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治疗

2024-06-01

止血治疗(精选12篇)

止血治疗 篇1

鼻出血不但是鼻腔疾病常见症状之一, 而且是某些全身性疾病或鼻腔邻近结构病变的症状之一, 但以前者为多见。造成鼻出血的病因大致可分为局部和全身病因两类。局部病因包括外伤、鼻腔和鼻窦炎症、鼻中隔病变、肿瘤等。全身病因既凡是可引起动脉压或静脉压增高、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均可发生鼻出血, 所以临床表现也有较多变化。出血部位以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为最多, 即克氏静脉丛和利特尔动脉丛, 儿童患者基本上全部发生在该部位, 青年患者也多见于该部位。发生在鼻腔后部为少数严重出血, 之前认为中老年患者多见于鼻腔后部的鼻—鼻咽静脉丛出血, 目前发现鼻中隔后部动脉出血也较常见[1]。过去该院多使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止血, 价格低廉, 是较常用的有效止血方法, 但填塞时由于反复填送患者疼痛难忍, 不易配合。拔出填塞时, 再次鼻出血较多。甚至有报道诱发肺性脑病死亡者[2]。2010年1月—2012年3月该院使用新型填塞材料—凝胶气囊止血鼻塞, 填塞时一次性操作, 患者止血效果准确, 创伤小, 拔出填塞时鼻再出血发生率低, 很适合鼻出血的局部填塞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各科有鼻出血的住院患者150例进行临床观察, 其中男80例, 女70例, 年龄14~80岁, 出血部位LITTLE区67例 (44%) , 鼻底7例 (4.7%) , 下鼻道18例 (12%) , 下鼻甲前段18例 (12%) , 中鼻道8例 (5.3%) , 鼻中隔中段8例 (5.3%) , 鼻腔弥漫性出血18例 (12%) , 出血部分不明者7例 (4.7%) ;随机分为凝胶气囊止血鼻塞填塞组—A组, 共计84例, 凡士林油纱条填塞组—B组, 共计66例。

1.2 分析方法

分析2组患者填塞后的止血效果, 拔出填塞时鼻再出血发生率。填塞后的止血效果是指在填塞后48 h期间不需要改用别的止血措施而能完全止血的患者例数占该组总数的比例;拔除填塞时鼻再出血发生率是指拔除填塞时鼻再出血需要继续填塞的患者例数占该组填塞成功例数的比例[3]。

1.3 统计方法

将所有统计数据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 组填塞后的止血效果比较, 有效止血率:A组98.8% (8384) 较B组90.1% (60/66) 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拔除填塞时鼻再出血发生率, A组3.5% (3/84) 较B组13.6% (9/66) 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鼻出血病因很多, 大致可分为局部和全身病因两类。外伤鼻腔和鼻窦炎症鼻中隔病变肿瘤等为常见的局部病因, 急性发热性传染病、血液病、心血管疾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 肝, 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等。中毒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内分泌失调等为多见的全身病因。鼻腔局部黏膜损伤是鼻出血主要诱因, 大多数患者鼻出血是在打喷嚏、挖鼻、擤鼻、低头、弯腰用力时出现的。鼻出血患者情绪紧张和恐惧。出血量多者患者有失血性休克或贫血。

长期以来, 鼻出血填塞压迫止血多以凡士林油纱条填塞, 具有经济实惠, 效果较可靠等优点, 适用于出血较剧烈鼻黏膜较大撕裂出血, 但亦有许多不足之处[4]。由于鼻腔狭窄的限制, 凡士林纱条对鼻黏膜的损伤较为明显, 拔纱条时由于和鼻腔黏膜粘连而易再次出血, 进而需再次填塞, 这样反复填塞, 进一步加重鼻腔出血造成恶性循环。在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过程中, 患者痛苦也较大, 不易配合, 尤其是年龄小的患者, 根本无法让你完成填塞, 紧急抢救情况下, 亦无法迅速达到满意止血效果。完成填塞后, 患者进食水时鼻腔反呛明显, 鼻腔胀痛, 夜间头痛, 不能睡眠,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凝胶气囊止血鼻塞操作简单, 先用注射用水浸泡气囊2 s, 使气囊表面止血纤维变成液态凝胶, 然后沿总鼻道鼻底方向, 缓慢插入凝胶气囊止血塞, 使气囊末端位于鼻前庭内顶端经后鼻孔达鼻咽部, 应用5 mL注射器给气囊充气, 打入气体约8~15 mL, 让气囊膨胀压迫出血点, 以达到刚能止血为度, 固定鼻外指示气囊于鼻旁。填塞时间约为48~72 h。凝胶止血气囊表面的凝聚纤维是一种亲水纤维, 遇水后变成凝聚, 较柔软, 既保持了填塞物的湿度, 能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填塞时与鼻腔黏膜摩擦小, 且不与鼻腔黏膜粘连, 对鼻腔黏膜无损伤。拔除气囊时也不会造成新的创伤。非常适合鼻腔内不规则解剖结构的填充。另外, 气囊可随鼻腔形状而膨胀, 不但压迫均匀, 且有弹性, 不影响鼻腔黏膜局部血运, 所以不会造成黏膜的压迫损伤。气囊表面的凝胶纤维可通过气囊充气膨胀, 到达止血部位, 聚集血小板, 从而抑制出血, 可同时达到压迫止血和药物止血的目的。止血效果确切, 同时具有创伤小, 鼻腔黏膜损伤恢复快的优点。由于填塞及拔除一步完成, 经治患者痛苦少, 易于接受, 即使年龄小及不配合的患者, 甚至休克昏迷的患者, 也可一次完成填塞, 而且止血效果好, 拔除后再出血率低。医生操作简单、快捷, 只要沿总鼻道鼻底方向插入, 既可迅速完成操作。非常适合各类鼻出血患者的局部填塞治疗。

参考文献

[1]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2010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罗安平, 陈英茹.鼻腔填塞诱发肺性脑病死亡1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5 (5) :234.

[3]朱任良, 伍映芳, 刘春林, 等.气囊填塞止血法在血液病鼻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 (2) :88-89.

[4]周兵, 崔卫新, 王丹尼.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填塞物的选择及效果比较[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4, 11 (1) :59-60.

止血治疗 篇2

日常急救止血知识

1、指压止血(压迫止血)

用手指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的动脉压迫点上,用力将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中断血液流通达到止血目的。指压止血是较迅速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止住出血后,需立即换用其它止血方法。

①颞动脉止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屏前稍上方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用于头顶及颞部的出血。

②颌外动脉止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处,将颌外动脉压在下颌骨上。用于腮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③颈总动脉止血

把拇指或其余四指,放在气管外侧(平甲状软肌)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可触到颈总动脉,将伤侧颈总动脉向颈后压迫止血。用于头、颈部大出血。此法非紧急时不能用,禁止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防止脑缺血而昏迷死亡。。

④锁骨下动脉止血

拇指在锁骨上凹摸到动脉搏动处,其余四指放在受伤者颈后,用拇指向凹处下压,将动脉血管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上止血。用于腋窝、肩部及上肢的出血。

⑤尺、桡动脉止血

将伤者手臂抬高,用双手拇指分别压迫于手腕横纹上方内、外侧搏动点(尺桡动脉)止血。用手手部出血。

⑥肱动脉止血

将上肢外展外旋,曲肘抬高上肢,用拇指或四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施以压力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即可止血。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

⑦股动脉止血

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大腿根处可触摸到一个强大的搏动点(股动脉),用两手的拇指重叠施以重力压迫止血。用于大腿、小腿、脚部的动脉出血。

⑧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止血

用两手食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胫后动脉)止血。用于足部出血。

⑨指动脉止血

将伤指抬高,可自行用健侧的拇指、食指分别压迫伤指指根的两侧。适用于手指出血的自救。

2、加压包扎止血

先用消毒纱布垫覆盖伤口后,再用棉花团、纱布卷或毛巾、帽子等折成垫子,放在伤口敷料上面,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紧紧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度。伤口有碎骨存在时,禁用此法。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向血。

3、加垫屈肢止血

①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N窝放纱布垫、棉花团、毛巾或衣服等物,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绷带将屈曲的肝体紧紧缠绑起来。

②上臂出血,在腋窝加垫,使前臂屈曲于胸前,用三角巾或绷带把上臂紧紧固定在胸前。

③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加垫,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用三角巾或长带子将腿紧紧固定在躯于上。

4、止血带止血

用于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伤肢损伤无法再复原时,才可用止血带。因止血带易造成肢体残疾,故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止血带有橡皮制的和布制的两种,如果没有止血带时亦可用宽绷带、三角巾或其他布条等代替以备急需。

①橡皮止血带止血

先在缠止血带的部位(伤口的上部)用纱布、毛巾或受伤者的衣服垫好,然后以左手拇、食、中指拿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绕肢体缠两圈,并将止血带末端放入左手食指、中指之间拉回固定。

②就便材料绞紧止血

止血治疗 篇3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87-02

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大量出血一般指在短期内的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减少20%以上。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主要见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损害、胃癌和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体征。急性大量出血死亡率约占10%,60岁以上患者出血死亡率约占30%~50%[1]。故对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患者应立即给予补充血容量,有条件的医院行内镜检查及治疗,同时联合内科药物止血治疗。

1局部药物止血

1.1口服止血剂,主要用于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胃黏膜血管收缩,低温有利于胃黏膜病灶止血,胃壁于20℃时血流量减少50%。因此可用去甲上腺素80mg + 生理盐水(或冰水)100 ml ,分次随意口服或经胃镜管注入。30~60分钟1次,重复使用3~4次无效者则停用。此法不主张高血压患者使用。

1.2内镜直视下止血,孟氏液(碱式硫酸亚铁),其止血机理在于可使胃壁痉挛,出血面周围血管机理收缩并有促使血液凝固作用,闭塞出血血管而达到止血目的,一般采用5%孟氏液30~50ml经内镜或胃镜管给药,每隔1~2小时重复,可用2~3次。如用药前能清除胃内积血则效果更佳。或用凝血酶500u~1000u经内镜直视下喷洒止血。用药同时应给予H2受体拮抗剂(H2RA)或质子泵抑制剂(PPI)等能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避免低PH环境使凝血酶失活而影响疗效。

2全身药物止血

2.1抑制胃酸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在各种病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中,胃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抑制胃酸分泌,提高PH值,有利于止血治疗。血小板聚集及血浆凝血功能所诱导的止血作用需在PH>6.0时才能有效发挥,相反,新形成的凝血块在PH<5.0时胃液中回迅速被消化而不利止血。理想的止血环境要求胃内PH值达到6.0以上。PPI可通过降低壁细胞中H+-K+-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2],是上消化出血特别是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药物,出血严重者,可用奥美拉唑80mg首剂静推,可使胃内PH值迅速达到6.0以上,再以8mg/小时的速度持续静滴。非严重出血者可用40mg,每12小时1次静滴或静推。H2受体拮抗剂(H2RA)其疗效不如PPI,目前比较少用,主要用于无条件使用PPI或预防出血,可选用雷尼替丁每次50mg,每6小时1次;或法莫替丁每次50mg,每小时1次静滴或静推。

2.2生长抑素(SS)极其衍生物。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的首选药物。SS为一种人工合成环状氨基酸14肽,可抑制生长激素的释放,选择性地直接收缩内脏血管平滑肌,并通过抑制胃酸、胃蛋白酶、胃泌素、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而且能明显减少门静脉血流量,同时减少肝动脈血流量,降低肝内血管阻力,减少门静脉主干血流量25%~35%,降低门静脉压12.5%~16.7%[3],明显减少奇静脉血流量,并可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使食管下段静脉丛明显收缩而达到止血。其止血成功率达90%[4],SS半衰期较短,约2~3分钟,用法先静推250ug,以后以250mg/小时连续静滴维持。奥曲肽为人工合成八肽生长抑素,作用能够机理与SS相同,半衰期1.5~2小时,用法为首次100ug静推,继次25~50ug/小时连续静滴续持,直至出血停止72小时,止血成功率达70%~87%。

2.3立止血 此药是从巴西矛头蛇毒液中提取分离精制所得的一种巴曲酶制成的制剂,具有类凝血激酶样作用及类凝血激酶样作用,可促进出血部位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形成而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急性出血者,一次2Ku静注,非急性出血,一次1~2Ku肌注或皮下注射。如患者血液中缺乏某些凝血因子,应补充后再用。

2.4 血管加压素(VP)主要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VP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内脏血管的收缩作用,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的压力,从而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国内常见垂体后叶素(血管加压素与缩宫素),用法为0.2~0.4u/ min,静脉持续滴注,止血后每12小时减0.1u/ min,减量后再出血,可重复使用,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只有达到上述大剂量,该药才能发挥止血效果,目前主张VP须与硝酸甘油合用,以减少VP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硝酸甘油还有协同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具体用法为0.2ug/min?kg静脉滴注。出血停止后,垂体后叶素减半应用,避免突然停药而引起再次出血。据有关报道,单独使用VP可使肝硬化患者静脉压力降低20%,止血率达58.3%,而加用硝酸甘油可使肝静脉压力降低25%,止血率达78.5%。有冠心病、高血压、心率失常、脑血管意外患者禁用VP。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1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717.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1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33.

[3]金燕芬,陈芬,田风,云南医药,2008,4(29)180.

三白止血胶囊治疗眼底出血 篇4

关键词:三白止血胶囊,眼底出血,治疗有效率

眼底出血是由于视网膜病变等诱发的一种非独立眼病, 在眼科疾病中的并发率较高, 主要症状表现为视物模糊、头晕和耳鸣等, 并且治疗效果受患者精神和情绪波动的影响, 假如救治不及时, 就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失明[1]。基于此, 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广大临床工作者共同思考的课题。目前本院在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选择的是三白止血胶囊, 成效显著, 为后期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眼底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 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年龄35~79岁, 平均年龄 (55.3±7.1) 岁, 男41例, 女45例, 其中单眼发病和双眼发病患者例数各32例和54例, 患者的病程发展在2~60 d之间, 平均病程 (35.2±2.1) d, 疾病种类: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外伤性眼出血、高血压动脉硬化、视网膜静脉堵塞、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1.2 方法

对以上86例眼底出血患者采用三白止血胶囊进行治疗, 具体的用药方法如下:首先针对患者的全身性疾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 主要涉及到了血糖、血脂和血压的控制, 之后再在此基础上服用三白止血胶囊, 3次/d, 5粒/次, 连续治疗3个疗程, 每个疗程为15 d, 每个疗程之间间隔3 d, 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的眼底和视力进行定期检测, 用药前后进行心、肝、肾功能及其血、尿常规检查。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在用药治疗后视力达到0.8或提高4行以上, 亦或是恢复到发病前水平, 眼底水肿和出血完全吸收;显效:视力达到0.6~0.8之间或提高3行以上, 眼底出血基本吸收;有效:视力达到0.3~0.6之间或提高1行以上, 眼底出血部分吸收;无效:视力无增加或下降, 眼底出血无吸收或者增多。治疗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

2 结果

以上86例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 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33例、27例、18例和8例, 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0.70% (78/86) 。

3 讨论

眼底出血的致病因素较多, 如高度近视, 眼底、视网膜血管炎, 视网膜血管瘤等局部病变, 或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全身病变, 并且该疾病具有常见性、易反复、病程长的特点, 假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就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的影响。

目前西医疗法主要侧重于对症治疗, 以临床表现和症状为依据进行针对性治疗, 在治疗手段的选择上主要包括用抗血小板凝聚剂、纤溶剂、激光疗法治疗, 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 但是对于新生血管的形成却不能有效阻止, 同时在预防病情反复、视力的恢复及其瘀血的吸收等方面与中医疗法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中医理论中指出, 眼底出血的发生与血脉淤滞、血滞眼络、气血运行迟缓具有密切相关性, 在不通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血溢, 这是该疾病产生的根本成因。由此可见, 治疗的重点是疏淤通络。调查研究中, 对86例眼底出血患者均采用三白止血胶囊治疗, 该药物属于熊胆粉、鱼膘及其三七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熊胆具有明目退翳、心经、入肝、胆, 性寒、味苦、无毒, 凉肝熄风的功效;而鱼膘具有无毒、味甘、性平、滋养筋脉、止血、入肾经、消肿、散瘀、补肾益精的特点和作用;三七粉则具有行血不伤新、止血不留瘀血的优点, 且止血衄、去瘀损、功能补血、入肝、胃经、大肠经、肺经、心经, 无毒、味苦回甜、性温、能通能补的功效、除此之外, 以上几种药物具有天然性、原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制备工艺简单和不具毒副作用等优势, 因此也极易被广大患者接收。

张雪[3]等以54例眼底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采用三白止血胶囊进行治疗后观察发现, 明眼底出血吸收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89%, 其中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所导致的眼底出血情况在治疗有效率上达到了85.00%, 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导致的眼底出血情况在治疗有效率上达到了90.00%, 外伤、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所导致的眼底出血症状在治疗有效率上达到了100.00%。

综上所述, 以上调查研究结果与本文的调查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 更进一步说明了采用三白止血胶囊治疗眼底出血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在后期的临床治疗中, 针对眼底出血患者的治疗, 尽可能的选择三白止血胶囊进行治疗, 可以促进患者的治疗和治愈。

参考文献

[1]张君, 付同胜, 杨悠兰, 等.参水川胶囊治疗眼底出血48例.吉林医学, 2012, 33 (2) :280-281.

[2]马小飞.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临床观察.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 (14) :86-87.

止血包扎 篇5

野外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外伤,在体表形成伤口,有时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甚至骨折。严重外伤可合并颅脑、心肺、腹腔脏器损伤。

身体表面形成伤口后外界细菌、异物进入伤口,可引起感染。有血管损伤时出血多,能导致休克。因此,现场伤口处理很重要。

伤口处理的目的1、防止伤口进一步污染,减少感染机会。

2、止血,防止出血过多,预防休克。

伤口的判断

现场处理时,要仔细检查伤口,注意判断伤口的位置、大小,污染程度,血管、神经、肌肉、肌腱损伤及骨折情况。也要判断是否有颅脑及胸腹损伤。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判断有无休克。要根据不同的伤口做不同的处理。

伤口的处理

1、一般伤口处理

一般伤口较浅,不伴血管神经损伤,容易止血。现场有条件时,有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伤口周围皮肤用75%酒精消毒(注意不要让酒精进入伤口)。然后用无菌敷料包扎。如现场无条件,可用洁净布料、毛巾、衣物等压迫伤口,速转送到医院进行清创、缝合术。

2、头部受伤

头部受伤了怎么办?头皮血运丰富、出血较多,常伴有颅骨骨折和颅脑损伤。头部伤口要尽快用无菌敷料或洁净布料压迫止血,出血较多时用手按压约15分钟可达止血目的。头部伤口包扎较困难,可用三角巾、尼龙网套等固定敷料。

3、手指伤口

手指最常见的是刀割伤,伤口较齐。受伤后用创口贴直接包扎,能起到止血消炎作用。创口贴缠绕不要太紧,过紧压迫手指静脉反而不易止血。

手指外伤常合并肌腱断裂。手指有伤口时都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要肌注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同时进行清创缝合术。

手指切割伤有时造成指端缺损、出血不易止住。要立即用无菌敷料压迫伤口,同时用手掐住手指两侧,能达到良好止血目的。然后到医院进行残端修整术。

4、伴有大血管损伤的伤口

严重创伤造成大血管断裂,出血多,易造成出血性休克。因此,有效地止血是争取抢救时间、挽救伤员生命的重要措施。

伴有大血管损伤的伤口较深,出血多,伤口远端脉搏搏动消失,肢体远端苍白、发凉,伤口内可见血管断端喷血,肌肉断裂外露。

有时判断是否有大血管损伤较困难。现场急救时遇有出血多的伤口先按血管损伤处理,待转送医院后进一步检查治疗。

止血

止血是防止休克,挽救伤员生命的重要措施。有效地止血能赢得将伤员转送到医院进行抢救的宝贵时间。

止血方法:

1、伤口压迫止血

多数伤口通过纱布或其他可利用的物品(如毛巾、手绢、洁净的衣物等)压迫到伤口上可达到止血目的。

操作要点:纱布厚度要够,覆盖面积要超过伤口,加压包扎。

2、指压止血

用手指压在动脉上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达到止血目的。指压止血法用于出血量大,有血管损伤的伤员。

操作要点:准确掌握动脉压迫点,压迫力度要适中,压迫10~15分钟。

常用指压止血部位:

锁骨下动脉压迫点

在锁骨上缘中点用拇指将动脉向下压迫,用于上肢大出血伤口止血。

肱动脉压迫点

肱动脉在上臂中段内侧,位置较深,在肘窝位置表浅。伤口在肘部压迫上臂中段肱动脉。

前臂及手出血时在肘窝处摸到肱动脉搏动后用拇指按压可达良好止血目的。

桡、尺动脉压迫点

桡、尺动脉在腕部掌面两侧。腕及手出血时,要同时按桡、尺两条动脉方可止血。

手指动脉压迫点

指端出血时用拇指和食指压迫手指两侧的血管即可止血。

股动脉压迫点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偏内能摸到股动脉强大搏动。用双拇指向外上压迫,用于下肢大出血。

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压迫点

在内踝后侧(胫后动脉)及足背第1、2趾间同时压迫,用于足部出血。

3、填寒止血

伤口大时往往存在大的空隙,这时要用纱布将空隙填塞压实,方能达到良好止血目的。放置纱布范围要大,超出伤口5~10公分,这样才能有效止血。纱布放好后用绷带加压包扎。

现场如无纱布,可用三角巾、毛巾、衣物等可利用的物品代替。

4、止血带止血

有大血管损伤,出血量多时要用止血带止血。止血带要压住动脉才可止血,但压力不可过大,否则不利于伤口凝血作用的形成。不能用电线、尼龙绳等无弹性的绳索代替。并且每隔1小时要放松5分钟。放松期间要用指压法压迫大血管以减少出血。

包扎

快速、准确地包扎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污染的作用,有利于转送和进一步治疗。

1.绷带包扎

手臂、小腿等部位用一般的反转缠绕包扎法,头部用反回包扎法,手脚用八字包扎法。

2.三角巾包扎

三角巾可以包扎身体的许多部位,用头顶帽式、风帽式、面具式包扎头部。折成条状包扎眼部与膝部。折成燕尾式包扎双肩与胸背臀部。

3.尼龙网套包扎

尼龙网套有良好的弹性,使用方便。头部及手指不易用绷带包扎的部位可用尼龙网套。

4.自粘贴包扎

止血治疗 篇6

资料与方法

20例患者年龄22~39岁,孕周36~41周,初产妇13例,经产妇7例。

术中出血原因及出血量:其中前置胎盘7例,胎盘早剥2例,胎盘粘连2例,子宫收缩乏力9例,子宫体部出血9例,子宫下段出血11例。出血量用称重法计算:<1000ml 5例,1000~1500ml 7例,>1500ml 8例,最多者达2500ml。

宫腔填塞纱布条的特征:剖宫产术中胎盘胎膜娩出后子宫收缩乏力,出血多或胎盘剥离面活跃出血,经按摩子宫,缩宫素子宫壁注射及静脉注射,宫腔内出血点缝扎及生物蛋白胶喷涂等方法处理后仍不能控制的出血,给予输液输血等相应治疗,即行子宫腔内填塞纱布条,填塞前一定要除外胎盘胎膜的残留,清点好纱布及器械。

填塞纱布条的方法:宫腔纱布是我院自制的,规格为4层纱布,宽8cm,长2m,填塞时用卵圆钳将纱布条自宫底依次填紧,尤其注意填塞紧两侧子宫角部,至子宫切口处,另一端自宫颈口送入阴道内,然后依次填塞子宫下段,一定要塞紧。观察无活动性出血,缝合子宫切口,最好从切口两端向中间缝合,在中间打结。缝合时一定要注意勿缝合住纱布条,以免取出困难,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宫缩剂促宫缩,并保持外阴清洁。其中1例于术后并发DIC,行子宫全切术。

纱布条取出:于术后24~36小时取出,以免发生感染。取纱布条前先静脉滴缩宫素,做好输血准备,9例同时肛门放米索前列醇200μg,取纱布条时严格外阴消毒,慢慢抽出纱布条,抽出时均无困难,抽出纱布条后半小时无活跃性出血送回病房。

结 果

术后3天内体温37~38℃ 15例,38~38.5℃ 4例,給予抗炎促宫缩治疗后,3天后体温均恢复正常,无臭味。乳汁分泌良好,正常母乳喂养,腹部切口甲级愈合,无晚期产后出血,无产褥感染,产后3天、7天、14天随访无异常,产后42天随访子宫恢复良好。

讨 论

立痔止血膏治疗痔出血效果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 省中医院 肛肠科门 诊2013年3月~ 2014年3月就诊的痔出血患者44例 ,随机分为分为立痔止血膏组(治疗组)和马应龙痔疮膏组(对照组), 每组各22例。 剔除失访患者2例,最终纳入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1~65岁,平均(49.5±10.1)岁。 治疗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48.6±11.2)岁; 对照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49.2±10.4)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订的《痔临床诊治指南》[3]。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医药学会肛肠科学会制订的《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

1.3 纳入标准

符合痔病(内痔、混合痔)西医诊断标准者,内痔临床分期为Ⅰ、Ⅱ期者,混合痔中的内痔临床分期为 Ⅰ、Ⅱ期者;符合湿热壅滞证中医辨证者;内痔、混合痔痔出血急性发作在5 d以内;年龄18~6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痔病西医诊断标准;不符合湿热壅滞证辨证标准;年龄<18岁或>65岁;内痔、混合痔中的内痔临床分期为Ⅲ、Ⅳ期者;痔疮出血合并有中度以上贫血和(或)嵌顿者;伴有直肠息肉或结肠病变者,合并有腹泻、呕吐或肠梗阻者;伴有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周皮肤病等肛门局部疾病患者;慢性胃炎,胃、 十二指肠溃疡,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如心脑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治疗前1周内曾使用对内痔、混合痔有治疗作用的药物者;正同时在进行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或正在使用与试验药近似治疗作用的药物;受试者不愿意参加试验或不配合治疗者。

1.5 给药方法

治疗组给予立止痔血膏,对照组给予马应龙痔疮膏每日早晚注入肛内, 疗程为7 d。 观察时点为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

1.6 观察指标

1.6.1症状评分

参照文献[4-3]拟定。

1便血:无(0分),无便血;轻度(2分),排便时便中带血;中度(4分),排便时滴血;重度(6分),排便时射血。 2肛门坠胀疼痛:无(0分),无肛门坠胀疼痛;轻度(2分),肛门有坠胀感,疼痛程度较轻,不影响工作、生活;中度(4分),肛门疼痛明显,坠胀明显, 尚可忍受,对工作、生活略有影响;重度(6分),肛门疼痛,坠胀不适,难以忍受,严重影响工作、生活。3痔黏膜充血:无(0分),无充血;轻度(2分),稍充血;中度(4分),充血,色红;重度(6分),充血,色红或暗红, 黏膜糜烂,甚至可见出血点。4痔核大小(按钟表数记录):正常(0分),齿线部可见3、7、11点位黏膜有突起为正常;轻度(1分),一个痔核超过1个钟表数;中度(2分),一个痔核超过2个钟表数或二个痔核超过1个钟表数;重度(3分),一个痔核超过3个钟表数或三个痔核超过1个钟表数。 5脱垂:无(0分),无痔块脱出;有(1分),便时单个或多个痔块脱出。

1.6.2 疗效评价

参照文献[4-5]拟定。

1.6.2.1疾病疗效评定1治愈:症状消失,痔消失;2好转:症状改善,痔缩小;3未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

1.6.2.2症候疗效评定1临床痊愈 : 无便血 , 肛门镜检发现痔区黏膜正常,无肛门坠胀疼痛,痔核明显缩小,无肛门肿物脱出。 2显效:便后无出血,肛镜检查内痔黏膜轻度充血,肛门坠胀疼痛明显减轻,痔核红肿消退或明显消退,痔核变小,无脱垂。 3有效:便后出血较少,肛门镜检发现痔黏膜轻度充血,少许肛门坠胀疼痛,轻度脱垂。4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 或有加重。

1.6.3 安全性评价

若治疗中、治疗结束后出现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异常检查结果,应如实记录,必要时可进行复查,需判断是否与试验用药物相关。

一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检查无异常。 二级:较安全,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无任何处理可继续给药,安全性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三级: 有安全性问题,有中度不良反应或安全性检查指标有轻度异常,给予简单的处理措施后可继续给药。 四级: 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安全性检查指标可见明显异常, 必须中止试验。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 、后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总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便血、痔黏膜充血水肿、肛门坠胀疼痛、痔黏膜充血、痔核大小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对于脱垂的改善不明显(P > 0.05)。 说明两组药物对于便血、痔黏膜充血水肿、肛门坠胀疼痛、痔黏膜充血、痔核大小的改善均有明显效果。 治疗后3 d,两组各症状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治疗后7 d肛门坠胀疼痛、痔黏膜充血及总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说明治疗组在治疗后7 d对改善肛门坠胀疼痛、痔黏膜充血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见表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 7 d 比较 ,▲P < 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治愈、好转、未愈3个等级,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症候疗效评定标准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见表2。

2.3 安全性评价

治疗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4.8%),安全性评价为二级,较安全,表现为轻度肛门瘙痒,考虑与药物应用相关,停药后不适症状可缓解,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对照组则未出现不良事件。 该研究所有患者安全性检测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痔病是最常见、最多发的肛肠疾病,我国对痔病的认识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民间素有“十人九痔” 之说。据20世纪70年代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 痔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而其中又以内痔最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9%[6]。 近年来,西方国家临床报道痔发病率为5.0%~13.3%[6]。

现代医学探究痔病病因研究以静脉曲张学说、肛垫下移学说、血流动力学说比较有影响力。 静脉曲张学说主要认为由于诸多原因都可引起痔区静脉压的升高,导致痔区静脉曲张淤血形成痔[7]。 Thomson提出的肛垫下移学说认为肛垫是肛门正常的解剖结构,肛垫上方的Treitz肌断裂导致肛垫下移,从而出现出血、 脱出症状[8]。 血流动力学说则认为痔是一个以血管为主要成分的组织,其充血或者肥大的基础可以是血液输入过多或者血液回流减慢[9]。 祖国传统医学则认为痔病是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外感六淫等一种或多种因素单独为病或合而为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湿热瘀血等浊气蕴结肛门而发的一种疾病。 历代医家探究痔病病因病机的历史较悠久,包括《素问·生气通天论》、《薛氏医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外科正宗》和《普济方》等都有描述[10,11,12,13]。

尽管痔病本身甚少危及性命,但平素诸多的肛门不适症状却令人困扰,长期以来,有关痔病的治疗手段层出不穷。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订的痔疮治疗原则是: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有症状痔的治疗的目的重在消除、减轻痔的主要症状,而非根治[2]。 并且手术疗法常伴随着诸多如切口疼痛、术后尿潴留等并发症,带给患者很大的痛苦,一定程度上不能避免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目前,对于Ⅰ、Ⅱ期内痔患者来说,非手术治疗仍占据着主导地位。 便血是痔病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的症状,早期的内痔以便血为主,少量的便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无严重影响,但长期便血或出血量较多可引起重度贫血甚至休克,危重时可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对于早期痔出血症状的诊治显得尤为重要。 就中医临床来说,痔的致病因素中以热邪致病多,表现为风热、湿热、燥热之邪合并为患。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直接提出痔病的主要病机为湿热下注、气血瘀滞。 对于痔出血的治疗,历代中医都很重视对热邪的清除,常采用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润燥等治。 朱丹溪更提出“痔疮专以凉血为主”。 历代治疗痔疮出血, 多从清热凉血着手,形成了槐角丸、凉血地黄汤等代表方。

广东省民间中医黄万有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总结出的立痔止血膏,在当地临床使用近50年,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主要成分为地榆、小蓟、马齿苋等。 地榆味苦、酸,性微寒;味苦沉降,酸涩收敛,微寒清热; 《本草纲目》谓“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 小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功专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木草新编》谓“小蓟,破血止血甚奇,消肿安崩亦效,去毒亦神”。 马齿苋味酸,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凉血止血之功效。 现代药物研究表明:地榆有收敛、抗菌、抗感染、止血等作用[14],小蓟能收缩血管并能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缩短[15],马齿苋对血管有显著的收缩作用,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有高度的抑制作用[16]。 本研究结果表明,立痔止血膏对于便血、痔黏膜充血水肿、肛门坠胀疼痛、痔核大小的指标改善有显著效果。 在治疗7 d后的观察点上,症状评分总分优于马应龙痔疮膏(P < 0.05),尤其在肛门坠胀疼痛、痔黏膜充血的改善方面优于马应龙痔疮膏(P < 0.05)。 研究过程中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民间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应当得到传承和发扬。 本研究因临床观察、 研究、收集病例时间短,收集病例数量较少,只能就立痔止血膏治疗痔出血的作用做初步探索,尚不能完全明确阐述该方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立痔止血膏治疗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广东省中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痔出血患者42例,分为立痔止血膏组(治疗组,21例)和马应龙痔疮膏组(对照组,2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3、7 d后的症状评分、疗效。结果 治疗7 d后,治疗组肛门坠胀疼痛、痔黏膜充血评分及症状评分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立痔止血膏治疗湿热壅滞型的痔出血患者效果好,见效快,值得推广应用。

止血治疗 篇8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止血,药物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常出现的急重病症, 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或胰管出血, 有较高的病死率 (40%) , 故需及时明确的诊治, 上消化道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90%[1]。消化性胃溃疡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原因, 此外还有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和胃癌等。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有呕血、便血等, 血压也发生改变, 根据这些临床特征评价比较内镜止血和药物止血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等基础治疗。试验组给予消化内镜下止血。内镜检查或治疗过程中发现出血, 按适应证给予相应的治疗, 首先采用止血夹夹闭出血部位, 然后用5%孟氏液喷洒或聚桂醇针局部用药,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采用套扎术, 此外还可以血凝酶针剂帮助止血。对照组则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 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埃索美拉唑, 一般采用埃索美拉唑针剂+口服磷酸铝凝胶。在两组的治疗过程中均给予生理盐水, 防止水肿而导致进一步出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在治疗72 h内的症状情况, 如呕血、黑便、贫血、血压等。72 h内避免剧烈活动, 以免因活动造成出血, 否则无法判断治疗是否止血成功。患者在两周内进行复查, 检查血常规、便常规, 复查止血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72 h后, 试验组呕血、黑便、贫血症状、血压明显缓解, 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大便常规阳性例数和再次出血例数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从笔者所在医院近三年的治疗效果来看, 内镜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且治愈后复发率降低。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 内镜越来越多用于治疗消化道活动性出血、静脉曲张出血等[2]。内镜止血的成功率较高, 但是要求操作者有较高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 并且掌握正确的治疗时机。

上消化道出血的24~48 h内行内镜治疗是最佳的时期。临床上常见的内镜治疗法有局部药物注射法、药物喷洒法、皮圈套扎法、机械压迫法等[3]。内镜治疗是一种非手术的介入治疗方法, 危险性相对较低, 部分学者鼓励采用内镜治疗法, 若输血量超过3200 ml, 并且有呕血、黑便、低血压的再次出血的患者不适合[4], 此外直径>3 mm的动脉出血也不主张内镜治疗[5], 上述情况应该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总的来说, 要根据上消化道出血灶在内镜下的具体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 可联合应用多种内镜下止血方法[6], 也可以联合药物止血和内镜止血, 提高止血成功率。医护人员应提醒患者在治疗72 h内避免剧烈活动, 以免因活动造成出血, 否则一方面无法判断止血是否成功, 另一方面一旦再次出血, 一般无法采用内镜止血, 止血效果不理想, 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 争取抢救时机[7]。

综上所述, 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止血治疗效果理想, 具有安全方便、创伤性小等优点, 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药物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是效果较差, 建议在内窥镜治疗的同时, 同时给予适当的药物止血治疗。此外笔者所在医院可增加内镜配制, 普及内镜技术, 提高内镜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 对诊治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消化道出血做出临床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勤, 杨明刚, 王晨林.18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内镜下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华实用医学, 2003, 5 (20) :109.

[2]王立明, 黎红光, 应春晓, 等.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止血治疗与药物治疗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 2012, 24 (7) :175-176.

[3]Palmer K, Nairn M.Management of acute gastrointestinal blood loss:summary of SIGN guidelines[J].BMJ, 2008, 18 (337) :928.

[4]冯姝婷, 李艳.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9) :113-114.

[5]张秋瓒, 赵魁, 王邦茂.内镜下止血夹治疗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 2009, 15 (2) :146.

[6]唐建华, 刘文超.92例急性非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8) :512-513.

止血治疗 篇9

关键词:球囊压迫法,产后止血,治疗效果

产后出血是指在产妇分娩后24h内,产妇出血量大于500ml。其作为妇科严重的并发症常常危及患者的健康,严重时会导致产妇死亡。 据调查,目前我国产妇死亡主要原因是产后出血[1]。 产后出血主要成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产妇软产道裂伤、产妇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和产妇自身凝血功能障碍。 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从2014 年11 月~2015 年4 月通过球囊压迫法治疗产后出血患者。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 年11 月~2015 年4 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就诊的产后出血患者48例,患者年龄20~42(28.7±4.3)岁,孕周28~41(33.7±2.3)w。孕次0~2次。在48例患者中自然分娩者18例,剖宫产者30例(包括胎盘早剥者4例,DIC者1例,前置胎盘者9例,胎盘植入者3例以及妊娠高血压患者13例)。患者在分娩后24h内出血量在1500~3000ml。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2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怀孕周数以及出血原因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对于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如下:(1)产妇出血速度快,在分娩后2h内出血量超过500ml;(2)自然分娩或剖宫产者在使用宫缩剂以及静脉注射钙剂或盐水温敷子宫等多种保守治疗均没有效果;(3)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其他机体器官有衰竭现象出现。以上症状出现(1)(2)或(2)(3)任一组合者均认为出现产后出血症状。

1.3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切除手术,一般采用该法的患者为其他方法抢救无效,且产妇生命存在危险时采用。 观察组患者采用球囊压迫宫腔法进行治疗。 一般采用16 号导尿管,预先将1ml气体充入导尿管的球囊中,保持气囊的膨胀,检验气囊是否存在漏气,之后弃去球囊上端一些导管,保证最终有3 个导管流出口即可。 将球囊内的气体抽出后,手术者一手将患者宫底固定,另一手采用卵圆钳缓慢将球囊导管放置于患者宫腔内部,同时采用50ml注射器将适量生理盐水缓慢注入球囊,直到推注时遇到阻力时停止推注,一般推注体积为400ml。 在推注生理盐水的同时导管另一端搜集出血血液,并记录宫腔的出血量[2]。一般该法中球囊的放置时间为24h,如果过程中压力影响不大时也可放置48h。 球囊取出时要注意其内部的压力值,同时对注入球囊的液体量与放出的液体量进行比较,检查两体积是否一致。 采用会阴消毒的50ml注射器,将导管球囊中的液体吸出,使得球囊变小,即可取出球囊。 手术结束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理体征,谨防有体内出血的状况发生,并采用常规抗生素防止术后感染。 并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监测,控制其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的下降值。 与此同时,对患者宫底高度每小时进行一次测量,关注其宫底是否上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术后的止血率以及住院时间,康复程度等的比较应用 χ2检验,P<0.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的止血率为100%,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止血率也为100%,两组在术后止血率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两方法下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中患者的出血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比较两手术方法下的患者康复情况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产后出血一般是指在产妇分娩后24h内,产妇出血量大于500ml。其作为妇科严重的并发症常常危及患者的健康,严重时会导致产妇死亡。产后出血成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妇软产道裂伤:一般该裂伤出现于产道两侧,呈现为花瓣状,且伤裂严重时会导致宫颈血管大量出现。当该伤裂出现于阴道或深层组织时,出血量会加大。(2)产妇子宫收缩乏力:在产妇分娩时,有时胎盘虽已排出,但产妇子宫收缩力不够,子宫松弛,使得大量血液凝集在宫腔之中,阴道出血却较少[3]。(3)产妇自身凝血功能障碍:常见由于急性脂肪肝、死胎、羊水栓塞等引起。(4)胎盘因素:一般由于胎盘粘连、胎盘滞留或者部分胎盘、胎膜残留影响子宫收缩,最终也会导致产后出血现象的发生。

目前多采用如前列腺素、缩宫素、欣母沛、卡孕栓及钙剂等药物对宫缩无力者进行治疗,同时配合手法按摩子宫。 若上述治疗无效时可采用一些保守疗法:(1)髂内动脉法;(2)结扎子宫动脉法;(3)动脉栓塞纱布法;(4)宫腔填塞纱布等等。 当保守治疗也无效,患者依然出血量无法得到控制时,会采用子宫切除法。 众所周知,女性子宫不仅仅是激素靶器官,同时也能够产生许多激素(泌乳腺、前列腺素、松驰素)等生物活性物质[4]。而切除子宫的止血方法使产妇丧失生育能力,影响产妇卵巢供血使其其内分泌功能随之受到影响,同时给患者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重创,有时甚至导致医患矛盾激化。

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球囊压迫宫腔法治疗患者产后出血症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文中报道,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得到有效控制,止血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采用切除子宫法相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采用该法进行治疗时,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球囊压迫法进行产后止血疗效明显,且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志勇,李慧玲,李秀岩,等.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0):446-447.

[2]马庆宁,程海东.宫腔球囊压迫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10):854-856.

[3]孙霞,杨学会,姚宁璐,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99-100.

止血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及分组情况

全部病例来自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均经多项检查确诊为眼底出血。根据治疗方案将122例分为3组。止血祛瘀明目片联合云南白药治疗组63例, 男38例, 女25例;年龄22~78岁;视网膜静脉阻塞11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0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视网膜病变6例, 外伤性眼底出血7例,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6例, 老年性黄斑变性8例,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炎5例。云南白药治疗组23例, 男14例, 女9例;年龄21~60岁;视网膜静脉阻塞5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7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视网膜病变3例, 外伤性眼底出血4例,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例, 老年性黄斑变性3例。止血祛瘀明目片治疗组36例, 男21例, 女15例;年龄21~60岁;视网膜静脉阻塞5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5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视网膜病变3例, 外伤性眼底出血5例,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例, 老年性黄斑变性3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炎4例。所有病例均观察治疗30天, 治疗不足30天或30天以上者, 不在统计范围。三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分布大体一致。

1.2 治疗方法

止血祛瘀明目片联合云南白药治疗组给予止血祛瘀明目片5片口服, 云南白药粉剂0.4g口服, 均每天3次;云南白药治疗组用云南白药0.4g口服, 每天3次。止血祛瘀明目片治疗组给予止血祛瘀明目片5片口服, 每天3次。3组同时均配合常规治疗, 加服维生素C、芦丁片、钙片及肌苷。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视力达1.0或患者自觉达到发病前视力, 眼底出血基本全部吸收;显效:视力提高3行以上或达到0.3以上, 眼底出血基本吸收, 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视力提高不足3行或在0.3以下, 眼底出血部分吸收, 患者自觉症状有改善;无效:视力提高不足1行, 眼底无改变, 患者自觉症状无改善。治愈、显效、有效相加为总有效。

2 结果 (表1)

由表1可见, 止血祛瘀明目片联合云南白药治疗组疗效高于另两组, 三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为17.08、13.42, P均<0.05) 。不同原发疾病患者眼底出血治愈率也有差别, 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视网膜病变最高, 老年性黄斑变性最低。

观察还发现随着治疗时间延长, 止血祛瘀明目片联合云南白药治疗组治愈率逐渐提高, 其中治疗10天以内者治愈4例 (9.8%) , 治疗20天治愈者11例 (26.8%) , 治疗30天治愈者26例 (63.4%) 。在治疗期间三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例 (%) ]

3 讨论

眼底出血症是眼科常见病之一, 相当于中医眼科的“暴盲”、“云雾移睛”眼病, 易反复发作, 主要与热邪侵袭、血热狂行, 或肝阳上亢、阴虚内热及气滞血瘀有关, 血不循经, 泛溢络外, 是多种眼病所致的视网膜血管损害, 其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是微循环障碍, 具体表现为视网膜水肿、充血、渗出、出血及新生血管形成[1]。很多眼底出血症的原发疾病是高血压、糖尿病, 危害视力严重, 并发症多, 严重者可以致盲。云南白药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葡萄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止血祛瘀明目片对急性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渗出肿胀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其主要药物成分生地黄、牡丹皮、墨旱莲等, 可凉血止血, 增强微血管弹性而防止再出血;丹参、生蒲黄、赤芍等活血化瘀, 改善视网膜微循环, 提高视网膜对缺氧的耐受力, 促进积血吸收;决明子、菊花、车前子、茺蔚子等养肝明目, 消除视网膜水肿, 提高视力[2]。云南白药和止血祛瘀明目片联合运用, 通过不同途径, 不同的作用方式, 互相增强治疗效果, 能更好地促进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出血吸收, 改善视网膜供血、供氧, 促进水肿、渗出吸收, 有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眼底出血。本次分析表明, 应用云南白药和止血祛瘀明目片联合治疗眼底出血效果好于单用其中一种药物, 对不同原因的眼底出血治愈率有差别, 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视网膜病变最高;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 治愈率、有效率均有明显提高, 提示眼底出血患者要坚持用药。对于反复出血, 连续用药3个月以上, 出血吸收不明显的要结合激光治疗, 有玻璃体积血, 可考虑玻璃体切割手术。由于本次观察的病例资料有限, 结论尚需临床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惠延年.眼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69-170.

止血治疗 篇11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止血钛夹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内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如果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对于患者的副作用比较大,并且治疗的时间也会比较长。然而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内镜下止血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1]。目前,采用胃镜止血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够有效止血,是一种首选的治疗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内镜下探查出血部位,采用胃镜止血钛夹治疗,并且在手术前后都需要对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26例,女14例。患者的年龄在19-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3.6)岁。

1.2方法首先将金属止血钛夹安装好,然后将持放器经胃镜钳道送入,到达胃镜前端,再送出止血钛,将止血钛夹两侧钛夹对准出血病灶,用力贴紧粘膜之后收紧止血夹。之后推动内芯滑动柄,将止血夹和内芯前端小钩脱离,将止血钛持放器退出。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病人的病情来决定放置止血夹的数量。随后对患者的准病灶喷洒生理盐水,观察4min左右来确认不再出血之后结束治疗。

1.3护理

1.3.1术前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会出现大便出血以及大量呕血的现象,患者和家属如果不了解疾病的具体情况会产生恐惧、焦虑的悲观情绪,甚至会产生濒死感,同时患者对于内镜下止血的治疗方法并不是很了解,对于这种方法治疗不是非常放心。因此,医护人员就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理病因等情况,并且介绍采用采用胃镜止血钛夹治疗的方法和优点,并且举出一些手术成功实例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这样才能使得患者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医护人员需要做到保持患者静脉通道的通畅,避免患者出现休克的现象,此外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和心理的变化,详细的做好相应的记录[2]。对于患者呕吐、便血的情况也要做好记录。在患者呕吐的时候需要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从而防止出现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的现象。在必要的时候需要给予患者氧气支持。在手术前需要对手术中需要用到的仪器做好准备工作,如做好内镜调试工作,做推送器和钳夹在体外分离预实验。准备好相应的抢救药物和心电护理仪的准备。

1.3.2术中护理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病情的观察,对患者的意识、血压、呼吸以及呕血和便血等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详细的记录。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就需要立即向医生回报,从而及时作出最快的抢救。密切观察患者呕吐物的形状颜色等,以便评估出患者的出血量。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从而防止误吸入气管导致窒息的情况出现。

1.3.3术后护理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病情的观察,对于患者的面色、血压、心律、呕血以及便血的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如果患者出现如腹部不适、脉搏加快以及血压下降的情况出现就需要及时告知医生,从而及早的作出相应的处理。如果需要可以进行再次钛夹止血治疗。对于患者的饮食方面,患者需要在术后禁食2-3d,如果患者不再出现出血的现象就可以转为半流质食物,在术后的7d后可以过度到少渣软食[3]。在患者进行半流质的饮食期间需要加强营养,忌食辛辣、过热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患者需要做到绝对的卧床休息。患者在起床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用力过猛。在排便时需要保持通畅,禁忌用力排便。在术后1-3周病灶局部肉芽组织形成的时候,金属钛夹会自行脱落,并且通过肠道排出,如果钛夹过早的脱落会很容易使得患者再次出血,所以患者需要在出院前进行X线腹部平片检查[4]。

2结果

对所有患者采用胃镜止血钛夹治疗,平均每个出血灶用夹为3.5个。所有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止血失败,其他患者都成功止血。在术后3-4周后复查胃镜,患者都出现钛夹脱落的现象。止血钛夹夹子张开的最大范围为1.2cm,脱落的平均时间为9.5d。

3讨论

对于采用采用胃镜止血钛夹治疗的关键之处在于准确的释放止血钛夹,使得止血钛夹能够将出血的血管残端连同其附近组织紧箍,从而阻断出血血管的流动,达到止血的目的。在放置止血钛夹的时候需要将止血钛夹两侧钳夹对准出血病灶,这样才能够确保阻断血流,钛夹需要直立在粘膜上才为放置的成功[5]。在止血钳夹止血的过程中需要多个台夹,此时操作人员一般会出现紧张的情况,所以在此时就需要医护人员拥有比较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手术的时候做到镇定。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技能和心理素质的锻炼。对于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的相应护理措施也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关键措施,其恩呢刚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着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甘毓麟.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粘膜病变出血的内镜诊断和治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6):343.

[2]陈华生,钱俊波,陈天敏,等.金属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48例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2004,10(9):84-85.

[3]李辉,钱俊波.经胃镜止血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J].中国综合I临床,2007,23(6):510.

[4]姜琼,黄永辉,车筑萍.内镜下金属止血夹治疗消化道出血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9):1003-1005.

止血治疗 篇12

1对象与方法

1 . 1对象近几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患者, 6 0 例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 0 例, 女性1 5 例, 男性1 5 例, 平均年龄3 7 .5岁, 病程1 ~ 5 年;对照组3 0 例, 女性1 3 例, 男性1 7例, 平均年龄3 7 .1 岁, 病程1 ~ 6 年。所选病例均为肾性血尿, 比较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情况,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 5) , 具有可比性。

1 . 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 0 1 1版《肾脏病学分册》[3]肾性血尿诊断标准:至少3次新鲜尿沉渣镜检中有2次检查高倍镜发现红细胞≥3个为血尿, 或1 h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 0万个, 或1 2 h尿红细胞计数超过5 0万个, 尿相差镜检红细胞>8 0 0 0个/ml。

1.2.2纳入标准

1 . 2 . 2 . 1既往史有慢性肾炎。

1 . 2 . 2 . 2符合慢性肾小球血尿诊断标准, 尿化验镜下尿沉淀超过3 个/HP或> 1 0 万/1 h及> 5 0 万/1 2 h和肉眼可见血尿。

1.2.2.3高血压、水肿得到控制, 无肾功能减退。

1.2.2.4年龄6 0~6 5岁。

1.2.3排除标准

1.2.3.1连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囊破裂、尿路感染。

1.2.3.2近3 0 d内使用过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者。

1.2.3.3严重心、脑、肝等肾脏疾病患者。

1.2.3.4妊娠或哺育期妇女。

1.2.3.5精神病患者。

1 . 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原发病, 并且合理低盐饮食。注意保暖, 不要过劳, 禁服肾毒性药物。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补肾止血汤随证加减。药物组成有生地黄1 0 g 、黄芪3 0 g 、土茯苓1 5 g 、白茅根3 0 g 、小蓟2 0 g 、青蒿2 0 g 、旱莲草3 0 g 、仙鹤草3 0 g 、蝉蜕1 0 g , 随证加减, 如反复发病、有瘀阻加三七1 0 g , 丹参1 0 g 。观察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生化检查, 1 h及1 2 h尿红细胞计数。

1 .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 9 . 0 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和计数资料比较分别用t检验和 χ2检验, P < 0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2 . 1疗效评定标准参考 《中药新药治疗肾性血尿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1) 临床痊愈:血尿症状全部消失, 尿红细胞计数正常; (2) 显效:血尿症状明显改善, 尿红细胞计数降2 个分值; (3) 有效:血尿症状有所好转, 尿红细胞计数降1 个分值; (4) 无效:血尿症状无改善, 尿红细胞计数无变化。

2 . 2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 0 .0 % , 对照组为4 3 .3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 5) 。

尿红细胞变化情况,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尿红细胞定性、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组间治疗后比较, 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见表2 。

3典型病例

病例1 :叶某某, 女, 5 0 岁。2 0 1 5 年3 月6 日初诊。主诉:腰酸乏力, 患者有慢性肾小球肾炎3 年病史。现症:面色晦暗, 睡眠不好, 腰酸无力, 舌质暗红, 舌苔薄, 脉沉弱。检查B P :1 2 0 /8 0 mmHg , 尿常规:红细胞 (+ + +) , 镜检红细胞 (3 0 ~ 5 0) 个/HP , 尿相差镜检红细胞2 3 .8 万/ml, 9 0 % 源于肾小球。诊断:肾性血尿;为肾阴不足, 气虚血瘀;治以益气养阴, 化瘀止血。方用补肾止血汤加减, 方药:黄芪3 0 g 、土茯苓1 5 g 、山药1 0 g 、白术1 0 g 、生地1 0 g 、小蓟2 0 g 、丹参1 0 g 、旱莲草3 0 g 、仙鹤草3 0 g 、茅根3 0 g 、青蒿2 0 g 、蝉蜕1 0 g 、三七1 0 g 。水煎服2 次/d 。1 5 d为一个疗程, 连续服4个疗程后, 无不适症状, 尿常规:潜血 (-) , 镜检红细胞 (0 ~ 2) 个/HP , 尿相差镜检红细胞7 0 0 0 个/m l。

病例2 :徐某某, 女, 5 2 岁。2 0 1 5 年3 月2 6 日初诊。主诉:有慢性肾炎2 年病史。现症:头晕, 腰酸乏力, 睡眠不好, 下肢浮肿劳累加重。舌质淡, 少苔, 脉沉弱。检查B P :1 6 0 /1 0 0 mmHg , 尿常规:红细胞 (+ +) , 镜检红细胞 (3 0 ~ 5 0) 个/HP , 尿相差镜检红细胞2 4 万/ml , 9 0 % 来源于肾小球。诊断:肾性血尿;为肾阴不足, 气虚瘀阻;治以益气养阴, 化瘀止血。方用补肾止血汤加减, 原方加钩藤3 0 g 、黄芩1 0 g 、知母1 0 g 、蝉蜕1 0 g 、三七1 0 g 、牛膝2 0 g 。水煎服2 次/ d 。1 5 d为一个疗程, 连续服4 个疗程后, 尿常规正常、镜检红细胞 (0 ~ 2) 个/HP , 尿相差镜检红细胞7 0 0 0 个/ml。

4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 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状之一。中医认为肾性血尿的原因比较复杂, 涉及脾、肾两脏, 而导致脾肾两虚, 水湿内停, 由内外之因而转化为湿热, 伤及肾络[5], 出现血尿。临床本虚标实, 又有虚实夹杂的表现, 阴虚、湿热、血瘀多为肾性血尿的病机特点[6]。

西医认为造成肾性血尿的原因是肾小球过滤膜受损导致红细胞外漏。慢性肾性血尿可缓慢反复, 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肾性血尿临床治疗上有慎用收涩之药。慢性肾性血尿病又以肾虚为主, 病程长久, 而致血瘀的出现, 此时又使肾虚加重, 肾虚与血瘀, 互相影响加重病情发展, 在临证辨证时加用活血化瘀、清热化湿之品, 可起到更好的疗效。

临床上我们用自拟方补肾止血汤治疗肾性血尿, 具有补肾、利湿化热, 活血止血的作用。黄芪, 补益中气, 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增强免疫力、利尿和消除实验性蛋白尿和保护肾脏作用。生地, 清热凉血, 改善进行性肾功能衰竭, 对肾有保护作用。土茯苓, 清利湿热, 具有抗炎, 防血栓, 还有使血尿减少的作用。白茅根, 具有止血、利尿、抗炎,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临床治疗血尿, 与白芨有类似作用, 可缩短凝血、出血时间, 并有凉血止血, 降压利尿, 减少肾脏损伤的作用。旱莲草具有滋补肝肾, 凉血止血、调节免疫的作用。小蓟, 含有止血的有效成分咖啡酸, 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 而达到凉血止血的作用。蝉蜕, 具有抗过敏、减少血尿症状的作用。三七, 具有止血活血化瘀双向调节的作用。丹参, 能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栓, 改善肾功能的作用。甘草, 有抗炎、补气、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诸药配伍用以补肾益气、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治法。

本次临床研究表明, 补肾止血汤可以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 具有积极治疗的作用, 能够缓解和清除尿潜血取得较好疗效, 用中医药治疗肾性血尿, 前景广阔。

摘要:目的 观察补肾止血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作用与效果, 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性血尿6 0例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3 0例和对照组3 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补肾止血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的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均是3个月,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检查两组患者尿常规、尿沉渣红细胞计数。结果 (1) 治疗组总有效率9 0.0%;对照组总有效率4 3.3%。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1) 。 (2)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尿常规、尿沉渣红细胞计数,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结论 补肾止血汤可以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的临床症状, 具有补气活血、止血, 改善肾脏的作用。

关键词:血尿,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疗法,补肾止血汤

参考文献

[1]卜慧, 冯松杰.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J].吉林中医药, 2012, 32 (12) :1220-1222.

[2]崔久仁, 董延清, 血尿冲剂治疗慢性肾小球源性血尿[J].长春中医学大学学报, 2015, 31 (10) :996-997.

[3]陈香姜.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5-18.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57.

[5]朱晓赛.曹式丽治疗肾性血尿经验[J].河南中医, 2014, 43 (6) :1023.

上一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下一篇:预见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