医疗活动中护理相关纠纷产生的原因, 探究其根源, 制订可行的防范对策, 并以纠纷实例举一反三, 对护士进行反复教育, 防止类似问题再出现;合理安排班次, 对双休日及晚间急诊室病人增多的情况, 安排老护士及护士长带班, 增加工作力度, 把安全隐患降低至最低[4,5]。

2.5 做好护患沟通

在急诊接待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热情接待病人, 态度诚恳、语言文明。要求护士仪表端庄, 使用礼貌用语, 避免使用生、冷、硬的语言。

2.6 做好记录

对急、危、重症病人在抢救过程中要完善各种抢救记录, 及时准确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并把病情、治疗可能产生的后果及时向家属说清楚, 并下达病危通知书告知家属, 让病人家属有心理准备。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胡容, 杜益平, 王伟智.急诊科护士心理紧张程度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1994, 29 (11) :675.

[2]沈莉萍, 金萍.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J].河北医学, 2001, 6 (7) :557.

[3]李珍.安全自我保护之我见[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3) :59.

[4]刘晋.急诊护理纠纷的易发环节分析及预防[J].护理研究, 2009, 23 (7C) :1955-1956.

加强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体会 篇8

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的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进行防范的过程[1]。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抢救、转运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而这些活动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 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 将给患者家属带来痛苦, 为护士自己带来麻烦甚至人身伤害。因此要有效杜绝风险就要加强慎独修养, 提高业务能力, 遵守操作规程, 更重要的是要学法、懂法、提高法律意识并牢固树立防风险理念。

河南省郑州市统一设立120急救网络以来, 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作为其中最早成立的首批急救站, 在最初运行的几个月里, 月均出车80余次, 确因风险防范经验不足, 防范意识淡漠, 出现大大小小纠纷数起, 纠纷率达5%。虽然经过多方努力最终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但为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 也为急救网络及医院造成了负面影响。提示我们必须抓好护理风险管理及医疗安全工作。近几年来, 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诊科在护理部、医务科的领导下, 重新认识和确认急诊系统常见的护理风险, 科学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进一步建立良好的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不断加强风险管理,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思路与方法

1.1 查找风险原因,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识别查找护理风险, 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诊科组织护理人员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配套文件, 查询文献等相关知识查找护理安全隐患, 分析以往的经验和教训, 确定目前存在的护理风险所在。如收费问题:120急救车收费问题, 老白性认为救护车如火警一样不应该收费, 而实际情况是救护车按固定里程后渐加式收费, 高于出租车, 更不要说不收费了。沟通、配合问题: (1) 病员在转运过程中的救治措施是否令患者家属满意; (2) 医务人员与病患及及家属的语言交流、病情告知、沟通、判断是否准确、患者死亡时情绪配合如何?设施问题: (1) 患者对目前施救的医院是否信任等; (2) 患者抢救过程中各种设施的完好度。护理技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熟练度差;工作经验不足;应急配合能力差。护士缺乏法律意识。患者因素: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 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 情绪激动, 易发生各种纠纷[2]。

1.2 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

在护士长领导下, 各班次相对固定一名年资高、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具体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及时了解各环节相关信息, 利用晨会交接班直接报告护士长, 集体分析风险现状及具体问题, 追踪安全隐患, 提出针对性措施, 及时总结经验, 必要时形成文字上报护理部, 便于总结经验。

2 方法与措施

2.1 通过将近1年的收集整理制定了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针对之前出现的纠纷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制定了科室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加强了风险系数较大环节的护理管理。如健全了转送交接患者记录;急诊患者护理记录;无主患者救治程序;停电时应急预安等[3]。

2.2 协调好与各协作科室的关系

如对于无家属的患者需办理入院时, 由医院总值班人员先行签字担保后入住科室, 及时救治, 开辟绿色通道, 医疗费用先由医院承担。转送过程中由医生护士全程陪同, 严格与所收患者单位交接病情并签字后方可离开。住院患者由所在科室收取费用后结转至急诊科, 避免收费引起纠纷[4]。

2.3 加强持续医疗护理质量改进

每天朝会对全天护理工作进行梳理, 查找风险环节, 评价监测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及时纠正方案, 寻找改进方法, 修订预案和改进措施, 对于出现的安全隐患, 在全科通报, 以引起全体人员的重视, 汲取经验教训, 并迅速制定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2.4 培训护士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面对以往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防风险能力不足、防风险方法不力的现状, 利用每周二全科集中学习的时间, 诸章诸条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医疗文书书写规定》等;播放典型的纠纷案例录像资料, 从正反两方面不间断地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 适时进行理论考核, 以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提高护士防风险意识和能力[5]。

3 效果与体会

通过几年来不断识别查找急诊护理工作中现存和潜在的风险, 健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收到了较好效果。

3.1 护理人员守法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及处置能力不断增强。

每位护士都能积极、主动地查找安全隐患, 及时提出现有制度和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发现新的安全隐患能积极采取对策并与同伴沟通交流, 解决问题[6]。

3.2 护士也比过去更自觉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变“领导要我做”、为“我要这样做”。

3.3 近几年来, 护理安全事故、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显著减少, 患者满意度也逐年提升。

3.4 科室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 做为管理者, 思想上

决不能放松, 仍需紧跟医疗市场及社会变化, 不断发现新的风险, 不断培训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尤其对于刚进入护理岗位的护士及实习生的培养要作为高风险人群对待, 在此呼吁护理理论教学要特别重视对于风险防范的教育。进而从源头上健全护理风险防范机制, 有效防范护理风险, 从而真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风险,防范,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树军.关于做好临床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11 (4) :11.

[2]王云霞, 张战地, 陆毅.门诊部实施ISO9004-2国际标准加强服务质量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 2001, 1 (1) :28-30.

[3]袁芝风.浅谈新时期医院窗口的文明建设[J].中国医院管理, 1999, 19 (11) :25.

[4]张安琴.将“5S活动”引入护理管理的思考[J].四川医学, 2004, 25 (11) :1270-1271.

[5]左月然.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53.

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 篇9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危机管理

急诊科作为临床急救工作的第一线, 面对复杂多变的各种急危重症患者, 是医疗、护理纠纷的高发区。因此护理管理者加强危机意识, 应用危机管理理论指导急诊护理管理工作, 预防和化解护理风险, 减少护患纠纷, 对医院、科室及个人都至关重要。

1 评估、快速反应

经过危机的有效整合、分析, 管理者可通过头脑风暴法、统计审查、暗示分析和现场调查来确认危机, 尽量量化评估危机———突破惯性思维的局限, 灵活应变, 不断对处理危机的决策做出必要的修正, 决策方式可以从平时的“民主决策”切换为战时的“权威决策”, 遵循快速反应原则。

2 沟通

危机发生时, 组织须确定沟通理念.适时适当适宜地有效沟通.通过坦诚、诚恳的态度.告知社会公众已经认清了问题并采取了确实的措施。将不良的医疗后果降到最低程度, 并经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对患者提的医疗问题形成比较缜密、严谨的书面意见, 因势利导, 避免进一步的危机。

3 媒体管理, 维护“恰当”的形象

外界对危机的看法依赖于他们所收到的信息, 管理者必须处理好对危机情境的威胁和积极贡献的关系, 适当时抢占先机向媒体靠近统一口径向公众传递信心, 切不可以“无可奉告”隐藏信息, 更不要同媒体发生冲突, 而应保持公开和诚实, 保持态度、行为和行动的一致性来维护和提高“积极”的形象。我们通过采取护理危机管理对策, 运用以下一些方法如预防控制原则, 建立应对小组, 培训护理人员, 注重细节管理等, 达到了以下的效果:

4 效果

4.1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护士训练有素, 冷静从容面对各种护理危机, 有效采取应对措施, 向患者讲明事实真相, 主动承担责任, 争取赢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 圆满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评价,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连续5年护理工作实现零投诉。

4.2 提高了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自2006年实施护理危机管理以来。护士能够运用护理危机管理预案有效处理危机事件, 与医师配合积极、主动地采取公开、坦诚的方式进行与患方沟通, 尽可能将危机在科室内解决, 护士因经历此特殊事件而学习到处理事件的技巧, 医师对护士的素质及应急能力感到满意。

4.3 持续改进护理管理制度危机后要对问题进行总结, 防止同样或同类事件的再度发生;对于非本院发生的危机事件也要注意从中吸取教训, 及时发现危机的隐患, 及时纠偏, 防患于未然。护理管理者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整改, 真正达到提高护理质量, 保证护理安全, 才能让危机转变为契机。

5 体会

5.1 努力加强危机前的预防与准备

(1) 树立危机意识, 危机无时不在, 无处不有, 必须随时具备危机意识, 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与风险, 制定种种策略去克服或是降低风险, 从而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危机管理制度和体系。只有做到了这点, 当危机来临的时候, 才能从容不迫、沉着冷静。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在危机爆发前对危机的预防与控制是最有效率也是最经济的办法。但不幸的是它往往被忽略, 而造成这样的原因正是由于危机意识的薄弱, 使人们不能居安思危, 不能认识和预见到各种不确定与风险的产生。

(2) 正确理解危机管理, 危机永远与机遇并存, 危机本身就蕴藏着机遇的成分, 最成功的危机管理就是要“将危机转化为获得成功的机遇”。每一次危机既可能是失败的根源, 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拯救、培育, 以便收获这个潜在成功的机会, 便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习惯于错误地估计形势, 令事态进一步恶化, 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型特征。危机带来的是挑战, 也是机遇。

5.2 建立风险监控组织

科室由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主管护师组成危机风险管理小组, 定期进行护理安全检查, 每月对科室潜在风险作出分析、评估和预测, 特别是危重抢救患者, 制订出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措施, 预防和减少风险发生, 对重点岗位、重要环节、重点人群加强护理风险教育, 组织护理人员经常进行法制、法规教育,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增强法律意识.学习相关护理预警预案, 定期进行考核, 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使护理人员明确角色责任和工作中潜在的风险。

5.3 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健全制度

严格管理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包括:

(1) 每月对护士进行有关防止医疗事故的教育。

(2) 对医护人员进行防止事故的意识调查。

(3) 从事故的角度来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 以院内护理事故为实例, 在护士例会上进行讨论, 找出防范措施。会议主要从防止事故的角度来讨论有关护理上的问题。通过剖析护理差错事故总结教训, 使全体护理人员从中得到警示, 并根据讨论的结果, 提供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与对策, 从而达到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护理的目的。

(5) 年底做出年度反省, 提出今后的工作目标。严格执行标准护理操作程序, 并将预防医疗事故的有关知识打印成册供护士学习, 要求护士在学习后写出个人体会。

5.4 将护理风险管理纳入急诊科的目标管理

(1) 科学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在排班上尽量做到满足护士的要求, 以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充足又要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差错事故。注意新、老护士搭配。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各种仪器上均将操作程序写清楚, 方便按程序正规操作。为防止各种遗忘性差错, 建立交接班前的自查制度,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2) 培训专科护士, 提高急救水平, 选派护理骨干到省市急救培训班学习、进修, 对在职的护理人员进行持续的急救护理教育和培训,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是防范护理纠纷, 减少风险的根本。

(3)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加强抢救设备检查、维护, 保证急救设备、药品、器材齐全完好, 建立标准的规范化抢救程序, 急诊工作24小时连续应诊是急诊科重要特点, 要严格落实各项制度, 加强请示汇报, 遇有大批外伤、中毒、特大交通事故的患者及涉及法律问题或发生重大医患纠纷的患者, 要及时逐级汇报。

(4) 危机率的把握。要求每个护士在工作中主动进行事故边缘登记以便了解隐患, 及时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事故隐患登记的内容包括: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发生的、怎么发生的、发生的原因、今后如何预防等内容。

(5) 分析、评价。对科室发生的护理事故及原因登记情况进行分析, 找出防止事故的对策, 护士长从管理者、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存在的隐患, 组织护士进行讨论、分析, 使护士对存在的隐患有共同认识。

总之, 通过危机管理, 控制护理风险发生, 将风险降至最低, 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把危机变成推动科室发展的契机, 从根本上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每一次危机的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 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急诊科只有加强应对危机的管理.才能变危机为转机,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

参考文献

[1]管佳慧, 魏薇萍.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12, 8.

[2]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王成, 宋炳辉, 金英,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4:1.

[3]朱建军.企业管理的三个过程[J].企业管理, 2011 (9) .

[4]罗琼, 沈莉, 钟勤.医院护理危机管理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9, 6.

[5]何雪峰, 向焱彬, 陈俊国.浅谈医院的危机管理[J].西南国防医药, 2014, 14.

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 篇10

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 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急诊护理行为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的人群, 具有高风险性, 也常导致纠纷和投诉发生。现对近年来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总结分析。

1 风险因素

1.1 环境因素

急诊护士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急诊医疗任务, 还要在嘈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 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如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降低急诊护理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

1.2 管理因素

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约束力不强, 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对急诊护理风险的预防、风险发生后的分析、评估以及对处理风险过程中如何用规避措施等, 分工职责不够明确、措施不够到位、制度不够严密;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缺乏经常化、制度化。

1.3 服务意识淡薄

作为服务性行业, 部分护理人员不热爱自己的专业, 对患者的服务不能做到诚心、细心、耐心, 有时甚至态度冷漠, 服务意识和艺术不佳常常导致患者的不信任, 也成为安全隐患之一;一些护士往往在工作量大时, 抱着侥幸心理, 自作主张削减操作程序, 随意而为, 把护理规范当儿戏, 导致差错发生[1]。

1.4 护士自身素质

护士不注重护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知识更新, 导致业务技术水平滞后。在护理工作中缺乏自信和果断的判断力, 影响前瞻性措施的落实;护理人员没能完全掌握急救技术, 如抢救技术不够熟练、操作失误或违反操作规程人为的错误, 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

1.5 缺乏责任心

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 造成患者及家属紧张焦虑, 而护士由于长期的紧张工作, 缺乏责任心和同情心, 不能耐心地听取和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 不能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 造成患者及家属不满, 而家属焦急、情绪激动致使工作人员紧张忙乱, 易发生差错。

1.6 患者因素

急诊患者病情复杂, 每个患者致病因素、发病条件、机体反应、精神和心理状态都不尽相同, 因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这些都可被患者或其他非医疗人员误视为护理差错和医疗事故。

1.7 医护沟通

由于急诊的急救工作忙, 医生无暇书写书面医嘱, 所以口头医嘱较多。护士执行时, 容易因没听清楚而用错药或重复用药。再加上护士的护理记录不够及时, 就造成了问题发生;患者突然去逝可导致亲属极度悲痛, 甚至迁怒于医护人员;由病痛折磨的患者也会心情焦急, 易产生激动情绪, 稍不如意, 便向医护人员发泄, 甚至发生摩擦和纠纷[2]。

2 风险管理

2.1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加强对护士的风险意识教育, 把护理风险与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和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 与医院的整体利益和当事护士的个体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 使每个护士对护理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工作中时刻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 做到常备不懈;在抓好继续教育的同时, 通过专业培训班、护理研讨沙龙、参加讲座、自学考试等不同形式,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提高护理技能。

2.2 重视安全教育, 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通过开会、查房、讲座等多种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防患于未然。结合急诊科的特点, 定期对护士进行风险防范技巧培训, 使其具备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2.3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护理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告知义务, 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注意事项、处理技巧, 使他们明白各项操作、检查等护理工作均存在已知或未知的风险因素, 让患者主动承担起风险义务。引导护士正确与患者交流沟通, 及时的交流沟通是缓解矛盾、避免纠纷的重要途径。

2.4 加强护士的慎独修养

护士认真学习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严格执行工作标准、操作规程, 防范护理事故的发生。护士应具有丰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 只有全面提高护理技术, 才能在实践中具有病情观察的判断力, 才能在急救领域中运用自如, 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业务素质。

2.5 健全急诊管理制度和安全指引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准确及时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推行五常法管理, 抢救药品、器械做到“四固定”, 随用随补, 设备及药品完好率达100%, 抢救现场要紧张有序, 不说与抢救无关的话, 认真做好抢救记录, 做到有条不紊, 准确无误。制定危重患者护送制度, 患者转运前护士应准确评估病情并记录途中携带必需的抢救药品和器材[3]。

2.6 护理文书

护理文书是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 是疾病诊治过程全面、真实的记录。必须严肃对待、真实客观地书写各种护理文书, 并认真做好病情观察记录, 做到护理记录及时准确, 客观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 避免发生护理纠纷时护士被动。

3 小结

急诊科患者具有病情紧急、不可预见性、病谱广、年龄不一、社会需求不同等特点, 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自觉学习和掌握风险处理方案的主动性, 增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 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急诊护理工作者要做到细心、耐心、爱心, 要有敏锐的眼光, 善于捕捉工作中的薄弱点及隐患, 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对护理质量及安全问题要经常讲、反复查、重点监督。让每个护士从自己做起, 从关注护理细节开始, 不断提高职业素质, 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 2007, 9 (9) :831.

[2]唐月琴.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的隐患及对策.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 6 (1) :30.

人性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 篇11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人性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44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220人。其中护理组采用人性化管理措施以及人性化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反应速度、工作质量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72.32±2.19)分,护理工作质量评分(38.27±1.17)分。护理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4.73±1.63)分,护理工作质量评分(46.28±1.50)分。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工作质量等情况护理组均优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人性化管理应用于急诊科护理日常工作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不仅可以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工作者的满意度,营造健康、和谐、有序的就诊环境,更能够提升急诊科内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医德涵养,应于院内普及。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急诊科;护理;管理模式;工作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99-01

急诊科是医院重点部门,这不仅是因为急诊科每日接纳的患者人数多、病情重、情况杂、易与患者及家属发生冲突,更是因为急诊科对急救速度、护理质量、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稍有偏差就会引发严重事故。对于这种压力大、要求高、任务急的部门必须配备有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本文根据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急诊科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为依据,进一步说明人性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工作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资料均来自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440急诊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220人。其中护理组共有男性112人,女性108人;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41.21±2.74)岁。按病情分类:原发疾病81人,突发疾病62人,意外伤50人,其他27人。对照组共有男性137人,女性83人;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39.77±2.36)岁。按病情分类:原发疾病83人,突发疾病70人,意外伤52人,其他15人。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如做好每日的接诊工作,询问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病情,耐心为患者及其家属解疑答惑,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辅助医生开展救治工作,做好后续的入院安排和护理工作。护理组采用人性化管理措施以及人性化护理方法,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①建立管理机制,以护士长为核心,建立由上到下、帮带式管理和自治机制,护士长总管,将其他护理人员合理地分入不同护理小组之中,并建立组内的师徒关系,以老带新、以师带徒,从而使院内的管理细化。护士长要做好各个护理小组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日常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能够被分享和解答,使急诊科室不被分化,形成一张有效、高效、联动的工作网,提高管理质量。

②完善人性化制度,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做到“人本主义,以患为大”。人性化管理的重点是“人”,这里人指的是两方面,患者和护士。患者方面,我们要想其所想、给其所需、体其所感,让患者能够更加的信任医院的急诊手段和急诊计划。在急诊科室内制作板报,用言简意赅的文字为患者家属介绍急诊的重要性以及日常的一些自救手段和方法。适当地布置急诊科室,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情绪。护士方面,增加护士的耐心,以月为单位对护士进行医德教育,提高护士的责任感,让其以患为大、以患为先,从而主动提升自身素质,用更饱满、温和的情绪对待患者及其家属。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定期开展临床知识课程,扩充护士的知识面。做好每日的接诊准备。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使急诊中的相关问题能够得到快速的反应,让每一个急诊护士都有能力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

③提升监督管理力度。以月为单位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以小考卷、情景模拟、护士长评分这三部分对护士的日常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定。对成绩高者进行表彰,对成绩低者进行培训。护士长需重点检查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态度和沟通质量,教育工作是否做到位,医患关系是否和谐。

1.3 评分方法

①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态度(20分),护理技术(20分),应变速度(20分),问题解答(20分),自评分(20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满意度越高。

②工作治疗评分:由急诊科护士长主评,内容包括:护理态度(10分),专业知识(10分),临床操作(10分),应变速度(10分)。满分5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满意度越高。

院内自制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如表1所示。

表1 院内自制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序号内容满意较满意不满意1入院时护士是否给您介绍住院环境和规章制度 2您对所住的病房(清洁、整齐、安静)是否满意 3护士对您的称呼是否满意 4您是否知道您的医生和责任护士 5您对护士的仪态形象是否满意 6您对护士静脉穿刺技术是否满意 7护士是否经常巡视病房,主动为您服务 8您在做各项检查前护士是否对您讲明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9护士是否每日为您整理床单位 10当您被服污染时,护士能否及时为您更换 11护士是否向您介绍药物的作用及输液注意事项 12您对护士回答您的问题是否满意 13护士能否适時为您提供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 14您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 15您出院时护士是否向您讲明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16护士长能否做到每日两次查房 您认为最满意的护士姓名:建议和意见: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两组病患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将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的检验标准。

2 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将对照组和护理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和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分析,详见表2。

3 讨论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在急诊科室内设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医患关系,还能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专业技能。与传统护理方法相比人性化护理的核心在于“人”,在方法中也提到过这个“人”所指的是患者和医护人员。对于患者而言,人性化管理能够使患者的就诊体验更加亲切、温暖。急诊患者发病较急,家属一般没有预见性,在应对时不知所措,所以在就诊时容易发脾气、有情绪,而且态度比较急,此时若护士不能有效地处理好医患关系就容易发生冲突,会给急诊带来阻碍。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在人性化管理制度下能够提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重视程度,使护理人员树立起较高尚的医德和品质,并以此激励护理人员在护理态度、专业技能、工作状态上不断进步,使急诊中患者及其家属的“急”能够被很好地化解,能够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提升治疗质量、建立和谐的医护关系。总之,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人性化管理应用于急诊科护理日常工作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不仅可以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工作者的满意度,营造健康、和谐、有序的就诊环境,更能够提升急诊科内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医德涵养,应于院内普及。

参考文献

[1] 彭文涛.护士长激励需要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5(03):222-224.

[2] 彭刚艺.广东省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4,14(02):115-119.

[3] 王丽华.急诊病人就诊现状调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6):440-442.

急诊科可预见性护理安全的管理 篇12

1 急诊科可预见性的护理安全

1.1 发生缺陷的高危因素

1.1.1 高危人群经统计低年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者占91%。由于急诊科工作紧张而繁重, 护士不愿长期留在急诊科, 致使急诊护士多为新同志和低年资的护士, 其急救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工作经验、应急能力能力低、缺乏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 缺少对特殊事件处理的应急能力, 法律知识缺乏、护理安全意识不强、工作经验不足、护理规章制度掌握不牢固, 缺少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 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 有时甚至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1.1.2 高危环节病人流动管理, 医护合作性环节, 新药新技术应用环节, 医嘱处理, 静脉用药, 交接班衔接, 护理记录有遗漏, 医疗告知不全面是最易发生缺陷的主要环节。

1.1.3 高危时段繁忙、下班前、交接班、节假日等各班护理人员配备不合理, 在治疗高峰9AM~11AM, 6PM~11PM病人集中, 护理人力不足, 难以满足病人的要求, 导致此时间段为护理质量薄弱环节。

1.2 制度落实方面各种规章制度没有落实到位, 工作中有章不循、玩忽职守、粗心大意, 甚至简化操作程序。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导致打错针、接错液体或液体漏输, 不注意巡视病人, 未及时发现液体外渗、输液反应等现象。

1.3 急救仪器管理方面全员参与管理意识不强, 对仪器的使用、维护和保养认识不足;交接班不严, 仪器损坏、配件不匹配, 抢救药品、器材等设备没有处于备用状态, 未认真检查抢救设备性能, 抢救仪器未及时检修而发生故障, 如吸引器吸引无力、洗胃机进水故障、监护仪显示故障等。

1.4 急、危、重病人处理环节重病人转运、送检查, 护士对病情评估不够, 不能准确预见可能发生的风险, 转运途中未及时观察病情, 病情变化不能采取得力的措施。

1.5 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 对重点病人的护理内容没有反映, 未能动态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效果, 使资料显得杂乱无章, 在法律面前苍白无力。

2 防范措施

2.1 执行制度方面, 科室制作了急诊护士手册, 其中涵盖急诊科各项工作制度、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专科应急预案、抢救设备使用规范及急救药物说明等。每人一本, 保证了护士对制度执行的效果。

2.2 加强年轻护士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作用, 主管护师护龄较长, 急救经验较丰富, 且参与临床工作较多, 参加抢救工作较多, 充分发挥她们的优势, 做好传、帮、带。培养她们的授课能力, 采用一帮一的形式, 并制定出完成目标, 认真指导年轻护士。采用多种学习方式, 使护士不仅仅考虑掌握操作程序, 更要求表达出对操作的充分理解, 达到理论与实践融汇贯通。以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 全面提高年轻护士的整体素质。

2.3 加强法律意识培养组织全体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法律法规学习及护理文件书写培训班,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以大量护理缺陷、纠纷、差错为实例在每月例会上讨论, 剖析护理法规与工作质量的关系, 让护士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养成工作中遵章守则, 一丝不苟, 慎独的精神, 保障护理安全。

2.4 规范了急救器械最佳的摆放位置, 为便捷护士抢救病人将氧气管备在吸氧设备的上方, 将洗胃管和洗胃包备在洗胃抽屉内, 抢救车内将一次性物品及抢救药品分类摆放, 有利于护士的交接及检查;同时设计了便于转运患者期间使用的急救药箱及简易呼吸器盒;急救车采用封条管理, 每月护士长与分管护士检查及使用急救车清理后, 对急救车使用封条, 封条内容为急救车处于备用状态, 签名及时间。以示车内药械经过检查无误, 并对其负责。要求全科人员加强自律性, 非抢救病人不允许拆急救车, 当有抢救病人用急救药械后, 当班主班护士当日补充完整, 双人核对后帖上封条, 中班或夜班使用急救药械后, 不能补充的药品或物资, 及时向下班交班, 由白班完成, 最长时间不允许超过24小时, 确实不能及时补充的要报告护士长, 由护士长做好协调补充完整, 此项规定完成情况作为护士绩效考核内容之一。

2.5 安全管理方面, 强化核心制度如查对、交接班、医嘱执行等制度的落实, 修改制定了门诊注射、输液流程, 在治疗室操作台上面悬挂醒目提示卡:三查八对, 你查对了吗?及时有效地督促护士执行查对制度, 护理安全得到了保证。对留院观察患者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 密切观察其病情, 及时准确地做好各种护理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采取有效措施, 做到忙而不乱。

2.6 急诊护士尽管与病人接触时间短, 但接待病人及家属要热情真诚、态度和蔼。尽快与其在情感上进行交流, 在交流中, 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对护士信任, 产生安全感。从病人需要出发, 进一步规范护理服务流程, 让优质服务贯穿于病人救治的每一个环节。

3 体会

3.1 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一部分, 其目的是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急诊科安全管理抓得好、要求严格、落实到位、措施有力、人员素质好、技术水平高, 就可以把哪些可预见性的不安全的护理问题及时扼杀掉, 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

3.2 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 安全护理是安全医疗的前提。急诊科是高风险的医疗场所, 急诊科护理质量与患者的医疗治疗安全密切相关, 任何疏忽都可能诱发严重的后果。

3.3 急诊科护理安全是急诊科护理管理的核心, 只有针对急诊科可预见性的护理安全问题健全急诊科规章制度, 明确岗位职责, 加强质量安全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 重视高危环节的质量管理, 才能保证急诊科护理安全。

上一篇:堤防工程的质量控制下一篇:区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