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库(共12篇)
科研项目库 篇1
面对世界科技快速发展、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加快的新趋势,国家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时期的科技投入,着力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作为推进技术创新与加快实践应用重要力量的科研机构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 计划、973 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一大批科研项目,并且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因素和科技管理体制的原因,科研机构在科研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尚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普遍重视项目申请,轻视过程管理
为了推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国家、省、市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主管部门(如科技部等)每年都会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相关领域部署一些科技项目,发布申报指南,受理项目申请等相关事宜。当开始申报项目时,科研机构各个部门都非常重视,一方面科研人员会仔细研读项目申请指南,并开展广泛调研,积极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认真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严密地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并进行科技查新,确保研发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国内外具有领先水平。另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也会全力支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与项目主管部门协调联系,指导科研人员编制预算,并确保准时上交各类上报材料等。
然而,当项目申请成功后,很多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往往不重视实施中的具体细节,科研人员忙于再申请新的项目、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研讨会等,无法集中精力开展技术攻关与实验工作;科研管理人员又开始协调新的项目,忽视项目执行中的监督管理。这样的现状很难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与结题,更谈不上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2、内控机制不健全,项目管理流于 “形式”
科研机构内控机制是科研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直以来科研机构对科研项目管理相对较为宽松,科研政策的制定也以鼓励科研人员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为导向,在科研项目管理上,内控制度建设相对比较薄弱,未能形成统一规范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与协调机制。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经常出现科研人员与科研管理人员各自为战,二者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相互之间职责不清,流程不明,扯皮推诿,以至于部分人员消极怠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致使科研项目管理流于“形式”,对科研项目申请、立项、执行、结题的全过程管理更是无从谈起,很大程度上阻滞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3、职称考评制度不科学,不利于科研项目管理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科研机构亦在稳步前进,但是面对世界科技强国,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除我国综合国力相对不强、科技创新基础薄弱等客观因素外,与现行的科研机构职称考评制度也有很大关系。
现阶段由于改革步伐缓慢,多数科研机构在职称考评中仍采用科研成果量化考核形式,以论文、专利和著作的数量及科研项目的数量作为衡量被考评人水平的重要条件。这种量化的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科研人员申请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但是若“尺度”把握不当,这种过度量化不科学的考评方式将会导致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数量的功利化倾向,以至于有些科研人员“弃本逐末”,不潜心研究从事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创新研究,长期以往将极不利于科研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实施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观念是科研机构做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逻辑起点。科研机构应加强思想教育,从一线科研人员、部室领导到主管领导都要转变观念,不仅要重视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也要重视立项审批后的执行控制和结题验收后的项目推广应用等中后期的管理工作。
特别是,随着科研机构承担科研项目种类、数量、以及经费体量的增加,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更加比较繁琐复杂。科研机构更应摒弃传统的人工运用Excel、Word等办公管理模式,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科研项目信息化动态管理平台,从科研项目管理流程与内容出发,结合单位自身情况,在科研机构内部营造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信息环境,构建科研项目管理、学术活动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收发文通知管理等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贮存、反馈、利用的综合管理平台,确保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之间的快捷沟通,充分发挥科研信息的作用。
通过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实时、动态地反映科研项目各项管理工作情况,有效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确保科研项目按照任务目标按时保质完成,而且还可以节省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宝贵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科研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大大提高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完善内控,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项目申请、立项执行、结题验收、推广应用的一系列过程。由于科学研发工作的不确定性,即使立项之初规划再好,也不可能预见到执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事先做出对策。因此,科研机构应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依靠科学先进的制度进一步规范执行,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在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中,科研管理人员、科研人员都是参与管理的主体,科研管理人员是对内、对外联系的桥梁纽带,科研人员是从事技术攻关、实验研究的主力。科研机构应制定合理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内控建设,加强科研项目从项目申请至推广应用的全过程管理。一是,在项目申请审批阶段,科研管理人员负责联系科技项目主管部门,密切跟踪项目相关的最新政策及要求,指导科研人员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同时,科研人员调研国内外最新现状,结合单位自身研究方向,制定合理可行的项目申请方案。为了保证科研项目申请的成功率,科研机构可以邀请同行业领域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综合论证分析,并给出指导建议。二是,在项目实施执行阶段,科研人员按照任务书研制周期、研究内容、时间节点等要求,制定详细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技术攻关、实验测试等研究工作。同时科研管理人员负责项目实施中期检查和信息反馈,跟踪项目进展各个环节,强化动态管理。三是,在结题验收归档阶段,科研机构应及时上交项目总结、经费使用情况报告、项目经济社会效益、取得的成果等资料。同时还应依据任务合同书要求,对项目专利、文献等相关知识产权的取得、使用、管理、保护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做好项目资料归档工作。四是,在后期推广应用阶段,科研管理人员应加强科技成果的申报宣传,动员科研人员申报科技奖项的积极性,提高申报质量。同时,科研机构还应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可以通过学术研讨、召开成果推广应用会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方式,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发展,进一步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
3、完善职称考评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
职称考评制度与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优化配置,激发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以论文、专利等量化指标的职称考评制度,不仅不利于科研机构人才队伍的建设,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确保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序良性发展,科研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考评制度。具体而言,科研机构应不断完善职称考评标准、改进考核方式,针对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分别成立职称考评委员会,在职称考评中,不能仅以论文、专利数量为考核指标,还要同时兼顾科研人员参研项目属性,经费体量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客观的进行考评。对于科研人员,应根据其承担的科研任务,指导学生数量和情况,争取经费情况,发表文章数量和取得科研成果质量等指标进行综合考核,给科研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进一步激发其从事一线科学研究的热情。对于科研管理人员,应根据其争取的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经费体量、管理制度建设、后期推广应用等指标进行系统考评,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使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
三、结语
在科技强国的今天,科研机构已成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加强科研项目的有效管理事关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科研机构应转变观念,开创科研项目管理新思维,探索科研项目管理新机制,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完善人才考评制度,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进科研机构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研项目库 篇2
二、调查收集信息,进行预试验
我们把编辑好的数学题交给小学数学老师试用,听取他们的意见。
总体反映,老师们愿意选用“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作为学生的作业使用。
三、编辑《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
青少年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是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也是形成各种行为模式的关键时期,这种行为模式一经建立就不容易改变。
我们在多年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中发现,把健康知识有机的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更容易为老师和学生接受。
为此,我们从健康教育最能够发挥作用的生活方式入手,把与生活方式有关的数字罗列出一些数学题(例:预防近视需要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看电视时眼与屏幕的距离要大于其对角线长度的6倍,
即眼与屏幕的距离(厘米)=电视英寸×2.5×6。
小明家有一台32英寸电视机,小明看电视起码要离电视机多少厘米?又合多少米?),作为小学生的数学练习之用,供学校和老师参考,让老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会健康知识,
使老师、学生更多地了解健康中的数 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
基于上述想法,我们收集、整理了一些健康相关数据,编辑了《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
四、编辑健康知识宣传单
根据《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的健康知识内容,我们编辑了健康知识宣传单,作为学生课外读物使用。
五、研究方法
按区域学校的教学质量(社会上所谓的“好” 和“一般”学校)分类搭配分成两组,再随机决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根据《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中的健康知识内容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所有被研究学生均进行基线调查。
基线调查后,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为了控制调查质量,我们对老师布置作业的重视程度进行限制,印制了调查导语,统一了口径,
借“创卫”的理由叫实验组完成《小学生健康知识数学练习题》,对照组学生阅读同样内容的健康知识宣传单,作为学生家庭作业,在一周内完成,告知以后要考试。
根据艾宾豪斯遗忘曲线理论,识记后短期内遗忘较多,过了较长的时间后遗忘发展减慢了的规律,在学生们做完作业后40天进行终末调查(但因为“甲流”疫情的影响,最终的调查时间推迟了5天),调查表同基线调查。
六、进行调查统计
20xx年9月开学时,我们先进行基线调查,然后按照统一口径对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经过审核和统一编号后,利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使用“练习题”和“宣传单”后,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实验组由使用前的12.6%提高到24.3%,
科研项目库 篇3
关键词:农业科研;财务科研管理
一、现阶段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超预算范围列支其他经费
首先,农业受不可控力影响较为明显,如:天气、温度、湿度、病虫害的防治情况等,这些大部分不能人为控制,由此造成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准确。其次,农业科研人员缺乏相关的财务专业知识,仅仅关注项目经费总额及最终完成情况,对于执行过程中哪部分需要多少经费,缺乏分部了解,项目开支的随意性较大。再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往往有外单位、外省、市的其他科研单位参加,参加协作单位预算编制缺少必要的控制。
2、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
农业科研院所,在会计规范化方面还有待提高,如:缺失重要的附件清单,开据材料费、咨询费、劳务费等无具体明细清单;个别科研院所还会出现发票与附件不符的情况,如开据资料费发票,实际报销的为专利论文奖励等。
3、支付劳务费、分析测试费没有签订合同或协议
部分科研院所开据劳务费、分析测试费发票没有签到相关的合同协议。无法判断经济业务的真实性。测试化验加工费用如果是委托外单位完成的,必须签订合同或协议。
4、对协作单位缺乏必要的控制监督
农业科研项目多为跨单位、跨行业、跨省市,需要各单位合作完成,而主持单位多将协作经费直接拨入参加单位,对其如何开支缺乏必要控制,参加单位存在不能按项目预算执行的情况,经费开支的随意性较大,对于主持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审核其账务的配合程度较低。
5、农业科研单位自筹资金落实较为困难
农业科研单位多为全额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单一,基本为财政拨款,而农业科研收益缓慢且科研存续时间较长,但为了申请科研项目往往在编报项目预算时加入自筹资金,而农业科研单位的资金来源又无法满足相关自筹资金的要求,就会出现虚报资金、夸大预算、科研项目之间、同一主持人在不同项目之间,重复相互利用自筹资金从而变相弥补配套资金不足。
6、超标准计提所管理费
部分单位以提取科研经费管理费为名,超标准计提。按照《新疆維吾尔自治区科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新财教〔2009〕133号“第三章项目经费开支范围第十一条(十三)管理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燃料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项目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严禁科技项目承担单位的管理机构计提管理费。”的规定严禁项目承担单位的管理机构计提管理费。管理费应采取根据该项目管理费用实际发生额分摊方式,不应直接计提。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几点建议
1、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控制相关支出,在课题执行期间如要变更,请按规定的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新财教〔2009〕133号第二十条第二款“项目支出预算科目中人员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预算不予调整。其他支出科目,在不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或超过10%但科目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由课题承担单位根据研究需要报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批准并报单位财务部门备案;其他支出科目预算执行超过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由项目负责人协助项目承担单位提出调整意见,经项目承担单位上级主管科技部门同意后报科技厅批准”的规定。
2、严格按规定、按用途及时使用资金,做到开支有预算、报账有依据,核算应规范,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领导管理、决策服务提供真实的依据。
3、将财务科研管理与项目科研管理有机结合。有计划的编制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由于农业科研自身的特殊性、时令性、季节性必须将财务科研管理与项目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加强财务和课题组之间沟通、协作和配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对经费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农业科研财务管理人员了解必要的财务相关知识,严格按照科研项目合理需求,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的编报预算,细化项目具体到每个会计科目,努力提高农业科研财务管理水平,并与本单位财务部分及时沟通,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的准确性。
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前要给予合理的建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也要严把资金领用和使用关,对现金使用要进行必要的额度限制,严格合法票据使用,严肃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严处蓄意用假票、伪造票据报销的恶疾劣行,财务部门要尽职做好原始票据的鉴别和查验,杜绝违规票据进入核算流程。对于参加单位定期进行相关财务检查,加强对外单位项目资金控制,可以委派内部审计人员到外单位进行跟踪审计,杜绝由于距离较远缺乏必要控制。
强化项目主持单位和项目参加单位的职责,项目主持单位是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主体,应当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课题预算调整审批程序,财务验收申请,配合做好财务审计、财务验收等工作,及时按照规定办理财务结账手续,最后,项目主持单位还要对项目的执行力、结余资金等进行相应的控制。这不仅需要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提高相关的财务水平,也需要财务管理人员预备必要的科研知识,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提高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
4、完善自筹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自筹资金后续管理
对于农科院科研项目自筹资金,要有相应的专项管理办法,不能与高校、医院等差额事业单位一概而论。农业收益长远,是一国之本。如何提高农业科研人员积极性。如何争取更多科研项目是搞好农业科研的重中之重,在核定自筹资金时要充分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在审批农业科研项目时,对于确实没有自筹资金来源的科研院所,降低自筹资金比例或不做相关要求;建立统一科研项目数据库,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杜绝重复配套、相互配套的问题;加强自筹资金后续审计工作,形成科研院所诚信等级制度,如发现没有按照预算自筹资金的情况,严格处理并降低其单位的诚信等级。
结语:综上所述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审计应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并将农业科研管理与农业科研财务管理有机结合,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对经费开支范围加以规范和引导,达到科研项目经费效益最大化。(作者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燕华 对高校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的探索[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
[2]张静文 对高校开展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的思考 中国论文学报
浅谈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的管理 篇4
关键词:科研机构,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管理
0 引言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作为科技创新重要载体的科研项目的数量与日俱增, 并已达到快速增长的时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2006 - 2020 年) , 明确提出要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并对科技发展做出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而对企业而言, 企业的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成果水平以及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必须不断探索和致力创建新型的科技管理机制, 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技发展要求。
1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 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 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项目管理是对一些与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 ( 譬如任务) 的整体监测和管控。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
任何项目都需要经历若干先后衔接的阶段, 这些阶段的时间总和就称之为项目的生命周期。项目的生命周期体现了项目从产生到结束的内在规律性。至今, 比较多的是把项目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启动、规划、执行和结束阶段。
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涉及到十个主要方面, 分别为: 项目整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干系人管理。
2 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
2. 1 管理机制
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一般采取项目负责制, 科研项目负责人负责科研项目的组织、协调及研究方案的落实, 项目组成员在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因此, 项目负责人的能力和水平是科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科研机构科研管理过程中, 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实施管理的“着力点”就是对项目负责人进行监督和管理。科研管理部门作为科研机构主管科研工作的职能部门, 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或横向合作单位的需求, 组织全院科研人员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为科研人员服务, 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进行一定的管理和监督。
2. 2 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管理手段松软。一般的项目执行管理, 如执行进度、预算、控制等, 有较为具体的指标, 可以通过量化的手段进行管理, 项目的预期成果多数情况可以预见; 而科研项目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与创新性, 难以用量化的手段进行管控, 只有通过健全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项目研究人员的积极合作才能顺利地实现研究目标。
知识信息的不对称性。对其他项目管理而言, 项目管理员不仅是管理者, 其本身也是执行者, 比项目成员更加了解该如何推进项目, 同时可以给予项目成员专业的知识和及时的监督管理。但对于科研项目而言, 科技管理人员往往处于项目的“外围”, 项目研究人员相比科技管理人员对具体的研究项目更具专业性, 因此项目研究人员对项目具有自主权和发言权, 这种知识的不对称性, 给科技管理人员实施科研项目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项目研究人员的兼职性。对于一般的项目, 其项目成员在承担项目以外, 无需承担其他工作。但在承担科研机构科研项目时, 项目研究人员首先要完成生产、业务工作, 科研工作反而成为业余工作。很多项目研究负责人本身不具备专业的项目管理知识, 全面的项目管理能力不足。
项目来源的多元性。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来源较多, 除了包括上级政府部门的纵向科研课题、横向单位的合作项目, 还包括不同级别的标准编制任务, 不同来源的科研项目, 管理的角度不同, 执行过程与验收 ( 评审) 的方式不同, 经费来源、经费管理的规定也各有不同, 给科研项目的管理带来不同程度的难度。
2. 3 全过程管理内容
科研机构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包括: 项目申报管理、项目立项审批阶段、项目执行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管理、项目成果应用转化推广及其申报奖项的管理。
科研项目根据其来源的不同, 分为纵向项目、横向项目和院自列项目。纵向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部项目、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省厅局级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纵向各级别的标准编制项目。横向项目包括高校、企业、事业单位委托研究或与外单位合作的研究 ( 标准编制) 项目。院自列项目是指科研机构自列的科技计划项目。近年来, 由于国家对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以及经费的管理日益严格与细化, 因此, 纵向科研项目的管理是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 以下重点讨论纵向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2. 3. 1 项目申报、立项管理
一般科研项目申报的程序为: 由科技管理部门组织本单位各部门积极申报项目; 各项目组提出申报要求; 科技管理部门根据各项目组提出的申报要求进行形式审查并汇总、整理;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单位技术委员会对项目进行实质审查; 通过审查的项目正式经院内部审批, 盖章上报; 上级审批通过的项目, 科技管理部门收到上级下达计划文件后, 给予立项。科研项目申报评审的主要原则: 评审项目时要遵循项目是否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合理性, 对科研机构而言, 项目成果是否具有市场的推广性与应用性也是评审的主要原则之一。
2. 3. 2 项目执行过程管理
科研项目的执行过程管理主要指科研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到项目验收前的这一阶段。项目执行过程的管理是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点与核心, 主要包括: 项目经费开支的监督管理、项目执行进度的监督与控制、项目研究内容的质量监督与控制。
2. 3. 3 项目的验收管理
项目的验收管理主要包括: 项目成员根据上级验收要求, 制作验收材料; 科技管理人员对验收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报单位内部审批后上报上级科技管理部门申请验收; 上级部门组织专家验收后, 收录第三方验收评价证明、验收资料等档案资料, 给予验收。
2. 3. 4 项目成果应用转化及其申报奖项管理
验收后的项目, 对于有较高研究水平、较好市场应用推广前景的项目, 积极组织项目组进行应用推广, 并组织申报上级奖项。
3 建工类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3. 1 项目申请盲目, 高水平科研项目欠缺
目前科研机构申请的科研项目, 大多是为了职称、晋升、拿科研经费等原因而申报项目, 项目的研究内容范围较小, 真正有创新性、对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项目较少, 甚至有重复往年申报的现象存在, 高水平、高质量的大型科研项目欠缺。
3. 2 项目执行过程控制不严格
根据科研机构内部的科技绩效考核规定, 科研机构一般按照科研项目的经费和项目的数量多少进行考核。对于项目的申报、立项, 一般有组织技术委员会 ( 或专家组) 进行评审后上报, 但项目立项后, 对项目执行过程缺乏必要的监控管理或管理不到位, 除了应对项目下达单位检查外, 单位基本没有中期检查或仅停留在形式检查上。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质量等问题均不了解, 仅仅通过口头提醒的方式提醒项目负责人, 缺乏有效的控制, 具体的项目实施工作基本依靠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的自我约束。常常造成一些科研项目草草结题, 研究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些科研项目甚至出现延期现象。
3. 3 科研经费监管吃力, 无法按照预算直观有效管控
目前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的经费由科技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监管。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开支审核管理, 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开支核算管理。即每一笔经费的开支, 先由科技管理部门确认从哪个课题走, 从该课题的哪个经费来源走, 是否符合上级预算要求等。财务部门则负责核实经费的单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核实金额是否有出入等, 但对金额是否符合总体项目预算并没有进行单独的核算。由于科技管理部门对于税收、借冲手续等财务内容的不熟悉, 存在科技管理部门的经费往来数据与财务数据不完全匹配的问题, 常常在做项目决算时, 需要项目组、科技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三方核实, 经费的管理工作显得繁琐也容易出错。此外, 科技管理部门相对重视科研项目本身, 财务部门一般不掌握项目完整的基础动态信息, 有时候没有及时向科研管理部门通报经费使用及支出存在的问题, 存在部门项目已经接近验收期限, 但经费还未使用完毕的情况, 间接使科研项目的日常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无法实现项目进度和经费的相互控制。
4 构建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的新模式
4. 1 加强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的顶层设计并对研究方向进行科学的布局与规划, 建立科研项目执行过程质量评估制度, 引进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平台
为了提高机构科研项目的质量与水平, 科研机构大都设有各专业总工或是技术委员会, 可每年定期提前组织机构内部人员提出一些研发设想, 通过座谈、学术交流、竞争筛选等模式, 制定出来年或未来3 年内的主导研发方向。并初步制定出项目的研究目标、技术路线、研究思路与实施方案, 择机按不同级别向上级部门申报。
积极开展中期检查工作, 鉴于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繁杂的特点, 可选取一些重点项目, 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按专业组织机构技术委员会, 对照项目的研究进度计划和研究目标, 听取项目组的情况汇报, 并给出意见与建议。针对未按期完成相应研究任务的项目, 应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确实因为技术研究难题无法按期完成的, 必要时提前向上级提交延期申请, 或实施项目中止。
借助现代化管理思路, 引进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平台, 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搭建科技管理人员与项目组成员、以及项目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
4. 2 对于上级下达的重点项目, 严把研究进度计划关, 及时监控项目研究进度
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 根据来源的不同、合作对象的不同, 项目对进度计划的监控松紧程度有所不同, 项目执行情况实行“一刀切”的方式, 很可能导致加重课题组工作量。因此, 可以根据不同项目来源, 对于上级部门管控较严的项目, 选为重点监控项目, 建立科研项目进度情况季报制度, 而其他项目则定为一般类监控项目, 建立科研项目进度情况半年报制度 ( 或者年报制度) 。科技管理部门将科研项目的季报信息 ( 半年报、年报) 信息与各项目的进度计划信息进行对比, 对项目研究进展滞后的, 采取必要的提醒、督促等措施, 及时监控项目研究进度。
4. 3 不断完善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制度, 借助信息化平台管理, 直观有效监管经费开支
科研项目的经费是所有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也是管理的难点。科研项目的经费来源种类繁多, 既有来自政府的上级拨款, 也有来自合作单位的横向经费, 某些机构还有针对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给予内部科技经费资助, 不同来源均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松紧程度。科研经费管理一般采用科技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双部门审批机制, 因此必须加强两个部门以及与项目组成员的联络与沟通, 除了要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外,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 通过信息化平台的管理, 为科技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项目组成员建立起一个直观有效的监管平台, 科技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项目组成员均可在此平台进行经费的申请、审批以及查询等工作, 并能够将项目的进度控制与经费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结合进度与经费管理的综合性平台。
5 结语
科研项目管理流程 篇5
二、科研项目确定
1、经局领导批准下达科研项目计划
2、承担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方案
3、市水务局组织专家对承担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方案进行技术论证
4、承担单位根据专家技术论证意见修改形成项目计划任务书
5、市水务局与承担单位签订合同
一、科研项目征集
1、根据“十一五”重点市水务局经调研、征集并听取专家意见提出科研发展方向
2、市水务局科研信息发布1网上发布“十一五”重大科研规划2下达一般科研方向指导性文件
3、各单位申报项目
4、市水务局组织有关部门初审形成申报科研项目清单
三、科研项目实施
1、局科技处、计财处按合同确定检查计划
2、承担单位按合同节点填写检查表
3、根据合同判断是否应有阶段成果如有则报市水务局组织中途评估否则按照合同节点目标进行检查
4、局科技处、计财处根据中途检查结果确定1检查合格进入下阶段研究2检查不合格报市水务局确定是否中止研究。
若不中止则通知承担单位制定纠偏计划并由科技处组织专家对纠偏计划论证承担单位按照纠偏计划进行下阶段研究。
若中止研究则通知承担单位中止研究并进行项目总结。
四、科研项目验收及推广应用
1、局科技处、计财处根据合同及中途检查结果确定项目应完成时间通知承担单位和推进单位准备验收。
2、初审验收材料合格后报市水务局。
3、市水务局组织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验收。
4、验收通过则由市水务局、承担单位、应用单位共同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否则承担单位根据验收专家意见修改研究成果重新验收。
5、验收通过进行成果登记。
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管理 篇6
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管理相比于企业经费内部控制管理,存在较多的不同点,首要的不同点在于:财政科研项目是国家级科研经费重点控制项目,对财政科研经费的内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将对财政科研经费内控管理的环境、综合预算内控管理以及财务内控管理进行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实现民族长盛久安,国家持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科技研发经费支出保持了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财政科研项目作为我国科技攻关的项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科研项目攻关过程中,少不了项目经费的支持,而要保证我国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的稳定支持,就需要加强对项目经费的内控管理。加强科研经费监管,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已经成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和科研经费使用单位共同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挑战。鉴于此,本文对“关于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管理”进行探讨意义重大。
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管理环境
对于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管理环境来说,主要分为宏观内控管理环境和微观内控管理环境。下面重点对这两个方面的管理环境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
宏观内控管理环境分析。为了加强对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的内控管理,我国财政部门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从《规范》中可以看出,我国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的内控管理具有较强的行业色彩,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我国其它部门制定的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管理方法与上述《规范》中的内容基本一致,但是各部门对于经费管理的要求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财政部门的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管理中,一些科研项目的批复时间相对较长,批复工作相对滞后。这一情况的存在延缓了科研项目的进度,造成科研项目无法按照科研计划进行。
微观内控管理环境分析。微观内控环境指的就是科研单位内部环境,良好的科研内部环境,是保障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科研单位内部环境包括:科研项目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以及职权分配结构等。在内部环境中,保证科研项目领导层的项目经费内控管理意识,形成良好的项目经费内控管理意识,是做好项目经费内控管理工作的基础。但是在科研单位内部,科研人员往往秉持着“自己项目自己管的”传统项目研究观念,这一研究观念与项目经费内控管理极不协调,常常造成一些科研项目使用的经费多,产出的科研成果少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科研人员以及科研单位领导需要注重科研项目经费的内控管理,形成良好的经费内控管理文化。
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的综合预算内控管理
项目经费综合预算内控环境。在项目科研经费的预算中,存在单位预算与国家财政预算时间不一致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造成单位预算年度的实际执行期只有7个月,使单位的一些科研项目由于经费预算问题而不得不拖延。当前,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由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政策规定单位不同的科研项目经费不能由预算的专项资金垫付。这就造成科研项目在一月份至四月份没有资金预算,而到了年底,项目的资金亏空将会越来越大。对于这一问题,单位需要将其考虑到科研经费年度预算的影响因素当中,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科研项目业务活动经济分析。在科研项目综合预算的管理中,需要对科研项目业务活动进行分析。科研项目本身具有科研周期长、研究复杂度高等特点,在科研中还存在较多的不可预见性因素。在科研活动中,科研工作量较难估计,在科研项目立项的过程中,也无法精确的预估项目的投资,并且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干扰,造成预算的上升。这些情况的存在,造成单位预算难以实施。因此,在科研项目业务活动开展前,需要对深入分析项目业务活动的经济内容,明确项目业务经济活动与单位整体业务经济的关联,从而加强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的综合预算内控管理。
完善项目经费综合预算内控体系。在项目经费综合预算内控体系的建设中,首先需要保证财政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其次,需要加强预算执行综合内控管理;最后,还需要提升单位的预算内控管理能力。项目经费内控管理部门需要对单位的经济状况,项目的经费需求以及项目经费的管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基于此,进行科学的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同时,还要加强对项目立项的内控管理,对不同科研项目的特点进行研究,同时加强和与单位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从而保证编制项目综合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加强预算执行综合内控管理,需要将预算执行责任落实到各部门与各责任人身上,并制定相应的管控制度,将此制度作为部门与责任人年度考核的依据。项目经费综合预算内控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加强预算内控管理应变能力的培养。预算内控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完善单位的反馈机制,提升反馈机制的反馈能力。在遇到突发事件时,通过反馈机制,单位财务人员可以迅速得到反馈,并对事件的影响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财政科研项目经费财务内控管理
建立财务内控管理系统。建立财务内控管理系统,是做好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建立财务内控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内控管理工作的效率,使项目经费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同时,还可以满足日常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财务内控管理系统的建设中,通过相应软件的结合,可以将经费管理工作细化,加快对项目经费的审批,提高经费账务报销的效率,以此,加强对项目经费财务的内控管理。
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财务人员作为科研项目经费财务内控管理的人员基础,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在科研项目经费财务内控管理中,需要重视人力資源的建设,加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在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在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财务人员道德素质的培养。此外,财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强化对科研人员在财务业务方面的培训,科研人员要了解相关财务知识,避免发生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同时,科研人员也要经常与财务人员沟通,及时了解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财务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把关,提前介入,主动与科研人员沟通与联系,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踪管理,积极地参与到科研项目预算日常管理的全过程。
项目经费的事前控制。财政项目科研经费来源于财政部门拨款,在项目经费使用前,需要对项目经费的使用制定相应的使用计划,从而防止违法挪用项目经费的情况出现。在项目经费的事前控制中,科研单位对项目资金,需要按照相应的合同,经过严格的审批才能使用。对于科研项目中,人员费以及其它各类费用,由单位进行统一安排。在科研项目中产生的办公费,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从项目经费中抽出一部分使用。
费用报销的内部控制。在科研项目中,对需要报销的项目经费要进行内部控制。首先,需要设立专项资金,相关项目的费用由专项资金报销。在专项资金的报销中,需要设定相应的报销指标,防止出现报销费用大额超支的情况。在费用报销的内部控制中,需要关注到项目费用的整体相关性,对重点费用报销项目进行检查,保证重点报销项目经费在预算范围内。
科研项目库 篇7
一、关于高职院校科研项目库概念的建立
高职院校在全国高校中占有半壁江山, 其科研工作同样也占有重要地位。高职院校大力开展科研工作, 既是培养高等专门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 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明确高职院校科研的定位和发展战略, 发挥高职院校科研在技术、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确保高职院校科研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是高职院校办学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就是要主动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 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科研项目库就是高职院校根据社会需要, 特别是行业实践中的技术难点问题整理而成的, 具有指南性质并能对科研工作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库系统。它是模式化的研究思路;它是行业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引导方向;是科研管理部门规范化和专业化管理的需要;是实现校企合作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需要。
1.高职院校科研项目库建设的特点
其特点主要为:系统性、规范性、前瞻性和长久性。系统性就是项目库的建立必须要分门别类, 对行业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而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规范性是指一个企业从筹建、运行到分立、撤并, 从运行中的物质供应、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 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流程、每个岗位, 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定和标准。前瞻性就是把研究对象选定好, 研究方式预定好, 在这些条件下, 去做追踪研究, 最后在原定计划的时间内做出评估, 把符合原来设计方法的所有例子都列入统计 (不是只选有效的来统计) , 全部结果都要呈现出, 注重对象的牵连性、影响性、可发展性的把握。长久性就是项目库中的项目具有永久研究的必要,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否则我们的项目库建设就没有活力。
2.高职院校项目库的来源
项目库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素材作为支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技术推广和产业推进的义务, 所以我们的科研项目库必须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因此项目库的来源主要有:企业实践;行业专家的技术经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典籍;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指南等。
行业高职院校中企业的技术难题和期待解决的技术攻关项目是项目库建设的重要来源。作为行业高职院校, 应及时了解本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难题, 因此企业需要解决技术难关的资料是项目库的主要来源。但是不同级别的企业和不同主营业务的企业所站的高度不一样, 关注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不一样, 因此必须与各级各类企业加强交流, 进而获取科研项目库的相关资料。获取方式主要有:走访企业向企业专家征集相关的技术难题, 然后进行整理提炼;向企业技术人员发放项目征集表, 由他们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专业课教师下现场挂职实践工作过程中发现和整理科研项目。
行业专家长期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或者在本行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推广工作, 对本行业的现实情况了如指掌, 能够对本行业的行业标准、行业分支的研究方向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做出较为精准的判断。他们对于行业的存在问题以及未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都会提出高屋建瓴的意见, 所以由他们对项目库的建设进行必要的整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建筑行业为例, 从规划设计到工程预算、决算, 从施工到维护保养以及质量检测都会有一个系统地罗列要研究的主要重难点问题以及基本的研究思路, 这就是项目库建设的基本资料来源。这一部分应该是最为直接的资料, 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在从事着这样的研究工作。另外必须对本行业的几乎所有的研究方向都有所涉猎, 必要时需要对行业专家进行必要的专业访问、问卷征签, 或者开通各种渠道与他们有效沟通。
由于精力的限制, 任何人都不可能事事通晓, 所以要求我们必要时对于自身研究领域不能涵盖的方面要通过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进行了解。不管是技术改造、产品开发还是系统更新, 都要及时地了解国际国内的相关情况, 及时对专家提供的项目库进行补充, 这有助于及时把握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供需变化引起的技术更新问题, 也能使不同专业的人系统了解和熟悉各专业发展的情况, 从而进一步开展好综合性的研究工作。
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指南多数是在经过系列论证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获得的, 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科研项目库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但是这些指南仅仅是项目归类的提纲, 需要根据这个提纲衍生出具体的项目, 这些项目也将是本地区科研工作的重点, 也是科研成果开展技术服务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路径。国家级项目的项目指南、省级项目的指南、市级项目的项目指南以及各种行业分管部门的指南都会根据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所以也是及时更新项目库的重要指导。项目库中的因此而抽出的项目应该作为招标和重点扶持或支持的项目。
3.科研项目库建设的基本途径与注意事项
项目库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必须集中多方面的力量和智慧完成这一工作。首先建立必要的领导机构或者协调中心非常关键。其次组织编写项目库需要的相关素材需要发动学院乃至方方面面的关系搜集, 包括本校研究人员的文献查阅等。第三要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必要的整理规划, 优化出大类和小类, 对于暂时没有具体项目作为支撑的也要留有空缺。最后根据设定的基础路线完善项目的技术论证和修订等工作。另外就是项目库建成后的管理、更新和应用。
通过校企合作联系行业的企事业单位, 收集大量的项目库的资料然后分级分类、具体细化后以项目的形式向全院教职工进行招标。要求投标者必须是团队研究, 分不同的专业方向共同开发利用;另外要求招标科研课题要依托科研平台, 对于没有科研平台依托的课题一般不予认定为重点课题;参与招标课题的负责人必须有承担相关课题研究的经历, 否则对于其是否能承担课题需要进行充分论证后方能确定;招标课题必须是经费单列[1] , 过程控制和中期考核严格按照纵向项目的管理办法执行, 发现不能按期保质保量完成的项目, 立即终止项目的经费支持;招标项目完成必须进行不低于省级的鉴定, 不能承诺以上要求的招标项目不能立项。招标项目主持人应由具有团结合作精神, 善于协调和专业研究成绩卓著的人员担任。要加强项目库管理, 主要包括及时充实、更新, 及时通过分类文献查询, 已完成的要及时给以标注, 避免进行不必要的重复研究。
二、项目库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通过项目储备库的建设, 开发更多、更好的项目, 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储备好来年的实施项目, 这对于以项目研究带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建立科研创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普遍存在着项目储备资料不足;项目类别不够齐全, 能真正推广应用的项目少;项目库管理较粗放, 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 已实施的或条件发生变化的项目不能及时更新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2,3] :
第一, 提高重视程度。
要提高办学水平, 需以项目论证研究为载体, 这是提高科研绩效和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和对外技术服务的重要基础。因此要高度重视项目库的基础性作用, 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 把项目库建设放在与其地位和作用相称的位置上。今天的开发储备项目, 就是明天的科研工作要完成建设的项目。
第二, 项目库建设规范化管理。
项目库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其他部分一样, 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有关项目建设方面我们必须出台制度化的管理文件, 对项目库建设提出原则要求, 而且要有具体的操作规定, 以便于落实。在项目管理制度体系里, 增加项目库建立
《江苏高教》杂志严正声明
最近, 一些不法分子设立网站, 打着《江苏高教》驻某地办事处等旗号, 开设所谓的《江苏高教》电子投稿信箱和咨询电话, 进行诈骗。
对此, 本刊严正声明:
1.本刊从未在本编辑部以外设立任何办事处;也从未与任何中介机构和个人有过稿件的组织、刊发的合作。
2.本刊只接受书面纸质投稿, 不接受电子文本投稿。
希望广大作者提高警惕, 严防上当受骗;一旦发现有类似诈骗现象, 请及时向本刊举报。对不法分子损害本刊权益的行径, 本刊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江苏高教》地址: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A楼;邮编:210036
《江苏高教》电话:025-86275630, 86275738, 86275740, 86275798
制度, 并借鉴国内外经验, 结合本校实际, 出台《项目库管理办法》, 对项目库建设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推动项目库开发储备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第三, 落实项目库建设的责任机制。
建立一个统一完善的项目库, 是推进项目科研的有效保障。学院设立一个项目总库, 总库下面有若干分库, 总库项目来源于各分库。开发足够的、达到入库要求的项目储备库,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需发挥各方力量。因此, 对项目库建设任务, 学院领导应真正重视, 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建设和管理。同时, 为了调动二级学院和科研院所建库的积极性, 必要时实行奖励制, 如对工作任务完成得好的通报表彰, 评选优秀项目, 对入库项目实行奖励等。
第四, 完善项目库功能。
项目库处于项目建设过程的前端, 其功能设置要围绕项目建设的目的, 尽可能满足后端的需要。功能不全或体系缺失, 极易造成项目库与项目研究脱节, 降低项目库的功效。项目库要将储备项目按行业分类设置子库, 以便于掌握和调整行业项目之间的比例。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为重点, 带动各类项目协调推进。为循序渐进推进项目建设, 动态掌握项目进度, 可以根据项目成熟度, 分别建立四个子库:意向项目库、备建项目库、在建项目库、建成项目库。
第五, 采用多种方式开发项目。
解决项目储备不足问题, 根本方法是加大项目开发力度, 实际操作上要采用多种方式:各级纵向课题的申报指南的汇总, 科技与产业处负责承担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专业课教师和企业专家协助, 对项目建议书中技术含量较高的部分, 如生产、工艺、财务分析, 进行协助分析;委托专业研究机构进行项目库的征集和梳理;公开征集广大教职员工筹备项目库的资料, 少数项目设置向全社会公开征集, 对录用的项目给提供者适当的奖励;发挥企业力量收集项目库资料, 由企业编制项目建议书或由企业委托专业队伍编制可研报告, 这类项目库资料最具有社会服务的针对性。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必须充分发挥其在项目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引导企业树立主体意识, 增强投入项目库建设的积极性。
第六, 加大重大项目特别是招标项目的储备。
逐步提高年度重大项目建设的实施率, 需要加快重大项目的储备。重大产业项目的开发储备, 要以学院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纽带。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协力共建才能真正完成招标项目的入库任务。
第七, 充分发挥项目库的作用。
项目库的建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一旦建设成功, 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 克服项目库与项目建设“两张皮”现象, 极力避免两者脱节, 加大两者的结合度。首先坚持规划先行。储备项目均要符合规划要求, 以规划为项目开发依据, 以规划为项目库建设的基本前提, 避免储备项目与规划脱节;其次要加强前期工作。按规划建设时序, 推进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由概念项目到项目建议书再到可研报告, 以至到初步设计, 循序渐进, 依次展开, 不断提高工作深度, 把前期工作进度与储备项目深度紧密结合起来;第三优选储备项目。每年对储备项目进行一次优选。从学院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要等方面入手, 优选出当年优先安排的重大项目, 及时列入年度立项指南计划, 以提高项目储备与项目建设的结合度;第四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储备项目付之实施的关健之一, 是落实人力和财力的投入。要积极向外推介储备项目, 采用招投标和组建科研团队的方式集中攻坚, 加强必要的宣传以实现项目库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严把项目立项关[J]中国财政, 2008, (11) .
[2]许可.加强项目库质量建设,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21) .
科研项目库 篇8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财务管理
1 科研项目管理遇到的问题
1.1 科研项目预算管理遇到的问题
1.1.1 预算编制过细,科研人员抱怨不已。
随着新预算法的实施,项目经费的整合与变革,项目预算的编制要求越来越细。有时甚至要求做到每一分钱都要有标准、要每一项活动有详细的计划,科学家们对预算编制的各种细节抱怨不已,认为如果能够预算到两年甚至三年的支出情况,并且不发生改变的话,这是不可思议的。
1.1.2 预算编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大。
过细的预算除了受抨击之外,它也等同于虚设,没有了该有的约束力,在财务管理和验收时也没有参考价值,这也等于做预算时所耗费的巨大时间精力等同于白白浪费。众所周知,科研工作并不是按部就班的常规活动,源头创新主要是思想的创新,科研项目主持人创新性的思想和研究路径设计是最可贵的。因此,与一般的建设项目不同,科研项目成本或支出预算不仅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存在很难量化的问题。
1.2 项目财务管理遇到的问题
1.2.1财务管理对项目的差异性特点考虑不够。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部门是管理的单位的全部财务,每个单位会有几百个课题,因此单位的财务管理办法和规定主要针对项目的管理规定中的共性规定。项目的差异性规定,财务部门不会细化。同时,财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编制部门预算和决算,参考的规定也是财务法律法规,因此财务数据的项目性特征不明显。在财务管理上,各个科研项目可以做到单独核算,但是具体到每个项目上,对细节的控制,比如对项目具体规定和项目预算的约束上,没有控制。
1.2.2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信息化程度较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及费用控制,并定期与财务部门的相关账务进行核对。财务部门虽然开展了会计电算化进行项目预算和会计核算的财务工作。但是,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没有在同一网络化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换,从而造成了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严重脱节的现象。结果是科研经费的管理过于宽松,疏于监管,甚至完全由项目负责人个人支配,或者过于苛刻、死板,缺乏灵活性与可操作性。
1.3 项目决算遇到的问题
科研项目财务决算报告是课题经费使用的客观反映,也是课题经费财务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各课题承担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好年度决算编报的各项工作。
1.3.1 项目决算责任承担模糊。
国发【2014】11号文明确规定: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做好总结,编制项目决算。经费管理部门在年度决算编制通知中也会提到:课题承担单位是课题经费年度财务决算的编报主体。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要会同课题负责人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做到账表一致、账实相符。虽然规定是项目承担单位,但实际执行时,财务部门一般不会主动承担编制项目决算的工作,因为财务人员的工作太多,不会主动去揽这份工作。最后一般是某个不知道预算编制也不知道财务管理的课题组某成员,所以他做出的决算数据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1.3.2 课题管理和结题时项目决算的约束性不大。
目前,经费管理部门一般是要求课题组每年上报当年决算表。课题结题财务验收时,编制项目决算表,而且这个决算表一般由会计师事务所编制。虽然规定,财务验收通不过,项目验收就通不过,但是项目组成员或者会计师事务所是项目组的或者外聘的,编制决算时肯定以项目通过验收为目的。不管采取什么样的调整措施,只要能编制出他们需要的决算表,就可以。
1.3.3 项目决算编制的人为性因素较多。
项目决算编制时没有功能分类科目和经济分类科目的对应关系指导,因此大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财务数据归到相应的决算科目中,即使有不合理的之处,他们也会通过这次转化,变为合理,至少是临时合理。而课题验收时,项目组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编制决算时,为了帮助项目组通过课题验收,他们一般都会要求项目组把不合理的支出调账,从而报出的决算是经过修饰的,经过二次加工的数据,其数据的客观性不强。
2 科技项目管理问题解决思路
2.1 适当放松预算编制细节性规定,提高项目决算的约束性
适当放松科技项目预算编制的细节性规定,稍微粗放项目预算,科研项目财务决算报告是课题经费使用的客观反映,也是课题经费财务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决算是项目经费的真实反映,这个数据应该是最原始的,最客观的。目前,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数据是最原始的,最客观的。因为它是项目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反映,也反映了项目负责人的管理理念。财务的任务是将经济活动载入历史,而且这个历史一旦写入,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这是财务人员的底线,也是财务人员的职业操守。
2.2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信息化水平
科研项目一旦批复,项目预算就已经确定,后面任何的变动都需要以预算变动的形式进行反映。科研项目的管理要想细化,按照项目大类进行管理,就必须减少财务人员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提高财务人员基础工作的效率,解放财务人员的工作时间,让财务人员提高审核的层次,从而提高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项目预算的约束力和财务人员的高水平管理都需要较高的信息化水平来实现,因此,只有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科研项目的管理才能上升一个层次。
2.3 减少财务数据转化为决算数据的人为性操作
科研项目库 篇9
1 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1.1 建设总目标
PMIS建设的总目标是将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应用于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 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整合管理, 从而提升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同时建立科研项目基础数据库, 完善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资源, 为全面实现科研项目文件无纸化、科研文件签批网络化奠定基础。同时以此为契机, 着手开展电子数据资源的分析与汇总, 对科研项目进行横向 (按照部门) 、纵向 (按照年度) 对比, 为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措施和制度提供“实验基地”, 为研究所领导进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1.2 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作者所在单位是公安部直属的综合性大型研究所, 从事公共安全行业相关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多年来始终坚持服务公安业务、服务公安一线、服务社会公共安全的宗旨, 坚持走为公安业务部门和社会公共安全领域提供产品、系统解决方案, 工程实施和技术支撑服务之路。科研项目是科研院所能够持续发展的核心业务, 而高质量的科研项目管理是研究所能够保持生命力的有力保障。
立足研究所的科研工作、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能, PMIS应覆盖所有科研项目的各个环节, 包括项目的计划、人员、预算、质量、技术成果等, 并能够初步实现项目的全过程监控与管理。
1.3 系统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1) 满足灵活多变的检索方式。项目信息是项目过程管理的灵魂, 如果该系统不能灵活地进行查询与检索, 就无法为项目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本系统建成后应可按照不同类别进行纵向、横向的查询、检索以及信息汇总。 (2) 简单易用的操作方式, 突出人性化要求。系统应着重于项目管理的实际业务, 操作贴近实际, 简单易用, 无需繁复的培训和记忆。 (3) 方便快捷的导入导出功能。研究所科研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编制大量的, 包括项目信息统计报表在内的文档。因此, 系统的各个模块均应具备导入导出的功能, 以便于为项目管理的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 为后续的数据积累提供真实有效的素材。 (4) 系统需要具有较高的安全等级。研究所是公安部直属的研究所, 其中承担的一部分项目涉及国家秘密, 因而该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安全等级。 (5) 兼容研究所已建成业务系统的文件格式。目前, 研究所内部已独立运行的系统有所级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 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流动和不同部门资源的互通共享, 需要兼容已有系统的相关文件格式。
2 完善系统建设、推动系统应用的意见和建议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真正能够落地并起到实际作用, 不仅仅取决于软件开发的优劣, 更关键的因素是在系统之外的软环境, 如何能够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 搬开使用障碍门前的第一块砖, 至关重要。从实践过程中发现, 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有效应用。
2.1 要紧紧围绕核心业务开展功能设计, 杜绝给系统建设项目“镀金”
PMIS系统设计的核心就是解决如何管项目的问题, 因此在此之外的其他功能都属于项目任务范围的蔓延。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确实要下大力气做好现有管理职能的梳理, 既不能一味的将现有的业务流程搬到系统上, 也不能理由现有的MIS系统直接照猫画虎, 而是应该立足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 去粗取精、删繁就简, 只有这样才能让系统的使用者愿意使用。
2.2 与系统匹配的管理制度是系统生命力的保护伞、助推剂
多年来, 研究所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并与财务、资产、产品生产等相关制度一起形成了完整的科研、生产、服务体系。但是, 为了促进PMIS系统的应用, 应该同步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修订, 以使其能够配合系统的使用, 使科研管理的效用最大化。举例而言, 在科研项目的管理办法中应该涵盖对系统的使用要求, 并明确提出奖惩措施。与此同时在于科研项目相关的奖励和人事晋升等方面, 也必须以系统内的信息为评价依据, 方能从根本上促进系统的应用。
2.3 坚持以人为本, 以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为系统建设的出发点
科研人员是科技活动的核心驱动力, 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前期需求分析和系统架构设计上不仅应重视上层领导的指导意见, 还应该充分考虑最广泛的使用者, 即基层科研人员的使用习惯和实际需求, 在各个子系统的具体开发、在用户界面的设计的细节上, 不能只考虑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和使用习惯, 而是应该换位思考, 多征求科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反复试用、改进, 才能保证使用者愿意用、长期用, 最终推进科研管理信息化。
2.4“少说话、多使用”, 避免PMIS进入越改越难用的“死循环”
PMIS项目通常在正式上线后, 需要开发公司派员驻场测试及维护, 在试运行期间, 由于缺乏大规模的实际试用, 测试和发现的问题是非常有限的。一旦正式上线, 系统维护方将会遇到大量的使用问题。通常情况下, 开发公司对于用户上报的问题是来者不拒、来了就改, 对于实际用户而言, 可能短期内解决了当前的问题, 但是随着频繁的改动, 系统往往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甚至之前正常的功能出现问题。因此, 在对系统进行调整, 对软件进行更新时, 系统使用方一定要慎重提出修改意见, 而且系统的改进一定要分阶段进行, 保证系统能够有效、文档的运行。
3 结束语
科研项目是研究所发展的核心动力, 提高科研管理的质量是保证项目成功率的必要条件, 如何建立有效、可行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科研院所科研项目质量的必由之路。因此, 不能仅仅停留在系统建设层面, 更要深入到系统的应用层面, 充分争取上层领导对科研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视, 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使用科研管理系统的积极性, 重视系统的维护、确保数据的鲜活性, 才能真正提升科研管理的水平、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左丽娟, 刘欣然.浅谈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及其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张清林, 李继宝, 等.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0.
[3]胡景荣.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构建的研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科研项目量化评审思路 篇10
评审是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的重要活动, 根据GJB9001B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科研项目进行转阶段时, 都要进行阶段评审, 阶段评审是为了对前一阶段的产品和成果进行评价, 以确定是否具备转阶段条件, 或确定其技术状态 (如鉴定/定型评审) , 并对前一阶段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 减少流入到下一阶段的缺陷[1]。如果阶段评审未能有效地发现缺陷, 缺陷将遗留至下一个阶段, 大量统计数据表明:在后续阶段消除遗留的缺陷所需的成本将是前一阶段的10倍甚至几十倍, 缺陷越在后期暴露, 付出的代价越大。因此, 阶段评审是非常重要的, 提高阶段评审效果, 减少遗留缺陷数, 是降低科研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
为了提高科研项目评审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提出了量化评审的思路, 通过量化评审, 可有效引导评审专家关注评审内容, 提高评审的覆盖性和有效性, 获取研制阶段相关质量数据, 并为项目的量化管理和科研过程持续改进提供支持, 本文以方案阶段评审为例对量化评审的设计和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
1 评审现状
目前, 科研项目的评审主要采用函审和会议审查方式。函审主要用于预审, 即提前将评审材料发放给评审专家, 评审专家自行安排评审时间, 评审组长根据各评审专家反馈情况分析评审质量决定评审是否通过;会议审查则由评审组长组织评审会, 会上评审专家听取项目组做的专题报告、审阅相关技术文档、对前阶段工作及其产品进行质询, 最后讨论形成评审意见, 决定此次评审是否通过。这两种评审方式均为定性评审, 存在以下不足:
缺乏统一的评审标准。评审结论只有定性评审意见, 没有定量结论, 多个项目之间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进行质量区分, 仅从评审意见很难区分两个项目同阶段工作质量的高低。
评审内容的覆盖性难以保证。评审专家由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 评审专家的专业也许覆盖了被评对象/阶段所涉专业, 但是, 需评审的内容是否都覆盖了却难以保证, 因此, 需要有手段来确保评审专家把各个方面的内容都审核到了。
评审效果的有效性难以保证。评审的效果与评审时间的长短有关系, 如何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评审时间也是提升评审质量的一个关键, 目前科研项目评审均缺乏指导书, 评审专家的关注点取决于评审组组长的引导或各评审专家经验, 评审专家的关注点往往比较发散, 不能很好地发现评审对象/阶段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难以获取质量数据, 不利于过程的改进。根据GB/T 1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8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有效的决策应该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2], 因此, 研制过程的持续改进是建立在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础上的, 由于评审主要提供定性评审意见以及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用来进行质量分析的数据有限, 不利于找出研制阶段存在的问题, 因而, 研制过程的持续改进也就无的放失了。
2 量化评审意义
针对以上科研项目评审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提高评审效果, 实现对科研过程的持续改进, 引入量化评审的概念。量化评审就是通过对项目转阶段条件 (即应具备的状态和能力) 进行要素化提取, 并且进行条目化, 对每一个要素给出评判准则和权重, 据此制定量化评审表, 评审专家根据量化评审表对评审内容给出定量评价结果, 再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被评对象/阶段质量及存在问题, 作为转阶段的参考依据。目前, 量化评审在职称评定中用得比较普遍, 但在科研项目中极少使用。
科研项目量化评审有如下好处:
一是统一了评审标准, 有利于项目间质量比较。量化评审要素, 既明确了被评审对象/阶段通过评审所应具备的条件, 同时也为评审专家提供了一种相对准确的“尺子”, 缩小对评审要素理解上的误差, 让评审专家拿着相同的“尺子”去评价评审对象/阶段, 保证各项目之间评审标准的一致性。在评审标准一致的情况下, 可体现各科研项目同阶段之间质量的差异[3]。
二是可以规范评审行为, 为评审管理乃至项目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创造条件。量化评审要素是结合科研项目各研制阶段特点的, 不但有定性的要求, 还有定量的要求, 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对评审要素理解的随意性, 实现对评审要素理解、掌握趋于共同性[3]。
三是为评审专家提供导向, 有利于提高评审效率。通过向评审专家提供覆盖转阶段应具备各要素的量化评审表, 可以有效地引导评审专家关注此次评审的重点, 提高评审的有效性。
四是为量化管理提供支撑, 有利于过程持续改进。通过对量化评审的结果进行分析, 采用六西格玛方法, 利用统计学原理, 可以找出影响各阶段质量的潜在原因和关键因子, 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并加以控制, 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 量化评审实施方法
科研项目量化评审的关键点是针对不同阶段的评审进行量化评审要素提取和各评审要素评价准则及权重的确定, 可借鉴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各评审要素, 并对各项评审要素进行权重分配, 将定性评价转为定量评价[4], 其输出结果是量化评审表。不同项目之间同一阶段评审所关注的内容是相同的, 同一项目不同阶段评审所关注的内容是不同的, 因此, 可以考虑针对典型科研项目不同研制阶段进行不同的量化评审表设计, 设计出来的量化评审表具有普适性, 可适合其他同类型科研项目。
下面以某项目方案阶段量化评审为例描述量化评审的设计与实施方法:
(1) 分析被评对象/阶段的评审要求、评审内容和评审材料
方案阶段评审要求如下:按照研制总要求、研制合同等对被审系统的设计要求和设计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 对研制单位优选的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可行性、经济性、保障性和适用性进行评审。重点审查设计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并对研制方案中的薄弱环节, 提出改进建议, 加速研制方案的成熟, 降低决策风险。
方案阶段评审主要内容:技术方案设计情况、技术方案论证情况、六性设计情况、项目管理情况等。
方案阶段评审主要材料:技术方案、技术方案论证报告、项目开发计划、配置管理计划、质量保证大纲、标准化大纲等。
(2) 根据被评对象/阶段的评审要求、评审内容和评审材料等抽取出评审要素, 并对各评审要素给出评价准则和权重, 按表1样式构建量化评审表, 将评审要素、评审准则和权重填入表1中。评审要素、评价准则以及权重可以在评审实践中逐步完善。权重合计建议采用百分制, 以利于统计分析。
(3) 评审时, 各评审专家按表1进行量化评审。针对各评审要素, 参照评价准则, 在“评价”一列给出具体分值, “问题与建议”一列填写评审问题与建议。
(4) 评审后, 对各评审专家的量化评审结果和评审问题与建议进行收集整理, 对量化评审数据以及问题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度量, 分析被评项目方案阶段质量、存在问题, 作为方案阶段质量的参考依据。
(5) 针对分析结果, 采取相应措施对方案阶段存在问题进行改进, 提高过程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以方案阶段量化评审为例描述了科研项目量化评审的设计与实施方法, 依此类推可以相应设计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等阶段的量化评审。量化评审不仅仅可以统一评审标准、提高评审的效率, 获取量化数据以分析被评对象/阶段的质量问题, 其量化评审表还可以指导研制过程中的技术设计工作, 技术设计人员可参照量化评审表比照检查相应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否到位, 以减少遗留到评审时的缺陷数。另外, 评审组织者还可参照此量化评审表确定应邀请的各方面的专家, 确保专家对评审内容的覆盖性。对量化评审结果的分析有助于科研过程的持续改进, 量化评审将是科研项目阶段评审的一个发展趋势。
摘要:评审是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的重要活动, 本文通过分析科研项目定性评审的现状及不足, 提出了科研项目量化评审的思路, 并以方案阶段量化评审为例给出了量化评审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阶段评审,量化评审,科研项目,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GJB9001B-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
[2]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S].
[3]成银生, 赵庆晗.关于量化评审条件问题的探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J], 1997, 18 (2) :30-32.
中日游泳项目科研攻关的现状分析 篇11
摘 要 科研攻关作为游泳项目运动员辅助提升自己运动水平的主要方法,也是实践创新的主要途径。在亚洲泳坛,中国和日本一直是两大对手,本文就通过调查资料及走访日本留学回来的专家,对中日游泳项目科研攻关做分析,调查发现我国游泳项目科研方面较日本还是有一定差距。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竞技游泳 科研攻关
游泳项目做为奥运科研攻关项目,一直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体育科研攻关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训练活动,而且是具有很强的目的针对性的。这些体育科研成果会得到教练员和运动员认可和重视,科研的结果运用到练习训练当中,无论是对教练员训练手段的辅助还是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恢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游泳是最基础的竞技体育项目,也是最能体现科研成果的项目。当年中国游泳的崛起就得益于引进先进技术手段。但同时还有不少中国运动员因大强度的训练造成损伤。齐晖在世锦赛前一直在“低压氧舱”进行高强度训练,可训练完之后却总感觉累,只能拖着疲惫的身体进行比赛,成绩自然不理想,因为这种原因才造成了中国男子游泳军团这种境况。
正如张亚东所言:“我们对科研工作开始高度重视,希望科研医疗工作能在训练中发挥更大作用[1]。如今游泳不是一个依靠传统训练方式就能取得好成绩的项目,从训练科学到食物体系,再到赛场内外的科研支持,整个游泳科技都已经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
除此之外,国外在与游泳相关的科技研发方面屡有动作,像能减小水流阻力的泳衣以及逆水泳渠等等,而中国游泳大多时候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学习,很少有自主研发的东西。在技术保障、体能恢复的重要性日益重要的今天,我国的科研主要由国家出资,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无论是以前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还是最近开始比较流行的“有效训练”的原则,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多年来的训练经验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理论。曾经的国家游泳队总教练赵戈在日本取经之后说中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体制是过去几十年的历史造成的,不能适应中国将来发展的需要[2]。在科研环境方面,需要鼓励年轻人潜心钻研,而不是专营;在科研体制方面,需要引入以支持人为主的科研支持方式,而不是完全以项目为唯一选择。健康、健全的科研环境和科技体制并不难制定,关键是执行起来的阻力太大,与现行的潜规则格格不入。
由此可见,中国游泳的科研力量往往集中在攻克十几年前的技术难关上,缺乏自己创新,也是直接导致中国游泳落后的主因之一。
众所周知,世界各国的体育科研体制有集中、分散和两者结合这三种情况。
日本采用的是分散型的体育科研体制。分散型是一种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建立全国性或政府体育科研机构。他的科研工作均由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体育协会承担和完成的。另外,大专院校体育系科、医疗机构和研究单位也会相应的进行与之相关的科研课题的参与和研究。它是一般由学会负责科研的协调管理工作,并且定期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科研人员以及教练员召开专题或综合性科学报告会。以讲座和出版学术刊物的形式进行交流成果和分享经验。这一体制在较多的西方国家一直沿用。
日本游泳联盟科学委员会是日本泳联的下属机构,每周有一次科研、教练组人员和运动员的午餐会,每次有不同题目,学生和教练等都会被要求发言。但是近些年他们也逐步把科研和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开始在集训中心开展相对应的科研活动或筹建全国性体育科研机构来满足国内选手的参赛需求及科研攻关的目的。
2001年后,日本组织成立了体育科学学院,并设有专门的游泳教研室。除了教练员给予队员科学的训练、分析他们的每个技术动作外,还有情报人员负责收集他们主要对手的情报。有了高科技保驾护航,日本的科研实力可以从其设备看出来。例如其中科研人员开发帮助平井伯昌设计出一套游泳运动员的动作拍摄和分析系统,通过水下摄像机拍下运动员的动作,通过专用软件系统对运动员的身体位置、入水、划水、打水等动作逐一分析。日本选手就可以在这样强大的科研作为后盾的条件下可以更充分地备战各项大赛。
日本游泳科研队的强大还得益于庞大的大学资源。日本大学普遍有完备的游泳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体制,教练经验丰富,还有大量的科研投入,注重技术的实用性。大学的选拔时间是相对固定的这得益于大学校方对该项体育的重视程度,选拔开始与9月份于次年的5月份[3],时间是足够长的,在此期间还有很多的比赛。
在这种情况下,高水平的运动员连续作战的能力提高了,且始终能发挥成绩。在高校中,学习游泳专业或者对游泳有兴趣的学生是科研的主力军,多数导师都给学生分配任务,学生们利用学校拥有的完善的科研设施,对相关的课题进行科研,比如利用高速摄影机拍摄运动员的泳姿,做姿态的对比分析,在学校期间就锻炼出科研水平。
抽样调查日本游泳专业的硕士论文10篇有9篇是采用实验法,利用科研设备,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更符合实际,而同样我国的游泳硕士毕业论文,十篇中没有一篇是采用实验法,多数是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结论的可信度不如实验法。
综上所述,日本的游泳项目上科研攻关整体比我国要更加强大,不断引进国外新技术新理念的同时,自身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也是推动我国游泳项目更上一个台阶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亚东.游泳教练员张亚东谈训练理念[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2.
[2] 赵戈等.中国游泳小组赴日情况报告[J].游泳.2002.5.
[3] 王宏宇.来自大洋彼岸的声音[J].新体育.2006.5.
科研课题项目经费预算编制 篇12
一、编制科研课题项目经费预算的基本要求
1. 搞清楚科研活动的基本特点。
科研活动与一般生产、服务业活动的最大不同在于:科学研究属于创造性劳动, 是创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等探索未知的活动。与其他生产性、服务性劳动的最大区别在于:科学研究不允许重复, 不允许复制, 它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科学技术创新, 为了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只有切实了解了科研活动与其他生产、服务活动的不同特点, 才能在编制科研课题项目经费预算时把握方向, 使经费预算更符合科研业务活动的实际需要。
2. 必须充分理解科研课题项目的具体工作计划。
包括课题计划的周期, 科研路线与方法手段, 需要投入的科研人才组成, 物资设备需求。因为科研课题项目经费预算既不能像产品生产那样清晰地了解一个生产周期内要生产多少产品, 需投入多少原材料, 及辅料、燃料动力, 也不知需要使用那些厂房、设备。所以, 科研活动除人才投入可事前明确列入科研计划外, 其他钱和物的投入都是无法准确定量和定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 认真把握科研项目计划, 对编好经费预算就显得尤为重要。
3. 认真落实该项目实施前已经具备的物质资件。
也就是在开始准备课题项目投标或提出申请时, 需要认真清理承担该项目单位除科技人才外, 在物资设备方面已具备了那些条件, 包括新项目需要哪些物资设备, 本单位已经有哪些物资设备存量, 还需增添那些, 要做到件件落实。
二、编制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的基本原则
1. 实事求是。
不论编制何类型的财务预算都必须实事求是, 不能弄虚作假, 科研课题项目的经费也不例外。由于科学研究活动的特殊性, 编制好实事求是的经费预算难度相对要大得多。因为各项预算数据的取得难度相当大, 而且对各项需求很难找到可供参考的定额标准和数据, 很多消耗只能根据科研计划安排作为计算依据。所以要做到实事求是, 一切消耗从实际出发, 就要根据科研计划安排, 参照以往其他项目的消耗情况进行认真分析, 科学预测, 真正做好经费预算, 切实适应科研活动的需要。
2. 切实可行。
根据科研课题研究计划编制的经费预算必须符合财政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的编制要求, 必须正确的贯彻执行相关的财经法规与制度, 使经费预算经批准后在执行时不受其他方面的干扰, 从而保证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3. 节俭。
勤俭节约精神是做好各项财务工作应该认真贯彻执行的基本要求。在编制课题项目经费预算时要精打细算, 贯彻一切从简精神, 积极挖掘单位的经济潜力, 使经费预算既能满足科研活动的需要, 又能体现节俭的原则。
三、科研课题项目经费预算编制
1. 充分分析、研究科研课题研究计划提出的相关数据。
科研属于创新的业务活动, 它无比照物也无法找到相关消耗定额和相关费用标准用来作为编制预算的计算数据。在这样的情况下, 科研计划所提出的各项相关分析、测试、检查、检验、调查、考核等等相关要求, 就成为编制预算最可依据的相关财务信息的原始依据。因此, 在编制预算时, 就要充分地分析、研究这些数据, 作为预算编制最基础的核算依据。
2. 认真查找近似科研课题项目可供参考的历史数据。
科研活动虽然属于创新, 课题研究的对象各有不同, 但是在一个专业的科研单位, 会有一些近似研究路线的项目, 农业可以对这些历史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借鉴, 让经费预算编制尽可能地接近实际。
3. 充分挖掘本单位原有的科研资源潜力。
我国现有的科研机构, 多是组建多年的老单位, 在科研设施、设备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 在编制课题项目经费预算时, 要充分发掘这方面的潜力, 以较少的项目投资, 获取更大的效益。
4. 实行科研课题组 (室) 、科研管理、财务管理3部门的有机结合。
课题组最了解科研活动的实际需求, 科研管理部门掌握着科研活动的具体管理工作, 财务部门担负着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与监督, 要使课题组项目预算的编制真正做到切实可行, 需要课题组提供原始计算数据, 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相互协调, 财务部门按国家的有关财经法规制度, 共同研究、测算, 从而达成切实可行的项目经费预算方案, 以便报经批准后顺利执行。
5. 经费预算草案要广泛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