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配合抢救

2024-07-24

护理配合抢救(共9篇)

护理配合抢救 篇1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多数为病情急、病情重,患者在进入科室后常立即实施抢救[1]。护理配合的好坏关系着急诊患者的抢救成功与否。本研究对急诊可患者采用优质抢救护理配合管理,并取得良好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5例,女性75例,患者年龄范围19-75岁,平均年龄为(44.6±6.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抢救护理配合,按照急诊科的日常抢救护理实施方案进行。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抢救护理配合管理,方法如下:

1.2.1 制定抢救护理配合方案

根据护理人员人数、年资、患者的病情情况,制定3人分工法、2人分工法、1人分工法三种抢救护理配合方案。3人分工法抢救护理配合:甲乙丙三名护士分别为高年资护士、中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甲护士的职责为:负责抢救护理配合指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管理患者的呼吸系统,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必要时给予患者吸氧处理或呼吸机插管辅助呼吸。乙护士的职责为:管理患者的循环系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完成采血、输液、输血任务。配合医生进行除颤、心脏按压等操作;密切观察监护仪,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完成医生下达的急救用药给药处理。丙护士的职责为:负责抢救联络、抢救记录工作;对患者的创口进行压迫和止血包扎工作。2人分工法抢救护理配合:分工与3人分工法相同,甲护士完成本职工作并兼治完成丙护士的工作。1人分工法抢救护理配合:甲护士的呼吸系统护理工作由医生完成,其负责乙、丙护士的工作。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适当的分工抢救护理方法。

1.2.2 抢救护理仪器定位放置

将急救车放于床尾,将除颤仪、血压、心电监护仪放于床的右侧,将呼吸机放于床的左侧,吸痰机放置于呼吸机下,将气管插管等用品放于床头左侧,将球囊面罩放于床头右侧。使各物品摆放合理有序,避免抢救护理出现乱、忙现象,提高抢救护理效率。

1.2.3 维护抢救护理秩序

在对患者的抢救护理过程中,将与抢救护理无关的人员及物品及时撤出,保证抢救现场空间开阔,便于抢救护理操作的实施。及时清除被污染的衣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1.2.4 患者及其家属安抚处理

在抢救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使患者保持冷静,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建立自信,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此外,医护人员重视对患者是安抚处理,及时告知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状况,耐心详细地回答患者的疑问,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取得家属的理解及配合,保证抢救护理顺利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缩短(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7.5%,93.8%,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各大医院,急诊科均是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科患者一般起病急,病情危重,及时的抢救治疗可挽回患者的生命,然而,若抢救不及时或不合理,则常会导致抢救失败。急诊科患者的抢救成功是全体医护人员团结合作、共同努力、争分夺秒抢救的成果[2,3]。在抢救过程中,良好的抢救护理配合与患者的抢救结局密切相关。在许多医院,急诊科抢救护理工作常配合不默契、不规范,导致抢救过程中出现忙、乱、急等现象,这对抢救护理极为不利。所以,规范抢救护理配合流程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所采用的优质抢救护理配合管理中,根据护理人员的年资、人数及患者的情况制定抢救护理配合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方案,抢救护理配合方案的制定能使抢救护理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抢救程序规范有序,对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非常重要。抢救仪器的定位放置规范了各种仪器设备物品的有序合理放置,在抢救护理过程中可方便有序拿取,避免了抢救护理出现混乱现象,为抢救争取了时间。抢救护理秩序的维护保证了抢救环境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保证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发生。急诊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常会出现不良心理及情绪,因此对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耐心解释工作、安抚工作可使其保持冷静,增加医患信任,保障抢救护理顺利进行。

本研究显示:优质抢救护理配合管理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缩短,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本研究说明,优质抢救护理配合管理应用于急诊科抢救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科抢救护理配合的流程。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抢救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抢救护理配合管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3.8%,较对照组的87.5%明显提高(P<0.05)。结论 规范抢救护理配合流程能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急诊科,抢救护理,配合,流程

参考文献

[1]薛飞,赵建宏,李海平.护理流程管理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实施[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404-1405.

[2]王学庆,秦秀芳,董金彦.完善急诊就诊护理流程与分诊标准-全面提升分诊质量[J].全科护理,2011,9(11B):2980-2981.

[3]王艳春,崔明淑,刘希娟.护理流程管理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95-97.

护理配合抢救 篇2

2、抢救时做到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各尽其职。

3、根据抢救车管理要求对抢救物品进行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不准随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备用状态。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客观、准确、完整、真实、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

6、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诵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物品以备事后查对。及时记录抢救记录单,紧急情况下可于抢救结束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7、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护理配合抢救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5例急诊昏迷患者, 男85例, 女50例;年龄19岁~81岁, 平均年龄 (53±6) 岁;发生昏迷到紧急抢救时长为10 min~120 min, 平均 (1.2±0.7) h;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 轻度昏迷48例, 中度昏迷49例, 重度昏迷38例。

1.2 方法

1.2.1 紧急抢救措施

判断昏迷状况:昏迷可因多种因素造成, 使得高级神经受到抑制, 临床特征主要是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 丧失意识, 感觉、运动、反射等功能发生障碍。根据轻重程度予以分类, 并排除其他类似昏迷的情况, 例如晕厥木僵等[2]。

紧急处理:首先实施初步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创伤昏迷者及时止血, 如为脊柱创伤, 需注意保护脊髓;预防感染, 迅速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诱发因素及发病详细情况, 确定是否是真昏迷, 监测患者基本的生命体征变化。在紧急抢救的时候初步确定患者引发昏迷的原因, 只有病因明确, 才能够确保急诊内科医师对症下药。但是在实际抢救当中, 常无法在短时间内诊断病因, 此时需要确保诊断和抢救的同步性, 尽最大可能减少其治疗时间, 挽救患者生命。除了原发病导致患者发生昏迷的情况外, 有一些药物也能加重其症状的程度, 从而对患者病情变化判断造成客观影响, 急诊内科医师需要对此予以重视, 增加抢救成功率。

1.2.2 护理措施

急诊抢救:及时清理呼吸道, 保持通畅性, 采用面罩吸氧, 将患者肩下垫高, 确保颈部伸展, 避免舌根后坠, 及时吸痰。快速设定静脉通道, 病因不明时注射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患者心搏、呼吸出现停止现象, 需及时实施心脑肺复苏术, 与医师密切配合开展抢救。

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连接心电监护仪,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如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等, 并准确记录告知医生。

检查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快速敏捷、准确熟练地与医生进行配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 例如配合医生使患者检查部位充分暴露, 应用血糖仪进行血糖的测定, 采血检查血常规, 对于尿检患者, 护士需要帮其留置导尿, 留尿送检。患者行CT、B超等检查时护士需全程陪同进行监护、吸氧等, 确保边抢救边检查[3]。

分诊护理:患者经抢救后生命体征稳定, 可以转送到住院病房继续治疗, 护理人员需要将各种治疗设施管道固定好, 避免脱落, 在整个护送过程中需要防止患者发生坠落或是双手碰落其他治疗设备。

2 结果

135例昏迷患者通过医治有115例患者抢救成功并被转移到其他病房进行后续治疗, 成功率达85.2%;有20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 病死率为14.8%。

3 讨论

对昏迷患者需要进行及时诊断并同时开展紧急抢救措施。诊断方法主要有通过患者家属或是目击者了解患者昏迷前情况、持续时间、既往病史等, 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及时检查, 监测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脉搏等。及时确定其昏迷程度, 根据患者昏迷特点、病症等进行初步诊断, 根据原发病情况进行重点性辅助检查以最后确诊。在诊断的同时需要对患者实施紧急抢救, 例如快速止血、负压置管等, 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 以利于进行后续治疗。

对于昏迷患者可以首先处理影响患者生命状况的情况, 如心搏、呼吸停止, 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术, 如发生呼吸衰竭, 需要立即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如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并发生较为严重的传导性阻滞症状, 需立即实施药物复律,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电复律, 严重时, 可以采用临时起搏器进行治疗;如患者有休克症状, 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且采取扩容治疗, 与此同时可以加用软化血管类药物治疗;如患者收缩压>180 mm Hg, 舒张压>110 mm Hg, 需要注意其是否为脑溢血导致的昏迷症状, 及时采用甘露醇等利尿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使用营养神经元类药物;如患者有明显中毒症状, 需立即洗胃、导泻, 确保体内的毒素排出, 同时采用特效解毒剂进行治疗;如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 发生高渗性昏迷, 需要及时确诊并使用小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如患者为肺性脑病导致的昏迷, 需要及时使用抗感染药物, 并联合应用机械通气等方法进行治疗, 迅速平衡患者体内的电解质, 避免酸碱度发生紊乱。

总之, 在紧急治疗的同时必须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进行明确的相关性配合, 可有效增加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急救的成功率。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紧急抢救与护理配合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135例急诊昏迷患者, 对其紧急抢救和护理配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5例 (85.2%) 急诊昏迷患者抢救成功, 救治无效死亡患者20例, 病死率为14.8%。结论 急诊昏迷患者通常都有较高的病死率, 所以需要采取准确有效的措施快速确诊, 同时开展紧急抢救, 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配合, 能够增加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提高康复质量。

关键词:急诊,内科,昏迷,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劳剑辉.247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诊治体会[J].医学信息, 2011, 24 (1) :156-157.

[2]唐芸, 吴永刚.急诊内科昏迷患者374例临床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 2009, 10 (2) :95-97.

急诊大批病人抢救护理的工作心得 篇4

属基层镇的医院,地处干道公路旁,交通方便,人口密集,突发性灾害事件时有发生,如工伤、烧伤、食物中毒、交通意外等,由于组织健全,技术力量充实,故均能使病人转危为安。在抢救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如下经验:

全院统一指挥:遇到成批患者同时来急诊时,应即时报告院部急救领导小组,由院急救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动全院力量争分夺秒投入抢救工作,确保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抢救,这样既分工又合作的密切配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护士长的先锋模范作用:抢救工作是否组织得当,是抢救成败的关键,而抢救工作的组织又靠着护士长的先锋模范作用,这里护士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护士长应及时掌握抢救情况,合理组织安排,同时负责业务指导,对全体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对可能发生的事态有所估计,做好充分准备,注意抢救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并随时给予解决,同时提醒及指导护理人员如何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特点,了解病情,及时提供线索,密切配合,紧张有序,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病人的转送工作:在进行急救的同时,与住院部相应科室及时联系,做好接纳病人的准备。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及时转送住院部,这样相对缓解了人员紧张状况,也有利于危重病人的重点抢救。

整理工作:抢救工作完毕后,做好现场清理工作。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检查清洗,维修急救器材,以备后用;补充急救药品;抢救病人完毕,补办一切手续,完善各种记录,如急诊日志,入院登记,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死亡记录等;完成医疗费用、药费等的结算;归还所借物品等。

护理配合抢救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36例, 女20例, 年龄22岁~52岁, 失血量<1 000 m L 9例, 1 000~2 000 m L 31例, 2 000 m L以上16例。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收缩压均≤30~75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脉搏>100次/min, 烦躁不安或意识淡漠, 面色苍白, 四肢冰冷, 少尿或无尿。

1.2 方法

56例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止血术, 其中行全脾切除术33例, 部分脾切除16例, 脾裂伤修补术7例。

2 结果

56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和紧急手术救治, 痊愈53例, 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严重大出血或休克时间过长, 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3 手术室抢救配合

3.1 抢救物品的准备

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后, 立即准备急救手术的器械物品及抢救的药物, 如氧气、吸引器、抢救物品、自体血回输器等。患者一进手术室即可使用, 以争取时间, 保证手术顺利开展。

3.2 体位

平卧位或抗休克体位, 即头部和躯干部抬高10°~20°, 下肢抬高20°~30°, 以利回流。上肢外展不超过90°, 以免引起臂丛神经损伤;约束带固定在膝关节上3 cm~5 cm处, 松紧度以固定后能纳1手指为宜, 以免压迫肘窝处的血管和神经, 引起术后并发症。

3.3 建立静脉通道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应快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 采用16~18号静脉套管针, 在上肢的头静脉或贵要静脉穿刺。因上肢离心脏较近, 必要时可行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 为方便麻醉观察, 也可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3.4 快速扩容, 纠正休克

建立静脉通道后, 充分发挥平衡液扩容作用, 稀释血液可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及防止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并立即配血,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用新鲜全血。

3.5 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 特别是反映组织灌注情况的指标, 如皮肤颜色、温度、尿量和意识状况, 利用心电监护仪器监测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 监测中心静脉压, 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3.6 提高手术配合熟练程度

准确熟练地配合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的目的是尽快止血, 抢救患者的生命。因此手术步骤需从简, 动作要快, 手术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及进展情况, 从容敏捷地配合医生操作, 做到快而不乱, 分秒必争, 准确传递器械, 以免影响手术的进行。

3.7 自体血回输

无空腔脏器穿孔, 创伤时间在12 h以内的脾破裂患者的腹腔内积血, 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可及早回输, 以维持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本组中9例患者进行了自体血回输, 最少回输量400 m L, 最多回输量2 000 m L, 自体输血能及时补充血容量, 增加携氧能力, 同时又可弥补血源不足, 且无传染疾病的危险。

3.8 术中准确清点器械及敷料

由于手术紧急, 患者出血量多, 创面大, 术中用的敷料较多, 所以在关腹时要仔细清点敷料和器械, 确认无误后通知医生关腹。

4 体会

护理配合抢救 篇6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18岁,服甲胺磷约100 ml后,神志模糊,继之昏迷,口吐泡沫,双侧瞳孔约1毫米,呕吐,大汗淋漓,小便失禁,呼吸困难,30次/min,唇发绀,两肺啰音,心音低钝,110次/min,血压70/40 mm Hg。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催吐,彻底洗胃,导泻,给氧,静脉输液,给阿托品、解磷定、地塞米松等处理后,精心护理,康复出院。

2 中毒及解毒相关知识

有机磷农药进入体内,与胆碱脂酶迅速结合,使有活性的胆碱酯酶磷酰化,失去活性,不能分解乙酰胆碱,造成体内乙酰胆碱堆积,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即毒蕈碱样(M样)作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流泪、瞳孔缩小、缺氧、紫绀、支气管痉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肺水肿、大小便失禁等;烟碱样(N样)作用:肌肉纤维性痉挛、肌颤、肌力减退、麻痹、呼吸抑制、心率加快、血压上升、晚期下降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烦躁不安、头痛、头晕、发热、语言障碍、共济失调、惊厥、昏迷、呼吸衰竭等。大剂量阿托品的应用能阻断M受体,消除M样症状、部分N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但不能消除肌颤,胆碱酯酶不能复活。而解磷定能使无活性的胆碱酯酶复活,从而分解乙酰胆碱;解磷定还能直接与有机磷结合,生成无毒的物质。

3 抢救护理措施

一旦确诊有机磷中毒,即行抢救。

3.1 尽快除去、彻底清洗毒物,迅速切断毒源是抢救成功的第一关键。

如有被污染的衣物立即脱去。皮肤、头发被污染者尽快清洗,口服者如有呼吸立即上胃管,先将毒物抽取后,再行温水(25℃~38℃)彻底洗胃。常用洗胃液1万至3万毫升,直到洗胃液无食物残渣、无农药气味为止。同时要严格掌握清洗液的禁忌症。用冷肥皂水清洗皮肤时,如是敌百虫中毒禁用肥皂水。因与碱性液结合后毒性增强。口服者洗胃还可用2%的苏打液或1/5000的PP液。但敌百虫中毒禁用苏打液。1065、1059、3911、4049中毒禁用PP液。导泄用硫酸钠不用硫酸镁,因镁离子被吸收可致中枢抑制,而硫酸钠无镁的不良反应且导泄作用强,口服1~2 h排除大量水性大便。还要注意的是插管动作要轻,尤其是昏迷者使用开口器准确插入胃管,注意勿损伤口腔黏膜、牙龈、食道黏膜。躁动不安者使用约束带后将胃管插入。洗胃时注意更换体位,以防胃内形成死腔致洗胃不彻底,同时要反复轻轻上下抽动及旋转胃管,防止食物残渣阻塞胃管而阻止毒物的排除。洗胃结束后酌情胃肠减压。

3.2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在洗胃的同时,迅速将液体很快输上。有利于稀释毒物和加速毒物的排泄,以便于抢救中用药。注意不能用高渗糖液,因为合成乙酰胆碱的乙酰辅酶A主要来源于葡萄糖分解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在线粒体中的氧化脱羧[1],使乙酰胆碱合成更多,加重中毒,故应与生理盐水间隔使用。为加速毒物的排泄,利尿用速尿。

3.3 尽早使用特效解毒药

常用阿托品、解磷定。应用阿托品的原则是早期、大量、反复持续给药。轻度中毒者单用大剂量阿托品,注意达到阿托品化以后再持续3~7 d,以后减量,不能马上停药。中重度中毒者除用大剂量阿托品外,同用胆碱酯酶复活剂解磷定等。

用特殊解毒药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时间。因为有机磷中毒者对阿托品耐受量大,应根据病情,越重给药间隔时间越短,反复持续给药直到中毒缓解和轻度阿托品化。应用解磷定时严格执行医嘱。注意尽早使用,晚了胆碱酯酶容易老化,不易复活[2]。同时注意不同有机磷中毒,疗效有差异,1605、1059、4049、中毒效果好,敌百虫、敌敌畏效果差,乐果中毒几乎无效。还要注意重复给药的时间和剂量,不能盲目增量。因量太大可抑制呼吸,甚至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还可以阻断神经肌肉的传导,加重有机磷酸酯类中毒[3]。故静脉速度要慢,过快可致头痛,心动过速等。同时禁与碱性药物配用,否则可生成氰化物。除敌百虫、敌敌畏外,5/100碳酸氢钠静脉滴注可用于解毒,但两者应间隔1 h以上。

3.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4.1 在洗胃、用药等综合抢救的同时,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神志、瞳孔、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作好记录。注意三大特征:瞳孔缩小、大汗、肌束震颤有无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适当处理。

3.4.2 重度中毒者,配备血型,做好输血准备。若有条件早期可输新鲜血液可降低死亡和后遗症。如发现并发胃出血、穿孔者,立即停止洗胃,同时准备输血,应用止血剂、抗生素等。做好护理记录,每15~30分钟一次,及时送检各种检验,配合医生做好各项处理。

3.4.3 躁动不安者,给予镇静剂,上约束带。还要注意观察是否阿托品过量,警惕阿托品中毒。如体温高达39℃以上,脉搏160次/分以上,瞳孔扩大,神志模糊,狂躁不安,抽慉等已提示阿托品中毒,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酌情使用巴比妥类药物解救。

3.4.4 昏迷患者专人守护。头偏向一侧,做好口腔护理,随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防气体交换功能受损。有机磷中毒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衰竭,所以护理要特别注意。如发现呼吸困难,立即给氧,保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值,动脉血在98/100、静脉血在75/100,才能获得抢救成功。输氧要湿化氧气吸入,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以利分泌物的排出。如呼吸暂停、发绀,立即停止洗胃,酌情给予人工呼吸,使用呼吸兴奋剂、胸外心脏按压、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强心等处理、心电监护。

3.4.5 防止肺水肿: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有效防止肺水肿的重要措施。如有咳嗽、胸闷、咯大量泡沫痰时,提示并发肺水肿,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同时吸氧要在湿化瓶内加入50%的酒精,以降低肺泡表面的张力,并根据病情调节流量。

3.4.6 防止脑水肿:如有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头部持续冷敷。头部持续冰枕、冰帽是防止脑水肿的重要措施。注意不能用酒精擦浴,因酒精擦浴可扩张皮肤血管,加速体表血液循环,加速残留在体表的毒物的吸收。如有头疼、呕吐、惊厥、抽搐等应考虑有脑水肿出现,及时报告医生酌情处理,脱水、降压、抗惊厥等。

3.4.7 警惕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由于有机磷抑制了脑内胆碱酯酶,使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增高,从而影响神经冲动在中枢突触的传递,出现先兴奋、后抑制[4]。首先兴奋、不安、烦躁、谵语、全身肌肉抽搐。再由过度兴奋转为抑制,表现昏迷,血运中枢抑制而血压下降,呼吸中枢麻痹而至呼吸停止。故护理人员必须高度注意,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3.4.8 注意心血管系统表现 由M样作用而至心率减慢,血压下降,N样作用而至心率增快,血压升高,酌情给予升压、降压处理,使血压维持在正常状态。

3.4.9 注意观察反跳现象的出现:由于毒物清除不彻底致有机磷农药继续吸收;或使用特殊解毒药物不当,如过早停用阿托品、解磷定输入过多过快;或高渗糖输入过多等,使患者在病情好转后重新出现M样症状、N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一旦出现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作好记录。

3.4.10 大小便失禁者,注意更换床单,保持床铺的干燥;尿潴留者行持续导尿,直至神志清醒后再拔出导尿管。

3.4.11 做好饮食护理: 洗胃后禁食1~3 d,以后给流质半流质饮食,再逐渐恢复致正常饮食。

3.4.12 做好健康指导、做好心理护理:大多数被救治成功的患者,心理上并未都得到痊愈,因此患者的病情一旦好转或康复,要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回家后注意如有出现呕吐、腹痛、流涎、流泪、呼吸困难、头痛、烦躁等反跳症状,及时就诊。劝导患者正确认识、对待生活中所产生的矛盾,保持良好的乐观、极积的心理状态,自尊、自重、自强,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

4 体会

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人员极为关键,既要具备良好的服务宗旨、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关心患者,更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全面的知识、了解中毒及解毒机理的全过程、熟悉观察病情、掌握处理、护理要点,还要组织严密、物质齐全、全力以赴、动作迅速、不失时机、分秒必争、稳、准、快地投入抢救,才会获取抢救成功的满意效果。同时,在抢救成功,病情好转或康复后,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摘要:有机磷中毒在基层医院一直是较常见的内科急症。提高抢救护理质量甚为重要。根据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得出体会。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抢救护理

参考文献

[1]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79,462.

[2]杨宝峰.药理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1.

[3]江明性.药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59.

护理配合抢救 篇7

利多卡因作为局部浸润麻醉药, 具有起效快、弥散广、穿透性强、对组织无刺激性之特点, 是较理想的局麻药之一, 适用于各种组织麻醉, 其不良反应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大, 如过量具有毒性反应, 引起惊厥, 甚至死亡。但在常规计量、正常的使用浓度下应用, 导致中毒者非常罕见。本院在2006年11月发现1例, 经积极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 患者无任何后遗症。

1临床资料

患者, 女, 55岁。因子宫肌瘤拟在持续硬膜外麻醉和骶管麻醉下行子宫全切除术。在行骶管麻醉时, 向骶管内推注1.6%利多卡因7mL后约1min时患者突然四肢抽搐, 口吐白沫, 牙关紧闭, 面色和口唇发绀, 意识不清, 似癫痫样发作。同时心率快, 呼吸浅慢。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静脉注射安定10mg, 同时肌肉注射肾上腺素1mg。5min后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多言, 再次给予安定10 mg、异丙嗪25 mg肌肉注射。20min后患者安静入睡, 5min后清醒, 呼吸和心率平稳。

2抢救与护理配合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幅度、节律变化, 并做好记录。

2.2 做好药物监护

安定因其有对抗局麻药中毒性惊厥的效果, 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传导系统, 加强心肌的收缩力, 加速传导, 加速心率, 提高心肌的兴奋性。因此,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保持静脉点滴通畅, 遵照医嘱, 准确及时地给予抢救药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 如静脉注射安定, 肌肉注射肾上腺素、异丙嗪等。同时严密观察药物反应, 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时除计量准确、注射时注意抽回血外, 还必须注意患者的血压、脉搏、面部表情和情绪;大剂量静脉注射安定可引起呼吸循环抑制, 易形成静脉炎和静脉血栓, 故应缓慢在输液管内注射, 不宜直接静脉推注, 一次量勿超过10mg;肌肉注射异丙嗪时, 应该深部注射。做好心电监护, 并做好记录。同时加快输液速度, 利于降低利多卡因的血药浓度。

2.3 防止意外发生

因患者神志不清, 四肢抽搐, 烦躁不安, 因此, 在患者清醒前, 做好保护措施, 防止患者坠床、软组织损伤、骨折、抓伤、舌头咬伤等意外发生, 骨隆突处衬以衬垫, 安置约束带适当约束。

2.4 心理护理

患者清醒后, 患者有恐惧和焦虑心理, 家属有担心是否会留下后遗症等, 护理人员多关心患者, 与患者家属多沟通, 配合医生给予恰当的解释, 告诉患者及家属有关此药物方面的知识以及预后。得到患者和家属的理解,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小结

护理配合抢救 篇8

1 临床资料

2010 年6 月至2012 年6 月我院急诊科共收到28例紧急产妇呼救。产妇年龄23 ~ 41 岁, 平均 ( 27. 6 ±4. 8) 岁; 经产妇18 例, 初产妇10 例; 孕周 ( 35. 6 ±3. 9) 周; 救护车抵达现场时, 胎儿部分娩出10 例, 胎儿、胎盘均娩出9 例; 现场医护协助娩出7 例; 救护车上接产2 例; 产后产妇会阴不同程度裂伤6 例, 无裂伤22 例。产妇产后均给予输液、止血以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处理, 新生儿窒息者予对症处理、保暖; 转运过程中持续监测产妇和婴儿体征。

2 护理

2. 1 出车前的准备

2.1.1医疗设备、仪器、药品的准备

除常规配置的医疗设备如输血器、输液器、氧气瓶、氧气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器外, 还配备产科常用的物品如胎心监护仪、一次性产包、会阴切开包、缝合包、新生儿包被、新生儿急救箱、静脉留置针和产妇婴儿的用品, 这些设备和物品均于出车前消毒过, 可随时使用; 药品包括呼吸循环三联、吗啡、地塞米松、6-氨基己酸、706 代血浆、缩宫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维生素K等。

2.1.2出诊医护人员的准备

出诊医护人员由经验丰富的产科、新生儿科主治医师和培训合格的急诊护士组成, 在接到出诊电话后, 医生、护士、司机均于3 ~5 min内到位出车。

2. 2 现场急救与护理

医务人员抵达现场后及时评估产妇及婴儿情况, 实施急救和护理时保持沉着、冷静。

2.2.1产妇的急救和护理

根据急救现场情况把产妇和婴儿安置在整洁、光线好的床上, 或者将产妇放在担架上, 护士打开一次性产包做好配合产科医生实施接生的准备。当产科医生实施接生、断脐、娩出胎盘等操作时, 护士在一旁监测产妇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体征变化, 及时将病情报告给医生, 认真倾听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医嘱。若产妇出血量较大、脉博较弱、血压<100 /60 mmHg, 则遵医嘱肌肉注射缩宫素20 U, 并予面罩吸氧 ( 3 L·min- 1) [2,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 静脉滴注706 代血浆、6-氨基己酸等药物, 密切观察产妇血压、阴道流血、面色等情况; 部分产妇精神过度紧张, 予心理安慰; 有些产妇比较在意婴儿性别, 可暂时不告诉婴儿性别, 防止加重产妇的紧张情绪, 引起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产后大出血[4]; 密切观察接生进展情况, 需要时及时传递会阴切开包、断脐包等给医生, 配合断脐、娩出胎盘等操作。如果产妇在接生过程中出现病情加重则遵医嘱转送至附近医院进行抢救。

2.2.2新生儿的急救和护理

医护人员抵达现场后, 由儿科医生检查评估已娩出新生儿的状况, 向产妇或其家属询问胎龄, 如为足月儿, 其哭声响亮, 皮肤红润有光泽, 肌张力尚可, 四肢屈曲, 目测身高约50 cm, Apgar评分7~10分, 表明新生儿正常[5]。产科医生断脐、结扎脐带后, 以消毒过的纱布擦净新生儿皮肤上的血迹, 把婴儿被放在热水袋上, 再包裹婴儿。将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告知家属, 并抱婴儿到其母亲面前, 让其见到自己健康的宝宝, 会给予母亲精神上的鼓舞和喜悦感, 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新生儿由于机体功能不完善, 易发生硬肿症, 护理人员持续监护新生儿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脉搏、肤色等体征。如婴儿哭声微弱、四肢皮肤青紫、口鼻腔内有分泌物、刺激反应差时, 立刻用吸痰管吸出呼吸道内分泌物, 清理呼吸道。待听到婴儿哭声响亮、四肢肤色恢复正常、活动正常、心率超过100次·min-1后, 放入婴儿包裹再持续观察, 酌情予面罩持续吸氧。如为胎龄小于37周、体重不足2 kg、Apgar评分大于7分的早产儿, 除预热婴儿被外, 还须放置两个50℃的热水袋以保温 (新生儿感觉差, 温度不宜过高, 以防止烫伤) , 所有操作耗时越短越好, 避免婴儿散热和耗氧过多, 必要时予面罩吸氧, 以防缺氧和呼吸暂停。如为Apgar评分低于7分的低体重早产儿, 且呼吸不规则或暂停、面色及全身皮肤紫青, 则立刻按心肺复苏程序抢救至复苏成功[6]。

2. 3 转运准备

先对新生儿进行评估是否适合转运, 如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稳定, Apgar评分大于7 分, 可立即决定转送至医院。如果产妇分娩时出血量较大, 即使及时采取升压、止血、扩容等处理体重仍不稳定, 或者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7 分, 虽经抢救解除了窒息但仍有生命危险, 则向家属解释产妇和婴儿的病情、说明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 并让其在病危通知书和院前急救记录单上签字后, 再将产妇和婴儿送上救护车实施转运。同时联系院内产科和新生儿科医务人员做好交接准备。

2. 4 转运途中的护理

注意打开车内空调, 保持车内温度约26 ℃, 用一张较厚的褥子铺在担架上, 再铺上一次性无菌防渗漏床单。用固定带将产妇肢体固定以免肢体活动导致针头脱落、药液渗漏。产妇取平卧位, 发生低血压休克的产妇采用中凹位, 将被子覆盖产妇身体以保暖。由于车内空间限制, 加上路途颠簸, 转运途中输液速度不宜过快, 并密切观察, 保持输液管通畅, 视情况可加压输液以改善病情。如产妇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则立即给予面罩吸氧, 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面色、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 依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护士把包裹好的新生儿抱于怀中, 密切观察其哭闹声、呼吸频率、面色、皮肤温度等情况。如出现呼吸加快的轻度缺氧症状, 则立即给予面罩持续吸氧; 若出现面色青紫等严重缺氧症状, 则予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转运至医院后, 将产妇直接送至产科病房, 婴儿直接送至新生儿科病房, 并与病房医务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详细告知产妇和婴儿病情及院外抢救、护理情况。

2. 5 转运结束后的处理

转运结束后护士立即清点救护车内使用过的物品和药品, 补充不足的物品和药品; 护士详细填写出诊时间、抢救处理、转运情况, 出诊医生填写产妇和婴儿病历, 将病危通知书和院前急救记录单等资料归档以备查阅。

3 讨论

意外分娩、急产通常因产妇对临产先兆认识缺乏, 孕产妇经验不足或未按时进行产前检查, 加之远离医院等诸多因素所致。意外分娩往往情况紧急, 产妇和婴儿生命受到威胁, 医务人员抵达现场后必须争分夺秒实施抢救, 尽可能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因此出诊医务人员须具有丰富的抢救知识和技能,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接到急救电话医务人员应及时询问并记录出诊地点、接车地点、产妇病情及联系电话, 立即通知出诊医护人员、司机做好准备。救护车应保养到位, 司机驾驶技术熟练、熟悉线路, 确保出车及时抵达目的地和转送回医院途中顺利。抢救现场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及“三查七对”原则, 以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病情要详细到位, 让其了解抢救和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情况, 以避免医疗纠纷事件发生。

总之, 充分做好出诊人员、救护车、医疗设备仪器、药品的准备是急救成功的前提, 出诊医务人员具有丰富急救知识和娴熟的抢救技能是抢救成功的保证。救护车上应配置专业急救移动手机, 保持与患者或其家属的联系, 以缩短在路上的时间, 赢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摘要:目的:探讨意外分娩产妇院前抢救和护理的经验体会。方法:对28例意外分娩产妇院前抢救和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28例意外分娩产妇均安全抵达医院转入院内急救, 并顺利完成分娩。结论:充分做好出诊人员、救护车、医疗设备仪器、药品的准备是意外分娩急救成功的前提, 出诊医务人员具有丰富的急救知识和娴熟的抢救技能是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成功的保证。救护车上应配置专业急救移动手机, 保持与产妇或其家属的联系, 以缩短在路上的时间, 赢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关键词:意外分娩,院前抢救,转运,护理

参考文献

[1]华苓, 戴淑凤.分娩的准备与应对[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6:36-38.

[2]徐峰.产科急诊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28) :4476-4477.

[3]成杰.无医学指征剖宫产者术前应用催产素的临床观察[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1 (1) :113-115.

[4]李艳明.院前分娩产后出血9例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5) :62-63.

[5]陈淑坚.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09.

护理配合抢救 篇9

1病例介绍

病人, 女, 46岁, 行子宫全切术。术前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胸部透视、凝血系列及各项生理指标一切正常, 微胖。病人于08:30进手术室,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进行心电监护, 血压1 40/80mmHg (1mmHg=0.133kPa) , 心率80/min, 呼吸18/min, 血氧饱和度为100%。08:40行腰硬联合麻醉, 麻醉用1%碘伏消毒, 取腰3、4脊椎间隙为穿刺点, 先行硬膜外穿刺, 成功后放入腰麻针, 见脑脊液流出后, 注入丁哌卡因10 mg, 注药后退出腰麻针, 向头侧置管4 cm, 固定导管[1]。09:00协助病人平卧位, 心电监护仪显示病人生命体征一切正常。09:05给予2%利多卡因5 mL硬膜外腔推注后, 硬膜外导管连接微泵, 术中以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以12 mL/h速度持续硬膜外腔泵入, 09:15检查病人麻醉平面, 09:20手术开始。09:40术者感觉病人肠子鼓气, 影响手术视野和手术操作, 嘱巡回护士将病人摆放成足高头低位, 麻醉医生经硬膜外导管给予2%利多卡因5 mL硬膜外腔推注, 手术继续进行, 10:00病人诉胸闷、呼吸困难, 当时血压160/90 mmHg, 心率76/min, 呼吸12/min, 血氧饱和度94%, 检查麻醉平面到了T2, 立即紧扣面罩, 加压给氧, 见血压、心率在正常范围内, 未做其他特殊处理。10:05病人意识丧失, 监护仪显示病人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直线下降, 10:10血压60/30 mmHg, 心率40/min, 血氧饱和度40%。

立即进行抢救。 (1) 嘱手术医生暂停手术, 伤口以湿盐水纱布覆盖。 (2) 严密监测, 如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口唇、意识、四肢末梢血液循环, 将床头抬高, 将病人还原成平卧位。 (3) 面罩加压给氧, 改善病人呼吸困难, 并立即提醒麻醉医生控制气道。 (4) 通过加压给氧, 病人呼吸、面色仍无改善, 立即配合麻醉医生气管插管, 协助麻醉医生插管前静脉推药, 并妥善固定气管导管, 固定好病人四肢, 以防病人躁动, 病人肢体越过手术野造成污染。 (5) 严密认真观察血压变化, 加快输液速度, 建立多条静脉通道, 用多巴胺100 mg加入平衡盐500 mL快速静脉输注, 同时大量输入胶体, 快速提升血压。严密观察心率、脉搏变化, 如心率、脉搏继续下降, 低于40/min, 立即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及肾上腺素1 mg。维持病人血压、心率、脉搏、呼吸在正常范围内, 血压正常后, 遵医嘱应用纠酸利尿药, 促进麻醉药快速排泄, 静脉注射纳洛酮0.4 mg, 促进病人意识清醒。 (6) 大剂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增强病人应激反应。 (7) 将留置导尿袋挂在手术床侧边的直杆上, 保持导尿管通畅, 并观察病人尿量、颜色, 为医生用药及判断病情提供确切依据。

经过严密、认真、紧张的抢救, 10:40病人在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控制呼吸下, 通过药物维持血压为110/70 mmHg, 心率80/min, 血氧饱和度90%, 告知手术医生继续手术。观察病人意识、瞳孔、角膜反射, 准确判断病人意识、昏迷深度, 随时调整用药。11:40手术完毕, 同器械护士一同清点手术器械、缝针、纱布等, 防止发生手术用物遗留病人腹腔等。手术完毕同麻醉医生一同严密观察病人病情, 慢慢停用升压、强心药, 13:00观察病人出现自主呼吸, 测麻醉平面退至T4以下, 遂拔出硬膜外导管, 继续观察病人30 min并且综合评估病人在吸入空气的条件下, 血氧饱和度高于90%, 且持续5 min以上, 呼吸不费力, 频率为14/min, 上肢肌力完全恢复, 遂拔出气管导管[2]。病人能正确回答问题, 13:50同麻醉医生一同送病人回病房。同病房主治医生、主管护士进行详细交接班, 术后随访, 无任何麻醉、护理并发症。

2讨论

本例病人全脊髓麻醉的原因很可能是:脊髓麻醉针穿破脊膜和蛛网膜后, 脑脊液缓慢渗出至硬膜外腔, 但腰麻针细 (25G) , 穿刺形成的破口较小, 因而漏出量少;给予5 mL后, 硬膜外腔的压力增大, 局部麻醉药逐渐由破口处漏入蛛网膜下隙, 但进入蛛网膜下隙的局部麻醉药仍较少;当再次推入5 mL后, 硬膜外腔的压力明显大于蛛网膜下隙内的压力, 局部麻醉药进入蛛网膜下隙, 以致产生了全脊髓麻醉。

在腰硬联合麻醉期间, 由于有潜在的硬脊膜和蛛网膜破口, 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特别是硬膜外追加药物时, 更应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病人主诉, 以便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呼吸、循环抑制。有报道, 在麻醉维持期间导管还会穿过硬膜进入蛛网膜下隙[3]。

综上所述, 在病人手术期间, 不论是麻醉医生还是巡回护士, 不能脱离病人, 应严密观察病人病情, 时刻警惕全脊髓麻醉的发生, 同时手边备好各项急救器械 (如气管插管盘、氧气管、面罩等) 、输液设备、手术用药等[4]。

参考文献

[1]胡学先.舒芬太尼用于前列腺电切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 2010, 30 (12) :87-88.

[2]李秀芬.麻醉恢复室病人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 2010, 8 (10A) :2743-2746.

[3]庄心良, 曾田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02.

上一篇:外科教育口腔医学下一篇:黑与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