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止血器(共8篇)
压迫止血器 篇1
介入手术是一种技术成熟的、安全的、微创的检查方法,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不断提高。介入术后应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或用传统的局部按压方法简单、方便、安全、止血效果好, 且缩短了患者的卧床时间, 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省时省力, 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6例, 其中男性患者17例, 女性患者9例, 年龄21—67岁, 所有患者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并排除以下情况:伴有皮肤病和高度皮肤过敏体质者, 明显周围血管病变者, 介入操作穿刺时有透壁损伤或穿刺失败者, 既往有周围血管并发症者。所有患者在接受诊治前均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300mg, 氯吡格雷片300mg, 术中均给予肝素100—200u/kg。术后使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后均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1适应症
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适应于经股动脉插管术后动脉穿刺点体外压迫闭合止血。
2止血原理
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遵循生理性止血的规律, 针对股动脉穿刺点采用体外压迫的方式使抵抗动脉内压力的对抗力增大, 促使血小板凝聚力增强, 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3机械原理
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是一种体外佩戴式的止血器械, 通过压板从体外直接在股动脉穿刺点上, 两条固定胶带直接黏在皮肤上, 利用螺旋手柄向下旋转加压达到止血目的。
4在完成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使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正规操作
(1) 介入手术皮肤消毒范围用生理盐水清洁后, 用无菌纱布擦干皮肤。
(2) 操作者确认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将动脉导管鞘拔出2cm, 然后确认股动脉穿刺点, 用无菌纱布覆盖, 将压板压在股动脉穿刺点的体表投影位置, 调整底座方向, 使胶带达到理想的黏贴角度。
(3) 另一位操作者将固定胶带围绕股部顺势加压箍紧并黏贴牢固, 胶带固定必须保证螺旋手柄和压板的平衡固定。
(4) 顺时针旋转手柄6圈左右, 对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加压, 确认压板对止血点加压平衡稳定时, 拔除动脉导管鞘, 再继续顺时针旋转手柄3圈左右压至穿刺点不出血。
(5) 检查足背动脉搏动应为略减弱不消失。
5松解、解除、活动、步行的时间 (见表1)
6使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优于传统压迫止血的好处:
(1) 操作简便、安全, 省时省力, 避免了拔除动脉导管鞘后的手压穿刺动脉15-20 min。
(2) 止血效果好, 不易出血、形成血肿, 下肢循环及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不易形成静脉血栓。
(3) 固定牢固, 受压力量均匀, 节省了盐袋压迫动脉穿刺处8 h。
(4) 制动时间短, 传统的手压法需制动肢体24小时, 易形成血管痉挛及下肢静脉血栓。
(5) 缩短了患者的卧床时间, 离床活动时间早, 不易使患者产生烦躁情绪。
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的心理护理 篇2
肝硬化会发生胃底静脉或食道的大出血,在临床上为了有效地止血,一般采取三腔两囊管通过机械压迫来进行止血,这种操作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要求,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有时会引起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疼痛及呛咳等不良反应,使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操作。因此,在进行压迫止血操作之前需要对患者做好心理上的护理,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插管,同时,在插管的过程中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并常规做好护理,尤其要做好心理方面的护理,以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并使患者的病情尽早恢复。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0例,贲门撕裂出血患者2例,无神经和精神方面疾患与缺陷,所有患者接受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
2心理护理
2.1插管前心理护理肝硬化并发胃底静脉或食道的大出血,一般病情非常危急,患者及家属心态焦躁、恐惧,非常希望医护人员能快速止血。三腔两囊管看起来比较粗长,尤其是其中的两个气囊,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了难以接受的心理压力,患者会感到恐惧或紧张,家长也变的忧心忡忡。此时,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该器械的可操作性,及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插管的必要性及意义。在和患者及家属交流的过程中,护士还要注意态度要认真、语言要柔和,要更多地给予关心照顾,让患者及家属从内心上感到安慰,使患者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同时,也取得家长的支持,家长在情感上支持患者,让患者放松心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插管。
2.2插管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在插管压迫止血的过程中,患者需要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体位,胸部会有压迫感,鼻部因机械刺激而产生疼痛,咽喉还会产生异物感,患者会出现寂寞、悲观、焦虑、紧张及烦躁等不良心理反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的心理反应,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护理:①护士要向患者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种种不适感,告诉患者要有耐心,并告诉患者这样治疗的好处。②护士在插管或机械压迫操作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还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边操作,边询问患者的感受,尽量把不良刺激减小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增加患者的舒适度。③护士要多和患者交谈沟通,了解他们有什么想法,表现出更多地关心,尽量帮患者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有一种被关心感,不要让患者有多余的担忧。④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可以让患者听听音乐,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⑤患者所在的病室要保持整洁、安静,确保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在物品摆放上也要有所讲究,给患者带来一种舒适感,还可以使患者保持较好的心情,更好地配合治疗,同时,还要防止患者出现情绪波动,影响到治疗。
在临床上针对这类患者,笔者认为,要重视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这樣可以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更加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病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俊英,陈俊,党群,等.影响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焦虑的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7):476.
压迫止血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53例, 男31例, 女22例, 年龄11~75岁。其中, 全脑血管造影术38例, 脑动脉瘤栓塞术15例, 术后均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腹股沟处穿刺点的压迫止血。
1.2 操作方法
动脉压迫止血器为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器械, 是通过自粘性无纺布粘贴于皮肤上, 使用前需先评估患者的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情况, 根据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裁剪无纺胶布的长度, 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仿生压板与穿刺点之间垫无菌纱布保护皮肤, 将胶布松紧适宜的粘贴于大腿及腰部皮肤上固定压迫器, 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螺旋手柄6周左右, 通过透明基座观察穿刺点有无继续出血, 酌情加压, 压力以能触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宜。
2 结果
53例患者中1例出现皮下血肿, 经冷敷后消散;2例出现穿刺点少量出血, 经及时巡视发现后给予调整动脉压迫止血器酌情加压, 未继续出血;1例对压迫器胶带过敏出现皮肤轻微损害, 解除压迫器后自行愈合。
3 护理
3.1 术后护理
术后将患者送入ICU病房常规监护, 重点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征、穿刺侧下肢的皮温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同时观察患者排尿排便及压迫器的固定情况, 患者翻身及便后要检查压迫器, 若发现压迫器移位或者穿刺点出血、血肿, 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3.2 穿刺点护理
术后通过观察透明基座与穿刺点之间无菌纱布上血渍的大小, 来判断有无继续出血。避免穿刺点周围皮肤和无菌纱布潮湿, 以利于观察有无血肿形成。健康教育中重点指导患者术侧下肢制动4~6h, 下床活动时术侧下肢避免承重, 逐渐增加活动量, 1周内避免用力和剧烈活动, 防止再次出血和穿刺点血肿, 防止出现假性动脉瘤[2]。
3.3 撤除止血器的方法
先用生理盐水浸湿胶布再揭开, 或先用温盐水浸湿后[3]再以180°角平着皮肤轻柔缓慢揭去胶布, 以免造成局部皮肤损伤。
4 讨论
有文献报道:股动脉穿刺后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出血发生率仅为1.52%[4], 与传统压迫止血法需盐袋压迫6h, 下肢制动24h相比, 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减少了患者的卧床时间, 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减少了尿潴留、股动脉血栓形成等问题的发生。所以,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53例行介入术后的患者均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 观察患者的舒适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患者舒适度增加, 并发症大大减少。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动脉压迫止血期,护理
参考文献
[1]祝秋萍, 于黎芳, 吴蓓蓓.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并发症与舒适度的观察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21) :2000-2001.
[2]曲虹, 周丽鹃, 梁国标, 等.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5) :453-455.
[3]陈俊红, 刘燕萍, 张伟峰.股动脉穿刺术后不包扎固定方法并发症的比较及处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14) :2707-2708.
拔点滴后快速压迫止血的新发现 篇4
1 常用方法
指压止血法是静脉出血最迅速的一种临时止血法, 是用手指按压在穿刺点上, 阻断血液通过, 以便立即止住出血。方法简单, 操作方便, 能迅速有效地达到止血的目的。
输液针头拔出后, 按压的时间正常人一般出血时间是1~3min, 凝血时间为2~8min, 血小板为10~30万/mm3, 按压针眼的时间与发生皮下瘀血有密切的关系。所以, 在临床护理中, 拔针后按压针眼的时间至少要3分钟, 有凝血机制障碍者, 还要延长按压时间。
2 笔者的发现
笔者在给自己打点滴时发现:当静脉输液完毕, 拔点滴按压一段时间后, 自以为好了, 但是稍微不注意, 又会继续出血, 止血不能持久, 好象针眼一点也没有愈合一样。
后来, 笔者每次打点滴时就做认真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发现:拔点滴后要想快速压迫止血, 仅靠压力的大小、位置和方向是不行的, 通过笔者自身多次实验发现在按压过程中, 如适当减小用力大小, 让血液渗出一点点后, 再用力按压可以大大缩短愈合时间, 一般是两分钟以内就行了, 比常用的方法要便捷快速的多。
3 止血机制
正常的止血步骤可分为两个阶段。人体受物理损伤后, 血小板会受到损伤部位激活因素的刺激, 出现血小板的聚集, 成为血小板凝块, 起到初级止血作用。接着血小板又经过复杂的变化产生凝血酶, 使邻近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互相交织的纤维蛋白使血小板凝块与血细胞缠结成血凝块, 即血栓。同时血小板的突起伸入纤维蛋白网内, 血小板微丝 (肌动蛋白) 和肌球蛋白的收缩使血凝块收缩, 血栓变得更坚实, 能更有效地起止血作用, 这是二级止血作用。
伴随着血栓的形成, 血小板释放血栓烷A2;致密颗粒和α颗粒通过与表面相连管道系统释放A D P、5-羟色胺、血小板第4因子、β血栓球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细胞生长因子、血液凝固因子Ⅴ、Ⅶ、Ⅻ和血管通透因子等多种活性物质, 这些活性物质通过激活周围血小板, 促进血管收缩, 促纤维蛋白形成等多种方式加强止血而产生效果。
血液凝固简称凝血, 是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 它是止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血过程是一系列凝血因子被相继酶解激活的过程, 最终生成凝血酶, 形成纤维蛋白凝块。迄今为止, 参与凝血的因子共有14个。其中用罗马数字编号的有12个 (从Ⅰ~Ⅷ, 其中因子Ⅵ并不存在) 。
机体凝血系统包括凝血和抗凝两个方面, 两者间的动态平衡是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流动状态和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机体的正常止凝血, 主要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 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 正常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
4 注意事项
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和快速止血, 在静脉输液完毕拔针时, 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将输液器调节开关关闭, 防止在拔针过程中药液漏入皮下。然后, 用左手食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 m m处绷紧病人手背皮肤, 右手持针柄, 并略将针柄抬高10°~15°, 快速拔针后, 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 也可交给病人或家属继续按压, 直到止血为止。另外, 除了按压时要注意用力的位置、大小和方向等外, 还要嘱患者在静脉穿刺拔针后局部暂勿用力, 如手背静脉输液或肘静脉穿刺时, 应防止拔针后腕关节及手臂负重, 从而尽可能减少针眼出血的可能。
5 抛砖引玉
人工流产后球囊压迫止血治疗1例 篇5
患者, 27岁, G1P0。因“停经52天, 要求终止妊娠”就诊。平素月经规律, 末次月经为2010年3月20日。我院B超检查见子宫大小为64mm×62mm×51mm, 妊娠囊25mm×23mm×11mm, 诊断为:早孕。患者要求进行无痛人工流产, 术前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均正常。入院后空腹下行芬太尼加丙泊酚静脉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 见宫颈中度糜烂, 钳夹宫颈前唇, 行负压吸引术, 术程顺利, 术中出血不多, 术毕, 擦拭宫颈, 见宫颈口有新鲜血液流出, 仔细检查, 宫颈12点近宫颈外口2cm处可见直径约3mm小血管出血, 压迫出血点可止血, 故立即缝扎出血血管, 因出血点位于宫颈管内, 宫颈组织又较硬, 缝扎效果不佳, 改用电刀电凝。因患者未曾生育, 担心过度电凝止血引起宫颈粘连, 止血效果仍不佳, 遂行阴道纱条填塞, 肉眼见出血渐止。观察1小时后发现填塞纱条有渗血, 故又改行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方法:宫腔置入16号Foley球囊导尿管, 囊内注入0.9%氯化钠溶液20ml压迫宫口, 观察无出血, 引流管内仅极少量积血, 同时给予患者补液及预防感染治疗。留置6小时后取出球囊导尿管, 取出过程顺利, 无再出血, 术后继续给予预防感染治疗3天。随访3月, 患者月经规律, 阴道无异常流血。
2 讨论
该患者经缝扎出血血管、电刀电凝、阴道纱条填塞3种止血方法均不见效, 分析其原因: (1) 患者宫颈中度糜烂, 糜烂面不大, 但深度深, 有变异血管, 术前对出血估计不足。 (2) 出血点位于宫颈管内, 缝扎有难度。 (3) 宫颈组织较硬, 结扎后易脱落。 (4) 电凝止血担心过度, 引起宫口粘连因而止血不彻底, 故在前几种方法都不奏效时改用宫腔水囊压迫止血, 止血效果明显。此方法简单易操作, 注入球囊的水量可根据出血情况选择, 最多可注入70ml, 但主要取决于出血情况及患者下腹痛耐受程度。其原理为导尿管球囊注液后囊内压力超过子宫血管压力, 迫使接近球囊的子宫血管闭锁, 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1], 且水囊具有可塑性, 水囊可改变其形状以充分填塞宫腔压迫出血点以达到止血的作用;水囊的弹性可使子宫的正常收缩不受影响, 只要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 局部血栓形成, 出血可渐止。球囊压迫期间应注意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防止球囊滑脱或宫腔积血。若球囊脱出, 可视阴道流血情况决定是否需再次球囊压迫。推荐球囊压迫时间不超过6小时[2], 以免时间过长造成局部缺血坏死。
总之, 宫腔内水囊压迫止血法应用于子宫或宫颈出血, 具有快速、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止血效果良好的特点, 且不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率, 副反应小, 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贺化梅, 李研芳.一次性输卵管造影通水管用于人流术中出血16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1) :168-169.
压迫止血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 我站接诊分娩产妇24例, 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针筒加以改良, 制成“阴道塞”用于足月妊娠产后阴道压迫止血法1例。该患者女, 25岁, 以“孕10月, 阵发性腹痛3 h”于2008年12月25日到我站就诊。接诊时查胎头已拨露, 20 min阴道分娩一男活婴, 出生体质量3500 g, 一般情况良好。产后6 min胎盘娩出, 发现阴道壁12点处距处女膜环口2 cm向内有一纵行裂伤, 直达穹隆部, 出血量多。
1.2 方法
在阴道拉钩协助下行阴道裂伤修补术, 因裂伤部位的特殊及此处阴道黏膜下组织很少, 缝合打结时, 缝线呈切割状, 不但不能缝合裂口, 反而导致裂伤面扩大渗血增加。无奈采取传统的纱布压迫止血, 因裂伤部位特殊效果不佳。欲用阴道成形术的阴道塞压迫止血, 考虑到影响产后恶露的排出, 故用50 ml一次性注射器的针筒, 加以改良 (减去两端呈圆筒状) 长8 cm, 外用15×30 cm的无菌纱布双层包绕, 纱布两端折于针筒内, 避免针筒断端对阴道及穹隆部的损伤, 有利于恶露的排出。并用0.5%的碘伏原液浸湿包绕的纱布, 起润滑及预防感染的作用, 放入阴道内压迫止血, “阴道塞”外端于处女膜环内。
2 结果
24h后取出“阴道塞”, 阴道无活动性出血。42d后门诊复查, 裂伤部愈合良好。
3 讨论
3.1 阴道压迫止血往往采用传统的纱布压迫止血方法, 此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切实可行的[3],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纱布卷的形态不固定、质软, 对阴道壁周围的压力不够, 特别是对阴道上侧壁的压力更难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 有时采用纱布压迫止血时, 还需要工作人员用手较长时间的按压止血, 增加患者的痛苦。如果纱布卷较小阴道填塞较松时, 达不到压迫止血的目的, 如果纱布卷较大阴道填塞较紧时, 影响产后恶露的排出, 影响子宫收缩及产后出血的观察。
3.2 使用50 ml一次性注射器的针筒, 加以改良用于足月妊娠产后阴道压迫止血的方法, 笔者在临床应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方法的优点是:50 ml一次性注射器取材方便、无菌、质硬、形态固定, 对足月妊娠产后阴道压迫止血型号合适, 对阴道壁周围的压力均衡, 用于足月妊娠产后阴道压迫止血效果好。特别是因裂伤部位的特殊性致使缝合困难, 如本文中例1应用此法简便易行效果好。因第二产程延长或滞产, 胎头压迫盆底组织过久, 阴道操作时间过长, 影响静脉回流致局部淤血、水肿坏死, 阴道黏膜“糟、脆”, 缝线对阴道黏膜呈切割状致使缝合困难、渗血多时, 应用此法行效果好。在临床应用时曾使用过20 ml一次性注射器, 因产后阴道松弛, 止血效果不理想。
3.3 使用50 ml一次性注射器的针筒, 壁薄腔大, 有利于产后恶露的排出及产后出血的观察, 不影响子宫收缩。
参考文献
[1]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 10:428.
[2]黄醒华.产时会阴裂伤的处理和预防.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3, 5 (9) :234.
压迫止血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56例产后出血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年龄20~42岁, 平均 (29.4±4.7) 岁, 初产妇20例, 经产妇36例。孕周33~42周, 平均 (37.3±2.4) 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15例, 剖宫产产后出血25例, 中晚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16例。出血因素:子宫收缩乏力30例, 前置胎盘10例, 巨大儿10例, 胎盘早剥4例, 胎盘粘连2例。
1.2 方法
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选择江苏爱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阴道分娩的产妇采取膀胱截石位, 消毒患者外阴、阴道, 并将单腔水囊置入患者宫腔底部, 并注入200~350 m L的生理盐水, 把导管固定在大腿内侧即可, 密切观察患者出血的情况。对于剖宫产的患者, 在子宫切口部位放置水囊, 并应用卵圆夹夹住导管, 自宫颈管至阴道送出, 注水, 把导管固定在大腿内侧即可, 密切观察出血的情况, 见患者无出血后缝合子宫切口, 注意避免缝到水囊。所有患者均在放置水囊后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子宫出血情况及宫底高度等, 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 给予缩宫素静点, 保持患者外阴清洁。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阴道出血15例, 占26.79%, 采取单腔水囊压迫止血后, 11例好转, 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少于200 m L, 占19.64%, 4例无效 (其中2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行子宫背带式缝扎+水囊压迫止血术, 2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好转) , 占7.14%;剖宫产出血25例, 占44.64%, 均有效, 24 h阴道出血量均少于300 m L, 患者平均住院日为5~9 d, 且产后42 d随访子宫复旧良好;中晚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16例, 占28.57%, 水囊放置24 h内阴道出血平均约100 m L, 24 h取出后亦无明显阴道出血。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 h后阴道出血量在500 m L以上, 临床上80%左右的患者, 其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 h, 产后出血是比较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 也是造成孕妇死亡的主要因素[3]。产后出血的几率占分娩的2%~3%, 然而实际上发生率更高[4]。临床上对于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很多, 如药物、按摩子宫等, 通过这些方法治疗无效时, 可进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 不过其成功率仅占42%, B-Lynch缝合术, 操作比较复杂, 情况比较紧急时, 会耽误对患者的抢救时间[5]。近年来, 子宫动脉栓塞书, 虽然成功率比较高, 不良反应少, 但是要求技术水平高, 且费用高, 很多基层医院无法推广。如果上述方法均没有效果时, 就要考虑切除患者子宫, 以保住患者生命。但是子宫切除后, 会对盆腔解剖结构造成影响, 卵巢血液供应及内分泌功能均会造成影响, 还可能会出现卵巢早衰的情况, 冠心病的发生几率升高, 提前出现骨质疏松症等, 对患者的身心均造成严重危害。此外, 子宫对于育龄女性十分重要[6]。
该研究中均采取单腔水囊压迫止血, 阴道出血15例, 占26.79%, 其中, 11例好转, 占19.64%, 4例无效, 占7.14%;剖宫产出血25例, 占44.64%, 均有效, 且产后42天随访子宫复旧良好;中晚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16例, 占28.57%, 24 h取出后亦无明显阴道出血, 此结果说明, 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压迫止血显著有效, 安全性好。这与这与周建波的研究中, 这与周建波[7]的研究中, 36例患者, 阴道出血10例, 占27.78%, 剖宫产16例, 占44.44%, 中晚期妊娠引产后出血10例, 占27.78%, 经单腔水囊压迫止血后均好转的结果一致。
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压迫止血是通过导管注水促使水囊慢慢增大, 进而对患者子宫形成一定的压力及刺激, 压迫创面, 同时水的流动性致使宫腔内的各点压力均匀, 促进子宫收缩, 进而起到止血的作用。其理论依据为: (1) 导尿管球囊再注入液体后, 其囊内的压力超过了子宫血管压力, 进而促使接近球囊的子宫壁血管发生闭锁, 实现物理止血; (2) 水囊可塑性好, 可改变形成进而填塞整个宫腔, 其弹性对子宫的正常收缩没有影响; (3) 如果凝血机制无异常, 可促进化学止血, 局部形成血栓, 出血停止[8]。
综上所述, 宫腔内置单腔水囊压迫止血治疗产后出血是有效的, 操作简单, 且剖宫产产后止血效果优于阴道分娩, 临床上是可行的,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肖卫荣.单腔水囊压迫止血用于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 13 (1) :66-67.
[2]杨娉, 肖俏.宫腔水囊填塞、宫颈钳夹及阴道纱条填塞在产后出血中联合应用的价值[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5, 31 (6) :473-475.
[3]吴买华, 刘婵, 周顺福, 等.宫腔水囊压迫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1) :76-77.
[4]洪秀梅, 林锦花.宫腔冰水囊压迫止血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5) :634-635.
[5]卢丹.自制宫腔水囊压迫止血联合欣母沛治疗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 2016, 35 (13) :133-135.
[6]崔景英.宫腔填塞纱布术与宫腔内水囊压迫止血术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疗效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24) :70-71.
[7]周建波, 陈淑华, 王晓春, 等.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23) :3206-3208.
压迫止血器 篇8
1课件的制作
“三腔管压迫止血”是在Microsoft Windows环境下利用Authorware7.0、Microsoft Word、WordPad、Note Pad等软件组织、编写、制作的界面美观、交互良好、图文声并茂、即时高效的学习软件。
1.1 课件的结构设计
课件基本内容包括:前言、止血原理、操作方法、护理要点、注意事项及自测题六个部分。课件的总结构如图所示:
1.2 课件的关键技术
利用 Flash 动画演示止血原理、注气顺序及意义、窒息发生的原因及救治方法等难以用语言和板书表达的内容。利用视频图像动态演示插管前准备、插管方法及拔管护理的全过程。利用自测题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自测题以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的方式出现。当学生给出的答案正确时, 屏幕上出现“恭喜你, 做对了”的提示;当学生给出的答案错误时, 屏幕上出现“对不起, 你错了, 别泄气, 再试一次”。这样的做题方式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测试、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也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2课件的应用效果
整个课件设在教研室的网教学系统之中, 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 也可用于网上教学。
2.1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研究表明人类的学习中94%的信息是由视觉和听觉获得[1]。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同样的内容只凭听能记住15%, 单凭看能记住25%, 而视听结合可记住65%[2]。该课件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实现了师-机-学生之间的对话。课件对每项操作的重环节如操作前的准备及操作步骤等, 均用录像显示;并以动画来演示止血原理及双气囊充气膨胀压迫胃底-食管下段破裂静脉这一止血过程。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直观, 解决了语言和板书无法解决的教学难点, 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2.2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受学时的限制, 对三腔管压迫止血这一内容, 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课与练习课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理论课1学时, 练习课3学时。而要想让学生在这4个学时中掌握三腔管压迫止血的止血原理、操作方法、护理要点、注意事项等是非常困难的。于是我们将三腔管压迫止血的多媒体课件设置在学院局域网上的网络教学系统中, 学生可以在上课前及课程结束后, 根据自已的学习情况和需要选择要学习或再学习的内容, 控制学进度、调整学习次序和学习内容, 充分体现了多维互动教学,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3 能及时给出反馈信息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的测试题, 可供课堂测试或学生课后复习和自测。这样就能使教师及时能了解学生对信息的掌握程度, 以便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自测题部分, 能对学生回答进行判断, 可以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晓娟, 邢敬龙, 陈爱霞, 等.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外科手术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3, 12 (1) :63-64.
【压迫止血器】推荐阅读:
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10-18
压迫止血06-13
桡动脉压迫器06-16
桡动脉止血器09-24
动脉压迫05-13
局部压迫07-11
水囊压迫法10-22
子宫压迫缝合术11-01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06-26
被生活压迫的伤感句子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