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家长(精选5篇)
儿科家长 篇1
关键词:患儿, 门诊,家长,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改变, 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 其一旦出现健康问题就会引起家长的焦虑。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由于患儿表达能力不完善, 对其护理时要求护理人员应更加细心、耐心, 通过仔细观察患儿表情了解病情发展, 并且要积极与患儿家长沟通, 缓解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面对家长, 护理人员要对其焦虑的心情给予理解, 对家长也要多加以劝慰。家长作为监护人员, 患儿是否配合大多还要取决于家长, 因此, 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是儿科门诊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
1患儿及家长的心理
年龄稍大的患儿由于患病, 可表现为沉默少语、食欲下降, 可表现出对自己疾病的担心、焦虑。婴幼儿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完善, 可表现为哭闹、拒食。患儿家长首先表现为紧张、焦虑。由于患儿年龄小, 不能表达患病的感受, 家长虽心生怜爱, 却不能为其分担, 进而表现为急躁、担忧。其次, 患儿经过长期治疗后无明显疗效, 家长对此产生怀疑与不信任。加之治疗过程中出现护理人员操作不准确, 导致患儿哭闹, 使本来紧张的气氛添加了医护之间的不信任感[1,2]。
2患儿及家长的护理
2.1 患儿心理护理
患儿门诊就诊时, 身处完全陌生的环境, 加之患病带来的身体不适, 容易使其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 甚至出现烦躁的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年龄进行耐心解释, 根据其理解力给予鼓励。如对6~14岁患儿可进行疾病知识讲解, 并告知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对于婴幼儿, 护理人员可以抱一抱、轻拍、摸一摸脸颊等, 消除其陌生感与恐惧感[3]。
2.2 家长心理护理
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心理起着直接作用, 因此, 护理人员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对患儿家长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 主动交谈, 尊重家属:
门诊就诊患儿疾病多为高热、急性腹泻等, 起病较急、病情变化快, 加之家长缺乏经验与医学知识, 面对患儿持续高热、腹泻或呕吐、脱水等临床表现不知所措, 同时幼儿哭闹不合作, 不能或不能完全表达病情, 更使家长焦虑不安[4]。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热情、主动地与家长交谈, 仔细询问病情, 耐心、细致地使用通俗易懂的医学语言, 将患儿病情讲解清楚, 同时给予安慰, 尽量稳定家长情绪, 让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是发自于内心的。换位体会家长焦急的心情, 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取得家长的信任, 争取其积极配合,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促进患儿疾病的早日康复。
2.2.2 关爱患儿, 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
家长是患儿的保护者、支撑者, 是患儿就医的发动者, 掌握着患儿疾病最早症状, 起着提供病情、协助诊断的重要作用。家长的情绪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 同样, 患儿的情绪牵动着家长的心, 护理人员应有一颗关爱的心, 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患儿, 急家长之所急, 痛患儿之所痛, 把患儿的利益放在第一位[5]。向家长解释疾病好转的所需时间, 病情恢复有一个过程, 让家长耐心等待,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这样对患儿的心理与治疗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 保证良好的就诊环境对患儿和家长也可起着缓解情绪的作用, 还能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达到早日治愈的目的。
2.2.3 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工作的态度:
门诊治疗大多为肌内注射、静脉输液、换药等, 由于患儿表达等特殊情况, 使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也不能及时反馈于护理人员。因此,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认真工作的态度, 避免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 引起家长及患儿的不信任[6,7]。如消毒要彻底、操作要正规、动作要轻柔, 尤其是在静脉穿刺时, 由于患儿不易配合,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动作要轻柔、准确, 而且平时要刻苦学习理论知识, 掌握好护理技能操作基本功。
作为儿科护理人员, 不仅要有娴熟的专科护理技术, 扎实的理论基础, 还要掌握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 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提高心理护理, 既要加强语言修养, 用鼓励和同情的语言安慰家长, 又要善于观察患儿及家长的表情, 及时发现问题, 化解矛盾, 防患于未然。总之, 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才能更好地提高对患儿的治疗护理水平, 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陈正英.西部民族地区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干预[J].护理研究, 2008, 22 (12A) :3138-3139.
[2]彭艳, 王丽娟, 孟玲芳.门诊患儿家长焦虑的心理支持[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18) :247-248.
[3]田秋, 杨美荣, 任丽英.口腔科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 2012, 25 (11) :264.
[4]张祥菊.小儿外科护理工作中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 2010, 23 (11) :211.
[5]史瑞芬.护理人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4.
[6]陈玉微, 肖柳红, 龚穗清.护患信息不对称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南方护理学报, 2002, 9 (6) :64-65.
[7]陈翌.浅谈儿科门诊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 2011, 24 (6) :2808.
儿科家长 篇2
4月12日,我母亲因感到身体不适入住__医院中医一科,经过一系列检查,秦医生告诉我们,我母亲的极其虚弱,需要家人全天候陪护。面对着我们,秦医生耐心、热情地为我们介绍了母亲的病情状况,并对我们家属进行了心理疏导。听了秦医生的精辟讲解,看着她细致耐心、认真负责的表情,我们悬着的心落下了一大半。对家属来讲,医生就是最后的心理支柱,她的言行举止影响着患者全家,正是秦医生热情的服务,为我们解除了心里顾虑,决定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在母亲住院期间,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由于我们对医学的一知半解,没少给医护人员出难题、添麻烦,可是秦医生和中医一科的全体医护人员从来不愠不恼,总是耐心讲解,尽力满足我们的要求。每当母亲的病情有什么变化时,秦医生和医护人员们总是及时耐心地与我们家属沟通,详细讲解病情及治疗方案,并对我们这些六神无主的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我们的心理压力。看着母亲的病情一天天好转,我们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感激,由衷地对秦医生和中医一科全体医护人员精湛的医术感到钦佩。我感谢在母亲治疗过程中所接触的每一位医护人员。虽然我可能连他们的姓名都叫不出来,甚至有些人都未曾谋面,但正是有了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才使得我的母亲得到良好的医治,更使我们体验到__医院良好的医风和医德。
现在,没有了病痛的折磨,我的母亲已经出院了。在此,我代表全体家属对秦珍珍医生及全体医护人员表示最衷心地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医院的领导,感谢你们培养出像秦珍珍这样优秀的医生和中医一科这样优秀的队伍。最后,让我发自肺腑地说一句:祝愿秦珍珍医生和__医院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全家幸福!
儿科家长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
2012年7~8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行输液治疗的3 d以上的患儿家长3350例,其中门诊2150例,住院1200例;男1580例,女1770例;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867例,大专698例,高中750例,中专及以下1035例。
1.2 方法:
问卷设有统一的指导语,由输液室和病房护士发放并当场收回。共发放3350份,收回3350份,有效问卷3345份,有效回收率为99.85%。问卷共有12个项目组成,涉及到静脉输液的药品组成,配置,无菌操作,查对,静脉穿刺,妥善固定,用药合理,保护血管等,了解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家长的顾虑因素,选项包括“非常担心”“比较担心”“不担心”3个层次,以3、2、1分表示,分数越高表示家长对此项越担心,即安全需求越大。
2 结果
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担心护士不能一次穿刺成功(3.40±0.35)分,担心患儿不配合导致输液外渗和断针等危险(3.27±0.39)分,担心发生药物不良反应(3.2±0.37)分,担心护士配置药液不准确(3.15±0.36)分,担心护士加错药(3.05±0.35)分。其他为担心输液瓶中是否有杂质,担心护士行静脉穿刺是否会刮伤患儿头皮,担心护士输液错误,担心患儿的静脉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担心输液速度快引起危险,担心医师给患儿使用的药物是否符合孩子的病情,担心液体输完后护士不能及时拔针或换液是否有空气进入的危险。由此可见,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家长对静脉输液的安全需求较高。
3 讨论
3.1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锻炼,提高穿刺成功率:
有调查表明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最担心的是输液安全[1]。研究发现,患儿家长最担心的是护士能否做到一针见血。过硬的小儿穿刺技术是患儿静脉输液安全的重要保证,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患儿的痛苦,还能大大的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所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成功率的培训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工作。①注重新护士的培养和业务训练:对于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鲜血液,要教会新护士在穿刺前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穿刺的好坏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点,先从简单易打的血管开始,慢慢的过度到较难的血管,并教育新护士一定要在有把握的情况下进行穿刺,不要试验性的盲目进针,一针穿刺不成功,要主动向家属和患儿道歉,取得患儿和家长的理解,并请上级护士给予患儿重新穿刺以免引起家长的不满。②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以获取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如我们科采用卡通贴纸来减轻患儿对打针的恐惧,表现好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自己喜欢的卡通贴纸,这项措施效果非常好,许多小患儿为了得到自己心仪的贴纸,在穿刺时都表现的非常配合,这样也减轻了护士因患儿不配合而导致穿刺失败。③合理选择部位和血管:选择血管时选择易于固定的血管,2岁以内的患儿首先额静脉,其次是颞静脉,耳后静脉和枕静脉。因为额部血管浅,较粗,有利于固定。2岁以上的患儿可以选择周围静脉穿刺,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视情况而定。④掌握穿刺技巧和固定方法:熟练掌握进针角度,深度及方向;头皮穿刺时正确固定针头,尽量使用3M透气胶带,固定时要使针尖部与皮肤紧贴,不要让针尖翘起,针柄部不可悬空活动可垫一个无菌棉球,使穿刺针和血管走向在同一直线上,局部固定后使用“S”或“E”型固定法加强固定。对于四肢静脉穿刺的可以穿刺后运用彩色固定板固定[2],尽量使针头和穿刺部位保持在一直线上,防止患儿因躁动或家长看护不当使针头滑脱或药液外渗,减少因此而导致的重复穿刺,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3.2 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重视从自身寻找问题:
输液的准确性、担心护士加错药或加药剂量不准确、害怕药物有不良反应都是家长较关注的输液安全问题。临床上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经过的流程、环节较多,每位护士都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来完成各环节的查对工作,保证输入药物、剂量的准确性[3]。①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护理规范制度。静脉输液是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护理人员对重复操作易形成思维定势,凭经验、想当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4]。护士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叫号时必须认真核对患儿的名字、年龄、输液瓶贴上的信息是否和患儿主联上的信息一致。②工作认真慎独,正确执行剂量对发现的不正确医嘱及时向医师联系并纠正;熟悉各种药物剂量;冲配药物必须认真、有慎独精神,有条件者可在静配台进行药物配置工作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不易溶解的药物要在振荡器上充分化匀;因为儿科患者比较特殊,所以药物剂量一定要精确,根据不同的剂量选择不同的注射器进行冲配。我院门诊及病房都采用统一的电脑输液单,输液瓶上都黏贴电脑打印单,使护士在加药、输液时核对更加清楚,每个环节核对后都签上自己的工号和时间,使责任更明确,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加错药、输错液等差错的发生。
3.3 加强护患沟通,必要的告知到位:
护士要主动与患儿家长沟通,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5]。年轻护士要向经验丰富的年长护士讨教如何在输液过程中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培养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互动,满足患儿与家长合理的要求,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耐心回答家长和患儿的疑问,严格执行告知义务。如输液后输液的部位要制动,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要告诉家长尽量以喂奶姿势抱住患儿,以防止患儿乱动造成药液外渗或穿刺针被拔出;输液过程中不能随意调节滴速,以防一次输入液体过多过快而加重心脏负担,发生心衰;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可以适当热敷以减轻局部不适和保护血管;告诉家长不要和别的患儿合用一个输液架,以免在换药液时发生差错;交待家属在孩子输液时不要离开输液室这个特定的范围,以免发生意外时护士不能及时处理等。通过护理人员积极有效的沟通和告知必要的输液注意事项,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避免差错与纠纷的发生。
摘要:目的 了解儿科患儿家长在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需求。方法 选择静脉输液3 d以上患儿家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就患儿输液安全进行调查,共12项,以1~3分评分,得分越高即患儿家长对该项焦虑程度越高,其安全需求也就越高。结果 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担心护士在穿刺时不能做到一针见血(3.41±0.36)分;担心患儿由于躁动或家长的抱姿不正确而导致输液外渗和针头脱出等危险(3.21±0.39)分;担心发生药物不良反应(3.20±0.37)分;担心护士配置药液不准确(3.15±0.36)分;担心护士加错药(93.05±0.35)分。结论 儿科患儿家长对静脉输液的需求比较高。我们应加强对儿科护士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落实查对制度;实行输液告知服务,维护患儿及家长的知情权,更好的满足家长及患儿的需求。
关键词:患儿家长,输液安全,需求
参考文献
[1]孙丽娜.30例静脉输液患者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491-492.
[2]高世风.彩色固定板在小儿四肢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7,14(2):13.
[3]刘薇群,陈念湄.护士差错原因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06-208.
[4]庄小荣.儿童门诊静脉输液安全分析与防范[J].医学信息,2003,26(2):542.
儿科家长 篇4
1 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1.1 焦虑和紧张
入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 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与焦虑。
1.2 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
1.3 怀疑和不信任
1.3.1 对疾病不了解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
1.3.2 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
2 患儿家长其他心理表现
2.1 容忍
对于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的共同表现。他们认为孩子的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 对孩子有歉疚感, 于是对孩子病中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
2.2 依赖感
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于护理人员, 而对自己的表现缺乏信心, 生怕自己的动作会伤及孩子。
3 护理措施
首先要找出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 分析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 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心理护理。
3.1 对家长焦虑心理的护理
3.1.1 对环境陌生引起的焦虑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 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定, 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
3.1.2 对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引起的焦虑, 可以通过进行病人
教育。介绍病情、疾病的发病原因、一般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尤其对家长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措施进行讲解, 如饮食护理, 详细说明哪些食品可以吃, 哪些不能吃等。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 并对自己可以为孩子所做的事情有信心。
3.1.3 对病情变化引起的焦虑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
病情变化的原因, 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 使家长对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 以实际行动使家长安心。
3.2 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
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 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 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 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 应用婉转的语言, 安慰家长, 给以心理支持, 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 尤其对慢性病应指出现代科技进步, 不要放弃希望;而对病情发展较快的, 要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家长, 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 ~n S"UL头皮静脉穿刺, 如一次成功, 可帮助家长减少恐惧感。
3.3 对家长怀疑与不信任心理的护理
3.3.1 对由于与书籍上治疗方案有差异引起的对治疗怀疑, 可
以向病人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 而书籍上治疗是针对大多数的人的一般治疗, 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通过此类与患儿具体情况相同的治疗方案的分析, 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
3.3.2 对由于医务人员言行等外在条件引起的不信任, 应主
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 注意有技巧地交流, 通过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
3.3.3 对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引起的对医疗水平的不信任和
怀疑, 可以通过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护理技术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 以良好的护理服务来增强家长的信心。
3.4 对其他心理表现的护理
要向家长指出一味容忍孩子的溺爱行为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 指出孩子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 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希望家长在护士对患儿进行教育时, 不要一味袒护, 可以利用家长对护士的依赖,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但不是将家长原本能够进行的对患儿日常护理工作全部交给护士来做, 而是教给家长正确的日常护理知识, 如怎样正确更换尿布, 怎样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如何正确喂养患儿, 如何及时添加辅食等, 帮助家长独立地进行El常护理, 这样做既使患儿得到了正确的护理, 也增加了护患感情, 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4 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4.1 要具有真挚的同情心, 要理解家长由于孩子生病带来的痛苦, 只有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 才能赢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2 要注意观察和仔细分析不同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 才能发现家长的需要并满足这些需要。
4.3 要有良好的形象, 良好的护士形象是与家长交流的前提, 应
保持整洁的仪表, 和蔼可亲的态度, 亲切美好的语言, 只有这样, 家长才愿意与护士沟通交流。
4.4 注意沟通的技巧, 能够专心倾听家长的陈述, 帮助家长更好地
交流, 鼓励家长提出疑问, 认真解答疑问等。都需要技巧。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 消除了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 能够主动地配合护理和治疗, 并主动影响患儿的心理, 使患儿易于接受护士的护理, 愿与护士进行交流, 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摘要: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 父母格外紧张、焦虑, 他们大都过分照顾, 夸大病情, 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 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病人有着直接影响。在此我们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以及针对这些心理表现进行护理的体会进行探讨。
儿科家长 篇5
1 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1.1 焦虑和紧张
入院时对疾病的缺乏认识, 对环境的陌生感
1.2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怀疑和不信任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 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
2 患儿家长其他心理表现
2.1 容忍
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
2.2 依赖感
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于护理人员。
3 护理措施
3.1 对家长焦虑心理的护理
(1) 对环境陌生引起的焦虑, 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 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定, 并对主管医生和护士进行介绍, 帮助家长尽快熟悉环境; (2) 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引起的焦虑, 可以通过介绍病情, 发病原因, 治疗方案, 护理措施, 尤其对家长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措施进行讲解; (3) 对病情变化引起焦虑, 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病情变化的原因, 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制定的, 使家长对医疗方案放心。
3.2 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
(1) 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 护士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 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 (2) 对患儿进行检查或治疗引起的恐惧, 应当主动将检查步骤、方法、目的在检查前向家长说明。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 帮助家长减少恐惧感; (3) 对家长怀疑与不信任心理的护理;与书籍上治疗方案有差异引起的怀疑, 要向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 治疗要因人而异, 通过与患儿具体情况相同的治疗方案的分析, 消除家长的怀疑。
3.3 对其他心理表现的护理
(1) 对家长容忍心理的护理:要向家长指出一味容忍孩子的行为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 孩子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 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 (2) 对家长依赖心理的护理:可以利用家长对护士的依赖,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教给家长正确的日常护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