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迫者教育学读书心得

2024-05-20

被压迫者教育学读书心得(共7篇)

被压迫者教育学读书心得 篇1

《受压迫者教育学》这本书,我才刚刚开始看。多纳度.马赛多的这篇序言,让我对参与式、对话、体验、知识、理解、好奇心等有了不同层次的反思。特别是当回顾过去几年应用戏剧教学法开展发展工作时,重新觉察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本着何样的心态与精神对待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对话的对象。我很庆幸在这个节点时刻开始读这样一本书,让我可以带着觉察继续前行。

回想刚毕业那个时候的我,每次工作坊开始的前一天都无比兴奋和紧张,生怕忘记明天要进行的内容。两位香港的导师告诉我,头天把第二天的流程在脑子里过一遍,去想每个可能发生的细节,如此这般,就不会太紧张了。由于太焦灼于“流程”的完整,我往往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活动程序上,有时完全不知道参加者说了什么,无法给予回应。

那是很糟糕的,没有一个协作者是不会倾听的。而我那时,却走过了这样的路,从对他人感觉的迟钝,逐渐变得敏锐和好奇起来;从专注流程的进行,到真正地去听和理解参加者。虽然有时,某些参加者的观点也会给我的价值观带来猛烈的冲击,但我提醒自己,我们不只是在了解对方的观点是什么,而是他/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保持价值中立的态度,就更能理解对方。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从对方身上获取了弗雷勒所说的“知识”。

被压迫者教育学读书心得 篇2

关键词:保罗·弗莱雷 教育即政治 《被压迫者教育学》

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1921-1997)是20世纪巴西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以培养批判意识为目的的解放教育理论。其中,他的“教育即政治”思想更具有典型意义。教育是否具有政治性,教育是否就是政治?在对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的看法上,保罗通过在扫盲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他的思想从“教育与政治无关”,到他开始论及到“教育只是政治的一个方面”,再后来,他提出了“教育作为政治”,到最后,他总结为“教育即政治”的观点。下面我主要以《被压迫者教育学》为文本,对弗莱雷教育即政治思想作以下几点分析。

一.教育是再造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手段

正如阿普尔在《意识形态与课程》一书中所述,“学校,作为文化和经济再生产的力量,成为一个重要的机构。”【1】34而且,安东尼奥·葛兰西也提到过,“加强某些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统治的关键因素在于对保存和产生某一特定机构的知识进行控制。”【2】36可见,在20世纪的批判主义教育思潮当中,不少学者公认,学校教授的知识是由特定阶级和阶层的人控制的,知识代表的是某一部分人的利益。保罗·弗莱雷也不例外,主张教育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再生的手段。弗莱雷指出,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对知识的选择、课程的选择以及教师的选择,都是被分配的。换句话说,不是学校建立了社会,而是社会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学校。统治阶级要求学校按照他们的的规定来办学,培养出他们需要的各种人才。

可以看出,弗莱雷“教育即政治”的思想受到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以及阶级分析等思想的影响。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3】98在此基础上,统治阶级如何巩固自己的思想并发扬光大,只有靠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统治阶级制定游戏规则,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要听从他们的安排。弗莱雷从小就亲身体验到了被压迫的境况,因此他总是旗帜鲜明地宣称他的道德立场和政治立场:决不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而是为被压迫者的解放而工作。

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弗莱雷提到,被压迫者得到解放的途径是,“只有被压迫者通过解放自身,才能解放压迫他们的人......因此,被压迫者很有必要为解决困扰他们的这一矛盾而进行斗争。”【4】12当然,被压迫者要意识到自己的被压迫状态,这种“意识化”水平要通过“反思”“批判”和“行动”体现出来。被压迫者通过反思自己所处的压迫关系中境遇,真正意识到自己只有投身于批判、打击压迫者的斗争中才能解放自己、解放全人类。弗莱雷和真正的政治家还是有不同的,政治家们往往通过暴力实现解放,而保罗·弗莱雷是强调通过“爱”的教育方式实现人的解放,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学,这是弗莱雷的目的所在,也是他一生的执着理想与追求。

二.教育的非中立性

布尔迪厄认为,谁想真正理解学校所作的一切,评判在学校中哪些人成功,哪些人失败,那么他就不应该把文化看作中性的,也不能认为学校一定会有助于社会进步。相反,他应该认识到学校保存与期望的文化是有助于这些教育机构之外的不平等,这其实就体现了教育的非中立性。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一个关于应当教什么的问题,但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的问题,从本质上讲,这也是一个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问题。后来,迈克尔·W·阿普尔提出了“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为教育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体现了教育代表了谁的利益的问题,他们的教育思想把教育与政治联系起来,以政治学的视角来分析课程、学校教育等。可见,在20世纪这些批判教育者看来,教育不再具有中立性。保罗·弗莱雷的教育思想与他们之间有很多共通之处。

在弗莱雷的思想发展过程中,都与他的亲身经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弗莱雷回忆道:“后来,遇到了军事政变,我遭到了监禁和流放。这种经历使我将教育和政治联系了起来。......在智利的流放中,当我着手写《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时,我就开始解释我所称作的教育的政治性。后来,我采取了更彻底的立场,并终于说出了至今一直说的:教育即政治,政治即教育。因此,我认为,进步的教育家应承担起这种教育的政治性的任务。”【5】3-4

弗莱雷指出,被压迫者的教育学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学。教师的教育艺术和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各种人生活动。这就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自我批判、自我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这样的话,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通过平时的批判与自我批判意识、自我评价的意识以及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可以使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教育的中立性是不存在的,由此他们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可以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赞成谁、反对谁。当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并提出这些问题之后,那么也就发现了弗莱雷所说的“教育的政治性”。

三.一切教育活动在本质上都是政治的

弗莱雷明确提出:“所有的教育活动在本质上都是政治的……不管是专制还是民主,政治存在于师生关系中。不管课程的选择是由师生共同决定的还是仅仅由教师决定的,不管是讨论式的课程还是单向灌输式的课程,政治也存在于学科的安排和课程的选择中。”【6】在他看来,教育的方方面面,不仅在学校课程的选择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等方面具有政治性。而且,不管在受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阶段还是在成人扫盲的教室里,教学行为都具有政治性。弗莱雷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所有的教育在本质上都具有政治性。

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保罗指出,“真正的教育不是通过“甲方”为“乙方”,(“A”for“B”)也不是通过“甲方”关于“乙方”(“A”about“B”),而是通过 “甲方”与“乙方”一起(“A”with“B”),以世界作为中介而进行下去的——这个世界给甲、乙双方留下了印象并提出了挑战,产生各种关于这个世界的观点或想法。”【7】42在学校中大多数的师生关系并不理想,往往是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一味地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学生缺少了质疑、缺少了对教师、课程以及这个周围世界的批判意识,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和束缚。弗莱雷强调,“除非对话双方进行批判性思维,否则真正的对话也无从谈起。”【8】41弗莱雷强调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或者具体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反思与行动、实践与创造,是建立在一种谦虚、信任与爱的基础之上。如弗莱雷所说,“为了进行有效的交流,教育工作者和政治家必须要懂得人民的思想和语言被辩证地构成的结构条件。”【9】42不管是革命家对人民,还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对话过程中,前者要用能让后者易懂的语言,要考虑到后者所处的具体情境,两者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许多政治和教育计划均以失败告终,因为这些计划的始作俑者是根据自己个人对现实的观点来制定的,从来没有考虑过(除了仅仅作为其行动的目标)处在具体情况中的人,而这些人无疑正是他们项目实施的对象。”【10】42-43

为此,弗莱雷强调,作为教育家,应该支持正义、反对邪恶;崇尚自由,反对专制;捍卫民主,反对独裁。重要的是,教育者要将这些思想与平时的教育实践活动协调一致,并贯穿始终。教育者必须明白他们代表谁的利益工作。他鼓励教师在政治立场上与被压迫者站在一起,做人性化的教育。如果教育者不是被压迫者阶层,那么就需要他们“再生”,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摒弃掉自己的资产阶级的压迫者的角色的同时,要投入到被压迫者解放的斗争中。教育者不能仅仅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而工作,只有真正为了被压迫者的解放而斗争,才真正理解了教育的政治本质意蕴。就像弗莱雷自己所说,他所有的思考和探索都是属于政治范畴的,否则,他的一切努力都将没有任何意义。

参考文献

[1]迈克尔·W·阿普尔著,黄忠敬译:意识形态与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马斯·R·贝特斯,《葛兰西与霸权理论》,《思想史杂志》,XXXVI(1975年,4-6月).

[4][7][8][9][10]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98页.

[5]Luci Ayala, Una Rflexion Sober el Acto Politico de Ser Educador y Sobre la Realidad Politica de la Educacion Rrasilena,Pedagogta,Revista de la UPN.Vol.3,No.8,1986,p.3.

[6]I.Shor,P.Freire.A Pedagogy for Liberation[M].London:Macmillan,1987.

《被讨厌勇气》读书心得 篇3

一、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读了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书,我们会认为一切不幸的源头来自于原生家庭,不幸的童年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使我们失去了追求幸福的能力。但这本书告诉我们,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因为再怎么找原因,也无法改变一个人,而改变的第一步是理解。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你的人生应该取决于当下,而非过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二、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追求优越性是人的天性,但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越自负的人越自卑。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看待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所谓的自由,就是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

人生不是与他人比赛,健全的自卑感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做好人生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和爱的课题。

人生的课题,行为目标:

1、自立:我有能力、有价值,就有勇气。

2、与社会和谐共处: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找到共同体感觉:把他人看着伙伴,并从中感到“自己的位置”。意识上的.平等,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把自己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表扬或批评,是有能力者对无能力者的评价。把所有人际关系看着“横向关系”,不是“纵向关系”。获得幸福的勇气是鼓励,不是批评或表扬。

三、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再被狐狸骗一次》读书心得 篇4

合上书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沉浸在这份爱中,让我浮想联翩,我又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父母,他们为了我,辛勤的工作,就是为了让我快乐、舒适的生活,可我却还乱发小脾气,不知足,索要更多。为一点小事和他们争吵,现在想起来,我很羞愧。

通过这个故事,我也明白了,我要时时刻刻学会爱护身边的亲人,学会惜福!

★ 再被狐狸骗一次读后感

★ 再被狐狸骗一次的读后感

★ 新狐狸骗肉作文

★ 读书心得400字

★ 《三十六计》读书心得400字

★ 游子吟读书心得400字

★ 白雪公主读书心得400字

★ 《弟子规》读后感读书心得400字

★ 斑羚飞渡读书心得400字

被压迫者教育学读书心得 篇5

在《被看见的力量》一书中,快手表示自己“不是一家短视频公司”:“很多人说快手是一家短视频公司,其实并不是很准确。视频或者短视频并不是一个行业,只是一种新的信息载体。正如虽然文本是一种承载信息的方式,但没有人把文本当成一个行业。”

新书发布会现场,快手科技副总裁宋婷婷及运营总监涂志军等对包括时代财经在内的媒体对快手做出了新阐述。

快手对自身定义是扶贫“新农具”、学习教育普惠推手、一家以短视频、直播为载体的电商卖货平台,以及以人工智能算法支撑的科技公司,但唯独不是一家纯粹的短视频公司。

被压迫者教育学读书心得 篇6

最近,我看了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再被狐狸骗一次》。

这本书主要写了作者在西双版纳当知青的时侯。有次买了只七斤重的大阉鸡,在回家的途中看见了一只似乎中了毒的狐狸,于是他就放下鸡去捡这个“便宜”,结果刚一放下鸡,狐狸就“活”过来了。

背后传来鸡恐惧的叫声,回头望去几只母狐狸正在野芭蕉树下咬大阉鸡,而那只诈死的公狐狸兜了个圈跑了。

作者想捡狐狸的便宜,却不料被狐狸捡了个便宜。数月后的早晨,作者去砍柴,又遇到那只狐狸故技重施,但却被看了出来,还意外发现了一窝小狐狸,狐狸一见到作者就毫不犹豫地举起自己的一只前腿咬了下去,好让母狐狸能够带着小狐狸安全离开,自己却倒在地上再也不能爬起来。看着鲜血淋漓的公狐狸,作者虽然识破了他的诡计,却被狐狸爱护家人的精神感动,甘愿再次受骗。

读了这本书,我心中百感交集,狐狸虽然很狡猾,但他们有对家人孩子的爱护,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家人的生命安全,动物对子女的爱都能的如此伟大,我想我们的父母肯定也是非常的爱自己的子女,如果孩子需要,他们肯定也会舍弃自己的生命,他们默默无闻地无私付出,不求回报,我们却经常地误会曲解父母对我们的爱意,故意违背他们的说教,惹他们生气。

从今以后,我们要好好的相信父母的爱,珍惜父母的爱。

读后感《再被狐狸骗一次》2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从他的书里,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是一个个高大的背影。

尽管每一次看完都是心如刀绞,但我仍是不断地去看。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一次又一次的心痛,在我心里,它里面包含的东西,已不再仅限于一本书,它是一种生物,伦理,道德,情感,哲学,教育的集合。

我一直自诩为读书最多的人,但我读的,只是一种情节上的追求刺激,却并没有去体会里面所蕴含的更高层次的东西,说起来也甚是惭愧。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但又不凡的故事。

作者在一次回寨的路上,看见一只公狐狸受伤(伪装的),正准备顺手牵“狐”时,那只狐狸却突然逃跑了,转身一看,才发现一只母狐狸抓走了自己的鸡,不禁懊悔不已。

然而,不久后,他又再次遇上了这对狐狸夫妻,然而这次,狐狸为了使狐狸妈妈转移自己的孩子,再次装受伤,甚至假戏真做,自残伤害自己。

作者良心发现,自愿再被骗了一次。然而,到了最后,狐狸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了。看完这本书,我的眼眶不禁有些湿润。每当我读到狐狸自残的画面的语句时,我的心就被刺痛一下。

当我读到结尾时,“公狐狸脸上露出欣慰的表情,它调整了一下姿势,昂起头挺起腰,似乎要结束这场引诱我追击的游戏,刹那间’活’过来,飞也似的窜进灌木丛去与母狐狸和小狐狸团聚;我也希望公狐狸能狡黠地朝我眨眨眼睛,摇甩那条红白相间的大尾巴,然后一溜烟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可是,它只做了个要窜跑的样子,突然裁倒在地上,再也没能爬起来。它的血流得太多了,它死了。”

读到这里,我不禁愣了十几秒。即使我再怎么提醒自己不要流泪,眼眶也不禁湿润了。我的眼前似乎也浮现出了一直血淋淋的狐狸,嘴角还残存着一丝微笑。

从这只狐狸上,我体会到了浓浓的爱。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母,尽管他们打过我,我也怨过他们,但这时想起他们,他们的脸庞是那么慈祥。

大爱无边,不论是动物或是人类,哦,不,应该是这个世界上的生物,对子女,在心中总是深深地埋藏着一份爱,这份爱,不轻易示人,却在沉默中越发醇香,在时间的流逝下沉淀的更加浓厚。

这份爱,就像影子一样,一直伴随着在我们的身后,可我们是否忙着匆匆行走,忙着做自己的事,没有停下过一次,没有细心的转过身来,端详过这份上天最大的礼物?可怜天下父母心。

你没有发觉,是你没有用心;你没有看见,就不代表没有;你没有听见,是因为你总是把爱的唠叨隔绝在你的世界之外。仔细去寻找,他就藏在我们生活的细节中。

这份爱,它很平淡,但却令人回味无穷;它不华丽,但却是世上最美丽的东西;它是不令人注意的,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我记得有人说过:“父母的爱像是那一片大海,而我们则是那小小的帆,永远也走不出那片海。”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我们怎么也报答不了的。为了我们,他们付出了青春,付出了时间,倾注了所有的情感,甚至付出了他们的一生。

当你生父母气时,请想想,是谁在我们在生活中受到挫折,搀扶的那只手?是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给予我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是谁在我们痛苦的时候,给予我们安慰我们?一切都是他们,你从来都没有好好注意过的父母。

珍惜你和父母的时间吧,记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请搀扶着他们,走完未来。

读后感《再被狐狸骗一次》3

书好比大浪,我们只是一艘艘帆船,它们鼓动着我走向无知的远方。书仿佛是我的知心好友,让我从书中体会到真实的生活。

其中,我最喜欢沈石溪叔叔写的一本动物小说,名叫《再被狐狸骗一次》。这本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感动着我,教育着我。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令我感受最深刻的故事:

去年,我在家门口写作业,题目上有一题不会写:有一群鸡,4只1组少了1只,6只1组也少了1只,这鸡为什么少了1只?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我家的鸡圈里“热闹”了起来,原来是一只狐狸在偷鸡。

对了,一定是因为被狐狸偷走了,所以会少了一只!我兴冲冲地写下了答案。突然回过神来,才发现狐狸早已拿着鸡逃之夭夭了!我一定要抓住那只该死的狐狸!

几日后,我上山发现了一个狐狸窝,正想一斧头劈下去,突然冲出了一只狐狸,呀,那不是上次那只偷鸡的狐狸吗?这时从洞中传来了几声狐狸的叫声,看来,这里面还有一只母狐狸与几只小狐狸,这时,那只公狐狸好像发疯一样,在一旁乱蹦乱跳,我知道,它是想转移我的注意力,让母狐与小狐狸有时间逃出来,可我偏不往那边看。

公狐狸知道我不上当,便把指甲在树上磨,手指磨破了,鲜血流了下来,看我不上当,便疯狂地撕扯着狐皮与耳朵。

不一会儿,一只耳朵被撕了下来,鲜血不停地流。肚子、脚、尾巴上的皮被撕得伤痕累累,褐色的毛被鲜血染成了红色。我动摇了,刚想离开,只听“嗖”的一声,母狐带着小狐快速的离开了洞口,公狐一声嚎叫,便一头倒在了地上,它再也没有站起来,它流血过多,它死了。

读到这里,我热泪盈眶,我觉得这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不仅只有人才懂得爱,动物也懂得爱。在动物界中,这个奇迹可以称为“动物奇迹”,但在人世间,这个奇迹只能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父爱”。

每个父亲对自己的子女都如是珍宝一样对待。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他的背上承担着比山还要重的责任。他每天日夜操劳,为的是让我们衣食无忧。他每天省吃俭用,为的是让我们吃饱喝足。

他总把好的留给我们,坏的却留给自己,为的只是让我们健康成长。他们没有过一点自私,为的全都是我们。可我们却未曾替父母考虑过,只知道自己吃饱喝足,却不想想,父母过得好吗?

“父亲”,是一个神圣的称号,也许在他们心里,我们是他们的一切财富。可我们是否想过,自己的一切,都来自哪里?是否想过,我们是他的财富,是他们永远的依靠?

读后感《再被狐狸骗一次》4

在翻开沈石溪的《再被狐狸骗一次》后,我绝不会想到,我读完竟有这样复杂的心情:愤怒,悲痛,快乐,震惊,如潮水般向我涌来,一发不可收拾。直到合上书的那一刻,书中的情节还历历在目。

本书是由十几个小故事组成,有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有听人编写的。扣人心弦的语句,跌宕起伏的情节,动物与人,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情感的表达,反讽的表象,会在不经意间吸引你,翻向最后一页。

还记得在第一次翻开书时,看到的是正文的最后一页,“和平的脆弱,脆弱的和平”那时,只是简单猜测,觉得动物世界的争端很残酷,想要大家和平相处根本不可能。但是看完整本却有了不同的想法。“和平”有忠诚,有情义,也有平凡的爱。说它脆弱,是在权力面前,慰藉孤独的朋友,共同奋斗的兄弟,还有生你,养你给你爱的父母都化为了一声深深的叹息。

“妹妹狐变色”我对北极狐的高傲,傲娇表示同情;“猎狐”我对父母对儿子的理解和自豪而感到欣慰;“瞎眼狐清窝”也让我被动物的爱所感叹。

其实,我以前一直以为,在动物界,只有纷争,无休止的纷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看完后我才发现,其实每一个动物它们的感情都很平凡,都很伟大,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没有发现它们流露的感情罢了。

读后感《再被狐狸骗一次》5

这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

我从未想过动物竟也有如此的亲情,这便是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最大的体会。

文章主要叙述了“我”被狐狸骗去一只鸡,使“我”对狐狸长生恨意,但“我”却不知道狐狸这样做是为了他们嗷嗷待哺的幼崽。当“我”第二次见到那只公狐狸时,“我”想捉住它,却发现它引开“我”是为了避免发现母狐狸和幼崽,到最后,公狐狸因为奔跑劳累过度,受伤死去。

这个故事是我明白了亲情可贵,不容你随意藐视它。亲情是神圣的,不是你想要就有,不想就可以随意丢弃的。亲情不仅仅是两个简单的字,而是爱你的父母对你身上倾注的感情、精力。这篇文章真正诠释了最美好的亲情。

我掩卷沉思,我们该怎么样才能回报着浓浓的亲情呢?

文章的狐狸爸爸给我印象深刻,因为它爱它的孩子,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既然亲情这么美好,我却不明白,为什么还是有人不尊敬父母,不理解父母?

好好珍惜这一份亲情,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被压迫者教育学读书心得 篇7

《被掩埋的巨人》是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

石黑将故事伪托于英国后亚瑟王时代的传说。不列颠人埃克索夫妇出门寻子,路遇两位屠龙骑士:不列颠亚瑟王骑士高文,和撒克逊人维斯坦。他们所要讨伐的母龙魁瑞格常年喷吐一种能致人失忆的迷雾。旅途中,由于海拔渐高迷雾趋薄,加之交谈与行动上的磨合,众人的记忆开始复苏———原来所谓亚瑟王留下的两族和谐共存的历史遗产完全是假象,真实状况是不列颠人通过迷雾掩盖了屠杀撒克逊人进而取得统治权的血腥事实。于是众人在屠龙问题上产生分歧,最终以拔剑相向收场。

从内容上讲,该书借奇幻史诗的外衣探讨了一个沉重的话题:民族与个人面对历史宿怨时应当如何在记忆与宽恕间做出抉择。

上一篇:齐宣王与香居阅读理解附答案下一篇:部编版影子教学反思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