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室院内感染的对策

2024-08-03

胃镜室院内感染的对策(精选3篇)

胃镜室院内感染的对策 篇1

目前, 内镜检查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方法。但是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 内镜所引起的院内感染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我院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 加大对胃镜室的硬件投入及管理监督,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改善胃镜室的工作条件

对内镜室重新进行改造, 扩大内镜室面积。严格划分诊疗区, 清洗消毒区、无菌挂镜柜、无菌附件储藏柜等。增加内镜数量, 并配置了组合内镜流动式冲洗槽、冲洗池、内镜全管道灌洗装置、专用高压水枪、专用清洗刷、吹干机、无菌内镜挂镜柜等先进设备。

2 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选派内镜室医务工作人员参加医院感染培训班, 加强理论学习, 系统掌握院内感染的最新知识, 提高医务人员的消毒意识, 确保消毒制度的实施。

3 消毒的方法及监测

3.1 消毒方法

3.1.1 内镜常规消毒[1,2]

内镜的清洗消毒非常重要, 如果清洗不彻底, 将直接影响消毒灭菌的效果。我院内镜清洗消毒流程严格按2004年卫生部颁发的规范要求执行, 按“初清洗→酶洗→浸泡消毒→末冲洗→干燥→无菌储藏”来执行, 护士将检查后的内镜用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 用管道灌洗装置、清洗刷清洗10 s后用专用高压水枪吹干, 再将内镜置于酶洗槽中, 用专用管道灌洗装置冲洗5 min后高压水枪吹干, 再将内镜置于2%的碱性戊二醛水槽中, 用专用管道灌洗装置注戊二醛浸泡10 min, 取出后用高压水枪吹干, 然后用全管道灌洗装置进行末冲洗, 再放在干燥台上用吹干机吹干, 完成整个清洗消毒程序。

3.1.2 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

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 h灭菌。

3.1.3 终末消毒

每日工作结束, 将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及引流管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及浸泡, 冲洗干净后备用。消毒槽更换消毒液时彻底清洗, 1次/周;湿式清扫地面, 诊疗工作台、柜面每日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洗手池彻底清洗1次/d, 所有物体表面做到无碎屑、无污秽。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空气, 自动定时消毒60 min/d。

3.2 加强对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136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

3.2.1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3]

用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监测, 半年1次, 使用中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70μW/cm2为合格, 否则应更换灯管。

3.2.2 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

化学监测:利用戊二醛指示卡每日定时监测戊二醛浓度, 以确保消毒效果。生物学监测:消毒剂每月监测1次, 细菌含量<100 cfu/ml, 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1次, 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2.3 消毒灭菌物品的效果监测

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3.2.3. 1 采样方法

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 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 用15 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 及时送检, 2 h内检测。

3.2.3. 2 菌落计数

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 取0.5 ml, 加入2只直径90 mm无菌平皿, 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18 ml, 边倾注边摇匀, 待琼脂凝固, 于35℃培养48 h后计数。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3.2.3. 3 致病菌检测

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 取0.2 m分别接种90 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 均匀涂布, 35℃培养48 h, 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每月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效果监测, 消毒物品细菌总数<20 cfu/件, 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2.4 环境卫生监测

每月对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的手和空气进行生物学监测, 要求物体表面细菌总数≤10 cfu/cm2, 医务人员的手细菌数≤10 cfu/cm2, 空气中的细菌数≤500 cfu/cm2, 均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4 控制感染源

检查前应做好HBV等检查[4], 阳性者可专镜检查, 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 min, 以保证被检查者的安全。同时做到“一人一手套一弯盘”。加强一次性医疗废物使用后的处理, 杜绝医疗废物引起的二次感染[5]。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 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 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 消毒时间不少于20 min, 冲洗、干燥后, 方可用于患者诊疗。

胃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 容易引发交叉感染。通过改善内镜室的工作条件, 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采用新进的消毒方法, 加强内镜室的管理, 可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

参考文献

[1]雷爱玲, 丁丽丽, 王红霞, 等.胃镜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3) :264.

[2]黄瑞娟.戊二醛消毒剂国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7, 6 (2) :138-140.

[3]李六亿, 巩玉秀, 武迎宏, 等.内镜清洗消毒方法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10) :901-903.

[4]李毓琴.内镜检查前相关检测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 2006, 27 (14) :49.

[5]徐伟莲, 尹金贵, 陈娟.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防止医院交叉感染[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33) :118.

[6]李六亿.内镜医院感染现状、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4) :423-425.

加强胃镜室管理严防院内感染发生 篇2

1 管理方法

1.1 科学管理

1.1.1 医院领导重视, 房间及设备符合要求。

有独立的候诊、检查、清洗消毒房间, 面积在20平米以上, 有大功率排气扇, 有五槽流动清洗装置, 有条件可配整体消毒室。胃镜件数、活检钳等与医院检查人数相匹配。

1.1.2 科室每位人员要严格培训上岗,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如内镜清洗消毒保养程序、院感知识、微生物检测、胃镜操作技巧等知识的学习。

1.2 严格落实

1.2.1 控制检查人数, 保证清洗消毒时间。

一般每条胃镜从检查到消毒结束时间在30min。对检查后的胃镜一定要清洗到位。因幽门螺杆菌 (Hp) 虽可被戊二醛迅速杀死, 但因胃黏液对幽门螺杆菌有保护作用, 只有彻底清洗才可确保杀灭幽门螺杆菌[6]。消毒时间不少于10min, 终末消毒时间在30min以上。各种治疗后的附件如活检钳一人一用一灭菌, 浸泡时间在10h以上, 确与人数相匹配, 把好清洗消毒质量关, 确保医疗安全。

1.2.2 医院职能部门、院感控办、科主任、护士长要加强监管。

要严格考核工作制度、措施执行情况, 特别是薄弱环节的监控 (如是否用多酶洗涤液, 消毒液是否够量, 手套是否一人一换, 消毒时间等) 。不定期到科室检查及指导工作, 反馈意见, 以及时改进工作。

1.3 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牢固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

1.4 全面落实消毒技术规范, 认真做好标准预防是关键。

医务人员应穿戴整齐 (防护衣、口罩、帽子、戴防护面罩) 。对每位检查者要做HBsAG、HIV、HBV筛查, 阳性患者用专用镜或在当日最后做。严防因胃镜检查引起交叉感染。每天检查前对要使用的胃镜浸泡20min。使用后的胃镜一定要彻底清洗干净, 实行五槽流水清洗、酶洗、冲洗、消毒、冲洗法, 达到高水平消毒 (2%碱性戊二醛浸泡, 一般在10min以上) 。终末消毒时间延长至30min以上, 结核、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内镜浸泡时间≥45 min, 需灭菌的内镜必须浸泡≥10 h。

1.5 加强胃镜室高危人群预防及危险因素预防。

特别是60岁以上老人及小儿、手术治疗的患者[7]。

1.6 做好胃镜室的终末消毒工作:

每日工作结束, 将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及引流管、储液瓶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及浸泡, 冲洗干净后备用。消毒槽更换消毒液时彻底清洗, 1次/周;湿式清扫地面, 诊室工作台面、柜面每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洗手池彻底清洗1次/d,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空气, 60min/次;抹布、拖把及拖把桶, 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彻底消毒后晾干备用, 杜绝湿式保存, 以免寄生微生物引起交叉感染。

2 结果

科室质量检查逐年提高, 由84.6%升至97.2%, 在近5a, 每年宜昌市疾控办抽样检查、本院每月微生物监测均达标, 合格率100%。2005~2010年我院胃镜检查人数10000人次以上, 均未发生院内感染。

3 结论

3.1 由于胃镜检查主要是门诊病人, 院内感染率不易确定, 临床上没有具体系统报道。

从理论上讲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做到规范的清洗消毒及标准预防, 医患双方均有院内感染发生的可能。

3.2 胃镜检查成为医疗诊断、治疗的重要手段, 由此引起医源性感染

不可避免, 既损害患者身心健康, 增加其经济负担, 又会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通过加强内镜诊疗人员的在职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 提高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 变被动执行标准为主动实施, 规范内镜清洗消毒及灭菌行为, 努力改善诊疗环境, , 可有效防止院内感染保证患者安全。

摘要:目的 防止由于胃镜检查带给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加强科学管理,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结果 胃镜室工作质量提高, 在近5年, 每年宜昌市疾控办抽样检查、本院每月微生物监测均达标。结论 通过强化管理, 可有效减少和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胃镜检查,消毒灭菌,院内感染,标准预防

参考文献

[1]李巍, 张金顺, 沈岭燕, 等.胃镜活检后并发胃壁脓肿一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0, 27 (5) :266.

[2]王育英, 陈朝华.10所医院胃镜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2) :17.

[3]王莉, 府伟灵, 陈晓, 等.医院感染引发医疗纠纷防范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6) :561~563.

[4]刘振声.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48~50.

[5]徐锡凤, 李星华.国内医院感染现状及护理工作的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2) :22~24.

[6]荣秋华, 郭玉玲, 李晶, 等.内镜消毒剂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8) :1199~1200.

胃镜室院内感染的对策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对杭州市2012年5月-2015年5月4所三级医院与5所二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情况进行调查。

1.2 方法

根据《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等进行现场评估[2],评价指标为透析液、基本情况、病案管理等,共计100分。由杭州市感染管理专家与血液透析专家组成调查组,于调查前1个月进行集中培训,讨论并统一此次调查与评估方法,最后以实地检查和查阅资料等相结合方式进行本次调查。为保障此次调查的质量,调查组对考核目标医院的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讨论分析医院院内感染方面的不合理之处。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调查与评估发现,杭州市三级医院总分为(95.1±3.7)分与二级医院(89.9±6.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P>0.05),各级医院均存在血液透析室辅助用房少和工作流程及环境布置不合理等问题。其中在水质监测方面,三级医院得分为(9.6±0.3)分,高于二级医院(7.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目前发生在医院血液透析室的院内感染问题逐渐增多,已引起广泛关注。在血液透析室做透析的大多为肾功能衰竭患者,这一人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出现感染状况。据相关研究发现[3],美国2001年大约有27.7%的血液透析中心至少有1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这种由血液透析引发的感染不但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或加速患者死亡。因此,预防院内感染十分关键和紧迫。

经评估发现,杭州市三级医院总分为(95.1±3.7分)与二级医院(89.9±6.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P>0.05),总体情况尚好;但各级医院均存在透析室辅助用房少、工作流程及环境布置不合理等问题。透析用水由普通自来水经过过滤、软化、活性炭吸附及反渗等处理形成,任何环节的消毒处理不完善、不及时都会导致循环水和透析机中存在细菌,此次水质测评中,三级医院得分高于二级医院,说明目前杭州市二级医院在血液透析室院内感染控制管理上存在不足,亟需加强管理,严格各个流程。二级医院规模相对较小,其检测设备相对落后,检测样本有限,部分二级医院透析水检测仍处于送往三级医院进行检测的情况,但由于路途较远,导致检测时间延长,难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透析液发生污染除与透析用水有关外,与盛放配制用液的塑料桶、配制环境的空气污染、透析液吸取过程中空气伴入和透析仪器的定期消毒等都有关。国内多所医院的调查资料均显示反渗水、透析液污染严重,应加强透析液配制管理。此次调查各级医院透析液及透析器均合格。医疗机构必须根据相关管理规范加强监测,完善相关操作规范,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规范、更安全、更经济和更有效的血液透析治疗。

4 建议

4.1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管体系

完善相关制度,细化每一项操作,提高医务人员的执行能力,由科室主任负责落实。将重点操作环节流程制作成手册,并发放至每位医务人员[4,5,6,7,8]。医院感染管理科需加强对措施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及时指出现存或潜在的危险问题,并要求科室严肃整改。

4.2 加强工作流程规范及环境合理布局

合理配置水处理间、透析区及透析机等设备,改善各级医院环境布局不合理、工作流程不规范及医院透析室辅助用房不足等问题。医院需划分普通患者血液透析区域及患者隔离区,同时设置工作人员与患者专用通道等。合理规划设置更衣室和库房,既方便医务人员工作,又为工作流程规范提供条件[9,10]。调查显示,部分医院尚存洗手水龙头少及无脚踏式或感应式水龙头,甚至部分医院未设置洗手池。需加强医务人员院内感染控制意识,加强操作规范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加强医务人员洗手知识培训,定期开展洗手卫生知识讲座及宣传工作,尤其对医院新进人员实施岗前培训及考核。在洗手处悬挂洗手操作指引,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洗手。医院需成立专门感染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加强监督,并不断对洗手设备进行更新及完善,将所有洗手设备换成脚踏式以提高洗手效果。同时配置干手等设备,缩短洗手时间,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11]。

4.3 加强透析用水监测

二级医院大多分布于杭州市周边县等区域,血液透析技术开展相对较晚,对透析用水的监测项目不全,同时未能有效地对残留消毒剂进行检测。建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面开展透析用水的监督监测。

4.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及消毒隔离制度

目前医院因受其工作场地等限制而取消透析器复用,更改为一次性透析器。为避免交叉感染,医院治疗间透析机不能混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隔离制度。集中采购一次性医疗器械,并加强医疗器械复用管理,严密监测医院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医务人员需做好防范措施,以免被血液飞溅或锐器所伤,同时严格执行医院各项操作流程[12]。加强对医院透析室空气及物体等病原学监测,定期对透析器入口液及反渗水等进行细菌学检测,定期更换反渗膜及细菌过滤器。

参考文献

[1]贾翠梅,娄景秋,丁伟芳,等.目标管理对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2):3087-3089.

[2]王波,刘劲松.承德市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监管现状调查[J].河北医学,2013,19(12):1927-1929.

[3]高海娥,王丽萍,肖秀丽,等.环节质量控制在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7):1787-1788,1791.

[4]李艳,杨永杰,郝光,等.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管理现状及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34-135.

[5]张雪棉,王晓青,王淑珍,等.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化管理的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0):162-163.

[6]刘竹,叶庆临,马林,等.血液透析室院感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49-351.

[7]甘和平,林建海,何静怡,等.上海市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25-28.

[8]张静,周泉.18所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安徽医学,2014,35(2):234-235.

[9]汪萍,胡萍.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01-4302.

[10]李松,孙希彩,潘晓静,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385-386,392.

[11]贾翠梅,李芳芳,丁伟芳,等.血透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9):108-109.

上一篇:特殊工序过程控制论文下一篇:油罐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