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研处计划总结

2024-09-29

信息科研处计划总结(精选8篇)

信息科研处计划总结 篇1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信息科研处工作计划

李志祥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和省地县各级电化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本学期,我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育科研的力度,规范教育科研过程的管理,将教育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彻底改善学校的信息化水平。积极改变我校传统的教育方式,将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起来。进一步做好教育科研和信息中心的各项工作。

二、基本思路和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校园网站建设,进一步做好信息宣传工作。

1、信息宣传站全面负责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系统构思、设计网站的架构,配合各部门及时、准确地将学校重大工作(活动)入网,涉及学校、部门工作可以公开交流的机构设置、重大政策、制度、举措、活动、教学科研的动态。均由信息科研处负责审核报校长批准,及时上传供师生共勉。最大限度地推进网站共建共享,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2.积极推动教师博客群的建设,以校园网为载体,为广大教师提供网络资源,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一片可以自己深耕细作的田地,也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使其最终成为学校庞大的资源,学生的乐园。

3、学校校园网站信息将做到及时更新,发布的信息准确及时,严格遵守学校网络安全制度。为了确保网站内容的时效性,定期维护网站,保障网络平稳运行。提供最新的新课程实验信息,为广大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4、严格要求教师每天登陆学校网站,浏览有关文件和资料,提高学校网站的点击率,发表有关意见和建议。教师若想公开发表的教学或德育论文、散文、课件、教案、习题集锦、学生习作等,可以先将资料的电子稿件上传到信息科研处,信息科研处联合有关部门审核后上传到学校网站,也可以用个人帐号进行发布,但必须对发布内容负责。

5、各部门、教师、学生因工作需要(或需在网上展示自我),需要建立部门、个人主页者,必须按规定程序报审,经信息中心同意后,协助完成主页建设。

(二)、加强电教设备使用管理,进一步提高设备使用率。

1、本期我校将完成“班班通工程”建设,学校将实行设备保管责任制。使用者即是保管者,以能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电教室相关人员和广大教师的保管责任心,特别是强化任课教师要在学会使用多媒体设备的基础上,更好的保管现有设备,把人为损坏因素降到最低,从而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2、继续做好多媒体教室和各处室教室的电教设备使用,做到“一勤一检”:勤使用,勤检查。建立故障限时修复制度,认真对待报修用户及设备,自报修之时开始。

3、强化网络防毒工作,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信息科研处将根据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对师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严格杜绝通过校园网传播不良信息,杜绝病毒和垃圾邮件的传播,对全校的计算机每两周至少查毒、杀毒一次。发现重大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及时向

校长室汇报。协调技术人员及时处理。

4、加强电脑、网络资源使用纪律。教师在工作时间,电脑只能用于制作课件、网上学习(限教育网站和正规的门户网站),禁止上班时间玩游戏、聊天、打扑克、看电影,严禁上不健康网站和宣传反动思想的网站、不利用电脑网络诽谤攻击他人等。

(三)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与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师与学生数字化技能。

1、按上级有关要求,继续做好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工作,做到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积极组织好校本培训工作,使我校教师能制作出更加精美的多媒体和网络课件。能在网站上下载共享优质的课件资源,力争50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能与全体教师运用电子备课功能。

3、积极组织有关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相关电教培训活动。

(四)、加强多媒体教室管理与使用。

多媒体教室管理员或班主任必须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热情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想教学所需,解教学所急,一切从方便教学、有利教学出发,文明礼貌,以主人翁的态度做好设备管理和服务工作。

2、多媒体教室管理员或班主任必须在预备铃十分钟前到达岗位,做好多媒体教室管理和讲台钥匙的分发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协助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对不熟悉操作规程的教师要耐心指导,并及时处理教师在授课中因设备使用不当而出现的各种突发性问题。遇到不能马上排除的故障时,应及时告知技术人员或上报有关领导,并认真填写好报修登记表。

4、上午、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下课后,要及时检查多媒体教室设备电源、照明电和门窗的关闭情况,没关好的要关好,值周教师及领导要将未正确关闭设备或门窗的教师、班级、课程等情况记录下来,并及时提醒有关老师;对由于工作人员的原因而造成设备损失的,依照学校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5、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维修,若不能自行解决,应立即向有关技术人员报告;定期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如设备除尘(每学期一次)和计算机磁盘整理和杀毒等,投影机滤网至少每月清理一次。

6、校外教师到多媒体教室举行优质课和其他讲座等,管理人员应提前15分钟开好教室门,并启动好设备。

7、严格执行教务部门教学安排,凡教学外有关活动使用教室,需经领导批准,本班的班主任或管理人员不得擅自安排教室。

8、定期整理讲台内外部的卫生(每周二次),保持讲台清洁;定期检查铁制讲台的使用标签、螺丝、合页等是否破损脱落,同时做好更换工作。

(五)校刊出版计划工作。

1、积极协助教务处开展校刊编辑出版的前期计划,收集保管好电子文档,保持密切的工作联系,熟悉了解全校各方面工作的情况,拓展稿源,保证报道的真实性与时效性。积极扩大学校的宣传影响。

2、提供信息科研处的有关工作简报、图片、影像资料供校刊编辑运用。组织宣传工作站的各位成员积极投稿。做好校刊封面的设计建议。组织有关处室负责人进行审稿。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信息科研处工作总结

李志祥

本学期本处室积极狠抓学校工作重点,结合本处室工作实际,“以数字化校园系统的使用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发展,以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推进教师发展”为两个主要目标,以“加强队伍建设,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效果”为处室工作出发点,在总结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各项工作。本学期在全体处室人员地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对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加强常规管理,强化工作意识

1、近年来在不断建设与完善本处室相关制度,如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规范和促进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了《教师多媒体设备维修管理有关规定》,明确电教管理人员的维修范围,明确外请专业公司维修的范围和程序,通过这些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运行成本;

2、进一步强化管理人员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继续实行管理人员组团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岗位目标管理,实行事故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形成本处室的“目标考核办法”,完善常规工作的管理流程、服务流程,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管理和服务运行机制;

3、进一步抓好本处室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重点放处室人员相互学习其它人员常规工作和技能的培训上。本学期对处室人员进行了教室多媒体使用与维护培训、录播系统的使用与管理培训、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等,组织的学习与每周的处室会议都有相关记录。 配合相关处室,做好服务工作

1、协助团委、学生会、办公室等部门,为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做好音响、话筒、LED屏、灯光、摄像与照相等服务工作,如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军训汇报演出、大型庆祝活动、校园文化节、国际论坛、学生家长会、采访高考状元等。

2、协助学校会议室、报告厅的设备维护工作,保障大型活动顺利进行。 紧抓日常工作,保障细节成功

1、每学期不仅处室有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每个人员也有明确的工作计划与总结,保证按时完成各学期制定的目标与任务

2、按时办理并完成上级来文与领导交办的事宜。在协助其它处室工作时,均有活动方案与总结,工作不推委、不拖沓,有始有终,确保各大活动的正常运行,没出现过一次重大失误;

3、本学期增强学校多媒体设备管理与维护。在教室多媒体设备维修方面,继续服务外包,负责解决日常教室多媒体故障,每学期假期结束前,会对班级电脑检查并贴上封条封存,统计各班损坏情况,安排维护公司假期进行维护。

4、处室安排专职人员对教师电脑与阶梯教室设备进行维修,保障教师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5、做好校园网站建设、管理与维护工作。今年为再次迎接省级与市级部门对各中小学门户网站测评检查,对我校网站进行二次重建,包括全新的页面设计、后台开发、数据导入、校园全景拍摄等,保障在九月中旬顺利完成并接受上级部门检查。

6、积极推进科研工作

2)为进一步强化课题研究的常规管理工作,在校园网上开设的“科研专栏”中推行月反馈、月报告制度,定期开展科研例会,强化教职工科研意识,也进一步规范学校科研管理;督促各部门拟定新学期科研工作计划;严格执行并完善科研专题活动制;继续协助学校完善和推行课题科研工作月报制;

本处室的工作性质是为大家服好务,所以定位是服务工作为主。本学期来,得到了各处室人员与全校老师的支持,使本处室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此对大家深表感谢。同时,我们也深知我们工作中还有待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力争改进,尽力为大家服务。

信息科研处计划总结 篇2

关键词:信息素养构成,重要性,培养

科学研究过程实际上是通过信息的交流, 对信息进行创新的过程。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获取、使用、创造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主要包括:对前沿科研信息的敏感意识;对信息的基本操作能力, 即能主动、有效地检索信息、对信息进行质量评价、提炼和整合后充分应用;信息创新能力;信息道德。对于科研人员来说, 能否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高效获取、准确评价和充分吸收信息, 不仅对本身的科研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提高高校整体乃至国家的科研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信息素养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

科研工作是一个创造性、探索性和累积性的工作, 各个阶段都离不开科研信息的使用。可以说科研信息贯穿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协助科研人员寻找突破口, 加快科研进程, 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产出率。

(一) 选题阶段, 促进科研工作的准确定位

准确的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良好开端, 甚至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半。在选题阶段, 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全面地、准确地对他人所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 对各种数据进行计算, 了解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现状、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 避免重复劳动。同时, 认真检索本研究领域中已获得资助的项目信息[1], 找出尚待研究的问题, 确定选题, 以及对此选题的合理性进行综合和分析来证明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明确具体研究内容、技术关键, 从而完成课题论证工作。此阶段是科研人员已具备的知识和获取的信息有机结合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经历了这个过程, 在开展研究工作时才能节约时间, 目标明确, 少走弯路, 避免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二) 研究阶段, 保证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科研人员所开展的每一次科研工作, 全过程都离不开获取信息, 对信息进行分析、对比和应用。科研人员结合课题的研究计划, 随着课题的进展情况, 有步骤地查找、搜集、提供参考数据、工艺、方法、标准等有利于扩展思路的有关资料, 与课题研究密切配合, 同步发展。占有的资料要体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能够反映学科前沿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的最新理论与发现, 代表学科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的高质量的文献资料, 保证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进行理论推导时资料丰富, 数据翔实, 引据充分。如果研究有实验阶段, 这时研究人员需要了解国内外同研究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材料、实验方法和手段等, 需要追踪同类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 通过新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来证明原先设想的正确性, 以期得到创新的成果。由此可见, 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获取的信息对科学研究起到启发、调整、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三) 总结阶段, 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通过获取的信息, 一方面促进成果的产生, 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对比分析客观评价成果的水平。在此阶段, 科研人员要按照研究预定的成果目标和水平,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 包括对比资料, 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信息, 高标准对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 从而阐明该研究成果的水平、意义和价值, 为研究工作的鉴定提供参考依据。也同时促成科研人员及早发现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成果的不足, 并加以改进, 使研究工作最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新的突破, 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信息素养构成标准及存在的不足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 (ACRL) 2004年发布了《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信息素养标准》 (草案) , 该标准用以指导信息素养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描述了五方面标准:一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明确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二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有效地、有能力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三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准确评估所获取的信息和它的出处, 进而决定是修改最初的检索式, 还是寻求另外的资源, 以及是否建立一个新的研究过程;四是无论作为个人还是一个团体的成员,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要能够认识与信息使用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经济、伦理、法律和社会观点, 有效地、合理合法地利用信息, 以实现特定的目的;五是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了解信息素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和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认可对他所在领域的最新进展保持了解的必要性[2]。

虽然这个科技信息素养标准是主要针对高等院校的学生在科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的信息素养能力而制定的, 但标准的制定也是根据科学技术教育和研究过程的特点, 所以也同样适用于科研人员。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构成标准主要是:一是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 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 能够从完成科研任务的角度重视信息能力;二是能够了解和确定信息源, 熟练掌握信息检索方法, 通过信息检索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三是能够批判性地评价和有效地使用获取的信息, 经过对信息的整合和应用, 实现信息的创新;四是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注意知识产权问题, 合法使用信息。

目前, 虽然信息日益受到重视, 但是因为教育体制、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普遍不太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科研人员信息素养培训的忽视, 使科研人员信息意识淡薄, 对信息缺乏敏感性, 不会积极、主动地获取和整理信息;或者研究方式观念陈旧, 获取科研信息的途径单一, 还没有意识到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信息技能不高。大多数科研人员虽然有信息需求意识, 但由于缺乏基本的文献检索知识, 不了解检索系统结构, 使科研人员不能充分准确表达自己的信息要求, 造成检索效率低。三是信息综合能力较低。不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评价、组织、处理等综合分析, 以实现信息的增值, 从而达到知识创新的目标。

因此, 只有提高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 强化其信息意识和能力, 使其及时掌握准确的信息, 才能有效地发挥自身优势, 增强科研竞争力。所以迫切需要通过有效途径对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

三、培养科研人员信息素养的途径

(一) 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培养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 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员、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及良好的学习环境等优势, 是读者获取知识、信息、技术、能力和接受终身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 注重对科研人员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等信息素养的培养。一方面, 让科研人员熟练掌握不同类型信息资源的各种检索途径、技能和策略, 使其具备快速、准确、精确获取信息的技能, 并具有一定的信息鉴别、选择、分析、有效利用的能力;另一方面, 针对科学研究开展以高深信息理论和高级检索方法为主的高层次教育, 重点是各种高深信息资源的获取策略与方法、整理与利用以及高深信息资源的二次、三次开发等[3]。

(二) 充分利用高校开设的文献检索课培养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与讲授文献检索课的教师积极沟通, 根据不同学科的研究需求, 制定对科研人员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信息素养教学体系。主要对科研人员进行信息获取的基本技能、技巧教育, 旨在让科研人员熟知获取各种信息所需的常用检索工具或途径, 注重进行各种检索方法、检索工具的实际操作使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加强对信息道德、信息安全、法律等方面的教育, 规范科研人员的信息行为,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自觉维护良好的信息交流环境[4]。

(三) 积极开展讲座、研讨等多种形式培养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

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科研人员来讲, 信息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激发学习的兴趣。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研讨班、讲座等多种形式, 如开展针对某一类型和某一学科个性化信息需求和使用的专题讲座;对现代信息检索技术的新发展、新动向结合科研实际进行的专题讲座;对刚开始进行科学研究的青年教师开展资料积累整理的方法以及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方面的讲座和研讨;等等。

参考文献

[1]李晓航.科研项目立项的主体要素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2) :67.

[2]ALA/ACRL/STS科技领域信息素养任务组[J].李玲, 张冬荣, 译.图书情报工作动态, 2006, (4) :7-12.

[3]赵志宏.论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信息素质教育[J].大理学院学报, 2005, (4) :100-101.

信息科研处计划总结 篇3

关键词:激励理论 科研信息管理系统 科研能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创新放在了首要位置,充分说明了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创新活动的重要地位。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教师是创新活动的重要力量,如何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高校的科研管理活动基本都是通过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来完成的,其管理内容一般涵盖了科研人员的信息收录、项目管理、成果鉴定、技术转让等一系列活动。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不仅节省了时间,减少了犯错概率,而且提高了信息的数据化程度,方便了科研管理人员对信息的统计、分析等数据挖掘活动,提升了科研管理决策规范化、科学化程度。

现如今,我国关于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方兴未艾,相关研究刚刚起步,虽然已有不少相关的论文,但绝大部分都停留在技术层面,偏重于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而关于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高校教师产生的作用等方面研究较少,几近空白。在使用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高校更多的是把它作为科研信息的数据采集平台,以及消息的发布平台等,在培养与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笔者将从激励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影响教师科研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而研究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以供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者和应用者参考。

激励一般是指激发人动机的心理过程,它有三个要素:激励对象、激励方式、激励效应,即对谁激励、怎样激励、激励效果。从本质上来说,“人的行为激励的过程就是由刺激变量(目标、诱因)引起机体变量(个体需要与动机等)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状态,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反应,实现目标。当目标实现之后,经过反馈,又强化了刺激,如此反复,延续不断”。

良好的激励可以为人的行为提供动力,发挥人的内在潜力,还可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与兴趣等。因此,各个高校采取了许多激励措施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激励的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经费支持。如加大科研项目的配套投入,提高科研成果的奖励,减免项目管理费等;第二,人事管理政策激励。从职称评聘制度、年度科研工作量考核等方面进行激励;第三,科研成果转化为平台支撑。如申请、维持及转让专利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高校教师的科研热情,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激励对象来说,这些激励措施对于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作用更加突出,容易造成“强者恒强”的局面,它对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激励作用较弱,甚至出现反向激励;从激励方式上来说,这些激励措施更加偏重物质激励和结果导向,以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为唯一的衡量标志,容易造成“重立项,轻结题”,盲目追求科研成果,甚至导致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从激励效果来说,这些激励措施多是结果导向的,虽然激励量大、激励方向明显,但激励周期较长,激励频率不够,激励效果的可持续性较差。有些教师甚至认为搞科研就是为评职称,以至于在评上职称后再也不搞科研了,他们更关注的是科研成果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而不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乐趣。

一、高校教师在提升科研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虽然都受过高等教育,也经历过一定的科学研究训练,但是其科研能力与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培养高校教师,尤其是科研能力较弱教师的科研能力,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高校教师在提升科研能力方面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薄弱,起点较低

高校教师中,科研能力较弱的群体主要是刚进学校的青年教师,以及長期不从事科研的教师。这些教师由于从事科研时间较短,或者太长时间不从事科研活动,所以在知识的积累、研究方法的熟练掌握和科研实践等方面有所欠缺,在从事科学研究的时候经常是费时费力,又不易出成果,所以得到经费资助的可能性较小。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弗鲁姆阐述的期望理论模式是:“某一目标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其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其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该模式可表示为:M=V*E,其中M为激励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和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V为目标效价,即预定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重要程度与价值的大小;E为期望值,是指根据以往经验,判断达到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主观判断。从该模式可以看出,对科研基础薄弱、起点较低的教师来说,付出的更多,成功的概率却可能更小,他们的期望值(E)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无论其目标效价(V)高低,都会造成激励力量(M)不足。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在几次努力失败之后,就会彻底放弃科研,或者只从事一些低水平的科研活动,无法有效提升科研能力。

2.科研兴趣不足,完成任务心态较严重

科学研究最基本的动力来自于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是一项高难度的脑力活动,充满了挑战和艰辛,只有当人们对于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想通过研究去改造世界时,才会对科学研究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人类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往往来自于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引导人们从事各种艰难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从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中找到乐趣,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没有兴趣而去从事科研工作是痛苦的,也是难以持续的,许多教师也因此倍受煎熬。

在实行了科研工作量绩效考核的学校,许多教师做课题、写论文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基于兴趣。在没有实行科研工作量绩效考核的学校,许多教师干脆放弃了科研,有的甚至十几二十年都没有做项目、发论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当下高校科研管理采取内容型激励和结果导向政策是有关联的。目前的政策更多偏向于对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等结果性的奖励,较少关注教师科研的过程性支持。如果没有兴趣等长期性激励因素,学校提供的内容型激励一旦对教师失去了影响,则再难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3.信息闭塞,缺少指引和交流

影响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少与外界和同行的交流。科研活动是建立在学科专业基础之上的一系统学术活动,要想提升科研能力,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学术规范之外,对科研政策的了解、与外界和同行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难以把握本专业的学术发展动态。不知道当前的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热点、难点,不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科发展的新的需求,就很难真正做好科学研究。而有些教师在开展科研活动时,恰恰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不了解学术动态,缺少同行的指引与交流,以至于事倍功半,科研水平难以提高,挫伤了科研积极性。

4.激励频率不够,难以产生持续激励

激励频率是激励的影响因素之一,不同的激励频率在不同情况下对激励对象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于能力较强、能够胜任工作的人来说,激励频率应该低一些;而对于能力较弱的人来说,激励频率应该更高一些。

在科研管理方面,学校的激励措施往往一年(多以年度考核为主)或几年(以职称评、聘为主)一次,周期较长。对于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来说,因为平时生活中已经习惯从事研究工作,这类刺激产生的是强化激励,可以促使其更加努力;对于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来说,也许在年度考核或者职称评、聘等兑现科研奖励时,才会对自己科研能力不足的现状产生紧迫感,从而产生提高科研能力的冲动。但是,这种短暂的刺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弱,很快回到原状,难以形成持续激励。

5.科研氛围不浓,持续刺激不强

科研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科研能力较弱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学校科研氛围不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目前高校大量扩招的现状下,教师忙于教学,没有时间开展科研,造成“重教学、轻科研”的情况;有些是因为学校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还有些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学术互动平台,教师之间不开展学术交流,或者是交流活动只局限于本专业,甚至是某个教研室。在这种环境下,学术活动少,教师之间交流不畅,一方面,造成教师的信息来源减少;另一方面,没有对教师进行持续刺激,不利于其开展科研活动。

二、利用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五个模块

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都存在制约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因素,那么如何帮助教师提升科研能力呢?笔者发现,利用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它可以建立以下五个模块:

1.建立个人学习日志

在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中建立一个专属于教师个人的学习日志。在该日志中,可由教师自己设定学习计划,由系统定期向教师发送提示,如在每年、每学期或者每月开始日发送提示,或者根据学习计划完成的进度发送提示。在日志里,教师可以撰写学习日记、笔记或者论文提纲等,也可以将这些内容发送给相关人员,或者共享到公共平台,供大家讨论、评议。鉴于人们的使用习惯,这一功能最好能在移动终端上运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加强知识积累和学术讨论,还可以增加刺激频率,提供持续刺激,增强激励效果。

2.科研服务区

科研服务区是一个科研管理人员与教师互动的区域,科研管理人员可以发布学校政策、各类通知和服务指南等各种服务于教师的信息,为他们提供服务和支持。教师也可通过科研服务区了解学校政策,获得各类信息,或者向科研管理人员咨询各种问题。这一模块有利于教师随时获得学校政策、项目申报、论文评选等相关信息,便于开展科研活动。从双因素激励理论来说,它属于保健因素,有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虽然它对教师的激励作用不大,但是缺少这个模块,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3.学术讨论区

这是一个类似于BBS的网上学术沙龙,也是一个知识共享的区域。教师面对面地进行学术讨论往往存在成本高、时间不灵活,以及讨论时理性思考时间较少且过程不易保存等缺点,所以这种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开展的频率较低,一个学期往往开展不了几次。这就存在激励的频率和程度不够的问题。

在学术讨论区,教师可以围绕不同的主题随时展开讨论,这种学术讨论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给人更充分的思考和深度探讨的时间,討论的过程也可以全程数字化记录,成本低,效率高。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知识共享,增进知识所有者之间的知识沟通,激励他们去思考、去研究,从而发现新问题,找出新办法,促进知识创新。

4.科研工作量得分排名榜

目前,教师科研工作量渐渐成为高校考核的重要指标,它将教师的科研活动成果,如科研项目、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按照不同的权重进行赋值,从而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总体量化。将教师的科研工作量得分进行排名,对于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也有利于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认清差距,受到刺激,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5.学术达人展示

通过展示学校学术达人的科研成果、成长经历、经验心得等方面,能为教师树立榜样和标杆,激励他们学习优秀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总而言之,目前大部分的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服务于科研管理人员的科研管理工作。具体来说,是科研信息的采集、存储、统计分析等,对于如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方面关注较少。但是,科研信息的采集、存储、统计分析只是科研管理的一个环节,而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是科研管理的根本目标。因此,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如能运用到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方面,将更有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Mowery D,Nelson R.The Sources of Industrial Leadership[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王晓军,孙路阳等.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与科研管理信息化[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12).

[3]高树军.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赵丽梅,张庆普.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

[5]林依.高校社科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的问题与创新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3).

[6]赵建梅,张连芬.知识管理组织的激励机制探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9).

信息科研处计划总结 篇4

一、总目标: 学期继续以新《纲要》为工作指南,以幼儿园教科研计划为依据,在 悦知工作室 中全面开展各项教科研工作。本学期我们把握 十二五 发展规划机遇,继续以科研带教研,开展 婴幼儿早期亲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力争从新的研究点上寻求新的突破。以园本教研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从而有效地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突显园本的特色。

二、工作重点:

1.按园部要求调整课程审议形式,不断提高课程审议的质量,切实抓好日常教学质量,做到规范有效。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以教研课和教研主题现结合的形式开展各类研讨活动。

3.尝试开展亲子课题的实践,为申报 十二五 课题做准备.三、具体措施:

(一)扎实、有效 做好课程审议工作。

1.严格、规范做好审议记录,提高审议质量。做到审议记录抓重点,抓住有效,以此来提高审议报告质量。

每两周开展课程审议活动。做到人人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切实发挥课程审议是教师学习的主阵地的作用。

(二)互动、整合 开展教研工作。1.园部系列大教研

本学期结合中心、园部的教研,将开展三次主题为 我形我思沙龙、区域游戏专题研讨 和 论文撰写专题,作为我们工作室将全面配合园部做好这两项工作,特别是 我行我思沙龙 活动,通过一同分享教学反思心得,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园本主题小教研

本学期园本主题小教研主要与教研课相结合,继续围绕 微格教研、聚焦课程学会学习这两个重点专题进行园本教研的研讨,把实践中的经验、得失进行交流,加强教师的思辨能力,增强教师 我要研修 的积极参研态度,促进教师共同提高。结合新的亲子课题,以阅读为主题,针对小班、托班年龄段进行课的原创设计,并以实施、反思、修改、再实施为主要手段,注重教研的过程与实效,做好课堂的观察与记录,并将教研课与园本教研主题进行一定的整合。

(三)大胆、创新 进行课题研究

1.加强学习:收集关于早期阅读的理论书籍或论文杂志等,通过先个人学习,再沙龙共享的方式提高对早期阅读的理论认识,从而结合实际进行研究。

注重实践:以本园托班、小班为依托,依靠工作室的团队力量开展有关亲子阅读的课题实践,反思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主要设想:

※梳理适合2-3岁幼儿的阅读书目,有计划地开展亲子阅读。※联合亲子社团开展亲子课程实践。

4.预期成果:课题阶段计划小结、幼儿个案、随笔等。总之,希望悦知工作室的姐妹团结协作,站在新的起点上,扎实奋进、务实创新,在园部的有效指引下,以教科研为依托,获得更大的收获,取得更多的成绩!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区教育信息化“合格校、优秀校、示范校”评估实施意见》为对照标准,以幼儿园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为导向,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研究为工作重点,切实提高我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与网络交流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丰富和完善我园教学资源库。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网站,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及时更新,使其成为学校管理的窗口,起到宣传导向作用,推进我园信息公开、园务公开,大力提高幼儿园社会声誉。

2、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提高教学过程的信息技术含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进一步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根据本园教师实际情况,采用信息化园本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4、建设幼儿园网站教学资源库,促进资源共享,方便教师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具体措施:

一、发挥网站功能,提高社会声誉。

1、重视幼儿园网站、班级网站的建设,定时、定量把幼儿园动态、班级活动开展等内容发布到网站上,使网站平台真正成为幼儿园信息公开的网络窗口,切实提高幼儿园的社会声誉。

2、加强网络安全和提高网络维护水平。

二、加强信息管理,发挥信息效益

1、加强信息传递网络的建设,形成“撰写——收集——审核——发布”四级信息传递网络,推进我园的信息公开。

2、加强教师对校园网使用的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合理使用校园网。不定期的检查电脑使用情况,并记录。

3、对教师使用电脑遇到的问题,做到热情、细致、周到,服务要有反馈。并为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做好音响、摄影、照相等服务保障。

三、加强培训考核,提高技术能力。;

1、根据本园教师信息化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切实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推进学校基础课程改革。

3、将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教职工日常、学期和工作考核内容之中。着重围绕园园通管理平台更新、家校互动、班级网页信息发布量等工作情况给予评价。;

4、学期结束评选幼儿园信息化先进班级和个人。;

四、建设网站教学资源库,方便教育教学。

1、建立幼儿园教学资源库。

2、教师每周将一日活动中使用到的多媒体及时上传到相应的文件夹,信息技术小组成员每月及时梳理,调整并上传到幼儿园网站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管理办法 篇5

为了加强我校科研项目的管理,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科研任务的圆满完成,提高科研水平,实现科研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更好地肩负起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任,特制定本办法。

一、科研课题的申请

1、重要课题申请实行预审制。为提高对外申请科研课题的成功率,提高申请书填写质量,对外申请重大课题由学校科研开发处负责、重要课题由各系负责组织同行专家或同级学术委员会对申请项目进行审。申请者事先需按下达项目的主管单位发布的指南和有关规定填写申请草表,并在预审会上报告自己所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目标和研究技术路线,预审专家对其科学性、先进水平和可行性进行评议,对申请书提出修改意见。对限项申请的项目要推荐出优秀项目上报,不限项申请的项目,对确实差距较大的申请,也要诚恳指出其差距和改进意见,希望申请者创造条件,待成熟后再上报。

2、对外申请各类科研课题的申请书,需符合有关填写的规定,各系的科研秘书,对申请书要进行审查,合格者方可报学校科研开发处。科研开发处将对申请表进行复查,形式审查不合格者退回各系,由此造成的申请机会的延误和损失由申请者自负。

3、对于限项申请项目,由学校有关领导或校学术委员会审定上报,对于不限项申报的项目,经学校科研开发处复审合格上报。

二、科研计划的制订、实施和管理

1、凡通过学校向外申请获准的科研课题均应在本校正式列题。以正式批准书面通知和申请书或合同书批准件为依据。当科研经费到校后,申请者应即时填报当研究计划表,由科研科编制实施计划,发放课题经费使用本,课题正式启动实施。

2、科研课题实行课题组长责任制,课题负责人有权按计划任务书组织、协调课题组成员的分工,掌握经费使用,全权负责组织研究计划的实施。课题负责人每年年终12月31日前应按规定即时向下达任务的主管单位和学校科研开发处同时提交研究进展报告,并提交新一年的研究计划表。逾期不报进展报告和新一研究计划表者,课题不列入新一年的科研实施计划中,并冻结研究经费的使用。

3、课题负责人应组织课题组进行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人要将会议有关情况和学术动态即时向课题和有关部门汇报。带回的会议资料要及时交校图书馆资料情报室。

4、因种种原因,课题研究计划实施期间课题负责人不能正常履行合同,需要换人时,需征得原下达任务的主管单位同意并报校科研开发处,否则将由科研开发处视情况处理善后事宜,冻结科研经费,严重违约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三、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

1、凡经学校向外申报并获批准的科研课题经费,均须汇入学校财务科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2、承担课题的科研人员,应遵守财务管理制度,按计划和预算使用课题经费。科研课题经费主要用于科研中所需的资料费、仪器费、差旅费、野外考察费、劳务费、论文印刷费、科技活动会议开支(论证会、评审会、学术会、鉴定会等)以及与科研课题直接有关的必需支出的经费等。

3、用科研经费购买微机或其它与科研直接有关的仪器设备,需在获准的课题申请书中有明确的采购经费预算,方可购买,也可用已经结题的课题结余经费购买微机为新研究课题改善计算条件。用科研经费购买所需仪器设备,必须有单独报告,经系、部、所主管科研的主任审定,报科研开发处核准后,交仪器科代购,也可由科技人员直接采购。所购仪器属国家财产,按学校有关规定,纳入仪器科统一登记管理。课题组只有使用权,需严格执行借用手续,防止国有资产不应有的损坏或流失。

4、课题经费由科研课题负责人掌握,合理使用。课题经费报销首先要有课题负责人签字,发票凭证上要注明课题编号。1500元以下者由各系、部、所主管科研的系主任审批后报销,1500元以上者,还需经科研开发处领导签字后方可报销。购买固定资产经费的报销必须首先经仪器科登记验收入账,并在发票上签字后再办其它审批报销手续。

5、外来课题结束后,课题负责人要提交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决算,并在课题结题报告等有关文件中填报,待课题验收合格并通过上级有关主管单位对经费决算的批复后,课题结余经费方可按有关文件提取节余经费奖和转入新的课题使用。

6、科研开发处、财务处负责对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有权制止违反财务制度的开支。对于违反财务制度的开支,情节严重者,报校予以必要处分或经济处罚。

四、科研成果的管理

1、课题研究结束后,必须通过验收方可结题。首先,课题负责人要认真进行总结,写出研究报告和技术报告或总结报告,并整理出完整的科技资料,填写有关表格,上报下达课题的主管单位或委托验收单位,申请组织验收。

2、科技成果的鉴定,由课题下达单位组织。

3、验收合格的课题,均应申报本校的科技成果,经评审合格后,即作为全校科技成果登记。

报送科技成果,应附送如下材料:

①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报告表;

②鉴定证书或同行评审意见;

③研究试验报告或学术论文等技术材料。

4、凡列入校科研计划的科技成果及其资料、软件、技术关键等均属学校所有。各单位及课题组可以积极组织推广、转让,以便发挥效益。转让办法按校有关规定执行,个人不得私自转让处理。

5、每项科技成果都必须按校档案室科技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求,备齐材料归档,经校档案室核定,开具证明后,交科研开发处办理登记手续。

6、科技成果申报科技奖励,按有关管理办法执行。

科研处工作计划 篇6

2012—2013学年

一、本学年工作的指导思想

1、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相关法规要求精神,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的高度,认真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相关要求。

2、服务于学院“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整体发展战略,深入贯彻学院发展规划精神,严格落实任务指标。

3、强化服务意识,同时加强科研工作的过程监督与检查。

4、提升创新能力,多措并举开拓科研工作新局面。

二、本学年工作要点

注重内涵发展,修炼内功,增强办学实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升科研实力,积极实施“项目工程”和“人才工程”。以项目工程提升科研水平,增加高层次学术成果;以人才工程提升师资实力,增强发展后劲。两者形成合力,在科研方面实现有效突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形成以科研促教学、促开放合作,以科研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从而增强办学实力的良性发展局面。

(一)理顺科研体制,加强队伍建设

开展科研工作,队伍建设是基础,机制建设是保障,科研处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强队伍与机制建设。

1、凝聚一批人,努力建设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同时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和科研奖励力度,建立科研考评机制,力争在现有条件下加速科研人才的成长。科研处与人事室、各系部将联合采取措施,开展人才培养战略,采取措施,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科研处将于下学期加大培训力度,拟邀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杜福磊教授等进行培训。

①针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加重科研工作培养比重,不仅仅要成为教学骨干,同时也要成为科研骨干,教研相长也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加速成长。

②对对广大青年教师,加强科研选题及撰写结项论文的培训,科研处将联合各系部组织科研骨干,逐系进行培训,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基础科研能力。

③健全师资培训制度。科研处下学期将展开调研,针对不同专业教师的需求,结合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制订相关制度保证教师能有充分的外部交流与学习机会,为广大教师提供较多的外出学习,考察及研讨的机会,让教师开阔眼界,开拓思路,为其专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④科研处将深入系部调研,帮扶系部挖掘专业优势和特色,通过科研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服务,改革课程现状,积极培育若干科研团队,提高科研合作水平和能力。

⑤就系部、职能部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遇到或关心的各种问题,根据问题邀请院内外相对应的专家、学者来我院做学术指导,举办科研讲座,举办博导学术论坛系列。

⑥透过各种渠道,争取纵横项目,以项目为载体,组建科研团队,集中力量,凝聚方向,深入研究,多出高水平的成果。

2、加强以项目为载体的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

科研平台是纽带,有助于凝聚科研力量;科研平台是体系,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科研平台是责任,有助于促使成果的形成与转化。

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激励与约束机制必不可少。科研处从两个方面着手,就科研平台的建设展开前期工作。组建团队基本原则是:对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优先组建团队;有重大研究价值的课题优先组建团队;有较多相关研究基础,成员构成合理有研究竞争力的优先组建团队。

①继续加强对团队建设的筛选。平台和团队的建设要有研究力量基础,要有研究成果基础,同时也要有平台核心以及团队带头人的科研决心和信心。科研处将继续摸底调查,条件成熟时成立相关研究所。

②科研平台的运作模式与管理方式

文法系的“杜甫研究所”是我院的第一个侧重于科研工作的团队,经过前期不断地沟通与协调,针对研究所的定位、发展目标、管理与运作模式已基本形成框架,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科研处将加强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出台《研究所管理办法》,形成有章可循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协助、督促研究所尽快开展研究,多出成果。

③科研平台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与建立;通过与各市、区科技局加强联系,组织各专业教师到周边重点企业进行调研,洽谈科研合作,并争取建立若干科研平台。

⑤开通学校科技为地方服务网站平台;推动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和企业注册用户,开展技术和合作的双向交流。

⑥采用境内外校际、校企项目合作的模式,联合申报立项,联合研究,成果共享。

(二)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科研管理规范化

制度建设十分重要,我们以激励、规范为出发点,正在制定和修订一批规章制度,服务于教师,服务于科研。本项工作于第3-4周开展。

1、拟制订《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

这个办法的核心是“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促进学院的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将教师的科研工作量采用累计积分的方式进行计算,积分结果既是计算个人科研工作量的依据,也是考核专职教师科研业绩的主要条件。”宗旨是促使广大教师投身科研,多出成果。

这个办法从科研工作量数量界定、考核范围、计算办法等几个方面对每位教师的工作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2、拟制订《科学研究规范及管理办法》

这个办法的核心是“加强成功学院学术道德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保护知识产权和科研成果不受侵犯”。宗旨是引导广大教师养成诚实、踏实的科研作风。

本办法契合河南省教育厅(豫教科技2012-61号)《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实施细则》文件精神,是教育厅文件精神在我院的落实方式之一。

3、拟制订《研究所管理办法》

4、拟修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修订部分有两个,第一,将本办法名称改为《科研资助及成果奖励办法》,将科研项目的前期资助与后期奖励均衡起来,第二,根据调研情况及学院发展需要调整资助和奖励金额。

(三)继续狠抓项目宣传力度,加强与主管单位沟通

1、继续提高学院内部广大教职工的认识,重视是做好科研工作的保障。张鑫院长指出:面对转设成功后新的发展机遇,全院上下务必统一认识,充分理解科研工作对于学院发展的重要意义。我院前期的科研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从学院的整体上来看还是薄弱环节,学院要发展,学术水平的高低、社会影响的大小、队伍成长的速度都与科研工作息息相关,所以各个部门都要把科研工作列为重要方面,抓紧、抓好。

经过本学期的努力,大部分教职工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质的提高,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部分教师存在畏难情绪、个别部门怕影响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工作而干扰科研的事情,科研处下学期将走出去,与各个单位分别沟通,协助大家合理安排、统筹协调,共同做好各项工作。本项工作于第2-5周开展。

宣传院领导在科研方面的一些思路:从思想上重视科研工作,从制度上加强科研工作,从人力财力上促进科研工作,解放思想、全力公关,实现科研工作新突破,产学研相结合,推动学院的全面发展。学院将设立专项基金,加大扶持和重大成果奖励力度。完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起广大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

2、加强与校外科研主管单位的沟通

科研处深知与科研主管单位沟通的重要性,持续不断的与相关单位沟通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从现在的沟通效果看是较好的,但也曝露出如何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加大沟通投入等方面的问题。科研处将在下学年继续探索加强沟通的新方式,切实做好保障工作。

3、积极组织协调,争取获得国家级立项课题

进一步组织申报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课题的选题、课题组人员的构成,研究思路、创新点、技术难度等方面高质量严格要求,积极组织协调,争取获得国家级立项课题。与此同时,注意高层次科研成果的培养,争取在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和获奖方面取得突破。

三、其他工作

(一)开展《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学报》的筹备与报请审批工作。

(二)逐步建立我院素质教育与学术活动的平台

加强“成功大讲堂”的建设。学术报告等活动要更加注重质量建设,要在营造学术氛围、启迪师生智慧、开阔眼界、扩大宣传上下功夫。本项工作于期初开展。

1、聘请有影响力的大家做学术报告,有选择的邀请一些公众人物。

2、针对学科前沿,发挥在校教职工的能动性,内外结合,逐步建立博士论坛,给在我院工作的硕士、博士建立一个学术平台,活跃我院学术气氛。

(三)加强在研项目管理

1.经过上半年的集中申报,我院现已承担几十项各级各类项目,为保证研究质量,科研处将联合各单位对在研项目加强中期督导与审查。本项工作于第9-10周开展。

2.2012年下半年,科研处计划对已立项的各级科研项目进行检查,分类指导,总结阶段性的成果和经验。

(四)完成好科研处的日常工作

1.做好科研宣传工作,及时发布各类征文、培训、获奖、年会等通知,积极组织教师参加。

2.审核、整理、验收2012学院教职工科研成果材料,统计科研工作量,做好科研统计工作并上报给省教育厅。

3.做好课题档案整理工作,将2012年的课题档案整理、复核后,制作档案目录,妥善保管备用。

4.协助人事室做好相关科研材料的审核工作。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篇7

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重心之一, 数字化校园环境的建设同样将影响到科学研究的模式和机制, 大大提高科研的创新水平和影响力, 同时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科研资源和设备的共享, 加快科研信息传播, 促进国际性学术交流, 开展网上合作研究, 并且利用网络促进最新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 从而提高科研的创新水平和辐射力。

在高校, 科研管理是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高校科研的进展、成果的获得、经费的使用、效益的高低等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科研管理包括对科研计划、项目、成果、经费、人员等的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目前, 科研管理人员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整理数据, 完成各类审查报表, 这些数据可以分析、研究和发现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为科研服务, 但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 已不适应社会的日益发展和变化。作为教学科研并重的高校,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适用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以推进高校科研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应以项目管理为中心, 涵盖申报、立项、计划、合同、成果、专利、成果转化、设备、人员、经费、学术论文、学科建设等多项管理职能, 完成组织科研调研、制订发展规划、科研项目申报、实施项目过程管理、成果专利转化等工作内容。该系统将对高校的科研工作进行科学而合理的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加强科教结合, 使科研工作对教学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成为促进科研工作发展的有效手段。按照上面所述, 在总结多年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信息技术我们初步建立了一套科研管理系统的方案, 该方案系统功能如下图所示:

通过以上方案, 根据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内容, 设计系统结构, 经过创建、设计、调整, 并将原建立的各类数据库引入此系统中, 形成科研管理系统。此系统由人员、项目、成果、设备、经费、科研论文等子系统组成, 每个子系统都建立维护 (录入和修改) 、查询、统计、图形处理、输出模块, 并具有按不同条件查询、统计、输出的功能。此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系统, 它可将工作中不断产生的数据输入, 并随时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扩充和修改, 不断完善, 较好地为决策者服务。科研管理系统的建成, 有利于数据的查询、统计。通过利用信息网络和采用信息技术, 可以使信息交换方便、快捷, 简化工作程序, 减少工作量, 节省人力物力。同时, 利用网络信息网, 还可以使各项科研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各院系部门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发布科研信息、科研成果, 下载各种资料, 从而实现网上信息交流, 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下面谈谈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点:

第一, 信息标准是数字化校园中不同层次的系统, 尤其是应用系统能够互相访问的基础, 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必要条件, 同时信息标准的水平也反映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水平和高度。信息只有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组织, 才能构成一个可流通、可共享的信息库。如果没有在统一的数据标准基础上开发应用系统, 势必造成数据孤岛, 无法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数字校园所要求的统一数字空间需要各个层次的信息标准来规范整个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工作。

第二, 在体系结构设计中, 一方面要考虑面向管理职能部门如科技处、产业处、学科等部门的应用管理C/S (客户/服务) 系统, 用于这些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考虑面向广大教职工及学生查询的B/S (浏览/服务) 系统, 用于全校的信息服务, 这样才是一整套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 目前对系统技术路线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有两种体系架构, 一种是Microsoft公司提出的.Net路线, 另一种则是Sun公司提出的J2EE路线。从国内外的一些大型业务支撑平台建设的实际经验来看, J2EE技术路线因其固有的先进性、开放性、扩展性、健壮性、稳定性及成熟性, 基本上避免了系统使用阶段常常出现的后期投资追加过大, 系统维护费用加大等问题。事实上, 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上大型业务支撑平台所采用的主流技术路线, 成为了应用系统开发者的首选。因此应该首选采用J2EE技术路线作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1]常俊.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探索[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4) .

科研机构信息化顶层设计初探 篇8

摘 要:虽然科研机构信息化总体建设思路已经明确,但在目前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统筹不到位、系统集成整合程度不高、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本文从信息化顶层设计定义入手,明确科研机构信息化顶层设计目的是根据科研机构总体业务战略及IT战略,采用系统化的方法,进行信息化顶层框架设计。通过使用TOGAF企业架构方法论,站在企业管理全局对科研机构信息化顶层设计进行了实践,总结出科研机构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总体框架。

站在企业管理全局进行统筹和框架设计。

关键词:信息化;顶层设计;企业架构;TOGAF;管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9-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9-0000-02

1 顶层设计概念

顶层设计是用系统论的方法,以全局视角,对信息化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进行统筹考虑,协同业务、信息、应用、技术和机制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确定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并适时调整,规避可能导致失败的风险,提高信息化的整体效益,降低总成本。

顶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业务进行综合分析与抽象,以信息化综合体系为基础,构造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的信息化体系,形成以指导信息资源建设,业务应用建设和运行环境建设为目标的信息化顶层设计专项成果。

从信息系统工程的观点来看,信息化顶层设计是对信息化发展战略在时间、空间的展现形态和发展路线的整体设计,不仅取决于技术,更取决于理念,是战略意图和建设实践之间的"蓝图"。

顶层设计是信息化总体规划的延伸和细化,是项目实施的前提和依据。

2 顶层设计目标

科研机构信息化顶层设计是根据科研机构总体业务战略及IT战略,采用系统化的方法,进行信息化顶层框架设计,目标是建立“两个架构、两个体系”,如下图(红色框)所示:

2.1 两个架构:业务架构和IT架构

架构包括业务架构和IT架构,业务的开展要依赖于IT系统的支持,而IT系统的需求又来自于业务。业务与IT的关系是相互支持和相互促进的。

业务架构是以业务战略为指导,以各主营业务为主线,以各辅助业务为支撑,以人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等贯通各业务线,构成贯彻业务战略的基本业务运作模式。本期顶层设计主要梳理科研机构现有业务概况。

IT架构是科研机构建立IT系统的基础,它指导IT的发展方向和项目的开展。IT架构包括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

2.2 两个体系:IT管控体系、标准规范体系

在科研机构的日常工作运营层面,主要包括业务日常运营、项目实施管理、IT设施及运营。其中,IT设施和运营是跟信息化相关的主要工作,本期顶层设计关注信息化运营管理中最重要的IT管控体系和标准规范。

科研机构IT管控体系主要包括管理组织、管控制度与流程、信息化绩效、安全管控。管理组织体系涵盖了保障科研机构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的管理组织架构内容组成要求;管控制度与流程是落实信息化管控战略目标的重要实施手段,严格的管控制度和优化的管控流程是做好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信息化绩效是检验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及时、全面发现信息化开展过程中的存在问题的重要工具;安全管控体系包括优化信息安全运维流程、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科研机构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主要涵盖“两个架构”所对应的科研机构信息化项目应当贯彻执行的各种业务、技术标准和建设规范框架以及标准规范的内容组成要求,用于指导科研机构信息系统设计和建设所需的详细标准和规范的具体制定和完善。

3 顶层设计的原则

信息化建设中应立足科研机构科学发展,把握信息技术和发展趋势,遵循下列原则:

3.1 顶层优先,统筹管理

顶层设计的核心在顶层,顶层决定底层。统一规划,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筹管理。

3.2 服务导向,应用驱动

以服务为宗旨和导向,以应用为驱动和牵引,贯穿到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

3.3 深度融合,能力提升

实现信息技术与业务应用的深度融合,促进人力、财务、资产、项目、协同管理等能力的全面提升。

4 顶层设计的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外在进行信息化顶层设计时多采用企业架构理念和框架。企业架构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将企业管控模式、业务流程、信息资源、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创造性的融为一体,系统考虑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业务活动、数据环境、应用系统、技术设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相结合,指导企业信息化工作。TOGAF(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是国际上最为流行的企业架构框架。Forbes(福布斯)全球排名前50的公司80%使用TOGAF框架建立了企业架构。

科研机构信息化顶层设计将采用企业架构理念,参照TOGAF企业架构框架,遵循统筹管理的设计原则,结合科研机构管理和业务现状和需求,借鉴标杆行业的最佳实践,采用双管齐下、相辅相成的工作方法。

科研机构的企业架构概要图如下:

(1)发展战略层:科研机构的发展目标、定位和方向。

(2)业务架构层:从IT支撑的视角看,科研机构业务架构重新整合与划分。业务架构由组织机构、业务流程、业务信息、业务功能、和业务语义等部分组成。

(3)数据架构层:描述科研机构业务活动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项以及它们的属性和关联关系。数据加工处理后,成为科研机构业务运转和管理决策的基础信息。科研机构信息资源主要有管理类信息资源、业务类信息资源和公共基础信息资源三类信息数据资源。

(4)应用架构层:是建立业务架构和数据架构与IT应用系统之间的关联,是向科研机构业务部门提供整体的IT应用系统和功能。应用架构规划定义IT系统和它们之间的接口以及集成方式,实现系统间互通共享。

(5)技术架构层:是IT架构的底层,定义如何建立一个IT运行环境来支持数据架构和应用架构,以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包括技术平台和基础设施。

5 顶层设计框架

根据科研机构信息化发展总体目标,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我们给出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两个架构,两个体系”。

业务架构是科研机构业务能力的体现,包括科研机构的核心业务能力和内部管理能力。

IT架构是在分析业务架构的基础上,定义涉及到的数据和应用系统,通过集成架构技术,在基础设施云基础上,实现各应用系统数据的互通共享。

IT管控体系主要包括管理组织、管控制度与流程、信息化绩效、安全管控。

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规范、组织规范等。

科研机构的业务架构和IT架构是企业架构的主要内容,其层次关系图及说明如下:

业务架构是科研机构全部的业务功能和职责;

数据架构是科研机构业务活动过程中的对象状况,包括数据项及属性和关联关系;

应用架构是站在业务视角看到的整体IT应用系统和功能,是建立业务架构和数据架构与具体的IT应用系统之间的关联;

技术架构是定义一个IT运行环境来支持数据架构和应用架构,以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

6 结束语

经过十多年发展国内的顶层设计已由探索步入实践,成为关乎工业和信息化深化改革成效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展顶层设计对企业信息化提升尤为重要,切实开展信息化顶层设计架起规划与项目之间的桥梁,必将更加有效地加强企业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推动科研机构信息化朝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水利部信息办.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R].北京:水利部信息办,2009.

上一篇:暑假学习交流记录下一篇:交运公司简介