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的临床思维

2024-07-02

急诊科的临床思维(共8篇)

急诊科的临床思维 篇1

摘要:急诊接待的患者多为病情复杂, 病情变化快, 医生需要第一时间进行诊治, 这对医生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水准都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本文主要是讨论在急诊的过程中的一种诊断、治疗思维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努力提高急诊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急诊,原则,检查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一般都是危急、重症, 病情多复杂, 急诊患者的心态都较急, 给急诊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合理高效的开展急救工作, 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讨急救的各种方法、方式, 改变旧的思维方式, 抢救病人生命,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急救的成功率, 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1 急诊中的处理原则

在急诊的诊断上需要以病患为基础, 结合直接的证据和熟练的技艺来做出判断, 首先是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以及相关辅助检查, 从患者的身体状况出发找到最直接的证据, 然后综合分析把疾病缩小到一定的范围内, 与摸索出的疾病模板对比分析, 进行相对准确的定位。诊断的过程需要仔细观察, 反复推敲和认真思考, 来作最后的确诊。急诊的救治遵循的原则是救命第一, 保护器官完整第二, 恢复功能第三, 首先保证能保命, 然后再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对于出现灾难、事故造成的成批患者, 需要先对其进行伤情检验分类, 然后再按从急到缓的顺序救治。

2 急诊中的思考

接诊后, 最先要确定的问题是患者死亡的可能性, 虽然在急诊中多数患者不属于危重病患, 但是还是需要从这点出发, 以免做出草率的判断, 将思维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后能对病症保持较高的警惕性。然后将患者分为高度可能性、中度可能性以及低度可能性三种, 制定救治顺序。

急诊不同于其他科室, 在未作出明确诊断就需要针对病症进行治疗, 为休克患者补液, 为出血患者止血, 为疼痛患者止痛, 为呼吸急促患者输氧以及其他各类应急治疗, 但是在进行此类救治的时候, 需要反复的思考这样的措施是否有利;这样的干预是否需要对此进行, 何时停止;万一此类干预是错误的应该怎么补救。

对于病因的分析, 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述, 结合既往病史做出初步诊断结果, 对于最后的确诊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多方面思考, 诊断的思路是先常见病多发病再少见病罕见病, 尽量用一个病解释。急诊中的病症大致可以分为创伤性急症、内科性急症和特殊急症三大类。创伤性急症是因各类创伤造成的急症, 内科性急症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和血液等多个方面的非创伤性伤害、急性中毒和过敏性等。特殊的急症主要是指各专科急症, 如妇产科、眼科、儿科和皮肤科等。患者就诊多是因为出现症状, 但是导致这些症状的原因是多样的, 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就要时刻思考分析, 该病症是不是一种病因造成的, 出现多种病因的可能性大不大以及排除方法, 必要时候需要综合会诊, 请求相关专科医生帮助。

合理的使用各种辅助检查项目, 如常规血液项目, X线平片和心电图, 为进一步确认还可进行超声、CT和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段。使用这类辅助检查结果的同时不能产生过分的依赖, 不能忽略患者的情况以及病史就做出判断。在检查的过程中, 患者有可能因这这段时间内的病情变化而耽误诊治, 医生在选用检查项目时就需要考虑, 此项检查对患者的诊断是否有必要以及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病情恶化该如何应对。

在急诊科就诊的患者, 有可能出现病情变化, 部分是朝好的方向发展, 还有是朝恶化方向演变。医生做出初诊后的数小时内进行再次评估, 主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 处理方式是否得当, 再次确认诊断的结果, 对治疗方案的适应程度。医生可以根据观察的结果来确定病情是否稳定, 然后决定是否继续实施干预措施和怎样的干预措施。在急诊的诊治后, 医生需要合理的安排病人的后续治疗, 主要分为:取药回家治疗, 静脉给药治疗, 留观察区观察, 住院治疗以及病情严重患者的直接手术治疗、ICU。医生做出决定需要作多方面思考, 除了对病情的直接考虑, 还需要照顾到患者的经济能力、社会因素等。

3 急症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急诊的救治中要重视生命体征, 主要的四项指标是呼吸、心率、脉搏和体温。这几个指标能直接的反应出病情的严重程度,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血压, 一定要积极处理避免出现因血压过低造成的不可逆休克, 甚至是死亡。急诊检查项目的选定应考虑到能不能发现威胁生命的问题, 如是否存在心脏缺血和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认识到检查项目对于急诊工作的重要性, 不要因为漏查而忽略了危及生命的因素。而对于各种检查的顺序排定就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患者初步诊断中最有可能的病因;需要最先确诊的疾病;最方便采取的检查方式等。抢救病人的过程中首先采用的是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 如对突然室颤的病人最有效的急救措施是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应该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来为进一步救治争取时间[1,2]。

在急诊的过程中, 医生需要多观察病人, 要增加自己的急救意思, 在接诊的过程中多发现危重病人并优先抢救。遇到一些伦理问题, 尊重感情的同时还需要保持理智思考, 遵循急救的原则, 做出合理的决定。医生要培养自己的阶梯式思维, 首要任务是抢救生命, 其次是缓解症状, 然后是稳定病情, 最后安全转诊。通过这种思维方式的积累来提高诊断的速度和准确性, 为更多患者提供更优的服务, 也建立更好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汉蛟, 何举名.胸痛的急诊思维[J].中外医疗, 2012, 31 (24) :13-14.

[2]杨时鸿, 覃小兰.眩晕的急诊诊断思路[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20:2354-2356.

急诊昏迷患者急诊急救的临床探讨 篇2

【关键词】急诊昏迷;急救;死亡率;致残率;病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39-01

昏迷属于较为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不清,对外界的刺激没有明显反应,属于急诊常见的情况。其病因可能源于中枢神经病变,也可能是由于其他身体疾病所引发,一般常见情况集中在脑血管疾病、失血过多、急性感染、中毒、中暑、代谢异常、高血压和低血糖等情况引发。据有关数据显示,有20%的昏迷人群有可能死亡,因此,需要及时做诊断和抢救治疗,从而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昏迷案例,年龄范围为13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37.6±7.5)岁;男性为44例,女性为36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意识不清、无法自理的昏迷状态,其中运用GCS昏迷量表评估,轻度者为32例,中度者为33例,重度者为15例。其中高血压者为15例,糖尿病者11例,冠心病为13例,高血脂为7例;从病发到入院治疗的时间间隔为20至187min,平均时长为(92.5±1.6)min;其中初发型患者为62例,多次发作者为18例。所有患者中均派出了精神疾病、癫痫等患者。

1.2 方法

对患者做5步法诊断。观察患者是否有气道阻塞,保持呼吸系统通畅;观察呼吸的节律和频率,检查是否有胸部受损;对身体做全面检查,确定是否有大出血,对脉搏、血压和末梢循环做检查;对患者意识障碍做了解,观察是否有脊柱、脊髓和颅脑损伤的相关病史;观察肢体是否可以正常活动,确定骨折、开放性损伤等问题,如果患者存在骨折而没有开放性损伤,要与家属做沟通来了解是否有其他疾病引发昏迷,同时对昏迷做程度评估,了解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如果有脑血管疾病史,要做颅脑影像检查,如果有心脏病、高血压、唐脑病或者肝肾疾病史,要及时的做心电图、血液、心率、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心肌酶等检查。如果中毒引发,要做及时的催吐、洗胃,同时检测呕吐物。对患者昏迷情况做原因确定,而后对症抢救治疗[1]。

在急救处理中,首先需要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避免脏器受损,而后做精确检查来找出病因对症治疗。在急救处理中,要做好呼吸道的清理,保持畅通状态来避免无意识状态的误吸或者咳嗽、吞咽障碍。将患者清理好呼吸道后让头部偏向一边,同时对鼻腔、口腔做观察,如有异物要及时清理,适当时候可以运用喉镜做检查。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舌后坠,应该将患者颈部做提高,从而让下颌前移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需要可以进行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从而让痰液有效排出,给与患者氧疗。浅昏迷情况运用鼻导管,深度昏迷运用面罩吸氧,也可以将下颌朝前托来让鼻导管吸氧,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做监测,从而判断是缺氧或者有呼吸道阻塞,如果低于90%指标,则应该做及时吸痰处理。做及时输液来保证血量循环正常,如果输入葡萄糖,要做血糖做检测。对于有可能发生继发性脑水肿的患者,要采用脱水疗法;如果有抽搐,则有可能是癫痫而引发的呼吸暂停,从而导致脑缺氧[2]。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患者急性昏迷病因和急救后的死亡率、致残率和成功率。

2 結果

80例患者中,急性脑血管疾病为32.5%,代谢性脑受损为22.5%,酒精中毒为17.5%,急性中毒为10%,外伤为12.5%,其他为15%。经过抢救后,抢救成功率为87.5%,其中致残率为2.5%,其余12.5%急救失败案例中有7.5%的患者进行转院治疗,死亡率为5%。具体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3 讨论

在急性昏迷急救处理中,应保持先救命后辨病,尽量缩短急救时间。因此,要及时做好患者呼吸道畅通,保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保证患者有维持正常的血循环状态,同时要快速的辨别患者昏迷原因,针对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抢救治疗。如果患者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同时有中毒问题,其救治难度较大,会有10%左右的误诊率。老年患者有多种慢性病,病程时间长,并发症较为凸显,致残率更高。而外伤性损伤也是较为常见的原因,昏迷时间会较长。具体昏迷时长与患者年龄、创伤程度有密切关系。中毒患者如果属于有机磷中毒,会表现为流涎、大蒜气味、针尖型瞳孔、大汗症状;酒精中毒则会有强烈的酒精气味,比较容易辨识;急性脑血管而引发的昏迷,其病情急促,血压升高明显,尖锐性头痛、恶心呕吐、呼吸节律不正常;同时在夜间更容易发生脑梗,而活动激烈情况下一般会发生脑出血,治疗后容易有较高的偏瘫等后遗症;药物中毒一般需要做洗胃,同时了解药物情况来使用过解毒剂,如果情况严重紧急,要反复做灌肠和洗胃来保证没有中毒药物的残留。肝病昏迷者,会有显著的颜面晦暗、皮肤巩膜的黄染的黄疸,肝臭和蜘蛛痣等表现。救治时要除了保持呼吸通道畅通,同时要吸氧和心电图监测,同时进行综合性的检查,检查与抢救治疗同步进行,避免错失救治时机[3]。

参考文献:

[1]宁德志. 急诊昏迷患者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0:53-54.

[2]刘军林. 观察急诊昏迷患者124例的临床急救[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4:2758.

急诊科的临床思维 篇3

关键词:症状,鉴别诊断,急诊思维,实习

急诊医生都有如履薄冰的感觉, 原因是医生不仅要面临内外妇儿传等各专科疾病, 而且要在短时间内通过有限的辅助检查做出准确的诊断。正因如此, 对刚接触临床的急诊实习同学来说更感觉不知所措。各临床专科同样存在自身专业的急诊问题;与此同时, 由于专科涉及内容面的相对狭窄性, 碰到其他专业性质的急诊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甚至造成漏诊、误诊。因此, 不仅急诊医学科需建立临床急诊思维[1], 其在各临床专科同样重要。

在多年的急诊医学临床及教学实践中, 以患者症状为主线, 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有效地减少了漏诊、误诊。此种教学方法不仅让临床实习同学大获裨益, 本院低年资住院医师也收获良多。

1 应用症状鉴别诊断学教学符合临床急诊实际

在现行医学教育先基础后临床的体制下, 临床课程学习是从病因、病理生理到临床表现的方式, 而急诊临床实践中患者首先是以发热、腹痛、昏迷等症状呈现在医者的面前。医学理论学习上由病因-临床表现-诊断的思维模式到了临床上得掉个儿, 即由症状到诊断。这种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加之急诊纷繁复杂的疾病种类, 使得急诊实习不那么容易。

相反, 以症状入手进行疾病的诊断符合临床实践。例如, 患者主诉“发热2天”, 那么从发热这一症状进行诊断[2], 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病、肿瘤、药物热等, 结合患者急性起病的特点考虑感染性发热, 再进行有针对性地症状询问以确定感染部位:呼吸系统———鼻塞、咽痛、咳嗽等;消化系统———腹痛、腹泻、呕吐等;泌尿系统———尿频、尿急、腰痛等。然后根据相应症状重点性地查体和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 如泌尿系统结合肾区叩痛、耻骨联合上压痛及血尿常规检查, 就能在急诊状况下迅速准确地进行疾病诊断。

同时, 以症状为疾病诊断的突破口不仅仅是在急诊临床实践中, 在其也专科也同样实用。例如, 心内科住院患者突发呼吸困难, 若只考虑心衰所致的心源性呼吸困难, 而忽略支气管哮喘、气胸、急性肺栓塞等所致的呼吸源性以及贫血、高通气综合征等所致血液源性, 甚至中毒源性、神经精神源性呼吸困难等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

由此, 从医学实习生阶段进行以症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入手进行临床急诊思维的培养, 有助于解决临床医生“专”与“全”的矛盾, 也有助于临床医生遇到急诊问题急而不慌, 忙而不乱, 避免忙中出错。

2 以症状为突破口, 症状首先要准确

以症状为疾病诊断的突破口虽然符合临床实际, 但前提条件是症状必须准确。

首先, 要求患者描述症状, 而不是自己给自己下诊断。临床上给自己下诊断的患者并不少见。例如, 患者说自己“感冒”了, 要求开感冒药。如果按“上呼吸道感染”这一诊断给患者处方可能会犯严重错误。这类患者的症状包括有发热、乏力、恶心等等, 背后的诊断有上呼吸道感染, 也有的是败血症、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等。因为这些严重疾病的初期和上呼吸道感染存在类似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 在患者的意识里只知道“上感”, 加之经济、医患不信任等因素, 患者会给自己下诊断。因此, 在碰到这类急诊患者首先要打断他的诊断叙述, 要求他说症状;其次, 要给他解释进行必要检查的原因, 打消他对大检查的顾虑。

第二, 注意语言描述上的差异。由于地域及文化水平的差异, 患者描述同一症状使用的语言差异很大。例如在笔者所处的西南地区, 描述中上腹不适往往用“心慌、胸闷”等。这时候就需要再追问相应的伴随症状, 如嗳气、恶心———提示消化系统;劳力性胸痛、胸闷———提示心血管系统。通过症状、伴随症状的问诊, 大致确定疾病部位, 再通过相应的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从而快速准确地作出诊断。

第三,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昏迷、痴呆等不能提供病史患者的处理, 注意祥细询问家属患者既往史、服药史、起病缓急、发病时主要症状。这类患者因症状可靠性相对较差, 因此, 全面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是必要的, 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症状缺失带来的诊断困难。

第四, 强调急诊情况症状的询问, 但不能忽略相关体征检查。笔者曾经遇到一病例, 患者 “突发意识丧失, 全身抽搐数小时”入院, 急诊医生考虑“癫痫”准备收入神经内科, 后经上级医生指导, 建议测血压、听心率, 发现患者严重心动过缓, 收入心脏内科安置起搏器后康复出院。这在一案例中, 抽搐是患者的症状, 需要考虑中枢原因 (如脑血管意外等) 、外周原因 (如代谢原因:肝性脑病、肺性脑病、低血糖, 循环系统原因: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 上级医师正是从症状鉴别诊断入手, 考虑到了心血管源性癫痫, 只进行简单的心脏听诊, 从而避免了极可能发生的医疗事故。

3 鉴别诊断是急诊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急诊情况下, 某些疾病的诊断显得很困难, 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需要鉴别的疾病很多, 只有通过正确恰当的鉴别诊断, 诊断才更准确, 误诊可能性才能降低。因此, 症状鉴别诊断是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急诊条件下, 鉴别诊断是有效减少漏诊和误诊的重要方法。急诊实习医生通过鉴别诊断思维的培养, 会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大受裨益。

3.1生命体征检查在急诊条件下是症状不明、诊断不清的首要检查

强调症状鉴别诊断, 但并不能忽略体征, 尤其是生命体征。很多实习同学不重视生命体征的检查, 甚至编造生命体征, 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在英文里面, 生命体征写成“vital sign”, vital即“生死攸关”的意思,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急诊情况下, 常规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有诸多好处:1可以通过生命体征检查判断患者的轻重缓急。急诊室往往人滿为患, 不可能对每一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通过生命体征的检查, 可以初步筛选出患者病情的轻重, 对于真正急症患者优先处置。2对一些貌似病情不重者可以初步发现一些可能的严重问题。同时, 急诊条件下, 有些患者的症状描写可能轻描淡写, 但可能合并了致命性疾病, 如失血性休克的早期, 患者过快的心率是一重要提示;通过测血压可以发现某些慢性致命性高血压、缓慢的心率失常等。

3.2 急诊条件下, 首先进行致命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在稳定生命体征的基础上, 结合患者的症状, 再进一步进行致命性疾病的筛查。例如胸痛, 包括了:胸壁、胸膜、肺血管、心脏、大血管、食道、胆道、胰腺等器官疾病引起, 那么致命性胸痛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张力性气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

3.3鉴别诊断应结合病史、体征, 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固然重要, 但在急诊条件下, 不可能对每一疾病的所有鉴别诊断都去进行辅助检查。一定要结合患者病史及体征, 有针对性地进行, 避免开大检查, 以减少漏诊、误诊的同时, 减少患者负担。再以前述胸痛为例:不可能也没必要对一胸痛患者进行胸部CT、腹部彩超、心电图、心肌酶、胰腺炎酶学等全部检查。如一年轻女性, 受凉后胸痛, 结合胸壁压痛考虑肋骨炎或流行性胸痛可能, 基本上可以不行胸片等检查。但一老年冠心病患者胸痛首选检查是床旁心电图及心肌酶谱, 而且要动态反复检查。因此, 鉴别诊断一定结合患者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 避免本本主义。

4 呼吁高等医学院校开设急诊症状鉴别诊断学

如前所述, 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尤其急诊条件下, 需要将内、外、妇、儿等各科知识融汇贯通, 更让实习生感觉茫然。疾病症状鉴别诊断学是以临床症状为切入点, 以相似疾病为主线进行相应的检查, 而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症状鉴别诊断学一方面符合临床工作思维;同时, 把临床少见、疑难疾病也进行了梳理, 可以减少急诊条件下的误诊, 为医学实习生建立良好的急诊思维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

目前医学院校通常开设了诊断学, 其中也罗列了部分症状的鉴别诊断, 如发热等, 但其中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开设时间过早, 学生学习诊断学往往是在内科学、外科学学习之前, 对临床症状感触不深;其二是诊断学内容较多, 症状学部分内容显得较为单一, 只是在某种症状下列举数种疾病, 而没有更深入地把不同疾病之间具有的相同症状的差异性进行阐述。因此, 呼吁在临床课程学习的同时开设症状鉴别诊断学, 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

参考文献

[1]王青, 周冰宣, 管一平, 等.论急诊医学的临床思维[J].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1, 2 (1) :30-31.

急诊科的临床思维 篇4

1 培训对象

急诊科护理人员35名, 年龄19~40岁, 平均年龄23岁。工作年龄为1~15年, 1~2年共25例, 平均工龄3.8年。学历结构:中专20名, 大专11名, 本科4名。

2 影响护士护理思维的因素

在急诊护理时, 影响护士思维的因素有很多。如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专业技能的操作程度、良好的沟通能力等。除此之外, 丰富的经验、阅历、个性特性及个人综合素质等都对护理思维养成与判断上有直接影响。特别是在急诊护理时, 由于急诊护理的急, 快, 压力大, 工作量[3]多等特点, 使得护理人员容易出现紧张、混淆、反应慢等思维。

2.1 理论知识

在急诊中由于护士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知识缺乏灵活运用导致在急诊时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知识的缺乏不仅表现在专业知识, 还表现在法律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急诊护理中, 理论知识是一个人素质和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特别是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 急诊的机械设备、新型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展规律都在不断更新, 不断完善,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新的理论知识防患于未然或使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才能为不断提升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2.2 专业技能技巧

能力形成不是凭空的, 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后还必须通过练习与操作形成初步技能和熟练技巧。在急诊科急诊的病人由于有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性小等特点, 使得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具有精湛娴熟的专业技术, 所以要不断的加强临床专业技能技巧练习和培训。

2.3 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是减少护患矛盾纠纷的最好方法。要逐步构建以人为本核心理念, 视患如亲, 对服务对象耐心解释和沟通, 把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作为该阶段护士培训不可缺少的内容。

2.4 护理[4]经验欠缺

与高年资护士相比, 低龄护士看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往往是片面的, 遇事不够冷静, 护理经验欠缺。

3 培训方法

3.1 理论思维的培训

医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

(1) 参加医院的学术活动、讲座、培训班:医院可以组织医院其他科室对培训人员进行授课。如心内科、急诊科、呼吸内科、创伤骨科及ICU[5]临床专家进行授课, 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

(2) 每年派2名护理人员去学习进修:护理人员去学习进修, 使护理人员及时吸收新知识与新技能, 给急诊科室注入新的知识。护理人员学成归来后进行授课, 传授先进的急救理论知识与抢救技能, 达到资源共享, 提高科内全体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3) 低年龄护士的培训:低年龄的人员除了及时参加学习活动之外, 本科室还采用“一带一”的方法, 让资深的护士担当起老师的责任, 对低年龄的护士时时刻刻进行护理指导, 并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详细讲解本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使年轻护士提高警惕。遇到突发事件能主动处理。

(4) 其他方面的学习:护理人员不止要学习专业技能的理论知识, 还要懂的法律或跟其相关的学科方面的知识。

3.2 技能思维的培训

情景模拟训练[6]是培养护理人员技能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情景, 让护理人员按一定的工作要求, 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特别需要较好地模拟了现场的紧迫感, 使训练者感到紧张、急迫甚至忙乱。在每次的情景培训中, 由资深护理人员做指导老师扮演患者角色, 进行应急病情的描述。在培训时, 不仅要求培训对象要正确评估, 还要立刻应用预案程序采取相应措施, 结束后指导老师就评估、急救护理措施的实施进行讲评。通过指导在进行反复的演练, 使的护理人员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 及动手能力。为以后急诊应急时, 打下良好基础。

3.3 沟通思维的培训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需要灵活的运用沟通技巧。在与患者沟通时, 要注意语气需适当, 并礼貌用语。还要意体态语言带来的重大作用, 如仪表、着装、姿态、情绪等都会影响到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还需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 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护理人员能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 真正做到改善服务态度, 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护理人员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4 结果

经过4个月的培训, 35名护理人员经考核合格率100%, 优秀32名占91.43%, 良好3名占8.57%。全部都能单独的进行各种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 人人达到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业务素质。病人满意度、急诊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医生满意度与培训前作比较。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统计学检验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5 讨论

在培训中我们发现低年龄护士在急救时往往表现为慌张、不知所措、害怕等定期的情景演练和高年龄护士一对一的教导下使得护士在面临突如其来的急救能应变自如。而针对高年龄护士缺少最多的就是热情, 活力, 在与低年龄的一对一搭配中高年龄护士除了在教导中来更完善自己的护理知识, 还能感染到低年龄的活力、朝气。在护理培训中我们不仅仅要让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学习, 还要让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演练。从而把“听到的知识”演变为“动手能力”, 运用到急救中来、加强其应变能力。护理思维的培训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能力, 是护理人员多种护理能力的完备结合的体现。而过硬的技能、应变能力、丰富的临床知识都是急救护理人员的必备条件, 所以我们须持之以恒地大力加强护理人员的思维培训。并且在护理人员急诊思维的培训中, 不仅是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 还是确保急诊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的保障, 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

摘要:目的加强急诊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人员在急诊时的急救思维和应变思维能力。方法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 使得护理人员更加系统的学习应急知识, 应急技能, 管理知识等。结果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与专科护理水平。综合技能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论专科急诊护理培训与其他考核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在急诊时的护理思维。

关键词:护理思维,护理人员,急诊,培训

参考文献

[1]王育珊.急救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李秀华, 高敏, 郭敬霞, 等.专科护士发展需求与现状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05, 10 (5) :8~12.

[3]冯先琼, 曾继红, 李晓玲.香港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与趋势[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3) :58.

[4]王东耀, 刘海滨, 高凌, 等.护生基础教育的缺陷与变革力向[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5 (4) :3~5.

[5]费国忠, 毛仁忠, 郭永饮.突发公共卫生事院前应急医疗救援[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 13 (6) :431.

急性胸痛的急诊思维 篇5

1 临床特点及初步危险和病情评估

1.1 临床特点

由于急性胸痛的疼痛部位分布、疼痛特点和诱发因素差异较大, 使诊断难度增加。一般由心绞痛所引起的疼痛多发于心前区或胸骨后, 同时向左臂内侧和左肩放射;肋间神经的疼痛均沿肋间分布;胸壁病的疼痛部位多在其病变部位[1]。疼痛的部位不同, 其性质也不相同, 一般心绞痛为压榨性疼痛, 肋间神经痛属于烧灼痛。所以医生在诊治时应结合患者的疼痛部位和可能诱发的原因进行分析。此外还应注意患者的性别、年龄, 有无冠心病、高血压、肺结核等疾病, 以及是否存在家族心脏病史等。

1.2 初步危险和病情评估

由于急性胸痛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强度极大, 且临床特点比较复杂。有学者对其进行相关研究, 提出降阶梯思维的临床急诊思维方式。要求相关的急诊医生进行疼痛病源判断, 快速决策相应的治疗方案, 其判断仅在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了解后, 结合胸片、心电图和病床旁的检测项目便于做出初步判断。根据急性胸痛的急症病情分类, 可将其分为危重性、非紧急性和紧急性。导致紧急性胸痛的可能原因包括心包炎、气胸、心肌炎和纵隔炎、严重胆囊炎等[2]。非紧急性胸痛的病因包括肿瘤、非特异性胸壁痛胸廓出口综合征等。所以医生在进行病情评估时, 应反复评估,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做出正确的判断。

2 临床经验性的紧急处理

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初步的病情诊断和评估后, 急诊医生应依据初步检查的结果, 进行临床经验性的处理和治疗。例如, 对于胸痛并伴呼吸窘迫、单侧的呼吸消失、休克的患者, 需对患者使用胸管或针头进行紧急的引流张力性的气胸, 并同时进行经验性的处理时, 结合实际进行综合性的考虑进行必要的支持治疗, 但不能影响和耽误患者后续病情的治疗。例如, 由于出现主动脉的夹层病变时, 会对主动脉的根部产生影响, 不仅患者会出现胸痛, 而且会造成心电图ST段的变化, 甚至会导致心肌酶相关标志物的上升[3]。针对此类患者若过早进行充分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会对患者的后期诊断治疗产生影响, 甚至造成病情加重。在进行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经验型的诊断时, 需要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虑分析, 坚持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 属于急性胸痛患者诊断的必备素质。

3 病因及病因诊断

3.1 急性胸痛的病因

急性胸痛中胸壁疾病的病因主要有脑栓塞、主动脉夹层、急性皮炎、肌炎、肋间神经炎、急性白血病以及流行性胸痛等, 其中脑栓塞和主动脉夹层属于急诊中最需要重视及鉴别诊断的病因。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心绞痛、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与心包炎、主动脉瘤与主动脉窦瘤的破裂、肺梗死、夹层动脉瘤以及心脏神经功能症等。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自发性气胸、肺炎、胸膜炎以及肺癌等;纵膈疾病中主要有反流性食管炎、纵隔脓肿与肿瘤以及食管癌等[4]。其它疾病主要包括胆囊炎、颈椎病、脾梗死以及肝、隔下脓肿等。

3.2 急性胸痛病因的诊断

初步稳定急性胸痛的病情后, 应对其进行病因的检查, 而在检查过程中, 急性胸痛的病史以及查体是诊断与鉴别诊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全方位的询问病史、检查体格能够完成80%~90%的疾病诊断。急诊胸痛主要采取心电图以及X线胸片进行检查, 心电图主要是用来检查心肌缺血患者, 它为心肌梗死的诊断提供了便利, 能够满足“door to drug”<30min的要求。通过结合快速胸片的诊断能够为除外主动脉夹层以及泵衰竭的诊断带来便利。

随着床旁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给急诊胸痛提供了一个较为安全且快速的诊断手段, 采用该手段检测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钙蛋白I (Tn I) 以及肌钙蛋白T (Tn T) 4h内的敏感度为60%左右, 通常升高是在3h以后, 且5~7d均持续出现。虽然此方法检测出来的数据不作急性胸痛患者常规检查中的血气分析, 但在对与肺动脉栓塞低氧血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情况下, 正常的心电图以及血气不能将肺动脉栓塞完全排除在外, 这是由于肺动脉栓塞诊断不能只依赖于D-二聚体升高与否, 但需注意的是, D-二聚体的正常用于排除肺动脉栓塞更有价值。而采用核磁共振 (MRI) 、CT血管造影 (CTA) 以及动脉造影均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急性胸痛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症状, 导致的病因非常多且复杂, 并且患者的胸痛部位及严重程度差异加大, 与其病变部位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相符。在进行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时, 首先应依据患者的临床典型特点, 进行初步的危险程度及病情评估, 然后依据专业医师多年的临床实践进行经验型的紧急处理, 病情基本稳定后, 进行急性胸痛病因的准确诊断。采用科学合理的急诊思维, 进行急性胸痛患者的正确急救处理, 对于患者病情的缓解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摘要:目的 对急性胸痛患者紧急救治的急诊思维进行分析。方法 依据患者的临床典型特点, 进行初步的危险程度及病情评估, 然后依据专业医师多年的临床实践进行经验型的紧急处理, 待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 进行急性胸痛病因的准确诊断。结果 能够快速且及时的缓解急性胸痛患者的病情, 为其临床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结论 采用科学合理的急诊思维, 进行急性胸痛患者的正确急救处理, 对于其病情的缓解、临床治疗时间的争取以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急性胸痛,急诊,思维

参考文献

[1]周凤鸣.浅谈急性胸痛的急诊处理要点[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2, 24 (8) :264.

[2]张沛森.急性胸痛89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19 (6) :346-347.

[3]阳文彬, 邓丽娟.急性高危胸痛患者的分诊与急救策略[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31 (12) :189-190.

急诊室护士评判性思维现状分析 篇6

本次调查是对于急诊室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一次评判性思维水平的现况调查和分析,了解急诊室护士的评判性思维现状,为推动和开展急诊室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三家三级甲等医院工作年限满一年的急诊室护士90人自愿参加本次调查,调查时间从2008年3~6月。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如下。

1.2.1 基本情况:

包括年龄、专科工作年限、学历、获得学位的途径、职称、职务。

1.2.2 评判性思维能力:

本研究采用彭美慈、汪国成等编制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中文版(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CTDI-CV在大样本量的测试后得到总体的Cronbach’α值0.90,各特质的Cronbach’α值为0.54~0.70,是目前国内护理学研究使用较多的评判性思维的中文量表[6]。

1.3 资料收集

所有问卷由调查者统一说明问卷调查目的和填写方法,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

1.4 数据处理

所有的数据由研究者本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录入,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平均值±标准差(x±s)、t检验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90位被调查护士的年龄为20~54岁,平均(29.11±6.52)岁。被调查护士从事急诊室的工作年限1~23年,平均工作年限为(6.80±5.50)年。

2.2 90例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情况

被调查的90例护士评判性思维总分平均(275.38±20.92)分,其中36例(40.0%)达到较强的评判性思维水平,54例(60.0%)评判性思维水平较弱。各维度的具体得分以及本次调查得到的数据和美国CCTDI结果比较的情况见表1。

3 讨论

从整体CTDI-CV得分水平上来看,本次调查对象CT-DI-CV总分为(275.38±20.92)分低于280分的标准分值,显示出较弱的评判性思维倾向。在七个维度中,分析能力和求知欲两个维度得分达到了40分,显示出了较强的评判性思维倾向,而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自信心、认知成熟度和系统化能力这五个维度上得分较低。单个维度最高分为求知欲,得分为(41.44±4.88)分;最低得分为寻找真相,得分为(37.67±4.49)分,这与之前的国内研究者得到最高分维度和最低分维度分布一致[8]。Agnes等[9]学者通过对东西方护理学生的比较,提出寻找真相方面的较低分数可能是由于中国社会文化中教育体系、教育理念和社会氛围造成的。因为不鼓励个人意见的表达和个人自由以及不断的探索和实验,所以中国护理学生很少去挑战权威和专家的意见和假设。Yang等人进一步提出,中国传统孔子哲学所鼓励的顺从思想,也可能部分解释在评判性思维的寻找真相方面出现了很低分数的原因。Brown等人则建议,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策略来加强护士寻找真相的主动性和能力,以促进这种在评判性思维寻找真相维度的能力培养。

在中国国内急诊室的临床护士的整体评判性思维水平与美国的CCTDI结果相比较的过程中,经过t检验分析各个维度以及总分之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说明在评判性思维水平上,中美的急诊室临床护士间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第一,可能与中美急诊室护士的教育水平有关。美国急诊室护理行业的准入制度设置非常完备,急诊临床专科护士至少要接受学士教育,部分护士接受过硕士教育进一步成为急诊方面的护理专家,而本次调查的急诊护士主体(73.3%)接受的是大专教育。根据国内的文献报道,教育水平的差异可能导致评判性思维水平能力上的差异[8]。其二,与中美急诊室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培训有关。美国的很多急诊室护士不仅是注册护士,还要经过美国危重病学会关于从事急诊患者护理的执照考试,并获得证书才能从事急诊室的工作。而国内尚无此方面制度,这也可能是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

虽然至今为止教育学界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最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教授方式,但是很多护理领域的教育专家主张采用形式多样的评判性思维教授技巧,其中包括采用继续教育、科室培训授课、护理查房、死亡病例讨论、到有关科室短期轮转学习、日记反思法等多种手段。实践证明个案病例分析教学法、日记反思法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反思学习,是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培训中应特别注意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教学策略原理,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评判性思维教学模式,构建理想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理论结构,这样才能够更加合理地发展我国的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水平的培训机制。

摘要:目的:了解急诊室护士评判性思维水平的现状。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工作年限满一年的急诊室护士90人,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中文版(CTDI-CV)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工作年限满一年的急诊室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总分为(275.38±20.92)分,与美国CCTDI结果(318.74±26.42)分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内急诊室临床护士显示出了较弱的评判性思维水平,需要加大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的力度。

关键词:急诊室护士,评判性思维,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中文版

参考文献

[1]武宏志.论评判性思维[J].广州大学学报,2004,11(3):10-16.

[2]孟宝珍.批判性思维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483-484.

[3]杨朔眉.护理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11-213.

[4]李丽,叶志霞.整体护理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5):354-355.

[5]胡绍毅,边志衡,刘黛薇.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在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2003,16(3):56-57.

[6]彭美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9(39):644-647.

[7]Nan SB,Marianne N.Use of the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in critical care orientation[J].The 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2000,31(6):251-256.

[8]蒋小平,郑显兰,何英.不同层次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4(22):687-689.

[9]Agnes T,Alan A,Patrick L.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of Hong KongChinese and Australian nursing students[J].J Adv Nurs,2003,44(3):298-307.

急诊昏迷患者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 篇7

关键词:昏迷,急救,分析

急诊昏迷作为急诊科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 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 常涉及心脑血管意外、外伤、内分泌障碍、中毒等领域[1], 且其死亡率可高达20%[2];而对于此类患者因其自身难以提供有效临床资料, 所以给急诊急救造成不同程度障碍, 因此加强此类病例的临床分析对缩短急诊诊断和救治时间、挽救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现对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所接诊的116例急诊昏迷者予以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所接诊的116例急诊昏迷者, 116例急诊昏迷者无瘫痪样假性昏迷、晕厥和精神疾病;其中男66例, 女50例, 年龄19~75岁, 其中19~25岁者7例、26~35岁者13例、36~45岁者34例、46~59岁者38例、60~75岁者24例, 浅昏迷者22例、中度昏迷者94例。家属提供资料显示:高血压病40例、冠心病36例、糖尿病33例、高脂血症7例;发病至急救时间5~15 min。

1.2 分析方法

回顾性观察和分析116例急诊昏迷者一般资料和急诊急救方法, 且对其相关内容予以记录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

1.3 急诊急救方法

(1) 加强生命体征及相关情况的监测, 包括心电监护、血糖检测、头颅CT检查及尿量记录等; (2) 维持生命体征, 包括①加强呼吸道管理 (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畅通呼吸道, 必要时可予以气管插管、切开) 、心跳呼吸骤停者予以心肺复苏术, ②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予以输液维持循环功能;③对症处理:对于大出血者应快速止血且予以输血处理, 对于脑水肿发生者予以甘露醇等脱水剂控制颅内压且加强脑保护, 给予药物抗感染、血压过高者滴注药物调控血压、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疑似中毒者清除毒物、洗胃、导泻 (毒物成分清楚者予以相应解毒药物救治) 等; (3) 针对昏迷原因予以系统急救处理:急性心肌梗死者予以溶栓或PCI术、脑梗死者予以溶栓等处理、脑出血者内科治疗无效转为急诊手术或侧脑室穿刺引流术、高渗透性非酮症糖尿病者予以大量补液、胰岛素治疗, 低血糖者静脉予以50%葡萄糖注射液、肝病者予以弱醋酸保留灌肠且予以将血氨药物、肺性脑病者加强抗感染处理且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等; (4) 生命体征平稳后, 转入专科进一步治疗。

2结果

2.1 116例急诊昏迷者昏迷病因分析结果

此组昏迷者心血管系统13例、占11.21%, 脑血管系统52例、占44.83%, 内分泌系统30例、占25.86%, 中毒21例、占18.10%, 详见表1。

2.2 116例急诊昏迷者临床急诊急救效果

此组昏迷者心血管系统急诊急救成功10例、占76.92%, 脑血管系统成功38例、占73.08%, 内分泌系统成功30例、占100.00%, 中毒成功15例、占71.43%, 详见表2。

3分析

昏迷作为一种意识内容和觉醒状态及躯体运动功能完全丧失的意识障碍, 对外来声音、光线、疼痛的刺激存在异常现象[3], 因此造成临床诊断困难、治疗较为棘手。所以对于急诊科医生来说加强昏迷原因分析、提高急诊急救处理能力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由此, 笔者本次对116例急诊昏迷者予以临床分析,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知本次昏迷者涉及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中毒, 笔者认为患者虽无法诉述病情, 但均存在有不同症状与体征, 如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瞳孔改变或神经病理症阳性等表现, 所以笔者认为仔细分析上述症状和体征能有效判断病情、制定出急救方案, 例如脑血管疾病所致昏迷者, 多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史且体检结果示神经病理症 (+) , 而内分泌性疾病者存在明确的糖尿病史且结合血糖监测等结果可有效进行判断与分析, 中毒者也同样存在有明显的接触史和典型体征 (如一氧化碳中毒者口唇表现为樱桃红) 均有助于诊断、分析。同时此组数据也显示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 镇静催眠药物 (安定) 或有机磷中毒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4], 所以笔者认为加强药物监管和合理使用至关重要, 而加强心脑血管的防治能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减轻社会负担等。

同时对于此类昏迷者的急诊急救应遵循缩短无效救治时间、先救命、后辨病的急救原则, 包括早期即刻畅通呼吸道、加强其管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维持循环功能, 与此同时明确病因, 根据病因对症处理, 达到体检、诊断与急救同步进行的目的, 因此本次116例急诊昏迷者急救成功者达93例、成功率为80.17%, 所以提示上述急救原则可行。

总之, 急诊昏迷虽病因较多, 但详细追询相关病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综合分析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等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明确病因, 进而及早采取相对应的急救措施能明显提高急救成功率, 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会芳, 朱四民.急性昏迷患者65例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4) :168-169.

[2]刘净, 张世清, 王慧斌.急诊急救急性昏迷患者98例临床分析.黑龙江医学, 2010, 34 (8) :617-618.

[3]叶俊宇.167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11, 17 (13) :73-74.

急诊科护理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带教 篇8

关键词:急诊科,带教,实习生

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 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 是培养护生临床护理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1]。我院急诊科是所有实习生必须轮转的科室, 尤其是本科护生, 需要在急诊科轮转4周~6周, 比一般的轮转科室实习时间长, 故本科室承担着重要的本科实习护生的带教任务, 而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带教探讨及不断总结, 本科室总结了一套适合本科实习护生的带教方法, 并且我院对护理本科实习生的带教工作一直非常重视, 在带教方面提供优秀的师资, 制定科学的带教方案, 使我科在带教本科护生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通过我院急诊科系统的科学带教, 护理本科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大幅度提升, 包括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综合素质等。现将带教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共计225人, 其中女212人, 男13人。

1.2 师资选择

我科在选择带教老师方面一直秉承着这样的原则:选择对护理教育感兴趣, 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具备“教书育人”较高思想素质的主管护师为本科护生的带教老师, 并且带教老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需经护理部考核聘用。

1.3 带教方法

1.3.1 入科介绍

我院急诊科分4个区域:急诊室, 留观病区, 输液室, EICU, 这4个区域在工作中的配合非常重要, 故本科护生入科时需做一一介绍, 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 以利于以后的实习。除了介绍环境, 急诊科的工作流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做重点介绍, 并强调在急诊科实习的要求, 在急诊科实习期间, 要求每个本科护生完成一篇护理查房, 每周至少一篇反思日记。反思日记是指通过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以记录日记的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所获得的经验进行反思的一种教学方法[2]。日记里记录内容无限制, 可以是工作体会, 也可以是对我科工作的建议或意见, 护生可以畅所欲言。带教老师不定时查阅, 解决护生的思想困惑, 了解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1.3.2 实习要求

本科护生学习能力强, 只要明确实习要求, 他们会按着要求完成实习任务。

1.3.2.1 掌握内容

心肺复苏术 (CPR) 、生命体征测量以及简易呼吸器的使用3项护理操作项目。

1.3.2.2 熟悉内容

①各类急诊病人的评估和处理原则, 如创伤、急性中毒、休克、昏迷、急腹症、出血、脑血管意外、心肺复苏等。②各项抢救技术, 如洗胃术、气管内插管术、静脉穿刺术的配合和使用, 以及检查各种仪器的应急状态, 随时投入抢救工作。③院前急救, 如救护车设备及抢救用物的使用。④急诊分诊技巧及其重要性。⑤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如病人就诊时间、医生到达时间、抢救实施时间、使用药物等。

1.3.2.3 了解内容

①急诊科的环境, 规章制度, 各班护士职责, 物品仪器的放置、消毒、使用与保管。②危急病人的抢救方法, 如抗休克、止血、骨折固定、伤口处理、常见的绷带包扎法。③心电图、除颤仪的使用。

1.3.2.4 考核方法

出科考试包括CPR、简易呼吸机的使用以及理论知识考试, 记录各项考试成绩。

1.3.3 护理小讲课

本科护生在我院急诊科实习, 总带教老师会安排带教每周四下午对本科护生进行小讲课、护理操作示教及护理查房。讲课内容包括心脏骤停与基础、生命支持、急诊分诊、创伤救护、院前急救、急诊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等。通过临床再学习, 护生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3.4 护理查房

急诊科不同于其他专科病人住院时间相对长, 可以召集所有同批的实习生一起进行教学查房, 急诊科病人就诊及逗留的时间很短, 不可能等所有同学来了才护理查房, 所以带教老师只要是有特殊病例, 马上召集上班的同学现场进行护理查房, 加深护生对该疾病的认知及护理。

1.3.5 急救技能操作培训

本科护生的理论知识整体相对扎实, 操作技能有待提高。急诊科是提高操作技能最好的科室, 几乎所有的护理操作在急诊科都有, 带教老师随时都可以见缝插针讲解、操作示教, 经过4周的不断学习和操作, 护生能熟练进行各项操作, 尤其是对需要出科考核的项目, 如洗胃术、心肺复苏术、气管内插管术、静脉穿刺术、心电图机操作、简易呼吸器、除颤仪操作、包扎止血法和生命体征测量等能规范操作。

2 结果

考核成绩:理论成绩平均90.2分, 操作94.5分。可见通过在我院急诊科实习, 护理本科实习生的考核成绩优异, 理论成绩全部达到优秀, 操作技能全部过关, 且大部分实习生操作技能娴熟。实习考核成绩令带教老师很满意。

3 讨论

每个护理本科实习生在急诊科学习的时间只有1个月, 却要学习很多急诊护理理论知识和急救护理技能, 而且急救护理技能涉及临床各专业, 操作要求高、难度大, 不易掌握[3]。针对这些难点, 我院急诊科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理论结合实践, 加深护理本科实习生学习印象以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计划及要求因人因材施教, 分层次安排掌握、熟悉、了解内容, 使护理本科实习生明白各项内容的重要程度, 从而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来学习各项内容。通过护理小讲课的护理理论知识培训, 护理本科实习生的急救理论知识更扎实, 工作责任心增强, 服务沟通技巧提升, 工作心态好, 对护理制度和护理安全、护理记录有进一步了解。而在理论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实施急救技能的培训, 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 使护理本科实习生掌握急救基础操作, 懂得观察病人病情而实施相应的护理, 整体急救护理质量水平提高, 综合素质也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屈新云.新形势下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6) :118-119.

[2]汪健.沈宁.护生反思日记书写态度的初步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4) :17-l9.

上一篇:实训的重要性下一篇:路径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