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并发症(通用3篇)
孕期并发症 篇1
肥胖孕妇在妊娠期内并发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数在近几年逐渐增长, 而这主要与孕妇对孕期体质量的错误认识造成的。为降低孕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对孕前肥胖和孕期过度增重与产科并发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1月到2012年10月间在我院产科定期接受产检的孕妇共102例, 年龄为20~34岁, 平均为 (27.5±7.5) 岁;按照孕妇在孕前的体质量和孕期体质量增长的指数, 将102例孕妇分为两组, 其中BMI指数在25以下且体质量增长指数在15以下的划分为正常组, 正常组孕妇共68例, 身高为154~172cm, 体质量为56~68kg, 平均为 (62.5±6.5) kg;BMI指数在25以上 (包括25) 且体质量增长指数在15以上的划分为肥胖组, 肥胖组孕妇共34例, 身高为155~171cm, 体质量为64~102kg, 平均为 (82.5±18.5) kg。两组孕妇在年龄、产次等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所有孕妇在孕前也没有患有其他内科病症。
1.2 方法
①并发症, 对两组孕妇在产前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记录统计, 对在孕期出现的并发症均按照相关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比较两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②妊娠结局, 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情况进行统计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孕妇的并发症和妊娠结局情况运用统计工具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P<0.05说明两组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正常组孕妇在整个孕期中, 68例孕妇共有2例并发高血压疾病, 有1例并发糖尿病, 有2例孕妇在分娩后出现出血并发症,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7.35%。肥胖组孕妇在整个孕期中, 34例孕妇中共有3例并发高血压疾病, 有2例并发糖尿病, 有3例孕妇在分娩后出现出血并发症,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正常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肥胖组, P<0.05。
正常组68例孕妇中共有14例孕妇在分娩时采用剖宫产的分娩方式, 其剖宫产率为20.59%。肥胖组34例孕妇中共有16例孕妇在分娩时采用剖宫产的分娩方式, 其剖宫产率为47.06%。肥胖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孕妇, P<0.05;正常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平均为 (3159±422) g, 肥胖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平均为 (3564±499) g, 肥胖组的新生儿体质量与正常组的新生儿体质量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P<0.05。
3 讨论
肥胖不仅对孕妇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 而且对新生儿的健康也有较大影响。本文主要对孕前肥胖和孕期过度增重对孕妇并发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肥胖组孕妇在孕期内发生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概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孕妇, 本次研究中的肥胖组孕妇其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了23.53%, 并且以糖尿病和高血压为主。这主要是由于肥胖者的脂肪组织较多, 而其中胰岛素受体的含量偏低, 使得肥胖者本身糖耐量偏低, 易发糖尿病。而在受孕之后, 孕妇的胎盘会分泌出大量的胰岛素酶和拮抗胰岛素激素, 会使孕妇体内的胰岛素失去活性, 从而增加了孕妇患糖尿病的风险性[1]。肥胖加上妊娠都是引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因而孕前肥胖或孕期过度增重的孕妇发生糖尿病的概率就大大超过体质量正常的孕妇。在本组研究中, 正常组孕妇中仅有1例并发糖尿病的孕妇, 其发生率为1.47%, 而肥胖组孕妇中有2例孕妇并发糖尿病, 其发生率为5.88%, 较正常组明显要高。再者, 在妊娠期孕妇体内的脂肪增多, 水钠潴留增加, 使得孕妇的血脂代谢发生异常, 造成孕妇的血液浓稠和血流动力发生改变引发高血压, 因而体内脂肪较多的肥胖孕妇在孕期发生高血压的概率也远远大于正常体质量的孕妇[2]。在本次研究中, 正常组孕妇共有2例孕妇并发高血压, 其发生率为2.94%, 肥胖组孕妇共有3例孕妇并发高血压, 其发生率为8.82%, 肥胖组孕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另外, 肥胖或增重过度不仅对孕妇的并发症有直接影响, 而且对新生儿也有影响, 肥胖组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新生儿, 而胎儿体质量过重不仅会对分娩方式有影响, 提高剖宫产率, 而且对新生儿的健康也有影响[3]。因而, 产科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孕妇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 纠正孕妇及家属对孕期保健的错误认识。有些孕妇及家属在受孕期间一味强调营养的补充, 而忽视了营养补充过度使孕妇的体质量增长过度, 体内脂肪增多使得孕妇阴道和盆腔内的脂肪增多, 加大了阴道分娩的难度, 造成孕妇的产程异常或难产。而营养补充过度, 还会使胎儿的体质量过重, 给孕妇的生产带来困难, 提高了剖宫产率。因而, 在孕期应该为孕妇搭配科学合理的饮食, 适当补充营养, 避免体质量增长过度。而对于孕前就已经肥胖的女性来说, 则应在准备受孕前调整自身的体质量, 控制高能量和高营养食物的摄入, 减小肥胖对妊娠带来的影响。
综上, 产科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教育宣传, 纠正产妇关于孕期肥胖的错误认识, 减少肥胖孕妇的出现, 降低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赵琳蕾.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对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 35 (15) :46-47.
[2]温曲英, 戴哲凡, 曾素清.孕妇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09, 11 (8) :62-63.
[3]魏海霞.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与妊娠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的关系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08, 10 (8) :67-67.
孕期并发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500例,年龄21~40岁,平均27岁,均为在我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建立完善孕期保健卡,直至在本院分娩的孕足月、单活胎初产妇。孕前均无急慢性病史、无心、肝、肾及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任何饮食限制。
1.2 研究方法
由专人详细询问并记录孕妇的年龄、孕产次、孕周、既往史、家族史及孕前1个月的体重等,同时测记身高;住院分娩时专人测量产前体重、记录分娩方式、巨大儿及新生儿Apgar’s评分、记录产科并发症,按照《妇产科学》[3](第7版)诊断标准判定。根据公式: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计算孕前BMI、产前BMI,孕期增重值=产前体重-孕前体重。根据WHO提出的亚洲人BMI标准及我国成年人体形特点,按孕前体重指数分为三组,体重正常组(n=1 208),BMI<23;超重组(n=174),BMI 23~24.9;肥胖组(n=118),BMI≥25;又根据孕期体重增长程度分为三组:A组(n=360),体重增加<15 kg;B组(n=514),体重增加15 kg~20 kg;C组(n=626),体重增加>20 kg。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百分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孕前体重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
超重组与肥胖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及难产剖宫产率均高于正常组,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肥胖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及难产剖宫产率均高于超重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1 孕期体重增加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
B组与C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及难产剖宫产率均高于正常组,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及难产剖宫产率均高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超重组比较,△P<0.05
注:与A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孕妇孕期营养充足,但运动减少,体内脂肪积聚,热量的摄入和消耗失去平衡,孕妇孕期体重增重过多,甚至造成肥胖。多年来,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一直是孕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4],以往大多注意孕期体重增长的绝对值而忽略了身高对体重的影响,BMI涉及身高和体重两方面,消除了身高差异对体重的影响,使不同身高孕妇的体重增加有相对统一的标准,故目前多采用BMI来反映孕期体重增长幅度。
胎儿的发育依赖母体,母亲的营养状况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孕妇BMI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孕妇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关,孕前BMI过大可使娩出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孕期体重增加越多,新生儿出生体重越重[5]。有研究显示,孕前肥胖是影响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的决定因素[6]。其原因可能为:孕前肥胖与孕期体重增加的孕妇,其过多的脂肪储存于孕妇的腹壁、臀部,盆腔可利用空间缩小,腹肌、肛提肌等辅助产力多显无力,盆底组织过厚,导致胎头入盆晚,或发生头盆不称,阴道助产和剖宫产几率大大增加,产道裂伤、出血及产褥感染率升高,围产儿并发症也随之增多;另一方面肥胖症孕妇往往由于内分泌代谢紊乱,合并妊高症、妊娠期糖尿病的机会多,这些都可增加剖宫产率[7],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控制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的增长显得十分重要。
本研究显示超重组与肥胖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及难产剖宫产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及难产剖宫产率均高于超重组(P<0.05);B组与C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及难产剖宫产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C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及难产剖宫产率均高于B组(P<0.05)。因此,孕妇孕早期的体重控制和孕期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对于母亲和婴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围生期保健中,应将孕前BMI高及孕期增重过多的孕妇视为高危孕妇,并加强其产前营养指导与监护,促进胎儿健康发育。对孕前BMI过高者,一方面应均衡营养,减少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的过多摄入,另一方面应适度活动,来控制体重的过度增加,减少由其所致的母婴并发症;而孕前BMI过小者,则应加强营养,满足胎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体重的增加要适当,避免在短时间内过快的增长,造成胎儿出生体重过大。为促进下一代的健康生长及保证孕母的安全,应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孕前、孕期的营养指导,孕妇在整个孕期应注意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控制孕期增重,避免孕期增重过多[8]。
综上所述,适当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可有效降低产科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 探讨孕前肥胖及孕期增重过度与产科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0例孕足月、单活胎初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超重组与肥胖组的产科并发症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的产科并发症高于超重组(P<0.05),且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体重增长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适当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可有效降低产科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关键词:体重指数,肥胖,孕期增重,妊娠,产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张绍强,廖瑞容,张玲,等.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与妊高征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534-1535.
[2]刘巧英,甘秀华,姜红,等.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3):2094-5095.
[3]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7-227.
[4]林青.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972-974.
[5]钱哨,于珊,段明英,等.孕妇体重指数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9):1260-l262
[6]刘昱,朱明.孕妇体重指数及其变化对头位分娩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1):1475-1476.
[7]李静然,冯宁.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4):1901-1902.
孕期并发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收的95例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孕妇作为观察组, 均符合《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诊断标准[3]。并选取同期95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年龄22~34岁, 平均 (27.53±2.41) 岁, 对照组年龄23~33岁, 平均 (27.49±2.43) 岁。此次研究获得院伦理学部门同意, 所有孕妇均知情同意, 且签署同意书。排除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及感染性疾病, 既往甲状腺疾病史、家族史及既往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者,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临床可比。
1.2 方法
两组孕妇入院后均常规进行定期产前检查和保健, 定期检测血压、血糖水平, 观察并记录两组孕期并发症情况和妊娠结局。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比较妊娠结局, 包括:流产 (胎龄<28周, 胎儿体重<1 000 g) 、早产 (胎龄<37周) 、新生儿窒息 (Apgar评分<7分) 、低出生体重 (出生体重<2 500 g) 及先天性甲减等。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期并发症
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12.63%、15.79%,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1%、6.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妊娠结局
观察组早产、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流产、先天性甲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甲减包括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 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妊娠期女性发病率为5%左右, 其中亚临床甲减约占1/2[4]。妊娠合并临床甲减可明显增加孕期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损害这一结论已得到围产和内分泌医学界的广泛认可[5], 但对于亚临床甲减是否会增加上述风险, 目前尚存在争议。
亚临床甲减对胰岛素、脂肪代谢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都有影响。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可导致孕妇心输血量减少, 增加了外周循环阻力, 从而使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有研究表明[6], 孕妇机体TH水平较低, 会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而进一步造成内分泌功能紊乱, 促使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同时, 其对正常糖、脂代谢的干扰也可诱发妊娠期糖尿病。该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12.63%、15.79%, 较对照组的4.21%、6.32%均显著增加 (P<0.05) 。妊娠10~12周胎儿甲状腺组织开始发育, 18~20周TH开始分泌, 亚临床甲减孕妇高TSH水平可能限制胎儿发育, 该研究显示, 观察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与康苏娅等[7]对1053例亚临床甲减孕妇的临床分析基本一致。另外,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8.42%, 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亚临床甲减可导致新生儿窒息风险提高, 这可能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及孕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关。而结果中两组先天性甲减的发生率则无统计学差异, 这与周进福等[8]的因素研究结果不一致, 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 尚待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 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可增加孕期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临床应注意定期产检, 严格防治, 以期最大程度改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朱丽, 邹秀兰.孕期TSH、TPO-AB、FT4及FT3检测对母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 (12) :1835-1836.
[2]何秀影, 王子荷, 尹洁, 等.早期联合干预对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27) :4390-4392.
[3]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2, 28 (5) :354.
[4]孙笑, 张蕾, 杨慧霞, 等.548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筛查指征及亚临床甲减对妊娠结局影响的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4, 15 (1) :45-48.
[5]郭建平, 杨娟, 徐向静, 等.丙基硫氧嘧啶影响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 (22) :4359-4361, 4365.
[6]张倩, 陈良苗, 卢学勉, 等.妊娠期SCH和妊娠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 25 (1) :156.
[7]康苏娅, 汪云, 伍理.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053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 25 (2) :252-253,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