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析

2024-09-24

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析(精选6篇)

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析 篇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时间: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科技成果反映了农业科技的研究水平,引导农业科研的发展方向,而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农业科技成果被利用的价值体现。文章对我国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浅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及适用性,加速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对策

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农村总体上进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新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农业科技进步将成为农业增长的第一要素。据统计,我国每年通过省级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近6000项,其转化率仅为3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主要由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源配置不足,研究成果二次开发的能力薄弱,导致科技资源的浪费,又造成农业生产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充分挖掘农业科技的潜力,尽快解决

(2)农业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科研选题没有针对市场需求:在农业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一方面,农业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按照一般定义,农业科技成果必须具有客观性、知识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实践性。农业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起动力作用,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

(3)条件之一。此外,成果来自选题,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相当一部分的选题是按照学科发展来例题的,与经济需求不大,导致农业科技成果我们需要的不多,而我们研究的市场又不一定需要,出现了科研成果向生产转化的比例低,转化难度大的问题。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以后,单存按照学科发展来例题的“学院式”研究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农业科研单

(4)位也必须“与时俱进”,按照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来确定研究选题。

1.2 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对农业资金投入少。发达国家农业投资额与财政支出的比重通常在10%以上。我国1990年财政用于农业(包括农林业)支出比重为10%,1995年下降为6.3%,2001年为5.5%。1998,1999和2000年虽然大幅度增加了用于农业的财政资金,但主要是靠国债资金,而且85%以上用于大江大河治理和生态建设等重大工程,对农民直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增产增收影响不大。2001年以来,尽管中央财政和一些地方财政设立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通过吸引地方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等渠道的资金投入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进入生产的前期性开

(2)发,但资金投入仍显不足。

1.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受体)薄弱:农业科技成果本身具有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过农业科技成果采用者(农业生产者、农民)的应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农民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高低和采用科学技术意识的强弱程度是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因素。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还比较低,采用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制约

(5)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4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难:农业科技成果能否实现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关键在于农业科技成果能否及时顺畅地传播扩散到成果采用者手中,使其应

用于生产实践并产生效益。完成这一传递任务起桥梁作用的中间环节便是农技推广,它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至关重要的工作。目前,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农技推广体制、运行体制、推广机构和推广人员及工作条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1)严重制约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完善运行体制:管理应创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保障。科研院所要着眼管理创新,引进竞争机制,改革人事财务分配制度。要进一步放活科技人员,除了保留部分精干力量专心从事研究工作外,还要鼓励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和途径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战场,开展科技服务,兴办科技开发实体,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要进一步完善促进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让劳动、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调动科技人员和经营者投身成(6)果转化实践的积极性。

2.2 提高农技推广人员文化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要稳定队伍,充实人员确保农技推广人员有足够的数量;二要通过培养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科技文化素质;三要调整科技人员的专业机构设置和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四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技推广人员到基层去工作,优先充实村站工作人员,满足从事实际农技推广的需要;五要增加农技推广投入,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改善农技推广工作条件,解决农技推广人员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工

(7)作,努力工作。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愿为农技推广多做贡献。

2.3 健全农业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推广运行机制,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加强政府办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改革和建设。必须改革省地两级迄今还处于按专业设置划分的农作、植保、土肥、畜牧、水产、农机等农技推广机构自成体系,各搞各得推广,缺乏统一协调的局面,尽快将这些分散的小专业的推广机构合并。像县乡两级一样建立农业推广中心,进行综合整体的农技推广;必须根据“巩固县级,加强乡级,健全村级”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抓紧县中心、乡(村)站的农业推广机构的建设,补充人员,增加设备,完善运行体制,发挥应有功能,搞好

(8)农业推广工作。

2.4 因地制宜,积极尝试探索新的成果转化、推广机制和模式。如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技术市场等),兴办农业科技产业股份制集团(联合体),推行科研开发一体化模式,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化模式,技术有偿转让或入股模式等多

(9)元化的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

2.5 积极推动土地的适度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利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也利于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要因地制宜,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不拘一格推进农业及其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如培养种植、养殖业大户,兴办国营、集体农场,建设国家专业化种植、养殖基地,创建各各级次的农业科技园区和综合示范基地,引入大型农业企

(10)业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石明权 陈宏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李跃东 张悦浅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吴敬华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产业工作探讨 [J].农业科技管理 2006(1)

(4)苏丽坤探索长效机制,注重农民需求 [J].科协论坛 2007(5)

(5)项光川 何小萍创新农业科技下乡方式的探索 [J].新农村 2007(1)

(6)张宪法 陈彦宾对农业科研机构功能定位的再思考 [J].农业科技管理

2007(2)

(7)耿东海 陈梅香农业推广服务模式评述 [J].农业科技管理 2007(2)

(8)陈斐 康松 康涛 试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和对策

(9)宋天庆浅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问题

(10)彭新德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创新与管理 [J].农业科技管理 2004(3)

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析 篇2

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复杂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3类农业科技成果,其形式各不相同,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的速度和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相关实践证明,一项农业科研创新思想的萌发到研究成果的产出,再到将科技成果在生产一线推广应用,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存在一个较为漫长的周期。同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同时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不同学科技术的配套集成,经过不断修改完善才能获得成功。另外,现已取得的很多农业科技成果是在实验室环境控制条件下培育出来的,其实际应用价值的实现具有明显的条件选择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直接动力,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直接决定其是否能够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1.2 农业科技成果质量不高

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程度是体现其自身质量的重要因素。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程度高,质量好,容易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适应性广,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应;商品化程度不高的农业科技成果质量较差,不容易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不仅浪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研发这些农业科技成果,而且也给生产实践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现阶段农业科技成果多数商品化程度低、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农业科研人员市场意识淡薄。较多的科研取向与市场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花在项目申报、论证、检查、验收上的时间和费用往往占到项目全部的50%以上,用在项目研究和成果应用上不到50%[3]。科研项目在开始立项时较多考虑怎样顺利完成项目既定研究任务,而较少考虑对研究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推广。二是研发经费严重不足。我国农业科研经费来源途径较为单一,完全依靠政府单方面拨款。与国外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科研经费平均占到农业总产值的近4%,发展中国家农业科研经费达到1%,而在我国,仅为0.2%~0.5%。美国的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主要由政府拨款和私人投入2个部分组成,而且私人投入与政府拨款几乎相等,每年达到21亿美元。三是农业科研实力不强。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封建思想和农业小农意识的影响,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科技工作待遇差,造成农业科技队伍不稳定,素质不高,组织协调不统一,信息沟通不畅,科研项目停留在低水平重复,培育高质量的科技成果难度较大。

1.3 农业科技成果需求不足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农业劳动力,农民群众是农业科技成果的直接需求和吸收者。农民群众对农业科研成果的知晓程度及吸收应用能力等,都直接影响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吸收应用农业科技成果能力不强。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中国农村文盲半文盲占农村总人口的13.5%,小学文化程度占36.2%,初中文化程度占40.5%[4]。也就是说,农村人口的90%左右文化素质不高,直接影响到农业科研成果的吸收应用能力。二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民群众经济基础较薄弱,农业科技成果的吸收应用受经济条件影响较大。三是农村农业产业发展影响农民对科技成果的吸收应用能力。我国广大农村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发展多数处于小规模经营状态,严重制约着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也不利于批量综合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1.4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机制不完善

培育出来的农业科技成果需要通过科技推广这一中间环节,有针对性地传授给广大农业科技成果需求者,主要是农业企业家和农民群众,让他们通过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工作,使得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得到明显加强,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我国农业科技推广这一重要环节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推广体系不完善、机制呆板。直到目前我国各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仍属于政府行为,行政干预较多,农业科技工作人员和农民群众完全服从于政府的安排布置,一切为了完成各项农业科技推广任务,不考虑其所能达到的经济社会效益,严重挫伤了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对于科技成果推广的积极性。此外,现阶段我国农业领域涉及的农、科、教三大系统属于不同行政部门管理,三者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合作,导致农业科技成果传播渠道不畅,经济社会效益无法实现。二是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素质不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质量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我国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录用尚未形成统一的制度标准,职称评定缺乏完善的政策措施。同时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环境条件较差,待遇较低,多数人不愿意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致使人员数量不足,整体素质较低,缺乏科技推广战斗力。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从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数量占农民总数的比例不到0.1%,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完全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三是中介机构服务机制不健全。在我国,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尚未形成统一的组织领导,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这些都影响到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推广。

2 应对措施

2.1 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质量

商品化程度高、适合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前提。为此,要切实加强农业科研项目的全程化管理,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一是严格把关农业科研项目的立项和成果鉴定等。要求科研人员在项目选题时紧密结合现实需求,把当前需求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优先立项技术应用性强、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项目申请;加强研究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定期开展督促检查;严格执行科研成果鉴定、核查和审批程序,保证成果鉴定质量。二是充分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壮大农业科研实力。对于研发力量薄弱的科研机构要实行撤、并、转;对于可以市场化的农业科研项目及时引入民间资本,以便集中有限的经费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科技项目,获得高质量的农业科技成果。三是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国外农业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快速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整体质量,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农业科技研发方面的差距。

2.2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程度。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必须切实加强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一是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巩固和发展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多途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有效实施农村普九教育。二是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各种成教学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就业技能素质,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三是增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意识。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加大在农民群众中科技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重要性的认识。四是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构筑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社会团体投入为辅的农村教育培训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采取相关政策扶持,提高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和农民参与农村教育培训的热情。

2.3 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大作用,必须以市场经济需求为基础,逐步建立多形式、多功能、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务必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以政府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为主导,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多元化协调发展。鼓励农业科技研发部门、农业教育培训机构、相关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专业协会、中介机构等,针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重点环节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工作。二是鼓励农业科技型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服务工作,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农业科技型企业一方面使农业科研部门和科技推广部门所开展的工作与获得的盈利挂钩,激发他们根据市场和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另一方面使得成熟的农业科技成果直接经过市场配置进入农业生产实践环节,大大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资金投入[5]。由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如通过信贷、企业资助、以工补农、农业部门经营收入提成以及社会捐赠等形式筹集资金用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2.4 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素质

农技推广队伍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农民群众传播的重要桥梁,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一是认真做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人员配置工作,专人专岗,特别是要做好乡镇农技推广中心人员定岗工作;二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较高学历的人员到基层工作,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从而提升基层农技队伍整体素质[6,7];三是加大投入,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待遇,尽可能完善工作环境条件,使农技人员安心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为我国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贡献力量;四是强化农技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与时俱进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提升他们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能力;五是加强农技推广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使得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学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新制度经济学解读[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6):84-86.

[2]张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3]李素敏,王春敏,赵晓雷,等.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成因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09(12):5-6.

[4]梁志怀,魏林.试论制约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因素及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2(4):42-44.

[5]陈时生.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意义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5):375-376.

[6]郭会晓.搞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1(9):43.

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析 篇3

摘 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0.032

Abstrac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of realizing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to complete the transfor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into modern agriculture is to converse the agriculture 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completel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existed problems in conversion of agriculture technological production,hoping to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conversion of agriculture 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problems; solutions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化加速推进和农业自然资源日渐稀缺的形势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目标的重要机制和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突破,科技成果层出不穷,据统计,我国每年产出约20 000多项科技成果和5 000多项专利,但实际成果转化率不到5%[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同样很低,仅为30%~40%[2],这主要受制于农户对科技成果的接受程度与大量农业科技成果的可操作性等问题,造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

1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

1.1 科研项目可实施性低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将新型科技传递到进行实际农业生产的农民的过程,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产值的目的。高校或科研院所是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产出地,然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更偏向于“学院派”,注重学科体系研究,实操性不强,无法与市场经济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契合,形成能被农民广泛接受认可的农业科技成果。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首先,农业科研选题脱离农户生产需求和市场需要,农民无法从现有科技成果中获益,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其次,我国农业科研项目重复率较高,实质的创新性研究较少,并且根据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科研项目分类,大多数科研成果集中于产中,而产前产后科研成果较少,相对于农业深加工产业的研究更少;最后,农业科研成果对于农民来讲,实施起来难度稍大,而科研人员又不愿下地亲身实施,因而造成农业科技成果实施难度大。

1.2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工作效率不高

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主要分为三类,包含政府、科研单位、农民。首先,从政府方面来讲,我国农业推广部门人员总数少,仅占农民总数的0.053%[3],推广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存在高层次推广人员不多、知识储备不强、创新能力偏弱等问题;二是农业科研单位效率较低,可转化成果比重相对较少。科研单位为了完成年度任务,可能会降低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而更加注重其数量,因而我国现有农业科技成果的重复率还是相对较高,这样不仅浪费经费开支,而且降低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性发展;三是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因而阻碍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

1.3 产-学-研一体化程度低

尽管近年来我国在不断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科研机构的“学院派”研究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且关注全产业链的科研项目较少,无法全面整合产业链发展。其次,科研成果的操作应用无法深入农民,一是因为部分科技成果本身的操作程序复杂,二是农民的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对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较弱。由于接受新科技的机会成本与风险较大,大多数农民选择规避风险,对新兴科技的应用持观望态度。最后,由于相比其他行业而言,从事农业较为艰苦,虽然学校会在理论与实际应用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如预期,学生大多只重视理论学习,对科技成果的实际操作与推广热情不高。因而造成科技成果转化难以推进的现状。

2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2.1 严格把控科研质量,拓宽科研流程

我国现如今科研立项申请条件审核不够严格,尽量从生产应用与市场需求角度把控科研立项申请。具体建议如下:首先,建议将科研立项划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2类,理论研究注重学术性与理论系统性,而应用研究注重实际可操作性;第二,保证必要的科研经费开支,建议按科研项目的预期效果进行经费划拨;第三,依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进行大额奖励,激发各部门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第四,重视科研项目的流程衔接,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应包含从立项申请、成果出炉、普及推广三位一体的过程[4-6];最后,科研团队的组建考虑纳入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让推广人员全面参与到科研成果的产出过程中来,一方面更新其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科研成果,为由研发部门到推广人员的一级推广过程节省时间与精力。

2.2 全面提升农业推广队伍质量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终点应是农业科技成果的全面推广,因此,笔者认为全面提升农业退关队伍素质有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首先,对于科研单位人员而言,成果数量对其经费多少以及今后的职称评定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因而科研单位人员在可行质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其数量,笔者建议从政策上鼓励科研质量,着重鼓励能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科研成果。同时,科研单位人员应分工明确,且不说严格区分实验人员与农技推广人员,至少应有一支固定推广队伍定期下乡做农业科技成果宣传,手把手对农民教学,该推广队伍还应与农民建立广泛联系,可让村支书推举一名由村到科研队伍的联络人,以保证农民的问题有人可依。

其次,对于政府推广人员,应从源头开始把关,政府公开招聘时应考虑分工明确,全面招聘办公人员与技术人员,而并非全部招聘办公人员,这样的推广队伍缺乏活力与实力,完全不能胜任推广工作。同时,笔者认为,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政府可实行外聘制,即政府主要负责协调安排技术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人员,该人员可以不是政府正式聘用人员,而选择某村懂技术的带头人做当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应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应定期对该推广带头人进行培训,让其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以及科研成果,但笔者认为此项建议实施难度相对较大。

再次,对于农民本身而言,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新成果、新经验,同时政府应加强农村教育,强化其知识智力水平发展,政府应积极帮助农民了解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及其应用,努力将农民发展成为懂知识、懂技术、懂创新的新型农民。鼓励农民先锋者将农业发展成产业,集合当地农民集约发展,在适当时候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其附加值,达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终极目标。

2.3 借鉴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美国“三位一体”的推广模式,全面连接教育、科研与推广,有效促进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较好地发挥了农业科技资源的效率和效益[8]。法国设计三级服务部门提供农业技术推广与技术职称服务[9]。日本实行政府和农协双轨推广制共同组织、管理和实施全国农业推广工作,同样采取联系教育、科研、推广与农民的方法进行科技成果转化[10]。笔者建议在借鉴美国、法国、日本以及其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先进国家,努力推进我国产、学、研、推四位一体模式的同时,引入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岳福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5):55-58.

[2]王树进,李彩霞.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分析与对策[J].科技与经济,2005,18(5):27-29.

[3] 吴支行.我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7):13-15.

[4]曹丹丘,宦梅丽,万梅.传播要素视角下的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策略[J].南方农业,2016,10(6):186-187.

[5]宋睿,谭金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 (12):156-159.

[6]张敬军.关于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 (5):29-30.

[7]任君,马惠英.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瓶颈问题[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7):770-771, 774.

[8]魏勤芳.美国农业科技体系及运行机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2):34-37.

[9]郭建强,高英,冯开文.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与借鉴[J].中国渔业经济,2010 (3):76-80.

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析 篇4

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及推广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z20124068

张永新

课程名称

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学位类别

农业推广硕士

农村与区域发展

授课教师

郝建平

2013年7月

目 录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内涵........................................4

1.1农业技术推广.................................................4 1.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4 2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现状....................................6

2.1农业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7 2.2科技成果转化率低.............................................7 2.3技术效率低...................................................7 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的问题......................................8

3.1农民文化水平低,科学种田意识淡薄.............................8 3.2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推广人员偏少.........................8 3.3试验工作跟不上,推广力度不够.................................8 3.4科研和推广相割裂,各自为政...................................9 3.5农业科技成果的技术含量不高...................................9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建议.......................................10 4.1开展农技培训,优化科技成果的转化............................10 4.1.1加强农技培训中心建设..................................10 4.1.2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特别是农村领头羊进行培训..........10 4.1.3推广绿色证书制度......................................10 4.1.4实行农民职业规范化教育................................10 4.2积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11 4.3 切实加强基础建设,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11 4.3.1建立农技推广组织机构..................................11 4.3.2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12 4.3.3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12 4.4有效行使政府职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13 4.4.1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意识................................13 4.4.2制定优惠政策..........................................13 5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13 5.1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13 5.2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技术含量..................................14 5.3建立有效的中介服务体系......................................14 5.4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评估体系....................................15 6农民普遍接受并积极参与,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5 摘 要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存在不少问题,必须通过提高农民文化科学水平,健全农业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推广运行机制等对策,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使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改进,创造出巨大的效益;使农业发展发生大的飞跃,促进农业高速发展,社会财富成倍增加,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过程,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高低、品质优劣和转化环境条件的好坏,譬如政策体制、农民喜好程度、市场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以及它们之间能否协同配套的问题。据农业部科技司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只有30—40%,与发达国家的70—80%相差甚远。因此,如何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矛盾和问题,是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认真研究、高度重视。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 推广

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及推广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内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技成果从产生到发挥出效益的运作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将科技成果转化定义为:“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因此转化不仅包括应用研究还应包括应用和推广两个方面 1.1农业技术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将农业技术推广定义为,“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该法同时还将农业技术定义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用航空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1.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任何一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均以基础理论成果为起点,首 先需要经过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应用基础性研究阶段;再利用应用基础成果的知识和相关学科的先进技术,通过观察、实验、测试分析、合成等艰苦工作,形成应用性技术成果。这二个小阶段的转化工作主要由研究系统完成,可称为第一个大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的转化,人们认识自然的基础理论知识被赋予到多种具有潜在地利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实物载体或应用技术中,可称之为突破性转化阶段。

然后是从应用性技术成果开始,或直接进入试验、示范,或经过对单项技术进行适应性改进、组装成配套的综合技术等开发性活动,将技术传播给生产者;并通过应用者的实施操作,完成生产过程。这一过程由推广系统和生产系统共同完成,可称为转化的第二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转化实现了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称之为飞跃性转化阶段。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周期性原理阶段性

所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时由科研单位向生产部门转移的过程,需要给科研单位增加转化费用,更需要给推广部门足够的经费支持,还要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作为转化的后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以实际需要为重要条件,研制出过硬的科技成果,这是转化的先决条件。同时要组织好成果的中间试验,建立成果推广中间试验基地和科技示范样板基地,能够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效仿使用,起到典型引路作用,这是成果转化的重要开端,也是使科技成果达到实用化、技术配套化的关键环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水平可用“转化率”这个指标来考察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就是指某项农业科技成果在适宜使用范围已推广使用的实际规模占其适宜使用范围总规模的百分率。2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现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进程中,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中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的总量很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6 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真正运用于生产,产生实际 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很少。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65%~85%之间,而我国仅为30%~40%;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80%,而我国只有42%,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现代农业的科技推广不是靠农业技术人员向农民说教,而是通过示范使农民购买作为科技载体的产品(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以及把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民依靠多项新技术新产品组装生产,实现高产高效低成本,其中政府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潘海平日前说,我国农业科技虽已取得重要进步,但成果转化和推广应 用水平仍然不高。“十一五”期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2.1农业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在80年代就已达60%~80%,而我国目前只有35%左右,相差将近一倍。

2.2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为60%~70%,个别发达国家如日本已达75%,而我国只有15%~20%,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左右。如扣除10%左右的基础研究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已接近临界值。同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能够得到大面积、跨地区推广的仅有15%左右,形成产业化的尚不足5%。2.3技术效率低

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效率在90 %以上,而我国只有80%,相差10多个百分点。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的问题 3.1农民文化水平低,科学种田意识淡薄

农业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积极主动性才能体现出来,但当前我国还存在着不少文盲、半文盲,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文化水平低,受传统观念影响,接收新事物、新科技的能力差。另外,一些青壮年劳动力脱离了农业生产,转向第二、三产业,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推广。3.2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推广人员偏少

农业推广体系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起着桥梁作用,如果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再好的农业科技成果也无法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此外,农村环境艰苦,农技推广人员待遇差,任务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一些地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人员偏少,有的农技站只有1-2名推广人员,也不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能有效的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

3.3试验工作跟不上,推广力度不够

缺乏必要的经费,比如差旅费、推广费、印刷费、仪器设备费等,农技推广人员的正常的工资福利增长、职称评定 等问题不能很好的兑现,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速度和范围。3.4科研和推广相割裂,各自为政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除了一部分重大科技成果由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通力合作外,大部分科技成果是靠各农业推广部门自身实现推广。科研部门和推广部门相互割裂,各自为政,科研部门不愿意将科研成果交与推广部门推广,宁愿自产自销,推广部门也宁愿组织自己一帮人马搞科研又搞推广,使得科研和推广不能形成共赢合力,实现优势互补。

3.5农业科技成果的技术含量不高

科研机构在确立科研选题之前,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使科研选题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有目的的开发研究,使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适应生产和市场需求。另外,农业科技成果鉴定、评审存在把关不严,不能保证在检测、评估、评审过程中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确保成果真正具有创新性,有一定的技术含量。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建议

4.1开展农技培训,优化科技成果的转化 4.1.1加强农技培训中心建设

各市县要组建一定数量的培训中心,让这些培训中心成为培训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大学校。4.1.2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特别是农村领头羊进行培训

分别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把科技致富能手组织起来,组成科技致富大王讲师团到各地进行科技致富宣传,使农民在亲身体验、现身说法中受到教育。4.1.3推广绿色证书制度

通过培训合格后取得农民技术员职称,使这些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和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技术、培育和选用良种、防治病虫害及技术咨询的带头人。4.1.4实行农民职业规范化教育

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实行3+1体制的普通中学和各类技术培训中心为阵地,对农民进行较系统的培训,使农民职业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五是结合 实施星火计划培训人才,优先考虑星火计划的实施,按计划要求的内容进行专题讲座。

4.2积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

在农业科技示范工作中,重点抓“三区”建设。一是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主要产粮区和城市郊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对园区的科技培训,大力转化推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强化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使之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二是重点建设几个星火技术密集区。星火技术密集区是科技成果推广的基地,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4.3 切实加强基础建设,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 4.3.1建立农技推广组织机构

建立农技推广组织机构,形成以省为主渠道,以市为重点,以乡为骨干,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农业站、畜牧站、园艺特产站、农机站、林业站、经营站、水利站等为主体的横向网络的农技推广组织体系。4.3.2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成果推广的全程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果转化的有效性,促进科技成果向规模化、产业化方面发展例如,为了转化肉食鸡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这项科技成果,在养鸡的重点乡成立科技服务公司,对养鸡行业进行全过程服务,做到“七统一到户”,即统一贷款到户、统一送雏到户、统一送料到户、统一培训到户、统一防疫到户、统一回收到户、统一结算到户。4.3.3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

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召开成果转化交流会、大力宣传科技成果等4个方面,疏通信息渠道,把科技信息尽快送到农民那里。从2个渠道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一是以农业科技人员为核心建立农业专业研究会和农民技术协会;二是采取“四包一挂”的形式,即包技术、包产量、包效益、包赔尝实行责权利挂钩;三是以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骨干组成的科技服务小分队,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到农村去搞技术讲座,现场传播技术知识。4.4有效行使政府职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4.4.1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意识

要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所作为,地方各级政府要坚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总识。一是成立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领导小组,二是建立科技进步工作的考核制度,三是积极选派科技副职。4.4.2制定优惠政策

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科研、推广单位投身于农村科技事业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地方政府要结合本省本地情况制定各种政策文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5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 5.1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

政府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和扶持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农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基础。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行政策、法律和法规的支持,加强宣传贯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法》,强化企业的农业科技意识,使其成为农业科技开发、转化的主体;对企业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和支持;对企业研究、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农产品给予优惠政策,努力提 高农业科技投入总量,开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资的来源渠道。

5.2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技术含量

科研机构在确立科研选题之前,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使科研选题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有目的的开发研究,使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适应生产和市场需求。另外,要严把农业科技成果鉴定、评审关,保证在检测、评估、评审过程中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确保成果真正具有创新性,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5.3建立有效的中介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在政府与企业间、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农业科技机构及大学间架设桥梁和纽带,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和国际国内大中型企业的资源,尽快构建一批行业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研发平台。拓宽渠道,加大企业、社会对科研的投入,实现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成果的孵化、转化和嫁接改造。建立健全以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主体的科学技术推广体系,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产业化应用,着力培育一批高素质的懂农业科技、懂法律、了解市场、善于经营、诚实守信用的技术市场经纪人队伍。加强经纪人队伍培训,促使经纪人深入了 解调查农业科技成果的成熟程度和应用方向,及时分析市场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

5.4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评估体系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机构和企业双方都需要确定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大小,这就是农业科技成果评估的问题。由于农业科技成果交易双方对市场前景、合作条件、未来产生效果等理解不一样,往往造成价格与价值相偏离。因此,建立一套规范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估体系,有利于保证双方的合理利益,促进成果顺利转化。

6农民普遍接受并积极参与,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农业科技推广的终极目标是把科技应用于生产,发挥生产力的作用,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就是说,只有为农民普遍接受和消化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站在生产者的立场上看问题,搞好农技推广工作,需要具备相互联系的三个条件:首先农民必须迫切需要科技;其次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第三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复关后带来的系列震荡与激烈竞争、角逐,客观上刺激了农民、农业对技术的需求程度。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农民素质及收入水平低下,因此,必须坚持“治愚”与“致富”相结 合,示范与推广相结合。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田间地头、集市贸易等媒介,提高农民、基层干部素质,为农技推广创造条件。同时要注重被动型需求向主动型需求转化,并寻求更高层次的参与型需求。参考文献

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析 篇5

摘要就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深化科技推广培训在基层的投入力度,为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存在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1]。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有6 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近2/3没有应用到生产领域,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这与基层农技培训推广力量薄弱有关。如何抓好基层培训,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三农”工作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2]。

1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农村。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培训覆盖面不广和工作难开展的现象依然存在[2],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1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服务难以到位

由于农业 “弱质产业”和农民 “弱势群体”的地位,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村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弱化、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有的四级农技推广培训网“线断、网破、人散”,造成大多数乡镇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使农业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在乡镇一级失去了同农村、农民之间的桥梁搭接,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到了乡镇便出现断层,难以推广到农民家中。同时,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农技推广的主力军缺乏有效技术培训指导,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1.2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导致现有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缺乏、总体素质偏低;再者,受编制的限制,许多基层农技培训机构无法吸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人才出现“断层”,无法适应农业科技培训的要求。

1.3农业科技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

一方面,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研究课题不适应实际需要,农户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的适宜性农业技术供给短缺,科技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供给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的时代需要,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1.4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同农业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据统计,我国现有60%以上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消化吸收农业科技知识的能力比较差,使得他们对农技推广培训活动不感兴趣,农业科技难以普及。

1.5经费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实际

经费投入是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前提,但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培训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有限的经费被截留或挪用的情况普遍存在,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被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支出结构不合理且使用效率低,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2对策

2.1建立完善的基层乡镇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

基层农技培训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农兴的关键环节。为此,应根据各地实际,建立高效、精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培训组织,如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推广服务模式,以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模式,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开

发和示范服务模式,以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推广服务模式等,从而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4]。

2.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

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是农技推广的根本。一要加强队伍建设,支持现有农技人员带薪学习培训,通过脱产、函授等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以适应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二要鼓励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和创业,充实基层农技培训推广队伍。三要建立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把进人关,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四要实行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提高农技推广培训质量。五要推行全员聘用制度,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人事管理制度,促使农技人员扎实工作。

2.3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解决供需脱节问题

提供农民和市场真正需要的技术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和

前提。为此,必须面向农民和市场,按照“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思想,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要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二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实行课题招、投标制度,提高农业科研产出效率。三要鼓励农业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和农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实用技术问题,发挥各自优势,集中攻克农业技术难题,满足农业科技服务的需要。

2.4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应当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为导向,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当地的普及与推广。一要建立支持农民培训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规范农民培训工作,并把宣传发动与经济补偿措施结合起来,吸引农民积极参加农业科技培训。二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如通过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远程教育、现场讲授示范、举办技术讲座、专业培训、函授和农民夜校等,把科学技术送到干家万户,传授

到田间地头,培养一支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三要积极引导农村逐步实行农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在此基础上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条件成熟时对农民实施“绿色资格证书”制度,推动农村急需的农业技术骨干和带头人的培养。

2.5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筹资渠道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投融资体系。一要强化国家拨款的主渠道,增加农业科技推广投资总量,改善投资结构。二要完善间接融资体制,设立科技推广培训基金。鼓励民间、私人投资到科技推广事业,使之逐渐成为继政府拨款之后的重要资金来源。三要鼓励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部门兴办经济实体,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四要鼓励金融部门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积极支持农业技术培训项目。3参考文献

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析 篇6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概念

1.1农业科技成果的概念

农业科技成果按其形态和性质的结果,分为理化结果和非物理结果;根据扩散方式的不同,有竞争性、变革性科研成果;从分析目标和方式的角度划分,有应用型成果、基础型成果和软科学成果。包含的内容有多项,主要包括植物生长理论和基因理论内容,它们都属于非静态的内容项目,这些结果基本上不能直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但是通常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为该领域的科研活动提供指导性理论。

1.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

为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快速提升、推动农业科技研究活动和应用,将一系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生产出各种新型作物和农业物产,实现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便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通常情况下,它的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包括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获取到的各类回报,例如从业人员技能的提升、工作水平的提高等。后一种定义类型,专指农业技术的应用,前提是农业技术的进步。科技成果转化多指的是这种类型的转化,真正投入到实际生产活动的技术在农业科技成果总量所占比例是衡量技术成果转化的指标。

2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山西省农业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2009年登记在册的农业科研成果为40项,到2013年为55项,总量提高了37.5%。在农业技术领域,2013年农业技术成果申报总数所占比例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4个百分点,高达67.5%,见表1。

通过对表1进行分析可知,近5年山西省共有2个技术成果转化活动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财政支持,占该区域农业技术成果总数的9.4%,共申领1 130万元用于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见表2。

这5年期间,该省的农业技术研究机构所负责的研究成果项目,在成果数量和国家支持财政金额方面有很大的起伏,这充分说明该省的农业技术研究机构在获取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方面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然而,由于农业研究机构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及资金技术发展的普遍短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承担单位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按照合同规定的项目。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虽说是超出了国家平均水平,但是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3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出现的问题

3.1在市场领域供求不均,出现错位

要对农业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实现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农业技术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经济开发价值和应用价值。通过大量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走访,他们普遍反映的问题是承担农业科研课题的绝大多数来源于农业科技委员会的科技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周期一般为3年左右。而且由于农业科研项目的研究应遵循农业生产周期,所以在期限内虽然计划已经完成,但很多项目还没有经过充分的测试。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没有研究经费支持。由此,造成大量的研究在项目结束时仍是处于欠发达状态或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实践技术,使得培育出的农业技术很不成熟,科技含量低,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

3.2还没有完整的法律体系保障

要实现农业技术成果的高度普及,必须有健全的法律作为保障。一方面,专门的法规能提升技术成果的应用程度;另一方面,能鼓励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活动中来,调动工作热情。

目前,我国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法律还是集中在1996年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与1993年的《科技进步法》上,距今己经有20年的时间。虽然两部法律进行了多次的修改,但是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这样的法律法规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现在蓬勃发展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了。同时,项目合同履行的监管不到位。虽然项目签订项目合同,但对如何实现清晰、有效的规章制度以弥补合同的不足却没有具体措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不能确保项目承担单位严格履行合同内容,合同违约、违规处罚不明确。针对国家或政府行为进行规范时,客观原因导致法律在实践中不能操作。但是由于山西省各地方层次不同、深度不同、地域不同、理解不同,使得《科技进步法》的实施缺乏当地强有力的保证。

3.3农业科研项目管理不规范

没有健全的制度规定来约束和规范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不利于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农业研究应在实验室中进行,但实验研究生产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许多研究人员将研究转移到实验室外。项目部门很难对这些环节进行监督,这样很难保证科学研究成果的成熟及满足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因此,项目的成熟性和先进性都无法得到保障,从而增加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难度。

4山西省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4.1农业技术成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山西省农业科研机构所做的科研工作不是面向市场,而是受制于政府的影响。计划管理与效益、推广3者之间缺少很好的关联。科学研究论著与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脱节,不能产生规模效益。

在农业生产中,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进行了生产形式的改革,也就是家庭化农业生产。因为这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农业科技成果在转化时将会面临两种不利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农户不愿意去面对高风险的新农业科技成果;另一种情况是农业科技成果在土地分散的农户之间难以形成规模较大的效益。农户由于其知识水平的限制,不能正确认识到市场的缺陷,他们只对经济效益高的农业新品种有兴趣。政府为了更好地传播农业科技新品种和技术,大力促进农民需要和对产品的需求,从而忽视了技术管理和设施推广。

4.2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分析

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还不够全面。国内现行的法规制度数量有限,已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农业技术发展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法制化水平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现有的法律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农业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实际要求。

我国尽管在农业技术转化领域出台了一部专门的法规,但是多年没有修订,与现实状况严重不符。切实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必须。扩大农业科技方面的法律覆盖面、增加农业科技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专业的农业法律人士行动起来,获得国家的支持,依靠农业推广人士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构建一个良好的农业法律环境。

4.3农业技术的产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农业技术成果的分配以及各项农业资源的分配,政府扮演着关键角色。政府通常会出台各项规章制度来促成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这项工作由政府发起和牵头,工作开展之前却没有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过程不能积极采纳各方的建设性意见,效率大打折扣,加上科研项目的立项没有进行前期调研,与真实的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综合上述原因,使得农业技术部门的成果与农业生产需求不相符,实际价值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水平不高,缺乏足够的硬件条件来保证技术的推广应用,这对农业技术的产业化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

5推动山西省农业技术转化的建议

5.1创新机制,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当地政府部门和农业技术研发机构要千方百计,全面推广农业技术,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农业技术研发系统内部进行有效分工,保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引领技术发展潮流。除此之外,对于农业技术的研发要予以足够重视,并进行积极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只有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有效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还要对技术研发单位的组织架构进行合理优化,完善部门结构,促进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协作能力。

5.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要实现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实现广泛推广,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来扶持。当地政府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在预算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并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全面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注入更多的资金,在农户、科研机构、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投资机构之间建立合作机制,实现多赢局面。当地政府要积极制定各项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集合社会各界的资金,用于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充分依照农业科技发展规律,增加农业技术资金投入,提升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5.3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实际经验相比,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制度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政策优惠上。这要求我们修改并完善关于农业方面的税收法律制度,促进企业与机构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可在吸引资金引入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

5.4培育行业用户,增加市场需求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历史悠久,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必须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分层次对农民进行不同方面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农民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诚信观念,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养和生产技能并丰富培训内容。

上一篇:反邪教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