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共12篇)
急诊抢救 篇1
我科是我市惟一的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医学科, 担负着全市300万市民的急诊救治任务, 急救物品、药品的完好备用对及时抢救危重患者至关重要。因此急救物品完好率一直是护理质量监控的重要指标, 也是医院等级评审、医院管理年及医疗质量活动的检查内容, 要求完好率达100%, 即零缺陷管理。急诊科危、急重患者多, 抢救车使用频繁, 护士工作量大, 保证抢救物资的完好性难度很大。严格执行急诊抢救车管理方法既保证了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 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现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自2009年3月—2011年11月, 实行抢救车由专人负责, 全科护士进行交接的方法进行管理。
1.2 方法
严格执行急诊抢救车管理方法, 一级质控每周检查1次, 二、三级质控每月检查1次。
2 结果
每周1次的抢救车质控考核无药品及物品过期现象, 抢救车100%处于应急状态;同时每天可节省护士工作时间30 min左右。
3 管理体会
3.1 定人保管
专人负责管理, 责任到人, 有利于管理者做到心中有数, 提高责任心。同时要定期更换管理人员, 使每一位护士都能熟悉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物品及掌握抢救车管理方法。
3.2 定点放置
规范抢救车物品药品的放置, 不仅便于使用者能迅速找到物品药品, 而且便于接班护士查对, 还规范了全院护理管理模式[1]。统一要求将每种药品的安瓿按照失效时间的先后从右到左排序, 保证临近过期药品的先期使用, 及时发现失效的药品。作用相近的药品放一排, 以便于护士记忆。
3.3 定品种数量
根据药品、物品种类及其基数绘制了抢救车示意图, 并设计了物品有效期一览表贴于抢救车内侧, 便于当班护士和专管护士清点时对照检查;抢救后能及时、准确补充, 便于“三查七对”, 提高了急救物品管理质量。
3.4 用药登记
当班护士抢救患者结束后, 必须将所用药物、用物及补充药物、用物的批号数量记录入用药登记本上, 将每种药品的最近有效期标注清楚, 对近2个月即将过期的药品用醒目记号笔标记, 避免造成药品浪费。
3.5 定期检查清洁
专管护士每周检查清洁1次, 并有检查日期及签名。护士检查时可先查看登记本, 在需要进行调整更换药品用物时再打开抢救车。这样既避免了反复抽取使安瓿上字迹模糊, 也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3.6 药品谁用谁补
抢救后由当班护士负责补充急救药品[2], 规范“谁使用谁补充”的原则。抢救车下层备有固定数量的药物, 用于补充抢救车, 避免因患者的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补回抢救药品而影响下次抢救的工作。
3.7 封条管理
抢救车采用纸质封条封存, 将纸质封条用胶水贴于车盖与车身交界处, 打开抢救车后因纸质封条被撕开留下痕迹, 提醒护士查对、补充。可避免因工作繁忙而出现忘记补充的现象。封条式管理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抢救车交接管理方法[3]。
3.8 班班交接
护士必须根据护理管理规范的交接班制度要求对抢救车进行班班交接。护士每班检查抢救车封条是否完好, 如果封条已开启应督促上一班进行物品药品的补充并封车签名。
3.9 非抢救时禁止使用抢救车内用物
为保证抢救车的完好率, 抢救车内用物只有在抢救患者时使用, 非抢救时严禁打开抢救车。
3.1 0 定期培训, 组织考核
急救车封存状态可能造成护士不熟悉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及物品, 致使抢救患者时可能延误抢救时机。为保证并提高工作效率, 护士长经常组织护士学习相关业务知识, 使护士熟悉急救药品及物品的种类和数量、用途及用法。并对急救车管理情况每周考核分析, 对药品及用物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定期考核量化。一级质控应每周考核1次, 二、三级质控每月考核1次。
落实抢救车管理制度, 专人负责管理, 责任到人, 不仅省时省力, 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而且明显提高了抢救车管理质量, 在各级质控考核中抢救车完好率达100%。
参考文献
[1]阎慧珠.抢救车内物品采用封条管理模式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05, 19 (7) :1292.
[2]谢稚梅.改进科室急救车管理[J].现代医院, 2008, 8 (1) :129.
[3]蒋耀颖, 刘洁珍, 伍敏琦, 等.封条式管理及物品有效期一览表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 2009, 16 (3) :71-72.
急诊抢救 篇2
[导读] 早期实施快速、正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使抢救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是抢救严重创伤患者的关键
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进程,严重创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多,已成为我国城市中排名第5位的死因.因此,早期实施快速、正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使抢救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是抢救严重创伤患者的关键.急诊抢救预案
一、准备阶段
1.接到电话,值班医生、护士作好接诊准备的同时立即报告科主任、科护士长及急诊室护士长;
2.报告医务处、门诊部、护理部、保卫科等;
3.必要时汇报院领导;
4.由科主任牵头成立抢救指挥组;
5.通知相关科室医师,调集护理人员、工勤人员到急诊科集中;(一线:为在班急诊医生护士及工人;二线:增加输液室、内科观察室护士及相关科室医生;三线:调出prn班,请求病房工人增援)
6.根据伤员人数及病情成立数个抢救小组,每组均有医生、护士、工人组成;
7.划分抢救区,危重病人抢救区:急诊抢救室;急诊大厅:轻伤病人治疗区;成人输液室:轻伤病人观察区;
8.通知手术室、供应室、药房、血库等做好准备;
9.通知医院宣传部门,进行必需的摄影、摄像工作;
二、预检分诊
1.指定专人负责病人登记及统计;2.根据伤情进行预检分诊,并做好标记;红色为危重病人;绿色为轻伤病人;黑色为死亡病人;
3.保卫部门协助维持秩序;
三、抢救阶段
1.对需紧急救治的病人进行抢救,如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心肺复苏等;
2.出示特优卡,为危重病人提供优先检查、治疗、住院;
3.完善各项记录;
4.抢救完毕,由专人护送住院;需急诊手术者由医生护士护送至手术室;危重病人转重症监护病房;轻病人相对集中进行治疗;
四、终末阶段
1.于6小时内完善抢救记录;
2.抢救物品终末消毒处置;
3.补充消耗物品;
4.抢救仪器消毒后再次检查性能保证处于应急备用状态;
5.抢救室地面、空气消毒;
提高急诊抢救护理质量的必要性 篇3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给医疗卫生管理工作和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卫生技术队伍整体素质,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势在必行,尤其是急救医学已成为当今医学发展的重要学科和内容。
急诊抢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它具有多科综合性的医疗任务,而护理工作则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急诊护士在执行整个救治过程中起着前哨、助手、组织者之一的重要作用,因此,护士整体素质,护理质量对抢救病人有直接的影响。如何提高护士素质和护理质量是急诊护理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1 急诊抢救工作的特点
1.1 随机性强:需救治的病人何时来,来多少,病伤情况如何,危重程度如何,这些都是事先无法知晓的,因此要求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做好一切接应准备(包括心理准备和用物准备),坚守岗位。
1.2 应急性强,时间性短,急诊病人多数来势凶猛,必须争分夺秒,迅速判断,获取良好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效果。
1.3 病伤情况多为复杂,特别是目前分科细,对鉴别分诊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护士要有相应的分诊鉴别水平。对危重病人抓主要矛盾,对危及生命的因素应先进行处理。急诊抢救护理工作的要求则是配合医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熟练的抢救技能来挽救病人的生命,并要求做到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2 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良好的业务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广大患者。服务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要树立珍惜生命,同情和尊重病人的责任感。要客观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认识心理护理对危重病人更为重要,不良的言行举止会导致病人的心理改变,或加重病情,或使他们失去对救治的信心和安全感,从而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产生救治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因此,急诊护士应具有一定的言行修养及严谨、认真、敏捷的工作作风。
3 提高护理质量是抢救工作的保证
3.1 急诊护士是抢救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之一,抢救的成功于否,与其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因此必须掌握扎实,规范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外,必须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争分夺秒,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时间进行抢救,做到迅速评估病人,判断准确,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极为重要,对任何原因导致的呼吸、循环衰竭,呼吸心跳骤停者都不应该放弃救治,而應争分夺秒,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迅速抢救。
3.2 急诊病人多数来势凶猛,决不允许延误时间,因此除医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外,用物准备对抢救工作至关重要,尤其是氧气、急救药品、,抢救器械等,所以对抢救用物应该加强管理,做到配备齐全、定期检查、定点放置、专人保管,用后即补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开展抢救工作,争分夺秒的去挽救病人的生命。
3.3 复苏(心肺脑全面复苏CPCR)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也是急诊抢救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作为急诊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对临床死亡者的救治,必须抢在未进入生物学死亡以前,即在心跳呼吸停止的4-6分钟以内。因此,对心跳呼吸虽停,从表面看生命活动已经消失,但组织内部的代谢过程仍在进行,脑中枢机能活动虽不正常,但未进入完全不可逆状态,因而必须抓住时机进行复苏救治。
心肺复苏的同时,不可忽略脑的保护与复苏,它具有与心肺复苏的同等重要性,因为脑性死亡是人类机体死亡的重要标志。而只有心肺功能的复苏已不再是复苏成功的最高标准。由于脑是维持生命机体意识与思维的重要器官,只有当脑功能的恢复,意识状态,尤其是智能的恢复,才是衡量全面复苏成功的唯一标准。
我科于2011年4月16日收治一例36小时无自主呼吸的病人,由于全科医护人员的奋力抢救,抢救成功,使病人重获新生。
病人张××,女,36岁,住院号265,因与家人发生口角,服安定(时间、剂量不详),次晨8时15分送入我科,入院时血压为“0”,瞳孔左>右,对光反射消失,脉博未触及,呼吸停止。及时给予心肺复苏,脑保护等处理,数分钟后,心跳恢复,但仍无自主呼吸,即行气管切开,同步呼吸机供氧、血压回升。36小时后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转入病房,治愈出院。
3.4 在熟悉各类危重病症病情鉴别,判断及病情进展的同时,要全面考虑来自表面的和潜在的危险,以及抢救要点和抢救程序,对某些特别抢救手术,要配合好医生打破过去认为急诊抢救仅限于复苏、升压,支持治疗处理,待平稳后再转入病房手术的常规,这样才能抢时间,采取有效措施,生存机会才越多。
例一:叶××,男性,28岁,住院号159,因胸部刀刺伤于2011年9月20日晚12小时送入我科,病人失血性休克,血压为“0”,剑突偏左约3.5CM大小的刀口向外喷血,意识不清,考虑心机损伤,立即给予抗休克,开胸止血,手术时发现患者右心室壁裂口3CM,由于抓住时机争取了时间,抢救成功,住院27天痊愈出院。
例二:简××,男性,48岁,住院号200,因车祸于2011年10月5日入我科,病人右颈动脉损伤,面总动脉断裂,失血性休克,血压为“0”,呼吸停止,心率微弱,34次/分,立即就地抗休克并手术修补、止血,抢救成功,住院15天痊愈出院。
3.5 由于急诊病情千变万化,范围较广,必须将“急”字赋予数量概念,即按病情、伤情的急骤发展变化,从接诊开始计算,以0-2小时内,8小时以内,12小时以内,24小时以内可导致生命活动停止(或留下终身残疾)的可能将抢救分为:特急、急重、普急、亚急等四类。特急抢救(0-2小时),急重类(8小时以内),普急类(12小时内),亚急类(24小时内)进行安排,大体估计还有多少有效时间利用,不但增加抢救人员的时间紧迫感,也可提供和探索更为合理,更为有效的抢救时间,改进我们的工作,提高抢救工作的质量。
急性乙醇中毒急诊抢救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4月至2008年9月笔者对我院救治的急性乙醇中毒的72例患者, 其中男61例, 女11例, 年龄21~64岁, 平均 (38.5±4.8) 岁。所有患者就诊前都有饮酒史, 饮酒量在100~900m L, 平均 (450±80) m L。就诊时间为饮酒后2~10h, 平均 (3.4±0.7) h。患者临床表现为昏睡、意识障碍、皮肤湿冷等。16例为深度昏迷患者, 32例为中度昏迷患者, 24例为浅昏迷患者。9例患者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2例患者出现了血压下降的表现, 11例患者表现为呼吸异常, 20例患者合并有外伤。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都进行常规治疗, 包括洗胃、留置导尿、心电监护、吸氧、静点葡萄糖、维C、维生素B6等药物。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泮托拉唑, 呼吸异常患者应用呼吸兴奋剂, 血压下降患者应用多巴胺等升压。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纳洛酮静点, 首次剂量为0.8mg, 之后30min~1h, 再给予患者0.4mg的纳洛酮, 一直到患者清醒为止, 纳洛酮的用量每日不可超过4.0mg。并使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600mg静点, 一直到患者清醒为止。
1.3 观察项目
观察所有患者的首次清醒时间和完全清醒的时间, 并进行记录。患者经治疗后2h内首次清醒以及4h内完全清醒计为有效。
2 结果
所有72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患者, 治愈率100%, 有效率为100%。患者的首次清醒时间平均为 (1.5±0.3) h, 完全清醒时间平均 (3.1±0.4) h, 所有患者的首次清醒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 见表1。应用纳洛酮、乙酰谷酰胺无明显副作用发生。
3 讨论
急性乙醇中毒一般多是因为饮酒而导致的, 患者一般多在短时间内大量饮用酒精, 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酒精在进入患者体内1h后, 被吸收入血可有90%左右, 其大部分入肝脏内进行氧化, 故如大量进行饮酒会致使严重的肝毒性情况发生。乙醇能够抑制患者的大脑皮质功能, 临床表现为处于兴奋状态, 随着其入血后的浓度不断增加, 会对患者的脊髓、延髓有严重的影响, 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麻痹的表现。同时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与多巴胺缩合成内源性阿片肽, 直接或间接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进而影响呼吸循环系统及性激素含量, 导致合成代谢引起肝损害, 重度中毒诱发心血管系统疾患或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1]。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药, 其主要是用于解救麻醉性镇痛药引起的急性中毒, 拮抗这类药所出现的呼吸抑制的表现, 以及解救急性乙醇中毒。其可以竞争结合阿片受体, 有效地降低患者脑中的β-内啡肽的水平, 从而阻断了患者因为乙醇中毒所出现的中枢神经抑制的表现, 促进患者恢复清醒。乙酰谷酰胺为谷氨酰胺的乙酰化合物, 其有维持神经应激能力以及改善患者的神经细胞代谢的功能。其可以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分解为谷氨酸γ-氨基丁酸, 这种分解产物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细胞代谢, 从而改善患者的脑部功能[2]。
纳洛酮联合乙酰谷酰胺进行疾病的治疗有协同的作用, 两药联合明显地缩短了患者清醒的时间, 本组资料显示患者的首次清醒时间平均为 (1.5±0.3) h, 完全清醒时间平均 (3.1±0.4) h, 均在2h和4h之内, 有效率为100%, 且无明显的副作用发生, 这足以证明两药联用可以加速患者清醒, 可作为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首选治疗药物。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乙醇中毒急诊抢救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急性乙醇中毒的7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 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联合乙酰谷酰胺药物进行治疗, 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所有72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患者, 治愈率100%, 患者的首次清醒时间平均为 (1.5±0.3) h, 完全清醒时间平均 (3.1±0.4) h, 应用纳洛酮、乙酰谷酰胺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 急性乙醇中毒急诊抢救的治疗原则为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清醒, 纳洛酮联合乙酰谷酰胺可以加速患者清醒, 且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两药具有协同作用, 可作为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首选治疗药物。
关键词:急性乙醇中毒,急诊,纳洛酮,乙酰谷酰胺
参考文献
[1]董哲, 邵丽华, 高玉宝, 等.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126例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6) :1077~1078.
急诊院内抢救工作规范要求 篇5
急诊院内抢救医疗规范
(试行)
二00九年一月 急诊院内抢救工作规范要求
(一)预检
1、预检应有急诊工作5年以上、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担任,必须做到:
(1)用语文明,礼貌待人,态度和蔼,热情接待。
(2)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与病员及其家属争吵,要耐心解释,满足病员的合理要求,一时做不到的要说明情况。
2、分类时询问耐心,观察仔细,分类准确、迅速。
3、合理安排就诊秩序,既照顾到先后次序,又要分清轻重缓急。要求:
(1)对急、危、重病员先抢救,后挂号。
(2)对直接送到各诊察室、抢救室的急、重、危及老年病员要主动到诊察室、抢救室查对、分类、挂号。
4、救护车送诊伤病员,预检护士或其他指定人员应到救护车前迎接。
5、遇到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护士长、门急诊办公室、医务科。并通知有关科室领导:
(1)遇有大批伤员、中毒病员时;
(2)高干、离休老干部、英雄模范、知名人士来就诊时;(3)涉及法律问题时;
(4)遇有外籍,港澳病员等涉外事项时。
6、在预检中遇有困难时,应向护士长汇报或与有关医师共同分诊解决,以提高预检质量。
7、努力钻研业务技术,不断提高预检质量,防止误检、漏检、严防差错事故。
(二)值班要求
1、急诊医师由各科派出,受本科科主任和急诊科主任双重领导。
2、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值班期间不得参加集会、听课,不得看电影、电视、不得会客。
3、值班期间不得自行换班或请人代班,有特殊情况需换班或请人代班时,必须经急诊医生组长批准(护士须经护士长批准)。在落实好代班人员后才可离开。4、8小时值班制医师夜间不得睡觉,12小时、24小时值班制医师在处理完病员后可到指定地点休息,有急诊病员时,必须随叫随到。
5、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等医技科室应指派急诊值班人员,认真工作,坚守岗位,如需其他科室配合者,应召科室在接到急诊室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赶至现场;医技科室接到急诊送检单,应优先予以检查,迅速报告检查结果。
(三)急危重伤病员抢救
1、一般抢救由有关科室急诊医师和当班护士负责。
2、危重病员抢救应叫急诊二值医师和护士长到场组织抢救。
3、遇有大批伤病员、严重复合伤等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务科,按《上海市突发事件院内急诊救护保障预案》实施。
4、急诊室护士应提高警惕,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遇有危重病员应立即通知护士长或科护士长,同时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如吸氧、吸痰、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
5、急诊医生应在5分钟内对伤病员接诊,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应在10分钟内赶到,迅速参加抢救工作。
6、当班医师在抢救患者时,对后续急诊患者预检护士应报告有关部门,在30分钟内另行安排医生接诊。遇突发事件批量伤员,按“上海市院内突发事件急诊救护保障预案”实施。
7、做好记录,要求及时、准确、清楚、扼要、完整,并必须注明执行时间和签名。
8、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尤其是药名、剂量、给药途径与时间等,护士要复述一遍,避免有误,并及时记录于病历上,并补开处方。
9、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袋等用完后暂行保留,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10、一切急救用品实行“四固定”制度(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各类仪器要保证性能良好,急诊室抢救物品一律不外借,值班护士要班班交接,并作记录。用后归放原处,清理补充。
11、病员经抢救病情稳定或需转入病房或手术室治疗者,急诊室应派人护送,病情不允许搬动者,需专人看护或经常巡视。
(四)多发伤的抢救
1、多发伤的抢救程序
① 伤员直接送抢救室,先抢救后挂号,预检护士立即通知急诊科主治以上医师和医务科,负责抢救指挥和协调。
② 护士在伤员到达后应立即进行测量血压、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工作,首诊医师迅速检查伤情后,需要会诊者,在会诊医师未到前,首诊医师应抓紧进行抗休克、止血、包扎、固定等处理。③ 有关科室接到抢救伤员通知后,应立即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在10分钟内赶至急诊室。为争分夺秒地做好早期救治,轮转医师或进修医师一般不负责多发伤会诊。
2、会诊的组织
① 由急诊科主任或医务科领导主持会诊;
② 如上述人员不在场,由首诊科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③ 会诊医师在共同会诊、明确诊治后才能离开,不得只写会诊意见,不参加抢救。
④ 会诊医师提出的会诊意见,除专科性较强的特殊检查或操作外,均应坚持谁提出会诊谁执行的原则。
3、多发伤伤员收治原则;以专科伤情明确则收入相关科室;如伤情复杂难以明确,或循环、呼吸不稳定而暂不手术者,原则上收住急诊观察室病房:收入病房后,有关科参加急诊会诊的医师应继续参加抢救,每日定时查看病员,会诊由伤员所在专科的经治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
4、在病情允许搬动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至手术室或病房。
5、医技科室等有关科室必须为抢救伤员提供方便,保证各种检查能随时进行。
6、多发伤抢救的程序,按Pizzi多发伤分类提出专科治疗程序如下:
① 四肢为主的多发伤(胸腹等脏器无严重损伤),应以骨科处理为主。这类伤诊断较易,但常对休克的严重程度认识不足,主要问题为不同部位伤治疗次序的安排,及如何加强治疗上的连续性。② 泌尿系统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早期处理主要是抗休克。泌尿系统伤者,骨科处理应在泌尿伤处理之后进行。
③ 颅脑伤合并其他部位的明显损伤。伤员可有休克、昏迷,处理应以颅脑伤为主,骨科处理应在颅脑伤稳定之后。
④ 颅脑伤合并其他部位不明显的损伤,常见外伤为脑震荡合并腹腔脏器伤、开放性骨折等。伤员由于昏迷而使腹部体征不明显,可因内出血发生休克。处理应以腹部伤为主,对颅脑伤应密切观察,以决定进一步治疗措施。
⑤ 呼吸功能紊乱合并其他部位伤;处理应以胸科为主,骨科治疗应在呼吸功能稳定之后。
⑥ 腹部脏器伤合并其他部位伤,处理应以腹部伤为主。
(五)首诊负责制度
1、凡第一个接待急诊病员的科室和医师称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
2、首诊医师发现涉及他科的或确系他科病员时,应在询问病史、进行体检,写好病历,并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置后,才能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科,不得私自涂改科别,或让病员去预检处改科别。
3、凡遇有多发伤或诊断未明的病员,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承担主要诊治责任,并负责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在未明确收治科室时,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
4、如患者确需转科,且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负责联系安排,如需转院,且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医师向医务科汇报,落实好接受医院后方可转院。
(六)病历书写要求
1、急诊病历书写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及时、准确,字迹清楚。
2、体格检查部位要全面仔细、又要重点突出,并及时记录。
① 要有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的记录。
② 心律不齐病员应至少听一分钟心率后再记录。
③ 疑脑部病变时,应有神志、呼吸、瞳孔、预项反射等记录。④ 心、肺、腹部、生命体征等,应写具体数据或内容,不能以“正常”代替。
⑤ 中毒病员写明服毒时间,毒物名称及剂量,来院时间,以及神志、瞳孔、心、肺体征等。
⑥ 急腹症病员要记录腹痛时间,部位、痛疼性质、有无包块及腹膜刺激症等情况。
⑦ 女性腹痛病员要有月经史记录,必要时请妇产科会诊。
3、急诊病历一律按24小时制记录,每项医嘱,治疗以及病程记录均要注明时间。
4、留现病员如病情稳定,交接班时病程记录至少必须各记一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5、留现病员出院时须在急诊病历上写明离院时病情,包括生命体征,写明医嘱及注意事项。
6、因抢救当时来不及记录者,必须认真追记。
7、死亡病历不交给家属及单位,由急诊科统一保管。
8、留观病历按三级查房要求,用药、检查应符合医保“三统一、四合理”要求。
9、实习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书须经带教医师复核鉴字,方属有效,签名要清楚,并签全名。
(七)交接班要求
1、急诊交接班必须严肃认真。医师、护士应提前10分钟到位交接班。
2、交班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写好交班记录,整理好诊察桌上物品,放置整齐),处理完本班应作的工作,不得将本班应完成的工作遗留给下一班。
3、急诊病员必须坚持床旁交接班,医护人员要交接病情和治疗情况,护士同时要交接特殊护理(如褥疮护理,口腔清洁,各种导管通畅情况等)及详细查看有关护理记录。
4、值班医师或观察室医师在交接班时应仔细查对全部留观病员和临时输液病员,不得遗漏病员,诊察室交班医师应将去做检查,尚未处理完的病员向接班医师交待清楚。
5、接班人员对交接班中不清楚问题,应立即询问,必要时记录在病历中。
(八)涉及法律问题病员的处理
1、对于自杀、他杀、交通事故、殴斗致伤及其他法律问题的伤病员,医护人员应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积极救治,同时应增强法纪观念,提高警惕。
2、预检护士应立即通知医务处,并报告当地警署。
3、病历书写应准确、清楚、检查应全面仔细,病历要注意保管,切勿遗失或被涂毁。
4、开具验伤单及诊断证明要实事求事,并经上级医师核准。对医疗工作以外的其它问题不能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
5、若是服毒病员,须将病员呕吐物,排泄物留下送毒物鉴定。
6、若昏迷病员,需与陪送者共同检查病员财物,有家属在均应交给家属;若无家属,由值班护士代为保管,但应同时有两个人共同签财物清单。
7、病员留观期间,应有家属或公安人员陪守。
四、急诊医师基本技能要求
1、辅诊技能:对以下辅助检查项目能熟练掌握其正常和病理意义,并迅速作出基本判断。
⑴ 血、尿、粪三大常规,尿酮体、尿三胆、大便隐血试验。
⑵ 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血气分析、肥达氏反应。
⑶ 血、尿定粉酶活力。
⑷ 三P试验、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
⑸ 脑脊液糖、氯、蛋白测定。
⑹ 胸部平片(特别对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肺不张;血、气胸、肺梗塞;心包积液的判断)。
⑺ 腹部平片(特别对肠梗阻、空腔脏器穿孔的判断)。
⑻ 心肌酶谱、肌钙蛋白。
⑼ ECG(特别是对常见心律失常和心梗的判断)。
⑽ 外伤性骨平片(明显的骨折和脱位)
⑾ 头颅CT(较明显的颅脑外伤和脑血管意外的读片)
急诊内科医生要求1-9项,外科医生要求1-7、10、11项,急诊科医生要求1-11项。
2、急救操作机能
⑴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绿色通道)
⑵ 体外、体内临时起博(绿色通道)
⑶ 深静脉插管(绿色通道)
⑷ 初级和高级心肺复苏术(含电复律、除颤)
⑸ 心包穿刺、心内注射术;胸腔穿刺抽气、抽液、闭式引流术;腹腔穿刺术。
⑹ 留置胃管、胃肠减压;洗胃术;三腔管压迫止血术
⑺ 导尿术
⑻ 止血,包扎,固定技术
急诊内科医生要求4-7项,急诊外科医生要求4-8项,急诊科医生要求1-8项。
3、常见危重病的诊治
⑴ 急性心肌梗塞,⑵ 心律失常,⑶ 高血压危象,⑷ 心力衰竭,⑸ 呼吸衰竭,⑹ 大咯血,⑺ 重症哮喘,⑻ 糖尿病酮酸中毒,⑼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⑽ 一氧化碳中毒,⑾ 药物中毒、食物中毒、蛇咬伤,⑿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⒀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⒁ 脑中风,⒂ 癫痫持续状态,⒃ 中署,⒄ 电击伤,⒅ 淹溺,⒆ 危重伤病员生命体征支持,⒇ 休克,(21)心脏骤停,(22)气胸,(23)上消化道出血,(24)创伤,(25)急腹症的诊治。
急诊抢救 篇6
【关键词】昏迷;急诊内科;发病原因;抢救分析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90-02
急诊内科中接收并行诊疗的昏迷患者占比率较高,对于昏迷致病因素的探究也受到医学领域及社会民众的关注。然而,昏迷起病原因较为复杂,并且患者发病的具体时间及身体状态情况都不确定,以致增加了医疗抢救的操作难度[1]。本文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本院急诊内科实施诊疗的患者117例,回顾评析其各项病学资料与有关数据,进一步归纳出发病原因以及应对抢救方法,现将本次调研内容作如下描述: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本院急診内科实施诊疗的患者117例,这些病例GCS评估分值<8分,并依循昏迷的判别标准予以确诊;病程17min-5h,平均 (78.2±4.9)min。当中含有64例男性、53例女性,年龄介于42-87岁间,平均(53.7±10.25)岁。昏迷程度情况:51例轻度昏迷者、43例中度昏迷者、23例重度昏迷者。
1.2方法
1.2.1昏迷诊断
急诊内科医师首先询问陪护家属有关患者的具体起病情况,并正确了解家族病史、基础性疾病、过往病史等方面因素;之后随时探查患者的生命指标及体征起伏状况,实施全身性的综合检查(如胆碱酯酶检测、头颅CT检查、心肺功能及血、尿常规指标检查等),进而按照所得检查数据开展病因分析及确认。
1.2.2抢救方法
先向患者施行基础处理,如构建静脉路径(2条以上)、及时供氧、维持呼吸道顺畅、心电指标监测、保持机体内酸碱度及水电解质的平衡、输血支持等。在此前提下,系统评估并预判患者诱病主因,开展对症性抢救工作:(1)酒精中毒急性昏迷者。施予适量纳洛酮后补给液体,然后实施催吐治疗;另外,提供给养措施,若情绪存在躁狂现象,可予以适量的西泮类药剂。(2) 因患脑梗死诱发昏迷者。予以预防性药物,提升脑部循环,谨防脑水肿或其他并发症状出现。(3) 因患肺心脑综合征诱发昏迷者。对症给药,控制肺源性的心脏病;积极供氧,谨防二氧化碳潴留、脑部过度缺氧等问题出现。(4)因患脑出血诱发昏迷者。维持呼吸道顺畅,施予呋塞米利尿、甘露醇等药物,严控血压;保持循环血量充足,补给神经系统营养,缓解颅内高压。(5)因患低血糖诱发昏迷者。补给葡萄糖溶液,对糖尿病者增用胰岛素;必要时予以甘露醇、糖皮质激素等。(6)服用镇静药诱发昏迷者。清理气道,实施洗胃、透析及利尿等处理;监测心电指标,帮助恢复清醒意识。(7) 有机磷性中毒诱发昏迷者。脱掉穿着衣物,即刻清洗皮肤;实施催吐、水电解质平衡、洗胃及抗胆碱治疗;若眼部出现中毒体征,向其予以氯化钠(浓度0.9%)溶液实施清洗,并维持对症性支持治疗。(8) 因心源性中毒而致昏迷者。即刻实施心脏供血、心功能复苏等方面支持治疗,如有需要可放置心脏起搏器。(9)意外车祸损伤诱发昏迷者。头部受损较重者多伴有失血休克的问题,止血同时实施输血治疗,若有骨折现象则注重操作手法,谨防二次创伤发生。
2.结果
此次研究中,117例患者出现昏迷的致病原因有:酒精中毒、低血糖、脑梗死、肺心脑综合征、服用镇静药、有机磷性中毒、意外车祸损伤等。经抢救后,总计108例抢救成功,占92.31%;9例抢救失效、死亡,占7.69%。具体昏迷原因及抢救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人体大脑的皮质和上行网状系统形成双向互动反应,使各项正常功能得以维持运行,此时大脑处于觉醒的状态。而异常病变出现后,大脑皮质功能受到相应阻碍,甚至牵连上行网状系统出现反应障碍,进而诱发昏迷[2]。由于昏迷病因牵涉因素较多,如果不能于第一时间向病人施行抢救,则会存在救治失效乃至死亡的高危风险。鉴于此,急诊内科接收意识昏迷患病者后,要尽早作出病因确认判断,并于短时间内施予救治处理[3]。通常来讲,对不同类型病因患者,予以不同的急诊内科抢救治疗及应急性处理,但需要依循的基本准则是:先控制原发疾病,然后再开展对症性、支持性的抢救治疗[4]。
此次研究活动结论为:117例患者出现昏迷的致病原因有:酒精中毒、低血糖、脑梗死、肺心脑综合征、服用镇静药、有机磷性中毒、意外车祸损伤等。从表1看到昏迷原因类型情况:14例酒精中毒、21例脑出血、9例肺心脑综合征、23例脑梗死、20例低血糖、9例有机磷性中毒、8例心源性中毒、6例意外车祸损伤、7例服用镇静药。经抢救后,总计108例抢救成功,占92.31%;9例抢救失效、死亡,占7.69%。
综合以上阐述,对急诊内科中收治的昏迷患者开展应急抢救时,要查明其患病主因,并依据致病因素施予科学化、对症化的急性抢救,进而提升脱险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魏天祺,冯珍.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大鼠γ-氨基丁酸b受体表达变化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9-13.
[2]黄春敏,孙剑虹.基于脑性昏迷患者感知水平的唤醒干预对其觉醒意识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29-34.
[3]程锦珍,吴惠平,周仲辉,等.脑状态指数对脑外伤昏迷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监测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4,(18):1661-1663.
复合伤的急诊抢救体会 篇7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我院急诊中心外科收治的80例复合伤患者, 其中男52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为34岁。其中昏迷38例, 格拉斯哥昏迷9~12分有16例, 3~8分有10例, 休克有62例, 其中休克指数[1]约为1的有49例, 为2左右的有31例。
1.2损伤部位资料
80例中颅脑损伤48例, 胸部外伤23例, 肝破裂12例, 脾破裂18例, 膈肌破裂3例, 腹腔空腔脏器损伤6例, 尿道断裂伤4例, 四肢骨折23例, 骨盆骨折4例。心电图:创伤后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2例。2结果
在80例患者中, 实施颅脑手术12例, 脏器手术73例, 四肢手术14例, 骨盆手术5例;治愈36例, 好转30例, 死亡14例, 死亡率17.5%。3讨论
针对复合伤基本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复合伤其伤势重、伤情复杂、并发症多, 要想对复合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 掌握急救程序, 正确运用急救措施, 对急救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等都非常有必要。下面针对急诊抢救程序及措施进行了分析归纳。
(1) 对伤情要进行初步快速评定、确定其分类。要能对重症入院患者进行初步快速的伤情评定, 给予分类, 进而实施专科急救。要保证其生命安全、减少伤残现象、注意对并发症的防治;在对伤情判断完毕后要迅速实施抗休克治疗[2]和纠正脑疝。休克和脑疝等成为复合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首要原因, 因此抗休克和纠正脑疝等的治疗是急救能否成功的关键。可以通过迅速建立起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来完成扩容、氧气吸入、输血等的进行来达到抗休克的目的。通过20%甘露醇的快速静脉滴注及利尿剂的使用来达到早期降颅压而纠正脑疝的目的。我们不但要做好手术前和手术中的治疗防治工作, 也要对患者进行术后ARDS与MOF的预防治疗[3]。ARDS和MOF是复合伤患者的创伤后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因而要进行及早防治。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下列相关事项:实施迅速、有效的抗休克治疗, 关注扩容中晶胶比例, 改善组织的低灌注状态, 输液过程注意对肺功能的检测;改善氧供给, 预防肺部感染, 采取呼气末正压通气, 做好对ARDS的预防治疗;注意对尿量进行检测、对肾脏功能进行保护, 对有损肾功能的药物要慎用;注意对胃肠功能的监测;在病情极其危急情况下, 可采用短程大剂量的山莨菪硷和地塞米松联合的冲击疗法来保证患者安渡手术关, 减少致死性病因, 使其病情可以得到逆转;手术治疗要及时、简洁、有效, 尽量减小遗漏和手术创伤;对抗生素的应用要合理;对患者的后续康复治疗要做好。
(2) 诊断应准确、迅速而全面。急救过程通常应边进行急救、边检查、边询问病史, 最后再急救、再检查, 减少漏诊。诊断若有疑问, 可在患者病情得到稳定时进行相应辅助检查 (B超、CT、X线等) , 进而完成全面诊断。各科室间应加强合作。复合伤的致伤因素多、伤情复杂, 这便要求在对复合伤的救治过程中, 需要各专业组及各科室间的积极参与。因此我们要搞好组织协调合作, 树立整体观念。另外, 医院应成立专门针对复合伤治疗的抢救者, 可以使紧急的灾难性事故中的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尽量避免死亡、伤残等的发生。
(3) 手术治疗顺序应正确。手术治疗应遵循一定的实施顺序, 首先要对威胁生命最大的创伤进行有效的控制[4], 再决定手术先后顺序。通常遵照紧急手术 (大血管破裂、心脏) 、急性手术 (开放骨折、腹膜外血肿、腹内脏器破裂等) 与择期手术 (四肢闭合骨折) 的顺序来进行。但如果同属急性手术, 则应按照颅脑手术、脏器胸腹盆腔手术、四肢及脊柱手术的顺序完成。为避免患者在病房转送过程中因耽误急救时间而死亡的现象出现, 我们提倡急诊室内完成手术。再一方面对麻醉的选用要合理、慎重。进行合理的麻醉是对复合伤患者进行急救的重要环节[5], 在实际急救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及个别差异来选择把握, 采用正确的麻醉药物及麻醉方式, 也是急救得以进行的保障。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复合伤的临床特征及急诊抢救经验。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0例不同复合伤患者损伤的基本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患者治愈36例, 好转30例, 死亡14例, 死亡率17.5%。结论 正确、及时、有效的急诊抢救方法对复合伤的治疗非常有效, 可以使死亡、残疾率等得到有效地控制。
关键词:复合伤,急诊抢救,抢救程序
参考文献
[1]陈孝平.外科基础[M].第2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0) :34.
[2]戚晓庄.322例多发伤急诊抢救体会[J].基础医学论坛, 2004 (2) :45.
[3]岳茂兴, 李成林, 李学彪.腹部外科疾病并发MODS的临床救治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1 (1) :98.
[4]梁位流, 梁文辉.损伤控制性技术在急诊外科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3) :56.
损伤性休克的急诊抢救体会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6例, 男性87例, 女性29例, 最大71岁, 最小4岁, 平均年龄32.5岁, 均有创伤史。以颅脑损伤为主者47例, 胸部损伤为主者31例, 腹部损伤为主者45例, 记住, 骨盆和四肢损伤为者6例, 其中轻度42例, 中度51例, 重度13例。患者伤后就诊时间20min~2h。本组伤员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 均符合损伤性休克诊断标准, 收缩压<90mm Hg, 伴脉搏细弱, 皮肤苍白, 冷汗, 尿少, 呼吸急促等。按休克指数进行分度, 其中轻度休克 (指数为1.2~1.5) 32例, 中度休克 (指数为1.5~2.0) 70例, 重度休克 (指数>2.0) 14例。
1.2 抢救指征
(1) 烦躁不安, 皮肤苍白, 紫绀, 肢端湿冷; (2) 每小时尿量少于20m L; (3) 动脉收缩压低于10.6Kpa, 或虽未降至10.6Kpa以下, 但脉压差<2.6Kpa。
1.3 抢救成功标准
四肢转温, 紫绀消失, 不用升压药, 每小时尿量超过20m L, 动脉收缩压在12Kpa以上, 脉压差>4Kpa[2]。
2 抢救方法
此类患者均病情危急, 要求医务人员赶赴现场后须迅速观察伤者的一般情况, 体位, 意识和有无活动性出血等, 了解简要病史, 将患者搬至救护车上, 现场或途中做生命体征的检查, 心搏, 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气管插管, 人工呼吸等呼吸抢救措施[3]。予以积极综合抢救, 首先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进行输液抗休克和应用血管活性药, 输液时尽量选择上肢静脉, 颈外静脉, 颈前静脉等较粗大的血管, 确保有效扩容, 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并严密观察血压, 脉搏, 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做出休克程度的评估。对于开放性损伤, 活动性出血者, 立即给予止血 (加压包扎或上止血带) 和固定等处理。患者入院后, 询问并记载病史和受伤史, 采集血样, 留置导尿, 全身体检, 以查明伤情, 必要时进行胸腹腔穿刺和做床头B超, X线射偏和CT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对于有严重创伤者, 原则上按胸、腹、头、四肢顺序进行处置, 对于需要手术者, 要做好术前准备, 尽早进行急诊手术治疗。
3 救治结果
116例伤者经院前急救, 到达医院急诊科后, 休克前期8例好转;轻度休克42例, 32例好转, 8例无变化, 2例恶化;中度休克51例, 好转28例, 19例无变化, 4例恶化;重度休克13例, 好转8例, 3例无变化, 2例恶化。入院后, 经抢救, 11例死亡, 抢救成功105例, 抢救成功率90.5%, 死亡率9.5%。
4 讨论
由于休克病人病情变化迅速, 器官生理功能严重紊乱, 死亡率高, 对该类病人开展抢救以维持生命优先, 治疗各种创伤在后。院前的抢救很重要, 但必须短时, 笔者主张在现场和途中一边观察和大致体检, 一边抢救和转运。首先监测生命体征, 根据生命体征的改变及伤情评估。迅速施行抢救生命的措施, 然后遵循“CRASHPLAN”程序迅速查看伤情[4], 在短时间内对患者伤情进行判断, 对有疑问的部位, 进一步重点检查, 最大限度防止漏诊。由于损伤性休克时最主要的矛盾是失血, 在补充血容量时需要给予比估计量大得多的液体才能纠正休克。所以休克诊断一旦确立, 需要立刻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 扩容治疗。补液根据休克程度决定补液性质和量, 轻度休克2h内输入平衡盐液1500m L, 中度休克2h内输入平衡盐液1000~1500m L, 浓缩红细胞3~4个单位, 5%GNS500m L, 重度休克2h内输入平衡盐液1500~2000m L, 浓缩红细胞4~6个单位, 右旋糖酐500m L, 5%GNS500m L, 使血压维持在正常低限水平。若血压仍不稳定者, 应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于有严重创伤者, 可抗休克与手术同时进行。严重失血性休克往往是较大动脉血管或肝脾等实质脏器较大的破裂伤, 单纯的保守治疗难以取效, 因而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 应正确把握手术时机, 果断地进行手术治疗, 从根本上达到止血和纠正休克的目的, 否则往往失去手术时机而导致死亡[5~6]。综上所述, 只有迅速, 果断, 准确地进行有效的抢救, 及时手术, 合理用药, 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麦惠强.创伤性休克103例治疗体会[J].医疗论坛, 2009, 21 (2) :86~87.
[2]袁延青, 程默, 薛丽清.98例损伤性休克的急诊抢救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1, 17 (1) :23~24.
[3]谭小琴.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诊抢救及心得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 2009, 12 (1) :112~113.
[4]李永领, 陈斯霞, 朱烈烈.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救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1) :59~60.
[5]赖湘群.创伤性休克230例诊治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 16 (1) :5~6.
心脏性猝死急诊抢救临床分析 篇9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心脏性猝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对其临床急诊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符合心脏性猝死的判断标准, 在出现急性症状后1h内出现心血管性心脏骤停现象。排除未接受心肺复苏和临床资料不全病例。36例患者中男20例, 女16例;年龄37~75岁, 平均年龄 (60.25±3.11) 岁。患者于3~17min内送至医院, 主诉有突发心悸、压榨感、心前区闷痛、呼吸困难、突然晕倒、冒冷汗等情况。测量入院时血压为158~188/96~98mmHg。观察心电图, 显示ST-T段改变, 同时, 结合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及患者临床症状, 初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5例, 急性心肌梗死14例, 扩张型心肌病7例。所有患者在诊断期间突然出现血压测不到、双侧瞳孔散大、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和心跳停止、心电图显示为直线、光反射消失等现象, 判断为心脏骤停。
1.2方法
对患者立即进行抢救:先放低头部, 将分泌物和口腔异物清除干净, 然后进行心肺复苏。叩击胸前区, 握拳举高约25cm, 并对胸骨中下约1/3交界处进行锤击, 接着做人工呼吸, 连续吹气6~8次, 3s/次。对胸骨中下约1/3交界处采取持续性胸外心脏按压, 深度5cm, 110次/min。之后进行气管插管, 利用呼吸机支持通气。此时, 大多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有所缓解, 但不代表已经脱离生命危险。接着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静脉推注1mg阿托品和1mg肾上腺素, 然后进行200J电除颤 (第1次) , 3min后再次静脉推注3mg肾上腺素, 然后再进行300J电除颤 (第2次) , 3min后再次静脉推注5mg肾上腺素, 再进行360J电除颤 (第3次) 。除颤期间给予对症药物治疗, 例如, 扩容:给予静脉滴注无糖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多巴胺;降低颅压:颈动脉注射50ml甘露醇 (浓度20%) +5mg地塞米松+20mg速尿。同时, 给予生命支持, 如呼吸机支持通气、辅助人工呼吸、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等。患者恢复意识、呼吸和心跳平稳后, 留院观察。并继续给予营养心肌、扩冠、抗感染、抗心律失常、补钾等治疗, 直至患者机体基本恢复正常。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 用 (±s) 表示计量资料[2]。
2 结果
36例患者经施行急诊抢救后, 成功抢救8例, 抢救成功率为22.2%;8例抢救成功的患者中, 平均抢救时间为 (29.11±0.51) min、平均血压值为 (138.24±2.02) / (85.12±2.11) mmHg、平均心跳值为 (71.14±1.28) 次/min。
3 讨论
心脏性猝死主要是由于脑血流量突然出现中断或急剧减少, 导致患者心脏骤停、意识丧失的情况。若抢救不及时, 可危及患者生命。但由于心脏性猝死前期无任何危及生命的表现, 且发病急骤, 因而具有难以预测性和很高的死亡率, 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抢救成功率也因此较低。心脏性猝死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确诊是关键, 若发现患者大动脉搏动消失、心跳和呼吸停止、意识突然丧失、心电图为直线、双侧瞳孔散大、血压测不到等则可诊断为心脏性猝死[3]。患者在出现心脏性猝死后, 一般10s内会处于意识丧失状态, 而4~6min内可出现不可逆性脑损伤, 因此, 抢救的最佳时间应是前4min。前4min内对患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 然后8min内进行更进一步的生命支持。一旦超过这一时间段, 患者的死亡率则会大大提高, 即便存活, 也很可能会进入植物状态[4]。因此, 最短时间内确诊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抢救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非常关键。本文中, 36例患者抢救成功8例, 抢救成功率为22.2%;分析总结8例抢救成功的患者, 平均抢救时间为 (29.11±0.51) min、测量平均血压值为 (138.24±2.02) / (85.12±2.11) mmHg以及平均心跳值为 (71.14±1.28) 次/min。
通过本文总结抢救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经验体会如下: (1) 为提高抢救成功率, 应迅速确诊, 然后立即就地实施心肺复苏, 而不必等待其他医生到来, 争取抢救时间。 (2) 给予患者综合抢救对策或同时运用多种心肺复苏措施, 如持续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其中, 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时应做到力度适宜、动作迅速。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 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以支持通气, 保证重要器官的最低血供。 (3) 检查患者恢复心搏后, 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如常规给予多巴胺、地塞米松、肾上腺素, 再视具体情况给予对症药物治疗, 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危险。 (4) 由于80%以上的心脏骤停是由心室颤动导致[5], 因此, 在给药治疗期间应进行电击除颤。第1次、第2次电除颤失败后, 第3次可选择360J继续实施电除颤, 不能因此放弃心肺复苏。 (5) 抢救成功后不能马上出院, 应留院观察, 待基本康复后方可出院。若患者留院期间再次出现挣扎躁动现象, 则给予静脉推注地西泮治疗, 能有效缓解症状。总之, 对于心脏性猝死患者应尽早进行确诊, 并及时开展抢救措施, 包括心肺复苏、对症给药、电除颤等, 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
摘要:目的:总结心脏性猝死急诊抢救的方法和经验体会。方法:对36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急诊抢救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抢救方法、抢救结果等, 并总结心脏性猝死的急诊抢救体会。结果:36例患者经施行急诊抢救后, 成功抢救8例, 抢救成功率为22.2%;8例抢救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为 (29.11±0.51) min、平均血压值为 (138.24±2.02) / (85.12±2.11) mmHg (1mmHg=0.133kPa) 、平均心跳值为 (71.14±1.28) 次/min。结论:对心脏性猝死患者进行电击除颤、心肺复苏、对症给药等早期抢救措施, 有利于挽救患者生命, 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心脏性猝死,急诊抢救,方法,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方秋芳.54例心脏性猝死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24) :111-112.
[2]华伟.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在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的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 2012, 27 (6) :403-405.
[3]鲁力.心脏骤停心脏性猝死和现场心肺复苏[J].中国急救医学, 2012, 32 (11) :1059-1062.
[4]赵燊, 陈锋, 王晓萍, 等.院内心脏性猝死的复苏结果及预后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 21 (9) :1022-1025.
氨气中毒急诊抢救的临床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5月某冷冻厂氨气管道破裂致使13例患者中毒,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21~43岁,作为对照组;2010年6月我市市郊氨气罐爆炸造成的14例患者中毒,其中男7例,女7例,年龄19~42岁,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13例患者,是由该厂紧急派出车辆送到我院的,因此未进行任何院前抢救。实验组:实验组14例患者,是由我院120接到呼救电话后,召集了各科医护骨干人员组成抢救小组,紧急制定了初步的抢救方案并准备了包括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器、起搏仪、气管切开包等必要的抢救设备,同时也准备了一些必备抢救药品,然后随救护车到事故现场进行院前抢救。首先,快速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等生命体征,然后根据中毒程度进行分类,由不同的车辆运送至医院急诊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吸氧,然后用2%的硼酸液冲洗受污染皮肤,并即时应用地塞米松以及654-2针剂来减少呼吸道的分泌,进而减轻咽、喉以及肺水肿并预防途中窒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治愈的标准为:氨气中毒症状消失且无并发症,在1周内出院的患者为治愈;好转的标准为呼吸困难明显减轻,且肺部湿性啰音显著减少,在由急诊病房转入普通病房治疗后,1~2个月内出院的为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
实验组实施抢救后的治愈率35.71%和好转率42.85%分别显著高度对照组的15.38%和30.77%(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比较
在随访期内,实验组并发肺部(如肺纤维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1.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84%,且实验组的病死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P均<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3.1 院前抢救对氨气中毒的意义
氨气是一种强碱性的有毒气体,当浓度较低时,可以使患者呼吸道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加[2];当浓度较高时,就会导致坏死性支气管炎、肺水肿、急性喉头水肿等,并且会损害肝、心、肾等器官,甚至可并发肺纤维化致使肺功能不全[3]。因此,对于氨气中毒的患者,时间就是生命。根据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5月和2010年6月收治的两批氨气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实施了院前抢救的实验组比未进行院前抢救的对照组有较高的治愈率,并且实施院前抢救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效果明显。
这启示我们,在对氨气中毒的患者急救过程中,120院前急救系统作用重大。通过抢救小组的努力,利用携带的仪器和药品,将氨气中毒患者进行分类处理,并采取有效地监护和应急的处理,包括用2%的硼酸液冲洗受污染皮肤,并即时应用地塞米松以及654-2针剂来减少呼吸道的分泌,进而减轻咽、喉以及肺水肿并预防途中窒息,可以为院内抢救争取时间,更是为挽救患者生命做了重大贡献。
3.2 氨气中毒患者的院内抢救与护理
在经过院前抢救对皮肤黏膜的清洗,以及静脉推注654-2等措施后,阻止了氨继续吸收,同时也减少了炎性渗出,入院后仍需继续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于严重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行气管切开并辅助机械通气,并加强气道管理等。
第二,要加强肺水肿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的防治与护理。入院后,要更加严密观察病情,当患者出现了胸部紧束感或闭塞感等早期肺水肿症状时,给予预防性治疗,给激素、吸氧等,并保证患者的绝对休息;而对于ARDS者,应该及早行机械通气。同时,由于肺气肿和ARDS会伴有低氧血症,在给氧时应选择合理的给氧并保证适当的氧流量[4,5]。
第三,预防心、肝、肾等脏器的损伤。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心、肝、肾等损害的防治,加强对心、肝、肾功能的动态检测,如严密观察呼吸、心率、心律以及心电图的变化,如出现呼吸表浅、困难、血压下降、神志不清,应该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同时还要重视排尿情况,以观察肾功能。
总之,对于氨气中毒患者的抢救和护理,要综合采取多方面措施,如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加强对病房的消毒,同时营造安静的环境;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因为患者中毒后会产生恐惧、紧张以及抑郁心理,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向患者讲解氨气中毒相关知识,并明确宣教氨中毒无蓄积作用,从而减少患者恐惧,使之积极地配合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氨气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并探讨院前抢救的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5月收治的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6月收治的1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未行院前抢救,实验组进行了一系列的院前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以及并发症率和病死率。结果 实验组实施抢救后的治愈率35.71%和好转率42.85%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38%和30.77%;在随访期内,实验组并发肺部(如肺纤维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1.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84%,且实验组的病死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以上P均<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气中毒的院前急救,可以为抢救赢取时间,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氨气中毒,急诊抢救,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昌,石聪辉,郑佳彭.急诊抢救氨气中毒的临床分析[J].中华急诊学杂志,2006,15(8):756-757.
[2]王美玲.液氨中毒21例的急救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3):299-300.
[3]周秋霓.急性氨中毒47例的急救护理[J].中国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4(8):764-765.
[4]严艳.急性氨气中毒的急救护理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132-1133.
急诊抢救 篇11
【关键词】抢救;护理;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04-02
急诊科在治疗期间会遇到很多急发症状,若是不及时的进行处理,将会严重的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危重患者的死亡率颇高,医生必须要制定更加科学的急救方案,才可以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全程护理是以现代护理做为指导,把护理程序做为中心,以患者做中心进行身心护理。现对我院2009年4月到2010年10月收治的80例危重急诊患者进行回顾,近一步的对其抢救护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一共80例,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6岁。就诊时停止心跳的2例,濒死状态的7例,其余都是不同程度的休克。致创原因:斗殴23例,自伤4例,交通事故43例,坠落伤3例,爆炸伤1例,砸伤4例,
机器轧伤2例。80例中77例抢救脱险,救前死亡2例,手术室死亡1例。
1.2 方法
1.2.1 全程护理模式护士人员排班
采用竞争上岗,责任护士负责制[1],一名责任护士负责两名患者,相邻两名责任护士为一和小组,四名责任护士为一个大组,并设组长一名,组长由全科人员投票选出,全科设立护士责任组的个数由医院实际情况决定。科室配药护士2名,负责所有科内病人药品的配制,并且负责送到患者床头,同时还要负责药品的清点及请领。设辅班护士2名,负责科室内物品对换、病人个人用物交接、病人外出检查陪检以及基础护理物品准备等。科室内排出每天的机动白夜班,机动班护士的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接到电话立即上岗,这样就可以保证患者身边随时有护士人员陪护。
1.2.2 判断病情
创伤患者的情况特殊,在进入急症室后,必须要及时评估患者病情。护士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后,也要在短时间里确定病况,通过询问病史或表面观察等进一步的对伤情进行评估。通常情况下,对病情的评估要根据ABBCS等方法俩对患者检查:A (airway):气道有没有堵塞,是否开放;B(breath):呼吸频率、动度;B (bleeding):身体表面出血部位;C(circulate):末梢循环,血压脉搏;S(sense):患者刺激反应状态和意识情况。护士要根据患者受伤具体部位制定紧急处理方案,如:止血、包扎、固定等。①出血:肘、膝关节以下出血的伤口,可以加压包扎止血。肘、膝以上出血的,用止血带止血,并做好标记写清楚时间。;②骨折[2]:四肢开放性骨折的,不论有无骨折端外露,都要在创口处用无菌敷料覆盖,然后止血、包扎,用夹板固定住。如果发现有关节脱位的,先不要急着复位,可以用夹板临时固定住以后,送到骨科进行处理;③四肢离断肢体:如果是完全的离断,可以将截面用无菌的敷料包扎。没有完全离断的,用敷料包扎以后,再用夹板临时固定住。
1.2.3 制定应急方案
护士应尽快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急救方案[3]。要及时执行抢救程序:要注重抢救的黄金时间1H概念,遵循先救命后治疗的原则,争取最大的抢救时间,按照急救程序来抢救患者。首先通气障碍是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要清除呼吸道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必要的时候气管切开吸入氧气,也可以使用呼吸机来辅助患者呼吸。严格用急救程序VICSO对创伤患者进行救治: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检查,特别是心电监护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生异常情况后要及时处理,对心肺骤停的患者,必须要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1.2.4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正常情况下,对伤情严重的患者都要进行手术治疗,护士要根据具体的手术,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药物、器械等,包括:插胃管、备皮、配血、备皮、皮试、备皮等,這样可以方便医生手术,还能缩短减短时间,确保了患者手术的最佳效果。
2 结果:
本组80例创伤患者的救治情况
3 讨论
在对创伤患者抢救护理前,要先创造一个好的就医环境。随着急诊患者的曾多,家属陪同也越来越多,导致了人员流动量很大,再加上重患者的血迹、排泄物等一些污物的产生,造成了急诊室喧杂、空气污浊这样的情况。所以一定要保持诊室、病室和急诊大厅及的整洁。我院急诊科有4名清洁工,下午下班以后,这些地方的清扫任务就落到护士身上,大家随脏随擦、随扫,尽力为急诊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其次还要配备齐全、先进的抢救设施。要想抢救成功,除了医护人员精湛专业的医术以外,还需要有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与之相配合。比如一些先进的多功能监护仪、全自动洗胃机、呼吸机、快速血糖仪、除囊器、输液泵等。并且要指定专人负责,对设备定期保养,定位放置。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全程护理模式对临床有着很重要的价值。这不仅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也考验着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我院急诊科开展全程护理以来,实行以患者为中心,随之患者的满意率度也有明显上升,护士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服务态度明显专业化,医护人员责任心也大大的增强了。总之,全程护理的实施,使我院急诊危重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同时还取得了患者的信任,拉近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的产生,同时也体现了医护人员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不仅为临床救治提供了方便,更赢得了患者和社会的赞誉。
参考文献:
[1] 李凤连. 增设急诊科总务护士促进护理管理的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1).
[2] 黄花新,李美杏. 多处创伤伴多处骨折的急救护理[J]. 广西医学, 2006,(11).
急诊脑梗死的抢救与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脑梗死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76例, 女144例;年龄30~80岁, 平均5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52例, 发病血压升高273例, 其中Ⅲ级高血压191例。发病时间20min~1h以内170例, 2~6h 80例, 7~24h 48例, >24h 24例。临床表现头痛、眩晕、失语、呕吐、高热、偏瘫、意识障碍、瞳孔散大、血压升高、尿失禁等。诊断根据颅脑CT检查和临床表现确诊。
1.2 急救方法
首先要让患者保持镇静, 之后马上使其平躺好, 切忌马上送往医院, 而为了不让患者的路途上受到动荡, 可以把患者的头部向一边偏, 这样可以避免把痰液、呕吐物吸入到气管里。之后大家要将患者的衣领与要带松解了, 同时让屋子里的空气保持流通, 天气冷的时候要注意保暖, 天气热的时候要注意降温。如果这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而且有非常强烈的鼾声, 那么就说明舌头根子已经下坠了, 这时应该用手帕或者是纱布把舌头包住, 之后轻轻的朝外拉出来。可以使用冷毛巾把患者的头部盖住, 毕竟血管在遇到冷时就会收缩, 所以可以使出血量下降。当患者的大小便失禁的时候, 应该就地进行处理, 不能够随便移动患者的身体, 否则脑梗死情况就会变重。
2 结果
本组中10例因病情较重致死。302例好转。
3 护理
3.1 特殊护理 将患者转入重病室, 使患者卧床休息, 尽量不要移动, 翻身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将床头抬高10°~30°。创造一个良好安静的环境, 尽量不要探视, 使患者有个宁静的心情, 避免颅内压和血压升高, 烦躁不安的患者要加护栏, 给予约束, 必须若有必要时遵医嘱加用少量镇静剂;清醒患者, 不要用力咳嗽和呕吐, 不要起床大小便或, 避免不必要的活动。
3.2 保持呼吸通畅 立即吸氧, 第一时间清除干净呼吸道内和口腔呕吐物及分泌物, 舌后坠的要拉出舌头, 将患者卧位。并将床头抬高15°~30°,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要持续性鼻塞吸氧。氧流量4~6L/min。
3.3 尽快采用脱水剂, 预防脑疝 应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推注, 重点是保证用药速度和时间, 保持用药最佳效果, 及呋塞米20mg静脉推注, 同时注意观察用药前后意识状态, 了解颅内压变化的指征。
3.4脑梗死的发病年龄在50~70岁, 多有高血压病史, 寒冷季节发病率较多, 起病常突然而无预感。少数患者有前驱症状, 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或活动不便、口齿不清。急性期表现:头痛、头晕、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血压显著升高等, 如有以上症状辅助颅脑CT检查, 诊断不难。后应及早治疗脑梗死。
3.5 脑梗死或称脑溢血, 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其患病率112/10万, 年发病率为81/10万, 致死率、致残率很高, 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脑梗死的治疗要做什么?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同时并存, 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持续的高血压可是脑内小动脉硬化, 在用力、激动等外加因素使血压骤然生高的情况下, 易因压力的变化而致动脉破裂出血。
3.6 脑梗死的治疗首先要防止进一步出血, 挽救生命、促进功能恢复。内科保守治疗脑梗死适于出血量少、无生命危险及严重神经功能缺失者。随着科技进步尤其是CT的出现, 外科手术治疗在治疗脑梗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7 重视心理护理 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又非常凶险、死亡率较高, 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所以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护士要重视心理开导, 给予安慰和鼓励, 让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 让其在稳定的情绪状态下配合治疗。并鼓励患者家属多配合, 减少其心理负担, 有序地进行急救, 让患者尽快脱离危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