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信息管理

2024-09-24

科研信息管理(共12篇)

科研信息管理 篇1

教师科研管理系统是针对高等院校教师科研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从学校实际出发, 根据教师科研的要求, 实现教师基本情况的管理, 为教师管理提供一个电子平台。

1 可行性研究

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管理越来越得到重视。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管理, 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压力。教育信息化管理中的教师科研管理是对教师及其所从事的科研工作的管理。为了更好地进行此类工作, 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

2 教师科研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1 需求分析

从实际用户的人工业务分析得出, 所开发的教师科研管理系统应具有高效性, 准确性, 可靠性和实时性;同时对用户来说, 应具有操作简单, 界面友好, 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因此, 分析本“教师科研管理系统”功能如下:2.1.1基于权限的管理。教师类用户, 只能查看信息;管理员用户, 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信息。2.1.2掌握教师基本情况。包括教师编号、教师姓名、学历、授课信息等。2.1.3信息浏览灵活。对教师科研信息提供模糊和精确的查找。2.1.4 方便管理。教师信息可进行添加、删除、编辑等操作。2. 1.5报表生成和打印。

2.2 系统设计

2.2.1 开发工具。本系统使用Visual Basic作为软件开发工具;Microsoft Access作为后台DBMS。2.2.2系统数据库模型设计。从实际的教师科研管理角度, 每位教师有一个唯一编号, 通过教师编号与其它表中的ID字段形成一对多的关系, E-R如图1。2.2.3模块设计。根据系统需求, 结合实际教师科研管理情况, 整个系统由5个模块组成, 系统流程如图2。

3 教师科研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

3.1 数据库连接的建立

本系统采用ADO方式链接数据库。在工程中添加对ADO的引用, 采取“数据环境设计器”作为链接载体。在工程中添加数据环境, 建立Conn数据链接。通过Conn集合连接数据库中的基本表并通过添加命令形成以SQL语句为主的数据命令, 在工程中可随时调用, 尤其是在建立动态报表时。

3.2 Splash窗体设计

Splash窗体作为系统的启动对象, 通过加入时钟控件使窗口无操作链接到登录窗口;同时, 作为系统“帮助”窗体, 利用公共变量mb About来标识区别。代码如下:

若mb About为True, 表示系统运行Splash窗体;若mb About为False, 则表示系统运行“帮助”窗体。

3.3 登录窗体设计

用以确认身份 (教师或管理员) 的窗体。该界面设有保护功能, 在身份认证时, 输入3次仍不正确将被取消登陆权利, 系统自动关闭。为了便于用户操作, 各个输入框和按钮可通过Enter键互相切换。

3.4 系统主界面 (MDI窗体)

本系统采取多文档界面 (Multi Document Interface) 。用户在此窗体上采用分权限访问方式调用其它窗体, 实现各模块的功能。

a.管理员, 可进行教师信息查询和管理;教师, 只能查询信息。

b.人性化设计, 达到键盘、鼠标两用方式。例如:教师查询菜单的快捷键为Alt+F。

c.执行非法操作后, 系统会提示出错。

3.5 教师科研管理窗体设计

管理员操作窗体:通过导航栏显示当前满足条件的教师编号和姓名字段, 便于用户管理和操作;通过“自定义查询”功能可进行多条件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两种方式;管理员可对记录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 生成相关报表。此外, 在修改时系统会自动提示必填项。

3.6 信息查询窗体设计

在主窗体中, 单击“查询”按钮, 弹出“查询”窗体。该窗体中用户选择查询条件, 并通过输入值对教师科研信息进行单 (或多) 条件查询。

方法如下:

4 开发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4.1 多表同时连接

在程序设计中, 有许多利用Data Grid控件连接数据源中多个表单。比如, “教师科研管理”窗口, 在导航栏中任选一位教师编号, 相应的“详细信息”选项卡中显示此教师的基本信息以及其科研信息。方法:程序中添加相应的Refresh语句, 找到数据库中相应教师编号Serial的指针, 可得到对应的编号值, 调用SQL语句完成刷新。关键语句是:

查询结果窗口也是如此。

4.2 数据源的调用

由于是管理系统, 数据库的调用量很大。若出现表之间调用冲突的情况, 会导致对象关闭或打开时数据无法调用。因此, 用SQL语句进行数据连接, 避免冲突产生, 尤其动态调用表中信息时。

4.3 动态报表生成

利用Data Report生成报表, 针对静态信息较为容易, 但对于动态报表, 需用到数据处理环境的内部功能。那么, 设置参数的SQL命令即利用它先设一参数, 这样在程序中就能根据参数值的改变, 动态生成报表。

5 结论

教师科研管理系统经过一个多月的设计开发。后期实践中表明, 该系统基本达到用户要求, 人性化设计使操作便捷。通过程序对数据一致性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当然随着校园网络应用越来越多样灵活, 信息化的网络方案也随着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会不断发现新问题, 研究新方法, 让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大有作为, 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阿奇.VisuaI Basic.NET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1.

[2]林陈雷, 郭安源, 葛晓东.Visual Basic教育信息化系统开发实力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6.

[3]赵斯思.Visual Basic数据库编程技术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9.

[4]刘萌, 周学明, 国安源.Visual Basic企业办公系统开发实力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6.

科研信息管理 篇2

我校高度重视科研管理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营造规范有序的科研管理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了我校科技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和科技信息的有效利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为我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组织与建设现状:

(1)系统建设:我校目前使用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6年前校内老师组建团队自主开发并投入使用的,为提高科研院对全校老师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科研院工作范围有了一定程度地拓展,具体业务也不断地在进行优化调整,因此为了适应新的需求,系统在可用性、兼容性、扩展性、可维护性、安全保障上都在不断更新升级。

(2)信息资源:我院信息资源主要放在科研管理网站上,包含了服务指南,科技项目,产学研合作,科研基地,成果专利,下载中心,各部门职能和联系方式、常用科技链接这几方面内容。服务指南将几种常用办事流程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方便老师试用;科技项目专栏用来发布各类项目申报通知、公示项目相关信息;产学研合作专栏用来发布横向合作和技术转移相关项目申报通知、公式各类横向项目相关信息;科研基地专栏用于基地、重点实验室介绍;成果专利专栏用以发布和公示成果专利相关信息;下载中心把所有的常用文件和表格放到网上供老师使用。

(3)管理措施: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分角色授权的管理机制,主要分为校级领导、科研院项目主管、学院科研秘书、教师四种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管理权限。

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所有相关人员信息、对角色进行授权,对系统功能进行配置。根据实际需要,系统管理员批量导入系统数据,为相关业务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导入数据的内容由相关业务人员提供并核查。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

校领导:可以对全校科研相关的数据内容进行统计和浏览。

科研院项目主管:对分管的项目拥有新增,审核,修改和调整的权限。学院科研秘书:对本学院(所、中心)的用户及其相关信息进行管理。教师:首次登陆科研院信息管理系统前必须通过注册方式获得科研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账户。用户通过注册后,均有“教师”身份,可以查看系统内通知公告,录入本人横向/纵向项目,查询本人项目经费、申请专利、奖励等。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内通过分角色授权管理方式,明确了每种身份人员在系统内的权限和职责,利用系统对业务进行了有效分工,使人人都能各司其职。

(4)应用服务

科研院网站或信息系统的通知公告等相关信息通过信息系统后台进行发布。科研院工作人员均属于信息系统后台网站用户,根据级别拥有不同的权限。工作人员具有在科研院网站或信息系统发布信息的权限,科室领导具有审核权限。不同的群体可以通过浏览网站,查看邮件来获取消息。

科研院网站有群发邮件的功能。可以选择不同的群体发送相应的消息或文件。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为我校的各种统计数据提供了支撑。比如:学科建设,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博士点申报,本科相关评估,各种实验室建设,基地评估,学校职称评审,学院工作整体考核等,涉及这些工作的与科研相关的主要数据和支撑材料都来源于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5)成功经验

首先,需求调研一定要做到位。当初做科研管理信息系

统的时候,广泛征求了科研院领导和各相关科室老师的建议,并且不断地和开发人员进行沟通,系统上线以后,在使用过程中也不断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其次,要注重系统的灵活性。在设计系统的时候就考虑

到了经费系统,因此这部分做得相对比较灵活,一般的政策性调整都可以自行维护。部分分类选择的栏目可以自行维护进行增减。在EXCEL表输出汇总信息的时候,可以定制表格上的输出内容并且可以按指定顺序排列输出。

因为做了以上这些,使我们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能更好的适应政策的变化,并且使老师的统计工作能更方便地开展。

2、我校管理信息系统对科技统计及科研成果宣传展示的支撑作用及如何发挥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益:

我校管理信息系统发挥了较大的支撑作用。我校科技统计及科研成果宣传展示的基础信息基础数据都来源于科研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是将基础数据导出,加以整合和处理,形成各种统计数据、统计报表和统计图表。

要发挥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益,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1)要将核心常用的统计字段认真筛选缩小到系统可接受的范围,并结合业务办理的需要在系统升级或更换的时候对字段进行调整,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补充。

(2)将常用报表固定在系统里定期进行统计,形成报表或报表。

3、我校在科研管理信息化方面下一步发展思路和主要任

务,对教育部科技司推进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的需求和建议。下一步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1)加强与人事处和财务处等其它部门合作,加强数据共享。与人事处合作,将人员信息同步到我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能使人员信息及时更新,更加准确。与财务处合作,将财务处需要的数据共享给财务处,避免了老师反复奔走于财务处和科研院,简化老师办事流程。

(2)系统在可预见的范围内,尽量把框架结构做得非常灵活,使之能满足较长时间内业务变更的需求。很多政策的变化在开发系统的时候就要提前考虑到,其实是可以通过优化系统框架,在这种框架下可将其转化为简单的业务流程,通过系统管理员对应相应功能维护来实现新的业务。

(3)加强系统的统计功能。将核心常用的统计字段认真筛选缩小到系统可接受的范围,并结合业务办理的需要在系统升级或更换的时候对字段进行调整,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补充。

(4)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如果能改变目前高校一对一找公司开发和单独维护的模式,由教育部牵头来做,能更好的整合和优化各大高校的需求,优化办公流程,使教育部和各大高校之间的数据交流更畅通,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率。

建议:

1、建立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交流平台,比如:QQ群等,使各高校可以

快速畅通交流系统开发、维护和功能方面的经验,达到互相借鉴的目的。

2、适当组织一些相关的交流会,让做得比较好的学校系统地讲一下自己成功的经验。

3、能够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

4、建议由教育部牵头统一开发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根据不同高校的业务需求,采用以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版为基础,加以修改定制的方式来实现。

科研院所管理信息化探索与实践 篇3

摘要:本文对F公司管理信息化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科研院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及建设途径,文章选取F公司实践案例,研究论述了科研院所以“综合管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为主线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及成效,文中所述理论和方法可实现性强,对行业内外科研院所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较高的示范性和推广性。

关键词:科研院所;管理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

一、背景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集成和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过程。

在航空领域,中航工业集团近些年提出了“信息化航空”的愿景和“统一IT架构”的设想,并在集团内大力开展以“信息化水平达标”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工程—“金航工程”,力促各成员单位信息化建设步伐。科研院所作为航空产业链的源头,虽然工程信息化水平处于行业引领地位,但管理信息化因行业特殊性、没有统一模板,尚处于边探索、边推进状态。本文以F科研院所为案例,对其管理信息化进行研究和总结,试图为行业内外科研院所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实例。

二、F公司管理信息化现状

F公司是我国航空产品研发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近些年先后承担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任务,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化设计手段大幅度提升了在工程研究领域的信息化水平,F公司同步启动了管理信息化的探索和建设,基于实际业务需求,重点对项目管理、知识管理、综合管理、流程管理、经营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搭建起了相应的子业务管理系统。

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全院信息化系统的一体化管理,F公司创造性的搭建起了以综合管理平台为主的现代企业办公系统,将上述子系统进行有机集成,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经营、科研、生产等管理环节全线串通,成为F公司管理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成果。

相对于F公司长远发展对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以及越来越精细化的业务需求,F公司以综合管理平台为载体的管理信息化工程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在信息共享、工作协同、科学决策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能力等方面。

三、F公司管理信息化总体思路与建设途径

(一)总体思路。结合型号研制的核心业务需求及管理信息化建设实际,F公司研究提出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依托综合管理、项目管理、知识工程三大平台建设,突破基本运营、核心业务管理、学习提高三个层面的信息瓶颈,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高效的运行状态、能力的积累提升,将管理信息化工程作为打造“智慧管理型”研究院的主要途径。

(二)建设途径。照总体思路的指导,分析三大主要平台建设需求,F公司策划提出了整体途径如下:

第一步:搭建基于业务现状的综合管理平台架构,要求涵盖全院主要职能业务系统。这一步是管理信息化的基础阶段,首要解决管理信息化起步阶段载体的“有无”问题。

第二步:通过开展管理流程梳理和优化细化各子系统建设。这一步是管理信息化的成形阶段,关乎各子系统建设与实际业务融合度的匹配高低。主要目的是通过流程梳理进一步明确各业务域主要内容,同时理清各业务接口关系,以促进各子系统建设的合理性和务实性。

第三步:在各子系统进入上线运行的基础上系统优化和全面建成。这一步是管理信息化的提升阶段,决策支持也是该阶段建设的重要标志。通过全面优化深入解决“业务壁垒、流程壁垒、信息壁垒”等问题,最终达到协同、高效的管理目的。

四、F公司管理信息化实践措施

按照总体思路和建设途径,F公司当前整体处于管理信息化的成形阶段,并正向高级阶段挺进。在此背景下,F公司探索性实施了以“综合管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流程梳理及电子化、经营管理”等五个分项平台/项目为支撑的一体化举措,迅速打开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管理平台。结合旧版OA办公系统升级改造项目的实施,F公司启动了新版综合管理平台的升级改造专项工程,通过融入现代企业办公理念,先后策划实施了协同办公环境建设、门户与各子系统的集成两项主要工作:通过协同办公环境13个模块的开发和10大类共计120多条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实现了行政办公流程和业务处理流程的落地,提高了协同办公效率;通过实施门户与系统集成,实现了综合管理平台与DCE平台、技术文件系统、科研计划管理、邮件系统等的数据集成,完成了用户同步、单点登录和待办统一提醒等功能,并通过对管理要素梳理、数据整合、业务集成,实现了人、财、物、项目等决策支持信息的初步展示。

(二)项目管理平台建设。经过多年来的持续探索,以及在多项重点型号研制及研制保障条件建设项目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结合项目管理专项课题研究,F公司组织实施了专业树和设计流程的系统梳理,开展了项目协同管理需求调研,并确定了以某项目为载体开发项目协同管理平台的试点计划,全力促进了项目管理平台的测试和上线进程。

(三)知识工程管理平台建设。F公司知识工程系统项目按计划将建成可支撑现有型号研制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研发知识工程“体”和“系”。所谓“体”,是与知识工程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等;所谓“系”,是开发和定制适合于F公司研发实际的研发知识工程软件平台及知识库。整个项目建设分为“建设目标规划/需求调研、模式设计、流程详细设计、IT系统实现、平台运转”五个阶段,目前前三个阶段内容已全面完成,项目正式进入IT系统实现阶段。

(四)流程梳理及电子化。业务流程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和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包含业务流程显性化(梳理与平台建设)、电子化(网上运行)、信息化(信息协同、优化)等阶段。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遵循建设途径,F公司确立了以流程梳理和优化深化各子业务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F公司采用了业界先进的ARIS流程管理软件,导入系统的流程管理理论和方法,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显性化、标准化、结构化和电子化。

(五)经营管理平台建设。为进一步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提升科研项目的成本管理能力,F公司规划实施了经营管理平台建设。在内容上包含“集中核算、全面预算、网上报销、合同管理、物资管理、资产管理、人力资源、决策支持”等系统,并支持向科研项目管理、综合计划管理、成本管理等系统的延伸。

五、F公司当前管理信息化主要成效与未来展望

(一)当前主要成效。综合管理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F公司初步建立起了适应业务发展要求的综合管理模式与管控体系,将为后续各子系统深化建设奠定下良好基础。项目管理平台融入型号研制全过程,有力提高了科研计划效率。知识工程管理平台上线使知识传承信息化,客观上加速了人才成长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基于ARIS的流程管理平台是首个院级管理类业务平台,伴随管理流程的大批量上线,单条流程的人在环时间将减少90%,每年可节省非常可观的人工成本。经营管理平台通过网上报销、合同管理等模块极大的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模式和传统思维,对后续其它子业务信息化系统的启动和建设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推动力。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篇4

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重心之一, 数字化校园环境的建设同样将影响到科学研究的模式和机制, 大大提高科研的创新水平和影响力, 同时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科研资源和设备的共享, 加快科研信息传播, 促进国际性学术交流, 开展网上合作研究, 并且利用网络促进最新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 从而提高科研的创新水平和辐射力。

在高校, 科研管理是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高校科研的进展、成果的获得、经费的使用、效益的高低等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科研管理包括对科研计划、项目、成果、经费、人员等的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目前, 科研管理人员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整理数据, 完成各类审查报表, 这些数据可以分析、研究和发现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为科研服务, 但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 已不适应社会的日益发展和变化。作为教学科研并重的高校,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适用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以推进高校科研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应以项目管理为中心, 涵盖申报、立项、计划、合同、成果、专利、成果转化、设备、人员、经费、学术论文、学科建设等多项管理职能, 完成组织科研调研、制订发展规划、科研项目申报、实施项目过程管理、成果专利转化等工作内容。该系统将对高校的科研工作进行科学而合理的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加强科教结合, 使科研工作对教学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成为促进科研工作发展的有效手段。按照上面所述, 在总结多年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信息技术我们初步建立了一套科研管理系统的方案, 该方案系统功能如下图所示:

通过以上方案, 根据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内容, 设计系统结构, 经过创建、设计、调整, 并将原建立的各类数据库引入此系统中, 形成科研管理系统。此系统由人员、项目、成果、设备、经费、科研论文等子系统组成, 每个子系统都建立维护 (录入和修改) 、查询、统计、图形处理、输出模块, 并具有按不同条件查询、统计、输出的功能。此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系统, 它可将工作中不断产生的数据输入, 并随时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扩充和修改, 不断完善, 较好地为决策者服务。科研管理系统的建成, 有利于数据的查询、统计。通过利用信息网络和采用信息技术, 可以使信息交换方便、快捷, 简化工作程序, 减少工作量, 节省人力物力。同时, 利用网络信息网, 还可以使各项科研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各院系部门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发布科研信息、科研成果, 下载各种资料, 从而实现网上信息交流, 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下面谈谈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点:

第一, 信息标准是数字化校园中不同层次的系统, 尤其是应用系统能够互相访问的基础, 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必要条件, 同时信息标准的水平也反映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水平和高度。信息只有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组织, 才能构成一个可流通、可共享的信息库。如果没有在统一的数据标准基础上开发应用系统, 势必造成数据孤岛, 无法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数字校园所要求的统一数字空间需要各个层次的信息标准来规范整个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工作。

第二, 在体系结构设计中, 一方面要考虑面向管理职能部门如科技处、产业处、学科等部门的应用管理C/S (客户/服务) 系统, 用于这些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考虑面向广大教职工及学生查询的B/S (浏览/服务) 系统, 用于全校的信息服务, 这样才是一整套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 目前对系统技术路线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有两种体系架构, 一种是Microsoft公司提出的.Net路线, 另一种则是Sun公司提出的J2EE路线。从国内外的一些大型业务支撑平台建设的实际经验来看, J2EE技术路线因其固有的先进性、开放性、扩展性、健壮性、稳定性及成熟性, 基本上避免了系统使用阶段常常出现的后期投资追加过大, 系统维护费用加大等问题。事实上, 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上大型业务支撑平台所采用的主流技术路线, 成为了应用系统开发者的首选。因此应该首选采用J2EE技术路线作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1]常俊.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探索[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4) .

科研信息管理 篇5

大数据在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中体现为规模超大、密度低、种类众多、结构复杂、价值巨大等特点的科研数据集,由分布在高职院校各个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科研成果、科研统计、科研报告等数据库组成。科研数据涉及到学生、人事、财务处、后勤、教务等各个部门产生的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引入大数据技术,可以快速地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优化,高职院校为了推进产学研结合,不断提升竞争力,越来越重视科研工作,投入大量经费进行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研究工具也越来越先进,给科研工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良好平台的支撑下,高职院校所开展的研究范围不断得到拓展,围绕交叉专业学科所做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维度在高度、深度、长度、宽度上都得到伸延,由此获取和汇聚的科研数据急剧增大,具备了大数据所特有的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的4V特征,高职院校科研领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需要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来对待。

2大数据对科研信息化管理的影响

科研信息管理 篇6

关键词:科研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

G644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国家对科研发展的投入稳步增长,高校作为科研的主力,为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发挥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规范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规范高校经济活动、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要举措。财政部发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有助于构建合理、有效、符合高校发展实际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实现内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促进高校健康稳健发展,促使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现代高校的科研管理多数由科技处负责,科技处负责项目申报、批准和取得成功,财务处负责经费管理,很少对科研经费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监管,也不注重实际取得经济效益,没有绩效评价。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管理的相关政策认识不足。三者之间缺少统一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在管理上容易出现沟通不畅,管理脱节,相互扯皮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实现对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需要成立一个科研工作委员会,建立多部门的沟通机制,在委员会的领导下,相互协作。利用科研管理平台,从技术上为科研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实施全方位的监控。

二、高校科研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立项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意识

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重立项轻结果;科研人员申请项目,要填写申报表格,谈创新思路、设计路线、构思成果,而一旦经费申请到手,便转给其他人员操作,到课题结题时从他处搬来“成果”交差,出工不出力。

(二)市场意识淡薄,对科技成果的转化重视不够。

高校对科研成果是否具有产业化前景、如何使成果转化为市场效益,都缺乏很好的政策和机制给予研究和指导。很多科研项目在立项审批时,为了科研而科研,在项目的技术水平方面考虑较多而进行市场分析较少,并没有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问题,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三)科研配置不合理、机制不完善。

科研管理政策的不配套与机制的不尽合理,使高校人才密集、学科齐全的优势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发挥。目前在科研经费配置上,以行政力量为主导配置资源,一些在高校、科研院所中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可以方便地获取课题项目;学术等级思想严重,一些有学术头衔的,在学术资源的配置中处于强势地位;有的主管部门在科研经费的申请和管理上还存在门户之见,优先照顾本系统内的高校和申请者。忽视了科研管理自身所具有的创造性。

(四)科研经费使用监督机制缺乏。

虽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在科研资金的筹集方研管理经费主要依赖于拨款。对科研经费的前、中、后期的监督管理也不到位,缺乏预算观念概念,致使科研经费虚报、挪用、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科研经费使用上不计损失和浪费,以及支出不合理、人员经费支出比重过大等现象时有发生,致使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低下。

(五)科研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高校科研管理手段较为落后。虽然在科研管理过程中也引入了信息化管理,高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网絡化信息平台建设没有标准化,造成统计数据不一、重复统计等诸多问题。这不仅使科研管理人员工作愈加繁重,而且造成了很多弊端,大大影响了科研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六)科研成果绩效评价制度不完善。

将知识转化为可供运用的技术,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助力,是进行知识创造、科学研究的最主要目的。我国高校的科研绩效评价机制是从科研项目、经费数量、发表论文数、成果收录数等方面进行考评。科研绩效指标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纵向项目轻横向项目等问题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高校过于行政化,致使评价制度的导向作用发生方向性的变化造成诸多的负面影响。致使许多教师想尽各种办法争取项目,甚至出现腐败问题,败坏了学术风气。

总体来讲,高校科研管理现有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科研工作

的健康发展,使得大量的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要尽快寻找

出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策略,以促进高校科研管理水平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科研管理内部控制的对策和措施

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手段,以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抓手,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制度健全,措施得力,行为到位,保证科研经费正常而有效运转,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一)完善管理制度,凝聚内控力量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管理好科研经费,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经费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经费管理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经费审批权限,建立审批制度,减少科研人员报账的盲目性、随意性;明确项目结题时间和结余经费分配比例和奖励办法,避免长期挂账;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通过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制定,使科研、财务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觉遵守有关财经制度、法规,节约经费开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完善科研经费资助制度。科研经费资助应按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体现“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理念,以同行评价占重要地位。专家评审小组成员的选择应以学术声望为依据,主要是资深的科学家、教授、学科学术带头人。资助的方向更多的放在资助学科和申请人的优势上,扩大专家评审小组成员行内人士的覆盖面,选择优等的申请者给予资助,鼓励自由竞争。

加强对科研人员财经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其遵纪守法意识。高校科研人员大多是教学、科研双肩挑,很少去学习财经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必须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加强财经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做到自觉遵守财务制度。可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或互联网、橱窗等形式进行宣传,使科研人员合理、合法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网络平台,整合科技部门、财务部门、课题负责人以及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资源,实现数据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同时对整个业务的流程进行固化,加强科研管理的刚性,减少人为操作因素。依据制度优化业务流程,确保风险点实时监控。科技处根据管理制度全面梳理办事流程,确保各项业务流程合理、风险可控、责任可朔。各职能部门可通过该网络平台及时快速地获取准确、完整的科研课题有关信息,达到管理环节的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相互渗透,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科学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三)加强预算控制,保证资金绩效使用

项目负责人在课题申报立项时,严格编制科研经费预算。财务部门和科技处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宣传和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合同规定的时间开展研究工作,项目研究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及时办理结题手续。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每年应定期将结题项目的有关信息通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协助项目负责人核对经费收支结余情况,如实填制经费使用报表。对项目结余经费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结账时間和结余经费的用途,避免应结未结科研项目越来越多,长期挂账现象。

(四)推行绩效评价,树立健康引导机制

对高校的评估指标应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学水平、科研实力、师资力量、各项硬件设备的质与量、财源、就业率、历届毕业生的成就和声望、同行评价等,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目前高校的评估是由教育主管部门自己主持的,从长远和国外经验来看,应由公众、社会、学校及政府均认同的权威评估机构来进行,才更能体现公平、公正。 教师业绩评价是对教师的整个工作做出总的评价,不仅要考虑科研经费的多少,项目的数量和层次,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科研成果。如科研项目结束或验收后,是否能增强学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否能提高学校科研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是否能为学校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提高监管力度,全过程动态监控

科研经费被滥用,早已不是新闻,但在一系列规范科研经费使用的办法出台后,问题还是频频发生,这说明,科研经费的监管仍然没有真正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为了确保科研资金安全并合理使用,审计、财政、科技和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及经费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防止科研经费使用违反预算管理规定,科研经费形成资产流失等问题。对违反科研管理规定、造成学校经济损失或损害学校声誉的,坚决予以惩处,挪用、贪污受贿触犯刑法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科研信息管理 篇7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研项目,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 引言

1.1 背景

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一直是反映科研院所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而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日常科研工作进行管理, 整合科研工作流程, 为决策层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是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也是当今科研管理的大势所趋。

目前我区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工作, 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工进行, 需要通过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来处理大量的数据, 这种采用传统的手工办法, 难以及时有效地掌握最新的科研情况, 而且每次查询统计工作量巨大。此外, 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在项目执行和管理过程中, 也常会因人员变动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变动造成管理程序的脱节或遗漏, 在项目动态监测、资金审计和成果管理中也存在工作量大、管理不规范和监督不及时等状况与现象[1]。因此, 开发和应用一套适用于我区科研院所管理方式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对于提高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管理效率和成效都有着重大意义。

1.2 系统建设目标

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是通过信息技术, 结合科研项目的管理规范, 建成一个数据及时更新的科研项目数据中心和科研工作沟通平台, 实现分级管理、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全流程跟踪、数据汇总分析、考核评定、交流服务等全方位项目管理的的科研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为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流程化、标准化管理, 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总体设计目标

平台功能架构图1所示。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共由10个子系统构成:计划管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考核管理、科研机构、人员管理、综合平台管理、综合统计汇总、系统管理。

2.2 功能设计

(1) 计划管理子系统承担着发布申报计划指南、项目申报、项目审批流程、申报计划查询及统计功能;其中, 项目审批流程包括形式审查和内容审查, 形式审查是在项目提交后由业务科室对项目材料进行填写、审核、提交, 一般内容审查由科研院所学术委员会的专家在线对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进行内容审核。 (2) 项目管理子系统是对立项后的项目进行流程管理的, 承担着合同分类维护、合同签订、合同审核、经费预算、任务细化、阶段评审和中期检查、项目结题和验收、项目各环节预警提醒、项目查询及统计功能; (3) 经费管理子系统一般与财务管理系统相连, 获取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费执行的情况, 承担着经费划拨和拆分、经费执行情况、经费预警提醒、经费查询及统计功能; (4) 成果管理子系统是项目科技产出信息的管理, 承担着成果登记、成果审核、成果分类、成果库 (内含专利库、论文库、著作库等多个子项) 、成果评奖、成果查询和统计功能; (5) 考核管理子系统跟踪项目的执行情况, 为后期各类考核、评定提供数据支撑, 它承担着职称评定、科研考核、科研奖励、考核查询和统计功能; (6) 科研机构子系统承担着管理各研究所、各所组织机构情况的功能; (7) 人员管理子系统承担着各所属机构科研人员、专家信息的管理功能; (8) 综合平台管理子系统是连通项目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桥梁, 协调完成上传下达、沟通服务的作用, 承担着管理学术活动、文件下载、个人信息、通知、公告、新闻、手机短信、邮件等功能; (9) 综合统计汇总子系统主要服务于项目管理部门, 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统计数据, 为领导决策提供帮助。它承担着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并生成各种统计表格。如定式统计 (常用统计报表) 、自定义统计报表、统计报表的图形展示、统计数据的导出的功能; (10) 系统管理子系统承担着系统设置管理、数据字典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 (权限元素、角色、授权、赋权) 、日志管理的功能。

2.3 系统架构设计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是由基础设施、数据系统、基础系统软件、服务层、应用层、展示层、运行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多个部分构架而成。基础设施由服务器群、路由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机等为系统服务的设备、设施组成, 是系统应用的硬件条件;数据系统由系统的各类数据库组成, 包括项目数据库、专家数据库、成果数据库、用户数据库、机构数据库等;基础系统软件由操作系统、数据库工具软件、数据迁移、数据接口等组成数据管理软件组成, 是系统应用的软件条件;服务层由系统管理、综合平台管理、综合统计汇总组成;应用层由计划管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考核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七个项目数据流程管理组成;展示层由科研项目管理界面和统一身份认证登录组成, 主要服务于系统用户。其中, 服务层、应用层、展示层为本系统的核心层。而运行管理体系是规范和约束系统运行的保障, 安全保障体系是包括内外网的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详见图2所示。

2.4 系统流程设计

整个系统从开始到结束, 由下发申报通知、项目审批、上报、立项、签订合同、中期检查、经费监管、项目验收、成果产出等步骤组成, 其中还包括未立项项目、未验收项目、经费未执行项目等不能完成全流程的项目管理, 详见图3所示。

2.5 系统详细设计示例

标准的系统开发会为用户和程序编写人员提供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该说明书是沟通需求方与程序开发人员的报告, 从人机界面、信息显示、数据输入到用户帮助信息等进行详细的设计描述, 用以确定怎样具体实现用户需求的设计过程, 也是编程可读性好、易理解、易测试、易修改和维护的保证, 以下以项目成果管理模块设计说明和专家数据库详细设计说明为例, 详见表1-表2所示[2]。

3 系统环境

3.1 运行环境

管理。在系统运行中应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实现项目过程管理、人员管理、组织管理、风险管理[3], 并严格执行、责任到人, 通过确保系统各类用户帐号的安全、系统管理员的管理行为规范等, 从外部管理制度上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2 网络环境

将系统配置在科研院所适合的网络安全环境中, 如有网络机房条件的, 还可配置入侵检测、入侵防御等系统;如基础条件不够, 为了减少基础设施投入, 也可考虑依托各类云服务平台开展系统运行工作。

3.3 软硬件

系统使用微软SQL Server 2000或更高版本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工具和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 可以构建和管理用于业务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服务端使用tomcat提供应用服务, 其运行时占用的系统资源小, 扩展性好, 支持负载平衡与邮件服务等开发应用系统常用的功能。

本系统采用的开发平台是一个以业务对象为核心基础的业务中间件。内含四大功能部件:业务对象引擎, 工作流引擎, 报表引擎与门户引擎, 分别负责业务信息的表达与数据处理, 业务流程的调度与控制, 报表的生成与用户界面门户的实现。

采用J2EE的B/S结构, 结合Ajax、Xml、workflow等技术, 以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原则, 采用数字证书与SSL等安全协议, 开发针对科研院所信息化管理的办事流程, 系统采用“互联网登录、实名制操作、互动式参与、规范化运行、动态式督查”的方式, 实现了网上项目申报、审核、管理、查询、分类、统计等功能。

4 测试

系统在专业机构的进行了软件测试, 测试依据GB/T 25000.51-2010《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 (SQua RE) 商业现货 (COTS) 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开展。测试硬件为两台2颗12核英特尔CPU, 16G内存, 550G硬盘的服务器, 一台软件环境为Windows Server2003 (SP2) SQL Server2000, 做为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另一台软件环境为Windows7旗舰版32位, 浏览器为Internet Explorer8, 做为客户端设备;测试网络环境为1G局域网。经测试确认系统可以完成项目填报、项目审核、合同签订、项目经费、项目管理、成果库、专家库、考核信息、项目查询、字典维护、财务数据查看、系统管理的功能。

5 结语

本文设计实现了基于J2EE的B/S结构的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系统, 为科研院所的信息化管理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对减少科研院所的管理成本, 提高管理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系统已在部分科研院所得以应用, 其功能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地升级完善, 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希军, 陈新文, 王琼, 李天斗, 贺斯莱提, 王田田.基于B/S模式的科研院所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J].农业网络信息, 2014 (5) :57-59.

[2]郭超, 陆璇.新疆林科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详细设计说明书[R].2013:16-19.

探讨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 篇8

前言

当今社会, 科研管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惊人的机遇, 与此同时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但是这也是未来科研管理的必经之路。信息化科研管理过程中, 为了使科学研究、管理方法摆脱落后的模式, 就必须要不断摸索当前技术信息的发展情况, 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信息化科研项目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本文分析、研究了当今社会的国内外信息化科研项目的的方法, 在此基础之上, 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方法来规范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中的各个阶段, 以此来解决信息化科研项目在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过程中, 出现的无法明确量化目标、无法平衡各企业各部门信息化应用的问题。

一、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国内外应用现状

现如今, 全球信息化科研管理都在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 作为我们来讲, 在国外科研计划经验的基础之上取长补短, 能够加快我们进步的步伐。就像英国研究委员会在关注项目的选择和确立的基础上, 更加关注整个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其中包括项目理事会要求项目主任如实汇报项目的进展及重要绩效指标, 在一年一次的项目理事会上。并且在项目进行到第4年时, 研究委员会要求对项目进行整体评估, 最终来决定是否继续支持项目的发展。这种严格的管理制度也出现在美国, 美国的项目单位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及最终获得的成果负全责, 而对不良行为负主要责任, 并且定期提交研究性进展报告, 资助方授权代表在不定期审查项目、重审项目的基础上, 提出项目持续、项目中止及项目终止的意见。

现在信息化科研管理的步伐也在加快,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学习建立了自己的相关应用。许多项目已经走在了信息化的道路上, 如自然科学基金从2003年开始采用电子申报、网上查询和统计管理。

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 我国急需用先进的方法来管理和保障信息化科研项目, 以此来减少科研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极大的制约。因此, 迅速改善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的实施环境, 是提高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的流程

2.1建立信息化科研项组织模式。针对信息化科研项目中, 一般组织结构分为两种种类型:层式制和矩阵制。层式制, 职能经理或者负责专业部门的经理对CEO负责。矩阵制组织中是通过多部门协调, 根据项目内容的不同以及组织的不同的进行设置, 一般情况下采用矩阵制[1]。信息化科研项目是需要多方协调相互配合, 不能依赖于某一方或摸一个职能部门。在对项目组织建立的过程中, 需通过各部门选择合适的人员构成项目组。在项目组需明确各人员的职能, 确立项目管理层和实施组。项目管理层只对项目大的原则事项负责, 对于项目实施组而言, 需负责具体落实, 在项目实施组中需根据工作内容再细分各个小组, 以方便对项目运行时各个方面的支持。

2.2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启动方法。在信息化科研项目启动过程中, 项目目标和组织机构的确立是关键。只有明确了项目技术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 信息化科研项目方可开始, 只有确立了项目组织机构项目才可以顺利进行。项目组织机构建立过程中, 首先要确立一位对项目有绝对话语权的项目组组长, 其次项目成员要对项目的发展、业务等必须熟悉, 最后要求各部门对项目所覆盖的领域要进行互相论证。

2.3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计划方法。在项目计划的编制过程中, 各方面都应进行量化, 并且信息化科研项目还是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参与、统一协作的结果。项目管理包括的内容如下:1.项目范围管理:范围计划编制和范围定义;2.项目时间管理:活动定义、排序、历时估算和项目进度计划编制;3.项目成本管理:资源计划编制、成本估算和成本预算;4.项目质量管理:质量计划编制;5.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计划编制和人员获取;6.项目沟通管理:沟通计划编制;7.项目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量化, 以及风险应对计划编制;8.项目采购管理:采购计划编制和询价计划编制。

2.4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实施过程方法。项目进展过程中, 项目管理组需对项目范围、项目进度进行掌控;而项目经理需要对项目成本、项目质量和项目时间进行平衡。与此同时, 企业为了更好的寻求发展, 就要在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方法上有自己的建树。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为了更好地避免在建设信息系统时出现重复投资的状况, 信息系统规划是重中之重。此外, 由于项目实施时间长, 为了在实施完成后能满足各部门的需求, 项目领导组对项目选型具有重要影响。在合作实施过程中, 好的产品在满足各部门需求的基础上, 还能够在项目实施中预测到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且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项目实施风险[2]。

2.5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控制过程。控制过程贯穿项目的始终。项目生命周期的全部阶段中以控制阶段尤为重要, 控制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项目整体控制、人力资源控制、项目范围控制、项目进度控制、项目成本控制、项目质量控制、项目沟通控制和项目风险控制。项目质量的控制标准很难在信息化科研项目控制过程中量化, 虽然项目质量控制标准难以量化, 但是随着信息化科研项目实施经验的积累, 信息化科研项目监理也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3]。

2.6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验收过程。验收过程是使项目最终收官的过程, 是在用户对最终产品进行检验之后, 使项目有序结束的过程[4]。但是验收标准一般情况下很难制定, 这是因为首先信息系统不能通过具体量化标准来确定;其次, 信息系统只是改变企业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落后的处理方式;最后信息系统是需要改变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技术应用水平, 是从原先的各自为政, 改变为相互支持。这种改变很难从具体的量化中看出成效。尽管验收不能准确量化, 但是企业也需做出相应的基本验收。在信息化科研项目中, 验收是整个项目的最后阶段, 也是整个项目避免风险的最后一道关口。

三、结束语

信息化科研项目可以总结成是包括项目管理理念、员工素质、管理模式、IT技术、应用环境等因素的系统工程, 要完成如此高要求高标准的工程, 就需要在全面协调和考虑的基础上, 在科研项目管理业务中充分融入信息技术, 最后使得科研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都得到提高。对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根本问题的认识, 对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掌控, 才是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F·L·哈里森著.高级项目管理—一种结构化方法.杨磊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Milton D.Rosenau著.成功的项目管理[M].苏芳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美]PMI,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Newtown Square, Pennsylvania, 2000.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研究 篇9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管理对象主要涉及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人员、科研论著、专利以及科研获奖成果等科研要素, 而管理流程则主要涉及项目申报立项、项目验收结题、项目人员变更、科研论著采集与审核、成果鉴定、成果报奖获奖登记备案以及科研编制分配计算等。尤其是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 随着学校科研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和科研业务量不断增加, 日常科研管理工作日益琐碎、复杂, 这对基层一线从事科研服务管理的工作者来说已经成了挑战。

一、传统高校科研管理瓶颈分析

1.项目申报书书写耗时耗材。在基于图形界面的Windows操作系统未普及之前, 早先的高校科研管理几乎完全是采用纸质化的管理手段。笔者认为这个阶段可称为纸质化的管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 科研管理的各个流程几乎全部依赖手工和纸质来完成。科研人员申报科研项目需要用钢笔或水笔手工填写印刷好格式的申报书。申报书要求一式多份, 需花费数倍的书写时间, 一旦中间出现较大书写错误还要整份废弃重写一份, 消耗了很多本可以用来集中精力思考科研内容和研究路线的时间, 并且书写错误不易修改, 容易浪费纸张。对于科研管理者来说, 每年各单位的科研成果论著情况也困难重重且耗费精力。

2.各科研要素关联度低, 统计困难。20世纪90年代末, 随着个人电脑、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办公Offi ce软件的普及应用, 高校科研管理方法逐渐进入以电子文档为主的管理阶段。笔者认为, 这个阶段可称为初级信息化的管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各种项目申报书逐渐使用电子文档, 但是各个电子文档之间相互独立, 没有内在关联。在这个管理阶段对于已立项的项目清单, 高校通常是采用一个Excel表录入。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就是各个科研要素之间的关联度较低。比如, 没有人员库的明细信息来关联科研项目, 若需要按照职称或学位的情况来统计各个学院的科研立项情况就很困难。又比如没有论文库的明细信息来关联科研项目, 若要查找项目成果中SCI论文发表3篇以上的科研项目有哪些, 这时尤其对于那些综合性高校来说, 有上千项的科研项目, 查找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

3.科研绩效考核工作量大、耗时长、准确性低。在未采用计算机科研管理软件系统前, 每年科研绩效考核时, 科研管理人员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全校所有学院的科研项目及论文专利获奖等成果进行登记和统计, 不仅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 而且还容易遗漏, 不能完全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计算机科研管理系统的关键底层技术支撑就是信息技术。而所谓的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 是指主要用于获取、存储、处理、显示等管理信息数据所采用的各种计算机技术的总称。运用信息技术是管理现代化的有效支撑和先决保证。

1.计算机科研管理软件系统被逐渐推广运用。21世纪初期, 出现了一系列高性能的数据库产品, 如Oracle, SQL Server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从事信息技术的研发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信息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开发出大量基于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的信息系统大力发展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中, 一些成熟的计算机科研管理软件系统也逐渐被推广运用到高校科研管理领域, 高校科研管理方法逐渐进入以科研管理软件系统为主的管理阶段。笔者认为这个阶段可称为信息系统化的管理阶段。

2.B/S和C/S两大结构的软件系统分析。这个信息系统化的管理阶段中, 高校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其主要内容是全面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关系型数据库技术以及管理科学、运筹学、统计学和各种最优化技术, 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维护和管理, 为统计、管理和决策服务。计算机科研管理软件系统主要有B/S和C/S两大结构。B/S结构的系统部署快速, 用户量广, 共享性强, 对服务器中程序一次性更新就能实现所有业务运行的相应更新, 升级方便;C/S结构的系统专用性较强, 支持计划任务, 事务处理强, 但维护成本较高。当前市场上的高校科研管理软件系统有的只支持B/S, 如北京的易普拉格;有的同时支持B/S和C/S的, 如湖南的青果软件。

三、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1.方便查询科研人员综合科研情况并进行绩效考核。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计算机科研管理软件系统能够在后台运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各个科研要素按需进行关联查找。例如, 在查询科研人员综合科研情况功能模块里, 只要输入某名科研人员的名字或工号, 系统后台即可通过查找匹配该科研人员相对应的科研人员、项目、论文、专利、获奖等, 并最后将准确的查询结果反馈显示在软件界面上。只要平时维护好这些数据, 在关键时候就能很方便地从系统调出全校任意一名科研人员的综合科研情况。

2.方便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在人才队伍建设、科研考核、博士点立项建设等学校日常工作中, 常常需要一些科研方面的数据, 这些工作通常由人事处和研究生处负责。计算机科研管理软件系统中最有利于方便共享的客户端部署几乎零成本的就是B/S模式的管理软件系统。因此, 只要在B/S模式下给人事处和研究生处创建各自的账号密码并分配相应的功能模块权限, 相关人员即可通过浏览器端 (B端) 获取各自想要获得的科研数据。

3.方便科研论文成果采集。在未采用计算机科研管理软件系统之前, 学校采集教师论文数据时, 教师要填报Word格式的表格, 最终提交到科研处的是一大堆的Word表格, 而且这些表格之间毫无关联。比如, 想要找出论文发表在某刊物上的老师有哪些, 就要一个个地把Word表格打开来查。而在计算机科研管理软件系统的B/S结构下, 只要老师们都有各自的账号密码, 就可以自己通过浏览器端 (B端) 登录系统录入论文数据到系统数据库中去, 录入的时候也都有标准格式可依, 个人保存提交成功后, 再经院校两级审核后即可完成论文的采集流程。

4.方便按科研要素进行关联查询。在计算机科研管理软件系统中, 数据库是按实体关系 (ER) 模型进行设计的, 各个实体都有各自的具体属性, 而且各实体间相互关联。比如, 人员库中有账号、密码、性别、职称、政治面貌等, 项目库中有项目名称、项目来源、合同经费、项目成员等, 人员和项目这两个实体就是通过项目成员这一属性来关联的。假如需要一个数据:承担单位为理学院政治面貌为民建性别为女的所负责的项目有哪些?就可以在计算机科研管理软件系统中通过后台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来查找以上两个实体并关联起来, 很快便可以查到准确的数据。

四、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事项

当前, 中国各大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由于体制和人员配置限制等约束, 对于计算机科研管理软件系统, 少部分高校是由高校自己开发, 大部分还是通过外包给软件公司来完成。在这过程中, 需要注意几点:其一, 软件系统外包合同签订时应注意是否有项目验收后才支付余款的条款, 而不应以某年某月某日作为支付余款的条件;其二, 每年科研管理状况都会发生改变, 系统中关键数字字典的科研要素应是可修改的, 而不是固定的;其三, 没有完美无缺的软件系统, 但也不能因噎废食, 而应力求尽善尽美;其四, 为方便引入计算机科研管理软件系统, 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应配备计算机类专业出身的人员, 并相应减轻该同志的其他科研服务管理工作量。

五、结论

科研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篇10

信息系统的建设目的之一就是解放广大科技部管理人员繁重的劳动,科技管理人员要将所有精力投入到科技服务中[1,2,3],前提是信息系统为他们解决了繁重的数据相关业务,同时实现清晰的现实应用,在新的科技管理模式下将严格实行部队内部的管理考核和对外提供优质服务相结合。在结合实现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科技信息管理平台显得尤为迫切[4,5,6]。

2 相关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7,8,9],信息化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众多领域,它所产生的多方面效应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其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加快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当今时代,信息、知识、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们可以通过溢出效应,在几乎不增加额外投资的情况下反复利用,具备报酬递增的特征。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随着新科技革命及其引发的新产业革命而产生,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这种作用主要通过产值构成、生产要素组合状态、产业关联度等表现出来。一是产值构成变化。信息化促使产值构成从最初的“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布格局发展到“三二一”的产业比重分布格局。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全世界的信息产业以年平均30%的速度增长,一些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从事信息业的人数也已占就业总人数的50%以上。二是生产要素构成变化。2001年,全球信息产业产值高达3.5万亿~5万亿美元,信息产业超过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部门,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10]。传统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下降,而信息产品的生产、交换和分配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上升,这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是产业关联度提高。信息化程度低且附加值小的产业呈收缩态势,以物质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为主要特征的物质型经济逐步向信息经济转变。

科研管理系统是高校科研管理实现科研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平台,形成一个及时更新的科研数据中心和科研管理沟通平台,全面、实时、准确提供学校的有关科研信息,为学校领导有关科研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为学校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为科研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3 武汉纺织大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武汉纺织大学科技部是一个专门从事军队科研管理的部门。目前采用手工管理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结题等,因此存在信息处理不及时、任务量大,核算困难等问题。接下来,本章将以武汉纺织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技管理系统——武汉纺织大学科研信息管理平台项目的需求为例详细分析科技管理系统的需求情况。

经过对武汉纺织大学信息化状况的分析及对科技工作现状的调研,该科技系统的业务需求可分为以下三点:

1)数字化校区建设总体需求

现阶段,武汉纺织大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字化建设,业已集成了几个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但是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门户平台。各部门在建设自己的业务系统时,在充分考虑自身需要的基础上要遵守数据中心的标准,在设计实现中尽量保证与数据中心统一,以降低以后更高程度集成的成本。

新的业务管理系统的开发既要考虑自身需求,又要遵守数据中心的规范,并满足其需求,各部门间的交流将不再仅依靠公文往来。

2)与学校数据中心信息交换的需求

如果学校在其数据中心发布了人事系统的业务数据,那么科技管理系统就可以获取自身需要的在职人员的相关信息,同样科技管理系统也可以把系统内科技信息与数据中心共享,从而及时更新信息中心数据。另外,在数据编码时,可以参考一下国际、国内、业界、行业的标准和规范。比如学科领域就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等。

3)网上申报及存档的需求

现阶段,许多科技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以项目申报为例,申报人至少需要到访其所在院部、科技管理、财务等部门,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挫伤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此外,科技资料存档是纸质的,需要大量空间,查阅时费时费力,发生意外事故后很可能出现无档可查的情况。

由此可知,实现科技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办公,可不受时空限制,能够大大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4 武汉纺织大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4.1 项目管理子系统设计

项目管理的需求由武汉纺织大学科技部高新办公室及基础办公室提出,解决自然科学方面纵向项目管理难的问题。根据高新办公室及基础办公室提出的需求,项目管理子系统可以分为纵向项目申报、纵向项目管理、纵向项目验收三个部分。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4.1.1 纵向项目申报

纵向项目申报过程主要是教师在了解项目申报指南后,提出申报申请并由系部科研秘书、科技部项目分管人和上级部门审核的过程,三级审核都通过则申报成功。其基本功能如图2所示。

1)发布项目申请信息

科技部相应项目的分管人发布当前可申报的纵向项目信息,包括项目申报指南和管理办法、申请书填写的规范以及申报时需要的相关文档。

2)预申请用户名

一些项目申报的系统需要用户名密码。教师首先须通过系部科技部获取该用户名密码。这个过程教师需要填写申请项目的名称,之后系部科技部相应项目的分管人会给教师发送用户名和密码。

3)提交申请材料

教师确认要申请一个项目后,需要通过系统提交电子版申请书,系统保存其信息。系部科研秘书在将本系的申请材料收集好后,提交给系部科技部。这里允许教师直接提交申请给系部科技部。

4)审核并汇总申请

系部科技部项目分管人(系部科研秘书)在收到教师的申请后,需对项目申请进行审核,审核完项目的申请后,将通过审核的项目信息整理并汇总,统一上报项目主管部门(系部科技部)。

5)通知负责人项目申请情况

对于所有项目,科技部项目分管人(系部科研秘书)应可以给项目负责人发送相关的项目申请情况信息,包括答辩通知,答辩结果以及立项通知等。

6)查询项目申请情况

教师、系部科研秘书、科技部有权查看项目信息的工作人员均可以以各种方式,查询项目的申请情况。

4.1.2 纵向项目管理

纵向项目执行管理过程主要是项目负责人在提交项目任务书后项目进展的情况,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至少会有一次中期检查(年度检查),上级部门根据检查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动作。其基本功能如图3所示。

1)填写合同登记表

在项目负责人接到项目立项的通知后,项目负责人应当填写纵向项目登记表,记录项目的相关信息。

2)提交任务书

在项目负责人接到项目立项的通知后,项目负责人需在填写纵向项目登记表的同时,上传项目的任务书到系部审核,系部审核汇总后,再上交系部科技部相应部门审核。这里允许教师直接提交任务书到系部科技部审核。

3)审核并汇总任务书

系部科技部项目分管人(系部科研秘书)在收到教师的任务书后,需对项目的任务书进行审核,审核完项目的申请后,将通过审核的项目信息整理并汇总,统一上报项目主管部门(系部科技部)。

4)提交中期检查材料

项目在执行的过程中会经历中期检查,此时项目负责人需要提交中期检查所需要的材料到系部,再由系部汇总上交系部科技部相应部门。这里允许教师直接提交中期检查材料到系部科技部相应部门。

5)项目异动申请

当项目有一些突发情况时(包括更换项目负责人以及延期),项目负责人会进行相应异动的申请,并提交相应的材料。

6)通知项目负责人项目执行情况

对于所有项目,科技部项目分管人(系部科研秘书)应可以给项目负责人发送相关的项目执行情况信息,包括中期检查结果通知,异动申请结果通知等。

7)查询项目执行情况

教师、系部科研秘书、科技部有权查看项目信息的工作人员均可以以各种方式,查询项目的执行情况。

4.1.3纵向项目验收

科研项目即将到期或者提前完成时,项目主管部门要对项目进行验收。申报单位提交验收申请到系部科技部,系部科技部审核并转发上级部门,上级部门组织对项目进行验收结题和鉴定工作。其基本功能如图4所示。

1)提交验收申请

在项目截止日期即将到达或项目提前完成,项目负责人需提交验收申请到系部,再由系部汇总并上交系部科技部相关部门。

2)上交验收材料

项目验收申请被项目主管部门批准后,项目负责人需提交项目验收材料给系部,再由系部汇总后上交系部科技部相关部门。

3)通知负责人验收情况

对于所有项目,科技部项目分管人(系部科研秘书)应可以给项目负责人发送相关的项目验收情况信息,包括项目验收申请结果通知,项目验收结果通知等。

4)查询项目验收情况

教师、院科研秘书、科技部有权查看项目信息的工作人员均可以以各种方式,查询项目的验收情况。

5 总结

该文以“武汉纺织大学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为例研究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以及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科研管理和信息系统,对系统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对系统的项目管理子模块之间的关系做描述,然后对几个分块模块进行详细的流程说明和阐述。

2)对本系统作全面的概要设计。

3)对本系统各模块做出详细的逻辑设计过程。

参考文献

[1]金朝崇,李宗耀,高福成,等.现代信息系统教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97-101.

[2]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7-61.

[3]汪星明,朱福东.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运行.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4-43.

[4]来珠,曹慈惠.计算机原理与系统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43-45.

[5]周金琪,李枫.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原理[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4-53.

[6]Robert M,Dmitri V.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of spam in IP telephony networks using signaling protocol analysis[C].Advances in Wired andWireless Communication,2005:135-139.

[7]Gritzalis D,Mallios Y.A SIP-oriented SPIT Management Framework[J].Computers&Security,2008,27(1):36-53.

[7]Gritzalis D,Mallios Y.A SIP-oriented SPIT Management Framework.Computers&Security,2008,27(1):36-53.

[8]Conway E A.IP Telephony with a Personal IP-PSTN Gateway:Architecture and PSTN-Line Sharing Application[C].Electrical and Comput er Engineering CCECE'06 Canadian Conference,Ottawa,2006:132-135.

[9]Peter Poffenberger.A SPIT prevention system for voice-over IP telephony[J].services Voice&Data Security,2007:14-19.

科研信息管理 篇11

科研管理与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有效提高科研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与研究进展,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互通, 以及相关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本文在对科研管理的流程与内容的论述基础上,探讨信息化管理对科研管理的帮助。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给科研管理带来了最为直接的机遇和挑战,科研管理信息化是科研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网络与信息交流、交换以及共享技术,可以在降低科研项目管理的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我国科研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一、科研管理概述 1.1 科研管理定义 科研是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而科研管理就是针对这一活动中所产生的经费、人员以及具体操作事宜进行监督与管理。可以说科研管理是科学和技术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研究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乃至成功或失败,影响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科研管理就是要建立与实现项目研究周期的良性循环,认真做好在研项目的管理工作。 1.2 科研管理一般流程 一般而言,科研管理的流程首先是对正在进行研究项目的早期管理,包括制定详实的研究计划、研究经费预算、研究进度的预估以及科研过程中的风险规避等多方面。其次,针对科研活动的每一个阶段,进行阶段性成果的总结与汇报,一旦在某一阶段出现问题,应快速处理与解决,科研团队的负责人则协调各部门协助项目负责人做好纠偏补漏的工作,切实保证每个课题组都有足够的人力和充裕的时间去完成在研项目。最后,当整个科研项目完成之后,对项目进行评估与验收,根据项目开展最初所安排的计划与经费进行比对与审核,切实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与目标达标。只有拥有一套切实有效的流程安排,才能够保证每个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与完成。而实现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对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3 与项目管理的差异性 科研管理与传统企业的项目管理相比,由于研制项目往往无先例可供参考,并且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带来的风险要远远高于普通的项目管理,因此,整个科研管理需要根据科研过程中对人力、物力以及资金需求的改变进行不断地调整与改进。但是,与一般的项目管理一样,科研项目也需要做好系统的规划与预算以及成果的评估,在整个项目进展过程中需要彼此之间进行有效地信息交流、沟通与共享。 二、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意义 2.1数据共享平台 科研项目由于研究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项目组成员之间以及不同项目组成员之间往往需要共享大量的信息,需要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从而规避科研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因此,借助现代网络技术,通过PIMS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系统的文件管理功能,建立一个数据共享平台,将科研项目相关的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在多用户关系数据库中,多个用户可以通过上传和下载功能,从而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以及信息共享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在项目结束的时候,项目信息系统可以提供一套较为完整的项目技术文件和历史资料。 2.2 信息管理系统(MIS) 现代科研项目无论是数据还是参与人员均非常庞大,传统的信息管理手段不仅耗费时间,同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及物力进行管理、分档以及归纳。信息管理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则能够减少科研项目在信息管理中的成本,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数据库,不仅简便了数据的管理,同时也便于相关人员进行数据的搜索与查找,实现科研项目信息数字化利用。并且由于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保证了承载信息的载体的稳定,相较传统纸质管理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所有的科研项目成果都要进行存档备份管理,并进行比对给未来的科研项目提供参照,降低之后类似科研项目的风险。 2.3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可以规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网络提交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符合设计要求,这一特点保证了数据质量,提高了信息加工处理和分析的效率;并且网络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提高了整个项目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促进了管理分工的集约化。 其次信息化可以实现动态管理,缩短决策周期。信息管理系统的出现使得科研管理的负责人可以在决策之前参照相同的类似案例,从而将决策风险降到最低。由于有了参考对象,因此在决策时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选择,并且随时掌握最新数据,了解最新科研动态,提高了对决策、评估的信息支持能力,缩短决策周期。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是对传统科研管理体系的完善以及重建,帮助企业有效降低科研经费、提升科研效率与管理水平,促进科研活动的发展。 (作者为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

nlc202309031338

科研信息管理 篇12

一、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公开是发展和管理的必然选择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决算、“三公经费”等信息公开, 有力地促进了预算监督, 加强了预算管理。但是, 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信息尚未公开, 在当前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下, 要充分发挥预算公开透明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建设阳光政府, 只有将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纳入部门预算, 信息公开才是完整的信息公开内容。作为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运行的科研单位, 从经费属性上, 科研项目经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 有义务向社会公开其信息。财政科技资金是科研单位研究经费的主要来源, 取得政府财政支持的科研单位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 有义务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建立良好的内控管理体系建设, 至少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信息在单位层面予以公开。在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科技经费改革的前提下, 为社会诟病的科研经费,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经费使用、项目管理等方面不够公开透明。存在科研经费管理信息不畅、项目完成质量不高、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流于形式等问题。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公开是提高阳光政府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评价科研经费使用绩效有效监管的必要措施。如何规范和加强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公开, 已经成为提高科研单位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推进内控管理和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围绕科研经费甚至形成了一条隐秘的腐败链, 从项目立项、经费使用、项目结题验收、项目审计等诸多环节上, 都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和制度约束, 使得科研经费腐败乱象丛生。科研经费管理只有在阳光下运作, 才能消除腐败阴影, 还原科研项目本来面目, 让科研经费正本清源, 回归到其原有的轨道上。

二、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公开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 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信息被视为保密的范畴。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公开一直徘徊在预算管理信息公开之外, 其运行管理过程缺乏有效监督, 出现了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大量的违规现象。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等改革举措, 对推进科研管理信息公开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一是从制度层面上按照国务院精神要求, 地方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实现了网上的信息公开, 但还没有关于对科研经费使用要求信息公开管理的办法。二是加快了科技项目信息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 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库、成果库、项目库、数据库等, 形成了科技业务全流程信息管理系统, 还尚需建立覆盖省级科研单位信息数据库的互通互联, 构筑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三是推动了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公开。一些地方政府科技部门制订并发布了规范科技项目立项过程的公开, 要求项目申报受理、专家评审、项目拟立项等环节, 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监督, 下一步需要完善科技、财务、纪监审等多部门联动的监督机制建设。四是对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结题验收信息公开, 由于人员不足等因素影响, 仅对财政支持重大科技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财务验收, 且无对经费使用、经费结余情况公开公布结果。五是依据项目任务书, 对项目实施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进行的绩效评价仅流于形式, 如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是否节约具有经济性, 产出是否高效具有效益性, 项目完成是否到达预期目标, 科研成果是否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了有效地决策分析支撑等。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整体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价结果没有公开公布。

(二) 科研经费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1、“重立项、轻绩效”, 意识淡薄还是当前不少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立项时要求明细具体, 程序复杂严格, 然而立项后没有进行有效的事中管理和跟踪评价, 导致缺乏行业内外的监督, 同时许多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抱着“钱已到账, 唯我独有”的心理, 无公共性意识, 都在主观上不想公开。

2、目前国内科研诚信缺失, 直接影响到了科研环境的良性发展, 科研环境对我国科技的创新性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成长作用至关重要, 部分科研人员不是静心于科学研究, 而是急功近利争项目、争名利, 抄袭与剽窃等现象时有发生, 相互不信任, 造成隔膜与封闭, 不利于信息的公开。

3、科研经费管理体系有待创新。项目经费资助方式跟不上国家科技项目管理新要求, 没有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同时, 一些项目承担单位对科研经费的核算, 还停留在“流水账”式的陈旧管理模式, 这也影响了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的公开。

4、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 有的只是验收评估、出版几本专著、发表数篇论文。在不涉密情况下, 后期科研成果在资源共享、高效利用上的相关信息不匹配, 也制约了信息的公开。

5、监督问责机制缺失, 目前科研项目实施项目 (课题) 负责制管理模式, 存在项目承担单位责任主体管理弱化现象, 导致经费使用的监督缺失。对已公开的项目信息中存在的问题, 责任主体重视不够, 教育不到位, 出现问题难以问责追究, 影响了对项目监督的效果。

6、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尽管国家相关部委对科技信息公开要求规定相继颁布出台, 给出了指令性意见和指导性建议。但由于科研经费信息公开工作起步晚, 信息公开的条件不成熟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科研经费承担单位也都缺乏结合自身情况对信息公开内容、方式、机制等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落实。

7、科研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工作不到位。一些单位没有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 致使科研经费使用、财务核算等有关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业务流程不规范, 导致相互脱节而发生问题, 致使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信息公开失真。

显然, 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公开的进度、内容与公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而推进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公开向纵深发展还面临着各种问题。

三、强化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公开力度的建议

为防止科研经费管理中内部交易、暗箱操作、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经费使用和管理的公开透明。

1、转变观念, 树立公共意识。科研单位首先要有公共意识, 要明白科研经费实质上来源于纳税人, 是在花纳税人的钱, 应转变科研经费到账后己为我用的错误认识。

2、开展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加强对科研人员有关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 结合党风廉政建设风险防控工作的开展, 提高科研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学习、科研经费使用违法违纪案件警示教育、经费使用财务制度的培训学习等。

3、建立有效信息公开制度。首先, 要将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在本课题组、本单位公开;其次, 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经费评审、经费分配和经费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布、公示, 接受监督。科研单位应将信息公开作为对科研经费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约束的重要措施, 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信息公开制度, 通过单位门户网站等有效媒介公开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信息。

4、加大信息公开涵盖内容。除涉密项目外, 对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信息均予以公开, 应包括从科研项目的立项、项目预算、经费使用与结算、项目结题与验收、项目经费结余全过程的信息公开。

5、强化监督检查。针对项目承担单位开展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公开方面的专项监督检查, 通过对项目承担单位经费监管责任主体的落实、科研项目管理、经费使用等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促进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公开工作的落实。

上一篇:古代的厨师文化下一篇:现场报道和特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