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保健(精选12篇)
孕期保健 篇1
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子宫手术都可形成瘢痕子宫。近十多年来, 剖宫产率在世界范围内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已成为社会和学术界日益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2010年WHO对亚洲9国分娩方式调查显示, 我国剖宫产率居首位, 达46.2%, 其中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占11.7%。随着剖宫产率的迅速上升,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的比例和数量随之增加, 而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较完整子宫者更具复杂性和危险性, 不但成为广大妇产科医师关注的问题, 同时也是广大有再次生育要求的瘢痕子宫妇女及其家庭希望了解和咨询的问题。孕前保健旨在识别影响妇女生殖健康或妊娠结局的生物医学、行为和社会的风险因素, 从而对其进行预防和管理的一系列干预措施。研究表明, 剖宫产史不但降低了妇女随后的生育能力, 而且再次妊娠时瘢痕妊娠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自然流产、胎盘位置和种植异常、子宫破裂、分娩期严重产后出血、产时子宫切除, 以及手术损伤、胎死宫内、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风险显著增加。因此, 对瘢痕子宫的妇女进行孕前咨询与保健, 了解其子宫手术病史, 从而对其再次妊娠的时机、孕期保健及孕期的注意事项、分娩的时机及方式、转诊提供正确的建议, 同时应充分告知患者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相关风险, 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对于改善母婴结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瘢痕子宫孕前咨询
1.1 剖宫产术后的瘢痕子宫
对于有剖宫产史的患者, 医师应在孕前了解如下情况:剖宫产术距现在的间隔时间、次数、手术指征, 剖宫产时的孕周 (是否为妊娠中期或较早的妊娠晚期剖宫产术) , 是否已临产或为第二产程剖宫产, 剖宫产的子宫切口类型如子宫下段横切口、宫体纵形剖宫产术、娩出胎儿困难致T型切口如横位肩前位胎儿呈U形, 子宫切口单层或双层缝合, 剖宫产术后有无发热 (产褥病率或子宫内膜炎) 、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天数。
1.2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瘢痕子宫
对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瘢痕子宫者, 需要了解以下情况:手术间隔时间, 肌瘤的大小及数量, 肌瘤的病理类型 (黏膜下、肌壁间或浆膜下子宫肌瘤) , 肌瘤的位置 (宫体、宫颈或阔韧带) , 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方式 (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或腹腔镜改行开腹手术、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 , 瘤腔缝合情况 (针缝或电凝止血、剔除部位是否留下组织缺损) 。
2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时机
妊娠间隔时间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相关, 妊娠间隔少于6个月被定义为间隔较短, 子宫破裂的风险较高。研究表明, 妊娠间隔少于18个月者与子宫破裂风险显著增高有关, 故一般认为剖宫产术后的妇女应严格避孕2年, 以降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风险。另一方面, 剖宫产史降低了妇女随后的自然生育能力。因此, 对于瘢痕子宫有再生育要求的妇女, 在严格避孕2年后孕前检查无妊娠禁忌证的情况下, 宜尽早计划妊娠。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不但与剔除子宫肌瘤的大小、数量及类型有关, 更与医师操作技术有关。因此, 术中应高度重视瘤腔的缝合、切口对合整齐、避免过度的电凝止血, 并预防切口感染。术后受孕时间应由术者根据术中的情况而定。一般而言, 若是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施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术后间隔3~6个月受孕是安全的;若术中瘤腔贯穿子宫全层或切口感染, 应延长受孕时间至术后1年。另一方面, 在剖宫产术后至少6个月, 计划妊娠前, 应常规进行阴道超声检查, 了解瘢痕的愈合情况, 观察瘢痕是否完整, 局部是否有缺损 (憩室) 、瘢痕缺损的大小、瘢痕缺损处剩余肌层的厚度。若瘢痕愈合不良, 或大的缺损、缺损处剩余肌层厚度菲薄者应等待瘢痕愈合后再计划妊娠。若过早妊娠, 由于胎儿的发育使子宫不断增大, 使得子宫壁变薄, 尤其是瘢痕处为结缔组织, 缺乏弹力, 容易导致妊娠晚期或分娩过程中子宫破裂, 威胁母儿生命。人工流产术致子宫穿孔导致子宫瘢痕的患者, 则应避孕至少半年, 行B超检查没有瘢痕愈合不良的情况再准备妊娠。
3 瘢痕子宫孕期保健
3.1 妊娠早期
瘢痕子宫的患者应该警惕子宫切口处的妊娠即瘢痕妊娠。研究证实, 既往有剖宫产史的妇女相对于既往有阴道分娩史而言, 瘢痕妊娠的风险增高, 且随着剖宫产次数的增加, 瘢痕妊娠发生率明显上升。目前认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原因可能由于剖宫产使得切口处内膜间质蜕膜缺乏或缺损, 当受精卵在此着床时, 滋养细胞可直接侵入肌层并不断生长, 绒毛植入甚至穿透子宫壁, 最终发生出血甚至子宫破裂。瘢痕妊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诊断较困难, 是严重危害孕妇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子宫切除率和患者病死率均较高。因此, 瘢痕子宫妇女一旦停经, 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以确定是否怀孕, 超声排查瘢痕妊娠。研究表明, 前次剖宫产史增加了再次妊娠自然流产的风险。因此, 瘢痕子宫孕妇应提升对自然流产的自我识别能力, 出现阴道流血或腹痛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3.2 妊娠中晚期
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的风险明显增高, 且随剖宫产次数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4次以上剖宫产史者胎盘异常的发生率增高更为显著, 在第5次剖宫产者中前置胎盘并植入的几率高达50%。若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下段则形成凶险性前置胎盘, 是威胁产妇生命的极为严重的并发症, 可导致产时和产后顽固性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死亡, 也是导致产时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对于有子宫瘢痕史的孕妇, 在妊娠中期 (孕22~24周) 行系统B超检查时就应明确胎盘位置及其与瘢痕的关系, 对可疑患者应于孕28~30周复查胎盘位置, 超声多普勒检查是否有胎盘植入, 必要时行MRI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并告知患者注意无痛性阴道流血情况, 一旦发生, 应及时就诊。剖宫产增加随后妊娠胎死宫内的风险尚存在争议, 但目前大多数研究提示胎死宫内与前次剖宫产史之间具有相关性。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多见于较大或多发的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剔除且主要经电凝止血者, 局部组织可能愈合不良形成缺损, 为日后再次妊娠自发子宫破裂埋下隐患。剖宫产术后的子宫瘢痕破裂多为瘢痕裂开或由于胎盘深肌层植入至穿透所致。
子宫瘢痕自发破裂多见于妊娠晚期, 可以无任何先兆, 临床表现不典型, 腹痛是其主要表现, 极易误诊为内外科急腹症 (如胃肠炎、胰腺炎、肠梗阻等) , 导致严重母儿不良结局。我院一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 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抑郁症, 于妊娠28周胎盘自发穿透子宫下段前壁导致子宫破裂, 内出血2000 ml获救。因此, 对于有子宫瘢痕史的孕妇出现急腹症, 应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首先排除子宫破裂的可能性。若为剖宫产术后的瘢痕裂开, 可无明显腹痛, 而是在开腹时发现。因此, 从孕35周开始, 应每周行B超监测子宫下段的肌层变化, 待38周收住高危妊娠病房, 产前每日超声监测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变化。
瘢痕子宫妊娠晚期要防止腹部受挤压。妊娠晚期在日常生活中, 乘车、走路等要避开人群的拥挤, 家务劳动要适当, 睡眠应仰卧或侧卧, 性生活应有节制, 避免腹部受到撞击。
4 分娩方式及分娩时机的选择
4.1 分娩方式的选择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 (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VBAC) 的适应证: (1) 前次剖宫产为子宫下段横切口的剖宫产; (2) B超检查提示子宫下段延续好, 瘢痕厚度大于2 mm; (3) 此次剖宫产距前次剖宫产2年以上; (4) 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复存在, 亦未出现新的手术指征; (5) 宫颈Bishop评分≥6分, 无相对头盆不称; (6) 具有较好的医疗监护设备、随时手术、输血及抢救条件。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禁忌证:前次剖宫产的子宫切口为宫体纵形或者是T型切口, 有子宫破裂史, 有不能经阴道分娩的内科或产科并发症, 不具备急诊剖宫产的能力, 两次子宫瘢痕而没有阴道分娩史。若前次剖宫产发生于妊娠中期, 因此时子宫下段形成不佳, 子宫切口一般偏高, 因而分娩方式多倾向于重复剖宫产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妇女妊娠后可发生宫缩乏力致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和子宫破裂等风险, 需引起重视。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瘢痕子宫并非剖宫产的绝对指征, 但对于肌瘤直径大于6 cm、剔除过程中穿透子宫内膜的瘢痕子宫应放宽剖宫产指征。产程中密切监测子宫收缩和胎儿情况, 适时人工破膜, 慎用子宫收缩剂促进宫缩, 有腹痛表现尤其是胎心监护出现异常者, 应高度警惕子宫破裂的可能性。产后常规使用有效的促进子宫收缩药物, 预防产后出血。
4.2 分娩时机的选择
子宫破裂是产科急症, 一旦发生, 对母胎极具灾难性。尽管目前尚不知子宫手术史与子宫破裂之间确切的相关风险性, 但剖宫产、肌瘤剔除术等子宫手术史是确切的危险因素。虽然古典式宫体纵切口的剖宫产术比较少见 (占分娩数的0.3%~0.4%) , 但却是一个显著的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风险因素 (1%~12%) 。对于这些患者, 应在孕36~37周行择期剖宫产。有子宫肌瘤剔除史者在产科比较常见, 但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风险较古典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风险要低, 一般建议在孕38周计划性分娩。
5 转诊
瘢痕子宫妊娠属于高危妊娠, 由于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对于不具备处理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相关并发症条件的医院在进行孕前咨询时应建议患者一旦妊娠尤其是合并胎盘异常者, 应转诊到三级医院进行孕期保健, 直至安全分娩。
总之, 无论何种原因形成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对产科都是一重大挑战。若以全国平均50%的剖宫产率估算, 我国每年约新增800万次的瘢痕子宫。瘢痕子宫再生育带来的医疗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亟待广大妇幼工作者深入研究, 建立高风险的母婴保障系统, 切实改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Lumbiganon P, Laopaiboon M, Giilmezoglu AM, et al.Method of deliv-ery and pregnancy outcomes in Asia:the WHO global survey on ma-ternal and perinatal health2007-08[J].Lancet, 2010, 375 (9713) :490-499.
[2]Mollison J, Porter M, Campbell D, et al.PriMary mode of delivery and subsequent pregnancy[J].BJOG, 2005, 112 (8) :1061-1065.
[3]Clark EA;Silver RM.Long-term maternal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J].AGOG, 2012, 205 (6Suppl) :S2-10.
[4]崔艳丽.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的选择及与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0, 11 (4) :291-292.
[5]Vaginal birth after previous cesarean delivery.ACOG Practice Bulletin No.54.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J].Ob-stet Gynecol, 2004, 104:203-212.
孕期保健 篇2
1、什么叫孕产期保健?
答:孕产期保健是指从怀孕开始到产后42天对孕妇、产妇和胎儿、新生儿所进行的系统检查、监护和保健指导及分娩处理,产后访视。
2、整个孕期分几期?
答:整个孕期为280天(40周、10个月),根据生理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孕早期(妊娠12周以内)、孕中期(妊娠13-27周)和孕晚期(妊娠28周以后)。
3、孕早期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孕早期对孕妇应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确诊、早建卡。(2)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怀孕生育历史,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量身高、测体重及血压,推算预产期。口服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3)应常规作一些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型、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尿常规、尿糖、肝肾功及乙肝两对半,白带常规,有条件者进行性病及致畸病毒筛查;(4)合理用药,加强营养,避免病毒感染及 射线等有害物质的损害,防止胎儿畸形的发生,禁止性生活,防止流产。(5)进行高危筛查:对高危孕妇实行高危管理。
4、孕中期保健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1)每隔4周产前检查一次,有异常者增加复查次数。
(2)询问孕妇的健康情况,了解胎动出现时间,测体重、血压,检查有无水肿或血压升高的趋势,积极补钙及锌。(3)测量子宫底高度、腹围,听胎心音,孕20周左右作一次彩超检查了解胎儿有无畸形及发育情况。(4)正确指导营养及心理保健,再次高危评分,若系高危孕妇转到高危门诊进行高危管理。
5、孕晚期的保健重点是什么?
答:(1)孕28周后,每2周产检一次,36周后,每周检查一次,有异常者增加产检次数。(2)询问孕妇有无头昏、头痛、眼花、水肿、阴道流血等情况,了解胎动情况。(3)测量体重,血压,了解有无水肿及血压升高趋势,量子宫底高度、腹围、听胎心音,了解胎儿在宫内发育情况,积极防治胎儿宫内发育受限。(4)妊娠32周复查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并积极纠正贫血。(5)向孕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教会孕妇如何进行胎动计数:
每天早、中、晚各计一个小时,把3个小时的计数之和×4,得数>20为正常。
——、妊娠最后三个月避免重体力劳动,分娩前一个月不宜性生活,避免发生早产。
——、介绍临产症状及去医院时机,告知产时注意事项及如何做好产前准备。
6、孕期用药对胚胎有何影响?
答:受精后2周内(即停经4周内)为孕卵着床前后期,药
物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无”,“全”就是胚胎早期死亡,导致流产。“无”则为胚胎继续发育,不出现异常。
受精后3-8周(即停经5-10周),为胚胎器官发育阶段,细胞开始定向发育,如此时受到有害药物的作用后即可产生形态上的异常而致畸形,称为致畸高度敏感期。
孕期保健应从孕前开始 篇3
由于受孕后的前3个月是胎儿各器官分化的迅速时期,因而此期的母体病毒感染,用药以及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易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所以,以往将孕期保健的时间定为从受孕至分娩,重点放在受孕后前3个月,以减少胎儿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然而,有些孕妇在受孕后的前3个月内并未接触有害物质、也无疾病及用药的历史,又何以生出畸形儿呢?最近,我国医学科研人员通过对胎儿畸形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怀孕前的某些气象因素与日后受孕者胎儿的先天性畸形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指出,以往倡导的将孕期保健重点放在受孕后前3个月是不够的,孕期保健应从孕前开始。
研究人员通过对132例先天性畸形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胎儿的先天性畸形除与受孕后前2个月的气温、气压、大气湿度等有关外,还与受孕前1、2个月的某些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气温与先天性畸形例数呈正相关,气温高于20℃时,受孕者胎儿畸形较多,如7、8、9月份;气压与先天性畸形例数呈负相关,气压越低,先天性畸形例数越多,如7,8月份;受孕前头一个月的相对湿度越大,胎儿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越高;受孕当月及前1、2个月的日照时数越多,日后胎儿发生畸形者越多。
据此,研究人员认为,胎儿先天性畸形的发生为一较缓慢的过渡,其病因目前认为是多因素协同作用所致,单从生物气象条件看,影响先天性畸形发病率的不只是单一的气象因素,而是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及日照时数等诸因素相互配合、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孕前的某些气象因素可影响外界环境中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也影响人体的抗病力,最终使人体的抵抗力减弱,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引起某些疾病,如冬季寒潮来袭时,许多人染上病毒感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加上患者因此而服用的解热剂,抗生素等药物,使体内“贮存”有某些可能致畸的病毒、药物成分等,以致日后受孕者胎儿发生先天性畸形。由此可见,要想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必须从孕前就注意保健,为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以减少胎儿先天性畸形的发生。根据这~研究结果,孕期保健至少应从孕前2个月开始。
高龄妇女的孕前与孕期保健 篇4
1 高龄妇女孕前保健
1.1 孕前健康教育
孕前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出生缺陷预防意识, 树立“健康饮食、健康行为、健康环境、健康父母、健康婴儿”的预防观念。
1.2 孕前健康检查
孕前进行医学检查和咨询, 了解其身体、心理、营养、社会、环境等状况, 以及家族史、生育史、疾病史、用药史。在常规孕前体检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针对高龄妇女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 (1) 生育能力评估:包括性激素水平测定、排卵监测、超声检查, 必要时进行宫腔镜检查。 (2) 针对孕育史情况的检查:存在有不良妊娠结局的情况时, 应当对每一次不良妊娠结局进行分析, 确定需要进行的检查。 (3) 针对疾病史的检查:对高龄妇女所患的慢性疾病在专科进行检查和评估, 确定疾病本身对健康和生命的影响, 是否能够承受妊娠以及可能对胎儿造成的影响。 (4) 针对接触不良环境因素的检查:如果高龄妇女夫妻双方在职业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接触不良环境因素时, 应当进行相关的检查。比如, 长期化妆应当建议进行尿铅检查。 (5) 其他相关检查:经治医生通过对高龄妇女夫妻的咨询、病史收集、医学检查等方面, 发现有其他高风险因素存在的情况, 应当建议进行相关的针对性检查并提出具体的检查项目。
1.3 孕前风险评估
通过孕前健康检查, 对所获得的夫妻双方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医学影像学检查等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识别、判断和评估存在的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遗传、环境、心理、身体和行为等方面的风险因素, 形成评估结论并提出医学指导意见, 供计划怀孕夫妻知情选择。高龄妇女风险评估的要点如下。
1.3.1 预产期
女方预产期年龄大于或等于35周岁应评估为高风险人群。
1.3.2 家族史
夫妻双方任何一方存在有遗传病家族史的情况, 评估为高风险人群。
1.3.3 既往生育史
发生过任何一种不良妊娠结局的情况均应评估为高风险人群。如反复性早期自然流产、死胎、死产、治疗性引产、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儿等。
1.3.4 慢性疾病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结缔组织疾病等评估为高风险人群。
1.3.5 患病用药史
女方长期使用药物但在孕前可以停止使用药物至少3个月以上, 评估为一般人群;如果在孕前不能停止使用药物且孕期也不能停止使用, 评估为高风险人群。男方长期使用药物但在孕前可以停止使用药物至少3个月以上, 评估为一般人群;如果在孕前不能停止使用药物, 评估为高风险人群。短期用药如果能够停止使用药物后怀孕, 则评估为一般人群, 但必须确定药物是否在体内已经完全排除。
1.3.6 感染性疾病
女方在感染期间应评估为高风险人群;男方感染期间, 女方不具免疫力应评估为高风险人群。
1.3.7 工作和生活环境风险
能够在怀孕前4~6个月脱离生活环境和职业环境高风险因素, 并经相关检查没有对身体造成伤害的, 评估为一般人群。如果不能完全脱离这些环境, 则评估为高风险人群。虽然已经脱离高风险环境因素, 但这些不良环境因素已经对身体造成伤害的评估为高风险人群如:职业接触高铅环境已经造成高铅血症或铅中毒者。
1.3.8 不良生活习惯
有不良生活方式且不能改变或不能避免, 或经检查已经表明对身体造成危害应评估为高风险人群。如经常化妆、染发等, 检查出体内铅汞超过正常标准。
1.3.9 营养
夫妻营养不足及营养过剩评估为高风险人群。
1.4 孕前咨询指导
1.4.1 普遍性指导
对风险评估未发现异常的计划怀孕夫妇, 即一般人群, 告知可以准备怀孕, 并给予普遍性健康指导。指导内容主要包括:优生知识、生育知识、营养知识等。
1.4.2 个性化咨询指导
对风险评估为高风险的计划怀孕夫妇, 给予个性化指导。在普遍性指导的基础上, 告知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可能给后代带来的危害, 提出进一步诊断、治疗或转诊的建议和干预措施, 必要时建议暂缓怀孕。
2 高龄孕妇孕期保健
高龄孕妇在妊娠期间的检查重点在于孕妇孕前的合并症的控制, 针对妊娠期出现并发症的早识别、早发现、早治疗, 以及高龄合并的胎儿非整倍体异常风险增高。对于未做孕前评估的高龄孕妇, 可在早孕期尽早进行风险评估, 并对发现的高风险因素进行咨询指导。
2.1 高龄孕妇合并妊娠并发症增加
目前, 有些关于高龄初产妇妊娠结局没有考虑到年龄以外的影响因素, 例如一般健康状况、吸烟习惯以及孕产史 (包括流产史、不孕症病史) 。在20世纪90年代, Bekowitz等报道, 尽管在高龄孕妇中妊娠并发症更加常见, 新生儿结局不良的风险并没有明显增加。但是他们所研究的高龄孕妇都是社会经济环境好、非吸烟者, 而且是在三级医疗中心分娩的单胎。因此, 他们研究的人群不能代表所有的高龄孕妇[2]。孕妇高龄是许多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包括自然流产、异位妊娠、死胎、染色体异常、双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等。前次剖宫产再次妊娠的孕妇还存在瘢痕子宫, 高龄初产孕妇发生因产程延长、头盆不称手术分娩几率增加[3]。
针对这些高龄孕妇可能发生的风险, 只能在孕期检查中发现和治疗, 对于出现合并症的孕妇, 要个性化进行咨询和产科检查。然而, 可预知的风险远远不及突然发生的并发症更危险, 在孕期保健的同时, 要做好知情告知, 在必要的情况下随时就诊。
2.2 高龄孕妇胎儿合并染色体异常几率增加
受孕时母亲的年龄与自然流产的发生高度相关, 不论以前的分娩次数和流产次数。高龄妇女体外培养胚胎进行基因芯片扫描发现有56.6%的胚胎是非整倍体, 其中62.3%为单体型, 37.7%为三体型。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可发生在任何一条染色体, 但是在第21号染色体上的异常最多, 占11.3%。有研究针对高龄孕妇胚胎的滋养外胚层 (trophectoderm, TE) 和内细胞群 (inner cell mass, ICM) 分别进行基因芯片扫描, 发现69.2%为正常与非整倍体异常的嵌合体, 提示来自于高龄孕妇人类胚胎发生非整倍体异常和嵌合体的几率较大[4]。这也可以解释高龄孕妇自然流产几率增加, 以及羊水检查发现非整倍体异常几率增加。
细胞遗传学方法用于产前诊断检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已有40余年的历史了。母亲高龄是细胞遗传产前诊断的指征。在一项研究中显示, 因为高龄而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的1456例孕妇中, 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的比例为2.7%, 明显高于人群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的发生几率。高龄孕妇卵细胞其发育形成的胚胎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的几率升高, 发生流产几率增加, 同时对于早孕期没有流产的胚胎, 高龄仍然是产前诊断的有效指征。有观点认为, 高龄孕妇结合超声遗传标记和血清学产前筛查后, 再来决定是否进行细胞遗传产前诊断。有研究显示, 高龄孕妇结合超声遗传标记和血清学筛查, 可以减少羊膜腔穿刺率, 提高了羊水穿刺的阳性率[5]。我国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3610例高龄孕妇通过产前筛查, 以l/270为高危切割值进行筛查, 其中高龄组中筛查阳性孕妇727例, 胎儿唐氏综合征22例, 筛查阴性孕妇2883例, 未发现胎儿唐氏综合征。对高龄孕妇行孕中期血清学二联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 其筛查效率高于低龄孕妇, 以1/270为高危切割值, 可以有效地检出妊娠胎儿唐氏综合征的高危、高龄孕妇, 降低羊膜腔穿刺率。建议对高龄孕妇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的胎儿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和诊断策略[6], 但是在未进行羊水穿刺的高龄孕妇中, 亦存在漏诊的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在法律法规不允许高龄孕妇筛查的情况下, 高龄仍应作为产前诊断指征。
2.3 高龄孕妇孕期处理选择
临床上普遍认为母亲高龄与许多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但是只有染色体异常和自然流产的风险得到了证实。母亲年龄对于年龄相关的染色体异常的遗传咨询很重要, 高龄孕妇建议进行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高龄孕妇中内科和产科并发症更常见, 需要针对内科、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进行处理, 但是在实践中, 除非发现有另外的因素和并发症, 否则还是按照常规进行产前检查。
参考文献
[1]Berkowitz GS, Skovron ML, Lapinski RH, et al.delayed childbearing and outcome of pregnancy[J].N Engl J Med, 1990, 322 (10) :659-664.
[2]Anderson A-MN, Wohlfahrt J, Christens P, et al.Maternal age and fe-tal loss:population-based register linkage study[J].Br Med J, 2000, 320 (7251) :1708-1712.
[3]Bayrampour H, Heaman M.Advanced maternal age and the risk of cesarean birth[J].Asystematicreview Birth, 2010, 37 (3) :219-226.
[4]Liu J, Wang WH, Sun X, et al.DNA microarray reveals that high proportions of human blastocysts from women of advanced maternal age are aneuploid and mosaic[J].BJOG, 2012, 119 (13) :1591-1596.
[5]Pinette MG, Egan JF, Wax JR, et al.Combined sonographic and bi-ochemical markers for down syndrome screening[J].J Ultrasound Med, 2003, 22 (11) :1185-1190.
高龄孕妈孕期保健手册 篇5
怀孕初期——受孕率低?染色体异常率高
怀孕妇女不论是第一胎或是经产妇,足月生产时其年龄满35岁,在医学上就是“高龄产妇”,女性年龄与卵巢及卵子的质量有极大的关联,随着年纪的增长,卵子逐渐老化,卵巢的质量不佳,会降低女性的受孕率,即使怀孕了,从受孕到生产过程中发生流产、胎儿异常的机率也较高。
受到卵巢功能退化、卵子老化等因素影响,高龄妇女在怀孕初期发生萎缩性胚囊的比率增加,造成不孕及早期流产的比率增高。此外,在胚胎分裂初期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机率也会增加。
孕妈咪对应之道:调整心情与生活作息
了解怀孕风险较高的事实,做好心理准备,尽可能放松心情。
定期产检,维持规律生活作息及均衡饮食,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Tips:孕期体重控制
年龄是影响人体新陈代谢速度的因素之一,容易疲劳、体重增加都可能是新陈代谢变慢的影响。高龄孕妈咪更要特别留意孕期体重的控制,除做好饮食管理之外,也要进行适当的运动,但应该等怀孕稳定之后再开始,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力,也有助于生产和产后恢复。
至于整个孕期体重应该控制在多少公斤才合乎标准?据医生介绍,这要看孕妈咪在怀孕之前的BMI指数来决定,怀孕前BMI指数标准的孕妈咪,孕期体重应控制在11-13公斤,孕前BMI指数超高的孕妈咪,整个孕期不增加体重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只要宝宝有规则成长,孕妈咪并不需要特别增加营养的摄取量,以免胖在自己身上。
妈咪疑问:怀孕初期,需要额外补充黄体素吗?
医生解答:黄体素可以稳定胎儿的状态,但是原则上是治疗用药,并非预防性用药。也就是说,当孕妇有“先兆性流产”征兆时,医生会视情况给予黄体素,以稳定子宫内膜,使胚胎着床稳定。怀孕初期有出血现象,不论量多少,血色呈鲜红色或咖啡色,都须怀疑是“先兆性流产”征兆,应就医检查。但若孕妈咪情况稳定,是不需要为了“预防”可能发生流产状况而补充黄体素的。
怀孕中期——胎盘前置?血压?糖尿风险高
染色体异常为先天性疾病,例如唐氏症是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个,胎儿会有心智或构造上的异常,孕妈咪可以透过染色体异常检查,例如第一孕期染色体异常筛检、第二孕期染色体异常检查等方式来确认胎儿的健康状况。
此外,高龄孕妇也是胎盘前置、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的高风险群,需要透过超音波扫描、定期测量血压、尿蛋白、做妊娠糖尿病筛检等项目,随时掌控孕妈咪的健康状况。
孕妈咪对应之道:定期产检?控制饮食
高龄孕妈咪的新陈代谢率比较差,而发生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在饮食上更要把握“均衡饮食、优质营养来源”的大原则。
每天都应摄取到6大类食物,包括:
1.五谷根茎类,例如饭、面条、马铃薯等淀粉类主食;
2.水果类,一天吃两个拳头大小的水果,避免用果汁取代水果;
3.乳制品,例如鲜奶,每天1-2杯240cc的低脂鲜奶补充钙质;
4.蔬果类,一天需3碗,约300克的蔬菜,如果早餐吃不到青菜,别忘了要在午、晚餐中平均摄取,来补充膳食纤维与营养素,预防便秘;
5.蛋豆鱼肉类,鱼肉类每餐一个巴掌大的份量即可,也可用优质的植物性蛋白质食物,如豆干、豆腐来取代部分的肉类,降低胆固醇的摄取量,而半盒盒装豆腐即为一份蛋豆鱼肉类(相当于一两肉类的热量及蛋白质);此外,孕妈咪不妨每周吃到3次深海鱼来补充DHA;
6.油脂类,须避免摄取过量油脂,特别是动物性脂肪,因此尽量挑瘦肉、不要吃动物性脂肪,吃肉时要去皮去脂,以免胆固醇过高,
资料
在烹调方式也尽量避免煎、炸等高油方式。
Tips:血糖值偏高这样吃
减少饮食中的糖分,特别是砂糖、果糖,可吃新鲜水果但避免喝果汁,含糖饮料例如奶茶应忌口。
Tips:避免水肿这样吃
以新鲜食物为主,避免腌渍及加工食品,也要避免喝浓汤或高汤,因为越浓的汤,熬煮的时间长,钠含量越高,体内水分不容易排出体外,就容易发生水肿。若孕妈咪同时有高血压、蛋白尿等情况,须怀疑可能是妊娠高血压,不可轻忽。
妈咪疑问:孕期染色体异常筛检的方式不只一种,是否都要做呢?
医师解答:担心宝宝健康,有些孕妈咪除了例行性产检项目之外,也愿意做需要自费的产检项目,国内的例行性产检项目涵盖范围相当完整,若孕妈咪在国外产检,则建议增加产检的频率。建议孕妈咪还是应了解各项产检项目的意义以及相关的风险,选择合适的产检项目,并不需要做足所有的产检项目。
例如孕期染色体异常检查,有第一孕期及第二孕期染色体异常筛检(羊膜穿刺术)。一般孕妈咪可以选择自费做第一孕期染色体异常筛检,而怀孕时年满34岁的孕妈咪,则建议直接做羊膜穿刺术。
由于高龄怀孕会增加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以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唐氏症为例,25岁时的危险机率为1/1100,30岁时增加至1/940,34岁则为1/485,40岁更达1/106。而羊膜穿刺术为侵入性检查,发生流产等合并症的机率约为2-3/1000。因此,当胎儿产生先天性异常的机率大于该机率时,再建议做这项检查。
怀孕后期——早产?胎儿窘迫?剖腹产率高
怀孕过程中,只要有阴道出血,感觉下体有水样分泌物,腹部变硬,胎动明显减少等状况,都应该赶紧就医。高龄孕妇发生早产(宝宝在37周以前出生)、生产过程迟滞、胎儿窘迫的机率也较高,提醒孕妈咪更要随时留意状况。不过,孕妈咪也不要过于紧张,发生胎儿窘迫情况时(明显发现胎儿的心跳变慢),胎儿并不一定会有异常。
孕妈咪对应之道:规则运动?留意产兆
除了持续维持正常饮食及生活作息,孕妈咪在身体状况许可时,可以多练习帮助生产的运动。高龄产妇发生产程迟滞的比率较高,可能是因为体力较差,用力方式错误等因素造成,也使得高龄产妇剖腹生产的比率增加。
此外,根据临床观察,高龄妈咪产后不论是在精神或是体力方面恢复较慢,因此,更需要家人的关怀与帮助,让妈咪顺利度过这非常时期,快乐迎接宝宝。
妈咪疑问:最近有新闻报道,足月宝宝却胎死腹中的情况,是否可以提早催生?
农村孕产妇孕期保健状况调查分析 篇6
【关键词】 农村;孕产妇;孕期保健;状况;调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9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93-02
我国对卫生服务有较大需求和需要量的人群中,妇女占有较重的比率,受文化、经济、地理条件等多因素影响,在母婴健康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关文献指出,80%以上的孕产妇死亡原因,可通过采取孕产妇保健的方式避免[1]。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知识匮乏,距医疗机构较远,文化观念陈旧,加之受社会传统等多因素的影响,加强孕期保健工作具有更重要的价值,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婴幼儿出生质量及确保母婴安全的保障[2]。本次研究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市参与入户质控调查获得的孕妇资料1000份,对孕期保健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市对村级妇幼信息实施质控管理的机会,对1000名孕妇展开关于孕期保健的相关调查,对资料采用访谈的形势进行收集。
1.2 方法 孕期保健具体调查内容包括:孕期保健知识是否了解;有无行产前检查,产前检查地点及次数,未行产前检查的相关原因;有无产检记录。按农村家庭人均经济水平将本次调查对象分为三类:低收入水平组:年人均家庭纯收入较低的25%孕产妇;中等收入水平组:中间50%孕产妇;高收入水平组:较高的25%孕产妇。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组1000名调查对象,均为农民,34%为低收入水平组,56%为高收入水平组,10%为高收入水平组。文化水平:7%为高中及以上,45%为初中,48%为小学及以下。
2.2 相关产检情况 1000名调查对象中,县级医院检查占96%。790名实施过产前检查,产检≥5次者占49.4%。产前检查率低于相关规定要求。丈夫常年在外打工、项目政策有较低的知晓率、经济状况差、文化层次低、距离医院远均会对产前检查率造成影响。有规范孕期记录的百分比为67%,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發生了较大进步,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国家对农村人口健康管理力度的加强,公众对医疗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产前保健工作在农村开展的程度尚处于薄弱状态,产前检查率呈较低水平,产检的次数相对较少,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①农村孕产女文化程度低:农村孕产妇多数未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程度呈较低水平,对孕期保健有较低的认知度,不主动获取保健知识,自我保健意识较差,对孕期保健的重要性缺乏一定了解,去医院行孕期保健的积极性不高[3]。②交通不便:距离医院有较远的距离,也为孕产女未行产前检查的原因,交通不便,为行产前检查设下障碍。③经济条件差:农民空闲时间相对较少,农活多,经济状况多呈较差水平,对孕妇行孕期保健造成影响。④未了解孕期保健政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等政策多数农民不了解,多数农民未用乡级享受5次规定项目的孕期保健,而是到县级医院实施孕前检查。⑤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农村存在丈夫较长时间外出务工的状况,妇女多为留守群体,因无人陪伴,而忽视了产前检查。⑥保健环境:产妇多选择直接去县级医院行产前检查工作,无乡镇医院记录的孕期保健手册,在需要较为规范的产检记录时,无相关保健手册的配备,故孕期无法提供较为完整的产检记录,影响了检查质量。
针对存在的问题,行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具体包括:①健康宣教:在孕期对农村孕产妇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以促使孕期保健服务质量提高。依据调查结果,需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经济水平,提高孕期服务质量,加强保健工作,重视宣传教育,使孕妇对孕期保健的重要性有充分的了解。②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对孕期保健均有较大的补助和优惠,对孕期5次免孕产前检查及内容有明确规定,故产检不应受经济水平高低的影响。③加强基础医疗建设:对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单位基础建设有一定相关性,不断完善乡镇保健站的基本设施,提高医生保健服务的能力,为农民可接受更好的孕期保健提供保障,以预防为主,加大产前检查力度,对高危因素及时发师,并积极预防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纠正。减少异常情况发生率,从根上本降低农村新生儿、胎儿、孕产妇的病死率,为母婴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进而提高了人口健康水平及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意义。
综上,针对影响农村孕产妇孕期保健的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干预,如健康宣教、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基础医疗建设,全面提高了母婴健康率,降低了死亡率,改善了人口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玉茹,毛宗福.农村孕产妇保健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2(11):1543.
[2] 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7):34.
健康教育在孕期保健的应用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股资料
选取2014年3月—11月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80例孕妇,按教育方法不同分为A、B 2组各90例,孕周最短6周,孕周最长36周;均为初产妇,年龄最小20岁,年龄最大40岁,平均年龄27岁;文化程度:初中47例,高中及中专22例,大专48例,大学63例;其中72例来自农村。2组孕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方法
A组应用口头告知按常规的方法进行宣教;B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组织、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
1.2.1 健康教育的方式
(1)对每一位来我院就诊的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登记手册,详细填写姓名、年龄、住址、电话、早孕确诊时间、授课情况、产检及处理情况等。(2)每周六上午对孕妇及家属集中授课,由高年资护士按课程安排表及授课内容用PPT形式讲解,并利用图文并茂的书面资料和形象化实物照片让孕妇及其家属更直观地掌握孕期保健知识。(3)对理解慢、心理压力大、体质特殊和高危孕妇(年龄≥35岁者)采用个体化指导。(4)操作示范法:由医务人员专业指导与助产相关动作、呼吸减痛方法、孕妇体操、各种镇痛方法,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技巧等。(5)24 h开通咨询热线电话和微信公众平台,随时为孕妇提供咨询服务。
1.2.2 健康教育内容
包括优生优育、孕期合理营养与健康饮食、孕期胎儿监测、孕期并发症的预防、孕期用药注意事项、放射线物质对孕期的影响、产前检查的重要性、临产前的准备、分娩方式选择、母乳喂养技巧等。
1.3 效果评定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共有50道选择题,每题2分,以百分制计算。A组调查者在来院咨询或检查5次后发放问卷1份,B组经5周的系统教育后发放问卷一份,2组均现场答卷,专人收回。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孕妇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将2组收回的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进行分类计数,80分以上为掌握,B组孕妇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A组(P<0.01)。见表1。
2.2 2组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比较
产前检查依从性以≥5次规范产前检查为评价标准,B组产前检查依从性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使孕妇理解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的发育、母体的各系统均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了解孕期母亲及胎儿的相关保健知识,学会自测胎动、正确数胎动、测体重、做胎教。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和行为方式,自觉自愿接受孕期保健知识,预防、减少乃至消除有害因素对母婴的伤害,提高产前检查的依从性,及早发现并治疗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脏病合并妊娠),及时纠正异常胎位和胎儿发育异常等。结合孕妇及胎儿的具体情况,确定分娩方式[2],以达到母婴安全的目的。
3.2
针对孕妇不同的文化层次,采取便于孕妇接受的健康教育手段进行孕期保健知识及产前检查重要性的宣教指导。如对一些家住农村的相关知识严重贫乏的孕妇通过播放视频、发放保健手册、相关报纸杂志、增加教育频次,一对一耐心指导等;使孕妇明确妊娠期孕妇及胎儿的改变应在一定范围内,若超越生理范围或孕妇本身患有某种疾病,不能适应妊娠的改变,则孕妇和胎儿都可出现病理情况,如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或导致难产[3]。因此,良好的产前检查依从性是孕妇及胎儿健康的一种重要保障,能够及早发现怀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防止,从而提高婴儿出生质量。各种妊娠并发症大多发生在没有做产前检查的孕妇,从表2中不难看出在孕期开展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孕妇产前检查的依从性。
3.3
妊娠期妇女随着胎儿发育和身体变化,出现担忧、紧张等一系列心理变化,总担心胎儿是否健康,能否正常孕育等。孕期健康教育针对孕妇的心理变化、生理变化给予个体化指导,使孕妇保持愉快、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利于胎儿的身长发育[4]。指导孕妇合理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预防贫血和缺钙,保证充足的睡眠,定期产前检查,告知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利弊,引导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通过护理人员与孕妇的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提高孕妇的自信心和满意度。
3.4
孕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孕妇产前检查的依从性,及时筛查出高危因素,预防和制止危害的发生。部分孕妇因考虑经济因素而降低产前检查的依从性,呼吁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相应政策解决贫困孕妇的孕期保健问题,各妇幼保健机构应积极推行孕期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孕期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11月在我院就诊的孕妇180例,分为A、B 2组各90例,A组应用口头告知按常规的方法进行宣教;B组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有组织、系统的健康教育,通过调查问卷比较2组孕妇孕期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产前检查的依从性。结果 B组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率和产前检查依从率分别为98.89%及91.11%,A组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率和产前检查依从率分别为62.22%及58.89%,B组孕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产前检查依从性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进行有组织、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孕妇及家人对孕期保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为母婴健康提供保障。
关键词:健康教育,孕期保健,依从性,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姚五娟.运用护理等程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66-567.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5-57.
[3]熊庆,吴康敏.妇科保健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1.
孕期保健 篇8
关键词:孕期保健,分娩方式,妊娠结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医学技术也在不断变化当中, 其中孕期保健也备受大家重视, 这是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 保健措施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围生期的硬性指标从妊娠达到27周~产后8 d[1]。作者总结出, 围生期孕妇保健的根本目的是减少婴儿与母亲的死亡率及病发率。实施孕妇保健指的是在产前与产时以及产后的一定范围时间里, 对母亲以及胎儿实施相关的保健措施, 让母亲健康及胎儿的发育得到有效的保护[1]。此分析随机抽取了2009年8~11月在山东省东阿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治疗的800例孕妇实施孕期保健对妊娠结局效果的分析。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自2009年8~11月来本站就诊的孕妇800例。年龄平均为27.4岁, 孕周平均为9.8个月。将800例产妇根据产前检查有没有≥7次随机分成两个小组, 一组为孕期保健组700例以及未尽进行孕期保健组100例。全部产妇都没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病症。两组产妇的孕周及年龄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进行对比的意义。
1.2 围生孕妇保健
从本站收集的孕妇生活习惯、家庭及生活背景、心理情况以及身体健康水平等相关资料, 且按照收集的相关资料实施个体化孕期保健措施。孕期保健, 就是对孕妇实施相关检查, 尽早诊治孕期综合症且对孕妇在生活、用药以及膳食等方面的进行改善, 让其可以平稳的度过孕期, 为及时掌握胎儿发育的状态, 对胎儿实施相应的检查, 例如宫底高度、胎位、胎心以及孕妇血压等一系列参数, 全面的掌握胎儿发育状态[2]。而且医护人员还要做到, 积极开展评审会, 和专家进行病史分析, 对围生孕妇保健还有管理进行详细分析, 从围生孕妇保健管理上, 还有在产时的观察上, 以及各项抢救、检讨上都要做出深刻的分析, 尤其是在孕妇保健的状况做出一定的评价。所以, 本区必须要对围生孕妇做出详细的分析, 另一方面也通过这样的形式进一步加强重点孕产妇管理, 避免危重抢救的发生, 确保母婴安全, 规范产科质量管理;同时也建立了与对口孕生妇危重抢救中心的沟通, 为进一步规范转会诊创造了条件和平台[3]。
1.3 观察指标
保健组与未进行保健组的妊娠期糖尿病与高血压以及产后出血比率, 还有就是孕妇的分娩方式比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实施参数处理。引用t检验与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保健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并发率显著低于未进行保健组的发生率, 两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
保健组的产后出血比率显著少于未进行孕期保健组, 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保健组的自然分娩比例显著高于未进行保健组, 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经此研究证明实施孕期保健对孕妇的妊娠结局效果很理想。
3 讨论
经过上述分析, 知道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自然分娩之间百分比的关系, 妊娠及分娩是关系孕妇产期环节中最容易出现危险及最主要的两个阶段。实施孕期保健能够降低孕妇及围生儿病发率与病死率, 对妊娠结局有良好的效果, 能够提高人口质量, 展现我国的医疗水准。孕产妇出现与妊娠相关疾病的时候, 能够导致胎盘早剥、胎儿窘迫、脑水肿、子痫以及心衰等情况, 这样就提升了孕妇及胎儿的危险因子[4]。实施孕期保健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及诊治妊娠期高血压, 掌握妊娠高血压病症的改变及进程, 减少围生儿与孕产妇的死亡比率。完善孕期保健, 对孕妇渗透一些妊娠的基础知识, 让孕产妇掌握妊娠与分娩相关的内容, 降低孕妇的负面心理, 提升孕妇对医护工作者的信任, 加强孕妇的依从性, 对降低分娩阶段的产后出血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围产期保健, 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妊娠期高血压以及糖尿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儿宫内发育异常与脐带绕颈等状况, 且第一时间予以解决, 这样能够降低剖宫产比率。伴随生活质量的提升, 还有孕期过量摄入营养的常规错误理念的影响, 孕妇妊娠糖尿病及高血压的病发率也逐渐增多。针对孕妇实施专业的膳食引导, 能够改善孕妇对孕期营养知识的误区, 因此规划有针对性的孕期膳食结构, 经过抑制饮食里的脂类以及糖类的摄入量, 进行合理的运动规划, 能够有效的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的发生率, 因此可以有效的改善孕妇妊娠结局[5]。孕期健康知识普及让孕妇了解分娩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的一种生理环节, 产妇与胎儿都拥有担当自然分娩的能力, 实施孕期健康知识教育后的孕妇, 深入的掌握了自然分娩的根本内容, 提升了对自然分娩的自信, 从而减少了实施剖宫产的比率。
综上所述, 经过进行孕期保健, 且实施妊娠综合征、并发症与胎儿发育检查, 对孕妇实施健康知识宣教, 还有对孕妇实施合理营养膳食计划, 定制个体化食谱, 能够减少妊娠期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的发生比率, 经过孕期保健与对分娩妊娠的健康知识学习后, 可以降低孕妇对妊娠与分娩的负面情绪, 提升孕妇对医护工作者的依从性, 降低孕妇产后出血比率, 提高自然分娩比率, 从根本上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 因此实施孕期保健对孕妇妊娠结局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初剑英, 林英丽, 张雨健, 等.系统的产前教育和适度产前检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9, 12 (09) :103-110.
[2]章斐然, 诸华, 陆渊源, 等.产前检查与围生儿死亡的关系.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0, 11 (03) :411-412.
[3]杨春燕, 张攀军, 黎裕, 等.不仅仅是钱的问题--重庆市天城区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行为影响因素社会评估报告.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 13 (05) :638-639.
[4]庄婵娟, 黄咏梅, 朱昊平, 等.外来孕产妇产前检查及妊娠结局的调查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 15 (03) :446-447.
孕期保健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于我院2010年1~11月期间门诊或生产的324名孕产妇。并根据孕期保健知识接受情况分成2组。干预组为只行常规产检而未接受过孕期保健知识的产妇146例, 对照组为定期在医院接受产检及孕期保健知识的产妇178例。2组孕妇年龄均在24~30岁, 均为初产、单胎、且无妊娠合并症。2组孕妇孕期知识掌握程度对照比较, 见表1。
1.2 方法
干预组的产妇在孕期在医院接受产检的同时, 还进行孕期保健知识教育。医院针对产妇的不同特点, 面对面讲解、发放孕期保健知识手册、通过录像及电话咨询的方法, 提供孕妇所需的孕期保健知识, 要求定期产检, 遵从医嘱。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轻度MCI患者与正常对照的正确反应时间和正确率进行组间双样本的t检验和组内配对t检验。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均无其他如染色体病、母胎血型不合、内分泌因素、解剖因素等。2组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 如流产、早产、死胎、羊水异常及胎儿畸形等对照比较, 见表2。
2.2 结果评定
由上表可见, 对照组掌握孕期健康知识的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组未接受孕期保健知识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有:自然流产、早产、胎儿畸形、胎儿死亡、葡萄胎、子宫破裂、葡萄胎、失血性休克、以及失血性休克、重度妊高症等。
通过临床资料显示, 干预组死胎原因为横位、脐带脱垂、因早破水并宫内感染、妊高症、胎盘早剥以及过期妊娠胎盘功能减退等;失血性休克的原因为胎盘早剥、子宫破裂、宫缩乏力 (家中待产) ;重度妊高症的原因为子痫及先兆子痫。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妊娠期间, 产妇了解孕期相关的保健知识, 可以有效的发现问题, 及时有效的到医院就诊, 从而有效的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3 讨论
妊娠分娩是人类的自然生理的一个过程, 孕妇在孕育孩子的同时, 心理、生理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孕期保健知识的宣教是帮助和引导孕妇建立孕期健康的行为, 提高孕妇心理健康水平, 使其能顺利渡过围产期, 促进优生优育[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对胎儿的发育及个体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 绝大多数孕妇都迫切的需要用科学的育儿知识来使自己孕育健康聪慧的宝宝。孕妇需要按时进行产检, 并听从医生给予的指导, 保持乐观稳定的心理状态, 顺利渡过妊娠期及顺利地分娩。
通过本论的调查发现, 未接受孕期保健知识教育的产妇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非常高, 很多产妇严重缺乏对于自身心理情绪方面因素、工作生活环境方面因素、母体患病、胎儿宫内发育特点、盲目用药及预防妊高症方面的知识, 这些也是影响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 所以, 孕期的保健显得尤为重要。知识决定了结局, 为了提高孕产妇孕期保健知识, 我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 除通过医务工作者、保健工作者以及基层卫生组织力量外, 还应利用传媒和社区组织的力量, 积极地宣教孕期保健知识, 使孕妇们对妊娠分娩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尽早到医院接受孕期健康指导, 并定期做产前检查, 提高孕妇自我保健能力和异常症状的识别能力, 降低或消除不良结局的发生率[2]。
同时, 妊娠过程是生命中一个关键的时刻, 不良妊娠结局是严重影响孕产妇身心健康和优生优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生殖健康问题。孕妇若因孕期保健知识的欠缺而导致的不良妊娠结果是无法弥补的[3], 因此, 我们应积极开展孕期保健知识教育, 也特别强调产妇要有正确的态度、信念以及行动去重视孕期保健知识的教育。也建议社会多开展对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活动, 鼓励和引导孕产妇们多关注一些孕期保健知识, 进一步提高孕产妇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知识水平。
摘要:目的 探讨孕期保健知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为日后开展保健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于我院2010年1~11月期间门诊或生产的324名孕产妇, 其中只行常规产检而未接受过孕期保健知识的产妇146例为干预组, 定期在医院接受产检及孕期保健知识的产妇178例为对照组。通过对2组产妇情况进行相关调查分析。结果 未接受孕期保健知识教育的孕产妇出现了并发症甚至死胎, 有不良妊娠情况明显高于接受过相关保健知识的孕产妇。结论 医院应帮助孕妇掌握保健知识, 定期产检, 有效防止不良妊娠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孕期保健,妊娠结局,保健知识,产妇
参考文献
[1]庞淑兰, 关维俊, 薛玲, 等.孕妇焦虑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 6 (3) :207.
[2]宋烨, 张绿.不良妊娠结局与环境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9, 18 (12) :12~15.
孕期保健 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孕产妇,其中初产妇有86例,经产妇有34例,年龄在21~32岁之间,平均为(25.6±1.3)岁,两组患者均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我院120例孕产妇,每位均建立一本手册,并嘱孕产妇按照手册规定的时间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对其实行孕期保健指导。实施时间为6个月,分析孕产妇的难产、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的发生情况和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
1.2.2 对孕产妇加强孕期保健措施(1)孕产妇确定怀孕时,就由妇产科专业人员建立孕妇保健卡,记录孕妇每次体检和复查情况,定时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孕期知识讲座和培训并指导孕妇注意孕期营养,胎教保健及乳房护理;(2)妊娠早期保健:该期又叫胚胎期,是胚胎形成的主要阶段,此时应嘱孕妇避免接触有害物质(苯、汞、放射性物质等),防止胎儿畸形;此阶段孕妇应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要正确的处理妊娠反应,可适当服用维生素B以减轻妊娠反应,并告知患者妊娠反应一般会在3个月后消失;为了缓解孕妇对妊娠反应所带来的恶心、呕吐等不适,可以嘱孕妇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清淡饮食或适当进一些酸性食物以促进消化,尽量不进辛辣、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保证每天的饮食,尽量不影响孕妇和胚胎的发育;适当服用维生素C、钙片及铁剂,补充营养;孕妇要注意卫生,避免感染,若是发生感冒或是其他疾病,应立即就医,并遵医嘱服用药物;此阶段孕妇的心理及生理都不是很稳定,家属和丈夫应多关心和体贴孕妇;(3)妊娠中期保健:此期胎儿生长较快,孕妇要注意营养补给,继续补充钙剂;在丈夫或家属的陪同下进行适当有氧运动,比如散散步等;定期行血常规、肝功能、尿常规等化验,并由妇科专业人员记录,及时了解孕妇的身体情况,并对可能存在或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建议;存在异常妊娠的孕妇应增加复诊次数;从妊娠20周开始,每位孕妇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血压、体质量、尿蛋白等,若发现孕妇及胎儿异常,则及时采取治疗措施;(4)妊娠晚期保健:嘱孕妇遵具体医嘱定期随诊;做好孕产妇的分娩计划,并告知孕产妇计划的内容存在胎位不正的孕妇,要给予安慰措施,尽量消除孕妇的紧张和怀疑,争取得到孕妇的配合,有合并症的孕妇要求提前入院观察,并经孕妇同意后制定分娩三程计划[2];监测胎盘功能和胎儿情况。
2 结果
2.1 经孕期保健的120例孕产妇的在分娩结局情况
发生难产的例数为4例,早产的例数为6例,发生产后出血的有2例,发生胎膜早破的有1例,发生新生儿感染的有3例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有1例,详见表1。
3 讨论
3.1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也日益激烈,加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3,4],优生优育的观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为了能达到人们的要求,孕妇及其家庭也逐步要求孕期保健和产前教育等,同时也达到了人口素质的提高[5,6,7,8]。本文研究中从产前检查、孕妇饮食、孕妇运动、孕妇心理指导等方面进行孕期保健,产前检查能及时发现孕妇及胎儿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孕妇饮食,包括补充维生素、钙片、铁剂等,可以降低妊娠合并症的发生[9,10,11];嘱孕妇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让孕妇适当的锻炼腰背腹部的肌肉,减少妊娠反应带来的不适[12,13];孕妇的心理指导能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有效缓解孕妇紧张及焦虑的情绪,降低孕妇的应激反应,提高孕妇的心理承受能力。
3.2 本文研究中,对120例孕产妇采取孕期保健方式指导,研究结果提示发生难产占3.33%,早产的占5.00%,发生产后出血的占1.67%,发生胎膜早破的占0.83%,发生新生儿感染的占1.67%,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占0.83%。说明加强孕期保健知识指导后的孕产妇发生难产、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少,并且孕产妇的分娩结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孕产妇加强孕期保健措施能降低孕妇的难产、早产、产后出血及胎膜早破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减少新生儿的窒息和感染的发生,可以提高孕产妇的生活质量提高优生优育的成功率[14,15],孕期保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孕期保健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孕产妇,对其实行孕期保健指导。实施时间为6个月,分析孕产妇的难产、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的发生情况和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生难产的例数为4例,占3.33%;早产的例数为6例,占5.00%;发生产后出血的有2例,占1.67%;发生胎膜早破的有1例,占0.83%;发生新生儿感染的有2例,占1.67%;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有1例,占0.83%。结论:对孕产妇加强孕期保健措施能降低孕妇的难产、早产、产后出血及胎膜早破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减少新生儿的窒息和感染的发生。
孕期保健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 篇11
【摘要】目的:探讨孕期保健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做孕期保健并住院分娩的3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无其他合并症)为观察组,同期来我院住院分娩而未做孕期保健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无其他合并症)的36例孕妇为对照组,分析孕期保健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母儿并发症:妊高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难产、产后出血、巨大儿、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保健有利于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并发症发生,改善新生儿预后,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
【关键词】孕期保健 妊娠期糖尿病 母儿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enatal care o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Methods—36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ithout other comorbiditie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or prenatal care and hospital delivery from March 2010 to June 2011 were selected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included 36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ithout other comorbidities) who give birth without gestational diabetes health care in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time. Then analyze the effect of prenatal care o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Results—The complications of mothers and infants happened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The prenatal care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complication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ir baby.
Keywords:health care during pregnancy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ion of mothers and infants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亦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糖尿病(GDM)。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其发生率为5%,属高危妊娠,严重危害母儿安全,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因此,做好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孕期保健,并给予及时护理干预,控制血糖水平,对于提高母儿生存率,减少妊娠合并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现将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6例给予孕期保健干预的妊娠糖尿病患者(观察组)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72例妊娠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糖尿病合并妊娠4例,妊娠期糖尿病68例,年龄在19~43岁,孕周在20~41周,均为单胎妊娠,无其他合并症。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孕次、产次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可比性。
1.2保健干预方法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产检而不接受孕期保健干预,观察组定期在医院接受产检及孕期保健干预。
1.2.1对GDM孕妇进行饮食控制,在营养师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孕周、体重、血糖水平给予饮食指导:热量控制在7530~10040KJ∕d,少食多餐,每日三次正餐热量分别占10%、30%和30%,三次点心餐热量分别占10%,三大热量来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占50~55%、25%和20%,提供足够的营养素,以满足孕妇生理需要及胎儿正常发育所需。
1.2.2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采取轻度或中速散步方式,饭后1h开始,每天至少1次,每次20~40分钟,运动以不影响胎儿发育为宜。
1.2.3对于饮食控制和运动方法仍然不能很好控制血糖者,给予胰岛素注射治疗,原则是小剂量开始,检测三餐前及睡前血糖,并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及孕周,调整胰岛素用量,每日胰岛素剂量分配按早餐前半小时注射1/2剂量,中餐和晚餐前各前半小时分别注射1/4剂量。
1.2.4做好糖尿病知识的健康宣教,讲解妊娠糖尿病的特点和危害,及时调节心理和情绪,做好皮肤护理及日常生活保健护理,加强血糖、尿糖和胎儿宫内监测。
1.3诊断标准 ①妊娠期2次或2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②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0GTT):空腹12h后,口服葡萄糖75g,空腹及口服后1、2、3h血糖值有2项或2项以上分别达到或超过5.6、10.3、8.6、6.7mmol/L。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SPSS 17.0统计软件,采用χ?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早期进行孕期保健干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预后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2:endprint
3.讨论
3.1加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孕期保健干预,可减少孕妇并发症的发生
GDM是由于患者的特殊生理反应导致的孕妇体内激素变化,致使孕妇出现身体对胰岛素的抵抗,糖耐量降低,导致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产后感染等孕妇并发症。有报道称,GDM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而饮食控制是治疗GDM的关键,运动指导是治疗GDM的基础。给患者定时、定量及多元化的合理饮食既不会引起饥饿性质的酮体产生,又能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致引起餐后高血糖,也减少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p<0.05)。同时适当运动可使餐后血糖降低,避免胰岛素的应用或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减少胰岛素所致的低血糖反应,使血糖保持稳定,并有效控制孕妇体重,增加糖代谢,增强盆底肌的收缩功能,减少分娩期难产发生率(p<0.05),而运动本身能使血压降低,减少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p<0.05)。通过糖筛、早期诊断、胰岛素治疗、血糖监测,使血糖水平控制良好,能有效避免发生羊水过多和巨大儿,减少了因巨大儿引起的胎位不正,头盆不称,使孕妇难产、产道损伤、手术产、产后出血的几率(p<0.05)。使GDM患者保持良好心情顺利渡过妊娠,安全分娩。
3.2加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孕期保健干预,可改善新生儿预后
GDM孕妇由于血糖高,血糖通过胎盘转运进入胎儿体内,而胰岛素则不能通过胎盘,使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促进蛋白、脂肪合成,同时抑制脂解,导致躯干过度发育,产生巨大儿。实际上,由于血糖的增高而导致的胎儿自然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畸形率等情况为正常孕妇的7~10倍;同时高胰岛素血症延迟肺泡Ⅱ型细胞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易发生胎儿窘迫综合征,甚至新生儿死亡。通过孕期保健干预,观察组发生巨大儿、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减少了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新生儿预后。
4.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早期健康宣教、保健干预,加上及时的心理支持、合理的饮食,配以运动指导、正规的药物治疗及家庭的共同参与机制,能够为孕妇营造一个良好的产检环境,更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母儿并发症发生,改善新生儿预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慧霞.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6):426.
2.Kapoor N,Sankaran S,Hyer S,et a1.Diabetes in pregnancy:a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J].Curr Opin ObstetGyneeol,2007,19(6):586.
3.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154.
4.黄丽红.妊娠期糖尿病不同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108—109.
5.张娟.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合理干预治疗与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2009,11(3):69—70.
6.李欢.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7):104—105.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孕期保健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结合西藏农牧区具体情况, 在2007年7月23日~9月23日, 利用我院2004级临床本科班21名学生课间见习的机会, 对就诊于曲水县人民医院的孕妇进行孕期保健问卷调查, 学生经培训合格后采用访谈式调查方法收集资料。
1.2 调查内容
孕妇孕期保健方面内容包括: (1) 是否对孕期保健知识了解。 (2) 是否做过产前检查、未做过产前检查的原因、产前检查次数、产前检查地点。
1.3 资料分析
全部数据统一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频数χ2检验。经济收入按家庭年人均纯收入 (农牧区家庭人均经济水平) 划分为3类: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最低的25%的家庭归为低收入水平组, 最高的25%的家庭归为高收入水平组, 中间的50%归为中收入水平组[2] (见表1) 。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孕妇129人, 均为农牧民。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者占69.1%, 初中者占28.4%, 高中者占2.5%。经济收入低者占40.2%、中者占46.6%、高者占13.2%。
2.2 保健状况
在本次调查的孕妇中, 接受过产前检查的有107人, 主要选择在县、乡卫生院 (所) 检查 (78%) , 选择在地区医院检查者占4.2%;产前检查3次及以上者占41.1% (见表2) 。
通过对129名孕妇的调查发现, 其产前检查率为82.9%, 低于城市。文化层次低、经济状况差、离医院距离远, 均会直接影响到产前检查率 (见表3) 。
3 讨论
3.1 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 农牧民产前保健工作薄弱, 产前检查次数少, 产前检查率低。
3.1.1 孕产妇文化水平偏低
孕产妇文化水平偏低, 使得孕妇对孕期保健的认知程度低, 获取保健知识不主动, 不了解孕期保健的重要性, 自我保健意识差, 不愿意去医院做孕期保健。
3.1.2 距离医院远, 交通不便
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少还与距离医院远、交通不便有关, 不方便去医院做孕期检查对孕妇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3.1.3 经济状况差
由于农牧民经济状况差, 子女多, 导致孕妇孕期保健次数少, 或者根本就不去做孕期保健。
3.2 建议
3.2.1 加强孕期宣教工作, 提高孕期保健服务质量
从调查结果来看, 我们应当重视孕妇保健服务工作, 提高农牧民的文化素质;加强信息传递, 改善交通条件, 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水平;加强孕期保健工作, 提高孕期服务质量;重视并加强孕期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 让农牧民了解孕期保健的重要性。
3.2.2 加强基层医疗单位的基础建设, 提高西藏人口健康水平和素质
通过对县、乡妇幼保健站基本设施的完善和建立, 提高基层医生保健服务的业务能力, 加大产前检查的力度, 做到预防为主, 及时发现高危因素, 使孕期合并症、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治疗, 降低农牧民孕妇孕期异常状况的发生率, 切实降低西藏农牧民孕产妇、胎儿、新生儿死亡率, 降低伤残儿的出生率, 保障孕产妇及胎儿、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及健康, 从而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和素质, 这是西藏卫生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3]。
摘要:目的对西藏农牧民孕妇进行孕期保健方面的抽样调查, 以了解西藏农牧民孕妇孕期保健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为农牧区孕妇孕期保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临床本科学生课间见习机会, 对就诊于曲水县人民医院的129例农牧民孕妇进行孕期保健状况及相关问题问卷调查, 资料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孕妇129人, 接受过产前检查的有107人, 产前检查率为82.9%, 产前检查3次及以上者占41.1%。结论西藏农牧民孕妇产前检查次数少, 产前检查率低, 其原因与文化水平、经济状况、交通及卫生保健工作有关, 故加强农牧区孕妇孕期保健工作不容忽视。
关键词:孕期保健,农牧民孕妇,调查
参考文献
[1]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研究协作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 29 (8) :514~517.
[2]杨玉茹, 毛宗福.农村孕产妇保健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11) :1543~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