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止血夹论文

2024-05-17

内镜下止血夹论文(精选8篇)

内镜下止血夹论文 篇1

消化道出血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内科急性病类型, 患者由于多种原因、疾病造成自身消化道出血, 严重者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内镜下止血夹结合肾上腺素注射是当前针对消化道出血常用治疗方法, 具有良好的效果, 能有效降低手术率及病死率[2]。本次研究将探讨内镜下止血夹结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及具体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3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内镜下止血夹结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 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男20例, 女19例, 年龄22~75 (44.2±8.1) 岁, 出血量<500ml者12例、500~1000ml者17例、>1000ml者10例, 胃溃疡15例、十二指肠溃疡14例、复合性溃疡10例;对照组男22例, 女17例, 年龄22~77 (44.6±8.2) 岁, 出血量<500ml者12例、500~1000ml者19例、出血量>1000ml者8例, 胃溃疡16例、十二指肠溃疡14例、复合性溃疡9例。两组性别、年龄、出血量、出血病症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给予内镜下止血夹联合肾上腺素联合治疗, 同时给予输血、输液、止血、休克纠正等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症状监测、药物指导等措施。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持续性的综合护理措施, 根据手术阶段分为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1) 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主要集中在心理护理及生理护理两个方面。首先在心理护理上, 护理人员应该在明确患者病情发展、生理症状、治疗措施及心理状况后评定当前患者内心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程度, 同时根据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向其讲解治疗方法、治疗步骤、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等诸多内容, 使患者能够对自身病情、治疗、安全等均有良好的认知, 缓解患者由于病情、治疗产生的种种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还应该指导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诸多注意事项内容, 要求患者听从管理并积极配合, 使患者明白自身依从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提升患者治疗积极性;而在生理护理方面, 护理人员应该协助患者积极完成各项手术准备, 记录患者各项生理信息并根据患者实际需要更加全面地完成手术准备工作, 务必做好患者的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工作以确保患者生理状态符合手术指征, 做好抢救准备。 (2) 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并询问其舒适程度, 协助患者咬住口垫并松解腰带, 配合麻醉师完成麻醉操作。护理人员在每一项注射之前均应该告知患者当前操作内容, 使患者知晓自身受到的护理操作而缓解其内心紧张、恐惧等情绪, 有必要者护理人员还可以根据患者紧张程度给予其拍手、抚摸、鼓励等措施, 使患者放松心情以进入麻醉状态。整个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持续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及身体生理症状的变化情况, 统计患者呼吸、脉氧、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烦躁、出汗、呕吐等症状。护理人员还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遵从医嘱及时准备好手术器械。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注意遮盖患者隐私部位, 做好患者交接工作。 (3) 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术后恢复创建健康良好的环境, 保证患者床褥的干燥与清洁, 调整患者体位以避免伤口受到不利影响。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加强病房的巡视频率, 观察患者精神、生理、病症、伤口的具体恢复情况, 定时统计患者血压、脉搏、尿量、便血等体征及指标变化情况。若患者出现血压异常下降等出血先兆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建立静脉通道。护理人员还应该限制患者的术后饮食, 要求患者遵循流食、半流食及固体饮食的规律, 尽量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类型为主, 严禁食用粗糙、油腻、煎炸、生硬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3]

评定治疗效果:显效:术后出血停止且无复发;有效:术后出血情况明显改善;无效:术后出血状况无好转。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 (%) 表示, 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4.9%) 明显高于对照组 (76.9%) , 差异显著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消化道出血具有病发迅速、病情复杂、发展极快等特点。临床统计显示[4], 消化道出血病死率高达40%左右, 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内镜下止血夹结合肾上腺素注射是当前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一项重要方法, 而良好的护理干预则能配合术者更加顺利、快速地完成这一手术, 对提升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针对性的综合护理, 其将患者的治疗进程分为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阶段, 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全面评估患者入院后的生理、心理、症状等内容的实际情况, 进而根据患者的交流渠道、内容、方式的不同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事实上, 以往临床单纯的常规护理基本不会关注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变化, 而严重的心理不良情绪将会对手术进程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使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各项生命指标出现异常而无法顺利完成手术。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则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 需要护理人员来维持整个护理干预的持续性、全面性及优质性, 才能达到事前抑制患者不良心理与生理状态、术中积极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指导患者更加快速有效康复这一目的。

综上所述,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证明针对性的综合护理能有效提升内镜下止血夹结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抽选接受内镜下止血夹结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 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4.9%) 明显高于对照组 (76.9%) , 差异显著 (P<0.05) 。针对性的综合护理能有效提升内镜下止血夹结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内镜下止血夹,肾上腺素注射,消化道出血,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梁肖兰.内镜下止血夹与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 (6) :176-177.

[2]胡银清, 郭海建, 帅红梅, 等.内镜下止血夹联合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配合[J].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 (5) :98-100.

[3]张静, 张佳莹, 丁士刚, 等.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 2012, 44 (4) :582-587.

[4]李梅.内镜下止血夹结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 (6) :41-42.

内镜下止血夹论文 篇2

2012年4月,我院消化科收治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大出血患者1例,并成功在腔镜中心进行急诊内镜下止血。现报道如下。

1病历摘要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临床表现为呕血3小时急诊入院。发病前1天有大量饮酒史。既往史:无“肝炎”、“血吸虫”病史。无手术、外伤史。出血量为800-1200ml。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血压下降,脉搏细速。查体:贫血貌,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活跃。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待诊)。

诊治经过:立即建立静脉双通道补液、心电监护、吸氧、输血、静脉滴注埃索美拉唑针,静脉泵注生长抑素。血压相对平稳后,在监护下立即行急诊内镜检查,发现1处食管-贲门粘膜撕裂伤。撕裂部位为跨齿状线。撕裂长度约为2cm,呈线状纵行撕裂。有大量新鲜血液流出。立即行内镜下局部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冰生理盐水及凝血酶1000U止血。出血仍然较多,未停止。立即内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在撕裂伤口四壁注射4点,每点1ml。内镜下注射止血后出血渐停止。再行內镜下钛夹夹闭撕裂伤口,共使用钛夹4枚。进入胃腔及十二指肠观察未见其他出血病变。观察撕裂伤口处,未见活动性出血后退镜。术后禁食48小时,常规补液,用止血剂,静滴埃索美拉唑针,口服凝血酶1000U,每2小时1次。术后患者未再出血,生命体征平稳。1周后治愈出院。1个月后胃镜复查示撕裂处愈合良好,未出现并发症。

2讨论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是系剧烈干呕、呕吐和腹内压骤然增加等原因导致食管远端和贲门部粘膜撕裂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为主的一组征候群[1]。MWS的好发年龄为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剧烈呕吐为MWS的诱因。呕吐时胃内压力骤增,胃壁强力收缩,而贲门又相对紧张,加之贲门附近粘膜组织结构较薄弱,粘膜肌伸展性较差,周围缺乏支持组织,故在腹内压或胃内压骤然升高时易引起食管远端贲门部粘膜撕裂并出血。少数发生在内镜检查时剧烈恶心、呕吐或操作者在进境、退镜时未松开固定角旋钮所致,重者可至穿孔,应予以重视[2]。本例患者因大量饮酒后呕吐引起贲门粘膜撕裂出血。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本病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本例患者行急诊胃镜止血(内镜下注射止血和钛夹止血),一次止血成功,不仅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药物的浪费,也减轻了患者痛苦。我们认为,对可疑MWS者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均应行急诊内镜检查,可于检查的同时局部喷洒8%冷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或凝血酶止血;撕裂伤口较大时现内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止血,出血暂时停止后再行内镜下钛夹夹闭撕裂伤口,以防再出血。禁食时间应根据撕裂程度及出血量而定,撕裂严重、出血量大者禁食时间应适当延长。内科及内镜治疗无效的重度裂伤大出血可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郭世斌,郝艳香,马箐.Mallory-Weiss综合征的内镜下诊治[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2);140-141.

内镜下止血夹论文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在2005年1月-2008年12月胃镜或肠镜检查发现消化道大息肉35例38枚, 年龄3~76岁, 中位年龄41岁, 男21例, 女14例;息肉直径均>2cm, 其中2~2.5cm 30例, 2.5cm以上8例, 蒂部直径0.5~1.5cm, 中位1.05cm, 蒂长0.5~3cm, 中位0.9cm。息肉部位:胃肠吻合口粗蒂息肉1例, 食管-胃吻合口息肉2例, 胃窦息肉6例, 胃体息肉4例5枚, 结肠息肉8例, 直肠齿状线以上息肉14例16枚。

1.2 器械

选用Olympus 260型电子胃肠镜, ICC-80型高频电发生器及相应高频电电圈套器, OlympusHX-610-135、HX-610-090金属止血夹。

1.3 方法

全部病例胃肠道常规准备, 术前行凝血功能检查, 对直肠大息肉病例采用清洁灌肠即可。插入内镜后仔细观察息肉全貌, 根据息肉蒂部粗细、长短, 用金属止血夹夹住蒂的基底部, 以阻断基底部血供, 夹住后息肉颜色变暗红色或紫色后, 在金属夹上方作息肉切除术, 获取全瘤标本后送检。如果病理属于良性则内镜手术治疗即可;如病理结果为恶性则追加外科手术根治。

2结果

38枚息肉经内镜一次性切除, 3例病灶较大, 分2次切除, 病灶完全切除率100%, 1例直肠2.5cm×2.5cm×1.0cm病灶, 切除前活检提示管状-绒毛腺瘤伴轻度异型增生, 全瘤切除送检, 病理提示腺癌, 患者再行手术根治;其余术前未行活检, 切下全瘤病理检查确诊印戒细胞癌1例, 类癌1例, 癌变2例, 均行手术根治。对于内镜及手术治疗后的病例均定期随访胃肠镜, 除3例复发或新生息肉给予电切, 未有癌变病例。并发症:术后出血1例, 给予镜下止血治疗, 无因并发症而转外科和死亡病例。

3讨论

内镜下金属止血夹钳夹加电切用于胃肠道巨大息肉, 尤其是对粗蒂或长蒂滋养血管较丰富的隆起性病灶, 与内镜下单纯高频电切除大息肉相比, 在阻断血供的基础上进行高频电切, 手术的出血穿孔率明显下降, 更为安全, 扩大了内镜治疗范围, 而且能够全瘤送检, 比内镜活检更为精确和科学。本组中有1例切除前病检提示:结肠管状-绒毛腺瘤伴轻度异型增生, 镜下切除后病检提示:腺癌, 随即转外科手术治疗。金属止血夹钳夹加电切适用于粗蒂, 长蒂的大息肉, 本组统计结果提示特别适合蒂粗蒂长均>0.5cm的息肉, 操作成功的关键是夹子尽可能靠近息肉基底, 为圈套切除术留出足够的蒂长度。上夹子的多少, 以能否阻断血供为准, 并以夹住后息肉表面颜色变紫或暗红色为标准, 电切时高频电圈套器以距离钛夹0.3cm为佳。应特别注意高频电切点不能距离夹子太近, 避免接触产生异常电流灼伤肠壁, 或太靠近止血夹造成夹子当即脱落引起出血;还应特别注意电切时避免圈套器套住夹子致圈套器嵌顿。

内镜下止血夹钳夹加电切的方法比传统高频电切术安全, 并发症显著减少, 成功率高, 微创、经济、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内镜下钛夹治疗杜氏病出血18例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者, 自2009年8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 其中男性17例, 女性1例, 年龄23~54岁, 平均年龄 (35ı11.5) 岁, 患者均有呕血或呕血伴黑便。急诊胃镜显示:出血灶直径0.3~0.5 cm, 13例可见黏膜糜烂缺损, 5例周围黏膜正常;出血部位位于胃底、胃体多见, 共16例, 十二指肠球部2例;其中活动渗血9例, 新鲜血痂附着冲洗后可见渗血6例, 喷射状出血3例 (图1) 。

1.2 治疗器械:

电子胃镜 (日本PentaxEPK-i) , 钛夹 (日本Olympus7mm, 美国Boston11mm) 。

1.3 术前交代:

杜氏病因起病急、出血量大、患者年龄相对年轻, 患者及家属易出现紧张及恐慌情绪。术前耐心解释钛夹止血的优势,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应交代由于该病出血凶险, 有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的可能性,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 并签署内镜下治疗同意书。

1.4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禁食, 给予快速输血、止血等综合治疗措施, 对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行胃镜检查, 内镜下找到出血部位后, 用生理盐水冲洗病灶处至视野清晰。通过活检管道送入装有钛夹的推送器, 钛夹对准出血部位, 推出钛夹, 钛夹数量1~3枚。张开夹口至最大并调整好角度, 尽量使夹子与组织呈直角接触, 随即关闭钛夹, 完成一次操作后可根据情况放置多个钛夹, 直到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撤镜。止血后反复冲洗止血部位, 直至流血停止, 方可退镜, 终止操作。给予1~2周连续治疗, 出院后随访。

2 结果

18例患者经内镜下钛夹止血后, 17例成功止血 (图2) , 1例第2天再次出血, 出血灶位于十二指肠球部, 止血失败, 转外科手术切除。

3 讨论

杜氏病为胃黏膜恒径动脉出血, 之所以称之为恒径动脉, 是因为病变的胃体动脉进入胃黏膜后不是逐渐变细形成毛细血管, 而是一直保持管径不变, 凸出于胃腔, 易在胃酸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出血, 常以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为: (1) 通过小的 (<3 mm) 黏膜缺损或周围黏膜正常的动脉性喷血或小的搏动性血流; (2) 通过小的黏膜缺损或正常的周围黏膜突出的血管, 伴或不伴有活动性出血; (3) 通过很细的部分紧密连接于小的黏膜缺损或正常黏膜的新鲜血痂[2]。文献报道, 该病好发于胃小弯侧, 80%以上的病变位于胃食管交界处以下的胃侧6 cm之内的小弯侧[3]。该病易并发失血性休克, 曾是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但病死率高[4]。

杜氏病发病率较低, 一般为0.3%~6.7%, 起病前患者无明显症状, 发病急, 且一旦发病, 胃部出血量较大, 病情严重, 如不及时止血, 可能危及患者生命[5]。近年来, 本病治疗的首选方法是内镜下介入治疗, 包括经内镜注射止血药物, 以及高频电凝止血等治疗[6]。上消化道杜氏病胃镜检查准确率较高, 一般可达80%以上, 该病出血易反复, 呈周期性变化, 病变范围较小, 病灶孤立, 有合并浅表溃疡的可能, 为了防止漏诊和误诊, 主治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指导患者及时做内镜检查, 并重复检查。

内镜下止血已成为上消化道止血的首选, 主要止血方法有微波、喷止血药、电凝、金属夹等[7], 钛夹止血是近几年应用于内镜下治疗的新技术, 是一种机械止血方法, 相当于外科的手术缝合, 可有效地阻断动脉血流, 局部经炎症过程形成肉芽组织, 一般1~3周钛夹自行脱落并经消化道排出, 不影响病灶的修复和愈合, 治疗效果明显。总之, 钛夹止血具有以下优点: (1) 即时阻断血流, 封闭创口以便于创面的愈合; (2) 止血准确、快速; (3) 对局部组织损伤小, 无相关并发症发生[8]。另外, 钛夹一般于治疗2~3周后脱落, 可通过消化道自行排出, 且不会损伤肠道。

本组资料采用内镜下钛夹治疗杜氏病出血, 成功率为94%, 其中有1例止血失败, 患者24 h内再次出现大量呕血, 立即外科手术, 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暴露小血管, 呈喷射状出血, 置放的1枚钛夹已脱落。分析止血失败原因: (1) 钛夹钳夹位置过浅; (2) 血管压力大, 出血过猛将钛夹顶开。

通过实践, 我们总结了内镜下钛夹治疗杜氏病出血的要点: (1) 杜氏病出血凶猛, 有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的可能, 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 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并签署内镜下治疗同意书; (2) 尽快行急诊内镜检查是治疗的关键。因本病出血呈周期性变化, 出血间歇期胃黏膜可无明显异常, 容易漏诊, 必要时需多次内镜检查寻找出血灶; (3) 保持内镜下视野清晰是治疗的前提, 可以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以明确出血灶; (4) 对胃肠蠕动快者, 可肌注丁溴东莨菪碱20 mg, 以利于内镜下止血治疗; (5) 调整好钛夹与出血灶的接触角度, 尽量使钛夹与出血灶呈直角接触, 钛夹张开要充分, 钳夹要有一定深度, 力度要适中; (6) 对于止血失败的患者, 应建议转外科手术治疗, 以免延误病情。

我们认为, 内镜下钛夹治疗杜氏病出血方法简便, 成功率高, 组织损伤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杜氏病内镜下钛夹止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科自2009年8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8例杜氏病患者确诊后, 行在内镜下行钛夹止血治疗, 其中13例可见黏膜糜烂缺损;16例胃底或胃体出血, 十二指肠球部2例, 活动渗血9例, 喷射状出血3例。结果17例成功止血, 出血灶位于十二指肠球部1例止血失败, 转外科手术切除。结论 内镜下钛夹治疗杜氏病出血方法简便, 成功率高, 疗效确切。

关键词:杜氏病,钛夹,内镜下

参考文献

[1]Soeda A, Mamiya T, Hiroshima Y, et al.Collagenous gastroduodenitis coexisting repeated Dieulafoy ulcer: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collagenous gastritis and gastroduodenitis without colonic involvement[J].Clin J Gastroenterol, 2014, 7 (5) :402-409.

[2]Jeon HK, Kim GH.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Dieulafoy&apos;s Lesion[J].Clin Endosc, 2015, 48 (2) :112-120.

[3]郭广洋.杜氏病4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J].医学信息, 2014, 27 (3) :479-480.

[4]Shin HJ, Ju JS, Kim KD, et al.Risk Factors for Dieulafoy Lesions i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J].Clin Endosc, 2015, 48 (3) :228-233.

[5]陆盛伟.内镜下黏膜内注射联合钛夹钳夹治疗Dieulafoy病20例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4, 17 (26) :26.

[6]徐显林, 张印, 刘翠青, 等.内镜下钛夹治疗Dieulafoy病出血的体会[J].现代消化及介人诊疗, 2012, 17 (1) :46-47.

[7]Dalar L, Sokucu SN, Ozdemir C, et al.Endobronchial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for treatment of Dieulafoy disease[J].Respir Care, 2015, 60 (1) :e11-13.

内镜下止血夹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1月~2007年4月,我院就诊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胃镜证实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出血,排除其他原因出血者,内镜下表现符合Forrest分级[2]:Ⅰa (喷射状出血) 、Ⅰb (活动性渗血) 、Ⅱa (裸露血管) 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入选患者117例,随机分为金属夹治疗组 (观察组) 和局部注射治疗组 (对照组) 。观察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 (33.5±9.7) 岁;其中,胃溃疡2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7例;内镜下分级Ⅰa级15例,Ⅰb级34例,Ⅱa级11例。对照组57例,男40例,女17例,平均年龄 (32.8±9.3) 岁;其中,胃溃疡2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36例;内镜下分级Ⅰa级13例,Ⅰb级35例,Ⅱa级9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变原因及出血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器械器械:选用日本Olympus公司产GIF-H260型电子胃镜,HX-5LR-1型金属夹持放推送器及MD-850型金属夹,NM-200L-0421注射针。

1.2.2 基础治疗:禁食、上胃管洗胃、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血,同时给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 (洛赛克,阿斯利康公司生产) 40 mg, 2次/d,疗程1周,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记录止血时间、再出血率、输血量等。

1.2.3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之上,进行胃镜下治疗,具体方法是用80 mg/L的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充分冲洗、吸引,仔细观察找到出血部位,经内镜活检孔将金属夹送至内镜的前端,显示于视野下,金属夹张开到最大,当金属夹的张开度和方向与出血部位相适应时,接近直角,对准出血灶轻压上并稍加压力,套锁金属夹,将持放器脱离止血夹并退出止血夹持放器。根据病灶的需要,可放置多枚金属夹,最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喷洒,确认出血灶已完全止血后退出内镜结束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之上,内镜下同上述方法显示病灶,经活检孔插入注射针,在出血灶周围1~2 mm范围内选择3~4个注射点,每点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盐水0.5~1.0 ml,注射后观察出血部位变为紫红色或白色,出血停止后结束治疗。

1.3 疗效判断

显效:指12 h内呕血、黑便停止,胃管内引流液清亮,血压、脉搏恢复正常;有效:指48 h内达到前述标准;无效:指72 h后仍未达到前述标准,转外科手术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统计包,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4% (P<0.05) ;总有效率两组均为100%,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上消化道急性出血临床上极为常见,最常见原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糜烂出血性胃炎、癌肿、血管病变等。经内镜紧急检查明确病因及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是消化道出血临床处理中的首选方法,除电凝、激光、硬化剂等止血治疗外,近几年来,经内镜应用金属夹及注射治疗越来越受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Hachisu采用改良的金属夹推送器经内镜治疗5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取得了84.3%的止血成功率[3]。目前经内镜金属夹钳夹术已成为公认的消化道急性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4]。经内镜金属夹止血主要应用在血管直径小于3 mm的病灶出血的治疗上,尤其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另一适应证为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后的出血治疗或预防出血的治疗。金属夹治疗的活动性出血征包括喷血、渗血和裸露的血管。止血夹可以准确的钳夹出血灶,截断血流,封闭创口,达到马上止血的目的,有利于创口的愈合,1~3周后金属夹自行脱落并经消化道排出[5]。应用金属夹治疗前首先要确定适应证,对大直径的动脉性出血及弥漫性黏膜出血等不宜使用。治疗时视野要清晰,充分暴露出血灶,术者要技术熟练。金属夹张开要充分,角度尽量与病灶成直角[6],钳夹迅速,力度适中,以免损坏金属夹持放器装置。金属夹治疗后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喷洒,以确认是否完全止血,必要时可在病灶周围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局部注射治疗疗效也很显著,但要选准适应证,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设备简单、技术易于掌握、花费低、复发率低等优点;在首次治疗失败后可改用金属夹治疗。内镜治疗后,继续抑酸治疗,可加强治疗效果和减少再出血的危险性,特别是溃疡性出血。笔者体会用内镜金属止血夹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活动性出血安全可靠,止血较注射治疗见效更迅速,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内镜下金属夹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基础治疗:禁食、上胃管洗胃、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血, 同时给予静脉注射奥美拉唑 (洛赛克, 阿斯利康公司生产) 40mg, 2次/d, 疗程1周。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之上, 内镜下同上述方法显示病灶, 经活检孔插入注射针, 在出血灶周围约1~2mm范围内选择3~4个注射点, 每点约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0.5~1.0ml, 注射后观察出血部位变为紫红色或白色, 出血停止。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4%。结论:内镜治疗后, 继续抑酸治疗, 可加强治疗效果和减少再出血危险性, 特别是溃疡性出血。

关键词:金属夹,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注射

参考文献

[1]唐洁婷, 房静远.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 2004, 21 (5) :294.

[2]Forrest A, Fin layson ND, Shearman DJ.Endoscopyin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J].Lancet, 1974, 2:394.

[3]Hachisu T, Yamada H, Satoh SI, et al.Endoscopic clipping with anew rotatable clip-device and a long clip[J].Dig Endosc, 1996, 8:127.

[4]Zuckerman GR, Prekash C.Acute intestinal bleeding.Gastrointest[J].En-dos, 1999, 49:228.

[5]Rollhauser C, Fleischer DE.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inal bleeding:anupdate[J].Endloscopy, 1997, 29:91.

内镜下止血夹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结肠血管畸形急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过内镜诊断确诊为结肠血管畸形。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 (≥60岁) 和非老年组 (<60岁) 。老年组男18例, 女12例;年龄61~83 (68.7±4.8) 岁。非老年组男17例, 女13例;年龄42~59 (55.6±4.1) 岁。

1.2 手术方式

采用结肠镜置入回肠末端, 采用1:10000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对肠腔进行充分冲洗, 发现血管畸形病变之后, 对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进行1:10000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止血, 如果没有止血便置入钛夹推送器然后将钛夹伸出, 对准出血部两侧收紧、夹断病灶与附近的组织, 若出血较严重可使用多枚钛夹将出血彻底止住。

1.3 止血效果评价

参考季峰等的相关研究标准[2], 记录两组患者需钛夹治疗例数、钛夹治疗后再发出血例数和平均钛夹使用数以确定两组的治疗效果。

2 结果

老年组患者有18例需要进行钛夹治疗, 非老年组为7例, 两需钛夹治疗患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钛夹治疗后再发出血数老年组为1例, 对照组为0例,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平均使用钛夹老年组为 (5.5±2.1) 枚, 对照组为 (3.1±1.2) 枚,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注:与老年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多种多样, 刘运平等[3]总结有大肠恶性肿瘤、结肠息肉、结肠炎型病变、血管畸形破裂和结肠缺血性出血。而结肠血管畸形为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有研究发现, 老年人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非老年人患者不尽相同。

老年人结肠血管畸形的检出率约为2.4%, 高于非老年人的0.8%。而在结肠血管畸形中, 出血率老年患者为69.0%, 非老年患者30.8%[4]。因此, 我们发现老年人是结肠血管畸形急性出血的高发人群。不但在发生率上有差异, 其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也有所差异。经过对两组患者作详细的检查与病历分析后, 现总结如下:

(1) 老年患者的大出血发生率较高。因此其治疗难度大, 病情变化凶险; (2) 老年患者并发其他疾病率较高。老年组常并发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 因此也增加了老年患者的治疗难度; (3) 老年患者涌血情况较重。这从另一侧面再次反映老年患者的治疗难度加大。传统手术治疗方式由于创伤大, 死亡率高, 不适合老年患者, 因此, 采用内镜下钛夹止血, 具有即时止血率高, 再发出血率低等优点, 这些在临床研究结果当中均已得到证实[5]。 (4) 老年组患者需要更多金属钛夹进行止血, 考虑原因为老年人涌血的出现情况较多, 而且再生功能减弱, 容易合并其他疾病而对血管的舒张与收缩功能和对止血药物的反映不敏感有关。同时也和老年患者病灶多有关。

综上所述, 老年结肠血管畸形患者的出血症状严重、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性高, 需要钛夹止血的几率大, 使用钛夹数多。而内镜下钛夹止血又可以有效对患者出血情况进行控制, 且再发出血率低,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钟芸诗, 姚礼庆.结肠镜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 2001, 7 (2) :34-35.

[2]季峰, 陈小丽, 李霖, 等.老年患者结肠血管畸形急性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 2010, 30 (7) :448-451.

[3]刘运平, 党君英.急诊结肠镜检查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治的价值[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18 (4) :29-30.

[4]张开光, 王巧民, 郑帮海, 等.老年人结肠血管畸形的临床和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5, 24 (8) :580-582.

内镜下止血夹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共对50例后鼻道出血的患者使用自制止血器进行止血,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45~70岁。高血压者46例,外伤3例,1例为鼻窦炎术后出血。

1.2 方法

取一段的带绝缘皮的铜线,截取20 cm长的多段,两端去掉2 cm绝缘皮,将露出的铜芯制成环形,再将铜线折成各种角度,或根据出血部位临时制作,将制好的止血器放入熏箱消毒备用。50例鼻出血经过前鼻镜检查均未发现出血点,用地卡因肾上腺素纱条 (1%地卡因50 mg+0.1%肾上腺素4支+0.9%生理盐水40 ml将纱条蘸湿) 鼻腔表面麻醉,从前向后一边上药一边仔细寻找出血点。后鼻道的易出学部位依次为:下鼻道后端、中隔后缘、中甲后端附着缘外0.5 cm、嗅裂区[3],出血几率大的部位重点检查,在鼻出血的部位多可以看到血管迂曲扩张或有凝血块附着,凭着这些间接征象可以找到出血点,对于可疑出血点可以用吸引器轻吸之,如有喷射状出血便可确定该点就是出血点,确定好出血点后将止血器调整好角度一端置于出血区,另一端置于鼻外,将电凝调到40,轻打止血器的鼻外端,待出血点起泡后停止,鼻出血便可止住。如患者对疼痛敏感或非常恐惧,可采取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多需控制血压、抗感染、镇静及对症治疗。

2 结果

50例患者中45例直接找到了出血点电凝止血后没有再出血,2例由于血压控制较差波动较大,出现再次出血,控制血压后二次止血后血止。2例患者窥镜未能直接找到出血点,术中采取广泛鼻腔填塞,术后采取静卧,止血、抗炎、对症治疗血止。1例为鼻窦炎术后撤纱条后出血,检查发现鼻窦炎术中损伤蝶腭动脉前支未行有效处理,术后再次出血,清理术腔找到蝶腭动脉前支电凝后行局部填塞,48 h撤纱条血止。

3 讨论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急诊之一,迅速准确地判断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并进行有效确切止血是耳鼻喉医生一项过硬的本领[4]。过去后鼻道出血只能通过后鼻道填塞来止血,该术式因操作粗暴,给患者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创伤让患者终身难忘。鼻内镜的出现则为耳鼻喉医生提供了清晰的鼻腔视野,它使得前鼻镜无法看到区域一目了然,配合适当的止血器械完全可以完成后鼻道出血的止血任务。笔者用一根细细的铜线做成止血器,它不但可以调成各种角度到达鼻腔的各个位置,而且因其体积小对窥镜的视野影响小,在一些狭小的空间也可以操作。另外铜线是一种电工常用材料,非常便宜且随处可见,大大降低了手术成本。鼻内镜电凝止血是在直视下完成的,其对鼻腔黏膜的损伤非常小,且又无需填塞,故术后病程恢复也短。患者没有经过填塞之痛,故不存在心理上的创伤。综上所述鼻内镜下自制鼻腔止血器治疗后鼻道出血具有以下优势:准确、安全、确实、有效、经济、微创、无需填塞,值得一试。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配合特制的止血器械对后鼻道出血治疗的优势。方法 对50例后鼻道出血的患者, 使用一段BV6mm2的铜线制成可以调节角度的止血器械, 配合鼻内窥镜找到出血点, 电凝止血。结果 50例患者除2例患者没有找到出血点需要填塞外, 均没有进行后鼻道填塞且效果确切。结论 鼻内窥镜配合特制的止血器械进行后鼻道电凝止血具有准确、确实、痛苦小、无需填塞等优点, 值得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止血器,鼻出血

参考文献

[1]黄选兆, 汪吉宝.使用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80.

[2]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0.

[3]田永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人民出版社, 2007 (6) .

内镜下止血夹论文 篇8

关键词:内镜,上消化道出血,护理,预防性指导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 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危及生命, 尽快施以有效的止血措施是治疗本病的关键[1]。消化道出血大致可以区分为静脉曲张性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 其中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应用胃镜下局部喷洒8 mg/100 mL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巴曲酶1 U~2 U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32例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认为在规范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治疗临床护理的基础上, 重视术后预防性健康指导, 对加强临床急诊内镜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减少术后复发有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例病人中男19例, 女13例;年龄18岁~76岁, 平均47岁;所有病例均有呕血或黑便, 经保守治疗24 h~48 h后行胃镜检查发现活动出血, 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 胃溃疡11例, 吻合口溃疡3例。

1.2 治疗方法

病人入院后即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常规检查, 除有原发性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精神病等禁忌证外, 在纠正休克、稳定生命体征的原则下, 在出血24 h~48 h内进行内镜下对出血灶喷洒巴曲酶1 U~2 U或8 mg/100 mL去甲肾上腺素盐水, 直至出血停止, 观察无其他部位出血后退镜, 术后适当禁食及常规内科药物治疗。

1.3 结果

32例病例中, 经过治疗成功止血28例, 总有效率87.5%, 无效4例, 无效4例均为胃癌, 术后再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随诊2年复发1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病人的准备

做好术前病人身份、信息的核对, 详细了解病史及有无操作禁忌证, 与病人或病人家属签好治疗同意书及疾病知情书, 取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操作前应做好各项常规检查, 在给病人吸氧、心电监护的同时开辟两条静脉通路, 迅速补充血容量, 纠正失血性休克, 待血压平稳, 休克症状纠正后方可进行内镜检查及治疗。

2.1.2 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由于发病急, 病情重, 病人及家属心情多焦虑和担忧, 既寄期望于治疗的效果又担心治疗的风险。多数病人术前均较紧张、恐惧, 护士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解释工作, 例如介绍成功的病例及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 详细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胃镜检查对病人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还可根据病人对疾病认识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向其说明镜下止血治疗见效快, 住院时间短, 可节省住院费用等, 适时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如让家属陪伴在病人身边, 使他感到舒适、安全, 从而减轻紧张、恐惧性理[2], 积极配合治疗。

2.2 术中护理

此时护理人员应帮助病人摆好正确体位, 固定牙垫, 取左侧卧位口角下放弯盘, 头稍后仰双膝稍弯曲, 面向操作者, 有义齿者需取下, 进镜10 min前给病人含服2%利多卡因胶浆10 mL, 减轻恶心、呕吐反应, 术者及助手需默契配合, 动作轻巧迅速熟练, 术中给予吸氧, 生命监测, 保持呼吸道通畅, 当病人出现明显恶心时, 可在出现呕吐动作的间歇嘱其缓慢深呼吸, 还可适时握住病人的手, 给其安慰, 分散其注意力, 增强其安全感, 缓解或减少操作带来的痛苦, 病人在呕吐时体位容易改变, 出现不能耐受、躁动, 应注意以防误伤、误吸。病人护士应帮助固定好病人体位, 安慰病人, 告知如何配合操作, 使医生对病灶准确定位, 使操作能够顺利地进行。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面色、呼吸、脉搏、血压, 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 做出处理, 必要时停止检查[3]。

2.3 术后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内镜的绝对适应证, 95%以上的急诊内镜止血治疗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但术后密切观察是巩固治疗效果, 及时发现再次出血的关键。病人结束检查治疗后应绝对卧床休息, 观察半小时, 待平稳后护送病人返回病房, 临床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呕血、大便次数及性质、肠鸣音的变化情况, 记录24 h尿量, 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注意血压脉搏变化, 有无体位性低血压, 注意血尿素氮及血红蛋白变化, 注意有无再出血征象, 协助生活护理, 完成平稳过渡。一旦出现再出血或怀疑再出血, 应及时报告医师, 再次急诊内镜检查确诊, 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4 饮食护理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注意饮食的重要性, 术后嘱病人禁食1 d~3 d, 无活动性出血后, 改为流质饮食1周。若仍无继续出血, 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 饮食以清淡及易消化为宜, 少量多餐, 避免粗糙、油腻、刺激性食物。恢复期还要多卧床休息, 保证足够的睡眠, 根据病人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范围, 避免过早从事体力活动。

2.5 预防性健康指导

①预防性健康指导应贯穿于住院期间、出院前及出院后, 让病人了解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原则, 让他们知道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时间比一般溃疡病治疗要长, 需要坚持服药治疗至少6个月以上, 反复出血者甚至需要坚持1年~2年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应建立电话随访制度, 定期追踪病人治疗情况, 鼓励和督促病人坚持规范治疗。②对服用NSAIDS和幽门螺旋菌感染的病人, 指导他们做好门诊随诊, 定期复查相关实验室检查, 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以巩固现有的疗效。③为病人发放宣传资料, 内容为不良心情与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及其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补血原则、防护知识等, 使病人和家属对本病有充分的认识, 同时取得病人家属的配合, 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 主要内容为配合医疗、护理、检查, 主动改变不良习俗, 坚持按时作息, 保持心情愉快、劳逸结合等。强化病人在坚持服药, 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 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减少疾病复发的几率。

3 体会及思考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疾病, 胃肠道临近器官病变, 全身性疾病, 药物和其他等多种原因引起,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胆道出血、食道裂孔疝、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是其中最主要的病因[4]。内窥镜下局部喷洒凝血酶, 去甲肾上腺素止血具有疗效肯定, 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安全费用低廉, 便于床边进行等优点, 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的首选方法, 它避免了盲目探查手术给病人带来的损伤痛苦和经济负担, 使他们得到了及时正确的救治, 缩短了治疗时间, 降低了大出血的致死率, 尤其适合广大基层医院推广普及。对28例接受治疗护理和预防性指导后的病人进行了2年的跟踪随访, 了解他们接受责任护士的健康教育后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对今后治疗的信心以及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决心, 同时进行出院后注意休息、合理营养饮食、劳逸结合、改变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定期来院复查大便隐血、血色素等具体的行为指导, 得到病人及家属的积极配合, 健康教育知晓率和病人的遵医行为明显提高, 效果也十分明显。2年间仅1例因家庭经济原因服药不规范病情复发, 其余27例病人病情稳定。通过对本组病人的护理及预防性指导和健康宣教, 体会到帮助病人或家属自愿地接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 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5], 临床护士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诊断和治疗中对病人采取规范的护理干预的同时, 更多的注重对病人出院后的治疗和生活进行必要的指导, 有助于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术后复发, 保证后续治疗的系统性, 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在执行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管理的流程中, 护理的规范意识是提高医疗执行效率的关键之一。规范、细致、到位的阶段性护理可以协同临床对治疗本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预防性健康指导对病人后续治疗和预防病情的反复更为重要。一些经验欠缺的医生对本病发展转归认识不足, 仅满足于住院期间的疗效, 在病人出院时未对其后期治疗进行预防性宣教, 而病人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够, 对坚持系统治疗的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 不按照医嘱治疗, 随意加减或停服药物, 是导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极易复发的主要原因。从祖国医学的理论上说, 胃肠道许多疾病都与情志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良好的心态与作息规律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但许多病人却很缺乏这些疾病常识和预防保健知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按照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的理念制订护理计划, 针对病因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人员的根本任务, 应该根据不同病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病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状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对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有目的宣教, 达到减少疾病的复发,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目的。因此, 在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的同时对病人进行预防性指导和健康宣教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张锡春.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观察与护理10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 :31.

[2]陈海燕.潘丽洁.李志宏.重症监护病房陪护问题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1) :62.

[3]王光兰, 王淑春, 纪华春.内镜诊治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配合与护理[J].齐鲁医学杂志, 2008, 23 (6) :547-549.

[4]许国铭.李兆申.上消化道内镜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31.

上一篇:医保付费方式下一篇:无线调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