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所(共12篇)
农业科研所 篇1
随着我国科研工作量的日益加大, 科研人员工作实行量化管理,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之势正在蔓延。目前在农业科研机构中, 科研考核已经成为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 构建科学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是督促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工作顺利进行有力保障。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够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使得科研机构科研工作充满活力, 但当前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导向性均出现一定的局限, 甚至对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单位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1 农业科研机构科研考核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科研考核是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成绩进行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 (刘朝晖, 2014) 。农业科研机构科研考核是科研人员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客观、公正的评价科研人员的工作, 对于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于提高单位的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科研单位考核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定性和定量按照一定比例的权重, 定性考核主要通过领导投票、单位同事投票的方式来得分, 考核方式以描述性为主, 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 个档次。定量考核主要是根据科研人员的科研任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论文与著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科技条件、人才培养、科技管理等指标的考核。一般采取量化积分的方式, 每个业绩指标根据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但近几年农业科研机构考核针对性不强, 行政色彩较浓, 年度考核常流于形式, 出现为了树典型乱改标准、乱加分的情况, 不光没有有效起到激励科研人员, 提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反而导致许多内部矛盾, 考核成效甚微。近几年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考核, 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评价过程不严谨, 人为干扰因素太多
目前农业科研单位科研考核主要依靠科研单位科研办或者综合办行政管理人员根据单位内部制定标准进行评判, 由于制定标准的模糊不清或者是评判人知识水平和专业的限制, 对考评方法的理解产生差异, 有的评价标准存在界限模糊, 从不同角度解释都解释的清的状况, 导致考核者评价标准模糊。农业科研机构每到年终考核科研办是科研人员咨询或者申诉最多的部门, 科研人员带着评定准则和自己的成果到科研部门要具体的答复“算不算”, “算多少分”“组内如何分配”等等的问题, 很多形式的成果、发表的不同刊物的文章, 宣传的材料, 项目的来源等问题考验着科研办行政人员的判断能力, 算或不算不止是对当事人一个的衡量, 还涉及到对其他科研人员但没有提出相同问题人员的公平, 这种条件下的考核人员的判断往往会成为矛盾的导火索, 科研办人员有时不能判断一些科技成果的价值, 很难回答科研人员的“算不算”或者“算多少分”等问题, 只能按考评标准严格办事。另外, 考评标准一旦制定, 鉴定和评价就会一味追逐标准上的指标, 而对于一些做出对单位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或者成果的判断, 在评定标准上没有明确标明, 考评者也会以评价标准没有而拒绝一些成果的计入。
1.2评价机制不健全, 指标混乱
不合理的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会使得科技人员对照指标急功近利、避难就易, 出现学术道德滑坡, 人才成长扭曲的现象 (苏俊宏, 2009) , 这样会挫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阻碍科研工作的发展步伐。不同的科研机构具有不同的发展定位、研究内容和研究团体, 同一个评价标准不能应用于所有的科研机构, 很多单位照抄照搬别人的评价标准, 不顾及单位本身定位, 尤其是像某些单位学科发展不均衡, 使得科研成果的评价在质量上很难衡量。另随着单位对不同方向的支持力度不同也会导致科研成果考核结果的失衡, 有的方向可能出现大量成果的堆积, 而有些方向可能发展较为困难, 而靠科研人员个人的意愿和努力也并不能赶得上。考核指标较为生硬, 流于形式, 追求数量, 难求质量, 经常以项目数、论文数、经费数作为评价一个科研人员科研能力的指标, 而忽视了科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科研人员为了年终考核的高分, 必须拼命拿项目、发文章, 而农业科研有很多是周期长、见效慢、需要有耐心才能有成果的方向, 考核却使得科研人员不愿意从事这些较长时间才出成果的基础性研究, 而一味追求较为快速、易出成果的科研工作。另外, 考核指标偏向于个人科研成绩, 科研人员做自己的工作考核得分高, 做单位公共的工作反而得分低的情况, 这样反而导致科研人员以科研考核的标准来从事日常的科研工作, 不关心、不愿花时间参与单位公共工作。
1.3分类考核工作不到位, 考核对象起点不一
现代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大部分都是硕士和博士, 且毕业的院校、专业不一, 而进入工作单位之后, 只能大体根据其原来所学专业进行分组或者使其加入到原有的研究室或者课题组, 而不同的研究室和课题组本来的研究实力和基础存在差异, 单位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也会产生一些项目或者经费等对不同研究室课题组支持力度上的差异, 有的研究室和课题组原本就有项目, 并且是长期支持, 而有些研究室和课题组没有相关项目和经费支持, 且没有高级职称人员带头, 力量较弱。这样就出现科研人员一开始就已经存在较大的差距, 处于不同的起跑线上, 力量较强的团队, 团队成员不用努力也能顺利考核通过, 力量较弱的团队, 个人再努力也较难通过考核, 这导致在考核之初便已经形成一些科研人员的心理落差。这种考核方法, 无论对力量较强还是较弱的研究室或课题组团队, 都不可能起到激励作用, 而且还可能成为科研人员不满情绪的发泄点, 弊大于利。
2 农业科研机构科研考核合理构建的建议
当前农业科研机构科研考核的制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触动某些工作不认真、科研动力不足、没有积极性和自觉性、不符合岗位的少数科研人员, 而对绝大多数科研人员的评价激励效果十分有限, 因为它并不能真实反映科研人员的科研努力和科研水平, 并且因此产生较多的内部矛盾, 存在着副作用, 不利于当前农业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工作的督促与科研工作的顺利展开 (冯惠玲, 2012) 。农业科研机构科研考核必须在定量与定性、分类基础上,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真正发挥科研人员考核在科研工作中的促进作用。
2.1构建专业科研考核小组
科研考核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不能有主观偏向性, 这就需要专业的考核团队, 不要本单位内部人员参与, 最好能针对农业科研机构研究方向选不同专业的考核专家, 能够对科研成果进行专业、公正的评判, 考核小组可以设2 个以上, 每个小组包括多人, 对考评成绩进行无记名分别打分, 对于有争议的考核制度实行讨论, 表决制, 每年进行修改完善。考核小组成绩平均后得出最终的成绩, 每次考核成绩当场公布分数, 使得科技人员心服口服。
2.2实行研究室或课题组考核
长期以来, 科研考核通常是考核管理部门直接考核到个人, 形成了科研管理部门对准所有科研人员进行考核的局面。研究室、课题组层面在考核上基本不起作用, 这样导致考核者工作量加大, 判断出现误差、失误在所难免, 要计算全单位所有人员的考核分数, 细到每1 项, 而当组内遇到分配公共分时, 1 个人分数的修改也会带动全研究室或课题组整体分数的重新计算, 考核工作量较大, 重新修改的次数较多, 也导致研究室课题组管理者层被动消极, 责任互相推诿。研究室主任或课题组长对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关心, 不理睬, 也是对研究室主任、课题组长没有任何考核标准的原因。当前农业科研机构既然已建立研究室课题组管理制, 修改进行以研究室、课题组为单位的考核制度, 非常有必要, 建立这种考核能够调动研究室主任、课题组长的带头积极性, 能够积极的对接科研管理部门做好科研办各方面管理工作, 为了能够提高整个研究室、课题组的考核分数, 实行小分级管理比较方便, 研究室或课题组团队较小, 管理者能够管理督促到每一个人。能够提高团队科研成果的人员会更加努力, 在团队中无所作为的人员也会因为影响团队总考核成绩而加倍努力, 有助于凝聚团队力量。
2.3实行“基本线”和“奖惩法”考核方法
考核的最终目的是督促科研人员努力工作, 通过考核成绩的差异起到一个激励促进的作用, 如果考核标准制定较高, 科研人员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困难, 不光不积极向上, 反而消极懈怠, 考核的目的就达不到。农业科研机构对个人最好实行“基本线”考核, 考核标准要使得绝大多数科技人员都能达到合格或称职, 超量成果的奖励权利划归到研究室或课题组内部。对研究室和课题组实行“基本线”和“奖惩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实行每年考核, 研究室和课题组考核要达到考核“基本线”, 超额实行奖励制, 没有达到目标则实行“惩罚制”。奖惩只针对研究室或课题组, 而奖惩个人的权限放到研究室主任或课题组组长。
参考文献
[1]苏俊宏, 彭渝丽, 李高宏等.地方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探索[J].科研管理, 2009, 30 (3) :103-107.
[2]冯惠玲.高校科研考核改革的深度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5) :20-23.
[3]刘朝晖.高校科研考核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 26 (5) :120-123.
农业科研所 篇2
一年来,在正确领导下,积极参加农业厅和农场统一组织的学习和自学活动,集中学习时间7天。
学习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河南省农业厅纪检组下发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资料》、学习《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全面从严治党讲话精神》、《河南省委省政府20条规定》、《周口市党员干部八条禁令》、部分反面典型案例,同时围绕“两学一做”活动中对照讲政治、有信念标准,反思坚守理想信念情况,增强党性观念,学习教育主题开展讨论。
学习中认真撰写了一万多字的笔记、学习调研报告1篇,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指导今后的工作,激励自己真正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坚持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高度统一的思想、高度自觉的行动,自觉坚定、身体力行地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一年来的工作
本人主要是负责公司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研工作。
1、小麦生产:通过技术员和职工技术培训,严格技术操作规程,重点推广:秸秆还田、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匀施、精播匀播、合理品种布局、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在遭遇16年秋播期间阴雨寡照和17年5月中下旬严重干
热风、6月上旬阴雨绵绵等不利气候条件下,通过抢时整地、抢时播种、合理水肥运筹、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和科学调度机车、合理晒场管理等管理措施,获得了较好产量。
2、秋作物生产:经历7月下旬高温、9月上旬和下旬以及10月上中旬连续阴雨等不利条件,经抢时播种、及时浇水、中耕散墒、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和抢时收获,加强晒场管理等管理措施,获得全面丰收。
3、科研试验方面
(1)小麦试验示范方面:小麦开展了:品种展示,高产攻关,配方施肥,施肥方式,微肥应用,纹枯病、赤霉病防治,化学除草,化控防倒等课题。根据试验示范,着重推广了赤霉病综合防治、小麦配方施肥、麦田节节麦和小蓟化学防除、微肥应用等技术,并对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了修订。
(2)秋作物试验示范方面:开展了:玉米高产攻关,玉米大豆配方施肥,微肥应用,化学除草,追肥方式,玉米大豆花生化控,生物技术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玉米和大豆及花生品种展示等课题重点推广了:玉米、大豆、花生配方施肥,无人机防治玉米病虫害,性诱剂和频振诱虫灯虫情监测,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大豆花生品种,微肥应用等新技术,并对绿色玉米、大豆、花生、西瓜、辣椒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了修订。
4、其他方面:本参加次生产检查,组织次技术总结会,修订次操作规程,汇编本生产和试验总结,培训技术员和农工场次,撰写试验总结篇,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论文篇。
二、廉洁从政,转变作风方面
工作中,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学习并遵守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
定”和河南省委“若干意见”,以全场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泛区农场“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场”建设为已任,严以律已,努力工作。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深入生产一线,为分场职工、技术人员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坚持深入到田间地头,直接面向职工。出差和下基层,坚持公务餐制度。严格执行总场财务预算和管理,严格按场财务制度报账,在办公费、交通费和招待费等方面,严格执行总场制定的标准和程序。节假日没有收受礼品和现金等现象,能够执行各级党委和集团的各项规章制度,严于律已,勤奋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本人能够严于律已,但对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央“八项规定”和我省《若干意见》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工作积极性不够。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实践性强,需要随时深入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工作多年,慢慢有种习惯惰性,缺乏一种工作激情和主动性,有时只是被动听分场技术人员汇报,主动预见性指导还存在差距。如今年秋作物收获期间,遭遇长时间连阴雨天气,对当时天气预报重视不够,准备不充分,造成部分分公司部分地块机车无法进地作业,不仅无法按时完成收割任务,造成产量和品质损失,同时也影响小麦适时播种。
2、深入一线不够。农业生产受气候影响很大,间差别很大,很多突发的特殊气候灾害,会给生产带来巨大的风险。各单位分布广,土质、地势、小气候差别大,凭经验很难做到精准指导,有时存在指导不到位不及时或不准确的现象。
3、勤俭节约方面做的不够。在来客接待上,有时还因顾面子、讲排场,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在出差或外出时,有时在吃住方面,还有浪费现象;在办公费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浪费。
4、工作方法还存在不灵活。虽能主动完成份内事情,但缺少大局意识和合作精神,对全场小城镇建设,全场经济发展,全场民生问题思考的多,建言的少,看见的多,过问的少,听到的多,解释的少,有时站位还不够准确,缺乏与班长和同志们的沟通、协调。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
1、学习不够。平时注重专业理论学习,对政策性、理论性学习不够,特别是自学不够,没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因此对政策的理解不透。
2、要求不严。总认为自己是搞技术的,自我要求够严的,同时认为自己手中无权,不会以权谋私,但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任何人都会犯的,虽然是技术干部,但肩负着全场农业生产的重任,可以说是责任重大,任何过失,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重视不够。平时总爱关注上边的反腐,反不正之风,总认为那跟自己很远,没有认识到自身“四风”方面的问题,没有很好地照镜子,没有很好地反思,没有很好地吸取教训,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4、行动不力。在学习各级党委开展的转变作风各项活动中,自己虽然从心里赞成、拥护,但在行动上表现慢,没有在工作中身体力行,没有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各项要求,自己身上的“懒、散”改变较慢。
农业推广个人工作总结
农技推广站工作总结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到: qq 百度 雅虎〗 〖在线字典〗一年来,我站在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农业科技推广放在首位,以服务粮食生产和特色 农业“果、药、菌”三大支柱产业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创新推广机制,大力发扬创业、敬业和团结精神,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 肥补贴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等,认真开展农业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做好技术服务。现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1.XX年工作汇报
1.1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指导
根 据农时季节,下乡进行生产调查,研究技术方案,撰写调查报告,提出生产技术意见,做好超前技术服务。在开展主体技术培训方面,一是根据农时季节开展培训; 二是通过县电视台举办技术讲座、印发技术资料、组织农民推广员等多渠道培训;三是设立农业技术服务热线、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集中村、组群众召开技术培训 会等多种形式培训。下乡进行生产技术调查18次,开展技术培训18000人次,发技术资料5万份,举办县电视台专题技术讲座12期,向市县业务主管部门上 报小麦、水稻等作物生产技术意见,调查报告和技术总结等20多份。
科技下乡包村技术服务。在站长带领下,组织2名高级农艺师,7名农艺 师,经常出车做好巡回指导,到乡、村与包村干部、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建立联系,进行麦田管理和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指导。县电 视台做了跟踪报道。通过巡回指导麦田春季及中后期管理,使今年小麦在遇到冬
春季寒潮频繁,低温寡照,造成小麦成熟期推迟10天左右;生育中期寒潮低温使穗 粒数减少;后期多阴雨造成赤霉病等病虫害后发作等特殊气候条件下,减产幅度很小。据调查,小麦平均单产273.8公斤,较XX年减产20.8公斤,减 7.06%。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保证了小麦生长稳健。据在重阳镇半川村调查,偃展4110配方施肥麦田千粒重平均43.2g,而习惯施肥麦田千粒重平均 为
37.3g,最低只有33.3g;在玉米、水稻等主要秋粮作物上,全面落实了配方施肥、中耕、化学除草、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关键技术措施,使我县秋粮 在今年生育期间阴雨寡照低温的不利天气条件下,没有发生大面积倒伏等灾害,压低了灾害损失。水稻生育中期病虫危害较多,我们在水稻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深 入稻区田间调查,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村、组召开培训会,指导稻农科学防治,合理用药,使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措施达到家喻户晓,落实到田间地头。
1.2试验示范推广及技术创新情况
1.2.1 食用菌试验研究:对袋料香菇9608进行提纯复壮选优工作。对我站保存的9608系列、807、939、9015栽培种,进行试种观察,已经取得了
一、确定养殖科技示范户,带动全乡畜牧业发展。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带动全乡畜牧业的改革与建设。今年,我乡站组织各村级防疫员业务知识培训工作和疫病防治指导工作,大力宣传提倡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扶持发展中小规模养殖,提高养殖水平,提高养殖效益。结合我乡镇养殖特点,在各行政村共确定了x个科技示范户,发放苯扎溴溶液(5l/桶)共x桶,带动周边辐射户共x户,乡站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农户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拟出重点指导内容和指导计划。组织并鼓励科技示范户接受培训指导,增加农户的科学养殖技术知识,鼓励农户大力发展养殖技术。
二、积极应对农技推广存在问题,高效制定解决方案。在喜得硕果的同时,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
(一)畜禽养殖方式总体落后,农户思想落伍,科学水平偏低。
(二)标准化养殖发展速度缓慢。由于资金短缺问题,缺少科学养殖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挫败了大多数养殖户发展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我乡镇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三、今后畜牧技术推广工作打算
做好科学技术宣传工作和业务部门的技术指导培训学习工作,不断提高养殖科技含量,加大科技入户力度,提倡标准化规模养殖标准,真诚为养殖户提供各项技术服务及场区规划建设意见。以解决畜牧业生产关键环节为导向,强化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和业务技能培训,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是农民真正收益,全心全意为强湾乡畜牧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xx乡畜牧兽医站 二零一x年x月x日
话,方便农户关于技术难题的咨询;与农户签订了《服务承诺书》,确保技术服务到位;发放并指导示范户填写好《示范户手册》
三、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目标
项目开始后,XX年9—11月,我和水稻组的其他技术员一起深入大庄乡调查了解09、10年的水稻种植情况。通过走访水稻科技示范户,了解了当地的水稻种植管理水平和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根据水稻示范户的需要和项目组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指导员工作计划。
同时,根据不同水稻科技示范户的情况,分别编制了入户分户指导方案。通过分户指导方案,农户可了解今年要为该户提高的技术服务内容和其要配合的工作及注意事项等。分户方案,使指导员和示范户能够互动起来,能够更好地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四、积极参加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科技素质和技术指导水平
指导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科技示范户的指导效果,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我平时注重搜集相关资料,加强知识积累。我还参加了市农业局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通过农业政策、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技推广理论与方法以及近年来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等内容的学习,我的理论知识得到更新和提高。同时自己入户指导的信心以及入户指导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增强。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指导服务和培训工作
针对今年的情况,向示范户开展水稻移栽技术培训、水稻病虫害科学防治技术培训,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及病虫害发生特点适时开展各种技术培训,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一是入户与示范户面对面进行技术指导服务。每个月到各个科技示范户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工作,及时帮助示范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积极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开展电话咨询和发送短消息等形式开展技
术指导服务。为示范户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技术指导;三是广泛开展技术资料发放工作,根据不同生育期,编印栽培技术资料发放到科技示范户手中,使示范户能够按照技术资料的要求,进行科学防治和田间管理。为推广普及农业科技,提高科技应
用水平,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和现场培训指导等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据调查统计10户示范户共辐射带动100户农户,10户示范户平均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年人均纯收入提高20%。
六、积极写作通讯报导,扩大水稻产业项目工作影响 根据项目通讯报导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从项目开始的XX年9月至XX年9月,针对水稻产业技术指导员学习培训、培训示范户、入户指导等方面的内容,至目前为止上报水稻产业相关信息7篇,中国农技推广网选用7篇,完成了被中国农技推广网选用5篇的任务。
总之,一年来,通过对示范户进行技术上指导,我帮助示范户解决了一些技术上的实际问题,也带动了一定数量的农户。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也深深感到自己技术上的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努力学习、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想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示范户服务,为三农服务。
1、按时开展农情调查
XX年,在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时节,及时开展了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大型农情调查15次,及时写出了调查报告和相应的农作物田间管理措施、技术意见等技术明白纸,为农民提供了及时可靠的农业信息,为领导当好了参谋。
2、积极参与高产创建活动
按照农业部高产创建活动要求和单位的安排,积极参与上官镇上官村小麦和玉米高产创建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区。在小麦、玉米生产的各个关键环节,及时深入田间地头,认真调查苗情,实地“会诊开方”,制定针对性的指导方案。示范区内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确保农作物生产新技术被农户及时的掌握应用。免费发放优质良种和肥料,及时开展统防统治工作,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种,做好示范推广工作。
3、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农业项目
XX年,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农业项目,圆满完成了滑县农业(在好范 文 网搜索更多的文章)综合开发“想不到”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顺利通
过了省市农业专家的验收;参与并完成了“滑县农业综合开发玉米高产优质标准化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积极参与了国家棉花良种补贴项目,圆满完成了宣传发动、供种清册的填写、种子的发放、技术培训及田间指导等大量工作;积极参加了《河南省滑县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报告》编写工作和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等项目的申报工作。
4、积极开展试验示范
XX年在单位安排下,和同事合作建立了小麦品种展示田1个,展示小麦品种 15个;玉米品种展示田1个,展示玉米新品种30个;现已完成XX-XX“小麦3414+1”和“肥效对比试验10个,XX年玉米、花生“3414+1”试验和
肥效对比试验8个;部置安排XX-XX年的“小麦3414+1”和“肥效对比试验”4个。
5、积极搞好技术培训
为更好地开拓农民视野,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以促进全县农业的快速发展,针对不同农时季节和不同作物栽培管理和需要,结合 “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工程”和“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积极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展农业新技术培训,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面对面、手把手的进行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提供配套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科学指导农业生产,超额完成任务目标,取得了可喜成绩,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6.加强业务和政治学习
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按照单位安排,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学习有关党的方针、政策性文件、讲话,同时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并认真写出心得体会,使自己的工作和政治理论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同时,自己积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利用各种渠道学习农业新技术、新知识,了解国际、国内农业新动态,掌握农业发展大方向,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探讨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和职业技能。积极参加农业部的农业技术指导员资格认证工作,成为一名国家认证的农业技术指导员。
8、积极协助兄弟站,创建和谐单位
XX年,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及例会,听从领导安排,认真完成中心布置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深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业务合作关系,尽力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积极协助测配站、丰优种业公司、植保公司、植保技术服务站等经营单位的肥料、种子、农药的推销工作及土肥站取土化验和测土配方施肥项
目总结上报、经作站棉花试验安排布置等工作。
二、下年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全县的农情调查和农业生产调研;认真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试验示范和单位安排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开发、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以及科技创新等工作。
2、积极参与高产创建工作,搞好万亩示范区、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数字化农业示范田和新品种展示田工作;继续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的落实与实施。
3、结合“科技入户工程”、“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
和“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做好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加快农业适用技术的普及,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4、积极向有关农业信息平台投稿,传播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加强与其它农业技术专家的交流,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积极参与《滑县农业科技》编辑、印发等工作。
5、继续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领略时代精神,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以适应农业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XX年12月10日
导、指导下,在同事和科技示范户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组织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开展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后,积极参加了县农委组织的各期培训学习,全面学习了棉花、小麦、玉米等有关知识,更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指导示范户的服务能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业科技推广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机制创新,为争取社会各界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支持,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更多地了解和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程,采取广播、电视、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宣传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宣传农业科技示范县的政策,宣传面向市场的现代农
业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工作方面。
农业科技推广在我县以棉花、小麦、玉米种植业为主,科技示范户理所当然的要有一定的种植水平,同时要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够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在周边群众中推广开来。农业部在XX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给于我县,XX年至XX年我县被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续建县,XX年按照自治区土肥站签订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合同完成了3414试验和肥效试验各10个,XX年9月在海楼乡、红旗镇、英买力镇等乡镇场棉花地取土样800个、分析化验10400项次。采集3414试验植株样175个,化验525项次。通过试验我站建立施肥体系2个,利用各乡镇巴扎天宣传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宣传册5000余份、满意调查表100份、同时我站又争取秸秆还田项目,在托依堡镇、海楼乡等5个乡镇场做秸秆还田试验5个。我站在9月地区、自治区顺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和秸秆还田项目
验收,得到了上级部门领导肯定和认可。本人在各乡镇选择10户素质较高面积大作为科技示范户。对10户示范户进行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了解各农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摸清当地耕作制度,并登记示范户的相关信息,收集他们对农技推广工作的各种意见、建议。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加强科技示范户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了解。要求每户示范
户以大带动周边农户,全面带动各村民所有农户学科学用科学。
四、加强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我所指导的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摸清了各户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各户的需求后,精心设计了针对各户的技术指导方案。全年来主要推广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但节约了成本,保护农田环境,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相统一的目标打下基础。
五、入户指导方式灵活多样
农业科技推广的关键在于入户,培训指导,传授技术,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到田到户。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入户指导技能和示范户农民的科技素质。我根据技术指导方案和农民的需求,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如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多发期等),到每个示范户家中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与联系户保持电话联系,确保技术和信息服务通畅。在指导方式上采用入户指导为主,同时通过科技之冬辅以集中培训和现场交流会形式。及时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
农业科研所 篇3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经费支出;绩效评价;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02.6;F810.4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434-02
收稿日期:2013-12-26
作者简介:汪毅勇(1972—),女,江苏扬州人,会计师,研究方向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E-mail:2277398233@qq.com。
通信作者:单成玲(1973—),女,江苏扬州人,会计师,研究方向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E-mail:shanchengling@163.com。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就开始关注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工作,20世纪90年代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和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财政理论界开始对财政效益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思路,21世纪初初步形成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1]。但现有研究表明,我国对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研究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仅开展了经费管理研究和绩效评价的一般性研究,没有明确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局限于对评价指标与程序的理论性探讨,缺乏对操作层面实施方案的设计。本研究通过对农业科研经费支出进行绩效评价,以期解决农业科研院所占有财政资源的公平问题,进一步提高政府对农业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1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意义
农业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们的行为方式及生活得到了极大转变,农业科技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国家经济增长。为适应这一需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财政支出一直以法定比例增长,目前农业科研财政支出在各级农业科研院所的支出结构中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在实践中农业科研经费支出与绩效考核相脱离,导致农业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不高。虽然财政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对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和审批有一整套法规制度,但未能将绩效评价纳入预算编制和管理的整个过程。在一些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被批准、落实后,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控制,个别项目经费甚至被改变使用方向,忽视了投资绩效和科研成果的实现,更没有明确的经济责任和绩效考评制度,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甚至出现盲目投资[2]。虽然农业科研工作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但作为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财政部发布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对科研项目实施动态跟踪,提高农业科研资金支出绩效,建立健全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是当前农业科技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3]。
国家财政资金是稀缺资源,目前还无法通过市场配置解决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的问题,必须由政府参与农业科研经费的管理,弥补市场缺陷[4];同时,农业科研经费支出是政府预算投资的重要部分,加强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对提高农业科研资源的配置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该在完善农业科研投入机制、调整总量支出、优化内部結构的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逐渐发挥财政的引导作用,支持农业科研发展。农业科研财政机制体制的构建和创新,保障农业科研发展符合效率的制度安排,选择正确的财政支持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政策法规
21世纪以来,财政部陆续制订和修订了相关绩效评价制度和办法,2001年重新修订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制订了《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行办法》《中央级行政经费项目支出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2004年出台了《关于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2005年开始实施《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2004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对“公共教育资源效率问题”正式立项,并在广东省开展高校财政绩效评估体系工作。2005年江苏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江苏省教科文部门支出绩效评估方案,江苏省哲学社科规划办公室对“政府教育支出绩效评估”立项,组织开展课题研究。这些文件的制订和实施为农业科研经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反映出农业科研经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制创新领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3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原则
对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进行客观评价,首先应该明确绩效评价原则,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较少。笔者认为,作为农业科研单位支出重要组成部分的科研经费支出有其自身特点,进行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应该坚持以下4个原则。
3.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在进行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时,应依据农业科研内在规律,围绕农业科研职能,将科研绩效尽可能进行量化分析,获得数据支撑,系统地反映农业科研的投入、产出、发展潜力等总体性的重要业绩,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业科研单位的特殊性,从而根据绩效指标对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的绩效进行客观判断,在此基础上作出的评价结论才有现实意义[5]。
3.2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是开展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动力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解决经费支出活动中资金分配不均和资金严重浪费等问题,以便在农业科研财政资金的配置中建立更为有效的支出决策机制和支出优化排序机制。经济性首先要考虑可操作性,即所选取的绩效评价指标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即在成本合理的基础上收集信息,充分考虑指标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要考虑可比性,即任务相似的项目有共同的指标,不同项目之间可相互比较,避免单纯追求结果而忽视效率或单纯追求效率而不顾结果的现象。
3.3效率性原则
效率性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包括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率性是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核心,因此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一是要明确绩效评价的目的,即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不但要检查财政支出的合规性,更要明确绩效评价的目的是发现问题,为未来决策提供依据;二是要明确绩效评价的目标,即绩效评价指标要与财政投入的政策目标、农业科研目标紧密联系。
3.4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是指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其他预期结果,简单地说就是是否达到目标。考虑有效性是因为有些支出可能很有经济性、效率性,但却不是有效的。有效性原则要求对农业科研资金管理要从重收入管理转变到加强支出管理上来,通过实施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也就是说,在进行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时,仅从当前效益来衡量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的好坏,不充分考虑其长远效益是不够的。如果不将评价工作重点放在支出的有效性上,会使同样的支出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6]。
4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思考
4.1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目标
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公益性科技服务机构,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科研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跻身在农业生产前沿,农业科研院所以农业科学研究为主要工作内容,注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区域内农业发展起着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作用。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是政府财政支出的一部分,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完成其职能,用于农业科研方面的财政资金支付活动,是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而采取的一种经济行为。因此,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目标是,根据国家财政部门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总体要求,结合农业科研院所实际,明确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方法、程序,在此基础上构建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安排科研经费拨款的主要依据,从而实现财政资金的有效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7]。
4.2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依据
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依据一般包括3类:一是与评价对象和目的相关的政策法规,如国家农业科研方面相关政策、法规,国家和省(市、区)相关农业科研发展规划、农业科研单位规章制度等;二是直接反映农业科研项目完成情况的数据资料,如农业科研单位事业发展计划、部门预算申请报告、部门预算批复文件、农业科研资金使用报告、农业科研计划(项目)执行情况报告、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等;三是为了实施绩效评价,由执行评价的部门、机构或第三方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专门采集整理或来自评价对象外部的信息资料,如專家评估意见表、抽样数据、公众调查问卷等。
4.3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象包括资金分配决策者、资金管理者、资金使用者,对不同对象评价的重点有所不同。通过绩效评价,在部门预算要求和绩效之间建立联系。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应是资金使用者,通过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为资金分配决策者进行资金分配提供依据。
4.4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探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时大多界定在微观层面,同时具有多重价值标准和多向维度,包括目标考评、支出评价、绩效与影响评价、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实施与管理评价。笔者认为,作为财政分配资金的主要依据资金使用者使用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绩效评价应包括对科研经费投入绩效、科研经费产出绩效、科研项目发展潜力绩效、科研经费效果绩效等4个方面的评价。
5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使用
5.1绩效评价结果是安排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的依据
多年来我国财政管理实践中缺乏对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的绩效考核机制,也不重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各农业科研院所相互争项目投资,但却忽视了资金使用效率。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管理体制模式的逐步建立和趋于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各农业科研院所仍然抱着“财政资金是无偿资金,争取一点是一点,不用白不用”的观念,财政资金“饥渴症”有增无减。当人们主要关心能够无偿使用多少财政资金,较少计较这些财政资金能够发挥多大效益,且在没有权威机构追究低效甚至无效使用财政资金造成浪费和损失责任的情况下,资金供给不足与资金使用的浪费现象必然会同时存在。另外,多年来预算制度不严,预算编制不细,在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管理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经常出现迫于人情和权威而追加预算的现象,致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财政资金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因此,应将政府对各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资金安排与绩效评价结果联系起来,有利于促使各科研院所更好地根据自身情况,节约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5.2绩效评价结果是加强科研经费内部管理的依据
在农业科研工作中,政府作为委托人,科研院所作为代理人,承担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任务,由于委托-代理关系中职责不清, 造成了许多科研院所内部管理的
混乱,在人、财、物的管理中凭经验进行管理活动,管理目标不清,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反映出各科的研院所内部管理水平,并依此建立对各院所以及具体责任人的奖惩制度,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为了提高财政资源的宏观配置效率,须要使用财政资金的微观主体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因此,财政部门应当关注财政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评价结果,针对评价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向资金使用单位提出改进管理、提高效率的合理化建议。
从各科研院所实际情况来看,应该对影响这一绩效评价结果的因素进行认真排查,分析是哪些因素促进或阻碍了评价结果的提高。在细致查找原因基础上,认真总结本单位在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同时,还应通过对某项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剖析,举一反三,特别是对存在问题要引以为戒。此外,还应结合对农业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检查本单位在整体基础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以锐意改革的精神,通过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开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新局面。
5.3绩效评价结果是各级政府分配财政资金的依据
财政资金分配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级政府和农业科研主管部门在平衡各科研院所部门预算时,可以将往年各科研院所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确定当年预算水平的基本依据之一。为了鼓励各科研院所更好地运用稀缺的财政资金,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在安排当年预算时,对绩效评价总分较高的科研院所可以考虑安排更多资金,反之也可以考虑降低部门预算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志刚.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商中水,陆耘,程琥,等.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416-417,422.
[3]刘华周,陆学文,郭媛嫣,等. 财政支持农业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农业科研机构新实验基地建设项目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2013,32(1):50-53.
[4]马国贤. 政府绩效管理[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林明辉,桑朝炯. 农业科研院所合理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J]. 科技创新导报,2012(31):213-215.
[6]朱靖,邱巧根. 农业科研单位如何应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J]. 上海农业学报,2012,28(3):108-110.
农业科研所 篇4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兼具科研机构和事业单位双重性质, 即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与农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科学研究, 同时又是一个服务性机构, 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因此, 科研经费是支持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开展各项研究及保障其顺利运转的主要动力。
(一) 经费来源广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来源比较广, 不仅可以得到国内的资金支持, 还可以得到来自国际组织或机构的经费扶持。从国内经费来源来看, 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研究提供了资金帮助。国家有关机构将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科学研究活动进行分类来提供专项资金帮扶, 例如将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活动分为基础性研究类、高技术研究类、公益性技术研究类和应用研究类等, 进行专款专用。这些分类有效地划分了不同研究类型, 规定了这些研究的经费来源, 防止研究项目扎堆申报时处理经费拨款混乱局面的出现。除了国家政府的资金扶持, 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而获得来自企业的资金复杂。例如, 与企业签订合作合同, 共同开发某项农业技术, 以此获得企业的资金支持等。
(二) 经费投入规模大
除了经费来源广外, 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投入规模十分巨大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与近年来国家政府对农业科研活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密切相关。从总体规模看, 自2005年以来, 我国投入到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大幅上升, 在2009年达到约8000万元人民币之多。国家有关部门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投资强度也不断增大, 这有助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开展科研活动, 帮助这些机构解决资金难题, 能够有充足的精力和物力去集中攻克摆在我国三农事业面前的难题。同时, 巨大的经费投资规模也表现出我国发展三农问题的决心,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作为主要科研动力,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充足经费的帮助下, 这些机构能够更快更有效率的开展科研活动。
(三) 科研经费管理难度加大
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农业科研活动发展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也逐渐增多, 这一方面刺激了科研活动的开展, 保障了科研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给科研经费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事实上, 目前科研经费管理的难度在不断加大, 这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首先, 科研活动在逐渐往专业的方向发展, 现在的科研人员不再是简单的田间劳作或者是在实验室做实验, 而是需要在更多的空间场所活动, 如从田间到市场, 再到实验室等, 科研活动由过去的单打独斗转变成各单位各环节相互配合的合作运营。由于涉及的主体增加了, 每一个科研环节都不可避免的需要经费支撑, 由此导致科研管理的对象更加复杂。另一方面, 科研经费的规模逐渐增大也导致一些不法分子试图通过非法手段骗取经费, 这些行为的出现也给科研管理活动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困扰。
二、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现状
随着国家相关机构对农业科研活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国家相关部门投入到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中的资金规模逐渐扩大。随着科研经费的不断增加,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也开始越来越重视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工作。然而, 在这一过程中, 还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
(一)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
(1) 经费滥用现象严重。为保证科研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 我国有关机构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然而, 一些在经费使用上大手大脚的滥用现象仍然存在。例如, 有一些人借科研之名支取经费, 名为科研活动实则为自己谋取私利, 用经费购置私人物品等。还有一些人以开会为借口开立虚假发票以获取科研现金, 或者将科研活动中购置的一些设备私自出租给第三方, 巧立名目来设立“小金库”。这些行为都是对科研经费的滥用和窃取。一些经费管理人员更是以手中的权利作为寻租的手段, 滋长经费滥用等腐败现象。这种行为对我国农业科研活动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科研活动的经费没有落到实处, 科研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直接影响我国三农事业的向前推进。这样的行为更会损害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公信力和形象。
(2) 随意使用经费结余。除经费滥用现象外, 经费结余被随意使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按照规定, 当一项农业科研活动结束或者中止时, 相关的科研经费支取也应该随之停止。然而, 有一部分人不顾经费管理条例, 随意支取经费结余。这些人在思想上存在正确认识, 他们由于拥有经费的支配权, 误以为所承担项目获得的经费应该全部由自己所在小组获得和使用, 即使科研活动提前结束或者意外中止, 自己所在科研小组也具有结余经费的支配权, 甚至认为这些经费结余是自己小组节省下来的, 可以自己利用。这样一来, 项目结束后结余资金没有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而是被小组成员以项目开展的名义自己花掉, 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对经费的一种浪费。
(3) 未使用成本核算。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一些科研人员在进行项目申报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没有核算成本的现象。他们大多遵循传统的经济技术指标, 没有对现行项目进行合理分析和核算,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很少对经费支取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导致经费支出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浪费经费, 更会导致更多的资源浪费。例如, 有些科研人员由于缺乏成本核算意识, 重复购买一些设备, 导致资源闲置和浪费。
(二)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有效的预算约束。许多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活动申报之前没有合理预估项目预算, 大多是根据经验预估或者“拍脑袋”的方式来确定经费申报的数额。相关部门在核准项目经费时也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导致经费申报数额超过实际需求, 造成浪费。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一些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科学的预算约束机制, 缺乏对科研活动实际所需经费进行的考察, 在预算评估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2) 多头管理执行不易。在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活动中, 多头管理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经费核算管理时有许多办法, 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专款专用的经费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给经费的执行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由于一个项目可能牵涉到不用的管理标准, 在经费落实时需要依据的办法相应就很多, 此时究竟应该依据何种办法成为经费管理人员头疼的问题。一旦各种经费管理办法之间出现矛盾, 就会导致经费管理人员无所适从, 不知道应该依照哪一种办法来进行经费管理。这样从长远来看会影响科研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 进而阻碍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
(3) 管理程序不科学。在进行经费管理时, 许多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科研小组对待经费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加之缺乏科学的管理程序, 导致科研小组成员认为科研经费的争取比经费的使用更加重要, 在经费下发后忽略对经费的支取管理。相关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跟踪和监督, 导致经费管理无效率。
三、项目审计思维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应用
项目审计, 是指相关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根据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或制度来依法审核并检查企业或某机构的项目, 判断其是否合乎法律法规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看, 项目审计是对一个项目最为全面的一种检查。因此, 将项目审计思维引入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中是一个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实际情况需要的重要举措。具体来看, 项目审计思维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的应用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及时发现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目前许多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科研项目研究的过程中, 缺乏有效地监督管理机制, 中间出现问题, 也没有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来及时发现问题并通知相关责任方。引入项目审计思维后, 这些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可以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合乎规范的经济活动, 保证有关部门能够及时获知这一情况, 做出有效的处理, 以防止科研项目的实施受到不良影响。有了项目审计思维, 相关人员也得到了一定的约束, 进而在科研活动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上更加注意有无错误发生, 这样有助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活动的开展。
(二) 保证项目建设期间决策的正确性
项目审计有一系列程序需要相关审计人员遵循, 如果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将项目审计思维引入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活动中, 这些机构中的经费管理人员能够得到审计流程类似的相关环节的有效指导和约束, 从而避免之前经费管理活动中频繁出现的不规范、无章可依的现象。另一方面, 有了项目审计思维的引导,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所做出的一系列决策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保证这些决策都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决策, 而不是凭借经验主义或者拍脑袋想出来的对策。
(三) 发现错误防止舞弊
项目审计思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 该思维着重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财务活动的开展是否合乎流程、合乎规范, 一旦出现错误, 在项目审计思维的指引下, 这些错误也能够及时被发现。除此之外, 过去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在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上存在很严重的漏洞和舞弊行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经费管理上的漏洞, 巧立名目骗取经费用于个人消费,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科研单位科研活动的开展。有了项目审计思维, 这些舞弊行为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抑制, 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有很大好处。
四、项目审计思维下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监管优化对策
科研经费一直是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需要管理的重要对象。从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上还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 缺乏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监管体系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引入项目审计思维能够有效的帮助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进行经费的监督管理。本文从经费使用和经费管理两个方面提出项目审计思维下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监管的相关对策。
(一) 科研经费使用方面的监管对策
(1) 完善经费使用制度。目前, 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科研经费的使用方面经常存在滥用的现象, 一些科研人员在支取经费时大手大脚或者重复购置科研所需的部分设备, 造成资源浪费, 这些现象都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经费使用制度所致。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应该在项目审计思维的引导下建立起完善的、透明的经费使用制度, 规范科研人员在经费支取方面的行为, 迫使他们遵照规章制度来办事。一旦出现滥用经费的情况, 可以依照经费使用制度去依法追究这些人的责任。通过建立起透明的制度,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不再有太多可乘之机, 经费滥用的现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消除。除此之外,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还应该建立起经费奖惩制度, 对于使用经费合理有度的科研人员予以一定的奖励以鼓励其继续保持这样的良好行为, 对于蓄意骗取经费, 以公谋私的人员则应该予以相应的惩罚。
(2) 加强信息手段监管经费结余。对于已经结项的或者因为意外因素中止的科研项目,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一些科研人员因为手握科研经费的支取权, 没有将这些结余的经费上交或者用作下次科研再用, 而是通过个人消费或者巧立其他名目将这些结余的经费消耗掉。在项目审计思维下, 信息手段是实现审计信息及时传递的重要武器, 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时跟进各个项目的实施情况及该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 并及时记录在网, 制作成电子表格。通过信息化监管方式, 经费结余的情况可以立刻被相关工作人员知晓, 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无法再钻经费管理体系的空子。
(3) 积极推行成本核算方法。我国多数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经费申报时没有成本核算的意识, 往往是根据传统的经验判断或者是参照其他科研小组的经费情况“拍脑袋”来确定自己所在科研项目的经费需求量, 是十分不科学的。在项目审计思维下, 在开展科研活动前, 应该对其进行经费预算, 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出发, 积极推行成本核算的方法。例如, 对科研所需的大型设备或者仪器参照市场价值进行资产评估, 确定其合理的租金架构, 按照设备实际使用的年限和使用的情况来确定租金并计入成本, 这些都会对科研活动最终所需要的经费产生影响。大力推行成本核算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科研经费的浪费, 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到该花的地方。
(二) 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监管对策
(1) 提倡科学预算。科研经费管理对到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又是科研经费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它涉及到后续包括经费支出、结项经费决算、财务审计等一系列活动, 同时也是项目审计的一个重要依据。然而, 在实际情况中,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经费预算方面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和体系, 更多采用的是经验判断和参照传统预算制定标准, 缺乏对特定科研项目的准确考察。在项目审计思维下, 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应该规范预算活动, 强调科研预算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通过引入精细管理和全程监督控制确保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严格依照科学的预算来行事。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严格记录课题开展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 并进行完整的备案, 确保科研活动的开展严格按照预算来进行。
(2)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规模巨大且呈现日益增长的态势, 经费来源十分广泛。因此, 在管理这些经费时, 不可避免的会牵涉到诸多主体, 科研经费的管理呈现出“多头管理”的局面, 这些局面都给科研经费的管理活动带来了不便。多头管理导致科研经费的落实和执行成了问题, 相关人员无所适从, 不知道究竟应该按照哪一套办法来进行管理。为解决这一难题,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各部门的协调, 建立起高效的经费管理办法。通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要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经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迅速予以解决。
(3) 建立全面的经费管理监督体系。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经费管理上之所以出现经费滥用、经费结余随意支取的现象,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全面的经费管理监督体系。没有监督管理, 一些不法分子变得十分猖獗, 加上科研经费的违法成本相对较低, 滥用经费以权谋私的现象便屡禁不止。因此, 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一个全面的经费管理监督体系, 这与项目审计的思维是相吻合的。有了这样的一个监督体系, 经费管理部门能够及时获取科研小组的经费使用情况, 通过严格的审计批准手续来确保经费的支取合乎规范。各项目负责人要想支取经费必须编制严格的经费预算, 尊重经费管理支取办法, 并以合法手续报销。有了这样的一个监督机制, 经费管理活动才能够有序的开展。
摘要:近年来, 我国投入在农业科学研究上的经费迅速攀升, 经费的来源也由单一变得多元化, 不仅政府机构拨款, 国际组织和国内企业也会对农业研究给予资金支持。然而, 农业科研经费的滥用现象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结合项目审计思维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费监管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监管
参考文献
[1]徐加勇:《科学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之调整》, 《财会月刊》2013年第24期。
农业科研培训心得体会 篇5
一、培训行动取得实效
(一)、培训点多面广,普及性强。这次培训活动由县农业局统一规划安排,县、乡、村上下联动,各部门和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相互配合,全县组成了415人的培训教师队伍,到4月15日止,以县集中培训农技人员300多人次,以乡镇集中培训职业农民1300人次,其中培训农机手150人、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100人、村级动物防疫员100人、水稻病虫害防治员240人、水稻集中育秧员450人,畜禽繁殖员260人,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3000多人次,在全县24个乡镇深入到312个村入户培训普通农民30000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0万多份,入户指导和技术咨询6000多人次。
(二)、培训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紧紧围绕农业产、供、销服务以及农村管理与社会事业发展,从当地农业农村发展人才需求和农民培训需求出发,根据农事季节和农业发展需求开展培训,一是针对不良气候影响,以冬春作物培管技术为重点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在长寿、三市、木金、城关等乡镇培训油菜、茶叶、蔬菜等作物的田间培管技术120多场次,培训农民5200多人次,针对今春低温多雨等不良气候及时进村入户指导1000多次。二是以水稻三项关键技术为重点,对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和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农户开展培训,全县已建立了2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推广早稻集中育秧面积70000多亩,已在平江县的安定、伍市、向家等重点乡镇培训水稻集中育秧员450人,培训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100人,培训水稻病虫害防治员240人,培训水稻科技示范户和种粮大户1000多人,新发展种粮大户110多个。三是围绕牲猪春季防疫,开展了动物防疫技术培训。平江县农业广播学校与县畜牧局相互配合,根据猪春季防疫的重点开展培训,先后在虹桥、三墩等乡镇培训村级动物防疫员100人,畜禽繁殖员260人,以县集中对40个规模养殖大户进行了培训。四是围绕春耕生产需要,开展农机技术培训。根据今年农机购机补贴新的政策,平江县机电职业学校与县农机局紧密配合,加大宣传力度,为购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现培训水稻机械化插秧手60人,农机驾驶与维修员90人,培训水稻专业化防治员240人。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根据上级行动方案的具体要求,平江县农业局迅速行动制定了冬春培训活动实施方案细节成立了平江县冬春农业科技培训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吴宗佑局长任组长,李语松、余艺涛、彭七凤三位副局长任副组长,科教、粮油、植保、经作、推广、土肥、办公室等股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了培训行动方案,由领导小组成员分成六个督导小组,每个小组联系四个乡镇的培训活动工作,督促、协助抓好各乡镇的培训工作,并将冬春农业科技培训行动纳入对乡镇农技站的全年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县农业局整合各项资金30万元用于今年冬春农业科技培训行动,局长吴宗佑多次到所联系的安定、长寿、龙门、三市四个乡镇参加培训活动,如安定镇到目前为止,共组织各种培训40多场次,培训农民达到5000多人次,由于一把手带头,全县上下行动迅速,各乡镇都将冬春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当作这个时期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都较好的完成了今年冬春农业科技培训任务。
(二)精心组织:
一是成立技术讲师团,确定培训内容:县农业局成立由示范县项目专家小组成员组成专家讲师团,各乡镇由农技骨干担任教师,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组织专业培训队伍,全部参与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按照我县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确定了培训培训重点内容,粮食生产技术以水稻集中育秧和机插秧技术、保基本苗技术、抓住季节防寒露风技术、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为重点;蔬菜生产技术以蔬菜优良品种和病虫害防控、改土培肥等先进适用技术作为重点;经作以茶叶的新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重点。
二是集中培训农技骨干,提高培训水平:在20__年元月12日和2月19日以县集中对全县215位乡镇农技骨干进行了培训,编印了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规程、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技术等6项技术资料,主要讲课内容都制作了ppt课件
三是突出农业生产重点,上下联动抓培训:以开展高产创建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村农民为重点开展培训。对重点村培训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县农业局负责技术授课,乡镇包村干部和联村包户农技人员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农民培训需求调研、培训课堂管理等工作,村长、书记负责培训场地安排、培训人员通知、培训安全等工作,如我县伍市镇的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农民培训工作,镇人代主席、主管农业的副镇长和分管水稻生产的党委委员三位领导齐抓共管,到目前已组织了70多场次的培训,以乡集中培训了水稻集中育秧员、科技示范户和种粮大户、村组干部三次培训,对38个村进村入户培训了69场次,培训农民达到5000多人次,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镇推广了水稻集中育秧16000多亩,建立了一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推广水稻“双超”配套高产栽培1.2万亩,建立了1000亩双超”配套高产栽培核心示范区。
(三)强化管理:县农业局将培训工作纳入到对各乡镇农技站全年工作考核内容和农业项目优先安排的重要条件,对每次培训都要求有培训人员登记情况、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地点、及培训影像资料等方面的档案资料,并按时月报,县农业局及时对培训工作。如在2月底我们发现浯口镇培训进度慢,农业局李语松副局长立即对该镇进行了督促,该镇15天内就组织了8个村的培训,并以镇集中举办培训了玉米高产栽培和生姜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
(四)加大宣传:充分发挥各类宣传媒体的作用,宣传大培训行动的目的意义和好做法、好典型,宣传农民群众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典型,激发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和发展生产的主动性。今年以来我们已在平江电视台报道了2次培训行动新闻,在种类网络报纸宣传媒体上报道了10多次。
三、后段安排
农业科研所 篇6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经费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业也已经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很多农业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促使国内的粮食产量大量增加。农科科研单位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量,其发展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农业的发展状况。因此,受到了广大农民以及媒体的广泛关注。调查发现,在很多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总是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这对单位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本文首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农业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问题
1.预算编制变动过于随意
科研人员在申请科研项目时,在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上面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但是,在对经费的预算编制方面却不能给出有效的理论依据,并且,其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以及随意性。此时的财务预算,并不能对未来的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经费进行合理估算,其只是一些形式而已。例如:很多科研项目经费都是按照项目的类别来判断其应得的资助标准,像实验站、重点项目、普通项目、基金项目等等。而项目具体所在区域、需要的脚尖以及研究内容的质量以及难度却很少考虑。这样,势必会促使申请人按照常规标准的经费标准制定理论上的预算方案,进而对后期的实际执行带来一定影响。可能资金不足,也可能造成浪费。
2.农业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科目与财务管理科目协调度不够
目前,很多科研项目立项之后,设立的科目较为笼统,例如仅设推广费用、研发费用等;然而,财务立账则是严格按照国家财务干了规定进行科目设定。这样一来,在财务管理以及验收审计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很多矛盾与模糊的地方。增加财务的工作难度。
3.项目经费支出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
目前,我国对项目经费中的一些科目支出比例与实际支出比例严重不符,很少能够满足项目的执行需求。例如:一些必要的接待费用就没有在项目中规定出来,但又无法避免,从而造成财务预算与实际支出脱节;另外,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劳务费用也往往会高于劳务申请费用,进而在实际的执行中,对项目实施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4.财务管理制度与社会发展协调性不足
目前,项目的财务报账中可以发现,现金的支出费用仍然沿用十几年前的标准,但是,由于现在的物价飞速上涨,这个标准对于科研人员来讲,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甚至很多人在参加科研交流会议等活动时是“自掏腰包”。即使后续能够报账,也是手续相当繁琐。
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建议
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业种植技术水平,本文针对上述关于农业科研項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参考建议。
1.大项目的定额资助转为个性化资助
目前,国家对项目进行资助时,仍是根据部门以及项目的类别进行经费标准的判断。将这种定额项目个性化资助转变有利于促进申请人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对实际项目的资金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编制,并能有效的阻止编制过于松散,减少资金浪费以及不正当竞争的发生。因此,有关的负责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的前期研究以及预期效果进行系统评估,并作为立项的重要依据之一。
2.明确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
国家在项目下拨时虽然规定了科研人员的劳务费用,但在财务审计时却明确规定不允许发生在职人员的工资费用。如果能执行在职人员额外劳务费用,势必能更加有效鼓励科研人员自觉、主动、积极申请项目,同时也能根除科技人员违纪违法的预算制度因素,从而提高经费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经费预算与绩效管理相结合
项目立项后应该在项目结题时进行绩效考评,如果没有按照立项合同规定达到预期结果,或者经费预算存在较大误差,应该在阶段性检查时由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申请人提出批评、停止后续经费资助或其它惩罚措施。
4.加强项目经费审计监管
无论执行管理制度多么完善,没有严格的审计监管都不能很好的实现预期目标。因此,要大力开展科研项目的绩效审核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审核制度,并认真的落到实处。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够促使其产生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5.严格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在项目申报伊始,就要对经费的预算进行有效编制,但如果实际操作中与项目经费的预算不相符,同时这种变化有失客观存在,应该允许单项费用支出金额在一定的幅度内上下浮动,但支出总额不能突破原预算。特殊情况下需要对经费预算作较大调整的,要求申请人向项目批准人或经费资助人申请批准同意。
三、小结
随着我国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都增设了相应的农业科研单位,并与各大高校的有关院校进行合作、研究。这些举措,无疑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国家对其科研经费的不断增加,加之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科研经费的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此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对整体的发展造成严重制约,因此,对其进行深入了管理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有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苗 前:加快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08(04).
[2]唐 婷 赵正洲: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岗位设置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7(06).
农业科研所 篇7
1 农业研究院所科研档案的含义
农业研究院所科研档案是指在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在研究过程 (考察、预备试验、申请立项、执行、总结、结题、鉴定、成果申报及示范推广活动) 中记录的, 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录音、摄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材料[2]。农业科研档案的形成具有时间跨度长、收集范围广、成果性强等特点, 这需要管理人员针对科研档案的特性, 制定适宜的管理方案, 不断加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提高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 促进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2 农业研究院所科研档案管理现状
2.1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 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档案虽然制订或修订了一些档案收集保存利用的办法, 但是具体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重保存轻利用的旧观念, 保存方式主要以纸质材料记载科研档案, 造成档案所需存放空间较大, 且检索不方便, 利用效率低下, 落后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式, 已成为制约科研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往往不是专职, 而是由办公室人员兼任, 且不具备相应科研档案收集保存的知识, 容易造成归档不及时、漏归重要资料、不分类储存档案、查找档案困难等现象, 使得一些重要科研资料随着科研骨干或课题主持人岗位变动而流失, 给科研院所带来严重损失。
2.3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投入不足
大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在科研档案基础建设方面投入资金不足, 使得档案保存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缺乏, 主要体现在档案室、档案柜、档案储存电子设备不符合现代化要求, 加大档案管理工作难度, 降低档案利用效率[3]。此外, 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 但极少有农业科研院所针对农业科研档案建设一个资源共享的数字平台。目前, 国内农业科研院所现有档案数据的处理多数停留在收集与保存层面上, 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使农业科研档案现代化建设难以为继。
3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建议
3.1 实现管理现代化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 因为随着时代进步, 各种科研档案信息量高速膨胀, 面对数量庞大, 类别纷繁的科研档案材料, 必须利用现代化设备与技术, 如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存储硬盘、网络技术等等[4]。我国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 由于对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和硬件设施投入较少, 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科研档案进行管理仅停留于对项目、成果名称进行一般性检索的阶段, 对档案计算机管理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等工作较少涉及。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实际需要, 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应引进相适应的软件, 以数字形式来对科技档案信息进行存储和利用, 利用网络连接多台计算机对科研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和检索[5]。
此外, 为规范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档案现代化管理, 需要制定严格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包括科技档案接收制度、保管制度、整理制度、借阅制度、保密制度和销毁制度, 并需要专人落实各项制度, 确保科研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和可利用性。
3.2 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
随着农业科学科技的发展, 农业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而目前相关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相对滞后, 这将直接影响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 尽快培养一批既懂档案管理和农业科研专业知识, 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 具有综合业务能力的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6]。通过组织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档案法、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参观学习外单位的管理方式、鼓励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尽可能参与科研活动等提升专业素质, 使他们成为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7]。
3.3 加大科研档案管理投入力度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费用来源几乎无一例外地纳入行政事业管理费用, 这些费用一般用于购置了档案密集架、防磁柜、刻录机、全宗柜、吸尘器、温湿度仪等, 仅能维持传统的管理模式, 导致现代化的农业科研档案所需各种硬件条件和内外部配套设施不够完善[8]。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模式, 在继续保证科研档案日常经费的同时, 及时针对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有重点地加强人力、财力的投入, 例如增派人手及时归档农业科研材料, 设立专项管理经费用于软件购置、网络维护、培训管理人员等[9]。
摘要: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国家农业科技的研发主体, 积累了大量的科研资料。农业研究院所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如何在信息化时代, 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是农业研究院所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文章通过对农业研究院所科研档案的含义、管理现状、现代化的建议3个方面为规范和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档案管理做一些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档案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梅盈洁, 邱俊荣, 刘军, 等.加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提高农业科研管理水平[J].农业科技管理, 2011, 30 (2) :14-17.
[2]舒琦艳.论农业科研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创新[J].农业科技管理, 2013, 32 (6) :52-54.
[3]刘佳丽.水产科研院所档案管理现代化探索[J].福建水产, 2012, 34 (3) :255-257.
[4]徐渝榕.试探高校科研档案管理[J].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2) :108-110.
[5]宋丽.我国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32 (2) :150-151.
[6]张秀芳.浅谈建筑材料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J].福建建设科技, 2013 (5) :83-84.
[7]李俊霖, 张林, 郭梁, 等.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1, 32 (6) :602-604.
[8]宋喜梅, 林家丽, 郑良永.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刍议[J].农业科技管理, 2012, 31 (5) :53-55.
农业科研所 篇8
1 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国家不断加大对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方向的支持力度, 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基本建设项目科研经费大幅增加, 但是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未能及时跟上, 在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内控制度、会计核算、项目经费结余等方面缺乏有效监管。
1.1 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合理性差, 缺乏执行力度
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由项目负责人自行编制, 由于项目负责人不具备财务知识, 在编制过程中又没有和财务部门充分沟通, 完全凭借经验和主观判断来完成预算编制工作, 导致预算编制缺乏可操作性。
由于前期预算编制存在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 导致在预算执行中预算起不到指导作用, 可操作性不强, 科研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很难按照既定的预算目标执行。为了项目的开展和预算执行进度, 项目负责人随意变更预算, 不按批复预算执行, 导致实际开支与预算不相符, 失去了预算的严密性和严肃性。
1.2 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监控力度薄弱
(1) 有些科研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内控管理制度, 但由于单位内部的监控部门流于形式使得制定的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在日常工作中以强调灵活性为理由不按程序办事, 使得财务管理存在随意性;还有部分科研事业单位, 虽然建立并落实内控管理制度,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不合理的地方未能及时更正而造成了资源浪费等现象。例如在科研经费中占比较大的专用材料费, 多数采购金额没有达到政府采购标准而采用自行采购方式, 由于材料采购和管理内控机制不够完善, 存在材料采购、保管、支出报账均由同一人经办的情况, 且对专用材料的验收入库、领用登记、库存结存等全过程没有得到有效地监管, 极大地造成了资金浪费。
(2) 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科研管理部门忙于项目前期的申报、立项等工作, 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规范化、合理性缺乏监督;财务部门只负责对科研经费进行核算, 不了解科研进度, 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必要性、相关性无法进行职业判断, 无法监控到位。
1.3 会计核算不规范, 经费支出不严格
在日常工作中, 由于科研人员平时大多忙于工作, 对财经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 觉得项目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不按相关制度执行, 在科研经费使用中没有及时和财务人员沟通, 因此随意性较大。出现了发放劳务费、咨询费时超标准或以现金方式发放, 委托业务费支付后未对委托业务的成果进行验收或相关的检测报告, 甚至出现超预算和无预算开支的情况。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 由于受到季节性、周期性的特点的制约, 预算无法全面覆盖科研的全过程, 严重脱离科研实际活动;有的项目使用以前年度调剂资金安排, 经费往往到了最后一个季度才下达, 需要在年底完成预算, 为了既定预算目标的完成, 科研人员只能突击花钱, 势必造成违规报账、经费损失浪费等隐患。
1.4 管理部门缺乏衔接, 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缺乏有效监管
单位领导、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的管理意识淡薄, 监管力度不足, 项目结题验收后, 由于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没有有效的衔接, 科研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将已结题验收的项目情况反馈到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不能及时对已结题验收的项目进行账务处理, 因此形成项目结题不结账, 出现长期挂账的现象, 甚至出现结题后的项目经费继续使用的情况。
另外一些采用“零余额账户”管理的财政专项经费, 执行期结束未达到预算执行进度的, 次年申请的科研经费将根据上年度的资金使用情况核减, 这样将大大降低科研人员节约经费的积极性, 导致科研人员想方设法花钱, 容易出现重复购置设备、提前预订的试剂过期等问题, 造成科研经费的损失浪费。
2 规范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
2.1 合理编制预算, 保证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
预算编制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科研项目资金的争取, 也有助于科研项目预算的顺利执行。因此在编制科研项目预算时, 预算编制人应该充分了解财务制度的要求, 同时应该加强和财务部门的沟通、交流, 共同完成预算编制, 认真考虑需要开支的各个环节, 让科研项目预算即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又能保证科研项目经费的顺利执行。
为了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预算执行。在科研项目经费支出过程中, 财务人员应与科研人员加强沟通, 一方面财务人员应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严格把关, 避免预算超支、无预算及项目任务书内容与预算批复不一致等违规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提高科研项目负责人科研诚信度认知度, 避免为了追赶预算执行进度, 在科研项目中报销与本项目无关的费用, 以此保证项目经费的合规性、安全性。
同时在下达预算时将预算任务分解, 划分预算责任主体, 落实到人。财务部门定期将项目预算执行进度通报各项目负责人, 督促预算进度的推进, 确保在项目验收时间内顺利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指标。
2.2 健全内控管理制度, 加强监控管理力度
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是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解决经费管理突出问题的重要保障。农业科研单位应该在深入了解国家相关内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要, 从审批流程、票据管理、物资采购等方面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内控管理制度, 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明确科研经费使用审批权限和审批流程。合理设置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 业务经办与业务审核不相容的岗位相分离, 相互监督和牵制, 以此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 最大程度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同时加强科研人员对本单位财务管理规定的学习及培训, 避免违规情况的发生。科研人员应主动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交流, 在费用开支前对报销的程序、所需的附件充分了解, 将事后控制提前到事中、事前控制, 将内控制度有效地贯彻于财务管理中, 避免内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2.3 规范会计基础核算, 严格科研经费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是科研单位经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财务人员除了扎实掌握财务基础核算外, 应该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及相关财务制度的学习,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经费报销时, 严格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认真审核凭证, 做到专款专用, 不得开支与本项目无关的费用。同时, 为了保证科研经费真正落在实处, 在科研经费开支时要求项目负责人、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名, 确保费用的真实性。
财务部门还应该做好财经制度、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让科研人员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办法, 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同时提高科研人员合理、合法使用项目经费的意识,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的意义, 积极支持和配合财务人员合理管理科研经费。
2.4 加强部门间的工作衔接, 提高项目结余资金的使用效率
为了提高项目结余资金的使用效率, 首先应该提高单位领导的管理意识, 并加强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 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 建立项目经费管理信息系统规范结余资金的使用管理, 科研部门结题验收后立刻将信息反馈到财务部门, 及时处理结余资金, 避免长期挂账和随意挪用的情况出现, 确保资金的安全使用。
对于结题后项目剩余经费是否削减, 财政部门应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统一结余资金的管理办法, 妥善处理结余资金。一方面应该提高财务预算的准确性, 强化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挂钩, 减少年度结余资金的产生;另一方面对于结题剩余资金, 要限时进行结题清理, 可以将剩余的资金划归为单位的科研管理经费, 用于其他项目的研究开发;也可以拿出部分经费对课题组成员及参与人员进行科研奖励, 避免无限期挂账造成的资源浪费, 消除资金的安全隐患。
3 结语
科研经费是农业科研单位开展项目研究的物质基础, 是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的重要保障。科研经费管理作为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因此必须从会计核算、预算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 加强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 确保科研经费安全、有效的使用, 促进农业科研单位的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国家对农业高度重视, 加大对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方向的支持力度, 科研经费从来源渠道和财政支持力度都大幅增加, 如何安全高效地管理好科研经费, 是农业科研单位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实际工作, 通过分析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完善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罗丽明.从财务管理角度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探析[J].中国农业会计, 2013 (8) :16-17.
[2]韩海斌.对农业科研院所课题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 2011 (6) :33-35.
[3]刘麦荣, 赵竹明.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J].财务与金融, 2011 (5) :65-67.
[4]荣凤云.科学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管理探讨[J].热带农业工程, 2012 (12) :53-55.
[5]李阿红.完善农业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吉林蔬菜, 2009 (6) :86-87.
农业科研所 篇9
关键词: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现状,机制,对策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农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组织环节, 是管理学与农业科研、农业经济有机结合的调控系统, 是科研发展的关键所在, 是农业科研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之一[1,2]。向管理要项目、要成果、要效益、要人才是每个农业科研管理者面对的重要问题。结合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的科研管理比较成功的做法, 对进一步开展科研管理提出看法与建议, 以供参考。
1 科研管理工作现状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建院50多年来, 主要开展了大豆、玉米、水稻、小麦、高粱、谷子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品种资源、高产栽培、土肥、植保、蔬菜、果树、花卉和农业生物技术等方面研究, 先后承担国家“948”项目, 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和省科技攻关等各级各类项目。现为国家专用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基地、国家玉米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辽宁省大豆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豆、玉米、水稻3个综合试验站。
本着“科研立院、创新强院”的原则, 从1965年至今一直主持辽宁省大豆育种攻关项目, 是辽宁省仅有的2家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主持省级攻关项目的单位;1991年玉米、水稻, 2002年花生也先后进入了省科技攻关队伍, 开始承担省科技攻关任务。“十五”以来, 大豆、水稻、玉米还相继纳入国家级科研攻关和产业体系建设当中, 并开始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和体系建设项目。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建院 (所) 54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共承担国家、省、市项目520项, 取得科研成果238项, 审定 (备案) 品种150个, 获奖成果126项, 其中获国家级奖励3项, 部省级奖励59项, 厅市级奖励64项, 累计创社会效益210亿元。其中优良大豆品种铁丰18号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铁春1号小麦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铁单4号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铁丰24号、铁丰27号、铁单8号、铁单12号、铁7922和铁C8605-2玉米自交系、铁粳4号、高粱TL169系列雄性不育等21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铁丰25号、铁丰29号、铁丰30号、铁丰31号、铁丰33号、铁丰35号、铁单9号、铁单10号、铁粳7号等27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或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知识产权管理上, 30余个品种、自交系获得农业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2 科研管理机制与模式
一是科研项目实行主持人负责制管理模式, 扩大了科研人员的自主权, 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科研项目经费实行预算化管理, 强化约束和财务监督, 加大了科研发展基金统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三是成立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在院长领导下, 对全院科学研究、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咨询、评议、发挥参谋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 互相启发思路, 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四是科研成果上出台科技奖励办法, 对课题研究人员按贡献大小发放课题岗位津贴。对通过审定的品种、获奖成果获得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 按不同标准给予奖励。五是重视资源引进, 集成创新。为了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多出成果, 出资购买资源, 派出专家考查搜集。现已育成的大豆铁丰31号、玉米铁单20号、玉米铁研26号、玉米铁研124、水稻铁粳7号以及正在参试的材料都利用了这些资源。六是提出加速科技成果 (品种) 鉴定方法, 建立异地育种试验站。将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区间种植, 在注重产量性状的同时, 强调品种的综合性状和适应性。七是引进高学历人才, 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目前已有博士研究生3人, 硕士研究生26人。
3 对策
一是健全管理机制。把科研成果的质与量统一起来考虑, 建立健全科研业绩评价机制[3]。做到定量管理与定性管理相结合, 在数量中求质量, 在质量中求数量, 不仅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 而且还鼓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的成果。二是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建立创新型科研管理队伍。培养一批有能力的科研管理人员, 并建立相对稳定的知识化、专业化、高效化科研管理队伍。三是创新科研管理平台建设。要做好基层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 必须立足基层农业科研院所的发展实际, 遵循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 在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的同时, 改革绩效评价体系, 完善科研服务体系, 创新科研管理服务平台[4]。
参考文献
[1]李桂珍.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8) :353-354.
[2]周汝芹.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管理工作现状和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 (9) :3-4.
[3]于海林.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1) :118-119.
农业科研所 篇10
一、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管理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财务人员不参与科研项目的预算
在科研人员申请项目时, 对于科研经费大都根据自己的经验或以往的项目进行估计, 目前的状况是项目预算多有项目负责人根据历史经验来编制, 编制过程中缺乏科技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参与指导, 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经费管理流程来规范项目组成员进行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课题组认为经费属于自己争取过来的, 经费的所有权应该属于课题组, 只要符合财务报销制度, 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来使用。财务部门认为课题负责人可以对项目经费使用负责, 只要按照规定审核支出就可以了。科研管理部门认为只要拨付项目经费到位, 就任务完成。没有一个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负责, 使得科研经费预算与决算不否。
(二) 项目核算紊乱
不同的科研课题 (项目) 经费混用。部分经费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实行专款专用, 许多费用支出与课题无关。科研经费任意支配的事实在科研领域里,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的系统法律。立法的缺失, 直接导致科研项目管理的混乱。而科研项目管理又呈现出“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局面, 各经费来源单位对自己主管的科研项目都制定办法, 各高等院校、科研所也制定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不统一造成不同科研单位管理规定不协调和冲突, 造成了客观上纵容了科研腐败问题的发生。
(三) 科研经费到位和项目实施不同步
许多农业科研研究需从年初开始执行, 需要经过几个年度反复试验, 可是, 目前科研经费到下半年甚至到年底才能到位, 致使预算执行时间过短, 造成项目经费间互相挤占挪用科研项目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形成了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 甚至导致有些项目当年不能按时开展工作, 影响了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
(四) 实验材料管理混乱
大部分农业科学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进、销、存”管理制度, 存在“以领代耗”现象。在农业科研工作中, 实验材料由课题人员自行购买, 在使用过程中, 自行领用, 不存在监督检查的过程。想用多少, 要用多少没有计划, 用了多少没有人监督。造成实验材料重复购买、闲置、浪费等现象。
二、加强项目经费管理的建议
(一) 科研部门会同财务部门, 采取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等方法, 细化开支, 使每项开支合理、制度、规范。2006年在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 要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政府决策的立项机制, 以及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与评审制度, 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 提高科研项目立项及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随着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程序和内容越来越严谨、细化, 这就要求农业科研单位要想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 就必须要重视并加强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管理工作, 有必要建立一套财务全程参与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 在实际工作中, 使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共同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通过财务的全程参与, 加强财务部门在科研立项、预算、核算及评审工作中的决策和监督地位, 改变以往科研经费管理粗放的现状, 在科研管理部门或财务管理部门中设置专岗, 配备业务素质较高的人员 (专职或兼职) , 协助项目负责人编制经费预算, 使预算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 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 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二) 项目立项后应该在项目结题时进行绩效考评, 如果没有按照立项合同规定达到预期结果, 或者经费预算执行存在较大误差, 应该在阶段性检查时由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申请人提出批评、停止经费使用或其它惩罚措施。这样可有效敦促项目申请人在编制经费预算时, 能够明确项目成果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和经费使用标准。另外, 如果在项目预算中有绩效支出费用, 当项目绩效考评达到规定标准时就进行相应奖励, 势必能更加有效鼓励科研人员自觉、主动、积极申请项目, 严格执行项目预算, 同时也能根除科研人员违纪违法的预算制度因素, 从而提高经费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更能体现科研项目的真实成本。
(三) 财务管理部门对于科研耗用品采用进、销、存的管理办法, 物品应有专人管理, 原则上与仪器设备管理员为同一人, 其对物品的计划、购置、保管、使用和回收都要负责, 做到验收严肃认真, 进出手续清楚, 台账记录健全, 定期核对检查, 经常保持账物相符。使用单位对物品应建立定期自查制度, 主管部门每半年抽查一次, 以确保账、物、消耗等相符。
(四) 调整科研方向, 促进农业科研在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中焕发生机。由过去只重视高产研究, 转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研究;由只重视产中研究, 转向产前、产中、产后研究兼顾, 并通过提职加薪等方式鼓励一些科研人员到基层去, 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市场认可程度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作为农业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把农业技术创新纳入到农业生产、销售的整个系统中, 鼓励农业科研人员为农民和消费者服务, 进一步调动研发积极性, 切实推动生产力发展。
三、结语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科研经费是一个稀缺资源, 重视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 合法、有效的管理项目经费, 使有限的经费资源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财政部、科技部, 2006.
[2]江伟真.《农业科学事业单位科技经费管理刍议》.中国农业会计2013-12.
让土地来检验农业科研成败 篇11
究竟什么作物品种是好品种,好的品种谁说了算;科研成果如何能走进田间地头,专家的试验产量又如何成为农民大田的产量。这些问题促使我们深入思考我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话题。伴随《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的落实,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盖头正在掀起。
农业科技布局不平衡
农业科技布局不合理的背后,是长期困扰农业科技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仍没有解决
虽然农业科技投入总体逐年增加,但农业内部各产业投入却不平衡。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说,长期以来,农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始终是科技投入的重点。虽然畜牧业、渔业的总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40%,但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投入远没有与产业贡献相适应。园艺等经济作物的科技投入也一直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与其在促进农民增收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匹配。
农业科技投入在生产环节的不平衡也很突出。尽管对作物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投入的科技力量较多,但对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等投入的科技力量较少。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专家陈温福注意到,全国水稻育种课题组有600多个,而水稻栽培课题组不足100个,其他农作物则更少。农产品加工科研起步晚,农业资源环境、质量安全控制等科研基础则更加薄弱。
“国外农机产品有7000多种,我国农机产品约有3500种,其中仅10%左右国产整机的技术水平,达到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水平。棉油糖、果蔬茶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不足10%。”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一辈子从事农机科研。他表示,从农业学科领域来看,我国对农业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重视较多,但对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技术等重视不够。而农业信息化、智能农机等恰恰是下一轮农业科技革命的主战场。
农业科技布局不合理的背后,是长期困扰农业科技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仍没有解决。农业科技资源分散低效、农业科技领域各自为政等现象较为普遍,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力度不够。
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农业科研机构稳定性科研经费占科研投入的比重高达70%以上,竞争性科研经费不足30%。而我国对农业科技项目的投入不够稳定,科研人员多忙于报项目,严重影响了在某一领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由于竞争性科研课题比重较大,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逐渐淡化,不少精力耗费在课题资源的竞争上。
竞争过度、稳定不足是我国农业科研投入方式的弊端。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说,从中央到地方总计有300多个农科院,加上其他农业科研单位,总人数接近10万,但机构、专业、学科设置重叠,“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目前,全国小麦育种课题组约500个,水稻育种课题组约600个,玉米育种课题组800多个,课题组间的关系较为松散。农业科研平均资助周期仅为3年左右。这种“小而广”、“短平快”式的农业科研投入方式,不符合农业科研规律和农业产业要求。
科研评价机制亟待转向
农业科研既要出论文,也要出解决宏观问题的系统性方案,还要从微观上提出具体的措施,为农业生产解决实际问题
笔者了解到,目前,课题经费、发表论文、培育品种、获得专利等仍然是农业科技人员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和奖项推荐的主要指标。张桃林认为,目前农业科研评价导向偏离,亟待深化改革、完善评价导向,引导农业科技创新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和产业需求。
“科研成果不能躺着睡大觉,以育种为例,我国育种力量长期集中在科研单位,多年来沿袭的育种模式是科研院所的教授带着一帮学生的课题组制,育种效率低。”湖南省种子局局长周志魁告诉笔者,必须推进商业化育种,解决科研和产业“两张皮”的问题,实现育种由项目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
41岁的唐文帮是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也是湖南希望种业的育种总监。2013年,湖南农业大学和希望种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公司每年给学校38万元的技术合作经费,其中18万元由唐文帮作为课题发展基金。唐文帮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之外,进行品种选育等研发工作。对于研发成果,独家经营权归希望种业,销售每公斤种子提成0.6元给学校作为品种权费。“在科研院所,我们的目标是完成课题、通过品种审定,不用考虑品种能否适合推广。在企业,选育什么品种要由市场和企业育种委员会说了算。在湖南,推广上百万亩的品种都出自种企。”
过去启动科研项目大多根据科研条线和《科研指南》,现在指挥棒则转向生产实践。不久前,中国农科院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启动了南方稻米污染治理协同行动。陈萌山说,农科院过去的科研项目都是在研究所启动的,而这次走出实验室,来到需求的最前线,充分体现科研项目的产业导向。
“既要把论文写在SCI(科学引文索引)上,更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陈萌山认为,SCI论文是要出的,毕竟机理研究要搞清楚。“总体看,我们提倡农业科研要‘顶天立地,既要出SCI论文,更要出解决宏观问题的系统性方案,为决策提供咨询意见,还要从微观上提出具体的措施办法,为农业生产解决实际问题。”
“贵州启动蔬菜、中药材、肉牛等11个地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对全省85个农业县(市)传统产业和优特产业的全覆盖。”贵州省农委副主任肖荣军介绍,贵州要求每个研发中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产业科技调研,找准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每个功能实验室每年研究解决1~2项关键、难点技术;每个综合试验站的科技示范、技术服务工作覆盖周边3个以上的县。
科技管理改革加速推进
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管理改革创新,否则即使国家对科技创新有更大的投入,也难以全面提高科研能力
依靠管理改革推进农业创新是当前各国的普遍经验。美国通过农业部在农业科技管理中的主导权、联邦向州政府提供科研经费等方式,保证了全国农业科研一盘棋运作。以色列采取由全国农业科技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的科研体制,委员会由农业部、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机构、农民组织的代表组成,制定全国农业科技政策。业内专家认为,我国亟待通过管理改革,搭建形成全国分工协作的“一盘棋”农业科研工作新格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专家陈温福说:“我一辈子搞农业科技,头发都搞白了。我认为,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管理改革创新,否则即使国家对科技创新有更大的投入,也难以全面提高科研能力。”他建议,建立健全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把科技力量配置由重复分散转向科学分工与联合协作相结合,把科技投入由过度竞争转向稳定支持与适度竞争相结合,推进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科技要素优化组合,从而提高创新效率。
“湖北是农业科教大省,但不是农业科技强省,制约的瓶颈在于科研成果转化缺乏活力。目前科技创新的主体集中在高校院所,只有32%的大中型企业有研发机构。”湖北省财政厅厅长王文童说,湖北出台“科技十条”,创新研发经费的管理,创新项目资产管理,创新财政激励方式,创新风险管理模式。
农业科研所 篇12
“十五”以来, 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达276项, 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14个。水稻、玉米实现了“杂交化”, 小麦、马铃薯向“专用化”发展, 实现了农作物品种快速更新换代。截至目前, 全省已申请农作物品种权543件、占全国的9.8%, 获得授权258件、占全国的13.8%, 新品种申请和授权总量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1位。
为继续给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09年10月24~25日, 四川省农业厅在西昌召开了全省市、州农科院所工作座谈会, 会议要求市、州农科院所要在五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大创新与转化力度。要围绕中心工作抓创新, 立足发展抓转化, 创新与引进并重。二是加大协作与联合力度。市、州农科院所要创新机制, 在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加大材料交换力度, 促进大联合、大协作, 通过优势互补, 发挥最大效益。三是各个院所要建立项目库, 从内容到形式要认真总结、突出重点。通过建立一种新机制, 一个所申报项目, 联合几个所实施, 发挥各自优势, 形成优势互补, 共同做好项目。四是加大育人与引进力度。在用人机制上, 要创新管理办法, 不讲论资排辈, 引入竞争机制, 形成能者上的格局。五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各院所要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加大品种保护力度, 保护品种权合法权益。
(四川省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