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术后(共10篇)
鼻内镜术后 篇1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 目前多以鼻内镜手术治疗因为其手术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术后鼻腔冲洗对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尤其在鼻部症状缓解及提高手术疗效作用确切[1]。鼻腔鼻窦病变是一个较为漫长的综合性治疗过程, 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的第一步, 术后定期复查是提高疗效的主要方法, 如不按时鼻腔冲洗和及时清理术腔囊胞、干痴, 可引起鼻腔粘连, 也不能保持已开放的鼻窦通畅引流, 直接影响鼻内镜鼻窦手术治愈率, 按时鼻腔冲洗, 及时清理术腔积血和分泌物, 预防感染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鼻腔冲洗和内镜下换药在鼻内镜术后的作用, 以及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经济的内镜术后管理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6月在我科住院、并完成整个术后随访调查患者56例, 男28例, 女28例。以慢性鼻窦炎收入住院, 主要以鼻塞流脓、头痛、嗅觉减退为主要症状就诊, 经检查考虑为炎症性疾病,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伴有鼻息肉或真菌性疾病不在本研究调查之列。所有手术患者均符合慢性鼻炎—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标准。术前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及全身或局部激素药物, 黏液促排剂。术后继续药物治疗 (包括抗菌药物、鼻用激素、黏液促排剂) , 术后2d抽出鼻腔填塞物, 每天内镜换药直至出院。出院后定期内镜清理术腔 (1次/周) 或鼻腔冲洗 (1次/d) 。将56例鼻内镜患者随机分鼻腔冲洗组和内镜清理组各28例。2组患者经检查均无手术禁忌证。
1.2 材料
鼻腔冲洗器 (如皋市恒康医疗器材) 、0.9%氯化钠溶液、鼻内镜 (stortz) 。
1.3 冲洗方法
患者上身前倾, 头与水平面呈60度角, 使两侧鼻腔和鼻咽部形成一倒U型, 将冲洗头插入前鼻孔, 吸液管 (平头) 放入冲洗液中, 手握球囊反复捏挤, 冲洗液即可通过冲洗头流入冲洗鼻腔, 从另一鼻孔及口腔流出。冲洗液用0.9%氯化钠溶液, 每次500ml, 两侧鼻腔交替各半冲洗, 温度32℃~34℃, 治疗时间约3~5min, 1次/d, 观察回抽液中有无血迹、痂皮及脓性分泌物等[2]。
内镜下鼻腔清理:丁卡因、麻黄素棉片收敛表麻后, 内镜检查术腔, 清理术腔痂皮, 检查窦口有无堵塞, 粘连, 息肉形成, 如有肉芽及囊泡形成及时清理, 每周1次。
1.4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于术后鼻腔填塞纱条取出后第二天开始, 鼻腔冲洗或者内镜下换药, 指导鼻腔冲洗组鼻腔冲洗方法和注意事项, 1周后出院。电话随访, 术后第3个月2组患者均内镜检查, 记录术腔情况 (见下统计表) 。比较鼻腔冲洗组与内镜组术后疗效。疗效包括3个症状:鼻塞, 鼻分泌物 (包括鼻前后滴漏) 和头痛, 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依据鼻窦炎生活质量量表 (SNOT-20) [3]评判如下:0分, 症状对患者完全没有影响;1分, 症状对患者有非常轻微的困扰;2分, 症状对患者有轻度或一点点困扰;3分, 症状对患者有中度的困扰;4分, 症状对患者有严重的困扰;5分, 可想象到的最严重的困扰。鼻部症状评分采用视觉量表评估, 得分为0~5分。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疗效评分用±s表达, 症状评估采用[IQR]表达, 使用非参数检验, 比较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鼻内镜下检查, 鼻腔冲洗组与内镜清理组比较, 鼻腔冲洗组黏膜光整, 少数有囊泡形成, 术腔干净。内镜组黏膜肿胀, 囊泡较少, 窦口清晰。2组症状缓解明显, 内镜评估上, 2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鼻部症状控制评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该结果与内镜评估相一致, 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本研究观察记录真实反应术后情况。但2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追问多数主诉内镜下清理较为痛苦, 另外往返医院、内镜检查费用也是令患者不满意之处。
注:IQR为四分位间距
3 讨论
许庚等[4]认为术后局部处理与手术同等重要, 其中术后定期鼻窦内窥镜随访是预防和减少复发的重要措施。鼻内镜术后定期复查, 清理鼻腔血痂及血块, 处理新生囊泡等是提高手术疗效, 预防复查的有效手段。然而内镜下鼻腔清理因费用、定期复诊, 清理时痛苦等原因, 使得依从性较差, 所以, 一种能替代内镜鼻腔清理的技术为医疗所期盼。近年来许多研究认为鼻腔冲洗有助于鼻内镜术后鼻部症状控制, 理由是鼻腔冲洗可以及时引流出术腔内分泌物、瘀血及干痂, 减轻鼻腔黏膜炎症和水肿, 防止术腔黏连和息肉再生[5、6]。鼻腔冲洗组与内镜下清理组相比, 3个月后内镜评估差异不明显,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了鼻腔冲洗对于鼻内镜术后患者远期的恢复作用与鼻内镜下换药相当, 但在生活质量评分上, 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对象主诉内镜下换药鼻部疼痛感较重, 虽然未完成整个调查研究未纳入本研究中, 但失访人数也提示内镜下换药患者依从性不高。可能原因为内镜下换药费用高, 往返医院麻烦, 内镜下换药增加不适感等。而鼻腔冲洗组, 在电话随访中, 督促患者按时按方法冲洗, 告知术后冲洗的重要性, 大多数能坚持, 治疗效果显著。由此, 我们认为术后鼻腔冲洗, 在一定程度上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同时, 提高了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 从而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
综合以上, 0.9%氯化钠溶液鼻腔冲洗是术后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一环, 应作为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术后的常规处理方法之一, 而不予忽略。相比内镜下清理, 具有痛苦小, 患者依从性高, 费用少等优点, 值得提倡, 鼻腔冲洗有有利于手术的最终成功, 促进保证鼻腔, 鼻窦生理功能的正常恢复。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 应加强这些方面的教育, 从而更有利于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鼻腔冲洗对鼻内镜术后应用疗效。方法 56例鼻内窥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术后鼻腔冲洗组和内镜清理组各28例。3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 包括内镜评估及患者症状缓解评估。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鼻内镜下检查, 鼻腔冲洗组与内镜清理组比较, 鼻腔冲洗组黏膜光整, 少数有囊泡形成, 术腔干净。内镜组黏膜肿胀, 囊泡较少, 窦口清晰。2组症状缓解明显, 内镜评估上, 2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部症状控制评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腔冲洗有益于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冲洗可使鼻粘膜恢复时间缩短, 且易掌握, 依从性高, 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
关键词:鼻腔冲洗,鼻内镜术,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 Snidvongs K, Pratt E, Chin D, et al.Corticosteroid nasal irrigations after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J].Int Forum Allergy Rhinol, 2012, 2:415-421.
[2] 刘冬琴, 刘锦文, 刘锦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液温度对鼻腔黏膜愈合时间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19) :1782-1783.
[3] Leopold D, Ferguson BJ, Piccirillo JF.Outcomes assessment[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7, 117:S58-68.
[4] 许庚, 李源, 谢尼强, 等.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处理原则[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9, 34 (5) :302-305.
[5] Brown CL, Graham SM.Nasal irrigations:Good or bad?[J].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4, 12:9-13.
[6] Talbot AR, Herr TM, Parsons DS.Mucociliary clearance and buffered hypertonic saline solution[J].Laryngoscope, 1997, 107:500-503.
鼻内镜术后 篇2
关键词:鼻内镜;慢性鼻窦炎;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7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22-01
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共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患者105例,其中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的98例,治愈率90%以上,临床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05例,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16岁,平均42岁。单侧病变患者36例,双侧病变患者69例。患者均有鼻塞、流脓涕症状,部分患者有嗅觉减退、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病程数月至数年不等。所有患者术前行CT扫描。
二、治疗
常规检查后,做术前处置,修剪鼻毛,药物皮试。在局麻下行鼻内镜下开放各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孔,清除上颌窦内新生物及分泌物,术腔填塞凡士林纱条或高分子膨胀止血海绵,术后48h撤除填塞物,5d后每日冲洗鼻腔、中鼻道,用曲安奈德鼻喷剂局部喷鼻。
三、术后护理
(一)体位。
局部麻醉患者术后采取半卧位;全麻未清醒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取半卧位,有利于患者呼吸相对通畅,有利于鼻腔渗血和分泌物的排出,减少感染几率。
(二)用药护理。
1.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一般5~7d; 2.滴鼻剂的应用:患者鼻腔内的凡士林纱条或膨胀海绵一般于术后24~48h后取出,取出后即可点药,初期应用呋嘛液,以收缩血管,
(三)鼻腔冲洗的护理。
术后鼻腔冲洗和清理非常重要,是保证术后效果的重要一环。冲洗液的配制各院不相同,目的均为抗炎、抗过敏、抗真菌和促进表皮增生,防止鼻腔粘连。教会病人正确的鼻腔冲洗方法,使冲洗液有效达到中鼻道和筛窦腔,而达到好的治疗效果。1.术后第5d开始每天冲洗鼻腔,术后2月内患者自行冲洗鼻腔2次/d,药物加入生理盐水中后要充分摇匀。2.使用鼻腔冲洗器时,插入患者鼻腔动作要轻,以免损伤鼻黏膜,引起出血。3.两侧鼻腔交替冲洗,嘱患者憋住呼吸,用嘴喘气,随着冲洗液的流出,吐出口中液体,学会憋气非常重要,以免误咽,引起呛咳、黏膜出血。4.冲洗后要轻轻擤鼻,要一侧一侧擤,勿用力;以免引起血管破裂出血,然后将鼻腔中结痂取出。
(四)出院指导。
鼻内镜术后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120例鼻腔和鼻窦病患者,其中男性90例,女30例,年龄在(20~70)岁,平均年龄35岁,120例患者按鼻腔填塞材料不同分为四组,30例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的患者为凡士林纱条组;30例采用(凡士林纱条+胶原蛋白海绵)填塞的患者为(凡士林纱条+胶原蛋白海绵)组;30例采用Merocel填塞的为Merocel组;30例采用藻酸钙填塞的患者为藻酸钙组,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120例患者随机分组编辑,按照手术填塞物材料和填塞方法的不同分为四组。(1)凡士林纱条组(30例):该组患者使用(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涂布的凡士林)纱条。(2)(凡士林纱条+胶原蛋白海绵)组(30例):该组患者在手术时,鼻腔放置胶原蛋白海绵,并以凡士林纱条进行固定。(3)Merocel组(30例):该组患者用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涂布包裹的Merocel,置入鼻腔后注射少量生理盐水,保证其呈现膨胀状态。(4)藻酸钙组(30例):该组患者使用藻酸钙纤维,置入鼻腔。各组性别、年龄、病情资料,经均衡性检验,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2 评判标准[4]评判的标准是以病人手术后舒适程度以及抽取填塞物后出现的创面出血情况为观察的指标,而评判的标准也比较模糊,而术后疼痛的评估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第1天的疼痛进行大致的测评:O~2分表明患者有轻微的疼痛感,但不严重;3~4分表示患者对疼痛表现出一丝无法忍耐;5~8分表示患者十分疼痛,无法忍受,非常不适应;高于8分则表示手术失败,填塞物可以没有准确填充导致患者鼻腔异常痛疼。
出血情况:填塞物抽出后鼻腔渗血情况,可以通过每条湿棉条或凡士林纱条渗透血液来估算。(1)无出血:手术后取出鼻腔填塞物后没有任何出血或微量渗血的现象,不需要进行术后止血处理。(2)出血少许:指取出纱条时少量渗血,无需再处理出血可自行停止。(3)出血较多:指取出填塞物时渗血较多,须再处理,如填入1%麻黄素加1:1 000肾上腺素棉片或明胶海绵等,出血仍持续不停者须重新填塞。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每两组间均采用医学检验。
2 结果
术后鼻腔填塞疼痛程度,(1)凡士林组:不适感12例,术后出血11例,鼻部症状有轻微胀痛,鼻腔粘膜损伤。(2)胶原蛋白海绵组:手术后不适有10例,术手出血8例,鼻部轻痛,并出现少量出血。(3)Merocel组:手术后不适有6例,术后出血6例鼻部出现轻痛2例,鼻部出现轻度充血。(4)藻酸钙组:术后出现不适有7例,术后出血8例,鼻部正常,粘膜微损。
3 讨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鼻部手术后的患者的适应度越来越受到医生的关注,因此选择合适的鼻内镜手术后填塞物是外科医生必须考虑的问题[5]。鼻腔手术填塞后,患者出血量、舒适感等不单与填塞物种类有关,也和病变的程度、患者耐受性及填塞方法等多种因素有关,术后出血及疼痛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和恐惧,而引起出血及疼痛的原因主要是手术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以及术后填塞压迫止血[6]。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鼻内镜手术后止血长期以来都是采用凡士林纱条进行填塞,但是纱条的质地非常粗糙,吸湿性不强,凡士林纱条取出时,纱条容易和鼻部血液粘连,形成血痂,造成血痂脱落[7,8]。从本研究选择四种填塞材料填塞止血及患者舒适情况与损伤情况显示,四种填塞材料各有千秋,胶原蛋白海绵的作用是可加速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伤口的毛细血管的形成,从而达到使创面快速愈合的目的但缺点是填塞不紧。Merocel止血棉压迫的效果优于凡士林纱条[9]。而胶原蛋白海绵与凡士林纱条联用,一方面减少了凡士林纱条的用量,另一方面避免胶原蛋白海绵填塞不紧及凡士林纱条直接接触创面,明显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减少抽取时伤口的出血量[10]。
我们认为,这4种填塞材料各有所长,也各有其局限性,尚不能完全互相替代,需要根据不同病情,选择性的使用不同的止血材料,同时注意选择恰当的填塞方法,应尽可能避免单独使用凡士林纱条作为鼻内镜术后的填塞物。
参考文献
[1]龙舟,唐咸军,黄赞胜,等.慢性鼻炎/鼻窦炎、胃食道反流与咳嗽高敏感性[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0;3(6):10~12
[2]王在霞,陈伟,黄娟.鼻内镜术后患者应用纳吸棉填塞鼻腔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9):53~54
[3]陈苏桂,高雪萍.不同止血材料在鼻出血填塞中的应用及其生物学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32):112~113
[4]许庚,李源.内窥镜鼻窦外科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l994,140~141
[5]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6]汤钊.现代肿瘤.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429~437
[7]陈美珍,黄桂球,马永忠.Ivalan鼻腔止血海绵的临床应用.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7(5):313~314
[8]高起学,刘宇,陶丽玲,等.内窥镜鼻窦手术术腔填塞物的选择[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12(11):493~495
[9]ee H M,Lee S H,Hwang S J.A giant pyogenic granuloma in the nasnl cavity caused by nasal packing.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02;259:231~233
鼻内镜术后 篇4
[关键词] 鼻窦灌注液冲洗;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
[中图分类号] R765.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93-02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该病易迁延复发,发病率很高[1]。单纯的中药或者是西药都很难将其治愈,随着鼻窦内窥镜在手术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效果,这为鼻黏膜良性转归创造了条件,为了进一步促进鼻腔黏膜和创面修复,术腔冲洗和清理措施得到了耳鼻喉科医生的一致认同,不但可以提高手术效果,又能减少复发机会[2]。为了分析鼻窦灌注液冲洗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对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采用鼻窦炎经鼻窦内窥镜术后行鼻窦灌注冲洗法的患者,在黏膜纤毛传输功能、Th细胞因子和嗜酸性粒细胞方面的影响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采用鼻窦炎鼻内经术后行鼻窦灌注冲洗法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鼻窦炎鼻内镜术均为第1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男女比3∶2,平均年龄(43.6±10.8)岁,其中Ⅰ型患者10例,Ⅱ型患者15例;对照组男女比1.3∶1.2,平均年龄(44.5±10.4)岁,其中Ⅰ型患者12例,Ⅱ型患者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加减辛夷冲洗液(由加减辛夷散自制)内加入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冲洗鼻腔,对照组采用加减辛夷冲洗液。所有患者均在接受鼻内镜术后开始鼻窦灌注液冲洗治疗,第1周每天2次,第2周以后每天1次,连续治疗8周。观察黏膜纤毛传输功能、Th细胞因子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观察采用糖精试验法在术前和冲洗治疗后1个月各检查1次。Th细胞因子的检查采用ELISA方法检测,分别在术前和冲洗治疗后1个月检测IFN-γ、IL-2、IL-4、IL-5细胞因子的变化。嗜酸性粒细胞数目的变化的观察是在冲洗治疗后1个月复查时,提取鼻道外侧壁上颌窦口的黏膜组织,然后进行固定,包埋,切片,染色等步骤,在光学镜下进行查找计数。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用Excel数据库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鼻窦灌注冲洗治疗对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
鼻窦灌注冲洗治疗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较,黏膜纤毛传输功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冲洗治疗后,实验组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鼻窦灌注冲洗治疗对Th细胞因子的影响
患者接受鼻窦灌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FN-γ和IL-4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和IL-5细胞因子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IFN-γ、IL-2、IL-4、IL-5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鼻窦灌注冲洗治疗对嗜酸性粒细胞数目的影响
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鼻窦灌注冲洗治疗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实验组嗜酸性粒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主要表现为鼻塞、脓涕、头痛等主要症状,是耳鼻喉科的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1]。鼻内窥镜手术是鼻科的重要技术,能够明显提高鼻和鼻窦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3-4]。慢性鼻窦炎进行鼻内镜术治疗是鼻窦炎治疗的一个开始,术后治疗是其不可分割的治疗组成部分,术后治疗主要体现在术腔清理,鼻腔清洁引流和合理用药,其中鼻窦灌注液冲洗治疗非常关键。
本研究采用《世医得效方》加减辛夷冲洗液为主,该药方组成为辛夷、苍耳子、白芷、细辛、藁本、川芎、黄芪、金银花、连翘、麻黄,具有疏散风热、排脓去毒、活血散肿、通窍宣肺的功效[5]。但是笔者认为,虽然中药具有一定的消炎抗菌的作用,但是临床应用时效力不足,所以在其中添加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多为实验组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纤毛传输功能、组织中Th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IFN-γ、IL-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灌注液冲洗效果明显,其原因是可能起到了机械引流贯通的作用;或药物直接作用于黏膜,提高了药效,有益的调节了机体免疫反应Thl/Th2的平衡;或能促进鼻腔黏膜的修复,减轻炎症反应,消除黏膜水肿,恢复保护和防御功能[2,5]。
综上所述,中药冲洗液加西药的方式起到了促进疗效、降低复发率的作用,开辟了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新途径,使得中药制剂在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中药制剂虽然对慢性鼻窦炎有一定作用,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玉明.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30-36.
[2] 杨兆科.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疗效机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4):2740-2742.
[3] 覃启才.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946例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9):990-991,994.
[4] 张大铮,刘敏,张勤修,等.中药冲洗治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术腔恢复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5):576-590.
[5] 方培鑫.鼻窦灌注液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4):555-557.
鼻内镜术后 篇5
1 一般资料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412例,其中伴有鼻中隔偏曲26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2例,男163例,女69例。年龄9~86岁,平均年龄47.5岁,对照组180例,男125例,女55例,年龄8~80岁,平均年龄49岁。所有患者均有鼻塞、脓涕,部分伴有头昏、头痛,少数伴有嗅觉减退或消失,病程1~30年不等,按海口FESS诊断标准[1]:治疗组Ⅰ型Ⅰ期10例,Ⅰ型Ⅱ期14例,Ⅰ型Ⅲ期22例;Ⅱ型Ⅰ期30例,Ⅱ型Ⅱ期66例,Ⅱ型Ⅲ期50例;Ⅲ型40例。对照组Ⅰ型Ⅰ期6例,Ⅰ型Ⅱ期9例,Ⅰ型Ⅲ期17例;Ⅱ型Ⅰ期20例,Ⅱ型Ⅱ期58例,Ⅱ型Ⅲ期42例;Ⅲ型28例。两组患者术前均予以抗炎、止血、内固醇药物喷鼻治疗3~7天。行副鼻窦冠状位CT扫描,部分加轴位扫描,常规行鼻内镜检查,详细了解鼻腔病变情况,以确定手术范围。
1.1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Messerkinger方式FESS手术。术后用红霉素、地塞米松纱条填塞中鼻道及凡士林纱条填塞总鼻道,24~48小时取出填塞物,给布地奈德鼻气雾剂喷鼻,治疗组术后1周第一次换药,换药前1%地卡因、麻黄素棉片行术腔内表面麻醉一次,在内镜直视下吸出鼻腔内陈旧性淤血,清理术腔血痂纤维包裹性伪膜,即可出院,术后半月内每周1次换药,以后根据术腔恢复情况渐延至2周1次、3周1次、1月1次、2月1次、3月至6月1次,换药同时观察术腔黏膜水肿、囊泡、有无粘连、息肉复发、各窦口开放情况,给予相应处理直至术腔上皮化。同时自出院之日起自行用洗鼻器(成都善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每日冲洗鼻腔,并喷用雷诺考特或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服鼻炎药;对照组术后住院期间治疗同治疗组,但出院以后患者未能遵医嘱系统用药,如擅自停用口服药或停用鼻喷剂,不认真冲洗鼻腔或忘记冲洗,不能按时复诊行鼻腔换药甚至不来复诊换药。
1.2 治疗结果
见下表,按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海口)[1],治疗组232例中Ⅰ型46例:治愈40例,好转6例,无效0;Ⅱ型146例:治愈110例,好转28例,无效8例;Ⅲ型40例:治愈2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对照组180例中Ⅰ型32例:治愈18例,好转9例,无效5例;Ⅱ型120例:治愈68例,好转32例,无效20例;Ⅲ型28例:治愈6例,好转11例,无效11例。将治愈和好转定义为有效[2],治疗组I型有效率为100.00%,Ⅱ型有效率为94.52%,Ⅲ型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I型有效率为84.83%,Ⅱ型有效率为83.33%,III型有效率为60.71%,两组比较,经χ2检验(校正式),I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型、Ⅲ型P<0.01,差异有显著性。
2 讨论
随着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术后术腔能否上皮化及黏膜功能的恢复,这也使得术后的规范的治疗措施日显重要,成为自手术治疗本病后的与手术同等重要的下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术后综合治疗和长期随访对于清除术后鼻窦分泌物、增生的肉芽或水中黏膜、控制感染、解除鼻腔粘连以及及时调整治疗,与手术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3],术后处理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内镜手术的效果[4]。要提高疗效,术后处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2.1 自行用洗鼻器洗鼻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术后一周第一次换药后开始鼻腔冲洗,选用成都善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鼻腔冲洗器及鼻腔冲洗剂,每日1次,至冲洗液干净,约1~2月,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条件者可加入配好的鼻腔冲洗剂配成鼻腔冲洗液冲洗鼻腔,可减少术腔结痂,清除坏死炎性分泌物,保持术腔清洁,促进黏膜修复,提高鼻腔喷药效果。
2.2 定期换药尤为重要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人们愈发认识到术后换药的重要性,手术是治疗的前部分,而术后换药是治疗的后部分,也是手术的重要补充和延续,术后换药对于清除术腔分泌物、增生的囊泡,控制感染,解除鼻腔粘连,及时调整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防止复发,同手术本身比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而换药时须注意:术后1周第1次换药,过早则易出血,损伤创面,此时干痂及分泌物较多,以加强术腔清洁及抗感染为治疗原则,早期干痂与骨质紧密相贴,强行去除,可能伤及周围结构并破坏痂下愈合的进程,所以可逐渐去除(待其与骨质分离后再去除)。同时应轻巧地吸出开放的各组窦腔内的分泌物及积血。以后每周1次,1月以后2周1次,2月以后3周1次,再后根据病人术腔的具体情况决定下一次换药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Ⅰ型及Ⅱ型Ⅰ、Ⅱ期患者1~2月术腔上皮化完成,症状明显消退,通气改善,Ⅱ型Ⅲ期和Ⅲ型2~3月上皮化。一定要反复向病人强调换药的重要性,要求其定期复诊,以利恢复和防止复发。
2.3 根据病情、术腔情况选择术后用药
病人复诊换药时一定要询问其近期的症状改善情况,结合换药时对术腔的观察,综合评判,调整患者的全身及局部用药。一般Ⅱ型Ⅲ期和Ⅲ型患者术后用药时间稍长。全身用药:口服抗生素不超过2周(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常规剂量);抗过敏药不超过1月(开瑞坦、克敏能等常规剂量);类固醇激素药强的松片,20mg清晨顿服,每日1次,3日后递减5mg,以此类推直至停药,根据患者情况可做调整;黏液促排剂如吉诺通,常规剂量,促进黏膜功能恢复;同时可加服中陈药如辛芩颗粒、鼻渊舒口服液等,常规剂量。局部用药:常规术后鼻腔喷用布地奈德鼻喷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等,每日1~2次,每次1~2喷,至术腔上皮化后渐减量,至最小维持量甚至可停药,因人而异,许庚等[5]认为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阻止激活的T细胞增殖和Th2细胞因子的合成,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移行、趋化、活化;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促进黏膜愈合和上皮化;局部抗炎抗水肿,可缓解鼻阻塞,抑制息肉形成和再生。对于术腔水肿较明显者换药时可给布地奈德混悬液浸湿明胶海绵局部贴敷术腔创缘,效果甚好。
总之,规范的术后治疗措施对预后影响较大,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转归,对于提高内镜手术的整体疗效和防止病变复发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的术后治疗措施对内镜鼻窦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messerkinger方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41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给鼻腔冲洗,定期换药,全身及鼻腔局部用药,对照组未能遵医嘱规范系统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其中治疗组Ⅰ型有效率为100.00%,Ⅱ型有效率为94.52%,Ⅲ型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Ⅰ型有效率为84.83%,Ⅱ型有效率为83.33%,Ⅲ型有效率为60.71%,两组比较Ⅰ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Ⅲ型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规范的术后治疗措施是提高内镜鼻窦手术疗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规范的术后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44-46
[2]上官诚芳,王士礼,蔡昌枰,等.慢性鼻-鼻窦炎内镜术后主客观疗效评价[J].中国内镜杂志,2009;15(5):451-455
[3]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208
[4]阎萍,周春林,马伊静,等.内窥镜鼻窦手术后随访及雷诺考特喷鼻的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8):477-478
鼻内镜术后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行FESS的患者126例, 男72例, 女54例, 年龄19~67例, 平均 (46.4±4.9) 岁, 其中鼻息肉35例、慢性鼻窦炎50例、鼻中隔偏曲34例、鼻窦良性肿瘤7例。所有患者均无长期服用镇痛、镇静药物史, 无阿片类药物过敏史, 且无肝肾功能不全、酗酒、语言功能异常等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地佐辛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63例,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实施FESS。患者术前0.5 h给予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100 mg im, 进入手术室后行HR、BP、RR、ECG、Sp O2、PETCO2监测。采用咪达唑仑0.03 mg/kg、罗库溴铵0.6 mg/kg、丙泊酚1.0~2.0 mg/kg、芬太尼3μg/kg静脉注射, 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 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术中以吸入七氟烷及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静脉间断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深度。术毕前40 min停用肌松药, 术毕前10 min停止吸入七氟烷、丙泊酚, 地佐辛组给予地佐辛0.1 mg/kg iv, 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μg/kg iv。术后鼻腔填塞膨胀海绵与油纱条, 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良好, 咳嗽、咽反射存在, 呼之睁眼, 按指令动作, 吸痰后拔除气管导管, 连接静脉镇痛泵, 地佐辛组给予地佐辛0.8 mg/kg+托烷司琼10 mg+0.9%NS至100 m L, 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6μg/kg+托烷司琼10 mg+0.9%NS至100 m L, 镇痛时间≤50 h, 术后48 h去除鼻腔填塞物, 术后镇痛期间告知患者若VAS≥5可按压PCA1次, 如有必须可追加镇痛药物。
1.3 判定标准
视觉模拟评分 (VAS) , 其中无痛为0分, 剧痛为10分。镇静评分 (Ramsay) , 其中不安静、烦躁1分;安静配合2分;嗜睡, 可配合3分;睡眠状态易于唤醒4分;嗜睡, 对指令反应迟钝5分;深度睡眠, 呼唤不醒6分。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 苏醒后2、24、48 h VAS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 记录按压PCA次数、追加镇痛药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分别行t检验, (±s) 检验, χ2检验,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苏醒时间、术后VAS、Ramsay评分
由表1可见, 地佐辛组患者苏醒时间、术后2、24、48 h VAS评分、Ramsay均优于对照组,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良反应
由表2可见, 地佐辛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 (4.76%) , 其中头晕2例、嗜睡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6例 (25.40%) , 其中恶心呕吐7例, 呼吸抑制3例, 头晕、尿潴留、嗜睡各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 χ2=4.926, P<0.05, 有统计学意义。地佐辛组无PCA、追加镇痛药物, 对照组分别为5、6次, 均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鼻腔、鼻窦手术部位深、术野狭小、手术部位神经末梢与血管较丰富, FESS术可致组织机械性损伤, 加大一些外周炎性物质的释放, 使神经末梢受到刺激, 而产生疼痛。术后鼻腔与鼻窦腔内填充物会造成鼻黏膜水肿、鼻腔分泌物引流受阻, 局部缺血缺氧可加大疼痛物质分泌量, 引流不畅也会刺激神经末梢而增加疼痛感。故FESS术后患者于上额部及其周围发生不同程度的持续胀痛、头晕等现象, 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饮食及睡眠质量。目前, 临床上基本采用非甾体类抗炎及阿片类药物用于术后镇痛, 但前者多为口服制剂, 胃肠功能紊乱、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而且在治疗术后疼痛时患者多数无法口服药物[2]。而芬太尼、杜冷丁等阿片类药物普遍存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肠蠕动减弱、胆内压升高等现象。
地佐辛是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 5 mg单次iv 15 min起效, im30 min起效, 持续6 h有效[3]。其是通过对κ受体产生激动作用, κ受体主要分布于大脑、脑干和脊髓, 激动κ受体产生脊髓镇痛及轻度镇静[4]。地佐辛对δ受体作用较弱, 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 无典型的μ受体依赖, 包括对吗啡瘾的逆转诱导, 改善机体僵直、伤害性反射及呼吸抑制等功能与药量有关。地佐辛在肝内与葡萄糖结合而失效, 基本从尿液中排泄。适用于术后疼痛、内脏及癌性疼痛并有满意疗效。
相关资料显示, 地佐辛的镇痛效价高出杜冷丁4~8倍[5]。本研究结果显示, 地佐辛组术后VAS、Ramsay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说明地佐辛的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PCA是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来评估血药浓度, 以调节镇痛药使用量与指导药物使用, 其是最简单、安全、有效的用药原则。地佐辛组PCA次数为0次, 而对照组5次, 地佐辛组无镇痛追加次数, 对照组追加6次, 在PAC后疼痛无改善情况下, 给予静脉注射杜冷丁50 mg之后疼痛缓解。说明地佐辛镇痛效果好, 药物吸收缓慢、血药浓度平稳, 助于延长药物在体内的维持时间。有文献证实地佐辛具有明确的镇静作用[6]。从镇静深度来讲, 对照组术后镇静较深, 而地佐辛组患者处于镇静满意分值间 (2~4分) , 加之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地佐辛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 又具有快速苏醒的优点。同时本研究中使用地佐辛PCIA时, 易产生头晕, 嗜睡, 应予以重视。
芬太尼镇痛作用强, 但因其对阿片受体的激动作用缺乏选择性, 完全激动μ受体, 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平滑肌紧张度, 以及激活催吐化学感受器的阿片受体, 应用于术后镇痛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由于地佐辛不产生典型μ受体依赖, 缓和肠胃平滑肌, 可降低肠胃反应发生率。其不良反应轻, 呈一过性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困倦等。本研究结果显示地佐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本研究地佐辛组无1例出现呼吸抑制。李争卫等[7]研究显示, 治疗剂量的地佐辛往往无显著呼吸抑制作用, 与本研究结果相同。鼻内镜术后患者由于鼻腔填塞, 导致张口呼吸, 术后镇痛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呼吸抑制。地佐辛产生的呼吸抑制作用弱, 对术后呼吸运动影响轻微, 可降低使用芬太尼发生呼吸抑制及延迟性呼吸抑制的潜在风险。
综上所述, 地佐辛用于FESS后的镇痛效果满意, 其药理作用独特, 具有起效快, 苏醒快, 无成瘾性、依赖性, 无严重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岳修勤.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0, 16 (4) :255-266.
[2]Pier A, Benedc M, Mann B, et al.Postaparoscopic pain syndrome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Chirurg, 1994, 65 (3) :200-204.
[3]Edwards WT, Burney RG, DiFazio CA, 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intramuscular dezocine in control of postoperative pain[J].Clin J Pain, 1986, 27 (1) :117-126.
[4]刘玮玲, 孙志红, 陈海涛.地佐辛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超前镇痛的疗效[J].江苏医药, 2013, 13 (15) :112-113.
[5]钟鹏, 王志刚.术中静脉注射地佐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镇痛作用[J].江苏医药, 2013, 28 (15) :113-114.
[6]Parha M, Ezzat H, Timot hy M D, et a1.Pharmacol ogical profiles of opioid ligands at Kappa opioid receptors[J].BMC Pharmacol, 2006, 95 (6) :3.
鼻内镜术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就诊接受鼻内镜术后迟发性出血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58例,女24例,平均年龄(47.3±8.0)岁,所有患者均给予局麻,术前2周内均未予口服激素,术前检查已排除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血液系统疾病,且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各种类型的鼻窦炎59例,鼻息肉16例,鼻窦良性肿瘤7例。依据1997年海口标准Ⅲ分型方法[2]:Ⅲ型12例,Ⅱ型1期26例,Ⅱ型2期31例,Ⅱ型3期13例。
1.2 分组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3组:Ⅰ组,应用凡士林纱条,共25例;Ⅱ组,应用藻酸钙纤维,共31例;Ⅲ组,应用胶原蛋白海绵,共26例。3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既往内科疾病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3.1 术后头部疼痛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第1天的疼痛进行测评,具体如下:①轻度:0~4分,有疼痛感,不舒服,但不严重;②中度:5~8分,疼痛较剧烈,痛苦明显;③重度:>8分,自觉剧痛难以忍受。
1.3.2 出血情况
观察填塞材料抽出后鼻腔渗血情况,可根据每条湿棉条或纱条渗透血液约1 ml来估算:①轻度:无任何出血或微量渗血,无需处理;②中度:少量渗血,不超过5 ml,无需再处理出血可自行停止;③重度:渗血较多,超过5 ml,须再处理。
1.3.3 鼻部自觉症状
根据患者自述术后的鼻部自觉症状评判:①轻度:无鼻涨感;②中度:有鼻涨感,但无溢泪;③重度:有鼻涨疼痛,溢泪影响休息。
1.3.4 黏膜水肿程度
①轻度:黏膜轻度充血肿胀,通气好;②中度:黏膜充血肿胀,通气呈间歇性;③重度:黏膜充血肿胀明显,伴有损伤,鼻阻塞呈持续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检验,研究中计数资料采取ANONVA检验方式检验,两组间检验采取SNK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Ⅱ组、Ⅲ组相比,Ⅰ组的头部疼痛程度、出血程度、鼻部自觉症状、黏膜水肿程度均明显较严重(P<0.05)。而Ⅱ组与Ⅲ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 (见表1、2)。
3 讨论
鼻腔血供由颈内动脉分支眼动脉和颈外动脉分支上颌动脉共同供应,其中鼻腔血供的主要来源是蝶腭动脉,又分为鼻后中隔动脉与鼻后外侧动脉,分别供应鼻中隔的后部和下部以及鼻腔底部和鼻腔外侧壁[3]。因此鼻腔后部血供较为丰富,位于鼻腔后部出血部位的出血量大,出血部位隐蔽,处理困难,易反复且易引起严重并发症,故需要引起重视[4]。鼻内镜手术最为常见并发症是出血,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出血一般认为是手术中出血,而手术后出血称之为继发性出血也称之为迟发性出血。目前由于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鼻内镜手术在临床越来越普及,随之而来的是鼻内镜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也增加[5]。临床上习惯应用医用材料填塞来止血,止血原理即是压迫止血,其优点是经济实惠、效果可靠。但是填塞物的种类选择和应用对于减少鼻内镜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起着重要的影响因素。理想的填塞材料应具有出血少、患者痛苦小,抽取填塞较为容易,无毒、经济,并且有助于黏膜上皮修复,并发症很低等优点。临床最常使用的凡士林纱布由于自身及杂质对鼻腔和鼻窦黏膜组织有刺激作用,纱条也相对粗糙,因此患者不适症状尤为突出。因此选择更为合适的填塞材料是鼻内镜外科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6]。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填塞材料有凡士林纱布、藻酸钙纤维、胶原蛋白海绵等,但是目前尚没有充分的临床研究分析这些材料的临床疗效的优劣,因此本研究对这三种填塞材料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藻酸钙纤维或胶原蛋白海绵治疗鼻内镜术后出血的患者,其出现头部疼痛程度、出血程度、鼻部自觉症状、黏膜水肿程度都明显较凡士林纱布减轻,表明凡士林纱布的临床疗效不如藻酸钙纤维或胶原蛋白海绵,故应尽可能减少使用。而藻酸钙纤维与胶原蛋白海绵的上述各种不适无明显差异,因此这两种填塞材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术后治疗迟发性出血所需的适当止血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接受鼻内镜手术且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患者,根据鼻腔填塞材料不同分为:Ⅰ组,应用凡士林纱条,共25例;Ⅱ组,应用藻酸钙纤维,共31例;Ⅲ组,应用胶原蛋白海绵,共26例。比较3组的头部疼痛程度、鼻部自觉症状、出血量、黏膜水肿程度的情况。结果 与Ⅱ组、Ⅲ组相比,Ⅰ组的头部疼痛程度、鼻部自觉症状、出血量、黏膜水肿程度均明显较严重(P<0.05)。而Ⅱ组与Ⅲ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鼻内镜术后治疗迟发性出血尽量避免使用凡士林纱条。
关键词:鼻内镜,鼻腔填塞,止血材料,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翁祖勋.黄慧青.鼻内镜下治疗隐蔽顽因性鼻出血48例分析.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7,13(2):155-156.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8.
[3]卜国铉.鼻科学.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303-310.
[4]李淦峰,杨蓓蓓.两种鼻腔止血材料在鼻内镜术后的应用比较.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5):282-283.
[5]张建辉,唐嗣泉,严迭忠,等.鼻内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观察.川北医学院学报,2008,23(1):28-30.
鼻内镜术后 篇8
关键词:鼻部手术,眼部并发症,原因,护理
近年来,鼻科发展越来越快,手术从局麻或全麻,填塞物的选择从经典的凡士林到膨胀止血海绵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使得鼻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有了突破性进展,但是由于鼻部与眼眶解剖上的特殊关系,致使手术后,可造成眼部一系列的并发症,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对此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了防护措施,有效的减轻了并发症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7年12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行鼻部手术患者数为270例,发生眼部并发症状有46例,发生率为17.3%。患者年龄为12~68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术前患者均无眼部不适或症状。回顾性对46例患者护理记录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眼部并发症
有眼睑肿胀、眼睑水泡、球结膜下出血、角膜炎症状(畏光、流泪、异物感、眼痛)、血液经泪管反流入眼、眼眶内血肿、眼球活动受限、视网膜静脉充盈、视力下降等。
2.2 产生眼部并发症与麻醉的关系
全麻下手术为32例,局麻下手术为14例。
2.3 产生眼部并发症与填塞物的关系
选择凡士林填塞有39例,选择膨胀海绵填塞有7例。
3 讨论
3.1 麻醉方法
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及眼科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于术后眼部并发症的预防十分重要[1]。全麻患者由于麻醉用品的肌松作用使眼睑肌肉松弛,消除了正常的机械性眼睑闭合,常使患者在术后表现为畏光、流泪、异物感以及眼痛等不适[2]。从而引发暴露性角膜炎,本组病例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共32例,占眼部并发症发生率69.6%。国内有学者报道,在术前采用湿盐水纱布遮盖,后用胶布黏住或用眼罩来保护角膜[3]。但上述方法不适宜五官科手术患者。郑艳丽等[1]报道,采用红霉素眼膏手术前涂满结膜囊进行角膜保护,取得满意效果。眼部的症状,一般在术后2~5d可以基本治愈。
3.2 填塞物的选择
鼻腔填塞是耳鼻喉科常用的治疗技术,鼻部手术后通常都需要采用鼻腔填塞止血,临床一般采用凡士林纱条或止血海绵填塞。凡士林纱条填塞法,因油纱条对血管及血管断端独有的压迫作用,运用于鼻黏膜较大损伤出血及其他止血方法无效时,操作时要将油纱条塞紧塞实,否则不能达到压迫作用,且该方法简单,经济实惠。王德辉等[4]报道,藻酸钙敷料非常适宜于鼻内镜手术后的术腔填塞。王德辉等[4]、方美珍等[5]分别采用藻酸钙敷料和凡士林纱条进行术腔止血,通过临床对比得出结论,藻酸钙敷料的作用明显优于凡士林纱条,对鼻腔刺激性小,无明显胀痛、头痛感。刘彦萍等[6]应用鼻腔无痛止血海绵填塞鼻,经临床观察,止血效果好,患者无明显头痛,面部肿胀和溢泪等症状。由于无痛止血海绵和藻酸钙敷料目前价格较贵,部分患者经济有限。因此,还有一部分患者仍然用凡士林填塞。通过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这组病例,亦明显表示凡士林填塞后眼部并发症要多于止血海绵组。因此,手术医师术前与患者谈话时,要讲明材料选择的重要性及利弊,事先征得患者同意,在患者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选用并发症小,舒适度好的材料,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3.3 手术原因
在解剖上,眼眶与上颌窦,筛窦眦邻,尤其筛窦的外侧壁菲薄,构成眶内侧壁,手术中极易损伤[1]。眼部并发症的发生与术中清除筛窦气房时损伤纸样板所致,有时亦与手术中视野不清,手术粗暴有关,因此要防止鼻部手术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应切实加强术者对鼻眼相关解剖和临床技能训练,积累临床经验,完善手术设备的配套,提高手术监视系统的清晰[7]。
4 护理
4.1 术后患者回病房,除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鼻出血等症状
外,需仔细询问患者视物是否清晰,有无眼痛、肿胀、流泪等,检查眼球活动是否正常,结膜有无充血,眶内有无出血等,以便及早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局部采用间断冷热敷[8],减轻患者术后眼部肿胀、瘀血、疼痛。
4.2 术后一旦发生眼部并发症,应向患者解释原因,体贴安慰患者,
使患者有安全感,消除紧张情绪,帮助患者取半卧位,减少颜面部充血,促进静脉回流,保持安静的环境,细心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予处理。
4.3 畏光、眼痛、结膜充血者,可用氯霉素滴眼液滴眼,从而起到消炎、保护、润滑作用。
同时保护眼部和面部皮肤的清洁。
4.4 一般眼部并发症术后拔除鼻腔填塞物,开放术腔,症状逐渐缓解,对严重并发症者,要及时请眼科医师会诊,协同诊治。
4.5 心理护理及指导
由于鼻部术后眼部并发症,引起颜面外形的改变及不适,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甚至是焦虑、恐惧。因此,术前应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手术、麻醉的方式,大致的进程、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技巧,使患者对手术能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主动配合。其次,耐心解释术后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颜面的瘀肿是暂时的,目前的高新科技对减轻该手术并发症的进展情况,让患者有信心,有选择的参与自我康复进程中。
通过对鼻部手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原因的调查分析,从而了解引起眼部并发症的各种因素,治疗和护理中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可能预防或减轻眼部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郑艳丽,王海莲,卢福花,等.五官科患者全麻手术后暴露性角膜炎的防治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34.
[2]惠延年.眼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7.
[3]董叶丽,孙敏华,祝惠琴.术后暴露性角膜炎6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2,23(2):202.
[4]王德辉,郑春泉,张重华,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窥镜手术后果综合处理意见[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36(3):238.
[5]方美珍,兰龙江.藻酸钙敷料用于鼻内填塞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4,18(3B):517.
[6]刘彦萍,赵淑玲.鼻窦内窥旬术后应用无痛止血海绵填塞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4,18(1A):53.
[7]李楚凌,谢民强.鼻内镜手术眼部并发症14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2):115.
说说鼻内镜手术那些事 篇9
一旦确诊为鼻窦炎,医生通常会选择药物治疗,但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则会考虑手术。现在,鼻内镜手术逐渐成为耳鼻喉科大夫的主要术式,同传统手术相比,鼻内镜手术有着诸多优势:明视下操作、损伤小、病变清除彻底、患者痛苦小、复发率低等,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也大大改善。
但是,有很多需要做手术的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朋友在手术前非常紧张,经常要问很多问题。那么,对这部分患者而言,到底需要了解哪些相关知识,才能做到“有备而来”呢?下面就来说说鼻内镜手术那些事。
认识鼻窦结构
我们先对鼻窦的结构和功能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鼻子由3部分组成——外鼻、鼻腔和鼻窦。外鼻位于面部正中,后方是鼻腔,而鼻窦位于鼻腔及眼球的周围,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
上颌窦位于眼球下方,鼻子旁边,是最容易出现炎症的一个鼻窦。
筛窦位于两眼之间,包含着像蜂窝一样的气房结构,也比较容易出现病变。
额窦位于眼球内上方额头的位置。
蝶窦位于鼻子深部、筛窦后方,颅底的中央。
鼻窦通过窦口同鼻腔相通,如果窦口由于感染、息肉、肿物、过敏、解剖变异等因素导致阻塞,就会引起鼻窦炎,而炎症经过保守治疗如果没有效果,就可能需要手术。
明了手术风险
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可以先进行一段时间的规范保守治疗,这些保守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如克拉霉素等;激素治疗,如雷诺考特、辅舒良喷鼻等,副作用很小,疗效较好;稀化黏液类药物,如吉诺通、易维适、沐舒坦等;鼻腔冲洗,使用深海海水或者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如果经过规范的保守治疗没有效果,而症状又很明显的患者,就需要手术了。患者应充分了解并理解手术带来的好处和风险,因为任何手术都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哪怕操作者是水平非常高的医生。当然大部分手术是安全的。FESS手术(多窦一清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出血、感染、复发(特别是有过敏、阿司匹林不耐受、过敏性真菌性鼻窦炎、哮喘患者、慢性病如糖尿病等、吸烟的人群、复发的再次手术的患者);术后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药物治疗,甚至有再次手术的可能;术腔粘连;牙齿麻木;鼻中隔手术后出现鼻中隔血肿、脓肿、穿孔、鼻梁塌陷;以及最严重的眼睛并发症和脑部并发症。
写这些并不是要吓唬患者或者为医生推卸责任,而是必须如实向患者讲明手术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虽然这些意外、特别是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并不大。
术前做好准备
术前通常要做好这些准备工作:
查CT(最好门诊检查)、过敏原检查、鼻阻力及鼻声反射、全身血液检查、心电图、胸片甚至肺功能、超声心动等常规检查,一般做完这些检查需要2天左右。病情重的患者,术前还需要用一些药物来为手术创造一个好的条件,所用时间会稍微长一些。
至于麻醉方式的选择,可以是局麻和全身麻醉。如果是局麻,患者会比较痛苦,所以现在相对大一些的医院在手术时已经不再采用局麻。在全麻下手术,患者大都感觉像睡了一觉手术就结束了,一点不难受。而且现在的麻醉药物副作用也不大,很多儿童做手术也都选择全麻,对今后的智力发育并没有什么影响。
手术主要是去除不可逆的病变,如息肉、脓液、霉菌团块等,开放阻塞的鼻窦窦口,让鼻窦通过窦口能同外界相通。由于鼻窦解剖变异很多,鼻窦内会有不同的变异的气房,而鼻窦周围既有旁边的眼眶、上方的头部,还有颈内动脉等大血管、视神经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结构,手术可操作的空间非常狭窄,鼻部手术出血又多,而手术又要彻底清除病变而不损伤重要结构,这对医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医生一定要经过严格训练,并且有多年的临床经验,才能完成一台“漂亮”的内镜手术。
手术时间长短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和医生技术的熟练程度有所不同,从半个多小时到几个小时,一般在1~2个小时。
术后注意复诊
手术后,患者一般会被推出手术室,因为使用的是比较先进的药物,麻醉师技术也很娴熟,大部分患者此时已经比较清醒。患者转移到病床上后,护士会给他吸氧、心电监测、头部抬高半卧位一段时间,一般3小时即可,这段时间患者会有一些不舒服,毕竟是一台不算太小的手术。
患者及家属在术后通常会担心这样几个问题——
出血:患者鼻腔内会有少量渗血,只要不是血流如注,就不要太紧张,属于正常现象。出血会持续一段时间,到出院甚至术后复查的时候也还会有一些,但会逐渐减少。
不舒服:虽然现在术中使用不填塞或者微填塞的方法,术后患者仍会有一些不适,如头部胀闷,但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忍受,无需止痛片,止痛泵就更不需要了,症状会逐渐减轻。
鼻堵塞:因为鼻腔内会有水肿、出血、渗出以及部分填塞物等,患者术后一般都会有一段时间的鼻阻塞,不用着急,这种症状会逐渐改善,一般出院的时候大都能够部分通气了。
鼻腔清理:一般出院前,医生会安排一次鼻腔清理,清除鼻腔的积血、渗出,吸出鼻腔内可吸收的止血材料,操作很轻柔,会有一些不适,但都能够忍受。
出院时间:具体出院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情况而定。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术后恢复顺利的,通常3天后即可出院。
复诊:特别要提醒患者的是,手术后的复诊非常重要。即使完美的手术,如果患者不重视复诊,一直不去门诊复查,也可能会使手术前功尽弃,医生的所有努力白费,所以患者千万不要轻视。
一般术后1周,患者就需要到门诊复诊,手术医生会清理鼻腔的分泌物,清除积血和部分残余的填塞材料,并给患者开一些利于恢复的药物,安排下次复诊时间。
鼻内镜术后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O11年12月, 我院共对280例患者实施了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 其中男性179例, 女性101例, 年龄16-71岁, 平均43.2岁。280例患者中鼻窦炎119例, 鼻息肉102例, 鼻中隔偏曲41例,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9例, 眼眶疾病、眶壁骨折、眶减压术等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涕、头疼、嗅觉减退等临床表现。
1.2 手术方法
280例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方式, 患者取仰卧头高15°位, 以1%地卡因浸湿棉片进行表面麻醉, 在术中以注射2%利多卡因在钩突前缘和中鼻甲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成功后, 手术参照Messerklinger术式进行, 依据患者鼻窦CT显示的病变部位和病变范围来选择手术方法。术终鼻腔填塞吸收性明胶海绵及医用止血海绵。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1周, 并于72小时后取出鼻腔塞物, 每日以鼻喷雾剂喷鼻, 以3%高渗盐水冲洗鼻腔各两次。
1.3 术后观察及随访
术后随访, 1个月内每周1次。
2 结果
280例患者中有47例发生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并发症, 其余238例无并发症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79% (47/280) , 其中严重并发症7例 (2.5%) , 包括脑脊液鼻漏2例, 眶内炎性肿物1例, 鼻泪管损伤2例, 脑膜炎1例, 眶内出血1例;轻微并发症40例 (14.29%) , 包括眶周瘀斑及气肿18例, 鼻腔黏连16例, 鼻中隔穿孔6例。47例并发症中, 除鼻腔黏连16例为远期并发症外, 其余31例均为手术期并发症。
3 讨论
鼻内镜手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内开展以来, 内镜下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的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但由于该手术术野较小, 鼻窦位置较深且毗邻较多重要器官, 解剖形态常有变异, 标志形态差异较小, 加之手术操作者操作不熟练或者对解剖结构不熟悉, 常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将笔者对鼻内镜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体会分析如下。
本文资料显示我科鼻内镜术并发症主要为眶周瘀斑及气肿和鼻腔黏连。鼻腔黏连是鼻内窥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主要类型有筛窦腔黏连封闭, 中鼻甲外移与鼻腔外侧壁黏连, 中鼻甲与鼻中隔黏连, 上颌窦口狭窄等。笔者认为如何处理中鼻甲是鼻腔黏连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资料显示2007-2009年保留中鼻甲的鼻腔黏连发生率高于2010-2011年部分或大部切除中鼻甲的发生率, 与文献报道相一致[2]。因此部分切除中鼻甲是鼻腔黏连的有效预防方法。另外在手术操作上, 一定要注意保护好鼻粘膜。术者应该于术前充分了解患者鼻腔的解剖形态异常情况, 术中一定要在中鼻甲外侧进行手术, 且部分切除中鼻甲, 术后辅助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 且于术后一周内隔天清理鼻腔1次, 正确喷药和进行鼻腔清洗, 可有效降低鼻腔黏连的发生率。
眶周瘀斑及气肿也是常见的鼻内镜术后并发症, 其发生原因主要是眶纸样板损伤, 如为眶纸样板结构薄弱、多次手术或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引起鼻腔正常结构破坏、手术误伤等。其预防措施包括术前进行水平位CT扫描;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感觉, 若出现纸板损伤时, 应以明胶海绵保护创面, 术后患者保持头高卧位,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眶周瘀血, 眼球突出, 溢泪等,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预防感染。我科眶周瘀斑和气肿发生率较其他并发症为高, 应加强技术储备, 尤其加强术者对鼻窦异常结构的学习, 术前估计出血量较大者采取低血压控制技术, 以减少出血量;术中出现换色软组织时, 要高度警惕, 避免回填, 防止感染和眶内压升高;当靠近眶纸样板时, 术者因高度注意, 眼球剧痛或活动者应避免清除[1,2]。
本资料中发生脑脊液鼻漏2例, 颅内感染1例, 出现原因可能由于颅底骨质较薄, 术中操作导致颅底骨折;感染是由发生骨折加之术中消毒不严而引起。对此并发症的预防处理笔者总结如下:在术前认真阅读CT片, 熟悉解剖结构;术中不能在中鼻甲内侧操作, 用刮匙时仅限于中鼻甲外侧, 切除中鼻甲时不能用力扭折;若出现鼻漏应及时处理, 如绝对卧床、腰大池引流和降低颅内压等, 必要时请神经外科会诊处理。本资料中鼻泪管堵塞和框内出血分别是由于切除钩突残和筛前动脉损伤断离后近心端缩入眶内引起, 故手术时应术中开放上颌窦口向前不能超过1.0cm。
综上所述, 鼻内镜手术是目前鼻-鼻窦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对传统方式有较大优势, 但是其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性及严重性也较高。耳鼻喉科医师应熟练掌握鼻腔、鼻窦毗邻器官的解剖结构, 术前进行认真分析, 术中严格操作规程, 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德民.中国鼻内镜外科2O年发展历程的思考[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5, 40 (10) :72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