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项目管理论文(精选12篇)
农业科研项目管理论文 篇1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基建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不同于单独的施工管理, 它是对一个或多个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资金、工程进度、质量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协调和监控的过程。目前,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管理主要是针对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的监理, 对其本身的基本建设管理工作涉及还比较少, 如何适应大规模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要求, 加强基建项目建设管理, 是摆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结合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科城建设, 就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如何做好基本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等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思考。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科城建设是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成立后, 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项目。该项目以武汉市南湖南路为中心, 根据控制性详规先后建成了6个不同学科的科技实验楼、4个专家公寓、1个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个核心育种基地, 总建筑面积约10万㎡, 占地近66.67hm2。在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 通过不同的管理模式保证了工期、进度、质量、资金运作等预期目标, 使我院科研装备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科研工作条件落后这一制约我院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我院的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能力, 有力地推动了我院现代科研院所建设, 推动了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争创国家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工作。
1 明确工程建设管理的指导思想
我国整个建筑市场正在日益发展, 并日趋完善, 项目管理科学也得到了应用与实践。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工程项目管理可以看作工程项目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它的运用与发展既有符合项目管理的共性要求, 也具有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管理本身的特色。要搞好工程建设管理, 首先要明确工程建设管理的指导思想。
建立系统管理的思想, 就是要真正认识到工程项目管理是系统性的管理, 重视它与总系统及同等级别的其他子系统的关系, 特别要重视各系统之间“结合部”管理, 这是项目和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如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科园城建设项目, 其学科建设项目分类较多, 依托我院就有7个国家级的科研平台建设、4个省级工程中心建设;其功能用途各不相同, 9个是研发公益项目, 2个是推广经营性项目;其建设资金来源及使用单位较广, 有国家投资省、院匹配项目, 有省级投资院、所匹配项目, 有国际横向合作项目, 有院自筹资金项目, 涉及院本部及9个学科专业研究所使用。这就要求基建项目管理必须明确坚持“统筹规划、合理运作、分类管理、模式多样”的管理原则, 科学指导和管理好整个综合项目的实施。
树立现代化管理的思想。现代化管理, 即科学化的管理, 要把管理当作科学加以研究和应用。现代化管理观念, 第一要强调战略观念。即全面系统的观念和面向末来的发展观念。面向未来, 包括市场的未来、技术的未来、组织的未来和工程项目管理科学的未来。第二是市场观念。即要搞好工程项目管理, 首先要了解市场, 其次要以自身的优势占领市场, 赢得市场。让市场对这个体系实施调节与控制, 通过引进优秀的项目管理经验, 保证创新中心有限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2 明确工程建设管理的内容
建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虽然聘用了监理单位、项目管理单位、施工单位、审计跟踪单位, 但成立代表单位的管理机构, 行使建设方的权力也是必要的。这些权力包括对第三方单位的管理、施工管理、工期的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等等。
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是对工程实施的具体内容, 具体时间、工程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预计工程投资额等事项的全面预测和决策。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1) 根据各创新分中心上报的建筑工程立项报告审批情况确定工程具体实施步骤; (2) 设计工程项目的开展阶段与时间节点; (3) 根据创新中心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计划投资额, 确定工程项目实施的方法和程序; (4) 确定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点。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控制。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控制目标主要有进度控制目标、质量控制目标、成本控制目标、安全控制目标、现场控制目标。
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管理及工程施工的技术经济效果和目标实现。因此要从招投标开始, 加强工程合同的签订, 履行管理, 严格按法律程序办事。
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可以说是一种信息, 多渠道、多方面的信息对管理至关重要。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现代化的管理活动, 更要依靠大量信息及对大置信息的管理。
3 建立高效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
3.1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模式
3.1.1 项目管理代建制型。
项目管理代建制型, 是指一种由项目出资人通过招标等方式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项目代建人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全过程进行管理, 并按照建设项目工期和设计要求完成建设任务, 直至项目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人的项目建设管理模式。代建期间, 代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代行项目建设的投资主体职责。建设项目由项目管理单位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的一种项目管理制度。建立项目管理代建制, 就是按市场经济的原则, 转换项目建设与经营机制, 改善项目管理, 提高投资效益, 建立有效的微观运行机制。如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科园城建设的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和生物农药工程中心科技大楼项目, 集研发、生产、示范、推广及物流一体, 建筑面积达5.2万㎡, 总投资近一亿元, 农业科研单位不可能有很多基建管理人员和精力, 采取项目代建制管理后, 项目主体结构获得湖北省楚天杯奖, 在建成运行3年来, 达到了预期经济效益。
3.1.2 组建临时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型。
目前, 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经常采取这种组建临时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的工程项目管理形式。它的具体做法是由单位指定某个职能部门负责对某项工程实施全面的管理, 这个被指定的管理部门再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抽调相关人员临时组成一个机构, 负责对该项目从立项到施工等各个阶段实施管理, 当工程项目完成后, 即宣布解散。这种建设管理方式对单一的建设项目及安排的临时性项目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最大的缺点就是临时性, 不便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不利于建设项目的管理。对于大型项目的工程, 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就会充分暴露出来。
3.1.3 基建管理部门型。
这是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最常见的项目管理模式。此模式下建设工程项目主要是依托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来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其优点是集投资管理, 建设组织实施管理、建设监管和工程使用单位于一体, 将项目实施与今后的管理结合紧密, 专业技术和使用功能处理好。缺点是单位必须有满足建设要求的一定数量的专业管理人员, 且要承担长久的人员和经济负担。
3.2 科学、高效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项目型组织
科学、高效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基建指挥部下设基建部门和纪检部门。基建部门下设技术规划部、采供部、综合部、合同部、工程部。技术规划部负责项目前期的报建等技术管理和各阶段所有工程招投标技术管理;采供部负责设备材料的询价、采购管理;综合部负责指挥日常管理工作;合同部负责所有工程合同的起草、签订, 审核管理和工程造价的审核确认管理;工程部负责分标段实施施工阶段业主方项目负责人制。纪检部门负责项目的跟踪审计, 参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能随时掌握各种真实数据 (特别是隐蔽、变更工程) , 为结算审计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 从监督上保证投资的效益, 以期减少损失, 实现项目投资的预期目标, 也节省结算审计的时间和工作量, 同时避免建一批项目倒一批干部, 有效保证工程的廉洁高效。
3.3 建立健全建设工程管理制度
明确岗位责任制严格的建设工程管理制度, 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基础。建立健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基建部门内部管理制度, 是确保工程质量, 加强廉政建设的需要, 是落实责任制的需要。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的岗位职责及规章制度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部门的工作职责, 明确规定各专业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 (2) 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 明确规定从处长、科长直到管理人员等的岗位职责。 (3) 考勤、考核、奖惩制度。 (4) 工程招标管理制度。 (5) 合同管理制度。 (6) 工程施工管理制度。 (7) 工程核算管理制度等。
4 结语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是单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的依托和基础。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近十多年来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相对滞后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科研基本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对农业科研基本建设的研究, 以推动和加快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工作。
农业科研项目管理论文 篇2
摘 要:农业科研单位在财务报账制前提下,如何加强对科研项目(课题)的经费监督与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部门出台了相关的制度规定,但是,这些制度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以报账制下的项目实施单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报账过程中经费核算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对规范农业科研单位项目实施单位的经费核算和管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农业科研项目;报账制;核算;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对农业科研的不断投入以及政府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不断完善,农业科研单位涉及到报账制项目(课题)的经费呈逐年增长趋势。实行科研项目(课题)经费财务报账制加强了经费在使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强化了预算执行、项目(课题)的财务验收,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实务操作中,国家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未建立起与报账制相配套的会计核算制度与方法,严重影响了项目实施单位的经费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开展。农业科研专项资金报账制概述
专项资金报账制是指专项资金使用单位(项目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支出进度,凭合法有效支出凭证向财政部门或项目主管部门报账,由财政部门或项目主管部门审批后再拨付资金的管理制度。专项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是从源头上防范截留、挤占、挪用、骗取财政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的一项重要措施。
实行报账制管理的农业科研专项资金主要涉及以下两种类型:
一是财政报账制管理的项目。财政报账制管理的项目主要是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根据《江苏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农业三项工程资金、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等七类项目以及其他财政支持的限额以上的农业项目,必须实行财政报账制。目前,省级农业专项资金暂实行由主管部门作为报账管理部门,如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各级财政用于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批准或备案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由县级财政部门作为报账管理部门。
二是横向协作项目。随着科研规模的不断扩大,项目(课题)承担单位也随之呈多元化,研发活动日益复杂。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行业专项、863项目、973项目、转基因项目等会根据研究内容设置各项项目(课题)任务,每一项项目(课题)任务由多个单位共同承担完成,既分为项目(课题)主持单位(一级单位)和参加单位(二级单位),但是因受到参加单位数量的严格限制,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任务书以外的许多单位参与到项目(课题)的研发之中,成为协作单位(三级单位),协作单位的科研经费不再层层下拨,采取到参加单位(二级单位)报账制的形式。农业科研专项资金报账制核算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实施办法》中对报账资金管理、报账程序、报账凭证管理都有明确的要求,但相关规定仍不够细化,各地财政部门及项目管理部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求不一致。如原始票据的“购货单位”,有的要求开具项目管理部门,有的要求开具项目承担单位;各市、县(区)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经费中差旅费及劳务费的报账要求也不相同,有的凭真实、合法的差旅费及劳务费的原始票据可直接报账,有的要求项目实施单位必须另外开具税务发票,实际发生的差旅费及劳务费的原始票据作为附件进行核实,增加了实施单位的税务负担。横向协作单位实际发生的支出,如劳务费、差旅费、间接费用等,因受到经费管理要求及报账制的限制无法在项目(课题)中列支。以间接费用为例,间接费用是指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房屋及土地,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以协作单位(三级单位)参加的报账制项目中,因提供的原始票据的“购货单位”必须是报账管理单位的,对水、电、气、暖消耗及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实施单位无法取得符合规定的票据。使用本单位现有的仪器设备、房屋及土地的使用费可以到税务部门开具税务发票,但需缴纳相关税费,实施单位一般不愿开具票据。为规避这种问题,实际操作大多以材料费用等形式报账,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核算不规范。项目(课题)实施单位对报账制项目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因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统一的可操作性文件,致使会计核算五花八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只做往来,不做收支。小额零星支出,科研人员从单位借取备用金垫付,借记“其他应收款-某某个人”,贷记“现金”等科目,取得费用票据报账归还借款后作相反分录;基本建设工程、购买农资、固定资产或其他大额支出,取得费用票据报账后,财政部门或报账管理部门采取直接报账的方式,即将资金直接支付给项目施工单位、物资设备供应商等,项目实施单位无记录,如需实施单位先行垫支,则借记“预付账款-某某单位”,贷记“银行存款”,报账后作相反分录。
方法二,实施单位作为收支管理。垫付资金时,会计处理同方法一,取得费用票据,以发票复印件入账时,借记“其他应收款-某某项目(课题)”,贷记“预付账款-某某单位”“银行存款”等科目,若为资本性支出,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资金-固定资产”。以原始票据报账后,凭财政部门或报账管理部门返回的相关证明材料,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应收款-某某项目(课题)”,同时,借记“事业支出-项目支出”,贷记“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科目。
方法三,实施单位作支出冲减处理。垫付资金时,会计处理同方法一,取得费用票据以复印件入账时,借记“事业支出-项目支出”等科目,贷记“预付账款-某某单位”“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若为资本性支出,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资金-固定资产”。以原始票据报账后,凭财政部门或报账管理部门返回的相关证明材料转冲支出,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事业支出-项目支出”。
(3)会计信息不客观。报账制项目要求项目(课题)实施单位凭原始票据到财政或管理部门进行报账,这种管理模式使项目(课题)的资金、物资、资产、账务形成了财政部门或报账管理部门与实施单位既分离又统一的格局,实施单位如监管缺失、管理断层、会计核算不规范,将导致实施单位的财务收支与实际不相符,会计信息不全面、不完整,报账制项目经济业务内容的真实性、数字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4)支付方式不统一。目前,对报账制项目如何进行款项的支付相关制度中没有作统一认识的规定,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采取直接支付、汇入实施单位账户、现金支付等方式。但对实施单位先行垫付的资金及以现金形式报账的资金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如实施单位是否垫付了资金、劳务费、咨询费等自制的费用,单据直接支付现金是否妥当等。加强项目实施单位经费核算和管理的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报账程序。针对报账制项目存在的问题,财政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及细化,避免同一类型的项目,因实施地点不同,具体操作要求不一致,使科研人员无所适从。另针对科研活动的多元化的现状,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避免因制度的设置导致实际操作带来的种种问题。如允许参加单位(二级单位)与协作单位(三级单位)签订合同(协议),并将合作内容、经费使用预算等在项目(课题)的任务书进行体现,帮助协作单位(三级单位)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也避免财务信息失真。
(2)健全核算制度,规范会计核算。上文中列举的三种会计方法,各有利弊。方法一操作简单,避免了在项目收支重复计算的问题,但是整个项目(课题)未纳入实施单位管理,收支游离于单位的财务管理之外,不利于监督管理,不利于单位内部绩效考核及对科研人员的激励,若有资本性支出,所形成的资产无法纳入实施单位的使用、维护、固定资产条码等日常用管理之中,导致账实不符。方法二将报账制项目全面纳入单位的管理过程中,真实地反映了实施单位的经济业务,避免了方法一中存在的监督管理、绩效考核与缴励、资产管理等问题,准确地反映了实施单位收入支出情况、科研工作及科研能力,并可通过“其他应收款-某某项目(课题)”这一科目的余额来监控已入账尚未报账的原始票据的金额。存在的弊端的是,存在科研收支重复计算的问题。方法三起到建立辅助账的目的,反映了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加强了监督管理,同时也避免了科研收支重复计算的问题。存在的弊端是,不能真实地反映实施单位的收支情况,在填报年终决算报表时,资本性支出数与固定资产增加额不能匹配。本人认为方法二更为恰当,《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苏农开土[2008]5号、苏财农发[2008]14号)第二十四条规定:“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经费实行专页记载,专项明细核算”。项目(课题)实施单位对报账制项目应建账加强核算与管理,真实、准确反映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报账管理部门对报账制的项目,应根据相关合同对属于实施单位的经费用从本单位的收支中分离出来,也不纳入本单位的绩效考核。
(3)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监督检查。一是财政部门或报账管理部门与实施部门应加强沟通,在项目实施前明确报账手续,报账管理部门不能仅凭原始票据及相关合同等资料就进行报账,需强化项目实施单位对报账项目的监督管理,明确双方在整个报账过程中职责。二是因报账制项目的特殊性,项目(课题)实施单位必须用复印件入账,为避免重复支出,实施单位财务部门与项目(课题)组及科研人员之间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报账流程及手续,并建立备查账加强监督管理。
(4)加强国库支付、规范结算方式。报账制项目应采取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如条件尚未具备应采取银行转账方式,直接将款项支付给提供商品或劳务的单位,如实施单位已垫付款项,则由实施单位提供资金垫付的证明,方可将款项汇入实施单位。应杜绝现金支付的形式,对如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差旅费等属于现金支付范畴的费用,也不宜采取现金支付给报账人员,而应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支付项目(课题)实施单位,由实施单位与相关人员进行结算。
参考文献:
农业科研项目管理论文 篇3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经费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业也已经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很多农业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促使国内的粮食产量大量增加。农科科研单位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量,其发展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农业的发展状况。因此,受到了广大农民以及媒体的广泛关注。调查发现,在很多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总是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这对单位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本文首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农业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问题
1.预算编制变动过于随意
科研人员在申请科研项目时,在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上面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但是,在对经费的预算编制方面却不能给出有效的理论依据,并且,其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以及随意性。此时的财务预算,并不能对未来的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经费进行合理估算,其只是一些形式而已。例如:很多科研项目经费都是按照项目的类别来判断其应得的资助标准,像实验站、重点项目、普通项目、基金项目等等。而项目具体所在区域、需要的脚尖以及研究内容的质量以及难度却很少考虑。这样,势必会促使申请人按照常规标准的经费标准制定理论上的预算方案,进而对后期的实际执行带来一定影响。可能资金不足,也可能造成浪费。
2.农业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科目与财务管理科目协调度不够
目前,很多科研项目立项之后,设立的科目较为笼统,例如仅设推广费用、研发费用等;然而,财务立账则是严格按照国家财务干了规定进行科目设定。这样一来,在财务管理以及验收审计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很多矛盾与模糊的地方。增加财务的工作难度。
3.项目经费支出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
目前,我国对项目经费中的一些科目支出比例与实际支出比例严重不符,很少能够满足项目的执行需求。例如:一些必要的接待费用就没有在项目中规定出来,但又无法避免,从而造成财务预算与实际支出脱节;另外,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劳务费用也往往会高于劳务申请费用,进而在实际的执行中,对项目实施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4.财务管理制度与社会发展协调性不足
目前,项目的财务报账中可以发现,现金的支出费用仍然沿用十几年前的标准,但是,由于现在的物价飞速上涨,这个标准对于科研人员来讲,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甚至很多人在参加科研交流会议等活动时是“自掏腰包”。即使后续能够报账,也是手续相当繁琐。
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建议
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业种植技术水平,本文针对上述关于农业科研項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参考建议。
1.大项目的定额资助转为个性化资助
目前,国家对项目进行资助时,仍是根据部门以及项目的类别进行经费标准的判断。将这种定额项目个性化资助转变有利于促进申请人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对实际项目的资金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编制,并能有效的阻止编制过于松散,减少资金浪费以及不正当竞争的发生。因此,有关的负责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的前期研究以及预期效果进行系统评估,并作为立项的重要依据之一。
2.明确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
国家在项目下拨时虽然规定了科研人员的劳务费用,但在财务审计时却明确规定不允许发生在职人员的工资费用。如果能执行在职人员额外劳务费用,势必能更加有效鼓励科研人员自觉、主动、积极申请项目,同时也能根除科技人员违纪违法的预算制度因素,从而提高经费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经费预算与绩效管理相结合
项目立项后应该在项目结题时进行绩效考评,如果没有按照立项合同规定达到预期结果,或者经费预算存在较大误差,应该在阶段性检查时由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申请人提出批评、停止后续经费资助或其它惩罚措施。
4.加强项目经费审计监管
无论执行管理制度多么完善,没有严格的审计监管都不能很好的实现预期目标。因此,要大力开展科研项目的绩效审核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审核制度,并认真的落到实处。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够促使其产生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5.严格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在项目申报伊始,就要对经费的预算进行有效编制,但如果实际操作中与项目经费的预算不相符,同时这种变化有失客观存在,应该允许单项费用支出金额在一定的幅度内上下浮动,但支出总额不能突破原预算。特殊情况下需要对经费预算作较大调整的,要求申请人向项目批准人或经费资助人申请批准同意。
三、小结
随着我国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都增设了相应的农业科研单位,并与各大高校的有关院校进行合作、研究。这些举措,无疑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国家对其科研经费的不断增加,加之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科研经费的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此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对整体的发展造成严重制约,因此,对其进行深入了管理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有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苗 前:加快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08(04).
[2]唐 婷 赵正洲: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岗位设置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7(06).
加强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的探讨 篇4
一、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普遍重视项目申请,轻视过程管理
为了推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国家、省、市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主管部门(如科技部等)每年都会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相关领域部署一些科技项目,发布申报指南,受理项目申请等相关事宜。当开始申报项目时,科研机构各个部门都非常重视,一方面科研人员会仔细研读项目申请指南,并开展广泛调研,积极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认真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严密地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并进行科技查新,确保研发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国内外具有领先水平。另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也会全力支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与项目主管部门协调联系,指导科研人员编制预算,并确保准时上交各类上报材料等。
然而,当项目申请成功后,很多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往往不重视实施中的具体细节,科研人员忙于再申请新的项目、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研讨会等,无法集中精力开展技术攻关与实验工作;科研管理人员又开始协调新的项目,忽视项目执行中的监督管理。这样的现状很难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与结题,更谈不上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2、内控机制不健全,项目管理流于 “形式”
科研机构内控机制是科研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直以来科研机构对科研项目管理相对较为宽松,科研政策的制定也以鼓励科研人员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为导向,在科研项目管理上,内控制度建设相对比较薄弱,未能形成统一规范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与协调机制。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经常出现科研人员与科研管理人员各自为战,二者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相互之间职责不清,流程不明,扯皮推诿,以至于部分人员消极怠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致使科研项目管理流于“形式”,对科研项目申请、立项、执行、结题的全过程管理更是无从谈起,很大程度上阻滞了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3、职称考评制度不科学,不利于科研项目管理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科研机构亦在稳步前进,但是面对世界科技强国,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除我国综合国力相对不强、科技创新基础薄弱等客观因素外,与现行的科研机构职称考评制度也有很大关系。
现阶段由于改革步伐缓慢,多数科研机构在职称考评中仍采用科研成果量化考核形式,以论文、专利和著作的数量及科研项目的数量作为衡量被考评人水平的重要条件。这种量化的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科研人员申请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但是若“尺度”把握不当,这种过度量化不科学的考评方式将会导致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数量的功利化倾向,以至于有些科研人员“弃本逐末”,不潜心研究从事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创新研究,长期以往将极不利于科研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实施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观念是科研机构做好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逻辑起点。科研机构应加强思想教育,从一线科研人员、部室领导到主管领导都要转变观念,不仅要重视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也要重视立项审批后的执行控制和结题验收后的项目推广应用等中后期的管理工作。
特别是,随着科研机构承担科研项目种类、数量、以及经费体量的增加,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更加比较繁琐复杂。科研机构更应摒弃传统的人工运用Excel、Word等办公管理模式,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科研项目信息化动态管理平台,从科研项目管理流程与内容出发,结合单位自身情况,在科研机构内部营造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信息环境,构建科研项目管理、学术活动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收发文通知管理等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贮存、反馈、利用的综合管理平台,确保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之间的快捷沟通,充分发挥科研信息的作用。
通过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实时、动态地反映科研项目各项管理工作情况,有效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确保科研项目按照任务目标按时保质完成,而且还可以节省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宝贵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科研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大大提高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完善内控,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项目申请、立项执行、结题验收、推广应用的一系列过程。由于科学研发工作的不确定性,即使立项之初规划再好,也不可能预见到执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事先做出对策。因此,科研机构应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依靠科学先进的制度进一步规范执行,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在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中,科研管理人员、科研人员都是参与管理的主体,科研管理人员是对内、对外联系的桥梁纽带,科研人员是从事技术攻关、实验研究的主力。科研机构应制定合理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内控建设,加强科研项目从项目申请至推广应用的全过程管理。一是,在项目申请审批阶段,科研管理人员负责联系科技项目主管部门,密切跟踪项目相关的最新政策及要求,指导科研人员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同时,科研人员调研国内外最新现状,结合单位自身研究方向,制定合理可行的项目申请方案。为了保证科研项目申请的成功率,科研机构可以邀请同行业领域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综合论证分析,并给出指导建议。二是,在项目实施执行阶段,科研人员按照任务书研制周期、研究内容、时间节点等要求,制定详细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技术攻关、实验测试等研究工作。同时科研管理人员负责项目实施中期检查和信息反馈,跟踪项目进展各个环节,强化动态管理。三是,在结题验收归档阶段,科研机构应及时上交项目总结、经费使用情况报告、项目经济社会效益、取得的成果等资料。同时还应依据任务合同书要求,对项目专利、文献等相关知识产权的取得、使用、管理、保护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做好项目资料归档工作。四是,在后期推广应用阶段,科研管理人员应加强科技成果的申报宣传,动员科研人员申报科技奖项的积极性,提高申报质量。同时,科研机构还应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可以通过学术研讨、召开成果推广应用会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方式,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发展,进一步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
3、完善职称考评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
职称考评制度与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优化配置,激发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以论文、专利等量化指标的职称考评制度,不仅不利于科研机构人才队伍的建设,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确保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序良性发展,科研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职称考评制度。具体而言,科研机构应不断完善职称考评标准、改进考核方式,针对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分别成立职称考评委员会,在职称考评中,不能仅以论文、专利数量为考核指标,还要同时兼顾科研人员参研项目属性,经费体量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客观的进行考评。对于科研人员,应根据其承担的科研任务,指导学生数量和情况,争取经费情况,发表文章数量和取得科研成果质量等指标进行综合考核,给科研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进一步激发其从事一线科学研究的热情。对于科研管理人员,应根据其争取的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经费体量、管理制度建设、后期推广应用等指标进行系统考评,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使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
三、结语
科研项目管理流程 篇5
二、科研项目确定
1、经局领导批准下达科研项目计划
2、承担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方案
3、市水务局组织专家对承担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方案进行技术论证
4、承担单位根据专家技术论证意见修改形成项目计划任务书
5、市水务局与承担单位签订合同
一、科研项目征集
1、根据“十一五”重点市水务局经调研、征集并听取专家意见提出科研发展方向
2、市水务局科研信息发布1网上发布“十一五”重大科研规划2下达一般科研方向指导性文件
3、各单位申报项目
4、市水务局组织有关部门初审形成申报科研项目清单
三、科研项目实施
1、局科技处、计财处按合同确定检查计划
2、承担单位按合同节点填写检查表
3、根据合同判断是否应有阶段成果如有则报市水务局组织中途评估否则按照合同节点目标进行检查
4、局科技处、计财处根据中途检查结果确定1检查合格进入下阶段研究2检查不合格报市水务局确定是否中止研究。
若不中止则通知承担单位制定纠偏计划并由科技处组织专家对纠偏计划论证承担单位按照纠偏计划进行下阶段研究。
若中止研究则通知承担单位中止研究并进行项目总结。
四、科研项目验收及推广应用
1、局科技处、计财处根据合同及中途检查结果确定项目应完成时间通知承担单位和推进单位准备验收。
2、初审验收材料合格后报市水务局。
3、市水务局组织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验收。
4、验收通过则由市水务局、承担单位、应用单位共同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否则承担单位根据验收专家意见修改研究成果重新验收。
5、验收通过进行成果登记。
农业科研基地管理研究 篇6
关键词 科研基地 ;管理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 C916
Abstract Summarize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which existed in the bas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enhanc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research base,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fun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provide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China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 management ; system construction
建设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是农业科研院所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科研与生产、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平台,同时对农业科研院所创造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不影响院所科研基地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发挥基地的资源优势,拓展基地功能范围。例如,通过农业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示范与推广,改造传统农业;引导农民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开展旅游观光多样化经营,提高科研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农民生活;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经营,带动农民走产业化之路,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中国农业科研基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中国农业科研基地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成为当今时代的迫切需求[1]。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国家农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成分,直接承担了大量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攻关项目。作为农业科研院所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和工作平台,农业科研院所不断完善科研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使其形式不断多样化,内涵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拓展。目前,中国农业科研基地建设不仅起点高,规模大,而且发展迅速,入驻的研究所、课题组、科研人员及企业数量与日俱增[2-3]。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基地作为培养高级农业技术人才的实践场所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开展创新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4]。加强农业科研基地建设既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家宏观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农业科研院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创建高水平科研院所的必然要求。要使农业科研基地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同时使之成为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艺、新农机的重要场所。
1.2 中国农业科研基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目前中国农业科研基地工作内容的不断变化和基地功能范围的拓展,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偏重理论研究,对科研基地建设、投入、定位重视不足,农业科研基地管理明显滞后于基地发展要求。农业科研基地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与基地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科研、教学的需要。因此,基地工作人员应在不断变化的工作中转变思路,适应新的工作需要,以提高科研基地管理水平,拓展科研基地的功能,为发挥科研基地的重要作用提供保障。
2 加强中国农业科研基地管理建设
农业科研基地的建设是为了进一步开展科研事业,基地的功能定位即使用管理与服务,且重在服务。然而,目前中国农业科研基地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满足科研事业发展的需求。在科研基地运行中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基地管理队伍,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管理与服务机制,对基地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基地各项作用。
2.1 完善基地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行为的约束,更是对执行力的重要保障[5]。完善的基地管理规章制度是科研基地有效管理和高效服务的根基。
(1)首先,完善基地组织管理制度,成立基地领导小组,明确分管责任人,建立基地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尤其是作为基层管理人员,上对分管领导,下对科研人员、基地工作人员,其工作能力决定了各项工作能否及时落实及基层工作人员的稳定,应采取定期考核制度及时发现问题,随时改进工作。
(2)其次,完善基地使用管理办法,统一调配设施分配,提高基地设施使用效率,避免闲置浪费,明确管理方与使用方责任划分,有效解决设施运行维护费用。
(3)再次,完善物资采购制度,采取物资采购入库、使用登记制度,避免物资重复采购,确保紧缺物资及时采购补充,保障物资安全和有效使用。
(4)最后,完善基地收益的分配制度,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确保收益公平合理分配,促进科研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2.2 提高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
积极的工作态度是取得良好工作业绩的前提条件。首先,要充分调动基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深入进行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纪法规教育,引导基地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大局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基地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基地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其次,可以通过制定考核制度,设定考核目标,按照考核制度的奖惩原则实施并及时兑现,提高科研基地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nlc202309021120
2.3 提高基地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由于多数农业科研基地建设位置较偏远,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作人员不足,面向社会招聘的基地工作人员,由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其专业技能和试验操作能力均难以满足科研试验的要求,并且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人员流失严重。解决办法有:(1)通过专家专题讲座、现场技术培训等提高基地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2)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基地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熟练技术工人队伍的稳定性,为科研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2.4 借助计算机提高科研基地管理水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技术等已成为生活、工作及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逐渐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思维方式[6]。农业科研基地只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才能在开发的、竞争的、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中取得领先地位。
(1)将基地设施的日常管理、维修和保养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中。针对基地道路、供排水管道、电力、机械设施及仓储物资设计一对一的责任制度,落实到人,以便于年度检查、核实及经费预算等工作的开展。
(2)将人员管理纳入计算机管理体系中。农业科研基地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试验基地,季节时效性特别强,在短时间内需要聘用大量临时工作人员以解决用工不足问题,容易引起很多争端。而且临时招聘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难保证科研试验的质量。采用计算机管理体系,可以做到合理安排用工、责任到人、强化技术管理,科学统计工人出勤时间、工作内容等,提高人员管理水平,从而保证科研试验的质量。
3 农业科研基地功能的拓展
在保障科研基地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拓展基地的其他功能。这是基地科研工作的重要补充,是基地反哺科研、提高科研实力、推动基地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打破传统基地单一经营模式的重要方式,是宣传院所科研实力、展示科技成果的重要手段。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基地功能的拓展方式主要有:生产经营、旅游观光、农业技能培训、农业技术推广、科普宣传、科技成果示范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通过生产经营、旅游观光和科普宣传等将院所科研基地打造成集高新科技成果示范、新品种推广、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对外展示平台;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及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加快现代高新农业建设的步伐;通过农业技能培训、新农村建设,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从而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 结语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基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科研任务的变化,基地功能和任务也随之变化。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基地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可确保农业科研院所各项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熊银解,傅裕贵.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管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 何循宏,徐红兵,卞立方. 农业科研单位新建试验基地选址体会——以江苏省农科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2010,29(2):24-26.
[3] 徐红兵,茅燕峰. 院外试验基地土地资源管理的探讨——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2010,29(5):48-51.
[4] 郭久荣,崔卫芳. 试论农业高校科研基地建设问题---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122-126.
[5] 丁维荣,陆中兰,罗海荣,等. 浅议提高农业科研基地的服务保障能力[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12):40-42.
[6] 李 莹, 吕 智. 计算机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科学管理[J]. 现代情报,2004(7):47-48.
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分析及建议 篇7
关键词: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建议
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是对影响农业科研项目实施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识别、监控、评估和处理, 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危害, 减少不确定性, 保证项目实施效果。科研项目的风险主要来源于项目的不确定性, 即科学研究是对未来事物发展的预测和判断, 科研人员也不能精确地控制其中参与因素的变动, 这些变动导致了科研项目存在各种风险。
风险管理研究起源于19世纪。20世纪60年代, 美国首先把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开始研究, 我国的风险管理研究则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风险管理已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部门, 其中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较为广泛, 而在农业科研项目中应用风险管理相对较少。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后, 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增加, 农业科研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 农业科研项目潜在风险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 加强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 进行风险识别和监控, 从而尽量规避和减少风险, 降低风险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农业科研项目的整个执行过程都涉及风险管理, 从项目前期准备、评审、立项、实施到成果及推广管理。为确保农业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 开展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须进行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 如图1所示。
1.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确定风险因素对农业科研项目的影响, 分析风险因素对项目的不确定程度以及可能引起的损失。
1.2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对农业科研项目实施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评估和监控, 制定风险计划。风险控制主要包括: (1) 制定风险计划。根据经验, 列出农业科研项目实施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影响程度。 (2) 风险评价。评估农业科研项目实施中风险因素可能发生的几率, 引起的损失程度和影响。 (3) 风险监控。对可能影响农业科研项目的风险因素, 项目重点实施阶段, 易发风险过程和诱因等进行监测、判断和甄别。风险监控贯穿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
1.3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通过各种方法, 包括事先制定的风险应对措施和临时应急措施等, 处理农业科研项目实施中的风险因素, 力求消除特定的风险因素, 保证项目顺利开展。风险应对包括: (1) 风险规避。通过各种保障措施, 如改变技术路线、减少高风险技术应用、健全人才制度等, 预防风险发生。 (2) 风险转移。在风险发生前, 通过方法和措施, 如项目根据不同的目标, 成立子课题, 每个单位承担一个子课题, 通过专项—项目—课题—子课题的方式, 将风险逐渐减小转移。 (3) 风险承担。承担项目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及其引发的影响和损失, 风险承担可能导致农业科研项目的失败。
1.4 风险因素
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是个动态管理过程。其各个部分、步骤相互重叠、贯彻始终。因此, 有效地分析、甄别农业科研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 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关键和前提。农业科研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如表1所示。
掌握风险来源, 强化风险意识, 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对于项目成功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我国开展科技改革后, 很多科研计划取消或者合并, 科研立项逐步向大型科研项目方面发展。大型科研项目参与单位多、投入巨大、执行周期长, 风险相对较高[1]。因此, 非常有必要加强项目的风险管理, 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2 关于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的建议
2.1 主动开展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
主动开展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 就是要对农业科研项目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主动管理、主动控制, 认真分析项目和所处的环境、支撑条件等, 理清项目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识别农业科研项目中的潜在风险, 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农业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主动管理也是个动态管理过程, 不是依靠经验一成不变的研究, 而是主动跟踪整个项目周期。随着项目的开展, 个别环节可能诱发风险;有些项目的特定阶段可能会出现风险。因此, 只有坚持不懈地跟踪进行风险分析, 才有可能早期预见风险的存在, 从而对潜在风险和可能诱发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预防。对于重大农业科研项目, 更需要主动开展风险管理, 包括密切关注子课题的研究进展, 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课题组成员之间的协调沟通以及项目组成员的变动等, 把项目风险降到最低[2]。
2.2 加强全过程风险管理意识, 把风险管理纳入项目管理中
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是个系统的综合管理过程, 涉及到各方面的因素。从项目设计之初研究条件的确定、团队人员的配备、技术路线的设计、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执行进度的控制情况、项目目标的实现、市场需求契合情况以及对风险的整体认识、评估和预防能力等, 需要在项目整个实施过程进行风险管理, 处理好项目实施的每个细节。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始终, 而不只是在项目某一阶段开展风险管理。否则, 任何一环的失误都可能给农业科研项目带来巨大的风险, 进而导致项目失败。全过程风险管理还应包括项目结束后对成果的管理。项目成果是否能被推广获得效益, 推广程度如何, 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 市场营销手段如何[3,4]等也是项目管理的一部分, 是评价相关应用开发项目的关键, 非常有必要进行风险管理, 保障农业科研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钰华, 周力民.大型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初探[J].航空科学技术, 2004 (4) :18-21.
[2]邹超, 朱光伟, 姜澄宇.重大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37 (4) :174-176.
[3]姚照坤, 闫逦, 司静波.浅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20) :126.
浅谈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的管理 篇8
关键词:科研机构,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管理
0 引言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作为科技创新重要载体的科研项目的数量与日俱增, 并已达到快速增长的时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2006 - 2020 年) , 明确提出要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并对科技发展做出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而对企业而言, 企业的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成果水平以及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必须不断探索和致力创建新型的科技管理机制, 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技发展要求。
1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 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 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项目管理是对一些与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 ( 譬如任务) 的整体监测和管控。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
任何项目都需要经历若干先后衔接的阶段, 这些阶段的时间总和就称之为项目的生命周期。项目的生命周期体现了项目从产生到结束的内在规律性。至今, 比较多的是把项目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启动、规划、执行和结束阶段。
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涉及到十个主要方面, 分别为: 项目整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干系人管理。
2 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
2. 1 管理机制
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一般采取项目负责制, 科研项目负责人负责科研项目的组织、协调及研究方案的落实, 项目组成员在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因此, 项目负责人的能力和水平是科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科研机构科研管理过程中, 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实施管理的“着力点”就是对项目负责人进行监督和管理。科研管理部门作为科研机构主管科研工作的职能部门, 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或横向合作单位的需求, 组织全院科研人员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为科研人员服务, 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进行一定的管理和监督。
2. 2 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管理手段松软。一般的项目执行管理, 如执行进度、预算、控制等, 有较为具体的指标, 可以通过量化的手段进行管理, 项目的预期成果多数情况可以预见; 而科研项目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与创新性, 难以用量化的手段进行管控, 只有通过健全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项目研究人员的积极合作才能顺利地实现研究目标。
知识信息的不对称性。对其他项目管理而言, 项目管理员不仅是管理者, 其本身也是执行者, 比项目成员更加了解该如何推进项目, 同时可以给予项目成员专业的知识和及时的监督管理。但对于科研项目而言, 科技管理人员往往处于项目的“外围”, 项目研究人员相比科技管理人员对具体的研究项目更具专业性, 因此项目研究人员对项目具有自主权和发言权, 这种知识的不对称性, 给科技管理人员实施科研项目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项目研究人员的兼职性。对于一般的项目, 其项目成员在承担项目以外, 无需承担其他工作。但在承担科研机构科研项目时, 项目研究人员首先要完成生产、业务工作, 科研工作反而成为业余工作。很多项目研究负责人本身不具备专业的项目管理知识, 全面的项目管理能力不足。
项目来源的多元性。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来源较多, 除了包括上级政府部门的纵向科研课题、横向单位的合作项目, 还包括不同级别的标准编制任务, 不同来源的科研项目, 管理的角度不同, 执行过程与验收 ( 评审) 的方式不同, 经费来源、经费管理的规定也各有不同, 给科研项目的管理带来不同程度的难度。
2. 3 全过程管理内容
科研机构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包括: 项目申报管理、项目立项审批阶段、项目执行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管理、项目成果应用转化推广及其申报奖项的管理。
科研项目根据其来源的不同, 分为纵向项目、横向项目和院自列项目。纵向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部项目、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省厅局级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纵向各级别的标准编制项目。横向项目包括高校、企业、事业单位委托研究或与外单位合作的研究 ( 标准编制) 项目。院自列项目是指科研机构自列的科技计划项目。近年来, 由于国家对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以及经费的管理日益严格与细化, 因此, 纵向科研项目的管理是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 以下重点讨论纵向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2. 3. 1 项目申报、立项管理
一般科研项目申报的程序为: 由科技管理部门组织本单位各部门积极申报项目; 各项目组提出申报要求; 科技管理部门根据各项目组提出的申报要求进行形式审查并汇总、整理;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单位技术委员会对项目进行实质审查; 通过审查的项目正式经院内部审批, 盖章上报; 上级审批通过的项目, 科技管理部门收到上级下达计划文件后, 给予立项。科研项目申报评审的主要原则: 评审项目时要遵循项目是否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合理性, 对科研机构而言, 项目成果是否具有市场的推广性与应用性也是评审的主要原则之一。
2. 3. 2 项目执行过程管理
科研项目的执行过程管理主要指科研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到项目验收前的这一阶段。项目执行过程的管理是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点与核心, 主要包括: 项目经费开支的监督管理、项目执行进度的监督与控制、项目研究内容的质量监督与控制。
2. 3. 3 项目的验收管理
项目的验收管理主要包括: 项目成员根据上级验收要求, 制作验收材料; 科技管理人员对验收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报单位内部审批后上报上级科技管理部门申请验收; 上级部门组织专家验收后, 收录第三方验收评价证明、验收资料等档案资料, 给予验收。
2. 3. 4 项目成果应用转化及其申报奖项管理
验收后的项目, 对于有较高研究水平、较好市场应用推广前景的项目, 积极组织项目组进行应用推广, 并组织申报上级奖项。
3 建工类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3. 1 项目申请盲目, 高水平科研项目欠缺
目前科研机构申请的科研项目, 大多是为了职称、晋升、拿科研经费等原因而申报项目, 项目的研究内容范围较小, 真正有创新性、对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项目较少, 甚至有重复往年申报的现象存在, 高水平、高质量的大型科研项目欠缺。
3. 2 项目执行过程控制不严格
根据科研机构内部的科技绩效考核规定, 科研机构一般按照科研项目的经费和项目的数量多少进行考核。对于项目的申报、立项, 一般有组织技术委员会 ( 或专家组) 进行评审后上报, 但项目立项后, 对项目执行过程缺乏必要的监控管理或管理不到位, 除了应对项目下达单位检查外, 单位基本没有中期检查或仅停留在形式检查上。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质量等问题均不了解, 仅仅通过口头提醒的方式提醒项目负责人, 缺乏有效的控制, 具体的项目实施工作基本依靠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的自我约束。常常造成一些科研项目草草结题, 研究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些科研项目甚至出现延期现象。
3. 3 科研经费监管吃力, 无法按照预算直观有效管控
目前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的经费由科技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监管。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开支审核管理, 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开支核算管理。即每一笔经费的开支, 先由科技管理部门确认从哪个课题走, 从该课题的哪个经费来源走, 是否符合上级预算要求等。财务部门则负责核实经费的单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核实金额是否有出入等, 但对金额是否符合总体项目预算并没有进行单独的核算。由于科技管理部门对于税收、借冲手续等财务内容的不熟悉, 存在科技管理部门的经费往来数据与财务数据不完全匹配的问题, 常常在做项目决算时, 需要项目组、科技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三方核实, 经费的管理工作显得繁琐也容易出错。此外, 科技管理部门相对重视科研项目本身, 财务部门一般不掌握项目完整的基础动态信息, 有时候没有及时向科研管理部门通报经费使用及支出存在的问题, 存在部门项目已经接近验收期限, 但经费还未使用完毕的情况, 间接使科研项目的日常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无法实现项目进度和经费的相互控制。
4 构建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的新模式
4. 1 加强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的顶层设计并对研究方向进行科学的布局与规划, 建立科研项目执行过程质量评估制度, 引进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平台
为了提高机构科研项目的质量与水平, 科研机构大都设有各专业总工或是技术委员会, 可每年定期提前组织机构内部人员提出一些研发设想, 通过座谈、学术交流、竞争筛选等模式, 制定出来年或未来3 年内的主导研发方向。并初步制定出项目的研究目标、技术路线、研究思路与实施方案, 择机按不同级别向上级部门申报。
积极开展中期检查工作, 鉴于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繁杂的特点, 可选取一些重点项目, 作为重点检查对象, 按专业组织机构技术委员会, 对照项目的研究进度计划和研究目标, 听取项目组的情况汇报, 并给出意见与建议。针对未按期完成相应研究任务的项目, 应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确实因为技术研究难题无法按期完成的, 必要时提前向上级提交延期申请, 或实施项目中止。
借助现代化管理思路, 引进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平台, 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搭建科技管理人员与项目组成员、以及项目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
4. 2 对于上级下达的重点项目, 严把研究进度计划关, 及时监控项目研究进度
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 根据来源的不同、合作对象的不同, 项目对进度计划的监控松紧程度有所不同, 项目执行情况实行“一刀切”的方式, 很可能导致加重课题组工作量。因此, 可以根据不同项目来源, 对于上级部门管控较严的项目, 选为重点监控项目, 建立科研项目进度情况季报制度, 而其他项目则定为一般类监控项目, 建立科研项目进度情况半年报制度 ( 或者年报制度) 。科技管理部门将科研项目的季报信息 ( 半年报、年报) 信息与各项目的进度计划信息进行对比, 对项目研究进展滞后的, 采取必要的提醒、督促等措施, 及时监控项目研究进度。
4. 3 不断完善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制度, 借助信息化平台管理, 直观有效监管经费开支
科研项目的经费是所有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也是管理的难点。科研项目的经费来源种类繁多, 既有来自政府的上级拨款, 也有来自合作单位的横向经费, 某些机构还有针对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给予内部科技经费资助, 不同来源均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松紧程度。科研经费管理一般采用科技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双部门审批机制, 因此必须加强两个部门以及与项目组成员的联络与沟通, 除了要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外,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信息化平台, 通过信息化平台的管理, 为科技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项目组成员建立起一个直观有效的监管平台, 科技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项目组成员均可在此平台进行经费的申请、审批以及查询等工作, 并能够将项目的进度控制与经费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结合进度与经费管理的综合性平台。
5 结语
农业科研项目管理论文 篇9
1 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1.1 建设总目标
PMIS建设的总目标是将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应用于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 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整合管理, 从而提升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同时建立科研项目基础数据库, 完善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资源, 为全面实现科研项目文件无纸化、科研文件签批网络化奠定基础。同时以此为契机, 着手开展电子数据资源的分析与汇总, 对科研项目进行横向 (按照部门) 、纵向 (按照年度) 对比, 为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措施和制度提供“实验基地”, 为研究所领导进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1.2 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作者所在单位是公安部直属的综合性大型研究所, 从事公共安全行业相关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多年来始终坚持服务公安业务、服务公安一线、服务社会公共安全的宗旨, 坚持走为公安业务部门和社会公共安全领域提供产品、系统解决方案, 工程实施和技术支撑服务之路。科研项目是科研院所能够持续发展的核心业务, 而高质量的科研项目管理是研究所能够保持生命力的有力保障。
立足研究所的科研工作、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能, PMIS应覆盖所有科研项目的各个环节, 包括项目的计划、人员、预算、质量、技术成果等, 并能够初步实现项目的全过程监控与管理。
1.3 系统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1) 满足灵活多变的检索方式。项目信息是项目过程管理的灵魂, 如果该系统不能灵活地进行查询与检索, 就无法为项目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本系统建成后应可按照不同类别进行纵向、横向的查询、检索以及信息汇总。 (2) 简单易用的操作方式, 突出人性化要求。系统应着重于项目管理的实际业务, 操作贴近实际, 简单易用, 无需繁复的培训和记忆。 (3) 方便快捷的导入导出功能。研究所科研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编制大量的, 包括项目信息统计报表在内的文档。因此, 系统的各个模块均应具备导入导出的功能, 以便于为项目管理的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 为后续的数据积累提供真实有效的素材。 (4) 系统需要具有较高的安全等级。研究所是公安部直属的研究所, 其中承担的一部分项目涉及国家秘密, 因而该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安全等级。 (5) 兼容研究所已建成业务系统的文件格式。目前, 研究所内部已独立运行的系统有所级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 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流动和不同部门资源的互通共享, 需要兼容已有系统的相关文件格式。
2 完善系统建设、推动系统应用的意见和建议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真正能够落地并起到实际作用, 不仅仅取决于软件开发的优劣, 更关键的因素是在系统之外的软环境, 如何能够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 搬开使用障碍门前的第一块砖, 至关重要。从实践过程中发现, 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有效应用。
2.1 要紧紧围绕核心业务开展功能设计, 杜绝给系统建设项目“镀金”
PMIS系统设计的核心就是解决如何管项目的问题, 因此在此之外的其他功能都属于项目任务范围的蔓延。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确实要下大力气做好现有管理职能的梳理, 既不能一味的将现有的业务流程搬到系统上, 也不能理由现有的MIS系统直接照猫画虎, 而是应该立足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 去粗取精、删繁就简, 只有这样才能让系统的使用者愿意使用。
2.2 与系统匹配的管理制度是系统生命力的保护伞、助推剂
多年来, 研究所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并与财务、资产、产品生产等相关制度一起形成了完整的科研、生产、服务体系。但是, 为了促进PMIS系统的应用, 应该同步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修订, 以使其能够配合系统的使用, 使科研管理的效用最大化。举例而言, 在科研项目的管理办法中应该涵盖对系统的使用要求, 并明确提出奖惩措施。与此同时在于科研项目相关的奖励和人事晋升等方面, 也必须以系统内的信息为评价依据, 方能从根本上促进系统的应用。
2.3 坚持以人为本, 以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为系统建设的出发点
科研人员是科技活动的核心驱动力, 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前期需求分析和系统架构设计上不仅应重视上层领导的指导意见, 还应该充分考虑最广泛的使用者, 即基层科研人员的使用习惯和实际需求, 在各个子系统的具体开发、在用户界面的设计的细节上, 不能只考虑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和使用习惯, 而是应该换位思考, 多征求科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反复试用、改进, 才能保证使用者愿意用、长期用, 最终推进科研管理信息化。
2.4“少说话、多使用”, 避免PMIS进入越改越难用的“死循环”
PMIS项目通常在正式上线后, 需要开发公司派员驻场测试及维护, 在试运行期间, 由于缺乏大规模的实际试用, 测试和发现的问题是非常有限的。一旦正式上线, 系统维护方将会遇到大量的使用问题。通常情况下, 开发公司对于用户上报的问题是来者不拒、来了就改, 对于实际用户而言, 可能短期内解决了当前的问题, 但是随着频繁的改动, 系统往往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甚至之前正常的功能出现问题。因此, 在对系统进行调整, 对软件进行更新时, 系统使用方一定要慎重提出修改意见, 而且系统的改进一定要分阶段进行, 保证系统能够有效、文档的运行。
3 结束语
科研项目是研究所发展的核心动力, 提高科研管理的质量是保证项目成功率的必要条件, 如何建立有效、可行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科研院所科研项目质量的必由之路。因此, 不能仅仅停留在系统建设层面, 更要深入到系统的应用层面, 充分争取上层领导对科研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视, 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使用科研管理系统的积极性, 重视系统的维护、确保数据的鲜活性, 才能真正提升科研管理的水平、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左丽娟, 刘欣然.浅谈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及其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张清林, 李继宝, 等.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0.
[3]胡景荣.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构建的研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农业科研项目管理论文 篇10
近十多年来, 张艺[1]、纪开芳[2]、石燕[3]、兰世宽[4]、付小燕[5]、王巧燕[6]等一些学者专家针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难点进行了研究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上研究均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执行管理进行了深入剖析, 并提出了可行的加强管理的办法和途径, 但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研究比较缺乏, 且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就更少。笔者认为, 很有必要将两者结合起来, 对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根源进行深入分析, 并依据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要求, 提出可行的提升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本文根据项目组对重庆市该方面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 进行分析, 并提出建议对策。
1 重庆市农业科研项目投入情况
2012年, 项目组通过文献查阅和调查走访, 对部分隶属于重庆的农业科研单位和涉农事业单位的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1.1 调查对象和范围
本项目调查对象和范围是:重庆市农业科研单位;重庆市局属和委属推广、管理等站、所、中心等涉及农业科技项目的农业事业单位;地处重庆但不隶属重庆的高校在重庆市科技部门申报的农业科技项目。
1.2 调查研究内容
项目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上述调查对象和范围内2009—2011年农业科技项目经费收入、支出及增长概况;项目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2009—2011年重庆市农业科技项目经费投入情况
项目组调查了34家有农业项目的单位, 占市属涉及农业科技项目单位数量的80%。这些单位2009—2011年农业科技项目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是:2009年农业科技项目经费来源9.46亿元, 其中财政预算拨款8.07亿元;2010年项目经费来源11.17亿元, 其中财政预算拨款9.41亿元;2011年项目经费来源11.93亿元, 其中财政预算拨款9.91亿元。
从以上情况及近几年重庆市科技统计年报来看, 重庆市科技投入总量是逐年增加的。然而, 重庆无论是总的科技投入, 还是农业科技投入, 都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2 重庆市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根源
项目组调查了100多个项目, 重庆市农业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虽然看到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做法, 但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
2.1 项目预算编制方面的问题和根源
(1) 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的准确性较难把握。农业的特殊性和农业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的准确性较难把握, 诸多客观因素会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差异。
(2) 项目预算编制不严谨, 随意性强。一些科研人员对项目预算的编制认识不足, 编制预算仅为了项目申报, 随意填写数据, 缺乏规范性和计划性。
(3) 项目预算编制与财务管理的要求脱节。有一些项目由于没有财务人员参与预算编制, 造成项目预算与财务管理的要求脱节。
(4) 预算编制不科学, 明细科目结构不合理。由于项目人员缺乏调查研究, 对各明细科目预算额度不能合理把握, 因此预算结构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5) 项目编制难以兼顾财务制度和科研目标。财务人员和科技人员对预算编制的关注点不完全一致, 财务人员关注更多的是预算的规范性, 而科研人员主要关注项目要达到的目标, 编制预算未充分体现财务方面的要求和限制。
(6) 编制虚假预算, 套取国家财政资金。有些项目申报目的就是为了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争取到经费后, 想方设法把资金套取出来用到单位其他方面的支出。
(7) 自筹经费虚假承诺。调查中发现, 自筹经费虚假问题十分突出。为了项目申报成功, 随意填写自筹经费, 结果大多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2.2 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根源
(1) 不按规定执行项目, 随意变更和调整预算。由于编制不科学, 项目无法执行, 导致项目组不经申请和审批, 自行修改预算。
(2) 挤占、挪用、转移、截留专项资金。该现象的原因和目的基本上可以归结于一个, 即套取、占用项目资金, 用于本项目以外的支出。
(3) 项目进度滞后, 后期突击花钱。不少项目在临近结题还有大量资金未使用, 临时突击用钱。原因是多方面的: (1) 预算编制不科学, 无法照预算按时完成项目进度; (2) 预算虚假, 资金无处可用; (3) 对合同进度重视不够; (4) 资金未能及时到位, 无法按进度开展工作。
(4) 提供虚假会计资料, 蒙混检查、审计。有的项目在检查、审计、结题验收时提供虚假财务资料, 伪造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 蒙混过关。原因是项目未进行单独核算, 或支出额度未完成预算, 或违规支出太多。
(5) 自筹资金收支未单独核算。有的单位用自有资金配套项目, 收支核算未单独反映, 与专项拨款支出混在一起。这在核算上不符合项目管理的要求。
(6) 胡编乱造自筹经费支出, 应付审计检查。由于自筹经费是为了项目申报成功而虚假编制的, 并未真正到位, 结题审计和验收时, 只好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做假来搪塞。
(7) 主持人同时主持多个项目, 无法保证项目完成质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1) 为单位多争取项目经费; (2) 为自己多争取项目以增加晋升职称、职务、职级的资本; (3) 为不够条件申报项目的年轻同事创造主研项目的机会。
3 提高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为了提高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 针对前述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根源, 借鉴当前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教训, 按照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结合重庆市农业科研需要, 遵循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三性原则”, 项目组提出以下提高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3.1 做好项目预算编制的对策建议
现行国家各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中, 除明确管理费按规定比例提取外, 其他各预算科目间没有固定的比例限定。应根据课题研究任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 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 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课题经费预算。课题直接费用各项支出不能简单按比例编制。
3.1.1 严格编制项目直接费用预算
项目直接费用无定额标准的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编制, 有定额标准的按定额标准编制。直接费用各明细科目预算的编制应遵守以下原则和要求。
(1) 设备费预算编制原则。设备费不能预算以下支出:基建设备和生产性设备的购置或试制费、大量实验室必备的常规通用设备和办公设备购置费、租赁本单位设备的费用、办公室和实验室的维修改造费。应充分共享本市现有设备, 禁止盲目重复购置。
(2) 专用设备的相关备品备件购置费适用的预算科目。与专用设备同时购置并与之配套的备品备件购置费列入设备费预算;单独购置的相关备品备件列入材料费预算。
(3) 试制设备发生的材料费、加工费、劳务费等适用的预算科目。如果试制设备为目标产品 (即项目主要任务就是研制该设备) , 则应分别列入材料费、劳务费等相应科目预算;如试制设备为过程产品 (即为完成项目任务而研制的零部件或工具性产品) , 则相关成本应列入设备费预算。
(4) 材料费预算原则。材料费不能安排购买生产性材料、基建材料、大宗工业化原料的预算;不能安排购买大量普通办公材料的预算。
(5) 测试化验加工费预算编制原则。测试化验加工费须说明测试化验加工次数、价格的测算依据;测试化验加工单位如果是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核算的单位, 可以按内部价支付测试化验加工费;若不是独立核算单位, 不能单独列支测试化验加工费。
(6) 燃料动力费预算编制原则。燃料动力费预算不列本单位仪器设备、房屋使用费, 及日常水电气暖消耗;科学考察发生的车 (船) 燃油费可列入燃料动力费预算。
(7) 差旅费预算编制原则。参加与项目研究任务相关的学术会议发生的差旅费用可以列入差旅费预算;课题任务中有科学考察内容的项目, 可以在差旅费中列支科学考察费。
(8) 会议费预算编制原则。项目举办的与项目任务有关的会议支出可列入会议费预算;单位举办的学术会议一般不应列入项目预算。
(9) 参加国际会议或国内会议发生的注册费等差旅费以外的费用预算原则。参加项目相关的国内学术会议发生的注册费等会议费用应列入差旅费预算;参加项目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的注册费等会议相关费用应列入国际合作与交流费预算。
(9)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预算编制原则。该预算科目可列支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置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原则上不得用专项经费购买通用性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 不应预算日常手机通讯费。
(10) 劳务费预算编制原则。有工资性收入的项目人员不得发放劳务费;劳务费不得支付给项目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作咨询费。
3.1.2 严格编制项目管理费用预算
管理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 日常水、电、气消耗, 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预算总额目前原则上按照重庆市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核定。多个承担单位共同承担一个课题, 课题管理费由课题第一承担单位按预算总额一次性提取, 并按照课题经费比例分配到各有关单位。
3.1.3 杜绝无法落实的自筹配套经费预算
根据项目的需要和单位自身能力编制自筹配套经费预算, 不能编制无法落实的配套经费;项目预算应明确配套资金的可靠来源。
3.1.4 专项经费与自筹经费支出预算一般不编制在同一支出科目
一般情况下, 如果某一科目的支出从专项经费列支, 则该科目的所有支出全部由专项经费列支。如果某一科目的支出单独使用专项经费或单独使用自筹经费列支确有困难时, 也可以同时在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中列支, 但须在预算说明书中详细说明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的具体用途和额度。
3.1.5 加强项目资金的整合
尽可能在项目申报书中明确资金整合额度及渠道。通过资金捆绑、项目整合, 对各级各部门投入的需要集中的农业科研项目资金适当集中、合理归并、捆绑使用、集中投放, 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3.1.6 财务人员参与项目预算编制
项目编制过程中, 应有财务人员参加,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把关, 为项目提出财务管理意见和建议。
3.2 加强项目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3.2.1 科学核算项目经费收支
按国家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经费开支范围, 结合政府收支分类经济科目的规定, 设置经费收入和支出一级和明细会计科目。同时, 结合单位情况分类设置核算项目, 比如, 可作如下分类设置:财政预算项目;其他财政性项目;横向项目;自立项目。
3.2.2 加强对项目预算执行的监管
(1) 通过财务系统对项目支出进行事前控制。实行预算控制自动化管理, 利用财务系统自动控制各明细科目支出的超支。
(2) 为项目相关人员提供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查询平台。在财务系统中为项目人员设置用户, 项目人员凭磁卡查询各自项目的收支动态, 以加强控制。
(3) 财务部门定期编制项目执行情况报表, 报送科技管理部门。
(4) 科管部门和财务部门适时进行项目检查, 发现问题, 及时督促整改。
(5) 加强对项目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监督。强化经常性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工作, 将审计作为了解农业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情况和交换意见的重要渠道。让审计工作成为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培训人员的重要平台。在本单位和系统内公开通报内外部审计的结果, 促使审计工作取得应有的效果。
(6) 加强对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机构的再监督。国家审计机关应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目前, 社会审计机构执业质量存在诸多问题, 国家审计机关应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检查, 对违法违规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予以严肃查处。同时, 应加强对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管。全国人大应担当起对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职责, 通过合法的方式来监督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情况、自身财务收支等情况。
3.2.3 对科研人员进行项目财务管理培训
为使科研人员提高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财务管理能力, 在思想上加强对预算执行的重视, 应对科研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重点可放在以下方面:专项经费管理原则;专项经费的财务管理要求;项目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要求;专项经费的会计核算原则;财务部门对项目经费支出报销票据及签批程序的要求;项目检查、审计和验收等监督形式对等对专项经费收支的要求。
3.2.4 加强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协调
财务人员应主动协助科研人员从财务的角度把好预算关, 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向科研人员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 提出积极的建议和意见。科研人员也要主动与财务人员沟通, 以保证项目支出符合预算要求。
3.2.5 建立项目管理激励机制
完善的项目管理激励机制关系到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及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的提高, 关系到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长。单位应该关心科技人员的需要和成长, 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建立科学的项目考核和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摘要:近年来, 我国在农业科研上的投入不断加大, 提高了农业科研在整个科研投入中的比例, 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科研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 科研管理工作还比较滞后, 科研投入的效益亟待提高。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提高农业科研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需要更加科学、规范地进行项目预算编制, 加强项目执行财务管理。项目组调查研究了重庆市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现状, 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 从“做好项目预算编制”及“加强项目财务管理”两方面提出了提高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及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张艺.论如何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的预算管理[J].事业财会, 1998, (3) :3-4.
[2]纪开芳, 杨铸宏.农业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编制中的难点与对策[J].云南农业科技, 2005, (5) :46-47.
[3]石燕.国外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比较及其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 2005, (10) :49-51.
[4]兰世宽, 张平.农业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管理机制探讨[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07, (1) :33-34.
[5]付小燕.现行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课题 (项目) 经费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09, (1) :31-35.
农业科研项目管理论文 篇11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资源整合;对策;农业
中图分类号: G3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624-02
收稿日期:2015-04-21
基金项目:淮安市农科院院长科研基金(编号:201222)。
作者简介:吴昊(1985—),男,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会计师),主要从事农业科研经费管理。Tel:(0517)83676582。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投入持续大幅度增长,无论是全社会投入还是财政投入,均保持高速增长。然而在农业科技投入的总量和强度都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与之对应的科技管理方式还没有完全适应,农业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农业科研经费的管理主要涉及到三方面人员:农业科研人员,熟悉科研过程,掌握经费的使用;科管人员,了解经费的争取渠道,熟悉项目的管理过程;财务人员,具备经费核算及信息分析的专业优势。三方人员均掌握了一部分经费情况的信息,但由于部门的切割和职能内容的不同、观念的差异以及相关制度的匹配度不高,导致本应完整的贯穿始终的科研经费的管理被人为地切割、划分,各部门关于经费管理的办法在执行中遇到重重障碍,经费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1-3]。在经费管理相关的三者之间建立有效联系,高效整合三方掌握的资源,是保证科研经费高效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
1新形势下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1不同角度造成的观念差异
由于部门的划分和职能内容的不同,农业科研人员、科管人员、财务人员所站的角度不同,自然导致了对科研经费管理观念上的差异[1]。农业科研人员大多数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做好科研,与经费有关的工作如预算编制也是为了争取经费,只要经费到位就好,至于如何管理与自己关系不大;科管人员更多地强调自己的工作主要配合协助科研人员申报项目,主要关注科研活动的进展,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基本不参与;财务人员负责全单位的资金管理,科研经费仅是工作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科研经费由科研人员自主支配,科研人员自己都不关心,财务人员再去过多强调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有点“皇帝不急太监急”甚至“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味道,因此,很多财务人员也满足于做好科研经费核算就行了,不愿在经费的管理创新上花太多心思。
1.2不同制度间缺乏衔接,责任模糊
虽然国家关于科研经费的管理明确指出“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对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负责”,但到单位的具体实际工作中,科研项目管理往往是被切割成条块,农业科研人员负责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和经费的争取,科管人员负责组织协调,财务人员负责科研经费的核算,大家各司其职,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则皆大欢喜,一旦因为经费使用出现问题导致验收不顺利就会相互推诿[2]。科研人员认为,我只管科研进展花钱,合不合理我不清楚;科管人员认为,单位的《科管办法》没规定对经费的管理,自己只负责协助争取经费和监管科研活动;财务人员认为,自己对科研活动根本不清楚,按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只要票据真实、附件齐全、符合预算即可,至于支出是否真实发生与己无关,很多科研单位过多强调财务的服务职能,科研人员随意调整预算,财务人员也无法事前控制。多头管理实质上也就变成了无人管理,制度间的漏洞导致科研活动的实际与经费的使用监管不能有效结合,为科研腐败提供了便利。
1.3简单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很难满足现代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
电算化软件将财务人员从手工记账中解放了出来,但会计信息的专业化导致系统生成的三栏账、多栏账、余额表等各式表格很难让科管人员和科研人员看懂,削弱了他们利用财务信息指导科研工作和监管科研进展的作用[3];且简单的电算化软件针对项目的管理手段仍很有限,如预算控制,分类统计汇总等也还达不到信息使用者的要求;除此之外,由于财务数据对安全性要求较高,一般单位实行财务局域网络环境,与外界网络物理分离,使科研经费信息难以实现共享,导致信息在农业科研人员、科管人员、财务人员之间传递不及时,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从而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
1.4工作细分导致人员专业知识过于单一
一是日常繁杂的工作让农业科研人员、科管人员、财务人员整天埋头于自己的手头工作,紧紧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无暇顾及其他领域。财务人员对农业科研一问三不知,科研人员对财务知识半知半解,缺乏基本的常识性了解[3],科管人员多科研出生,管理经验匮乏,三方在主观上都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二是科研单位对人才培养和工作岗位设置过于机械,不同岗位人员之间的流动几乎不可能,业务培训过于单一,也没有相互交流的平台,客观上也没有为三方人员业务知识的交流创造机会。总体来说,农业科研单位极其缺乏复合型人才。
2新形势下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2.1统一一种观念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不断完善,在更加强调团队协作的今天,科研经费的管理早已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经费管理相关三方合力完成。农业科研人员应该认识到,重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利用前期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信息分析,能显著提高今后项目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在科学预算的框架下,科研活动有序进展,经费使用效率将大大提高,不再为“用不完”、“不好用”发愁,同时项目的顺利完成,绩效评价肯定将为科研活动进一步获得资金支持提供良性循环;科管人员应该认识到,通过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达到对科研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既能准确反映项目实施的进度,又能有效杜绝“狸猫换太子”等舞弊现象,利用财务信息倒逼科研活动规范开展,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财务人员应该看到,主动加强对科研活动的基本了解,主动了解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信息的需求,转变以前单纯的、被动的、机械的财务核算,改进核算方法,主动介入科研活动,使财务信息附有更多对科研活动指导、纠正的功能,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也将大大提升自己工作的成就感。三方统一观念,共同加强对经费使用的关注,是改进科研经费管理的前提。
2.2完善一套制度
以部门职能为基础的各部门管理办法、制度等显然不适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间的空白必然导致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责。科研经费的管理既是对实物资金的管理,更是对整个科研活动的管理,应贯穿在从预算申报到决算审计整个科研活动过程中。农业科研单位可探讨建立以科研项目为导向的管理制度,打破行政管理的框框,将农业科研人员、科管人员、财务人员指定到特定的科研项目组,明确每个项目组的主要负责人,赋予项目组负责人必要的权利与义务,负责考核每位成员的绩效,项目组随项目产生而产生,随项目结束则解散(不同项目组的人员可穿插)。项目实施期间,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科研经费的管理,经费使用透明公开,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荣辱与共,既能有效防止出现问题无人担责,又能有效防止舞弊。合理的制度是调动经费管理相关者工作积极性、整合三方资源、改进科研经费管理的保障。
2.3强化一个工具
创新科研经费管理的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成果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改进财务系统的核算功能,将财务专用系统中的数据,转换到科研人员、科管人员都能直接操作的通用系统中,将财务数据分类整理成科研人员、科管人员能直观查询与使用的格式数据[4],方便科研人员、科管人员实时查询经费使用及预算执行情况,在实现科研经费动态管理的同时实现对财务数据的信息共享。同时,充分利用对财务数据的挖掘与开发,进一步筛选和整理有效的财务数据,满足科管人员、科研人员的差异性需求,为科管活动、科研活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通过对科研经费管理工具的改进与强化,实现财务数据在农业科研人员、科管人员、财务人员之间的有效传递,转变传统科研经费的管理方式,将被动的事后纠错变为主动的事中监控。有效的管理工具是整合三方资源,改进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手段。
2.4培养一批人才
高效项目组团队的形成、先进软件的利用都离不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5],加强不同专业、不同部门人员间的交流,克服农业科研人员、科管人员、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的局限性,将科研、管理、经济3种思想、3种业务、3种方法融为一体,培养更多既懂硬科学又懂软科学的多面手是关键。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拓展经费管理相关者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既能提高单位各项工作的整体效率,也是对职工个人自身价值的提升,符合单位和个人的共同利益,是实现各方资源有效整合、科研经费管理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基础。
统一经费管理相关者的思想,加强制度保障的建设,创新管理手段并注重现代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能有效整合农业科研人员、科管人员、财务人员三方的资源,提升农业科研经费管理的水平,充分发挥农业科研资金的效用,推动农业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也可有效保护我们的农业科研工作者。
参考文献:
[1]陆学文,顾军,何守才,等. 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8):1-5.
[2]何守才,王敏,王是斐,等. 农业科研经费报账制与划拨制探讨[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505-506.
[3]宋雯雯,陆学文,周华.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485-486.
[4]温法军. 地市级农科院所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3):392-394.
[5]方民,徐秀娟. 农业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与完善[J]. 安徽农业科学,2011(25):15687-15688,15691.
[6]王义明,刘红梅. 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探讨[J]. 中国农业会计,2006(7):21-23.
[7]何守才,蒋瑜超. 科研项目实施中财务人员角色之思考[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3):586-587.
浅析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篇12
关键词:农业,科研,信息管理
0 引言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社会信息化进程逐渐加快, 我国已步入信息化时代, 各行各业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起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指导的管理体系模式。与此同时,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科技管理体系, 尤其是农业科技管理体系, 却还处于相对落后的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工作模式, 管理手段停留在半手工或手工的基础上, 管理效率低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基于此, 十分有必要开展新型的农业科研信息管理工作, 建立一套高效可行的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 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为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分析及决策依据。
1 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现代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 传统的人工信息管理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生活的需求, 落后的管理技术严重阻碍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使得农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 农业科研成果的种类和数量均获得高速增加。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与农业科研管理的相对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突出矛盾, 创建一套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效率农业科研管理模式已成为农业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共同需求。
1.1 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指科研管理工作者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技人才、科研条件、科技信息等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管理的一种活动, 为农业科学研究服务[1]。科研管理是农业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科研单位的科研进展、成果获得、经费使用、效益高低等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信息是科研管理决策、制定科研计划的依据。在知识经济时代, 科研管理部门每天需要面对和处理大量的、具有延续性的事务、业务信息, 需要将处理后的信息及时传输或反馈给相关部门。随着科技信息量的迅猛增长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 如何使信息的收集、统计和交换更加简单方便, 如何利用已有技术和条件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减少工作量, 如何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是摆在每一个科研管理人员面前的问题。而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 对组织内部管理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 使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处于最佳状态, 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满意的综合效益, 就显得非常重要。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工作系统是一套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 不管各层次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多么参差不齐, 只要统一业务流程标准, 系统就会如高水平的人员在进行管理, 其整体管理水平就能得到提高[2]。科研信息化管理着眼点在于与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结合起来, 融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1.2 科技人员创新意识的客观要求
新的时代科研管理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管理手段都发生了变化, 科研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更新观念, 转变旧的思维方式, 努力培养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意识, 要转变管理现代化可搞可不搞的思想, 必须认识到, 管理是科学, 管理是生产力, 管理出效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把管理工作做好, 协调好科技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较少的投入获取更多的科技成果和经济效益, 推动科研管理工作科学地向前发展, 真正为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科研管理信息化带来了管理观念的革新。它突破了条条框框的旧的科研管理模式, 而将整个组织的资源、信息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这不仅可以拓宽管理者的视野以及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而且还可以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众所周知, 科研人员要提出质量高、内容新、选题有针对性的科研课题, 而且在立题、开题之后, 还需要信息跟踪、信息展望、信息策划, 使之具备创造性、经济性、可行性, 这一切都与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 就必须加强科技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这就要求有一套科学可行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供科技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利用。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在于创新出能够体现系统性、关联性、即时性和针对性等特点的新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 并使之替代原有的管理模式, 从而使工作人员从繁杂的事务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3]。
2 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架构
我国农业数据库建设最早是1987年开始自建的“中国农业文献数据库”, 而最早应用Foxpro2.5软件开发数据库是1995年中国矿业大学开发的人事档案和申报职称管理系统。农业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最早报道见于1999年福建省农科院应用Microsoft/Access编写的“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数据库”[4,5], 但数据库结构及应用均相对简单。
实行科学化的管理, 必须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 改变以往那种静止、封闭的行政管理为主的模式, 突出科研工作动态、开放的行业性管理特点。开发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是:运用计算机手段, 使科研管理过程实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 提高科研信息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 促进科研信息共享的目的。同时系统还可及时积累、收集、分析各类管理信息并能自动生成用户所需的各类报表,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无纸办公[6]。
2.1 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从应用手段上分, 系统应具有数据录入、数据查询、数据运算分析三大功能, 可为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提供各级数据。
从服务对象上分, 新的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三方面功能作用:
(1) 为一线科技人员提供科研课题基本的信息, 科技人员既可通过系统备忘记录自己所负责课题的信息, 随时了解课题进程, 又可查询系统内对其开放权限的其他科研课题及成果等信息, 为下一步科研选题提供相关资料;
(2) 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单位内所有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 方便管理, 实施课题进程实时监控, 同时也为科技人员科研业绩考评提供依据;
(3) 为单位领导提供单位内所有科研数据, 课题及科研产出分析等, 为其对单位科研的下一步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2 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
(1) 科研课题信息:提供课题基本信息、项目来源、起始时间、主持及参加人员、课题进展报告、结题情况、项目总经费、经费逐年到账情况及使用情况等。
(2) 科技论文信息:提供科技人员在科学研究中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及发表的论著情况。
(3) 科研产出信息:提供科技人员在科学研究中产生的专利、标准、农兽药、鉴定成果、品种等信息。
(4) 科技人员信息:提供科技人员个人情况、研究方向、所属单位、职称专业等基本信息。
(5) 系统数据分析:提供系统内录入数据的简单分析, 如人员结构分析、课题来源分析、年到帐经费分析、相关课题分析等。
3 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的建立需要较高的前期投入, 需要全体农业科技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更新、变革, 以期更适应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 更好的为农业科技进步服务。另外, 系统建成后也非一劳永逸, 让它有效地运行, 为农业科技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还需要后期的系统维护和管理。
3.1 专人负责
根据农业科技的特性, 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是由众多使用者记录的, 由于每一个人对记录内容的理解不同, 计算机应用水平不同以及可能出现失误, 就有可能造成数据的不准确, 所以, 数据库系统需要有专人负责维护, 不仅要检查数据的完整性, 而且要检查数据的质量。另外, 随着管理业务的不断深入, 新的管理内容和功能需要加入数据库之中, 必须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功能的不断扩充或系统的更新。从事这样的工作需要时间和精力, 如果让科研管理部门的非专业人员负责, 那么, 繁杂的日常工作将使他们无法进行必要的维护、更新和创新工作。信息维护和管理的专业化、组织化、系统化是科研管理信息化应用得以成功运行的重要因素。
3.2 动态维护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 无论是管理的内容、任务、目标, 还是管理流程等, 都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改变。因此, 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也是要不断改进和更新的。这种改进和更新, 需要专业人员在系统维护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创新, 以便根据实际需要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数据存取接口, 同时需要专业科技人员不断提供科研第一手资料, 及时更新系统内信息资源, 以期提供更加翔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3.3 技能培训
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工作技能, 是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环节。科研管理信息化要求科研管理人员是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 既精通业务管理又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7]。由于科研管理人员年龄差距, 接受能力不同, 计算机水平良莠不齐, 必须持续广泛展开全方位、多层次、针对性的培训, 同时,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使系统培训制度化。只有对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改造与更新, 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才能达到强化信息意识、增强信息敏锐性、更新知识、提高操作水平的目的。
3.4 安全防范[8,9,10]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是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等活动的真实记录, 是科学技术储备的一种必要形式、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 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技活动的重要环节。因此, 加强系统数据的安全防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到既防止他人盗取数据造成泄密, 又防止黑客入侵造成系统瘫痪而影响工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一是用户身份证认证, 二是关键信息的加密技术, 三是存取控制, 四是审计, 五是设立防火墙。
通过对用户的身份认证, 给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 实现对网络的安全控制。
加密技术是保护数据库中的关键数据和保密数据不被他人窃取的另一种主动性的防御方法。目前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加密方法有文件加密、记录加密、字段加密。加密技术的使用, 可以保证其中较高级别的技术成果, 保护单位的知识产权。
存取控制指的是数据库系统中, 为了保证用户只能访问其有权存取的数据, 必须对每个用户预先给予权限。
审计追踪使用的其目的是当数据被盗或损坏时, 能及时发现或补救, 为数据的完整性提供安全保障。
防火墙技术是网络安全中的另一种有效保证措施, 它是一个或者一组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技术的采用, 可以保护和管理内部的网络资源, 防止外部入侵, 对信息的访问进行记录和控制管理和监督内部以网络的访问, 简化网络资源管理等。
另外, 系统数据应及时、定时备份, 以应对特殊情况下系统无法使用或数据丢失等问题,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结语
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面向农业科研管理全方位的信息系统, 目前已在我国许多农业科研单位及高校建立并使用。它的建立和有效使用将会对我国农业科技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将我国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推入一个信息化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姚景珍, 董哲生.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科研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 2005 (增刊) :79-80.
[2]张立平, 许言义.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 2006 (4) :100-103.
[3]欧启忠, 魏文展, 等.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及其管理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 2006 (3) :183-187.
[4]康世云, 裴新涌.河南省农业成果数据库的研建与实施[J].农业网络信息, 2004 (8) :34-35.
[5]胡春芳, 周国民.农业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 (4) :175-177.
[6]詹嘉放, 王建春等.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22) :9795-9796.
[7]沈秀平, 冯志勇等.浅谈农业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J].上海农业科技, 2007 (4) :13-14.
[8]魏笑炙, 王成军.基于B/S科技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与信息技术, 2005, 13 (5) :20-22.
[9]黄晓燕.论科研管理及科研信息系统的构建[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6) :269-270.
【农业科研项目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农业科研管理06-05
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06-22
农业科研院行政管理08-08
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与管理的思考08-27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问题研究06-01
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探讨07-18
农业科研档案05-12
农业科研系统08-18
农业科研投入08-26
农业科研事业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