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

2024-10-16

科研项目(通用12篇)

科研项目 篇1

摘要:本文从项目管理的角度, 介绍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的意义、全过程管理内容, 以及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科研机构项目管理的模式和机制, 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科研机构,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管理

0 引言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作为科技创新重要载体的科研项目的数量与日俱增, 并已达到快速增长的时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2006 - 2020 年) , 明确提出要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并对科技发展做出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而对企业而言, 企业的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成果水平以及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必须不断探索和致力创建新型的科技管理机制, 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技发展要求。

1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 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 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项目管理是对一些与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 ( 譬如任务) 的整体监测和管控。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

任何项目都需要经历若干先后衔接的阶段, 这些阶段的时间总和就称之为项目的生命周期。项目的生命周期体现了项目从产生到结束的内在规律性。至今, 比较多的是把项目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启动、规划、执行和结束阶段。

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涉及到十个主要方面, 分别为: 项目整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干系人管理。

2 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

2. 1 管理机制

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一般采取项目负责制, 科研项目负责人负责科研项目的组织、协调及研究方案的落实, 项目组成员在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因此, 项目负责人的能力和水平是科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科研机构科研管理过程中, 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实施管理的“着力点”就是对项目负责人进行监督和管理。科研管理部门作为科研机构主管科研工作的职能部门, 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或横向合作单位的需求, 组织全院科研人员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为科研人员服务, 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进行一定的管理和监督。

2. 2 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管理手段松软。一般的项目执行管理, 如执行进度、预算、控制等, 有较为具体的指标, 可以通过量化的手段进行管理, 项目的预期成果多数情况可以预见; 而科研项目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与创新性, 难以用量化的手段进行管控, 只有通过健全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项目研究人员的积极合作才能顺利地实现研究目标。

知识信息的不对称性。对其他项目管理而言, 项目管理员不仅是管理者, 其本身也是执行者, 比项目成员更加了解该如何推进项目, 同时可以给予项目成员专业的知识和及时的监督管理。但对于科研项目而言, 科技管理人员往往处于项目的“外围”, 项目研究人员相比科技管理人员对具体的研究项目更具专业性, 因此项目研究人员对项目具有自主权和发言权, 这种知识的不对称性, 给科技管理人员实施科研项目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项目研究人员的兼职性。对于一般的项目, 其项目成员在承担项目以外, 无需承担其他工作。但在承担科研机构科研项目时, 项目研究人员首先要完成生产、业务工作, 科研工作反而成为业余工作。很多项目研究负责人本身不具备专业的项目管理知识, 全面的项目管理能力不足。

项目来源的多元性。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来源较多, 除了包括上级政府部门的纵向科研课题、横向单位的合作项目, 还包括不同级别的标准编制任务, 不同来源的科研项目, 管理的角度不同, 执行过程与验收 ( 评审) 的方式不同, 经费来源、经费管理的规定也各有不同, 给科研项目的管理带来不同程度的难度。

2. 3 全过程管理内容

科研机构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包括: 项目申报管理、项目立项审批阶段、项目执行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管理、项目成果应用转化推广及其申报奖项的管理。

科研项目根据其来源的不同, 分为纵向项目、横向项目和院自列项目。纵向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部项目、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省厅局级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纵向各级别的标准编制项目。横向项目包括高校、企业、事业单位委托研究或与外单位合作的研究 ( 标准编制) 项目。院自列项目是指科研机构自列的科技计划项目。近年来, 由于国家对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以及经费的管理日益严格与细化, 因此, 纵向科研项目的管理是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 以下重点讨论纵向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2. 3. 1 项目申报、立项管理

一般科研项目申报的程序为: 由科技管理部门组织本单位各部门积极申报项目; 各项目组提出申报要求; 科技管理部门根据各项目组提出的申报要求进行形式审查并汇总、整理;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单位技术委员会对项目进行实质审查; 通过审查的项目正式经院内部审批, 盖章上报; 上级审批通过的项目, 科技管理部门收到上级下达计划文件后, 给予立项。科研项目申报评审的主要原则: 评审项目时要遵循项目是否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合理性, 对科研机构而言, 项目成果是否具有市场的推广性与应用性也是评审的主要原则之一。

2. 3. 2 项目执行过程管理

科研项目的执行过程管理主要指科研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到项目验收前的这一阶段。项目执行过程的管理是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点与核心, 主要包括: 项目经费开支的监督管理、项目执行进度的监督与控制、项目研究内容的质量监督与控制。

2. 3. 3 项目的验收管理

项目的验收管理主要包括: 项目成员根据上级验收要求, 制作验收材料; 科技管理人员对验收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报单位内部审批后上报上级科技管理部门申请验收; 上级部门组织专家验收后, 收录第三方验收评价证明、验收资料等档案资料, 给予验收。

2. 3. 4 项目成果应用转化及其申报奖项管理

验收后的项目, 对于有较高研究水平、较好市场应用推广前景的项目, 积极组织项目组进行应用推广, 并组织申报上级奖项。

3 建工类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3. 1 项目申请盲目, 高水平科研项目欠缺

目前科研机构申请的科研项目, 大多是为了职称、晋升、拿科研经费等原因而申报项目, 项目的研究内容范围较小, 真正有创新性、对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项目较少, 甚至有重复往年申报的现象存在, 高水平、高质量的大型科研项目欠缺。

3. 2 项目执行过程控制不严格

根据科研机构内部的科技绩效考核规定, 科研机构一般按照科研项目的经费和项目的数量多少进行考核。对于项目的申报、立项, 一般有组织技术委员会 ( 或专家组) 进行评审后上报, 但项目立项后, 对项目执行过程缺乏必要的监控管理或管理不到位, 除了应对项目下达单位检查外, 单位基本没有中期检查或仅停留在形式检查上。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质量等问题均不了解, 仅仅通过口头提醒的方式提醒项目负责人, 缺乏有效的控制, 具体的项目实施工作基本依靠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的自我约束。常常造成一些科研项目草草结题, 研究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些科研项目甚至出现延期现象。

3. 3 科研经费监管吃力, 无法按照预算直观有效管控

目前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的经费由科技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监管。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开支审核管理, 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开支核算管理。即每一笔经费的开支, 先由科技管理部门确认从哪个课题走, 从该课题的哪个经费来源走, 是否符合上级预算要求等。财务部门则负责核实经费的单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核实金额是否有出入等, 但对金额是否符合总体项目预算并没有进行单独的核算。由于科技管理部门对于税收、借冲手续等财务内容的不熟悉, 存在科技管理部门的经费往来数据与财务数据不完全匹配的问题, 常常在做项目决算时, 需要项目组、科技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三方核实, 经费的管理工作显得繁琐也容易出错。此外, 科技管理部门相对重视科研项目本身, 财务部门一般不掌握项目完整的基础动态信息, 有时候没有及时向科研管理部门通报经费使用及支出存在的问题, 存在部门项目已经接近验收期限, 但经费还未使用完毕的情况, 间接使科研项目的日常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无法实现项目进度和经费的相互控制。

4 构建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的新模式

4. 1 加强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的顶层设计并对研究方向进行科学的布局与规划, 建立科研项目执行过程质量评估制度, 引进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平台

为了提高机构科研项目的质量与水平, 科研机构大都设有各专业总工或是技术委员会, 可每年定期提前组织机构内部人员提出一些研发设想, 通过座谈、学术交流、竞争筛选等模式, 制定出来年或未来3 年内的主导研发方向。并初步制定出项目的研究目标、技术路线、研究思路与实施方案, 择机按不同级别向上级部门申报。

积极开展中期检查工作, 鉴于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繁杂的特点, 可选取一些重点项目, 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按专业组织机构技术委员会, 对照项目的研究进度计划和研究目标, 听取项目组的情况汇报, 并给出意见与建议。针对未按期完成相应研究任务的项目, 应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确实因为技术研究难题无法按期完成的, 必要时提前向上级提交延期申请, 或实施项目中止。

借助现代化管理思路, 引进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平台, 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搭建科技管理人员与项目组成员、以及项目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

4. 2 对于上级下达的重点项目, 严把研究进度计划关, 及时监控项目研究进度

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 根据来源的不同、合作对象的不同, 项目对进度计划的监控松紧程度有所不同, 项目执行情况实行“一刀切”的方式, 很可能导致加重课题组工作量。因此, 可以根据不同项目来源, 对于上级部门管控较严的项目, 选为重点监控项目, 建立科研项目进度情况季报制度, 而其他项目则定为一般类监控项目, 建立科研项目进度情况半年报制度 ( 或者年报制度) 。科技管理部门将科研项目的季报信息 ( 半年报、年报) 信息与各项目的进度计划信息进行对比, 对项目研究进展滞后的, 采取必要的提醒、督促等措施, 及时监控项目研究进度。

4. 3 不断完善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制度, 借助信息化平台管理, 直观有效监管经费开支

科研项目的经费是所有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也是管理的难点。科研项目的经费来源种类繁多, 既有来自政府的上级拨款, 也有来自合作单位的横向经费, 某些机构还有针对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给予内部科技经费资助, 不同来源均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松紧程度。科研经费管理一般采用科技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双部门审批机制, 因此必须加强两个部门以及与项目组成员的联络与沟通, 除了要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外,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 通过信息化平台的管理, 为科技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项目组成员建立起一个直观有效的监管平台, 科技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项目组成员均可在此平台进行经费的申请、审批以及查询等工作, 并能够将项目的进度控制与经费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结合进度与经费管理的综合性平台。

5 结语

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管理, 与一般的项目管理相比, 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但依旧需要遵循一般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 必须将质量、时间和成本作为科研项目管理的三大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管理, 构建科研项目的管理模式。同时, 随着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有效地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 不仅可以解决现有的管理问题, 还可能使管理的效率与模式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因此, 除了需要借助项目管理模式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要积极引进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 逐步实现“人、项目、平台化”协调统一管理的新管理模式。

科研项目 篇2

二、调查收集信息,进行预试验

我们把编辑好的数学题交给小学数学老师试用,听取他们的意见。

总体反映,老师们愿意选用“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作为学生的作业使用。

三、编辑《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

青少年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是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也是形成各种行为模式的关键时期,这种行为模式一经建立就不容易改变。

我们在多年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中发现,把健康知识有机的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更容易为老师和学生接受。

为此,我们从健康教育最能够发挥作用的生活方式入手,把与生活方式有关的数字罗列出一些数学题(例:预防近视需要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看电视时眼与屏幕的距离要大于其对角线长度的6倍,

即眼与屏幕的距离(厘米)=电视英寸×2.5×6。

小明家有一台32英寸电视机,小明看电视起码要离电视机多少厘米?又合多少米?),作为小学生的数学练习之用,供学校和老师参考,让老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会健康知识,

使老师、学生更多地了解健康中的数 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

基于上述想法,我们收集、整理了一些健康相关数据,编辑了《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

四、编辑健康知识宣传单

根据《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的健康知识内容,我们编辑了健康知识宣传单,作为学生课外读物使用。

五、研究方法

按区域学校的教学质量(社会上所谓的“好” 和“一般”学校)分类搭配分成两组,再随机决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根据《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中的健康知识内容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所有被研究学生均进行基线调查。

基线调查后,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为了控制调查质量,我们对老师布置作业的重视程度进行限制,印制了调查导语,统一了口径,

借“创卫”的理由叫实验组完成《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对照组学生阅读同样内容的健康知识宣传单,作为学生家庭作业,在一周内完成,告知以后要考试。

根据艾宾豪斯遗忘曲线理论,识记后短期内遗忘较多,过了较长的时间后遗忘发展减慢了的规律,在学生们做完作业后40天进行终末调查(但因为“甲流”疫情的影响,最终的调查时间推迟了5天),调查表同基线调查。

六、进行调查统计

20xx年9月开学时,我们先进行基线调查,然后按照统一口径对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经过审核和统一编号后,利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使用“练习题”和“宣传单”后,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实验组由使用前的12.6%提高到24.3%,

科研项目 篇3

关键词:农业科研;财务科研管理

一、现阶段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超预算范围列支其他经费

首先,农业受不可控力影响较为明显,如:天气、温度、湿度、病虫害的防治情况等,这些大部分不能人为控制,由此造成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准确。其次,农业科研人员缺乏相关的财务专业知识,仅仅关注项目经费总额及最终完成情况,对于执行过程中哪部分需要多少经费,缺乏分部了解,项目开支的随意性较大。再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往往有外单位、外省、市的其他科研单位参加,参加协作单位预算编制缺少必要的控制。

2、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

农业科研院所,在会计规范化方面还有待提高,如:缺失重要的附件清单,开据材料费、咨询费、劳务费等无具体明细清单;个别科研院所还会出现发票与附件不符的情况,如开据资料费发票,实际报销的为专利论文奖励等。

3、支付劳务费、分析测试费没有签订合同或协议

部分科研院所开据劳务费、分析测试费发票没有签到相关的合同协议。无法判断经济业务的真实性。测试化验加工费用如果是委托外单位完成的,必须签订合同或协议。

4、对协作单位缺乏必要的控制监督

农业科研项目多为跨单位、跨行业、跨省市,需要各单位合作完成,而主持单位多将协作经费直接拨入参加单位,对其如何开支缺乏必要控制,参加单位存在不能按项目预算执行的情况,经费开支的随意性较大,对于主持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审核其账务的配合程度较低。

5、农业科研单位自筹资金落实较为困难

农业科研单位多为全额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单一,基本为财政拨款,而农业科研收益缓慢且科研存续时间较长,但为了申请科研项目往往在编报项目预算时加入自筹资金,而农业科研单位的资金来源又无法满足相关自筹资金的要求,就会出现虚报资金、夸大预算、科研项目之间、同一主持人在不同项目之间,重复相互利用自筹资金从而变相弥补配套资金不足。

6、超标准计提所管理费

部分单位以提取科研经费管理费为名,超标准计提。按照《新疆維吾尔自治区科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新财教〔2009〕133号“第三章项目经费开支范围第十一条(十三)管理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燃料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项目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严禁科技项目承担单位的管理机构计提管理费。”的规定严禁项目承担单位的管理机构计提管理费。管理费应采取根据该项目管理费用实际发生额分摊方式,不应直接计提。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几点建议

1、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控制相关支出,在课题执行期间如要变更,请按规定的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新财教〔2009〕133号第二十条第二款“项目支出预算科目中人员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预算不予调整。其他支出科目,在不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或超过10%但科目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由课题承担单位根据研究需要报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批准并报单位财务部门备案;其他支出科目预算执行超过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由项目负责人协助项目承担单位提出调整意见,经项目承担单位上级主管科技部门同意后报科技厅批准”的规定。

2、严格按规定、按用途及时使用资金,做到开支有预算、报账有依据,核算应规范,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领导管理、决策服务提供真实的依据。

3、将财务科研管理与项目科研管理有机结合。有计划的编制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由于农业科研自身的特殊性、时令性、季节性必须将财务科研管理与项目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加强财务和课题组之间沟通、协作和配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对经费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农业科研财务管理人员了解必要的财务相关知识,严格按照科研项目合理需求,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的编报预算,细化项目具体到每个会计科目,努力提高农业科研财务管理水平,并与本单位财务部分及时沟通,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的准确性。

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前要给予合理的建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也要严把资金领用和使用关,对现金使用要进行必要的额度限制,严格合法票据使用,严肃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严处蓄意用假票、伪造票据报销的恶疾劣行,财务部门要尽职做好原始票据的鉴别和查验,杜绝违规票据进入核算流程。对于参加单位定期进行相关财务检查,加强对外单位项目资金控制,可以委派内部审计人员到外单位进行跟踪审计,杜绝由于距离较远缺乏必要控制。

强化项目主持单位和项目参加单位的职责,项目主持单位是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主体,应当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课题预算调整审批程序,财务验收申请,配合做好财务审计、财务验收等工作,及时按照规定办理财务结账手续,最后,项目主持单位还要对项目的执行力、结余资金等进行相应的控制。这不仅需要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提高相关的财务水平,也需要财务管理人员预备必要的科研知识,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提高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

4、完善自筹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自筹资金后续管理

对于农科院科研项目自筹资金,要有相应的专项管理办法,不能与高校、医院等差额事业单位一概而论。农业收益长远,是一国之本。如何提高农业科研人员积极性。如何争取更多科研项目是搞好农业科研的重中之重,在核定自筹资金时要充分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在审批农业科研项目时,对于确实没有自筹资金来源的科研院所,降低自筹资金比例或不做相关要求;建立统一科研项目数据库,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杜绝重复配套、相互配套的问题;加强自筹资金后续审计工作,形成科研院所诚信等级制度,如发现没有按照预算自筹资金的情况,严格处理并降低其单位的诚信等级。

结语:综上所述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审计应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并将农业科研管理与农业科研财务管理有机结合,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对经费开支范围加以规范和引导,达到科研项目经费效益最大化。(作者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燕华 对高校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的探索[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

[2]张静文 对高校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的思考 中国论文学报

科研项目 篇4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 预算不科学。

许多高校还没有将科研经费管理纳入经济责任制范围, 没有明确界定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也没有设置专门岗位负责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项目决算工作, 对不同层次、不同来源渠道的科研经费, 没有针对性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对科研经费使用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缺乏应有的规范。财会人员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科研经费预算大多是由项目负责人凭经验编制, 没有财务人员的参与, 对成本要素考虑不周, 预算不科学、不准确, 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需的成本。

2. 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灵活, 沟通、协调失衡。

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估测、预算计划编制、中期项目评估和项目结题决算等各个环节, 都缺乏财会人员的专业指导。从科研项目申请、立项到经费入账、中期评估以及项目结题结账的整个过程内高校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协调不足, 信息、资料反馈不及时, 从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上难以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普遍缺乏共同督促项目组按项目进程合理使用经费的理念, 没有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意识。

3. 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 经费管理混乱。

多层次、多渠道的科研经费收入现状对财会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和经费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及时对财会人员进行国家科技政策、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财经制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财务部门内部控制管理不严格, 未设置专门岗位管理科研经费, 岗位职责不明确, 长期不轮岗。到账科研经费不及时入账。财务部门不按照经费来源对不同项目单独建账或分类设账, 将同一项目负责人的不同渠道、不同项目周期的项目经费打包处理, 或者对不同经费来源的科研项目采用一样的管理办法, 造成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混乱, 无法监控各个项目的财务进展情况, 更谈不上项目决算。财会人员在科研经费支出核算时, 对政策把握不准, 业务能力有限或责任心不强, 审核不严格, 不能够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项目经费预算控制经费支出, 造成科研项目经费支出账目混乱。

4. 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低下, 绩效评价体系缺失。

由于普遍实行科研项目组负责制, 科研经费开支主要由项目组长安排、审批。项目组往往自行计划开支, 为了便于本项目的实施, 不可避免地会购买所需要的仪器设备, 造成大量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学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合理配制和资源共享, 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对于已结题的科研项目, 验收时关注的主要是论文、专利、标准等技术层面的成果等, 很少开展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

5. 科研成果的价值观念淡薄, 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流失严重。

科研成果包括专利权、著作版权、软件等, 高校对上述知识产权的价值观念淡薄, 大多停留在知识产权登记和档案管理层面, 没有纳入学校财务的无形资产的管理体系。项目组购置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办公用品大多由项目组自行保管使用, 发生校内工作调动和岗位调动时, 一般不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物随人走。个别科研人员擅自将专利权、著作版权、软件等与外单位进行项目合作和成果转化, 造成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流失严重。

6. 对科研经费监督审计不够, 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学校监察、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乏力, 科研课题的预算与实际使用情况存在较大差距。不少科研人员开支科研经费的随意性大、主观性强, 将科研经费用于旅游、福利、私人消费和与课题研究无关的活动, 或者以协作费、测试费等名义转拨科研经费和违反有关规定将科研任务外包等行为, 或者违反规定自行调整预算和挤占挪用科研项目经费。许多报销票据名不符实, 旅差费中有许多“探亲旅游费”, 会务费中有不少“礼品费”和“招待费”, 办公费中有“日常生活品费”等。甚至张冠李戴, 巧立名目套取现金, 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二、改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措施

1. 转变和更新观念, 树立对科研经费使用的正确认识, 自觉遵守科研经费管理规定。

改变个别项目负责人存在的“项目是我申请争取得来的, 经费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错误思想, 改变有些科研经费支出存在无序性和随意性的状态。树立“不同渠道项目资金来源的科研经费均为学校收入, 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的正确观念。通过举办讲座、发放手册等形式, 宣传有关政策和制度, 使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重要意义, 提高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 增强遵守财务制度自觉性。

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是经费使用的规范, 是科研管理工作的准绳, 也是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兼顾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三者的要求, 按照科研经费来源的特点, 制定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切实按项目协议或合同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 规范横向科研经费的收支。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 做到报销各类开支时有章可循。

2. 全程介入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验收结题等过程, 提高科研经费的计划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科研项目全过程包括申报、立项、实施、验收结题等环节, 为了提高科研经费的计划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财务部门应主动实施全过程管理, 将财务管理贯穿科研项目的始终, 实现从会计核算到财务管理的角色转变, 高效地完成科研项目目标。

在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阶段, 课题组负责人在编制课题预算时, 财务部门应从专业角度给予指导, 全面、精细、准确地考虑项目的成本、费用和收益, 使预算既适应科学研究的需要, 又符合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合理编制材料费、设备购置费、差旅费、劳务费、招待费、管理费和协作费等项目支出预算, 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增强项目立项论证的可信度, 提高立项的成功率。

在科研项目实施阶段, 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预算执行, 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实现预算控制的管理功能。通过财务软件的开发利用, 使核算口径与科研项目经费支出预算方案相一致, 经过审核、复核、出纳等程序实施报账, 使超出预算无法完成报账。严格审核原始单据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在账务处理方面, 按照不同来源渠道、不同性质和特点的科研项目, 分类设置项目代码进行会计核算, 专款专用。对多方合作经费的外拨, 要严格按申报时的合同书或任务书的规定执行, 并对外拨的经费进行跟踪管理, 保证科研经费开支的计划性和有序性。

在科研项目的验收结题阶段, 财务人员要对项目经费到位、使用和执行情况等进行梳理和归类;要编制财务决算, 全面反映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评, 对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 为项目财务验收提供报告;还要对项目验收结题后资产的结转、处置、收益的分配等进行管理和监督, 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3. 利用网络化实现科研经费信息共享, 提供便捷的财务管理服务。

网络化财务管理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通过网络对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储存、加工、使用和维护, 实现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自动化和标准化。网络化可以使财务管理人员随时了解和发布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最新动态;科研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有关信息, 实现科研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互动, 建立一种较为宽松的管理环境。

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中期检查、验收结题、鉴定、成果转化所需的财务数据及其处理, 都可在信息网络化的平台上实施, 为科研管理提供了便捷。这个共享的信息管理网络平台, 连接科技、财务、审计、资产等相关职能部门。将项目申报预算、预算审核、款项到账、经费使用、支出额度控制、资产入库, 授权、查询、决算结题等业务更多地实现网络化管理, 实现信息数据共享, 形成一个动态监督管理体系, 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

4. 开展有针对性的财务培训工作, 提高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效率。

高校科研人员普遍缺乏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方面的知识, 对有关财务规定了解得不完整, 在科研经费使用方面随意性大, 甚至出现某些违法违规行为, 严重扰乱了科研工作秩序, 对学校声誉造成恶劣影响。财务部门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财务教育和培训工作, 重点组织学习以下文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7]30号]、《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所在地方和学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提高科研人员遵守和执行管理办法的自觉性。

加强与项目经费报账人员的沟通与交流, 增进相互配合, 可以不定期地开展以报账业务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报账业务知识票据的整理、归类与粘贴;各类报销表格的填写;一般报账业务的审批手续;差旅、设备、会议和测试等业务支出报账要求;中央国库项目经费开支注意事项和薪酬个税知识等, 努力减少报账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对数额大且多的项目组可配备或委派财务助理, 或者设置学生财务助学岗位, 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经费管理队伍, 帮助项目组熟悉项目经费的使用、要求和规定, 提高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

5. 加强科研经费的内部监督与检查工作, 健全科研经费管理的约束机制。

高校可以成立由纪检、审计、财务和科技管理部门派代表组成的科研经费监督检查小组, 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实施有效监督, 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核算准确, 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并合理使用。要采取警示教育、戒免谈话等有效措施, 防止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加强对科研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 及时地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入账核算和建卡保管, 特别是对移动性比较大的资产, 如电子设备和图书资料等, 在项目结题时, 应及时做好清理、移交手续, 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 对科研活动形成的无形资产, 如专利技术、著作版权、软件等, 应纳入学校统一管理, 由科研部门提供鉴定证明和认证资料, 资产和财务部门及时登记入账, 完善无形资产的核算, 为无形资产综合测评提供依据, 促进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总之, 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实现经费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 意义重大。要树立对科研经费的正确认识, 自觉遵守科研经费管理规定。财务人员要全程介入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验收结题等过程, 提高科研经费的计划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充分利用网络化平台实现科研经费信息共享, 开展有针对性的财务培训工作, 提高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科研经费的内部监督与检查工作, 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的约束机制。目的在于, 明显提高科研项目的绩效, 有力促进高校科研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摘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加强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绩效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绩效,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杨静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财会通讯.综合 (中) , 2009 (1) :66-67

[2].孙幼飞, 石天明.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事业财会, 2007 (2) :57-58

[3].黄秀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会计之友, 2009 (6) :21-22

[4].权凤英.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析.会计之友, 2009 (8) :44-45

[5].李佳媚.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经济师, 2011 (4) :111-112

[6].杨策, 李勇, 杨勇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 优化项目绩效机制.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4) :176-178

[7].周娜.浅谈科研院所财务对项目经费的全过程管理.江苏农业科技, 2010 (4) :476-478

[8].程爱晶.论高校科研管理的网络化.传媒教育, 2004 (3) :93-94

科研项目级别认定 篇5

一、纵向项目认定的时间范围

认定时间:现任职称至现在,在研项目和新获准项目。

认定依据:期限的认定依据为合同书、任务书、责任书、批文规定的期限,延期项目实际结题时间不作为审查依据。纵向项目的研究期限不按照到款时间认定。

二、我校教师主持承担的纵向项目的级别认定

1、我校教师主持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等认定为国家级项目,其他国家部委立项的项目认定为省部级项目。

2、我校教师主持承担的陕西省科技厅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社科联项目认定为省部级项目,西安市科技局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认定为西安市级别,陕西省其余厅级行政部门下达的项目认定为厅局级。

以上两条规定以外的项目,其级别认定为其他。

三、我校教师参与其他单位主持承担的纵向项目的认定

1、我校教师参与其他单位主持承担的纵向项目的认定如下:(1)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等,项目主管单位要求项目申请时由多单位联合牵头申报(例如:国家支撑计划、重大专项),我校为联合牵头申报单位,其项目级别与负责人认定与原项目的一致。经费总额、“本人排名/总人数”按照我校与项目主管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任务书认定。

(2)项目申请书、任务书中我校为合作单位,与我校签订有合同、协议、任务书,且有经费分配到我校的,其项目级别与原项目的级别一致。经费总额、“本人排名/总人数”按照项目承担单位与项目主管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任务书认定。

(3)项目申请书、任务书中我校不是作为合作单位参加项目,仅以个人名义参加,或无个人姓名的,但项目立项后项目主持承担单位又与我校签

订有合同、协议等,其级别一律认定为其他。经费总额、“本人排名/总人数”按照我校与项目主持承担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认定。

2、教师参与其他纵向项目,其级别一律认定为其他,经费总额、“本人排名/总人数”按照我校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认定。

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问题探讨 篇6

关键词: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6-50-2

0 引言

在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之下,创新型国家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一个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而且我们正在处于一个项目实施的关键阶段,在科研经费的投入方面,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重视程度逐年的增加,投入的经费也逐年加大,项目经费也是正在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问题就成为了我们的一个重要关注点,针对现如今的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必须要进行恰当的使用和科学的管理,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培养高校在学术上的积极风气,在学科的培养和人才的建设方面不断的加强。但在现如今的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当中,其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其经费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有许多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构建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在高校中合理的运用,进而确保高校科研工作的高效开展。

1 国内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会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善,全成本核算难以全面实施

现如今高校所实行的会计核算制度之中,最为基础的就是收付实现制,但是存在有一定的缺陷,就是成本核算要素不够完整,并且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得到保证,仅仅是发表核算的简单归集,对于那些间接性产生的费用都无法完全包括,例如设备的折旧费,此外也不能无偿的提供共用资源。这样的话高校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所包括的范围较小,主要是直接费用的核算,也就没有科学合理反映出会计核算所需涉及的全部方面,科研项目的全成本不能够得到完整体现,再就是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远远小于项目的实际成本,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全面实施全成本核算工作。

1.2 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的执行缺少有效监督

在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中,还存在着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相对而言,高校也不够重视相关的科研经费预算,因此在课题申报的过程当中,一般是由科研人员单方面作出的,这就导致经费预算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不合理性,因为这没有经过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财务部门的共同参与。在项目预算中,部分工作人员的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许多项目负责人都认为编制预算的目的就是申报项目,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而且有许多的高校科研人员在财务知识方面都比较欠缺,所以无法结合项目研究的进度和实际需求展开科学的预算核算工作,只是将个人的想法与过往的经验相结合,最后制定相关决策,这就造成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最终会导致精确度降低,课题的经费预算难以支撑实际的经费支出,不能够将项目经费的成本支出全面的反映出来。而这些方面就会影响到项目的执行,不能很好地按照预算的要求来进行工作,因为实际项目经费支出和项目经费预算书并不能吻合。

1.3 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在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力求让其变得更加完善,就必须要针对项目业务和经费管理工作进行完善,但是在现如今的大部分高校当中,高校领导却更加关注科研项目中的业务管理,忽视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要性,这种想法是有失偏颇的,经费管理职能是由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承担的,因此,这两方面的工作都应当做好。每个管理部门之间都有不同的管理目标,所以在经费的管理方面,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若是相关的科研管理部门只重视对科研项目的争取,注重科学项目的最终成果,而轻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就容易导致科研研究成果的效益型降低,最终就会导致不可挽回的恶果。财务人员只会根据自身的专业来判断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是否满足高校财务制度规定的标准,对于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他们则是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

2 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体系

2.1 实行全成本预算,全面反映科研活动的成本

为了保证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我们需要进行成本预算,保证其科学的开展科研项目工作,其对于预算的执行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其中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算的编制是否合理。为了确保项目预算编制保证客观性和全面性,我们需要把间接成本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把其纳入到项目经费预算之中,例如,水电费就需要进行折算,这时就需要将折算系数应用到其中,但是在编制折算系数的时候,需要由财务部门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后才能够得出,对于科研项目中实际的水电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后展开计算。此外还需要对预算编制审核评估机制进行科学的建立,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审核,各项工作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各项事务才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科技处应当充分负担起自己的责任,尤其是审核预算经费的分配合理性,工作人员们需要按照不同学科编制出项目间接成本明细表,从而做到各项资金的清晰合理化,保证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科学性。

2.2 改变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模式

科研项目量化评审思路 篇7

评审是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的重要活动, 根据GJB9001B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科研项目进行转阶段时, 都要进行阶段评审, 阶段评审是为了对前一阶段的产品和成果进行评价, 以确定是否具备转阶段条件, 或确定其技术状态 (如鉴定/定型评审) , 并对前一阶段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 减少流入到下一阶段的缺陷[1]。如果阶段评审未能有效地发现缺陷, 缺陷将遗留至下一个阶段, 大量统计数据表明:在后续阶段消除遗留的缺陷所需的成本将是前一阶段的10倍甚至几十倍, 缺陷越在后期暴露, 付出的代价越大。因此, 阶段评审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阶段评审效果, 减少遗留缺陷数, 是降低科研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

为了提高科研项目评审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提出了量化评审的思路, 通过量化评审, 可有效引导评审专家关注评审内容, 提高评审的覆盖性和有效性, 获取研制阶段相关质量数据, 并为项目的量化管理和科研过程持续改进提供支持, 本文以方案阶段评审为例对量化评审的设计和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

1 评审现状

目前, 科研项目的评审主要采用函审和会议审查方式。函审主要用于预审, 即提前将评审材料发放给评审专家, 评审专家自行安排评审时间, 评审组长根据各评审专家反馈情况分析评审质量决定评审是否通过;会议审查则由评审组长组织评审会, 会上评审专家听取项目组做的专题报告、审阅相关技术文档、对前阶段工作及其产品进行质询, 最后讨论形成评审意见, 决定此次评审是否通过。这两种评审方式均为定性评审, 存在以下不足:

缺乏统一的评审标准。评审结论只有定性评审意见, 没有定量结论, 多个项目之间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进行质量区分, 仅从评审意见很难区分两个项目同阶段工作质量的高低。

评审内容的覆盖性难以保证。评审专家由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 评审专家的专业也许覆盖了被评对象/阶段所涉专业, 但是, 需评审的内容是否都覆盖了却难以保证, 因此, 需要有手段来确保评审专家把各个方面的内容都审核到了。

评审效果的有效性难以保证。评审的效果与评审时间的长短有关系, 如何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评审时间也是提升评审质量的一个关键, 目前科研项目评审均缺乏指导书, 评审专家的关注点取决于评审组组长的引导或各评审专家经验, 评审专家的关注点往往比较发散, 不能很好地发现评审对象/阶段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难以获取质量数据, 不利于过程的改进。根据GB/T 1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8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有效的决策应该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2], 因此, 研制过程的持续改进是建立在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础上的, 由于评审主要提供定性评审意见以及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用来进行质量分析的数据有限, 不利于找出研制阶段存在的问题, 因而, 研制过程的持续改进也就无的放失了。

2 量化评审意义

针对以上科研项目评审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提高评审效果, 实现对科研过程的持续改进, 引入量化评审的概念。量化评审就是通过对项目转阶段条件 (即应具备的状态和能力) 进行要素化提取, 并且进行条目化, 对每一个要素给出评判准则和权重, 据此制定量化评审表, 评审专家根据量化评审表对评审内容给出定量评价结果, 再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被评对象/阶段质量及存在问题, 作为转阶段的参考依据。目前, 量化评审在职称评定中用得比较普遍, 但在科研项目中极少使用。

科研项目量化评审有如下好处:

一是统一了评审标准, 有利于项目间质量比较。量化评审要素, 既明确了被评审对象/阶段通过评审所应具备的条件, 同时也为评审专家提供了一种相对准确的“尺子”, 缩小对评审要素理解上的误差, 让评审专家拿着相同的“尺子”去评价评审对象/阶段, 保证各项目之间评审标准的一致性。在评审标准一致的情况下, 可体现各科研项目同阶段之间质量的差异[3]。

二是可以规范评审行为, 为评审管理乃至项目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创造条件。量化评审要素是结合科研项目各研制阶段特点的, 不但有定性的要求, 还有定量的要求, 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对评审要素理解的随意性, 实现对评审要素理解、掌握趋于共同性[3]。

三是为评审专家提供导向, 有利于提高评审效率。通过向评审专家提供覆盖转阶段应具备各要素的量化评审表, 可以有效地引导评审专家关注此次评审的重点, 提高评审的有效性。

四是为量化管理提供支撑, 有利于过程持续改进。通过对量化评审的结果进行分析, 采用六西格玛方法, 利用统计学原理, 可以找出影响各阶段质量的潜在原因和关键因子, 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并加以控制, 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 量化评审实施方法

科研项目量化评审的关键点是针对不同阶段的评审进行量化评审要素提取和各评审要素评价准则及权重的确定, 可借鉴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各评审要素, 并对各项评审要素进行权重分配, 将定性评价转为定量评价[4], 其输出结果是量化评审表。不同项目之间同一阶段评审所关注的内容是相同的, 同一项目不同阶段评审所关注的内容是不同的, 因此, 可以考虑针对典型科研项目不同研制阶段进行不同的量化评审表设计, 设计出来的量化评审表具有普适性, 可适合其他同类型科研项目。

下面以某项目方案阶段量化评审为例描述量化评审的设计与实施方法:

(1) 分析被评对象/阶段的评审要求、评审内容和评审材料

方案阶段评审要求如下:按照研制总要求、研制合同等对被审系统的设计要求和设计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 对研制单位优选的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可行性、经济性、保障性和适用性进行评审。重点审查设计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并对研制方案中的薄弱环节, 提出改进建议, 加速研制方案的成熟, 降低决策风险。

方案阶段评审主要内容:技术方案设计情况、技术方案论证情况、六性设计情况、项目管理情况等。

方案阶段评审主要材料:技术方案、技术方案论证报告、项目开发计划、配置管理计划、质量保证大纲、标准化大纲等。

(2) 根据被评对象/阶段的评审要求、评审内容和评审材料等抽取出评审要素, 并对各评审要素给出评价准则和权重, 按表1样式构建量化评审表, 将评审要素、评审准则和权重填入表1中。评审要素、评价准则以及权重可以在评审实践中逐步完善。权重合计建议采用百分制, 以利于统计分析。

(3) 评审时, 各评审专家按表1进行量化评审。针对各评审要素, 参照评价准则, 在“评价”一列给出具体分值, “问题与建议”一列填写评审问题与建议。

(4) 评审后, 对各评审专家的量化评审结果和评审问题与建议进行收集整理, 对量化评审数据以及问题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度量, 分析被评项目方案阶段质量、存在问题, 作为方案阶段质量的参考依据。

(5) 针对分析结果, 采取相应措施对方案阶段存在问题进行改进, 提高过程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以方案阶段量化评审为例描述了科研项目量化评审的设计与实施方法, 依此类推可以相应设计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等阶段的量化评审。量化评审不仅仅可以统一评审标准、提高评审的效率, 获取量化数据以分析被评对象/阶段的质量问题, 其量化评审表还可以指导研制过程中的技术设计工作, 技术设计人员可参照量化评审表比照检查相应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否到位, 以减少遗留到评审时的缺陷数。另外, 评审组织者还可参照此量化评审表确定应邀请的各方面的专家, 确保专家对评审内容的覆盖性。对量化评审结果的分析有助于科研过程的持续改进, 量化评审将是科研项目阶段评审的一个发展趋势。

摘要:评审是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的重要活动, 本文通过分析科研项目定性评审的现状及不足, 提出了科研项目量化评审的思路, 并以方案阶段量化评审为例给出了量化评审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阶段评审,量化评审,科研项目,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GJB9001B-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

[2]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S].

[3]成银生, 赵庆晗.关于量化评审条件问题的探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J], 1997, 18 (2) :30-32.

高校纵向科研项目审计思考 篇8

(一) 出台了一系列约束制度

经统计, 自1999年至2006年, 共出台国家级、部级相关文件13个文件分成了通用法规、专用法规、其它法规三类。, 每一个文件在要求各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必须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的同时, 也比较详细地对经费使用的监督作了明确规定。

(二) 加强了外部监督工作

2008年, 为加强国家纵向科研经费管理, 做好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财务验收工作, 国家开始实施国家审计机关直接审计科研项目、委托社会中介 (会计事务所) 审计科研项目等一些强制性的措施。 (1) 国家审计机强制性审计。对有些重大科研项目、军工项目直接由相关经费主管单位派出审计组到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审计或项目结题后由其指定事务所进行抽审。 (2) 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如根据“863”计划、“973”计划和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科技部会同地方科技部门在28个省 (市) 范围内遴选了149家会计师事务所, 专门从事课题财务验收审计工作。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财政专项资金在1000万元 (含1000万元) 以下的课题结题时, 按照自愿、就近和友好协商的原则, 课题承担单位须自行在149家会计师事务所范围内选择委托1家会计师事务所, 对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财务验收审计。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财政专项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课题结题时, 课题承担单位提出申请后, 科技部从名单中直接选择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财务验收审计。

二、高校纵向科研项目审计范围及主要内容

(一) 纵向科研项目审计范围

根据作者对在汉部属高校的调研, 目前高校已开展的纵项科研项目审计主要包括决算审签和决算审计两种业务。科研项目审签主要是指按照科技部等科研经费主管部门的规定, 必须由学校审计处审查签字方能上报经费决算的科研项目, 涉及的科研项目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等。科研项目审计主要是指按照科技部等科研经费主管部门的规定必须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国家审计机关或根据学校的要求对学校承担的纵向重大科研项目经费决算进行审计并出具正式审计报告方能结题的科研项目, 涉及的项目主要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

(二) 纵向科研项目审计组织方式

从审计工作的组织方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由高校科技部门委托事务所或联络上级审计机关, 财务部门配合;二是由高校审计部门委托事务所或联络上级审计机关, 财务部门、科技部门配合;三是由项目负责人直接委托事务所或联络上级审计机关。

(三) 纵向科研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

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审计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十二方面: (1) 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2) 科研经费 (含配套经费) 是否纳入学校财务部门集中核算、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3) 项目预算资金是否按计划及时足额拨付, 配套资金是否足额筹集; (4) 项目经费使用的合法、合规性, 实际支出与预算比较是否超出规定范围、比例或金额; (5) 经费支出执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制度相关规定的情况; (6) 有无截留、挪用、挤占、虚列项目经费的情况以及其他违反财经纪律行为; (7) 科研经费用于设备、软件等是否与预算一致, 设备采购以及建设项目支出等执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相关规定的情况; (8) 项目经费预算变更、研制时间延长等是否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9) 经费支出中涉及的各项合同、协议是否真实、合法; (10) 支出凭证是否真实、完整、有效, 是否履行了相应的审批手续; (11) 往来款项是否真实;结余资金的处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12) 项目经费外拨合同 (协议) 的真实性及其外拨资金的使用情况等。

三、高校纵向科研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 纵向科研项目审计的重视不够, 经验不足

由于科研项目经费是学校创收的重要方面, 也是影响学校排名的重要指标, 因此高校领导及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科研工作, 但对科研项目经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即使在接受国家或社会审计中出现问题, 学校也会以顾全大局, 不影响学校声誉而姑息迁就。另外, 虽然各高校目前都拥有独立的审计部门, 但与社会审计及国家审计相比, 还存在着审计人员少, 不够专业, 独立性较差等问题, 从而使得科研经费审计的作用也难以发挥。

(二) 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不规范

高校普遍采用课题制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管理。科研项目立项阶段由项目负责人按照预算说明书编制经费预算, 经主管部门评审后批复;项目实施阶段高校科研处基本不管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 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对象仅仅是项目负责人, 并没有真正管理科研活动过程本身;财务处对经费管理基本停留在记帐、算帐和报帐等原始会计凭证处理阶段, 监控支出不超过项目经费总额;学校审计和纪委部门不会对项目经费使用进行内部审计和监督。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存在预算编制不真实、没有严格执行预算、随意调整预算、决算编制不真实的情况;资金使用方面有虚假发票套取课题经费、利用协作单位转移资金、横向课题挤占纵向课题支出、自筹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会计核算存在课题经费核算管理没有按照财政部、科技部相关规范要求规范建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资产方面存在资产购置未进行明细核算、未对实物进行备查记账管理、对科研经费形成资产的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等。

(三) 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审计环境不成熟

从制度建设方面来看, 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依据缺乏。目前尚无完善的针对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 财政部、教育部尚未制定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虽然国家加强了对科研项目的管理, 如国家自然基金、“863”等计划也附带有相应的经费财务管理办法, 但实践中仍存在不够系统、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我国科技投入呈现立项和资金渠道多元化的格局。从来源渠道上看, 有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各主管总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安排的科研项目, 各类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方法不统一, 管理办法多, 各主管部门对经费使用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 且各类资金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办法不配套, 不统一, 难度大。这样, 科研项目审计依据不充分, 目标不明确, 实施困难大。从项目负责人方面来看, 有些项目负责人法制意识、财经纪律观念不强, 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 课题负责人花的是自己的钱, 自己拥有对课题经费绝对的使用权利, 这无形中给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造成很大的障碍。从高校管理层面来看, 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纪委等各部门没有形成协调配合的机制, 各自职责不清, 没有以上这些部门的相互配合, 科研项目的审计工作很难开展。

四、高校纵向科研项目审计的建议

(一) 理顺管理机制, 明确经费监管责任

高校应建立健全合理的项目经费管理责任制。从工作思路、工作层次、工作方法、执行依据等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审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各部门应加强学习, 充分掌握国家的要求, 增强管理服务水平。要将工作重心前移, 尽力做好纵向科研项目的专项审计及结题审签工作。

(二) 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首先要从科研管理的制度建设着手, 研究修订有关制度, 以适应科研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使相关政策能相互关联或配套, 以课题制为核心, 制定明确、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办法, 使制度间相互统一, 提高项目管理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其次通过典型实例分析总结, 对不同层次经费制定统一的经费预算管理制度, 对预算编制管理提出具体的要求, 并以课题制为基础制定可行性较强的科研计划预算编制办法和说明。这样高校、会计事务所和审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才有章可循。

(三) 加强审计工作宣传, 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

学校审计部门要积极争取向校领导、校务会、教代会等汇报审计工作, 争取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通过校园网、干部培训等方式积极宣传国家和部门发布的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财经法规, 使学校科研人员增强法制意识, 了解财经纪律, 熟悉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办法, 形成对科研经费管理与监督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姚瑞红:《审计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 《财会通讯》 (综合·上) 2010年第6期。

军工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初探 篇9

我国国防科研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目前已经形成以航空、航天、船舶、兵器和核工业等大型军工集团及其麾下的200余个国防科研院所 (厂) 为主的研制团队, 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科研生产管理以及大型科研项目系统的组织、开发能力。这些科研院所 (厂) 不仅是国防建设的主要力量, 也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目前, 我国国防科研经费主管部门主要有财政部、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等国家部委。我国军工科研经费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集中统一性。

国防科研经费是国家投入武器装备研制的专项经费, 它在管理上高度集中, 严格按照国防科研系统统筹安排, 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指令色彩。尽管国家下发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 预示国家放开了民用资本进入军工领域的门槛, 但对于我国几十年形成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军工科研体系, 目前尚不能依赖于市场经济调控手段。

2、特殊性。

军工科研的集中统一性决定了军工科研经费管理的特殊性, 它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军队的财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此外, 从军工科研项目本身来讲, 又分为装备预先研究经费、装备型号研制经费和装备技术基础经费。科研经费分类多种多样, 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要求各不相同, 给科研经费的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3、专款专用。

军工科研经费是国家直接用于国防科学技术研究与武器装备发展的专项资金, 有其特定的用途和范围, 开支范围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二、军工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军工科研经费基本都属于财政性资金, 具有强制性、专用性和补偿性。现行的军工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较多, 基本涵盖了科研经费管理体系中预算立项、使用及拨款、经费管理、监督检查、项目审核等几个主要阶段。纲领性文件有《国防科研试制费管理规定》, 预算及计价方面有《国防科研计价管理办法》、《军品价格管理办法》和《装备科研条例》等, 拨款方面有《国防科研项目“里程碑”拨款管理办法》, 财会制度方面有《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

总体上讲, 我国军工科研经费的管理要比一般的科研项目严肃得多, 在国防科研经费供求矛盾突出的背景下, 军工科研单位依然发挥出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较好地发挥了经费的使用效益, 为我国军工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我国军工科研经费管理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从近几年的财务检查和审计情况来看,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经费预、决算的弱化。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 执行存在漏洞, 专项工程项目不执行概算任务、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批复, 有些项目支出没有严格按预算开支, 有的项目经费支出没有严格执行标准和审批程序, 随意增加或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

2、挪用科研经费。

存在利用关联方交易谋取不合法利益的现象。例如将国防科研任务转移到无科研能力的单位或是转入技术服务市场, 在研制单位之间或研制单位内部进行不必要的转让承包以获取额外收益和酬金, 造成科研经费流失。另外还存在虚列开支、做假账和骗取国家科研经费等现象。

3、未严格遵守国家经费开支范围, 经费超支严重。

如研制成本直接列支奖金、补贴和实物;研制单位滥发人员费用;研制单位超范围提取固定资产使用费和修理费;研制单位多分摊管理费;未完项目多结转收益;技改费列入科研费;擅自购置通用设备仪器等等。

4、经费到位率不高。

从合同经费中提取管理费, 或不按规定的渠道拨 (付) 经费获取管理费。还有军工集团公司违规提取调控费等等。

三、原因分析

1、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滞后, 没有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如对于经费的使用限制中, 人员经费比例很低, 而对于设备的购买, 尤其是从国外进口高端设备, 只要项目申报单位立案申请, 一般都能获得审批, 几乎没有限制, 从而造成国内重复购买了大量利用率极低的昂贵设备, 而且设备不能共享, 造成科研经费的严重浪费。同样, 人员费用比例偏低意味着我们的科研项目无法请来优秀的学者, 进而没有优秀的科研成果。

2、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不合理。

由于国防科研经费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 政府部门和军队是投资主体, 具有单一性和垄断性, 导致科研投资体制存在一定的寻租空间。科研经费供求矛盾突出, 尚属稀缺资源, 加上很多研制单位法制意识不强, 为争取更多的资源而实施商业贿赂, 一些科研项目审批人员趁机获得寻租空间。目前国防科研投资虽然实行合同制管理, 但由于双方地位的不对等, 导致合同管理仍然以行政手段为主, 法律手段为辅, 合同没有足够的制约力量, 这也容易造成科研经费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低效率。

3、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 经济管理责任和风险意识不足。

重科研申报立项, 重验收, 轻过程实施, 忽略经费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科研项目立项较严, 而立项之后却疏于管理, 缺乏对项目的跟踪管理和约束机制。同时科研单位普遍存在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管理不协调的现象。科研管理部门注重争取项目, 申报时没有结合单位实际, 导致要来的钱与实际脱节, 有的“不好花”, 有的“不够花”。而财务部门虽然了解政策法规, 注重经费收支核算, 却不熟悉科研项目具体内容, 对科研经费的筹集和使用缺乏实质性的了解, 造成科研经费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4、项目承制单位基础管理薄弱, 经费管理混乱。

对于科研经费没有形成有效的使用和监督机制, 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不高, 随意开支了一些消费性和行政性资金, 降低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5、监管机制与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从投资主体来看, 军工科研经费管理配套有严格的制衡机制和约束考核制度, 但实际执行力不够, 基本上是事后监督检查。从项目承制单位来看, 监管机制就弱化得多, 基本上以应付检查、完成任务为主, 缺乏基本的审计监督。对于历次审计检查披露的问题, 重视不够, 整改不到位, 影响监督效果和权威。科研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模式和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完善, 对科研项目的各类考核也是往往看重形象进度和科研成果, 忽略经济效果, 对经费使用中的违规现象熟视无睹, 使得科研院所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现象日渐增多, 影响了科技投入与产出比。

四、如何加强军工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1、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

为加强国防科研试制费管理,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国家出台了包括《国防科研试制费管理规定》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指导和规范了国防科研经费的管理, 各有关单位应该积极宣贯学习。同时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科研费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强化依法理财、科学理财, 按项目管理进行会计核算, 保证科研经费用到实处。

2、以预算管理为纲, 科学管理科研经费。

将预算管理贯穿于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 形成闭环。首先要转变过去先要钱后安排工作的思维方式, 提前做好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其次要做好项目经费预算, 坚持实事求是、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原则;最后要做好项目开支预算, 力求精细准确。开支预算是成本核算的基础, 要严格控制各项支出, 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3、建立军工科研项目承研单位内部的协商沟通机制。

军工科研单位对经费的管理一般实行课题管理, 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往往协调沟通不够。要明确科研、财务和项目课题组各自的职责权限, 在经费预算编制和日常成本核算工作中形成合力, 共同管理科研经费。

4、加强科研经费的检查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

要建立健全与科研经费管理互相配套、互相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重点落实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二是把程序化、制度化纳入项目管理中来, 做到经费开支公开透明。三是加强内外部审计, 通过监督检查和审计,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将科研成果与科研成本进行比较, 也就是将投入和产出进行对比, 来判断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目的是充分挖掘科研经费潜力。

五、国防科研经费管理的新形势

目前,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各军工集团实施重组整合, 科研院所进行体制机制改革, 使得我国军工科研单位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国家对国防工业相继出台了新政策,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和军工企业加快军民两用。除从事战略武器装备生产、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核心重点军企外, 允许非公有资本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和收购等多种形式, 参与以民为主或从事军民两用产品、一般武器装备及配套产品生产的军工企业改组改制。

全球金融危机、科研院所改制、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资本市场对军工科研领域产生影响, 所有这些变化, 都相应地对我们的科研体制、科研经费的管理提出了更新、更多和更高的要求。

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开创经费管理新思维。

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参与科研决策, 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改革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不仅要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 还要准予科研人员投资入股或参照资本市场实施股权激励等等。

2、要加强合同管理, 增强经费管理透明度。

军工科研项目一般耗资巨大, 系统复杂, 技术上处于“高、精、尖”领先地位。随着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军工行业, 机构投资者和社会投资者必须要深入了解资金投向和使用效益, 这就要求国防科研经费管理必须公开透明。同时, 与项目承研单位所签订的科研合同要真正具有制约力, 保证承研方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需求。

3、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投标竞争机制。

新形势下, 国家有关部门和军队要强化军工产品的招投标竞争机制, 使资质高和价格低的公司中标, 既可降低国家投资、节约国防经费, 又能发挥公司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分享国防科研经费大蛋糕, 实现科研成果共享, 加快军工科研成果转化。另外, 技术、基础材料方面的成果用在民用产品方面, 会迅速提高工业生产能力, 带动国家民用工业的发展, 切实提高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

摘要:军工产品的研制是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前提, 直接决定着军队的防卫能力和作战能力, 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甚至是国家的生死存亡。军工科研经费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发展能力。我国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十分重视, 并且随着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 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审计力度也不断加强, 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 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核算, 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军工科研,国防科技,经费管理

参考文献

[1]徐梦丽、邹国晨:国防科研财务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国防科技信息, 1998 (5) .

[2]侯胜华:新形势下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7 (12) .

[3]宋景岩:军工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应用策略[J].航天工业管理, 2009 (4) .

国防科研项目软件定价探讨 篇10

一、目前国防科研项目软件定价的缺点

1. 定价无依据, 影响科研积极性

国防科研项目计价中传统的“军工八项”是适用于有形硬件平台的, 软件成本只能随之少量计入其中, 且主要以间接费用 (研制费、工资、管理费) 为主, 直接费用很少。因受制于《国防科研项目计价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如管理费比例不超过直接成本 (即设计费、材料费、外协费、专用费、试验费) 的15%], 这些间接费用不能任意计入报价, 利润也只能按成本的5%计入。这种计价方法既违背了价值规律, 埋没了国防军工软件的无形价值, 又挫伤了科研单位和软件设计人员的积极性。

2. 不合理的软件维护费用

目前, 由于软件的设计、测试和管理技术还不够完善, 因此软件的可靠性普遍不高。有资料显示, 高技术装备发生的故障中, 约有70%是软件故障。由于软件的技术含量高、维护保障难度大, 致使保障费用昂贵。据统计, 一般软件的寿命周期费用中, 保障费用占总费用的60%~70%。而当前军品的“成本价格模式” (直接费用+间接费用) ×5%, 是侧重于有形的硬件部分的设计成本的, 完全不涉及软件部分的无形价值。软件中隐蔽性的错误给软件的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软件的运行过程中会发生大量的维护费, 而早期改正一个错误比后期改正一个错误可以少付出3~4个数量级的代价。目前我国军方与承制项目的科研单位在维护费由谁承担、承担的比例、维护的范围等方面存在争议。

3. 研制开发费用在生产阶段无法消化

软件是一种“无形”产品, 技术含量高, 控制和管理软件开发过程相当困难。由于受到种种限制, 使用方往往见到运行原型才能提出准确的产品需求。另外科研人员水平的高低、编制的质量、花费时间都不是容易计量的。科研人员编制的代码语句是软件依附的形式, 不同于可视的硬件的特性决定了军品软件定价缺乏科学合理的预测技术和方法。使用方往往采用经验判断或是简单类比法拨付软件科研经费, 这种根据过去项目的经验来决定未来项目的研制费用的方法导致有的项目经费不足, 影响科研的进度和质量。没有经费拨付的科研项目, 简单的复制往往就是全部的生产过程, 使用方一般不考虑研制阶段的成本, 此时的开发费用承制方无法消化, 增加了承制方的负担, 也不能真实地反映科研成本。

二、浅析国防科研项目中的软件定价

依据本行业特点,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资料, 对军用软件价格分析如下:

1. 有研制经费的国防科研试制项目软件定价

处于研制阶段的科研项目, 可采用成本估算法立项, 使预算成本接近实际成本, 为软件定价打下基础。具体步骤如下: (1) 将整个研制计划根据业务做出详细的计划书, 划分为若干个大工作包。 (2) 大工作包再细化为若干个小工作包, 大工作包是小工作包详细业务汇总。由此建立起一个精密的枝形工作网络, 每个工作包的具体业务、时间节点和所需达到的目标通过这个枝形网来确定。 (3) 相应的费用根据每个工作包的业务量来算出, 所有工作包的费用相加就是科研项目的总支出。这种方法突出了费用和科研工作之间的关系, 使软件设计费用因详细的业务计划而明确。

2. 有研制经费的国防科研生产项目软件定价

已经固化技术状态的生产项目, 包括嵌入式和非嵌入式软件, 其软件部分发生的实际成本应全额确认, 相应的利润率也应该区别于一般硬件装备利润。对于纯软件成本, 目前生产成本报价比较低, 通常报价时可参考开发成本的某个比例, 作为利润的计算基础, 利润率的制定需结合软件的技术性和创新性, 最好能够结合软件行业的成熟程度和承制方的软件研发能力。

3. 无研制经费的生产项目软件定价

随着国家对军品市场逐步开放, 军品生产由垄断逐渐转向完全的市场竞争, 笔者认为确定无经费拨付生产项目的软件价格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现行市价法, 其评估原理是把软件市场上相同或相似的软件作为参照物, 针对各种价值影响因素, 将参照软件与被评估软件逐个进行价格差异的比较调整, 经评估确定软件价格。此处必须注意的是, 对那种难以用数字进行衡量与计算收益的军用软件, 在使用现行市价法时, 必须将收益考虑进去, 共同形成军用软件的价值。

4. 外包采购软件

外包采购的软件, 如通用软件———基本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完全能够市场化, 可采用集合招标采购的方式来定价, 其采购过程可以参考硬件的采购过程。

5. 软件维护费

对于一般软件项目的维护费可以按照合同总额的一定比例拨付, 使用方可以对费用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酌情增减;大型的软件项目, 承制单位需申请立项, 单独签订合同。软件的维护费用由使用方和承制方按照一定比例分别承担, 只由一方承担不利于费用的控制。

6. 提高软件利润率

为降低军品装备的全寿命周期费用, 鼓励军品装备软件化, 支持承制单位的技术进步, 应适当提高软件的利润率, 而不是像硬件一样按照完全成本的5%作为利润率。利润率可根据所从事软件工作的创新度、时间性、复杂性, 分门别类, 由高层次的技术专家来评审认定。基于目前我国低水平的软件工程化管理水平, 纯软件项目可根据国外行业利润标准参考执行。

总而言之, 国防科研项目软件定价工作应与软件工程紧密相连。只有在建立成熟的软件技术市场基础上, 扩大数据采集范围, 完善软件评估体系, 才能提高国防科研项目软件定价水平,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军的信息化建设。

摘要:随着软件在国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国防科研项目中的软件定价问题日益突显, 不合理的计价方法, 挫伤了国防科研院所的积极性, 从而也阻碍了军队信息化发展进程。本文分析了目前国防科研项目软件定价的缺点, 从自己的日常工作出发并在充分理解相关政策制度的基础上, 提出既符合规定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方案。

高校科研项目文档的质量控制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等院校科研项目文档质量控制

Abstract:The scientific research documents are the original records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research project.The quality control of these docu? ments (such as the integrity, reliability and credibili? ty of these documents) is very importa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nt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quali? ty control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documents.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 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documents manage? ment and combine with the particularity of universi? ty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document,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recommended measures of the quality control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 ect document.

Keywords:University; Research project; Docu? ment; Quality control

随着国家科研创新体系的建立,受资助的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在此背景下,高校正成为承担科研项目的主阵地。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在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档均具有重要的记录意义,确保这些文档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可信性对于提高科研项目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基于此,需要对作为高校科研项目证据、记忆的,伴随整个科研过程中所形成的文档进行质量控制。

一、高校科研项目文档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一)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的特殊性,要求对文档进行质量控制

1.文档形成时间分散,难以掌控的特点,要求对其进行质量控制。高校科研项目不同于其他项目,课题专业性强,研究周期长,特别是随着项目来源渠道的拓宽,以往立项时间的固定性正逐渐被打破,使得其随机性增强。同时,为确保项目研究成果质量,高校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结项,每个研究节点都需要经过反复推敲论证,因此整个项目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如此一来,导致高校科研项目文档形成时间节点分散随机,项目文档的收集、跟踪和管理难以掌控,最终致使项目文档的质量控制难度加大。

2.文档质量体现得不够直观,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与其他文档相比,科研项目文档质量的评价鉴定更为复杂。在对科研项目文档价值进行评价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效用转换能力和社会效益,而这些质量评价和价值鉴定必须借助多样化的手段才能检验。加上科研活动本身就是一项探究性活动,是一个通过已知探索未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都会导致科研项目文档质量体现得不够直观,具体体现为:一是科研条件的不同,使得科研项目特别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科研项目,其实现价值差异加大;二是科研项目的产出属于知识性产品,有时候其产出价值需要很长时间或被不同程度的物化后才能有所体现。

(二)高校科研项目文件数量急速增加,以及文档内容、载体形态日益多样化,要求对文档进行质量控制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和国家科技事业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近年来高校科研项目来源渠道逐渐拓宽、经费不断提升,科研项目立项数量也在逐步增加。相关数据显示:在五大社科研究系统中,高校系统约占立项总数的85%。另外,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站提供的相关数据来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项目数、资助金额和单项平均资助金额也不断增加,其中项目资助金额超过2000万元的单位中,高校约占总数的80%。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项目文档数量也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利用越来越频繁,文档记录载体不再仅限于文本化,电子化载体和其他载体在文档载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此外,从科研项目来源渠道来看,由单一的纵向基金管理部门资助向多部门多层次横纵交叉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记载研究活动和过程的文档内容、载体形态也逐渐多样化。在上述背景下,对这些科研项目文档进行质量控制,是确保其符合科研项目和文档管理规范标准的必然要求。

(三)“两头多,中间少”的管理模式,要求对文档进行质量控制

目前科研人员根据科研计划指南和委托方的需求,向项目主管部门或委托方递交项目申请,项目申请确立之后,科研人员取得资助并开展相关科研活动。期间,科研负责人对课题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最后,项目主管部门或委托方对项目成果进行验收。在整个申报立项、执行控制和结题验收的环节中,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将主要精力专注于项目的立项和结题验收环节。这种管理模式,直接导致每一个科研项目最终留存下来的文档主要集中在项目立项和结项“两头”,而中间能够体现项目正常开展的文档较少,一定程度上造成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与科研文档管理过程相分离。[1]由此可见,对高校科研文档进行质量控制,有利于改善科研过程中文档“两头多,中间少”的现象。

二、高校科研项目文档质量控制的内涵与要求

高校科研项目文档是高校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历史记录,是重要的知识资源。由于文档本身及其管理主体具有多层次性和多元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最大效用,就需要对科研项目申请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结项验收以及永久保存或销毁的全过程中所形成的文档进行质量控制。其中,文档质量控制主要表现在要确保所有文档材料的完整性(成套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同时还需要确保整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文档质量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一)确保高校科研项目文档的完整性(成套性)

与其他文档相比,科研项目文档对完整性(成套性)的要求更高。科研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具有周期性的运行过程,从项目立项到最后的成果验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确保科研项目文档的完整性就是要能够准确体现整个科研项目的运行过程,准确反映科研项目申报立项、执行控制和结题验收这三个阶段的连续性和各项研究活动的内在关联性,构成一个清晰完整的系统性体系。也就是说,围绕高校科研项目的展开,经费来源单位、项目依托单位、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以及科研项目团队等各管理主体单位所形成的各个阶段、各个内容模块、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能够全面地记录科研项目的全部过程,并能够反映各阶段之间、各协作团队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确保高校科研文档的长期可利用性,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对于高校科研项目文档,既要确保当前可用,又要确保将来的永久使用。可以说,只有维护科研项目文档的长期可利用性,才能深入开发其利用价值,而这就需要做好科研项目文档的前端控制工作。冯惠玲教授曾提到,我国推行的文档一体化管理,实际上是前端控制思想的体现。[2]对于高校科研项目文档的质量控制,可以借助文档一体化的思想,实现从文档的形成、整理到保存归档的全过程管理,实现数据信息结构的一致化,文档数据著录的结构化、资料信息的一致化,查找利用的标准化,进而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三)依托技术保障,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

全面的设计规划和信息技术是相互配套、互为依托的。信息技术手段的介入,使原本的手工操作或以手工方式进行管理的模式向信息化、自动化模式转变,更好地实现从项目管理模式向过程管理模式转变。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配套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减少文档“孤岛”现象的发生,确保文档的完整性,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文档的利用效率。

三、加强我国高校科研项目文档质量控制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管理的联合法规,建立健全科研项目文档管理规章制度

1.规范科研项目文档管理工作,提高文档管理质量,必须强调联合法规的统一性。针对联合法规统一性的要求,目前国际上有国际档案理事会颁布的通用性较强的《电子办公环境中文件管理原则与功能要求》,国内则有《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的采用,要注意保证数据著录标准化,管理标志的一体化。除了要确保规范或标准的统一性以外,还要保障相关文档管理政策法规的一致性。特别是在项目来源多元化、科研团队跨组织跨领域化的背景下,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将科研项目文件看成是科研活动过程的有机组成,建立具有连贯性的国家法律法规、科研学术规范和文档管理联合规范,确保在科研活动运转流程中跨组织、跨领域、跨阶段的项目文档能够相互衔接、相互利用或反复利用。

2.建立健全科研项目文档管理规章制度。一是科研项目档案作为记录科研活动全过程的一套完整文件材料,虽然归档程序是在科研项目研究活动结束后完成的,但是文档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应伴随科研项目运行的全过程,相应的规章制度也要囊括到业务活动的方方面面,以确保各个业务环节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因此,相关制度内容应包括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结项整个管理过程,明确所有科研项目文档归档的操作方式,如项目档案的立卷方式、归档时间、收集内容、整理方法、保管程序和提供利用等。[3]二是应加快电子科研文档管理规范的制定。在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更多的科研活动依托于电子信息化平台来进行,电子科研项目文档数量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急速增加,但目前国内并未有相应的管理规范,在电子科研项目文档领域还存在制度空白。

(二)各管理主体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纵观整个高校科研项目文档管理过程和研究活动开展过程,完整的管理主体体系应包括国家科研项目经费来源单位、科研项目依托和承担单位、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项目团队以及档案管理部门。在确保相关体系完整的前提下,针对管理主体体系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各管理主体部门应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并得到相应的法律授权。例如:科研项目依托单位或承担单位以及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对文档质量的保证和管理担负起责任的审查,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文档的处置、保存或销毁以及利用应负有法律授权的重任。此外,还应立足高校本身,对高校系统内部涉及的各层级单位要明确相关的权责关系: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连同档案主管部门共同制定文档质量管理的总体规定和要求,同时对文档管理过程负指导、监督、检查和服务的责任;科研团队要对其承担科研项目的现行文档的收集、整理和保管负主要责任;科研人员要对科研实践活动中文档的形成负基本责任。

(三)应用知识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1.强调科研项目文档管理流程的一体化,以实现流程的最优。引入知识管理方法,实现流程的一体化,其主要体现在实现知识的增值和流程运行的循序渐进上,即科研项目文件的形成、流转、归档、保存或销毁的过程以知识流向为纽带,互为联系、互为依托,强调流程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性。同时,电子文档由于长期保存问题尚未有最佳解决方案,元数据丢失的情况或有存在,即“双套保管”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都各自缺乏理应具备的原始性要素,有用性和原始性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4]因此,在流程优化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双轨制”与“双套制”问题的解决。在对科研项目文档流程进行重组优化的过程中,可引入文档版本控制的模式,即一个文档可以有多个版本,每次修改完成之后的版本都要保存,以协调和减少“双套保管”带来的负效应。

2.强调文档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与功能设计的一体化,以实现平台的最优。档案管理是文件管理的延伸和发展,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是一个统一体的系统工程。[5]在这里,平台最优主要是指科研管理系统与档案部门的档案管理系统从建设之初就能够在系统设计、系统结构以及系统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协同工作能力。在系统运行阶段,二者之间能够不断兼容、实现文件与档案之间的流传互通;在系统维护阶段,二者又能够做到自动化的无缝连接、共享维护文档、尽量减少人工操作。这样,就能够通过平台设计和功能的优化来提高科研文档的运转效率和利用率,最终促进知识的流动和共享。

(四)采用业务连续体管理模式

业务连续体管理模式是为解决科研项目过程与文件管理过程相分离问题而引入的新管理模式,它不仅强调科研项目文档全过程管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而且更重视加强文件管理过程和业务过程的有机联系,是一种动态应对的科研项目治理模式。采用业务连续体管理模式就是将科研项目文件看成科研活动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具体而言,科学研究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流动系统,为保证科研项目质量,在运行过程中运用组织、参谋、控制、协调和指导等手段对活动的各要素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以确保科研项目高质量运行。[6]科研文档从生成到处置的过程要与科研活动过程相一致,原有的文件生命周期界限被模糊化,甚至被不同程度地切分,以融入科研项目的各项活动中,通过梳理科研项目文件的管理过程可以清晰地还原出科研活动的过程。在该模式中,对科研项目文档管理实施过程控制时,需要注意的是过程控制要求的不是管理和控制一个阶段、一次研究活动、一个版本的文件,而是全阶段、全活动、全版本地进行过程动态控制,因此要在科研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还原文档的原始性要素,从而实现对科研项目文档的质量控制。

*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高校科研项目文档的质量控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5XNE006)的项目研究成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安小米.面向知识管理的国家科研项目文件管理体系:模式分析与模型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 2011, 55(14): 98.

[2]杨茜茜.数字时代的文档一体化管理:理念、手段与目标[J].档案学通讯,2014(2):60.

[3]农燕玲.高校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刍议[J].科技信息,2009(12): 341.

[4]Schreier A A, Wilson K, Resnik D. Academic re? search record- keeping: Best practices for individuals, group leaders, and institutions[J]. Academic medicine: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 2006, 81(1): 42.

[5]Stephens D O. The why and how of internation? al records retention[J].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5, 39(5): 28.

科研项目 篇12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法人责任,内部控制

2014年以来, 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的重要文件和措施。新的科技体制改革在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方面, 政府简政放权, 减少对科技项目微观管理、提高资金使用自主权, 把更多的管理权赋予项目 ( 课题) 承担单位, 强化了项目 ( 课题) 承担单位的法人责任。

项目 ( 课题) 承担单位是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主体, 建立健全项目 ( 课题) 经费管理制度, 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是承担单位行使经费管理、审核和监督权的有力抓手。

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是承担单位内控体系的组成部分, 相关部门或岗位应职责明确、权限清晰。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的内控制度, 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管理、 外拨经费管理、资金管理、经费支出授权审批管理、采购管理、财务报销管理、会计核算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间接费用管理、绩效管理、内部审计等, 同时须考虑相关制度与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的衔接。因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和特点、科研经费来源多样性, 科研经费管理具体措施又有别于单位日常经济业务活动管理, 承担单位应完善相关内部控制, 避免因内控缺失导致科研经费使用发生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为。以下就承担单位在实际管理中普遍存在内控措施不到位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外拨经费管理、采购管理、财务报销管理、会计核算管理、间接费用管理和绩效管理针对性地一一详述。

一、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获批复的项目 ( 课题) 经费预算是后续预算执行、监督检查和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承担单位根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家和地方相关财经法规及科研活动预期需要, 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 合理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科研经费预算应由课题组会同科研管理部门、财会部门共同编制。虽然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预算如何编制作了明确规定, 但大部分科研人员对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家和地方相关财经法规了解较少, 缺少财务管理知识, 如果没有科研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参与, 可能导致支出预算明细不合理、盲目承诺配套资金等。承担单位应加强对拟申报的科研经费预算进行审核,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科研经费使用原则上应按批复的预算执行。随着科研活动的开展, 因其不确定性, 存在对原立项时的经费预算进行调整是正常的。近年来, 国家和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已进一步下放了财政专项资金预算调整权限。为能有效实施预算控制, 承担单位应对科研经费预算调整的条件和程序作出具体规定, 科研经费预算调整审批权限应相对集中。对于应报国家和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或备案的预算调整事项, 应在履行单位内部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后, 向国家和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科研经费预算调整。预算调整应由课题组以书面报告形式提出申请, 预算调整申请应说明预算调整内容、理由和调整金额;科研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权限进行审核, 必要时, 可外聘专家论证预算调整事项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相关性;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相关负责人负责单位内部预算调整事项的审批。课题组按审批后的预算安排科研经费支出。单位内部履行预算调整审批程序相关材料是财务验收必备材料。

承担单位应贯彻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原则, 定期对项目 ( 课题) 任务实施进展情况和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自查, 及时纠偏或调整, 并落实相关责任。如不能严格按预算 ( 含调整后预算) 执行, 科研经费支出随意性大, 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科研经费预算会丧失其应有的约束力。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缺失或失控, 可能导致虚假预算、虚假承诺配套资金、预算编制不合理、擅自设立子任务转拨经费、 擅自变更承担单位、擅自增减合作单位、 列支预算外设备、内部预算调整不规范、 列支不相关支出、自筹资金不到位、结题前突击花钱等问题产生。

二、外拨经费管理

外拨经费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之一, 承担单位应明确科研经费外拨条件、程序、审批权限及资金支付方式;向课题单位或合作单位转拨科研经费应严格按任务书和合同约定金额和进度支付;委外测试、化验、加工、软件开发等, 应按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及单位采购管理规定确定供应商, 按单位合同管理规定签订相关合同或协议;课题组应主动申报是否与对方单位或人员存在利益关系。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应审核委外业务真实性、必要性、合规性、对方单位资质、履约能力、 价格合理性及支付方式的适当性。科研经费外拨应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进行。承担单位应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委外业务的成果验收。

外拨经费管理缺失或失控, 可能导致擅自调整外拨经费、虚构业务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挪用科研经费、设立“小金库” 等问题产生。

三、采购管理

承担单位对于科研项目 ( 课题) 中涉及采购的, 应按照国家、地方相关法规及单位内部采购管理规定办理。承担单位应明确采购业务流程, 对供应商选择、采购方式、采购定价、审批授权、验收及付款各关键环节加强管理。验收应由独立于采购部门和财会部门的人员担任, 根据采购项目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规定的验收标准、约定条款以及应达到的效果等进行验收, 并填制验收证明。

对科研项目 ( 课题) 采购管理缺失或失控, 可能导致购置/ 试制设备账实不符、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差异较大、以购代耗、违规采购、形成账外资产、虚构业务转移财政专项资金等问题产生。

四、财务报销管理

承担单位应明确科研经费各预算科目支出内容范围和支出金额标准、支出报销应送交财会部门必要原始凭证的类别和名称、报销程序和审批权限, 对于财政专项资金支出, 应严格控制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家和地方对财政性资金使用相关法规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内。科研管理部门对经费支出事项真实性、必要性、 合理性及与预算是否相符进行审核, 财会部门对经费支出报销相关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合规性、及时性及是否在预算限额内进行审核。对于未经审核、审批的支出报销, 财会部门应不予办理。

财务报销管理缺失或失控, 可能导致虚假列支、虚假票据、违规支出、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超预算超标准超范围支出、支出依据不足等问题产生。

五、会计核算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有明确要求:对获得的专项经费应纳入单位会计核算系统统一核算;通过设单独的会计明细科目或设辅助明细账对科研经费区分项目 ( 课题) 和资金来源分别进行单独核算, 确保专款专用;按预算科目进行费用归集。

会计核算管理不规范, 可能导致财务验收时出现以表代账 ( 指在会计核算系统外以备查账形式归集经费支出, 与会计凭证记录内容或金额不一致) 、未区分项目 ( 课题) 单独核算、未区分资金来源单独核算、大量大额调账、随意修改会计凭证、未按预算科目合理进行分类核算、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串项目 ( 课题) 列支等问题产生。

六、间接费用管理和绩效管理

承担单位应明确间接费用支出方式、 支出内容和限额;对于绩效支出, 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绩效考核和发放办法, 在对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 结合科研人员实绩, 公开、公正安排绩效支出。

间接费用管理和绩效管理不规范, 可能导致违规支出、费用分摊无依据、不能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等事项发生。

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措施的有效实施还必须建立在课题组及相关职能部门间良好沟通和积极配合基础上。很多项目 ( 课题) 在立项前已有预研、且与单位日常经济和业务活动相关, 在项目 ( 课题) 实施过程中, 如课题组与相关职能部门不能有效沟通, 在单位内部各流转环节不能按项目 ( 课题) 单独管理, 财会部门在核算经费支出时, 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单独核算, 科研经费专款专用也就无从谈起。

承担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内控制度规范, 相关职能部门职责明确、内控流程清晰, 项目 ( 课题) 在单位内部有独立管理的唯一标识 ( 如编号、课题卡号等) , 在会计核算系统内对科研经费区分项目 ( 课题) 和资金来源单独核算, 经费支出原始凭证完整、规范, 预算执行良好, 是完善科研经费内控管理的基本要求, 也是推进科研项目 ( 课题) 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4〕11号) [S].2014.

[2]科技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答记者问[S].2014.

[3]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课题) 预算管理问答[S].2012.

[4]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课题) 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 (国科发计〔2012〕86号) [S].2012.

[5]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沪财教〔2015〕95号) [S].2015.

上一篇:无痛内镜下一篇:自动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