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与管理的思考(精选8篇)
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与管理的思考 篇1
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与管理的思考
摘 要:农业科研单位在财务报账制前提下,如何加强对科研项目(课题)的经费监督与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部门出台了相关的制度规定,但是,这些制度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以报账制下的项目实施单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报账过程中经费核算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对规范农业科研单位项目实施单位的经费核算和管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农业科研项目;报账制;核算;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对农业科研的不断投入以及政府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不断完善,农业科研单位涉及到报账制项目(课题)的经费呈逐年增长趋势。实行科研项目(课题)经费财务报账制加强了经费在使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强化了预算执行、项目(课题)的财务验收,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实务操作中,国家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未建立起与报账制相配套的会计核算制度与方法,严重影响了项目实施单位的经费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开展。农业科研专项资金报账制概述
专项资金报账制是指专项资金使用单位(项目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支出进度,凭合法有效支出凭证向财政部门或项目主管部门报账,由财政部门或项目主管部门审批后再拨付资金的管理制度。专项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是从源头上防范截留、挤占、挪用、骗取财政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的一项重要措施。
实行报账制管理的农业科研专项资金主要涉及以下两种类型:
一是财政报账制管理的项目。财政报账制管理的项目主要是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根据《江苏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农业三项工程资金、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等七类项目以及其他财政支持的限额以上的农业项目,必须实行财政报账制。目前,省级农业专项资金暂实行由主管部门作为报账管理部门,如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各级财政用于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批准或备案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由县级财政部门作为报账管理部门。
二是横向协作项目。随着科研规模的不断扩大,项目(课题)承担单位也随之呈多元化,研发活动日益复杂。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行业专项、863项目、973项目、转基因项目等会根据研究内容设置各项项目(课题)任务,每一项项目(课题)任务由多个单位共同承担完成,既分为项目(课题)主持单位(一级单位)和参加单位(二级单位),但是因受到参加单位数量的严格限制,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任务书以外的许多单位参与到项目(课题)的研发之中,成为协作单位(三级单位),协作单位的科研经费不再层层下拨,采取到参加单位(二级单位)报账制的形式。农业科研专项资金报账制核算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实施办法》中对报账资金管理、报账程序、报账凭证管理都有明确的要求,但相关规定仍不够细化,各地财政部门及项目管理部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求不一致。如原始票据的“购货单位”,有的要求开具项目管理部门,有的要求开具项目承担单位;各市、县(区)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经费中差旅费及劳务费的报账要求也不相同,有的凭真实、合法的差旅费及劳务费的原始票据可直接报账,有的要求项目实施单位必须另外开具税务发票,实际发生的差旅费及劳务费的原始票据作为附件进行核实,增加了实施单位的税务负担。横向协作单位实际发生的支出,如劳务费、差旅费、间接费用等,因受到经费管理要求及报账制的限制无法在项目(课题)中列支。以间接费用为例,间接费用是指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房屋及土地,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以协作单位(三级单位)参加的报账制项目中,因提供的原始票据的“购货单位”必须是报账管理单位的,对水、电、气、暖消耗及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实施单位无法取得符合规定的票据。使用本单位现有的仪器设备、房屋及土地的使用费可以到税务部门开具税务发票,但需缴纳相关税费,实施单位一般不愿开具票据。为规避这种问题,实际操作大多以材料费用等形式报账,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核算不规范。项目(课题)实施单位对报账制项目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因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统一的可操作性文件,致使会计核算五花八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只做往来,不做收支。小额零星支出,科研人员从单位借取备用金垫付,借记“其他应收款-某某个人”,贷记“现金”等科目,取得费用票据报账归还借款后作相反分录;基本建设工程、购买农资、固定资产或其他大额支出,取得费用票据报账后,财政部门或报账管理部门采取直接报账的方式,即将资金直接支付给项目施工单位、物资设备供应商等,项目实施单位无记录,如需实施单位先行垫支,则借记“预付账款-某某单位”,贷记“银行存款”,报账后作相反分录。
方法二,实施单位作为收支管理。垫付资金时,会计处理同方法一,取得费用票据,以发票复印件入账时,借记“其他应收款-某某项目(课题)”,贷记“预付账款-某某单位”“银行存款”等科目,若为资本性支出,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资金-固定资产”。以原始票据报账后,凭财政部门或报账管理部门返回的相关证明材料,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应收款-某某项目(课题)”,同时,借记“事业支出-项目支出”,贷记“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科目。
方法三,实施单位作支出冲减处理。垫付资金时,会计处理同方法一,取得费用票据以复印件入账时,借记“事业支出-项目支出”等科目,贷记“预付账款-某某单位”“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若为资本性支出,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资金-固定资产”。以原始票据报账后,凭财政部门或报账管理部门返回的相关证明材料转冲支出,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事业支出-项目支出”。
(3)会计信息不客观。报账制项目要求项目(课题)实施单位凭原始票据到财政或管理部门进行报账,这种管理模式使项目(课题)的资金、物资、资产、账务形成了财政部门或报账管理部门与实施单位既分离又统一的格局,实施单位如监管缺失、管理断层、会计核算不规范,将导致实施单位的财务收支与实际不相符,会计信息不全面、不完整,报账制项目经济业务内容的真实性、数字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4)支付方式不统一。目前,对报账制项目如何进行款项的支付相关制度中没有作统一认识的规定,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采取直接支付、汇入实施单位账户、现金支付等方式。但对实施单位先行垫付的资金及以现金形式报账的资金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如实施单位是否垫付了资金、劳务费、咨询费等自制的费用,单据直接支付现金是否妥当等。加强项目实施单位经费核算和管理的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报账程序。针对报账制项目存在的问题,财政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及细化,避免同一类型的项目,因实施地点不同,具体操作要求不一致,使科研人员无所适从。另针对科研活动的多元化的现状,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避免因制度的设置导致实际操作带来的种种问题。如允许参加单位(二级单位)与协作单位(三级单位)签订合同(协议),并将合作内容、经费使用预算等在项目(课题)的任务书进行体现,帮助协作单位(三级单位)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也避免财务信息失真。
(2)健全核算制度,规范会计核算。上文中列举的三种会计方法,各有利弊。方法一操作简单,避免了在项目收支重复计算的问题,但是整个项目(课题)未纳入实施单位管理,收支游离于单位的财务管理之外,不利于监督管理,不利于单位内部绩效考核及对科研人员的激励,若有资本性支出,所形成的资产无法纳入实施单位的使用、维护、固定资产条码等日常用管理之中,导致账实不符。方法二将报账制项目全面纳入单位的管理过程中,真实地反映了实施单位的经济业务,避免了方法一中存在的监督管理、绩效考核与缴励、资产管理等问题,准确地反映了实施单位收入支出情况、科研工作及科研能力,并可通过“其他应收款-某某项目(课题)”这一科目的余额来监控已入账尚未报账的原始票据的金额。存在的弊端的是,存在科研收支重复计算的问题。方法三起到建立辅助账的目的,反映了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加强了监督管理,同时也避免了科研收支重复计算的问题。存在的弊端是,不能真实地反映实施单位的收支情况,在填报年终决算报表时,资本性支出数与固定资产增加额不能匹配。本人认为方法二更为恰当,《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苏农开土[2008]5号、苏财农发[2008]14号)第二十四条规定:“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经费实行专页记载,专项明细核算”。项目(课题)实施单位对报账制项目应建账加强核算与管理,真实、准确反映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报账管理部门对报账制的项目,应根据相关合同对属于实施单位的经费用从本单位的收支中分离出来,也不纳入本单位的绩效考核。
(3)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监督检查。一是财政部门或报账管理部门与实施部门应加强沟通,在项目实施前明确报账手续,报账管理部门不能仅凭原始票据及相关合同等资料就进行报账,需强化项目实施单位对报账项目的监督管理,明确双方在整个报账过程中职责。二是因报账制项目的特殊性,项目(课题)实施单位必须用复印件入账,为避免重复支出,实施单位财务部门与项目(课题)组及科研人员之间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报账流程及手续,并建立备查账加强监督管理。
(4)加强国库支付、规范结算方式。报账制项目应采取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如条件尚未具备应采取银行转账方式,直接将款项支付给提供商品或劳务的单位,如实施单位已垫付款项,则由实施单位提供资金垫付的证明,方可将款项汇入实施单位。应杜绝现金支付的形式,对如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差旅费等属于现金支付范畴的费用,也不宜采取现金支付给报账人员,而应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支付项目(课题)实施单位,由实施单位与相关人员进行结算。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实施办法(财发[2011]22 号).[2] 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3] 董惠清,齐雁虹.科研经费报账制应关注的问题[J]中国农业会计.2013,(8).[4] 黄凌云.科研项目财务报账制初级探讨[J]会计之友.2012,(11).
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与管理的思考 篇2
一、科研经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申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虚列经费预算支出,以期达到多申请经费的目的。为多得经费,有的单位借机添置非本项目仪器设备设施等、多报参研人数、多报会议研讨数量、多报参考资料书籍费用、多报专家咨询费,人为扩大项目规模,存在冒报等问题;二是虚设项目、课题,骗取科研经费;三是虚报环节,如有的项目,根本不需要进行试验,却要申请中试费等支出。
(二)使用和管理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合理的预算;二是单位或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三是财务管理不严,没有实行专户核算,与其他资金混用,经费支出有白条列支、大额现金支付,无计划列支管理费,发票把关不严等现象;四是监管失控、转移科研经费,有的单位假借“联合开发”等名义,将课题费转至其下属公司,有的采取虚构经济事项签订合同转移课题费,有的将横向课题费转至课题负责人的关联私企,非法侵吞国有资产等。
(三)结余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为避税长期挂在“应付账款”上,成为经费结余的“资金蓄水池”;二是巧立支出名目,成为部分单位的“账内小金库”“提款机”;三是不分课题核算,成为不同课题或同一项目各建设期之间的“资金调节器”;四是作为科研人员的“奖金池”等。
(四)监管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费主管部门“以拨代核”,严重失管;项目经费、课题费长期不结题;审计监管不及时、不到位;经费使用单位贯彻制度不严,行政过度干预等。据某省科技厅的内部统计,2013年需完成的项目(课题)共1 251项,按时结题的有564项,正常结题率为45.08%;2014年需完成的项目(课题)共1 150项,按时结题的只有145项,正常结题率仅为12.61%。2015年6月,该省科技厅对2001—2014年间下达的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进行了清理,截至2015年5月31日,逾期未结题验收的项目(课题)共有3 102项,涉及科研经费约6.53亿元。
二、精准核算是解决科研经费各种乱象的有效手段
造成科研经费、课题费的各种乱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问题是体制性的。就财会角度而言,我们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办事,严格按会计制度、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做到课题分明、归类清楚、明细完整、依据充分。
(一)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1. 收到上级单位下拨的科研经费时,会计处理为:
2. 发生课题经费支出时,会计处理为:
3. 年底确认支出及收入时,会计处理为:
(1)确认支出时:
(2)确认收入时:
同时:
(3)结转结余:
(二)企业的会计核算
企业收到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拨款项目完成形成的资产部分,从“专项应付款”科目转入资本公积;未形成资产需核销的部分,经批准冲减专项应付款。
1. 企业收到各级财政拨入的产品研究开发专项资金或拨款时,应先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
2. 企业发生科研经费支出时,按财政科技拨款、自筹科研经费分别进行核算:
(1)财政科技拨款部分。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实际发生时,应按与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相同的方法进行归集,并按合同预算开支科目在“生产成本”科目下单列设置科目核算:
项目完成,经批准予以核销:
(2)研发支出形成产品并按规定留给企业的部分,作为国家资助,记入“资本公积”科目。
(3)如研发的支出将形成固定资产的,则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费用,待项目完成结转固定资产或经批准核销。
项目完成后:
或经批准核销(未形成固定资产):
(4)专项经费用于购置研发用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
结题时,将剩余专款直接转入营业外收入,或按制度规定由拨款单位确定。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1. 收到上级单位下拨的科研经费时,会计处理为:
2. 发生课题经费支出时,会计处理为:
若为购置固定资产,需同时做:
3. 在年底确认时,会计处理为:
结题时,将剩余专款直接转入事业基金,或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由拨款单位确定。
三、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强化自我监管意识是有力保障
(一)建立财政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
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应明确设立政府科技计划和应用型科技项目的绩效目标。凡是国家各级财政支出的经费,都需纳入财政监管体系。从科研经费立项着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对项目的各责任主体进行跟踪考核,以专项审计方式加强科研经费监管。改革和完善现有的科研项目评审机制,国家一些重大项目评审专家的遴选、评审程序的设定、评审意见的采纳和公开等都应有科学的规定。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其他重要环节都要评估,入选的科研项目应向全社会招标并公示,项目的开展和完成要评估,并且让社会各界有渠道了解科研经费的使用及产生的效益。国家行政部门的行政权力彻底从科研立项、经费审批、成果评审中剥离,仿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形式,成立相对独立、行政干扰较少、评审较为公正的科学基金委员会,代行科技主管行政部门的工作。财政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内容应包括:科研人员的人数配备是否适当、知识结构是否合理、专业搭配是否合适、薪酬支付等是否经济;购置的设备、试验和实验材料是否为科研项目所必须,是否存在重复购置、超标准购置;大额设备的购置是否经过招投标或比价程序;各种业务费支出是否必要真实;请外单位协助研究等费用,房屋、仪器设备使用费和折旧费,支持科研项目的办公费和管理人员工资支出是否节约、有效等。
(二)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各单位应认真研究财政部颁布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相关制度和银行清算制度,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制定与国库集中支付相适应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制度等,并针对各个岗位设计科学、严谨、高效的操作流程,及时研究和处理试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应着眼于提高前瞻性、准确性、科学性。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从功能上、性质上进行预算科目的规范分类,建立多级预算科目体系,进一步细化编制内容,详细说明预算金额和支出标准,支出按性质和用途分门别类地在预算中列示,合理、科学地确定年度内的每项支出。此外,对国家纵向课题经费进行强制预算审查,使每一项预算都细化到“类、款、项”上,增强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对横向科研项目也要求预算审查,从源头上杜绝经费申请的混乱状况。为加强科研经费核算管理,各单位财务人员应介入从课题申报到验收的全过程,加强对课题从经费申报预算编制、经费管理规定到报表填制等各方面的研究,更好衔接经费申报预算和经费使用。科研经费主管部门应进一步细化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财务部门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必须明确各类费用的支出标准,要严格控制与课题研究不相关的支出。管理部门应与财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项目支出的跟踪管理,依据项目的支出预算计划对财务支出状况进行管理监督,对支出超过预算计划的项目应严格审核,切实履行对经费开支的审批职责;财务部门应按照科研部门提供的项目经费支出预算计划,严格审核经费支出项目。
(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和监督制度
首先,各单位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必须全部纳入本级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并确保专款专用。根据财政部制定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规范科研合同的订立行为,对科研项目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实施有效监督,确保科研项目资金安全并合理使用。其次,要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内部审计与财务验收工作。各单位应针对当前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和完善本单位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项目管理费可根据项目管理办法或合同规定的比例由本单位安排使用;项目管理办法或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由本单位制定管理办法予以规范。人员经费、业务费等其他各项支出,应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据实列支,不得预提。再次,各单位要加强与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分工负责;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财政部、审计署等有关部门和科研经费提供方或其委托的社会中介机构,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科研合同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单位科研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课题的有关信息。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对各类经费的财务管理
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与管理的思考 篇3
【关键词】 政府部门;经费支出;核算;成本效益
一、问题的提出
(一)我国政府部门经费支出失控
政府部门是指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资料表明,我国的行政成本不但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不仅加大了财政负担,而且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06年中国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发表演讲时称,中国深化政府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不仅要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还要建立一个廉价的政府,政府的成本太高,就是再廉洁也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二)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我国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1997年制定的,具有较深的计划经济色彩,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支出类科目更为单一,一个“经费支出”科目成了包罗万象的反映行政成本费用的科目,根据“经费支出”科目的核算资料,无法对行政单位资金耗费实施有效的会计监控。
(三)预算管理制度之间关系尚未理顺
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全国正在推进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管理制度“四项改革”。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应该说这“四项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部门预算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经费支出的分类关系尚未理顺。财政部预算司《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中把支出划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是公共部门为保障其机构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按其性质分为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项目支出”是公共部门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而发生的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有关事业发展专项计划、专项业务费、大型修缮、大型购置、大型会议等项目支出。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 因为“日常工作任务”与“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这两者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 所以“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两者之间也没有严格的分界线。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方案中,对支出按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等12类。两种分类存在什么关系,理解不一。
(四)政府部门“成本—效益”意识淡薄
在我国,政府部门会计目标、会计原则及会计任务等过于强调为国家预算服务,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重宏观,轻微观,只强调社会效益,忽视了政府部门作为独立经济利益主体的地位和财政资金支配和消耗的主要承担者的特点。由于政府部门的资金来源基本上都是国家财政拨款,其业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不生产产品、更不产生利润,因此行政单位不存在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益的考核,进而表现为没有“成本—效益”观念,节约资金的意识很差。众所周知,经济效益是投入与产出之比,在政府部门的业务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无人问津。不讲经济效益、不考核经济效益,是我国政府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二、对政府部门经费支出核算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
在规范部门预算的实践过程中,无论是组织并指导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财政部门,还是负责本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其他政府部门,在对经费支出的认识问题上,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将财力相对不足与合理制定经费支出定额对立起来
不少人认为,雄厚的财力保障才是合理制定经费支出定额的基础和前提——这种认识,特别是在基层政府部门更为突出。他们认为,由于本级财力不足,经费支出定额标准就必然不高也不准,进而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挪用项目经费或乱收费、设置小金库等违法行为。
(二)将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对立起来
在编制部门预算过程中,财政部门往往从财力方面考虑问题较多,而从保障其他公共部门的支出需要方面考虑问题较少,强调财力困难,只能是量入为出,保证财政平衡。而其他公共部门,往往是考虑自身的工作需要较多,强调日常经费的定额标准不能定得太低,否则,就不能保障工作需要,进而会影响工作。两者之间各持己见,相互对立。
(三)支出分类存在一一对应
一种观点认为,公共部门的资本性支出(包括现行支出经济分类中的“基本建设支出”与“其他资本性支出”两类)一定属于项目支出,其他项目支出属于基本支出。另一种观点认为,项目支出就是专项支出,资金来源专款专用,其他支出都属于基本支出。而在“商品和服务支出”这一类的支出款项中, 概念模糊,没有严格规定哪些支出一定属于“日常公用经费”或哪些支出一定属于“项目经费”。
三、对政府部门经费支出核算和控制的措施
(一)构建政府部门经费支出账户体系
从我国政府部门的特点看,经费支出是其最核心的经济业务,也是影响多方利益的要害环节,必须高度重视。我国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反映政府部门为完成公务活动所耗费资金的账户只有“经费支出”一个总账账户,按部门预算的要求“经费支出”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按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支出按经济分类的要求设置类、款和目级科目。会计科目冗长,层次关系复杂,且没有突出反映各项支出的性质特点,许多需重点管理的支出项目被“商品和服务支出”所掩盖。对会议费、招待费、考察费、差旅费、公车费等容易形成消费黑洞且金额较大的支出项目并没有设单独的账户核算,使经费支出的核算信息缺乏实用价值,不便于财务管理与会计控制,不便于对政府进行绩效考评。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建议将需要重点管理的一些支出项目单独设置总账科目,将“经费支出”科目分解为“人员经费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会议费支出”、“差旅费与考察费支出”、“招待费支出”、“通讯与邮寄费支出”、“公车支出”、“其他公务费支出”、“业务费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10个会计科目,使经费支出核算具体化,经费支出的分类更为科学,更便于对支出实施有效管理和监控。
(二)制定较为合理的日常公用经费定额
大的方面看,部门经费支出中一般都包括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三个部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人员经费(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这部分通常是相对固定的,基本上属于是不可控的固定成本,而日常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属于可控成本。对于这些支出,可以从不同部门运行的差别成本中找出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成本项目,进而据此制定合理的定额标准。合理制定经费支出定额的关键,并不在于定额的高低,而在于与日常业务活动相对应的工作任务的确定,进而为确定“特定任务”、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打下基础。制定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方法通常包括“有差别定额制定方法”、“无差别定额制定方法”和“有差别与无差别相结合的定额制定方法”等,应针对不同支出项目采用恰当的方法。
(三)严格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界限
由于主观或客观方面的原因,不少基层部门“定额”制定得不合理,或者经费定额不能完成相对应的日常工作任务,于是在预算执行中,为了保证部门的正常运转,必然会拆东墙补西墙,或挤占挪用那些有明确用途的项目经费,使得项目支出预算改弦易辙,影响经济社会环境,扰乱经济秩序,有损政府形象。因此,在经费使用上必须贯彻“专款专用”,不得相互挪用。
(四)尽快建立政府会计体系,适应公共部门管理的需要
建立政府会计体系,即将以现金收付制为核算基础的、以核算预算资金为核心内容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为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以核算政府部门全部政治活动情况、经济业务活动情况为核心内容的政府会计。由此建立的政府会计体系,能够更完整地核算政府的全部经济活动,有效地促进财务管理和控制,并为部门预算改革和未来的绩效预算改革奠定基础。
(五)加强公共部门人工成本的内部控制
公共部门的人工成本,涉及政府部门人员经费的各项支出,国家都有严格的政策规定,任何公共部门和个人都不能违背统一的政策规定。所以,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机构与编制控制。对于某一个部门来说, 尽管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各个部门都有提高级别、扩大编制、实现职能扩张的欲望,但必须从严控制机构与编制,提高机构与编制管理的法制水平。通过必要的法律或法规,从制度层面规范各类公共部门,从总量与结构层面上加强机构与编制管理。
(六)制定《政府绩效评价法》,实现政府部门绩效评价的制度化
开展政府绩效评价涉及到政府、政府部门和所有政府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制定《政府绩效评价法》,通过立法确立政府绩效评价的法律地位和工作机制并规范评价工作的程序、方法、法律效力,以及相关责任等,使评价工作正常化、制度化,减少评价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推动政府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七)改进政府部门的会计报表
由于重新构建了经费支出账户体系,必然要对行政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变革。首先,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三大报表都需作出补充和改进。资产负债表左侧资产部类中的支出类,原只有经费支出、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三个总账科目,重新构建经费支出账户体系后,编制结账前的资产负债表中的支出类至少存在12个总账科目。收入支出总表理所当然地要作出新的调整,使支出的信息更具体、更详实,更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鉴于经费支出业务的核心地位,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的基础上增设一些新的会计报表,对政府部门经费支出作详尽披露。比如,对一些重点支出项目单独编制会计报表,像公车支出报表、人员经费支出明细表、会议费支出明细表等。
(八)补充与改进政府部门会计报表分析指标
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与管理的思考 篇4
非正式文件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有效合理使用经费,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依据国家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自治区出台的相关文件(国发[2014]11号、财教[2006]160号、财教[2011]434号、教财[2011]12号、教财[2012]7号、新财教[2009]133号、新政办发[2014]77号等),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
(1)纵向课题经费:国家、各部(委)和自治区、自治区各厅(局)及地州(市)县科技主管部门下达或批准资助的各类研究计划拨付的科研课题经费。
(2)横向课题经费:委托我校科技人员进行产品开发、咨询、规划、培训、服务类课题的经费。
第三条
学校是科研经费管理的主体,校长对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承担领导责任。科研经费的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单独建帐、专款专用、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确保经费使用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
第四条
科管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审计处等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与监督方面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建立科研经费协同管理监督机制,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
1.科管处:负责科研项目的组织申报、过程管理和合同管理;协助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会同计财处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审核、监督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2.财务处: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审核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预算及相关财经法规使用经费;审查项目决算;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对经费管理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3.资产管理处:负责对由科研经费形成、购置的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政府采购的组织。
4.审计处:负责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与管理评价工作。
第五条
学院(系、所)是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单位,对本单位科研经费使用承担监管责任。院系要根据学科特点和项目(含课题,下同)实际需要,合理配置资源,为科研项目执行提供条件保障;要监督预算执行,督促项目进度。学校将逐步把科研经费管理绩效纳入院(系、所)、财务处、科研管理处和审计处负责人的考核范围。
第六条
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负责人,对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课题主持人应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严格按照预算进行科研经费的开支,及时按规定办理科研课题结题及结账手续。
第二章 经费预算管理
第七条
科研经费实行预算管理,经费包干,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第八条
课题主持人应当根据课题研究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费合理性原则,按课题拨款部门对经费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真实地按照课题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编制课题经费预算。
第九条
编制课题经费预算应接受财务管理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的指导和审核。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科研课题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直接费用的各项支出由课题负责人根据科研特点和实际需要编制;间接费用按照归口管理部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由课题负责人编制,并报财务处和科管处审核。
第十条 课题主持人应严格执行批准后的经费预算,一般不能调整。确需调整并符合相关科研费用管理办法规定调整范围的,应当按照课题下达单位的相关管理要求办理手续,得到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
1.课题预算总额调整,课题承担单位变更等应当按原程序报财政部门批准。即课题负责人应向科管处、财务处提出申请,科管处、财务处共同审核后报课题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
2.课题总预算不变,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应当按原程序报课题主管部门批准。即课题负责人应向科管处、财务处提出申请,科管处、财务处共同审核后报课题主管部门批准。
3.课题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如需调整,课题负责人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经科管处、财务处同意后由主管部门在财务中期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直接费用中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课题其他方面支出。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可调剂使用,但不得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
4.间接经费、人员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预算不得调整。
第十一条 课题经费支出要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科目执行。预算执行没有按相关规定进行而造成的责任和损失,由课题主持人负责承担。
第三章 经费开支范围
第十二条
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均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按照相关科研经费管理方法,委托方或科研合同的要求合理使用。开支范围应严格按照课题下达单位的相关管理办法规定的范围支出。
第十三条
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开支范围主要包括以下科目: 1.直接费用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
(1)设备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2)材料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包括原材料、试剂、药品等消耗品购置费,实验动物、植物的购置、种植、养殖费,标本、样品的采集加工费和包装运输费及单独购置的设备配件等。
(3)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含数据加工)等费用。
(4)燃料动力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仪器设备及专用设备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包括科学考察发生的车辆燃油费用)。不能单独计量的仪器设备、科学装置以及实验室日常运行的水、电、气、暖等应在间接费用中列支。
(5)差旅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学生意外伤害保险、交通费用(包括课题组成员的交通工具运行和维持费用,如租车费、汽油费、过路费、停车费、车辆小型维修费等)、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学术会议的注册费、科学考察费等。
(6)会议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在国内外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含国际交通费、差旅补助费、国际学术会议注册费等。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图书资料、打(复)印、专用软件购置、描晒图、制版、照相、文献检索、网络通讯、专业通信、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9)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或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博士后)和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和社会保险费用。(10)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专家咨询费用。
(11)其它支出:是指课题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自外的其他支出。包括为满足新增设备安装使用的需要对实验室进行的小规模维修和改造费、为成果推广发生的培训费等。
2.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
第十四条
除上述经费开支范围外,自治区科技专项经费还包括以下经费: 1.人员费:是指直接参加项目实施的研发人员支出的劳务费用。
2.租赁费:指项目实施需租赁外单位的专用仪器、设备、场地、试验基地等发生的费用。3.试验外协费(协作费):外单位协作部分研究试验工作的费用。
4.技术引进费:是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购买专有技术、技术成果等费用。发生技术引进费时,必须与合作单位签订相关的合同书。技术引进费包括区外和国外。
第四章 经费使用和审批
第十五条
学校科研人员应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或合同(任务书)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经费,严禁以任何方式挪用、侵占、骗取科研经费。
第十六条
科研课题获得批准、经费到位后,由科管处通知课题负责人办理立账手续并及时提供经费分配方案。
第十七条
财务处应严格票据审核,必要时应要求项目负责人提供明细单等有效证明,杜绝虚假票据。
第十八条
科研管理处可根据课题执行情况,要求财务处暂停或停止经费的开支,财务处接到科研管理处书面通知后,要立即停止课题主持人科研经费的借款、报销等一切开支。
第十九条
承担项目所发生的会议费、差旅费、小额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等,一般应实行“公务卡”结算。对设备费、大宗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支出,原则上应当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
第二十条
设备费支出管理。设备购置由所在单位、科管处、资产处和财务处审批。
1.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和处置等均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严格执行国家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与形成的固定和无形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统一纳入学校资产管理,不得以任何方式隐匿、私自转让、非法占有或牟取私利,其处置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2.横向课题确因需要购置交通工具,需按照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执行,所购交通工具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
第二十一条
材料费的支出管理。原则上不能列支生产性材料、基建材料、大宗工业化原料、数量过大的普通办公材料。课题研究过程中消耗数量较多或单位价格较高的、单笔支出超过1万元及以上的大宗及贵重材料费,在支出时需附销售合同。单笔支出一般不应超过5万元。
第二十二条
测试化验加工费支出管理。报销时需附测试化验加工合同或协议、测试结果。协议、合同书至少包含:测试化验加工的内容、方式、方案、日期、付费标准、付费方式、双方签字盖章等基本内容。合同或协议中的规定内容应按期完成,且应与课题相关。
第二十三条
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个人费用支出管理。原则上通过个人银行卡发放或转账支出,以零现金方式支付。不得通过编造虚假合同、虚构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冒领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
研究生和临时聘用劳务费的发放标准由课题主持人掌握,硕士研究生一般不应超过1500元/月,博士研究生不应超过2000元/月,且支出总额不得超出项目预算。聘用期在2个月以上(含2个月)的人员,在支出劳务费时需附劳动聘用合同。
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和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专家咨询费的开支标准: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天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
行;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执行标准分别为60~100元/人次和40~80元/人次。由项目(课题)组自行组织的专家咨询会,在支出专家咨询费时需附咨询事项资料(经审批的专家邀请函、咨询报告摘要等);由上级主管部门召开的评审、咨询会的,在支出专家咨询费时需附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专家名单及说明等。
第二十四条
网络及通讯补助费支出管理。网络及通讯补助费发放按照课题任务书(合同书)的预算实行包干制,课题主持人(学校设立的科研课题除外)可从科研经费中为课题组成员(不含学生)发放不超过300元/人/月的网络及通讯补助费(不再报销座机、手机、充值卡、IP卡、电话用IC卡、无线上网卡、网络通讯费等),具体额度由主持人掌握,并由所在单位审批。一人不得在不同课题中重复支取。
第二十五条
科研差旅费支出管理。科研差旅费的报销由所在单位审批。课题下达单位有明确规定的,按照课题下达单位的规定执行。课题下达单位无明确规定的,开支标准按照《自治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管理办法》(新政办发[2014]77号)和《新疆农业大学关于“自治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的补充规定》的相关条款执行。
第二十六条
野外工作补助费支出管理。野外工作补助费报销时需提交由所在单位领导审批后的《野外科研工作审批表》。补助标准参考差旅费补助标准执行。
第二十七条
会议费支出管理。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会议费标准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本级会议费管理暂行办法》(新党办发[2014]19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召开课题学术会议、培训会议等产生的会议室租金、会议材料费、工作餐、住宿补助等费用,按预算从“会议费”科目支出,报销时须附会议通知、参会人员签到表和会议费报销审批单。
第二十八条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支出管理。课题研究人员出国标准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新财行[2014]339号)的相关规定执行;出国人员均应为课题组成员,出国人员应有邀请函、批件、出国行程表、出国调研报告等出国相关手续。
支出时由课题负责人审核,单位负责人签字同意报销。外国专家来华工作开支标准参考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工作餐和招待费的开支要符合课题下达单位的相关规定。工作餐用餐标准不超过60元/人次,每月报销1次,每次不超过2000元,并填写《工作餐审批表》后由所在学院审批;招待费由主管校领导和纪检委审批。
第三十条
间接费用支出管理。根据预算批复和到位经费由学校按比例直接提取。除管理费外,其它经费返还给课题主持人支配使用。
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
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
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间接费用按课题统一核定,由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合作单位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和经费额度,协商提出分配方案,在课题预算中明确。
第三十一条
绩效支出管理。绩效支出需按照《新疆农业大学科技计划绩效考核与发放管理办法》完成绩效考核、并经上级归口管理部门或科管处审查通过后,由课题负责人提出绩效分配方案,并由科管处、财务处审核批准,按支取绩效支出。
第三十二条
人员费支出管理。对自治区事业单位承担的科技专项可从财政资助经费总额中提取不超过8%的劳务费用;对技术开发类型的科研院所,可提取不超过财政资助经费总额12%的劳务费用;对从事以智力为主、设备费不超过20%的软科学研究、软件开发、技术经济论证等科技项目,可提取不超过财政资助经费总额30%的劳务费用。
第三十三条
租赁费支出管理。原则上不得超过财政资助经费总额的15%。支出时需附租赁合同或协议。
第三十四条
外协费支出管理。按照“科研经费转拨管理”和“测试化验加工费支出管理”执行。
第三十五条
管理费的支出管理。纵向科研课题管理费参考相关科技计划的经费管理办法提取。无专门经费管理办法的纵向科研课题提取总经费的6%作为科研管理费。横向科研课题提取总经费的7%作为科研管理费(含税收)。与外单位协作的课题,在经费分配前应及时提交经费分配方案。依据协作合同,在科管处待分账户的经费在外拨时不提取管理费;如经费已经分配到个人账户,需再向外单位拨付经费时,已提取的管理费不再退还。
第三十六条
科研借款要及时报销冲帐。前借款未清者,原则上不能再借。
第三十七条
严格执行国家政府采购制度的规定。购买货物、工程或服务必须通过法定的采购方式、方法和程序进行,符合招标条件的,应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由学校资产处统一招标。
第三十八条
凡一般性的科研借款和报销,由课题主持人签字到校财务处办理借款和报销手续。实验室的改装费用应经所在单位领导审批后方能报销。以下情况须经科研管理处领导审批后方能支出。
1.到位经费10万元以上的课题一次借款在5万元以上的;到位经费10万元以下的课题一次借款占到位经费50%以上的;单笔支出在5万元及以上的。
2.调离、离校一年以上(含一年)的科研人员的经费支出; 3.向协作单位拨付经费; 4.非项目负责人签字的票据; 5.绩效支出。
第三十九条
大额支出管理。大额资金使用是指一次支出金额在1万元以上(含1万元)各类支出。科研经费大额支出实行“逐级审批”的制度。具体分级审批权限是:
单笔支出在1万元(含1万元)~5万元的由财务处审批;单笔支出在5万元(含5万元)~10万元的由财务处和科管处共同审批;单笔支出超过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的由主管校领导审批。
第四十条
校前期资助课题不得用于购置设备、招待费、工作餐,不得支取奖励津贴、电话费补助。
第四十一条
凡科研课题合同到期,财务处应协助主持人及时做出决算,对不能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且又无充分理由说明的课题,其所剩余的经费经科研管理处审批另行处理,该课题申报人在五年内不能申报新的课题。
第五章 科研经费转拨管理
第四十二条
转拨课题合作经费时,项目负责人持项目批复预算书、合作单位开具的有效票据、以学校名义签订的项目合作书或者协作书,经科管处审核批准后,财务处按照合同约定的外拨经费额度、拨付方式、开户银行和账号等条款办理付款手续。课题负责人应对合作(外协)业务的真实性、相关性负责。
第四十三条
项目经费不得层层转拨、变相转拨,不得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技经费挪作它用,或转入与其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关联单位或个人;严禁向课题合同或主管部门批复预算书以外的合作(外协)单位转拨经费。
第四十四条
横向科研经费的外拨合作经费原则上不超过到账经费的50%。
第四十五条
科研项目在研期间,由于科研项目负责人调离学校,根据经费管理规定及项目负责人申请,需要将科研项目经费余额转出的,须经科管处审批同意后提交财务处核查经费项目余额,清理完相关项目借款后再办理转出手续。
第六章 科研经费支出调帐管理
第四十六条
科研经费报账支出后一般不予调整,确需调整且符合相关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应遵循以下规定:
1.由课题主持人提出调帐申请,并经科管处和财务处审核批准后,方可调帐。
2.调账内容必须在项目预算批复范围内,且每个项目(课题)仅限调整一次。
3.调账仅限于在课题负责人在研项目之间进行,不允许不同主持人之间调账。
4.已结题的科研项目禁止调账。
第七章 结余经费管理
第四十七条
课题下达单位对结余经费有规定的,按照下达单位规定办理。无规定的,按照以下办法处理:
1.课题在结题完成后,主持人继续申报新的课题,结余经费可用作课题组新课题的启动费,按照横向课题经费管理。若主持人退休后不再申报新的课题,结余经费转入学校科研发展基金。
2.对一些无法进行鉴定或结题的课题,学校将收回所有剩余的研究经费,按课题下达单位的规定处理。
3.课题验收或结题后,主持人应在六个月内办理结账手续。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手续的科研课题,学校有权收回结余经费并转入学校科研发展基金。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由校科研管理处和财务处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与管理的思考 篇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促进我校科学研究的实力,提高我校科研计划项目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保证科研计划项目研究的延续性,特设立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发展项目(简称“校发展项目”)。
第二条 学校科技处是“校发展项目”的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立项、审批、实施和检查等有关事项;学校财务处是“校发展项目”的经费管理部门,负责经费的审核、拨付、管理等有关事项。
第二章申请与立项
第三条 “校发展项目”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以下两类:
1、学校统筹的科研计划项目间接经费中扣除绩效支出、管理费后的部分(简称“扣管后间接经费”);
2、学校统筹的《上海理工大学科研计划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结余经费(简称“结余经费”)。
第四条 “校发展项目”的申请者须为我校在岗在编人员,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作为项目负责人上有被学校统筹的“扣管后间接经费”;
2、作为项目负责人上有被学校统筹的“结余经费”。第五条 每人每最多只能申请一项“校发展项目”。第六条申请者须于每年年初填写《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发展项目申请表》,经学院审核后交至科技处,申请书书必须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和合理的项目预算。
第七条经学校科技处、财务处组织专家评审,并报主管校长审核后,公布“校发展项目”立项项目清单。项目研究期限为三年。
第八条 项目负责人在资助期内的研究成果须标注由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发展项目资助。
第三章经费管理与使用
第九条“校发展项目”的经费管理与使用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由科技处核拨费用、财务处建账立卡后发给项目负责人使用。
第十条 项目负责人对“校发展项目”实施负有直接责任,要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并自觉接受学校有关部门和学院的监督和检查。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按照“校发展项目”的申请书执行,依法合理使用好科研经费,确保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规范性,认真负责完成好“校发展项目”的任务,保障国家、学校和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 “校发展项目”经费的支出范围应严格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经学校批准的申请书预算科目执行。
第十二条项目预算科目的设置: 1 设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办公设备等。设备采购需符合学校固定资产相关文件规定。材料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元器件、办公用品等费用。
3.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测试化验加工需与对方签订合同,并提供相关测试化验加工报告。
4.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项目研究有关的水、电、气等燃料动力消耗费用等。
5.差旅费:是指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国内)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会议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项目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项目组应当填写《上海理工大学科研计划项目会议审批单》报科技处审批。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9.劳务费: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在校研究生、博士后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费用,以及临时聘用人员的社会保险补助费用。劳务费不超过项目总经费的的20%。严禁假借他人名义提取劳务费用。
10.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研究及其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专家咨询费不超过项目总经费的10%。严禁利用虚假名单提取专家咨询费。
11.管理费:学校统一按5%收取,用于学校为项目开展提供的各类管理支出。
12.其他费用: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它特别支出,其他费用不超过项目总经费的10%。
第十三条项目预算中不得列支不可预见费。
第十四条 “校发展项目”的科研经费不能以合作研究经费的名义外拨至其他单位。第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离职、退休或返聘等,则需由项目负责人或学校指定一名在职人员负责管理使用项目经费。若未指定在职人员管理,则由学校统筹。
第十六条 科技处根据工作情况,定期对资助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
第四章结项与验收
第十七条“校发展项目”结束三个月内,项目负责人应认真填写《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发展项目总结表》,并将最终成果及相关的研究成果提交至科技处。科技处将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并评议。
第十八条对具有下列情况的项目,作出撤销处理:
1、项目负责人长期出国或因工作变动、健康等原因,不能正常进行研究工作;
2、未经批准擅自变更项目负责人或研究内容;
3、无正当理由未能按时完成研究任务,不能按期结题;
4、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
5、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学术质量低劣,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6、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第十九条对撤销的项目,追回已下拨的经费,将限制项目负责人申请竞争性项目。第二十条“校发展项目”三年研究到期并通过验收后,结余经费的25%学校统筹用于内涵建设,剩余部分等同于《上海理工大学科研计划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结余经费由学校统筹。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如有与国家有关规定不相符的,以国家规定为准。
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与管理的思考 篇6
4.1制定清晰可行的战略规划
战略目的是实施绩效管理的首要目的,实现战略目标是实施绩效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制定战略规划则是实施绩效管理的前提。否则,绩效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制定战略规划不仅要依据组织使命与职责,提出既符合实际、又令人振奋的战略目标,而且要有清晰的路线图与充足的资源保障。相比于目前我国农业科研院所制定的5年发展规划,有相当一部分束之高阁,成了“摆设”,未能成为未来发展的指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实施其规划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保障措施笼统而不明朗,所设目标能否实现没有底。这样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将会大打折扣。当然,确保战略目标实现的所有条件都要“万事俱备”,也是不现实的,但至少要提出实现战略目标的“万全之策”,或者说提出的措施通过努力是可能做到的。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根据国内外绩效管理的经验,战略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依据实施的具体情况和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进行适时调整和修订,以体现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4.2建立可操作的绩效指标体系
制定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点和基础环节,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结合战略目标建立可操作的年度绩效指标体系。这里涉及到如何层层分解绩效目标和设置绩效指标等2个难点问题。绩效目标的分解要有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创新农业科研体制机制,增强院所科研活动的调控能力与手段,是绩效目标的层层分解并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重要条件。否则,在当前科研项目仍是竞争性项目占主体的情况下,绩效目标的分解就会游离于战略目标之外。中国农业科学院依托科技创新工程,打破原有科研框架,重新构建了全院“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3级学科体系,实现了全院“一盘棋”的科研布局,很好地解决了绩效目标难以层层分解传导的问题。绩效指标的设置要符合农业科研活动的规律。由于科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创造性的,其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对于农业科研来说还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区域性、长期性等特征,因此科研绩效尤其是基础研究的绩效不能一味追求量化,以免过多关注短期结果而挫伤创新的积极性。对于近期目标和应用性研究可以多采用定量指标,而对于长远目标和基础性研究则宜采用定性指标。同时,指标的完成时限要视指标的性质而定,有些指标未必是当年指标,可以是跨年度指标或需要多年完成的指标。
4.3强化持续的绩效沟通
绩效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上下级持续沟通、协同推进的过程。可以说,持续沟通是绩效管理的灵魂;否则,绩效管理就形同虚设。持续沟通体现3层含义。一是体现全过程沟通。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循环系统的始终,在绩效计划制定、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等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是上下级之间互相沟通、达成共识、共对困难、携手推进、同享成果的过程。二是体现不间断沟通。在绩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下级之间往往不只进行一次沟通,而是要根据绩效进展随时沟通。沟通方式灵活多样,书面报告、定期会议、一对一面谈、工作间歇交谈等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皆可。三是体现双向平等沟通。不仅下级要主动向上级汇报绩效进展,反映遇到的困难,寻求工作支持,而且上级要随时指导和帮助下级工作,主动过问绩效进展,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可能的偏差。目前,科研院所的行政化倾向仍然比较明显,管理方式基本还是以采取由上向下布置任务的行政手段为主,往往开一次部署会、一次推进会、一次总结会就算万事大吉了;但由于缺乏双向持续沟通的氛围,上级的意图并不能得到下级的充分理解,下级的想法也不能得到上级的充分了解,这就造成了上下级认识上的落差,从而对推进绩效计划构成了极大障碍。
4.4开展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又称绩效考核或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它是依据制定的绩效指标及其评估标准对院所各级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最终结果,能否接近客观实际,获得普遍认可,至少应在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评估方法的综合化、评估手段的信息化等“三化”上下功夫。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避免评估主体单一带来的较大偏差。评估主体不仅可以是被评估者自己、上级、同级、下级,还可以包括相关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或专家组、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甚至上下游合作研究单位或企业代表等。对于农业科研院所,评估主体还可包括直接接受技术指导服务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任一评估主体都有一定的优势与不足,采用多个评估主体参与评估,可以取长补短,获得更加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结果;但参与的评估主体越多,工作量也就会越大。实际评估时,究竟以采用几个评估主体为宜,需根据评估的内容与条件而定。评估方法的综合化有利于提高绩效评估的准确性。科研绩效评估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估(或同行评议)与定量评估(或指标评价)等2种基本方法。这2种评估方法各有千秋,其中定量方法适合短期性绩效评价,定性方法适合长期性绩效评价或综合水平比较评价。对于农业科研院所的绩效评估,应将2种评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通过定量评估评价其目标完成情况,又要通过定性评估评判其长远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在国内外同类科研机构中的科研实力。评估手段的信息化有利于提高绩效评估的效率。绩效评估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或原始资料作为基础信息,如完全依靠人工的方式,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而且可能会导致数据信息的不完整甚至不真实,从而影响绩效评估的质量和效率。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绩效评估网络信息平台,不仅可以即时收集、发布和整合绩效信息,增强绩效信息的透明度,而且可通过建设相关数据库长期采集和积累数据,开展纵向与横向比较评估,为本单位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4.5注重绩效评估结果的全面运用
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是保证绩效管理取得实效并得以持续开展的关键因素。对于传统绩效评估的结果,农业科研院所一般仅用于绩效奖金方面的激励,而很少用于职务职称的晋升、职业的培训教育等方面。但与传统绩效评估不同,现代绩效管理着眼于实现组织的长远战略目标,强调的是持续提高组织、团队和个人的绩效。其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是全面的,不仅用于绩效奖金激励,而且还用于职务职称晋升、职业培训教育、职业发展规划等各种有利于提升个人绩效的激励手段,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评估的激励导向作用。注重开发个人的潜能和可持续发展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绩效评估,上级可以发现下级在能力上的不足,据此提供学习培训和职业发展的机会,促进其从业能力与胜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从而使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强的能力投入到下一期绩效计划的实施,为整体绩效的完成奉献持续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方振邦,孙一平.绩效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张义芳.政府科研机构绩效评估及相关制度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2):5-7.
[3]何琪.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发展[J].社会科学论坛,(8):97-103.
[4]余宏俊.论现代科研院所的绩效管理[J].科研管理,,23(3):90-93.
[5]罗明忠.全面绩效管理才是绩效工资改革的实质[N].南方日报,-09-09(A15).
[6]李晓轩.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5):395-398
[7]龚旭,夏文莉.美国联邦政府开展的基础研究绩效评估及其启示[J].科研管理,,24(2):1-8
[8]刘莹,张大群,李晓轩.美国联邦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估制度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7(9):140-144
[9]杜英.甘肃:率先实行科研院所绩效考评[N].科技日报,-05-03(1).
[10]李欣瑶.省属科研院所分两类考评绩效[N].甘肃日报,-04-12(2).
[11]浙江省科技厅.浙江首次开展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创新绩效评估[EB/OL].
[12]李永进,刘梅英.科研事业单位的考核与薪酬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1):207-209.
[13]杨冠灿.“市科研院院属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体系”顺利通过课题验收[EB/OL].
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与管理的思考 篇7
1.1 事业单位是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
在我国, 事业单位的种类可谓是非常的多。包括教学、科研、文体、卫生等等的方面。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在这130多万个事业单位中, 又因为在职能性质、经营方式、活动范围、隶属关系、组织形式等等都有很大的差别。相对于行政机构和一般的企业单位来说, 在企业化管理的进程中也有它的困难之处。基于以上的原因也导致了这些事业单位管理和核算经费的复杂性。
1.2 事业单位受政府职能限制
事业单位虽然在进行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内部发生了变革, 但是由于自身的性质所限制不能完全达到企业化管理的要求。这些年来, 虽然有很多事业单位意识到了企业化管理, 但是由于政府职能的进程比较缓慢, 政事尚且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一些无法完全进入科学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容易受到政府职能的影响而与企业化管理的方式相冲突。
1.3 事业单位融资形式多样化
事业单位在进行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 必然要对资金的来源有所拓展。从原本的单一政府来源扩展为更多样的更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融资方式, 包括借款、贷款以及发行债券等向社会筹资。而且, 不同的来源在可使用的时间、资金的成本以及想提供给自己的资金的债权人部分利息。
2 科研经费的现行核算方法
2.1 核算原则:现金制和其他制度的混合应用
对现金流做出的反应和控制是一个必须值得重视的方面。事业单位大多不是盈利性单位, 因此现金流量的重要性大大超过了他创造的利润。所以对于资产的核算应该同时从现有的金钱量和其他非固定资产同时考虑。
2.2 具体核算步骤
(1) 确认。
确认哪些数据是项目有关的经济项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和产出经济利益没有流入或流出单位的资金流则不能进入核算阶段。一般只有能够用货币形式表现的行为才计入。而时间上要搞清楚每一笔资金流的时间, 防止核算时发生误解。
(2) 计量。
在计量上需要考虑以下的几个因素: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以及可实现的净价值以及货币的选择。
(3) 记录。
记录方法可分为复式记账、编制会计分录等等记录手段上选用更多的计算机信息记录方式。
(4) 会计记录。
一定要本着简化财务报表的原则尽量挑重点内容叙述。同时表格的选取要明了直观。并且要附上合理的表格说明
3 现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经费管理的方面有漏洞
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管理层面上资金的科学管理意识不强造成。而且也存在着很多的制度性因素。比如说某些事业单位为了能够促进科研经费的使用灵活性, 常常把一些资金进行帐外管理。也就是说并不走公司的账目。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小金库”的形成。还有, 某些单位也常常利用所得到的授权审批权限的不完善之处进行“套现”。将单位收入和个人收入来回转移, 也就是损公肥私。
3.2 预算和执行没有统一起来
目前来说, 部分的事业单位有预算编制和所应该的执行效果有很大的出入。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首先是由于预算本身不够科学和准确、甚至偏离了客观实际。其次是因为预算本身的执行力上缺乏约束, 也就是说预算的自由度太大造成的。而从另一个方面上来说, 很多事业单位也对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不够, 使得预算的效果和效率不能达到最大。
3.3 经费核算的风险意识薄弱
虽然对于事业单位来说, 财务方面的风险要比企业单位小得多。但是在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 还是需要有利益和资本的追逐。不可避免的就产生了些财务方面的风险。当前。部分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往往在投资或者决策上较为盲目。项目在进行投资前缺乏必要的可行性分析。这样在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上面也无法到预期的目标。而且对资金的结构和流动缺乏变化性的预见, 从而让自己的财务压力总是很大。
3.4 财务方面的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在财务管理的方面, 很多的事业单位虽然实行了企业化个管理, 但是财务非管理制度上却十分落后, 信息的功能化和更新不够及时和全面。再加上内部控制力不强, 也影响了整体事业单位财务的水平无法提高。
3.5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从业人员素质高低不一
某些从业人员在观念上仍然顽固守旧, 把财务经费管理之当成简单的服务性工作, 也就是“流水账”即可。由于科研经费的来源比较广泛, 而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则会导致在财务的核算方面出现纰漏或者不能上报等等问题。
4 解决办法及建议
4.1 改革科研经费的管理模式
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 首先是对科研项目的渠道进行规范, 对项目的立项、审批的资金分配等等都分成块, 但是进行统一的整合。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资金流动程序。可以包括审批、执行、监督等几个环节。
4.2 完善资金的管理制度
各职能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之道要做到不断完善。对科研项目的申报、实施、已经经费的使用都作出严格的规定。在这些规定中, 专业性和可操作性是必不可少的。是所有在经费管理上的人员能够有法可依、有凭可据。
4.3 提高管理人水平
不仅是从业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而且相关的科研单位领导要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定出能够适应自身发展的科学的经费管理方案。其中明确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范围、方法等等。
4.4 加强预算的执行和监督
可以建立资金的使用效益考评机制。让预算和实际效果能够协调和科学, 慢慢的将单位调整到科学的轨道上去。
4.5 强化科研经费的支出管理
进行成本核算并且树立起成本核算的意识。在努力降低科研成本的前提下, 把科研经费的收支范围、标准、审批制度等严格地执行起来。减少报账的盲目和随意性。对违反相关规定的支出坚决不予解决。不得私自占用课题结余费用。
4.6 杜绝浪费、防止科研经费的白白流失
明确与此次科研项目相关的所有收入要进行统一管理。禁止个人或者课题组利用。对于涉及到外部的合作性项目, 要提供有效票据用于报账。不得由个人私自使用。科研器材要进行统一的管理, 并且有专人负责, 统一使用。
5 结语
事业单位在进行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 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核算要本着科学、统一的原则严格执行。节约开支并且杜绝浪费。在促进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 使得事业单位能够迎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敏.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公共事业财会, 2009, (1) .
[2]邴蜂.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弊端及改进[J].忉.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09.
[3]吕靖云.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与探讨[J].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09, (11) .
[4]张惠.温洪波.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应用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 (28) .
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与管理的思考 篇8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经费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业也已经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很多农业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促使国内的粮食产量大量增加。农科科研单位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量,其发展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农业的发展状况。因此,受到了广大农民以及媒体的广泛关注。调查发现,在很多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总是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这对单位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本文首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农业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问题
1.预算编制变动过于随意
科研人员在申请科研项目时,在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上面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但是,在对经费的预算编制方面却不能给出有效的理论依据,并且,其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以及随意性。此时的财务预算,并不能对未来的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经费进行合理估算,其只是一些形式而已。例如:很多科研项目经费都是按照项目的类别来判断其应得的资助标准,像实验站、重点项目、普通项目、基金项目等等。而项目具体所在区域、需要的脚尖以及研究内容的质量以及难度却很少考虑。这样,势必会促使申请人按照常规标准的经费标准制定理论上的预算方案,进而对后期的实际执行带来一定影响。可能资金不足,也可能造成浪费。
2.农业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科目与财务管理科目协调度不够
目前,很多科研项目立项之后,设立的科目较为笼统,例如仅设推广费用、研发费用等;然而,财务立账则是严格按照国家财务干了规定进行科目设定。这样一来,在财务管理以及验收审计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很多矛盾与模糊的地方。增加财务的工作难度。
3.项目经费支出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
目前,我国对项目经费中的一些科目支出比例与实际支出比例严重不符,很少能够满足项目的执行需求。例如:一些必要的接待费用就没有在项目中规定出来,但又无法避免,从而造成财务预算与实际支出脱节;另外,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劳务费用也往往会高于劳务申请费用,进而在实际的执行中,对项目实施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4.财务管理制度与社会发展协调性不足
目前,项目的财务报账中可以发现,现金的支出费用仍然沿用十几年前的标准,但是,由于现在的物价飞速上涨,这个标准对于科研人员来讲,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甚至很多人在参加科研交流会议等活动时是“自掏腰包”。即使后续能够报账,也是手续相当繁琐。
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建议
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业种植技术水平,本文针对上述关于农业科研項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参考建议。
1.大项目的定额资助转为个性化资助
目前,国家对项目进行资助时,仍是根据部门以及项目的类别进行经费标准的判断。将这种定额项目个性化资助转变有利于促进申请人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对实际项目的资金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编制,并能有效的阻止编制过于松散,减少资金浪费以及不正当竞争的发生。因此,有关的负责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的前期研究以及预期效果进行系统评估,并作为立项的重要依据之一。
2.明确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
国家在项目下拨时虽然规定了科研人员的劳务费用,但在财务审计时却明确规定不允许发生在职人员的工资费用。如果能执行在职人员额外劳务费用,势必能更加有效鼓励科研人员自觉、主动、积极申请项目,同时也能根除科技人员违纪违法的预算制度因素,从而提高经费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经费预算与绩效管理相结合
项目立项后应该在项目结题时进行绩效考评,如果没有按照立项合同规定达到预期结果,或者经费预算存在较大误差,应该在阶段性检查时由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申请人提出批评、停止后续经费资助或其它惩罚措施。
4.加强项目经费审计监管
无论执行管理制度多么完善,没有严格的审计监管都不能很好的实现预期目标。因此,要大力开展科研项目的绩效审核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审核制度,并认真的落到实处。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够促使其产生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5.严格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在项目申报伊始,就要对经费的预算进行有效编制,但如果实际操作中与项目经费的预算不相符,同时这种变化有失客观存在,应该允许单项费用支出金额在一定的幅度内上下浮动,但支出总额不能突破原预算。特殊情况下需要对经费预算作较大调整的,要求申请人向项目批准人或经费资助人申请批准同意。
三、小结
随着我国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都增设了相应的农业科研单位,并与各大高校的有关院校进行合作、研究。这些举措,无疑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国家对其科研经费的不断增加,加之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科研经费的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此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对整体的发展造成严重制约,因此,对其进行深入了管理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有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苗 前:加快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08(04).
[2]唐 婷 赵正洲: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岗位设置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7(06).
【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与管理的思考】推荐阅读:
农业科研管理06-05
农业科研项目管理论文08-27
对我区农业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的思考08-20
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06-22
农业科研院行政管理08-08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问题研究06-01
对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09-20
对发展农业保险的思考09-25
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08-13
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探讨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