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麦饼作文

2024-10-05

关于麦饼作文(共8篇)

关于麦饼作文 篇1

永嘉,我的家乡,自古以来,也可以算是人杰地灵,传奇之地,隔江相望,就可以看到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心屿,还有风景秀丽的楠溪江。而今天我介绍的这道主食,则是被称为中国披萨――麦饼。

一到楠溪江,在路边就可以看到各种小摊子,一个圆圆的烤桶,一张小小的桌子,这就是做麦饼的地方。我刚坐下,一道美味佳肴便出现在眼前,一股扑面而来的饥饿感袭击了我,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吃到这种人间美食。

只见它色泽金黄,中间局部有点焦黑色。麦饼整体呈圆状,有些地方凹凸不平。它的颜色属于渐变色。从外圈到里,从浅黄、淡黄、橙黄、深黄、到局部的黑色。这些颜色就好比吃起来的味道,那味道越来越浓,越来越浓,让你看几眼就大饱“眼福”。

再凑近闻一闻。那种气味,那种肉和咸菜腌制过后的香气味令人欲罢不能。那气味,有一种让你蠢蠢欲动的感觉,一种口水直流的感觉,让你无法自拔的感觉。总而言之,这种味道,是你以前从未有过的体验。

然后再亲自尝一尝。将麦饼拿在手中,入嘴时,首先被咬到的一定会是那坚硬的外皮,硬而脆,紧接着跟着就是那十分饱满的肉质,合起来就是一种硬和软的完美结合。咽下去时,那种口感,从咽喉滑过,简直是用词语无法形容的。那感受,如同一种用语言无法解释的美食,从嘴中划进,似乎所有器官都不运作,整个人轻飘飘的,回味无穷。

只要你见过、闻过、尝过。你就一定不会忘记这种美味的食物,每当你再次见到它,你一定会再次回想起它那回味无穷的味道。最终,你一定会爱上它。

真不愧是中国的披萨。

关于麦饼作文 篇2

一、参与活动的兴趣不等于乐于表达的兴趣, 参与活动的能力更不等于作文的能力

活动作文很能吸引学生, 学生参加活动再写作文的兴趣肯定比直接写作文的兴趣高。但是不能把学生乐于参加活动等同于写作文的兴趣, 毕竟活动是活动, 作文是作文。有的学生, 活动中非常积极, 表现出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把作文写好。

有位教师, 指导三年级的学生写人物的外貌, 她选了一位班上长得又高又胖的同学作为“模特”, 先让这个同学和班上长得较矮的同学比较, 再和长得较瘦的同学比较, 引导学生从这个学生的身高想开去, 将来可以当运动员、可以当国王、可以当保安;从他的外貌想开去, 将来可以当领导;从他的神态、穿着想开去……接着师生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课堂很热闹, 也不乏精彩的地方。可当教师问学生想不想写作文时, 学生很响亮地回答“不想写”。教师说:“不管怎样, 还是得写。”多数学生面面相觑, 不知道如何写。这堂活动作文课教师把活动内容等同于作文内容, 忽视了表达的训练。从这个班级学生的学情来看, 观察同学外貌不能作为重点问题, 学生的困难是表达方面的问题, 因此, 这堂课要从训练学生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入手, 让学生初步学会描写人物的一般方法, 而不能把精力放在如何凸显人物特点上。

二、学生在情境中容易产生体验, 但这种体验不同于真实的生活体验

不可否认, 活动情境的设计来自生活, 把生活定格, 把“转瞬即逝”的东西重复, 再次面对生活, 可以让学生重新体验、深化体验, 甚至还可能有前所未有的感受, 但情境中的体验和生活中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有一位教师, 在执教《飞机遇险的时候》 (试用大纲教材) 设计了“如果当时你在飞机上, 你会怎么想呢”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即将“机毁人亡”的危险情境, 用他自己的话说, 绝对的到位, 课堂上学生都哭了。后来, 有次出差, 他搭乘的飞机下降时, 碰到意外一时不能降落, 飞机只得在机场上空盘旋, 人们从开始的喧哗, 到短暂的镇静, 再到写好遗书时几近绝望的恐惧, 他这辈子永远都忘不了。他说, 老觉得自己以前创设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有种身临“飞机遇险”的感觉, 觉得学生的眼泪是真的。这次经历改变了他对学生眼泪的看法, 学生无非是“被流泪”。创设情境的体验跟真实生活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在活动情境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一下子失去亲人, 然后让学生失声痛哭, 但和真正失去亲人的感觉肯定不一样。活动中学生说出来的体验也有可能是假的, 学生说吃颗咸津枣就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教师说好。其实, 学生在日常中看到好东西就想吃, 一口吃下去得了, 怎么会想那么多。吃颗咸津枣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吃柑桔时呢?吃香喝辣岂不是要想到还有人忍饥挨饿, 不就是要泪流满面, 感慨生活、感谢生活, 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吃?学生那样说, 无非是让教师高兴高兴而已, 那种体验不是真实的体验。创设情境的体验往往是从教师的视角出发, 活动的设计往往是来自群体的生活、共性的生活, 但是学生个体独特的经历、独到的感悟是情境作文很难解决得了的。

三、活动作文改变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 却又被课堂常规所制约

活动作文改变了学生被动作文的局面, 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 乐于表达的欲望激发了, 课堂开放了, 有活力了。这对传统的课堂作文是很大的突破, 但活动作文也会受到课堂教学常规的制约。课堂教学是有时间限制的。习作指导课一般是两个课时, 一个课时的也有, 三个课时的就不大现实。一个课时40分钟左右。活动作文的活动需要时间, 定格活动需要时间, 交流活动体验需要时间, 这对面向全体学生的作文指导是一次极大的挑战。笔者曾经听过一次《神秘的礼物》的活动作文课, 教师先出示礼物盒, 然后让学生猜, 猜完后要学生动笔写, 具体要求是:用3分钟, 把刚才猜的过程写下来, 写后自己读读看, 是不是通顺, 是不是把自己心里想的写出来了。从写文章的角度, 把猜礼物的过程写详细是必要的, 从课堂实施来看, 给3分钟也是合理的。可是这两者合起来就不合适了, 教师果断地进行了调整, 给了10分钟。接下来教师请几个学生去吃“礼物”, 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观察他们吃的动作、表情, 然后给学生8分钟描写刚才这几个同学吃的动作、表情。这次, 真的给8分钟。但是完成这个练习的学生寥寥无几, 该教师告诉学生, 8分钟如果写得快的话可以写150字。“课标”对第三学段习作速度的要求是40分钟不少于400个字, 尽管不能简单化算为8分钟不少于80个字, 但不管怎么说, 面对全班同学, 8分钟写几个同学吃东西的动作、表情的要求还是高了。接下来是公布谜底——咸津枣, 然后让学生说说教师为什么给同学带来的是咸津枣而不是其他东西。接着按教师的开头———“老师带给我们什么礼物?哦, 原来老师给我们的礼物是咸津枣”写一段话。快下课了, 教师组织交流, 只有两个同学完成作文。稍过了一会后, 又有一个同学完成作文。有经验的教师迅速调整交流的话题——交流作文的题目, 还好, 多数的同学完成了题目。这课的预设和最终达成的目标差距太大了, 究其原因,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无独有偶, 另一堂活动作文《小猴过河》, 教师逐步出示事情的环境, 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环境, 有序地描述环境, 最终出现核心事件:怎样帮助小猴过河?学生非常踊跃, 思维也很活跃, 每个同学都到黑板前写出了帮助小猴过河的方法。交流后, 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 有的写环境, 有的写过河前的准备, 有的写过河的经过, 有的写结果。写之前先确定过河的方法, 再来个作文接龙。先不说小组内想的方法本来就不一样, 如何分工;也不说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会不会千篇一律。为什么在学生最想跃跃欲写的时候教师来个急刹车, 其中原因就是时间问题。有的活动作文切实能够解决时间分配问题, 这取决于活动的内容, 还取决于班级的学生数。活动简单, 满足不了学生的胃口, 满足不了习作的需要;活动有点内容, 课堂时间又不够用。如果班级学生数较少, 活动的组织、活动的过程占用的时间会相对少一点, 相反班级学生数多, 活动的时间也就越多。由此可见, 并不是所有的班级都适合活动作文。

四、活动作文强调即时观察和体验, 无意中忽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活动作文观察对象十分明确, 捕捉的是即时体验, 培养的是学生有意注意。这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而言未免有偏颇。我们既要培养写即时活动的能力, 也要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作文素材。引导学生回味生活, 引爆学生曾经的体验也是必要的, 如果作文过于依赖活动, 学生发现生活、储存经验、感悟生活的能力就不能很全面地得到应有的发展。有的作文活动地点从教室走向社会, 把学生带到自然界 (树林、草地、田野、河岸) 进行观察, 观察各种现象和人们的劳动。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维, 在思维的过程中观察, 借助于观察和思维, 学习用词造句。适时适度手把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生产劳动是必要的, 而这种引导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 不能满足组织一次就是为了写一篇作文, 要不付出的成本太大、收益太小。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授课的主要地点是学校, 组织学生到自然界中上课不是经常能做到的。尽管活动作文同样需要学生参与、思考、探索, 但是这种思考、探索的指向太过于明确, 有着强烈的暗示。作文课只是课堂的一小部分, 课堂教学活动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还应培养学生观察生活, 感悟生活, 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 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我们还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思考表现在作文当中。

五、活动作文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 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做麦饼作文 篇3

甜麦塌饼,是我们练市一带的传统点心,老底子传下来的规矩,寒食民间禁火,所以才有了粽子、青团等糕点冷食,在众多冷食中,我对甜麦塌饼情有独钟。每年,农村到这节气,家家户户就会做上好多。除了祭祖,自己食用,就是给亲戚家送上十来二十个,这是不成文的规矩。

年一过,我就“头颈伸得丝瓜长",盼着过清明,因为一年只有这时节才可以吃到甜麦塌饼。

小时候,我常屁颠屁颠地跟着外婆去田野里挑那种绿叶上敷着一层灰白的野菜,俗称“草头”,此菜去田头地角一转就挑得满篮子。拿回家洗净,用沸水浸泡,沥去苦水,捏成拳头大,用菜刀切细。麦芽粉是十天半月前就用上好麦粒发芽,然后晒干磨成粉。这麦芽粉也很关键,起到了软化作用,又有麦芽的天然甜味。

做饼看似简单,实际有难度,掌握不好,做出的饼要么太硬,要么太软和稀泥一样趴着不成形。所以,一般都由经验丰富的主妇掌握。

先在拌匀的糯米粉中徐徐倒入温水,水不能多,也不能太少,再放入切细的“草头”,慢慢搅拌均匀,反复挤压、揉搓成粉团,然后上锅蒸,稍凉后,掺入甜麦芽粉再揉,直至均匀。拧一坨揉搓成圆形,再一压,就成了扁圆形的塌饼。这我也会,只是常粘得手指缝里都是粉,有时还会搞得脸上东一点西一点,像戏班子里的花脸。做的时候,有些人家为了更美味,还会放上豆沙馅,撒上白芝麻。一切就绪就可以入锅了,这也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人在外间,耳朵、鼻子却时刻关注着厨房的动静,听着油锅里“吱吱”的响声,嗅着厨房里飘来的诱人的香,就知道塌饼出锅了。那香,把我的馋虫都勾出来了!

甜麦塌饼的美味很难说尽,只有吃过才能体会,简单来说,就是有野菜的清清鲜醇,有麦芽天然的甜味,有豆沙粉粉的细腻,有塌饼被菜油煎过后的阵阵焦香。放盘里,浓绿油亮,真让人垂涎三尺啊!

温州特产永嘉麦饼的说明文 篇4

做麦饼时,先做好麦饼里面的馅,可以放霉干菜或咸菜,要拧得很干才行,切好肥肉丁,加入盐和味精一起拌匀。再糊好面团,在面粉里加少许水,放个鸡蛋吃起来会更酥香。揉均匀面团,随后把面团捏成碗状,放进事先准备好的馅,再把面团捏拢,在面板上用擀面杖把馒头状的面团擀平,成为盘状,擀得越薄越好,但不能露馅,就做成了麦饼。下一道工序是烹制麦饼。

烹制麦饼要掌握火候,一般在大铁镬里完成这道工序。把做成的麦饼贴在锅上,等麦饼的皮有点焦黄,翻个面,再烙,另一边也焦黄了。就把麦饼拿出来,在铁镬里放一个麦饼阁(土制,弧型的道具),再把麦饼放在四周,把铁镬盖盖上,连续翻三次,麦饼就熟。每次烧三次柴草,烧了柴火,就把麦饼翻个,三遍完了,麦饼就熟了(注:用柴火烘烤的麦饼最正点)。

关于语文中的“快速作文” 篇5

(1) 学生怕写作文。从上小学开始, 教师就要求作文的字数, 学生多数是冥思苦想地凑字数, 根本无从考虑逻辑、文采等等, 没有个人的心里话, 也就没有真情实感, 凑上字数就不易了, 交完卷长出一口气。这种情况我们多数人都深有感受。 (2) 学生抄作文。学生没有办法完成作文, 就不停地背作文, 抄作文, 或者以一篇作文来应对几篇作文题目, 大致改一下就差不多, 以一当十, 这还成了一个技巧。 (3) 作文无新意。由于怕, 由于应付, 所以学生很少思考, 这样学生没有积累, 也就没有新意, 缺少新、奇、特, 都是套路, 这样的作文就没法看。 (4) 学生写得累, 老师批得累。学生累自不必说, 语文老师的累谁都知道。怕学生听不懂, 上课讲得细, 讲得长, 自我陶醉地讲, 学生雾里云里的, 回去还得批那高高的作文本, 教务处还总要求详批细改。批后发给学生, 有几个学生能细看老师的批语, 从而改正作文的语病语法呢? (5) 中考看卷面整洁, 字够了就行。这是我们部分语文教师的理解和说法。这种情况有一定的存在性。但如果学生平时都能注意这方面训练, 也就能解决了, 但平时急得写都写不出来, 何谈卷面的事呢!

同时, 还存在“课上分析与写作文分离”的现象。教师课上用功至极, 讲得眉飞色舞, 或把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设想一下, 那个作者当时想的这么细致, 那还能写下去了吗?我个人感觉, 文章是有感而发的, 不信咱们问问鲁迅、屈原他老人家, 以笔为枪与人斗时, 想那么多语法了吗?这是后人牵强附会的结果, 这么讲课与写作有多少关联呢?课上学生的欣赏能力、分析能力得到训练, 但写作能力没有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多读多体会, 师少讲生多悟, 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去谈想法和看法。古代那么多文学家当学生时, 没有哪个先生如此细致、支离破碎地分析课文, 都是背书看书, 强调多读书而已。现在教师这么讲, 注定了下边几十个学生跟他的思路一样。

以上几点导致作文教学效果差, 语文作文教学方面苍白无力, 语文能力无从提高, 更无从创新, 师生更谈不上乐趣可言。

二、快速作文解决了什么

(1) 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写, 不再怕写作文。 (2) 使学生注意观察积累素材, 对周围敏感, 增强感性和体验。 (3) 学生没有机会抄作文, 把课外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在作文课上写出来, 也是再加工的过程。 (4) 作文采取学生互批、师生互批、例文同批等多种方式, 语文教师从繁重的批作文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5) 作文与语文的其他能力交融培养, 互为一体, 共同提高。

三、快速作文教学程序

1. 写前培养

(1) 对学生进行敢说敢讲的训练鼓励。说话条理清晰, 重点突出, 前因后果交代清楚, 不要要求写多少字数, 以说明白写明白为准, 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口语的书面语化, 化解学生的怕。 (2) 利用课上、课余时间, 让学生对身边的事情发表个性化看法, 鼓励讨论、辩论, 要结论清楚。 (3) 训练学生联想能力, 培养想象能力, 鼓励个性化。师生可以对各种事件进行讨论, 教师不发表意见, 要引导学生, 让学生放松大胆地谈。 (4) 培养学生对人对事对环境的细致观察能力。 (5) 利用多种手段, 培养学生对素材的积累意识, 多看书读报查资料, 人人要有素材本。

2. 课上检验监督

(1) 讲课前, 利用几分钟让学生读自己积累选取的美文, 并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说出推荐理由, 这也是在训练学生的欣赏水平。欣赏品味提高了, 那么写作的水平也就提高了。 (2) 上课时, 可利用讲读课机会对学生进行各种小练笔训练, 要求精炼、生动、准确。例如:教学人物肖像描写, 先给学生几秒钟想一个你最熟悉的人;然后随机提问学生, 让他们讲自己选取的人物肖像描写, 大家评谁说得有序、准确、生动, 人物形象清晰丰满。教师还可以引导其他学生给这个学生的口头作文提修改意见, 大家乘兴及时把修改后的小作文写下来, 完成小练笔。 (3) 利用一定时间, 对学生的写作技巧、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进行讲解。 (4) 对学生进行作文题目的分析训练非常重要, 利用联想、想象手段对各种体裁形式进行分析, 保证不跑题、有新意, 理顺思路, 最短时间内解题, 确定文章思路, 破题训练。

3. 课上写作

(1) 教师进入课堂, 在黑板上出示作文题目, 或准备小黑板出示, 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破题思考, 确定写作思路。 (2) 进行写作, 要求学生一气呵成, 中途不停, 不会写的用拼音代替, 思路不能断。 (3) 学生用30分钟左右写, 教师巡视, 不干扰学生。 (4) 学生用5分钟左右时间对写完的文章进行检查、修改, 要求小声边读边修改。只有通过读, 才能自己知道哪里需要修改。 (5) 下课后作文交给老师, 回去检验浏览整体掌握, 不批改!

4. 修改课

研读形式一:教师可以在修改课前选定或随机抽查2~4篇学生文章, 在课上由本人读文章, 其他学生都写修改意见, 大家一起修改。研读形式二:教师把作文打乱重分, 每个人要给分到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 再把作文还给本人, 本人要根据别人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作文。课后教师把学生修改后的作文收上来, 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看学生字迹是否工整, 卷面是否整洁。

四、注意问题

(1) 课时安排:每周的讲读课时之外, 要另行安排至少两节课, 一节写, 另一节评, 这两节最好是相连的。 (2) 快速作文开始需要一个月左右的训练, 首先训练学生敢说会说, 教师要鼓励学生体验成功乐趣, 作文开始不要求写的太多。可进行小段落的训练, 每写一次, 让学生成功一次, 逐步推进。敢说会写了, 自然下笔千言。数量上来后, 再进行精炼方面的训练。

关于“循环作文”的实践与思考 篇6

一、制定合理可控的循环写作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教师要开展“循环作文”的教学,首先要制定一套合理可控的循环写作制度来规范写作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当写作由个人转向群体时,他们很可能会误以为这是缩减写作量的方式,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循环写作制度来保障循环作文的有效开展。具体来讲,教师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值得注意的是,在分组时应当兼顾“混编多样”的原则,即尽量平均每一组成员的写作能力,且组内成员或是在性格上,或是在能力上,或是在交际上实现互补,这样才便于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分组以后,以每周五天的上学时间为周期,从周一到周五,每一天,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应当轮流写一篇符合该星期主题的作文并及时交给语文课代表。一人一天,循环往复,在这个过程中,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参与到对该天写作成员的习作评价中(下面有阐述)。同时,每次写作的顺序都要按周调换,每人每次写作的题材都要与上一次有所不同。教师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与优化循环写作的方式,让它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重视激发兴趣的循环写作宣传

兴趣永远是学习不可忽视的动力,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是一个好奇心强烈但又无法长久保持热情的群体,因此,要在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尤其是别开生面,富有创新色彩的“循环作文”,不少学生可能还无法清楚透彻地了解这种写作形式,因此,教师要重视激发兴趣的循环写作宣传。比如,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烈且喜欢群居活动的特点,通过“想不想知道你的小伙伴在写什么?”“想不想知道自己的作文在别的小朋友眼里是怎样的?”“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想不想告别无聊的写作方式,尝试新鲜有趣的方法?”等标题、口号来向学生传达循环作文有别于传统作文的特点。比如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中有一个写作题目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实际上,每一个人喜欢的节日都是不一样的,假如采用循环作文的方式,学生就可以了解同学喜欢的节日是什么,同时,这也是增加彼此友谊的一个机会。总之,教师要重视向学生宣传循环作文的趣味,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与投入度。

三、倡导合作互助的循环写作宗旨

循环作文既是以小组团队作业的方式来完成的,自然有别于传统“单打独斗”式的个人写作方式,因此,教师在开展循环作文教学时,要倡导合作互助的循环写作宗旨,即团队成员之间应当以分工合作、相互帮助的心态与精神去开展写作,而不是停留在“轮流”这一形式上。笔者曾经布置过一个以“打动心灵的一件事”为主题的循环写作题目。学生看到这一题目,一般都会想到自己身边,特别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而对于同处一个环境的学生来讲,如果写的是在学校里的事情,很容易出现重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指导小组内的成员集思广益、相互合作。比如,是否可以在下课的几分钟里坐在一起玩一下“头脑风暴”,把打动自己心灵的一件事拿出来与成员们分享,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就会联想到自己看到的、听说的,而非直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那么对其他成员来讲,这样,打动心灵的事情就不仅仅局限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还可以是听到的事情,而一旦学生有这种意识,那么他们写作的思路就会开放许多,这样就实现了合作互助。

四、采用师生共评的写作评价机制

既然是“循环”,这意味着习作会在不同成员之间流通。因此,教师可以在自己评价的基础上,引入组内评价机制。比如,当一个星期结束之后,小组成员一起来评价本周内的五篇作文,找出其中的闪光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教师再综合评价。这种师生共评的评价机制,一方面有助于教师了解在学生眼中的作文评价标准,从而发现学生写作思维的特点,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感,避免学生产生“轮到我写时就认真写,轮到别人写时就与我无关”的这种置身事外的错误认知。最重要的是,与教师的评价对比起来,同龄人的评价会“更接地气”,“更加自然”,学生也会更容易接受,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发现自己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是值得继续深挖的闪光点。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7

然而,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 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 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 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 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 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总地来说, 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此, 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 谈谈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我觉得, 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 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 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 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一) 重表达, 轻育人

综观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 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 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 假故事, 假情感屡见不鲜。记得, 我小学时期的作文亦是如此, 老师要求我们作文符合“大一统”的标准, 于是没有了新材料, 新内容, 便只好拿老掉牙的材料来胡编瞎造、改头换面。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都是我们写作的救星。

(二) 重模式, 轻能力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 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 让学生死记硬背, 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 相当程度上, 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 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 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 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三) 重书面, 轻口头

有资料表明, 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 甚至逐渐退化。有的小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 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 然而一到口头说话, 例如演讲或班会课发言, 则结结巴巴, 条理不清, 语句不顺。笔者的一位同学书面作文成绩优异, 但由于口头表达能力差, 无法很好地与别人沟通, 导致他在找家教时, 多次被人谴回。这种现象归根到底还是与小学时期“重书面, 轻口头”的作文教学分不开。

(四) 重范文, 轻下水

这种“重范文, 轻下水”的倾向在小学语文中仍然存在。在写作指导中, 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 一个题目给学生, 简单提示几句, 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 只讲不作, 导致学生思路狭隘, 落入范文模式, 写起文章来不是绕范文转圈圈, 就是空洞无话, 毫无灵性。

二、改革措施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听说作文, 如见猛兽”的心态, 我觉得, 要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首先必须转变观念, 立足于教法和评改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 转变观念, 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现今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流于形式, 另外, 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累牍, 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鉴于这种现状, 我认为, 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 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 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

(二) 采用多种方法,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注重阅读教学, 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新课标强调, 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确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 把平时的阅读教学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 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 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 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方法后, 就会自觉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例如, 当学校组织篮球比赛、春游等活动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活动进行仔细观察, 然后将活动内容写下来, 久而久之, 学生的写作内容就会丰富起来。

3、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 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 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 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 搞开放式作文教学,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深入社会, 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4、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 “说”有助于“写”, 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 构思, 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 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 轻口头”的观念, 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 例如, 组织演讲比赛, 诗歌比赛, 口头编故事等等, 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 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结语:

作文即做人。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 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 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 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 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 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 并且放眼未来, 立足改革, 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归纳了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不良倾向,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于作文批改的一点探讨 篇8

鉴于此, 我认为应该对教师的作文教学方面进行改革, 尤其是在作文批改这个关键环节上。教师应转变一下角度, 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应该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 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 我在作文批改中采用了一种让学生参与进来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收效很大, 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一、准备工作

教师预先将学生的作文浏览一遍, 做到心中有数。作文课上, 教师让语文课代表分发作文, 注意不要把作文本发到本人手上。

二、批改工作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批改作文, 主要从批改内容、批改标识、批改分数及批改评语四方面进行指导。

1. 关于批改内容。

批改内容主要包括语言、立意、结构、修辞等方面仔细批改, 比如查看用词是否恰当, 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文意和题目是否相符以及作文中心思想是否健康, 结构划分是否合理, 修辞是否恰当等等。

2. 关于批改标识。

在作文批改中必须使用正确的批改标示, 使学生本人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或不足都在哪里。比如删除号是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恢复号又称保留号, 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 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改正号用于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重点号是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这些最基本的符号是学生在批改作文前必须掌握的。

3. 关于批改分数。

学生一定要按照正规作文的要求打分,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熟悉一篇正规的作文是怎样要求的, 同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所在, 并督促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应该从哪些方面改进。

4. 关于批改评语。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 在某市一个学校, 有两个班的学生将作文本视为珍爱之物, 因为那是老师和自己说悄悄话的地方。每次作业批改后下发, 他们都迫不及待地翻开本子, 看看老师又对自己说了什么。教师在作文本中或跟学生拉家常, 或委婉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并给予他们指导。教师的评语成了学生的“心灵鸡汤”, 很多学生都视之为珍宝, 作业本用完了都会存起来, 舍不得丢。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所以对于批改评语, 我们一定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掘学生作文中的亮点, 不要对学生过于刻薄, 要委婉地指出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改正错误。

学生打完分, 下完评语以后, 要求学生在下面署上自己的名字。这一点很重要, 这样做可以责任到人。采用这样方式, 学生批改得比较仔细, 也很到位。学生批改的作文都是自己身边的同学所写, 写得好, 他们就会向对方学习, 写得差, 他们也会和自己对照, 发现其中的缺点, 他们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 学生做到了相互理解, 相互合作, 相互欣赏。因为身边的榜样是最好的榜样。

上一篇:急诊科常见病护理常规下一篇:对1-3岁婴幼儿实施早期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