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

2024-07-19

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共10篇)

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 篇1

内容摘要: 【关键词】 鼻疾病;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

鼻腔鼻窦疾患病种多,病情复杂,手术视野差,其中尤以鼻窦炎,鼻息肉多见。随着鼻内镜的广泛运用,改变了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手术方式,而是经鼻窦内窥镜于直视下彻底清除病变组织,重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通气和引流功能,恢复鼻窦黏膜的纤毛清除功能[1],降低复发率,在手术条件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也要不断学习进步,以适应新的护理模式,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康复出院。

【关键词】 鼻疾病;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 1 临床资料

2005年3月至2009年8月利川市人民 医院 五官科共收治鼻腔鼻窦疾病患者605例,其中男375例,女230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81岁,平均48.5岁,病程6个月~12年不等,局麻+表麻480例,全麻125例。

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应多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说明手术方式、优越性和效果,让患者消除心理恐惧和怀疑手术的 治疗 效果等。通过良好的沟通,让患者对医护人员及手术产生信任感,同时树立信心,积极主动接受并配合手术。

2.2 术前准备

(1)鼻内镜手术虽说是小器械、小部位,但关系到手术成功和术后的效果[2],所以术前充分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全麻者术前禁食12 h,禁水4 h,局麻者可少量饮食,术前剪鼻毛,男性患者刮胡须。(2)用物准备:鼻内镜系统一套,鼻息肉摘除或鼻中隔矫正无菌手术包一个,一般的不锈钢盒、吸引器、吸引头(两套),可活动托盘,小电垫锅,小器械车(一套),准备充分后对所有器械消毒处理。

2.3 手术配合

巡回护士要热情接待患者,主动与患者交谈,对患者提问要进行必要的解释,以消除紧张心理。麻醉:根据所选麻醉方式,以达到局部充分的收缩麻醉效果。(1%丁卡因+盐酸肾上腺素+呋喃西林麻黄素液。)体位:平卧,头低仰卧位,略偏向术者侧10°~30°。术中配合:(1)打开无菌手术包,吸好表麻药。(2)将消毒好的内镜系统等物品放在手术器械台上,接好电源,依次打开各种器械电源开关。妥善固定内镜导线及导光束,切勿扭曲,打折等。(3)在手术器械台上备好热水,以迟缓术中因鼻腔,镜头温差而产生冷凝起雾,影响手术视野。(4)备无菌生理盐水,以不断冲洗吸引引流用,并注意随时添加。直至手术结束。(5)清除病变组织后,鼻腔擦抗生素软膏,膨胀海绵填塞术腔。(6)术毕依次关掉各种仪器电源,注意先关闭冷光源开关,以保护灯泡[3]。

2.4 术后护理

局麻手术患者,术后常规取半卧位,以降低头面部压力,减少手术后出血,全麻患者去枕平卧6 h后改半卧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鼻腔疼痛,出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对疼痛明显患者必要时可遵医嘱予以对症处理,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适当局部冷敷,以减轻毛细血管渗透性,减轻组织水肿,减少出血及减轻疼痛。术后因行鼻腔填塞,患者只能张口呼吸,应加强口腔护理,口部盖以湿纱布,少量多次饮水,以减轻口干、咽干等不适。

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 篇2

1 术前护理

(1) 备物。光源、摄像头、电视系统、鼻内镜专用器械、吸切器、敷料包、吸引管、10 m L注射器1支等。 (2) 患者的准备。将患者核对无误后带入手术室内, 向患者解释该手术的目的、方法、过程和注意事项, 使其乐意接受, 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 配合手术、保证全身心放松, 嘱做深长而规律的张口呼吸。 (3) 给患者启用心电监护。 (4) 静脉通路的准备。因上肢输液影响医生的操作, 一般将液体输在患者的脚部。 (5) 按医嘱肌注度冷丁75 mg, 使患者镇静, 减少痛苦。 (6) 患者平卧, 头部可略高, 将两手平放于身边, 妥善固定好。 (7) 根据医嘱配好局部麻醉药, 一般单侧鼻腔手术用地卡因1支、生理盐水5 m L、盐酸肾上腺素半支;双侧鼻腔手术用地卡因2支、生理盐水10 m L或20 m L、盐酸肾上腺素1支。

2 术中护理

(1) 连接好光源、摄像头、显像系统、吸切器, 检查仪器运作是否正常。 (2) 连接吸引器, 检查吸引器压力是否符合。 (3) 将局麻药用注射器抽吸到台上的小杯, 手术医生用棉球蘸取放入鼻腔。 (4) 台上备生理盐水, 以冲洗吸引器头, 防止阻塞。 (5) 倒少许洛本清消毒液在小纱布上, 以擦拭镜面。 (6) 手术医生用注射器抽取5 m L利多卡因备用。 (7) 进镜动作应轻柔、细心。 (8) 保持镜面干净和视野清晰。 (9) 使用器械时要轻拿轻放, 持镜面要稳, 切忌碰撞、擦划。 (10) 根据需要准备凡士林纱条、美宝或膨胀海绵等物品。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嘱患者张口呼吸, 如有异常, 立即告知医生停止操作, 及时处理。

3 术后护理

鼻内镜手术的配合护理 篇3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 配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45-02

鼻内镜外科技术是20世纪后半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最重要的进展,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一个缩影。我国的鼻内镜外科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鼻内镜发展到今天,手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延伸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诸多领域。

1 适应证 随着内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内镜已不只限于诊断和治疗鼻窦炎性疾病,借助鼻内镜检查还可以发现和治疗隐蔽型真菌病、咽囊炎、咽鼓管阻塞或分泌性中耳炎等.而且适应证已扩展到眶尖、眶内及颅底区域等.目前,我院长做的手术有鼻中隔矫正术,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手术,鼻窦囊肿摘除术,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眶爆裂骨折的治疗,经鼻眶減压术,经鼻视神经减压术,经鼻脑脊液漏修补术,鼻出血,经蝶垂体瘤切除术,鼻窦异物取出术等。

2 腔镜设备与器械

2.1 设备 鼻内镜手术设备包括监视系统、图像存储系统、视频转换器、各种角度的内镜、冷光源、导光纤维光缆、视频彩色打印机、录像机、全自动无损伤电动切割机。

2.2 器械 包括筛窦钳(分别为0o、45o和90o钳)、不同角度和规格的咬切钳、不同角度的咬骨钳、成人及小儿用反张咬骨钳、不同角度和不同张开方向的上颔窦组织钳(也可用于额窦开放手术)、不同角度吸引器头、镰状刀和刮匙、上颌窦开窗器等。

2.3 消毒方式 鼻内镜是一种光学器械,不能采用高压灭菌法。而戊二醛长时间浸泡,可使鼻内镜的衔接部分发生退化,缩短其使用寿命。环氧乙烷灭菌法和低温等离子灭菌法是鼻内镜消毒最为理想的方法。放置时应注意鼻内镜的镜体不要与其他物品发生磕碰而损伤镜体。

2.4 仪器操作技术

2.4.1 内镜、手术器械和电视监视系统均属精密贵重仪器,手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仪器及器械有效和正常地工作。因此应有专人保养,专柜保存,定期清点整理,以免损坏。

2.4.2 内镜要轻拿轻放,谨防碰撞,摔落。光学镜头用擦镜纸擦拭,并用软套管保护。

2.4.3 光源导线内为光导纤维,最忌折断,使用时应避免强行扭曲。

2.4.4 应把光源放置在通风的位置,最好不要将其放置于金属匣中或与其他仪器重叠在一起放置。这些都不利于散热,将影响仪器的寿命。

2.4.5 手术时将全自动无损伤电动切割机的刀头深入术区内,刀头可以将肿物吸入刀头远端的开口内,由于内刀片转动,吸入的组织立即被切碎并吸走。通过刀头侧面的开口可以控制组织切除范围,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减小到最小的程度。由于有连续的吸引装置,还可以随时将血液吸净,保证连续操作。

3 基础操作

3.1 麻醉 鼻腔镜手术视手术创伤大小、病变程度和范围及患者耐受程度,可选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多选用2%利多卡因10ml内加2滴肾上腺素,或浸有1%丁卡因内加3支肾上腺素的混合液棉片填浸鼻腔黏膜表面,达到相应的麻醉效果。对于较复杂创面较大手术以及小儿手术等,则选用全身麻醉。

3.2 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垫头垫并略偏向手术者,手术者站在或坐在患者的右侧,助手站在或坐在患者的左侧,也可采用半坐位。颌面部及鼻前也以75%乙醇消毒。

3.3 切口 做鼻中隔手术者,常规于鼻中隔皮肤黏膜交界处前2mm“L”形切口。

3.4 用物准备

3.4.1 器械:鼻内镜基本器械、鼻内镜补充器械,活检钳。

3.4.2 敷料:敷料包、大孔巾、手术衣。

3.4.3 特殊物品:1%丁卡因、球后针头、防雾涂剂或温生理盐水、鼻棉片、膨胀海绵(术后填塞用)、金霉素眼膏、庆大霉素。

4 手术护理要点

4.1 局部注射浸润麻醉。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后,必须局部注射浸润麻醉,即使在全麻时也做局部浸润,有利于减少出血和操作。

4.2 鼻内镜手术创伤刺激较一般手术为轻,所以它对镇痛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术中为保证患者制动,麻醉一般选用短效的肌松剂。

4.3 鼻窦、鼻腔血管丰富,手术有时出血量较大,而且渗血多时会使手术野对手术产生影响,在麻醉苏醒拔管时可能引起误吸,所以一定要把吸引器准备好,而且在患者清醒后须确认手术部位无明显渗血时方可拔管。

4.4 优质和品种齐全的器械组合是成功开展鼻内镜手术和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除常规必备的手术器械外,应根据患者的病变特征和部位,准备一些特殊器械。

4.5 鼻内镜检查中和术后有可能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如局部麻醉剂过敏、昏厥等。因此,术前要配备必要的抢救用药、可变换体位的多功能手术床和方便的通讯联络设备。

4.6 配合鼻内镜手术麻醉时对手术护士的特殊要求 巡回护士要严格区分表面麻醉和浸润麻醉剂,做好标记以示区别。如在盛放表面麻醉剂丁卡因的药杯内放置棉片,在盛放浸润麻醉剂利多卡因的药杯内放置针头。

4.7 如器械可高压灭菌时,应首选高压灭菌。术后器械要彻底清洗保养:一般是先用清水洗,再用蒸馏水洗,关节处尤为重要。管腔内不要存有积水,晾干或擦干,然后上油。

4.8 巡回护士提前到位,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熟练掌握各条线路的连接方法,并能排除仪器的常见故障。术中应严密观察手术进程,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应付,及时准确地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ERCP及EST手术护理配合 篇4

摘要:目的 探讨ERCP及EST术的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247例ERCP手术配合过程,总结其中配合要点。结果 247例手术中手术成功232例,成功率93.9%。结论 ERCP及EST是治疗胆管及胰管手术的重要方法,护士熟悉配合程序及各种配合技巧,可缩短操作时间和提高操作成功率。

关键词:ERCP;EST;护理配合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加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是诊断和治疗胆管疾病简单易行的介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回复快、住院时间短、可重复性、治疗肯定等优点[1]。同时ERCP是具有高风险、技术操作要求高,除需操作熟练的医师还要有受过专训练的内镜护士密切配合。我院在2013年全年共开展此类手术247例,其中成功232例。现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47例,其中男102例,女145例,年龄56~84岁,平均65岁。247例中胆总管结石146例,胆管癌伴胆总管结石14例,梗阻性胆管炎62例,胆道蛔虫2例,胰腺肿瘤18例,胆管结石并发胰腺炎5例。

1.2方法 患者先取左侧卧位,将十二肠镜经上消化道到达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患者改俯卧位,经活检孔道插入三腔乳头切开刀及导丝,在X线显影下导丝达到胆管或胰管,注入造影剂碘普罗胺或欧乃派克进行显影从而直接观察胰腺胆囊、胆管、肝管有无病变。根据显影情况进行治疗,方法有①通过放置鼻胆管和内支架,达到胆管或胰管引流;②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③十二指肠乳头及胆道狭窄段扩张术及内镜下球型或柱状气囊扩张;④利用取石篮结石及胆泥取出术。

2护理配合2.1术前护理

2.1.1仪器准备 术前备好显示器十二指肠镜、三腔乳头切开刀、亲水斑马导丝、球形气囊、柱状扩张气囊、压力注射器等,根据情况准备不同规格的内支架、鼻胆引流管、取石网篮,备好吸氧装置、负压吸引器、监护仪,还应备好抢救药品,碘伏、造影剂,肾上腺素、654-

2、杜冷丁等。

2.1.2患者准备 术前禁食、禁水12 h,行碘过敏试验,避免佩戴首饰、穿金属纽扣的衣服、穿着不宜太厚,有假牙应取出,术晨穿手术衣,排空大小便。指导患者适应俯卧位,以鼻吸气,口腔缓慢呼出。术前30min遵医嘱肌注654-

2、杜冷丁,安定等。术前10min口服达克罗宁胶浆一支。

2.2术中护理

2.2.1进镜配合 术中患者先取侧卧位,将十二肠镜经上消化道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协助患者俯卧位,部分患者会出现不配合症状如:躁动,恶心,屏气,手拔内镜或口圈脱出,咬住内镜等,应暂停操作,告知患者放松,给予心里指导,并妥善固定患者,防止坠床。术中出现胃肠道反应较大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或追加抑制肠蠕动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2.2操作配合 当术者将内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乳头开口处时,护士应根据乳头的形态、大小选择乳头切开刀的型号,对于特小的乳头,一般选择前端较细的造影管,对于开较大的乳头,可直接送入乳头切开刀。将已准备好的造影导管(或乳头切开刀)交于术者,注意勿打折,导管送出内镜前端后,用稀释好的造影剂将导管充满,术者将导管插入胆管后,护士在X线监视下可缓慢推注造影剂进行造影,如胰管显影则停止推药,并尽可能将胰管内造影剂吸出,以免胰管内压力过高导致胰腺炎,如胆管显影,药量可适当加大,使胆管显影更充分。发现结石后,在X线监视下,护士左手持导管尾部Y形接头.右手拇指和示指采用“捻线”的方法送人导丝,并根据术者的要求不断调整导丝的位置,直至送达合适位置[2]。此时注意观察显示屏导丝位置情况,防止导丝脱落在乳头外。再次确认导丝在胆管内后,医师选择好切开位置,切开点通常选择在11~12点方向[3]。护士将高频电导线与电切刀接好,轻轻收紧切开钢丝,根据结石大小,切开长度为0.5~1cm,选择电流凝、切指数为35w。切开时,护士一定要注意手中切开刀钢丝的松紧度,慢慢增加力度,太松将切开无力,太紧将立即形成大切口,会引起出血、穿孔等。切开成功后将网篮交于术者,在x线监视下术者将网篮送过结石后,将取石网篮张开,上、下抖动网篮,将结石抓取入网篮中,然后慢慢收紧网篮,将结石从胆管内拉出至十二指肠后,松开取石篮,使结石从网篮中脱出,掉入十二指肠。对于结石较大需碎石者,可送人碎石篮,然后进行碎石,将结石与碎石篮一起拉至乳头外,对于细小的结石.可用气囊导管插到结石的上方,然后充气清扫结石。探查胆总管结石取尽后,均放置鼻胆管引流,即沿引导丝插入鼻胆管,并送达合适部位,在X线监视下保持鼻胆管位置不变,逐步退出内镜,将鼻胆管末端用导尿管自鼻孔引出并固定,引流管接引流袋,保持通畅[4]。

3体会

3.1 ERCP治疗时患者神志清楚,操作时患者紧盯屏幕会引起精神紧张,呼吸急促、肠蠕动加快,从而影响操作,我们耐心与患者做好沟通,教其放松技巧,避免过度紧张。同时熟悉配合程序及各种配合技巧,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和提高操作成功率。

3.2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的患者用柱状扩张球囊扩张时,压力应缓慢逐步加大,注意观察患者反应,以免撕裂乳头。术前周密的准备工作是内镜治疗的前提,术中密切观察,同医生熟练的配合是ERCP治疗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已成功进行了鼻窦炎手术1200例, 伴鼻中隔偏曲600例, 伴上颌窦囊肿239例, 伴霉菌感染369例, 其中男650例, 女550例, 年龄最大75岁, 最小16岁, 平均年龄41.8岁。患者病程3个月~5年, 平均15个月, 均有鼻塞流涕, 部分有头痛及嗅觉减退等症状。术前全部病例均行横断位和冠状位CT扫描。均采用全身麻醉, 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局麻。

1.2手术方法及护理配合

1.2.1术前准备

1.2.1.1患者准备

为了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手术, 我们手术室专科护士采取术前一日访视, 使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4]。

1.2.1.2手术仪器及器械准备

仪器设备:显示器、转换器、光源、鼻钻动力系统、录相机及有关附件、双极电凝、低温等离子消融机。术前检查仪器的性能是否良好。

器械准备:特殊器械包括0°、30°、70°的硬性内镜、光源导线、鼻钻及钻头, 鼻刀一把。其配套器械包, 含有各种角度的开筛钳、上颌窦组织钳、咬骨钳、吸引器头、剥离子、刮匙、枪状镊等相关器械, 以及无菌敷料包。术前一天将硬性内镜、光源导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各种手术器械和敷料均高压蒸汽灭菌。

1.2.1.3药品及物品准备

药品准备:1%盐酸丁卡因, 盐酸肾上腺素, 另备有常规的抢救药品。物品准备:无菌热盐水、凡士林纱条、干纱条、吸引器管、150cm×20cm腔镜保护套、球后注射器、5×10圆针、15#刀片, 4-0丝线、进口膨胀海绵、四环素眼膏等。

1.2.2术中配合

1.2.2.1输液管理

患者核对无误后接到手术间, 给患者做适当解释后做合适约束, 建立静脉通道, 接三通管以备全身麻醉时静脉给药, 以娴熟的技术, 沉着、稳重的举止, 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及时准确记录输液量。

1.2.2.2麻醉配合

本组病例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全麻低血压控制。麻醉前再次核对, 用通俗易懂的话告诉其麻醉诱导前心理放松, 麻醉苏醒期勿躁动, 听从医护人员的吩咐, 配合做好睁眼及握手等动作;术后及时拔除气管导管, 安全平稳度过麻醉危险期。协助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 全麻成功再用丁卡因肾上腺素棉条 (1%丁卡因40mL+肾上腺素4mL) 填于嗅裂、中鼻道、下鼻道作鼻腔黏膜表面麻醉, 每次5min, 使局部鼻黏膜血管充分收缩, 减少出血。术后协助及时拔除气管导管, 安全平稳度过麻醉危险期。

1.2.2.3体位管理

患者取头高斜坡25°卧位, 肩下垫软垫, 垫头圈或摇高床头, 头略偏向主刀10°~30°, 患者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 中单固定, 防止术中全身麻醉患者因肌肉松弛而双手下垂出现静脉血淤积及麻醉苏醒过程中拔管等情况发生。骶尾部垫软垫, 双膝自然弯曲, 防止膝关节过度伸展, 必要时膝下垫一软枕, 并以束腿带加以固定[5]。

1.2.2.4手术中配合要点

(1) 常规消毒铺巾, 包头时, 将患者眼内涂四环素眼膏, 使患者眼睛闭合, 保护患者的眼角膜, 还可在眼部贴上护皮膜, 以免手术过程中消毒液或血液流入眼中。 (2) 铺好无菌手术台打开无菌手术包和手术无菌物品, 将其中1个小药杯内倒入1%丁卡因40mL与盐酸肾上腺素3~4mL, 泡入纱条, 用于鼻腔表面黏膜麻醉和止血。 (3) 协助术者接好吸引管和各系统导线光纤, 打开摄像系统调整至最佳状态, 内镜用物及导线放在单独的窥镜台上, 并将其余各仪器相连。使室内光线较暗, 以保持显示屏幕的清晰。 (4) 在无菌换药碗内倒入70~80℃生理盐水以浸泡镜头, 提高镜头的温度, 防止冷凝水模糊镜头, 影响手术视野, 同时还可以清除镜面上的污物。 (5) 术中保持各吸引器通畅[5], 对鼻息肉患者协助连接鼻钻动力系统, 不断补充盐水, 冲洗吸引器头及鼻钻钻头。 (6) 有活动性出血时, 接好双极电凝线用双极电凝镊止血。 (7) 对于慢性鼻窦炎, 下鼻甲肥大的患者, 协助连接等离子消融机, 切除部分下鼻甲。 (8) 对鼻中隔偏曲的患者, 将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及骨部切除, 将其进行修整并重新植入, 用针线固定。 (9) 术毕前根据术腔出血状况选择填塞物, 对于手术中出血少, 用鼻腔止血塞, 术腔仍有渗血的患者, 需加填凡士林纱条, 加四环素眼膏两支。

1.2.3术后处理

1.2.3.1患者

术后撤去贴眼的敷贴, 用湿布擦干净残留在患者脸上的血迹, 床旁守候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表情及动作, 注意给患者保暖。配合麻醉师安全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让患者大口喘气, 减轻鼻腔因填塞凡士林的不适感, 患者头偏向一侧, 防止误吸, 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携带患者物品送患者回病房, 嘱其张嘴深呼吸。路途中注意保暖和保证患者的安全, 观察患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如有大量出血需报告医师进行止血处理。到病房后告诉其家属术后6h内禁食禁水等注意事项, 与病房护士交接班, 生命体征稳定, 方可离开。

1.2.3.2仪器和器械

仪器:手术完毕, 依次将各仪器指数复原并关闭开关, 切断电源, 做好登记, 将机器送回原位。导光束和摄像头线要顺势盘绕, 盘绕直径不能少于15cm, 更不能折叠弯曲成锐角, 以免折断。术后镜头浸泡于多酶稀释液中10min后, 再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干净, 用软布擦干, 镜面用专用的擦镜纸顺时针擦干, 严禁碰撞镜体、划伤镜面, 然后放进盒内存放。

器械:手术所使用的器械, 多较精细, 且关节灵活。术毕清点器械和敷料, 并检查器械有无损伤及遗失零件, 用流动水冲洗器械表面血渍, 钳夹部位张开用小牙刷轻轻刷洗, 将藏在关节部位的血渍冲洗干净, 能拆卸的器械拆开洗刷, 以免存有血污影响关节的灵活度, 然后烘干、上油, 安装复原、平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手术患者器械按规定清洁、消毒处理。

1.2.3.3标本

术中取下的标本要与手术医师共同核对后, 与病理检验单一并送检。

1.3方法及结果判断标准

对手术医师、手术患者及家属以满意度调查表的方式, 采用自行设计的格式, 由护理部专设的调查员发放, 得到了专科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及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医护手术配合默契, 手术顺利进行, 医师满意。手术室护士热情耐心的服务让患者感受到手术过程中就像有亲人相伴, 娴熟的操作和技术让患者对手术成功术后恢复更有信心, 患者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实施专科护理前后医师和患者满意度进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体会

2.1手术室护士术前对患者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术中的真诚关心能降低患者的应激程度, 对调节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手术起着重要作用[6]。

2.2手术中出血是常见的, 对出血的处理是否得当, 直接关系手术质量, 巡回护士应正确记录出血量, 并确保各吸引器通畅, 便于及时吸取手术创面的渗血、渗液, 保证术者视野清晰。

2.3手术在鼻腔内操作, 部位较深, 应保证器械齐备使用性能优良, 以便术中操作得心应手。

2.4器械保养甚为重要, 尤其是镜子, 镜面勿用粗糙物品拭擦, 需用专用纸清洁镜头, 防止出现划痕, 严防碰撞以延长使用寿命。光纤和电动鼻钻的手机要轻拿轻放, 防止摔碰, 精心处理, 避免因手术器械的不适用而延误手术, 给患者带来痛苦, 必须保持器械关节灵敏, 使用顺手, 这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 对手术的顺利进行起着积极作用。

3 讨论

3.1专科的整体舒适护理形成科室特色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手术室专科护士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舒适护理, 来降低心理因素对手术及术后康复的不利影响[7]。通过术前访视, 患者与手术室护士建立起相互了解信任的关系, 增强了安全感, 通过介绍手术室环境及相关情况, 降低了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 患者心情放松, 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因手术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情绪明显缓解, 为手术的成功奠定了基础。通过术后随访及满意度调查能发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手术室的领导可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 逐渐形成科室的自身特色[8]。

3.2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质量提高

通过实施专科护士的相对固定, 各人有机会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9], 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创新精神, 更好的了解掌握该科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最佳护理方法, 将舒适护理应用其中, 更好的适应了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发展, 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3.3 FESS器械应用更加合理

鼻内镜专人专科管理, 对清洗消毒、使用保养等各方面请专家对专科人员进行培训。每日或定时检查仪器各部件的完整性和运行情况、检修情况, 做好登记, 及时发现故障, 及时维修, 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10]。实施专科护士管理, 消耗性器械的使用时间明显延长。

3.4医师满意度提高

实施鼻内镜手术的专科护理配合, 专科护士的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 极大程度地缩短了手术间接台的准备时间, 并逐渐摸索出适合不同医师的手术准备要求, 形成规范化, 医护手术配合更加默契,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表1) 。

3.5患者满意度提高

整体舒适护理让患者减轻了手术带来的心理创伤, 手术室护士热情耐心的服务让患者感受到手术过程中就像有亲人相伴, 娴熟的操作和技术让患者对手术成功术后恢复更有信心。 (表1) 患者满意度调查是了解护理质量服务的重要尺度, 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 客观公正地收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及护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从而进一步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改善服务态度, 科室考核、发展提供可行的依据[11]。

鼻内镜手术是近年来兴起的鼻外科学的一门新技术, 属微创手术, 其护理配合有其相应的特点, 医学的进步、护理学的发展, 培养专科护士势在必行[12]。手术室设立内镜专科护士, 熟练掌握FESS的用物准备, 术前务必仔细检查各仪器运转是否正常, 熟悉手术的每一个步骤, 密切配合手术操作, 使用术后必须登记, 不断地总结术中配合的经验, 不断地学习鼻内镜新技术、新经验, 并将整体舒适护理融入工作中, 才能更好的配合医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 篇6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真菌性鼻窦炎;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103-01

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是由于真菌的感染,导致鼻道引流上的不通畅,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致使真菌在鼻窦内大量生长繁殖,最终导致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生。随着目前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的滥用,机体抵抗能力的下降,导致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鼻内镜手术是一种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手术可清除患者鼻内的真菌,保持鼻腔及鼻窦内的充足引流与通气,也可抑制鼻腔及鼻窦内真菌的滋生。随着目前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对98例真菌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进行了探讨与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98例,其中男51例,女47例,年龄23~75岁,平均(46.3±11.2)岁。有闭塞症状的57例,头疼头胀症状的38例,有流浓涕、血涕的患者49例,鼻腔出现异味的患者43例,有脸部麻木或疼痛的患者21例。

1.2手术方法首先对患者的病情确诊,再行鼻内镜手术,对患者实施基础麻醉法,手术的治疗原则是尽量开放患者的鼻窦引流通道,清除鼻腔内的真菌团块和病变的组织,保护正常的鼻窦粘膜[2]。

1.3护理方法

1.3.1术前护理主要内容是实施心理辅导,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及紧张情绪。医护人员要在手术前与患者进行沟通,介绍相关疾病知识、麻醉方式及手术时的注意事项等,及时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手术治疗[3]。

1.3.2术后护理术后护理的工作主要涉及手术后患者应注意的饮食、药物等方面的护理,再加上必要的健康指导护理。护理的主要工作包括:①一般护理:手术后,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如面色、呼吸等方面的变化,防患出现异常的症状,麻醉药物失效后,用冰袋对患者的鼻部进行冷敷,减少鼻部组织渗血,避免头面部充血,改善鼻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和呼吸顺畅;②药物护理: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讲解常用药物的用法及不良反应,确保患者按时服药;③抗生素护理:术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1周的抗生素治疗,定时采用庆大霉素混合生理盐水冲洗患者鼻腔,以防止伤口的感染;④饮食护理:术后患者一般没有胃口进食,可在手术半天后引导患者食些易消化的流食,以后几天可食一些半干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忌食辛辣性食物,注意餐后用多贝尔氏液漱口,防止细菌从口进入鼻腔造成感染;⑤健康指导:医护人员要对患者术后的日常卫生健康进行指导,一方面叮嘱患者按照医生嘱咐定时换药、到医院复诊,避免不良症状发生,另一方面指导患者要注意鼻腔的卫生,加强身体的锻炼,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结果

经过8至10个月的跟踪回访,98例患者中有53例完全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未发现其他并发症;43例患者好转,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鼻腔有少量分泌物,伴有流鼻涕、轻度头痛的症状;其中2例患者由于没有很好的完成术后护理,致使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3讨论

真菌性鼻窦炎是由真菌感染引发的鼻窦引流通道受阻,进而促使真菌在鼻腔内的大量滋生,导致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生,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腔闭塞、头疼头胀、流浓涕或血涕、鼻腔有异味等。鼻内镜手术由于具有微创性及功能性等优点,成为目前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但治疗的关键不只是手术治疗这一环节,另外需要对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如术前的心理辅导,术后的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卫生指导等。护理过程中应该尤为突出心理指导的突出作用,缓解患者内心的恐惧与不安,指导其保持心情舒畅,以积极的态度来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选择了98例患真菌性鼻窦炎的患者,对其进行鼻内镜手术,并给与患者一系列科学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8至10个月回访,98例患者中有96例患者基本得到治愈,未出现复发,总有效率达97.96%。

综上所述,对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琤,范静平,林顺涨,等. 真菌性鼻-鼻窦炎研究进展[M]. 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6(4):236-240.

[2]戴树林. 鼻内镜术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J]. 当代医学,2013,19(11):37-38.

[3] 彭华.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116例护理体会[J]. 中国保健影响,2012,7(1):1992.

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 篇7

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综合护理配合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1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护理配合治疗本组痊愈66例,好转3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5.7%(96/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其疗效与临床分型分期病变密切相关,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09-01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且难以根治,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近年来,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完善,使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显著提高。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11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112例,男60例,女52例,年龄12~81岁,平均(48.3±3.4)岁;病程1~36年,平均(15.7±7.2)年;临床分型分期:Ⅰ型50例(1期16例,2期14例,3期20例),Ⅱ型42例(1期14例,2期10例,3期18例),Ⅲ型20例;伴中鼻甲肥大20例,下鼻甲肥大22例,鼻中隔偏曲35例;合并高血压12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6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既往有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史16例。

1.2手术方法。对30例Ⅲ型及既往有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史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其余82例患者采用局部浸润麻醉(钩突、中鼻甲前端、上颌窦自然开口周围等黏膜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加强化麻醉(杜冷丁50mg+异丙嗪25mg+氯丙嗪25mg)。在用肾上腺素充分收缩鼻腔黏膜后,应用Stryke鼻内镜及监视系统和电动吸引器,采用Messerkling术式,根据鼻窦CT扫描及病变情况决定手术范围,以尽量避免损伤正常粘膜和适当保留筛窦骨隔为原则,首先清除鼻息肉和钩突,之后Ⅰ型行前组鼻窦开放,Ⅱ型行前后组筛窦、额窦开放并扩大上颌窦口,Ⅲ型行全组鼻窦开放。

1.3护理。

1.3.1术前护理。术前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耐心回答病人提问,减轻病人恐惧心理和心理负担,取得患者对手术的配合。术前准备好鼻内镜及内镜手术套包、鼻窦电动切削系统、内窥镜电视监视系统及冷光源、鼻窦手术普通器械,双极电凝、阿托品及血凝酶。

1.3.2术中护理。按局麻术中的护理常规开展护理工作,术中应高度警惕和预防鼻腔出血,必要时应及时通知医生,查找并明确出血点,并给予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治疗,保证止血成功。

1.3.3术后护理。建立术后持续心电监护,监控患者血压,保持血压稳定。主动关心患者不适,如鼻腔纱条导致的口干等情况及时处理。严密观察鼻腔有无渗血或再出血。观察患者有无头痛、鼻部痛、鼻塞等症状,并注意疼痛的程度。

1.4疗效评价。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鼻内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评价疗效[1]。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配合手术效果。本组痊愈66例,好转3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5.7%(96/112)。其中Ⅰ型总有效率为96.0%(48/50),Ⅱ型为80.9%(34/42),Ⅲ型为70.0%(14/20),Ⅲ型总有效率显著低于Ⅰ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4,P<0.01)。见表1。

2.2术后并发症。出现眶周淤血2例,给予抗感染治疗后,3~4天内淤血消退;出现鼻腔粘连2例,局部麻醉下松解粘连,予明胶海绵分隔创面,5~8天内治愈。鼻腔少量出血2例,在鼻内镜下用微波烧灼后停止出血。无其他神经损伤、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4%(6/112)。

3讨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因复杂,主要是由于鼻腔内息肉堵塞鼻窦开口,使鼻窦内分泌物无法正常引流而致。由于高血压的发病与心理、情绪等有很大关系。高血压导致的鼻腔大出血进行手术治疗时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良好的护理不仅能起到稳定血压的作用,还可以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增加对治疗的信任和配合。因此,将鼻内窥镜手术护理和高血压的护理结合起来,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为保证手术成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院经鼻护理配合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12例,疗效满意,总有效率为85.7%,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4%,提示其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临床实践,笔者体会到尽管鼻内镜手术具有微创优势,但也有其局限性,手术视野较窄,暴露较差,对术者的经验及内镜下的操作技能要求更高。

参考文献

[1]周燕飞,赖翠瑛.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高血压性鼻出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8):38-29

[2]袁洁莹.鼻内窥镜电凝治疗50例高血压鼻腔出血护理体会[J]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8(2):71-72

[3]闫果珍.高血压患者鼻内窥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校医,2005,2(19):1622-1623

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例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人中, 男8例, 女4例;年龄19~62岁, 平均38岁;病程六个月到四年, 主要症状有耳闷涨感、听力下降、耳鸣等, 耳内镜检查见鼓膜浑浊、肥厚、鼓室积液, 所有病例均反复发作, 经过多次治疗无好转。

1.2 手术方法

病人全麻后去枕平卧头后仰位, 头垫啫哩头圈 (眼睛用3M薄膜粘帖, 以免消毒液入眼损伤角膜) , 待消毒铺巾后接吸引, 将0°镜分别与摄像头和光纤连接并开机, 术者先用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 利用收缩鼻腔的时间将咽鼓管球囊扩张器械的手柄和一次性咽鼓管球囊扩张导管接好, 然后在鼻内镜引导下将插入器械经鼻送至咽鼓管咽口并固定, 再通过该器械把咽鼓管球囊扩张导管送入咽鼓管管腔, 将位于导管远端的球囊送达咽鼓管峡部, 其近端接压力泵, 固定好卡锁调节器后加压, 压力达水压表10~12压力单位处, 持续加压2min, 打开卡锁减压后撤出器械及导管[1], 并检查咽鼓管有无出血后送病人到恢复室, 复苏后送回病房。

2 结果

手术中因为使用鼻内镜放大倍数增加, 图像清晰, 充分暴露咽鼓管咽口, 有利于咽鼓管球囊扩张导管的插入, 避免了盲插引起的咽鼓管损伤和治疗不确定的缺点[2], 12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 术后随访3~6个月, 耳鸣、耳闷涨感消失, 自觉听力恢复病前水平, 均未发现因本手术而引起的咽鼓管瘢痕狭窄。

3 体会

3.1 充分的术前准备

3.1.1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病人, 安慰病人, 消除紧张情绪, 让其大致了解手术过程, 以增加病人的信心和取得合作。

3.1.2 麻醉配合。

建立静脉通道, 连接三个三通, 以便麻醉师加药和维持全身静脉麻醉;配合麻醉师采用管径7.0~7.5mm的气管导管来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3.1.3 用物准备。

术前备好冷光源及其光纤、电视监视系统、摄像主机及其摄像头、鼻窦镜, 一般器械、咽鼓管扩张专用器械、0°鼻内镜、一次性16号长钝针头一支 (作吸引用) 、一次性咽鼓管球囊扩张导管、一次性无菌石蜡油一支、压力泵、大治疗碗2只 (一只装40~50℃的热水, 浸镜子用, 以减少鼻内外的温差, 使鼻内镜更清晰;另一只装盐水, 冲洗吸引头用, 以确保吸引通畅) , 不锈钢小杯一只 (内装3m L肾上腺素加30m L盐水的脑棉片数块, 用于收缩鼻腔或鼻甲, 扩大鼻腔, 以利操作) 。

3.1.4 合理摆放仪器, 方便术者操作。

腔镜组合车放在病人的头侧, 同时电视荧屏不宜过高, 一般在80cm左右, 麻醉机放在病人左侧 (平肘关节) , 术者在患者右头侧, 司械车放在术者前方, 以方便术者操作。

3.2 术中护理配合

3.2.1 严格控制压力泵的压力和时间。

术中使用的宾格咽鼓管球囊扩张导管的前端带有球囊, 以球囊大小分为多个型号, 我们选用的是导管球囊直径为3mm, 最大压强120mm Hg, 术中压力达水压表10~12个压力单位, 最大压力不能超过14个压力单位, 持续2min, 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如果压力过小、持续时间过短, 则达不到治疗效果;若压力过大、时间过长会撑破咽鼓管管壁, 对病人造成损害。

3.2.2 操作咽鼓管球囊扩张导管需准确而又轻柔。

首先插入咽鼓管球囊扩张导管前先将导管器械连接好, 并在插入器械两端滴入无菌石腊油, 抽空气囊, 需加压时要缓慢注入盐水, 以确保咽鼓管球囊扩张导管的顺利置入和气囊免受破损, 以免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3.3 术后精密仪器的保养

0°鼻内镜、光纤和摄像头先用湿纱布抹干净 (切记镜面只能用镜头试纸拭抹, 以免弄花镜面) , 干燥好, 光纤和摄像头盘曲成直径约16cm的圆圈, 不能受压打折, 用专用盒无纺布包好送STER-RADH2O2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其余器械要先用多酶溶液浸泡10~15min, 充分溶解管腔及器械内血渍, 再用软毛刷刷洗干净, 烘干, 打包送高压灭菌。

3.4 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优点

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方法操作简便, 易于掌握, 对患者几乎无损伤, 可避免鼓膜切开、置管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它可使过于松软凹陷的咽鼓管尤其是峡部管腔扩大通畅, 恢复其通气引流功能, 使鼓室内外压平衡及中耳积液排出, 大大提高了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愈率。

此手术配合要求手术护士必须熟悉手术步骤, 术前准备充分的器械仪器, 并熟悉仪器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程序和调试好, 术中默契配合, 可使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韩开亮, 孔娟, 宋忠云, 等.鼻内镜下咽鼓管扩张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3例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3, 27 (5) :20.

鼻内镜鼻窦手术220例护理体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20例, 其中, 男146例, 年龄17~68岁;女74例, 年龄15~65岁;病程6个月~20年。全部患者术前均做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

1.2 临床表现

均为反复发作的流脓涕, 鼻塞伴经常性的头痛、头昏, 记忆力减退, 其中有一部分患者伴有嗅觉障碍。

1.3 手术方法

患者一般采用局部麻醉 (表面麻醉+局部麻醉) 。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及摄像系统和电视监视器下进行手术, 术中使用通套美顿力电动切割器。伴有息肉者先用电动切割器切除息肉, 开放有病变的鼻窦。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病区相关制度等, 解除他们因环境陌生而引起的焦虑、恐惧等心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根据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进行术前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鼻内镜手术的优点, 说明手术的大概过程、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 使他们对鼻内镜鼻窦手术有初步的认识。在操作、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2.2.2 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做好各项辅助检查, 术前1 d应用广谱抗生素和止血剂, 备皮、剪鼻毛、洗头。注意防止受凉、感冒, 以免引起手术感染及术中、术后打喷嚏。对老年患者注意照顾饮食、起居, 及时监测血压,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

患者术毕回病房后, 局麻手术的患者, 协助采取半卧位;全麻手术的患者, 平卧6 h后协助患者半卧位, 半卧位可使患者口腔呼吸相对通畅, 有利于鼻腔、鼻窦渗血和分泌物的引流, 减轻低氧的症状, 还有利于减少头面部充血。

2.2.2 饮食护理

局麻后2 h、全麻后6 h, 指导患者进温凉流质或半流食, 第2天可进温凉软食饮食, 如蒸鸡蛋、粥等, 禁煎、炸、辛辣食物。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进食坚硬或过热的饮食, 并耐心地鼓励其尽量进食, 以利机体恢复。

2.2.3 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随时观察患者鼻腔伤口渗血情况。嘱勿用力咳嗽、随意抽取填塞物, 以免引起出血;嘱患者要将口腔内分泌物吐出, 不可咽下。告诉患者及家属鼻腔伤口有少许出血为正常现象, 如果患者反复从口中吐出血液或血凝块, 或前鼻孔有持续的血液流出, 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必要处理。

2.2.4 患者疼痛不适的护理

由于手术创伤和经口腔呼吸等, 会出现头昏、头痛、牙痛、口干、鼻额部胀痛等不适。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 勤巡视病房, 了解患者疼痛程度, 主动给予生活帮助和心理安慰。告知患者有头痛、面部轻微肿胀、流泪等属正常现象, 指导采用张口呼吸或用舌尖抵住硬腭的方法, 以抑制打喷嚏。给予额部冷敷, 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若疼痛不能耐受的患者, 通知医生, 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告诉患者, 鼻腔凡士林纱条应在术后48 h抽出, 疼痛会在抽取鼻腔纱条后逐渐减轻至消失。

2.2.5 口腔护理

术后患者鼻腔填塞, 多有少许渗血液流入口腔, 且采用张口呼吸, 易有口腔异味、口干不适, 嘱患者餐后漱口, 以保持口腔卫生。用湿纱布覆盖于患者口唇上, 并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 以减轻口干不适。

2.2.6 术后鼻腔护理

为减少术后鼻腔结痂、中鼻道粘连、上颌窦口封闭等情况, 术后鼻腔护理极为重要。要及时清除术腔凝血块和纤维渗出物, 以保持术道通畅, 同时要保护新生上皮, 抽取鼻腔纱条后保持鼻腔清洁、湿润, 忌打喷嚏及用力擤鼻。如无出血情况, 每天用鼻腔冲洗液冲洗窦腔, 观察鼻腔冲洗出的分泌物是否有痂皮和淤血。

2.2.7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加强术后随访和换药是预防此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由于鼻腔、鼻窦周围结构复杂, 而内镜鼻窦手术进路深, 除易引起上述并发症外, 还可能引起眶内血肿、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如出现以上并发症应尽早抽出鼻腔纱条, 采取半卧位, 禁用力擤鼻等。

3 出院指导

出院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术后随访和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3.1 指导内容

嘱患者出院后继续用药治疗, 包括口服药、滴鼻、鼻腔冲洗1~2次/d, 连续2~3个月。3个月内勿用力擤鼻或用其他物体刺激鼻腔。鼻腔应用油剂, 如复方薄荷油等, 可软化痂皮, 并利于其排出。平时多吃蔬菜、水果, 注意避免受凉, 预防感冒, 加强体育锻炼。

3.2 随访

术后随访是提高鼻内镜鼻窦手术疗效的重要阶段。携带门诊病历、联系门诊医生坐诊时间、复诊时间等, 按时到门诊复诊。患者回家后, 遇到任何问题均可通过电话咨询, 医护人员还可用电话进行随访, 督促患者定时复诊。

4 讨论

内镜鼻窦外科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代鼻外科技术[4]。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视野清晰, 结合CT扫描能精确定位病变部位, 准确去除病变。该术式能减少鼻黏膜的损伤及骨质结构的破坏,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正常的解剖结构和黏膜, 鼻内镜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疗效已被临床实践所证明。文献[5]报道其治愈率为85%~96%, 术后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重要环节。术后定期内镜下复查及清除术腔肉芽、血痂、囊泡组织及分泌物, 及时解除鼻腔粘连, 才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因此, 要在患者出院宣教中重点强调术后复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 中华耳鼻喉科杂志编辑委员学会.内镜窦手术疗效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8, 33 (6) :134-135.

[2]刘琅梅, 滕巍, 杨小玲.鼻腔冲洗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1) :61, 63.

[3]张素梅.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护理及术后疼痛护理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6) :200, 封3.

[4]赵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34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5) :55-56.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65例临床分析 篇10

[关键词] 鼻内镜;鼻窦炎;鼻息肉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19-02

鼻窦炎鼻息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其发病率约为4%。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持续性鼻塞、头痛、流涕、耳鸣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之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鼻甲切除术,然而该法对机体的损伤较大,故逐渐被淘汰。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鼻内镜鼻窦手术由于具有微创、损伤小、复发率低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1]。本研究将2009年1月——2013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应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甚佳,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9年1月——2013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20-65岁,平均(36.12±5.77)岁;病程0.5-35年,平均(8.53±3.91)年;单侧21例,双侧44例;分型分期:I型22例(I期4例,II期6例,III期12例),II型29例(I期7例,II期13例,III期9例),III型14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和鼻内窥镜鼻腔检查。手术即将开始前应用20ml 1%丁卡因联合2ml 1‰肾上腺素进行表明麻醉,麻醉鼻腔黏膜3次,5min/次;同时将4滴1‰肾上腺素加至10ml 2%利多卡因中,取1ml浸润筛前神经,并取4ml浸润蝶腭神经,之后开始手术:对鼻息肉的病灶所在进行观察,仔细分辨中鼻甲及其残端、上颌窦窦口、钩突等,之后将后钩突切除,使上额窦自然口开放,将额隐窝中的病变组织切除以开放额窦,将筛泡切除以清理前组筛窦,将甲基板垂直部切除以便清理后组筛窦,切除时应小心以免损伤正常的筛窦黏膜,对蝶窦前壁探查并于其下方做一小口以使蝶窦处于开放状态。

1.3 术后处理 术后2-3d内取出纱条,并应用1%麻黄素处理鼻腔局部,同时应用盐酸氮卓斯汀喷鼻剂。对术腔进行清理,1次/d,连续清理一周,并将痂皮、分泌物等异物排出体外。手术结束约4个月后,用一定体积的生理盐水冲洗鼻腔,3次/d,连续冲洗5周左右。之后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清理,3周一次,当术腔彻底上皮化后即可停止清理。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持续进行约5个月的规范化治疗,之后定期复查,参照病情收缩鼻黏膜,清理肉芽和囊泡,清除分泌物,分离粘连,清洗术腔等。

1.4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分为三个级别:当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内窥镜检查结果显示窦口开放良好,窦腔粘膜上皮化,未产生脓性分泌物时为治愈;当其症状显著好转,内窥镜检查结果显示窦腔粘膜肥厚或部分水肿或形成肉芽组织,有脓性分泌物存在时为好转;当其症状无变化,内窥镜检查结果显示术腔粘连、窦口闭锁或仍然狭窄,存在息肉和脓性分泌物时为无效。总有效=(治愈数+好转数)/总数×100%。

2 结 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其中治愈43例(66.15%),好转16例(24.62%),无效6例(9.23%),总有效率为90.77%;术后出现皮下出血和眼睑肿胀3例(4.62%),术腔粘连1例(1.54%),共出现不良反应4例(6.15%)。

3 讨 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在内镜技术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其主要目的为恢复鼻道通气、鼻窦及其内部纤毛的清除能力,最大程度保留鼻窦正常黏膜,降低因囊泡引起的窦口闭锁、窦腔狭窄、组织粘连以及瘢痕挛缩等。它可使鼻内镜经鼻孔进入鼻腔手术,再与相应的专科手术器械相结合,能够完全清除病灶,保留正常黏膜,恢复鼻腔鼻窦正常功能[2]。为降低变态反应发生率,应口服类固醇药物以缓解鼻腔黏膜的充血水肿情况。术前应用相应的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并使术野清晰,还可有效清除鼻腔鼻窦病变,防止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可于术前应用非那根冬眠、哌替啶等药物可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提高麻醉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患者术前应行鼻窦CT冠状位和水平位扫描,以观察和了解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以便采取最佳手术方式[3]。

和传统手术的术野相比,鼻内镜手术需仔细、认真对镜下组织结构进行辨别,若有需要可切除部分中鼻甲外侧壁,若中鼻甲出现骨折导致骨折相对内移,则能够使术野更好、更广、更清晰。在手术过程中,应小心对鼻窦口黏膜进行处理,防止破坏正常结构,尽量做到微创,若病变黏膜已恢复正常则可不予处理[4]。术后若鼻腔仍然存在炎症,则会出现血痂、囊泡、肿胀等,故术后的鼻腔处理对其正常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术后患者应定期观察并处理术腔中的坏死和病变组织,清除肉芽或囊泡,以提高疗效[5]。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了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77%,不良反應发生率为6.15%。

综上所述,经鼻内镜手术可有效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其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菊红,曾桓光.鼻内镜鼻窦手术的临床观察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9):268-269.

[2] 赵晋华.经鼻内镜鼻窦手术36例临床观察和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42-43.

[3] 张永杰.经鼻内镜鼻窦手术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8):49-50.

[4] 罗松.鼻内镜鼻窦手术106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6):45.

上一篇:关于合并党支部的请示下一篇:读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