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止血

2024-10-21

鼻内镜下止血(通用7篇)

鼻内镜下止血 篇1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常规鼻腔填塞止血效果不佳时常选择鼻内镜下手术止血。手术期间患者的配合程度与手术效果有直接联系[1]。我院探讨了严重鼻出血鼻内镜下手术止血的护理措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严重鼻出血患者100例纳入本研究, 均有反复发作的鼻出血症状, 经鼻腔填塞止血无效, 且患者同意接受鼻内镜下手术止血治疗。研究对象均排除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恶性肿瘤、智力障碍、精神异常者[2]。根据随机法分组, 对照组共计50例, 男24例, 女26例;年龄19~78岁, 平均年龄 (46±7) 岁;体重49~80kg, 平均体重 (61±4) kg;其中鼻内镜下检查提示出血部位包括圆枕处9例、中鼻道16例、鼻中隔后段14例、下鼻道后段7例、鼻中隔偏曲处4例。试验组共计50例, 男25例, 女25例;年龄18~80岁, 平均年龄 (45±6) 岁;体重50~81kg, 平均体重 (60±4) kg;其中鼻内镜下检查提示出血部位包括圆枕处10例、中鼻道15例、鼻中隔后段11例、下鼻道后段9例、鼻中隔偏曲处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发现其在年龄、体重、性别、出血部位等方面,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指导患者平卧于手术台, 头部略抬高并固定。嘱患者手术中张口呼吸, 采用消毒巾遮盖双眼, 备好激光治疗仪、凡士林纱条、高膨胀海绵等术中用品。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等, 若发现异常情况可暂停操作[3]。若血块流入口中, 指导患者切勿吞咽, 及时使用吸引器吸出。术后患者取半卧位休息, 待吞咽自如后方可进食, 以防发生呛咳而引起创面破裂再度出血。指导患者勿弯腰、低头、咳嗽、擤鼻、挖鼻等, 每日采用油性滴鼻液防止鼻黏膜干燥, 并做好口腔护理[4]。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 术前向患者讲解鼻内镜下手术止血的操作步骤、安全性和有效性, 告知患者术中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 尽量缓解或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介绍以往治疗成功病例,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术中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 给予患者情感支持, 保证其正确配合医生操作。术后主动关心患者, 鼓励患者说出不适感, 告知其术后若出现头部痛胀、流泪等症状属正常反应, 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疼痛剧烈者可适当使用镇痛剂, 以保证充足睡眠[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 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价患者焦虑程度, 评分越低代表焦虑程度越低。出院时由患者本人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满意率= (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 试验组手术时间较短、SAS评分较低,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护理满意率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 试验组护理满意率较高,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严重鼻出血在临床比较常用, 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但由于对手术的不了解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使患者不能较好地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 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加强围术期的心理护理, 使患者充分了解鼻内镜下手术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术中全程陪同患者, 及时给予情感支持, 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态平和, 使手术能够顺利展开;术后使患者对常见的不适症状做到心中有数, 避免引起其猜疑和恐慌。研究结果表明, 在严重鼻出血鼻内镜下手术止血操作时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增加患者的配合度, 使手术顺利实施, 并可增进护患关系。

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鼻出血鼻内镜下手术止血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严重鼻出血患者100例纳入本研究, 随机分组, 均接受鼻内镜下手术止血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配合, 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焦虑程度、护理满意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 试验组手术时间较短、SAS评分较低, 护理满意率较高,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严重鼻出血鼻内镜下手术止血操作时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增加配合度, 使手术顺利实施, 并可增进护患关系。

关键词:严重鼻出血,鼻内镜,手术止血,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华芳.鼻出血鼻内镜下治疗与护理[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20 (9) :588-589.

[2]袁洁莹.鼻内窥镜电凝治疗高血压鼻腔大出血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3) :61-62.

[3]薛新中, 张明.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68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12 (36) :57-57.

[4]苏庆琪.顽固性鼻出血38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3) :67-68.

[5]武学玲.45例顽固性鼻出血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1, 17 (3) :14-15.

鼻内镜下止血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诊断标准

本组难治性鼻出血是指在排除外伤、血液病等有明确病因基础上, 经常规前鼻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点, 行规范的前或后鼻孔填塞仍未能控制的原发性鼻出血。

1.1.2 治愈标准

治疗后1个月内原部位无活动性出血。

1.1.3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87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其中男56例, 女31例, 年龄18~83岁, 平均50.2岁, 均为单侧鼻出血, 伴有鼻中隔棘突偏曲13例。87例均接受过前鼻孔填塞, 其中39例曾行后鼻孔填塞。

1.2 仪器设备

0°及30°德国产stoze鼻内镜, 配套手术器械及单、双极电凝系统。填塞材料为凡士林油纱条, 膨胀止血海绵, 可吸收止血凌及明胶海绵。

1.3 治疗方法

一般采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 少数患者采用全麻。患者仰卧位, 充分麻醉收缩鼻腔黏膜后, 鼻内镜下, 吸引器吸除鼻腔分泌物及凝血块后, 仔细寻找出血点, 渗血部位先电凝处理, 查到明确出血点后, 即可采用不同方法止血。如为出血间歇期, 则循总鼻道-鼻中隔-下鼻道-下鼻甲-中鼻道-中鼻甲-后鼻孔-鼻咽部-嗅裂的顺序从前向后, 自下而上仔细检查鼻腔, 并重点检查嗅裂鼻中隔部、下鼻道穹隆部、中鼻道后上部, 以及鼻中隔偏曲部位、蝶筛隐窝等区域, 并可采用吸引管触探可疑部位诱发出血。如有必要, 可结合中、下鼻甲骨折移位, 以便充分显露出血部位, 止血后再使鼻甲复位。止血后局部放置涂以红霉素眼膏的可吸收材料, 一是可以保护黏膜, 防止再出血, 二是可以防止愈后局部粘连。放置不可吸收材料的一般在48h左右取出。具体止血方法选择如下:

1.3.1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

选择标准:鼻内镜下能找到明确的出血点, 而且双极电凝能有效处理。比如鼻中隔、鼻甲表面的出血点。

1.3.2 鼻内镜下单极电凝止血

选择标准:鼻内镜下能找到明确出血点, 但双极电凝无法到位或不能有效处理。比如下鼻道、中鼻甲后端、鼻咽部、鼻中隔凹面的出血点。

1.3.3 鼻内镜下局部微填塞止血

选择标准: (1) 位置深在, 鼻内镜下虽窥及出血点, 但行双极电凝及单极电凝止血, 均不容易到位或是容易损伤周围组织。比如位于嗅裂筛顶部动脉出血点; (2) 鼻内镜下未发现明确出血点, 行局部预防性填塞止血。

1.3.4 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止血

选择标准:来源于蝶腭动脉供血区的出血, 鼻腔填塞无效, 出血间歇期, 鼻内镜下未发现明确出血点。

1.3.5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联合电凝止血

选择标准:鼻中隔偏曲较重 (1) 影响电凝止血。 (2) 出血点为鼻中隔凹面后缘或棘突黏膜表面血管破损出血。

2 结果

本组87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 1次治愈76例, 2次治愈8例, 3次治愈3例。行鼻中隔矫正术者7例。治愈后随访3~6个月原发部位无再出血。无并发症。

3 讨论

以往传统的观点认为:前鼻孔看不见的鼻出血, 就是后鼻孔出血, 多来源于鼻腔后部的Woodruff静脉丛、鼻中隔后段及鼻底部。故采用后鼻孔填塞止血。如不理想, 就联合采用前后鼻孔填塞止血。一些患者填塞后出血可以停止, 但痛苦较大, 而且会对鼻腔黏膜造成继发性损伤。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效或是取出前后鼻孔填塞后, 又迅速出血。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对出血点进行有效地处理, 或者只是盲目的处理, 因此寻找到明确的出血点才是止血的关键。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 杨大章等报道[1]证实, 传统沿用已久的观念实际上并非正确。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点多位于嗅裂鼻中隔部, 下鼻道穹隆中鼻道后上部。来源于Woodruff静脉丛的出血很少见。多为隐蔽部位的动脉性出血。鼻内镜下, 对常见出血部位的检查, 寻找到真正的出血点, 才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关键, 也是难点。难治性鼻出血患者来诊时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 鼻腔出血较剧烈, 我们常常无法从容的进行鼻内镜检查, 而是先采用肾上腺素地卡因棉片表麻并收缩鼻腔黏膜, 或是用油纱条、膨胀止血海绵先行填塞鼻腔, 使出血减少。并为进一步的鼻内镜检查做准备。鼻内镜下, 取出鼻腔填塞物后, 使用吸引器吸引, 并用棉片填塞嗅裂处及下鼻道, 沿血流方向多可大致判断出血部位。嗅裂前部的出血, 血液多先从前鼻孔流出, 患者多有鼻腔前部出血的感觉, 而出血点位于鼻腔中后端时, 比如下鼻道及嗅裂后部, 患者会感觉血向后流。所以患者的主观感觉有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出血的方向。第二, 患者来诊时, 鼻腔无明显活动出血, 有的还在当地医院经过一次或几次鼻腔填塞, 所以我们在鼻内镜下清除分泌物及凝血块后, 看到的往往是鼻腔黏膜的广泛破损, 渗血, 最好先把渗血部位采用双极电凝止血。然后, 我们在鼻内镜下再对鼻腔仔细检查, 出血点一般为“火山口”样的突起或是白色“粟粒”样的隆起, 用吸引器轻触可以诱发明显的出血, 而且这样的出血点周围黏膜多无明显损伤, 原因是常规填塞并未对其进行有效的填塞。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点后, 我们根据不同患者不同出血部位的特点, 在鼻内镜下灵活地选择各种微创的止血方法。对于明确的出血点, 只要双极电凝能够到位并能有效处理的, 尽量使用双极电凝止血, 因为双极电凝利用电凝头两极之间止血, 范围集中, 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 效果肯定。对于部位较深尤其是带有一定角度的出血点, 双极电凝常不能到达, 或是操作不便, 使用单极电凝止血则要方便得多。对于嗅裂部位的出血, 有时因为出血点过高, 勉强电凝, 又容易损伤筛板, 所以局部使用可吸收材料进行微填塞, 就是比较好的选择[2]。而且有时候虽然未找到出血点, 但在一些出血常见部位进行预防性填塞, 也是可以选择的一种处理方法。对于出血点不明的后侧面鼻出血, 如果填塞止血无效, 那么选择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止血, 就十分必要了, 而且这种方法也日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崇[1,3]。对于合并较重鼻中隔偏曲的鼻出血患者, 如果鼻中隔偏曲影响寻找出血点及止血, 或是构成出血的原因, 那么我们就会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 以达到彻底止血的目的。

总之, 对于难治性鼻出血患者, 寻找出血点一定要耐心, 仔细, 术者尽可能和助手一起寻找, 针对不同部位的出血点, 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 既达到了止血的效果, 又让患者的痛苦和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 这也是我们微创外科不断的追求。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适当微创止血方法。方法 对87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部位, 并采用不同微创止血方法止血。结果 87例患者中, 出院后随访36个月, 患者均无再次鼻出血, 无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灵活选择不同的微创止血方法可有效治疗难治性鼻出血。

关键词:鼻内镜,鼻出血,止血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大章, 程静宁, 韩军, 等.难治性鼻出血的部位与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5, 40 (5) :360-362.

[2]罗克强, 杨大章, 王娜亚, 等.鼻内镜下动脉性鼻出血的综合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7, 14 (5) :295-297.

鼻内镜下止血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共对50例后鼻道出血的患者使用自制止血器进行止血,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45~70岁。高血压者46例,外伤3例,1例为鼻窦炎术后出血。

1.2 方法

取一段的带绝缘皮的铜线,截取20 cm长的多段,两端去掉2 cm绝缘皮,将露出的铜芯制成环形,再将铜线折成各种角度,或根据出血部位临时制作,将制好的止血器放入熏箱消毒备用。50例鼻出血经过前鼻镜检查均未发现出血点,用地卡因肾上腺素纱条 (1%地卡因50 mg+0.1%肾上腺素4支+0.9%生理盐水40 ml将纱条蘸湿) 鼻腔表面麻醉,从前向后一边上药一边仔细寻找出血点。后鼻道的易出学部位依次为:下鼻道后端、中隔后缘、中甲后端附着缘外0.5 cm、嗅裂区[3],出血几率大的部位重点检查,在鼻出血的部位多可以看到血管迂曲扩张或有凝血块附着,凭着这些间接征象可以找到出血点,对于可疑出血点可以用吸引器轻吸之,如有喷射状出血便可确定该点就是出血点,确定好出血点后将止血器调整好角度一端置于出血区,另一端置于鼻外,将电凝调到40,轻打止血器的鼻外端,待出血点起泡后停止,鼻出血便可止住。如患者对疼痛敏感或非常恐惧,可采取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多需控制血压、抗感染、镇静及对症治疗。

2 结果

50例患者中45例直接找到了出血点电凝止血后没有再出血,2例由于血压控制较差波动较大,出现再次出血,控制血压后二次止血后血止。2例患者窥镜未能直接找到出血点,术中采取广泛鼻腔填塞,术后采取静卧,止血、抗炎、对症治疗血止。1例为鼻窦炎术后撤纱条后出血,检查发现鼻窦炎术中损伤蝶腭动脉前支未行有效处理,术后再次出血,清理术腔找到蝶腭动脉前支电凝后行局部填塞,48 h撤纱条血止。

3 讨论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急诊之一,迅速准确地判断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并进行有效确切止血是耳鼻喉医生一项过硬的本领[4]。过去后鼻道出血只能通过后鼻道填塞来止血,该术式因操作粗暴,给患者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创伤让患者终身难忘。鼻内镜的出现则为耳鼻喉医生提供了清晰的鼻腔视野,它使得前鼻镜无法看到区域一目了然,配合适当的止血器械完全可以完成后鼻道出血的止血任务。笔者用一根细细的铜线做成止血器,它不但可以调成各种角度到达鼻腔的各个位置,而且因其体积小对窥镜的视野影响小,在一些狭小的空间也可以操作。另外铜线是一种电工常用材料,非常便宜且随处可见,大大降低了手术成本。鼻内镜电凝止血是在直视下完成的,其对鼻腔黏膜的损伤非常小,且又无需填塞,故术后病程恢复也短。患者没有经过填塞之痛,故不存在心理上的创伤。综上所述鼻内镜下自制鼻腔止血器治疗后鼻道出血具有以下优势:准确、安全、确实、有效、经济、微创、无需填塞,值得一试。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配合特制的止血器械对后鼻道出血治疗的优势。方法 对50例后鼻道出血的患者, 使用一段BV6mm2的铜线制成可以调节角度的止血器械, 配合鼻内窥镜找到出血点, 电凝止血。结果 50例患者除2例患者没有找到出血点需要填塞外, 均没有进行后鼻道填塞且效果确切。结论 鼻内窥镜配合特制的止血器械进行后鼻道电凝止血具有准确、确实、痛苦小、无需填塞等优点, 值得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止血器,鼻出血

参考文献

[1]黄选兆, 汪吉宝.使用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80.

[2]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0.

[3]田永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民出版社, 2007 (6) .

鼻内镜下止血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与分组:

356例特发性鼻出血患者中, 男198例, 女158例;年龄最大96岁, 最小15岁, 平均年龄37.2岁;单侧出血351例, 双侧出血5例;失血量的估计, 根据每次出血情况及发作次数患者血压、脉搏和一般症状综合判断。失血量达500 m L时, 出现头昏、口干、乏力, 面色苍白;失血量在500~1000 m L者, 出汗、血压下降、脉速无力;收缩压低于80 mm Hg, 血容量损失约1/4。失血量最少200 m L, 失血量最多1050 m L。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A组为鼻内镜下检查定位并辅助微波凝固止血组, B组为传统鼻腔填塞术治疗组, 两组临床资料对比见表1。

为了讨论出血部位及与年龄关系及出血性质, 将A组按年龄分为A1组 (15~30岁) ,

A2组 (31~55岁) , A3组 (56~96岁) , 三组临床资料对比见表2。

1.2 常规处理及止血

1.2.1 常规处理:

特发性鼻出血出血剧烈, 患者精神紧张, 首先镇静, 对患者安慰, 消除紧张情绪, 避免因精神因素引起血压增高, 加剧出血, 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如出血多, 应补足血容量, 纠正休克, 同时询问病史, 着重出血量及出血鼻腔。并为患者行出血鼻腔黏膜表面麻醉, 准备止血。

1.2.2 止血:

1A组患者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下, 导入鼻内镜, 在吸引器引导下, 自血流方向追查出血部位;如窥见喷射状出血点, 先用1/100丁卡因肾上腺素面片收敛, 导入微波探头, 功率为32 W, 凝固3~5 s, 出血即可停止。如在出血间歇时, 鼻腔无出血或血迹可寻, 应自黎氏区开始, 依次为下鼻道 (着重后份及鼻泪管口) 、后鼻孔、中隔后部, 着重后上, 中鼻道, 沟突, 正常鼻腔黏膜光滑完整, 如行鼻腔填塞或检查损伤, 可见片状渗血, 不应疑为出血部位, 如为粒状淡红突起, 且周围黏膜光滑, 即为出血点, 吸引管探吸, 即可诱发喷射状出血, 同法微波凝固, 术后红霉素眼膏涂凝固处, 无需鼻腔填压, 术后给抗生素3 d预防感染, 给1/100呋麻液滴鼻, 防止鼻腔粘连。术后少许暗褐色血液流出为血液积聚于鼻窦腔内所致, 术后15 d复诊。2B组患者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下鼻镜检查, 如黎氏区出血, 微波凝固, 非黎氏区出血, 将无菌凡士林纱条的一端双叠10~12层, 将折叠一端放进鼻腔后上方嵌紧, 在将折叠部分上下分开, 使短的一段平贴鼻腔上部, 长的一段平贴鼻底, 形成一向外开口的口袋, 然后将纱条的长端自上而下填人口袋内, 剪除多余纱条, 填塞完毕, 如仍有血液流入咽部或再次出血, 应改用后鼻孔填塞, 鼻腔填塞物24~48 h后取出,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给止血药物止血。取出纱条后15 d复诊。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190例患者188例一次治愈, 2例因在外院行鼻腔填塞黎氏区损伤重, 渗血多, 误认为是出血部位而失败, 再次行鼻内镜检查定位在下鼻道, 并行微波凝固而治愈, 鼻内镜下出血部位见表3。

2.2 B组166例患者86例为黎氏区出血, 微波凝固而治愈, 80例非黎氏区出血, 行鼻腔填塞后, 21例再出血, 再次填压, 5例仍出血, 改为鼻内镜检查见出血部位在下鼻道后段、鼻泪管开口处, 微波凝固而治愈。

2.3 两组术后反应及复诊情况比较:经χ2检验, A组患者术后反应较B组显著减轻,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A组患者术后复诊情况较B组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4、5。

3 讨论

3.1 鼻内镜及鼻内镜技术使鼻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有了质的飞跃。

鼻腔与鼻窦由狭窄的空腔、空洞及间隙构成, 解剖结构复杂而精细, 单纯鼻镜检查不能窥见黎氏区以外的出血点, 1925年美国鼻科学者Ma Hz成功应用WOLF公司生产的鼻内镜检查鼻腔,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鼻内镜技术在我国得到普遍应用, 大大提高了鼻腔疾病的诊断及治疗[4,5], 鼻内镜下检查定位并辅助微波凝固止血是这一技术的良好应用, 我科应用鼻内镜对鼻出血的检查、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个先进和准确的技术手段。传统的鼻腔填塞不是针对出血部位而进行的, 而是对整个鼻腔的填压, 填塞后再出血率高, 鼻腔黏膜受损重, 鼻内镜下检查定位并辅助微波凝固止血改变了传统鼻腔填塞方法, 这种方法是有的放矢, 效果确切, 改变了过去盲目行鼻腔填塞及血管结扎的弊表5两组患者1个月后随诊情况比较端, 使术后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降到最低, 特别适用于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

3.2 鼻内镜下对鼻出血治疗方法的再认识。

本文对356例特发性鼻出血患者分别行鼻内镜下检查定位并辅助微波凝固止血及传统鼻腔填塞术治疗, 将二者疗效进行对比, 鼻内镜下检查定位并辅助微波凝固止血组止血确切, 术后反应轻, 并发症少, 明显优于及传统鼻腔填塞术治疗组, 为目前治疗特发性鼻出血的首选方法[6]。鼻内镜技术止血的优势:1易于明确鼻腔各部位活动性出血点, 尤其是鼻腔后部出血。2直视下精确操作, 简便易行, 止血准确, 迅速, 疗效确切。3损伤及痛苦小, 可避免不必要的鼻腔填塞, 尤其适用合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血液病患者鼻出血的治疗[7]。但本方法要求术者熟练掌握鼻腔解剖结构, 并具备良好的鼻内镜手术技巧。如下鼻道狭窄而又排除其他部位出血, 可行下甲骨折内移, 充分暴露下鼻道;如中鼻道出血, 确认不是钩突, 可行钩突切除术, 暴露前筛出血点。如中隔偏曲致鼻腔狭窄而下鼻道及后鼻孔无出血点, 可行中隔矫正, 在查找出血点。

3.3 鼻内镜下对出血部位的再认识。

对A组190例患者行鼻内镜下检查出血部位黎氏区112例, 占58.9%;下鼻道35例, 占18.4%;中隔中部13例, 占6.8%, 上鼻道5例, 占2.6%, 中鼻道17例, 占8.9%。对不同年龄段出血部位比较看出, A1组黎氏区59例, 占92.2%, 下鼻道2例, 占3.1%, 中隔中部1例, 占1.6%, 上鼻道1例, 占1.6%, 中鼻道2例, 占3.1%。A2黎氏区27例, 占45%;下鼻道15例, 占25%;中隔中部5例, 占8.3%;上鼻道2例, 占3.3%;, 中鼻道8例, 占13.3%;A3组黎氏区26例, 占40%;下鼻道18例, 占30%;中隔中部7例, 占10.8%;, 上鼻道3例, 占4.6%;中鼻道7例, 占10.8%。对比发现30岁下患者以黎氏区为主, 后部出血少。31~55岁患者仍以黎氏区为主, 但后部出血占比例大, 56~96岁患者仍以黎氏区为主, 后部出血占比例与30~55岁患者无差异。而非40岁以上中老年人鼻出血则多发生在鼻腔后部。

3.4 鼻内镜下对出血性质的再认识。

对三组患者出血性质观察, 均为动脉性出血, 而老年患者也不例外, 改变过去认为老年患者为鼻鼻咽静脉丛出血的观点。

参考文献

[1]黄选兆, 王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83.

[2]董慧波.难治性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0) :107-108.

[3]吴彦桥, 邸斌, 李军, 等.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出血点寻找及止血策略[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3, 27 (4) :1-3.

[4]崔新华.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D].济南:山东大学, 2010.

[5]Soyka MB, Nikolaou G, Rufibach K, et al.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options in epistaxis:an analysis of 678 interventions[J].Rhinology, 2011, 49 (4) :474-478.

[6]韩德民, 周兵.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75.

鼻内镜下止血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60例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将其随机分成低温等离子组和双极电凝组,每组各30例;年龄4~13岁,平均6.4岁,病史3个月~7年。6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或听力下降。术前常规行咽部检查、鼻咽部X线侧位片。所有患儿选择标准:均经鼻内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测量用力吸气时腺样体占后鼻孔范围比值(adenoid-choanae area ratio)大小,腺样体阻塞后鼻孔2/3以上为腺样体肥大。CT或X线正中矢状面腺样体厚度与鼻咽气腔前后径的比值、鼻咽气腔有效气道的前后径D值是评价腺样体肥大的重要依据,当A/N≥0.71,D<3 mm时可视为儿童腺样体病理性肥大指征[3]。

1.2 器械准备

杭州桐庐0°、30°鼻内镜,光源,图像显示系统,上海光电电动切割综合动力系统及西安高通第五代低温等离子治疗系统。

1.3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用浸有肾上腺素和丁卡因的棉片(20 mL+2 mL)收缩双侧鼻腔黏膜和鼻咽黏膜3次后取出。在0°、30°直径2.7 mm或4 mm鼻内镜引导下,用腺样体吸切器刀头伸入鼻咽部将腺样体完整切除。低温等离子组:从鼻腔伸入等离子吸引止血刀头,对创面进行边吸引边止血,确切止血后再从另一侧鼻腔进入,对创面进行止血,术腔不需填塞。双极电凝组:将双极电凝伸入到鼻咽部,脚踏控制开关,行创面电凝止血,术腔不需填塞。对同时伴有扁桃体Ⅲ度肥大者,行扁桃体切除并彻底止血。术后常规应用1%麻黄碱滴鼻及抗感染治疗5~7 d。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均无鼻出血,术后2周鼻内镜检查示:鼻咽部黏膜光滑平整,腺样体切除彻底,无残留,咽鼓管咽口及圆枕形态正常,无咽鼓管口损伤。经鼻内镜电动吸割器联合低温等离子组(简称低温等离子组)出现1例单侧下鼻甲与鼻中隔间有少许粘连,经鼻内镜电动吸割器联合双极电凝组(简称双极电凝组)有6例出现下鼻甲与鼻中隔有粘连。7例患者及时松解粘连后未在出现鼻腔粘连,全部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1年,除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未完全恢复正常外,其他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术后两组患儿出血、发热、并发症及鼻腔通气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顶后壁的淋巴组织,表面常有5~6条纵行沟,呈橘瓣状,是咽淋巴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6~7岁时最大,一般10岁时消失[4]。腺样体部位深在,传统的手术多在非直视下操作,一般出血不多,局部压迫能止血[5],需要较长时间,这样造成麻醉时间较长。近年来多采用鼻内镜直视下行腺样体切除术[6],对于出血多不易停止的患者,有时需前后鼻孔填塞,给患儿造成很大的痛苦,且家属也不易接受。也有报道运用单极电凝、微波或双极电凝止血[7]。等离子吸引止血属于非接触性止血,其凝聚深度2~3 mm,能将表面出血即时吸除,同时对出血点准确止血,而且对周围组织损伤小,通过本组病例的观察,用低温等离子吸引止血,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电凝和微波止血需要视野较清楚,有时出血较剧烈效果不佳,有时易损伤周围组织,对鼻腔狭窄患儿不适宜。笔者采用鼻内镜直视下用等离子吸引止血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简单,术者一手持鼻内镜,一手持等离子吸引止血刀头,符合平时手术操作习惯,无特殊技巧;(2)缩短了手术时间,术野清楚,对出血点定位准确,减少了鼻腔反复填塞对鼻黏膜的损伤,手术时间短,可减轻术后鼻腔黏膜的反应性水肿;(3)价格便宜,容易普及,可以在术中常规备用。因此,笔者认为鼻内镜直视下用等离子吸引止血值得在临床推广。此外,使用低温等离子吸引止血刀头时要及时用盐水冲洗刀头,防止刀头被凝血块堵塞,影响止血效果。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切除腺样体,采用等离子吸引止血是治疗腺样体手术出血的好方法,具有可控性好、微创、出血少、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电动吸割器切除腺样体,术中使用低温等离子止血方法的优势。方法 将我院60例行腺样体切除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3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采用经鼻内镜电动吸割器联合低温等离子止血行腺样体切除(低温等离子组),与同期30例经鼻内镜电动吸割器切除腺样体,用双极电凝止血相比(双极电凝组)。对两组术后出血、发热、鼻腔恢复正常通气时间、并发症等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在术后出血、发热、恢复正常通气时间、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1年,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无鼻腔粘连、腺样体肿大等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切除腺样体,术中使用低温等离子止血,具有微创、痛苦小、出血少、疗效满意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鼻内镜,低温等离子,止血

参考文献

[1]孙文海,孙彦,李娜,等.鼻内镜直视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41(1):20.

[2]刘姣,孙德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39(1):61-63.

[3]Franco RA,Rosenfeld RM,Rao M.First place resident clinical scienceaward 1999.Quality of life for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ena[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0,123(1):9-16.

[4]蔡晓岚,刘洪英,范献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J].中华耳咽鼻喉科杂志,2003,38(3):161-165.

[5]韩学锋,李学忠,魏晓,等.内镜引导下经鼻入路腺样体切除78例临床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0,24(3):47-49.

[6]陈同庆.鼻内镜下经口腔电动切割器腺样体切除术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61-162.

鼻内镜下止血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86例患者中男101例, 女85例;

年龄6~85岁, 均为反复鼻腔出血1~2次以上, 出血部位各异,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3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原因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上海沪通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GD350 ̄S高频电刀 (双极电切电凝器) ;

内窥镜;吸引器。全部患者就诊后, 局部应用2%麻黄素+1%丁卡因行出血侧鼻腔收缩及表面麻醉黏膜3次;1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1) 治疗组93例, 应用鼻内窥镜 (0°、30°、75°) 在吸引器辅助下依次检查黎氏区、下鼻甲、中上鼻甲、各鼻道、嗅区、鼻顶及蝶窦前壁、鼻腔外侧壁、鼻咽部发现出血点, 吸引器外套静点用塑料管仅露吸引头部, 放置出血点单极电凝接触吸引管尾部金属止血治疗, 不填塞。 (2) 对照组, 直接应用止血海绵填塞压迫止血3d后取填塞物;治疗期间双侧鼻腔均应用复方薄荷油滴鼻剂滴鼻2滴/次, tid, 预防鼻腔干燥;口服青霉素类 (阿莫西林) 2粒/次, tid或红霉素类 (利君沙) 3片/次, tid, 预防感染;口服止血剂云南白药0.5g/次, tid, 辅助止血。所有药物12岁以下儿童适当减量, 共治疗3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研究疗效判定分为3级, 治愈:7d后复查鼻黏膜光滑、湿润, 全身情况良好, 贫血基本纠正;随访1年内无再次出血。有效:鼻腔黏膜糜烂面基本愈合;全身情况改善;随访1年出血<4次。无效:鼻腔黏膜糜烂面未愈合;随访1年内出血>4次。治愈率=痊愈例数/总例数×100%;有效率= (痊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2.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有效率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两组治愈率间差异有显有著性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鼻出血的治疗方法很多, 包括前鼻孔填塞、烧灼、冷冻、激光、射频、气囊压迫[1]、止血材料压迫、选择性血管栓塞[2]、相关血管结扎等。而传统的激光或者微波治疗鼻出血均采用>150℃的高温, 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大, 患者痛苦较明显。鼻内窥镜下单极电凝止血术治疗有以下优点: (1) 亮度好, 视野宽阔; (2) 单极电凝辅助吸引器[3] (外套静点用塑料管仅露吸引头、尾部) 可方便、快捷发现隐蔽出血点并行有效止血治疗, 对鼻腔黏膜无创伤; (3) 避免盲目操作, 预防鼻腔黏膜的损伤; (4) 方便快捷, 尤其适合体质虚弱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年龄高及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⑸费用低、操作简单、痛苦少、治愈率高患者易接受等优点。

综上所述, 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填塞、烧灼、冷冻所致的鼻腔黏膜糜烂、粘连等并发症。也可以避免激光、射频、微波带来的痛苦。可预防数字减影造影行血管栓塞的较大创伤、危险高、费用高以及潜在并发症等风险[4]。故鼻内窥镜下单极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是目前较为高效、方便、快捷, 且止血充分、不易复发、费用低、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将186例鼻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应用鼻内窥镜下单极电凝止血;对照组单纯采用止血海绵填塞3d后取出。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74.2%、91.4%和47.3%、74.2%;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 (P<0.05) ;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用鼻内窥镜下单极电凝止血治疗鼻腔出血较单纯止血海绵填塞压迫止血具有见效快、治愈率和有效率高、副作用少、患者痛苦轻、经济负担低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鼻内窥镜,单极电凝,吸引器,止血海绵,鼻出血

参考文献

[1]杨怀安, 徐学庆.应用鼻腔止血气囊治疗鼻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 2002, 16 (7) :373-374.

[2]张萍, 诸勇, 罗燕云.选择行血管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 2003, 17 (11) :657-658.

[3]卿箭.鼻内镜下吸引器联合单极电凝治疗鼻顶鼻中后部出血[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5 (6) :869-871.

鼻内镜下止血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鼻出血病例中难治性鼻出血7例, 男19例, 女8例, 年龄最小12岁, 最大72岁, 平均52岁。其中, 下鼻道穹隆顶10例, 中鼻道内11例, 鼻中隔前上顶部3例 (5例有鼻外伤史) , 鼻中隔中上部1例, 鼻中隔后下部1例, 蝶筛隐窝1例。

1.2 方法

采用日本产"Olympus"鼻内镜及电视摄录系统, 先用1%地卡因加小剂量肾上腺素棉片麻醉和收缩鼻腔黏膜后, 在内镜下发现确切出血点后, 将0.5cm×2.0cm×5.0cm明胶海绵6~8块块浸以庆大霉素, 使其软化、变小, 依次将其填塞于出血部位, 然后用吸引头将其吸干、压紧。对于收敛麻醉后仍处于出血状态的患者, 由助手帮助, 边吸引, 边抽出麻醉棉片, 并迅速用明胶海绵同上微型填塞。依据这一操作原则, 可以避免因鼻腔大量出血, 内镜被污染情况的发生。

2 结果

治疗2个月内鼻腔未再出血为治愈。27例中24例一次性治愈, 占87.5%。因血压未能控制而1~2d再出血1例。2例1周后再出血, 但出血不是同一部位, 经再次止血后治愈。全部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 达到预期效果。

3 讨论

目前鼻出血的传统治疗, 患者十分痛苦, 且止血效果不理想。但采用鼻内镜下局部填塞治疗鼻出血具有明显优势: (1) 借助鼻内镜的照明、放大作用, 可直视及直接发现和处理通常难以发现和诊断的鼻腔后部出血; (2) 在镜下针对确切出血点实施明胶海绵局部微型填塞, 这一治疗尤其适用于鼻腔狭窄、隐蔽部位和出血状态; (3) 该治疗创伤小, 患者痛苦少, 并发症发生率低, 操作安全、精确、简便易行, 止血准确和迅速, 止血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韩畅宇, 谢涛, 陆平.银川地区253例鼻出血病人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8, 12 (1) :39.

上一篇:茶文化翻译下一篇:开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