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胃镜检查治疗(精选7篇)
急诊胃镜检查治疗 篇1
消化道出血每年的发病率约为0.5%~1.5%, 采用急诊胃镜能在短时间内对上消化道出血做出诊断, 从而能有效确定患者出血的原因及部位, 并能对患者采取有效、及时的治疗, 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1]。本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急诊胃镜进行治疗, 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2例, 女18例, 年龄12~74 (48.5±5.2) 岁, 发病时间12~48 (38.5±5.5) h。其中28例出血量<1000ml, 22例出血量1000~1500ml, 10例出血量>1500ml。其中临床表现为单纯性呕血18例, 表现为单纯性黑便12例, 兼有呕血及黑便20例。
1.2 方法
采用PENTAX EG-2931, EG-2940电子胃镜进行检查, 并采用Olympus NM-3K内镜注射针行局部注射治疗, 对于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采用MBL﹣6连发套扎器进行套扎治疗[2]。患者入院后转入内科治疗,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对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 出现休克的患者应对其进行纠正治疗,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并维持患者血压。对于急性大出血导致严重贫血的患者应纠正其贫血症状, 待其血红蛋白水平>60g/L时再对患者行胃镜检查。年龄>60岁的患者应对其行心电图检查, 对于存在严重心血管异常的患者应对其行心电监测, 并对其准备好抢救物品。为了避免人为操作引起的损伤, 患者检查前应不对其行进行插管洗胃, 当采用胃镜检查时可对其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局部冲洗, 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及抽吸的方式来避免由于出血过多对观察结果造成的影响。对于静脉曲张性患者主张对其进行局部黏膜注射肾上腺素, 每次注射1~2ml;对于动脉血管出血的患者可采用钛夹进行钳夹止血。对于静脉曲张破裂性出血, 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套扎治疗[3]。
2 结果
2.1 胃镜诊断结果
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检测率为100%, 检测的病因依次为急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食管粘膜病变、贲门恶性肿瘤、十二指肠癌及原因不明。见附表。
2.2 治疗结果
胃镜检查有效率为90% (54/60) , 患者止血率为96.67% (58/60) , 病死率为1.67 (1/60) , 静脉曲张12例患者在胃镜下行套扎治疗后止血成功, 对患者观察1w后患者均没有出血现象。其余非静脉曲张患者在胃镜下行局部注射治疗患者出血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其中1例贲门恶性肿瘤患者因癌细胞扩散治疗无效死亡。
3 讨论
胃镜检查是目前检查上消化出血的有效方法, 并且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有效诊断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病因, 患者能在镜下止血。相关文献指出, 胃镜对上消化道诊断的准确率高达85%~95%, 本研究中患者诊断准确率达100%, 与相关文献的诊断结果一致, 从而说明采用胃镜对上消化道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是决定患者是否适合应用胃镜检查的重要原因。对于失血过多引起的血压不稳定或血压偏低的患者以心率增快作为机体代偿, 而此时采用胃镜检查会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 从而导致心率减慢, 因此会影响心率代偿能力, 从而导致患者无法耐受而需要终止检查。因此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应待其生命体征稳定后对其行胃镜检查。患者年龄与出血具有密切的关系, 年龄越大的患者, 发生出血的可能性也将增大, 出血的严重程度也越重, 这可能与老年患者动脉硬化有一定的关系, 老年患者血管凝血机制及收缩功能下降, 因此当患者发生出血时不容易止血。
本院对6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肾上腺进行治疗, 患者有效率为90% (54/60) , 患者止血率为96.67% (5860) , 病死率为1.67 (1/60) 。因此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胃镜检查能有效查出患者病因, 对活动性出血患者在胃镜下进行止血是安全有效, 能有效提高止血率, 降低患者病死率。
摘要: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临床诊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检测率为100%, 检测的病因依次为急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食管黏膜病变、贲门恶性肿瘤、十二指肠癌及原因不明。胃镜检查有效率为90% (54/60) , 患者止血率为96.67% (58/60) , 病死率为1.67 (1/60)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胃镜检查能有效查出患者病因, 对活动性出血患者在胃镜下进行止血是安全有效, 能有效提高止血率, 降低患者病死率。
关键词:急诊胃镜,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武兴东, 王刚.急诊胃镜在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8) :698.
[2]覃丽佳, 谭诗云, 廖国海, 等.急诊胃镜在残胃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2, 24 (5) :558.
[3]马钰辉, 张治.急诊胃镜在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运用价值[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2, 11 (2) :602.
急诊胃镜检查治疗 篇2
关键词:消化道溃疡;胃镜下止血;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065-01
消化道溃疡是临床极为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发病迅疾,进展快,易引起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严重者会因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安全。传统的外科切除手术对止血效果良好,但也存在切口大,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而胃镜下止血疗法则不仅手术简便安全,而且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快,逐渐在临床上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本文就此对胃镜下止血治疗急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6月我院胃肠科门诊收治的78例急性消化道溃疡患者,均符合消化道溃疡出血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反复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黑便、出血量大等。经胃镜检查确诊胃溃疡出血21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3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22例。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18~65岁,平均(45.3+7.34)岁;溃疡面积≥2.0*2.0cm 23例,其余均为1.0*1.0cm~2.0*2.0cm。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在年龄、性别、入院出血天数、溃疡面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时均待血压、心率、呼吸、心电等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治疗。观察组行胃镜下止血治疗。先予安定10 mg肌内注射,并用1:500去甲肾上腺素冲洗溃疡面,待去除表面白苔后,在溃疡面喷洒10%孟氏液20~40 m1,对弥漫性轻微出血病灶可喷洒凝血酶400-1200U止血;若仍有继续出血症状,则改行电凝止血,电凝指数为3.0~3.5,连续脉冲>3个;对出血面积较大或动脉出血患者可用钛夹钳止血。待无活动性出血后方可退出胃镜。行尿素酶试验,继续辅助治疗为推注奥美拉唑静脉40 mg/d,1周后剂量调整为20ml/d,改为口服治疗,持续4周。对照组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行溃疡单纯切除术1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23例。
1.3 疗效评定 (1)止血评定标准:①红细胞、血红蛋白压积无降低;②血压>90/60mmHg;③脉搏60-100次/min;(2)治疗效果评定:治愈: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大便潜血阴性,心率、血压稳定,呕血停止;有效:黑便、呕血于治疗36~72h停止,血压、心率趋于稳定;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血压、心率波动,或再出血;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略高于对照组的92.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后止血用时、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比较,观察组在止血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及大便潜血转阴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较为复杂,目前来看以消化性溃疡致大出血较为多见,而其中尤以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最为典型。由于该病发病突然,进展快,如不及时采取处理将会迅速发展成消化道大出血,导致患者因血容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有效止血对抢救至关重要。
基于急性消化道溃疡出血发病率高的原因,临床该疾病样本较为丰富。据观察来看,以往行溃疡或胃大部切除术来抢救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缺点是创伤大,继而引起并发症增多,而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患者存在耐受性差问题。随着微创理念和胃镜技术的发展,经胃镜下止血疗法逐渐在各大医院得到成熟应用。观察发现,首次采取胃镜下止血处理基本能使出血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大大缩短的病程和住院时间[2]。本组资料显示,经胃镜下止血的观察组与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差异并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上述两种方法均对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有效,但胃镜下止血处理能减少创伤和并发症,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因此降低,因此优势更为全面。不过,在内镜治疗后也存在溃疡再出血易发现象,研究发现及时给予抗酸剂和幽门螺杆菌治疗,可较好地控制溃疡再出血,巩固治疗效果。表2结果显著胃镜下止血治疗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正常、大便潜血转阴天数均明显短于手术治疗的对照组,说明经胃镜止血治疗术可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效果好,能加快康复进程。
不过,并非所有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均适用于胃镜止血治疗,多临床系胃镜止血失败案例分析发现,老年患者、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处理溃疡困难、溃疡部位暴露不全使胃镜热探头无法与药物完全触及等因素均会导致胃镜止血效果受影响[3],因此,临床在治疗前后应做好严密观察,对具备胃镜治疗适应征的患者可行急诊胃镜治疗,若对治疗后出现反复再出血的则建议改用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张少虹.急诊内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附81例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20lO,10(9):83-84.
[2]陈立群.急诊胃镜下止血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3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6):45—46.
急诊胃镜检查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接收的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年龄最大的69岁, 最小的20岁;男25例, 女15例。胃癌出血4例, 十二指肠溃疡20例, 胃溃疡11例, 迪厄拉富瓦病5例;轻度出血12例, 中度出血16例, 重度出血12例。同时选取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年龄最大66岁, 最小21岁;男24例, 女16例。胃癌出血3例, 十二指肠溃疡21例, 胃溃疡12例, 迪厄拉富瓦病4例;轻度出血11例, 中度出血17例, 重度出血12例。试验组选择急诊胃镜检查及镜下止血, 对照组选择急诊胃镜检查及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急诊胃镜检查及药物治疗, 试验组选择急诊胃镜检查及镜下止血。
1.2.1 急诊胃镜检查设备
笔者所在医院所用胃镜及注射针的生产商是OLYMPUS (奥林巴斯) , 型号是GIF-Q260型, 内镜注射针 (NM-200L-0423) , 热活检钳 (FD-1U-1) ;钛铗 (HX-610-135L) ;钛铗推送器 (HX-110QR) , 结扎患者食管静脉时, 选择六连发套扎器。
1.2.2 治疗
给予所有患者支持治疗以及抑酸治疗, 如果患者生命体征缺乏稳定性, 或者是出血量偏大, 还需予以输血以及扩容。同时, 对照组选择药物治疗, 即给予患者服用止血类药品, 使用8 mg/100 ml盐水去甲肾上腺素与生理盐水, 而试验组患者选择镜下止血方案。 (1) 当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时, 即可予以急诊胃镜检查, 如果患者存在着结痂点、活性出血或者是血痂等现象, 需及时予以镜下止血。 (2) 对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 可单一选择套扎、上止血夹以及电凝等方案, 如果还未达到止血目标, 即可联合两种、两种以上方案同时进行止血。 (3) 对于迪厄拉富瓦病患者, 需予以上止血夹;胃底静脉曲张出现破裂的患者, 需予以注射组织胶、套扎静脉曲张以及给药硬化剂等方案进行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一星期后, 如果患者黑便情况、呕血情况已经停止, 粪隐血检查结果呈现阴性, 而且出血状况已经改善, 代表治愈;治疗一星期后, 如果患者黑便情况、呕血情况已经停止, 粪隐血检查结果呈现阳性, 而且出血状况相对改善, 代表显著;治疗一星期后, 如果患者呕血量显著减少, 粪隐血检查结果从强阳性逐渐转变成弱阳性或者是阳性, 而且出血状况有所改善, 代表一般;治疗一星期后, 如果患者呕血量并未减少, 甚至出现重度出血症状, 代表无效[1]。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显著例数+一般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上述入选患者接受急诊胃镜检查以后,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 胃镜检查已经被一致认为是检查消化道出血的首个选择方式, 相关研究表明, 急诊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 对患者出血的病因诊断概率较高, 再加用胃镜外套管便可以彻底的将大量的血块和食物残渣等吸出, 减少二次胃镜检查的痛苦[1]。刘靖正等[2]认为全身性的疾病、上消化道病症均属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诱发因素, 而且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极高, 约为10%。一般而言, 如果出血量在400~500 ml, 即会有乏力、头晕等情况的出现, 但是, 如果较短时间内出血量已经超出1000 ml, 则可能会使之周围循环出现衰竭等情况, 导致急性大出血、病死等严重状况的发生, 无疑会给患者生命带来威胁[3]。不仅如此, 少量、反复出血还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贫血或者是营养不良等现象, 所以予以及时诊疗尤其关键, 是提升患者预后水平以及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4]。
本次入选患者接受急诊胃镜检查以后, 通过进一步分析患者出血原因后, 笔者发现其出血诱因有消化性溃疡、浅表性溃疡、上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胃底部有静脉曲张迹象、贲门撕裂以及急性胃黏膜病变等方面。消化性溃疡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因素, 青年男性比较多, 考虑可能与患者情绪紧张、饮食不当、饮酒等相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引起的出血, 一般是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属于药源性因素, 一般老年患者居多, 且这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者激素类药物相关, 同时这一因素也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 老年患者在服药时一定要密切观察, 该因素引起的出血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 及时停药, 并根据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一般效果不错;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 在目前患病率越来越高。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应将其诊疗时间控制在出血后1~2 d内, 当其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时, 予以急诊胃镜检查, 即可及时找出出血位置, 再结合患者临床指征开展镜下止血方案, 有助于提升止血效果[5]。而在诊疗环节, 由于患者生命体征缺乏稳定性, 所以还要尽量缩短检查时间, 并于术前给予肠蠕动抑制剂[6]。同时, 胃镜操作环节, 检查医师要保证视野的整体清晰度, 在退镜前, 嘱咐患者吸出气体, 再予以止血、门静脉压控制治疗, 在给予机体胃黏膜充分保护的基础上, 进一步控制并发症形成, 防止患者死亡。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及镜下止血除了具有较高安全性以外, 还有创伤性小及方便性高等优势, 因此成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首选方案。而本次入选患者中, 试验组选择急诊胃镜检查及镜下止血, 对照组选择急诊胃镜检查及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对照总有效率为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笔者认为,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选择急诊胃镜检查有助于提升其病变的整体检出率, 在查明出血诱因的基础上, 通过予以镜下止血治疗, 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同时还能够控制死亡病例的出现。
综上所述,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及镜下止血, 其病因诊断高及内镜下止血有效率高, 操作简单, 可行性高,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金露, 封其华, 武庆斌, 等.胃镜下凝血酶喷洒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4, 29 (24) :1912-1914.
[2]刘靖正, 周平红, 姚礼庆, 等.上消化道出血146例的胃镜治疗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 2013, 33 (5) :340-341.
[3]刘谋荣, 王莉.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有活动出血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 2014, 20 (10) :1616-1618.
[4]李彩丽, 孙泽群, 王斌, 等.超早期胃镜应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3, 22 (10) :1006-1008.
[5]张毅, 瞿春莹, 刘颖斌, 等.捆绑式胰胃吻合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 30 (3) :142-144.
急诊胃镜检查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诊断后病情被确诊, 均符合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诊断标准。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试验组中男15例, 女10例;年龄22~64 (43.32±2.34) 岁;溃疡面积0.6cm×1.0cm~1.5cm×2.5cm。对照组中男14例, 女11例;年龄23~65 (44.01±2.29) 岁;溃疡面积0.8cm×1.2cm~2.0cm×3.5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外科手术法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胃镜下止血治疗法, 先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发现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胃镜检查处理。对于大出血患者胃镜检查前先予以泮托拉唑80mg静推, 对于Forrest Ia-IIb使用去8%去甲肾上腺素对溃疡面进行冲洗完整暴露溃疡面, 若患者的出血程度较轻, 并且出血量不多, 则只需要喷洒适量的凝血酶, 剂量控制再1Ku~2Ku左右。若患者的出血程度较为严重, 则注射8%去甲肾上腺素于患者的溃疡黏膜处, 再进行APC电凝治疗, 将电凝指数调至为3.0~4.0, 给予三个或者更多的脉冲, 当确定患者不再出血时退出胃镜。术后给患者静注奥美拉唑药物, 40mg/次, bid, 连续治疗14d[2~4]。
1.3 临床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粪便潜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粪便潜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消化溃疡出血是指包括十二指肠、食管、胃、胆在内的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消化性溃疡出血属于高发疾病, 致病因素复杂, 临床上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消化溃疡出血发病快速, 病情危急, 在短时间内病情会有飞速的进展, 当患者一旦被确诊后, 需要立即进行控制和治疗, 否则患者出血量太大, 会导致急性循环衰竭, 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5]。
传统的临床治疗手术即开腹手术, 也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是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 手术过程中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 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较大, 延长了患者的治愈时间, 并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随学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腹腔镜手术治疗法已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并且深受患者青睐。在胃镜下进行止血治疗更具有安全性, 避免了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 术后患者的恢复速度快, 降低患者的痛苦感。急诊胃镜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清楚地观察到患者的溃疡出血位置和出血情况, 帮助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地判断, 从而可以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喷洒药物止血、钳夹止血、电凝止血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患者的发病时间在24h内比较适合急诊胃镜下止血, 因为该方法实施前必须确保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并且正常, 若患者的发病时间太长, 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失血性休克、合并严重感染等不良症状, 此时需要慎重考虑治疗方法。临床上导致急诊胃镜下止血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十二指肠动脉经过总结得分支处溃疡, 或者胃左动脉溃疡, 导致增加了处理难度; (2) 患者年龄较大, 血液动力学发生了改变; (3) 患者溃疡部位暴露不完全, 药物和患处无法完全接触。因此, 临床医生在进行手术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 防止不良事件发生[6]。
在本次研究结果可得, 试验组患者实施胃镜下止血治疗后, 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粪便潜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都得到了缩短,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较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 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实施胃镜下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安全可靠, 应用价值较高,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立群.急诊胃镜下止血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3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6) :45-46.
[2]杨光朝.急诊胃镜下止血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2) :272-273.
[3]童霞, 邓旭.胃镜下注射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疗效的比较[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10 (3) :237.
[4]吴思巧, 温子仪, 叶志其, 等.急诊胃镜下止血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J].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 (2) :219-220.
[5]李千迅, 杨文颖, 杨卓等.内镜下止血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IIb) 再出血率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1) :88-89.
急诊胃镜检查治疗 篇5
1 急诊胃镜的治疗方法
1.1 镜下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法
生物蛋白胶即纤维蛋白胶 (fibrin glue, FG) , 它是由适当比例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第Ⅷ因子、钙离子等组成, 模仿凝血机制的最后共同通路制成的止血剂。分为两种溶液, 溶液A含高浓度的纤维蛋白原和第Ⅷ因子, 溶液B主要含有凝血酶和钙离子, 当上述A、B两种液体混合时, 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接触后被激活, 形成纤维蛋白, 粘合于创口, 起到止血作用。经胃镜喷洒FG治疗静脉曲张岀血, 一方面可以封闭缺损组织, 阻止小静脉岀血, 另一方面可将创面与胃液隔离, 防止胃酸侵袭, 利于病变愈合[2]。
1.2 镜下注射硬化剂法
是对活动性岀血或近期岀现血栓的病灶用内镜注射针在病灶周围注射硬化剂 (如鱼肝油酸钠、聚桂醇等) , 注射后停留观察, 直至停止岀血。硬化剂的主要作用:①静脉内血栓形成;②增厚静脉管壁;③静脉周围黏膜凝固坏死形成纤维化, 增加静脉的覆盖层, 从而防止曲张静脉破裂岀血[3]。硬化剂治疗对肝功能几乎无影响, 不诱发肝性脑病[9], 但也有出血、溃疡、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
1.3 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法 (即组织胶)
又称镜下栓塞治疗法, 是对破口或破口起始端血管进行血管内注射人体组织胶止血。该法是治疗静脉曲张活动性岀血的首选方法, 而且是惟一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5]。组织胶在微量阴离子存在的情况下, 能产生瞬间聚合反应而固化, 且在生物组织上固化速度最快。组织胶和血液接触立刻发生聚合反应, 从液态转为固态, 在静脉内形成栓子, 达到立即止血效果。
1.4 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
是一种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的新方法, 它是对破口或破口起始端血管进行吸引, 将血管及其所在食道黏膜吸引到容积为1 cm3的透明帽内, 使用天然胶圈结扎透明帽内组织, 操作简单、有效。急诊胃镜检查观察并记录静脉曲张及岀血的部位、情况。拔出胃镜, 在其末端安装六连套扎器 (wilson-cook) , 重新插入胃镜进行曲张静脉的套扎治疗[6]。
1.5 高频电凝治疗法
该法是通过电极与岀血部位组织相接触时, 产生大量的热能, 使组织蛋白质凝固, 血管收缩, 进而止血。适用于喷射状岀血、活动性渗血、有半球形血管显露及散在出血点[7]。并发症有穿孔、岀血及肢体电极板处烧伤等。
1.6 金属钛夹治疗法
金属钛夹结构精巧, 用可旋转推进器通过内镜钳道送入内镜前端, 张开金属夹, 直接钳夹岀血病灶血管根部和顶部, 收紧并断离金属夹, 作用类似订书钉。其原理:利用夹子闭合时产生的机械力将岀血血管与周围组织一并压紧, 阻断血流, 从而达到止血目的。主要适用于血管直径小于2 mm的病灶岀血, 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岀血及食管胃底经破裂岀血的内镜治疗[8]。
2 急诊胃镜治疗的操作配合
2.1 常规胃镜检查的操作配合
2.1.1 物品准备
标准电子胃镜 (活检孔通道为2.8 cm) 、2T胃镜、斜视镜及直视镜;注射针为23G~25G一次性硬化针, 一次性双腔导管, 6-7-10连发套扎器, 金属钛夹, 钛夹可旋转夹子装置, 高频电凝发射器, 医用蛋白胶、鱼肝油酸钠注射液、聚桂醇、人体组织胶, 法国碘化油, 牙垫, 中单, 负压吸引器, 麻药等。
2.1.2 检查前准备
嘱病人解开衣领、放松腰带, 取左侧卧位, 头部略向后仰, 两腿微曲, 有义齿者取下;用5%利多卡因喷雾或盐酸利多卡因胶浆来麻醉口腔咽喉部黏膜。让病人咬紧牙套/牙垫。将中单垫于头下或使用弯盘接口腔分泌物, 以防污染床单位。连接胃镜电源, 打开负压吸引器。
2.1.3 检查时操作配合
护士协助医生插入胃镜, 当镜端到达咽喉部时, 嘱病人做吞咽动作, 以助镜头通过咽部进入食道。若感恶心, 可让病人做缓慢深呼吸, 对反应敏感的病人, 通过启发、诱导、暗示增加其安全感, 设法减少操作带来的痛苦。同时保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以防误吸影响进镜及造成周围组织损伤。检查过程中护士告知医生胃镜进入食道的深度及详细数据, 并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脉搏, 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 必要时停止检查[9]。
2.2 各种急诊胃镜治疗法的相应操作配合
2.2.1 镜下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的配合
护士将FG用相应的溶解剂充分溶解后, 分别抽入注射器中, 安装在推液器托架上, 前端与一次性双腔输送导管相连。递予操作者插入内镜活检孔道, 导管伸出胃镜前端2 cm, 确定出血位置后, 使两注射器内容物匀速通过双枪管道, 喷洒在溃疡表面。推注完毕, 向双腔管内注入2 mL空气排除管内残余液体, 观察数秒, 生物胶与组织黏附良好, 形成一层半透明乳白色薄膜, 观察数分钟如病灶不渗血, 则随镜退出, 将双腔输送导管拔出活检孔道, 并迅速冲洗内镜镜面及各孔道, 防止堵塞[10]。
2.2.2 镜下注射硬化剂的配合
用内镜注射针注射前要先检查注射针是否通畅并做好排气工作, 并收回针头, 由操作者插入内镜活检孔道。当术者将注射针外套对准目标后, 护士出针速度应与术者口令同步。注射时针头与黏膜保持15°~30°, 使药液较多聚集在黏膜下, 注射点不宜过多, 注射深度至黏膜下, 一般不超过0.4 cm, 不能进入肌层, 进针退针动作要快。在岀血灶周围注射时, 推药速度要均匀, 量要准[11]。观察数分钟如病灶不渗血, 则随镜退出。
2.2.3 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的配合
采用三明治夹心注射法:将注射针外套管充满碘剂 (或50%高糖) , 由医生调整胃镜视野使内镜注射针对准曲张静脉部位或曲张静脉最隆起处, 直接静脉穿刺, 有护士注入组织胶1 mL, 快速更换注射器, 注入2 mL碘剂 (或50%高糖) 以确保所有黏合剂全部进入胃曲张静脉内, 快速退针继续推碘化油或生理盐水, 确保注射针通畅, 以备再次使用。观察注射部位, 确认无岀血后退镜[12]。
2.2.4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套扎术配合
因内镜前装有套管, 使内镜前端不可弯曲的部分延长, 同时套管使内镜视野成筒状, 故进镜通过咽喉部分相对较难, 应在装有套扎器的内镜弯曲部拭擦润滑剂 (如硅油) , 嘱病人咽部放松并做吞咽动作, 必要时用手指帮助内镜通过。嘱病人调整好呼吸, 尽可能减少恶心动作, 在视野不清晰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蒸馏水或8%冰镇肾水冲洗食道, 保证视野清晰[13]。严格检查吸引器负压, 以确保吸引曲张静脉时有足够的负压。胃镜进食道选择好适当位置, 术者即可踩负压吸引器, 使曲张静脉吸在透明帽内, 静脉呈球形, 护士即可收手柄, 把尼龙线圈结扎在曲张静脉上。收手柄时不能用力过重过快, 以免静脉破裂出血, 而收的力量不足, 结扎效果差, 而且影响尼龙线圈脱落。最后轻轻推出手柄, 将尼龙线圈与手柄连接处分开, 反复操作直至手术完毕[14]。
2.2.5 高频电凝治疗配合
急诊胃镜使病灶显露清楚, 内镜直视下使用单极高频电凝头按压病灶, 给予电流25 W~35 W, 电凝1 s~2 s, 不超过3 s, 反复数次直至活动性岀血停止。根据病人病情和耐受性, 停镜观察1 min~2 min, 无再岀血出镜[15]。
2.2.6 金属钛夹治疗配合
当术者暴露清楚目标时, 护士随其口令迅速将钛夹置入器递交术者, 待前端从活检通道伸出时, 应听从术者指挥, 暴露钛夹, 并将其张至最大, 调整好方向。如果是岀血创面, 夹子方向与其垂直;如果能看到断端血管, 夹子方向与血柱及其断端血管的根部方向垂直。当术者把夹子推到满意位置时, 随着“夹”声, 助手及时回拉手柄, 当夹至目标满意时, “咔嗒”声响, 钛夹套锁, 并将其释放[16]。根据情况可依次放置3枚~5枚钛夹[17]。脱离钛夹后立即配合术者冲洗术野, 观察是否继续岀血。
3 注意事项
3.1 镜下喷洒生物蛋白胶配合注意事项
①根据医嘱配制医用生物蛋白胶, 需现配现用, 配置后须在4 h内使用, 为保证其疗效, 在最短时间配置完成;②由于药液较难溶解, 剧烈震荡产生过多泡沫, 故可以使用药物振荡器, 大大缩短溶解时间, 减少大量泡沫产生, 提高抢救效率;③使用蛋白胶时, 如处理不当, 形成的蛋白凝胶会堵塞胃镜活检通道或黏附在镜面上, 所以在制备时注射器及针头不能混用;④双腔输送导管退出内镜活检孔道后, 应迅速冲洗内镜镜面及各孔道, 防止堵塞。
3.2 镜下注射硬化剂配合注意事项
①急诊硬化治疗时间不宜过长, 不超过10 min为宜, 急诊注射量不宜超过20 mL;②穿刺后开始推注少量硬化剂, 如果曲张静脉迅速变灰白, 则提示刺入血管;如果形成灰白色的隆起则提示穿刺过浅且在血管外;如果无上述两种表现, 则提示穿刺过深且在血管底部;③推注硬化剂时, 速度和压力应严格按照医生要求, 速度过快或压力过大, 均易导致并发症。
3.3 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配合注意事项
①因组织黏合剂凝固迅速, 黏合力强大, 因而内镜操作需熟练, 配合人员也需训练有素, 最好有2名护士配合, 一人抽取黏合剂及碘油, 另一人配合注射。②当注射针刺入曲张静脉时, 需以最快的速度注射和拔针, 以防黏膜、针头粘住, 损伤黏膜和静脉壁。③要充分预防黏合剂堵塞内镜, 针头离开活检孔道开口要有一定距离, 以1 cm左右为佳, 以免渗出黏合剂将孔道堵塞。④要注意注射剂量及部位, 剂量不足将达不到治疗目的[18]。④治疗时要避免注射针内存留空气, 注射针管腔内要充满盐水, 连接注射时要用力得当, 如连接过紧, 延误操作时间, 可使注射针从静脉内脱出, 导致岀血;过于松动可使药物外溢造成剂量不足, 影响治疗效果[19]。
3.4 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配合注意事项
①操作前严格检查吸引器的负压力, 以确保操作吸引曲张静脉时有足够的吸引负压。②因装有套扎器的内镜通过咽喉部相对较困难, 可在装有套扎器的内镜弯曲部擦拭润滑剂, 如硅油[20]。
3.5 高频电凝治疗配合注意事项
护士术前检查高频电子发生器及各个电极连接有无障碍, 连接辅助电极与病人良好接触。调好电流指数, 通电时间。每次通电不宜超过3 s, 时间过长, 高频头易与病灶粘连, 分离后容易岀血。
3.6 金属钛夹治疗配合注意事项
①金属钛夹操作器在体外应认真检查, 以免术中岀现故障, 导致操作失误或不到位;②钳夹时需注意掌握方向、位置、速度与力度, 防止造成钛夹不完全套锁, 未能达到有效钳夹止血的目的[21]。
4 讨论
急诊胃镜检查治疗 篇6
关键词:胃镜,上消化道异物,综合护理
上消化道异物在急诊病症中较为常见,发病急且病情严重,主要是因为异物阻塞上消化道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以及呼吸不畅等现象[1]。不及时治疗会对上消化道造成损伤,严重时会引发患者窒息,危及生命。胃镜治疗中常会因非治疗因素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对临床的治疗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2]。本研究采取综合护理方式对急诊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确诊为上消化道异物患者11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患者均符合拟行胃镜治疗的标准,无认知、语言等障碍,可正常沟通。观察组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11~78岁,平均年龄(42.57±12.32)岁。对照组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10~76岁,平均年龄(41.37±12.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症状变化、生命体征以及意识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呼吸道保持通畅,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仪器及器械按标准进行严格消毒,治疗中需动作准确、快速,勿强行拉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具体情况如下:①术前准备:术前通过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等进行观察,做好相关评估。设施与物品准备齐全,有预见性的进行术前准备,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说明胃镜治疗的流程、目的和注意事项,结合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减少患者负面情绪,缓解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从性及信任感。②术中护理:手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病情的变化,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咳呛,引导患者放松,缓解紧张情绪,积极主动的给予配合。依据异物不同的性质、部位和形态,给予最佳的器械与措施进行处理,夹取时动作准确、快速,切勿强行进行拉拽,避免造成消化道黏膜的损伤,带来二次伤害。③术后观察:及时告知患者和家属病情的进展,减轻其心理负担,胃镜治疗中无异常出现的患者,观察无其他并发症的产生可准许患者离院。如对患者产生损伤,需住院治疗,时刻关注患者有无出血、胸闷、穿孔以及呼吸困难等情况的发生,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有效处理。根据黏膜不同的损伤,对患者的饮食给予指导,避免辛辣食物的刺激,选择适当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让患者学会自我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焦虑程度越严重。记录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抑郁、焦虑程度比较观察组的抑郁、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采用胃镜治疗后,观察组出现2例黏膜损伤,1例消化道出血,1例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为7.27%。对照组出现4例窒息,9例黏膜损伤,7例消化道出血,5例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为45.4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上消化道异物多为误服、误吞后异物无法排出,滞留于消化道中所引起,胃部与食管多发生。伴有呼吸、吞咽及上腹部疼痛等症状,未及时取出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3]。采取综合护理对治疗患者上消化道异物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的质量。采用胃镜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取综合护理对治疗患者上消化道异物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二次伤害,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避免二次伤害,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文仕,吉建霞,蔡玲.透明帽辅助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复杂异物36例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3):3211-3212.
[2]黄德旺,李岳桓.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异物132例体会.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1):28-30.
急诊胃镜检查治疗 篇7
关键词:经胃镜急诊治疗,部分进入型胆道蛔虫症,观察
1998-2013年收治部分进入型胆道蛔虫症患者17例, 进行急诊取虫治疗, 取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均为腹痛患者, 行胃镜检查时诊断为胆道蛔虫症。其中男9例, 女8例, 年龄14~69岁, 均为蛔虫部分进入胆道或嵌顿于乳头尚有部分在十二指肠。1条蛔虫进入15例, 2条1例, 9条1例。
方法:内镜经食管进入并抵达十二指肠降段, 当发现暴露于十指肠乳头部虫体时, 迅速置入内镜活检钳夹住虫体并将虫体沿十指肠降段向远侧持续牵拉, 直至虫体完全脱离十指肠乳头, 进入十二指肠降段后, 再缓慢回拉内镜活检钳, 使钳夹虫体接近内镜的物镜端, 使蛔虫随内镜同时缓慢退出体外, 如为多条蛔虫则如上反复, 将蛔虫取尽。
结果
17例均为蛔虫部分进入胆道, 并有一端在十二指肠内, 故基本均能夹住随镜取出, 仅有1例因操作稍慢, 虫钻入胆总管内, 后经驱虫消炎利胆后排出而愈。本组16例均于虫取出后疼痛缓解, 患者感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基本为随取随走, 不用住院, 本组未发现急性胰腺炎、胆管炎等并发症。
讨论
胆道蛔虫症是肠道蛔虫症最常见的并发症, 因蛔虫由于各种原因上行钻入胆管引起。患者均有突然上腹疼痛、呈钻顶样、突发突止、疼痛剧烈、辗转不安、不能忍受、十分痛苦的腹部急症。如无急腹症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 胃镜取虫是近年来兴起的新方法[1]。
病例选择:因胆道蛔虫症是一种症状体征相对典型的疾病, 特别在本病多发地区临床诊断较容易, 在短期发作的病例, 检查无急腹症体征, 无内镜检查禁忌证, 则可给患者行胃镜检查, 检查时尽量插镜至十二指肠乳头部以做出正确诊断, 同时做好取虫的准备工作, 做前务必给患者交待好取虫可能发生的情况, 以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器械选择:选择一般胃镜, 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均可, 因近年内镜检查已十分普及, 大多数卫生院均有胃镜, 为胃镜治疗胆道蛔虫症提供了较好的器械准备, 对钳取要求也不高, 一般活检钳均可。
取虫操作要点:要求操作医师动作熟练, 具能迅速达十二指肠乳头部以便观察清楚迅速做出正确诊断。如操作缓慢则容易诱发十二指肠频繁蠕动, 增加取虫困难[2]。另外钳取虫体应动作熟练, 用力适中, 用力过大容易将虫体夹断, 不能全部取出, 特别对于多条蛔虫的取出不必要求全部取出体外, 可夹住取出乳头外, 因反复进退内镜一方面增加患者痛苦, 一方面刺激会使虫钻入胆道增加取虫难度。术后常规给驱虫药驱除肠道蛔虫, 以防复发。
总之, 经内镜治疗胆道蛔虫症, 可在门诊迅速做出正确诊断, 并且迅速将虫取出, 解除患者痛苦, 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效果立竿见影, 节约费用, 值得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潘国宗, 曹世植, 刘彤华, 等.现代胃肠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