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治疗方法

2024-07-01

急诊治疗方法(精选12篇)

急诊治疗方法 篇1

在急诊外科经常会遇到面部外伤缝合或修复后患者不满意的情况,给医患双方带来很大的遗憾。面部外伤对容貌影响较大,如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同时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创伤。而常规治疗后又容易残留瘢痕。因此,自2007年以来,我们对109例面部外伤的患者采用外科整形技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有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恢复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09例。男性74例,女性35例。年龄4~62岁,以中青年居多。致伤原因有切割伤、车祸伤、摔伤、爆炸伤、动物咬伤及其他,其中切割伤和车祸伤居多。外伤部位多见于额部和颧部,其次是颊部、颏部、颞部、鼻部、眼睑等。其中4例皮肤缺损较大需要邻近皮瓣转移才能修复。

2 手术方法

2.1 麻醉

一般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对精神紧张、躁动不安的患者或儿童采用基础麻醉;对伴有脏器损伤须同时手术或创伤面积较大者采用全身麻醉。

2.2 术前处理

在排除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如内脏损伤、继发性脑损伤等)和排除继续影响生命体征稳定的因素(如继续失血引起的休克等)这两点的情况下,在进行颜面部外伤创面美容修复。将有毛发处去除,常规消毒铺巾后以过氧化氢、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创面,去除创面异物。

2.3 修复处理

彻底清创,清除污染及失活组织,创面彻底止血,采用微创技术,尽量保留组织,仔细修复颜面部神经、血管、肌肉、软骨等组织,特别要注意面神经损伤的修复,必要时可在显微镜下修复。缝合时皮肤伤口两侧的组织对合一定要严密;表面皮肤平整;尽量减小针距和边距;缝合较长创口时应先做定位缝合,再顺序间断缝合[1]。单纯钝挫伤,皮肤多无破损,如有血肿形成,可在无菌操作下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皮肤擦伤时,如有泥砂等进入皮肤深层,如未及时用毛刷洗刷干净,将遗留后期难以去除的斑点。擦伤创面可用凡士林等油纱布包扎,可减轻肿痛、保护新生上皮组织。如有皮肤缺损可采用辅助切口、Z成形术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

2.4 术后处理

术后保持创口清洁,局部适当加压包扎,必要时局部制动。拆线时间视伤口张力而定,拆线后可局部外用积雪甙软膏或硅凝胶贴膜3~6个月。

3 结果

109例面部软组织创伤患者在采用急诊整形修复术后,无感染、血肿、皮瓣坏死出现,伤口和创面均愈合良好。随访其中的76例患者3~6个月,术区均无明显瘢痕增生,缝合处无明显凹陷及萎缩,效果较满意。

4 讨论

面部暴露于人体表面,容易受到损伤,虽然对生命的威胁不如重要脏器那样严重和直接,但其对咀嚼功能、人体形貌的破坏及其伴随的社会心理障碍,远远重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2],因此其外伤的急诊治疗,除了功能重建之外,恢复正常形态同样重要,这正是面部外伤治疗的特殊性所在[3]。开展颜面部急诊创伤整形美容修复,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抢救生命第一,因美容整形手术技术操作要求精细,耗时较长,特别有皮肤软组织缺损或颅面骨折时,首诊医师必须执行抢救生命这一首要任务。

面部血供丰富,抗感染和愈合能力较强,为了抑制创口的收缩和减轻瘢痕的增生程度,创口闭合的时间越早越好[4],若清创修复时间较长,并已在院外采用非整形外科技术清创缝合,应有选择性地进行再次清创缝合,术后可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在清创缝合时,应按照整形外科的“微创”原则,运用整形美容技术。清洗创面时要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和避免异物留存,必要时可行针刺盲插探查[5]。严重污染的擦伤患者在经过创面刷洗、剔除、磨削的整形美容治疗后,避免了面部创伤性“文身”的发生。缝合时使用小针细线无张力缝合,避免患者术后出现瘢痕。合并面部大面积皮肤缺损者,应采用辅助切口、Z成形术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与其他损伤不同,动物咬伤后为预防狂犬病,原则上不作I期愈合,一般待2周后作II期愈合[3]。

面部外伤如涉及口唇周围、眼睑周围、鼻部、面颊部等特殊部位时,应根据不同的创伤原因及受伤部位的解剖生理特点,灵活运用整形外科的技术进行修复,如果处理不恰当,易造成面容损毁和器官的功能障碍。对组织缺损所在部位、大小、形态和深度等进行分析,设计灵活不同的修复方法,选择最佳最简的手术方案,在修复缺损的同时,兼顾面部术后美观不受影响[6]。

目前有些医生缺乏美容意识,在急诊手术清创时,目的仅停留在创口止血、清创和简单的缝合上,忽视了患者对美的心理需要。急诊创伤患者,在时间上没有过多地选择的余地[7],但医生绝不能只治疗驱体疾病而忽略了重塑容貌美的责任和义务。此外,有些医生不仅缺乏颜面美容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缺乏整形美容外科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而影响了他们的手术治疗效果,尤其是给患者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对于面部外伤的急诊治疗,医生必须改变原来只重视修复创面、恢复功能的观念,而应将恢复容貌提高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必须考虑到患者外表容貌与心理上的美容需要,将整形外科与颜面美学的原则与技术最大限度的运用于每例面部创伤的患者,以造福于广大患者。

摘要:目的 采用整形外科处理方法 和原则对面部损伤进行修复,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面部功能及形态。方法 针对109例面部不同程度损伤的患者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 ,治疗原则以微创为主,进行彻底清创,伤口修整,精细缝合。结果 109例患者术后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血肿,随访未发生瘢痕增生等并发症。结论 在面部损伤急诊处理中,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对患者面部功能及形态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整形,外科技术,面部损伤

参考文献

[1]王非,路东升.整形外科原则与技术在颜面部软组织外伤修复中的应用[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5,19(1):50~51.

[2]周树夏,顾晓明.现代颌面创伤救治的基本原则[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2):85~87.

[3]陈学杰,余墨生.面部外伤的急诊整形外科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5):558~560.

[4]GOSIEWSKA A,YI CF,BROWN LJ,et al.Differential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associated genes infetal and neonatal fibroblasts[J].Wound Repair Regen,2001,9(3):213~222.

[5]姜涛.整形美容外科方法Ⅰ期治疗面部外伤712例的体会[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5,27(4):128~129.

[6]戴维.拉尔夫.米拉德[美]著,程宁新等译.整形外科原则[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164~196.

[7]王玉银,庞素芳,赵柏程,等.试论急诊手术中的美与审美问题[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01,7(2):9.

急诊治疗方法 篇2

610041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急诊科 ZXX 【摘要】目的 论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实施的方法及有效效果。方法 培育优质护理的服务理念,调整护理工作模式、落实基础护理、拓展专科护理内涵、强化健康指导、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结果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人满意度较实施前大大的提高,患者对健康宣教也有了更大的知晓率,无纠纷投诉发生。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进一步强化了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内涵的理解,提升了患者对我院的满意率,我科护士曾多次得到病人夸赞。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方法 效果

2010年初以来全国各级医院先后贯彻国家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院的护理服务理念:“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出发点,是护理工作真正的“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从而提升患者和社会的满意度。我科从培育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调整护理工作模式、强化健康指导、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有以下资料显示。

1、一般资料

我科每日输液量均达90人次,护士10名,护士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5岁;职称:护师3名,护士7名;学历:大专9名,本科1名。

2、方法 2.1培育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内涵,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具体实施方案:a.实施人文关怀,组织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理解患者、尊重患者和以护理质量安全为核心”展开多角度讨论,积极引导使其将“用心守护,用爱慰藉”的优质护理理念融入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B.学会换位思考,引导护理人员多从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患者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满足。C.转变护理观念。变被动为主动,要求各班护士耐心观察并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及需求,切实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优质护理服务。

2.2拓展专科护理内涵,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我科以新病人居多,为此提出进科患者一杯水服务,要求当班护士在患者输液过程中主动为患者端上一杯水,让其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从而拉近护患距离,为护患有效沟通奠定基础。

2.3强化健康指导,促进患者康复。为使患者能及时得到护理人员的健康指导,掌握健康保健知识,我科对呼吸道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早期预防、饮食注意、疾病健康指导等进行了充分的学习和整理,是护士能在患者输液过程中更好的为患者进行宣教,使患者真正的收益。

2.4完善绩效考核,其旨是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我科制定了较为详细的量化考核方案。量化指标包括:出差次数,班次工作强度,夜班、个人考核、工作量、节假日上岗、服务态度等给予计数,从当月绩效总额中提出部分作为量化资金,并在护理工作人员当中进行技术骨干,服务态度,健康宣教等明星评选活动,并给予了金钱奖励,最大限度的调动了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效果

3.1提高了门诊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自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以来,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入院时的热情接待,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使我院今年的门诊量较往年大幅度的提高。

3.2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护理人员能够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的倾听患者的需求,是健康教育个体化,具体化。

3.3降低了患者呼叫率。护士主动到患者身边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能随时观察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年老体弱不能自行上厕所的给予第一时间的帮助。能主动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换液体,拔针。

3.4自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开展以来门诊患者投诉率大幅度降低。4小结

护理工作是普通而平凡的,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过去我们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得不到价值观的体现,而现在优质护理服务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心灵的幽宫,使它的光芒照耀了周围的一切,给周围的气氛增添了温暖,优质护理服务又更像是天使的翅膀,让我们在天空中遨游,走在了社会医疗体系的前端,与众多强者一起站在紫禁之巅。护士姐妹们只要大家众志成城,我们的价值观,病人及社会对我们的认可将一并实现。

参考文献

大咯血27例急诊外科治疗观察 篇3

1985年10月~1999年10月收治内科保守止血治疗无效患者27例,男11例,女16例;年龄21~64岁,平均43岁。24小时内咯血量<600ml者9例,600~1000ml者14例,>1000ml者4例;初次咯血9例,反复咯血18例;病因为支气管扩张症13例,肺结核8例,肺脓肿3例,支气管炎症2例,肺癌1例。

出血灶定位:根据胸片或原有支气管碘造影片诊断9例,根据胸部CT诊断12例,根据纤支镜面反射诊断5例,根据病史、体征诊断2例。

方法:手术切除27例,麻醉采用肌肉松弛剂诱导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均选用Carlen双腔导管插管。单线肺叶切除13例,肺叶加肺段切除8例,全肺切除5例,袖式切除1例。

结 果

治愈24例,出现并发症5例(18.5%),其中术后再次咯血2例,脓胸合并呼衰1例,呼衰2例,死亡3例(11.1%)。

讨 论

24小时咯血量>600ml或单次咯血量>300ml,即可诊断。大咯血急诊手术的成败关键在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出血病灶的定位、熟练的手术技巧。

手术时机的选择:一旦确定符合手术适应证,而又有呼吸道堵塞、窒息危险时,应尽早手术。手术最佳时机为2次咯血间歇期,若出血无停止迹象,则应立即手术。本组1例5岁女患,由于家属犹豫不决,延误手术时机,结果术后死于呼吸衰竭。

术前确定出血病灶的部位和性质,对治疗效果有决定意义。一般根据患者的自觉症,出血时的体征及胸片或胸部CT可以判定。自觉症状主要是出血侧胸部闷胀感和烧灼感,在咯血早期尤为明显,在出血时患侧肺部有明显湿啰音及管状呼吸音。但是对于双侧均有原发灶,或咯血后误吸到对侧而导致双侧均有湿啰音的病例,则不适合用此方法来定位。既往胸片或胸部CT,对于诊断出血部位,较出血后的胸片或胸部CT更有意义。咯血期间做支气管动脉或肺动脉造影,对于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有重要价值,但因条件所限,基层医院很难开展此项检查和治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于出血部位的判定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由于检查时的刺激可能引起再次咯血,所以对于术前其他检查方法不能确定出血部位而需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均在手术室进行镜检,同时做好紧急气管插管的准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后,立即手术。如果以上办法不能判定出血部位时,可在麻醉现行双腔气管插管后,分别开放左右两侧分支气管,轻轻吸引后,有新鲜出血侧为患侧。

手术技巧:术中首先要探索清楚切除范围,尽可能保留可逆性病变的肺组织。要控制住出血部位的相应支气管,这样即可以阻断支气管动脉出血,又可使出血局限于病肺内。在缝闭支气管残端前,要吸净余肺内的积血,清除管口的血块,以免术后余肺不张、实变。

急腹症的急诊治疗 篇4

急腹症常分类为炎性急腹症, 、穿孔性急腹症、梗阻性急腹症、扭转性急腹症、结石性急腹症、血管性急腹症。以下谈谈几种常见急腹症的处理。

炎性急腹症或感染性急腹症, 持续性腹痛阵发逐渐加重, 发热, 血常规白细胞增高。首先在对症支持营养治疗下, 采用广谱抗生素积极控制炎症, 重度感染性急性腹痛, 建议联合应用抗生素, 控制感染, 如果难以控制病情炎症继续扩散体温增高, 脉搏加速, 休克, 腹膜炎范围加大坏死, 腹内脏器出血, 需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阑尾周围脓肿, 采用非手术疗法, 化脓性、坏疽性或穿孔性急性阑尾炎采取手术疗法。发病72h内有胆石存在, 反复发作性急性胆囊炎, 可考虑胆囊切除术。如果是急性胆囊炎早期, 发病72h以上的可考虑非手术治疗。

穿孔性急腹症:多见于外伤致腹腔脏器穿孔引起, 突发全腹疼痛, 腹膜炎体征。开放性腹外伤, 当腹内脏器从腹壁伤口脱出时, 应及时用清洁的敷料覆盖或扣上中空的器皿进行保护性包扎, 如脱出腹腔脏器发生嵌顿缺血性坏死时, 应扩大腹壁伤口, 将它缓慢送回腹腔, 不要强行还纳入腹腔, 以免引起腹腔感染, 单纯肠壁损伤, 挫伤, 血肿可保守治疗, 胃肠道破裂一经确诊, 应及时手术修补。肝外胆管损伤一经确诊, 均需手术治疗, 对于腹腔内脏破裂或动脉大出血均应及时手术, 进行抢救。术前给于抗生素, 抗休克, 胃肠减压治疗, 维持水, 电解质, 和酸碱平衡。

梗阻性急腹症:以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停止肛门排气排便为主要临床表现, 治疗的原则是, 尽快查明梗阻原因, 解除梗阻, 矫正因梗阻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 具体治疗方法, 要根据梗阻的类型部位, 病人的全身情况而定, 对单纯性的肠梗阻, 特别是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 对粘连性肠梗阻, 如经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 甚至病情加重, 或怀疑绞窄性肠梗阻, 手术需及早进行, 以免发生肠坏死。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对于小儿, 阵发腹痛加重, 果酱样便, 腹部可触及, 腊肠样肿物, 钡透呈杯口样改变的, 在灌肠无效下, 手术复位或肠切除。

结石性急腹症:阵发绞痛, 血尿, 排尿痛。要明确结石性质, 部位, 采用解痉, 排石, 手术治疗。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 一般认为不需要立即行胆囊手术, 可观察和随诊。伴有下列情况时, 应及时考虑手术: (1) 口服胆囊造影胆囊不显影; (2) 结石直径超过2~3cm; (3) 合并糖尿病者在糖尿病已控制时; (4) 老年人和或有心肺功能障碍者。对尿路结石: (1) 直径<0.4cm的光滑结石, 90%能自行排出, 可嘱咐患者大量饮水, 跳跃运动, 止痛; (2) 中医中药治疗; (3) 体外液波碎石。最适宜<2.5cm的结石, 若需要再次治疗, 间隔时间不少于7d; (4) 手术取石。

痉挛性急腹症:阵发性巨疼可缓解, 反复发作。以胃痉挛和肠痉挛多见, 治疗多为对症解痉止痛治疗。

总之, 急腹症引起的急性腹痛, 诊断难度大, 病情多变, 急诊医生应严格掌握各类急腹症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 在第一时间内给患者最及时有效的治疗, 解除患者的痛苦, 对经过治疗后腹痛不缓解, 反而加重, 腹膜炎症状体征持续加重扩散, 疑有腹腔脏器穿孔或有大量出血, 输血输液血压不见好转上升, 腹腔穿刺抽出脓液, 血液或胆汁者, 有肠绞窄, 肠坏死应及时剖腹探查, 及时手术治疗。

摘要:急腹症以急性腹痛为临床表现, 是急诊外科的常见病, 发病急, 病种多, 进展快, 危害大, 往往涉及多个专业, 是需要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

关键词:急腹症,腹痛,急诊,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72~473.

急诊室护士急诊能力要求 篇5

一、工作特性急诊护理行为面临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以及被动面临的偶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致突发伤、批量伤病员的救治,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高责任的行业。急诊护理与专科工作相比有其独有特点:工作随机性大、时间性较强,护理工作要求高,技术复杂,各学科之间协作性强。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是急诊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护士急救能力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说急救护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抢救过程,直接影响着抢救的成功与否。

二、工作能力

1、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急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个合格的急诊护士,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和专科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和操作,从而赢得抢救病人生命的时机。基础理论知识包括: 生理、解剖、药理、生化及各科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包括:各种急症;危重病人抢救常规;CPR机制及有关操作;各种抢救仪器使用原理及注意事项;常用急救药物名称、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常用急诊检验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气分析结果;常见酸碱失衡的处理原则等等。同时,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急诊护士还必须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急诊医疗及护理的新业务、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急诊医学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抢救成功率。

2、精湛的急救技术

急救技术是急救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急救医学的发

展,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急诊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急救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急救技能;不仅是医生的合作者,而且在紧急情况下要能够独立进行抢救技术操作,如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洗胃、除颤、监护、机械通气、止血、包扎、固定等。如中毒病人的抢救主要是清除胃内残留毒物,减少毒物吸收,这离不开护士熟练的洗胃技术;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首先接诊病人的是护士,在通知医生的同时,要施以心肺复苏术;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首要问题是保证通畅的输液通路,要求急救护士要有扎实的静脉穿刺基本功;另外外伤病人的止血包扎固定、危重病人的监护、机械通气等都离不开急诊护士的参与。因此,现代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精湛的急救技术,才能适应急救医学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抢救一切可以抢救的生命。

3、较强的急诊意识

急诊意识是急诊护士对病人所持有的对病情时刻保持警惕性和对病人抢救过程时间性的一种特殊反映。作为一名急诊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急救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要有较强的急诊意识。急诊病人可分为三种:一是急而不危,即发病很急,但不会危及生命;二是危而不显,即症状尽管不明显,但不立即救治就会危及生命;三是急重症病人,即症状危重而复杂,需要立即救治的病人。护士要在危急的急诊病人中特别是成批伤员就诊时及时分出轻重缓急,对危而不显和急重症病人实施及时救治,没有较强的急诊意识是难以胜任的。

4、应急、急救处理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是各种能力最佳组合的一种能力,急救护士应急、急救

处理的综合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当机立断的思维能力、及时有效的急救技术操作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准确的记忆能力及较强的分析能力等。急诊抢救的病人往往是病情突然加重或意外事故受害者,随机性大,计划性诊断及治疗措施极少,而作为昼夜在临床第一线的急诊护士往往是病人的第一接诊人或病人病情变化的最先观察者。因此,要求急诊护士对抢救的应急反应要快,应变能力要强。否则,将会延误抢救时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急诊科工作不仅没有规律,而且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作为一名急诊护士首先要忙而不乱,随机应变;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如酗酒、服毒自杀等有法律纠纷的急救工作。这就要求护士及时、准确的观察、记录病情。服毒病人的呕吐物或洗出胃内容物保存送检等。还如各种危险性操作,输血等,对病人机体损害也大。在严格操作规程的情况下,要求急诊护士向病人及家属作出解释,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争取他们的理解,并签名支持。这样既为抢救病人解除顾虑,同时也保护了自己。

5、沟通的能力 急诊是医院服务的一个窗口,是通过护理人员的集体协作,为特定人群进行防治疾病的场所。直接反映医院的精神文明和业务水平,代表医院的形象。急诊护士在工作中经常与各种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知识层次、文化修养等类型的病人接触,语言是他们与病人沟通的最重要工具,有技巧地运用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应是广大护士医学专业能力之外的又一项基本功。要达到与病

人有效的沟通,语言的修养和技巧是护士们必备的本领。所以掌握和发挥语言艺术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语言作为人们表达意思、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在沟通医患关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统计资料显示:在医患纠纷中,有65%是由于服务方面的问题引起和诱发的。而这其中35%是由于医务人员说话不当造成的。这种情况在急诊的护理中却是最易出现的。急诊病人发病急,患者或家属往往被突然出现的病情弄得头昏脑涨,焦虑烦躁,就诊后急于想得到明确的诊断或者病情减轻,此时,如护士出言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与患者或家属产生不和,从而发生纠纷。护士的语言是治疗与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体现了护士的素质,可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与康复,医务人员有时简单的一句问候都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安慰,而一句短短的不慎的语句,就会产生一个较大的纠纷。因此,急诊护士应当重视语言的学习和修养,它不仅是护理交往的需要,而且是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需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得以保证的需要,是提高急诊护士在病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提高护理质量的需要。急诊是门诊最繁忙的地方,每天接待病人量大,病种繁杂,所以,这就要求护士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个别护士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性格修养,职业素养训练和养成不够,说话生、冷、硬、顶。人们评价说是:“脸难看,话难听。”使人不舒服,难接受,甚至反感气愤,引起矛盾。急诊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明白沟通技巧最重要的是有同情心,同情心是沟通有效的关键。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病人的

需要为前提,急病人所急,以诚相待,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从而达到有效沟通。不能因个人的不良情绪影响患者。在与患者沟通时,说话的态度要诚恳,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对病人要有关切同情之心,尊重病人的人格和隐私,始终顾及到病人的内心感受。使病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和相通相悦感。只有在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起这种互相信任的关系,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作为一名急诊护士,应当重视语言的学习和修养,它不仅是护理交往的需要,而且是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需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得以保证的需要。语言沟通是通过和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病情和心理变化,了解病人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要善于诱导病人说话,采用“开放式”谈话,美好的语言,暖人肺腑的话语,有益于病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急诊护士在掌握语言修养的前提下,对健康教育知识要学深学透,拓宽知识面,才能向病人作有效的宣传,遇病人提出的疑问,急诊护士应以丰富的专业健康知识并结合语言修养给予解答,使病人在就诊过程中得到全程的健康指导,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从而达到有效沟通。

6、良好的心理素质急诊科工作头绪繁杂,紧急情况多,病人的病情变化多端。例如,临床常遇见的心梗病人、服毒自杀病人、外伤大出血病人等都随时有生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急诊护士必须能够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到心中有数。对病人一边处置、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谈话,做好忙而不乱的抢救工作。一般出现急救病人,护士可能心理准备不足,对突发事件惊慌,不能坦然自如,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操作技

术,影响到急救效果。这就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把紧张的抢救变得得心应手,稳固心理防线,这样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同时在繁忙的抢救工作中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根据病人的特点掌握其心理变化,向病人说明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帮助病人自我放松,变病人被动救治为主动配合治疗。因此,急诊护士一定要具备一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乐观、开朗、稳定的处事情绪。

7、身体素质由于急诊科护士素质的特殊要求,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工作环境杂、乱、吵及经常面对充满生离死别的氛围中,极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现代护理要求越来越多,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加上“三班制”频繁,严重扰乱了护士生物钟的平稳,长期超负荷付出,造成护士心身的过度支出。因此我们尽量多参加些文体活动 以松驰高度敏感的神经,在不影响整体工作的前提下,多创造机会,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8、自我保护急诊科作为医院的一线科室,每天要接诊大量不明诊断的危重患者,因此急诊科护士每天处置的都是急、危、重症及突发意外伤害事件的病人,导致急诊护理工作始终处于持续而紧张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中。由于急诊工作的不确定性和紧迫性,使急诊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着易被感染、易受伤害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所以,及时正确的做好自我防护,是急诊科护士要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1)针刺伤的危害及防护1.1 危害

通常急诊科护士接诊的都是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的病人。由于病人及其家属的紧急性及迫切性,要求急诊护士要动作迅速、及时准确,并且常在患者没有完全明确诊断前即对病人投入处置和抢救工作中,这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未明确诊断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正是由于这种紧迫性,使得急诊护士不得不常面临针刺伤的危害。同时,有相当多的急诊护士认为针刺伤是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虽然对针刺伤的危害也感到害怕,但是却采取了消极回避或无奈的态度,从而使得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防范意识下降。2.2 防护

1.2.1 加强对急诊护士的业务及心理素质的培养,纠正在操作中的不良习惯,如:减少在紧急状态下匆忙的对注射器套回护帽或者对针头进行毁形,尤其在突发的危急情况下,要沉着稳定,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预防锐器伤的自觉性,从而有效的预防锐器伤。

1.2.2 告知每位护士针刺伤的严重性,加强对锐器伤的教育,纠正护士对受到伤害后的侥幸心理,提高护士针刺伤的认识,并积极的应对不可避免发生的伤害,如:可采用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用流动水冲洗,必要时及时用碘酒、酒精进行消毒的方法,从而有效地防范针刺伤后感染。2 感染的危害及防护 1.1 危害

因为急诊护士每天接诊大量不明诊断的危重患者,要直接接触患者的开放性伤口、血液、体液等,而且通常由于患者在就诊时情况紧急、突然,护士常常在未做好自我防护的情况下即投入各项抢救工作,因

此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1.2 防护

加强急诊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防护意识极为关键,如:随身备有乳胶手套等。其次,提高分诊的准确率也很重要。因此要求急诊护士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工作中除做好日常的防护外,在接触体液、血液过程中可戴双层手套,如果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体液及血液后,应及时用肥皂水,流动水彻底地进行清洗。

急诊治疗方法 篇6

【关键词】急性胃肠穿孔 急诊手术 治疗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84-01

胃肠穿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腹症[1]。但是因为有的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从而导致去医院就医的时候没有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闭合性腹部外伤导致的胃肠穿孔,应该马上进行有效的抢救和治疗,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治疗,文章分析了医院从2010年10月到2012年10月40位患者的急性胃肠穿孔的急诊手术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病例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45岁,发病时间1-24h15例,24h-3d15例,3d以上10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5例,撞击伤8例,刀刺伤7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痛程度为剧烈,身体全腹压痛,反跳痛,肠鸣消失,通过X线检查和CT检查均有游离气体,B超检查有积液,腹穿有渗液。

1.2治疗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检查和周密的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甲硝锉和广谱抗生素,期间需要对患者补充血容量和纠正休克状态,然后进行紧急剖腹检查[2]。详细了解之后对病人进行手术,本组患者中,行开腹单纯肠修补20例,肠部分切除,肠吻合15例,行十二指肠修补2例,另肝修补4例,脾切除4例,肠系膜修补4例。

2 结果

本组40例病例中,经手术治愈患者38例,术后因严重感染导致死亡1例,术后切口裂开3例,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瘘2例,经引流治疗后病人恢复正常。

3 讨论

急性肠胃穿孔的病人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疼痛会很快从上腹部扩散到全腹部,有的严重的患者会出现休克的情况,在临床诊断中一般会采用穿刺来获得患者目前的情况,但是腹穿只能够了解患者的一部分情况,在临床上进行诊断的判断同时还应该密切观察病人的体征,并且结合其他的诊断方式,比如B超X光等,询问病人的体感情况,通过这些才能够比较准确的得出病人的身体情况[3]。因为急性胃肠穿孔的典型症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有①患者外伤比较严重的时候会出现因为昏迷而无法表述自己的身體情况,耽误了初步诊断,直到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腹膜炎才进行诊断。②患者的外伤创口比较小,导致一些凝血块堵塞了穿孔部位,这样会导致肠内容暂时没有外溢,而且疼痛的情况并不严重,从而耽误了患者的治疗。③由于医生的疏忽大意,没有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④患者年龄较小,不配合医生的检查也会导致检查发生疏漏[4].避免漏诊误诊的情况发生,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①对病人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病人受伤过程的询问,这样可以初步对病人的受伤情况有一个大致的推测②对病人进行身体检查的时候,要注意腹部检查,包括腹部压痛的部位和范围,肌张力,有无腹膜刺激征,有无反跳痛及肝浊音和肠鸣变化③对患者进行诊断性的腹腔穿刺,穿刺可以有效的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手术④对患者要重视进行CT,B超的检查⑤早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胃肠道进行检查。做到以上几点可以有效的提高胃肠穿孔的确诊率。

急性胃肠穿孔中以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为大多数,一般对于病情不太严重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式的比较多[5-7],在没有发生休克的情况下需要要求患者采取半卧体位,禁食并且进行胃肠减压,如果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方式24小时之后并无好转情况,则需要及时的进行判断是否需要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穿孔缝合及网膜覆盖,这种方法适用于腹腔严重污染,穿孔时间较长或者年龄比较大的患者②胃大部切除,这种方法适用于炎症相对较轻,穿孔时间较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合并初学,胃溃疡穿孔,穿孔缝合术可能发生幽门梗阻的患者。急诊诊察时,应该根据患者的总体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于患者受伤的过程,受伤的外力大小,部位以及方向等进行了解。患者是十二指肠穿孔但未确定穿孔部位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双氧水加美兰从胃管内注入,如果有穿孔,那么在穿孔处就会有美兰和起泡外漏,对于空肠和回肠,如果有一处穿孔,针对穿孔的对策就是实行修补术。如果短距离内有多处穿孔,则应该对患者实行切除吻合术,如果穿孔周围小肠挫伤严重,则应该采用肠切除为何书,如果结肠穿孔较小,时间较短,则实行单纯修补术。在手术过程中应该对患者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腹腔,缝合腹膜后使用甲硝锉彻底冲洗切口,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的可能性,术后给予患者光谱抗生素,绝对禁食,持续胃肠减压3-5d。

综上所述,急性胃肠穿孔应该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在第一时间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胡鸿宇,胃肠穿孔早期急诊诊断方法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3):2012-2013.

[2]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86-787.

[3]徐德才,张敏宇,徐仁飞,腹腔穿刺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6):347-349.

[4]郑巨光,外伤性胃肠穿孔131例诊治分析[J].浙江中医结合杂志,2003,13(1):21-22.

[5]沙海旺 . 外伤性胃肠穿孔急诊36例治疗体会[J] . 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14): 89-89.

[6]呷瓦扎巴 . 急性胃肠穿孔76例诊治体会[J] .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11): 1089-1091.

探讨糖尿病的急诊治疗方法及效果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急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哺乳期妇女和精神疾病患者[2]。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在55~70岁,平均年龄(68.3±2.5)岁。其中糖尿病酮酸中毒患者15例,高渗性昏迷患者25例,低血糖昏迷患者15例,乳酸酸中毒患者5例。观察组急症类型:60例患者中有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45~70岁,平均年龄(62.3±2.1)岁,诱因:感染5例,胰岛素中断10例,治疗剂量不足5例。临床表现:血糖16.5~33.2mmol/L,血液p H值6.9~7.3,尿酮体(++)-(+++)[3];有25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45~75岁,平均年龄(63.9±2.8)岁,诱因:急性感染患者10例,使用利尿剂患者5例,腹膜透析患者2例,使用静脉高营养3例,临床表现:严重脱水,昏迷,血浆渗透压>350 mmol/L,血Na+>155 mmol/L。有10例低血糖症患者,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2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55.6±2.9)岁,诱因:3例患者服药后不进食,2例患者擅自增减降糖药,2例患者自行购药,其他原因3例患者。临床表现:饥饿感、软弱、焦虑、心慌,肢体震颤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5例乳酸酸中毒患者,女性患者3例,男性患者2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53.6±2.5)岁,诱因:不适当使用降糖药患者2例,酗酒患者1例,乳糖过量患者2例,儿茶酚胺类药物过量患者1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的急诊治疗:达到急诊现场后给予患者及时的吸氧、生命体征监护,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达到医院后在进行系统的综合治疗。

观察组按照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和发病原因实施急诊救治:

(1)急诊救护:首先护理人员达到现场后对患者立即进行血糖监测,确诊患者病因。针对不同的病因实施不同的急诊救治方法(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患者迅速建立2条经脉通道,进行快速的补液,开始时使用生理盐水补液1~2 h,补液量在1 000~2 000 m L之间,及时纠正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经皮下持续泵注胰岛素0.1U/(kg·h),根据监测的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及时给患者进行补钾治疗。(2)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给予患者吸氧、监护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对于血压较低,血钠<150 mmol/L的患者,首先用等渗液恢复血容量和血压,如果血容量恢复,血压上升而渗透压不下降时改用低渗液。补液时先快后慢,头2 h输1 000-2 000 m L,以后逐渐递减。如果输液后血糖降至13.9 mmol/L时改为5%的葡萄糖液或者5%生理盐水。(3)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推注40~60 m L的50%的葡萄糖至患者好转或者清醒后继续静脉滴注10%的葡萄糖溶液。同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4)乳酸性酸中毒:进行一般的生命体征监测,补液恢复血容量,补充碱性液体,等渗(1.3%)碳酸氢钠100~150 m L静脉滴注,血p H值≥7.25时可以停止补液。应用小剂量胰岛素[4]。

(2)现场急救:急救人员达到现场后首先将患者置于平地,解开领口和裤带,及时清理鼻腔内的异物,禁止喂水、喂药等行为,防止窒息。采用低流量吸氧,让患者保持充足的脑血流量,防止脑部组织的缺氧而损伤。对于抽搐的患者禁止强行按压肢体,避免患者将舌头咬伤。药物治疗时严密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重点观察患者的心率以及肌张力情况。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动作要轻柔,运输途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血糖浓度等生命指标,保持患者呼吸和静脉通路的顺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血糖逐渐恢复,意识清醒,血压等生命体征逐渐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逐渐减轻,临床生命体征有所改善;无效: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临床症状无任何减轻的迹象[5]。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该次的研究结果进行统一的分析和处理,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t和χ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急诊治疗后的效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1.7%)优于对照组缓和的临床总有效率(4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对患者的组织以及重要器官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糖尿病患者有30%~40%会出现一种以及以上的并发症,且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起病急,发病迅速,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发生率高达55%[6]。因此有效的急诊治疗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糖尿病急症的病程短,起病急,通常起病在24小时内,具有较大的危害性。糖尿病常见的急性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以及乳酸性酸中毒等,这些急性并发症都会引起患者的昏迷、意识模糊等,严重的可导致患者的死亡。糖尿病急症的类型不同,起病的原因和临床症状等也有很大的不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多由于急性感染、应激、医源性原因等,而感染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见原因[7]。在治疗中一般进行降糖治疗和血糖监测实施急诊救治,而胰岛素也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给予胰岛素治疗能够迅速纠正患者的物质代谢紊乱。梁永松等对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的血糖能够得到及时的控制,与常规治疗效果明显。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会逐渐失去意识,并且昏迷的程度不同,因此在急诊救治中要根据患者昏迷的病因才能够有效的治疗[8]。低血糖昏迷患者一般是由于患者长期使用降糖药物机体对糖的吸收能力逐渐降低,导致大量的降糖药物在身体内的堆积,进而形成低血糖昏迷。在急诊治疗时一定要跟怒患者的发病原因实施救治,这对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效果。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患者一般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该急诊救治的关键在于补液恢复血容量,补充碱性液体,一般运用等渗碳酸氢钠进行静脉滴注,待血p H恢复正常后停止补碱。经过该次的研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1.7%)优于对照组缓和的临床总有效率(4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急症患者的治疗要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和发病原因等综合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清亮.靶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5-17.

[2]阿孜古力·托合提,姜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急诊救治方法与效果评估[J].糖尿病新世界,2015(10):90-91.

[3]何启蓉.80例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962-963.

[4]王晓瑞.3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9):146.

[5]朱才雄.急诊手术治疗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20):15-16,17.

[6]王兵.急诊手术在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5(16):3559-3560.

[7]贺志宽,董文星,孟继明,等.腹腔镜下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及可行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3,34(24):56-58.

急诊眩晕的病因分析与治疗 篇8

关键词:急诊,眩晕,诊断

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其发病原因复杂、起病急骤、症状复杂、病情较重, 涉及到临床多个学科, 如不及时治疗, 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进一步探究急诊眩晕的诊断与治疗思路,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诊眩晕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诊眩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其中, 男性患者56例, 女性44例, 年龄为40~70岁, 平均年龄 (51.02±3.45) 岁, 病程为1~10年, 平均病程为 (3.42±0.64) 年。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眩晕。排除标准: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严重受损、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史、血液系统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者、精神神经异常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知情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急诊眩晕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 探讨急诊眩晕的发病原因和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给予患者能量补充和对症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1.3 观察指标

具体的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例数、梅尼埃病例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例数。具体疗效判定标准:眩晕症状基本消失, 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视为显效;眩晕症状显著改善视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治疗总有效率采用%表示, 进行χ2检验, 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病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所有导致急性眩晕的病因里,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急性眩晕的常见病因, 分别占到34%、46%、20%。

2.2 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积极对症治疗后, 急诊眩晕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9%, 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P<0.05) 。其中显效55例, 占55%, 有效44例, 占44%, 无效1例, 占1%。

3 讨论

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发病率较高, 仅次于头痛, 一般分为晕厥前状态、平衡障碍和头重脚轻等类型[1,2]。目前相关的临床资料表明,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也逐渐增大, 该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升高, 且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3]。因此, 明确急诊眩晕患者的常见原因、诊断和治疗, 显得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 急诊眩晕患者的发病时间小于3个月, 均为非旋转性眩晕, 平衡功能正常, 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颅脑器质性病变, 但确实存在典型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是导致急诊眩晕的主要原因, 由于体位改变而诱发剧烈、短暂的眩晕发作, 但发病时间通常不超过1 min, 是由于椭圆囊耳石膜上的碳酸钙颗粒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后而引起该病的发生。梅尼埃病的发生与内淋巴积水有关, 发作时间通常在20 min以上, 且发作次数至少2次, 伴有自发性的眼球震颤。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 80%左右的患者伴有耳鸣及波动性感觉神经性耳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是常见原因, 发作期间无神经系统损害体征, 起病也较为急骤, 与动脉粥样硬化、椎基底动脉狭窄、脑血管自主神经调节障碍、颈椎病等密切相关。

总体来说, 眩晕的病因较为复杂, 涉及内科、耳鼻喉科、神经科、眼科等多个学科,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具有病情重、症状复杂、起病急等特点。加上部分患者对症状的描述较为模糊, 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临床上治疗该病, 主要包括休息、改变体位、调整饮食及使用药物等方法。

综上所述, 急诊眩晕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以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为常见。且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均能够缓解, 所以应给予患者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姚乐义.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 (10) :74-75.

[2]邢仪霞, 王俊峰.中医辨证论治急诊眩晕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5, 25 (56) :118-119.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方法探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72例, 分为2组, 试验组予心理护理, 36例患者中梗死部位为下壁梗死18例, 前间壁梗死15例, 下壁-正后壁-右室梗死2例, 前壁梗死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 36例患者中, 下壁梗死16例, 前间壁梗死15例, 下壁-正后壁-右室梗死3例, 前壁梗死2例。2组均采用常规溶栓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1.2 护理

1.2.1 入院护理

1.2.1.1 常规护理

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病急而重, 入院时处于恐慌的情绪, 常规护理只是按常规要求无语操作, 平卧, 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心电图监测等, 没有对患者进行安慰与开导, 患者仍处于无助、惊恐的状态。

1.2.1.2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置其于绝对平卧体位, 同时以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 嘱咐患者不要害怕, 放松心情, 到了医院就看到了希望, 医师与护士都会尽最大的努力救治, 治愈率是比较高的, 解除其顾虑。同时减轻家属的压力, 取得家属的配合, 共同帮助患者康复。严密心电图监测, 患者在住院的1周内出现病情波动、不良改变的时候, 护理人员直接与家属交流, 并嘱咐家属对患者隐瞒, 避免导致患者紧张的情绪, 加重心脏负担。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 患者说完后再对患者的顾虑进行解释开导, 不要抢话, 引起患者反感。有目的地交谈, 分散疼痛患者的注意力, 避免提及疼痛的部位等。

1.2.2 常规监测

1.2.2.1 常规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常规护理只是无语观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 看是否有心律失常与低血压、高血压等情况, 并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而且测血压做到了定时, 定部位, 定血压计, 避免了测量不准确、出现误差的情况, 并把每次监测到的心率、心律、血压的情况及时记录, 供医师参考。但是患者只是被动地听从, 对病情比较迷茫, 情绪比较紧张。

1.2.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之前与患者面对面交流, 解释检查的具体项目, 检查项目与心肌梗死的关系。这些检查是为了严密观察病变的变化以及好转程度, 并积极上报主治医生, 主治医生才可以根据病情的改变考虑用药或是减量等, 使病变及早治愈, 预防容易出现的并发症。通过解释后取得了患者的积极配合, 消除了患者的顾虑, 保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1.2.3 恢复期间的护理

通过溶栓治疗后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患者病情基本稳定。

1.2.3.1 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病变好转后认为危险期已过, 放松了警惕, 相对远离了患者, 没有及时地把好转的消息告诉患者, 而患者对自己病情不太清楚, 仍处于恐慌与猜疑中, 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危险, 随时有结束生命的可能。观察发现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 而且个别有病情加重的倾向。

1.2.3.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以愉快的情绪与患者交流, 说明现在病情已经基本上稳定, 危险期已过, 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出院, 而且并发症没有出现, 鼓励并帮助患者做轻微的活动, 促进心功能早日恢复, 预防并发症。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常见的高危病变, 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之一, 治疗固然重要, 但是合理有效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3]。随着人类生活水平与思想认识的提高, 单调的常规护理缺乏人性化, 死板地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 忽略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与紧张情绪。心理紧张容易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肌梗死病变治疗无效或是加重, 甚至发生并发症。在常规护理中加入心理护理, 弥补了常规护理缺乏人性化的弊端, 患者与家属清楚各个阶段的治疗情况与好转, 增强了患者治愈的信心, 将医患作为一个整体[4], 共同面对疾病, 战胜疾病, 减轻了患者心理负担, 使患者对医院、医师更加信任。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直接关系到病变的治疗、患者的心理、配合程度以及患者对病变的认识, 愈后的治疗调理预防等情况, 使心肌梗死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复发率大大下降。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 试验组采用心理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护理工作在病变的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有效的护理可以使患者及早的康复, 达到医患和谐的关系。全面开展心理护理是医学人文化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梁丽梅, 黄照河, 蓝号生, 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TNF-α和CRP表达的临床研究[J].右江医学, 2011, 39 (6) :727-728.

[2]昝香怡, 李培杰, 张正义, 等.不同剂量δ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内皮素、心肌酶及梗死面积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37 (4) :16-19.

[3]周芸, 李建军, 唐熠达, 等.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致院内急性心肌梗死1例[J].中国循环杂志, 2011, 26 (4) :297.

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急诊治疗分析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2例, 女6例, 年龄17~63岁, 平均 (32±8) 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0min~4h。饮酒量100~320ml (纯酒精折算) , 平均215ml, 醉酒后就诊时间1~6 h, 平均2.6h。所有患者饮酒史明确, 临床症状有昏睡或昏迷, 面色潮红或苍白, 部分患者血压降低, 四肢湿冷、呼吸频率慢或不规则。个别重症有呼吸暂停表现。

1.2 诊断标准诊断及分期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1版急性乙醇中毒诊断标准。昏睡, 昏迷患者诊为重度。

1.3 治疗措施

1.3.1 一般措施

保暖、防止跌落致伤, 口腔、气道有分泌物、呕吐物者要及时清理或吸痰等措施畅通呼吸道, 必要时气管插管, 严防窒息。

1.3.2 洗胃超过1h的予以洗胃, 超过2h或伴有消化道出血者不予洗胃。

1.3.3 促醒

纳络酮, 一般先用0.4~0.8mg静脉注射, 然后用1.2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 必要时可重复, 最大用量的病例用纳络酮10mg。

1.3.4 止呕呕吐剧烈者, 给予甲氧氯普胺 (胃复安) 10mg肌肉注射。

1.3.5 护胃一般用H2受体拮抗剂, 如法莫替丁4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呕血严重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如泮托拉唑4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 1~2次/d。

1.3.6 补液、利尿

一般补液总量2000~2500ml/d, 其中一组用10%葡萄糖500 ml加入维生素C3g、维生素B60.2g、10%氯化钾10ml。呕吐频繁剧烈者适当增加液量, 同时注意酸碱平衡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维生素B1100 mg肌肉注射。程度严重者用呋塞米 (速尿) 20~40mg加5%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

1.3.7 对重度酒精中毒伴呼吸衰竭的患者经上述方法疗效欠佳者, 给予血液透析治疗。

2 结果

140例中经治疗后1 h内神志转清醒15例;2h内转清醒76例;4 h内转清醒41例, 12h内清醒8例, 其中经血液透析后清醒3例;平均清醒时间 (3±2) h, 14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系由一次饮入过量乙醇或酒类饮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 严重者出现昏迷, 呼吸抑制及休克。空腹饮酒时, 在1 h内有60%被吸收, 2h吸收量已达95%, 乙醇被吸收后, 通过血流遍及全身, 约90%在肝脏由乙醇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氧化为乙醇, 由醛脱氢酶进一步氧化为乙酸, 最后经二羧酸循环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进入人体的乙酸首先作用于大脑皮质, 表现为兴奋, 当中毒进一步加重时, 皮质下中枢和小脑受累, 患者表现为步态蹒跚, 共济失调等运动障碍, 继而功能抑制出现精神失常, 严重者出现昏睡或昏迷, 最后由于抑制延脑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出现休克呼吸衰竭、呼吸中枢麻痹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3.1 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临床表现

主要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两方面表现。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 消化道出血;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昏睡、瞳孔散大、体温降低, 甚至陷入深昏迷、心率快、血压下降, 呼吸慢而有鼾音, 可出现呼吸、循环麻痹而危及生命。

3.2 关于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治疗

3.2.1 关于洗胃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 我们主张在1h内洗胃, 清除尚未吸收的酒精。但超过1h绝大部分酒精已经吸收, 洗胃意义不大;部分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不能洗胃;还有一部分患者洗胃不配合, 洗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窒息等, 需慎重对待。

3.2.2 关于促醒

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能有效地拮抗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介导的各种反应。其解毒促醒机制为:①酒精代谢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内阿片受体, 从而引起依赖性或中毒症状, 纳络酮注射液通过阻断阿片受体而起到治疗作用;②酒精引起的依赖性与阿片相似, 酒精中毒可能与其代谢物乙醛在体内与多巴胺缩合及内源性吗啡衍生物有关, 纳络酮注射液作为内源性吗啡衍生物的拮抗而发挥治疗作用;③神经元兴奋和神经递质释放偶联中Ca.2+起重要作用, 纳络酮注射液与对抗Ca.2+排出有关;④纳络酮还有抗休克作用, 并可降低血中酒精含量。采用纳络酮注射液治疗重度酒精中毒疗效肯定。

3.2.3 关于止呕及护胃

甲氧氯普胺 (胃复安) 通过阻滞多巴胺受体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多种作用:①提高静止状态时胃肠道括约肌的张力;②增加下端食管括约肌的张力和收缩幅度, 防止胃食管反流;③增加胃食管的蠕动, 从而促进胃的排空;④促进幽门和十二指肠扩张, 增强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蠕动;⑤是一种有效的中枢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有止吐和镇静作用。法莫替丁是一种H2受体拮抗剂, 对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有抑制作用。泮托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 对所有引起胃酸分泌的刺激作用均有较强的抑制, 显著升高p H值, 对急性消化道出血有止血疗效。

3.2.4 关于补液及利尿

葡萄糖和维生素B类能加速乙醇有体内的氧化, 补液和利尿有利于乙醇的代谢及排泄, 调节酸碱平衡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2.5 对于严重呼吸抑制、伴酸中毒或同时可能服用甲醇或其他可疑药物者, 应及时给予血液透析促使体内酒精排出。

3.2.6 对同时伴有急性心肌梗死、胰腺炎、脑出血等患者在积极对症处理下, 尽快入住专科相应特殊或手术治疗。

急诊治疗方法 篇11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相关的大咯血接受急诊外科治疗后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外科接受治疗的肺结核相关的大咯血患者15例,比较分析急诊治疗后的各种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积极的抢救和护理后,有1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转到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抢救成功率为93.3%。结论肺结核相关的大咯血应及时采取有效止血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时从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抗感染、预防并发症、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能够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大咯血;急诊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8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631-02

咯血是指喉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喉、口腔咯出。由于从口腔咯出,故鉴别诊断时须排除口腔出血。咯血是医院急诊科的常见病,其发病急,危害大,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因此受到急诊科医师的高度关注。本研究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外科接受治疗的肺结核相关的大咯血患者15例,通过分析比較采用的抢救护理措施,探讨合理有效的大咯血患者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急诊外科收治的肺结核相关的大咯血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0.1±3.2岁。本组病例患者既往均有结核病史,以咳嗽、消瘦、午后低热为主要表现,能够确保所有患者咯血均为肺结核所致。

经过积极地急诊抢救后,有1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转到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抢救成功率为93.3%。

2.护理方法

2.1咯血先兆及护理

多数患者发生咯血前有症状,如喉部发痒感,胸部发热,口腔有血腥味,胸闷心悸,头晕及面色苍白,肺部听诊可闻及湿罗音。以上症状和体征在大咯血之前更加明显。此时,应告知患者卧床休息,禁止下床及外出,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舒适,及时告知临床医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适当安抚患者情绪。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患者窒息是大咯血的重要处理原则。咯血发生时,若出血速度快,血流量大,患者很容易发生窒息,危及生命。窒息发生时,应迅速准确判断窒息原因。若为血凝块阻塞支气管所致,可采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止血,轻轻拍背,利于血凝块和血液的流出,也可配合使用负压吸引器快速吸出积存在呼吸道内的血液。必要时,情况危急时也可行气管切开。本组病例中有2例发生窒息,其中1例积极抢救成功,1例抢救无效死亡。

2.3体位护理

前已叙及,若患者出现喉部发痒、口腔有血腥味等咯血前兆时,应卧床休息,避免走动。当咯血发生时,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且医护人员尽量避免搬动,以免加剧出血。原则上采取患侧卧位,一是避免血液流入健侧肺内,影响呼吸功能,二是防止后期发生吸入性肺炎或阻塞性肺不张等。本组患者咯血时采取相应合适的体位,后期只有1例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

2.4饮食护理

患者出现咯血前兆时应尽量禁食,发生大咯血时要绝对禁食。咯血停止后,先给予少量温凉的流质饮食,有利于止血,避免温度过高,逐渐过渡到固体饮食,少食多餐。宜进食易消化食物,减轻身体负担,利于疾病恢复。多吃蔬菜、水果、优质蛋白食物,利于大便通畅。如出现便秘等情况,宜给予通便药物保证顺利排便,避免因过度用力再次诱发出血。禁食难消化或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浓茶、牛肉干、辣椒等。本组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咯血未再发生。

2.5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大咯血发生时由于发病突然,情况危急,患者经常伴有紧张、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充分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缓解不安情绪。必要时,还可应用适量的镇静药物,有利于患者配合以后的治疗。咯血停止后,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宣传一些咯血的相关知识,包括如何识别咯血前兆症状,咯血发生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咯血停止以后的饮食生活习惯。这样可以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从容面对。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关于大咯血的定义并未统一,大咯血的定义文献多有不同,从200ml到1000ml/24h不等,但是多数作者将临床上大咯血定义为≥600ml/24h[1]。肺结核是引起大咯血的常见原发病之一。在上世纪结核病曾经是我国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逐渐被消灭,但近年来由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出现,结核病又有死灰复燃的趋势。结核病的全身症状主要为咳嗽、消瘦、午后低热等,咯血常为肺结核的首发症状,以大咯血多见。尤其是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剧烈咳嗽时可引起空洞壁动脉破裂,多间断性大咯血,来势凶猛,不易止血。一次性大咯血或反复咯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血凝块阻塞气管可引起窒息。抢救措施和护理措施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应加强对大咯血患者的治疗和病情护理[2]。

大咯血的常见治疗方案有以下四种:药物保守治疗;支气管腔内控制治疗(球囊填塞,支气管内冰盐水灌洗);支气管动脉栓塞和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肺叶切除术和全肺切除术)[1]。目前,大咯血保守治疗的病死率达到50%~100%,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病死率为7.1%~18.2%。另外,当接受外科急诊手术时,手术病死率明显升高,达40%左右[1]。因为此时患者血流动力学多不稳定,还伴有呼吸功能不全。故对于大咯血患者行急诊手术时,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肺结核发生大咯血时,可由于失血过多而发生失血性休克,也可由于支气管阻塞而发生窒息,故应特别注意咯血是否停止以及识别窒息的发生。纠正失血性休克时,要尽快建立液体通路,保证补液的顺利进行,另外,补液时要控制量和速度,以免过多过快进液造成肺水肿,甚至引起心衰。咯血停止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和面色,记录患者的脉搏,呼吸,心率,血压,是否咳嗽以及痰中带血的情况[3]。

综上所述,本组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和护理后,有1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转到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抢救成功率为93.3%。肺结核相关的大咯血应及时采取有效止血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时从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抗感染、预防并发症、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能够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喻光懋,王海勇,张楚,马志峰.难治性大咯血的急诊外科治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6):696-698.

[2]赵爽.大咯血急诊外科治疗35例的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5):205-206.

13例心脏创伤急诊外科治疗探讨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 女2例, 年龄19~60岁。穿透性心脏损伤11例, 均为锐器刺伤; 体表伤口位置均在心前区附近, 其中左前胸10例, 右前胸1例。钝性心脏损伤2例, 均为多器官复合伤。所有患者均有心脏附近的胸腹部外伤史, 诉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 查体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脉搏细速、面色苍白、紫绀、出汗、气管偏离中线、肺部啰音及心音遥远等。胸部X线或CT检查发现9例患者存在血气胸表现; 所有患者行床边心脏彩超检查, 分别表现有心内异物、心包填塞、心脏搏动形态改变及心内血流异常等, 内积血在150 ml以内有4例, 150 ml以上者7例。本组1例有异物 (玻璃) 存留于心肌。

1.2 临床表现及分型

入院时1例在急诊室出现心跳停止、意识丧失; 1例生命体征正常仅主诉胸闷;其余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失血性休克和心脏压塞。急性失血性休克3例, 表现为贫血貌、低血压、脉细、指端湿冷等, 其中2例血压未测到;心脏压塞8例, 表现为动脉压下降、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即Beck's三联征, 1例血压为0。

1.3 手术方法

本组13例, 开胸手术治疗13例, 其中2例循环稳定, 但伤口位于胸骨旁, 局部麻醉下探查, 考虑心脏损伤, 立即改全麻开胸手术, 见心脏裂口0.5 cm, 直接缝合;8例因心脏压塞或失血性休克而直接送手术室, 开胸后打开心包, 先找到心脏裂孔, 用示指压迫出血, 缝合心脏伤口。心包穿刺1例, 穿刺抽取心包积血后注射凝血酶, 6 h后因病情加重转为开胸手术, 见心包腔内大量凝血块, 心脏创面无明显出血。

2结果

全组存活12例, 1例心脏破裂, 导致重度休克, 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3.1 心脏创伤的诊断

诊断心脏外伤包括穿透性心脏外伤和心脏顿挫伤, 有特征性的Beck’s 三联征结合外伤部位不难确诊。临床上常见的多为穿透性心脏外伤。心脏损伤危险区域:上至锁骨, 下至肋弓, 两侧至锁骨中线。在该区域的外伤都有损伤心脏的可能; 而不在此区域的穿透性伤也有伤及心脏的病例, 本组有5例, 其中3例为腋后线及胸背部刀刺伤, 伤及右心室, 另外2 例经上腹部刺入, 伤及左心室, 引起迟发性心脏压塞。Asensio 等[1]认为:心脏压塞是心脏穿透伤的重要诊断依据。本组资料表明不能因伤口离心脏较远而忽视伤及心脏的可能, 心脏周围包括上腹部、颈部、后胸壁等部位的穿透伤, 均应考虑有无心脏破裂的存在。

在汽车使用增多的时代, 顿挫伤导致心脏破裂有增多趋势。本组共3例, 其中1例为高处坠落伤, 有1例即为驾驶员方向盘“舵轮”伤, 均造成了心房破裂。1例经及时剖胸探查抢救成功, 另1 例伴有左多发肋骨骨折, 合并心包及左心房破裂, 由于未及时剖胸探查, 3 d 后心房破裂处再次出血, 导致重度休克, 抢救无效死亡。

3.2 手术切口选择

本组患者左前胸外侧切口8例, 右前胸外侧切口5例, 均较好地完成了心脏损伤的修补, 未做胸正中切口。胸正中切口能充分显露心脏前壁伤口, 对伤情较复杂的心脏贯通伤, 必要时可打开胸膜腔, 显露肺脏, 同时该切口失血少, 术后疼痛轻, 肺部并发症少;另一方面, 如需转为体外循环下修补创伤, 如冠脉损伤、瓣膜损伤等情况下, 该切口有较大的优势。但开胸费时, 需胸骨锯等器材帮助, 限制了其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前胸外侧切口, 能更快地进胸探查, 能缝合心脏裂伤及对后纵隔障的处理, 必要时横断胸骨, 仍能达到较好的术野。急救处理时手术入路以前外侧切口为佳[2], 本组全部为前胸外侧切口, 有2例横断胸骨, 均能较好的暴露心脏的创伤及全面的探查。

3.3 关于手术方式

紧急手术的目的主要是争取快速止血, 抢救生命, 一切措施均应围绕此宗旨进行。根据伤情判断采用前外侧或胸骨正中切口, 暴露困难可横断胸骨, 迅速进胸, 切开心包解除心脏压迫, 寻找出血部位, 同时快速补充血容量, 争取抢救时间。多数病例能以手指按压止血, 也可采用气囊导尿管充水外拉临时堵塞止血或裂口较大时先在裂口两侧快速预缝几针然后交叉牵拉止血, 用带垫片无损伤缝线快速修补裂口, 遇冠状动脉时从其下面潜行型缝合, 冠状动脉末梢分支损伤可直接结扎。对于合并心内结构损伤的患者, 如瓣膜撕裂、腱索断裂、室间隔破裂穿孔等, 一般留待后期处理, 手术最佳时机为伤后3个月, 届时心肌创伤反应已消失, 室缺裂口边缘有疤痕形成, 手术安全性大。若伤后进行性心力衰竭不能控制, 则必须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术中有条件应用自血回输或紧急体外循环技术则更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组例进行了自体血液回输, 无不良反应。心脏异物存留者应注意有无穿透心脏形成心包积血填塞, 一旦发现应急诊手术否则应在严密观察下行胸片、胸透、口扫描及超声心动图等联合辅助检查进行精确的术前定位, 确保异物的安全取出, 尽可能减少心脏创伤。

3.4 控制出血及解除心脏压塞是治疗的关键

已昏迷的患者可以不麻醉或局部麻醉, 清醒的患者控制出血前也要给予浅麻醉, 以防止麻醉扩张周围血管及正压通气影响回心血量, 引起心脏骤停。手术最常采用的切口为左胸前外切口, 经第四肋间进胸, 必要时可切断第四、五肋软骨, 以增加显露。术前已经心脏停搏的患者, 开胸心脏按压及心内注射肾上腺素的同时, 快速输血, 增加输出量, 改善心肌灌注。心脏压塞时, 心包张力极高, 一旦切开减压, 血液涌出, 患者虽有血流动力学上的改善, 但是减压后会引发突然的心脏大出血 引起心脏骤停, 因此心包减压后, 先用手指控制心脏出血, 然后再扩大心包切口, 清除血块和积血, 待血压上升, 心脏输出量增加, 循环改善后再行心脏修补[3]。心房伤口多数可用无创血管钳钳夹止血后再予以缝合。心脏修补后, 常规检查心脏是否有震颤, 明确是否有心内结构损伤。除非心内结构的破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存活, 应即刻修补外, 一般情况下暂不修复。待术后患者情况稳定后, 经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或造影检查确诊后再修复。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创伤后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术中关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心脏损伤13例。结果12例患者救治成功, 术后康复好, 无并发症发生, 1例术中出血过多死亡。结论及时诊断、及时手术是心脏创伤急诊救治的关键, 在明确诊断后, 开胸手术修补心脏破损是治疗心脏损伤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心脏创伤,手术

参考文献

[1]Asensio J A, Berne J D, Demetriades D, et al.One hundred five penetrating cardiac injuries:a22year prospective evaluation.Trauma, 1998, 44 (6) :107-108.

[2]庞大志, 曾伟生, 蒋仁超, 等.急诊室剖胸救治21例心脏穿透伤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 16 (1) :93-95.

上一篇:广西的彩调剧下一篇:教学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