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内镜

2024-10-16

无痛内镜(精选7篇)

无痛内镜 篇1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护理工作更注重“以病人为核心, 个性化护理”的新模式, 提高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舒适度。目前, 无痛胃肠镜诊疗技术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此技术效果良好,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1]。我院开展无痛消化内镜检查及治疗以来,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而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无痛消化内镜诊疗术成功的关键[2]。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开展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无痛超声内镜及内镜下治疗 800例, 其中含内镜下手术治疗200例, 年龄5~85岁, 患者均能在麻醉状态下完成内镜检查及治疗。常见并发症有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呛咳、氧饱和度下降等, 未出现呼吸抑制、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评估

常规询问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对于年龄偏大 (>60岁) , 或体格偏胖, 有高血压及心脏病史者, 应将血压及心电图作为术前必查项目;有呕血、便血及近日未进饮食者还应完成血常规及电解质检查, 以便麻醉医师审查能否在麻醉状态下进行诊疗;询问当日有无禁食、用药史;协助做好各项检查, 门诊患者要求带陪伴1人。

2.1.2 心理护理

检查前向患者简单介绍消化内镜检查的操作步骤及内镜下治疗的目的, 并告之无痛内镜诊疗术是在内镜诊疗的同时, 由专业麻醉师静脉注射芬太尼+丙泊酚的全身静脉麻醉, 使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以完成检查和治疗, 对诊疗过程无任何痛苦记忆, 安全、舒适、成功率较高, 能解除患者紧张情绪, 取得患者的配合, 以顺利完成检查和治疗。

2.1.3 风险告之

由于丙泊酚是一种起效迅速、短效的全身麻醉药, 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影响, 极个别患者有可能出现窒息、呼吸抑制、心脑血管意外、加重或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等。因此检查前有告之义务, 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麻醉也有一定的风险, 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若为内镜下治疗, 还应向患者及家属简单介绍内镜下治疗的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风险, 如出血、消化道黏膜损伤等,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1.4 用物准备

除常规内镜检查准备外, 另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氧气、输液物品、丙泊酚、芬太尼、气管插管及抢救物品、药品、氩气刀、高频电刀、内镜附件等。

2.2 术中观察及护理

2.2.1 体位准备

患者取左侧卧位, 两腿向前微曲, 松开裤带及衣领, 头部稍后仰, 取下活动义齿, 放置牙垫并加以固定, 同时予以吸氧, 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心率。

2.2.2 麻醉及诊治护理

建立静脉通道, 缓慢静脉推注芬太尼0.05 mg协同麻醉, 1 min内注完, 再次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无异常后, 即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 (40~60 mg/min) , 边推药边观察, 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时, 即可开始进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由于芬太尼及丙泊酚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影响, 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如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 同时做好各种应急抢救措施,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抢救。根据不同手术备齐各种内镜附件及所需仪器, 熟练配合内镜医生完成诊疗工作, 需做活检者, 应将取下的病灶组织, 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 贴上标签并注明患者姓名、活检部位及块数, 及时送检。

2.3 术中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2.3.1 注射部位疼痛

丙泊酚为等渗性水溶乳剂, 对血管刺激较大, 注射过程中患者常感到注射部位疼痛, 可选择前臂及肘窝处比较粗的静脉穿刺, 也可由麻醉医师通过合用利多卡因的方法来减轻疼痛。

2.3.2 血压变化

丙泊酚对循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麻醉后动脉血压稍有下降, 因此对于有消化道出血血压偏低的患者, 术前用药纠正低血压尤其重要。术中一旦血压下降程度超过基础血压的20%不再继续诊疗。

2.3.3 血氧饱和度变化

芬太尼及丙泊酚注射后可能会发生通气抑制, 术中应加强对患者面色、呼吸、血氧饱和度的观察, 若血氧饱和度<90%, 患者嘴唇发绀, 可将患者下颌托起, 加大氧气吸入, 必要时辅以人工通气等, 待患者血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 面色恢复正常后, 才可继续进行诊疗。

2.4 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

①诊疗结束后, 拭净患者面部黏液, 观察面色及生命体征,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呼之能应时, 自患者口中取出牙垫, 拔下诊疗用的各种仪器, 送复苏室继续观察10~30 min, 待患者完全清醒且对答切题, 无明显头痛、头晕及四肢乏力等症状, 方可由陪伴陪同离开, 离开前做好术后健康宣教。②无痛消化内镜诊疗术后, 患者常感头晕、四肢乏力、步态欠稳、嗜睡等, 是麻醉药物效果未消退的缘故, 一二小时后上述症状消失。③内镜检查者术后2 h方可进食进水, 取活检者检查当日进食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禁辛辣刺激性食物, 且进食不可过饱。内镜下治疗者至少禁食3 d, 以免食物刺激创口, 影响创面的结痂愈合, 并住院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及出血情况, 所需营养及水分由静脉补充, 并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无痛消化内镜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内镜诊疗技术, 正逐渐为临床医师及受检者所认同[3]。受检者是在麻醉状态下接受诊疗, 对内镜检查及治疗过程无记忆, 可避免普通内镜检查所带来的各种痛苦体验, 减轻精神创伤。同时减少了机体的各种应激反应, 降低了危险性,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安全、舒适、无痛苦的优点[4]。但在诊疗过程中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从而尽量减少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余义芬.无痛消化内镜诊疗术的护理体会.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 (10) :1554.

[2]曲静波, 马玉娟, 寇健明, 等.无痛胃肠镜诊疗的护理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7) :63-64.

[3]郑义, 彭贵勇.无痛肠镜检查在39例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贵州医药, 2006, 30 (8) :719.

[4]万永灵, 周木香, 理祥奎, 等.无痛肠镜检查在门诊老年人群中应用的临床分析.四川医学, 2005, 27 (2) :135-136.

内镜可视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醴陵市一医院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人工流产术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 年龄17~38岁, 平均年龄 (26.7±3.5) 岁, 孕期6~11周, 平均孕期 (8.0±2.5) 周, 所有患者均经尿HCG诊断及B超检查证实为妊娠病例, 其中初孕患者120例, 流产史患者50例, 经产妇30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 依据人工流产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 (内镜可视无痛人流组) 150例和对照组 (人流负压吸引术组) 50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期、孕产次经统计学分析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负压吸引术治疗。观察组:术前禁食4~6h, 术中首先开通静脉通道, 常规消毒, 铺巾, 静脉推注异丙酚2mg/kg, 剂量100~150mg, 依据患者意识是否消失, 追加异丙酚剂量。采用醴陵市一医院院内窥式流产系统, 用一次性无菌塑料套管套在无菌镜鞘上, 连接负压吸引器。扩张宫颈, 将内窥镜镜鞘贴紧宫壁缓慢插入管腔, 观察绒毛组织情况, 通过以绒毛为中心进行扭转负压吸引, 洗净后再一次负压引起宫腔, 最后观察宫内情况。

1.3观察指标

1.3.1手术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天数。

1.3.2术后疼痛评分标准

0分:无疼痛;1分:偶有疼痛;2分:经常出现疼痛但能耐受;3分:因疼痛影响睡眠。

1.3.3术后肢体冷感评分标准

0分:无冷感;1分:患者偶诉受累肢体有发凉、怕冷的感觉;2分:受累肢体有明显的冷、凉感觉, 须采用局部保温措施, 症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3分:受累肢体有明显的冷、凉感觉, 采用局部保温措施, 症状亦无明显改善。

1.3.4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吸宫不全、血压下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 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血天数、疼痛评分、肢体冷感评分的比较, 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计划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 育龄妇女终止妊娠的次数逐年增多[2]。人工流产作为一种终止妊娠常用的补救措施, 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临床采用安全、有效、实用的人工流产方式对于患者生理、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患者盆腔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敏感, 子宫颈口的扩张、收缩均会引起较大的神经反射, 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本研究通过内镜可视无痛人流 (观察组) 和人流负压吸引术 (对照组) 两种术式的比较, 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同时对患者术后疼痛和肢体冷感评分进行比较, 观察组术后疼痛和肢体感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另外, 观察组通过全麻造成患者迷走神经兴奋, 释放大量乙酰胆碱, 对患者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除此之外, 观察组通过内镜可视情况下, 对绒毛进行负压吸引, 在可视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把握方向和力度, 观察组吸宫不全、宫腔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综上所述, 内镜可视无痛人流术式临床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可视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醴陵市一医院200例人工流产患者, 分别采取内镜可视无痛人流 (观察组) 和人流负压吸引术 (对照组) 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血天数、疼痛评分、肢体冷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吸宫不全、宫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内镜可视无痛人流术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内镜,可视,无痛人流

参考文献

[1]苏爱芳.3种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17) :2456-2457.

无痛内镜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镜室行内镜检查的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 护理干预组100例, 其中无痛胃镜58例, 门诊病人35例, 住院病人23例;男28例, 女20例, 年龄最大80岁, 最小16岁。对照组100例, 无痛肠镜42例, 门诊病人28例, 住院病人14例;男25例, 女17例;年龄最大78岁, 最小19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血压、心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给予内镜常规护理, 嘱行检查的病人在检查前1 d晚上10:00开始禁食, 第2天早上禁水空腹做检查。行检查的病人当天早上口服导泻药20%甘露醇清洁肠内容物, 并在检查前由护士建立静脉通道。嘱咐病人在术中的配合体位及注意事项。护理干预组除上述护理常规外, 还给予术前护理指导、术中护理、术后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2.1 术前护理指导

病人的心理反应是影响耐受力的主要因素[2], 护士应详细耐心地告诉病人无痛胃镜检查的作用以及在术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告诉病人出现这些意外后的处理办法, 强调无痛胃镜是一项相对安全的诊断技术, 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 使之能以较好的心态应付检查, 配合医生与护士的工作。

1.2.2 术中护理

治疗时与医生有效配合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严格控制吸引器负压为0.30 mmHg~0.45 mmHg[3] (1 mmHg=0.133 kPa) , 协助医生让病人保持好体位, 当无痛胃镜插入时让病人的头部向后仰, 若发现病人有呕吐物应及时处理, 防止误吸、窒息意外发生。在治疗前, 及时准备好医生操作时需要用到的药物与其他物品, 协助医生做好图像采集工作。操作前应仔细见检查仪器的导线、电极板是否接好, 防止出现漏电等意外。做活检时, 将医生取下的病理组织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 贴上标签及时送检。在操作过程中, 注意安抚病人的紧张情绪, 及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立刻中止操作, 做好处理治疗。胃镜检查过程中应固定病人的头部和口垫, 防止口垫脱出。肠镜检查配合医生做好送镜及退镜操作。确保静脉通道通畅, 注意保暖。

1.2.3 术后指导

无痛胃镜术后的护理干预也是保证检查顺利的重要后续工作。应对无痛胃镜病理检查后的病人进行饮食及生活指导, 注意其心理的发展变化, 必要时对其实施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如检查术后嘱咐病人禁水禁食1 h~2 h, 避免因病人未完全清醒致误吸、窒息。行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病人, 应嘱其避免进食质地较硬食品及难消化食物, 多注重休息避免剧烈的活动, 避免因食物刺激及强烈运动引起消化道的不适。部分病人因为取病理检查而担心患其他并发症, 出现紧张、恐惧等的心理, 护理人员要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使病人了解消化内镜检查术的具体内容, 消除不良情绪, 为消化道疾病的预防、检查和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 测量病人的焦虑值[4], 初次测量时间是医生为病人开内镜检查单而病人决定检查时, 第2次测量时间为实施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后, 专人询问病人并记录。生理指标的检测:病人检查前15 min~ 30 min 测量其心率、血压并记录;在内镜检查中, 当胃镜先端部到达十二指肠降部或肠镜到达回盲部时再次测量其心率、 血压。测量血压时均采用同一血压计及同一体位, 所有病人均测右上肢, 两次血压测量间隔时间>30 min。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收集采用Excel软件。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

2 结果

2.1 焦虑评分

经过综合护理干预之后, 干预组初次测量焦虑评分为 48.6分±5.8分, 第2次测量焦虑评分为 41.2分±3.8分;对照组初次测量焦虑评分为 47.8分±4.9分, 第2次测量焦虑评分为45.8分±4.2分。两组第2次测量的焦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具体结果见表1。

2.2 检查后血压、心率比较

经过综合护理干预之后, 干预组收缩压116.8 mmHg±13.5 mmHg, 舒张压74.6 mmHg±10.5 mmHg, 心率78.6次±5.4次;对照组收缩压135.2 mmHg±15.4 mmHg, 舒张压73.8 mmHg±9.8 mmHg, 心率90.3次±4.8次。两组收缩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具体结果见表2。

3 小结

本研究表明, 开展综合护理干预, 可有效地减少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病人的焦虑评分, 改善病人的血压及心率。开展综合护理干预, 促进了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同时也促进了护理人员的新业务、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医护人员的内涵, 提高了对专业技术的竞争能力, 学会了综合的护理干预方法, 具备了较强的观察、沟通与交流能力, 能最大限度满足病人的需求, 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配合积极治疗, 促进疾病的康复。内镜诊治病例逐年增多, 微创治疗早期癌症、消化道良性肿瘤内镜下摘除术、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胃造瘘直接置管术等, 避免了外科手术治疗, 缩短了住院时间及费用, 高精尖检查项目和治疗比率不断升高, 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内镜诊疗的质量, 优质规范化护理服务坚持以人为本, 把关爱病人、温馨服务、操作规范贯彻到为病人服务的就诊流程及治疗护理全方位服务中, 以构造和谐护患关系为服务理念, 使病人真正享受到了护理安全、优质、快捷的便民服务。

参考文献

[1]余义芬.无痛消化内镜诊疗术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10 (2) :113.

[2]周霞, 王毅, 张燕.帮助病人做好内镜检查的心理准备[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9, 18 (2) :90.

[3]余权珍.36例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6, 24 (2) :222-223.

无痛内镜 篇4

关键词:无痛麻醉,消化内镜,护理

上世纪90年代, 无痛胃肠镜检查术开始在国外推广[1]。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内镜检查的舒适性要求增加, 无痛内镜检查作为一种新的内镜诊疗技术, 正逐渐为临床医师及患者所认同。受检者是在麻醉状态下接受检查, 对整个检查过程无记忆, 没有痛苦感觉, 没有不良情绪的干扰, 同时减少了机体的各种应激反应,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安全、舒适、诊断率高的优点[2]。我院自2006年5月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治疗, 2008年1月至2008年7月共有600例病人接受了无痛内镜检查,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无痛内镜检查的患者600例, 其中无痛胃镜325例、无痛肠镜147例、各种内镜下手术和治疗128例, 年龄16~81岁, 患者均能在麻醉状态下完成内镜检查及治疗。其中8例出现呛咳、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 经积极处理后顺利完成检查, 未出现呼吸抑制、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

1.2 方法

按常规胃肠镜检查摆放体位, 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测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 吸氧。静脉推注丙泊酚1.5~2.5mg/kg体重使患者达到麻醉状态再行进镜检查, 具体用药量要视患者情况而决定。待检查结束, 将患者送至复苏室继续监测生命体征, 直至患者完全清醒, 交待注意事项。

2 护理配合与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病人准备

提前一天填写无痛检查通知单, 送至麻醉科预约。常规询问既往的病史, 包括重要脏器的功能情况、麻醉史及药物过敏史。术前禁食禁水8小时, 肠镜检查提前4小时清洁肠道;门诊患者要求带陪伴1人;取下活动性假牙及身上贵重物品交亲友保管。予留置静脉套管针, 在候诊室等待检查。

2.1.2 心理护理

检查前向患者简单介绍消化内镜检查的目的和步骤, 在候诊大厅放置介绍关于无痛内镜检查适应症及优点的宣传栏, 告之对检查的整个过程无任何痛苦记忆, 解除患者紧张情绪, 取得患者的配合。

2.1.3 风险告之

由于丙泊酚是一种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的全身静脉麻醉药, 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影响, 极个别患者有可能出现窒息、呼吸抑制、心脑血管意外、加重或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等[3]。因此检查前要告之, 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麻醉也有一定的风险, 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和检查同意书。

2.1.4 用物准备

常规内镜检查所需用物、心电监护仪、氧气、吸痰器、输液治疗盘、丙泊酚、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等。

2.2 术中配合与观察

2.2.1 体位准备

核对病人, 取左侧卧位, 下肢微屈, 松开腰带及衣领, 胃镜检查前服润滑祛泡剂, 放置牙垫并加以固定, 肠镜检查者要妥善固定双下肢, 以防患者坠床。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心率, 氧气2~3L/min吸入。

2.2.2 麻醉及观察

建立静脉通道, 缓慢静推丙泊酚, 边推药边观察, 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时, 即可开始进镜检查。检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同时做好各种抢救准备,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根据检查的目的和要求, 护士应熟练配合内镜医生完成诊疗工作, 妥善处理活检标本, 及时固定送检。

2.3 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

2.3.1 检查结束后, 拭净患者面部黏液或者肛周的粪水润滑油, 观察面色及生命体征,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呼之能应时, 自患者口中取出牙垫, 撤除各种仪器, 整理好衣裤, 送复苏室继续观察10~30分钟, 待患者完全清醒且对答切题, 无明显头痛、头晕、四肢乏力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方可由亲友陪同离开。个别体虚或有基础病的患者观察时间应适当延长。

2.3.2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后, 患者常感头晕、四肢乏力并伴有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的减退, 这是丙泊酚效果未完全消退的结果, 因此检查后3小时内须有人陪护[4]。

2.3.3 无痛内镜检查术后2小时方可进食进水;胃镜检查者可能会有轻微的咽痛, 一般2-3天自行消失;肠镜检查者会感觉轻度的腹痛腹胀, 可以多走动配合按摩腹部以促进排气;检查当日饮食以清淡半流为宜, 避免辛辣刺激过热过硬的食物, 不要饮用含有酒精成分的饮料。

2.3.4 检查后24小时内不能驾驶机动车, 不能单独骑车, 不从事高空作业和操作重型机器以防意外。24小时内最好不要从事精细、逻辑分析、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门诊病人还须交待检查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遇到异常及时就诊。

2.4 护理体会

无痛内镜检查虽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有很多的优点, 但就像任何检查一样, 它也有一定的风险性存在, 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5]。患者在麻醉状态下, 意识丧失, 生命掌握在医护人员手中, 因此在进行无痛内镜检查时, 有几点值得注意:

2.4.1 无痛内镜检查前认真进行术前评估, 排除麻醉及内镜检查禁忌证。对于年龄偏大 (>60岁) , 或体格肥胖, 有高血压及心脏病史者, 应有血压及心电图作为参考;有消化道出血及近日未进食者还应完成血常规及电解质检查, 以便麻醉医师审查能否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检查;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急性期、咳嗽痰多者, 应另择日进行检查。

2.4.2 无痛胃镜检查操作过程中, 要求医护密切配合, 熟练掌握内镜各种操作技术, 缩短检查时间, 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机率。

2.4.3 在无痛麻醉的诱导期, 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无意识的兴奋, 这时候要注意固定好牙垫, 以免滑脱咬坏胃镜, 同时还要注意固定四肢, 以免躁动时损坏仪器和坠床。最好选择静脉留置针, 防止体位变动时针头滑出或液体外渗, 保证静脉通路的畅通。

2.4.4 预防无痛内镜检查中的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注射部位疼痛、呼吸抑制、呛咳、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 (1) 丙泊酚是一种脂肪乳剂, 对血管的刺激性比较大, 因此尽量选择比较粗的静脉进行穿刺, 推药前先静推2ml的2%利多卡因, 或者将丙泊酚稀释后使用可减轻疼痛。 (2) 丙泊酚对循环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这与丙泊酚对心血管的负性作用以及直接扩张外周血管有关[6]。在检查前应测量病人的基础心率和血压, 检查中予心电监护, 随时监测血压及心率的变化, 上述3例患者在应用了阿托品和麻黄碱后, 心率恢复至60次/分, 血压上升至110/70mm Hg。 (3) 此外丙泊酚对呼吸也有抑制作用, 麻醉后下颌松弛, 舌根后坠或者气道分泌物增多造成气道阻塞均可导致呼吸变慢和低氧血症[7]。有3例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90%, 嘴唇紫绀, 这时应立即停止操作, 将患者头部向左固定, 下颌向前托起, 加大氧气吸入, 必要时予面罩加压吸氧、气道分泌物较多时予吸痰, 待患者血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 呼吸平稳后, 才可继续进行检查。在检查结束退镜至口咽部, 应吸净分泌物及黏液再拔出。 (4) 还有2例患者在胃镜检查时出现呛咳, 可能是因为麻醉深度不够、插镜时碰撞了会厌软骨和喉头、插镜前未充分擦干镜头等所导致[8], 在检查前应擦干内镜, 吸净注气注水管道, 待麻药作用充分发挥时, 再行胃镜检查, 降低呛咳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恒祥, 翟晓薇.静脉麻醉在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6) :110.

[2、3]余义芬.无痛消化内镜诊疗术的护理体会.现代医药卫生, 2008, 10:113.

[4]王卫军, 戴建军, 杨小磊.无痛消化内镜诊疗术的临床应用 (附5200例报告)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7, 19 (1) :24-25.

[5]罗贵松, 文燕, 刘建辉, 等.无痛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的探研[J].中国内镜杂志, 2005, 11 (2) :192-193.

[6]周少丽.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 2002, 23 (6) :329-331.

[7]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70-239.

无痛内镜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接受胰胆肿瘤无痛ERCP的269例病人中, 男124例, 女145例;年龄54岁~94岁, 平均76岁;体重35 kg~110 kg;合并高血压127例, 糖尿病57例, 肝硬化8例, 心律失常32例。

1.2 方法

术前常规调试内镜设备, 准备各种操作附件、药物;备好双吸引管、麻醉机、监护仪、麻醉药品及复苏抢救药品;准备微量注射泵和气管插管器械,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由麻醉师为病人行静脉麻醉, 在麻醉状态下施行ERCP术, 术前、术中和术后复苏给予相关护理。

1.3 结果

269例胰胆肿瘤无痛ERCP检查病人平均操作时间20 min, 在操作过程中病人安静入睡, 无恶心、呕吐等反应, 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内。检查中无并发症发生, 未发生麻醉意外, 没有病人因不能耐受而中止检查治疗。病人在检查结束后平均3 min清醒, 术后病人均对检查及治疗过程无记忆。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

术前仔细了解病人一般情况、心肺功能、有无出血倾向及感染、过敏史。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术前注意事项, 如取出义齿, 穿圆领衣服, 身上不能有金属物品等。口服利多卡因胶浆,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后进操作间, 协助病人摆好体位, 一般采取俯卧位, 头偏向右侧, 病人右胸下可垫一软垫, 软垫的规格一般为80 cm×60 cm×20 cm, 软垫的高度与枕头的高度相当或略低于枕头的高度, 以便使病人的右胸抬高, 有助于更好地暴露口腔、取直气道, 从而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术前备好术中所用的各种器材, 做好伸手可取, 保证手术过程顺利,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记录血压、脉搏、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参数, 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和麻醉师, 麻醉前常规静脉注射山莨菪碱10mg, 有禁忌证者除外。

2.1.2 心理护理

ERCP诊疗技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 病人和家属缺乏其相关知识, 多数病人有恐惧心理。术前应向病人详细介绍检查的目的和方法、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的安全性, 对病人存在的疑问要认真解释, 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2,3]。

2.2 术中护理

麻醉诱导时, 依次缓慢推注咪达唑仑注射液1mg~2 mg, 芬太尼0.05 mg, 丙泊酚1 mg/kg~2 mg/kg。在配合麻醉师静脉推注丙泊酚时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 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旦发生异常情况, 配合麻醉师做好急救处理。在受检者达到镇静标准后 (睫毛反射消失) , 即可插入十二指肠镜[1]。术中若发现病人呛咳, 应叩病人背部, 同时给予吸痰, 如血氧饱和度≤95%, 立即抬高下颌, 加大氧流量至5 mL/min~6 mL/min, 呼吸气囊加压给氧。若无改善, 建议术者停止内镜检查并退出内镜, 协助麻醉师采取措施。

2.3 术后护理

术后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 报告术者和麻醉师并做好记录[4]。清理口腔分泌物, 待病人完全清醒后给予心理护理, 对手术的情况以及术中和术后发生的问题必须及时向病人解释, 以取得病人的合作。若放置引流管, 告知病人引流管不能弯曲、打折等, 并保持引流袋不能低于鼻腔, 以免导致反流, 与病房护士交代术后注意事项。一般无痛ERCP术后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恶心、腹痛、腹胀及咽喉部不适等症状, 这是麻醉及无痛内镜检查常见的反应, 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给予甲氧氯普胺10 mg~20 mg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注, 腹胀严重的病人行胃肠减压, 并保持减压管的通畅。

3 讨论

3.1 无痛ERCP技术的优点

ERCP诊疗技术已成为胰胆疾病的首选诊疗方法, 对不能行手术治疗的胰胆肿瘤, ERCP微创治疗更是延长病人生命有效的治疗方法。胰胆肿瘤病人常发生无痛性阻塞性黄疸, 加之肿瘤消耗, 体质较弱, 对手术的耐受明显下降, 易发生并发症。术前改善营养状况、治疗并发症可减少手术并发症。过去ERCP通常在病人清醒状态下完成操作, 病人会发生呛咳、恶心、呕吐、心率减慢或加快、血压升高等不适反应, 病人痛苦较大, 有些病人甚至因难以忍受痛苦而拒绝或中止ERCP检查治疗, 从而延误病人的诊治。随着临床无痛技术的应用, 无痛ERCP在临床也开始应用[5]。对269例胰胆肿瘤病人接受ERCP检查和治疗的病人中应用静脉麻醉方法, 达到“无痛”效果, 提高了检查的安全性和病人对检查的依从性, 有利于ERCP检查治疗的顺利进行和保证病人安全, 提高了ERCP的成功率。

3.2 药物作用机制

咪达唑仑具有镇静、抗焦虑及顺应性遗忘作用[6];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速效的静脉麻醉药;芬太尼是最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 起效快, 作用时间短, 镇痛效果强。3种药物联合使用, 可减少药物用量, 减少副反应, 产生良好的镇静、镇痛、遗忘作用[7], 并使十二指肠乳头平滑肌松弛, 从而保证了ERCP及相关治疗的顺利进行[7,8]。

3.3 术前做好相关准备的重要性

胰胆肿瘤病人大多病情重, 少数病人伴有多脏器损害、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 对ERCP的耐受和应激能力比正常人差, 因此, 术前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十分重要。开放静脉通道提前补液, 纠正电解质紊乱, 做好术中可能发生意外的抢救器材和药品准备也非常重要。

3.4 并发症的预防

ERCP及相关治疗虽然创伤小, 但作为一种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 仍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术后急性胰腺炎是ERCP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4.0%[9], 经保守治疗1周左右即可恢复, 但要警惕急性胰腺炎特别是重症胰腺炎的发生。此外, 还可并发术中胆道或切口出血、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胃肠道穿孔、胆汁漏出、碘药物反应等, 应在术中和术后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血压以及呕吐次数、腹痛部位性质及程度、引流管的颜色, 及时发现并发症并报告医生。

4 小结

通过术前充分准备, 术中密切监测, 积极配合麻醉师, 胰胆肿瘤病人行无痛苦ERCP是非常安全可行的。无痛ERCP是一种新型的检查技术, 护理人员不仅要执行输液、打针等基本操作, 还要熟悉麻醉、内镜、影像、心理学等知识, 负责病人的心理疏导, 并与麻醉师、内镜医生协同工作。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ERCP检查与治疗的成败, 因此做好护理工作在无痛ER-CP检查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对269例胰胆肿瘤的病人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 采用全身麻醉技术, 术前、术中、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 结果269例病人均顺利进行ERCP术, 检查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 无麻醉意外, 检查结束后平均3 min清醒。

关键词:胰胆肿瘤,胰胆管造影术,内镜,护理,静脉麻醉

参考文献

[1]马红梅.无痛下经内镜逆行性胆胰造影治疗的护理[J].天津护理, 2007, 15 (2) :65-66.

[2]程艳秋, 宁瑞花, 王晓芬, 等.心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病人心理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0, 24 (11A) :2872-2873.

[3]吴莉君.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1) :179-180.

[4]石小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11C) :3046.

[5]张文, 陈源昆, 施维锦.静脉麻醉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J].胃肠病学, 2005, 10 (4) :230-234.

[6]徐福涛.内镜术的镇静与麻醉[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2, 19 (6) :325-326.

[7]宗明江, 赵豫华, 周丽萍, 等.咪唑安定或丙泊酚伍用芬太尼对镇静深度和呼吸循环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5, 21 (1) :13-16.

[8]潘莉, 金俐.ERCP及相关治疗的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 (2) :239-240.

无痛内镜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中男51例、女39例, 年龄35~70岁。所有患者常规检查心电图, 内镜检查前常规监测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AP) 、血氧饱和度 (Sp O2) 均正常, 按照我科门诊手术麻醉要求, 排除: (1) 严重心、肝、肾、肺脏器疾病史; (2) 严重高血压病史; (3) 药物过敏史; (4) 严重打鼾史; (5) 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史; (6) 精神疾病史; (7) 头颈部放射治疗史; (8) 阿尔茨海默病者。将上述患者分为瑞芬太尼组 (R组) 、舒芬太尼组 (S组) 和芬太尼组 (F组) 各30例,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麻醉前按内镜要求准备消化道, 入内镜室后开放静脉、吸氧、监测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 准备好麻醉机及急救药品后开始进行麻醉。

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2μg/kg后注射丙泊酚1~2mg/kg, R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1~0.2μg/kg后注射丙泊酚1~2mg/kg, 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0.2μg/kg后注射丙泊酚1~2mg/kg, 用药量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内镜检查, 每隔3~5min追加2~3m L丙泊酚, 检查结束准备退镜时停用丙泊酚。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三组患者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 睫毛反射消失时间, 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的使用情况, 异丙酚的使用情况, 阿托品和麻黄素的使用情况, 恶心、呕吐、烦躁、肢体运动、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苏醒情况 (停药到呼唤睁眼时间) 。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α=0.05。

2 结果

三组情况比较:R组和S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缩短、肢体运动发生率明显减少, 术中MAP、HR明显降低, R组、S组与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而术中心动过缓以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则显著增高, R组、S组与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见表1。

注:与F组比较*P<0.05, **P<0.01, 与R组比较△P>0.05

R组呼唤睁眼时间 (5.468±3.17) min、定向力恢复时间 (18.1±3.5) min、出院时间 (25.8±8.9) min;S组呼唤睁眼时间 (5.58±3.21) min、定向力恢复时间 (18.9±3.7) min、离院时间 (26.1±9.4) min;明显短于芬太尼组的 (8.42±3.17) min、 (23.9±2.7) min、 (35.2±12.6) min, 两组与F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组异丙酚的用量差异无显著性, R组、S组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率明显高于F组, R组、S组不良反应如内镜检查后恶心、呕吐、烦躁等发生率降低, 与F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内镜对消化系统疾病检查的应用越来越广, 提高了诊断疾病的准确率, 但检查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心理创伤, 导致许多患者对检查有抵触情绪。为了解决了这一问题, 无痛内镜技术产生了, 使患者检查时痛苦和恐惧感减轻了。目前无痛内镜检查可应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很多, 丙泊酚有起效快、半衰期短、可控性好、镇静强、清醒质量高等优点, 所以使用较多, 但几乎没有镇痛作用, 对呼吸循环有抑制, 程度与剂量及注射速度相关, 为取得完善的麻醉效果经常复合镇痛药。瑞芬太尼是新型的超短效μ受体激动剂, 在体内大约1min即达到血脑平衡, 迅速被血液和肝外组织中非特异性脂酶水解代谢, 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维持时间短、体内无蓄积等优点, 能迅速恢复定向能力, 经过神经认知测试效果明显比传统的阿片类药物好[1]。舒芬太尼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强、术后苏醒快、不释放组胺等特点, 舒芬太尼对μ1和μ2受体无选择性, 同样具有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抑制呼吸、血压低、肌肉僵直、心动过缓等, 主要受μ2受体的影响。有研究显示, 门诊手术麻醉时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 镇痛效果好, 血压和心率变化不明显, 麻醉结束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2]。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清除半衰期均明显短于芬太尼, 使得患者离院时间缩短, 并且保证了安全, 适合门诊小手术和无痛内镜检查麻醉[3]。麻醉时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抑制心血管比较明显, 导致心动过缓、血压明显下降和呼吸抑制, 麻醉前可用阿托品预防, 加大给氧流量, 防返流误吸, 保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辅助呼吸。

通过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无痛内镜检查麻醉, 具有很强的可比性。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组, 检查时疼痛少, 术毕苏醒快, 发生恶心、呕吐、烦躁、肢体运动等不良反应少, 是安全有效的,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但必须注意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静注速度。

摘要: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无痛内镜检查的镇静镇痛效果比较。方法 选择我院内镜室2012年9月至10月收治的无痛内镜检查患者90例, 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30例。观察三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睫毛反射消失时间, 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异丙酚的使用情况, 阿托品和麻黄素的使用情况。结果 对三组患者麻醉过程进行比较, 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短, 肢体运动发生率低, 血压和心率明显降低, 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则增高, 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对呼唤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明显短于芬太尼组, 两组与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 无痛内镜检查中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 术中疼痛少, 术毕恢复快等优点, 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少, 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无痛内镜检查,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丙泊酚

参考文献

[1]赵建明, 刘建芳.瑞芬太尼临床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4, 8 (4) :79-83.

[2]黄乔东, 卢振和.舒芬太尼配伍异丙酚用于无痛肠镜的临床观察[J].中国疼痛学杂志, 2006, 12 (1) :299-301.

无痛内镜 篇7

我院是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 选择了2010年至2011年食管癌早期早诊早治筛查需无痛内镜下微创治疗患者30例。年龄40~65岁。给予丙泊酚、枸橼酸芬太尼与咪达唑仑。观察术中患者丙泊酚用量, 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

2 结果

丙泊酚、枸橼酸太尼复合咪达唑仑, 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使患者真正达到了舒适化医疗。

3 结论

丙泊酚、枸橼酸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食管癌早期无痛内镜下微创治疗安全有效。

4 讨论

目前临床上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策略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均行内镜下微创治疗, 但因无痛内镜下微创治疗是一种侵入性治疗, 治疗时的不良刺激及心血管反应, 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恐惧和心理创伤, 甚至在内镜下微创治疗中可发生咽喉损伤、胃食道穿孔出血, 以及强烈的应激反应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无痛技术的应用却可使患者在内镜下微创治疗中保持安静、无知晓和无痛苦。但因无痛内镜下微创治疗使用的全身麻醉药对呼吸和循环都具有抑制作用, 因此麻醉风险很大, 麻醉管理更为重要[1,2,3]。

无痛胃镜检查的风险。麻醉性镇静药和镇痛药如果给药剂量过大、给药速度过快, 极易引起呼吸抑制, 甚至呼吸暂停。在患者意识消失后, 呛咳反射和吞咽反射等保护性反射也随之消失, 一些手术操作 (如注入冲洗液等) , 很容易引起呕吐、反流, 甚至误吸。

建立麻醉前评估机制, 掌握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无痛内镜下微创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重要器官功能及其生理和病理状态作全面评估, 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现在和过去病史, 必要时可进行一些特殊检查。

5 麻醉管理

5.1 麻醉监测

在整个检查过程中, 除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外, 还应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持续有效给氧, 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予以紧急处理。

5.2 药物选择

要针对无痛内镜下微创治疗的特殊性, 选用对循环呼吸抑制轻、半衰期短的短效麻醉药, 而且药物的剂量需相应减小。对待患者, 全身麻醉用药要联合应用, 以小剂量药物优化组合, 发挥协同作用, 从而减小各自药物的用量、避免不良反应, 尽量减少对生理的干扰。

5.3 麻醉实施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禁食禁饮8~12h。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鼻导管吸氧, 开放静脉通路。静脉缓慢依次推注咪唑达伦1~2mg, 芬太尼0.02mg, 丙泊酚1mg/kg, 直至患者意识消失, 睫毛反射停止, 开始置入胃镜。根据手术治疗时间的长短及患者的反应情况追加少量丙泊酚。

5.4 麻醉注意

药物推注速度必须非常缓慢, 以减少呼吸和循环抑制的发生;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持续鼻导管吸氧, 保证患者的氧供, 使其不致发生低氧血症。在麻醉实施过程中, 应当备有必要的抢救药品、气管插管用具和相应的应急措施。

5.5 临床效果

患者在内镜下微创治疗中无痛苦, 耐受性良好, 医生能够从容、仔细、彻底地完成整个诊疗过程, 有效降低了治疗风险, 提高了诊治疗效;患者在内镜下微创治疗过程中无记忆, 避免了精神创伤, 有利于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达到了早期食管癌的早诊早治的预期目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做好充分的麻醉前准备, 合适的药物选择和完善的麻醉管理, 食管癌早期无痛内镜下微创治疗才能真正成为一种安全、舒适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441-1458.

[2]彭德富, 张莉.胃镜检查过程中心肺功能监测的临床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2, 19 (2) :99-100.

上一篇:电气自动一体化下一篇: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