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专业

2024-07-24

不同专业(精选11篇)

不同专业 篇1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前沿[1]。在危害青少年健康的行为中,不利于健康的节食减肥行为在我国青少年中呈上升趋势。《2006年对南京地区高职护理女生进行膳食营养状况监测》研究发现学生营养不良情况普遍存在,体质指数(BMI)低于18.5 kg/m2的学生比例高达21.6%,明显高于2002年全国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的同龄组平均水平;学生营养素摄入达标情况很不理想,达到推荐摄入量(RNI)或适宜摄入量(AI)人数所占比例非常低[2]。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研究者对学生饮食行为的关注。本研究主要探讨有节食行为的高职护理专业女生BMI分布状况,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3年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高职护理专业女生1 022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收回完整问卷980份,有效应答率为95.9%以上。其中2008级女生367名,2009级女生329名,2010级女生284名,年龄16~19岁,平均年龄17.6岁。

1.2 方法

1.2.1 节食行为、态度及相关因素调查

参考节食状况测查表与进食障碍问卷(EDI)的部分项目和陆晓花编制的异常进食行为问卷[3]。根据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修订,经预调查、反复讨论修改后完成,结构效度良好,信度较高(Alpha=0.8922),可以作为筛查工具使用。

1.2.2 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

现场测量学生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BMI)=体重(kg)/身高(m2),获得学生的相关体检资料。根据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2003年颁布的关于中国学生BMI筛选标准[4]:BMI<18.5 kg/m2为消瘦型;18.5 kg/m2≤BMI<24 kg/m2为正常体型;24kg/m2≤BMI<28 kg/m2为超重型;BMI≥28 kg/m2为肥胖型。根据上述标准对入选学生进行消瘦、超重和肥胖筛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高职护理专业女生BMI分布情况

南京地区高职护理专业女生消瘦发生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三个年级消瘦发生率分别为26.2%、25.8%和15.8%,合计为23.1%(2005年本校学生营养监测结果显示消瘦率为21.6%),其中2010级女生消瘦率明显低于其他两个高年级的学生,而肥胖率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

从学生自己填写的理想BMI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自己越苗条越好,她们的理想BMI实际上属于一种不健康的低体重状态,三个年级理想BMI低于正常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008级43.1%,2009级47.1%,2010级43.3%。这些学生对营养状况的评估存在严重误区,见表1。

人(%)

2.2 不同BMI高职护理女生节食情况

研究者将节食状况测量问题的有时节食与曾经节食定义为有时节食,将经常节食与一直节食定义为严重节食。本次调查显示,有28.4%的高职护理女生有节食行为,其中有时节食者为26.4%,严重节食者为1.9%;另外,有33.5%的学生持有想尝试节食的态度。分析结果显示,高职护理专业女生分别有17.3%的低体重学生和29.9%的正常体重学生采取了不健康的节食行为。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未采取实际节食行为的高职护理专业女生群体中有22.2%的低体重学生和37.6%的正常体重学生想尝试节食,见表2。

2.3 高职护理专业女生饮食行为认知态度

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女生越瘦越好看,对于肥胖是否是一种疾病的判断,3个年级学生的判断正确率均较低,其中一年级学生的判断正确率最低,与其他两个年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90%以上的学生知道节食对健康有影响,见表3。

人(%)

3 讨论

梁洁[5]等学者对潮州市职业中学学生的调查显示,有17.6%的学生为了减肥或控制体重而节食;安维维[6]等对全国7个省市的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在体重正常或过轻的应答者中,仍有24.1%自我评价体重偏重,其中女生为31.8%,她们的求瘦欲望强烈,这就可能导致她们表现出不良的进食障碍相关行为。由此可见,提供平衡膳食、培养青少年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是改善学生营养的关键[7]。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高职护理专业女生节食的总发生率(28.4%)低于国外。但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我国青少年中不利于健康的节食减肥行为将会继续增加。因此,学校对加强青少年学生营养知识教育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3.1 本校女生消瘦比例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目前,低体重正逐步成为城市青少年新的营养问题,与肥胖并存,产生双峰现象(two peaks phenomenon)[8]。高职护理专业女生没有升学压力,易受社会时尚潮流的影响。多数学生为寄宿制,饮食行为脱离了家长的监管,进一步导致饮食失常行为的普遍发生。近几年来,对本校学生BMI的监测数据显示,消瘦比例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汝骅[9]的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地区高职女生的消瘦率(19.7%)也普遍较高。

3.2 学生理想BMI普遍偏低

张新定[10]等学者的研究显示,海南师范大学女生有减肥意向的女生比例为62.14%;付丹丹等[11]学者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女大学生对身体的否定态度非常普遍。69.1%BMI正常的学生中有47.0%的人认为自己的体重高于正常水平。本次调查发现,南京地区正常BMI高职护理专业女生中有44.5%的人理想BMI低于正常,与北京地区调查结果一致。可见,青春期女生节食行为普遍存在,她们对自身体重存在严重的错误认知,对身体的否定态度非常普遍,有强烈的求瘦欲望。营养教育工作者应该教育学生能够根据科学依据对自己的胖瘦进行判断,采取合理的措施管理体重。

3.3正常体重甚至低BMI群体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节食现象

本次调查发现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有17.3%的低体重学生和29.9%的正常体重学生采取了不健康的节食行为。这有可能是本校学生消瘦率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的重要原因。同时,有22.2%的低体重学生和37.6%的正常体重学生有尝试节食的想法,是今后可能采取节食行为发生的高危人群。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青少年营养失调发生的有效措施[12]。研究者在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时应对上述人群给予足够的关注,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饮食态度与饮食行为。

3.4 学生对饮食行为的总体认知态度尚好,但存在认知态度与行为相悖离情况,对肥胖是一种疾病行为的认知还存在明显不足

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节食与肥胖是一种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女孩也并非越瘦越好,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认知误区。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认知态度与行为相悖离现象,在认为节食不利于健康的群体中仍有30.2%的学生采取节食行为。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正确的行为是营养教育工作者和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议学校、家庭与社会应该积极联合起来,关注青春期女生对待身体的态度和进食行为,探讨影响节食行为发生的社会心理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父母要关注青春后期子女的饮食态度行为,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学校可以开设营养学知识和医学美学形体的课程或专题讲座;社会可以借助媒体树立更多的典型,使偶像多元化。

摘要:目的 探讨有节食行为的高职护理专业女生体质指数分布状况,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对高职护理专业女生进行节食行为调查,收集学生的身高、体重资料,计算体质指数。获得完整资料980份。结果23.1%的高职护理专业女生体质指数低于18.5 kg/m2,44.5%的高职护理专业女生理想体质指数低于18.5 kg/m2。高职护理专业女生节食行为普遍存在,节食总发生率为28.3%,其中17.3%的低体重学生和29.9%的正常体重学生有节食行为;学生对饮食行为的总体认知态度尚好,但存在认知态度与行为相悖离的情况。结论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价自己的体质指数,正确对待节食行为,采取合理的措施管理体重。

关键词:护理专业,女生,体质指数,节食行为,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季成叶.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前沿[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99-105.

[2]乜金茹,孙桂菊,王少康,等.某卫生学校女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09,20(3):4-6.

[3]陆晓花.青少年进食行为与进食障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2006:24-25.

[4]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D].北京: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研讨会,2003:11-26.

[5]梁洁,曾畅.潮州市职业中学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1):4002-4005.

[6]安维维,余小鸣,张芯,等.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0):1173—1175.

[7]马冠生.我国学生营养状况及相关营养改善政策[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641-643.

[8]季成叶.中国青少儿生长长期变化和干预建议[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6):641–642.

[9]汝骅.高职院校大学生营养评价方法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435-438.

[10]张新定,吴华,张庭华.女大学生对肥胖认知状况及减肥行为[J].中国妇幼保健医学,2008,23(21):3017-3019.

[11]付丹丹,王建平,陈薇,等.北京女校大学生进食障碍与心境的问卷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8):525-528.

[12]赵伟明,李吴萍,陶秀娟.营养教育对学生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医学,2011,26(12):1780-1782.

不同专业 篇2

英国授式硕士学习时间为1年,研究式硕士为2年。研究生授课方式有小组讨论、全班集体讲授课以及案例研究等多种方式。

据英国留学专家介绍,商业管理、工程技术和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医学相关专业及计算机是英国高等教育的五大热门专业。近年来,赴英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在专业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体育管理、国际传媒、物流、酒店管理、机场管理、会展管理、房地产管理、汽车设计专业等一些新专业开始崛起并迅速升温。

申请要求IELTS6.0分是参考底线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申请赴英读研,需要具备本科学位(或专科学位加上相关工作经验)、本专科成绩、英语成绩、相关学术论文及工作经验等。IELTS6.0分是入读研究生课程的参考底线水平。提前一年提交申请是最佳时间。

英国研究生课程大部分9月开学。若学历不足或专业不符,经英国研究生学院认可后,可先读一年硕士预科,再攻读硕士学位。具有学士学位的学生,即可按专业申请相应硕士学位课程;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三年制大专生经英国院校认可后,可直接申请硕士学位课程。

求学花费文科最低MBA最高

留学专家介绍,英国的硕士学费水平较高,英国的学费因专业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平均看,文科学费较低,为6750-8200英镑/年;商科为7000英镑/年;理科较高,为6500-9500英镑/年;医科则更贵些,约6200-17000英镑/年;英国的MBA学费最高,一般在15000英镑以上,一些著名学校的MBA学费可达到25000英镑。生活费用方面,根据不同地区和个人情况的不同,略有差异。综合来讲,在英国的生活费平均8000英镑/年。

不同专业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愿;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6.029

Abstract: Ba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more than 1 000 students in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different professions, the college students contained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horticulture, and animal science had higher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but humanities and food science was lower; in different grade and education,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had had higher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but the graduate students of grade one was the lowest; the direct inner factors influenced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the realization of personal value", and the external factors was the employment prospects. Therefore, the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the practical skill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experience of successful persons should be introduced and different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should be planne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据统计,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披露的数字再次验证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的说法[1]。没有最难,只有更难,2014年毕业生在此基础上仍有增长,达到727万人,成为2013年后的“更难就业季”[2]。更为严峻的是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再加上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可预计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

富有创新与挑战精神的大学生,在中国经济整体向好的大环境下,不循常规,谋求自主创业,在近年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并且首开先河的允许创业课程算学分,允许休学创业,传递了国家对扶持创业愈发重视的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也勉励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同时要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3]。

大学生创业主要是由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组成,但在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发展相对较慢。749万——这是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1%——这是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大致比例[4]。2个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创业难、创业配套政策跟不上的尴尬局面。因此,本研究以天津农学院为例,涉及全院各个年级不同专业的专科学生、本科学生和研究生,通过对创业意愿的问卷调查,来探讨现在农业院校如何正面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创业的动机,为学校努力创造出适宜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以及推进大学生的创业进程等提供依据。

1 调查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相关数据,问卷内容是参照国内相关文献和学生访谈而确定的10个影响创业的直接因素,每个因素为不定项选择。调查于2014年7—9 月份在天津农学院进行,共选择专科8个专业,本科11个专业,研究生2个专业的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随机发放纸质问卷,总共投出问卷1 435份,回收问卷1 207份, 回收率84.1%(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专业大学生创业意愿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 ,大学教育中除人力专业差异较小外,其余10个专业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的占大多数,其中农环、动科、园艺、水产和基础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意愿较高,均占到一半以上(分别为56%,56%,54%,52%和51%);其次是工程、计算机和水利专业的学生(分别为49%,49%和47%);再次是经管和食品专业的学生(分别为44%和39%);人力专业的学生最低,仅为31%。

创业意愿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对创业可能性的考虑,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会首先考虑本专业创业的可能性。本研究中,园艺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城市的园林绿化和美化工作,农环专业主要进行城市的环境保护、治理,动科专业主要从事畜禽饲养、宠物疾病的治疗等,这些专业实用性、技术性强,而且目前国家扶持度高和实际联系密切,个人可操作度高。因此,这3个专业的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在天津农学院是最高的。而人力专业主要以人事管理为主,与实际的商品接触较少,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创业意愿最低。

所以,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创业想法和意愿。总体上看,目前农学院的大学生创业意愿较强,这也符合社会的需求,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加大对创业的指导工作,尤其是根据不同专业有的放矢的制定指导内容,应强调学科或专业的实用性教育[5],与社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做到有一技之长。

2.2 不同学历教育和不同年级大学生创业意愿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大学教育中除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外,其他各年级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的占大多数,其中专科一年级和专科二年级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最高,分别为56%和57%,其次是专科三年级和本科一年级,有创业意愿的均占50%,再次是本科二、三、四年级和研究生二年级,分别为47%,45%,47%和47%,研究生一年级最低,仅为30%。

由于高职专科的专业教育与本科不同,专科教育不以理论内容为主,而是侧重于实际技能的掌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相对较强,对本专业的实际应用也较了解,激发了他们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因此,高职专科的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在天津农学院是最高的。而研究生教育则侧重于专业的深度研究,并且大多数学生擅长理论研究,整体创业意愿最低。

所以,学校应加强本科生和研究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他们既懂得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本学科的技术,具有一技之长,加强实践教学是促进大学生和研究生创业的关键。

2.3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直接因素的分析

在对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直接原因进行调查时发现,多数的同学都选择了两个因素以上,说明创业意愿受多方因素的影响。Gilad 和Levine很早就提出了“推”和“拉”理论[6]。“推”理论强调外在因素, “拉”理论强调内在因素。

笔者把10个影响因素分成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2个方面,外在因素包括A、B、C、D、E,内在因素包括F、G、H、I、J(图3)。结果分析显示,内在因素对学生创业的影响比外在因素高19.4%。内在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实现个人价值,占32%;其次是赚钱,占30%;再次是对成功人士的崇拜,占22%。说明实现个人价值和赚钱,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或直接内在因素或动力。也说明农学院的大学生多数怀揣着梦想,想通过创业和自己的努力赚钱实现自我价值,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另外,有较多的学生选择“赚钱”为创业动机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学生的家庭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农学院的学生较多的来自农村,经济状况较差,农村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也较差。这使得许多学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他们的命运,“赚钱”改善家人的生活[7]。因此,学校的教育极大的影响他们的创业。

外在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就业前景。的确,就业前景是每个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所关注的,也是在校生和应届生求职时迫切关注的问题。由于大量的毕业生,2015年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是大学生创业的关键。

3 结 语

创业意愿的形成是个动态的过程,受着内在与外在环境的直接影响。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和措施,但实际创业的比例还是很低。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有着积极的人生观,在创业意愿上也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学校要做的就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8],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为实现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而奋斗;加强实践教学和加强大学生技能的培养,让他们有一技之长[9];多介绍本专业和本学科成功人士的成才经历,让学生懂得如何创业,真正学会创业的方法和明确创业的目标,脚踏实地的开始为创业筹谋和规划。总之,农业院校要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培育出健康、有效的自主创业学习环境,使大学生对创业有系统的了解,激发出大学生的创业欲望和热情[10]。

参考文献:

[1] 201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率下降12个百分点[EB/OL]. http://finance.youth.cn/finance_gdxw/201306/t20130609_3346 239.htm, 2013-06-09.

[2] 毕业大学生数量持续增长 2014或又成最难就业年[EB/OL]. http://www.eol.cn/html/c/2014znjyn/2013-11-19.

[3] 2014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EB/OL]. http://www.sundxs.com/dxslz/jiuye/8197.html,2015-04-09.

[4] 749万毕业生 自主创业如何撬动就业难的结构性杠杆[EB/OL]. http://career.eol.cn/kuai_xun_4343/20141216/t20141216_1214131.shtml,2014-12-16.

[5] 赵璐诗.美国、荷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经验及启示[J].商业经济,2013(1):20-21.

[6] Gerry Segal, Pan Borgia, Jerry Schenfeld. The motivation to become an entrepreneur[EB/OL]. www.emeraldisight.com/1355-2554.htm.

[7] 刘瑛,贠晓燕.大学生创业动机概念模型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1(1):155-156.

[8] 杨业华,湛利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行及研究意义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4):31-35.

[9] 宫鹤,李士军,郭颖,等.以创新基地建设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2):11-12.

不同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篇4

一、我国学生计算机教育现状

1) 中小学阶段: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中、高考科目, 各所学校基本上都把它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 中小学学生上课都只是图好玩, 经常被“正课”老师占用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时间, 学生都没有系统地掌握这门课程中应该掌握的知识, 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会考”, 即使有的学生对这门课很感兴趣, 面对高考的压力也只能放弃。真喜欢这门课的都被老师家长斥为“不务正业”。到高中毕业时, 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都只是片段, 无法综合运用去解决具体问题。

2) 大学阶段:多年以来, 我国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一直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内容基本上是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Window s系统+M icrosoft Office+计算机网络应用。各专业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块, 没有体现专业岗位需求。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采用第一学期结合省一级计算机考试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常用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等五个模块, 第二学期学习网页设计制作 (包括DW, PS, FLASH几款软件的使用) 这样的教学模式, 受有限课时的限制, 导致各班级不分专业不分层次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块, 没有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结合, 没有考虑学生实际专业岗位的需求。对于学生情况, 有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已经非常熟练, 部分来自落后地区的农村学生则对有些内容从未学习使用过, 甚至还有同学连键盘操作都不熟悉, 学生原有的基础差距非常大。而目前的教学基本上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 采用同一课程体系, 同一进度计划, 这样的统一要求必然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的开设目标分析

对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1) 计算机是一种通用工具, 学习它是为了应用它有效地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2) 计算机是一种高级工具, 学习它可以应用它有效地解决本专业复杂的实际问题。3) 计算机是一种弹性工具, 深入学习、掌握计算机科学的一些理论知识、程序设计知识并和本专业知识相结合,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在计算机应用领域有重大成就。各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 学习应用计算机。

笔者认为, 中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就应该叫计算机应用基础, 大多数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把计算机做为一种通用工具, 学习计算机科学的主要目的是熟练掌握计算机在日常工作和自己专业工作中的应用。少数学生可以把计算机作为一种高级工具, 极少数可以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弹性工具。

三、实现目标的策略

(一) 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案例, 教学任务以及课后作业

在开设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时, 要坚持学以致用、坚持与本专业岗位需求相结合的思想, 教师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使用上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 因地制宜, 进一步进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是课程教学所用的案例、教学任务以及课后的作业, 都力求反映学生专业岗位需求, 从学生熟悉的或将来要面临的场景中提取问题案例, 给学生以熟悉和学以致用的感觉。比如在乐山师范学院, 我们的不同专业的设计案例都是由相应专业的专业教师提供的内容, 中文专业的案例是“迷路的云”“论读书”等, 音乐专业的学生的案例是“音乐的表现力”“谈音乐”等。

基于不同专业的专业岗位需求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不仅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本专业岗位问题的能力, 实现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内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 还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养成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去帮助解决问题, 主动使用计算机开展各种业务的习惯。比如, 美术专业的学生加开设auto CAD, 3DMAX等专业软件的使用, 音乐专业的就涉及利用电脑进行音乐的创作等, 新闻专业就加开设用电脑排版新闻。

(二) 课程教学要基于学生原有基础进行分级教学

承认学生基础差异的前提下, 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知识能力与水平采用合理客观的分级方法, 将每次课的内容、任务、作业等都采取“必做基础+提高创新”的分级模式, 基础差的学生完成“必做基础”, 掌握最基本的教学目标, 而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则可以选择有一定难度、有一定创新的“提高创新”, 这样既能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 让其有学习信心, 同时兼顾基础好的学生, 让其有所提高, 不仅有助于教学秩序的维持又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 考核方式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实践环节中, 通常一位教师同时辅导30~90位学生, 可想而知, 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一味地提高实践学时比例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加以补充和完善。建议以自由组合或强弱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小组教学, 一般3~5人为一组。实践课时, 可让每组同学坐在一起, 检查实践效果时每组同学同时检查, 每次评分可采取“团体得分×60%+个人得分×40%”的方式为个人计平时成绩, 这样既实现了先进帮后进, 解决了教师单独辅导精力不够的情况, 还促进了组内同学的交流, 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更深刻地体会团结合作的力量。课程总成绩采用平时加期末考核的方式, 平时成绩=每次作业成绩/次数, 期末考核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计。课程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核成绩×50%。这种设计可以兼顾平时认真但最后考核不理想的同学, 也可以兼顾平时不太认真, 但综合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 达到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四、结语

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只有经过不断地改革, 不断地探索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应用, 而且要让学生理解应用, 要让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基于不同专业的专业岗位需求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不仅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本专业岗位问题的能力, 实现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内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 还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养成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去帮助解决问题, 主动使用计算机开展各种业务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政辉.对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09.

[2]陈桂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 2009.

不同专业 篇5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

自我效能感的内涵是指个体在做某件事之前对自己能否完成这件事的把握程度与自信程度。这种理论现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实践调查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对学习的热情。本次实验调查以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不同年级高职护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下面是我们调查研究的具体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校的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普通的调查问卷法对300名学生发放标准化的调查问卷,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为270份。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工具 使用我校护理学专业教授译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化表,这个表的测信度为0.83,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本次调查只有一个维度的内容,一共十个项目。对被调查测试者的评定使用四个等级方法,采用计分方式进行评价:完全正确是4分,多数正确是3分,有点正确是2分,完全不正确是1分,满分为40分,总的分数越高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1.2.2 统计学分析 将270份有效的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输入专业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与分析,本次调查涉及到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当P<0.05时,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

问卷调查发现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最高的为40分,最低的为13分,平均分数在20—30分之间,根据评分标准,这次调查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属于较高水平,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分)

[\&\&\&\&\&\&\&\&\&\&\&\&][年级

自我效能感][一年级(1)

25.92±5.68][二年级(2)

25.45±5.21][三年级(3)

26.51±4.83][P

<0.05][事后多重比较

3>1>2]

2.2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比较结果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比较结果采用的是多组间单一因素方差分析与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与结果,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比较结果(%)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自我效能感低

13(14.94)

15(18.07)

7(7.21)][自我效能感一般

65(80.2)

60(72.3)

70(66.7)][自我效能感高

9(11.1)

8(9.6)

20(19.0)][P

<0.05

<0.05

<0.05]

3 讨论

3.1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比较

从上述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发生了变化,数据比较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事后的多重比较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一年级与三年级的高职护理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明显高于二年级的高职护理学生。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有原因的,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对大学生生活与本专业的学习都充满着好奇心与新鲜感,比较有自信心,因此自我的效能感水平较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学习的逐渐深入,护理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的学习热情降低,自信心也随之降低,高职护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逐渐降低,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但随着学生心智的逐渐成熟,学生到了三年级时又具有了较强的自我认知感。

3.2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检验结果分析

不同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检验结果分析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上面我们的调查表1,可以看出:一年级自我效能感低的高职护理学生占本年级的14.94%,二年级护理学生中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占据整个年级的18.07%,高于一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但到了三年级时,情况又有了好转自我效能感低比例降低仅为7.21%。调查还能够显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男女之间自我效能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女生,更能经受住各种打击与磨难,性格更为坚毅[1]。

3.3 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必要性

我们通过实地调查问卷可以得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操作技能成绩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方式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实现这个目标,减轻学生的紧张自卑心理。教师在课堂上课时,多使用鼓励的话语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给他们提供多种反复尝试的机会,正确科学地加以引导,用一种发展与客观的眼光看待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归因方法,让他们多找找自己的原因,不要在遇到困难与失败时,总是抱怨环境或者是他人,应该多找自身的原因,对自己充满信心,努力找办法克服困难,树立积极乐观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在解决问题中增强自我效能感[2]。

自我效能感在现在教育领域应用得十分广泛,是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属于非智力的情感因素,水平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学生对自己更加了解,树立起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学生遇到困难与失败时不要放弃,对自己充满信心,去除自卑悲观心理,相信自己能够在学习与生活中克服困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3]。

参考文献:

[1]刘印.不同年级护理专业高职护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1):250-251.

[2]王小娟.高职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调查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3(8):83-84.

不同专业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级中医本科班和2008级护理本科班为调查研究对象。中医班44人, 其中女生26人, 男生18人;护理班59人, 其中女生49人, 男生10人。将两个班按照专业不同分为2组, 2组学生平均年龄及高考录取平均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调查方法

在实施药理学双语教学前分别调查2组学生的英语成绩、生理学成绩及对双语教学的兴趣, 双语教学结束后调查药理学成绩及对药理学双语教学的总体满意情况。其中英语成绩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反映 (其中四级通过人数为四级和六级总通过人数) ;生理学和药理学成绩的调查结果来自期末成绩, 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和满意情况通过调查表搜集, 共发放103份调查表, 回收103份, 有效回收率100% (调查表填写不署名) 。

1.3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生理学和药理学成绩用平均数和标准差 (x±s) 表示;方差, 采用t检验;英语成绩、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和开展双语教学满意评价, 选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双语教学实施前不同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和兴趣比较

为有效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 在实施前对2组学生的语言基础, 即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进行比较 (见表1) 。结果显示, 其英语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其中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高于中医专业学生。

生理学是学习药理学的铺垫课程, 也是跟药理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前期课程之一, 2组学生的生理学成绩比较 (见表2) 。结果显示, 其生理学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其中中医专业学生成绩明显优于护理专业学生。

学习兴趣是促进主动学习的动力, 2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 (见表3) 结果显示, 护理专业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比中医专业学生高,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注:χ2=4.562, P<0.05

注:t=3.641, P<0.01

注:χ2=4.021, P<0.05

2.2 不同专业双语教学效果比较

双语教学结束后, 分别通过药理学期末考试成绩 (见表4) 和教学满意情况调查表 (见表5) 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客观和主观评价。结果显示, 2组学生药理学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对教学和教师的总体满意比例也无显著性差异。

注:t=1.429, P>0.05

注:χ2=0.441, P>0.05

3 分析与讨论

双语教学是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语, 传授某种知识的教学方法[1]。在我国, 双语教学主要指用汉语和英语同时进行教学。在双语教学中, 语言是教学的载体, 而传授专业知识和本领仍是不变的教学主旨。然而, 学生对英语这种媒介语的掌握水平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 在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前, 我们对2组学生英语水平进行了调查, 发现中医专业组学生四级通过率仅为36%, 而护理专业组相对较高 (58%) , 两组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显著性差异。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在中医专业组药理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强化英语, 上课前要求学生必须预习英文讲义, 引导学生对词义相近或关联单词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可简化较长的医学专业词汇, 从而降低语言难度。此外, 利用课外时间帮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补习公共英语知识, 成立互助小组, 课堂上基本按照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 形成1帮1或2帮1的团队。

药理学是一门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学、病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向内科学等临床课程过渡的学科, 其中生理学是和药理学关联性最大的学科之一。如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一篇中, 首先单独列出一章内容, 回顾生理学中传出神经分类、神经递质、受体的分布和效应, 为药理学讲解做了充分铺垫。在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前, 我们对生理学成绩进行了评定和比较, 发现护理专业组学生生理学成绩较差, 平均分仅为68.35, 而中医专业学生组相对较好 (平均分为75.18) 。为此, 在护理专业组实施双语教学中, 首先复习相关的生理学知识, 并自然过渡到药理学。如在讲解“抗高血压药”时, 先复习血压的形成和生理调节, 引发学生思考降压药作用, 从而顺理成章地想到降压药的分类和机制。此外, 在难度和深度方面, 生理学基础差的学生对药物作用机制难以理解, 因此, 在对护理专业学生讲解中要简化作用机制, 这也是国内外药理学教材的差异之一[2]。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校一直坚持的一项重要方针, 在护理专业组的双语教学中, 强调临床应用和用药监护、穿插病例, 可使学生近距离了解临床用药中护理研究的实施情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据研究[3], 对双语教学的兴趣与英语水平有很大关系。在本研究中, 发现英语水平较差的中医专业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比护理专业组低。为提高中医专业组对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学习兴趣, 在部分章节, 如学生较熟悉的药物“解热镇痛抗炎药”等, 以及药物种类较多的“抗慢性性功能不全药”等, 采用PBL教学法, 提出几个问题分组讨论, 如“在你感冒、发热、头痛时都用过哪些药物?”“用了泰诺 (或对乙酰氨基酚) 后发热是否能彻底消退?”等,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引发其思考, 同时也提高了大家用英语交流的自信心。有些药物作用相似, 学生对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容易混淆, 如常用抗炎药有3大类, 分别在不同章节, 在双语教学中除了课堂列表总结其异同外, 通过病例分析比较更能提高其兴趣。

中医专业组由于英语较差, 对双语教学兴趣相对较低, 但在药理学双语教学中, 我们采取积极措施, 成立互助小组, 补习英语, 总结医学专业英语规律, 提高英语水平, 减少语言障碍。同时应用PBL及病例分析等教学法,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提高学习兴趣。结果显示, 中医专业学生的药理学成绩没有下降 (见表4) ;而且对教学的总体评价并不低 (见表5) , 说明这些措施是有效的。相比之下, 护理专业学生生理学成绩较差, 在双语教学中, 我们通过课前复习生理学, 简化抽象的药物作用机制, 强调应用和护理措施, 最终护理专业组的药理学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对双语教学的总体满意程度较高。

综上所述, 由于2组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不同, 在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时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强调不同侧重点, 从而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摘要:目的 探讨在中医专业和护理专业中分别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异同点, 探索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方法 在2008级中医专业、护理专业中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 实施双语教学前后分别对两专业学生的英语成绩、生理学成绩、对双语教学的兴趣以及药理学成绩和开展双语教学满意评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专业学生的英语成绩、生理学成绩及对双语教学的兴趣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药理学成绩和开展双语教学满意评价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在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时对不同专业分别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医专业,护理专业,双语教学,药理学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Julia B, Freemen clark, Sherry F, et al.Pharmacologic basis of nursingpractice[M].6th, Mosby Inc:Nancy L Coon, 1999.

不同专业 篇7

1 不同专业医学生学业成绩比较

学业成绩是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已经达到的程度和水平的反映, 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等状况, 是教育评估的一项指标[1]。根据某医学院校大学二年级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法医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8个医学相关专业全体学生第一学年期末考试相同考试科目成绩, 按学时等进行加权, 得出各专业平均加权学业成绩。按照各专业学业成绩加权平均分进行排序, 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是口腔医学、护理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临床药学和法医学专业。各专业考试不及格人次比例排名与学业成绩排名基本相反, 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法医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预防医学、护理学、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

2 医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

医学生的学业成绩受到客观和主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现根据具体情况将对医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总结为以下几方。

2.1 对专业的认可度

从各专业医学生的高考志愿以及入学后的调查看, 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认可度最高, 且入学时新生未报到率和退学率最低, 其次是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等医学高度相关专业。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大多希望自己将来毕业后能够成为一名临床医生, 而临床辅助学科被许多学生认为与临床医生这一职业相差甚远, 远离了自己当初的志愿和理想。许多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后都进行过专业咨询, 希望能够通过递交申请或将来继续深造而将专业转为临床医学专业。由于现在大部分招收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校不招收本科为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与此同时, 执业医师考试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这些跨专业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即便是毕业后是否能够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以及就业出路都无法预期。在面临这一现状时, 部分学生选择了退学重新参加高考获得一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还有一部分学生面对现实情况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和专业理想, 投入到了自己的专业学习中;还有的学生在面对现实与理想相违背时, 没能及时调整心态, 对专业的不认可也影响了其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并在学业成绩上有所体现。

2.2 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学业成绩也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高校中的学习氛围从一个寝室, 一个班级, 一个专业甚至整个学校各个方面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医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习任务重、学业压力大、学制长, 这一学业特点造就了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刻苦努力的学习作风。但不同专业的学习氛围有着一定的差异, 如法医学和护理学专业。法医学专业学生的高考成绩略高于护理学专业, 且新生未报到率低, 入学后无一人退学, 在这些方面均比护理学专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从第一学年法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业成绩排名来看, 远落后于护理学专业。法医学和护理学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 均不招收无本志愿的男生或女生, 因此专业性别比例有着明显的差异。法医学专业男生比例远远高于女生, 尽管现在近几年女生对该专业的认可度有所提高, 但男女生性别比例仍超过2:1。而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 能够认可护理学专业的男生更少, 一个专业60人中仅有5人为男生。男生与女生对待学业的态度有所差异, 女生对待各科功课的态度都比较端正, 而男生更多地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依据课程的重要程度而学习, 这一点从平时课堂的出勤率以及单科考试成绩也有所体现。由于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较大, 女性的竞争压力要远远大于男性, 这也激发了女生奋斗拼搏的动力。与女生相比, 男生更多的精力分散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上, 如体育锻炼、电脑游戏等。这些不同的专业学习氛围也使得法医学专业女生的学业成绩比其他专业女生成绩低, 且不及格比率高于其他专业。

2.3 网络使用情况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拥有电脑或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 随之出现了寝室中的“网虫”、课堂上的“低头党”现象。根据以往的研究发现, 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2]。网络使用情况同样也对医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了一定的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适当地使用网络可以给医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的条件, 而过度沉迷网络的学生会出现旷课、睡眠不足课堂状态太不加等, 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甚至学业。在对那些考试不理想的学生成绩原因进行分析时, 因网络游戏、网络小说过度分散精力成为首要因素。个别过度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在经历了考试不及格甚至降级后仍未能吸取教训, 甚至为学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拿不到学位或被学校退学等。

3 提升医学生学业成绩的策略

3.1 加强对医学生的专业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有关研究表明, 大学生之所以迷恋网络而且越陷越深,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刚开始时“闲得无聊”, 不得不上网打发时间[3]。许多医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时感到没有目标, 空虚迷茫。一些医学生在经历过高考后认为, 上大学后没有必要再像以前一样刻苦学习。在医学生刚刚入学之际, 加强专业教育使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专业设置和日后的课程安排等, 使其尽早投入医学学习状态非常必要。目前, 不少学都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这一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及时、更加详细地了解专业发展, 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 同时也能使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能力和兴趣爱好等, 更好地发展。

3.2 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往研究表明,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提高学业成绩及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4]。目前各大高校在大学生入学时均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对于筛查出的不同人群进行疏导、跟踪,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讲座以及个体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尽量降低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医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3.3 对特殊群体医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的学业成绩受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个体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明显强于环境因素[5]。对于学习方法、心理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存在特殊性的学生, 应给予特殊关注和个别指导。对于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的学生, 应根据其学习的特点进行学习指导, 并安尽量排学习上能够灵活掌握学习策略的学生与其结成学习对子, 进行一对一帮助。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 应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及时跟踪, 辅导员应利用工作的便利条件及时了解学生的近况,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以指导, 并与家长保持联系, 必要时应及时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医生的帮助。而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 更应该关注其学习和生活中所存在的困难, 尽量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 树立特困生的自信心, 使其正确看待家庭状况和自身努力之间的关系。

4 结语

优秀医学人才的培养起步于医学院校的基础教育, 只有不断提高医学生的医学理论和技能水平, 培养优秀的品质, 使医学生从内心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医疗职业, 才能实现医学生自身的价值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医学院校大学二年级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等8个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第一学年学业成绩进行分析, 了解不同专业医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从而促进医学生的医疗知识掌握和优秀医学生的培养。

关键词:医学生,不同专业,学业成绩,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上)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165

[2]王滨, 于海滨, 杨爽.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 21 (12)

[3]陈剑光.闲暇教育矫治大学生网络依赖论[J].大学教育科学, 2007, (1)

[4]王立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07. (学位论文)

不同专业 篇8

旅游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学习的是同样一门课程———《旅游会计》,但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下面笔者就根据对两个不同专业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谈谈《旅游会计》在旅游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不同点。

一、教学目的不同

教学目的决定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旅游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对《旅游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同。

《旅游会计》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为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企业管理人才奠定会计理论基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现代旅游企业竞争十分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企业的内部管理是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企业的管理人员如果不懂得相关财务知识,就绝对称不上是合格的管理人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目标是将来在旅游企业中成为管理人员,他们的很多旅游专业知识,如导游技巧、饭店服务等技能可以通过在企业培训和实践,不断学习、进步和提高,但会计知识却很难在企业得到系统的培训,比如,收入、成本、费用的涵义是什么,利润是怎样构成的,税金怎么计缴,怎么读懂会计报表,如何利用会计信息,等等。这些管理知识,企业一般是没有培训的,学生有必要在学校学习,将来在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才不致于脑海中一片空白。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目的,主要是为今后步入旅游企业,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才奠定会计方面的理论基础。

会计专业开设《旅游会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旅游企业经济活动特点,收集、整理会计信息,提供会计报表,为企业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最终胜任旅游企业会计工作。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企业越来越多,对会计人员的需要量也在增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能适应不了旅游企业会计岗位,只有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了解旅游企业特点后,才能适应旅游企业的需要。为使会计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满足企业要求,不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将《旅游会计》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让学生在校期间对旅游企业的业务特点如成本核算、税金计缴与其他行业的不同等有所了解,将来能很快适应旅游企业会计岗位的工作需要。

二、教学内容不同

由于《旅游会计》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教学目的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教学内容的不同点。

《旅游会计》课程的知识模块大部分是以会计核算方法为主线,具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主要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包括账户与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及其运用、账户的分类、成本计算及旅游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职能、会计核算、会计基本假设和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形式、旅游企业会计的基本方法,会计凭证及其填制、会计账簿的设置及其登记、会计报告的设计及其编制原理、账务处理程序等财务系统及其运用;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旅游企业的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损益,以及旅游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阅读及分析;第三部分介绍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是没有学过《基础会计》的,对会计没有一点概念。在《旅游会计》课程教学中,着重要求学生对企业信息收集、处理、报表编制过程作一般性了解,掌握各环节知识。同时,根据旅行社、旅游饮食服务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的要求,结合旅游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学生要了解会计产生的信息所代表的经济含义,读懂会计报表,认识会计在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成为会计信息的主动使用者,为掌握旅游企业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奠定基础。也就是要教会他们“算账”,而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在“做账”上。教学中,教师应把“怎么算账”作为重点,而不像会计专业那样将“怎么做账”作为他们的重点。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内容可以不再重复讲授,重点应落在旅游行业特点上。如介绍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会计的特点,在会计六大要素介绍过程中,重点突出旅游企业的特点,如介绍存货时,重点不再像《财务会计》把存货的计价放在首位,而应让学生掌握旅游企业存货与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存货不同的特点,以便将来在旅游企业工作中把握会计管理的重点。再如,在介绍税金时,应把旅游行业的税金计缴特殊性讲清楚,如旅行社的营业税并不是直接按营业收入计缴,而应将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扣除后再进行计算;对于旅行社、客房、餐饮、商场等部门的经营过程和经营特点,应成为该课程重点介绍的内容。其中的账务处理仍然是重点,同时要注重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财务会计》进行对比学习,既要学会“算账”,又要学会“做账”。

三、教学方法不同

《旅游会计》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不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自然也有差别。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来说,《旅游会计》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他们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会计知识,对他们来说这是一门会计入门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对会计有基本的概念,产生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认识、发现会计现象,去体验会计问题,再结合旅游企业经济活动过程,让学生去学习、思考会计知识。比如,老师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旅行社部门经理,总经理让你承包一个门市部,要求你一年上交一定数额的利润,你能不能去承包?通过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利润的含义、构成,预算一年必须做多少业务、接待多少人次旅客、成本费用控制在什么水平,才能完成总经理下达的利润指标。再如,教师又问,假如你是客房部经理,你能准确地知道客房成本是多少吗?客房出租率达到多少、房价最低应控制在什么价位,才能完成年初酒店下达的经济责任指标?假如你是餐饮部经理,你能拿出一套餐饮成本控制方案吗?每个餐厅的保本销售额为多少,等等。这些与会计有密切关系的旅游专业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会积极思考,这时,他们会发现只有通过学习会计知识,才能解决这些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旅游会计》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潜在思维能力的释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教师可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结合已具有的《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知识,对比旅游企业的特点和制造业、商品流通业的业务不同点,关注在核算中要注意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重点讲授旅游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的特点,如同样是收银工作,旅游饭店收银工作程序与一般企业就有许多不同之处;再如,客人使用信用卡在一般的商场消费结账和在酒店住房结账,收银员的操作程序有所不同,等等。教师在讲课中将旅游企业的这些业务特殊性给学生讲清楚,将来学生到企业就能正确处理相关问题。而账务处理知识可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需突出讲解一些特殊的会计分录。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是在“重复昨日的故事”。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到旅行社、宾馆、餐馆等旅游企业去见习,让他们感受各企业的收银结帐工作、会计工作、审核工作等;也可让他们到这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践扎实掌握《旅游会计》知识。

四、对教材的整合不同

目前《旅游会计》教材不是很多,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大。大部分教材涵盖的内容相似,如《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总论、复式记账、会计核算程序及会计六大要素的核算、旅行社业务和饭店经营业务的核算、财务会计报告及分析、会计电算化等相关知识,也有的教材简化了《基础会计》的内容。由于教学的对象不同、要求不同、基础知识不同、教学目的不同,同样是《旅游会计》教材,在旅游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的整合、使用是不同的。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老师使用教材时应突出会计的基础性和在旅游企业的应用性,简化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多讲核算原理,少讲核算方法;多讲如何算账,少讲如何做账。将教材中会计的基本知识、出纳知识、税收基本知识、财务报告的分析与利用等知识进行整合。

对会计专业的同学来说,老师使用教材时应突出会计六大要素中旅游企业的特点及旅行社业务和饭店经营业务的核算,将会计专业知识和旅游企业特点有机结合。

总之,《旅游会计》作为一门复合型的课程,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受教育的背景不同、学习目标不同,来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不同的整合,进而达到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三梅.高职院校应面向市场办学.江西教育科研, 2007, (9) .

[2]王贵香.非财经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之我见.中国职教, 2007, (4) .

[3]田平, 林辉山, 刘堰兵.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公文易文秘资源网.

不同专业 篇9

在现代经济社会,金融业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逐渐成为一个覆盖范围广泛、与日常生活结合日益紧密的服务型行业。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财富增加,社会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金融创新与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的触角已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并已成为普通家庭关心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不仅是金融专业学生所必须的,而且是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如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管理学、会计学所必须的。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金融学》课程,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如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学科必修课,可以充实完善其专业课程。对于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金融学》是一门选修课程,供对金融学有兴趣的非财经类专业学生选修。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专业的特点和培养人才的目标与规格不同,固而对金融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内容、知识结构、专业需求是不同的。再考虑到《金融学》课程内容众多,在短短的四五十个教学课时中,教师不可能将全部内容介绍完,这就要求教师在明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的基础上,精心安排各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差异化教学方法。

二、不同专业对《金融学》的教学要求不同

(一)金融学专业

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般是在学生完成各经济类专业共同的核心基础课,如在学习完《西方经济学》后开设。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正如我国金融学研究的鼻祖黄达先生所言:“金融领域,广阔而深邃,通常只能瞄准一两个方向深入。要想深入一点、几点,必须对金融的‘全局’有必要的、概略的把握。因为没有足够的宽阔基础作为支撑,只求在狭小的范围深入,进到一定程度就会难以继续。而所谓把握‘全局’,就是要求能对金融领域的主要构架如金融理论与金融知识,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等等之间的有机联系,有一个较为全面———哪怕是概略的———了解。”《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科体系的基础课程,恰是对金融学进行整体性、框架性的介绍,其中既有宏观金融层面的理论阐释,又有微观金融运行的原理分析;既揭示了金融的运作机制与规律性,又阐明了金融学科所研究的范畴、重要内容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鉴于《金融学》对于金融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金融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点、知识体系、基本原理、理论前沿和动态,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良好的理论基础;二是注重对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开拓视野,提高思考的广度、深度与高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这样才能产生进取的精神。若通过《金融学》的学习,学生能激发对金融的兴趣,这将会对学生未来的深造、职业生涯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

纵观中外古今,实体经济的发展最后都离不开资本的运作,而在当今社会,金融的作用越发凸显。因此,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有必要系统地掌握货币、信用、利息、银行等多方面的理论与业务知识,能够运用货币信用方面的理论与业务知识,更好地从事企业投资管理、市场营销、企业风险管理等活动。因此,不少高校已经把《金融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相比,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在金融理论方面的要求可以放低些,但应注重金融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联系实际和融会贯通,使学生掌握与其专业的业务活动联系紧密的现代金融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从而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灵活运用现代金融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来进行资金管理、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活动。

三、不同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

《金融学》课程内容繁杂,涉及货币、信用、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货币供求、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和金融监管等问题,几乎涵盖了整个金融领域。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整体水平和质量,并兼顾不同专业的需要,是《金融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在界定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安排差别化的教学内容。基本教学内容是各专业教学中都必须覆盖的,也是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以实现各专业学生掌握该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求,例如金融学的基本概念、金融市场的基本情况、金融中介机构的构成、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等;而差别化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专业需求而进行的选择性教学。

(一)金融学专业

如前所述,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来说,《金融学》是其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在课程安排上,《金融学》一般是在修完《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后开设的,同时又是以后陆续开设的《中央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一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对金融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内容重复或遗漏。具体来说,对于金融学专业的课程内容重点有三个:一是学生应深刻理解金融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如货币、信用等基本概念,利率决定理论、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等。这些内容是金融学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因此对他们来说,这些内容不是简单知道就可以了,而要全面、深入、准确地掌握;二是教师在授课中应侧重对金融学框架的勾勒,让学生对金融领域全面、清晰地把握。而对于具体的宏观金融问题可以适当简略,这些内容学生已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接触过。微观金融方面,有关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内容也无需介绍过细,这些内容在后续的专业课程里都会有详细的介绍;三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中的金融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密切关注金融理论研究前沿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

对于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或多或少要与货币、银行打交道,但是对理论要求没有金融学专业的学生高。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理论深度,如货币供求理论、利率决定理论、金融监管理论等可以简略地说明,而增加与所教学生专业有关的、实践性的内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与贸易有关的金融知识,如信用工具、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业务和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内容的介绍。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增加与企业管理活动紧密联系金融知识的讲授,这些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如商业票据、股票、债券、期货市场等。(2)企业管理人员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打交道时所需掌握的基本金融理论知识,这关系到企业资金的运营问题。具体如商业银行运作机制、业务范畴,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证券发行业务等。(3)国家宏观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如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汇率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等等。

(三)非财经类专业

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主要是抱着兴趣来选修这门课程的,激发学生对金融的兴趣,使他们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金融知识是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精简理论性较强的货币金融理论的讲解,将重点放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货币银行学知识中,如各种金融产品的比较、家庭理财的理念等,还可以介绍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金融问题,如对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介绍,可侧重介绍危机对企业和老百姓生活的影响等,而对于危机深层次的原因的理论分析则可以简略些。

四、区别不同专业,采取有差别的教学方法

与《西方经济学》课程相比,《金融学》课程内容多而庞杂,不似前者的体系清晰完整,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感到知识点零散,找不到学习的重点。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等课程相比,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单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如何根据不同专业《金融学》课程设置特点及课程性质,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各自的教学目的,是教师在《金融学》教学应认真研究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一)金融学专业

如前所述,对于《金融学》课程,金融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全面掌握金融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点、知识体系、基本原理、理论前沿和动态外,还要培养专业兴趣和专业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把《金融学》课程中的知识点、理论讲通、讲透。在此基础上,再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金融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我认为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在每次课开始时拿出5—10分钟,对一周的财经新闻进行回顾。这样有两个作用:一是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和全球金融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习惯,这对《金融学》这类社会性学科的学习是必要的。二是在新闻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能引发学生对金融问题、金融现象的思考,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以上两个效果,教师首先应注意财经新闻的选择。一周内国内外发生的财经新闻往往很多,如果都讲,时间上不允许,也没有必要。新闻选择可以有这几个视角,一种是选取影响重大的事件,如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另一种是结合目前的热点和所学的知识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如近年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介绍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这一部分内容时,我看到一则题为“淡马锡来到荷花池”的新闻。新闻的主要内容谈到新加坡淡马锡公司通过设立富登信实服务有限公司给成都的莲花池批发市场的商户发放贷款。这则新闻事件本身很小,但我希望能以小见大,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新闻标题提出后,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很奇怪:该标题是什么意思?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我由浅入深介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存在问题等,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应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整节课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后不少学生和我进一步探讨该问题,有的学生还着手写这方面的论文。

除了选题的问题,教师还应注意新闻讲授的方式。介绍新闻不仅仅是希望学生了解该事件,而是通过该事件引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兴趣。教师可以在介绍新闻时结合学生已学过的金融学原理,精心设置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具体事件中提炼出事件背后蕴藏的道理,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可以考虑一学期组织学生就当前的热点金融问题进行2—3次的讨论,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阅、整理资料,学生进行思考、交流为线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现在不少高校由于扩招,师资相对不足,很多时候是大班教学,组织讨论的方法会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而影响讨论的效果,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就热点金融问题撰写小论文。对于初次写论文的学生来说,论文的要求不宜过高,主要是希望通过写论文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字数、格式上可以适当放宽,但需强调的是杜绝抄袭。

(二)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

对于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教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降低理论深度,提高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在基本原理、基本的知识点介绍完之后,通过具体的案例,如介绍金融实际热点问题,突出金融知识的运用性。此时对于金融热点问题的选择与金融学专业的选择有所不同,教师应尽量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讲授。例如在介绍货币政策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近年中央银行的调息历程,解释中央银行每次调息的背景、原因、作用机制,以及对企业、老百姓银行投资、贷款的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以就一个问题,如信用形式、银行存贷款利率等,鼓励学生自己去找资料、发现生活中的金融学,采取教授与讨论相结合的组合式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蒋天虹.关于应用型本科《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9, (5) .

[2]卢珍菊.合作培养造就应用型高级金融人才[J].高教论坛, 2006, (10) .

不同专业 篇10

【关键词】口语交际意愿 课堂氛围 教学风格 语言水平自我评估

引言

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交际能力(D?rnyei, 2005),近年来二语交际意愿的实证研究层出不穷,多数以定量文章为主,定性文章占少数,本研究采用定性方法来探究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的交际意愿影响因素,丰富了二语领域交际意愿的实证研究,除此以外,针对交际意愿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学层面,英语专业研究生很少研究,尤其在两种口语课堂环境下,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以便更好促进英语教学发展。

一、研究方法

1.课堂观察。本研究观察了两堂英语口语课分别是美国老师和中国老师,在上课之前争得教师的同意并告知研究的总体目的。第一节课是2015年6月8日上午10:00至11:40,中国老师的口语课,研究者进行了录音和田野日志,课后立即将音频进行转换。第二节课是2015年6月18日下午4:00至5:40,美国口语老师的课,采取了相同是实验步骤。

2.半结构式访谈。8位英语专业研究生参与了访谈,其中有翻译方向,教育方向,美国文学方向和美国社会文化方向。访谈的目的是为了探求口语课上交际意愿不高的导致因素。采访的总时长约为100分钟,平均每个人12.5分钟。问题无先后顺序。主要的三个问题如下:

(1)你觉得你在口语课上的表现如何?

(2)什么情况下你更愿意与人交流?

(3)你认为什么因素会导致你的交际意愿尤其是不愿意交流的时候?

二、实验结论

1.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堂交际意愿现状。通过课堂观察,在本族语教师和非本族语教师的口语课堂上,学生都表现出中等偏下的交际意愿,除此之外,本族语教师课堂上学生交际意愿高于非本族语教师课堂。本族语口语课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具有明显的口语课特征,但是非本族语课堂与听力课相似,学生大多是在听而不是说。

2.影响交际意愿的因素。通过对8名同学的半结构式访谈得出影响交际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学生语言水平的自我评估,教师教学风格和课堂氛围。8名采访者有4名都表示不愿意交流是怕自己说错,比如发音,词汇或语法等方面。其中2名同学表示经常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去表达,大部分情况下先用中文构思,再翻译成英文,这个过程会很长,等想好了这个话题已经错过了。但是认为自己英语水平好的同学会表现出更高的交际意愿。其中1名同学表示很愿意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觉得词汇,语法等不是问题,但要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课堂氛围是影响的又一因素,其中2位采访者表示不愿意在课上回答问题的原因是其他人都保持沉默,自己也不好意思先开口,不说话就会很安全,时间久了就没有很强的交际意愿了。其中1名同学表示尤其在中国教师的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老师只是站在讲台上自言自语,忽视了台下同学的感受,课堂氛围显得单调和乏味;但美国教师的课上会很活跃,学生喜欢老师的幽默。研究表明,轻松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学生交际意愿的关键因素,课堂氛围越压抑学生就越难以调动。

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会影响学生的交际意愿,学生倾向于喜欢言语幽默,能够给予他们更多机会交流的老师。通过对比,本族语教师性格更为活跃,对于学生是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自信的表达,非本族语教师相对来说要求会更严格,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体现出教师为中心。

三、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MacIntyre et al. (1999) 指出激发学生的二语交际意愿应该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首要目标。任何不能加强学生的二语交际意愿的教学都是失败的。本研究通过定性的方法给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首先,口语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需求。了解和满足学生交际需求是提升口语水平的前提。其次,英语教学必须把重点从语言形式转移到内容。学生在具体问题前更愿意去沟通。第三,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增强英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也至关重要。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时,他们会更倾向于用他们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除此之外,英语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尤其是口语教师,应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交际机会,多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反馈,减少消极反馈。同时,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减少学生的紧张和焦虑。

参考文献:

[1]Dornyei,Z.(2005).The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Mahwah,NJ: Lawrence Erlbaum.

[2]Maclntyre,P.D.et al.(1999).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Communication Quarterly,47(2),215-229.

不同专业 篇11

高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 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其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将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现实产品等物质形态, 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此培养目标直接决定着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进行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课程设计, 首先要掌握服装行业发展的趋势, 了解企业生产结构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 人们对服装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原来对服装实用性需求的单纯认识转变为对服装个性化的时尚追求, 这也是现代服装设计审美的主流方向。德国现代设计之父包豪斯曾经宣言:“设计是为人而不是为产品”。法国时装设计大师库雷热曾说过:出色的设计师应该是一个社会学家, 他应当了解并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因此, 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外在穿着需求, 更是文化、艺术和工业完美结合的典范。为了满足服装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能满足服装企业的服装设计、工厂生产管理和技术文件管理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要突出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 要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即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 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 针对学生个性因素的培养等都是我们在教学上要充分考虑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并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师生沟通与互动环节。

高职对口生与普招生的学习态度比较

我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首先开设《服装史》、《服装材料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从笔者所担任的《服装材料学》这一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 同班的普招生和对口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存在较大差异。普招生对该课程有很浓厚的兴趣, 对理论知识的重点、难点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 作业独立完成的情况较好, 没有拷贝作业的现象, 遇到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能够与教师一起探讨, 对该课程的实践知识也很感兴趣。而对口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则要弱一些, 对一些理论知识点不愿意深入了解, 在作业的完成情况中复制现象比较明显, 课前对教学内容基本上不预习, 对一些较难的知识不懂也不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

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态度, 对口生和普高生都比较积极, 笔者通过对几届学生上课情况的比较发现, 对所学专业持正面态度的学生占大多数。一是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都比较明确, 入读高职院校就是要掌握一项实用技能, 为今后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对口生和普招生对所学专业的态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口生从中职学校考入高职院校, 专业基础课对他们而言已是相对熟悉的课程, 在入学前已经接触过专业基础课, 只是内容的难度和系统性有所差别, 所以在学习兴趣上要弱于普招生。教师在讲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使用时, 学生的兴趣比较大, 想更进一步地了解, 甚至想在实践中能够运用。而对一般的理论知识的重视不是很高, 复制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专业基础课对普招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他们的学习兴趣很浓, 作业完成情况也非常好, 无复制现象。

通过对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 普招生和对口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上有很大的差别, 主要是由这两种生源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通过问卷调查, 对口生升入高职院校目的明确, 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学习能力、学历, 多学习一些专业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 掌握新设备、新材料, 为将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小部分普招生则是将高职院校作为一个跳板, 准备在毕业前参加专升本考试, 希望能考入本科院校, 这部分学生对文化课、专业课理论知识学习都很认真, 而对实验技能课的要求是马虎通过就可以。还有部分普招生与对口生同样, 想在高职院校里掌握一项技能, 充实自己, 为将来参加工作做好准备。剩下的小部分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 他们别无选择, 目的就是取得一个大专文凭。

高职对口生与普招生的专业课程教学比较

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比较由于对口生和普招生在入校前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环境不同, 导致其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具有差异性。笔者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上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模式, 如在《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缝制工艺》、《服装立体裁剪》等课程的教学上采取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根据两种生源学生的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教学指导。相同的课程, 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侧重和要求, 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有不同的深度。对专业基础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课程时, 有的放矢地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如《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自开设以来, 在理论知识教学、实验实践技能教学方面, 都进行了与现代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改革探索。该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即工艺制作和工艺文件管理, 在遵守教学大纲统一要求的前提下, 根据对口生基础扎实、工艺技术优越的特点, 在教学中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 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充分思考后, 进行归纳总结。这样, 既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又可使其及时理解、掌握知识,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鼓励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形成明显的工艺创新特色。针对普招生的特点, 在教学中采取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教中学, 学中做, 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要领, 以实用性训练和工艺分析替代较难的工艺训练。对于对口生侧重讲授各种不同面料的工艺制作方法和技巧、不同创意服饰造型的工艺风格和制作方法;而对于普招生则侧重讲授快速掌握缝制工艺的方法、服装成衣工艺的分析和工序安排。《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立体裁剪》课程则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技能, 对口班在中职阶段的学习比较注重专业技能训练, 而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相对薄弱一些, 所以, 在教学中应稍微偏向理论知识部分, 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可减少一点。对口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好相应的课堂练习和作业, 往往局限于书本知识和教师上课的教案, 缺乏创新意识。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普招班学生的学习能力优于对口班, 学习的灵活性较强,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示范与多种训练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调控教学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在专业教学上主要抓实践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边讲授边示范动作要领, 讲解技术要求, 学生边练习, 教师边指导。普招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思维比较活跃, 敢于创新, 能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作品设计中。

针对服装企业产品开发项目的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 可在同一产品开发项目教学任务中采取混编班上课方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两种生源的学生相互补充完成项目学习任务。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艺术审美与技术制作的沟通交流中加深对知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又能增强学生的技术文件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应变能力。与此同时, 教师可在课堂上采用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在一个小的创作灵感上, 教师和学生都能进行非常热烈的讨论, 同时一起对构想的设计图进行修改, 使之更加完善, 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推动学生的设计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全面发展, 可有意识地引导对口生与普招生相互交替地进行分组讨论, 使对口生的优势与普招生的优势相结合, 使掌握专业知识程度不同的学生相结合并编成合作小组, 让他们互相借鉴学习, 达到互助、互补的目的, 增强他们协同工作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不怕困难与挫折的顽强毅力, 培养他们具备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这将有助于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 能尽快融入工作中去。

以参赛为依托提升对口生和普招生的理论水平与操作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应鼓励学生以参赛为依托, 拓宽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 也能更好地增强其团队合作精神。近6年以来, 我校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了全国性高职高专服装技能设计大赛及省级服装技能设计大赛, 入围16人次, 获二等奖2人次, 获三等奖8人次, 获优秀奖8人次, 获最佳服饰搭配奖1人次, 获最佳效果图奖10人次。在每次参赛过程中, 都使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这些都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同时, 也有力地推动了专业的发展和教学的进步。

摘要:高职院校应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出发, 分析不同生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 采取“教学做”一体化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和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以适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推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对口生,普高招生

参考文献

[1]陈学文.高职教育中“顶岗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4) :226-227.

[2]梁惠娥, 崔荣荣, 潘春宇.服装专业设计与工程方向的特色分析与研究[J].纺织教育, 2006 (5) :42-44.

[3]田芳.“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4) :82-83.

[4]曹沛森.高职院校普高生与对口生学习动机比较及教学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11) :25.

[5]史洪伟, 张莉, 徐基贵, 王红艳, 卓馨, 王聪, 陈志兵, 周丹红.探究式教学的再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 2011, 26 (2) :122-123.

[6]谢小辉.调控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J].宿州学院学报, 2010, 25 (9) :115-117.

上一篇:轮滑学习下一篇:我国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