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胃镜

2024-06-21

超细胃镜(精选5篇)

超细胃镜 篇1

传统胃肠镜检查, 时间长、痛苦多、往往恶心、呕吐、腹痛给胃肠镜检查带来困难, 病人一听到胃肠检查就恐惧或拒绝检查, “做胃镜”这三个字给人的感觉就是痛苦与恶心,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已接受胃肠镜检查和治疗的病人中, 约50%的人不愿意再接受检查, 30%人有恐惧心理[2]。这种状况使得很多消化道的疾病得不到及时检查而延误诊断及治疗, 造成终生遗憾。为了减少做胃镜的疼痛, 现在临床上多采用在局部麻醉或者全麻的情况下进行检查, 故患者感觉不到难受, 这对于那些害怕做胃镜检查的患者来说, 可以消除恐惧心理, 提高胃镜的检查率。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在全麻情况下做胃肠镜检查, 如高血压比较严重以及有严重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因为麻醉会抑制呼吸, 会给这些患者带来一定危险。另外, 麻药剂量的配备必须由麻醉医师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等情况来进行的, 这样增加了胃镜检查的复杂性。另外一部分患者在麻醉过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麻醉副反应, 比如:头晕、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1]。

当然除了胃镜外, 胃病检查方法很多, 如胃肠电图、胃肠超声检查、CT仿真内镜、胃肠钡餐透视等, 但是所有这些方法都是间接的进行胃部检查, 不能进行食道病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病理活检和胃病介入治疗。这些检查方法很多情况下需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病情判断和诊断, 因此误诊、漏诊率比较高, 很容易延误病情, 尤其是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很难早期发现, 往往会让病人坐失早期手术或早期治疗良机, 给患者带来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

超细径电子胃镜是最新一代的电子胃镜。患者在不需要麻醉的情况下就可以顺利的进行胃镜检查, 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畏惧心理, 大多数患者检查后无任何痛苦和不适, 而且检查准确。国外超细胃镜使用的初步观察和研究表明, 大多数进行检查的人评价“没有感到任何痛苦”, 三年来日本昭和大学伊南综合病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增长了1.4倍, 而开始普及超细内镜的日本, 发现的早期胃癌已占全部胃癌的近70% (西欧仅20%, 中国小于5%) , 不能不说成绩喜人, 目前在国外超细径电子胃镜已成为上消化道疾病普查首选方法。

超细径电子胃镜是目前世界上直径最细的最新型电子胃镜。与普通胃镜相比主要有7个方面的优势:

⑴超细径, 优良的插入性能, 病人无痛苦。超细径电子胃镜的先端部只有5mm, 插入管直径6.5mm[而常规胃镜外径 (9.8~12.0) mm], 锥形前端设计确保顺畅地通过各个狭窄部位如咽喉部等, 具有非比寻常的插入性能。常规胃镜通过咽喉进入食道往往让人最感痛苦, 而超细胃镜却可鱼贯而入, 几无痛苦;⑵插入途径多。超细径无痛性电子胃镜可以从口腔插入, 也可以从鼻腔插入, 而且不需特殊麻醉处理。二是作用多。可用于食道病检查、胃病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病理活检、镜下息肉切除等多种手术以及镜下介入治疗等, 还可用于胃癌普查。普通胃镜因镜身太粗, 检查时病人很痛苦, 不适合胃癌普查;⑶全方位视野, 超群的操作性能, 图像高分辨率, 确保对微小病灶的识别与捕捉, 避免漏诊;纤细的形体大大减少了病人的恐惧, 增强了进行检查的信心, 而放松的心态更容易配合医生的操作, 使病灶显示更清楚, 过去较难诊断的微小病变也能够及时发现;⑷诊断准确率更高, 镜下治疗效果更好, 安全系数更高;⑸超细径无痛性电子胃镜选用最新数码成像技术, 并配备卤素灯, 图像比普通胃镜更清晰, 画面更亮更逼真;录像、摄影、图像输入储存更方便, 对比更容易;⑹痛苦少, 危险少, 并发症少。

除以上所述外, 超细径胃镜不仅能直接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 而且可取活组织送病理和细胞学等检查, 使诊断更加可靠。超细胃镜检查安全、方便, 适应症很广。一般而言, 凡疑有食管、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肿瘤、憩室、血管病变及上消化道异物等, 均需要行胃镜检查。包括:上腹部不适, 疑有食道和胃等上消化道病变、癌前病变, 临床不能确诊者;出血原因不明, 特别是上消化道出血者;胃肠电图、胃肠超声检查、CT仿真内镜、X线钡餐检查等其它检查方法不能确诊或疑有病变不能确定病变性质者;需要随访的病变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如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需要胃镜进行镜下介入治疗者:如食道胃出血止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局部治疗、食道癌胃癌局部化疗、食道狭窄扩张、食道胃息肉摘除、食道胃内异物取出等;胃癌普查, 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等[2]。

超细径电子胃镜镜身柔软, 可以从口腔插入, 也可以从鼻腔插入, 可以直观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病变, 明确诊断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在超细径电子胃镜下, 还可进行多项微创介入治疗, 让患者免于手术开刀之苦。可开展各种微创止血治疗, 如对注射止血、电凝、射频止血、血管套扎、硬化止血等;可进行镜下取胃内异物、胃息肉摘除、食管狭窄部位置放支架、胃内结石碎石、食管及胃内恶性病变局部注射化疗、晚期胃癌的姑息治疗等。

真正想查清胃病病因、早期发现食道癌、胃癌或癌前病变, 以及想及时得到准确有效治疗的食道病、胃病病人, 胃镜检查是唯一的理想选择。众所周知, 食道癌、胃癌一直稳居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的前三位。而只要及时进行胃镜检查, 我们就可以早期发现并治愈它们。令人遗憾的是, 人们一般是不会主动接受胃镜检查的, 痛苦已成共识。很久以来人们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找不到理想的解决方法。随着科学的进步, 我们终于找到一个大幅减低胃镜检查痛苦的途径:那就是超细径电子胃镜的使用。超细径电子胃镜对发现早期胃癌效果非常理想, 随着目前胃癌的发生日趋年轻化, 通过超细径电子胃镜的检查可以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早康复。

超细径电子胃镜的“细径”在减轻广大胃镜检查者的痛苦的同时, 它的缺点也是“细径”。因为纤细, 所以插入管的使用寿命相比其他胃镜来说比较短, 比较容易损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想必这个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解决。诚然, 超细径电子胃镜的诸多优势毕将使它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并主动接受胃镜检查。

摘要:超细径电子胃镜具有镜身柔软、纤细、视野大, 分辨率高、操控灵活、不易漏诊、图像清晰、诊断准确等优点, 检查时无需麻醉, 痛苦少, 无创伤、可以大大减轻普通胃镜检查时的痛苦, 避免普通胃镜检查时麻醉意外的发生。这些优点将使得超细径电子胃镜在临床以及预防保健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超细径电子胃镜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93.

[2]戈之铮, 李晓波, 李晓波.新型超细胃镜临床应用的初步评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21 (06) :412.

超细胃镜 篇2

关键词:超细胃镜,无痛胃镜,普通胃镜,临床研究

胃镜是消化科常用的检查和治疗手段,胃镜随着高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革新。以往的普通胃镜在插镜过程中,刺激常会引起呛咳、恶心、呕吐、躁动、疼痛等不适,给患者带来恐惧和心理创伤,致使部分患者因恐惧不配合检查。有研究调查显示,在已接受胃镜检查和治疗的受检者中,约有50%的人存在抵触情绪,30%人存在恐惧心理[1]。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人们对就医水平和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近年来,超细胃镜及无痛胃镜广泛运用于临床,因其检查过程中疼痛、恶心、心率失常等不适反应少,受检者耐受顺应性好,安全性更高,临床应用更加广泛。本研究通过对超细胃镜、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62例临床对比研究评估它们在检查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8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186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分别是超细胃镜组(经鼻方式)、无痛胃镜组、普通胃镜组,男性90例,女性96例(男女比例为1∶1.07),平均年龄(43.4±9.3)岁,3组入选者均无心脑血管疾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受检者禁食8h以上,禁水6h以上,耐心讲解,消除其紧张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检查。

1.2.1 超细胃镜经鼻插入组受检者术前5min向术侧(一般多为右侧)

鼻腔内喷洒1%丁卡因以达到收缩血管和局部麻醉的目的,同时向术侧鼻腔内插入涂有1∶12%麻黄丁卡因溶液的棉棒,超细胃镜为Fujino EG-470N5前视式,插入鼻腔约8~10cm,保持2~3 min,选择右侧鼻孔进入,内镜经后鼻孔沿咽后壁下行,至鼻咽部时,应调节上下弯角钮以适应鼻腔的弯曲角度,到达口咽部后将镜前端伸直以使内镜前端尽量靠近咽后壁,沿梨状隐窝轻柔地送入食管,如遇插管困难可嘱其作吞咽动作顺势将内镜送入食管,注意送入食管时应尽量避开声门。

1.2.2 无痛胃镜组在心电监护下以丙泊酚1~3mg/kg缓慢静脉注入,具

体给药剂量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待受检者睫毛反射消失即开始行胃镜检查,根据检查时间的长短及患者反应,酌情追加丙泊酚,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以及患者的反应。1.2.3普通胃镜组术前15~30 min用胃镜润滑剂作口腔咽喉部麻醉,左侧卧位,常规方法插镜。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受检者在检查前及检查过程中的呼吸频率、心率变化,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受检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 O2)以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个样本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LSD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检查过程患者一般情况

检查前超细胃镜组、无痛胃镜组、普通胃镜组检查前出现紧张不安等不适分别占41%,32%,95%;三者检查中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分别为19.3%、4.8%、79.0%;与普通胃镜比较,超细胃镜与无痛胃镜检查不适反应少,患者耐受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并发症发生;三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7%、98.5%、97.8%,三组在正确诊断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与普通胃镜比较,aP<0.05

2.2 检查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超细胃镜检查中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与较检查前都有升高,血氧饱和度检查中略低于检查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胃镜组各指标均较检查前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胃镜组检查中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较检查前显著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见表2。

与检查前比较,a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胃镜已成为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由于临床医师可通过胃镜检查对胃粘膜进行直接观察的同时还可进行胃粘膜病理活检,故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金标准”。此外还可在胃镜引导下行取异物、息肉切除,上消化道出血时行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注射止血、钛夹钳夹止血,食管、幽门狭窄扩张及贲门失弛缓扩张等的治疗,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及有效的治疗方法[2]。

胃镜因其在上消化道检查的直观性及安全性而在临床广泛应用,但行胃镜检查过程中受检者普遍存在的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以及检查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和相应体征的变化将直接影响胃镜操作的顺利完成以及观察的质量,同时操作时引起的应激反应尤其对合并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寻求不适反应小、安全性高、功能全面的胃镜是临床医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众多研究证实,无痛胃镜及超细胃镜在改善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不安情绪及不适反应有着绝对的优势。徐辉等[3]对274例具有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分别行超细胃镜、普通胃镜及无痛胃镜检查的观察发现,无痛胃镜几乎所有患者无明显不适反应,超细胃镜近25%出现不适反应,而普通胃镜75%患者出现恐惧、恶心、呕吐等症状,显示无痛胃镜及超细胃镜在病人耐受及配合程度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本研究发现,检查前超细胃镜组、无痛胃镜组、普通胃镜组检查前出现紧张不安等心理不适分别占41%、32%、95%;三者检查中出现不适反应分别为19.3%、4.8%、79.0%;与普通胃镜比较,无痛胃镜与超细胃镜检查不适反应少,患者耐受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相符。

操作时对受检者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观察可以客观评估胃镜检查的安全性[4]。于洪等[5]对行胃镜患者检查的患者动态监测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和饱和度时发现,鼻胃镜检查组患者心率及血压波动范围明显较普通胃镜组小,表明与普通胃镜比较,超细胃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无痛胃镜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均较检查前降低,超细胃镜组心率、血压则较检查前稍升高,血氧饱和度变化不大,而普通胃镜组检查中上述指标均较检查前明显增高,与普通胃镜比较,超细胃镜及无痛胃镜对患者生命体征干扰较少从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超细胃镜的观察指标波动范围最小,与其他二者比较,安全性最好。

通过对超细胃镜、无痛胃镜、普通胃镜的对比研究发现,三种胃镜检查均安全可靠,但超细胃镜的观察指标波动范围最小,与其他二者比较,安全性最好,且超细胃镜(经鼻)检查过程中患者可以说话与医生进行交流,对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及医生更好的了解患者病情帮助尤大,但超细胃镜因内镜本身分辨率所限,显示图像与普通胃镜图像质量上有一定差距,且超细胃镜镜身细软,经鼻腔入镜需一定技巧,最好由内镜技术纯熟的医生进行操作;无痛胃镜检查痛苦最小,受检者耐受性最高,优于超细胃镜及普通胃镜;三者诊断正确

参考文献

[1]戈之铮,李晓波.新型超细胃镜临床应用的初步评价[J].中国消化杂志,2004,21(6):412.

[2]王盛根,王寿九,涂金兰,等.超细胃镜在食管狭窄扩张术中作用的观察[J].中国消化杂志,2006,28(8):563-564.

[3]徐辉,郑淑梅,蒋明德,等.超细内镜、无痛内镜与普通内镜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消化内镜,2009,3(1):23-25.

[4]Murata A,Akahoshi K,Motomura Y,et al.Prospcetiv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cceptability of unsedated transnasal endoscopy inyounger versus older patients[J].J Clin Gastroenterol,2008,42(9):965-968.

超细胃镜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收集

为了尽量减轻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我院消化科内窥镜中心于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通过Fujinon EG-470N5超细胃镜(直径0.59 cm)共检查6329例患者,其中≥60岁者(老年组)2175例(34.37%),<60岁者(非老年组)4154例(65.63 %);检查发现患有胃部溃疡病例460例,其中老年组180例(39.13%),年龄61~84岁,平均(68.9±7.2)岁,男119例,女61例;非老年组280例(60.87%),年龄15~59岁,平均(37.6±10.6)岁,男206例,女7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过Fujinon EG-470N5型超细电子胃镜检查,被检出胃溃疡患者中433例系经口超细胃镜检查,27例患者经鼻超细胃镜检查;经鼻超细胃镜检查者中老年组19例。每位受检者均行多点多块(≥6块)活检组织送病理科检查确诊。检查中注重观察比较溃疡发病部位、大小及数量等。同时每位受检者均给予13C-UBT(尿素呼气试验)检查,诊断有无Hp感染。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2组数据比较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表现比较

老年组胃溃疡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绝大多数为腹部无规律疼痛,以隐痛或钝痛多见,部分患者无腹痛,仅有腹胀、反酸、喛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典型节律性腹痛、腹胀者远少于非老年组。见表1。

注:与非老年组比较,*P<0.05,**P<0.01

2.2 2组胃溃疡发生率比较

本文仅观察胃溃疡在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间发生率差异,而单纯十二指肠溃疡与食管溃疡、溃疡型胃癌暂未列入观察范围。老年组胃溃疡检出180例(8.28%),非老年组检出280例(6.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胃溃疡发生部位比较

老年组发生于胃底贲门部的溃疡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1)。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者中老年组所见胃部溃疡大多位于胃窦部,伴发于胃体部1例,胃角部5例与幽门管1例,而非老年组仅见1例位于胃角部,余均为胃窦部。见表2。

注:与非老年组比较,*P<0.05,**P<0.01

2.4 2组胃溃疡大小(直径)比较

老年组>2.5 cm的溃疡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1)。见表3。

注:与非老年组比较,**P<0.01

2.5 2组胃溃疡伴Hp感染比较

老年组伴发Hp感染者较非老年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注:与非老年组比较,*P<0.05

3 讨论

PUA中以胃溃疡居多[3,4]。老年性胃溃疡病无论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内镜检查所见、Hp感染、并发症及其防治等方面均与中青年人胃溃疡病有所不同。如临床上症状大多不典型,很多病人缺乏规律性腹痛表现,易与心绞痛、胆绞痛、食管疾患等相混淆。有研究认为症状不典型可能与溃疡位置上移,或胸腹脏器的感觉神经纤维在体壁和皮肤上的定位相互重叠有关[5,6];也有学者认为可能与老年人神经末梢感觉迟钝,症状易被其他伴随症状掩盖有关[7,8]。本文观察发现,老年组临床表现为不典型腹部症状者高达124例(68.89%),无症状者为39例(21.67%),与非老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消化道外症状如头晕、乏力与胸闷、心悸分别为109例(60.56%)、78例(43.33%),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31例(11.07%)与18例(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老年人胃溃疡的特点之一是溃疡发生位置上移、溃疡直径较大,与老年人胃体、胃窦黏膜交界线上移,胃体黏膜胃窦化、胃黏膜退行性变伴肠化,局部防御能力减弱、黏膜血供差,以及Hp感染率高等相关[9,10]。本组资料显示老年组胃底贲门部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而胃窦部溃疡与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发生率老年组均较非老年组少,但差异尚无显著性。故在对老年人检查胃镜过程中,应注重倒镜旋转以便对胃体及胃底高部位的仔细观察。同时,本文观察还发现,胃溃疡直径在≤2.5cm时,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无显著差异;当胃溃疡直径﹥2.5cm时,老年组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

老年人胃溃疡另一特征是Hp感染率较高。大量资料证实,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B细胞淋巴瘤发病与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11,12]。本研究老年组Hp感染率高达73.89%,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57.14%(P<0.05)。这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全身抵抗力下降,胃窦黏膜上移,常伴发萎缩性胃炎、肠腺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使得Hp感染的机会增加,同时机体清除Hp能力降低,携带Hp的时间延长[13]。

应该注意的是,老年人巨大溃疡发现后,虽然活检病理未发现癌细胞,但在经过正规抗Hp治疗与抗溃疡治疗1~2月内,症状未能减轻或消失,胃镜检查溃疡尚未愈合者,应高度怀疑癌变或溃疡型胃癌,可进一步通过超声内镜、内镜下染色检查与增加多点病理组织活检、免疫组化等检查证实或排除[14]。

本研究应用的是直径5.9 mm超细电子胃镜,其检查操作方法与普通细型电子胃镜基本相同;且因其镜身细软,可从鼻腔内插入检查,明显减轻患者经口检查时的咽喉部不适反应。但是,也因其镜身较软,检查过程中(尤其是在通过幽门管时)有一定难度,故检查操作者需谨慎;另外,由于镜身较细软,操作不慎会在胃腔内造成死角,检查者应通过倒镜及反复注气、抽气、吸水等过程认真细致观察,尤其是胃底及贲门部,以免胃部高位病变的漏诊与误诊。

超细胃镜 篇4

关键词:超细胃镜,胃息肉,体会

胃息肉是消化内科较常见的疾病之一, 大部分见于老年人, 因易发生出血和癌变, 故一经发现应予以早期切除。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之间在超细电子胃镜下行胃息肉切除治疗胃息肉55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5例中男24例, 女31例, 男女比例1∶1.29;年龄28~81岁, 平均年龄58.7岁;病程12d~2.5年, 平均3.5个月;手术操作时间10~35min, 平均20min;44例为做胃镜检查时当即治疗。

1.2 临床资料

26例有程度不同的临床症状, 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饱胀、反酸、食欲减退、间歇性黑便、消瘦等;单发46例, 多发9例, 共有息肉68枚;长蒂或亚蒂息肉31例, 无蒂或广基息肉24例;直径0.5~2.2cm平均1.4cm;位于胃窦部23例, 胃角部16例, 胃体8例, 胃底5例, 贲门部3例;合并症有慢性胃黏膜损害53例, 糜烂性胃炎15例, 胃溃疡7例, 十二指肠溃疡6例。

1.3 治疗方法

(1) 器械设备为Olympus N180超细电子胃镜、CV-150成像系统、活检钳、高频电凝电切器和切圈套器等。 (2) 术前予胸部摄片、心电图、血凝常规、生命体征检查, 异常者应积极处理调整至稳定状态;术前禁食8h、禁水4h,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取下假牙和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 (3) 患者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口服液10ml约5min后, 放置口垫, 常规作胃镜检查, 找到病灶并充分暴露;对直径<0.8cm的带蒂或亚蒂息肉直接用活检钳夹除, >0.8cm者用圈套器圈套息肉后用混合电凝分次切除;对于无蒂或广基息肉, 用杵状电极在息肉顶部进行电凝, 直至局部组织苍白, 再在其边缘进行电凝使之2/3变色, 深可达黏膜下层;术毕检查胃壁完整性, 以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所有组织均送病理检查。

1.4 观察随访

术后进食流质, 忌辛、辣、热、烫饮食, 可口服云南白药、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1~2周;门诊随诊, 如有明显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 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术后2个月可行胃镜复查。

2 结果

本组55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 其中活检钳夹除13例, 圈套结扎切除18例, 电凝混切24例;未发生1例大出血、穿孔、严重腹痛等并发症。病理诊断为炎性息肉25例 (45.5%) , 腺瘤性15例 (27.3%) , 增生性11例 (20.0%) , 炎性纤维性4例 (7.3%) 。所有患者经过6~36个月的随访, 均未见复发。

3 讨论

3.1 疾病基础

胃息肉是指起源于黏膜的细胞生长聚集形成的、从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息肉样组织, 是消化内科常见病之一。起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大约2/3的息肉出现在60岁以后的人群。绝大多数胃息肉是在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的, 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少部分有上腹部隐痛不适、饱胀、恶心、反酸、食欲减退、间歇性黑便、消瘦等临床表现。WHO将胃息肉分为腺瘤和增生性息肉, 腺瘤为癌前病变, 应积极治疗或随访[1]。

3.2 胃镜治疗

经胃镜高频电凝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 已成为成熟、普及和首选方法[2];最适用于有蒂息肉, 可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蒂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发症是出血、穿孔和电凝术后综合征等, 只要提高水平、精细操作, 常能使发生率降低。笔者选用管径最细并配备图文系统和各种治疗器械, 使治疗具有简便易行、操作时间短、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不需住院、医疗费用低、恢复快、不易复发等优点, 患者乐于接受。近年来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 内镜切除的手段越来越多, 适应证越来越广泛。

3.3 注意事项

(1) 术前对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凝血障碍, 半年内发生心梗的患者应经治疗稳定后再行手术;术前禁食, 摘下包括假牙、首饰等所有金属物品; (2) 广蒂或无蒂的息肉可在其基底部黏膜下层分点注射肾上腺素盐水, 以托起息肉, 预防出血; (3) 瘤体较大时, 为防止损伤对面胃壁, 应将胃内适当多充气扩张胃腔, 并合理变换患者体位, 使之能顺利圈套瘤体, 术毕抽尽胃内气体; (4) 严格掌握电凝功率与熟练操作技术, 凝切时应先凝后切或混切, 切勿强拉硬扯[3];术毕检查切割创面有无出血, 可以适当电凝或喷洒生物胶止血;检查胃壁完整性, 以防穿孔; (5) 所有标本均应送病理检查, 以防恶变可能。

综上所述, 在超细电子胃镜下行胃息肉切除, 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不易复发、经济方便等优点, 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和开展。

参考文献

[1]胡菱, 李忱.内镜下胃息肉电凝切术163例临床分析 (J) .中国伤残医学, 2009, 17 (6) :84-85.

[2]江超先, 陈建国.经胃镜高频电凝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 (J) .中国消化内镜, 2008, 9:76-77.

超细胃镜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接受放疗术治疗的鼻咽癌患者, 纳入标准: (1) 鼻咽癌放疗术后患者张口困难, 齿间距缩小不能放入替代牙垫的5 ml注射器外套管; (2) 经口进食困难导致营养不良, 而胃肠道功能正常; (3) 收住院予行PEG; (4) 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具有胃造瘘禁忌证如凝血功能障碍、腹膜炎、腹膜透析、无胃及任何不能配合行胃镜检查的疾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2例。观察组中男7例, 女5例, 年龄32~65岁, 平均 (45.2±6.2) 岁。对照组中男8例, 女4例, 年龄31~64岁, 平均 (44.7±5.7)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取左侧卧位, 嘱患者张口, 从口内送入弯曲导丝抵至咽后壁, 超细胃镜经鼻进镜, 直视下越过导丝进入食管及胃内, 进镜后先充分吸尽胃内液体, 然后充分注气使胃扩张。胃镜直视下指压腹壁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常使用左锁骨中线、剑突与脐连线中上1/3水平处作为穿刺点) , 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切开腹壁皮肤 (0.5 cm切口) , 将套管针垂直穿入胃腔, 在胃镜监视下调整刺入深度, 退出针芯, 置入导引丝。通过超细胃镜活检钳钳夹, 将造瘘导引丝与超细胃镜一起经鼻退出。拉出口腔内导丝, 将造瘘管导引丝经口拉出, 体外将导引丝与造瘘管末端相接, 从腹壁牵拉导引丝, 将造瘘管经口拉入胃腔, 直至将饲管拉出体外;再次经鼻插入胃镜, 见蘑菇头与胃壁紧贴, 将体外的造瘘管固定于腹壁。再次消毒腹壁切口, 给予无菌纱布覆盖造瘘口, 手术结束。手术前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对照组患者取左侧卧位, 先予开口器撑大口腔张开程度, 再以5 ml注射器外套管制作牙垫替代普通牙垫置入口腔, 超细胃镜经口进镜进入胃内, 进镜后充分吸尽胃内液体, 然后充分注气使胃扩张。胃镜直视下指压腹壁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常使用左锁骨中线、剑突与脐连线中上1/3水平处作为穿刺点) , 做好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切开腹壁皮肤 (0.5 cm切口) , 将套管针垂直穿人胃腔, 在胃镜监视下调整刺入深度, 退出针芯, 置入导丝。通过超细胃镜活检钳钳夹, 将导引丝与超细胃镜一起退出。体外将导引丝与造瘘管末端相接, 随后操作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胃管起饲时间。

1.3.2 应激指标

术中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5 ml, 3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血清检测应激反应指标, 包括肾上腺素 (E) 、去甲肾上腺素 (NE) 、肾素 (R) 以及血管紧张素Ⅱ (ATⅡ) 。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为造瘘口感染1例, 造口旁渗漏1例;对照组并发症为造瘘口感染1例, 造瘘口渗血1例, 牙齿松动2例, 牙龈出血1例。观察组术后胃管起饲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应激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应激指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以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胃肠道营养是长期营养支持治疗的有效手段。以往大多采用经鼻胃管或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但长期应用时并发症较多, 如造成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甚至出血, 造成反流性食管炎甚至严重的吸入性肺炎等, 而且营养管需要定期更换, 造成诸多不便, 故目前PEG是大多数有条件患者进行长期胃肠道营养的首选方式。在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等多个国家多数医院均把PEG作为常规治疗项目, 是一项无需外科手术和全身麻醉的造瘘技术。由于其操作简便、迅速、安全、成功率高, 仅在胃镜室或床边局麻下即可进行, 患者易于接受。该技术既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又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3,4], 对疾病的治疗和病体的康复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进行的PEG治疗主要包括三种方法:Ponsky-Gauderer拖出 (pull) 法、Sacks-Vine推入 (push) 法、Russell插入 (Introducer) 法, 其中以pull法的应用最为广泛[5]。但应用普通胃镜行pull法PEG也有其局限性, 如鼻咽癌放疗术后患者因张口困难, 齿间距过小、不能放入牙垫导致操作失败。近年来, 随着超细胃镜的出现, 大大拓宽了PEG的应用范围, 因其直径较细, 在PEG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如可应用于齿间距较小患者, 操作过程中患者反应较小等[6,7,8]。但目前国内报到仍多为用5 ml注射器外套管代替牙垫经口进超细胃镜行PEG, 对于齿间距更小的患者操作仍较困难, 常需应用开口器强行撬开牙齿, 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在国外曾经也有将pull法用于经鼻超细胃镜辅助胃造瘘[9]。他们采用的是一种蘑菇头可通过鼻腔的造瘘管, 这种造瘘管经过鼻腔时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而且, 由于这种蘑菇头既小且软, 其在胃内固定造瘘管的作用也相应削弱, 因而易使造瘘管从窦道间滑脱, 这也限制了其应用。

鼻咽癌患者放疗术后常常有进食困难、吞咽困难、反流性食管炎、吸入性肺炎等情况发生, 是行PEG的绝对适应证, 但由于多数患者张口困难、齿间距小, 给PEG操作造成了不便。对此类患者进行PEG时传统的方法是先用开口器撬开牙齿再经口进镜进行操作, 因进行此操作时患者常处于清醒状态, 撬开牙齿时患者痛苦明显, 难以忍受, 常需数人按压患者协助, 才能完成, 此过程即增加了操作时间, 也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同时还增加了撬开牙齿所导致的牙齿松动、脱落、口腔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在本研究中, 对于鼻咽癌放疗术后张口困难的患者, 将ERCP中的口鼻交换技术应用于PEG中, 避免了强行撬开牙齿的过程, 同传统的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 应激指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以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两组患者术后起饲时间则无明显差异, 说明通过改良的方法对鼻咽癌放疗术后张口困难患者进行PEG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手术并发症, 同时还可以达到与传统方法同样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研究超细胃镜经鼻进镜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PEG) 在鼻咽癌放疗术后张口困难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应用超细胃镜行PEG的鼻咽癌放疗术后张口困难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2例。观察组经鼻进镜行PEG术, 对照组经口进镜行PEG术,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中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胃管起饲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应激指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以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鼻咽癌放疗术后张口困难的患者, 超细胃镜经鼻进镜行PEG既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 又能减少患者操作时的痛苦, 同时可以达到与传统方法相同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超细胃镜,胃造瘘,鼻咽癌

参考文献

[1]袁智敏, 陈乃超, 陈超刚, 等.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改善鼻咽癌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J].吉林医学, 2012, 33 (24) :5175.

[2]Blumenstein I, Borger D, Loitsch S, et al.A glycerin hydrogelbased wound dressing prevents peristomal infections afte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Nutr Clin Pract, 2012, 27 (3) :422-425.

[3]Fatade F, Axelrod D, Lien K, et al.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tube placement complicated by a gastric pseudoaneurysm and recurrent hemorrhage[J].Nihon Shokakibyo Gakkai Zasshi, 2012, 109 (3) :418-424.

[4]Das L, Bowden A, Cooper R G, et al.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feeding-a life-saving intervention in SSc-myositis overlap with pharyngeal dysfunction[J].Rheumatology (Oxford) , 2012, 51 (8) :1518-1520.

[5]卢杰夫, 姜海行, 覃山羽.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对患者营养及生活质量的改善[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 20 (33) :3272-3276.

[6]陈学清, 冯灼彬, 钟亮玉, 等.超细鼻胃镜辅助胃造瘘[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9 (1) :121-123.

[7]卢水荣, 杨小青.鼻胃镜在胃造瘘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荟萃, 2011, 26 (4) :312-314.

[8]Yagishita A, Kakushima N, Tanaka M, et al.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using the direct method for aerodigestive cancer patients[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 24 (1) :77-81.

上一篇: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下一篇:心电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