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室感染控制措施

2024-06-03

输液室感染控制措施(共14篇)

输液室感染控制措施 篇1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病区管理

1.保持环境整洁,定期对室内环境预防性消毒:室内应加强通风,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消毒,同时可根据空气污染情况增加消毒次数;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地面,各物体表面进行拖擦,每日2次,随时污染随时消毒。2.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

二、加强物品管理

1.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

2.进入清洁区内物品、药品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处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大包装可进入清洁区,拆除中包装后可放入无菌柜内存放。3.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用75%乙醇擦拭,体温表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后干燥备用。

4.医疗废弃物处置严格遵守医院《医疗废弃物处置流程》。

三、加强人员管理

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手卫生,加强自身防护,接触污染时按标准预防。

四、监测与监督

1.定期做空气培养,手卫生监测等卫生学监测。

2.院感管理科及科室内部质控人员加强对院内感染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给科主任及护士长,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做到持续改进。

输液室感染控制措施 篇2

1 PICC置管室医院内感染相关因素

1.1 环境因素

置管室布局设计不合理、清洁卫生制度不健全, 在置管期间, 因患者血液、分泌物、飞沫、脱落的皮屑、一次性用物及医用垃圾处理不当等, 可造成置管室内空气及环境污染, 易造成交叉感染。

1.2 器械物品因素

PICC置管过程中使用的导管、血管鞘、导针套件、穿刺包、敷料等器械物品若消毒达不到无菌标准、包装破损、过期或存放中被污染, 将直接导致患者感染。

1.3 消毒剂及药物因素

置管中使用的消毒剂若达不到有效浓度、过期或污染, 使用的生理盐水、肝素盐水、麻醉药品等若包装破损、过期、变质或重复使用, 将造成患者感染。

1.4 护理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对医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淡薄, 不能严格执行PICC置管室消毒隔离制度和置管操作规程、不采用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防护措施, 或因技术不熟练而致患者多次穿刺、局部组织损伤或血肿, 增加了患者局部感染机会。

2 预防控制措施

2.1 环境管理

PICC置管室空间布局合理, 设置专用换鞋区和置管操作区, 室内配洗手池和干手设备, 每张床旁备快速手部皮肤消毒剂;室内空气每日定时通风, 予多功能动态杀菌机早晚各消毒1次, 每次2 h;物体表面每天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1遍, 地面湿试清扫, 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拖洗2次/天[2];垃圾分类处理, 医疗垃圾桶和生活垃圾桶均加盖, 分别放置不同颜色的塑料袋, 废弃物密闭运送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点[3];严格控制置管室内人员数量, 非置管人员不得入内, 工作人员进入置管室必须戴口罩、圆筒帽、衣帽整洁, 患者在置管前先指导其沐浴、更换清洁患服并戴口罩后由工作人员带入;每月对置管室空气和物表进行细菌监测, 若细菌超标要寻找原因并及时整改。

2.2 器械物品管理

PICC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各种敷料均由医院设备科统一采购, 受医院感染管理科监督, 所有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置管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 并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做到一人一物, 用完丢弃, 集中销毁;物品的存放按无菌、清洁、污染分类定位放置, 标签明显, 字迹清楚;每日设专人检查无菌物品有效期, 超过失效期者应重新消毒或丢弃。

2.3 药品及消毒剂管理

置管中使用的生理盐水、肝素盐水必须经双人核对, 以确保包装完好、无混浊、沉淀、变质,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接触患者的麻醉用品坚持一人一用一消毒, 严禁重复使用;消毒液必须达到有效浓度,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定期抽取样本监测, 并及时与相关部门反馈。

2.4 感染性疾病患者管理

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置管申请单上要注明感染情况和感染菌种, 医护人员根据隔离管理制度, 合理安排置管时间, 并按标准预防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置管后用品按隔离要求处理, 置管室严格终末消毒。

2.5 护理人员管理

在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护理部的领导下, 制定严格的PICC置管室工作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完善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并严格按制度遵照执行, 与奖惩挂钩;科室成立感染控制小组, 并选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担当感染控制质控员, 每月定期、定点、定项目的对PICC置管室进行感染监测,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整改;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职业安全防护相关知识培训, 以提高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及时掌握最新知识和防护技能;置管室工作人员的配置都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技术熟练的PICC专科护士, 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和置管操作规程, 护理部每年有计划安排专科护士外出培训学习, 并定期组织考核, 以不断提高临床业务能力。

2.6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

PICC置管室护理人员应强化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原则, 杜绝或减少医源性传播疾病。工作人员如皮肤有破损时应避免置管;进行置管操作前戴好口罩、帽子并落实手卫生, 然后戴上无菌手套, 穿无菌防水手术衣;操作中如发现帽子、口罩被溅污、手套破损应立即跟换, 若被服污染要做好标记, 装入密闭袋中, 送洗衣房置于专用洗衣机用消毒洗涤剂清洗消毒;正确使用锐器及锐器盒, 防止被利器划伤或刺伤;需要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如超声探头, 操作中要注意做好防护, 必要时以高效消毒剂擦拭消毒。

总之, PICC置管室护理人员应提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 加强责任心,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置管操作规程, 按标准预防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在保护患者的同时, 也要保护护理人员自身, 使PICC置管室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得到有效的控制。

摘要:目的 总结PICC置管室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通过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结果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可以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率。结论 提高PICC置管室护理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并加强责任心, 是保护患者和护理人员自身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PICC置管室,医院内感染,相关因素,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LynnCH, HadawayB.Keepingeentrallineinfeetionatbay[J].Nursing, 2006, 36 (4) :58.

[2]卫军, 张丽, 靳莎莎.介入导管室的管理与感染控制策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8) :238-239.

输液室感染控制措施 篇3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院内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683-01

前言:输液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医疗机构的门诊输液室的患者数量众多,各类疾病的患者均需要在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作为医疗公共场所,人群混杂、流动性强并且很多时候患者的密度极高,很多尚未确诊疾病的患者也会在此输液,由此致使门诊输液室成为了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孩童患者本身的免疫力较成年人要弱,尤其是在患病时,更加容易被感染各类疾病。倘若未能做好预防,则将容易引发院内感染,因此,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相应的防范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可以分析出当前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几个方面。

1.1输液室环境

很多相对条件较差的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环境方面管理不到位,比如儿童患者和家长素质存在差异,有些素质不高的患儿和家长在输液室内乱扔东西,不爱护环境,保健意识极差,经常出现随地吐痰现象,更有甚者还存在家长纵容患儿随地大小便的情况,若保洁人员未能做好及时的清洁,则极其容易造成交叉感染[1]。

1.2手卫生方面

首先,很多医院手卫生设施建设不完善,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情况,目前来看,以傳统的老式水龙头居多,香皂和毛巾也都是公用的,为细菌病毒的滋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次,患儿体质较弱,年龄特点决定着注射或看护的工作难度都相应增加,这方面就加大了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的工作量。很多医院的经济条件有限,对用品的管理过于苛刻,导致门诊科室出于种种原因,不愿频繁申领公共用品比如洗手液或纸巾等等,这种不良的节约成本意识无疑增加了感染的概率[2]。

1.3消毒隔离方面

首先,很多输液室不能做好分区,比如污染区和清洁区,未能做好标识,各种疾病输液全部集中在一起,容易由交叉安置所引发交叉感染;其次,消毒隔离工作未能做好很大程度也可以归咎于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淡薄,工作的开展完全不按照规范操作,比如为患儿输液用的夹板不能很好的消毒和很多一次性工具不能及时丢弃等等。再加上很多医院的保洁人员都是临时工,很难具备良好的消毒隔离意识。

1.4药物的使用方面

很多条件比较简陋的医院在药物使用方面均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现象,很多医护人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用药盲目的现象,很多时候都是根据个人主观臆断来确定药物的使用,忽略病原学检查或药物敏感性测试,还有个别医护人员将低劣抗菌药充当常用药,大量的耐药菌的产生也加大了二重感染的概率。

1.5医疗垃圾的管理方面

卫生部门一直在重点强调做好医疗垃圾的规范化管理,但很多医院还未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分类不清、混乱管理、违规存放等等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医用棉签,对儿童进行输液之后乱扔,很多低龄儿童捡到一旦家长未能及时管理,则非常容易引发感染。

2.降低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风险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种种危险因素,只有加强管理并做好防范,才能最大化降低儿童患者院内感染的几率,保证儿童的健康。

2.1通过加强培训与管理创设良好环境

关于医疗机构的感染危险因素防范方面,有着很多的相关规定比如《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等,对于医护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保证新上岗的员工能够具备应有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提高准入门槛,只有通过考核才准许上岗[3]。不仅需要做好医护人员的培训,还要加强对保洁人员的管理。

2.2加强手卫生管理

首先,要严格规范手卫生的设施,尽量用脚踏式水龙头替代掉传统的老式水龙头,并杜绝使用香皂,更换洗手液,将毛巾换成纸巾,并在洗手处做好洗手的标识说明,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对儿童进行输液时,应当将双手进行消毒,以避免医护人员双手携带微生物病菌传染给儿童。另外,医院应当充分提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要在保证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下做好成本控制,切不可过于盲目。可以制定相关的考核指标,按照实际的患病人数计算相关耗材的使用量,确保充足。

2.3加强消毒隔离管理

首先,建议医院安装空气消毒机,输液室的空气必然不好尤其是冬季,因此应当在患者密集时加强消毒,辅以经常性的通风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并根据不同的季节来适当调整室内温度。其次,要保证室内的清洁,还有细节部分比如输液架、门窗把手、病床栏杆等等,遇到污染比如素质低的家长吐痰等要及时清扫,并尽可能耐心劝说,使其认识到环境整洁的必要性,体温计等物品也要保证一用一消毒。最后,要根据不同儿童的不同患病情况做好分区输液,配备专用的治疗物品,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要做好隔离,尤其是对于新生儿童更要加强关注避免其感染。

结论:综上所述,在医疗机构中,院内感染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儿童患者本身免疫力不高,相比之下更为容易产生交叉感染。本文认为,医护人员只有提升感染防范意识,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透彻的分析,多方面加强管理和防范工作,才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保证儿童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陈迎春.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隐患及干预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04):331-332.

[2] 王美芳.医院门诊输液室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05):507-508.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检测制度 篇4

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制度

一、定期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检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二、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检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每半年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一次,30W普通石英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W/cm2。

三、透析用水和透析液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培养,在反渗水输水管末端收集透析用水标本,在透析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透析液标本,细菌数不能超出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3个月进行一次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内毒素检测,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验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

一、二级反渗水电导度、各压力表显示刻度每天监测,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一次,结果应当符合要求。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一次,四、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监测,保留原始记录,建立登记表。监测方法及卫生学标准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

五、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观察并记录患者每次透析时的临床情况,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病人,及时进行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做好相应的管理和监测。

输液室护士职责 篇5

一、工作时间:8:00-12:0014:30-17:30

二、工作人员着装整齐、干净,佩戴胸卡、衣帽穿戴符合要求,无长指甲;上班开始时开启臭氧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用消毒液湿抹治疗室台面、清洁治疗盘、弯盘等用物,将输液注射用物准备齐全。

三、进行配药、输液、肌肉注射、皮试、加药等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抗生素类药物现配现用,一般药物配完后必须在2小时内开始输入体内。

四、配制需做皮试药物的注射器和不须做皮试的注射器分开放置,青霉素类药物分区配制,配药注射器要做到一人一用一针管。

五、患者或家属手中双手接过输液药品,要微笑对患者说:“您好”然后安排座位,送去一杯水,请他(或她)稍候,并瞩其排空尿液。

六、仔细核对注射单和药品,若发现药品与注射单不符或质量问题,立即与药房联系;注射单不清楚和医生联系。

七、进行输液、注射等操作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用药后的反应)输液前认真抄写输液卡,按输液顺序抄卡,请他人核对后才能进行配药。

八、对易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过敏试验,皮试前询问三史;做皮试时必须携带小急救药盒。

九、肌肉注射和输液穿刺时严格掌握无痛技术,输液要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如遇穿刺难度比较大的可求助他人,严禁同一人对病人进行反复穿刺。

十、输液时注意排尽空气,及时更换输液瓶;一定要妥善固定针头,防止针头脱出;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药物的性质调节滴速。

十一、输液时加强巡视,加药要签名和签时间,留观、发生病情变化的病人注意重点巡视,重点交班。熟练掌握病人出现过敏反应、输液反应、心衰、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及时通知医生积极处理。

十二、输液完毕及时拔针,瞩其休息片刻,如无不适方可离开。初次使用青霉素的患者需观察30分钟。

十三、遵医嘱用药,外用药品必须经本院医生开具处方方可执行,一律按操作规程执行。

十四、使用后的输液器、注射器、针头严格按照省标医疗垃圾分类知识放置于处置室相应的垃圾桶内。生活垃圾放入装有黑色塑料袋的生活垃圾桶。注意时刻保持输液室的清洁卫生。

十五、每周一更换消毒液、过滤瓶

十六、每周五消毒、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

十七、每天更换湿化瓶及白开水

输液室总结 篇6

这是我的个人鉴定 ----在脑外是的实习过程中 本人严格遵守科室制度 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 尊敬师长 团结同学 关心病人 不迟到不早退 踏实工作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规划 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 细心 耐心 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 手勤 嘴勤 了解手术前的备皮急救的流程 学会了吸氧吸痰 纯熟掌握了静脉注射技术 可能应用无菌技术肌肉打针懂得了脑出血的症状及普通的处理办法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服务 受到带教老师 护士长及医生的一致好评

感触:(仅供参考)

脑外科护士实习小结?脑外科护士实习小结范文?针对网友近期对“脑外科护士实习小结”的文秘范文搜寻量增添医学教导网特整顿了脑外科护士实习小结的范文,内容如下:

工作渎职或违背规章轨制和操作规程:因为局部工作人员义务心不强,不充足懂得跟尊敬病人的性命权和健康权,疏忽严厉履行制度和操作规程,加上工作压力较大,甚至为了躲避可能的危险,涌现制度和顺序不顾的景象,以致医护工作缺乏有序性和完全性,护理缺少持续性和完整性,极易加重护理职员的累赘和思维压力,呈现医护之间、护患之间操作和沟通方面的阻碍,为纠纷埋下了隐患。

医护之间、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脑外科工作量大、要求高,对医护人员的经验和技能也有较高的要求。医护之间的沟通,护士之间进行有组织地交流,能有效增进医护之间的理解和配合,促进经验的积聚、技能和技能更有效地传布和运用。然而恰是缺乏必要的交换和沟通,工作中经常出现表白和实在用意不符,造成曲解,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服务态度冷淡、技术操作水平低:脑外科护理工作繁重,简直每个病人都需及时详细地进行生命体征的观察和记录,并及时响应。沉重的工作和人员配比的失调,导致护士忙于执行医嘱,而对病人及家属的焦急心情不能及时安抚,或说明工作不够全面,即可引起病方强烈不满,导致护理纠纷。

另外,脑外科对护理人员的临床教训和技术程度有着较高的请求。病人庞杂、危重的病情,多伴有生命危险,若没有较高的业务技巧水平,常用救护程序不纯熟,则直接影响挽救品质,引发医疗纠纷。若在交接进程中没有具体交待或稍有忽视漏掉,没有足够经验的护士和实习生极可能意识不到,极易导致纠纷的发生。有些操作必需一次胜利完成,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亦可导致医疗纠纷。在护理人员与病人互动关联中所产生的任何事件,医学教.育网收集收拾均包括沟通成分,没有沟通,护理很难到达目标。

写这个小结个别从2方面写 先是写点在普外科碰到的疾病 如阑尾炎 腹外疝 胃肠专科的 肝胆外科 乳甲等疾病而后就是写这些疾病的专科护理 一些专科操作 如T型管的护理 胃肠减压的护理等~ 还能够写对这些疾病的术前术后护理等~总之写点就是本人学到的常识~第二 就写自己的不足了 如遇到急诊的病人 自己的应变能力不够 实践知识略微有点欠毛病~ 而比拟之下老师的业务才能很强 自己要向她们学习的处所良多等~ 最后 客套点就写 谢谢老师给自己的照料等~

输液室感染控制措施 篇7

1 常见职业危害

1.1 生物危害

门诊输液室一般为大间, 往往十几个或几十个患者同在一间输液室输液, 在治疗高峰时段更拥挤不堪, 根据人口密度越大, 空气中细菌平均菌落数也越大[1], 以医院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病菌来源主要有患者咳嗽、喷嚏、谈话、呕吐物、排泄物等。这些随扫除、人员走动而扬起的尘埃, 存在空气中传播感染的危险性, 门诊输液室发生医院交叉感染为首发区域。个别护士对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接触患者、各种操作存在不戴口罩, 忽视一操作一洗手。在生物危害因素中, 护士因器械损伤, 尤其是因针刺伤经血液传染的疾病最为严重, 健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特别是门诊治疗中, 病种复杂, 没办法第一时间搞清楚患者的具体病种, 典型的生物危害更为严重。

1.2 化学危害

主要来自抗肿瘤药物及含氯消毒剂, 如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接触抗肿瘤药物, 特别是配药时挥发在空气中的微粒药物往往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被动吸收。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 多数抗肿瘤药物为细胞毒剂, 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使白细胞下降, 致细胞突变和致癌性, 接触抗肿瘤药与自然流产、宫外孕等危害有关, 具有挥发性和刺激性的消毒剂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而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化学性气管炎或皮肤损害等, 这些危害都是护士对自身防护不当所带来的。

1.3 心理社会危害

主要指工作压力, 压力源来自专业及工作本身, 特别是门诊工作量不稳定、护理人员相对不够、长期处于繁重而平凡、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集中的环境中, 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患者由于看病花费时间长, 又多次交费到最后输液, 护士所面临的质疑、暴力等, 造成护士身心疲惫, 再加专业的特点, 要不断更新知识, 参加继续教育、进修、培训、各种技术操作熟练情况以及家庭的压力等, 都严重干扰护士的身心健康。

1.4 各种噪音的危害

门诊输液室由于患者多、家属及陪伴人员多, 特别是婴幼儿占输液总数的50%~70%, 噪音来自患者对注射的恐慌、工作人员、探视人员、陪伴人员的谈话、电话、手机以及婴幼儿的哭声, 使整个房间处于高音贝的噪音之中, 噪音长时间作用于机体, 使机体产生不良后果, 造成听觉器官的损害, 还影响全身系统, 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的损害, 造成护士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意乱、记忆力减退、失眠、神经衰弱、易出差错等。

2 防护措施

2.1 生物危害防护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加强防护意识, 减少职业暴露, 室内地面由固定卫生人员在上班前30min及下班后彻底清扫, 并用含氯消毒液湿扫, 有呕吐物时随时清扫以保持洁净, 清扫用具做到室内专用, 并由标志, 室内空气用“多功能动态杀菌机”每日定时消毒, 在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接受输液治疗中, 婴幼儿占50%~70%, 为了减少室内人群的密度, 我们采取婴幼儿与成人分室输液, 从而有效阻断传播来源, 接触患者时做好消毒隔离, 特别是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 应带手套, 护理人员在进行物品的回收、消毒过程中, 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原则进行, 严格洗手是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自我防护措施中最简单而有效的。防止锐器伤需要培养护士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位护士都应将职业防护时刻融入到护理工作中, 如掰安瓿时使用纱布, 禁止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回套针帽, 拔输液管时将头皮针分离并及时放入专用锐器箱内, 操作完毕后小心处理各种锐器及时归位等, 工作繁忙或抢救患者时应保持忙而不乱, 为不合作患者注射时请他人帮助。

2.2 化学危害防护

加强化疗药物的管理, 建立化疗操作流程, 提供安全的防护用品、设备和环境, 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 应戴好口罩、手套、穿防护衣, 必要时带防护面罩, 应在排风和抽风的设备场所进行, 配药用过的针筒、输液器药瓶等应集中封闭处理,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已采取使用化学药统一管理和配制, 需要化疗的患者集中在肿瘤内科进行, 这样减少许多护士接触。在配制有氯消毒剂时, 应做好手及皮肤的保护, 并戴好口罩, 同时容器应密闭, 并有明显的标志。

2.3 心理危害的防护

加强护士的学习,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增强应激能力, 建立护士支持系统, 如健康娱乐中心、心理咨询室等, 减轻心理压力, 缓解心理疲倦, 在工作上给予肯定和支持, 尊重护士在工作中的专业权利和人格权利, 增加护士的自信心, 在护理人员自身应对中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不断更新和扩宽自己专业理论知识, 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 规范操作流程, 同时注重对静脉穿刺技术的训练, 特别是针对性进行小儿头皮穿刺技术的短期培训, 并组织学习探讨总结经验, 极大提高穿刺水平, 加强护患沟通特别是婴幼儿产生恐慌心理, 多做解释、多鼓励, 使患孩能愉快接受, 减少护患矛盾。

护理人员面临各种职业危害既是客观存在, 又是可以预防, 只要每位护理人员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严格遵守各种治疗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锻炼、充分休息、勤洗手, 定能预防和控制职业损伤的发生, 保持健康的身心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输液室工作职责 篇8

白班工作职责1、2、3、4、5、6、7、清点物品,做好记录。配消毒液 备齐物品 接药,进行药品核对,然后登记,填好输液观察单。配药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下班前进行医疗垃圾和瓶子的处理。周三进行冰箱清洁。

白班工作职责1、2、3、4、5、6、7、8、核对医嘱,进行配药,配药后由白1班的护士在次核对。进行输液,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输液完毕后填写输液观察单。10分钟后要进行巡视,做好记录 一般病人巡视时间为20-30分钟一次,做好记录。皮试液的配制完成。做好记录。每周一进行物品消毒。周一检查急救车的消毒物品是否过期。

晚班工作职责1、5点之前到达科室完成交接班,接药、配药、做好登记,填写输液观察单。2、3、4、5、6、皮试液的配制完成。做好记录。下班前要进行,治疗室,桌面、地面的擦拭和消毒。备齐第二天的物品。物品整理,卫生清洁。紫外线消毒。

晚班工作职责1、2、3、4、输液前认真进行核对。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输液过程中认真进行巡视,做好记录。配制消毒液,进行止血带的消毒处理。紫外线消毒,做好记录。

输液室注射班工作职责

1、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菌

技术及查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保证安全医疗。

2、工作人员要着装整齐,按时到岗,不得擅自离岗、脱岗。上班时间不能看书、看报纸等。

3、操作前细心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合作;操

作中严密观察病人反应,防止病人反应过激,出现误伤等意外;操作后注意观察病人治疗后反应,做好相应的宣教工作。

4、维持室内相对适宜的温、湿度,为患者营造较好的输液环境。

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操作中如患者提出相关疑问时,应

先进行核实后方能继续进行操作,严格做到一个一针一筒一脉,并及时对压脉带进行消毒以备使用。操作后及时处理垃圾,医疗、生活垃圾分类放置。

6、与注拖班工作员共同完成药物的查对制度,加强输液病

人的巡视,下班前添补次日注射时所需的一次性消耗用品。

7、每周一负责检查科室内所有消毒液的开瓶日期并与注拖

重要的输液室总结 篇9

1.1 门诊输液工作量大,易发生医患纠纷

在门诊输液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节奏快,重复劳动多,易产生烦躁不满情绪,有时只注意护理技术的操作,而忽略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往往无意间一句话、一个细微动作都容易产生误解引发患者与护士间的冲突。另外,部分患者对护士的穿刺技术要求高,做不到“一针见血”也容易引发纠纷。

1.2 门诊患者病情复杂,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

门诊输液过程中有些药品名称复杂,同一种药物有不同的商品名,剂量各不相同,很容易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加之部分患者医学知识缺乏,输液过程中等候时间稍长,容易忽视医嘱,不遵守药物过敏试验规定,擅自离开观察区,或擅自调节药物滴速,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1.3 门诊输液环境复杂,易造成交叉感染 门诊治疗时间相对集中,患者病情复杂多样,患者人数众多、年龄跨度大、健康基础各不相同,患者对医学知识、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这样的环境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2 门诊输液护理的工作体会

2.1 门诊护士要具备较高的素质

仪表端庄,举止得当,要具备崇高的医疗职业道德,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有爱心、有同情心和强烈的责任心,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工作中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虚心向同事或领导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时准确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相关疑问,通过交流与沟通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护理工作的圆满完成,提高病人的满意率。

2.2 门诊护士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在操作过程中按照门诊输液的要求仔细做好“三查七对”,在输液任务繁重时,做到情绪稳定,忙而不乱,不能心存侥幸,要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3 门诊护士要加强巡视

护士的工作很繁杂,在工作时要做到统筹安排,争取巡视一趟兼顾几项护理操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门诊病人,护士不单是治疗护理,而应细致观察病情变化、输液反应和输液故障等,要做到多巡视、多询问。平时积极协同医生做好各类抢救工作,不断积累各种急救经验,便于巡视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关掉输液器、给予一定浓度的氧气、合适的体位、抗过敏药、强心药等,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2.4 门诊护士要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

门诊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稳定的心理情绪,同时要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门诊患者形形色色,针对个别患者的误解和刁难,千万不要当面顶撞。首先在心中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某个环节做得不到位,然后耐心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他们明白操作的工作流程、医院的规章制度,理解护士的用意,并支持我们的工作,尽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若遇到百般刁难者,应及时向相关领导反映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协调处理相关事宜,尽量让患者及家属满意。

输液室感染控制措施 篇10

1 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输液室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33 012人次, 共发生护患纠纷41起。其中服务态度差18起, 占44%;输液前评估及解释不到位3起, 占7%;穿刺不成功10起, 占24%;漏输、少输液体6起, 占15%;液体外渗未及时发现2起, 占5%;医疗费用不合理2起, 占5%。

2 原因分析

2.1 缺乏沟通技巧

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 护士回答简单, 或使用难以理解的临床术语, 使患者误解, 心理失衡;个别年轻护士由于临床与社会经验不足, 面对患者及家属的无理言行不能冷静对待, 反而据理力争, 激发了患者的过激情绪, 从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2.2 护士责任心不强, 工作态度不严谨, 违反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2.2.1 输入液体外观异常, 液体出现未能溶解的药物颗粒及橡皮碎屑。

2.2.2 输错液体:输液椅之间无间隙, 导致椅子侧方的输

液架重叠在一起;同名、同姓、同期输液的情况时有发生;输液瓶标签与静脉输液卡填写时字迹潦草, 不易辨认;护士人手少, 工作强度大, 团队协作精神差, 导致输液张冠李戴。

2.3 操作技术欠佳

很多患者及家属都要求静脉穿刺一次成功, 但输液室患者年龄跨度大, 既有婴幼儿也有80岁以上的老人, 在给患者穿刺时如一次不能成功,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这样就会造成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技术水平表示不满, 从而无法与护士融洽配合, 易引发护理纠纷[1]。

2.4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输液高峰期、交接班、中午班、夜班时段, 护士人手不够, 导致患者排队时间过长, 出现厌烦情绪, 引发护患纠纷。

2.5 告之欠缺

由于患者治疗时间集中, 护士只是忙于操作而忽视告知义务, 如输液的注意事项、药物的不良反应、输液的速度以及拔针后如何按压穿刺部位等未及时告知, 致使患者不满, 引起护患纠纷。

2.6 医疗费用问题

收费问题是患者最为敏感的问题, 由于受经济条件、有关医疗知识缺乏影响, 及一些媒体和人们对医院收费的认识有一些偏差, 易发生纠纷。我院的急诊科收费回单分为三种, 阳煤企业职工医疗卡收费单、医保收费单、市民收费单, 前两种收费回单只有总金额而无详细的清单, 当患者询问时, 有的护士解答欠耐心, 患者误以为是乱收费、多收费、不合理收费, 从而引发纠纷。

3 防范措施

3.1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护患沟通的技巧

3.1.1 学习沟通技巧, 开办护患沟通、人际交流讲座, 举办以护患纠纷为主题的沙龙, 由护士对亲身经历的纠纷进行演示, 展开讨论, 提高沟通能力。

3.1.2 重视护患沟通的艺术性, 如和谐端庄的仪表举止, 关爱的眼神能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沟通的语言应通俗易懂, 简单明确, 避免医学术语过多影响沟通效果。如因工作忙未及时接信号铃或穿刺不成功的情况下主动向患者说:“对不起”, 大多数患者还是能够理解的。对于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指责, 护士应态度诚恳, 耐心解释, 将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3.2 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三次核对制度

3.2.1 第1次核对

由主班护士 (登记护士) 负责接受药品, 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排队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 认真填写瓶签和双联静脉输液卡。在患者及家属面前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药品名称、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并检查药品的质量及有效期。需做皮试的药物要详细询问“三史”, 把好皮试关。特殊用法及剂量要用红笔标记并提醒配药护士。首次输液的患者要仔细核对药品的种类及总量, 及时杜绝药房的差错。

3.2.2 第2次核对

配药护士接到药品后应仔细核对静脉输液卡与药物是否相符, 检查瓶装药物是否有裂缝、变质、浑浊及有效期等, 连续输多瓶液体时仔细核对有无配伍禁忌。改进加药方法避免使用过粗针头[2], 配药时尽量使用9~12号针头, 以免将橡胶塞碎屑带入输液瓶内。

3.2.3 第3次核对

输液班护士推治疗车至输液椅旁输液, 进行“三查七对”, 再次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对于病情较重不适合门诊输液的患者要耐心劝解患者住院治疗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输液时认真选择穿刺部位, 动作轻柔, 正确使用安慰性语言, 准确进针, 做到一针见血,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操作结束后要进行手的消毒, 然后给下一位患者输液, 既防止了交叉感染, 又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

3.3 加强“三基知识”学习, 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作为一名护士要使患者对自己信任, 必须注意自身知识、技术的可信性, 加强技术操作训练, 提高护士心理素质, 将技术与心理更好地融为一体, 提高穿刺的成功率[3]。这就要求护士勤学苦练, 熟练掌握静脉输液技术, 虚心向老同志学习, 多积累经验, 穿刺尽量一次成功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3.4 实行弹性排班制度,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在上午输液高峰时段加派1名巡视班护士, 主要负责做健康宣教, 维护输液室的秩序, 告知患者一些注意事项, 观察患者输液局部皮肤有无外渗以及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等;在12:00~15:00、18:00~21:00单岗时加派1名加强班护士, 协助主班护士, 这样大大缩短了患者输液等待时间, 杜绝了患者因等待时间过长而引发的护患纠纷。

3.5 严格收费管理

将涉及输液室的相关收费项目上墙公开, 开具收费清单时, 字迹工整清晰, 让患者能看得懂, 一目了然。涉及多日收费时, 应先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边开票边向家属说明收费情况, 当患者对收费有疑问时, 应仔细核对收费清单, 如无误应给予耐心解答, 直到患者满意;如有错收、漏收费用时, 应主动向患者道歉, 并将多余费用退还患者。

3.6 重视人文关怀

3.6.1 保持输液室内环境干净整洁、光线明亮, 配置传呼系统、空调、通风设备及循环风空气消毒机。

3.6.2 制作温馨提示牌匾挂于墙上, 如请不要空腹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5 m in~10 m in、请不要随意调节滴速、请勿随意挪动输液椅架、请保管好您的随身财物、祝您早日康复等等。此外, 我科收集整理了输液室健康教育册, 供患者传阅。

3.6.3 周到完善的便民措施从工作的细微之处充分体现输液室的人性化服务:增设饮水处, 提供开水及一次性纸杯;向院方申请新修建了输液室卫生间;提供装药的塑料袋;提供针线;雨雪天设温馨提示牌:地面湿滑、小心摔倒。这些服务细节会使患者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感受到被人尊重的服务氛围。

4 小结

通过对41例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后, 护患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 护患纠纷事件明显减少, 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 全面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徐雪华.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 :30.

[2]高长英, 张秀俊, 宋智贤.应用一次性侧孔针降低斜面针头加药污染药液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0) :42.

输液室实习自我鉴定 篇11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xx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xx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xx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都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输液室实习自我鉴定。

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能规范书写各类xx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xx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xx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整体xx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篇12

1 临床资料

我院血液透析室2004年1月至今收治透析患者134例, 所有患者一直坚持血液透析治疗, 透析时间分别在6年以上每2周5次的患者2人次, 治疗130次/每年每人次;透析时间4年每2周4次的患者6人次, 治疗104次/每年每人次;透析时间2年每2周3次的患者16人次, 治疗78次/每年每人次;透析时间1年每2周2次的患者48人次, 治疗52次/每年每人次, 其中治疗分别有血液透析、血液滤过 (每人每2周1次) , 急诊血液灌流34例。

2 感染管理方法

2.1 环境管理

注重环境规范, 工作流程的省时便捷、流畅, 环境美化舒适等因素, “三通道”科学管理, 整体分区管理 (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治疗室、透析间、隔离透析间等应依照《医院感染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对三类环境的要求, 配备空气消毒设施, 地面、台面和物体表面应当每日湿式打扫2次。

一个透析机与一张床称为一个透析单元, 透析单元间距按床间距计算不能小于0.8 m, 实际占用面积不小于3.2 m2, 床单元被服每周1人次应及时更换, 必要时用一次性被服。复用间应保持清洁卫生, 通风设施良好, 排水能力充足, 配备有应急眼部冲洗设备, 防护眼罩。每日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学监测, 当怀疑感染与环境卫生学有关时应及时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2 工作人员管理

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使血液透析室规范化、标准化、法律化, 系统规范相关法律、法规, 医务人员具有有效的执业证书, 并必须经过血液透析专业知识培训, 继续教育每年不得少于24个学时。

人员数量、医师和护士数与透析机的比例为1∶10和1∶2.5, 有10台以上透析机的血液透析单元配专职技师1名。医务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 戴工作帽, 换工作鞋并严格洗手,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复用室规章制度》、《医疗制度》等。预防接种, 工作人员每年查体, 重点监测血源感染的各项指标, 注射预防疫苗。

建立培训资料档案, 记录有关培训内容, 包括题目、参加者姓名、培训的日期和时间以及考核结果。自我防护知识培训, 自律性从基本防护到严密防护, 使感染的危险降到最低。

2.3 患者管理

首次血液透析患者要认真询问病史, 进行乙肝、丙肝及艾滋病梅毒感染系列相关检查, 主动与患者沟通, 告知患者病情、透析的注意事项等情况, 让患者充分了解透析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 签署血液透析医疗风险知情同意书, 需复用透析器的患者还应签署复用申请书。

常规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应在半年进行一次有关乙肝、丙肝、病情检查及艾滋病等感染检测。急诊患者专机透析, 透析的同时进行相关检查, 对明确有传染性的乙肝、丙肝患者应用专区专机隔离透析或转专科医院透析治疗, 艾滋病患者转专科医院透析。透析单元的消毒:透析器专人专用管理, 一次性使用物品均不得复用, 透析机每完成一人次透析后进行消毒, 被弃去的透析器管路, 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处理。

患者进入透析室必须更换拖鞋方可进入, 戴帽更衣拖鞋应固定或一用一清洗消毒, 非患者用品不得带入室内。

2.4 水处理系统

水质细菌学内毒素的检测, 最初应每周检测1次, 连续2次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后, 细菌学检测应每月1次, 内毒素检测应每3个月至少1次, 反渗水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 cfu/m L, 透析液入口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m L, 透析液出口细菌菌落总数≤2 000 cfu/m L[1].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内毒素不得超过2 EU/m L, 干预限度为1 EU/m L.当达到干预限度时, 继续使用水处理系统是可以接受的, 但应采取措施 (如消毒水处理系统) , 防止系统污染进一步加重。

水处理的消毒要求:沙滤器反冲每日1次, 彻底冲洗每季3次, 并用1%的次氯酸钠彻底消毒10 min~20 min, 碳罐自动冲洗每周3次并按规定进行更换, 去离子罐每日自动再生, 随时加盐达到饱和状态, 每15 d彻底冲洗盐罐1次, 反渗机彻底消毒每季1次, 用1%的甲醛溶液抽吸15 min, 浸泡12 h~24 h, 再彻底冲洗1 h, 储水罐应为密闭装置, 内部设自动消毒装置, 开放式储水罐和管路应每15 d消毒1次, 用2%的甲醛溶液浸泡20 h, 再次反渗水冲洗10 h.

2.5 复用要求

我国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 使用一次性物品, 大大降低感染几率, 中等城市患者经济能力有限仍采用复用。

透析器的复用要求须符合卫生部2005年8月11日印发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人员要求、外观操作、复用标准等均有严格要求。

不能复用的有乙肝病毒阳性患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 其他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疾病的患者, 对复用过程使用的过敏患者, 丙肝可复用但须专人专机隔离复用。复用只能用于同一患者, 复用标识清楚, 注明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使用次数、复用日期、时间。

消毒与灭菌:血室和透析液必须无菌或处于高水平的消毒状态, 透析器应注满消毒液, 消毒液浓度至少应达到规定浓度的90%, 对透析器的血液出入口进行消毒后盖上新的或消毒的盖。

2.6 消毒液浓度的检测

消毒液浓度检测合格无污染, 对新配制的消毒剂进行浓度检测, 伦拿灵3.5%浓度[2], 最短消毒时间11 h, 温度20℃, 消毒有效期为14 d~30 d.过氧乙酸0.25%~0.5%6 h, 温度20℃, 3 d.消毒剂残余量检测标准:伦拿灵合格检测<3 ppm, 游离氧<0.5 mg/L, 过氧乙酸<1 ppm.

3 结果

我院血液透析室做过各种血液净化治疗134例, 在定期定时多次各种复查化验中患者无感染, 各种传染病 (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医务人员化验正常无感染。

4 结论

血液透析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技术复杂, 专业性强, 由多科协助, 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实施重点科室、关键环节、节点过程等落实制度, 责任到人, 从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分别根据监控形成循序渐进、目标性监测。落实质量从制度、流程环节等内涵方面提高核心制度的执行力, 规范了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 提高了医疗安全的长效机制。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 依照标准采取严格规范的管理, 从环境、工作人员、患者、复用、水处理系统, 消毒液浓度监测等规范感染管理。结果 透析患者无1例发生感染, 医务人员无感染发生。结论 严格执行透析室感染管理规范, 持续改进质量, 确保患者安全。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田军.临床血液净化肾移植[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3:146.

护理.输液室工作流程(定稿) 篇13

(全程注意微笑服务及使用文明用语)

1、7;20打卡,衣帽整齐,准备物品(无菌盘、消毒液,治疗台面物品摆放整齐)保持配药室及输液室大厅、窗台、输液架卫生清洁。

2、病人到输液室,护士要主动热情面带微笑,询问是否要输液或打针,护士要安置病人先坐下“请稍等”,根据病人需要送上一杯热水,评估病人血管情况,(冬天给暖水袋暖手使血管充盈提高穿刺成功率)

3、再次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输液内容等,按医嘱(注射单)准备好液体分别写好输液巡视卡,端无菌盘至病人旁,“您好,××小姐,我是护士XX,您需要去洗手间吗?请您躺好或坐好,我现在给您输液”。

4、“您今天的液体是xx瓶,每瓶所加药物及作用”。

5、“输液速度我已经给您调节好了,您不要随意调节,输液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穿刺部位疼痛、肿胀,请您随时告诉我。我会及时来巡视的。如果您觉得液体输入体内偏凉,我们这里有输液加热器,每次收费2元,您看是否需要?”。

6、固定完毕后,协助病人摆好输液肢体,告知患者:“输液的肢体请不要随意扭动及弯曲,谢谢您的配合”,帮助患者把衣袖放下来,整理用物。

7、若出现操作失误现象,“对不起,请您原谅,增加了您的痛苦”,立即换护士再进行第二次静脉穿刺。

8、复诊的病人或术后病人,次日来输液时,当找不到病人药品时,安慰病人:“您请稍等”,不允许让病人自己去找。不允许推诿病人。

9、配药、用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操作前要洗手,戴口罩,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0、做试敏的病人,应让病人前排就坐,详细询问病人是否有药物过敏史,试敏后,告知患者:“二十分钟看结果,在此期间您不可以离开,以免出现过敏反应”。

11、拔针后,要告知病人按住针眼5分钟后方可以离开,同时提醒病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

12、晚上八点以后需要送病人到病房输液时,必须与病房护士详细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要向病人做好沟通、解释,剩余液体不到半小时输完不必往病房送,以

免引起病人不满情绪。

13、下班前做好输液室卫生,准备第二天物品。

整体要求:

1、配药、用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其他药液配好后要压消毒棉签,必须 在2小时内输上,防止药效降低或被污染。

2、扎针时要做到一针见血,对于血管不明显者,给病人暖水袋热敷使血管充盈,仔细选择好部位,第二针必须马上换人并向病人道歉,(不道谦引起病人投诉扣20-30元)

3、输液的同时要与病人沟通拉近护患关系,解答病人疑问,做好健康宣教。

4、经常巡视,杜绝叫护士换液体。

5、操作前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做到一人一带一用一灭菌,保护病人及工 作人员,防止交叉感染。

6、一处做不到扣2分

7、如有投诉扣20-30元,视问题轻重程度做不同程度处罚。

输液室护士如何防止针刺伤 篇14

【摘 要】医院每年发生多起针刺伤,门诊输液室因从事输液、注射等较多与锐器接触的工作,故针刺伤发生率最高,针对针刺伤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防护措施,降低针刺伤发生率,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原因 根据16例针刺伤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了解针刺伤的情况,总结原因为岗前职业安全培训不足,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工作人员少;注意力不集中;违反操作原则;违反医疗废物处理方法等,并提出防范措施,加强岗前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方法;提高责任心,严格遵守操作流程等。结论 输液室护士在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加强管理,重视自身的防护,可有效的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输液室护士;针刺伤;职业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096-02

2012-2013年间,我院共报告锐器伤114例,其中本科有16例,占14%,排名第一,其次为手术室,且均为针刺伤。针刺伤是医院最常见的职业性损伤,我科为门诊成人输液室,有工作人员11人,其中工作1-5年护士6人,5-10年2人,10年以上3人,每天要接待200-300多个患者,病人较多,人流量大,工作人员少,任务繁重,患者病种复杂多样,各种传染病都有,一旦发生针刺伤,容易造成职业性伤害,据报道,至少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有80%-90%医务人员患传染病是针刺伤引起的,护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由于工作环境、工作强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常暴露于职业危害中,而各种针刺伤则是护士非常严重的职业性健康危害因素,所造成的职业爆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在我科报告的16例中其中进行静脉穿刺时损伤3例,为患者拔针时损伤11例,整理废物2例。为了降低本科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原因分析:

1.1 护士岗前培训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不到位,缺乏安全防护意识,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短,自我防护意识弱,对护理职业性危害认识不足,缺乏防护意识,对各种技术操作及预防措施不熟练,工作繁忙时容易慌乱,未按规范处理导致针刺伤。

1.2 护士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因门诊人流量大,患者多样复杂,工作繁忙,环境嘈杂,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往往同时有多名患者呼叫,左顾右盼,同时兼顾其它患者,注意力不集中,导致针刺伤。

1.3 操作规程执行不规范,不严格遵照操作规程安全处理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果没有可利用的条件,可用单手技术。任何时候,不要弯曲、损坏或剪割针器。不要将手指伸入容器内。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在为不合作的患者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助。将用过的针头丢入合适的防针刺的容器内。针头用过后及时处理,以免刺伤他人,绝对不要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输液时穿刺失败未更换或未及时更换针头、患者发生输液渗漏时工作人员互相传递针头,徒手分离针头时。

1.4 锐器盒放置位置不合理,锐器盒多放置在输液治疗台下方,工作人员需弯腰放置针头,针头未准确放置锐器盒时徒手拾起针头时发生针刺伤。

1.5 未按医疗废物处理办法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处理,污染针头与其它物品混放,不要将针头丢在一般的垃圾桶内,以免刺伤保洁员,锐器盒未按规定处理,装的太满处理锐器盒时发生针刺伤。

1.6 护士人员不足,工作强度大,从事输液、穿刺等较多与锐器接触的工作,操作固定,大脑易疲劳,容易发生针刺伤。预防措施

2.1 加强岗前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定期进行并进行考核,尤其是低年资护士,提高安全防护意识,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将其纳入三基培训内容和岗前培训的必备课程,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执行标准预防,护士在执行接触到或有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的检查和治疗时应戴手套,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接触的血量戴手套时比不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

2.2 工作中要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遵守各种安全防护制度和操作流程,避免不良的操作习惯,手持针头或拔针时应保持针尖向外,防止碰撞时被针头刺伤,拔针后及时处理针头,工作繁忙时可将针头插入输液瓶的胶塞或莫非氏滴管内,不能插入其它物品上,不要用手接触用过的针头,禁止污染针头回套,穿刺失败者应及时更换针头,污染针头放置锐器盒内,禁止放在弯盘或工作台面上,拔针或传递锐器时,勿将锐利面朝向他人或自己,避免误伤他人或自己。及时处理污染的针头,置于锐器盒内,锐器盒固定放置工作台下方,距离地面20CM,方便工作人员对针头进行处理。

2.3 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的管理规定,学习医疗废物处理方法,对医疗废物分类处理,损伤性废物与其它医疗废物分类处理,不可将损伤性废物与其它废物混在一起,防止造成二次伤害,针头拔出后及时放入锐器盒,锐器盒在装入3/4时封口、更换,禁止徒手接触针头。

2.4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乙肝、丙肝、梅毒等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针刺伤时要保持冷静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尽可能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清学水平的基线检查。

2.5 建立针刺伤的登记报告制度,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科,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填写“医务人员针刺伤登记表”和“医务人员血液体液暴露登记表”,及时做好相关病毒血清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隐形感染,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破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的血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给予必要的关怀,缓解伤者的心理压力。进行相关的检测和免疫注射,定期跟踪随访,降低危害程度,保障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2.6 合理排班,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工作的专注性,降低针刺伤的发生。总结

输液室护士因工作单

一、机械、与锐器密切接触,故针刺伤发生率高,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遵守操作规程,提高工作的专注性,可有效的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确保护士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不变的永恒高三作文下一篇:影子教师指导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