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途径止血药

2024-08-09

不同途径止血药(共6篇)

不同途径止血药 篇1

新生儿肺出血是肺部大量出血, 至少对2个肺叶造成影响, 通常发生在一些疾病的晚期, 在新生儿中是一种危重的疾病, 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 多数发生于早产儿、出生时体质量低的新生儿[1]。因此, 为挽救新生儿的生命, 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治疗的方向, 本文使用机械通气的方法, 联合使用注射用血凝酶对患儿进行治疗, 分析不同途径止血药治疗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例新生儿肺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例, 男4例, 女2例, 平均胎龄 (33.8±1.4) 周, 平均体质量 (2 245.3±52.1) g。观察组6例, 男3例, 女3例, 平均胎龄 (34.7±1.5) 周, 平均体质量 (2 259.3±51.9) g。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胎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断标准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血压和心率下降, 呼吸困难, 口唇及四肢端发绀, 肺部有细湿啰音。所有患儿经诊断为肺出血, 符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2]。

1.3 方法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新生儿肺出血的治疗, 进行保暖、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常规机械通气、纠正酸中毒、使用抗菌药物、对贫血患儿输入新鲜血液。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对照组患儿实施机械通气联合静脉注射血凝酶, 1次/6h, 0.2KU/次。观察组患儿实施机械通气联合气管滴入注射用血凝酶, 用2ml生理盐水稀释, 从气管内滴入0.2KU注射用血凝酶, 使用复苏气囊加压1min, 治疗时间为30~60min, 1次/6h。在患儿肺部出血情况停止后, 在患儿家长的同意下, 向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100~200mg/kg。

1.4 观察指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记录患儿肺出血停止时间、呼吸机停止使用时间、患儿的治愈率和病死率。

1.5 统计学处理本文收集的数据均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 肺出血停止时间和呼吸机停止使用时间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用t检验, 组间对比分析, 治愈率和死亡率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肺出血停止时间和呼吸机停止使用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的肺出血停止时间和呼吸机停止使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儿, 两组患儿数据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愈率和死亡率比较两组临床治愈率和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肺出血是原发病晚期的危重疾病, 发生的对象多为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 这是早产儿本身的凝血机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肺表面的活性物质缺乏等原因造成的[3]。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性, 目前, 临床的治疗主要是呼吸机辅助呼吸, 联合静脉止血药物, 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 患儿的出血时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 感染的风险也在增加[4]。因此, 早期诊断, 积极有效的治疗是值得研究的重点。本文中使用的药物为注射用血凝酶, 注射用血凝酶中含有从巴西矛头蝮蛇蛇毒中分离提取的巴曲酶和微量X因子A组成, 里面不含有神经毒素和其他毒素, 在凝血过程中, 仅仅在发生出血部位发挥作用, 并且能够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5]。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肺出血停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儿 (P<0.05) , 说明机械通气联合注射用血凝酶采用气管滴入的方式优于静脉注射的方式, 而两组患儿的治愈率没有显著差异 (P>0.05) , 说明机械通气联合注射用血凝酶治疗是有效的, 通过不同途径止血药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儿的病情, 增加了患儿的康复速度。由于本文观察对象过少, 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有待收集临床数据进行大量实践, 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机械通气联合不同途径止血药的方式在临床治疗新生儿肺出血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能够控制患儿的病情,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雪莲.机械通气联合不同途径止血药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14, 43 (32) :4363-4365.

[2]薛晨光.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32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8) :178-179.

[3]徐丽, 唐文燕, 谭玮.机械通气联合蛇毒血凝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观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 31 (4) :52-54.

[4]田昌军, 刘芳平.新生儿肺出血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2) :181-183.

[5]孙东明, 许月红.机械通气联合立止血、肾上腺素气管内给药治疗新生儿肺出血〔J〕.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2, 29 (2) :28-30.

不同途径止血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30例新生儿肺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的血压、心率均下降, 出现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 患者的口唇以及肢端发绀, 肺部的细湿啰音增多。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肺出血。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

实验组患者中男8例, 女7例, 早产儿8例, 足月儿7例, 平均胎龄 (33.65±1.38) 周, 体质量1000~2500 g, 平均体质量 (2268.75±56.95) g, 肺出血日龄0.5~8 d, 肺炎的患者有6例, 败血症的患者有2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者有2例, 肺透明膜病的患者有3例, 重度硬肿症的患者有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8例, 女7例, 早产儿7例, 足月儿9例, 平均胎龄 (33.59±1.42) 周, 体质量1000~2500 g, 平均体质量 (2268.69±56.89) g, 肺出血日龄0.5~8 d, 肺炎的患者有5例, 败血症的患者有2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者有3例, 肺透明膜病的患者有4例, 重度硬肿症的患者有1例。两组患者在各项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 P>0.05, 数据间的可比性较好。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肺出血的常规治疗, 如建立静脉通道、保暖、改善微循环、常规机械通气、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以及输注新鲜的血液等。给予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白眉蛇毒血凝酶以及机械通气治疗, 白眉蛇毒血凝酶为0.25 k U, 每6 h一次。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再在气管内滴入0.25 KU的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插入气管插管, 将白眉蛇毒血凝酶用2 m L的生理盐水稀释, 从气管内滴入, 并用复苏气囊加压, 加压的时间为1 min, 每次治疗30~60 min, 若患者的出血症状好转, 则将治疗时间延长, 每次90~120 min。患者的肺部停止出血后, 可向气管内注入100~200 mg/kg的肺表面活性物质, 若有必要, 可以重复用药。

1.3 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 (%) 表示, 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P<0.05, 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的比较:

经过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实验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肺出血停止时间等指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肺出血停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P<0.05, 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新生儿肺出血多发于早产儿, 多发生在严重的原发病晚期。目前, 临床上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主要方法是呼吸肌联合静脉注射止血药物, 但是治疗效果不是特别满意, 预后效果较差[3]。因此, 积极探寻有效的方法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是医学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应该是相关工作人员的研究重点。

本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实验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说明, 械通气联合不同途径止血药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实验组患者的肺出血停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P<0.05, 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说明, 械通气联合不同途径止血药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 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综上所述, 械通气联合不同途径止血药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雪玲, 吴文华.新生儿肺出血32例诊治分析[J].海南医学, 2010, 21 (7) :89-90.

[2]刘茂兰, 赖虹.新生儿肺出血3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13) :104.

不同途径止血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8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共收治前置胎盘剖宫产大出血产妇52例, 其中初产妇31例、经产妇21例;年龄22~35岁, 平均 (28.09±4.78) 岁;孕周为30~42周, 平均 (38.01±2.98) 周;流产史为1~5次, 平均 (2.56±0.23) 次;前置胎盘类型:31例为中央型、13例为部分型、7例为边缘型;出血原因:19例为宫缩乏力、33例为胎盘剥离面出血。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分成试验组 (26例) 和对照组 (26例) , 两组患者的年龄组成、孕周、流产次数、前置胎盘分型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可进行分析比较。

1.2 方法

试验组给予环形间断缝合进行止血, 待胎盘成功剥离后, 将子宫迅速地移出切口, 充分暴露出血区, 从浆膜面采取1号肠线或者1号微乔线穿透其内膜, 到面后出针, 其总跨度为2.5 cm左右, 相隔为1 cm左右, 在其出血区域的上下两行间进行间断缝合。若出血区在子宫前壁, 要先对子宫前壁进行缝合, 若出血区在子宫后壁, 要先对子宫后壁进行缝合, 待缝合后, 要密切注意子宫肌层颜色变化, 避免出血性坏死。术后给予常规的抗生素及宫缩药物, 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对照组采取宫腔纱布填塞法进行止血, 采用自制的4层纱布 (250 cm×6 cm) , 待高压灭菌后, 用温热的生理盐水进行浸泡并将其挤干备用。待将胎儿成功分娩及将胎盘娩出胎膜成功剥离后, 将备用的纱布从剖宫产的切口处将其置入, 从宫内松紧适度的填于宫腔 (由内向外) , 在子宫的切口处要预留一定的长度, 同时从一端通过宫颈口将其送入阴道, 将子宫下段依次填满, 并且将预留的纱布完全填至子宫的切口内, 若未见活动性出血, 应将子宫切口迅速缝合。术后给予常规的抗生素及宫缩药物, 一般在术后1~2 d取出纱布。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的止血效果, 主要有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 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子宫坏死等。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6.0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时,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附表。

2.2 两组并发症对比

试验组2例出现体温超过37.5℃, 2例出现产褥感染, 无子宫切除, 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5例出现体温超过37.5℃, 其中2例持续3 d, 5例出现产褥感染, 1例因子宫坏死而行子宫切除, 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31%, 可见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5910, P<0.05) 。

3 讨论

剖宫产为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主要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大出血的发生率较高[4]。目前临床上止血方法主要包括手法子宫按摩、宫缩剂、缝扎止血及宫腔纱布填塞等方法, 均可有效止血。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为宫腔纱布填塞法, 通过使子宫体的感受器对大脑皮质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 使其发生反射性, 导致子宫收缩, 与此同时采取纱布对胎盘剥离面进行直接压迫, 促进血窦进行闭合, 达到止血目的。但是若纱布未均匀或松紧适当的填塞, 可能引起隐匿性出血情况, 若再次发生出血将不能通过该法进行止血, 从而导致术中的出血量及输血量增加, 延长了手术及止血时间, 引起感染、发热等并发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环形间断缝合术逐渐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该方法主要阻断出血部位周围放射动脉以及部分的弓状动脉, 不会对子宫整体血供造成影响, 进而不影响子宫宫缩, 从而使术中出血量显著下降, 使术野更加清晰, 有利于对血窦进行单独缝合。同时术中缝线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 可减少缺血性坏死发生, 待吸收线术后脱落后, 子宫下段的血供可重新建立, 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该方法操作比较简单, 止血效果较好, 已成为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主要止血方式。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宫腔纱布填塞与环形间断缝合术的止血效果, 发现环形间断缝合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宫腔纱布填塞, 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 与宫腔砂布填塞法相比, 环形间断缝合止血术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止血时间, 且可以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安全性高, 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止血方式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2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 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 (26例) 和对照组 (26例) , 试验组给予环形间断缝合进行止血, 对照组给予宫腔纱布填塞进行止血, 对比分析两组的止血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 (15.38%) 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 (42.3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5910, P<0.05) 。结论 与宫腔纱布填塞法相比, 环形间断缝合止血术具有手术时间及止血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较少, 并发症少等优点,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前置胎盘,剖宫产,大出血,止血方式

参考文献

[1]蔡丹.前置胎盘剖宫产大出血术中止血方式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 (6) :83.

[2]吴碧军.宫腔纱条填塞法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疗效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18 (2) :63-65.

[3]汪有新, 洪月英.宫腔纱布堵塞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9) :79-81.

不同途径止血药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实行分组对比研究, 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26例。其中研究组年龄23~40岁, 平均年龄 (29.30±4.11) 岁;孕周33~40周, 平均孕周 (37.03±2.28) 周;初产妇15例, 经产妇11例。对照组年龄24~41岁, 平均年龄 (30.06±4.17) 岁;孕周34~40周, 平均孕周 (37.55±2.61) 周;初产妇16例, 经产妇10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 对照组采用盆腔血管结扎方法进行治疗。根据产妇的出血情况选择适宜的位置结扎, 如果产妇的出血情况较为严重, 则需要在产妇双侧子宫动脉的下行位置实行结扎止血;常规情况下则选择早产妇双侧子宫动脉的上行位置实行结扎止血。 (2) 研究组采用盆腔动脉栓塞方法进行止血。首先需要在出血产妇的双侧股动脉位置上穿刺, 即将4~5F导管插入产妇腹主动脉的根部;接着利用造影剂实行血管注射, 确保产妇的盆腔血管完全显现出来, 医生需要仔细观察产妇的出血情况, 进而准确找到出血的部位后, 将导管插入子宫动脉中;随即利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如果产妇存在胎盘置入的情况则需要联合甲氨蝶呤治疗, 另外一侧子宫动脉止血方法与之相同。

1.3观察指标对全部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进行观察和统计, 并对每组的止血成功率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为 (55.23±5.09) h, 对照组为 (123.57±6.32) h, 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 (χ2=18.1, P<0.05) 。

2.2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总出血量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 (274.62±12.62) ml,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 (1107.31±26.30) 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84.64, P<0.05) ;研究组总出血量为 (2569.31±102.30) ml, 与对照组的 (3137.21±115.20) ml相比明显较少 (t=84.64, P<0.05) 。

2.3两组的止血成功率比较研究组手术过程中成功止血的产妇为25例, 止血成功率为96.15%, 对照组为20例, 止血成功率为76.92%, 两组止血成功率的比较, 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 (χ2=4.13, P<0.05)

3讨论

导致孕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原因比较多, 且情况较为复杂, 难以得出明确的结论, 在临床治疗上只能选择有效预防, 进而降低孕产妇出现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3]。如果产妇属于难治性产后出血, 则建议实行盆腔动脉栓塞方法治疗, 手术实施过程中, 需要结合盆腔血管造影进行, 相较于其他传统手术而言, 具有高效、安全和创伤小等特点;手术所使用的栓塞剂为明胶海绵颗粒, 该颗粒无毒副作用, 使用的安全性较高, 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产妇机体所吸收, 正常情况下无残留, 对产妇身体的危害较小, 且止血效果明显[4]。常规的手术方式如盆腔血管结扎, 需要对产妇的双侧子宫动脉实行结扎, 不仅得不到理想的止血效果, 而且会增加产妇的疼痛负担, 甚至可能导致术中感染的情况发生, 两种手术方法对比, 盆腔动脉手术方法的优势较为明显[5]。在此次研究过程中, 研究组的止血成功率为96.15%, 与对照组的76.92%相比明显更高 (P<0.05) ;术中出血量和总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手术时间为 (55.23±5.09) h, 短于对照组的 (123.57±6.32) h (P<0.05) 。

综上所述, 为难治性出血产妇实行盆腔动静脉手术能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 还能有效缩短产妇的手术时间, 减少其出血量, 且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卫琼, 李大严.五种止血手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比较及止血失败的原因分析.中国医药, 2014, 9 (3) :385-387.

[2]何志秀, 余南珍.难治性产后出血采用不同止血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医学信息, 2014, 27 (12) :374-375.

[3]李金淑.难治性产后出血31例临床诊治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5) :1041-1042.

[4]刘淑芬.不同止血手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5 (6) :40.

不同途径止血药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龄28~70岁, 平均43.2岁。术前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电凝钩组 (术中胆囊床止血性使用电凝钩) 和电凝棒组 (术中胆囊床止血性使用电凝棒) , 每组25例。

电凝钩组男13例, 女12例, 年龄37~70岁, 平均47.25岁;胆囊结石21例, 胆囊息肉4例。电凝棒组男12例, 女13例, 年龄22~70岁, 平均46.48岁;胆囊结石23例, 胆囊息肉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术前肝脏功能均正常, 无其他全身性疾病, 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发现因胆囊与肝胆囊床之间炎症明显而使解剖层次不清的病例, 无术中大量出血的病例, 手术均在90 min之内完成。

1.2 方法

1.2.1 手术及止血方法

两组病例手术中采取相同的全身静脉复合麻醉, 均采取右上腹四孔法置鞘卡和相同的气腹压力。电凝钩组予以“蜻蜓点水法”对胆囊床残面止血, 即采取点踩电凝踏板, 每次点踩时间不超过1 s的方式对胆囊床残面电灼止血, 从胆囊的剥离到胆囊床残面止血等手术过程均以电凝钩操作, 中途不再将电凝钩更换为电凝棒;电凝棒组胆囊自胆囊床剥离后, 胆囊床残面止血使用传统手术操作方法, 即使用电凝棒低频电灼止血。

1.2.2 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将两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后住院日数作为临床疗效评价的指标。

1.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及手术后24、72 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肝脏功能、血浆C-反应蛋白 (CRP) 及白细胞介素-6 (IL-6) 水平。血浆CRP水平和肝脏功能指标中总胆红素 (Tbil) 、直接胆红素 (Dbil) 、碱性磷酸酶 (γ-G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采用由本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IL-6根据双抗体夹心原理设计的固相ELISA法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使用Stata7.0进行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表示, 组间检测数据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组内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标准设定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

见表1。

与电凝钩组比较, a P>0.05

电凝钩组手术所用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与电凝棒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电凝钩组在手术所用时间比电凝棒组略短, 提示术中使用电凝钩操作似乎更为简便。

2.2 两组手术前后肝脏功能变化情况

见表2。

两组术后24 h抽血检查肝脏功能各项指标均比术前升高 (P<0.05) , 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术后72 h肝脏功能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与同组手术前肝脏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行LC手术时,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胆囊床止血, 均会出现一过性肝脏功能损害, 且电凝棒胆囊床止血与电凝钩胆囊床止血者肝脏功能损害的程度类似。

2.3 两组血浆CRP及IL-6水平的变化

见表3。

两组手术后24、72 h血浆CRP及IL-6水平均比术前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两组术后24、72 h血浆CRP及IL-6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与同组术前比较, a P<0.05

与同组术前比较, a P<0.05;与电凝钩组术后比较, b P>0.05

3 讨论

自从法国人Philipe Mouret在1987年成功完成了世界上第1例临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 LC已成为处理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术式[3]。随着LC技术的普及, 近年来LC手术方式亦相应发展, 各种改进术式先后出现并报道[1,4]。临床实践中, 使用电凝钩行胆囊床止血是一种常用技术, 但有学者对此提出疑问[2,5]。沈苑[2]通过对100例LC患者对比研究发现, 使用电凝钩进行胆囊床止血, 患者术后肝脏功能各指标升高程度明显高于使用电凝棒胆囊床止血组, 认为电凝钩与组织的接触面积比电凝棒小, 局部烧灼时较电凝棒范围小, 产生的热效应集中, 故对肝的热损伤也大, 认为术中使用电凝钩胆囊床止血的做法值得商榷。

通常认为, 以电凝棒处理胆囊床时可出现一过性的肝脏功能损害, 其发生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7]:胆囊床创面电凝止血处理时, 由于热量传导扩散而使肝细胞受损;或手术中牵拉胆囊, 肝脏被挤压后肝酶挤入循环系统、肝外胆管扭曲使胆道内压暂时增高;另外, 人工气腹使腹内升高、小结石经肝胰壶腹括约肌排出、任何供应肝脏的迷走动脉分支受损等多种因素均可参与肝脏功能损害。我们通过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分析发现, 无论是电凝钩组还是电凝棒组, 手术后24 h均出现一过性的肝脏功能损害, 这与既往相关报道[6]一致。我们对电凝钩胆囊床止血组采用“蜻蜓点水法”点踩电凝踏板, 每次点踩时间不超过1 s, 即所谓“防波堤”技术, 有效地减少了电凝钩对局部肝组织热烧灼作用。采用该技术后我们发现两组患者术后24 h出现一过性肝脏功能损害程度相似 (P>0.05) ;且电凝钩组患者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与电凝棒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术后72 h两组肝功能指标均已基本恢复正常, 与同组手术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以上结果均提示, 如果正确使用电凝钩, 患者手术后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并不比电凝棒组更严重。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 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其含量会急剧上升, 并且具有非特异性, 血CRP升高可作为诊断急性组织损伤的可靠证据, 且其升高的程度常与患者的创伤程度成正比, CRP水平升高愈高, 提示组织损伤程度愈严重。当患者损伤修复后, 其血浆CRP水平可迅速下降。因此, 可将血CRP水平作为组织创伤和炎症的“非特异性指示剂”[8]。一些学者[9]认为, IL-6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 是机体急性组织损伤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种标志物和介导物[10]。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之间手术后24、72 h血浆CRP及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进一步提示电凝钩组患者手术后的急性组织损伤不比电凝棒组更严重。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 LC术中使用电凝钩和电凝棒行胆囊床止血, 患者的临床恢复、肝功能损害程度、组织急性损害程度相似。然而, 本研究所涉及病例均不包含胆囊床损伤大、出血较多、止血困难等情况, 上述情况是否能得出类似结论, 仍需大宗病例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陈春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7例分析[J].现代医学, 2014, 38 (2) :162-164.

[2]沈苑.电凝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 2007, 15 (2) :107-108.

[3]TAYEB M, RAZA S A, KHAN M R, et al.Conversion from laparoscopic to open cholecystectomy: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preoperative risk factors[J].Postgrad Med, 2005, 51 (1) :17-20.

[4]徐建华, 陈惠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式应用近况[J].亚太传统医药, 2008, 4 (3) :56-60.

[5]周正东, 李涛, 罗丁, 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电刀对局部肝组织热损伤的病理光镜观察[J].肝胆外科杂志, 2001, 9 (2) :121-122.

[6]李慎惠, 张志勇, 徐家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几点改进[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7, 12 (1) :67-68.

[7]裘法祖, 邹声泉.实用腔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8]毕涉, 高骥援.炎症与抗炎症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9]BURKHARDT U, SACK U, WILD L, et al.Serun cytokines and cytokine receptors in children after small or larger surgical interventions with halothane anesthesia[J].Anaesthisiol Reanim, 1997, 22 (2) :50-54.

不同途径止血药 篇6

为了帮助卵巢囊肿患者寻求更好的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方式, 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提升生活质量, 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90例卵巢囊肿患者, 全部进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 按照不同的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止血方法将其分为三组, 观察比较三组病患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90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卵巢囊肿的临床诊断标准, 均进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按照不同的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止血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镜下缝合组、单极电凝组及双极电凝组, 每组30例。其中, 镜下缝合组30例患者年龄为23~48岁, 平均年龄为 (37.23±8.57) 岁;单极电凝组30例患者年龄为24~50岁, 平均年龄为 (39.15±8.85) 岁;双极电凝组30例患者的年龄为25~52岁, 平均年龄为

经比较,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90例卵巢囊肿患者均在行麻醉处理后进行手术, 镜下缝合组患者行剥除术后将卵巢囊肿剥除面予以5-0可吸收肠线基底部间断缝合止血成形, 进针不穿透卵巢表层;单极电凝组患者调整电凝功率30 W左右, 每个点电灼0.5~1 s进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下创面止血;双极组患者术中卵巢囊肿剥除面予以双极电凝止血, 设置电凝功率30 W左右, 每个点电灼0.5~1 s[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前、术后雌二醇 (E2) 、促卵泡激素 (FSH) 水平及窦卵泡数变化情况。

手术均在月经净后进行, 于术前最后1次月经周期第2~3天、术后3个月、6个月 (月经来潮第2~3天) 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FSH、E2水平, 同时经阴道超声测定双侧卵巢储备卵泡, 性激素应用美国雅培AXSYM全自动化学免疫发光法分析仪测定[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手术前、后性激素变化情况比较

手术前, 三组患者的E2、FSH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术后3个月及6个月, 三组患者的E2水平显著降低、FSH水平明显增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镜下缝合组的E2水平及FSH水平明显优于单极电凝组和双极电凝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窦卵泡数变化情况比较

手术前, 三组患者的窦卵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手术后3个月及6个月, 三组患者的窦卵泡数均显著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镜下缝合组患者的窦卵泡数明显多于单极电凝组和双极电凝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注:与术前比较, *P<0.05;与镜下缝合组比较, #P<0.05。

注:与术前比较, *P<0.05;与镜下缝合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使近年来卵巢囊肿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会进一步导致并发症出现, 一旦卵巢囊肿变大或者变性, 就有可能使精子、卵子或者受精卵不能正常运行, 从而影响生育, 导致不孕, 严重者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危害, 因此寻求较好的卵巢囊肿治疗方法, 帮助患者减轻病痛, 改善临床症状, 对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临床上治疗卵巢囊肿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仍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 但由于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危险性, 尤其是不恰当的创面止血方式会对患者的卵巢功能造成严重损伤, 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产生影响, 所以选取合适的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创面止血方法, 为患者保留卵巢功能成为临床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有学者通过相关研究发现,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创面采用缝合止血可更好地保留卵巢功能, 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快速恢复, 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卵巢囊肿患者, 所有患者全部进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 按照不同的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止血方法将其分为三组进行研究, 分析比较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使用单、双极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 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E2水平显著降低、FSH水平明显增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镜下缝合组的E2水平及FSH水平明显优于单极电凝组和双极电凝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进一步说明,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创面采用缝合止血对保留卵巢功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只是剥除囊肿及其表面的包膜, 结扎、止血与缝合, 同时卵巢囊肿剥除由于去除了瘤体, 缓解了瘤体对卵巢皮质的压迫, 对卵巢的储备功能影响不大[4];但保守的卵巢囊肿剥除术, 不可避免地伤及周围的正常卵巢, 影响卵巢局部的血液供应, 从而降低卵巢的储备功能[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手术后3个月, 三组患者的窦卵泡数均显著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镜下缝合组患者的窦卵泡数明显多于单极电凝组和双极电凝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于卵巢囊肿患者具有一定的损伤, 但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镜下止血治疗方式, 相对地减少对患者卵巢功能的损伤。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发现, 单极电凝组患者的窦卵泡数明显少于双极电凝组及镜下缝合组患者, 说明其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大。与之相比,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镜下缝合创面止血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损伤较小, 患者恢复较快的优势, 能够有效避免和降低对病患卵巢功能的损伤[6]。此外, 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镜下缝合创面止血时应当尽量多保留卵巢皮质, 切开卵巢时避开血管, 使用剪刀;如果一旦剥除术中卵巢创面出血应首先尝试压迫止血, 无效时应选择以缝合止血的方式来尽量替代电凝止血, 缝合时使用细可吸收线, 另外进针、出针不可穿透皮质[7]。临床治疗卵巢囊肿时, 将腹腔镜的优点与保护卵巢功能相结合, 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快速恢复, 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且效果良好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使用单、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会降低卵巢的储备功能, 若将腹腔镜的优点与保护卵巢功能相结合, 采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下缝合创面止血能够有效地避免及减少对卵巢功能的损伤, 更好地保留卵巢功能, 从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使用单、双极电凝及缝合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卵巢囊肿患者, 所有患者均进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 按照不同的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止血方法将其分为镜下缝合组 (30例) 、单极电凝组 (30例) 及双极电凝组 (30例) , 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雌二醇 (E2) 、促卵泡激素 (FSH) 变化情况及窦卵泡数。结果 术后3个月及6个月, 三组患者的E2水平下降, FSH水平上升, 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镜下缝合组患者的E2、FSH水平均优于单极电凝组和双极电凝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3个月及6个月, 三组患者的窦卵泡数均明显减少, 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镜下缝合组的窦卵泡数明显多于单极电凝组和双极电凝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下缝合创面止血的方式明显优于单极电凝术和双极电凝术, 能够有效避免及减少对卵巢功能的损伤, 更好地保留卵巢功能, 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卵巢功能,创面止血,雌二醇,促卵泡激素

参考文献

[1]史精华, 冷金花, 宋楠, 等.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0, 19 (7) :481-485.

[2]葛静, 刘晶, 都治香, 等.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近期和远期影响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 2013, 19 (9) :927-931.

[3]叶丽虹, 方雅琴, 田国琴, 等.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联合使用Gn RH-a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4, 23 (3) :171-174.

[4]刘玉娟, 周洪贵, 谌伦华, 等.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创面电凝和缝合止血对残留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3, 29 (1) :46-48.

[5]袁华, 赵绍杰, 王家俊.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评价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35) :5868-5870.

[6]郭美萍, 张婷婷.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法对卵巢基质血流及储备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 2015, 14 (23) :107-109.

上一篇:助剂化学下一篇:高职教师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