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差错

2024-06-05

急诊护理差错(共4篇)

急诊护理差错 篇1

急诊护士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工作, 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及遭受意外的人群。护理工作急、忙、多学科性, 是极易出现护理差错的地方。所以如何掌握正确的差错分析方法, 发现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显得尤为重要。20世纪末, 日本医疗事故委员会提出SHEL模式, 即S-soft:软件部分, 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H-hard:硬件部分, 工作的场所;E-environment:临床环境;L-litigant:当事人及他人。认为医疗事故的形成主要受上述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通过这些因素的分析, 找出事故的原因并制订相应对策, 可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1]。而事故均缘于差错, 因此发现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缺陷以改进不完善的地方, 有利于有效控制护理质量。

现将我院急诊科2007年发生的50例护理差错用SHEL模式进行分类分析如下, 以供同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我院急诊科共发生护理差错50例, 根据评定标准, 其中, 47例为一般差错, 3例为严重差错。

1.2 差错分析方法

对50例差错进行月份分布分析 (表1) , 差错类别构成分析 (表2) , 用SHEL模式对50例差错发生的不同原因进行分类分析 (表3) 。

差错的分类原因分析时同一差错可能有多个原因存在, 将原因归类为个人因素和客观因素, 以便针对原因处理。个人因素指业务素质与能力, 客观因素包括工作场所、临床环境、管理因素、忙碌、患者因素等。

2 结果

2007年我院急诊科发生差错50例, 其中严重差错3例。2008年1~10月共发生差错18例, 无严重差错, 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3 讨论

3.1 全年差错随月份的变化趋势

由表1可知, 11~12月差错发生率最低, 6~9月差错相对较高, 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天气炎热, 护理人员易疲劳。 (2) 工作量增多, 每年6~9月我院急诊科患者最多, 工作量最大, 而实习护士未下临床, 护士人数相对不足。从而出现差错随工作量增多而增多的现象。 (3) 年底院内各种检查频繁, 且年终质量评估在年底, 科室重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3.2 差错分类分析与防范

3.2.1 抢救药品、仪器未处于备用状态

由表2可知, 药品、仪器未备好占24%。这类差错可通过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予以避免, 但有时由于工作繁忙仅流于口头交接, 或匆忙中不仔细, 增加了差错的发生率。根据临床实际工作情况, 可将各类抢救药品、仪器建立统一记录制度, 除每天定时清点、检查外, 增加每周定期总检测一次, 并两人核对签名。半年请医疗器械的专业检修人员检测一次各种仪器及时查找问题, 并注明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养成定时检修的习惯。

3.2.2 法律意识淡薄、各项规章制度未落实到位

由表2可知占28%。主要是查对不严格, 仅凭主观经验行事, 交接工作不到位, 如特殊的治疗 (甘露醇的应用) 、检查需在特定时间完成, 未仔细向有关人员交接, 工作流程欠规范。可通过制订严格而简洁的交接班流程, 能有效避免差错。如交接急诊留观患者流程规范:阅读留观医嘱→确认对应患者→确认输注何种药物包括名称、剂量、浓度、滴速等→现患者的主要症状及生命体征→确认正确后在医嘱后签全名及时间。流程规范可避免交接不严密带来的差错。

3.2.3 院前急救疏忽大意

由表2可知占8%, 院前急救突出一个“急”字, 现场处理时常不能全面检查, 易忽视某些部位的检查。如外伤时, 包扎了两处明显流血的伤口, 而忽视了头发浓密的枕部伤口;腹痛患者隐瞒病史, 否认有外伤史而忽视了动态的生命体征监测, 最后B超确诊脾破裂时血压降至90/60 mm Hg (1 mm Hg=0.133 kPa) 。工作环节的不完善, 可通过建立急诊患者评估表, 从生命体征至体格检查逐项列出, 并标出选项, 医务人员只需打勾, 快速而全面地记录病情, 危重患者可每15~30分钟评估1次, 清晰而完整地提供动态病情变化情况。

3.2.4 急救能力差、急救知识不全面

由表2可知占22%。由于疾病是突然发生、突然加重, 如严重的多发伤及心跳呼吸骤停, 护理人员往往不知所措, 没有重点及次序。护理技术下降, 穿刺不能一针见血、心肺复苏效果不佳、口咽通道不能正确应用致气道未完全开放、对脑外伤患者未及时观察瞳孔变化发生脑疝。急救知识涉及面广、难度大、面临问题随时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公式。可通过加强自我学习、参加科室及院内讲座、并建立个人工作记录本, 每天审查、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 才能逐步提高个人能力并拓宽知识面;在工作安排时可通过高年资与低年资护士共同工作而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院内及时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培训利于护理人员掌握新的医学知识。

3.2.5 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

由表2可知占8%。急诊患者或家属由于病情急、重而心情焦虑。一方面由于护士缺乏社会经验及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面对提问时回答生硬、简单、易引起患者或家属的反感甚至出现过激言语, 而另一方面由于护理工作繁忙, 护士无法与之进行过多的沟通, 使患者及家属不满意而致引起护患纠纷。改进护患沟通是我们需要做的重点。首先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态度;其次要为患者提供专业知识帮助, 如颅内高压呕吐的患者可告知头偏向一侧, 避免呕吐物误入气管, 引起窒息, 再次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的咨询, 如病区环境, 检查科室位置, 必要时为患者提供一些生活必需品, 也可将各种指示牌做得更醒目、更人性化, 便于患者及家属晚间在院内寻找要去的地方。

3.2.6 护理记录的质量问题

由表2可知占10%。护理记录要求规范、客观、连续、真实、准确、及时性。当抢救患者时只注重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而对护理记录的及时性、严肃性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易致字迹潦草、涂改较多、病情描述不确切、医学用语不当、动态观察不及时、用药观察记录不及时等。解决办法一是统一护理记录书写标准, 加强护理文书书写培训, 及时学习各种文书书写规范的改进并相应地改进工作;其次是合理安排充足的人员上班, 分工明确, 有辅助人员参与抢救并记录, 为当班护士提供第一手资料, 及时准确地书写抢救记录包括时间记录到分、药品写全称、单位名称清晰可辨、用医学术语。

3.3 用SHEL模式分析不同原因及防范

根据SHEL模式对差错原因逐个调查分析发现, 差错原因除当事人业务素质和能力有关 (S) 占100%, 还与临床环境 (E) 占40%、当事人及他人 (L) 占80.6%、工作场所 (H) 占50.6%等有密切关系。除S外的三种因素可以通过管理系统的改进、流程优化、加强科室团队建设、业务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改进。发现管理体系的缺陷并加以改进有利于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对错误的认识分个人观和系统观。个人观认为错误是个人原因引起的;而系统观认为错误的原因主要在于系统的问题, 这些因素包括工作环境中错误反复发生的隐患, 以及引起这些错误的组织程序[2]。当错误发生后, 事情的关键不是追究谁犯了这个错误, 而是弄清系统出现什么问题以及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

1999年, 美国IOM的报告中也提出多数的错误是由于护理体制的疏忽, 而不是个人的粗心, 这也是美国护士协会 (ANA) 长期以来所持的观点。每一名护士在一生的职业生涯中, 很难做到丝毫没有疏忽[3,4,5], 因此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 对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 临床上要大力倡导缺陷分享文化, 正确正视错误的危害性, 认识它的客观性, 不确定等特征, 并认真分析原因做好防范[6,7]。倡导积极安全文化, 并形成一种氛围, 人们愿意报告异常事件及未遂过失, 并从错误中学习。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差错的原因及SHEL模式在分析差错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07年我院急诊科发生的50例护理差错的随月份分布、护理差错类别构成分析, 以及用SHEL模式对护理差错进行分析, 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在全院交流。结果:2008年1~10月发生差错18例与2007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结论:倡导缺陷分享文化, 重视对系统的改进, 分享缺陷经验, 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关键词:SHEL模式,急诊护理差错,差错分析,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杨辉.浅谈急诊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14) :1839-1840.

[2]阳世伟, 郑碧霞, 陈晖.SHEL模式在分析护理差错事故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8 (3) :64-66.

[3]刘义兰, 张亮, 王桂兰, 等.对我国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9) :827-829.

[4]程丽萍, 曹秀黎.护理管理制度是护理差错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5) :26-27.

[5]张道红.输液治疗中的护理差错原因分及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7, 19 (6) :559-561.

[6]武玉梅.护理安全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6) :86-87.

[7]刘波.院前急救护理不安全因素探讨及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 2008, 15 (6) :63.

急诊护理差错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四年间, 门急诊药房差错事故登记本。

1.2 方法

对差错事故登记本上的所有记录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四年间共发生差错79例, 其中急诊药房52例, 门诊药房27例。对这些差错进行分类, 见表1。

3引起上述差错的原因

3.1 客观原因

门急诊患者日益增多, 患者吵闹催促, 高峰期药师工作任务繁重;药物品种繁多, 相同药物不同规格、不同剂型、不同厂家太多、不同药物相同包装等;医生处方不规范、字迹潦草、药物超剂量或者有配伍禁忌;医院软件系统不完善, 比如我们医院目前还没有实行电子处方, 医生字迹潦草或药名、规格、剂量等书写不规范, 因此划价差错比较多;没有不合理处方预警系统等。

3.2 主观原因

药师工作态度不严谨, 上班说笑打闹, 注意力不集中, 高峰期只求速度不求质量, 患者少时则思想麻痹、马虎大意;药师业务技术不精或工作经验不足, 不能审核出医生不合理的处方;不严格遵守“四查十对”操作规程等。从相关调研结果可以看出门诊药品调剂差错中95.1%均与药师有关, 由此可见药师药品调剂准确是保证减少门诊用药差错的决定因素[1]。而我们这里讨论的主要是由药师原因出现的差错。

4防范措施

4.1 加强劳动纪律, 提高服务意识

药师在工作期间应自觉遵守劳动纪律, 端正工作作风, 在处方调配过程中应一丝不苟, 要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及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 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因粗心大意出现差错。

4.2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素质能力

药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不仅要求能正确无误地调配处方, 还要能审核出医生的不合理处方, 比如超剂量处方或者有配伍禁忌的处方以及用药错误等。药师要经常看药品说明书, 掌握药品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注意事项等, 避免因审方失误造成用药差错。

4.3 改善工作环境, 分类摆放药品

药房工作环境应该整洁干净, 药柜应排列有序, 避免杂乱无章的环境造成用药错误。 要将不同类别的药品分类摆放, 对相同包装的药品摆放位置贴上警示标识;将不同规格的药品分开摆放, 摆放药品要求整齐有序, 避免混淆。尽量减少药物的品种及品规,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因药品原因带来的差错。目前我院严格执行“一品两规”制, 并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专项整治, 制定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减少了抗生素的品种, 并严格按照分级管理规范执行, 大大地减少了差错。

4.4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群众维权意识的提高, 药师在执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包括用药有关的医疗差错事故带来的法律风险和医患纠纷带来的投诉风险。从事药学服务的药师, 对患者的药物治疗不仅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责, 还要承担药物治疗结果有关的法律责任[2]。因此, 药师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审方和发药时小心谨慎, 避免因用药差错引起的医疗纠纷。

4.5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药师在处方调配时要严格执行“四查十对”操作规程。即:查处方, 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 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 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 对临床诊断[3]。我院虽一直严格按照药品调剂操作规程执行, 即一人划价、另一人调配, 第三人核对发出, 但是因没有严格执行“四查十对”操作规程, 还是出现了上述差错。

4.6 定期分析总结差错事故

将所有出现的差错事故及时地登记下来, 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 在全科组织学习, 教育全体药师特别是年轻的药师, 通过典型事例吸取教训, 杜绝相同的错误再次发生。

4.7 完善医院信息系统

积极推行电子处方, 建立合理用药系统, 可以有效预防大部分划价错误及医生用药错误。同时, 要求医生如实书写患者姓名, 在诊断记录本上登记联系方式, 以便出现差错时, 及时与患者取得联系补救错误[4]。

总之, 药师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医院要大力支持, 积极配合, 改善患者就医环境,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共同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尽量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素华等.门诊处方用药差错分析与干预措施探讨.中国药师, 2012, 15 (6) :889-890.

[2]朱蓓徳.对医院药师执业风险的思考.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9, 4 (9) :143-14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2007.

护理差错的防范措施 篇3

1 护理差错常见原因

1.1 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制度不严

欠缺对患者生命权、健康权的理解和尊重,忽视了严格执行制度及操作规程安全护理的保证。致使患者得到的护理缺乏连续性、完整性,出现护理沟通障碍,为纠纷、差错、引发不满埋下隐患。

1.2 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够耐心

护理工作繁忙,且经常会遇到多个患者在同一时间就诊的情况发生,每位患者及家属都希望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救治,若护士只忙于执行医嘱,而对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心情不能及时安抚,或解释工作不够全面,即可引起患方强烈不满,导致护理纠纷的产生。

1.3 临床经验不足,技术水平较低

就诊患者大多病情危重且纷繁复杂,多伴有生命危险,若没有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抢救程序不熟练,则直接影响抢救质量,引发护理纠纷。

1.4 工作中言语不够谨慎,应急突发事件应对无效

就诊患者心情急,家属更急,一句话、一个简单操作的失误,或解释工作不到位,都有可能成为纠纷的隐患。

1.5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护理服务期望值过高

患者已把看病视为一种消费,认为有权享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若解释工作不够及时、全面,便容易导致矛盾产生。

1.6 就诊患者的多样性、复杂性

就诊患者具有不同的文化修养、社会背景、致伤、致病原因等,不免会遇到动机不纯、过分苛求或“无理取闹”的现象。因此,护士若不能以主动的服务意识,良好的自身修养,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应变能力,以及忍辱负重的敬业精神,一旦发生口角,便会引发护理纠纷。

1.7 当护理差错发生后

护士选择不将发生的事情告诉患者及家属,不实事求是书写护理记录,有些护士认为出现差错事故后,当务只急是遮盖事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多还是出现差错后不愿意拿出来公开讨论。

2 护理差错的防范措施

2.1 转变护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护士应具有主动服务的意识,自觉地履行护士职责,在各级服务范围内尽职尽责,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同情心接待每一位患者,对其提出的需求热心解决,同时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认真地观察病情,及时准确地对病情的突变。以精湛的护理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使患者对护理有安全感、信任感,理解并接受整个护理的过程,避免因误解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2.2 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良好技术水平是预防护理纠纷的保证。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主动将各种制度和职责当做法律意义中去履行,确保护理质量。工作中更要加强责任心及献身精神,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及应急能力,加强新技术、新理论、新器械的学习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患者。护士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技术水平,才能以精湛的技术和娴熟的护理操作作为患者及家属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

2.3 严格按照病历规范及时、准确、完整地书写护理记录

作为客观护理记录,主要包括医嘱执行单、危重患者护理计划、生命体征观察单、体温单和特别护理记录单,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及时、客观、准确地完成护理记录书写是护士对自身权利的有力维护。

2.4 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提高护患沟通的技巧

护士与患者及家属有着频繁的交往,首先应尊重患者,态度和蔼,做到以礼相待,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好感。同时,注意合理运用形体语言、触摸、暗示等非言语沟通技巧,在向家属谈及病情时,应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交待病情做到客观、实事求是、禁用“没事、挺好的”等语句,以防患者病情突然变化引发家属误会,引发护理纠纷。

2.5 做到言语谨慎,提高突发事件应变能力

工作中要充分运用沟通技巧,妥善处理好周边关系。做到服务周到、解释到位、言语谨慎,并注意讲话的场合和谈话的技巧,一旦科室之间发生摩擦、医护之间有疑问时,应做到私下交流,决不可相互指责和推诿责任,不要把我们的矛盾或纰漏暴露在患者面前。同时切记做到言语谨慎,以免由此引发不必要的护理纠纷。

3 小结

护理部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对策 篇4

1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部根据医院管理年的要求, 制定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缺陷管理制度, 护理缺陷报告处理程序, 护理差错事故防范的基本措施, 给药差错预防及报告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 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各种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 使全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 各项工作都在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

2 开展防范差错事故的教育

2.1 护理部召集全院护士学习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医疗事故处理

条例》、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有关医疗行为的举证责任问题, 医疗事故的赔偿等, 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考试, 使全院护士提高防范差错事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2 教育护士长防止科内差错事故的发生。

护理部在每月2次的护士长会议上, 强调护士长的工作重点是抓好科室的安全管理,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教育护士长要督导、引导护士在工作中及时修正不良的行为, 注重唤起护士的注意力, 经常针对病区及患者的特点, 提出各种注意要点, 培养护士的理智心理, 科学有效的管理, 合理排班, 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 倡导护理缺陷的报告, 纠正管理偏差

以往护理部对护理差错防范的对策就是处罚发生差错的人, 而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 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系统原因, 而非人的行为失常, 护理部对能够将护理差错及时报告的护士及护士长给予表扬, 使差错能够及时暴露, 对隐瞒不报, 事后被发现的给予当事人、护士长、科室进行经济处罚, 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使护理部能够及时寻找薄弱环节, 及时改进, 将以往采用惩罚的管理变成鼓励的管理, 护士差错被个人和科室掩盖, 不能及时发现, 查找原因, 不能及时整改, 以致造成更大差错事故的发生。

4 够建和谐的护理团队

护理部倡导病区护理人员和谐合作, 鼓励和培养护理人员工作中互相弥补, 互相提醒, 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对工作中能够给其他护理人员进行弥补或提醒的在星级护士考评中给予加分, 以倡导工作的互补, 避免护士在工作繁忙时, 遗忘工作或遗留事情, 造成差错发生。

5 开展护理安全竞赛活动

护理部在全院开展护理安全竞赛活动, 拟定竞赛内容、考核标准及考评方法, 竞赛内容分为护理缺点、护理差错、护理事故。护理缺点指治疗性的工作在某一环节发生错误, 但被及时纠正, 未发生在患者身上的现象;护理差错指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指2002年4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的医疗事故。考核标准:为全年未发生任何护理缺点、护理差错、护理事故。考评方法:为护理部每周抽查4~5次 (含夜查房检查) , 护士长每天抽查一次, 科内护理人员互查。对全年中未发生任何护理缺点、差错事故的护理人员授予“护理安全星”称号, 给予经济奖励, 优先给予评优、评先进, 并在竞聘病区的整体护理组长时给予加分;病区安全竞赛的结果还与护士长考核挂钩。对全年未发生护理差错的病区授予“护理安全病区”称号, 并给予表彰。安全竞赛活动的开展对确保护理安全起了重要的保障。

6 改进各种环节, 消除隐患

护理部对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进行改进, 如对使用青霉素类药物的患者在床头悬挂醒目的黄色的“使用青霉素”牌, 对静脉滴注青霉素类药物的输液瓶标改用醒目的黄色标签, 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床尾悬挂红色的“青霉素过敏”牌, 以杜绝青霉素类药物使用的差错;对口服药物的发送, 我院曾多次发生差错, 后经过分析、讨论, 寻找薄弱环境进行整改, 改变以往护士、药剂人员核对后就直接发送患者的做法, 为现在每班发药前必须有两名护士进行核对, 无误后才可发送给患者, 并且将药杯贴上醒目的床号、姓名、标志, 以提醒护士的再次核对, 杜绝发药错误的发生, 对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注时, 将以往统一白色的输液巡视卡, 改成黄色的输液巡视卡, 以提醒护士注意这类药物在输液中要做到一针见血, 进针后要妥善固定, 输液中要加强巡视, 严防药物渗出血管外。对各种血标本的采集, 尤其是血交叉标本的采集改以往一位护士操作为两位护士进行核对、操作, 杜绝血标本采集的差错。曾在2003年我院输血科在血交叉配型中发生差错, 将患者A型血错配为B型血, 导致患者输血后发生溶血反应, 最后抢救无效死亡。对输血患者改以往的两位护士在护士站核对为两位护士拿病历到患者床前核对, 进行三查十对, 核对无误后再给患者输血, 以确保输血时安全。

7 加强质量控制, 确保安全

护理部严格质量控制, 增设了护理安全质控检查, 制定了护理安全质控的考评标准, 不定时下科室检查有关安全问题, 并加强夜间查房的次数, 变原来常规的每周2次夜查房为每周不定时的4~6次的夜查房, 重点检查医嘱性相关内容、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的落实情况, 以杜绝医嘱的差错及交接班出现的问题。

8 小结

防范差错的对策应是从系统中查找原因, 以减少人为发生差错的环境和机会, 若不进行系统问题的分析和改进, 即使惩罚了当事人, 同样的问题还会再次发生, 另外, 还会造成因为当事人害怕受责备、羞辱、处罚而将大量可以隐瞒的问题都隐瞒下来, 使管理失去了从问题中进行学习的机会, 失去了查找和改进的机会, 这样会使众多问题重复发生, 而且非常不利于患者的安全, 2006年护理部改变以往差错的处理方法, 建立了护理差错的报告系统, 并在医院内营造一种积极、主动报告护理差错的氛围, 对发生护理差错的及时上报的个人和科室, 在各种会议给予肯定表扬, 对护理差错出一般差错给予免于处罚, 对于重差错、事故, 对能够及时上报的给予减轻处罚, 将经济处罚的金额降低50%, 对能够及时上报差错并能够进行有效分析、改进的护士长给予奖励, 报告与评选优秀护士长挂钩, 自2006年第一季度开始实施免于处罚或减轻处罚的措施后, 2006年的差错报告率比上年度增加58%, 使原来隐藏的问题全部浮出水面, 利于护理部进行分析、改进, 纠正护士在给药、注射、输液、医嘱等方面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企业融资环境政策管理下一篇:基层医院呆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