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院网络信息

2024-10-23

农业科研院网络信息(精选8篇)

农业科研院网络信息 篇1

摘要:对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的特点与作用进行简要说明,对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相应地提出了几点思考,促进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的建设,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关键词:农业,信息,管理

农业科研成果的研制过程具有周期长的特点,有的项目长达十几年。农业科研信息档案就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在这些长期的农业科研工作中形成归档保存的文字、数据、图表、声像等形态的科技资料,承载着农业科技的信息和知识,是农业科研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珍贵的保存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对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既能够提高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又能够直接反映农业科研学术水平,对提升农业科研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的特点和作用

1. 1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的特点

一是综合性。农业科学是一个包括了农、林、牧、渔等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性的科学体系,各个专业和学科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所以,作为记录各项农业科研情况的农业科研信息档案必然会内容丰富、综合性很强。

二是专业性。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专业性,这使得它区别于其他的信息档案。

三是实用性。由于农业的生产、科研活动具有极强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就决定了农业科研信息档案不同于只能用于历史查考的一般性档案。大多数的农业科研信息档案都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

1.2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的作用

一是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农业科研信息档案记载着农业科研成果,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农业科研人员在选择和确定科研课题之前,通过查阅科研信息档案中的相关资料,能够迅速了解所要研究的课题的背景及科研成果,使得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创造出新的科研成果,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科的进步。

二是现代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的重要纽带: 农业科研工作要经过研究试验、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的一系列过程,由科研成果最终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在这整个的过程中,科研信息档案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在促进我国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建设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是农业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研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它既能够验证已有的农业科研成果,也能够为后续的农业科研活动提供借鉴。通过对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的合理合法的加以利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科研活动的进步,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建设的现状

2. 1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体制落后

我国档案管理系统从属于行政管理系统,管理体制不规范,各地区、各行业没有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也不例外,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有些单位没有按照科研信息档案工作管理规范的要求,把科研信息档案管理纳入科研管理工作的环节中,在业务管理体制上割断了农业科研管理和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的内在联系,造成农业科研信息档案和农业科研管理工作严重脱节。

2.2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有的科研单位对科研计划的落实非常重视,而对科技文件的形成、积累和作为档案归档保存却重视不够,造成了科研信息档案的流失和不完整。档案的不完整,造成了借鉴、继承的无法进行,经验、教训的无从查考,使生产、科研重复进行、重复建设,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2.3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开发程度低

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数字化、网络化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由之路。而不少科研单位很少使用计算机管理科研信息档案,未建立起电子目录,项目档案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更多的是档案管理仅停留在立卷、保存的一般要求上,必然增加检索、查阅的难度,影响档案开发服务的效能。

2.4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管理工作人员对农业科技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何收集、积累、整理、归档意识淡薄,造成把关不严和归档不完整。或者身兼数职、缺乏工作积极性、创造性,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3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建设的几点思考

3. 1 健全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体制

根据档案法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不适合的规定,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体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新的管理机制。使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有统一的操作标准和规范的制度,真正做到有“制”可依,实现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现代化管理。

3.2 提高重视程度改善基础设施

各级领导应对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通过多种渠道争取经费,改善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必然趋势,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只有实现信息化管理,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的建设才能够真正适应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建设。

3.3 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

要做好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的管理工作,农业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和支持是其重要的基础。在农业科研信息档案形成的过程中,大部分的科研信息材料都分布在科技人员自己手中,正是这些特点所决定了,要树立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同等重要和同等价值的观念和意识,使他们重视科研信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科研信息档案的价值。

3.4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的管理人员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研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横向性和综合性,不再是传统的意义上日常事务管理。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本单位涉及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既要做专业的通才,又要做管理的专才; 既要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又要为农业研究信息做好管理工作。

3.5 发挥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的服务作用

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的利用率的高低是衡量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直接指标。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供利用,发挥它的技术效能和经济效益。各个科研信息档案管理部门在实现自身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网络将农业科研信息档案迅速传播到领导、科技人员、广大农民群众之中,实现其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领导决策的好参谋。

4 结 论

加强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有助于农业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工作进一步深入的开展。充分开发利用农业科研信息档案信息资源,为利用者提供完善、健全的档案信息资源,使之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是当前做好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农业科研信息档案管理者的重要职责。

农业科研院网络信息 篇2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 信息管理 网络化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4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3-0004-0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高校的科研信息管理工作也面临全新的变革。高校的科研成果是多年科研教学的积累,随着高校科技创新意识的逐步增强和高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科研工作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信息管理工作应积极而有效地依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努力实现管理工作现代化,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数字化管理。

本文针对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依托网络技术的发展,在高校信息化进程中,对网络化高校科研信息管理模式变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形势

科研信息管理包括科研开发管理、科技人才管理、科技信息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技立法与管理(知识产权、专利制度、技术合同)等诸多方面。随着高校科研实力的不断发展壮大,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科研成果评奖、论文发表及评审等工作的质量及数量有了飞速的发展,这使得传统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方式已不能从容应对,我们只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改变管理模式和手段,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才能高效地服务于日益发展的高校科学研究工作。

科研管理信息化正是高校科研管理的发展方向,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科研管理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概念在高校这个特定领域的具体实现。其中,信息资源和信息网络是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信息网络主要指计算机网络将不仅是承载信息资源的介质,更将成为改变科研管理工作模式的重要手段。通过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科研信息资源能够被科研管理人员、科学研究人员、政策决策人员、市场等多方跨越时空、实时地利用起来,有时甚至可以实现多元化交叉配置。因此,信息网络化在高校科研管理信息

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将是高校科研信息管理模式的重要变革。

二、网络化高校科研信息管理模式的优势

网络化科研信息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满足科研管理的一般需要,而且可使高校科研管理进一步条理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管理效率,对高校科研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一,利用校园网、Internet等互联网络的优越条件将科研成果信息网络化,必然为教师和科研人员获取所需的科研信息提供最为有效的途径,更充分地享受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资源,开拓科研人员的研究思路,促使高校形成好的科研氛围,促进科研成果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对项目管理、工作量管理和经费管理实行网络化动态、实时管理,必将增大科研管理的透明度。科研项目立项采用专家在线评审,专家互不见面,更具公平性、公正性,使学校科研立项项目水平不断提高;工作量管理信息的动态实时公布,可以实时、定量地了解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工作者的劳动工作强度;网络化的信息管理,可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使项目经费使用更加合理;网络化后的科研信息将更为透明公正,更加有利于辅助领导的决策,各单位领导可以随时了解本校各系室、部门的科研信息及全校总的数据情况,把握全校科研现状,使领导的决策更具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

第三,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工作效率,更好地为高校科研和教学服务。科研信息管理中存在大量的数据录入工作,这其中不乏大量的重复劳动,科研信息网络化后,资源共享将极大减轻录入的工作量,为科研信息的高效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实现高校科研成果信息管理的现代化,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四,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高校科研工作现在和未来面临的主要任务。科研成果转化难,一直是多年来束缚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瓶颈,科研信息管理网络化后,降低了高校科研工作搜集信息的难度,使科研选题、立项、进度跟踪、成果鉴定、成果推广更加科学化,减少了重复性的研究;同时,信息量的增加,信息流及反馈速度的加快,使科研项目的选择和研究也更符合市场的需求;科学的监督和管理为成果的产出质量提供了保证,科研成果的转化也会相对容易。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三、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化开发

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集成了科研管理的多种功能以及诸多工作环节,只有通过网络才可以提供多种远程管理的有效手段,实现科研信息高效透明运作、共享等功能。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化开发的过程是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也是管理人员信息化培训的过程。

目前,各类国家级、省市部级项目的申报管理大都开始开发使用自己的网络化项目管理系统。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平台、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开发的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网络申报平台、教育部专家管理系统及北京市科技委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系统等。通常此类全国范围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分为国家级汇总系统、省级汇总系统、校级系统和院系级系统四级管理。各级系统包括机构子系统、人员子系统、项目子系统、成果子系统、学术交流子系统等。

系统一般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开发环境,操作灵活、简便、实用、高效。一方面可以进行强大的数据采集、组织、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数据的查询、检索及报表上报、数据输出等功能,实现科技统计自动化;此外,可以进行省际间、校际间的横向比较,寻找差距,加快发展。特别是,科研成果报奖网上在线申报系统的开发使用,使得通知更为及时、准确,科研管理单位和科研人员可以及时学习领会,提高填报的准确率,有利于通讯评审;此外院系申报功能的设立,对项目的网上申报做了有益的尝试,提高了总体申报的效率;同时,随着网络申报平台的技术咨询服务的不断加强,使得申报者及下级科研管理人员遇到的实际问题都能及时解决,科研管理人员通过培训,技术逐步进步,管理效率更是极大地提高。

这些国家级、省部级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利用为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化开发做出了开创的尝试,更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基础。为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化普及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及人员基础,在此基础上各高校都可依托这些网络化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开展自己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化的开发和推广。

四、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化推广所面临的问题

各高校在开展自己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化的开发和推广中,面临很多技术和人员上的问题。

首先是自己开发的信息系统与通用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兼容问题。高校科研管理网络化是为了实现高校科研信息资源的共享,发掘科研管理工作的应用效益,极大地减轻科研管理人员的重复劳动。如果自我开发的信息系统与现有普及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信息不兼容,不仅不能减少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还会造成信息的混乱。

所以要实现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化,首先要实现科研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推广。规范化管理是指根据管理目标,把各项工作按期按性质加以分类汇总,形成明确统一的管理子项目。标准化主要是针对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格式而言。一方面管理项目的规范化、数据格式的标准化便于实现科研管理人员与科学研究人员的双向机上作业。另一方面,规范化和标准化便于数据的加工、传输,有利于数据的优化配置。

其次,科研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问题也是实现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化过程中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科研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方面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要求管理人员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通过系统进行各项操作。尤其在科研项目立项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成果评估鉴定等方面,科研管理人员与研究人员双向机上作业,既可以实现对各类信息的整合和有效配置,又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即时发布、利用,有效地克服了网络本身对信息只传输而不加工、不利用的缺点。所以在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化推广中,对于管理人员的不断培训是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只有在软硬件各项条件协调运作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实现科研信息管理网络化。

五、结束语

高校科研管理实现网络化管理模式的变革,可以实现高校科研信息资源的共享,发掘科研管理工作的应用效益,极大地减轻科研管理人员的重复劳动,最大限度地为领导提供学校科研决策的依据,达到高校科研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实现科研信息网络化、管理科学化,可以促进高校科研的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必将成为今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主导思想。

参考文献:

[1]杨云香.高等院校重视和加强科研情报信息工作的思考[J].南都学坛,2000(7).

[2]陈杰,田珍,肖引.论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8).

[3]阮小妹.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4(5).

[4]李波勇,陈艳辉.Web服务技术在教育信息管理方面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浅析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篇3

关键词:农业,科研,信息管理

0 引言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社会信息化进程逐渐加快, 我国已步入信息化时代, 各行各业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起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指导的管理体系模式。与此同时,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科技管理体系, 尤其是农业科技管理体系, 却还处于相对落后的传统工业化时代的工作模式, 管理手段停留在半手工或手工的基础上, 管理效率低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基于此, 十分有必要开展新型的农业科研信息管理工作, 建立一套高效可行的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 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为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分析及决策依据。

1 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现代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 传统的人工信息管理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生活的需求, 落后的管理技术严重阻碍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使得农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 农业科研成果的种类和数量均获得高速增加。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与农业科研管理的相对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突出矛盾, 创建一套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效率农业科研管理模式已成为农业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共同需求。

1.1 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指科研管理工作者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技人才、科研条件、科技信息等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管理的一种活动, 为农业科学研究服务[1]。科研管理是农业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科研单位的科研进展、成果获得、经费使用、效益高低等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信息是科研管理决策、制定科研计划的依据。在知识经济时代, 科研管理部门每天需要面对和处理大量的、具有延续性的事务、业务信息, 需要将处理后的信息及时传输或反馈给相关部门。随着科技信息量的迅猛增长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 如何使信息的收集、统计和交换更加简单方便, 如何利用已有技术和条件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减少工作量, 如何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是摆在每一个科研管理人员面前的问题。而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 对组织内部管理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 使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处于最佳状态, 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满意的综合效益, 就显得非常重要。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工作系统是一套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 不管各层次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多么参差不齐, 只要统一业务流程标准, 系统就会如高水平的人员在进行管理, 其整体管理水平就能得到提高[2]。科研信息化管理着眼点在于与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结合起来, 融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1.2 科技人员创新意识的客观要求

新的时代科研管理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管理手段都发生了变化, 科研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更新观念, 转变旧的思维方式, 努力培养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意识, 要转变管理现代化可搞可不搞的思想, 必须认识到, 管理是科学, 管理是生产力, 管理出效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把管理工作做好, 协调好科技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较少的投入获取更多的科技成果和经济效益, 推动科研管理工作科学地向前发展, 真正为领导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科研管理信息化带来了管理观念的革新。它突破了条条框框的旧的科研管理模式, 而将整个组织的资源、信息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这不仅可以拓宽管理者的视野以及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而且还可以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众所周知, 科研人员要提出质量高、内容新、选题有针对性的科研课题, 而且在立题、开题之后, 还需要信息跟踪、信息展望、信息策划, 使之具备创造性、经济性、可行性, 这一切都与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 就必须加强科技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这就要求有一套科学可行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供科技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利用。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在于创新出能够体现系统性、关联性、即时性和针对性等特点的新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 并使之替代原有的管理模式, 从而使工作人员从繁杂的事务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3]。

2 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架构

我国农业数据库建设最早是1987年开始自建的“中国农业文献数据库”, 而最早应用Foxpro2.5软件开发数据库是1995年中国矿业大学开发的人事档案和申报职称管理系统。农业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最早报道见于1999年福建省农科院应用Microsoft/Access编写的“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数据库”[4,5], 但数据库结构及应用均相对简单。

实行科学化的管理, 必须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 改变以往那种静止、封闭的行政管理为主的模式, 突出科研工作动态、开放的行业性管理特点。开发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是:运用计算机手段, 使科研管理过程实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 提高科研信息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 促进科研信息共享的目的。同时系统还可及时积累、收集、分析各类管理信息并能自动生成用户所需的各类报表,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无纸办公[6]。

2.1 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从应用手段上分, 系统应具有数据录入、数据查询、数据运算分析三大功能, 可为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提供各级数据。

从服务对象上分, 新的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三方面功能作用:

(1) 为一线科技人员提供科研课题基本的信息, 科技人员既可通过系统备忘记录自己所负责课题的信息, 随时了解课题进程, 又可查询系统内对其开放权限的其他科研课题及成果等信息, 为下一步科研选题提供相关资料;

(2) 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单位内所有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 方便管理, 实施课题进程实时监控, 同时也为科技人员科研业绩考评提供依据;

(3) 为单位领导提供单位内所有科研数据, 课题及科研产出分析等, 为其对单位科研的下一步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2 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

(1) 科研课题信息:提供课题基本信息、项目来源、起始时间、主持及参加人员、课题进展报告、结题情况、项目总经费、经费逐年到账情况及使用情况等。

(2) 科技论文信息:提供科技人员在科学研究中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及发表的论著情况。

(3) 科研产出信息:提供科技人员在科学研究中产生的专利、标准、农兽药、鉴定成果、品种等信息。

(4) 科技人员信息:提供科技人员个人情况、研究方向、所属单位、职称专业等基本信息。

(5) 系统数据分析:提供系统内录入数据的简单分析, 如人员结构分析、课题来源分析、年到帐经费分析、相关课题分析等。

3 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的建立需要较高的前期投入, 需要全体农业科技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更新、变革, 以期更适应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 更好的为农业科技进步服务。另外, 系统建成后也非一劳永逸, 让它有效地运行, 为农业科技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还需要后期的系统维护和管理。

3.1 专人负责

根据农业科技的特性, 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是由众多使用者记录的, 由于每一个人对记录内容的理解不同, 计算机应用水平不同以及可能出现失误, 就有可能造成数据的不准确, 所以, 数据库系统需要有专人负责维护, 不仅要检查数据的完整性, 而且要检查数据的质量。另外, 随着管理业务的不断深入, 新的管理内容和功能需要加入数据库之中, 必须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功能的不断扩充或系统的更新。从事这样的工作需要时间和精力, 如果让科研管理部门的非专业人员负责, 那么, 繁杂的日常工作将使他们无法进行必要的维护、更新和创新工作。信息维护和管理的专业化、组织化、系统化是科研管理信息化应用得以成功运行的重要因素。

3.2 动态维护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 无论是管理的内容、任务、目标, 还是管理流程等, 都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改变。因此, 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也是要不断改进和更新的。这种改进和更新, 需要专业人员在系统维护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创新, 以便根据实际需要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数据存取接口, 同时需要专业科技人员不断提供科研第一手资料, 及时更新系统内信息资源, 以期提供更加翔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3.3 技能培训

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工作技能, 是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环节。科研管理信息化要求科研管理人员是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 既精通业务管理又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7]。由于科研管理人员年龄差距, 接受能力不同, 计算机水平良莠不齐, 必须持续广泛展开全方位、多层次、针对性的培训, 同时,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使系统培训制度化。只有对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改造与更新, 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才能达到强化信息意识、增强信息敏锐性、更新知识、提高操作水平的目的。

3.4 安全防范[8,9,10]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是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等活动的真实记录, 是科学技术储备的一种必要形式、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 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技活动的重要环节。因此, 加强系统数据的安全防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到既防止他人盗取数据造成泄密, 又防止黑客入侵造成系统瘫痪而影响工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一是用户身份证认证, 二是关键信息的加密技术, 三是存取控制, 四是审计, 五是设立防火墙。

通过对用户的身份认证, 给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 实现对网络的安全控制。

加密技术是保护数据库中的关键数据和保密数据不被他人窃取的另一种主动性的防御方法。目前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加密方法有文件加密、记录加密、字段加密。加密技术的使用, 可以保证其中较高级别的技术成果, 保护单位的知识产权。

存取控制指的是数据库系统中, 为了保证用户只能访问其有权存取的数据, 必须对每个用户预先给予权限。

审计追踪使用的其目的是当数据被盗或损坏时, 能及时发现或补救, 为数据的完整性提供安全保障。

防火墙技术是网络安全中的另一种有效保证措施, 它是一个或者一组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技术的采用, 可以保护和管理内部的网络资源, 防止外部入侵, 对信息的访问进行记录和控制管理和监督内部以网络的访问, 简化网络资源管理等。

另外, 系统数据应及时、定时备份, 以应对特殊情况下系统无法使用或数据丢失等问题,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结语

农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面向农业科研管理全方位的信息系统, 目前已在我国许多农业科研单位及高校建立并使用。它的建立和有效使用将会对我国农业科技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将我国农业科技管理工作推入一个信息化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姚景珍, 董哲生.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科研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 2005 (增刊) :79-80.

[2]张立平, 许言义.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 2006 (4) :100-103.

[3]欧启忠, 魏文展, 等.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及其管理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 2006 (3) :183-187.

[4]康世云, 裴新涌.河南省农业成果数据库的研建与实施[J].农业网络信息, 2004 (8) :34-35.

[5]胡春芳, 周国民.农业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 (4) :175-177.

[6]詹嘉放, 王建春等.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22) :9795-9796.

[7]沈秀平, 冯志勇等.浅谈农业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J].上海农业科技, 2007 (4) :13-14.

[8]魏笑炙, 王成军.基于B/S科技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与信息技术, 2005, 13 (5) :20-22.

[9]黄晓燕.论科研管理及科研信息系统的构建[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6) :269-270.

农业科研院网络信息 篇4

农业科研档案是整个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且非常详细记录了农业科研工作者在科研行为中的资料与信息, 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最真实、最原始的记录与历史资料凭证, 是科学技术储备的一种形式, 是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

1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对农业科研工作的意义

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经验结晶, 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方面科学研究中从课题立项、总结、汇报、申报、进程、结题到成果鉴定等形成的各种档案材料, 反映了当前农业科技动态与发展规律, 属于是重要的农业科研、生产信息资源, 具有特殊的和不可再生特点, 可以说农业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环境下形成的非常有科技价值与保存价值的多类型的文字、图表声像和载体材料的总称。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 我国在重大农业科研成果方面的项目多达2万多, 而且有的还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但是这些成果并没有集中在一起, 而是分散在我国的各个地方, 而且属于不断组织区域, 没能发挥好它的集成效应, 使得资源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因此需要构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资源。首先可以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 让农业档案管理员可以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其次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可以提高整个部门的技术水平, 科技人员能够在计算机上查阅所需档案资料, 提高了资料的收集效率, 也才能把信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后档案的快速收集工作, 可以提高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效率。

2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中表现出的问题

2.1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利用的手段落后

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离不开先进的软硬件环境的支持, 虽然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程度的深入提高, 档案部门也购置了计算机, 建立了文件数据库和档案查询数据库,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依然停留在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编写, 由于起步较晚, 信息采集更多还在依赖人工操作, 基本上在原地踏步, 远远没有实现服务手段自动化与网络化的过程。同时对于当前发生的最新档案信息会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收入馆藏, 尤其是经鉴定的科技成果档案也没有及时的跟进信息采集, 传递信息的落后, 检索工具没有做好, 根本不能满足当前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造成农业科研成果不利于推广与利用。

2.2相关人员对农业科技档案的信息价值意识淡漠

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受到历史发展原因的影响, 没有得到很好的收集, 造成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差, 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对这方面不够重视, 加上经费不足等客观原因, 以及农业科技档案人员在农业专业知识、网络、计算机、英语和管理学等都欠缺, 造成档案工作人员的信息意识淡漠, 思想观念老化, 观念陈旧, 抱残守缺, 知识结构无法跟上, 编研材料内容单一, 编研材料档次低, 存在着重文书、轻科技的现象, 没有开拓与创新精神, 严重的影响了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

3提高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3.1加大对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方法, 提高利用效率

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关键还是要加大投入开发, 把无序信息加工成各种类型的信息产品提供给广大用户。应用各种高新技术为农业科研档案利用与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同时引进资金加快更新改造的速度, 以增配软、硬件设施等基础性资源。亦如建立网上电子档案馆或虚拟档案馆, 以利用互联网, 让人们在家里就能查看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 下载科普小知识, 使得档案信息资源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界的“流动”起来, 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 利用互联网平台这块阵地, 解决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闭塞不流通的现象。

3.2更新观念, 提高农业科研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业科研院网络信息 篇5

关键词:科研单位,档案信息化,科研档案

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农业科研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字、声像、电子材料等信息资源的总称, 是科技人员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是农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重要的农业科研、生产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 给农业科研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带来了新的契机, 信息来源更加复杂、信息利用呈现多元化, 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和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档案事业日益发展的客观需要, 主要表现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档案收藏量增加及载体形式多样化的需求;纸质档案寿命有限的缺点已不适应档案材料需要长久保管的需求;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已不适应多元化的档案需求。为了更好的解决传统档案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局限性, 使农业科研档案及时的、更好地为科学研究服务, 农业科研单位亟待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的内涵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1、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的内涵。所谓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 就是在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把潜在的信息资源开发出来, 实现档案信息利用的网络化、档案信息存储的数字化和档案信息管理的标准化。简单来讲也就是以数据库及网络为主体, 依据一定的标准把文字、图纸、声像、实物等档案信息存储在光盘、磁盘等载体中, 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终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生动、丰富的档案信息服务。

2、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根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规定, 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 建设和完善档案信息网络, 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管理;二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及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 逐步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三是档案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建设, 在农业科研单位推广应用统一、符合规范的档案管理软件, 为实现档案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四是档案信息化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符合农业科研单位实际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五是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各农业科研要为档案部门配备能力较强的计算机专业人员, 加强对在职档案人员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方面的培训;六是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加强计算机网络档案管理系统的监控, 增强档案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意识。

二、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自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向全国各档案部门印发《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以来, 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我国档案界正式启动, 明确提出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国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总格局, 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数字档案管理标准化、数字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农业科研单位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力量, 积极适应国家和各省的档案事业发展要求, 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扩大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势在必行。

2、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农业科研单位档案业务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年, 随着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深入, 出台了大量的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 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实力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科研经费来源渠道日益拓宽, 科研投入的方式日益多样化, 科研档案的数量和门类不断增加, 出现了大量的声像档案、电子档案, 档案载体类型已经由单一的纸质档案发展成为以磁盘、光盘为载体的档案。另外, 农业科研档案在科技人员制定科研计划、编写课题任务书、申报课题和成果鉴定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参考作用, 档案业务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档案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3、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档案工作传统的服务方式是上门查阅, 各地各级档案馆虽然有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源, 但各自为政, 藏于深馆 (室) , 大部分不能方便地为社会公众所利用。通过档案信息的上网, 可以向公众提供开放的馆藏档案和政府现行文件。通过计算机的管理, 对档案信息资源加以分类、提取、分析、加工, 并进行连接与共享, 从而准确、及时、简捷、实用地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的不同需求。同时, 这也使编研工作、档案查阅工作变得更为简易、方便、快捷。档案管理人员有更充足的时间用于档案数据整理, 提高了工作效率, 避免了档案因借阅造成的磨损。农业科研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 开展档案信息网上利用, 有条不紊地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将会使档案工作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

三、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转变观念, 解决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问题。农业科研档案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 舍去传统的“重藏轻用”的管理方式, 依靠现代化信息技术,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提高服务水平。在工作重心上作相应的转移, 为创建新的档案管理模式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将服务方式由原来“你求我供”的被动方式向网上主动提供模式转移。在网络环境下, 真正实现档案业务工作及管理的自动化。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 主动做好电子文件归档意义、归档范围和归档办法的宣传工作, 将应归档的电子文件的具体归档范围公布在网上, 扩大宣传面, 提高人们对档案信息化的认识。

2、完善制度, 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管理问题。农业科研单位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要深入到各归档部门进行调研, 广泛听取各部门对电子文件形成与归档情况的意见, 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学习贯彻《农业法》、《档案法》以及《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 并根据农业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 完善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各项制度, 提高科技人员对档案管理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自觉性, 增强他们参与和支持档案工作的意识, 形成依法治档、科技兴档、自觉归档、规范管档的良好氛围, 为农业科研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软硬兼顾, 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是指软件和硬件的建设。农业科研档案部门要在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一是配备一些相应的设备, 如:大型数据库服务器、图文扫描仪、数码摄像机等, 来加强硬件建设;二是配备一套适合科研档案管理的网络应用系统, 要涵盖对档案信息的收集、存储、归档、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 同时还要适应多种硬件平台、多种操作系统的运行, 具有较强的安全控制能力, 并具备同其他数据库系统进行连接和交换数据的能力。三是确保网络安全。机密档案信息在开发利用时, 应设置访问权限、身份识别等安全保护措施;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安全, 如安装防火墙和实时更新的杀毒软件, 对归档信息定期进行下载备份等。

农业科研院网络信息 篇6

1 农业科研单位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农业科研单位结合实际工作需要, 积极组织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在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管理系统开发、门户网站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 在网络优化、系统集成、信息共享、统一标准、运维保障等方面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1.1 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管理

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引领和统筹管理, 机制建设滞后于系统建设, 信息化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和标准规范缺失, 资金投入分散, 单位信息化体系整体性不强, 综合效能尚未展现。同时, 在建设方向上, 重硬件建设, 轻应用系统建设和数据分析利用;重内部管理, 轻服务科研活动和区域农业发展。

1.2 资源整合和共享不足

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程度还比较低, 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相对滞后, 信息采集环节薄弱, 缺乏对数据资源的深层次开发, 缺乏开放和共享的管理机制及技术措施, “ 信息孤岛”普遍存在;农业科研资源条块分割, 信息基础设施资源存在浪费的现象。

1.3 科研管理类应用水平偏低

从单位内部来看, 各单位 ( 部门) 从仅自身角度设计考虑, 且对信息技术把握能力不足, 部分应用系统设计不合理、实际利用率较低, 承建单位无法持续提供维护服务;各业务系统未形成统一平台, 标准不统一, 数据不兼容, 跨部门业务协同难以开展。

1.4 服务学科的能力较弱

未能充分了解和满足学科信息化应用需求, 缺乏公共基础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科研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平台、科研团队交流、协作、共享的工作平台、农业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等信息化支撑环境。

1.5 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未能有效指导和覆盖下属单位、试验基地的信息化建设, 大部分下属机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比较落后, 各学科科研信息化条件层次不齐, 整个单位系统信息化建设发展合力有待增强。

2 农业科研单位信息化发展趋势

农业科研单位信息化有两层含义, 一是面向科研管理的信息化, 二是面向农业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当前, 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认识到农业科研单位信息化对于科研业务与科研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 未来的科研竞争就是科研信息化手段与条件支撑的竞争。

2.1 科研管理信息化趋向一体化资源整合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科研院所的发展战略及工作运转,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其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内部资源的整合, 发挥整体效益。目前该领域比较先进的信息化工程实践是中国科学院的资源规划项目, 其参考了现代生产型企业最佳IT应用实践 “ 企业资源计划” (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 提出了 “ 科研资源计划” ( ARP, Academia Resource Planning) 理念[6], 尝试把科研管理活动及其相关的各种资源 ( 人力资源、财务、物资、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等) 整合在一起, 面向院所两级管理结构, 在统一的信息基础平台上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流程优化, 通过数十个高度关联的业务工作系统, 提供了计划、运行、监控、决策、绩效评价等功能, 形成完整的管理链条, 改变了以往部门局部自由建设, 院所两级业务分割, 整体管理效益低下的局面。

2.2 农业科研活动信息化呈现多元形态

目前国际科研信息化领域比较完整的概念模型是英国提出E-Science ( 科研信息化框架体系) , 它不仅包括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建设起来的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 更有在这种基础设施和相关支撑技术构成的平台上开发的科学研究的应用, 以及科学家们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环境中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当前, 农业科学研究前进到一个更复杂深奥的世界, 逐步呈现出科学数据“ 密集性”、科研过程“ 协同性”、科研成果“ 可视化”等特点。农业科研活动信息化也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 至少出现了四种支撑形态, 一是云计算、高速网络环境下的科研信息基础设施;二是以信息共享为核心的数据服务平台; 三是以协同研究、过程管理、交流合作等通用型科研应用系统;四是与学科研究过程密切结合的专业性应用系统, 如植物生长可视化建模。

2.3 农业科技借助互联网与“ 大数据”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是大数据应用的重要领域, 在农业科研过程中会采集、产生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的集成和未来的挖掘、使用, 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将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 如果农民能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市场需求和供给、农作物生长等数据, 农民和农技专家在家就可观测到田地里的情况和相关数据, 准确判断农作物是否要施肥、灌溉或施药, 不仅能避免因自然因素造成的产量下降, 而且可以避免因市场因素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云服务平台建设, 江苏省正在建设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体系, 这些信息平台也都亟需农业科研、科技大数据提供信息服务内容支撑。

3 农业科研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

根据对农业科研单位行政管理服务部门、专业研究所需求调研结果分析, 结合农业科研单位院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及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可以归类为以下四个方面:

3.1 加强资源整合及统筹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多年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信息资源, 未来势必产生更多的信息资源, 针对目前存在的资源分散在各部分、资源浪费和使用不便的现象, 迫切需要采取合理的管理机制、科学的技术工具和标准规范进行资源整合, 构建统一的信息基础环境, 实现各类资源的统筹管理和最大化利用。资源整合的对象应包括:网络资源, 要求统一互联网出口, 合理进行带宽分配和管理, 各单位不再独立搭建的出口;硬件设施资源 ( 服务器、存储等) , 要求应用虚拟化、云服务等先进的技术模式, 形成虚拟的资源池, 按需提供服务;应用软件资源, 要求利用应用集成技术, 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单点登录, 封装可复用的软件组件, 不需要再为每个系统建设一套环境;数据资源, 要求利用数据接口和大数据环境, 归集、整理各类数据资源, 并实现数据的共享与利用。

3.2 提升院所运转信息化水平

农业科研单位往往已经建设了一些服务院所运转的辅助办公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等, 但是系统之间缺乏关联、数据重复, 实际使用率较低, 从全局视角来看, 服务院所运转的信息化需求主要包括:一是针对公共事务、行政办公事务, 如公文、档案、会议、考勤, 落实无纸化办公、全面实现网上流转审批、网上信息发布等;二是针对科研管理相关业务, 如科研项目管理、 科研绩效管理, 梳理从立项、申报、评审、结题、成果等全生命周期的业务流程、数据关系, 并逐步关联相关的财务、人事管理、部门内部业务管理的需求, 形成无缝集成的综合业务平台;三是针对院与所之间的业务、事务处理, 需要形成院级、所级两级平台, 满足条线业务纵向对接的共性需求; 四是建立院所运转产生的管理数据中心, 逐步提高面向辅助决策的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五是针对本单位车辆管理、门禁、饭卡、宿舍水电等智能化设施进行优化改造和系统集成, 构建更便捷更智能的生活服务环境。

3.3 优化科研活动信息化环境

要努力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科研单位各学科农业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 创造良好的科研信息化环境, 改善科研条件, 促进成果产出、促进学科发展。主要需求包括以下类型:高质量的IT基础设施环境, 包括高速网络, 高性能计算 ( 包括高性能计算机、数值模拟算法和软件) ;科研工作所需的信息资源服务, 包括访问便捷的科学数据库, 数字图书馆等学术资源;科研试验基地便捷的IT环境, 包括田间数据采集设备、移动作业设备及软件、远程视频接入、高速通信网络等;科研数据分析、处理的手段, 包括数据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可视化、分析、挖掘等;跨学科、跨单位信息共享、交流的平台;科研过程辅助软件, 促进科研工作计划管理、科研过程管理、科研工作协同配合、团队资料共享等;科研成果对外宣传、展示的信息平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推广应用, 加强成果创新者与生产经营者的联系与沟通。

3.4 提高公共服务的综合能力

要结合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科技资源方面的优势, 强化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 站在更高层面, 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为基础, 提高公共服务、为农服务的能力, 主要包括:一是作为所在省市农业科技的资源中心, 为政府部门、农业产业发展服务, 有效的整合与利用各类农业科技数据、农业监测数据、科研成果数据等, 提高数据的价值, 为政府管理与决策、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服务; 二是作为科技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为农民、农村信息化服务, 发挥农科院的专业优势, 提高农业科技资料、培训资料等数字媒体的制作与输出能力, 为农技推广单位、为农服务平台、农村信息化运营服务商等持续提供优质的技术资源;三是搭建更广泛的信息渠道, 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熟化、科技应用服务, 提高门户网站的交互体验、丰富信息内容, 开发微信等多种新媒体服务窗口;四是对各种对外服务平台的信息资源、信息发布能够实行统一管理, 为科技成果展示、市场推广、产研合作、国际交流协作提供更好的环境。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建设高水平现代农业科研单位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立足农业科研单位实际, 调研了农业科研单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 分析了信息化建设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提出了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各个应用层次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为引领“智慧型”农科院建设后续任务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信息化,需求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晓斌.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助力江西农业现代化[J].江西农业.2014 (1) :21.

[2]肖伟.山东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3.

[3]杨淇蘥.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与信息服务探讨[J].情报科学.2011, 29 (9) :1374-1377.

[4]谈应权.高等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体系构建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 27 (4) :444-447.

[5]饶元.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应用模型与集成策略[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 12 (10) :1570-1576

[6]谢文江.企业资源计划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与探索[J].经济师.2014 (09) :23-24

[7]周力峰.云计算在水利科研信息化中的地位与作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 31 (9) :110-114.

[8]边全乐.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刍议[J].农学学报, 2013, 3 (7) :67-73.

[9]高晓琴.数据挖掘及辅助决策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 09 (6) :1251-1253.

农业科研院网络信息 篇7

一、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水平低, 档案收集保存不全

大部分农业科研单位都没有完整地收集到应保存的科研档案, 这一方面是科研人员普遍存在科研档案意识淡薄的现象, 没有认识到科研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有些科研人员还将自己科研成果视为个人私有财产, 许多珍贵资料, 如获奖证书、专利证书论著等材料不愿上交或推迟上交;另一方面是科研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档案意识不强, 缺少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 对应该归档的档案不清楚, 档案归类不明等现象, 使一些科研档案没有及时收档。

(二) 档案收集重视结果型档案, 忽视了基础数据的收集和管理

农业科研档案的形成不同于一般文件档案, 由于研究对象是农作物, 所以它具有收集周期长、形成时间分散、收集范围广和成果性强等特点。很多科研单位在档案管理中重视的是最终形成的论文, 成果和专利等形式的档案和资料, 却没有将农作物大田中观测的数据, 实验中的记录数据作为应该归档的档案, 导致这一部分重要档案随着人员的流动而流失。

(三)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落后, 档案利用率低

农业科研档案大部分还是以纸质的形式归档, 纸质资源收上来之后, 一旦归档往往就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导致一方面是档案束之高阁, 一方面是科研人员查不到相关资源, 导致了科研实验和工作的重复, 也导致了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档案管理重收集, 轻利用导致无法发挥科技档案为后续科研人员参考和提供有价值信息的作用, 也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力的发挥。

(四) 忽视科研档案的安全性

科研档案的管理自从网络化以后就面临安全性等新问题。随着社会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科研档案溶入电子化的潮流, 大家习惯用网络传递信息, 将一部分科研资料在网上利用邮箱发送, QQ上传, 转发或直接传到网盘, 导致有些保密性资料泄漏, 或者被国外的媒体所转载等等。

二、提高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 普及档案教育, 将档案收集和管理纳入绩效管理

各单位领导应充分意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高度重视农业科研档案的教育和管理, 将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中来。一是要加强和普及档案知识的培训和宣传, 教育科研人员作为一线的档案收集的人员, 要重视档案的收集和管理, 明白档案的重要意义, 主动加入档案工作中来, 他们能否按时并完整地提交科研档案, 是加强档案管理的第一步。二是要加强科研管理人员在档案等相关业务上的学习和培训, 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所承担的重任, 及时督促科研人员归档。此外, 最关键的是要将档案收集和管理纳入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中来, 档案收集和管理作为科研管理的重要方面, 也应是绩效考核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科研单位要制订和完善科研档案管理的办法, 并将这个办法的执行与绩效考核挂钩, 使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依照办法执行, 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这样才能保证档案收集的数量和质量。

(二) 重视对农业科研活动过程中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归档

农业科研活动是一项长期性的探索过程, 这个过程是非常珍贵的, 有些农作物的研究要花科研人员几年或几十年的过程才能探索和弄清楚某一方面的问题, 正因为作物的周期性太长, 从事这一方面的科研人员也许一辈子都无法重复同一个实验, 因此, 这种科研人员的探索的过程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应将科研探索活动中记录的数据和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档案来记载和归档。国家近几年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 并在国家层面上支持了一些基础数据收集和上传的工作, 作为一个科研单位, 也要与时俱进, 充分认识到这些数据的重要性, 高度重视这类档案主要是实验记录本形式存在的科研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将这些珍贵的资料保存起来, 给后续科研人员参考和利用。

(三) 加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提高科研档案的利用率

利用现代技术和高科技手段规范科研档案管理, 要在做好保密工作和保护好知识产权的前提下, 有步骤、分批次、循序渐进地推进科研档案目录数字化、全文电子化, 建立科研档案管理电子通道, 实现资料和信息的网络传输、接收与筛选, 不仅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还可以提高农业科研档案的管理水平。科研档案利用率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主要方面是科研档案很多是纸质形式保存, 保存下来后, 除了档案管理员和以前使用过的科研人员外, 别的科研人员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资料可以查阅, 这是造成档案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改革现有的情况, 将档案分成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时保存。没有电子档的资料, 档案管理人员应通过扫描等方式进行档案电子化管理, 使每一份档案都同时具有纸质和电子版本两种形式。做好纸质和电子档案的分类和归档, 对非保密性的文档归档后要及时在本单位公布归档目录, 条件好的单位应建立档案管理系统, 在单位内部方便科研人员及时查询和参考。

(四) 重视农业科研档案的安全性问题

随着现代办公信息化、网络化和无纸办公的要求, 必然会带来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问题。大家在不知不觉中使用网络的同时, 常常也会导致信息的外泄。因此一定要做好档案安全和保密知识的培训和宣传, 树立安全性的意识, 提高档案的安全防范意识, 从思想上来抓档案的安全性问题。一方面要防止网络中的不安全因素, 防止网络黑客攻击和严密防控电脑病毒, 所有资料都要做好备份存储工作;另一方面, 加强科研人员教育和培训, 让科研人员明白哪些资料是应该保密的, 对保密性资源, 在传送过程中不能使用网络形式传递, 应该放在专门的保密电脑中, 使用光盘的方式邮寄。此外, 科研人员在查阅科研档案时要严格按档案管理的规定使用资料, 一般只在单位内部使用, 并且不外传相关资料。

农业科研档案的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也是全体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作为一种直接记录科研工作者从事科技活动的最直接的原始信息材料, 这是一笔珍贵的资料, 不仅可以为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资料和信息, 而且对科技成果的开发推广、转让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通过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提高档案使用效率, 通过对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寻觅、存储、揭示、分析、归纳综合加工和深化, 来挖掘档案中的信息和资源, 最大限度地开发科研档案信息资源, 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 为后期的科研活动提供参考, 同时避免重复研究, 提高科技创新力,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梅盈洁, 等.加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提高农业科研管理水平[J].农业科技管理, 2011 (02) .

[2]毕保良, 等.浅议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 2010 (06) .

[3]丁余微.A大学B学院科研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 2013.

农业科研院网络信息 篇8

网络信息有无限、无序、优劣混杂, 缺乏统一的组织与控制等特点, 给人们有目的查找和利用信息造成不便, 准确、及时、有效地查找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对于所有网络用户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尽管相应的网络搜索引擎功能越来越强大。可是, 要想从巨大的资源网中, 获取深层次的所需专题分类信息, 仍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为此, 很多专业机构开始通过网络搜集、提供相关专题的信息资源, 建立专题分类信息导航, 用户只要借助网络上任何一个终端, 都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方便地在网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 不但节省时间, 还提高了检索效率。本文拟对畜牧兽医相关的网站进行整理, 推荐给从事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和科技人员。为他们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便利, 节省他们查找相关资料的检索时间。

畜牧兽医科学综合类网址

1 国内部分

中国农业信息网 (http://www.agri.gov.cn) , 农业部主办, 提供了畜牧兽医、饲料工业等农业相关信息网的链接。

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http://www.cav.net.cn) , 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局主办, 提供畜牧业生产情况、市场动态、动物疾病防治方法等信息;权威、全面、准确、及时地提供国内外畜牧兽医行业信息。

中国畜牧兽医网 (http://www.chinaahvm.com/) , 由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主办, 介绍畜牧兽医教育、科研成果进展、学术论坛等方面的信息。

中国牧业网 (http://www.china-ah.com) , 作为中国畜牧行业最大的商务信息网站,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网站运营、产品开发、技术支持等经验, 在建立传统畜牧业基础上的现代网站平台, 以传统企业为后盾, 实现物流与信息流的完善结合。对客户的服务能够准确把握用户需求。

畜牧兽医在线 (http://www.cnaho.com/) , 由辽宁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主办, 有关国内外畜牧、饲料、兽医、兽药、草业等方面信息。

中国动物保健网 (http://www.centreherbs.com) , 由中国动物保健协会主办。

中国家禽业信息网 (http://www.poultryinfo.com.cn) , 由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主办。

中国种猪信息网 (http://www.chinaswine.org.cn) , 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数量遗传学分会联合主办的网站, 是在中国互联网中心正式注册登记, 通过国家工商局认证的, 颁发证书的全国养猪行业最具权威性的互联网站, 已成为养猪企业及相关企业信息交流的窗口, 成为政府联系企业、专家联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中国兽医信息网禽流感专题 (http://www.cn-vet.net/special/flu.htm) 中有关具体的免疫程序网页, (http://www.cnvet.net/immu/) 有关商品蛋鸡、肉鸡、乌骨鸡、种鸡及肉用种鸡、商品蛋鸡结合免疫程序10种及猪免疫程序一种, 进口、国产疫苗;及养鸡密集区, 呼吸道病易发鸡场, 种鸡场, 蛋鸡、种鸡养殖结合区等。

中国家禽业信息网禽流感专题 (http://www.poultrginfo.org/xw/xw-gd/qlgwd.htm) , 介绍有关禽流感的流行病学、预防、对人类的威胁情况。

2 国外部分

国际生物和农业中心 (http://www.cabi.org/cabi) , CABI收录的期刊中类多、覆盖地区广、具有英文文摘, 更具权威性, 被广泛利用。

兽医网络 (http://netvet.wustl.edu) 介绍兽医通讯, 出版物、会议和许多不同动物的档案。

兽医流行病学万维网站 (http://epiweb.massey.ac.nz/) , 使用资源指南信息是查询专业分类信息的有效方法。

兽医微生物和传染病学虚拟图书馆 (http://www.lib.uiowa.edu/hardin/md/micro.html)

兽医寄生虫学虚拟图书馆 (http://www mis-souri.edu/vmicrorc/vp556.html) 。

兽医微生物学和病毒学虚拟图书馆 (http//www.microbiol.org/vl-micro/) 。

动物健康世界组织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 (http://www.oie.int/eng/en-index.htm) 。

3 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物网址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http://www can..edu.cn/dongke/) 。

中国畜牧杂志 (http://zgxmzz..periodical com.cn) 。

中国兽医杂志 (http://zgsyxx.periodical.com.cn) 。

中国农业信息网-电子杂志 (http://www agri.gov.cn/html/magazine/) 。

兽医公报 (http://www.agir.gov.cn/xumugb/index.htm) 。

以上列选出最佳的畜牧兽医信息资源网址, 可以通过上述介绍友情链接或直接通过网络实名获取, 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央视新闻网站http://www.cctv.com/news/index.shtml.

[2]王晓雄, 李萍.浅易网络农业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3, 2.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法下一篇:专业图书馆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