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孕期(精选7篇)
不同孕期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众群体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 人们对健康和营养膳食有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妇女孕期的膳食营养成为社会关注和谈论的焦点。每个家庭都渴望得到一个健康的宝宝, 为此, 家人会竭尽全力为孕妇提供充足的营养。研究证明, 孕妇采用合理科学的膳食营养搭配, 达到母体的营养均衡, 对孕妇和胎儿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1]。本文围绕孕妇妊娠不同阶段的膳食营养展开探讨, 并对孕妇的生活方式进行行为指导。
孕期膳食营养指导
孕早期:孕早期是指妊娠开始1~12周, 此阶段是胚胎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 胎儿的神经管及主要器官形成与发育最为活跃[2]。在怀孕早期, 孕妇和胎儿体重增长速度较孕中、后期相对缓慢。优质蛋白质与足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胚胎发育至关重要, 这些物质是维持人体细胞分化增殖和组织结构功能的重要物质[3]。因此孕妇要做到膳食多样化, 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为胚胎发育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必需营养素。叶酸摄入不足可致胚胎神经管畸形, 孕妇易患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白细胞减少而影响止血与免疫功能。深绿色大叶蔬菜中含有丰富叶酸, 孕妇应每天保证500 g蔬菜和300 g水果摄入量, 由于孕期叶酸需求量增大, 排出量是平时数倍, 故建议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补充叶酸, 可选用孕妇专用叶酸奶粉。
孕中期:孕中期是指妊娠13~27周, 在这一时期孕妇体重增长速度加快, 胎儿的各项器官迅速发育和生长, 细胞繁殖加快, 这时就需要足量蛋白质来保障胎儿的生长发育。 (1) 鸡蛋是氨基酸种类与人体最为接近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人体对其吸收和利用效率最高, 孕期妇女每天食用鸡蛋可为胎儿提供优质蛋白质。 (2) 牛奶和豆制品中不仅含有优质蛋白, 而且含有人体能够高效吸收利用的钙离子, 经常食用能预防孕妇因缺钙所致的腰腿酸痛、手足抽搐等症状, 同时可促进胎儿牙齿和骨骼生长, 预防先天性佝偻病。 (3) 鱼肉、禽肉、植物油、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DHA、EPA) 、脂溶性维生素 (A、D、E、K) 和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钙、铁、锌、碘、铜) , 这些物质能够为胎儿生长发育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素, 保证胎儿大脑、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的健康成长, 孕妇可均衡搭配食用[4]。
孕晚期:孕晚期是指妊娠28~40周, 这个时候的胎儿发育已经趋于成熟, 体重会明显增加, 肌肉和骨骼生长速度加快, 对母体营养需求量增大。孕后期是胎儿骨骼发育最为旺盛的时候, 孕妇应摄入富含钙、磷的食物 (牛奶、豆腐、骨汤) , 这样不仅保障了胎儿骨骼发育的需要, 同时也为以后哺乳期增加了母体钙磷的储备。这时由于子宫增大挤压胃肠, 孕妇会感到不适。宜少食多餐, 摄取体积小、营养价值高的食物。
孕期行为指导
定期产前检查:孕前夫妻双方应制定妊娠计划, 对将要面对的家庭、事业、身体上的变化做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怀孕第8~12周内, 应到正规医院妇产科接受首次产前检查, 建立孕妇围生期保健档案, 遵医嘱按时到医院接受检查, 以使妈妈和胎儿顺利度过孕期。
科学运用孕期保健知识:当妇女妊娠后, 因缺乏科学保健知识, 传统思想认为营养越丰富越好, 胎儿越大越好, 导致孕妇妊高征、妊娠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随之增加, 同时也增加了难产及手术产概率, 对胎儿则可引起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危害。所以, 孕妇及其家人应该树立科学的孕期保健观念, 提倡均衡膳食, 以食补为主, 切忌私自乱用保健品, 如有营养缺乏状况, 应遵医嘱服用孕妇专用复合营养素。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妊娠开始后, 孕妇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在前3个月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避免情绪上有过大的波动, 确保胚胎顺利着床。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和平底鞋, 注意口腔卫生和身体清洁, 以淋浴为主, 慎重地过夫妻性生活, 禁忌酒精、咖啡、烟草、药物。怀孕中后期, 孕妇要保证适量的运动, 为以后顺利分娩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综上所述, 怀孕期间孕妇的饮食起居和生活习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胎儿的生长。孕妇作为胎儿摄取营养的唯一来源, 其自身的营养平衡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健康。本文通过对孕妇的膳食营养和孕期行为方式加以正确的指导, 以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和生长。
摘要:合理的营养和膳食调节能够满足孕妇和胎儿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 减少因营养不均衡所致的妊娠不良结果, 良好的生活方式更有益于胎儿健康成长。本文围绕孕妇妊娠不同阶段的膳食营养展开探讨, 并对孕妇的生活方式进行行为指导。
关键词:孕期,营养,行为指导
参考文献
[1]孟国花, 周玲.孕期营养状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 22 (4) :552-554.
[2]班清媚, 张晓萍, 陈静.妊娠期妇女膳食及营养与妊娠结局相关研究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13) :54-55.
[3]李海燕.孕期饮食与营养管理[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8) :156.
[4]兰晓萍.微量元素在妊娠期营养中作用与指导要点[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5) :1128-1129.
不同孕期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门诊建保健卡的180例健康孕妇,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年龄24~34 (27.2±2.1) 岁。孕妇均为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 排除孕期患有肾脏、肝脏、甲状腺、影响骨代谢疾病与骨折患者, 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孕妇在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检查方法
应用DTX-200型超声骨密度仪 (由美国Osteometer Meti Tech公司生产) 对检查者非优势左前臂远端1/3桡骨处的骨密度值 (BMD) 进行检测, 比较两组孕妇的T值, 以上操作均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临床技术人员进行。依据WHO规定, T值大于-1为骨量正常, T值处于-1与-2.5为骨量减少, T值小于-1为骨量疏松。
1.2.2 护理干预
所有孕妇16w开始进行骨密度检测。对骨密度检测的结果, 给予评估和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补钙, 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对产妇采取护理干预, 两组孕妇孕28w的孕妇再进行骨密度检测, 再进行结果评估。干预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1) 与骨密度异常者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 积极与骨密度非正常者进行沟通与定期关注, 促进其心情舒畅, 以更好的配合相关护理活动。 (2) 向进入孕妇详细讲解骨质疏松症的预防知识、卫生心理知识、正确的服药知识以及建立健康生活习惯的意义。或者通过向其推荐相关的医学书籍及其他宣传媒体, 使孕妇及家属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骨质疏松症。 (3) 指导检查者合理运用临床现有的卫生保健资源, 向其介绍与就医诊疗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及解决其健康问题的合理途径。 (4) 指导孕妇进行日常自我保健的训练, 比如对股四头肌、腰背肌、肩带肌的运动功能锻炼, 每天坚持散步半小时, 进行体操20min, 还可做适当的家务活动。嘱其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 并定期进行日光浴等, 以有效预防骨密度降低引发骨质疏松症。 (5) 鼓励孕妇在日常生活中多食含钙高及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并嘱咐孕妇每天口服钙片 (600mg/d) 。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其进行分析, 统计结果应用±s表示, 配对样本及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孕妇在16w时, 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孕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给予护理干预后, 28w时干预组骨量正常孕妇高于对照组, 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孕妇少于对照组, 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孕期妇女骨钙的储备对胎儿的健康发育均至关重要, 骨密度检测能帮助了解孕期骨质状况, 做好孕期保健, 预防妊娠并发症如孕妇骨质疏松和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据报道随着妊娠的进展, 孕妇需钙量随之增加, 但因孕妇孕期增加血容量, 使得血钙浓度下降, 随着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大, 排泄增多, 此外, 孕妇孕期雌激素的水平增高又可抑制孕妇重吸收骨钙, 故孕妇处于低钙水平[3]。据报道, 非孕妇的血清钙明显高于孕妇, 并随妊娠进展下降, 至妊娠晚期下降到最低点。此时骨骼中的钙大量被动流失, 可继发骨质疏松。通过对妊娠期妇女骨密度监测, 从而指导孕妇补钙[4]。孕期营养调查表明, 我国城市孕妇日常饮食中钙摄入量仅为434mg/d, 与孕期钙推荐供给量1000~1500mg/d相差甚远。钙摄入不足, 不能达到最佳的骨峰值, 并促使骨丢失加速。由于我国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钙摄入较低, 同比对母体骨钙含量有一定影响, 应大力宣传孕期补钙, 提高妊娠期妇女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妊娠期钙的需要量增加妊娠30w以后需钙量骤然增加, 母体向胎儿输送钙离子由中期的50mg增至350mg[5]。然而随着孕周的增加, 孕妇的体内钙量逐渐降低, 有的孕妇由于钙剂的不及时补充, 甚至导致骨质疏松。但在孕期通过骨密度的定期测定, 从而了解孕妇体内钙量有无缺少, 再给予及时的补钙, 就可以预防孕妇和胎儿的钙量的缺失。
本研究表明, 两组孕妇在16w时, 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孕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给予护理干预后, 28w时干预组骨量正常孕妇高于对照组, 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孕妇少于对照组, 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通过对照组第16w与第28w时骨密度测量结果, 可发现孕妇骨密度降低贯穿整个孕期。干预组在给予护理干预后, 孕妇的骨密度优于对照组, 骨量正常孕妇高于对照组, 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孕妇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骨密度降低贯穿整个孕期, 定期进行骨密度复查有利于及早发现异常骨质, 进而进行有效护理干预, 包括与骨密度异常者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 积极与骨密度非正常者进行沟通与定期关注;向进入孕者详细讲解骨质疏松症的预防知识、卫生心理知识、正确的服药知识;指导孕妇进行日常自我保健的训练, 嘱其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 并定期进行日光浴, 鼓励检查者在日常生活中多食含钙高及富含维生素的食品。通过以上护理措施, 可预防孕期的骨量减少, 有利于母婴的健康。
摘要:选择2014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门诊建保健卡的180例健康孕妇, 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所有孕妇16w开始进行骨密度检测。对骨密度检测的结果, 给予评估和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补钙, 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对产妇采取护理干预, 两组孕妇孕28w的孕妇再进行骨密度检测, 再进行结果评估。两组孕妇在16w时, 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孕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给予护理干预后, 28w时干预组骨量正常孕妇高于对照组, 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孕妇少于对照组, 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骨密度降低贯穿整个孕期, 定期进行骨密度复查有利于及早发现异常骨质, 进而进行有效护理干预, 利于母婴的健康。
关键词:骨密度检查,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张芬燕, 闫慧明.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效果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5 (1) :315.
[2]丁文香.孕期运动护理干预对孕妇体重及骨密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0, 24 (34) :3135-3136.
[3]杨莉, 韩萍.妊娠后期和哺乳期妇女骨量变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14) :2013-2014.
[4]谢利萍, 孙建英.孕妇体重状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 (9) :34-35.
不同孕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在该科进行凝血四项检查的孕期妇女500例, 初产妇为314例, 经产妇186例, 年龄21~42岁, 平均 (31.8±1.7) 岁;孕妇均为正常妊娠。其中孕早期妇女132例, 平均 (10.4±1.1) 周;孕中期妇女140例, 平均 (24.6±1.2) 周;孕晚期妇女115例, 年龄平均 (29.7±1.2) 岁, 平均 (35.4±1.2) 周;临产期妇女113例, 年龄平均 (30.5±1.1) 岁。随机抽取同期在我科进行凝血四项检查的150例健康非孕妇女, 年龄20~45岁, 平均 (33.4±2.3) 岁。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仪器
检测仪器为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3], 试剂为原装进口配套试剂。
1.3 方法
抽取被检者空腹静脉血2 m L加入真空枸椽酸钠抗凝管 (109 mmol/L枸橼酸钠溶液) 中摇匀, 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按照仪器操作规定分别测定PT (凝血酶原时间) 、TT (凝血酶时间) 、APTT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Fib (纤维蛋白原) , 所有标本均应在采血2 h内测定完成。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孕早期与孕中期PT、TT、APTT、Fib较非孕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孕晚期与临产期PT、TT及Fib等指标较非孕期有升高趋势 (P<0.05) 。孕晚期PT时间明显缩短于非孕期 (P<0.05) , 但与临产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临产期TT较其他妊娠期和非孕期明显延长 (P<0.05) ;孕晚期和临产期Fib较孕早期、孕中期、非孕期明显升高 (P<0.05) , 见表1。
注:与非孕期相比, *表示P<0.05;孕早中晚期相比, #表示P<0.05。
3 讨论
对妊娠期妇女来说, 妊娠期孕妇因要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 其血液成分不仅会呈现出自我保护性生理变化的高凝状态, 保证机体能快速有效的止血, 减少分娩过程与产后出血的发生[4];还会因某些不良诱因而使血液呈现生理性稀释, 使血液状态迅速转化为低凝状态, 减少产后血栓和DIC的发生。
PT、APTT是反映外、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状况的指标, 其变化与血浆中凝血酶原, 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Ⅴ、Ⅶ、Ⅹ的水平密切相关[5]。TT可反映内外凝血共同途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6];Fib是一种糖蛋白, 其在凝血酶水解下最终可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进而完成止血过程。有临床报道显示[7], 妊娠晚期PT和APTT时间缩短, Fib的含量可高于非孕妇女50%。田玉玲报道[8], 临产孕妇PT明显低于非孕组, 而FIB明显高于非孕组, APTT、TT与非孕组无明显差异。该研究结果显示, 孕早期与孕中期PT、TT、APTT及Fib各项指标较非孕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孕晚期与临产期PT、TT及Fib等指标较非孕期有升高趋势 (P<0.05) 。孕晚期PT时间明显缩短于非孕期 (P<0.05) , 但与临产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临产期TT较其他妊娠期和非孕期明显延长 (P<0.05) ;孕晚期和临产期Fib较孕早期、孕中期、非孕期明显升高 (P<0.05) 。该研究者认为, 妊娠期妇女凝血和纤溶功能会发生很大变化。对妊娠妇女不同时期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了解各时期的凝血状态, 从而为预防产后出血、DIC和血栓栓塞的发生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 对预防产科并发症、提高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萌.论凝血四项对不同孕期妇女检测结果分析与意义[J].中外医疗, 2014, 33 (4) :78.
[2]肖雪莲.不同孕期孕妇凝血四项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13) :25-26
[3]欧琼, 张群锋, 何宜静.859例妊娠妇女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11) :28-30
[4]王晓琴.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与临床意义[J].中外健康文摘, 2014, 18 (5) :601-602.
[5]Della R G, Dogareschi T, Cecconet T, et al.Coagulation assessment in normal pregnancy:thrombelastography with citrated non activated samples[J].Minerva Anestesiol, 2012, 78 (12) :1357-1364.
[6]黄永将, 石剑霞.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上海预防医学, 2014, 26 (8) :425-426.
[7]田鹏鹏, 周铭, 李琦, 等.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16) :2177-2178.
不同孕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随机抽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常规孕期检查的180例孕妇, 早孕的有60例, 中孕的60例, 晚孕的60例, 孕妇的年龄为20~38岁。再选取了60例非妊娠期健康查体妇女, 经体检证明身体健康, 其年龄为21~39岁。所有孕妇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无使用影响肝功能的药物史。
1.2 方法
抽取4mL空腹血, 检查血清肝功能指标。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检测试剂为仪器配套的试剂。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 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通过t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如表1所示。通过表1可知, 与对照组相比, 妊娠组的CK、LDH、ALP、AST、ALT、ALB、TP肝功能指标水平在不同孕期有明显变化改变, 而GGT、DBIL、TBIL没有明显变化。
3 讨论
ALT和AST是肝功能的敏感指标,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 我们发现ALT和AST在孕早期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考虑妊娠后体内各甾体激素已明显升高, 而这时血液尚未充分稀释, 加之孕妇妊娠反应食欲下降, 恶心呕吐等, 血液相对浓缩, 均成为ALT和AST升高的原因[2]。孕中期血液逐渐得到稀释, 妊娠反应改善, 此时血中ALT、AST逐步回落。妊娠后期, 体内的雌激素增多, 且胎盘分泌物也会增加, 胎儿生长所需的营养也更多, 对孕妇肝脏正常代谢产生影响。这些妊娠生理变化, 使孕晚期AST、ALT再次出现升高。这种孕早期AST与ASL升高, 孕中期指标回降, 孕晚期指标又升高的现象呈波浪状。孕早期, AST、ALT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与有关文献分析不同。ALP活性在孕妇怀孕期间会更加活跃, 在孕晚期会比较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在妊娠过程中, 胎盘逐渐发育成熟, 胎盘分泌出的ALP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到孕妇全身。在妊娠晚期, ALP指标会比正常妇女高2~4倍[3]。
注:DBIL表示结合胆红素, TBIL表示总胆红素, ALB表示白蛋白, TP表示总蛋白, GGT表示r-谷氨酰转移酶, CK表示磷酸肌酸激酶, LDH表示乳酸脱氢酶, ALP表示碱性磷酸酶, AST表示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LT表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对照组相比, *P<0.05
从本实验来看, 在早孕时期, 孕妇的CK、LDH指标并没有明显变化。随着孕期逐渐增加, CK、LDH指标也相应地升高。与对照组相比, 具有显著变化。这是因为孕妇在怀孕时期, 身体机能受到影响, 妊娠血容量增加, 使心、肝、肾等负担加重, 容易引起心肌劳损症状[4], 加之孕妇基础代谢率和能量消耗增多均与其有关。在怀孕期间, 孕妇的血浆胶体抗渗性下降、血容量显著增加、外周阻力也明显增加, 改变了孕妇的正常生理功能。而GGT指标在孕妇怀孕时期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可能是因为孕妇体重增加以及血液稀释作用。再分析ALB、TP指标, 由于孕妇怀孕时期的血容量大大增加, 导致血液稀释, 从而引起ALB、TP指标降低[5]。随着孕期延长, 指标含量更低。根据实验结果可知, 与非妊娠妇女相比, ALB、TP指标在早孕期没有明显差异, 妊娠时间越长, 与非妊娠妇女的差异也就越大。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妊娠时间增加, 孕妇低蛋白症症状更加明显, 这可能会引起胎盘障碍, 造成胎儿在孕妇子宫内发育缓慢、胎盘早剥或者胎儿缺氧, 因此, 在临床保健中, 可根据其检测结果为孕妇补充适量的蛋白质, 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保证孕妇、胎儿生长安全。
综上所述, 与正常非妊娠妇女相比, 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的肝功能指标有不同的变化。对不同孕期肝功能指标进行测定, 对妊娠期妇女保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分析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为临床妊娠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仪进行分析, 随机选取了180例不同孕期正常妊娠妇女以及60例非妊娠期妇女, 分别组成妊娠组、对照组, 检测血清肝功能主要指标, 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妊娠组的CK、LDH、ALP、AST、ALT、ALB、TP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在不同孕期会出现改变, 与对照组相比, P<0.05具有显著差异。而GGT、DBIL、TBIL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与正常非妊娠期妇女相比, 在不同孕期正常妊娠妇女的肝功能指标会出现明显变化。通过对肝功能指标的测定, 对妊娠期妇女保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正常妊娠,不同孕期,肝功能指标
参考文献
[1]蒋敦松.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肝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疗前沿 (上半月) , 2010, 5 (11) :67.
[2]韦景勇, 覃练坚, 韦刚, 等.979例健康孕妇不同孕期肝功能指标变化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7) :538-539.
[3]闫小英.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 (14) :1146-1147.
[4]韦景勇, 韦刚, 覃练坚, 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多项生化指标变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13) :1953-1954.
不同孕期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本院妇产科的正常孕妇44例, 其中早孕行人工流产的孕妇27例, 孕周分别为6周 (8例) , 7周 (10例) , 8周 (9例) ;中期妊娠行引产的孕妇7例, 孕周为14—27周;晚期妊娠行剖宫产的孕妇10例, 孕周为38—41 周。孕妇的妊娠周龄根据末次月经日期、B超检查及病理切片综合分析确定。所有病例标本均经过病理学诊断排除病理妊娠, 手术前三个月内未经激素治疗。
1.2 标本采集
术后5 min内采集胎盘绒毛组织, 生理盐水反复漂洗, 干纱布吸除水分, 入液氮保存, 次日置于-80 ℃冰箱备用。
1.3总蛋白提取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电泳)
取绒毛组织约50 mg, 按PRO-PREPTM Protein Extraction Solution (北京赛百盛基因公司) 说明书提取总蛋白, Bradford法进行蛋白定量。配置5%的上层浓缩胶及12%的下层分离胶, 取40 μg绒毛蛋白加入5×凝胶上样缓冲液, 煮沸5 min后进行电泳, 至溴酚兰指示剂接近凝胶底部时停止电泳。
1.4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
采用半干式电转法将蛋白转移至PVDF膜上, 将膜置于封闭液中 (5%的脱脂牛奶) 封闭后分别在一抗二抗稀释液中进行孵育。一抗为抗HLA-G的MEM-G/1鼠抗人单克隆抗体 (英国Serotec公司) , 二抗为HRP标记的羊抗鼠抗体。应用 SuperSignal• 化学发光试剂盒 (美国Pierce公司) 进行化学增强发光。PVDF膜经剥脱液洗脱后重复进行人β肌动蛋白 (β-actin) 的免疫印迹反应。应用Image-Pro Plus软件 (6.0版本) 进行灰度分析, HLA-G与内参照β-actin的灰度值比值表示目的蛋白表达强度。
1.5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以undefined±s表示, 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ANOVA检验 (SPSS 11.0) 。
2 结果
正常妊娠不同阶段胎盘绒毛的HLA-G表达水平:图1的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了HLA-G蛋白在早、中、晚孕正常胎盘绒毛中的表达。灰度分析采用HLA-G与内参照 (β-actin) 的灰度值比值表示HLA-G蛋白的表达强度, 结果显示:HLA-G蛋白在孕6 周与7 周的绒毛中表达量最高, 从孕8 周开始, 表达量逐渐下降, 至足月时, 表达量达到最低水平。统计学分析表明HLA-G蛋白在孕6 周与7 周绒毛间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6 周:1.37±0.07, 7 周:1.34±0.08;P=0.467) , 而在其它各组间的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HLA-G是母胎界面一类重要的免疫耐受分子, 可抑制NK细胞及T细胞的杀伤活性, 诱导T细胞凋亡, 从而保护胎儿免受母体NK细胞及T细胞杀伤[1]。早期研究显示HLA-G仅限制性表达于胎盘绒毛外细胞滋养层 (evCTB) , 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改进与发展, 近期有学者在绒毛细胞滋养层 (vCTB) 中也检测到了HLA-G的表达, 并提出以往认为HLA-G仅局限性分布于evCTB的误解是由于单克隆抗体技术存在缺陷所致[2], 目前研究表明在evCTB、vCTB、合体滋养层 (sTB) 以及绒毛基底层的增殖性细胞滋养层等细胞中均能检测到HLA-G的表达[3]。
王炎秋等[4]发现HLA-G蛋白在人类正常妊娠各个孕期的胎盘绒毛中均有表达, 但以往研究多为定性研究, 国内外尚未有学者对各孕期胎盘绒毛中的HLA-G蛋白水平进行较准确的定量, 为进一步探讨HLA-G在胎盘形成以及妊娠过程中的作用, 现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对正常妊娠胎盘绒毛中的HLA-G蛋白水平进行定量, 结果显示HLA-G蛋白在孕6周与7周的绒毛中表达量最高, 从孕8周开始, 表达量逐渐下降, 至足月时, 表达量达到最低水平, 推测HLA-G在妊娠早、中期与胎盘形成有关, 在妊娠晚期可能参与妊娠维持。
胎盘形成期始于受精后第10天, 一直持续至妊娠第5个月左右[5], 在此期间, 母胎界面的滋养细胞发挥着类似肿瘤的浸润特性, 滋养细胞可成功浸润子宫螺旋动脉甚至深达肌层, 这种生理性浸润使螺旋动脉管腔直径增加, 血管阻力下降, 血流量明显增加, 有利于母胎间的营养交换。本研究发现妊娠早、中期的胎盘形成期间绒毛均表达HLA-G, 表明该分子可能通过其免疫赦免作用在胎盘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护胎盘顺利植入母体而免受母体的免疫攻击;胎盘形成后, 足月胎盘绒毛中仍存在HLA-G的表达, 暗示了HLA-G参与了晚期的妊娠维持。HLA-G在早、中、晚期妊娠中的表达差异表明该分子的表达可能受到严格的时间调控, 其在妊娠任何时期表达失衡都可能导致病理性妊娠, 如自然流产、子痫前期[6]等。研究进一步表明了HLA-G在妊娠中的重要作用, 为探讨自然流产、子痫前期等病理性妊娠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
摘要:人类白细胞抗原-G (HLA-G) 主要表达于胎盘组织中, 在维持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研究HLA-G在正常胎盘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模式, 实验检测了妊娠不同阶段的胎盘绒毛组织中HLA-G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显示HLA-G蛋白在孕6周与7周的绒毛中表达量最高, 从孕8周开始, 表达量逐渐下降, 至足月时, 表达量达到最低水平。由此推测HLA-G在妊娠早、中期与胎盘形成有关, 在妊娠晚期可能参与妊娠维持。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G,绒毛,妊娠
参考文献
[1] Bainbridge D, Ellis S, Le-Bouteiller P, et al.HLA-G remains a mys-tery.Trends Immunol, 2001; (22) :548—552
[2] Hunt J S, Geraghty D E.Soluble HLA-G isoforms:technical deficien-cies lead to misinterpretations.Mol Hum Reprod, 2005;11 (10) :715—717
[3] Ishitani A, Sageshima N, Lee N, et al.Protein expression and peptidebinding suggest unique and interacting functional roles for HLA-E, F, and G in maternal-placental immune recognition.J Immunol, 2003; (171) :1376—1384
[4]王炎秋, 陈士岭, 邢福祺.HLA-G蛋白在滋养层细胞的表达及意义.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5;25 (12) :1488—1490
[5] Aplin J D.Implantation, trophob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haemochorialplacentation:mechanistic evidence in vivo and in vitro.J Cell Sci, 1991; (99) :681—692
不同孕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江苏省射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并建大卡的孕妇44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避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研究对象中排除了混血儿、多胎妊娠、有妊娠期并发症与合并症者(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胆汁淤积症、贫血等)、胎儿畸形(结构畸形或者染色体畸形)、既往存在免疫系统或者代谢性疾病者以及有吸烟史、早产与过期产史。所有纳入对象均为汉族人、单胎且足月阴道分娩。
1.2 孕龄的确定
根据孕妇末次月经计算孕龄,月经周期不准者结合孕早期B型超声测量值推算孕龄。
1.3 方法
首次建大卡时记录孕妇年龄、身高、孕次、产次。采用回忆法记录孕前体重、孕3个月测量的体重,随后的每次产检中测量并记录孕妇体重:分别定义孕28周孕妇体重、分娩前体重,随访新生儿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日期。孕3月测得的体重与孕前体重之间的差值为早孕期间体重的增加值,孕28周孕妇体重与孕3月体重的差值为中孕期间体重的增加值,晚孕期间体重的增加值为分娩前体重与孕28周孕妇体重之间的差值。
1.4 统计学处理
不同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s 相关分析。孕妇特征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所校正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采用T检验、Fish′s 精确检验分析其他数据的基本特征,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孕妇基本特征
440例孕妇年龄为20~40(27.32±2.84)岁,身高为149~176(161.76±4.51) cm,孕前体重38~79(53.51±6.69) kg;孕1~7次,平均1.66次;产次1~3次,平均1.05次;孕龄为259~293(278±7.17) d;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 400~4 835(3 367.7±371.5) g。
2.2 早、中、晚孕期孕妇体重的增加的特点
整个孕期平均每个孕妇体重增长16.30 kg,早孕期间体重增加的速度(0.01 g·周-1)远低于中孕(0.51 g·周-1)和晚孕(0.46 g·周-1)(均P=0.000),中孕体重增长速度大于晚孕速度(P=0.011),体重增加的速度在中孕期达到顶峰。
2.3 各孕周巨大儿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
孕37~37周+6的产妇中无巨大儿,孕38~38周+6产妇中巨大儿的发生率为1.35%(1/74),孕39~39周+6产妇中巨大儿的发生率为3.25%(5/154),孕40~40周+6产妇中巨大儿的发生率为3.97(5/126),41~41周+6产妇中巨大儿的发生率为12.5%(8/64)。巨大儿的发生率随着孕周增加而增加,各孕周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
2.4 孕妇特征与巨大儿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孕妇年龄、孕次、产次、身高、孕前体重、总体重增加及女性胎儿为变量,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分析变量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孕妇孕前体重、总体重增加值以及产次是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表1)。
2.5 孕妇体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性的Pearson′s相关分析
见表2。
本组研究对象孕前平均体重为 53.51 kg,整个孕期孕妇体重平均增加16.30 kg。孕前体重、整个孕期体重的增加以及孕妇中孕期间体重的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性相关(均P<0.05),而早孕、晚孕期间孕妇体重增加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相关性(均P>0.05)。
3 讨 论
近年来,关于孕妇孕期体重增加的研究在围产医学逐建得到重视[6,7],已有文献[8]报道,孕期孕妇体重增加过少是发生小于胎龄儿的一个显著性的高危因素(OR=2.96,95% CI=2.17~4.07)。由于缺乏明确的数据资料证据,美国医学科学会(the Institude of Medicine)制定的关于孕期体重增加的报告分别给出了不同BMI孕妇最适孕期体重增加的数据,但并没有明确指出孕妇孕期最佳的体重增加模式及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最显著的相应孕周[9]。所以,关于孕妇不同时期体重变化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哪个孕龄段母体体重的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最为密切,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Brown等[3]分析了389例单胎、孕龄≥241 d孕妇及新生儿的情况,认为妊娠早期母体体重的增加对新生儿体重影响比中、晚期更大。Neufeld等[4]回顾性分析了200例孕15~24周以及28~32周的胎儿超声测量结果,发现早孕至中孕期间母体体重的增加与胎儿股骨、胫骨的长度及新生儿身长相关,中孕至晚孕期间母体体重的增加与胎儿生长或者新生儿身长无相关性;从早孕至中孕期间母体体重的增加与胎儿生长密切相关来看,对于胎儿生长而言,中孕期可能是一个敏感的时间段。Sekiya等[5]回顾性分析了孕妇及胎儿孕期情况,认为中孕期间母体体重的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孕龄相关。本研究试图调查江苏省射阳地区早、中、晚孕期孕妇体重的增加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以期探讨对于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最敏感的孕期。为了控制偏倚,本研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时排除了任何可能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前瞻性获得中、晚孕期间孕妇体重的增加数据,所有研究对象的胎儿均为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出生儿。
本研究结果显示,足月儿从37周至41周+6期间,各孕周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各孕周巨大儿的发生率,结果发现随着孕周的增加巨大儿发生率升高;孕龄越大,发生巨大儿的风险越高(P=0.009)。孕前体重、孕期体重的增加值以及产次是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孕前体重越低,孕期体重增加得越多,胎儿发生巨大儿的可能性越大,新生儿出生体重随产次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发现,中孕期间孕妇体重增长的速度显著高于早、晚孕期,且中孕期间孕妇体重增长的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相关,而早孕及晚孕期间孕妇体重增加的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相关性,提示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最为密切的孕期是中孕期,而非晚孕期。通过已有文献资料可知,孕妇中孕期间体重的增加主要反映于母体组织的生长,包括血浆容量、脂肪储备、乳房组织等。胎儿、羊水和胎盘占母体孕期增加体重的30%,其余的70%由子宫和乳房组织改变、血容量增加、脂肪储备以及细胞外液体组成[10]。晚孕期间胎儿生长速度最快,母体中孕期间体重的增加可反映母体脂肪的储备情况,从而为晚孕期间胎儿的生长提供支持。
Fattah对1 000例孕妇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妊娠14周前孕妇体重、BMI、身体水分含量、脂肪量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因此,虽然本研究早孕期间母体体重的增加值是由孕妇回忆获得的,但是对研究结果影响不大。
鉴于早产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关系已被证实[12],本研究排除了早产儿;此外,排除了可能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内、外科合并症及产科并发症,所以样本人群中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相对较低(3/440)。
综上所述,母体中孕期间体重的增加速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密切,可为孕妇围产期体重增加的速度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管理提供依据,更有利于围产期的监护和管理。
参考文献
[1]SHRESTHA I,SUNUWAR L,BHANDARY S,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and birth weight of the in-fants[J].Nepal Med Coll J,2010,12(2):106-109.
[2]LUDWIG D S,CURRIE J.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egnancyweight gain and birthweight:a within-family comparison[J].Lancet,2010,376(9745):984-990.
[3]BROWN J E,MURTAUGH M A,JACOBS D R,et al.Variationin newborn size according to pregnancy weight change by tri-mester[J].Am J Clin Nutr,2002,76(1):205-209.
[4]NEUFELD L M,HAAS J D,GRAJE'D A R,et al.Changes inmaternal weight from the first to seco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are associated with fetal growth and infant length at birth[J].Am J Clin Nutr,2004,79(4):646-652.
[5]SEKIYA N,ANAI T,MATSUBARA M,et al.Maternal weightgain rate in the second trimester are associated with birthweight and length of gestation[J].Gynecol Obstet Invest,2007,63(1):45-48.
[6]杨延冬,杨慧霞.孕期体重的管理和预后[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2):85-87.
[7]郑宋英,李冬红,姚春花.孕妇体质指数及其孕期增重对母儿结局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6):839-840.
[8]ABRAMS B,NEWMAN V,KEY T,et al.Maternal weight gainand preterm delivery[J].Obstet Obstet Gynecol,1989,74(4):577-583.
[9]Institute of Medicine.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reexamingthe guidelines[M].Washington DC:The National AcademiesPress,2009:233.
[10]AY L,KRUITHOF C,BAKKER R,et al.Maternal anthropo-metrics are associated with fetal size in different periods ofpregnancy and at birth.The Generation R Study[J].BJOG,2009,116(7):953-963.
[11]FATTAH C,FARAH N,BARRY S,et al.Maternal weight andbody composition in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J].ActaObstet Gynecol Scand,2010,89(7):952-955.
不同孕期 篇7
关键词:亮氨酸氨基肽酶,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
妊娠期间, 为了能够给体内胎儿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保障, 孕妇身体会出现生殖器官改变、腹腔器官移位、代谢能力改变等诸多适应性变化, 其中体内代谢能力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体内酶活性的变化方面。LAP作为体内重要酶类之一, 能够水解肽链, 使亮氨酸等氨基酸与肽链N端形成肽键, 研究发现[1]LAP与体内诸多组织病变相关, 在妊娠期检测血清LAP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检测分析不同孕期孕妇血清LAP水平, 旨在探讨其临床价值,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我院产科门诊常规孕检的150例健康孕妇作为观察对象, 根据妊娠周数分为3组, 即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 每组50例孕妇, 孕早期组年龄21~40岁, 平均年龄 (27.93±4.51) 岁, 孕周6~12周, 平均孕周 (8.41±1.53) 周;孕中期组年龄19~42岁, 平均年龄 (27.21±4.45) 岁, 孕周13~27周, 平均孕周 (22.58±2.03) 周;孕晚期组年龄22~40岁, 平均年龄 (28.11±4.17) 岁, 孕周28~40周, 平均孕周 (35.62±2.17) 周;选取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未孕女性作为对照组, 年龄18~42岁, 平均年龄 (27.31±4.58) 岁。本实验对象选取标准: (1) 心、肝、肾等功能正常; (2) 排除异位妊娠、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患者; (3) 自愿参与, 知情同意实验相关内容。各组女性的年龄、营养状况等资料, 无统计学差异 (P均>0.05) 。
1.2检测方法
清晨空腹时, 全部受试人员均抽取3 m L外周静脉血, IEDTA抗凝管收集, 干燥箱中干燥后, 离心 (参数3000 r/min) 分离留取血清, 放置在-70℃冰箱中保存, 血样采集完全后统一解冻并检测。选用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LAP试剂在日立7600-020E生化分析仪进行速率法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数据,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性, 若P<0.05, 则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不同孕期血清LAP水平分别为孕早期 (94.66±26.85) U/L、孕中期 (143.68±41.23) U/L和孕晚期 (235.71±87.39) U/L,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72.67±15.59) U/L, 且孕晚期显著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 孕中期显著高于孕早期, 统计学分析发现, P均<0.05, 相关实验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妊娠期间, 为了保障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孕妇体内诸多功能出现适应性改变, 而LAP作为妊娠期重要的酶类, 检测孕妇血清LAP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今的研究成果下, LAP作为唯一一种具有降解催产素作用的酶类, 其能够将催产素降解形成膜结合型外肽酶。妊娠期, 孕妇血清中LAP主要有2种来源, 一种LAP广泛分布在肝、胆、胰腺和子宫肌层之中, 不仅能够水解肽链N端, 结合亮氨酸、其他氨基酸形成新肽键, 而且能够参与降解、更新组织蛋白质和某部分肽类, 此类LAP主要在肝脏中分布最为密集, 其主要分布在毛细胆管上皮细胞, 能够对胆汁淤积程度进行反应[2]。另一种LAP属于胎盘型LAP (即P-LAP) , 仅在孕妇血清中表达, 此类LAP属于Ⅱ型膜结合蛋白, 能够对于母体-胎盘间的催产素、以及血管紧张素Ⅲ等生物活性肽进行讲解, 对于保障内环境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蛋白酶解聚此类酶后, 胎盘将其释放到血清中, 进而在孕妇血清中以可溶性LAP的形式存在。正常情况下血清LAP主要来自于肝脏和骨骼, 但是孕妇的LAP则主要来自于胎盘, 研究发现[3]在妊娠期期间, 孕妇血清中LAP明显升高, 在32周左右达到峰值后, 在分娩后逐步降低, 一般分娩2个月可恢复正常水平。此外, 由于胚壁滋养层发育能够对LAP表达造成一定影响, 而且随孕周逐渐增加, 胎儿胎盘所产生的催产素含量显著上升, 机体需要通过降解更多的催产素以维持机体内环处于稳定状态中, 因此, 具有降解催产素效果的LAP水平随之明显, 因此, 检测LAP含量不仅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胎盘成熟情况, 而且有利于准确评价胎盘功能[4]。本实验中, 我们发现, 正常妊娠孕妇血清LAP水平显著高于未孕女性, 而且妊娠时间越久, 血清LAP血清越高, 提示女性妊娠后, 血清LAP水平显著提高, 而且随着妊娠时间延长, 其水平不断上升。总而言之, 孕妇血清LAP水平与妊娠过程具有重要关联, 其能够为临床评价胎盘功能和成熟度提供较为可靠的信息, 建议临床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胡芳, 司平, 袁剑锋.亮氨酸氨基肽酶的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19) :2362-2363.
[2]翁泽兵, 邹德勇, 赵海滨, 等.亮氨酸氨基肽酶的分布水平及在孕妇中的变化[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0, 25 (5) :81-82.
[3]霍鹏, 崔艳红, 王洪.妊娠期血清中亮氨酸氨基肽酶、铜、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2014, 7 (21) :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